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5月 ( 第 197 页)

UDC JG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T193-2009 P 备案号J957-2009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concrete durability 2009-11-09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concrete durability JGJ/T193-2009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0年7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北京
前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 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5]84号)的要求, 编制组经广泛调研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性能等 级划分与试验方法;4检验;5评定。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 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 定标准》标准编制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 100013;电子邮件:cabrconcrete@vip.163.)。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武汉大学 4
深圳大学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耐恒检测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吉安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建研建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冷发光张仁瑜 丁威周永祥 谢永江 田冠飞 王元郝挺宇 杜雷 陈永根 傅国君张燕迟 刘数华 李昕成 李章建 王林枫 王新祥 杨再富 王志刚 1李景芳 王玲 邢锋 王植槐 黄素平 何更新 纪宪坤 王晶 韦庆东 鲍克蒙 田凯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铁军 石云兴 陈改新 闻德荣 朋改非惠云玲 赵顺增蔡亚宁 张国志王军封孝信 5
目次 1总则 2基本规定 3性能等级划分与试验方法 3 4检验 5 4.1检验批及试验组数 5 4.2 取样.. 5 4.3 试件制作与养护 6 4.4检验结果 6 5评定 7 本标准用词说明. 8 引用标准名录 6 附:条文说明 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220.20 P16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325-2018 代替JT/T325—2013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Type dividing and class rating for mercial motor-vehicles of passenger transport 2018-05-22发布 2018-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T325—2018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类型划分…… 2 5等级划分…… 2 6等级评定内容…… 2 7等级评定规则…… 3 8等级评定要求…… ……3 参考文献……12 I JT/T32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T/T325一2013《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与JT/T325一2013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3年版第1章); 修改了术语“营运客车”的定义(见3.1 2013年版的3.1); —增加了“客车”和“乘用车”的术语和定义(见3.1.1、3.1.2); 修改了小型车范围(见表1 2013年版的表1); —修改了乘用车等级划分(见表2 2013年版的表2); 一修改了乘用车评定内容(见6.2 2013年版的6.2); 一增加了乘用车的规定(见7.3.4) 一删除了营运客车质量保质期的规定(见2013年版的8.1.1): 一一删除了发动机排放的规定(2013年版的8.1.2); 一增加了客车安全性能的规定(见8.1.2); 一增加了客车驾驶区的规定(见8.1.4); 一增加了客车安全标志的规定(见8.1.5); 一增加了客车标明座位数的规定(见8.1.6); 一增加了客车空气质量的规定(见8.1.7); 一增加了客车制动储气筒气压的规定(见8.1.12); 一增加了客车应急锤的规定(见8.1.13); 一—增加了客车应急窗附近配置应急锤和自动破窗功能装置的规定(见8.1.14); 一增加了客车安全顶窗的规定(见8.1.15); 一—修改了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要求的参照标准(见8.1.17 2013年版的8.1.9) 一增加了停车楔的规定(见8.1.19); —修改了应急出口的要求(见8.1.24 2013年版的8.1.18); —增加了客车座椅测量的要求(见8.1.26); —增加了客车配备灭火装置的规定(见8.1.27); —增加了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电池箱安装灭火装置的规定(见8.1.28); —增加了混合动力客车和纯电动客车续驶里程的规定(见8.1.29); —增加了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系统总质量的规定(见8.1.30); —增加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JB/T 7688.995 板坯翻转起重机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坯翻转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电磁吸盘使板坯翻转的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 2引用标准 JB/T7688.1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JB/T7688.2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平炉加料桥式起重机 JB/T7688.6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整模起重机 3技术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 3.1环境条件 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一5C 最高不超过十55C. 3.2使用性能 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不包括电磁吸盘的质量.仅指板坯被吸持任意平面并能平稳地翻转180°时的 最大重量. 3.3主要零部件 3.3.1导架和导杆 起重机导架和导杆的材料按JB/T7688.1中3.3条规定. 3.3.2小车架 3.3.2.1下部小车架上的回转用圆形轨道,其外径公差应不低于h12级. 3.3.2.2下部小车架上,上下两圆形轨道的同轴度误差应不大于2mm. 3.3.3电磁吸盘 电磁吸盘应符合下述要求: a.应采用适合于检查和清理钢坯正反面,靠强大的定向磁力使钢坯翻转180的电磁吸盘; b.翻转热板坯时,其温度不得超过600C; c.安全可靠,翻转灵活. 3.4装配 3.4.1导架与上部小车架连接要求按JB/T7688.2中3.5.1条规定. 3.4.2导架与导杆的要求按JB/T7688.2中3.5.2~3.5.5条的有关规定. 3.4.3三个回转支承点对上部小车架底面的高度差应不大于2mm. 3.4.4四个运行小车轮支承点对下部小车架上圆形轨道顶面高度的相对差应不大于2mm.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5-06-16批准 1996-07-01实施 586 JB/T7688.9-95 3.4.5回转机构用减速器和开式大齿轮与基础底座的固定按JB/T7688.2中3.5.8条要求. 3.4.6电缆卷筒及回转集电器的要求按JB/T7688.6中3.3.5条规定. 3.5安全 3.5.1起升机构应设置下极限位置限制器. 3.5.2导杆回转机构采用电缆导电时,应设回转限制器,以防电缆绞乱、拉断. 3.6润滑 上部小车宜采用点润滑,对导架内的机构推荐采用集中润滑,导杆的导向滑轨或滑板宜采用干油 润滑. 4试验 4.1起重机的目测检查除按JB/T7688.1中第4.1条规定外,还应对导架、导杆系统和板坯翻转装置进 行检查. 4.2合格试验 试验时,应逐渐加载至额定起重量,在标准电压及电动机额定转速下做各方向的动作试验和测试, 除验证JB/T7688.1中4.2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验证表1所规定的内容. 