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建筑专业施工图审查细节详解》石敬炜 主编 2014年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最新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写而成的,共分为五章,包括:综合概述、民用建筑 设计、消防设计、屋面防水及地下室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等。
本书可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建筑设计人员及审图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建筑设计及结构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前言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图审查的关键为是否违反强制性条文,为了加深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和正确执行规范条文,确保结构安全,提高个人业务水平,我们组织策划了此书。本书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2012)、《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2011)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 2011)、《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2005).《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2012)、《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 200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 -20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 75- -20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 -2010)、《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写而成。
本书以“细节”为主线对建筑专业施工图 进行分析、讲解,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结构严谨、实用性强、方便查阅。本书共分为五章,包括:综合概述、民用建筑设计、消防设计、屋面防水及地下室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等。本书可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建筑设计人员及审图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建筑设计及结构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由于编者的经验和学识有限,尽管编者已尽心尽力、反复推敲核实,但仍不免有疏漏之处,因此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高清PDF《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细节详解 》任大海 主编 2014年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最新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写而成的,共分为五章,包括:综合概述、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以及地基与基础等。
本书可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建筑设计人员及审图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建筑设计及结构专业 师生阅读参考。
前言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图审查的关键为是否违反强制性条文,为了加深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和正确执行规范条文,确保结构安全,提高个人业务水平,我们组织策划了此书。本书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201X)、《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 2011)、《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 79- -2012)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编写而成。
本书以“细节”为主线对结构专业施工图 进行分析.讲解,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结构严谨.实用性强、方便查阅。本书共分为五章,包括:综合概述、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以及地基与基础等。本书可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建筑设计人员及审图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建筑设计及结构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由于编者的经验和学识有限,尽管编者已尽心尽力、反复推敲核实,但仍不免有疏漏之处,因此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做进- - 步修改和完善。
高清PDF《深基坑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理论及实践 第二版》贾金青 著 2014年
内容提要:
预应力 锚杆 柔性支护法 作为-项全新的支护技术,由于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在深基坑 和边坡支护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书对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基本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受力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条件下位移场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锚杆预应力大小对基坑塑性区分布及破坏滑移场的影响;确立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下不同岩土条件的破坏模式;采用理论 方法对作用在喷射混凝土面层上的土压力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锚下承载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变形规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建立- -套完整的设计计算方法。为了便于读者掌握该技术编写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指南,最后通过几项成功的工程实例帮助读者应用该项技术。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研究生、科研单位有关专业人员以及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前言
基坑工程是一门既富理论内涵而又实践 性非常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涉及工程地质、土力学、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等诸多学科。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基坑支护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深度也越来越深,由此大大促进了基坑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近二十余年来,我国在基坑工程理论、设计计算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手段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支护方法和技术。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就是这一特定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支护技术。
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最早系作者于1993年提出并将其用于深度达22.2m的大连胜利广场深基坑支护中,与传统的支护方法相比,可大大节省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1995年将该法成功用于大连远洋大厦25. 6m深的基坑支护中。目前使用该方法支护基坑的最大深度已达30. 0m。二十多年来,大量深基坑支护采用了该技术,使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是一项全新的支护技术,与传统的支护技术相比,其主要优点是:①造价低;②工期短;③施工便捷;④基坑变形小;⑤适用于超深基坑。
以上优点使其成为在复杂的城市环境限制下解决深基坑支护问题的非常经济合理的方法,尤其是在超深基坑支护上具有很强的优势。
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体系由支护面层、锚下承载结构、排水系统及众多的小吨位预应力系统锚杆组成,属于柔性支护体系,其支护原理是通过预应力锚杆将被加固区锚固于潜在滑移面以外的稳定岩土体中。锚杆的预应力通过锚下承载结构和支护面层传递给加固岩土体。数值计算分析表明,预应力在被加固岩土体中产生压应力区,大大减少了塑性区的范围,延缓了潜在滑移面的形成和岩土体的破坏,这种对加固区岩土体主动的约束机制,增加了基坑的稳定性;同时强大的预应力有效地控制了基坑的变形,这正是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的生命力所在。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和监测方法。在全面建立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并简化了作用在喷射混凝土面层上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确立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在不同岩土条件下的破坏模式;推导出基于条分法的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稳定设计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数值计算,对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受力机理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锚下承载结构的受力特性及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条件下位移场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锚杆预应力大小对基坑塑性区分布及破坏滑移场的影响。为了便于读者掌握和应用该技术,编写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指南。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全面阐述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对该项技术的理论分析、经验设计提供了较详细的解释,旨在为广大读者奉献- -本体系完整、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并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专著。
本书编写过程中,诸多博士研究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谢。由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是一种新的支护技术,其理论与实践尚需深人的研究。如书中出现谬误之处,请读者鉴谅,并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高清PDF《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与实践》赵同新 高霈生 编著 2010年版
前言
深基坑工程( Deep Excavation Engineering) 是指由地面向下开挖的地下空间。近20年来,国内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使深基坑支护工程 的设计 与施工问题成了基础工程中的热点问题,核电工程也是涉及深大基坑与地下空间的系统工程,其主要的岩土工程即是深基坑支护问题。现今世界已进入核能时代。核能是一种最有潜力和发展前途的新能源,全世界有将近30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或正在建设核电站,世界核电站总数已超过400座。积极发展核电站建设,已成为世界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已有4座核电站投入运行,在近20年内,我国计划在全国主要是东部及其沿海省份建设一大批核电站。已建和在建的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山东海阳、浙江三门核电站等厂址均选择在沿海半岛地带。这些地区可提供良好的基岩场地,满足核岛、常规岛等主要建筑物的基础要求。但核电站整体规模大,跨距宽,配套工程及边缘部位往往由于基岩面的倾斜,地质条件发生急剧变化,深厚的淤泥沉积层将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我国沿海地区多为滨海相具较厚淤泥质沉积的地层,核电站开工场平时,将大量的开山石回填在半岛山凹滩涂上,形成了特有的地层结构,即最下部为基岩,中部为软弱黏土层和淤泥层,上部为较厚的回填石层。 -旦深大建筑物涉及到此带,这套特殊地层将给工程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除基础处理外,基坑支护问题显得最为突出。
