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2月 ( 第 42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10418——2018 代替 TB 10418——2018

J 288 - 2018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Standard for Acceptance of Communication Works in Railway

2019-02-01 实施  2018-11-12 发布

国 家 铁 路 局  发 布

 

TB 10418-2018,施工质量验收,铁路通信工程,TB 10418-2018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

本标准是在《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8 2003和《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163号)基础上,总结吸纳了近年来铁路通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审查修订而成。

本标准共分21章,包括: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室内设备、通信线路、传输、接入网、电话交换、数据通信网、有线调度通信、移动通信、会议电视、电报、综合视频监控、专用应急通信、时钟同步、时间同步、综合布线、电源设备、电源及设备房屋环境监控、综合网络管理等。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如下:

1.“总则”章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新建和改建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下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简化了施工管理等要求。增加了室外设备安装位置和方式应符合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

2.“术语和缩略语”章将原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进场验收”等术语作具体规定,修改为《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等有关标准规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标准;增加缩略语一节。

3.“基本规定”章将原按系统划分的单位工程,调整为同时考虑系统和合同范围两个因素,并可根据建设、没备运维管理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将原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相关内容整合至本章。

4.“室内设备”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通信各子系统室内设备进场检验、安装、布线及配线、管糖安装、防雷及接地的通用要求。

5.原“光电缆线路”章名改为“通信线路”,增加了光缆监测系统的验收要求。

6.“传输”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传输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检验的验收要求。

7.原“光纤用户接人网及中间站电源”章名改为“接人网”。规定了接入网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检验的要求。增加了无源光网络(PON)的验收要求。

8."电话交换"章为新增章节、增加了数字程控交换和基于IP 的电话交换的验收要求。

9.原“数据接人终端”章名改为“数据通信网”。增加了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网络设备,以及数据网系统和网管的验收要求。

10.原*铁路运输调度通信"章名改为"有线调度通信"。增加了跨交换机调度业务功能、与GSMR系统间互联互通功能等验收要求。

11.“移动通信”章规定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无线通信杆塔、核心网、无线子系统、无线终端、系统服务质量等的验收要求。

12.“会议电视”为新增章节,规定了会议电视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检验的验收要求。

13.“电报”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电报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系统检验等验收要求。

14.“视频监控”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综合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检验的验收要求。

15.“专用应急通信”为新增章节,规定了应急通信中心设备检验、应急现场接入设备检验、专用应急通信系统检验、以及隧道应急电话检验的验收要求。

16.“时钟同步”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时钟同步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检验的验收要求。

17.“时间同步”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时间同步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捡验的验收要求。

18.“综合布线”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综合布线设备安装、管槽安装、缆线布放,以及布线系统捡验的的验收要求。

19.“电源设备”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电源设备安装和配线、电源设备检验的验收要求,原“光纤用户接入网及中间站电源”“站场通信”等章节中电源设备相关验收要求移至本章。

20.原“中间站环境及电源监控系统”章名修改为“电源及设备房屋环境监控”,规定了电源及设备房屋环境监控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系统检验和网管检验的的验收要求。

21.“综合网络管理”章为新增章节.规定了综合网络管理设备安装和配线、单机检验和系统检验的的验收要求。

22. 删除“区段通信”和“站场通信”章。有关内容纳人“有线调度通信"和"通信钱路"等有关章节。

23. 删除“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和“车站客运信息系统“章。本标准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

1 总则

1.0.1 为加强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验收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下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所采用的工程设计文件和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当高于本标准时应按工程设计文件和合同文件要求验收。

1.0.4 铁路通信工程室外设备安装位置和方式应符合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

1.0.5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测数据应完整、准确。

1.0.6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总则………………………………………………………1