表1 序号 项目名称 计量单位 要求值 极限偏差 1 导杆回转速度 r/min 按设计图样规定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3.020.20 J80 备案号:49943201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688.8-2015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第8部分:均热炉夹钳起重机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lurgy cranes -Part 8:Soaking pit cranes 2015-04-30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7688.8—2015 目 次 前言 I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基本要求… 3.2环境条件 3.3使用性能… 2 3.4主要零部件… 2 3.5安全… 4 3.6涂装 5 4试验方法 6 4.1目测检查…… 6 4.2静载试验…… 6 4.3静态刚性试验… 6 4.4额定载荷试验 6 4.5动载试验… 6 4.6电控设备中各电路绝缘电阻…… 6 5检验规则 7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 I JB/T7688.8-2015 前言 B/T76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分为八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料箱起重机; 一 第3部分:锻造起重机: 第4部分:板坯搬运起重机: 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 第7部分:料耙起重机: 第8部分:均热炉夹钳起重机. 本部分为JB/T7688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安剑、王小平、张培景、张仁、王洪亮.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3.020.20 J80 D 备案号:24658-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688.7-2008 代替JB/T5899一1991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第7部分:料耙起重机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lurgy cranes Part 7:Claw cranes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688.7-2008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n 2规范性引用文件t1 3技术要求 3.1环境条件 3.2使用性能 3.3主要零部件…… 3.4安全防护… 2 4试验方法2 5检验规则nt 2 5.1出厂检验… 2 5.2型式试验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 JB/T7688.7-2008 前言 B/T76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由下列七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料箱起重机: 第3部分:锻造起重机: 第4部分:板坯搬运起重机: 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 一第7部分:料粑起重机. 本部分为B/T7688的第7部分. 本部分代替B/T5899一1991《料把起重机》. 本部分与BT5899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对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利除了原标准第3章对型式和基本参数的规定: 删除了刚性料耙起重机小车架与导架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方法和要求,改为对连接性能的 控制; 一一删除了对回转蜗轮蜗杆减速器的结构要求; 删除了倾翻机构用链条的要求; 除了原标准4.9对润滑的规定: 原标准5.1“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载荷值”的规定,调整为与GB/T5905一致. 一增加了对电磁吸盘使用工作温度范围的规定.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5899199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3.020.20 J80 备案号:24657一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688.6-2008 代替JB/T5898一1991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lurgy eranes ---Part 6:Quenching cranes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688.6-200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环境条件1 3.2使用性能 3.3主要零部件… 3.4电气设备与控制… 3.5安全防护…2 4试验方法…2 5检验规则 …2 5.出厂检验2 5.2型式试验… n2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刚体转动件的平衡品质等级3 A.1平衡品质等级 H了 A.2许用不平衡度3 A.3平衡品质等级的划分… A.4推荐等级 表A.1平衡品质等级表 JB/T7688.62008 前言 JBT76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由下列七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料箱起重机: 一 第3部分:锻造起重机; 第4部分:板坯搬运起重机; 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 第7部分:料粑起重机. 本部分为BT7688的第6部分. 本部分代替B/T5898一1991《淬火起重机》. 本部分与JB/T5898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对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一刷除了原标准对型式和基本参数的规定: 将原标准“4.3重要构件材质”内容,改为“3.3主要零部件”,删除了对重要构件的材质要 求,补充了对影响淬火功能的主要零部件性能控制要求; 调整了快速下降系统的制动距离: 一增加了对司机室设有应急逃逸措施的要求.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5898-199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7688.5—2012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1范围 JB汀7688的本部分规定了铸造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丁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仪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引用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91一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970一2004厚钢板超声波检验 GB/T3811- 2008 起重机设让规范 GB/T5973 钢丝绳用权形接头 GB/T5976-2006 GB/T6974 起重机术第1部分:通用大语 GB/T6974.5 起重机 术语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GB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 GB/T10051.1~10051152010起重 GB12602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 GB/T19413一2003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 GBT20303.5起重机司机室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JBT6061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 JB/T6406电力液压鼓式制动器 JB/T7020电力液压盘式制动器 B/T7688.1一200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9008(部分)钢丝绳电动葫芦 3术语和定义 GB/T6974.1和GB/T6974.