NB/T 10705-2021 地热井用钻井液环保性评价规程.pdf
ICS01.040.27
CCS F 10
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05-2021
地热井 用钻井液 环保性评价 规程
Regul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aluation of drilling fluid for geothermal well
2021-11-16 发布
2022-05-16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公让、李景营、朱铁军、李相远、刘青峰、郭宏亮、史培玉、李卉、周晓蕾、夏晔、经淑惠、牟鲜、李凤鸣、张振宇、康厂、王登峰、王东、郭保雨、王宝田、李炳太、王旭东、刘振东、刘均一、蓝强、孙浩玉、高凯、李天舒、赵丰年。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样品的取样、标识、保存与运输2
5评价内容2
6测试方法3
7原始记录8
8安全环保要求8
附录A(规范性)相关系数r临界值表9
附录B(资料性)地热井用钻井液环保性评价原始记录表10
附录C(资料性)地热井用钻井液环保性评价参考值11
内容摘抄:
地热井用钻井液环保性评价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井用水基钻井液体系和化学剂的环保性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原始记录及安全环保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热井用水基钻井液化学剂和体系的环保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5.3一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11914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16783.1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
GB/T17136一1997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一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86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HJ/T299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疏酸硝酸法
HJ491一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832土壤和沉积物金属元素总量的消解微波消解法
SY/T6787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SY/T6788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物毒性biological toxicity
受试生物在一定浓度的产品溶液中所产生中毒反应的性质。
3.2生物降解性biodegradability
有机物质被土壤、天然水体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通过生物代谢作用转化为简单无机物的性质。
3.3重金属heavy metal
密度大于5.0g/cm的金属。本标准特指汞、砷、铅、镉、铬5种重金属。
3.4环境敏感区域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4样品的取样、标识、保存与运输
4.1取样
4.1.1钻井液化学剂
固体产品按GB/T6679的规定执行;液体产品按GB/T6680的规定执行。
4.1.2钻井液体系
开钻前根据钻井液配方设计,对室内配制钻井液进行评价。完钻后对现场剩余或废弃的钻井液取样。应在钻井液循环罐中取样,取样时应在钻井液充分搅拌后5min内立即取样。若钻井液搅拌或循环停止超过5min,应采用取样器在循环罐的表层、中层和底层分别取1000mL分样,再合并成为钻井液样品。钻井液样品应使用高密度聚乙烯容器密封,样品需充满容器,不应留有空间。
4.2标识
样品容器上应贴标识,标明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式、采样数量、采样人姓名、生产者或使用者等。钻井液样品应标明钻井液类型及其主要处理剂名称,现场钻井液样品还需标明完钻井深。
4.3保存与运输
液体样品要求在温度为2℃~5℃的冰箱中冷藏,固体样品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取样后应在48h内进行测试。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696-2021 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pdf
ICS27.010
CCS F 15
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696-2021
地热井 井身结构 设计方法
Design method of borehole structure of geothermal well
2021-11-16 发布
2022-05-16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窦斌、郑君、田红、吴天予、胡郁乐、崔国栋、周光辉、罗文行、张国斌、李建华、房艳国、程万强、刘现川、张海雄、杨迎新、刘贺娟、赵丰年、李天舒、王吉亮、孙冠军、肖鹏、陈金龙、陈莹、卢玮。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设计依据2
6自下而上设计步骤附录A(规范性)套管与钻头尺寸选择图7
参考文献8
内容摘抄:
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中的术语和定义、地热井井身结构的基本要求、设计依据以及设计步骤。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地热勘探井、探采结合井、开采井与回灌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GB5029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DZ/T0148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DZ/T0260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NB/T10097地热能术语
SY/T5313钻井工程术语
SY/T5341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SY/T 5724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自下而上设计方法up-the-hole design criteria
根据地热资源需求及裸眼井段安全钻进应满足的约束条件,自开采段设计开始,自下而上逐次设计各层套管尺寸及下入深度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来源:改写SY/T5431一2008,3.7刀
3.2开采段product section
位于目的层,用于开采地热的井段。回灌井的回灌段亦为开采段。
3.3泵室段pump chamber section
表层套管中用于安装抽水泵的井段。
3.4过滤管screen pipe
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贴砾)过滤器的骨架管。单独使用时亦称为过滤器。[来源:DZ/T0148一2014,3.13]
3.5过滤器screen assembly
位于开采段(回灌段),起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来源:DZ/T0148-2014,3.15]
3.6填砾gravel packing
将一定级配的砾料填入过滤管与孔壁之间环状间隙中的工序。[来源:DZ/T0148一2014,3.22]
3.7沉淀管blank casing slump
在井管底部用以沉淀砂粒和沉淀物的无孔管。[来源:DZ/T0148-2014,3.14]
3.8必封点seal point
裸露井眼中满足压力不等式条件的极限长度井段定义为可行裸露段,这一井深区间的顶端为上一层套管的必封点,底端为该层套管的必封点。
4基本规定
4.1基本准则
4.1.1符合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施工要求。
4.1.2采取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从目的层开采段设计开始,逐级向上对各级技术套管和表层套管进行设计。
4.1.3勘探井设计时,宜适当增大开采段(终孔)孔径,为下入下一级套管提供尺寸余量。
4.1.4应充分考虑地热水的水温、水量及储层初见水位,使整体设计能有效保护目的层。
4.1.5应避免产生井漏、井塌、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
4.1.6有利于控制异常地层压力,保证井控作业顺利进行。
4.2井眼直径系列
地热井井眼直径和钻头尺寸可参考附录A选择。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工程质量 、安全保证体系 及措施
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 质量方针
实行科学管理,满足合同要求,赢得业主信任,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做到“精心施工,创优良工程;信守合同,让顾客满意;持续改进,争行业先进”。
2 质量目标
合同履约率100%,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合格率100%,杜绝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竣工验收质量评定为优良工程。
3 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及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程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工程质量均在受控状态,且可追溯。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工程的主要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各种施工项目情况编制单项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使施工的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
3.1 加强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坚持“三检、四按、五不准、六做到”,即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四按:“按图纸、按规范、按工艺、按标准”;五不准:“资料不全不准开工、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场、测量不闭合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准交工验收”;六做到:“方案做到合理、技术资料做到齐全、质量检验做到可靠、施工试验做到真实、测量数据做到准确、施工方法做到正确”。
3.2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对于本标段所用钢绞线、锚具、伸缩缝、支座、碎石、水泥等关键性材料按业主要求选择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厂家。
1).路基工程:严格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确保碾压密实及均匀。路基碾压采用拖式振动碾和重型振动压路机,保证碾压设备满足施工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过湿或过干时,采取翻晒或洒水措施。