2术语和缩路语…………………………………………………2

2,1术语…………………………………………………2

2.2缩路语………………………………………………2

3基本规定…………………………………………………5

3.1一般规定……………………………………………………5

3.2验收单元划分……………………………………………5

3.3验收内容和要求…………………………………………6

3.4验收程序和织织…………………………………………7

4室内设备……………………………………………………9

4,1一般规定…………………………………………………9

4.2设备及材料进场检验………………………………………9

4.3设备安装…………………………………………………9

4.4布线及配线………………………………………………12

4.5防雷及接地…………………………………………………14

5通信线路………………………………………………………16

5.1一般规定…………………………………………………16

5.2光咆缆进汤检验…………………………………………16

5.3光电缆敷设、防护、接续及引人…………………………18

5.4光电缆线路检测………………………………………………26

5.5光缆监测系统检验………………………………………29

6传输…………………………………………………………31

6.1一般规定……………………………………………………31

6.2传输设条安装和配线……………………………………31

6.3传输设备单机检验………………………………………31

6.4传输系统检验……………………………………………35

6.5传输系统网管检验………………………………………38

7接人网…………………………………………………………40

7.1一般规定…………………………………………………40

7,2接入网设备安装和配线……………………………………40

7.3接入网设条单机检验……………………………………40

7,4接入网系统检验…………………………………………43

7.5接入网网管检验……………………………………………44

8电话交换…………………………………………………………45

8.1一般规定………………………………………………45

8.2电话交换阿设备安装和配线……………………………45

8.3电话交涣网系统检验……………………………………45

8.4咆话交换网网管检验……………………………………47

9数据通信网……………………………………………………48

9.1一般规定…………………………………………………48

9.2数据通信闷设备安装和配绕………………………………48

9.3数据通信网设备单机检验………………………………48

9.4数据通信网系统检验……………………………………50

9.5数据通信网网管检验……………………………………51

10有缆调度通信……………………………………………53

10.1一殿规定………………………………………………53

10.2有线调度通信设备安装和配线………………………53

10.3有线调度通停设务单机俭验…………………………53

10.4有线调度通信系统检验………………………………55

10.5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网管俭验…………………………57

11移动通信………………………………………………………59

11.1一般规定………………………………………………59

11.2杆塔基础及杆塔安装…………………………………59

11.3天线和射频同轴电缆安装……………………………62

11.4漏泄同鲌电缆安装……………………………………64

11.5接地装置………………………………………………66

11.6GSM-R设备安装和配线……………………………67

11.7核心网检验……………………………………………67

11.8无线子系统检验………………………………………70

11.9终端检验………………………………………………72

11。10系统服务质量检验……………………………………73

11.11系统业务和功能检验…………………………………74

11.12运行缝护与系统支博冷验……………………………76

11.13站场无线通信系统检验……………………………77

11.14列车尾都信息传送系统检验…………………………77

12会议咆视……………………………………………………78

12.1一般规定………………………………………………78

12。2会议电视没备安装和配线……………………………78

12.3会议电视设备单视检验………………………………79

12.4会议电视系统检验……………………………………80

12.5会议电视系统网管检验………………………………81

13电掇……………………………………………………83

13.1一殷规定………………………………………………83

13.2电报网设备安装和配线………………………………83

13.3电报网设备单机检验…………………………………83

13.4咆报系统检验………………………………………84

14综合视频监控………………………………………………86

14.1一般规定………………………………………………86

14.2综合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和配线………………………86

14.3综合视频监控设备单机俭验…………………………88

14。4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检验………………………………89

14.5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网管检验…………………………93

15专用应急通信……………………………………………95

15.1一殿规定………………………………………………95

15.2应急通信中心设备检验………………………………95

15。3应急通信现场设备检验………………………………95

15.4应急通信系统检验……………………………………96

15.5隧道应急电话检验……………………………………97

16时钟同步…………………………………………………99

16.1一般规定………………………………………………99

16.2时钟同步网设备安装和配缓…………………………99

16.3时钟周步网设备单机检验……………………………100

16.4时钵同步网系统检验…………………………………101

16.5时钟同步网网管检验…………………………………101

17时间同步……………………………………………………103

17.1一般规定………………………………………103

17。2时间同步网设备安装和配线…………………………103

17.3时闭同步闷设备单机栓验……………………………104

17.4时问同步网系统检验…………………………………104

17.5时间同步网网管检验…………………………………105

18综合布线………………………………………………………106

18.1一殿规定………………………………………………106

18.2综合布线安装…………………………………………106

18.3综合布线系统检验……………………………………113

19电源设备………………………………………………………116

19.1一般规定…………………………………………………116

19.2电源设备安装和配线…………………………………116

19.3电源设备检验…………………………………………117

20电源及设备房屋环境监控…………………………………120

20.1一般规定………………………………………………120

20.2监控系统设备安装和配线…………………………………120

20.3监控系统设备单机检验…………………………………121

20.4监控系统检验…………………………………………121

21综合网络管理………………………………………………124

21.1一般规定………………………………………………124

21.2综合网管设备安装和配线……………………………124

21.3综合网常单机检验……………………………………124

21.4综合网管系统检验……………………………………125

附录A煎T现场质量管理检套记录表………………………127

附录B单位工程中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表……128

附录C单位工程实体质量资料核查和主要功能抽查项目及标准………………135

附录D单位工程观感质最检查项目及标准…………………137

附录E工程质量验收记录……………………………………142

引用标准名录……………………………………………………150

本标准用词说明……………………………………………………15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10425——2019 代替TB 10425——94

J2697—2019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Railway Concrete Strength

2019-09-01 实施    2019-05-05 发布

国 家 铁 路 局    发 布

 

TB 10425-2019,强度检验,评定标准,铁路混凝土,TB 10425-2019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附条文说明)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铁路局关于构建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总要求,为满足铁路工程建设和发展需要,统一铁路工程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提高铁路混凝土技术水平,通过总结近年来我国高速、城际、客货共线铁路混凝土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充分借鉴国内外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研究成果和有关标准规定,在《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 10425—94 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全面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全面贯彻了国家安全生产和铁路安全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了技术经济性、节约资源等要求,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了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标准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标准共分5章,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