已建成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和正在建设的浙江三门核电站的主体工程如前池、常规岛、泵房和循环水排水暗沟等均涉及到类似岩土工程问题。这两个核电站都位于半岛区,近邻大海,除核心地带外,大部分场地为开山石填海区,下伏软弱黏土层和淤泥层,地质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核电工程基础深度大,个别基础超过30多米,基坑支护问题涉及面极其复杂,沿海核电工程的此类地质问题也是许多填海造陆工程所具有的,因而具有普遍性。
基坑支护工程属于高风险性工程,在设计与施工中涉及岩土与结构的多个领域。由于在实际工程中支护结构仅被作为临时性结构,一般采用相对较小的安全储备,尽管如此,其对安全、工期和经济效益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岩土工程的一部分,绝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所谓基坑无小事,即说明它是成败影响之关键,因此,基坑支护结构,尤其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成了现阶段基础工程中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几次深基坑垮塌造成巨大损失和恶劣影响,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是一门依靠实践 、依靠经验的学科,但并不等于排斥新的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手段。目前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倾向,即有时不考虑成本,通过人为增大设计荷载或过分加大安全系数来弥补设计中对未知因素的考虑不周,造成浪费;有时又为节约开支而减小安全系数,或是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人为地缩短工期,造成隐患。这两种倾向在客观上都制约了新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本书通过有关基坑支护的常识性知识、必备的实用地质参考资料、材料规格及性能介绍,并结合核电工程具体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从事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科技人员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引用了许多资料,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表示谢意。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高清PDF《深基坑支护新技术精选集 》徐至钧 主编 2012年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基坑支护 技术现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基坑支护新技术,如土钉支护、锚固支护、复合土钉支护、桩挡墙支护、逆作法等。书中重点介绍各种基坑支护技术的设计和施工、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工程监测和周围环境保护等关键内容,并列举了部分典型的工程案例。
本书共分8章,包括:深基坑 支护技术综述、土钉支护技术、锚固支护技术、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桩挡墙支护技术、逆作法设计与施工、特大特深基坑支护、深基坑支护技术经济分析。
本书适合从事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使用,亦可供岩土工程的监理、监测、检测、咨询人员参考。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城市的高层建筑大量涌现。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是层数增多,高度增高,并积极参与国际高层建筑的竞争。迄今为止,我国已建成高层建筑累计超过2. 8亿m2,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已超过300幢,高度超过200m的超高层建筑已达40余幢。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伴随若出现了深基础。绝大多数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较深,而且越来越深。同时利用地下空间,建造地下车库、商场、仓库及人防工程等。一般二层地下室,基坑深9m左右;三至四层地下室深12~14m。目前国内最深的高层建筑地下室是上海中心大厦,基坑深达到31m。
另外,基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以往,高层建筑是一一个单体的基坑,面积不到5000m2,,现在几幢高层建筑连同裙房,形成高层建筑的大底盘,基坑面积往往超过1万多平方米,最大的是北京东方广场达9.2万多平方米。基坑工程是近年来土木工程领城新发展起来的- -门新学科,它包括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地下水控制、基坑土方开挖、工程监测和周围环境保护等。
基坑工程学科涉及工程地质、土力学和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等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再加上基坑工程实践性强,影响基坑工程的不确定因素多(如土工参数的准确性、气候影响、计算假定、施工条件和队伍的素质等),周围环境的多样性(如邻近房屋的结构和基础形式、结构现状和重要程度;地下各种管线的种类、距离、埋深、材质和接头形式,周围道路情况及其重要性等),都使基坑工程成为风险性较大的一种工程。
我国地城广阔,土层变化大。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除 少数城市地质条件较好外,主要是海相沉积的软土地层,不少地区以淤泥及淤泥质土为主,土质松软、地下水位高、含水量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大、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小、具有蠕变特性。对大城市而言,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众多、交通网络纵横、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给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多困难。因此,进行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当前深基坑支护的工程造价、建设工期明显降低,并大幅度减
少工程事故,有效解决制约我国深基坑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工程造价高、建设工期长、基坑支护事故多的问题。我国在深基坑工程方面,总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本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精选集内容包括深基坑支护技术綜述、土钉支护技术、错固支护技术、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桩挡墙支护技术、逆作法设计与施工、特大特深基坑支护、深基坑支护技术经济分析等。
本书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至钧 主编,第2、第3和第4章由曾宪明、张明聚、贾金青编写,第5章由李奎、李鹤等编写。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李青、杨瑞清、陈月娓、付细泉、张勇、赵尧钟、全科政、易亚东、陈静、林婷等.
本选集引用了一些科研、教学和工程单位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总结,在参考文献中已尽量注明出处,但难免有遗漏,在此谨向所有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妥之处,尚请读者不吝指正。
高清PDF《逆作法设计施工与实例 》王允恭 主编 2011年版
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地下交通工程的兴建,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已是势在必行。大型地下停车场、商场、地下交通枢组,地铁车站、地下变电站等日益广泛应用,甚至一些历史建筑为适应现代的使用功能要求,宾建多层地下室。城市的发展,地下工程已成为建筑物,构筑物不可或快的组成部分。同时地下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由于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工程四周各类管线密集,环境的保护要求更加.严格,促使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在投资成本、资源投入、工程施工周期等方面在全工程中均占较大比重。如何选择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应的技术和工艺,成为地下工程建设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投资决策者的共识。
道作法施工工艺在上海正式应用于工程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82 年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开始应用于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中,取得成功,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地铁工程建设中首先在地铁1号线淮海路三个车站应用了逆作法 施工,其主要目的是在淮海路繁华商业街的施工中缩短占用路圖工期,最大程度减少商业损失。在市政府的决策下,经过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同心合力攻关。三个车站逆作法施工顺利完成了预定目标,并比原设计提前了近4个月,为淮海路商业争得数亿元经济效益。逆作法工艺技术得到了进一- 步推广和发展,在这些工程成功的基础上,除在上海市,浙江、江苏及其他市也开始应用,近年来已成为地下工程主要施工工艺之-.作为一个“点”的统计资料,仅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用此工艺建造工程就已有26个,建筑面积约277万m',地下室面积约103万m'.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逆作法工程实战,在道作法施工领城中开发、研究了多项施工技术和工艺,取得显署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并形成了系列成果:编写了国家级一级施工工法:获得了第四届上海市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并有“逆作法工程桩自动定位装置"、“逆作法工程中的水平无排吊模结构”、“逆作法工程劲性钢桂分段预埋结构”、“一种对历史建筑增建多层地下室的施工方法”等十几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1997 年被國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技术依托单位",2007 年被建设部授予“建筑业+项新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咨询服务单位”的称号。
逆作法施工工艺的主要特点有:①地下室由上面下施工,主体地下结构和基坑支护结构相结合,利用主体结构。不另设支撑体系,避免了支撑的设置和拆除,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对混凝土支撑还大大减少了废弃物。体现了低碳经济,绿色旌工的时代要求:②地下主体工程逆作施工,地下室外墙(圜护墙体)和楼面结构逐层结合成主体,逐层形成刚性连接,水平刚度比常规的支撑体系大大增加了,使支护结构位移得到有效控制,有利于周围的建筑和管线等环境的保护,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③可实行地面以上结构和地下结构同步施工,大大缩短整个工程的施工工期,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④地下工程基坑施工不用支撑系统,在支撑系统上降低了造价。
为了使逆作法施工技术能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本书总结了多年来在逆作法设计和施工中的經验和成果。并精选了12个工程实例 。第二章“逆作法的设计"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专項技术中心总工王卫东教授级高工编写,其他章节由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曾参与有关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编写,同济大学应惠清教授和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的王允恭 教授级高工进行了。
高清PDF《逆作法施工关键问题及处理措施 》董年才 2017年版
前言:
本书共分3章,主要分为逆作法 概述。逆作法设计、逆作法施工中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三大板块。本书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了多年来在逆作法设计和施工中的相关经验和成果,就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关键问题,如施工组织部署,围护形式、典型节点构造、施工技术要点、关键技术措施等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本书精选了多个工程实例并附有大量工程照片和插图,以便读者能更为直观地了解逆作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供从事相关逆作施工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编写组主要通过在江苏中南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逆作法设计,施工技术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关国内外逆作施工的典型案例进行闸述,可谓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凝练逆作设计.施工的精华,施工示范性强。书中所介绍的多项逆作法设计施工的重大工程实例,类型广泛,经验丰富,从大型工程逆作法设计施工开始,到全面推广到各种超大规模、超大深度、复杂环境的深基坑逆作法设计施工的实践.