严格控制台背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加长台背回填的长度,便于拖振和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对于边角等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使用气夯进行夯实处理。半填半挖路基接茬处采用台阶开挖并回填,确保接茬的压实度。
特殊路段路基处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换填深度和换填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土工材料铺设搭接密实,铺设平整。
2).桥涵工程
模板施工,要预先在地面拼装,检查接缝与接茬错台情况,提前进行修整;所用模板接缝均使用单面胶海绵条堵塞,防止漏浆。桥涵预制件成品或半成品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预制件不合格不准出厂。涂塑模板贴面必须严密,使用前检查其接缝及厚度,厚度不均匀,不允许使用,以保持成品结构表面平整度。
钢筋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制安。绑扎钢筋时必须保证保护层厚度,确保不露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精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符合要求的粗细骨料,并掺入外加剂和掺和料,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防止混凝土水化热过高和收缩量过大。
认真组织现场混凝土生产、浇筑工作,防止混凝土生产与浇筑脱节造成间歇灌筑。施工时,
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灌筑程序灌筑,同时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振捣密实。混凝土必须严格
按照试验室选定的配合比计量拌和,不得随意更改。
选择合理的拆模时间,避免因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力而引起结构裂缝。脱模后及
时修整模板并涂刷脱模剂,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滑、直顺、美观。同时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3).隐蔽工程(附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施流程图)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 9132-2022 烧结铁磷软磁材料 技术规范.pdf
ICS77.160
CCS H72
JB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132-2022代替B/T9132一1999
烧结铁磷软磁材料 技术规范
Sintered ferrophosphor soft magnetic materials-Specifications
2022-04-08 发布
2022-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B/T9132一1999《烧结铁磷软磁材料技术条件》,与B/T9132一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磁电机、门控五金等用途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增加并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23.7一2002、GB/T223.59一2008、GB/T223.86一2009、GB/T13012、YB/T4305(见第2章,1999年版的第2章)。取消了对材料所使用原料铁粉种类的限制(见4.1,1999年版的3.1)。密度增加了最小控制要求(见表1)。增加了3个材料牌号,加之原标准中的3个材料牌号,将材料按烧结密度等级和含磷量的不同分为两个品种,六个牌号。牌号后缀由原来的U、V、W变更为70、72、74,即使用密度值作为后缀(见表1,1999年版的表1)。
将原标准表1中的化学成分磷含量≤0.6%修改为磷含量0.40%~0.50%,增加了磷含量为0.75%~0.85%的牌号,碳含量≤0.1%修改为碳含量≤0.03%,增加了氧含量≤0.1%的要求(见表1,1999年版的表1)。增加了F7403-70、F7403-72、F7403-74三个材料牌号的磁性能数据(见表2)。增加了磷含量和氧含量的测定,并将材料化学成分碳含量的测试标准GB/T223.1修改为GB/T223.86(见5.1,1999年版的4.1)。增加了产品包装和运输的要求(见第7章)。将F7403-70、F7403-72、F7403-74三个材料牌号的力学性能数据补充进表A.1中,将原标准中牌号F7402-U、F7402.V、F7402-W修改为F7402-70、F7402-72、F7402-74,并将冲击韧性、表观硬度根据材料的种类做了相应的调整(见附录A,1999年版的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机械工业粉末冶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F/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鹰球集团有限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粉末治金有限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申承秀、梁雪冰、王林山、毛增光、张志勇、肖志瑜。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H72001-1987;JB/T9132一1999。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烧结铁磷软磁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交货与验收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仪器仪表、电器中磁导体、磁电机和门控五金等用烧结铁磷软磁材料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7一2002铁粉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GB/T223.59一2008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86一2009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3656软磁材料矫顽力的抛移测量方法
GB/T4309粉末治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
GB/T5163烧结金属材料(不包含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测定
GB/T13012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JB/T7905烧结金属材料(不包含硬质合金)抽样
YB/T4305钢铁及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烧结铁磷软磁材料牌号及表示方法
烧结铁磷软磁材料(以下简称“材料”)以铁粉和磷铁合金粉为原料,用粉末治金法制成。材料按GB/T4309的规定用F7402[含磷量(质量分数)为0.40%~0.50%]-××和F7403[含磷量(质量分数)为0.75%~0.85%]-××表示,按不同烧结密度等级和含磷量分为F7402-70、F7402-72、F7402-74、F7403-70、F7403-72、F7403-74六个牌号。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实用手册》蔡学熙 主编
内容提要
本于册介绍了机械设计 和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现代化方法。共分8篇,即标准化与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相似方法及其应用,叮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力法、计算机辅助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
本手册注重实际应用。例如,们限元方法、优化设计等。着重F如何使用这些现代方法、应用举例以及软件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阐述参数化设计,程序绘图等。书中提供了典型系列标准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引人了度尾模块化程度的“熵”的概念;提出了具俸设备的放大方法,使研究、设计者能将实验设备扩大运用到工艺生产;引人了各种系统有效度和牛产线实际牛产能力的详细计算方法:收集了许多数据供设计者参考。
本手册与《机槭设计手册》相辅相成,足机械新产品开发设计专用工具书之一,本手册可供机械设计人员、研究人员、L厂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帅生使用。
前言
作为历史最悠久,从事人员最多,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机械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特别是在设计方法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讣算机辅助设计全面地代替了手工设计计算,等等。
在通常的机械设计中,一般的规范或手册的内容基本上已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但足,对于一个从事机被设计、开发或研究的人员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本书使机械设计或研究人员能全面地了解现代机被设计方法,与《机械设计手册》相轴相成,是机械新产品开发设计专用工具书目之一,鉴于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的门类多,内容广而庞杂,理论多而深邃,无论深人从事哪-方面的设计, 都需要花去毕生的精力:鉴于设计者往往工作繁忙,但实际工作中义希望学习、了解和拿握某些方面的内容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效率,特编此书.
本书以"手册”命名,思路足:选择对设计者最密切相关的部分,系统地介绍现代的机械设计常用的方法。原则是:不要求理论的推导。面是原理、结果和应用的介绍。并且,配以较多的具体实例,以便仿效,本手册中的每一篇,甚至于每一章都可以是--个设计者-生从事的课题。因此如何编好本书,既能让设计者掌握、了解现代的机械设计常用的方法,面面俱到:又能让他们在百忙之中花费少量的时间来充实自己,并找出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提高的学习内容,编者们花费了不少心思。
本手册共分8篇,是作为新型的或非标准的设备和零部件的设计研究者可能要用到的各种方法。包括:标准化与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相似方法及其应用,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我们分两种悄况来考虑,根据设计研究者所能接受和领会的程度,编者作了不同的安排。-种是市场上阐述该方面的书已有不少,但是属理论方面者居多,并且,这些方法过于专门化,需要花大量功夫才能弄懂。例如,优化计算方法,有限元方法等,设计者所关心的不是如何去繃制计算方法。而是如何去使用这些方法和结果分析。因此,本书只简单地介绍各种计算原理.使设计者有所全面了解,而着重子介绍国内外现有的方法与.