2.修改了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龄期。

3.完善了混凝土试件的取样方法。

4.调整了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方法。

5.删除了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有关内容。

1 总 则

1.0.1 为统一铁路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1.0.3 铁路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 术 语

2.1.1 龄期 age of concrete

自加水搅拌开始至强度试验时混凝土所经历的时间,按天或小时计。

2.1.2 合格性评定 evaluation of conformity

根据一定规则对混凝土强度的合格与否进行评定。

2.1.3 检验期 inspection period

为确定检验批次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而规定的统计时段。

2.1.4 样本容量 sample size

代表检验批次的用于合格性评定的混凝土试件组数。

3 基 本 规 定

3.0.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符号C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MPa计)表示。

3.0.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规定龄期试验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强度值。

3.0.3 预应力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强度评定龄期可采用28 d。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的强度评定龄期宜采用56 d或更长龄期。当设计文件对混凝土强度评定龄期有具体要求时,应按设计文件执行。

3.0.4 混凝土的强度应分批次进行检验评定。一个检验批次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3.0.5 对大批量、连续施工的混凝土,其强度应按本标准规定的标准差已知或标准差未知的方法进行检验评定。对用量较小的混凝土,其强度可按本标准规定的小样本方法进行检验评定。

4 混凝土强度的试验

4.1 取 样

4.1.1 混凝土强度试样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一工作班浇筑100m³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1组。

2 每一工作班浇筑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m³时,取样不应少于1组。

3 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0m³时,1000m³以内每100m2混凝土取样1组,超过部分200m³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1组。

4.1.2 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满足本标准第5 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留置为检验施工阶段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

4.2 试 件 制 作

4.2.1 每次取样应至少制作一组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件。

4.2.2 每组三个混凝土试件应由同一车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

4.2.3 用于强度检验评定的混凝土试件,其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规定。用于结构或构件施工过程控制的混凝土试件,其养护条件可根据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所处环境条件确定。

4.2.4 对于采用蒸汽养护的构件,宜先将其混凝土试件随构件进行蒸汽养护;蒸汽养护结束后拆模,再将混凝土试件置人标准养护条件下继续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养护龄期为两段养护时间之和。

4.2.5 当对结构或构件在拆模、出池、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出厂、吊装以及施工期间需承受短暂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时,其混凝土试件应采用与结构或构件相同的成型方法和养护条件制作。

4.3 强 度 试 验

4.3.1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执行。每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取三个试件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2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3 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4.3.2 混凝土强度评定,应采用150mm×150mm×150mm的标准尺寸试件。

1 总 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 语 …………………………………………………2

2.2 符号 …………………………………………………2

3 基本规定 ……………………………………………………… 3

4 混凝土强度的试验 ……………………………………………4

4.1 取 样 ………………………………………………… 4

4.2 试件制作 ………………………………………………… 4

4.3 强度试验 …………………………………………………5

5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 …………………………………………… 6

5.1 标准差已知方法评定 ……………………………………6

5.2 标准差未知方法评定 ……………………………………7

5.3 小样本方法评定 …………………………………………8

5.4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评定 ……………………………………… 8

本标准用词说明…………………………………………………… 9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条文说明……………………… 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北京岩土工程协会团体标准

T/BGEA 001-2019

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Backfilling Project by Using Premixed Fluidized Solidified Soil

2019-05-01 实施    2019-03-01发布

北 京 岩 土 工 程 协 会    发 布

 

T/BGEA 001-2019,填筑工程技术,预拌流态固化土,T/BGEA 001-2019 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

北京岩土工程协会团体标准公告2019年第01号(总第01号)

北京岩土工程协会关于发布团体标准《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的公告

按照《北京岩土工程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现批准《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为北京岩土工程协会团体标准,编号为T/BGEA 001-2019,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现予公告。

1 总 则

1.0.1 为规范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的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统一质量验收标准,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预拌流态周化土填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2.1 术语

2.1.1 预拌流态固化土 premixed fluidized solidified soil

在土中加入一定量的固化剂、外加剂和水拌合均匀,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且凝固后能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合物,本标准简称“固化土”。

2.1.2 固化剂 solidified agent

以CaO、活性Al,O3和SiO,为主要成分,同时添加具有改善土颗粒表面的功能性添加剂和活性激发剂制成的功能性复合胶凝材料。

2.1.3 固化剂浆液 grout of solidified agent

固化剂和水按一定掺入比拌合的混合液。

2.1.4 固化剂掺入比 mixing ratio of solidified agent

固化剂质量与土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2.1.5 配合比 mixing proportion

满足设计要求的固化土组成材料的比例关系。

2.1.6 坍落度 mixture slump

固化土拌合物流动性和可泵送性的控制指标,指将固化土拌合物注入混凝土坍落度筒,测试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的坍落高度。