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JBT7688.1一2008中第3章的规定. 4.2环境条件 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10℃,最高不超过60℃ 4.3起重能力 4.3.1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应达到以下额定起重量: JB/T7688.5—2012 a)配置不可分吊具的起重机,其额定起重量为盛熔融金属的容器(如盛钢桶)的质量与熔融金属 质量的总和; b)配置可分吊具的起重机,其额定起重量为可分吊具的质量、盛熔融金属容器(如盛钢桶)的质 量和熔融金属质量的总和. 4.3.2起重机的吊具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型式: a)不可分吊具1:主起升机构钢丝绳直接悬挂带两个叠片式吊钩的起重横梁;用于炼钢厂的铸造 起重机,在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时,应使用带有固定式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 b)不可分吊具1:主起升机构的吊钩直接搬运熔融金属. c)可分吊具:带叠片(或锻造)式吊钩的起重横梁悬挂在主起升机构的吊钩(单、双钩)上. 4.3.3起重机宜设副起升机构,第一副起升机构的吊钩配合主钩倾倒融熔金属及其废渣或单独起吊其 他物品用. 4.4主要零部件 4.4.1吊具 4.4.1.1起重横梁 4.4.1.1.1起重横梁下翼缘板下部应设有防辐射热装置.该装置除可靠连接外还应加设链条(或其他元 件)将它悬挂在横梁上防止连接损坏时坠落. 4.4.1.1.2两端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3.020.20 J80 备案号:40541—2013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688.4-2013 代替JB/T7688.14一1999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第4部分:板坯搬运起重机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lurgy cranes-Part 4:Slab handling cranes 2013-04-25发布 2013-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7688.4-2013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基本要求…. 3.2环境条件 … 3.3起重能力……. 3.4零部件 1 4试验方法… 2 4.1目测检查…… 2 4.2静载试验…… 2 4.3静态刚性试验…… 2 4.4额定载荷试验……. 3 4.5动载试验 …3 4.6起升机构电气制动降速试验 …… …..3 4.7噪声测试 …3 4.8起重机大小车轮垂直和水平偏斜检测…… 3 5检验规则 3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 I JB/T7688.4-2013 前言 B/T76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料箱起重机; —第3部分:锻造起重机; —第4部分:板坯搬运起重机; —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 —第7部分:料耙起重机. 本部分为JB/T7688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7688.14一1999《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板坯搬运起重机》,与JBT7688.14一1999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修改原标准的“范围”,将作辅助工作的“吊钩”取消(见第1章). 一修改原标准的“引用标准”的内容(见第2章). 一—修改了原标准3.2.1中额定起重量的定义(见3.3). —增加了以下内容: a)对司机室的要求(见3.4.3); b)夹钳横梁上增加了锻造吊钩的要求(见3.4.4); c)电动夹钳钳体上的导线及钳爪限位开关的导线,增加了耐高温要求(见3.4.5.b); d)电动夹钳装置上的限位开关、零速检测开关、发信器等电器元件增加了耐高温要求(见 3.4.5.c); )夹钳开闭,电磁吸盘励磁、消磁增加了防止误操作导致板坏坠落的措施(见3.4.7).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山起重型机械股份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 司、大连博瑞重工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叶佩馨、刘大淮、魏双庆、申昌宏、顾翠云、张燕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J80016—1989: ——J...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3.020.20 J80 备案号:24656—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688.3--2008 代替JB/T7688.101995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第3部分:锻造起重机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lurgy cranes-Part 3:Forge cranes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688.3-2008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环境条件 3.2使用性能n 3.3主要零部件 3.4装配… 3 3.5安全、卫生…t 3 3.6 润滑… 4试验… 3 4.1目测检查…… 了 4.2静载试验 4.3静态刚性试验… .4 4.4额定载荷试验…4 4.5动载试验…… 4 4.6起升机构电气制动降速试验 t4 4.7翻料器试验…. 4.8司机室噪声测试 4.9起重机大、小车车轮垂直和水平偏斜试验 5检验规则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4 JB/T7688.3-2008 前言 JB/T76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料箱起重机; —第3部分:锻造起重机; ——第4部分:板坯搬运起重机; —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 —第7部分:料粑起重机. 本部分为JB/T7688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B/T7688.10一19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锻造起重机》. 本部分与B/T7688.10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对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一一调整了极限力矩的过载安全系数.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叶佩馨、刘大淮、顾翠云、张燕平、申昌宏.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7688.10-1995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3.020 J80 D 备案号:24655—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688.2-2008 代替JB/T7688.4一1995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第2部分:料箱起重机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lurgy cranes -Part 2:Scrap charging cranes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688.2-200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3.1使用性能…… 3.2主要零部件 4试验方法… 4.1起重机的目测检查… 4.2静载试验…… 4.3静态刚性试验…d .1 4.4额定载荷试验 2 4.5动载试验 .2 4.6起升机构电气制动降速试验…2 4.7司机室噪声测试…… 2 4.8大、小车车轮轴线垂直偏斜和水平偏斜 2 49视nn 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JB/T7688.2-2008 前言 BT76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料箱起重机; —第3部分:锻造起重机: 一第4部分:板坯搬运起重机: —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一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 —第7部分:料耙起重机. 