软件及其使用,这样的书籍市场上似乎没有见到。例如,“有限元方法”中第3章“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是清华大学的邵敏教授编写的,市面上尚未见有关参考资料。另“种虽然也是属于一种专门化的领域,但其初步的理论方面花一些功夫是容易弄懂的,而市场t. 阐述该方面实用的书又欠缺,就写得稍细,如相似设计方法,试验设备的放大方法和可靠性技术等。当然,如上面所说,这里介绍的只是初步的系统理论和使用方法,对于机械设计或研究的人员米说是足够了;但对于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理论研究的人员来说,就只能算是基础读物了。若读者想更深人涉足某一领域,本手册又可作为一个指导性的读物。
第7篇是计算机绘图与设计。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计算机绘图与设计人员密切相关,所以该项篇幅相对来说多了一些。就日前机械设计人员来说,比较熟练的是CAD常规的手工操作、平面制图,这方面书籍较多。我们请清华大学的童秉枢教授进行了有系统的精练工作,还着重介绍了2003年的最新改变,以及参数化设计、程序设计等,使设计人员在系列化产品的设计制图方面更进-步提高效率。另外,该篇后两章可供设计人员对立体图形绘制及数据处理时使用。
最后,本手册还请专门为各单位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的潘百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简明地编写了“质尾管理体系和认证”一篇,这是与每一- 个设计者密切相关的。
另外,针对设计研究人员的需要,本手册介绍了最新的各种软件、国内外主要的一些网站与网址等,以便设计者查找。
编者希望本书对机械设计师们有所裨益,对涉及该领域的初学者有所启.发,对本行业的各级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比较全面的刘览资料。是否能达到初衷,还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JB/T 4115-2022 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pdf
ICS77.160
CCS H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4115-2022 代替JB/T4115一1999
液压泵 、液压马达侧板 用烧结双金属板材
Sintered bimetal plates for side-plates of the hydraulic pump and motor
2022-04-08 发布
2022-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B/T4115一1999《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与B/T4115一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耐磨层”修改为“铜合金层”;铜合金层材料增加编号03、04:删除了“动载疲劳强度”及其指标数值,删除了“疲劳强度用TD-1液压动载轴瓦疲劳试验机检验。”的规定;最大承载能力的单位“kN/cm2”修改为“MPa”;板材平面度公差的单位“m”修改为“mm”;增加了钢层材料成分、铜合金层材料成分、平面度、钢层和铜合金层厚度的检验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机械工业粉末治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研粉末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伟、李占荣、李其龙、刘祥庆、郑合静、王永慧、田清源、石韬。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4115-1985、JB/T41151999。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1
4.1板材材料1
4.2铜合金层物理力学性能
14.3板材使用限定条件参数2
5工艺要求2
6品种规格3
7检验方法3
表1铜合金层材料成分2
表2铜合金层物理力学性能2
表3板材使用限定条件参数2
表4板材平面度2
表5板材厚度3
内容摘抄:
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以下简称“板材”)的技术要求、工艺要求、品种规格和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液压泵、液压马达的粉末怡金烧结侧板或配油盘板材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5121.5一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GB/T5163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测定
GB/T9097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表观硬度和显微硬度的测定
GB/T11337平面度误差检测
GB/T15926一2010铋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铋量测定
JB/T2985工程机械用双金属轴套
JB/T8063.4一2011粉末治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铜的测定 (碘化钾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JB/T8063.5一2011粉末冶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锡的测定 (次磷酸钠还原碘酸钾滴定法)
JB/T8063.6一2011粉末治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铅的测定 (电解分离-EDTA滴定法)
JB/T8063.7一2011粉末治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锌的测定 (疏酸铅钡共沉淀-EDTA滴定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板材材料
4.1.1钢层材料:
钢号:10,15。注:如果订货一方要求规定以外的钢层材料,供需双方应协商解决。
4.2铜合金层物理力学性能
铜合金层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板材使用限定条件参数
板材使用限定条件的具体参数见表3。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1994-2022 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 电弧炉炼钢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要求.pdf
ICS25.180.10
CCS K 61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994一2022/IS013578:2017
工业炉 及相关工艺设备 电弧炉炼钢 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Industrial furnace and associated processing equipment-Safety requirements for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for production of steel by electric arc furnaceses (IS013578:2017,IDT)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S013578:2017《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电弧炉炼钢机械 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增加了3.18.13.18.3、6.1.16.1.3、6.1.5、6.1.6、6.1.10.6、6.1.10.8、6.1.12、8.3的“注”;增加了图B.1的“注2”;由于原文编辑性错误,将文中废止的引用标准“EN13463-1”的相关内容删除。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兴海电炉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慧金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科汇热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飞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安晶中生科技有限公司、安标(福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学文、余维江、李琨、张勇、彭可雕、田杭亮、石秋强、张玉华、李志、杨佳、曹姣、黄晓军、张建联、段春芳、易仲辉、陈伟。
内容摘抄:
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电弧炉炼钢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不含放射性物质的电弧炉(EAF)炼钢通用安全要求。
注:放射性物质在进人钢厂前进行检测,
本文件涉及表1中列出的与EAF相关的重大危险、危险情况和危险事件,当按照设想和制造商预期条件下使用时,还包括可预见失灵和误用时的故障。本文件规定了生产过程中集成设备和装备的准则。本文件规定了在设备设计、运输、装配、调试、运行、维护和退役过程中保证人员安全的要求。本文件假定由经过充分培训的人员操作和维护设备,将手动设置、调整和维护作为设备正常使用的一部分。
本文件适用于以下设备(见附录B的表B.1和表B.2,附录C的图C.1和图C.2):
交流电(AC)技术EAF;直流电(DC)技术EAF;废钢预热技术;相关设备、装置(例如惰性气体搅拌、碳和氧喷吹系统)。