2.1.7 扩展度 slump flow

将固化土拌合物注入混凝土坍落度筒,测试拌合物在白重作用下的扩展宽度。

2.1.8 立方体抗压强度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固化土立方体试块在无侧限压力条件下,抵抗轴向压力的极限强度。

3 基本规定

3.0.1 固化土的设计和施工应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的选用和检测;

2 固化土的配合比设计;

3 施工方案的编写;

4 固化土的施工;

5 固化土的检验和验收。

3.0.2 固化土的原材料应满足填筑材料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3.0.3 固化土填筑施工前应制定施工方案。

3.0.4 固化土填筑过程应保存完整的记录和试验报告。

3.0.5 固化土的质量检测应包括:原材料性能检测、固化土性能检测、施工质量检验。

4 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固化土设计内容应包括材料选择、配合比、龄期强度要求、坍落度、扩展度等。

4.1.2 设计应根据填筑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与龄期相关的固化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要求作为施工和验收的标准。

4.1.3 固化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没有明确设计要求时,周化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宜不小于0.4MPa。

4.2 设计要求

4.2.1 固化土的设计指标应根据实际工程要求确定,无特殊要求时可参考表4.2.1确定。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4

4设计……………………………………………………………5

4.1一般规定……………………………………………………5

4.2设计要求……………………………………………………5

4.3材料要求……………………………………………………6

4.4配合比设计…………………………………………………7

5固化土施工……………………………………………………10

5.1施工准备……………………………………………………10

5.2固化土制备…………………………………………………10

5.3固化土浇筑与养护…………………………………………12

6质量检验与验收………………………………………………]3

6.1一般规定……………………………………………………13

6.2质量检验……………………………………………………13

6.3质量验收……………………………………………………15

附录A周化剂净浆流动度的测定方法………………………17

附录B固化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方法……………………19

附录C固化土的制备设备……………………………………20

附录D工程质量检验验收用表………………………………21

附表D.0.1固化土浇灌申请书…………………………………21

附表D.0.2固化土浇筑记录……………………………………22

附表D.0.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23

附表D.0.4周化土质量验收记录(一)…………………………24

附表D.0.5固化土质量验收记录(二)…………………………25

附录E标准中涉及的专利技术………………………………26

本标准用词说明…………………………………………………27

引用标准…………………………………………………………28

条文说明…………………………………………………………3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CS13.060.30

TICECA 20020——2022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指南

Engineering design guide for deep nitrogen and phosphors removal of wastewater

2022-07-26发布     2022-09-01实施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发布

 

T/CECA 20020-2022,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指南,T/CECA 20020-2022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指南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文件 中设协字 【2022】 72号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关于发布团体标准《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指南》的公告

现批准《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指南》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团体标准,编号为T/CECA 20020—2022,自2022年9月1 日起实施。

1 总则

1.0.1 为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要在城镇、工业和农业农村等领域系统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为重点,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工业利用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全面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氮和磷是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控制指标,尤其在生态补水和景观环境用水方面,为降低水华暴发等生态风险,须严格控制氮、磷等营养盐排放。

为使我国的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保障工程设计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管理方便,为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提供普遍性、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同时给出相关建议或信息,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出水氮磷限值达到或严于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深度脱氮除磷工程设计。

1.0.3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高排放标准 high emission standard

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执行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 标准。

2.0.2 强化脱氮除磷 enhanc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通过强化生物处理法或物理化学法,在二级处理过程最大限度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

2.0.3 深度脱氮 advanced nitrogen removal

通过采用强化生物处理、多级生物处理及物理化学方法,在二级和三级处理过程中去除污水中的氮,使出水总氮达到高排放标准。

2.0.4 深度除磷 deep phosphorus removal

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中,采用强化生物处理法或物理化学法去除污水中的磷,使出水总磷达到高排放标准。

2.0.5 脱气池(区) deoxy tank(zone)

为降低回流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设置在好氧池末端或内回流泵前的一段区域,也称消氧池(区)。

2.0.6 好氧/缺氧可调节区 aerobic/anoxic adjustable zone

生物池中同时设置搅拌设施和曝气设施的区域,也称变化区、多功能区。通过调整搅拌设施和曝气设施的运行工况,实现缺氧和好氧功能的调整切换。

2.0.7 水解酸化池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 tank

为提高污水可生化性设置的构筑物。在水解酸化池中,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类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之后这些简单的有机物再被转化为乙酸、丙酸等脂肪酸和醇类物质。

2.0.8 硝化滤池 nitrification filter

由接触氧化和过滤相结合,在有氧条件下,去除污水中氨氮的构筑物。

2.0.9 反硝化滤池 denitrification filter

由接触还原和过滤相结合,在无氧条件下,通过投加外碳源,去除污水中硝态氮的构筑物。

2.0.10 反硝化生物滤池 denitrification biofilter

反硝化滤池的一种类型。采用陶粒或火山岩滤料,进水从滤池底部进入滤料、顶部出水,一般由进水提升泵房、细格栅、生物滤池、反冲洗泵房、鼓风机房、反冲洗集水池、反冲洗废水池等组成的构筑物。