本书展示了江苏中南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逆作法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探索。针对周边环境保护等级的提高,如紧贴历史保护建筑、地铁,轻轨、过江隧道、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线等,唯有采用逆作法设计施工技术才真正体现经济合理。实践表明,合理的逆作法设计施工,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变形控制和环境保护要求。
本书的工程经验指导性和系统性强。书中详尽记录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项大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逆作法工程实例,针对不同工程特点,采取独特的设计施工组织、节点处理、优化措施,诸如两墙合一逆作法、临时围护结构逆作法、柔性接头、刚性接头、一柱一桩、一柱多桩、钻孔灌注桩逆作立柱,钢管桩结合H型钢逆作立柱,裙楼顺作与地下室逆作同时施工、专用取土架的研制等,指导性和系统性很强。
高清PDF《大型冷却塔抗风设计原理与工程应用 》柯世堂 侯宪安 著 2017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S作者在国内外大型冷却塔 .工程抗风设计 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大型冷却塔的结构抗风设计原理 ,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外重大工程实例,主要包括风荷载特性、群塔干扰效应、结构风致响应、风振系数取
值、等效静力风荷载以及结构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 涉及基础理论、计算方法、试验方法及研究结果等,同时结合国内外拟建、在建和已建大型冷却塔工程给出大量抗风设计研究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大型冷却塔抗风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教材。
前言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已成为建设的主流,与600MW和1000MW级燃煤及核电机组相配套,大型、超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不断涌现,一些冷却塔的规模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于大型冷却塔,风致振动安全性是实现跨越式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大型冷却塔主体是典型的高耸空间薄壁壳体结构,具有柔度大、自振频率低且分布密集的特点,风荷载是冷却塔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之一,风荷载设计参数选取不当可能会引起结构的风致破坏。作为火/核发电厂重要构筑物之一,一旦冷却塔遭受破坏,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大型冷却塔的抗风安全性分析涉及风荷载特性、干扰效应、风致动力响应、风振系数、等效静力风荷载、结构稳定性和极限承载能力等- - 系列问题。本书以国家重大工程实例为背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科学实用为准则, 致力于大型冷却塔结构抗风设计研究,其中涉及基础理论、计算方法、试验方法及研究结果等各个环节,并给出国内外拟建、在建和已建大型冷却塔的若干实际工程案例。
本书可供从事大型冷却塔抗风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教材。
本书共分九章。第1章介绍大型冷却塔结构抗风设计的基本内容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第2章分别针对冷却塔单塔、施工期、导风装置影响、风热耦合效应及不同透风率等工况下的风荷载取值进行研究:第3章针对双塔组合、三塔组合、四塔组合以及复杂塔群组合在常见塔间距、不同布置形式及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风荷载与干扰效应进行研究;第4章分别对脉动风作用下的大型冷却塔风振时域和频域响应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及验证:第5章对比分析结构基频、阻尼比、周边干扰、导风装置、水平加劲环、外表面子午肋条、支柱类型和子午向母线型等因素对大型冷却塔风致响应和抗风性能的影响:第6章针对常规冷却塔、开孔排烟冷却塔、带导风装置冷却塔以及不同施工阶段的冷却塔进行整体、局部、屈曲稳定性能和线弹性临界风速分析:第7章归纳总结出大型冷却塔风振系数计算的时域和频域理论,并结合规范条款深入探讨不同塔型、塔高和等效目标下一维、二维及三维风振系数的合理取值及其预测方法,并进行影响参数分析及内吸力风振系数初探:第8章以- -致耦合法(CCM)的理论框架为指导,推导并求解大型冷却塔等效静力风荷载背景、共振及交叉项分量,总结出不同塔型、不同等效目标和位置下二维和三维等效静力风荷载分布特性,并提
出CCM简化算法;第9章采用ANSYS二次开发语言APDL. UIDL及MATLAB设计语言,开发完成大型冷却塔风致静动力计算模块,实现大型双曲冷却塔参数化、可视化建模及风致静动力计算分析。此外,本书分别对风洞试验、数值模拟、当前国内外大型冷却塔抗风设计规范、典型工程案例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风洞实验室进行介绍,详见附录A~附录E.
本书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冷却塔结构研究团队对国内外大型冷却塔工程抗风设计研究的成果和工作的总结。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同济大学葛耀君和赵林教授、西北电力设计院姚友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东电力设计院高玲和王振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北电力设计院王宝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东北电力设计院丛培江高级工程师、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孙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马兆荣和刘东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初建样和陈剑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电力设计院卢红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审核,同时要特别感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艾军教授和本人的研究生朱鹏、王浩、杜凌云、余玮、余文林、徐璐、王晓海和梁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内容章节编排和文字排版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正是在他们的通力协作下,本书才得以与各位读者见面,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封面照片来自华能陕西发电厂,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8254、 509782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255、2015T80551). 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 BK2016008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12390)和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 1202006B)的联合资助,同时感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谨盼各界人士赐予指正,再版时加以修正。
T/HBTL 008-2022 建筑类胶粘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pdf
ICS87.040
CCS G 51
团体标准
T/HBTL008-2022
建筑类胶粘剂 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
Limit standard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of architectural adhesives
2022-11-30 发布
2022-12-31 实施
河北省粘接与涂料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粘接与涂料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石家庄市友道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石家庄学院、衡水东明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凌瑞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河北省粘接与涂料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新峰、李晓、孙美菊、刘会茹、崔文广、王春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类胶粘剂的产品分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要求、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文件适用于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的胶粘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0740胶粘剂取样
GB33372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建筑类胶粘剂architectura|adhesives
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桥梁和护栏,通过粘合作用,使被粘物结合在一起的胶粘剂。
注:本文件包括溶剂型胶粘剂、水基型胶粘剂与本体型胶粘剂
3.2溶剂型胶粘剂solvent-based adhesive
以挥发性有机溶剂为主体分散介质的胶粘剂。
3.3水基型胶米粘剂water--based adhesive
以水为主体分散介质的胶粘剂。
3.4本体型胶粘剂bulk adhesive
分散介质含量占总量的5%以内的胶粘剂。
3.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0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在101.3kPa标准大气压下是在常温下,沸点50℃至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3.6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VOC含量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content
按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产品所得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4产品分类
建筑类胶粘剂分为溶剂型胶粘剂、水基型胶粘剂、本体型胶粘剂。其中,溶剂型胶粘剂分为氯丁橡胶类、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类、聚氨酯类、丙烯酸酯类、其他。水基型胶粘剂分为聚乙酸乙烯酯类、聚乙烯醇类、橡胶类、聚氨酯类、醋酸乙烯一乙烯共聚乳液类、丙烯骏酯类、其他。本体型胶粘剂分为有机硅类、MS类、聚氨酯类、聚硫类、环氧树脂类、a一氰基丙烯酸类、热塑类、其他。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JSJTQX 20-2021 电磁感应法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技术规程.pdf
ICS 93.080.01
CCS P 66
团体标准
T/JSJT0X20—2021