本文件不适用于以下设备:
感应炉;电阻EAF(如埋弧炉);电子束炉;等离子炉;其他二次精炼用电炉,如钢包精炼炉。
本文件未对下列设备规定安全要求,这些设备可以是本范围内设备的组成部分或补充部分:起重机;炉壳吊具;
废钢料篮、钢包、渣罐;废钢料篮、钢包和渣罐运输车;
除尘系统;“狗窝”和“象屋”(因环境原因而设置的炉罩);合金系统:独立的废钢干燥设备;炉用变压器和高压系统;机器人、机械手(例如温度测量和取样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26.1一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16,IDT)
GB/T15706一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IS012100:2010,IDT)
GB/T16855.1一2018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IS013849-1:2015,DT)
GB/T17248.3一2018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采用近似环境修正测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IS011202:2010,IDT)
IS03864-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raphical symbols-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Part 1:Design principles for safety signs and safety markings)
注:GB/T2893.1一201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IS03864-1:
2011,MOD)
IS03864-2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Graphical symbols-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Part 2:Design principles for product safety labels)
注:GB/T2893.2一2020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IS03864-2:2016,MOD)
IS03864-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3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则(Graphical
symbols-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Part 3:Design principles for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safety signs)
注:GB/T2893.3一2010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3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则(IS03864-3: 2006,MOD)
ISO44l3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Hydraulic fluid power一General rules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systems and their components)
注:GB/T3766一2015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IS04413:2010,MOD)
ISO44l4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Pneumatic fluid power一General rules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systems and their components)
注:CB/T7932一2017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IS04414:2010,DT)
ISO487l声学机器和设备噪声发射值的标示和验证(Acoustics-一-Declar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noise emission values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注:GB/T14574一2000声学机器和设备噪声发射值的标示和验证(©qv1S04871:1996)
ISO70l0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注册安全标志(Graphical symbols-一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Registered safety signs)
注:GB/T31523.1一2015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第1部分:标志(1S07010:2011,M0D)
ISO773l人类工效学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Ergonomics-一Danger signals for public and work areas-Auditory danger signals)
注:GB/T1251.1一2008人类工效学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IS07731:2003,DT)
ISO8995-1工作场所的照明第1部分:室内(Lighting of work places-一Part 1:Indoor)
IS0I1064-1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Ergonomic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 1: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注:GB/T22188.1一2008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IS011064-1:2000,IDT)
ISO11428人类工效学险情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Ergonomics-Visual danger signals-General requirements,design and testing)
3术语和定义
GB/T15706一2012和IS01357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ISO和IEC维护的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地址如下:IEC电子百科:http://www.electropedia.org/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www.iso.org/obp
3.1炉次周期heat cycle
出钢至出钢周期,规定了通电和断电的连续两炉出钢间的时间。
3.2钢包ladle
用于盛放、运输、装卸铁水(钢水)的容器。
3.3工作位置workstation
用于人员操控、生产、维护(3.18)活动的预定位置。
注:主工作位置为EAF控制室(3.3.1)、现场控制台(3.3.2)、便携式无线控制箱(3.3.3)。
3.3.1EAF控制室EAF control room
EAF主控制台和监控设备所在地。
3.4倾动tilting
转动炉体使钢水或炉渣从预定的开口排出。
3.5锁定装置blocking device
将设备固定在指定位置的装置。
3.6旋转架gantry
用于提升旋转炉盖和立柱、电极横臂的结构。
3.7高压开关柜high-voltage switch gear
EAF断路器,用于连接或断开EAF与高压电源的连接。
3.8电抗器reactor
增加EAF系统电抗的装置。
3.9炉变压器furnace transformer
将高压电源转换为电弧电压的装置。
3.10合金系统alloying system
为EAF储存和加人金属、非金属原料的装置。
3.11电极接长系统electrode nippling system
可以存储电极或添加新电极段的装置。
3.12狗窝dog house
建筑内EAF密闭罩,靠近EAF。
注:作为间接排烟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传播。狗窝不在本文件的范围内。
3.13象屋elephant house
EAF密闭罩,作为EAF建筑的一部分。
注:作为间接排烟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传播。象屋不在本文件的范围内。
3.14气体净化系统gas cleaning system
收集和处理产生的废气的设备。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
CCTV:闭路电视(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DC: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RI:直接还原铁(direct reduced iron);
EAF:电弧炉(electric arc furnace);
EBT:偏心底出钢口(eccentric bottom tap-hole);
HBI:热压铁块(hot briquetted iron);
HMI: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江苏
提问日期: 2023-01-05 15:26:42
提问网友: 仙女也会放屁呀
解答网友:
你好,不用的,直接套推拉窗的定额就可以了