2.0.11 反硝化深床滤池 denitrification deep-bed filter

反硝化滤池的一种类型。采用石英砂滤料,进水从滤池顶部进入滤料、底部出水,需要定期驱除深床滤池内产生的氮气,一般由进水提升泵房、深床滤池、反冲洗泵房、鼓风机房、反冲洗集水池、反冲洗废水池等组成的构筑物。

2.0.12 反硝化活性砂滤池 active sand filter

反硝化滤池的一种类型。采用石英砂滤料,进水从滤池底部进入滤料、顶部出水,脏砂在底部经过气提,从中心管提升到顶部,在此期间脏砂被清洗后释放于顶部砂层,一般由进水提升泵房、细格栅、活性砂系统、空压机房、反冲洗排水泵等组成的构筑物。

3 技术原则与工艺路线

3.1 一般规定

3.1.1 工艺选择原则

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技术路线应依据具体确定的高排放标准的氮磷限值要求,在充分调研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规律,以及有机物、氮、磷营养盐等组分浓度的基础上,结合污水处理厂工况及现场实际条件等进行合理选择。

2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应选择技术成熟、节能高效和运行稳定的强化脱氮除磷工艺。在强化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要求和现况条件,增设深度处理技术。在建设用地许可的情况下,脱氮、除磷两个过程宜分别设计和控制。

3 深度脱氮一般采用生物法,实现更低的出水总氮浓度要求。

4 深度除磷应优先采用生物除磷,当生物除磷不能满足要求时,增加化学除磷,当总磷去除要求较高时,可选择多级化学除磷工艺。

5 城镇污水处理厂同时要求高排放标准的氮磷限值要求,宜采用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6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应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和先进科技成果,积极采用节地节能、经济高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技术水平。

7 选择新工艺时应有相关的工程案例或翔实的试验数据,必要时应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试验验证。3.1.2 数学模型优化处理工艺设计

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应选择技术成熟、节能高效和运

行稳定的方案,满足稳定达标和经济的要求。强化脱氮除磷工艺设计中,宜采用数学模型模拟技术对工艺单元组合、工艺参数选择进行模拟和优化。

1 进水水质组分分析和模型的校核是模拟的基础。

2 生物池的设计宜借助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优化,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工艺参数、溶解氧控制、泥龄控制、碳源投加点和除磷药剂投加点等。

3.2 脱氮工艺

3.2.1 概述

污水生物处理中氮的转化包括同化、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污水处理厂氮的去除过程主要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二级处理通过设置缺氧池、好氧池以及内回流来完成脱氮,也可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完成脱氮过程。三级处理一般采用后置反硝化滤池完成脱氮,包括反硝化生物滤池、反硝化深床滤池以及其他类似工艺。

本指南的工艺技术路线仅介绍目前常用的主流深度脱氮工艺,二级生物处理选择设置前置厌氧的多级A/0工艺,深度脱氮选择反硝化深床滤池、反硝化生物滤池等工艺,部分地区出水总氮可以达到5mg/L以下。

3.2.2 多级A/0+反硝化深床滤池

深度脱氮组合工艺通常为二级生物处理+深度脱氮工艺,二级生物处理保证氨氮稳定达标,通过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最大限度去除总氮。反硝化深床滤池具有反硝化脱氮和过滤功能,可去除污水中残余的硝态氮和悬浮物(SS),保证总氮稳定达标。

在用地和水头损失受限的情况下,改造工艺也可采用将现况普通砂滤池适当改造后,形成具有较低反硝化负荷的反硝化砂滤池。

以下内容略…………………………

1总则………………………………………………………………………………1

2术语……………………………………………………………………………2

3技术原则与工艺路线………………………………………………………4

3.1一般规定……………………………………………………………………4

3.2脱氮工艺……………………………………………………………………5

3.3除磷工艺……………………………………………………………………7

3.4脱氮除磷组合工艺…………………………………………………………9

4强化脱氮除磷工艺设计…………………………………………………10

4.1一般规定…………………………………………………………………10

4.2预处理……………………………………………………………………11

4.3一级处理…………………………………………………………………12

4.4二级处理…………………………………………………………………13

5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设计…………………………………………………19

5.1一般规定…………………………………………………………………19

5.2混凝………………………………………………………………………20

5.3沉淀和澄清………………………………………………………………21

5.4气浮………………………………………………………………………22

5.5过滤………………………………………………………………………22

5.6膜分离……………………………………………………………………25

5.7硝化滤池…………………………………………………………………25

5.8反硝化滤池………………………………………………………………26

6药剂选择与投加……………………………………………………………29

6.1一般规定…………………………………………………………………29

6.2外加碳源…………………………………………………………………29

6.3化学除磷药剂……………………………………………………………32

7监测和控制…………………………………………………………34

7.1一般规定…………………………………………………………34

7.2监测……………………………………………………………34

7.3控制……………………………………………………………35

引用标准名录…………………………………………………………3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71.100.20