电磁感应法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ickness detection of steel bar protective layer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method
2021-07-06 发布
2021-08-01 实施
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常州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天津五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兆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扬州华建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江苏润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华、俞科峰、欧定福、顾江鸣、陈光林、王洪波、彭韦、雷松、汤勤、郑辉、曹巍、郦辉忠、谢国春、郑步君、李瑞民、郭雨佶、冯秸根、李晓辉、王国华、吴国华、姜云、李建伟、侯曙光、邢世玲、王磊、张玮、李岩、张占宇、曹妍、朱中文、王晖、曹小平、王芮文。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教授级高级讲师曹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王芮文审定。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磁感应法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中仪器的校准、测量系统分析、检测前的准备、施测步骤、检测结果修正、数据处理以及保护层厚度对结构耐久性影响情沉的判定等相关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411检测实验室中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
JGJ/T152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
JTG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验证装置
经过计量校准的用于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在使用前进行数据比对的装置。
3.2标准垫块
用无磁性材料制作、厚度为定尺的用于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过程中增加厚度以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检验垫块。
4仪器的校准
4.1校准周期
4.1.1新仪器必须取得校准书后可用于构件的保护层检测工作。
4.1.2钢筋保护层厚度仪校准有效期可为一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钢筋保护层厚度仪进行校准:
a)超过校准有效期限:
b)检测数据异常;
4.2测量系统分析
4.2.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a)仪器校准之后,正式使用之前:
b)经试验室间比对结果为“不满意”,且原因不明确时:
c)检测过程中,发现测量结果波动超过2m或者经破坏试验后,发现结果偏差较大:
4.2.2测量系统分析可采用附录B提供的方法进行。
4.3不确定度分析
经过测量系统分析后的仪器,宜按GB/T27411进行不确定度的分析。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JPALPDM 0003-2023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数值修约和结论评定.pdf
ICS91.120.40
CCS A 90
T/JPALPDM
团体标准
T/JPALPDM 0003-2023
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数值修约 和结论评定
Regulations for Rounding Detection Values and Evaluating Results in the Us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2023-01-01 发布
2023-01-15 实施
江苏省防雷减灾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防雷减灾协会(T/JPALPDM)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防雷减灾协会(T/JPALPDM)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扬州市气象局、江苏天安防雷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捷宝凯雷电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华云防雷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游志远、陈广昌、于月东、何浦桥、陈忠涛、张洁茹、于泳生、徐乐、吴立新、刘步鸿、陈建华、朱清、江海阳、仇文捷、吴崇岳、缪爱兵、查准华、徐勇、张威。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数值修约的规则、有关用语及其符号、极限数值的表示,以及将测试值或计算值与规定的极限数值作比较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数值处理和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数值修约rounding off for numerical values
通过省略原数值最后若干位数字,调整保留末位数字,使最后所得到的值最接近原数值的过程。
3.2修约间隔rounding interval
修约值的最小数值单位。
3.3极限数值limiting values
标准中规定考核的以数量形式给出且符合技术要求的指标数值范围的界限值。
4数值修约规则
4.1修约间隔
修约间隔确定遵守以下规则:
a)指定修约间隔为10(n为正整数),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n位小数:
b)指定修约间隔为1,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个位数;
c)指定修约间隔为10(n为正整数),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10数位,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十”、“百”、“千”位数。
4.2进舍规则
4.2.1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则舍去,保留其余各位数字不变。
示例:将12.1498修约到个数位,得12:将12.1498修约到一位小数,得12.1。
4.2.2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则进1,即保留数字的末位数字加1。
示例:将1369修约到“百”数位,得14×102(特定场合可写为1400)。
4.2.3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是5,且其后有非零数字时进1,即保留数字的末位数字加1。
示例:将12.506修约到个数位,得13。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JSJTQX 24-2022 公路悬索桥运营期结构设施信息模型编码规则.pdf
ICS35.040
R07
团体标准
T/JSJTOX 24-2022
公路悬索桥 运营期结构设施 信息模型编码规则
The Coding Rules of Structure and Facility Information Model for Highway Suspension Bridge Operation Phase
2022-02-25 发布
2022-04-01 实施
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扬子江高速通道管理有限公司、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锋、王晓晶、陈雄飞、尹新刚、孙洪滨、孙孝婷、闫昕、郭歌洋、张晟嘉、袁周致远
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规则日常管理组,联系人:孙洪滨(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公园路168号扬子江高速通道管理有限公司,邮编:214431;电话:0510-86855053:电子邮箱:838488028@qq.com),以便修订时参考。
内容摘抄:
1范围
为规范公路悬索桥信息模型在运营维护阶段的分类、编码,确保编码的统一及结构设施数据的一致性,实现公路悬索桥工程在运营养护阶段的信息传递与数据共享,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适用于公路工程中悬索桥专业信息模型在运营养护阶段的信息分类和编码。公路悬索桥建设阶段的结构设施信息模型分类及编码可借鉴本规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12006-2:2015 Building construction-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construction works-Part 2:Framework for classification
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51269-201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JTG/T H21-201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T132-2014公路数据库编月编码规则
JTG/T D65-05-2015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
JTG5220-20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5120-202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2420-2021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JTG/T5122-2021公路缆索结构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DB32/T3503-2019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51269-2017、JT/T132-2014、JTG/T2420-2021、DB32/T3503-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公路悬索桥信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 of highway suspension bridge
在公路悬索桥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乃至改造与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内,以包含工程信息属性的数字化模型产品为载体,各相关方协同工作,共享信息,实现公路悬索桥工程建设、运营养护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和管理、决策的最优化。
3.2全生命周期life cycle
公路悬索桥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养护阶段的总称。
条文说明
[JTG/T2420-2021]中定义全生命期为“公路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等阶段的总称。”本规则中核心针对公路悬索桥工程结构物和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调整运维为运营养护阶段。
3.3编码coding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也表示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3.4编码结构code structure
代码字符排列的逻辑顺序。
3.5桥梁构件bridge member
组成桥梁结构的单元,如一根吊索,一段钢梁等。