答疑:大家 卫生间上反梁和管道井的上反梁 有垂直的插筋吗 插到砌体墙里 按什么规范布置-内蒙古自治区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
提问日期: 2023-01-05 15:26:37
提问网友: 菜鸟一枚
解答网友: 李凯
是否有垂直钢筋要看设计要求,不能插到砌体墙里
答疑:通风管道的预留洞是土建施工吗?-河南
问题专业: 安装 预算 安装算量GQI
所属地区: 河南
提问日期: 2023-01-05 15:25:40
提问网友: 努力努力再努力Z
解答网友: 蓝鲸
是的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的
JB/T 4114-2022 烧结纯铁软磁材料 技术规范.pdf
ICS77.160
CCS H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4114-2022代替JB/T4114一1999
烧结纯铁软磁材料 技术规范
Sintered iron soft magnetic materials-Specifications
2022-04-08 发布
2022-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1
4.1烧结纯铁软磁材料牌号及表示方法1
4.2密度和化学成分2
4.3磁性能2
4.4力学性能2
4.5外形尺寸2
4.6表面质量2
5试验方法2
6交货与验收3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3
7.1标志3
7.2包装3
7.3运输3
7.4贮存3
附录A(资料性)力学性能表1密度和化学成分2
表2磁性能2
表A.1力学性能4
内容摘抄:
烧结纯铁软磁材料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烧结纯铁软磁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交货与验收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仪器仪表、电器中磁导体、磁电机和门控五金等用烧结纯铁软磁材料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7一2002铁粉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GB/T223.86一2009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3656软磁材料矫顽力的抛移测量方法
GB/T4309粉末治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
GB/T5163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 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测定
GB/T13012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B/T7905烧结金属材料(不包含硬质合金)抽样
YB/T4305钢铁及合金氧含量的测定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烧结纯铁软磁材料牌号及表示方法
烧结纯铁软磁材料(以下简称“材料"”)按GB/T4309的规定用F7401-××表示,按烧结密度等级分为F7401-66、F7401-68、F7401-70、F7401-72四个牌号。
4.2密度和化学成分
各牌号密度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磁性能
材料的磁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4.4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应按供需双方协议(力学性能参考数据见附录A)。
4.5外形尺寸
材料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用户图样的要求。
4.6表面质量
材料表面不应有裂纹,其他表面质量按供需双方协议。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答疑:信息插座套什么定额?-河北
问题专业: 结算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河北
提问日期: 2023-01-05 15:24:35
提问网友: Revive
套完12-21,是否还需要套取接线盒定额
解答网友: 小老百姓
套完12-21,还需要套取接线盒定额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3-01-05 15:24:23
提问网友: 大川的何
解答网友: 小明
你好。一般用外墙内侧+内墙两侧来计算室内部分的挂网量。
高清PDF《建筑的自然通风 设计指南 》(法)阿拉德 编 2015年版
内容提要
相较于机械通风,自然通风 的益处一包括环境的、 经济的、业主的舒适与健康等,正日益受到重视,自然通风的方式也倍受追捧。其方法可以是高科技的,也可以是低科技含量的,但总是要成为综合设计方法的一部分。- -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如建筑规范、防火规范、消防法规和声学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考虑到其中。
这本新的设计手册描述了自然通风的真正潜力,包括正确的使用方式方法、设计和尺寸计量、综合设计方法的市场需求、以及如何克服重重障碍等。
本书会为所有的建筑师、建筑工程师以及其他的建筑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设计信息。
《建筑的自然通风一设计指 南》由A10LOS项目 成员编写,他们在基于全欧洲范围的自然通风和降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自然通风设计工具的研发。
本书在AIOLOS (受欧盟资金资助的项目)成员贡献的基础上,由拉罗谢尔大学的弗朗西斯.阿拉德 主编。雅典大学的曼特.桑塔莫瑞斯,以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相关学者也提供了相关的协助。
前言
本书是与欧洲委员会第十七能源总局合作完成的ALTENER项目框架计划的成果。
ALTENER项目关注可再生资源在社会中的推广。此项目的推广行动框架为:
●研究和测评正在编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采取措施支持成员国关于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基础设施的扩建和新建的提议;
●采取措施促进国家。社会和国际活动之间建立- -个 良好的信息合作网络平台;
●研究与评价合理的措施,目的在于评估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工业开发生物能在经济及环境方面的优势。
正在进行的AIOLOS项目的总体8标是编写-本具体的关于建筑高效利用被动式自然通风的教育读本,它可以用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也可以用于包括建筑行业以内的所有专业。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从事建筑方面的专业人士提供-切必要 的关于建筑高效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的知识、工具及信息,在建筑中实现降低制冷能耗,提高室内热舒适度水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标。
本书有三个主要目标:
●报道和提供当前关于自然通风基本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以及近几年项目研发中已有的技术和工具。
●展示在不同的欧洲国家实施和评价各个策略的真实案例,并且提出技术壁垒和技术策略的局限性。
●不但为设计者提供易于掌握的指导方针、在设计之初的要点,并且提供项目评估的软件以及大量的策略分析。
所有的工作由教育和科研机构(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团队承担完成,该团队在欧洲参与了多次在建筑合理用能以及改善制冷的被动式策略方面的科研项目。这个团队已和以圣马洛斯(M●Santamouris)和代斯卡拉奇(E. Dascalaki) 为代表的雅典大学能源效率教育小组的中心机构(Central Institu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Edu-cational team)取得合作。
真诚地感谢下面所列团队和机构所作出的宝贵贡献: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格罗索以及意大利Conphoebus的S. Sciuto and C. Priolo;法国里昂lash/ ENTPE的G. Gurracino, M. Bruant以及V. Richalet;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的E.马拉多纳E. Maldonado和J. L.亚历山大J. L.. Alexandre;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S. Alvarez比利时BBRI的P. Wouters, L. Vandaele以及D. Ducarme;
●法国拉罗谢尔大学的K. Limam和M. Abadie,他们在最终版本的校正中做出了贡献。
同样还要感谢康科迪亚大学的F.Haghigat对此书的首次评论和建议。
我们欢迎对本书关于内容的结构方面的任何建议及意见。
问题专业: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山西
提问日期: 2023-01-05 15:23:41
提问网友: 11
解答网友: 维达詹工
你好:洞口每侧加强筋用于计算门窗洞口周围的加强钢筋,按照数量+级别+直径的格式输入。
洞口每侧加强筋输入一侧的钢筋即可,汇总后计算的量是每侧的总和。
如果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配筋不同时,则用“/”隔开,例如:6B12/4B12。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云南