本部分为B/T7688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B/T7688.4一19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料箱起重机》. 本部分与B/T7688.4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对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一一增加了封闭式司机室的要求.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 C22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叶佩馨、刘大淮、顾翠云、张燕平、申昌宏.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7688.4-1995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7688.15-1999 前言 本标准是对JB6129一92《铸造起重机》的修订. 本标准与JB6129一9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以下变化: 一一删除了冶金起重机通用部分的技术内容. 一一增加了对主、副起升机构配合工作时协调性的要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6129一92. 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永华、刘大淮、顾翠云、孙广德、崔振元. 6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JB/T7688.15-1999 铸造起重机 代替JB6129一92 Specification for ladle cran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主起升机构取物装置为带两个叠片式吊钩的起重横梁,副起升机构取物装置为吊钩 的铸造起重机.其他铸造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中相同或类似部分亦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99一1988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T14407一1993通用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司机室技术条件 JB/T7688.1一19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3技术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 3.1环境条件 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一10C 最高不超过60C. 3.2使用性能 3.2.1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为被起吊的钢水包及钢水的质量总和. 3.2.2第一副起升机构的吊钩作为与主钩配合以倾倒钢水、钢渣及单独起吊物品之用. 3.2.3宜采用4根钢丝绳缠绕系统的主起升机构,当1根或对角线上2根钢丝绳断裂后仍能将重物放 到地面上. 3.3主要零部件 3.3.1减速器采用棘轮、棘爪装置时,应符合下述要求. 3.3.1.1棘爪数不少于4个,棘轮齿数不少于20个. 3.3.1.2棘轮及其固定轴的材料应不低于GB/T699中的45钢,其表面硬度不低于45HRC. 3.3.2起重横梁 3.3.2.1起重横梁下翼缘板下应设有隔热装置.两端缠绕钢丝绳的动滑轮应有防护罩. 3.3.2.2起重横梁装有称量装置的传感器时,传感器应设有可靠的隔热装置. 3.3.3主钩吊具应采用叠片式板钩,且应符合下述要求. 3.3.3.1钩片的材料应不低于Q235-C钢,或16Mn钢. 3.3.3.2钩片材料的轧制方向应与钩长方向一致.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 2000-01-01实施 605 JB/T7688.15-1999 3.3.3.3钩片叠起连接后,其间隙应不大于0.5mm 紧固后不得松动.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7688.14-1999 前 言 本标准是对ZBJ80016一89《板坯搬运起重机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ZBJ80016一89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以下改变: —删除了冶金起重机通用部分的技术内容; ——调整了试验载荷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J80016一89. 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永华、刘大淮、赵岐岭、贾和平、孙广德、崔振元. 6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JB/T7688.14-1999 板坯搬运起重机 代替ZBJ8001689 Specification for slab handling cran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坯搬运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取物装置为夹钳、吊钩、电磁吸盘及其两用或三用的板坯搬运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 机).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700一1988碳素结构钢 JB/T7688.1-19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3技术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 3.1环境条件 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一10C 最高不超过60C. 3.2使用性能 3.2.1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为被夹取物品的质量. 3.2.2夹钳装置 3.2.2.1钳尖材料应使用耐热耐磨合金,不得有裂纹等缺陷;对于堆焊的耐热耐磨合金,不得有夹渣等 缺陷. 3.2.2.2钳臂体的材料应不低于GB/T700规定的碳素结构钢.6>20mm时,选用力学性能不低于 Q235-C钢或16Mn钢. 3.2.2.3导架及伸缩套筒材料按JB/T7688.1一1995中3.3规定. 3.2.2.4钳爪的材料应选用耐热耐磨材料. 3.2.2.5销轴的材料应不低于45钢. 3.2.2.6传动轴的材料应不低于45钢. 3.2.2.7夹钳装置应有保证夹紧力的措施. 3.2.2.8夹钳的各机构或铰点应能灵活转动. 3.2.2.9夹钳的开闭机构应有隔热防护措施. 3.2.3采用电磁吸盘的起重机,其吸重能力应不低于电磁吸盘的额定吸重能力,断电消磁时间不大于 3.5s.若用户要求,断电保磁时间一般为10min 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 2000-01-01实施 601 JB/T7688.14-1999 3.3电气设备 3.3.1应为夹钳装置设置专用的电缆卷筒,在夹热板坯的起重机上,对该段电缆要采取防热措施,电缆 及导线耐热温度应大于70C. 3.3.2夹钳装置上限位开关、零速检测开关、...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JB/T7688.13-95 料箱-抓斗起重机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料箱抓斗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料箱托取器和抓斗作为取物装置的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抓斗主要用来对料 箱装料. 2引用标准 JB/T7688.1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JB/T7688.6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整模起重机 JB/T7688.12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料箱-电磁起重机 3技术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 3.1环境条件 起重机应在室内工作,其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一10C 最高不超过50C. 3.2使用性能 起重机主起升机构的额定起重量应包括料箱的质量,副起升机构的额定起重量不包括抓斗的质量. 3.3主要零部件 3.3.1料箱托取器开闭机构中的曲柄、臂杆和连杆的材料按JB/T7688.12中3.3.1条的规定. 3.3.2料箱托取器结构件的材料按JB/T7688.12中3.3.2条的规定. 3.3.3抓斗装置应符合下述要求: a.