3.6桥梁子构件bridge member
组成桥梁构件的最小单元,如吊索上、下锚头,一节钢箱梁隔舱等。
4分类对象
4.1信息模型的分类应依据《Building construction一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construction works一Part2:Framework for classification.》(ISO12006-2:2015)制定。
条文说明
IS012006-2:2015提出分类对象包括建设活动金生命期涉及的成果、过程、资源和属性等。现行
JTG/T2420-2021和DB32/T3503-2019中针对成果类信息模型分类,补充公路工程相关类目。本标准中信息分类依据上述标准执行。
4.2信息模型的成果分类编码应依据现行《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JTG/T2420-2021)和现行《公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规则》(DB32/T3503-2019)的相关规定制定。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JSJTQX 31-2022 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范.pdf
ICS93.010
CCS P 00
团体标准
T/JSJTOX 31-2022
江苏省 公路水运工程 工地试验室仪器 设备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site laboratory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for Jiangsu province highway and waterway
2022-11-30 发布
2022-12-01 实施
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森淼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中宁计量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宇达兴科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苏交科集团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学农、王洪章、唐光臣、国璟、张爱军、熊小一、杨福猛、程学文、高洁、成朝恒、徐庆宏、商泓斌、梁金根、杨运旺、戴毅生、姜云、王华、邹文军、袁孝义、欧定福、赵蔚蔚、郭朝军、刘林福、王磊、张玮、雍华、刘新新、李岩、张占宇、邹文军、刘玉朋、纪海峰、唐宏斌、张郁、沈菊燕、陈健、张冬冬、石银、张强、王芮文。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王芮文、江苏中宁计量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商泓斌、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熊小一主审。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地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基本规定、仪器设备检定、仪器设备校准、仪器设备自校、检定/校准报告、检定/校准结果符合性确认、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的管理等相关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工地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仪器设备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脸方法
GB/T2611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3159液压式万能试验机
GB/T807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T27411检测实验室中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
JC/T724水泥胶砂电动抗折试验机
JC/T726水泥胶砂试模
JC/T681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JC/T682水泥胶砂试体成型振实台
JC/T 729水泥净浆搅拌机
JC/T956勃氏透气仪
JG244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
JG/T249混凝土抗渗仪
JG/T3033试验用砂浆搅拌机
JJF 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
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TG3223公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JJG99砝码检定规程
JJG139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
JTG 3223公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JTG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3430公路土工武验规程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3术语和定义
JJF1001-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工地式验室site laboratory
工程建设过程中为控制质量由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在工程现场设立的武验室。
3.2计量溯源结果measurement traceability results
计量校准/检定机构对检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检定后,出具的校准/检定证书或报告等。[来源:RB/T039-2020,3.1]
3.3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在相邻两次校准之间,按照规定程序验证其功能或计量特性能否持续满足方法要求或规定。
3.4传递比较法transfer comparison method
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测量一稳定的被测对象,然后将被测对象用另一更高级的计量标准进行测量的方法。
3.5比对法compar i son method
在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胶法时,可采用”多个试验室之间的比对。假定各试验室的计量标准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此时采用各试验室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
4基本规定
4.1仪器设备的配置
4.1.1所有投入的仪器设备均应按本文件进行管理。
4.1.2应按合同约定和项目质量检测工作最低要求投入和配置检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名称、试验参数、规格型号、技术性能及辅助工具等见附录A。
4.1.3投入的仪器设备型号、性能以及准确度等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规程的要求,数量应与工作量相匹配、满足周转及使用频率的要求。
4.1.4对于不同功能室使用同类精度的仪器设备应分别配置,同一台仪器设备不宜在不同功能室之间混用。
4.2仪器设备的验收和安装
4.2.1新购或调拨的仪器设备到达工地试验室之前,应办理接收手续,检查仪器设备型号、数量,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满足现行规范标准或合同条件要求,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仪器设备的配件或辅助工具(包括维修保养工具)是否齐全完好,调拨的仪器设备档案是否齐全。验收的结果应在仪器设备档案中予以说明。
4.2.2试验室建设前,应对仪器设备的安放位置进行规划定位并绘制图纸。仪器设备进场后,应按图纸的位置进行定位安装,并在相应的位置设置仪器设备铭牌标识。
4.2.3安放在操作台上的仪器设备应该确保稳固和便于操作,仪器设备之间应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以免相互干扰。
4.2.4仪器设备需要安放在基座上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需要在混凝土基础上固定的仪器设备,如击实仪、振动台、摇筛机、压力机、万能试验机等,在规划摆放位置前,应按照有关标准、规程和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将基础、基座的位置及尺寸进行规划并制图,以便于在计算功能室面积和浇筑混凝土基础、基座时使用:
b)仪器设备的水泥混凝土基础在室内地面处理前浇筑完成,基础外形尺寸根据仪器设备的外形尺寸及基础、基座规划图确定,水泥混凝土浇筑时应留出地脚螺栓、电缆等安装孔道,基础的上平面水平;
c)对基座有隔振要求的设立不与其他建筑物直接相连的独立混凝土台,周围存在振源时在地面与台座间设橡胶垫;
d)精密分析天平应独立设立台座,不放置在空调风口处,且尽量与土工室、力学室等有振源的功能室分开,以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e)水泥胶砂试件成型振实台基座应由高度约400mm、体积约0.25m、质量约为600kg的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浇筑前,在底面放一层厚约5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然后将仪器设备用地脚螺钉固定在基座上,安装后设备成水平状态,仪器设备底座与基座之间要铺一层砂浆以保证二者的完全接触:
f)水泥胶砂流动度跳桌基座由密度至少为2240kg/m的重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基部约为400mm×400mm,高约690mm。跳桌通过膨胀螺栓安装在已经硬化的水平水泥混凝土基座上:
4.2.5大型仪器设备的安装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安装应留存安装记录。
4.2.6应对互相有干扰的仪器设备进行有效隔离。
4.3仪器设备的调试和试运行
4.3.1仪器设备安装就位后,应进行仪器设备的调试,主要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
4.3.2经调试完好的仪器设备,应按本文件相关要求进行检定/校准。
4.3.3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后,宜根据相关试验规范、仪器设备操作手册等进行仪器设备的试运行。仪器设备的试运行应以工程材料为试验材料,根据试验规程进行操作试验,并出具原始记录及试验检测报告。
4.3.4仪器设备试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试样残样及出具的检测报告应留存至工地试验室备案核查以后。
4.4溯源方式和程序
4.4.1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分为通用类(I类)、专用类(Ⅱ类)和工具类(I类)。
4.4.2I类是指有公开发布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一般应送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设置的计量检定单位(如国家、省、市、县计量院、所)或具备相应仪器设备计量能力的专业计量站、溯源机构进行检定/校准,并取得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的仪器设备。属于I类的水运工程仪器设备共126种,公路工程仪器设备共264种。
4.4.3Ⅱ类是指公路、水运行业计量管理的专业检测仪器设备,属于Ⅱ类水运工程仪器设备共118种,公路工程仪器设备共225种。Ⅱ类仪器设备又可分两种情况进行管理:
a)(Ⅱ-1):有公开发布的国家或交通运输部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的仪器设备(水运工程仪器设备42种,公路工程仪器设备97种)。工地试验室应将此类仪器设备送至具有技术能力的溯源机构或专用溯源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b)(Ⅱ-2):无公开发布的国家或交通运输部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的仪器设备(水运工程仪器设备76种,公路工程仪器设备128种)。这类仪器设备在行业检测中对结果确认影响重大,目前尚没有公开发布可直接依据的检定/校准技术文件,检测机构可将设备送至有技术能力的溯源机构,按检测标准/规范要求,对影响检测的主要参数进行检定/校准,出具测试报告。