提问日期: 2023-01-05 15:22:46
提问网友: Alpha
解答网友: 鹏
拆除块料面层子目
GB/T 41998-2022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无线控制系统技术要求.pdf
ICS29.020
CCS K 07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998-2022/IEC62745:2017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无线 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Electrical safety of machinery-Saf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mechanical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interface(IEC 62745:2017,Safety of machinery-Requirements for cableless control systems of machinery,IDT)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EC62745:2017《机械安全机械无线控制系统 技术要求》。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标准名称改为《机械电气安全机械无线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将国际标准IEC62745:2017资料性附录A结构调整为“停止功能的逻辑”(见4.7.4)。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市轴心自控技术有限公司、合肥邦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环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琦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联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求精电气有限公司、青岛诚信联合锻造机械有限公司、江门市乙丙丁机械有限公司、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沃弗永磁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大威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凯益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新林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义乌市宝能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祖广、薛瑞娟、王金江、于晓颖、吴文俊、王文浩、张凤丽、王本正、陈为民、郭子成、陈正茂、张正德、梁荣富、徐必业、余竹艳、刘步永、向梅、吴财政、张德银。
内容摘抄: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无线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无线(例如无线电、红外线)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要求,它提供了操作员控制站和机械的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具体要求包括在操作员可携带的操作控制站中。注:作为操作员控制站的无线控制系统的部分有时称为“发送器”,而与机械控制系统接口的部分有时称为“接收器”。然而,考虑到双向通信的可能性,本文件分别将这些单独的部分称为“远程站”和“基站”。
本文件不处理非操作员控制站之间的无线通信。本文件的目的不是为了规定设计和构造无线控制系统所必需的所有要求。例如它不规定通信协议、频率或带宽方面,也不规定所有的构造要求,如抗冲击性、入口保护、电磁兼容性等。本文件的规定适用于GB5226系列相关电气设备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7一20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c:粗率操作造成的冲击(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IEC60068-2-31:2008,IDT)
GB/T5226.1一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16,DT)
IS013849-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的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用一般原理(Safety of ma-chinery-Safety-related parts of control systems-Part 1: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
IS013849-2机械安全控制系统的安全相关部件第2部分:验证(Safety of machinery Safety-related parts of control systems-Part 2:Validation)
IS013850 机械安全急停功能设计原则(Safety of machinery-一Emergency stop function一Principles for design)
IEC60947-5-1:201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 控制电路电器(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一Part5-l:Control circuit devices and switching elements-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circuit devices)
注:GB14048.5一2017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IEC60947-5-1:2016,MOD)。
IEC60947-5-5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5部分:控制电路器件和切换元件具有机械锁扣功能的电气紧急故障中断器件(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Part5-5:Control circuit devices and switching elements-Electrical emergency stop device with mechanical latching function)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无线控制cableless control
在操作员控制站和机械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机械操作员命令传输无需任何物理连接。
3.1.2无线控制系统cableless control system;CCS
系统至少由一个远程站和一个基站组成,它们之间使用无线控制传输命令。
3.1.3接收器receiver
从发射机接收帧的无线控制系统的部分。
3.1.4发射器transmitter
将帧发送给接收器的无线控制系统的部分。
3.1.5操作员控制站operator control station
将一个或多个控制致动器(施加外部手动动作的装置部分)固定在同一外壳或同一面板。注:操作员控制站也可以包含相关设备,例如电位计,信号灯,仪器,显示装置等。
3.1.6帧frame
在远程站和基站之间交换的信息“包”,包括:
a)地址码;
b)操作命令;
c)错误检测码;
d)其他命令或信息。
注:“帧”有时称为“报文”或“信息”。
3.1.7地址码address code
使基站或远程站能够识别旨在向其传送命令的帧部分。
注:基站或远程站对被识别为具有相关地址码命令的响应。
3.1.8操作命令信号operating command signal
控制信号旨在启动、修改或维护机械功能。
3.1.9错误检测代码error detection code
附加信息添加到每个帧,以便检测传输错误。
3.1.10中性帧neutral frame
所有操作命令信号都处于这样的状态的帧,当它在基站被接收时,它不会激活任何用于控制机器危险操作的输出。
注1:中性帧可用于保持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通信(即有效信号),例如防止机械自动引发停止功能。
注2:中性帧传输旨在防止因建立或重新建立通信而导致机械的危险操作。
注3:中性帧可以包含数据,例如参数化数据和不会导致机械危险操作的命令。
3.1.11汉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
等长的两帧之间的比特位不同的位数。
3.1.12远程站remote station
无线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经由操作员接口与无线控制系统连接。注1:无线控制系统的远程站有时称为“发射器”,但作为双向无线控制系统一部分的远程站将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注2:远程站构成无线控制系统的操作员控制站。注3:远程站可以是便携式(由操作员操作)、移动式(例如与车辆或手推车上的机械分开安装)或固定式(例如安装在机械上或其附近)。
3.1.13基站base station
无线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在无线控制和机械控制系统的其他部分间形成接口。注1:无线控制系统的基站有时称为“接收器”,但作为双向无线控制系统一部分的基站将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注2:基站可安装在静态或移动机械上。注3:基站不一定是离散的物理实体,但它包括满足本文件为基站规定的要求的所有部件。