上下横梁、各转动铰点销轴的材料应不低于GB3077中的42CrMo钢. b.撑杆、颚板等主要结构件的材料应采用Q235-C钢或16Mn钢,刃口板应不低于GB5680中的 ZGMn13-2钢. c.对四绳双颚板抓斗,如被抓取物品的容重大于1.2t/m3 且粒度大于60mm3或物料较坚实时, 抓斗刃口应带齿板. d.对抓取块粒大于100mm 且粒度极不均匀的物品(如抓取料头、废钢铁、大块矿石等物品)推荐 选用多颚板抓斗. 3.3.4如采用电缆卷筒时,应符合JB/T7688.6中3.3.5条的规定. 3.4装配 3.4.1料箱托取器的装配要求按JB/T7688.12中3.4.1条和3.4.2条的要求. 3.4.2四绳抓斗的双颚板刃口闭合后的间隙应不大于2mm. 3.4.3定位板装配后,应能使抓斗达到最大开口度,其位置确定后应加以固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5-06-16批准 1996-07-01实施 598 JB/T7688.13-95 3.4.4抓斗装配后各转动点应动作灵活,无卡住现象. 3.5安全 3.5.1料箱托取器和抓斗不得同时进行工作. 3.5.2抓斗中起升和开闭用滑轮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 3.6润滑 抓斗应采用点润滑,其他按JB/T7688.1中3.11条规定. 4试验 4.1起重机的目测检查除按JB/T7688.1中4.1条规定外,还应对料箱托取器及抓斗进行检查. 4.2合格试验 试验时,应逐渐加载至额定起重量,允许一次加载到位.在标准电压及电动机额定转速下做各方向 的动作试验和测试,除验证JB/T7688.1中4.2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验证表1所规定的内容. 表1 序号 项月名称 计量单位 要求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JB/T7688.12-95 料箱-电磁起重机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料箱-电磁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料箱托取器和电磁吸盘作为取物装置的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 2引用标准 JB/T7688.1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JB/T7688.6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整模起重机 JB/T768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脱锭起重机 3技术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 3.1环境条件 起重机应在室内工作,其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一10C 最高不超过50C. 3.2使用性能 起重机主起升机构的额定起重量应包括料箱的重量.副起升机构的额定起重量应包括电磁吸盘的 重量. 3.3主要零部件 料箱-电磁起重机小车示意如图1. 3.3.1料箱托取器吊架开闭机构中的曲轴、臂杆和连杆的材料应不低于GB699中的45钢. 3.3.2料箱托取器结构件的材料应不低于GB700中的Q235-C钢. 3.3.3电磁吸盘应符合下述要求: a.应采用适合于各种钢铁切屑、大块料头、铁锭、废钢铁等的电磁吸盘; b.对吊运钢铁切屑、废钢铁等物较多之处,推荐采用活磁极并带爪的起重电磁吸盘. 3.3.4电缆卷筒应符合JB/T7688.6中3.3.5条的规定. 3.4装配 3.4.1料箱托取器托取料箱的承载工作面应保持水平,每组工作面(两个托杆为一组)的高低差应不大 于L1/300(L1为料杆间距). 3.4.2料箱托取器开闭系统安装后,各转动铰点应动作灵活,无卡阻现象. 3.5安全 3.5.1料箱托取器和电磁吸盘不得同时进行工作. 3.5.2当电磁吸盘吸持重物时,在起重机内部电源切断的情况下,吸持物不应脱落,吸持时间一般为 5min(亦可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5-06-16批准 1996-07-01实施 595 JB/T7688.12-95 3.6润滑 料箱开闭下部系统应采用分散的点润滑,其他按JB/T7688.1中3.11条规定. 6 9 3 10 4 2 5 11 7 12 8 料箱 1一吊钩装置;2一连杆:3一电磁吸盘;4一曲柄;5一料箱架;6一副起升机构; 7一小车运行机构;8一电动机;9一电缆卷筒;10一卷筒;11一开闭机构;12一限位开关 图1起重机小车 4试验 4.1起重机的目测检查除按JB/T7688.1中4.1条规定外,还应对料箱托取器及电磁吸盘进行检查. 4.2合格试验 试验时,应逐渐加载至额定起重量,允许一次加载到位.在标准电压及电动机额定转速下做各方向 的动作试验和测试,除验证JB/T7688.1中4.2条规定的内容外,还应验证表1所规定的内容. 表1 序号 项目名称 计量单位 要求值 极限偏差 1 托取器料杆开闭范围 按设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JB/T7688.11-95 加热炉装取料起重机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热炉装取料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平夹钳作为取物装置,对卧式加热炉送入坯料加热的桥式和地面装取料起重机 (以下简称起重机). 2引用标准 JB/T7688.1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JB/T7688.2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平炉加料桥式起重机 JB/T7688.3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地面加料起重机 3技术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 3.1环境条件 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一5C 最高不超过50C. 3.2使用性能 起重机的起重量应为被夹取物品的质量. 3.3金属结构材料 起重机的导架和导杆的材料按JB/T7688.1中3.3条规定. 3.4主要零部件 3.4.1钳杆摆动机构的曲轴、连杆和开闭机构的拉杆材料应不低于GB699中的45钢.曲轴上、下轴线 距离尺寸的极限偏差应不大于0.5mm. 3.4.2钳杆的材料应选用合金铸钢,也可采用不低于GB11352中的ZG340-640钢. 3.4.3起重机的防倾翻滚轮材料按JB/T7688.2中3.4.3.3条的规定. 3.4.4夹钳的钳口推荐采用合金耐热钢做钳板,钳齿的硬度为50~55HRC 淬硬层深4~5mm. 3.4.5起重机的导架和导杆的要求按JB/T7688.2中3.4.3条和3.4.4条的规定. 3.4.6钳杆开闭机构如采用液压驱动时,液压系统应符合GB3766的有关要求. 3.4.7地面装取料起重机,对桥架的要求应符合JB/T7688.3中3.3.8条的有关规定. 3.5装配 3.5.1钳杆各段连接后,其接合面应紧密接触.如为锥形面,其接触面积应不少于75%. 3.5.2调整好夹钳的开闭机构,以保证钳子所需的开口度,并使机构灵活可靠. 3.5.3导架,导杆、导架回转机构、钳杆回转机构和导架上的防倾翻滚轮的安装等应按JB/T7688.2中 3.5.1~3.5.9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5-06-16批准 1996-07-01实施 592 JB/T7688.11-95 3.5.4地面装取料起重机的跨度极限偏差和由小车车轮量出的轨距极限偏差按JB/T7688.3中3.4.6 条和3.4.7条的规定. 3.6安全、卫生 3.6.1桥式装取料起重机主小车和地面装取料起重机小车上回转机构用蜗轮减速器应设有超载限制 装置,其极限力矩为额定力矩的1.25倍. 3.6.2桥式装取料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应设置下极限位置限制器. 3.6.3对非滑环集电器的导杆和小车回转机构应设回转限位器,以防供电电缆绞乱、拉断. 3.6.4桥式装取料起重机小车和地面装取料起重机小车应设有能移动小车的手轮装置,以防突然断电...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JB/T7688.10-95 锻造起重机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锻造起重机的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使锻件提升、缓冲和翻转装置的桥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 2引用标准 GB1348球墨铸铁件 JB/T6967电渣焊通用技术条件 JB/T7688.1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3技术要求 除下述要求外,其他技术要求按JB/T7688.1中的有关规定. 3.1环境条件 起重机的工作环境温度最低为一5C 最高不超过50C. 3.2使用性能 3.2.1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为翻料器和被起升最大工件的质量总和. 3.2.2起重机的主、副小车一般应联合工作.但允许单独起吊物品. 3.3主要零部件 3.3.1主小车上起升机构的载荷缓冲及松闸装置(如图1)应符合下述要求: a.