4.4.4Ⅲ类是指公路水运工程工具类设备,属于Ⅲ类水运工程仪器设备共计74种,公路工程仪器设备共计85种。此类仪器设备可开展内部校准或自行维护,工地试验室应委托有自校能力的母体检测机构根据计量参数,定期实施内部校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并根据仪器设备产品标准、试验检测方法等技术文件,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功能核查,保证其功能运转正常,并留存相应技术和管理记录。如果母体检测机构无自校能力,应委托有校准能力的机构进行设备的校准,并出具校准证书。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无水印 带OCR 22CJ87-3采光通风排烟天窗(三)图集
采光 、通风 、排烟 天窗 (三)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
主编单位:安徽海瑞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雄设计研究院(中国是筑转库烫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统一编号:GJCT-287
实行日期:二0二二年九月一日
图集号:22CJ87-3
总说明
1概述
本图集主要介绍安徽海瑞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采光排烟天窗的品种、性能和应用构造。
2编制依据
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压型金属板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896
《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
《电动采光排烟天窗》GB/T28637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聚碳酸酯(PC)中空板》JG/T116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12754
《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GB/T31433
《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
《建筑用通风百叶窗技术要求》GB/T39968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统一标准》GB51245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侧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3适用范围
3.1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面自然采光、通风、排烟。不适用于高温及有腐蚀性的建筑。
3.2适用于屋面坡度为2%~10%的建筑。
3.3本图集天密不同型号的雪荷载0.2kN/m2-0.6kN/a2。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另行设计制作。
3.4本图集与下列图集配合使用:
04G410-1《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17J925-1《压型金属板建筑构造》
05J623-1《天窗架建筑构造》
4图集内容
4.1三角型系列电动采光排烟天窗。
4.2圆拱型系列电动采光排烟天窗。
4.3一字型系列电动采光排烟天窗。
4.4上升平移星系列电动采光排烟天窗.
4.5侧开星天窗。
4.6电动遮阳百叶、可调基座、电气设备。
4.7天窗产品分类及特点见表1-1、表1-2、表1-3、表1-4和表1-5.
目录
总说明……1
天窗布置示意图··9
三角型天窗
三角型天窗说明……………………………10
三角型上开天窗选用表………11
三角型上开天窗平、立、制面图………12
三角型上开天窗节点图……………13
三角型折叠天窗选用表·…15
三角型折叠天窗平、立、制面图…16
三角型折叠天窗节点图……………17
圆拱型天窗
圆拱型天窗说明…………………………18
圆拱型侧开天窗选用表··19
圆拱型侧开天窗平、立、剖面图…………20
圆拱型侧开天窗节点图·21
圆拱型电动平移采光窗选用表···…22
圆拱专用采光材料选用表及节点………23
圆拱型上开天窗选用表·…24
圆拱型上开天窗平、立、剖面图··…25
圆拱型上开天窗节点图·…26
圆拱防雨型采光排烟天窗平、剖面图……27
一字型天窗
一字型天窗说明……28
一字型双开、单开天窗选用表………29
一字型双开、单开天窗平、立、剖面图……30
一字型双开天窗节点图………31
电动采光罩选用表………32
电动采光罩平、剖面、节点图………33
上升平移型天窗
上升平移型滑动天窗说明…………………34
上升平移型滑动天窗选用表…………35
上升平移型滑动天窗平、立、剖面图………36
上升平移型行人通风口天窗选用表……………37
上升平移型行人通风口天窗平、立、剖面图…38
上升平移型三角滑动天窗选用表…………39
上升平移型三角滑动天窗平、立、剖面图……40
上升平移型三角滑动天窗节点图………41
上升平移型圆拱滑动天窗选用表………………42
上升平移型圆拱滑动天窗平、立、剖面图…………43
上升平移型圆拱滑动天窗节点图…………44
侧开型天窗
侧开型电动节能采光排烟天窗说明………………45
侧开窗型垂直滑动窗选用表………………46
侧开型平面式滑动窗节点图……………47
侧开型叠加式滑动窗节点图……………48
侧开型立转、侧开、中悬窗选用表………49
侧开型上悬、立转、中悬窗平、立、剖面图…50
侧开型立转、上悬、中悬窗节点图……51
智能可调电动遮阳百叶窗
智能可调电动遮阳百叶窗说明………52
智能可调电动遮阳百叶窗平、剖面图…………53
装配式可调基座
天窗装配式可调基座说明…………………54
天窗装配式可调基座平、立、剖面图………55
天窗启闭控制系统
智能(网络)控制系统安装图…56
智能(网络)天窗控制系统布线图……57
开窗机选用表……………………5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REA 016-2022 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字典标准.pdf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标准 CREA
T/CREA016一2022
工程信息模型 数据字典标准
Standard for data dictionary of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2022-08-24 发布
2022-12-01 实施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关于印发〈2021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第二批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中国房协〔2021〕17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研究和验证试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分为7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定义;3.基本规定;4.数据字典内容;5.属性和属性组;6.数据字典建立;7.数据字典管理。
本标准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字科技地产分会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主语国际2号楼;邮政编码:100048)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字典的建立和管理,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换,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字典的建立和管理。
1.0.3工程信息模型数据字典的建立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定义
2.0.1工程信息模型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EM)在工程建设全生命期内,对建设资产进行数字化表达与共享应用,使设计、建造、运营等过程更加便利顺畅,从而形成可靠的决策基础的总称。
2.0.2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有关数据的信息的集中存储库,例如含义、与其他数据的关系、来源、用法和格式。
2.0.3元数据metadata
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
2.0.4数据元data element
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
2.0.5实体entity
说明工程信息相同特征的信息元素。即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包括事物间的关联。
2.0.6标识符identifier
注册机构内与语言无关的数据元的唯一标识符。
2.0.7属性property
用于描述信息模型特征的数据项,对象类的所有个体所共有的某种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获得的。
2.0.8属性组group of properties
使属性能够被预先安排或组织的集合。
2.0.9特性attribute
用于对属性、属性组等进行计算机可理解描述的数据元素。
2.0.10数据映射data mapping
在描述同一模式的两个不同数据模型间,或者是描述同一属3基本规定
3.0.1数据字典的数据结构应在工业基础类上进行扩展。
3.0.2数据字典应包含数据对象属性的元数据集合。
3.0.3数据字典条目应进行分类,分类应符合工程建设领域中面向工程实体对象的分类原则。
3.0.4分类、实体、属性和允许值集的查找应通过数据字典进行。
3.0.5数据字典的访问应通过连接到数据字典的接口或插件进行。
3.0.6数据字典互联应建立数据映射规则,数据字典的映射应先通过工程,再通过属性和属性组进行。
4数据字典内容
4.1一般规定
4.1.1数据字典应满足工程建设领域需求,描述数据的内容质量、状态、分发和其他特性,并应满足数据的获取、管理、共享和应用的要求。
4.1.2用户可根据需要定义特定于项目或特定于行业的专门化构件集和属性集。可通过扩展数据字典实现分类系统和属性集间的连接。
4.1.3数据字典框架可在工业基础类上增加行业层、项目层两个层级组成。
1行业层应定义项目区域范围内包含一个或多个领域组成的特有的属性信息;
2项目层应定义项目总体信息、共性信息及分类设置、属性设置。
4.1.4在现有工业基础类模式中可使用数据字典识别新的域对象,应使用以下方法扩大工业基础类范围内领域对象的覆盖范围。
1现有工业基础类实体满足新增实体要求时,应将该实体作为基础类型,然后进行分类,识别该实体并将其与原有的工业基础类实体进行区分:
2现有工业基础类实体不满足新增实体要求时,应将该实体作为主题添加到数据字典中。
4.2数据字典结构
4.2.1数据字典结构应采用树形目录与表格相结合的方式。
4.2.2树形目录应符合工程建设领域分类编码体系的规定。
4.3数据字典内容
4.3.1数据字典应包含管理信息数据字典和构件信息数据字典。
4.3.2管理信息数据字典宜包含数据表信息、视图信息、存储过程信息、用户函数信息、领域信息、数据项信息、项目信息和其他信息。管理信息数据字典宜按本标准附录A的示例编写。
4.3.3构件信息数据字典应包含必备的几何和文本信息。构件信息数据字典宜按本标准附录B的示例编写。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QGCML 618-2023 煤矸石排放与治理方法.pdf
ICS13.030.10
CCS Z71
团体标准
T/QGCML618-2023
煤矸石排放 与治理方法
Coal gangue discharge and treatment methods
2023-01-12 发布
2023-01-27 实施