3.1.14停止输出stop output
基站的输出电路与机械控制系统相连接来执行停止功能。注1:停止输出可以是安全相关的或非安全相关的,见表1。注2:至CCS基站的现场总线端口的接口也可视为输出电路。
3.1.15断开状态OFF-state
基站的安全相关停止输出的状态,旨在用于引发机械的一个或多个停止功能。
3.1.16安全相关停止功能safety-related stop function
由CCS提供的导致关闭状态的停止功能,其失效可能导致风险立即增加。
3.1.17主动停止active stop
由停止信号从远程站到基站的传输而导致的停止。
3.1.18被动停止passive stop
由于基站无有效信号而导致的安全相关停止。注:被动停止可以由例如超出范围条件、电池故障、电磁干扰引发。
4功能要求
4.1概述
图1举例说明了CCS的主要元素及其与机械控制系统的交互。
4.2操作预防措施
4.2.1防止意外致动
远程站及其控制致动器的设计和布置应尽可能减少意外致动的可能性(例如由于跌落到地面上或撞击障碍物,电子设备故障而产生的意外危险命令)。
4.2.2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
在必要的场合(例如预防机械危险操作),远程站应提供手段(例如钥匙开关、通路编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
4.2.3防止意外命令
应采取措施确保操作指令信号:仅影响预期的基站或远程站(例如使用地址码);仅该基站或远程站引发预期功能。这些措施应抵抗偶然或意外的变化。检测到功能失常或故障后,所有有关的安全相关输出应以适当的安全完整性控制到断开状态。设备寻址使用硬件开关(例如DP)时,为了满足故障情况的要求,可能需要附加措施(如奇偶校验)。注:典型的方法包括出厂设置编码,它比用户可配置的方法更健全,它们通常不能被用户(有意或无意)否决。
4.3串行数据传输
串行数据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应提供确保未被检测到的错误帧概率R(Pe)<1×10-8(给定Pe=10-3的输入错误概率)的手段,如果没有更好地输入比特错误概率可以被证明;汉明距离应为4或一帧中的总比特数除以20,取其中较大者。
4.4取消远程站点传输
应提供迅速停止远程站传输的手段。这应通过以下一项或多项来实现:中断远程站传输电源的装置,这类装置应具有直接开路动作(见IEC60947-51:2016中附件K);不使用工具即可取出电池;
符合IEC61508(所有部分),IEC62061或1S013849-1和IS013849-2的专用传输移除功能,其完整性符合4.7.2。
注:移除传输功率会导致自动停止。
4.5传输和通信的建立和指示
远程站启动或重新建立通信(例如电源中断、远程站电池更换、信号丢失)不应激活用于控制机械危险操作的任何输出。引发或重新引发这些操作应要求采取有意动作(例如从其通电位置释放控制致动器,然后再次按压)。基站不应响应可以激活用于控制机械危险操作输出的操作命令信号,直到接收到中性帧(即重新建立通信后)为止。远程站传输开始时应在远程站上给出指示(例如通过指示灯、视觉显示器等)。
注:当基站从相关远程站接收传输时提供指示可能是有用的。例如为此目的,可在基站上指定一个或多个输出,和/或可将确认信号发送到远程站(如果双向通信可用)。基站未提供为指示而设计的手段,建议使用CCS的信息,包括关于如何实现功能的说明(例如使用基站停止输出)。
4.6CCS的安全相关功能
对于安全相关应用的CCS的功能应具有适当的安全完整性。应符合IEC62061和/或ISO13849-1,IS013849-2的要求。在检测到故障时,所有有关的安全相关输出应控制在断开状态。此外,在远程站中检测到可导致安全相关功能丧失的故障时,应停止传输。注:有关控制功能安全相关方面设计的更多信息在IS012100和IEC61508(所有部分)中给出。
4.7CCS的停止功能
4.7.1概述
CCS应提供自动停止(ATS)功能和至少一个停止功能,该功能由控制装置上专门为此目的提供的故意动作引发。有关停止功能逻辑如4.7.4所述。注:在大多数应用中,这种手动引发停止功能是GSS或EMS(见4.7.3)。
4.7.2CCS的安全停止功能
CCS的每个安全相关的停止功能应在基站引发相关停止输出的断开状态。CCS中执行安全相关停止功能的部分是一个安全相关控制系统。其安全相关停止功能的SL/PL应取决于风险评估,但不应低于SIL1/PLC。此外,CCS任何部分的单一故障不应导致任何安全相关停止功能的缺失,并且在合理可行的情况下,应在对安全相关停止功能下一次要求之时或之前检测到单一故障。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下册 第三版》 2013年
内容提要
本手册从机械设计 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和设计顺序人手,阐述机械设计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引导设计者了解并掌握整个设计的全过程及各设计阶段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手册提供了实际机械设计所需的详细、充分的设计内容,包括:主要机械传动、机构、结构的设计步骤、设计参数的选择、设计的计算及数据;液压及气动系统的组成、元器件结构原理、系统设计;现代数字自动化设计中必须采用的变频电动机、伺服电动机、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产品。
手册中编人的标准件、工程材料、外购通用零部件产品等,均重点说明了选用方法或选用实例,务求达到选用准确、合理,并加快选用过程。
为启发设计者的构思并为具体设计提供借鉴,专门选择了40多个实际生产设备中已经应用的典型机构及减速器设计图例,并对图例作了设计分析及工艺性的详细说明,这是本手册的另- -特色。
本手册既适合刚从事机械设计的新设计人员及高校机械专业师生,也适合有丰富经验的机械设计人员使用。
第3版前言
本手册自2008年出版以来已重印几次,至今收集到不少读者的反馈信息,这期问也颁布了多个有关的新国家标准。此次再版,更新和新增了如下内容:
(1) 更新了几何公差、零件形状结构表示方法、螺纹标准、齿轮标准等多项标准。
(2)对机械设计中的常用钢材进行重新分类、编写,增加了钢材品种,使钢材的性能分类更明确,选用范围更大。
(3)为适应自动化生产线设计的需要,新增了曹传动和链传动中的输送带和输送链。
(4)新增了30多个在生产中已经应用的机械设计图例,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多拓宽设计思路的机械结构设计范例,并说明各设计雾件的加工注意点及机构的装配调整方法。
本手册编写的宗旨是:为设计者提供内容集中、实用,能扩大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水早。篇幅尽可能小,查阅快捷方便的机械设计工具书。为此,根据参加过多次机电产品成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实践体会,确定了如下几个编写重点:
(1)设计资料内容集中,分类清晰。
(2)从设计方法开始,阐述设计的顺序、设计构思的步骤和方法。
(3) 编入手册中的标准数据、材料、标准零部件等给设计者提供了选用的标准内容,阐明选用的依据和选用原则,使设计人员对量大、复杂的数据、标准能进行准确合理的选用。
(4)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方法、工艺技术及装配知识等密不可分,是设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但目前国内设计资料缺乏这方面内容,忽略其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手册编入了各种机械加工、电加工工艺及其使用的加工设备和各种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加工精度,还编入了各种加工方法所用工具、零件检测等内容,这些对不大熟悉加工工艺的设计者尤其重要。
(5) 已经使用的生产设备中的部件设计图例,是设计人员最实用的参考图,从图中可学习设计思考、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关系等实际设计内容,该内容也是本手册的一大特色。
(6)由于一些基础新标准(如表面粗糙度、几何公差、液压團形符号等)的标示方法更改频繁,考虑企业技术人员及工人难以适应,故虽将新标准更换,但文中一些具体图例未予改动,以方便使用。
由于这些内容的编入占据了大量篇幅,为了尽量缩小篇幅以方便设计人员查阅,一些应该编入手册的设计内容未能编入,如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连杆传动机构、分度(间歌)传动机构及更多的机械机构设计图例等只好暂不编入,拟在下次再版时进行扩版增编。
DBJ/T13-412-2022 城镇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技术标准.pdf
福建省工程建没地方标准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412-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6647-2022
城镇垃圾填埋场 恶臭污染控制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odor pollution control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2022-12-16发布