载荷缓冲装置中的压板和托板材料应不低于GB699中的35钢,其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 值为25μm; b.应采用板制锥形弹簧,其材料不低于60Si2Mn钢,如采用锻坯时,加工后,表面粗糙度Ra的最 大允许值为25μm;采用轧制板材时,可不加工.弹簧热处理硬度为40~49HRC.卷制后每圈的间隙 为1~2mm; 弹簧应按图样规定进行载荷-变形试验,在1.8倍的额定载荷作用下不得有永久变形; c.载荷缓冲及松闸装置中其他主要机构件应不低于GB699中20钢,主要结构件应不低于 GB700中的Q235-C钢. 3.3.2取物装置 3.3.2.1主钩装置 a.主钩的材料应不低于GB10051.1中的DG20钢,吊钩螺母的材料应与其相匹配; b.对大起重量双钩(一般为80t或以上)在不影响吊钩使用性能的条件下,允许在其钩身上开孔, 以穿过吊钩销轴悬挂吊具.其孔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6.3μm; c.吊钩钩口处,宜设防脱安全卡,且要灵活可靠;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5-06-16批准 1996-07-01实施 588 JB/T7688.10-95 d.吊钩钩口处应有可更换的防磨钩垫. I 2 3 4 5 6 10 12 13 14 1一横梁;2一压板(或隔板);3一平衡梁;4一碰头杆;5一碰头;6…压板;7-弹簧; 8一轴栓;9-下碰头;10一支杆;11-钢丝绳;12一连杆;13一拉杆;14一杠杆 图1 3.3.2.2副钩装置 副钩装置应设载荷缓冲装置,其锥形弹簧、压板和托板应符合3.3.1a条和b条的规定.吊钩材料按 3.3.2.1条要求. 3.3.3翻料器 翻料器应符合下述要求(见图2): A一A放大 121314 2 5 6 8 A 9 10 11 】电动机;2一锥形弹簧;3一轴套;4一吊挂装置:5一蜗轮减速器;6-制动器;7一联轴器; 8一链条;9一链轮;10一齿轮;11一机架;12一蜗轮;13一极限力...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3.020.20 J80 备案号:24654—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688.1-2008 代替JB/T7688.1一1995 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Specifications for metallurgy cranes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688.1—200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技术要求 .2 3.1环境条件 .2 3.2使用性能 3 3.3 重要金属结构件材料 3.4 焊接 .3 3.5 高强度螺栓连接…… 4 3.6 主要零部件 4 3.7 装配…… 15 3.8 电气设备…… …7 3.9安全、卫生…… ..9 3.10涂装 …..10 3.11润滑…… …..10 4试验方法…… .11 4.1目测检查…… .....11 4.2静载试验… ..11 4.3静态刚性试验…… .....11 4.4额定载荷试验 .11 4.5动载试验… …….….……11 4.6起升机构电气制动降速试验 ....11 4.7噪声测试… 4.8起重机大小车轮垂直和水平偏斜检测 …...….12 5检验规则… …....12 5.1检验分类 .12 5.2出厂检验 5.3型式试验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3 6.1标志 …....13 6.2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起升机构制动距离的检测方法 ….......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大、小车车轮轴线水平、垂直偏斜的检测方法……15 B.1大、小车左(右)端车轮轴线水平偏斜 ….15 B.2大、小车左(右)端车轮轴线垂直偏斜 ……17 王 JB/T7688.1-2008 前 言 B/个768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一—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料箱起重机; ——第3部分:锻造起重机; 第4部分:板坯搬运起重机; 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 一第7部分:料耙起重机. 本部分为BT7688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BT7688.1一1995《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通用要求》. 本部分与JB/T7688.1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对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一一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删除了随炼钢、轧钢工艺变化而淘汰的机种.如:平炉加料桥式起重 机、地面加料起重机、脱锭起重机、夹钳起重机、整模起重机、揭盖起重机等. 一补充增加了起重机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 调整了起重机静态刚性指标. 一调整了起重机静载和动载试验载荷值. —增加了变频调速系统和定子调压调速系统的要求.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英文版2021国际建筑规范IBC)使用手册

2021,IBC,Internationa Building Code,国际建筑规范,高清带书签《2021 Internationa Building Code illustrated Handbook》国际建筑规范使用手册 英文版.pdf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The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e is the leading global source of modelcodes and standards and building safety solutions that include productevaluation, accreditation, technology, codification, training andcertification. The Code Council's codes, standards and solutions are used toensure safe, affordable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and buildingsworldwide. The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family of solutions includes theICC Evaluation Service, the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GeneralCode, S.K.Ghosh Associates,NTA Inc, ICC Community DevelopmentSolutions and the Alliance for National & Community Resilience.TheCode Council is the larges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ilding safetyprofessionals and is the trusted source of model codes and standards.establishing the baseline for building safety globally and creating a levelplaying field for designers, builders and manufacturers.
Washington,DC Headquarters500 New Jersey Avenue, NW, 6th Floor, Washington, DC 20001
Regional OfficesEastern Regional Office (Birmingham,AL)Central Regional Office (Chicago, IL)Western Regional Office (Los Angeles, CA)
Distribution Center (Lenexa, KS)
888-ICC-SAFE(888-422-7233)www.iccsafe.org

Copyright C 2022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Except as permitted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Copyright Act of 1976, no part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means, or stored in a databas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permission of the publisher.