G86

T/BJYJZXH 001——2022

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用气体系统验收指南

Guide for acceptance of medical gas system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Beijing

2022-07-01 发布  2022-09-15 实施

北 京 市 医 院 建 筑 协 会    发布

 

T/BJYYJZXH 001-2022,北京市,医用气体系统,医疗机构,T/BJYYJZXH 001-2022 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用气体系统验收指南

北京市医院建筑协会公告第001号

关于发布《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用气体系统验收指南》的公告

现批准《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用气体系统验收指南》为北京市医院建筑协会团体标准,编号为T/BJYJZXH 001—2022,自2022年9月15日实施。

前 言

医用气体系统又称生命支持系统,是现代医院系统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包括中心供氧系统、负压吸引系统、医用压缩空气系统、手术室区域特殊气体汇流排以及终端设备带等方方面面,如果不重视的话,不但会给医疗救治过程带来安全隐患,也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医用气体在使用前应经过系统的严格测试,以确认能够满足洁净和医疗使用需求。如交错连接与专用性试验可保证气体供应的唯一正确性;报警测试可保证运行管理中的安全;管道洁净度检验与气体品质检验可保证管道系统的洁净度与气体质量的可靠性等。鉴于医院医用气体没有专业人才,无论新建还是改扩建项目,在交付医院使用前均应进行验收检验,为保证医院医用气体同质化验收标准,在《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2012及《医院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WS435—2013 基础上编写验收指南。

本指南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和定义;3验收准备;4供气源验收;5管道系统验收;6病区医用气体系统验收;7报警联动验收及附录。

1 总 则

1.0.1 为提高北京医疗机构新建、改建医用气体系统的质量,保证医疗机构接收后的系统安全可靠和有效,制定本医用气体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验收指南。

1.0.2 医用气体系统竣工验收由施工单位按照《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2012进行检验,并向医疗机构提供建设项目的全套竣工资料,作为交付的医用气体系统验收依据之一。

1.0.3 为保证医用气体的使用安全,由使用方或第三方对该系统进行核验,分段验收测试每个部分的管道系统,测试部分应独立于系统的其他部分。

1.0.4 所有医用气体系统的测试应该在满足额定分配压力以及充满测试气体的情况下进行。

1.0.5 所有终端气口在运行中的压力及流量满足《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50751——2012设计及验收要求。

1.0.6 该系统管道测试可使用氮气或医用压缩空气。

1.0.7 该系统中每一台设备的每一项功能都需要测试。

1.0.8 全系统测试完毕,填写汇总表,见本指南附录表A.0.1、附录表B.0.1。

2 术语和定义

2.0.1 高度依赖性患者

持续需要医用气体/真空供应的患者。因在医用气体/真空供应故障的时候,其临床状况或用气安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0.2 病区

凡是使用医用气体管道供气的区域,包括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抢救室、门/急诊诊室、各种检查/诊断/治疗科室等。

2.0.3 支管

管道系统中同一楼层的一个或多个病区管道分配系统。

2.0.4 控制阀门

医用气体管道系统内所需的控制阀门,包括压力调节器、泄压阀、传感器、手动或自动切断阀以及止回阀。

2.0.5 双级管道分配系统

管道分配系统,其中气体最初以高于额定压力从供应系统中分配,然后通过管路压力调节器将压力降低至额定压力。

2.0.6 单级管道分配系统

在额定分配压力下从供应系统分配气体的管道分配系统。

2.0.7 区域报警器

设置在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监测到的地方向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指示,监测参数存在偏差,需要立即响应的警报。

2.0.8 气源出口联合主报警器

医用气体系统各个供气源出口总管的压力偏差,信号分别传送并汇聚到医用气体值班室的监测报警装置。

2.0.9 气源就地报警

供气源对机组运行安全性监控和输出/排出气体质量、压力的本地报警。

3 验 收 准 备

3.0.1 资料验收。

查验本建设项目医用气体系统竣工验收资料,应完整。

1 竣工后系统验收资料汇总:气体系统竣工图纸(纸质版及电子版)、全系统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文件。

2 提供系统内各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修手册、合格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目录要求的)、出厂检测报告。

3.0.2 验收设备清单。医气系统检测设备如下:

1 正压管道气密专用插头压力表;

2 负压管道气密专用插头负压表;

3 正压医气管道内污物杂质检查设备;

4 医气管道内0.45μm颗粒物采集器;

5 正压气体系统运行中的终端气口处压力及流量检测仪;

6 负压气体系统运行中的终端气口处压力及流量检测仪:

7 正压医气系统管道内的气体品质检测仪(包括:氧气含量、一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笑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露点温度、碳氢化合物含量、卤代烃化合物含量);

8 专项氧气浓度检测仪;

9 气体管道漏气超声波检测仪;