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阳泉煤业集团矸石山治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山西华阳集团新能股份有限公司运输部、山西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同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斌、解强、冯鑫、赵向荣、吕安宇、王董平、王增田、梁思敏、徐旭峰、李坚、李立文、段建田、赵成光、孔繁荣、刘利红、吴少鹏、刘权、张嘉帆、张建武、荆双玉、高鑫。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矸石排放与治理方法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流程及方法、重点管控。本文件适用于煤矸石的排放、治理及矸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502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DB14/T1755煤矸石堆场生态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HJ6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挡矸坝the gangue dam
设置在矸场底部,为防止煤矸石滑落的人工构筑物。
3.2塄头at the junction
排矸堆坡面项端与排矸区域相交接区域。
3.3堰cofferdam
马道外边缘及排矸道路两侧设置高度不低于的500mm的挡水设施。
3.4黄土隔离层loess isolation layer
排矸平台排至设计标高后上部覆盖的500mm的黄土层。
3.5山体清表mountain clear table
对煤矸石排放过程中接触到的山体上的杂草、树木及乱石进行清理。
4总则
4.1煤矸石排放与治理方法需符合GB18599、GB50215、DB14/T1755等相关标准及规范,煤矸石排放与治理工作验收内容见附录A。
4.2煤矸石排放与治理工作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机构负责人负责煤矸石排放与治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ZJGFTR 024-2022 冶炼造渣用 氟化钙.pdf
ICS513.030.50
CCS Z70
团体标准
T/ZJGFTR 024-2022
冶炼造渣 用氟化钙
Calcium fluoride for smelting and slagging
2022—12—28 发布
2022一12—28 实施
浙江省固废利用处置与土壤修复行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根据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和治炼造渣用氟化钙产品要求而制订。
本标准由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台州仙琚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华萤矿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台州仙琚药业有限公司、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固废利用处置与土壤修复行业协会、浙江环境监测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华萤矿业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文俊、张志飞、楼振纲、戎文娟、陈欢、金志荣、吴毅彬、陈露、胡瑞丰、何伟
内容摘抄: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治炼造渣用氟化钙的产品要求、检验规则、实验方法、包装、标识、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过程中产生的含氟溶液为原料,经单独收集加入氯化钙反应后,再经调理、脱水等过程制得的氟化钙。产品用途仅限用于治炼造渣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时间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时间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时间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中的《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27804《氟化钙》
GB/T5195《萤石所有化学分析方法》
YB/T5217《萤石》
CJ/T3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
HJ962《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甾体
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骨架结构,在环戊烷多氢菲母核上通常带有两个角甲基(C-10、C-13)和一个含有不同的碳原子数的侧链或含氧基团的一类化合物。
3.2甾体激素类药物
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甾体结构的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大类。
3.3治炼造渣氟化钙
为使炼钢和炼铁过程中钢的杂质降低,炼钢过程中通常加入造渣剂,使得杂质被分离出来后进入熔渣。氟化钙在治炼造渣过程中作为造渣剂使用。
4产品要求
4.1一般要求
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
4.2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产品技术要求见表1。
4.3有毒有害物质控制要求
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控制要求见表2。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ZGZS 0303-2022 废弃包装容器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pdf
ICS13.030.10
CCS Z70
团体标准
T/ZGZS0303-2022
废弃包装容器利用处置 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waste packing containers recover and disposal
2022-12-30 发布
2022-12-30 实施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危险废物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危险废物专业委员会、博瑞(江苏)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珠海市澳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湖州金洁静脉科技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珠海市安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市环境保护有限公司产业废弃物处理厂、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湖州市环境科学学会、深圳星河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海兵、何艺、潘永刚、郑洋、李静、李明英、梁燕、霍慧敏、杨佳欣、张东琦、孙书晶、杨海皎、范异、朱丰华、汪文斌、高骏、马兵、周昊、狄旭东、张鹏、刘天会、王麓路、赵浙卿、吴超、姚恩亲、邹鸿图、张蕊、周立臻、姜静。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废弃包装容器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预处理、再生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属于危险废物的废弃包装容器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预处理、再生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可作为废弃包装容器利用处置有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坏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清洁生产审核、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颁发等工作的参考。
本文件不适用于医疗废物周转箱/桶及核废料包装容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GB/T325.1包装容器钢桶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5085.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GB5085.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GB5086.1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翻转法
GB/T8946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0454集装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46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33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191包装容器危险品包装用塑料桶
GB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包装容器packing containers
为储存、运输或销售而使用的盛装物品的容器总称。注:如盒、箱、桶、罐、瓶、袋、筐等容器。
3.2废弃包装容器waste packing containers
包装活动中,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含有或沾染毒性危险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各种容器。
注:本文件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为危险废物的废钢桶、废塑料桶及废塑料编织袋等废弃包装容器。
3.3预处理pre-treatment
以再生利用和处置为日的,通过物理或化学等方法降低或消除废弃包装容器污染特性或改变其形状的活动,主要包括分选、抽残、破碎、压块、清洗和干燥等预处理方式。
3.4再生利用waste packing containers disposa|regeneration
将废弃包装容器含有或沾染的有毒有害物质、污垢清除后,加工制成相应的再生包装容器或原材料、工业制品的过程。
3.5湿法清洗wet cleaning regeneration
用水、蒸汽、溶剂或其他专用清洗剂等介质作为清洗剂,通过冲刷、高温蒸煮等方式将废弃包装容器含有或沾染的有毒有害物质、污垢进行清除的过程。
3.6干法清洗dry cleaning regeneration
通过烘干、紫外光干燥、热解、燃烧等热处理方式将废弃包装容器含有或沾染的有毒有害物质、污垢进行清除、剥离的过程。
3.7再生包装容器regenerated packing containers
废弃包装容器经再生利用过程恢复其盛装功能的包装容器。包括再生钢桶、再生塑料桶、再生包装袋等。
3.8再生材料regenerated materia
废弃包装容器经再生利用过程制备成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的原材料。包括满足治炼、五金加工要求的再生金属材料和满足工业塑料制品加工要求的再生塑料材料。
4总体要求
4.1应加强钢桶、塑料桶、塑料包装袋等包装容器的绿色包装设计,以便于重复使用和利用处置。
4.2废弃包装容器利用处置设施选址应满足国家或地方“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环境影响评价等要求。
4.3废弃包装容器利用处置宜优先选择制备再生包装容器。
4.4废弃包装容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预处理、再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应满足环境污染防治要求,还应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相关要求。
4.5未经消除污染的废弃包装容器不宜盛装与残余物不同的其他物质。
4.6再生包装容器、再生材料直接制备的工业产品不得用于盛装食品、食品添加剂、药品及饲料。再生材料不得用于加工制造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民用生活用具。