ISBN: 978-1-26-427012-5
MHID: 1-26-427012-7
The material in this eBook also appears in the print version of this title:ISBN: 978-1-26-427011-8,MHID:1-26-427011-9.
eBook conversion by codelantra
Version 1.0
All trademarks are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Rather than put atrademark symbol after every occurrence of a trademarked name, we usenames in an editorial fashion only, and to the benefit of the trademarkowner, with no intention of infringement of the trademark. Where suchdesignations appear in this book, they have been printed with initial caps.McGraw-Hill Education eBooks are available at special quantity discountsto use as premiums and sales promotions or for use in corporate trainingprograms. To contact a representative, please visit the Contact Us page atwww.mhprofessional.com.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ork has been obtained by McGraw Hill fromsources believed to be reliable. However, neither McGraw Hill nor itsauthors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any informationpublished herein, and neither McGraw Hill nor its authors shall beresponsible for any errors, omissions, or damages arising out of use of thisinformation. This work is publish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McGrawHill and its authors are supplying information but are not attempting torender engineering or other professional services. If such services arerequired, the assistance of an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should be sought.

About the Authors
Douglas W. Thornburg, AIA, CBO, is the Vice President and TechnicalDirector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at the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ICC)where he provides leadership in the technical content development of ICCsupport publication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as well as in the instructionfor ICC building code seminars. Prior to joining the ICC in 2004, Mr.Thornburg served as a code consultant and educator for building codes. Hehas been involved extensively in building code activities since 1980,beginning with 5 years with the City of Wichita, Kansas, Office of CentralInspection, and followed by 10 year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Building Officials.
Chris Kimball, SE, MCP, CBO, is the Vice President of West Coast CodeConsultants, Inc, providing third-party plan review and inspection servicesto jurisdictions. He is a licensed structural engineer in addition to being anICC-certified master code professional, certified building official, and firecode official and holding numerous other ICC certifications. Mr. Kimballprovides training classes to help design professionals, building officials, andcontractors, and has authored several code-related publications.

 

高清带书签《2021 Internationa Building Code illustrated Handbook》国际建筑规范使用手册 英文版.pdf已关闭评论

甘肃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 施工程(建安费用) 估算指标 甘肃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目录 甘肃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估算指标,…1 甘肃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估算指标.1 一、房屋建筑工程估算指标...9 2、水泥混凝土道路.....15 三、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 2、给水工程.................... …18 四、人行过街天桥及地下人行过街通道估算指标.,.20 说明 一、为了加强政府对基本建设的投资管理和宏观调控,满足房屋建 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的需要,结合 实际,制订发布《甘肃省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安费用)估算 指标》. 二、本指标是项目前期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投资估算的参考;是 建设单位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参考;是设计单 位在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编制投资估算,进行设计方案经济分析和比较, 衡量设计水平,考核建设成本和分析投资效益的参考. 三、修编依据 1、《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1-96); 2、《甘肃省民用建筑工程(建安费用)估算指标》(DBJD25-12-2002); 3、现行的设计标准、通用设计图集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施工 设计图纸; 4、现行工程建设的设计及施工标准、验收规范; 5、现概算定额和预算定额,以及有关补充定额资料; 6、已完工程的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决)算; 7、现行的人工单价、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建设工 -3-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共三个PDF文件:

文件1: 2021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IBC)条文修订说明版(1939页)(38.26MB)
文档2: 2021-International-Building-Code(IBC)(1084页正文、带书签、彩色高清版)(55.5MB).pdf
文档3: 2021-InternationalBuilding-Code(IBC)(833页版正文、带书签)(25.9MB).pdf

2021,2022,9781609839550,9781609839567,IBC,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国际建筑规范,带书签,高清版,高清完整、带书签《2021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IBC国际建筑规范(英文2021版)

介绍
国际建筑规范® (IBC®) 建立了建筑系统的最低要求,使用规定性和性能相关的规定。 它建立在基础广泛的原则之上,这些原则使可能使用新材料和新建筑设计。 此 2021 版完全兼容国际规范委员会® (ICC®) 发布的所有国际规范® (I-Codes®),包括国际节能规范® (IECC®)、国际既有建筑规范® (IEBC®),国际防火规范® (IFC®)、国际燃气规范® (IFGC®)、国际绿色建筑Code® (IgCC®),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Code® (IMC®), International Plumbing Code® (IPC®), Internationaltional Private Sewage Disposal Code® (IPSDC®), International Property Maintenance Code® (IPMC®),
International Residential Code® (IRC®)、International Swimming Pool and Spa Code® (ISPSC®)、International Wildland-Urban Interface Code® (IWUIC®)、International Zoning Code® (IZC®) 和 International
代码委员会性能代码® (ICCPC®)。
除了代码本身,代码开发过程还会定期召集构建专业人员。 它提供了一个国际论坛来讨论和审议关于建筑设计、施工方法、安全、性能要求、技术进步和创新产品。
包括 IBC 在内的 I 代码在公共和私营部门中以多种方式使用。
大多数行业专业人士都熟悉 I-Codes,它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社区法律法规的基础。 然而,代码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监管领域,因为它们用于各种非监管环境,包括:
• 自愿合规计划,例如促进可持续性、能源效率和抗灾能力。
• 保险业,用于估计和管理风险,并作为承保和费率工具决定。
• 参与建筑设计、施工和安全领域的个人的认证和资格认证。
• 建筑和建筑相关产品的认证。
• 美国联邦机构,指导一系列政府所有财产的建设。
• 设备管理。
• 设计师和建筑商的“最佳实践”基准,包括那些从事在没有正式监管系统或政府的司法管辖区的项目执行机制。
• 学院、大学和专业学校的教科书和课程。
• 与建筑设计和施工相关的参考作品。
除了代码本身,代码开发过程还会定期召集构建专业人员。 它提供了一个国际论坛来讨论和审议关于建筑设计、施工方法、安全、性能要求、技术进步和创新产品。
发展
2021 年版呈现最初发布的代码,并在 2003 年至到 2019 年,ICC 规范开发流程批准的 2018 版和进一步变更。 A这样的新版本每 3 年发布一次。
本守则旨在制定充分保护公众健康、安全和福祉的规定; 不会不必要地增加建筑成本; 不限制使用新材料、产品或建造方法; 并且不给予特殊待遇材料、产品或施工方法的类型或类别。
@地震隔离 @地震隔离
2021 年国际建筑规范® iv
维护
IBC 通过审查代码执行提交的拟议变更来保持最新官员、行业代表、设计专业人士和其他相关方。 建议的通过开放代码开发过程仔细考虑更改,所有感兴趣的人受影响的各方可以参与。
ICC 准则制定过程反映了公开、透明、平衡、正当程序和共识的原则,这些原则体现在管理联邦政府对私营部门标准的使用的 OMB 通告 A-119 中。 ICC 流程对任何人开放; 参与无需任何费用,人们可以通过 ICC 基于云的应用程序 cdpAccess® 参与而无需支付差旅费。 国外ICC 代码开发过程中代表了利益的交叉部分。 这些代码是定期更新,包括允许在健康和需要时采取紧急行动的保障措施安全原因。
为了确保对守则有直接和物质利益的组织有发言权在此过程中,ICC 与支持 ICC 的关键行业部门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重要的公共安全使命。 部分代码开发委员会成员由以下行业合作伙伴并经 ICC 董事会批准:
• 美国研究所

2021,2022,9781609839550,9781609839567,IBC,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国际建筑规范,带书签,高清版,高清完整、带书签《2021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IBC国际建筑规范(英文2021版)

2021,2022,9781609839550,9781609839567,IBC,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国际建筑规范,带书签,高清版,高清完整、带书签《2021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IBC国际建筑规范(英文2021版)


Introduction
The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IBC®) establishes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building systems using
prescriptive and performance-related provisions. It is founded on broad-based principles that make