10 气相色谱仪。

注:可选用同等效能的仪器或更先进的仪器替代上述仪器进行检测。

1总则…………………………………………………………………………1

2术语和定义………………………………………………………………2

3验收准备…………………………………………………………………5

4供气源验收………………………………………………………………6

4.1液氧供应源验收………………………………………………………6

4.2医用真空吸引供应源(含医疗真空吸引供应源、牙科真空供应源、呼吸麻醉废气排放)验收………7

4.3医用压缩空气供应源(含医疗压缩空气机组、医疗器械用压缩空气机组、牙科压缩空气机组)验收…10

4.4汇流排验收……………………………………………………………13

4.5富氧空气供应源验收…………………………………………………14

管道系统验收……………………………………………………………17

5.1标识验收………………………………………………………………17

5.2管道性能验收…………………………………………………………18

5.3气体质量验收…………………………………………………………21

5.4区域阀箱………………………………………………………………22

病区医用气体系统验收………………………………………………24

6.1气体区域报警器验收…………………………………………………24

6.2病房设备带验收………………………………………………………26

6.3医用气体吊塔验收……………………………………………………26

6.4气体终端验收…………………………………………………………27

报警联动验收……………………………………………………………30

7.1气源主报警验收………………………………………………………30

7.2中央控制报警验收…………………………………………………31

附录A医用气体管道系统检测结果汇总表……………………………32

附录B医用气体系统气体质量检测结果总表…………………………33

附录C液氧供应源验收表………………………………………………34

附录D医用真空吸引供应源验收表……………………………………35

附录E医用压缩空气供应源验收表……………………………………37

附录F汇流排验收表……………………………………………………39

附录G富氧空气供应源的测试表………………………………………40

附录H管道标识、接地和气密性验收表………………………………41

附录J管道交叉错接验收表……………………………………………42

附录K医用空气质量验收表……………………………………………43

附录L医用气体特性测试表……………………………………………44

附录M医用气体特性分析仪对气体特性测试表…………………45

附录N区域阀箱验收表…………………………………………………46

附录P气体区域报警器验收表…………………………………………47

附录Q病房设备带验收表………………………………………………48

附录R医用气体吊塔验收表……………………………………………49

附录S气体终端验收表…………………………………………………50

附录T气源主报警验收表……………………………………………51

附录U中央控制报警验收表……………………………………………52

本指南用词说明………………………………………………………54

引用标准名录…………………………………………………………5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10218——2019 代替TB 10218——2008

J808-2019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Railway Piles

2019-04-18 发布2019-08-01 实施

国 家 铁 路 局    发 布

 

TB 10218-2019,基桩检测技术,铁路工程,TB 10218-2019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前 言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规范了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确保基桩施工质量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在全面总结近年来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本次对《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规程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高应变法、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钻芯法,另有3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修订了桩身检测评定完整性分类原则。

2.增加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信号处理及辅助验证的相关规定。

3.修订了声测管埋设的相关规定,完善了声波透射法完整性判定标准。

4.修订了高应变法检测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预制桩及混凝土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

5.增加了快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相关规定。

6.修订了静载试验反力装置安全系数,明确了抗压、抗拔、水平容许承载力取值。

7.修订了钻芯法钻孔数量的相关规定,明确了钻芯法检测的强度和龄期要求。

1 总 则

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确保基桩施工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铁路工程基桩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的检 测与评定。

1.0.3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检 测目的,结合地质条件、桩型及结构尺寸等因素,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做到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

1.0.4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铁 路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基桩 foundation pile

桩基础中的单桩。

2.1.2 桩身完整性 pile integrity

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

2.1.3 桩身缺陷 pile defects

桩身存在断裂、裂缝、缩颈、夹泥、离析、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2.1.4 低应变反射波法 low strain reflected wave method

采用低能量瞬态激振方式对桩顶施加冲击荷载,实测桩顶部的加速度(或速度)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的时域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2.1.5 声波透射法 cross-hole sonic logging

在桩身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2.1.6 高应变法 high strain dynamic testing

在桩顶施加高能量冲击荷载,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2.1.7 静载试验 static loading test

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2.1.8 钻芯法 core drilling method

用钻机钻取芯样,检测桩长、桩身缺陷、桩底沉渣厚度以及桩身混凝土强度,判定或鉴别桩端岩土性状的方法。

3.1 一 般 规 定

3.1.1 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宜在桩顶设计标高位置进行。

3.1.2 基桩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应低于15MPa,或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4d。

2 单桩静载试验与高应变法检测前,除桩身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外,桩侧和桩端土应满足最小间歇时间要求:打人桩,砂土7d,粉土10d,非饱和黏性土15d,饱和黏性土25d;混凝土灌注桩28d。

3 当采用钻芯法进行强度检测时,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宜小于28 d或预留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当钻芯法仅作为无损检测的缺陷验证时,其龄期可按照无损检测的龄期要求进行。