4.7废弃包装容器产生、收集、贮存、预处理、再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宜使用射频识别(FD)、视频监控和云平台等物联网技术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废弃包装容器收集、贮存、转移、再生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SXAEPI 13-2023 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合规管理指南 煤炭采选业.pdf
ICS 13.020.01
CCS Z05
T/SXAEPI
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
T/SXAEPI 13-2023
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合规管理指南 煤炭采选业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liance Management of Coal min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ial Enterprises
2023-1-12 发布
2023-1-12 实施
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山西清泽阳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环科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祥、田斌、施天哲、杜欣莉、安建宾、霍雪萍、芦冬涛、吴俊松、刘斌、尹臻、王方华、牛晋东、李飞飞、高品霞、周建军。
内容摘抄:
1适用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煤炭采选企业环境保护合规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管理内容及要求、合规管理效果评估和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煤炭采选企业项目前期、建设期、运营期及退役期的全生命周期各项环境管理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5.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GB15562.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2042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522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
GB/T29163煤杆石利用技术导则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3433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GB35770合规管理体系指南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50197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GB5021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T/SXAEPI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煤炭采选业
指开采地下煤炭资源并进行物理加工的行业,可以划分为煤炭开采和煤炭洗选两个子行业。[来源:HJ446-2008,3.2]
3.2煤炭开采业
是指根据煤炭赋存状况,通过井工开采或露天开采方式生产煤炭的行业。
3.3煤炭洗选业
是指对煤矿生产的毛煤或原煤通过采用重介、跳汰、浮选等工艺进行分选、除杂,生产不同质量、规格煤炭产品的洗选加工企业、选煤厂或设施。
3.4煤矸石
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的统称,包括混入煤中的岩石,巷道掘进排出的岩石,采空区垮落的岩石,工作面冒落的岩石,以及选煤过程中排出的碳质岩石。[来源:HJ446-2008,3.6]
3.5剥离物
在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剥离的煤层以上的地表土层和岩石统称为剥离物。[来源:HJ619-2011,3.9]
3.6煤层
煤岩系中赋存的层状煤体,它是泥炭沼泽中植物遗体经泥碳化作用转变成的泥炭层,被埋藏后又经煤化作用而形成。[来源:HJ446-2008,3.7刀
3.7井工开采
通过开掘井巷抵达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作业。[来源:HJ619-2011,3.1]
3.8露天开采
剥离上覆岩土层揭露出煤层后,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作业。[来源:HJ619-2011,3.2]
3.9煤矿瓦斯
指煤矿矿井开采过程中从煤层及其围岩涌入矿井巷道和工作面的天然气体,主要由甲烷构成。
3.10矿井水
在煤矿建设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并从井下抽排到地面的水,包括井下涌水、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来源:HJ619-2011,3.6]
4总体要求
4.1企业坏境保护合规管理应符合T/SXAEPI1中总体要求。
4.2对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辐射及生态破坏等采取治理和恢复措施。典型煤炭采选企业主要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产生环节及污染物种类见附录A。
4.3污染治理设施不应擅自拆除或者闲置,暂停运转、闲置或者拆除、改造、更新治理设施,应事先报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企业应做好生产及环保设施处于异常(如检修、开停机、事故状态下)情况时污染物的收集和处置。
4.4按照HJ91.1、HJ/T397等的规定,规范设置排污口。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设置应符合GB15562.1、GB15562.2的要求。
4.5对全生命周期环境保护相关资料存档备查。环保档案管理参考清单见附录B。
4.6依法依规、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环境信息,进行信息公开。
4.7针对企业环境保护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合规诊断,进行考核评价、提出整改要求并完善。合规诊断考核方式包括企业自评、第三方评价等。
4.8鼓励煤炭开采企业按照DZ/T0315的要求建设绿色矿山;鼓励煤炭开采企业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矿山。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SNSES 01-2022 陕西省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指南.pdf
ICS13.020.01
CCS Z00
团体标准
T/SNSES 01-2022
陕西省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体系指南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of Shaanxi Industrial Enterprises
2022-12-30 发布
2023-01-10 实施
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天顺人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鹏、张小军、李鹏智、赵俊明、王宇航、李飞飞、王苏流、闫曦、刘建平、郝发潮、王国兴、高银涛、梁锋、刘毅、孙亚云、惠建伟、屈华军、折小伟。本文件由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负责解释。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陕西省工业企业坏境管理体系指南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各项管理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化工、水泥、焦化等重点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可作为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从事环境管理工作的参考,其他行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562.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15562.2坏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HJ 7生态环境档案分类表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942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
HJ944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
HJ1259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
HJ202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企业或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对其环境要素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管理,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提升自身环境管理水平,并不断地改进环境绩效,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来源:GBT24001一2016,3.1.2,有修改]
3.2环境保护设施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指为防治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所建成的处理处置、净化控制、再生利用设施,以及配套的设施运行监控系统。[来源:环办函〔2007)582号,第二条]
3.3碳排放carbon emission
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然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部令第19号,第四十二条,有修改]
3.4绩效评价assess performance
指企业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综合性评价,确定企业所达到的环境管理水平。
3.5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通过绩效评价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使企业整体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总则
4.1原则
企业应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制度,综合考虑环境管理与其他各部门的协调性,结合坏境保护管理实际,制定正确的环境方针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科学管理,使企业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4.2要求
企业应建立覆盖其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管理绩效的标准化体系,健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明确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各要素的管理要求和评价内容。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94
95
96
…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