possible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and new building designs. This 2021 edition is fully compatible with
al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des® (I-Codes®)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ICC®),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Code® (IECC®), International Existing Building Code® (IEBC®),
International Fire Code® (IFC®), International Fuel Gas Code® (IFGC®), Internationa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IgCC®),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Code® (IMC®), International Plumbing Code® (IPC®), Interna￾tional Private Sewage Disposal Code® (IPSDC®), International Property Maintenance Code® (IPMC®),
International Residential Code® (IRC®), International Swimming Pool and Spa Code® (ISPSC®), Interna￾tional Wildland-Urban Interface Code® (IWUIC®), International Zoning Code® (IZC®) and International
Code Council Performance Code® (ICCPC®).
In addition to the codes themselves, the code development process brings together building pro￾fessionals on a regular basis. It provides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discussion and deliberation about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ethods, safet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innovative products.
The I-Codes, including the IBC,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ways i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Most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re familiar with the I-Codes as the basi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om￾munities across the US and in other countries. However, the impact of the codes extends well beyond
the regulatory arena, as they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nonregulatory settings, including:
• Voluntary compliance programs such as those promoting sustainability, energy efficiency and
disaster resistance.
•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estimate and manage risk, and as a tool in underwriting and rate
decisions.
• Certification and credentialing of individuals involved in the fields of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 Certification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related products.
• US federal agencies, to guide construction in an array of government-owned properties.
• Facilities management.
• “Best practices” benchmarks for designers and builders, including those who are engaged in
projects in jurisdictions that do not have a formal regulatory system or a governmental
enforcement mechanism.
• College, university and professional school textbooks and curricula.
• Reference works related to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odes themselves, the code development process brings together building pro￾fessionals on a regular basis. It provides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discussion and deliberation about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ethods, safet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innovative products.
Development
This 2021 edition presents the code as originally issued, with changes reflected in the 2003 through
2018 editions and further changes approved by the ICC Code Development Process through 2019. A
new edition such as this is promulgated every 3 years.
This code is intended to establish provisions that adequately protect public health, safety and wel￾fare; that do not unnecessarily increase construction costs; that do not restrict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products or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and that do not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particular
types or classes of materials, products or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Seismicisolation @Seismicisolation
2021 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iv
Maintenance
The IBC is kept up to date through the review of proposed changes submitted by code enforcement
officials, industry representatives, design professionals and other interested parties. Proposed
changes are carefully considered through an open cod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which all interested
and affected parties may participate.
The ICC Code Development Process reflects principles of openness, transparency, balance, due process and consensus, the principles embodied in OMB Circular A-119, which governs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use of private-sector standards. The ICC process is open to anyone; there is no cost to participate,
and people can participate without travel cost through the ICC’s cloud-based app, cdpAccess®. A broad
cross section of interests are represented in the ICC Cod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codes, which are
updated regularly, include safeguards that allow for emergency action when required for health and
safety reason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organizations with a direct and material interest in the codes have a voice in
the process, the ICC has developed partnerships with key industry segments that support the ICC’s
important public safety mission. Some code development committee members were nominated by
the following industry partners and approved by the ICC Board:
•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IA)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NAHB)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Fire Marshals (NASFM)
The code development committees evaluate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proposed
changes to the codes. Their recommendations are then subject to public comment and council-wide
votes. The ICC’s governmental members—public safety officials who have no financial or business
interest in the outcome—cast the final votes on proposed changes.
The contents of this work are subject to change through the code development cycles and by any
governmental entity that enacts the code into law.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code development process, contact the Codes and Standards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the ICC.
While the I-Code development procedure is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the ICC, its members
and those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des disclaim any liability resulting from the publication or use of the I-Codes, or from compliance or noncompliance with their provisions. The ICC does
not have the power or authority to police or enforce compliance with the contents of this code.
IBC Primary Code Development Committees
In each code development cycle, code change proposals to this code are considered at the Committee
Action Hearings by 11 different code development committees. Four of these committees hav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designated chapters and appendices a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table:
IBC CODE COMMITTEES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