2023-04-01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城镇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技术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020]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技术要求;5.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6.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控制;7.监测8.安全管理与维护。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函告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地址: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红庙岭1号,邮政编码3500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厦门卓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省燕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百安兴新材料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恒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华东水务有限公司
福州大学
福建省环保产业协会
福建和蓝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漳州力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内容索引:
1 总 则 7
2 术 语 8
3 基本规定 10
4 技术要求 11
4.1 一般规定 11
4.2 表面覆盖 11
4.3 密闭收集 11
4.4 喷雾除臭 12
4.5 其他恶臭污染控制技术 13
5 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 14
5.1 一般规定 14
5.2 填埋作业面恶臭污染控制 15
5.3 填埋气恶臭污染控制 16
5.4 渗滤液恶臭污染控制 17
6 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控制 18
7 监 测 19
8 安全管理与维护 20
本标准用词说明 21
引用标准名录 22
13 《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CJ/T234 22
目 次 25
1 总 则 26
2 术 语 27
3 基本规定 28
4 技术要求 29
4.1一般规定 29
4.2 表面覆盖 29
4.3 密闭收集 30
4.4 喷雾除臭 31
4.5 其他恶臭污染控制技术 31
5 生活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 33
5.1 一般规定 33
5.2 填埋作业面恶臭污染控制 33
5.3 填埋气恶臭污染控制 34
5.4 渗滤液恶臭污染控制 34
6 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控制 36
7 监 测 37
8 安全管理与维护 3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全站仪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棱镜常数设置:-30
2、 温度、气压设置:按现场当时天气实际设置
3、 测量次数:F4+ON键 F4+ON键----F2模式设置----F2精测/跟踪----F1精测----F4(翻下一页)----F2:N次测量/复测----F1:N一次(回车)----F3测量次数----F1(输入)----1次(回车)----power(关机)
4、 存储设置:MUNE----F1:数据采集 ----选择文件(回车)---F4(翻下一页)----F3:设置----F2测量次数----F1:N次测量----ESC----F3存储----自动转存坐标吗----F3是-----ESC
1、传输软件:CASS软件或南方系列全站仪中文数据传输软件
2、从全站仪下传数据到电脑的方法:(数据为.dat格式)
①、全站仪数据传输准备工作
MUNE----F3存储管理----F4(翻下一页)---- F4(翻下一页)----F1(数据传输)----F3通讯参数----F1波特率----1200b/s(回车)----F2通讯协议----F2单向----ESC----F3字符/校验----F3:8位无校验----ESC----ESC----F1发送数据----F1测量数据(F2坐标数据)----选择文件(回车)。
②、用CASS软件传输方法:打开CASS----数据----读取全站仪数据----仪器(拓普康GTS-200坐标或拓普康GTS-200测量)----通讯端口COM1(不行就改为COM2)----波特率120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校验(无校验)----CASS坐标文件(选择文件)----D:\文件名称----转换----电脑上回车确定(之前要做好全站仪数据传输准备:见①全站仪数据传输准备工作)----全站仪上F3[是]确定。
南方系列全站仪、中文数据传输参数设置
步骤一:参数设置 打开“南方系列全站仪中文数据传输软件”----通讯----参数设置----协议(NONE)----通讯口(COM1或COM2)----波特率120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校验(无校验)----确定;
步骤二:传输 通讯----下传NTS300数据----电脑上回车确定----全站仪上回车确定(之前要做好全站仪数据传输准备:见①全站仪数据传输准备工作)----全站仪上回车确定;
步骤三:数据转换: 转换----CASS坐标(NTS300)。注:“南方系列全站仪中文数据传输软件”只能将坐标数据文件转换为CASS坐标文件。
步骤四:存盘 保存----文件名.dat---- 选择保存路径-----保存 3、从电脑的dat数据上传到全站仪方法:上传方法与下传方法正好相反。但值得注意的是电脑上的dat数据格式必须是;点号,,y,x,z
点号,,y,x,z
点号,,y,x,z
其中点号后有2个“逗号”而坐标间是1个“逗号”,而且“逗号”必须是半角而不能是全角。
坐标位数:小数点前少于或等于5位,小数点后3位
全站仪文件设置
1、最好只用英文字母或数字设置文件名
2、点号:测站点坐标:可用“字母”+“数字” 碎部坐标:只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位数越少越好,以便展点画图。
定向方法
1、放样模式下定向:最好用这种方式定向比较准。 MENU----F2放样----选择文件----F1输入测站点----F3坐标----输入X、Y、Z(N、E、Z)并回车----输入仪高----F2输入后视点----F3(NE/AZ)----输入X、Y(N、E)并回车----照准后视点棱镜----F3:是。然后ESC退出,用坐标测量快捷键检测后视点坐标,看看是否有偏差。
2、数据采集模式下定向 MENU----F1数据采集----选择文件----F1输入测站点---输入点号、仪高(标识符不用)----OK?(如果显示的坐标与测站点坐标相同则“是”) 若显示的坐标与测站点坐标不同则“否”-----F4测站----F3坐标----输入X、Y(N、E)并回车----F3记录----F3“是”。F2输入后视点----输入点号、镜高(编码不用)----F4后视----F3(NE/AZ)----输入X、Y(N、E)并回车----F3测量----坐标。
注意:每次移测站或每次定向完毕后都应检测一次后视点坐标,看测出来的坐标是否与给出的后视点(已知)坐标相符(误差:X、Y不超过1CM,高程不超过2CM)。检测定向坐标用坐标测量快捷键测即可,这样不会增加点号,也不用保存坐标。
定向错误导致地物整体偏移的处理方法
如果在展点后发现部分地物(观测点)与实际发生整体偏移,应采用C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避免重测,步骤如下:
1、重测某个偏移点重测某个偏移点重测某个偏移点重测某个偏移点A的坐标的坐标的坐标的坐标 先通过展点后与实际比较,找出发生偏移的所有点,重测其中的某一点(最好是控制点)A坐标(Xa,Ya,Za),并保正该点(A点)重测后的坐标(Xa′,Ya′,Za′)是正确的。
2、计算出坐标的偏离大小计算出坐标的偏离大小计算出坐标的偏离大小计算出坐标的偏离大小:⊿Xa,⊿Ya,
⊿Za ⊿Xa= Xa′- Xa
⊿Ya= Ya′- Ya
⊿Za= Za′- Za 3
3、建立只有偏移的点的建立只有偏移的点的建立只有偏移的点的建立只有偏移的点的测量数据文件文件文件文件(CH1.dat文件文件文件文件) 将原测量数据测量数据测量数据测量数据文件(如:CH0.dat文件))))另存为CH1.dat文件,并将CH1.dat文件中正确的数据点删除,剩下只有发生偏移的点的测量数据后存盘,得到的CH1.dat文件为只有偏移的点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测量数据测量数据文件。
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打开CASS5.1软件----数据----数据加固定常数----处理所有数据(命令行)----输入东方向Y改正值(⊿Ya)----输入北方向X改正值(⊿Xa)-----输入高程改正值(⊿Za)----输入原始数据文件名(CH1.dat))))----输入更改后数据文件名(CH2.dat)----保存(选择好保存路径)。5、数据合并
将CH2.dat文件中更改后的数据复制到CH0.dat文件中,覆盖原CH0.dat文件中发生偏离的点的数据,保存即可。现展CH0.dat文件数据即OK了。
全站仪测图根控制点(坐标法)最佳方法
用坐标法测图根控制点坐标一定要盘左盘右测,即两次定向两次测量,取平均值,x,y不超过1㎝,z不超过2㎝。而且测控制点最好是用放样模式下定向,用坐标测量快捷键测量,这样不用保存坐标,也不会增加点号。如果用数据采集模式准确度会降低,而且会增加点号。 碎部测量的定向也一样,要用放样模式定向比较好。
全站仪独立坐标系测定法
1:先假设一个已知点坐标和高程(如:8000.000,4000.000,100.000),借用指南针,将仪器照准北方向,进入放样模式定向(MENU----F2放样----输入测站点坐标----定向----照准北方向----ESC----到角度测量模式----置零----照准待测点----用坐标测量快捷键测定待测点坐标(此坐标作为已知点)。
2:先假设一个已知点坐标和高程(如:8000.000,4000.000,100.000),借用指南针,将仪器照准北方向,进入放样模式定向(MENU----F2放样----输入测站点坐标----照准北方向----ESC----置零----照准远处一个点(如避雷针)----锁定水平盘----放样定向----输入角度----照准待测点----用坐标测量快捷键测定待测点坐标(此坐标作为已知点)。
1
…
82
83
84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