3.1.3 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数量应符合铁路工程设计和相关验收标准的要求。对于抽样检测工程,检测前应制订明确的抽样原则或方法。

3.1.4 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法、高应变法或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2 对声波透射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钻芯法或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3 对高应变法提供的单桩承载力有怀疑或争议时,应采用静载试验验证。

4 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时,可辅以孔内摄像进行分析验证。

3.1.5 当抽样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同一批次进行扩大抽检。扩大抽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时,按所发现Ⅲ、Ⅳ类桩的桩数加倍抽检。

2 单桩承载力或钻芯法抽检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分析原因并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点)数加倍抽检。

1 总 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 语 …………………………………………………… 2

2.2 符 号 …………………………………………………… 3

3 基本规定 ………………………………………………………… 6

3.1 一般规定 …………………………………………………… 6

3.2 检测结果评定 ……………………………………………… 7

3.3 检测报告 …………………………………………………… 7

4低应变反射波法 ………………………………………………… 9

4.1 适用范围 …………………………………………………… 9

4.2 仪器设备 …………………………………………………… 9

4.3 现场检测 …………………………………………………… 9

4.4 数据分析与判定 …………………………………………… 11

5 声波透射法 …………………………………………………… 15

5.1 适用范围 …………………………………………………… 15

5.2 仪器设备 …………………………………………………… 15

5.3 现场检测 …………………………………………………… 16

5.4 数据分析与判定 …………………………………………… 18

6高应变法 ……………………………………………………… 22

6.1 适用范围 …………………………………………………… 22

6.2 仪器设备 …………………………………………………… 22

6.3 现场检测 …………………………………………………… 22

6.4 数据分析与判定 ……………………………………………25

7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 30

7.1 适用范围 …………………………………………………… 30

7.2 仪器设备及安装 ……………………………………………30

7.3 现场检测 …………………………………………………… 32

7.4 数据分析与判定 ………………………………………… 34

8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 36

8.1 适用范围 …………………………………………………… 36

8.2 仪器设备及安装 …………………………………………… 36

8.3 现场检测 …………………………………………………… 37

8.4 数据分析与判定 ……………………………………………37

9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 39

9.1 适用范围 …………………………………………………… 39

9.2 仪器设备及安装 …………………………………………… 39

9.3 现场检测 …………………………………………………… 40

9.4 数据分析与判定 ………………………………………… 41

1 0 钻芯法 …………………………………………………… 44

10.1 适用范围 ………………………………………………… 44

10.2 仪器设备 ………………………………………………… 44

10.3 现场操作 ………………………………………………… 44

10.4 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 …………………………………… 46

10.5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 47

10.6 数据分析与判定 ………………………………………… 48

附录A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 50

附录B静载试验记录表 ……………………………………………… 51

附录C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 52

本规程用词说明 …………………………………………………… 54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5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安装 预算 结算 审核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3-02-17 01:00:41

提问网友:学无止境2021


直埋电缆管与电缆管之间距离多少?电缆沟支架上的电缆与电缆之间距离多少?桥架内电缆与电缆之间距离多少?谢谢老师!

解答网友:大海


一、直埋电缆(≥100),穿管埋设(≥60);

二、电缆沟支架;水平;全塑型电力电缆(0.4米),非全塑型电力电缆(0.8米),控制电缆(0.8米)

垂直;全塑型电力电缆(1.0米),非全塑型电力电缆(1.5米),控制电缆(1.0米)

三、桥架内没有间距要求,要求孔隙率不小于40%。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3-02-17 00:40:41

提问网友:桃子


土建,河北,答疑:承台-河北承台这是什么钢筋形式的承台

解答网友:nh


用梁式设置,但内外箍筋不同,设置并汇总后在编辑钢筋内按要求修改内箍直径并锁定设置

问题专业:土建 装饰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3-02-16 23:42:24

提问网友:飞翔的小鸟


建筑安装工程费不能超过概算金额的百分之十,概算的费用不仅仅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还包括其他的一些费用,那么这里的百分之十是指的不能超过概算里建筑安装工程费的百分之十吗?

解答网友:大海


理解有误。

是指用“预算定额”做结算的金额与用“概算定额”金额做对比,不能超过概算金额的10%。

问题专业:土建 施工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湖北

提问日期:2023-02-16 20:08:46

提问网友:ylq0808


定额上面是这样写的:满堂脚手架按室内净面积计算,其高度在3.6m~5.2m之问时计算基本层,5.2m以外,每增加1.2m计算一个增加层,达到0.6m按一个增加层计算,不足0.6m按一个增加层乘以系数0.5计算。计算公式如下:满堂脚手架增加层=(室内净高-5.2)/1.2m。

请问下我现在层高是7.45,面积是100平方,是不是要先套个3.6-5.2的基本层,再用(7.45-3.6)/1.2=3.2,也就是再套100*2.5的增加层

2023-02-16 20:21:33 补充

100*3.5

解答网友:娃哈哈


一个基本层,,两个增加层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