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第 104 页)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310 QJ20022—2011 被动导引头天线罩电性能测试方法 The electrical measuring method of radome for passive seeker 2011一07一19发布 2011一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22-2011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恒庆、张谟杰、李国平、辛朋、叶静英. QJ20022—2011 被动导引头天线罩电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被动导引头天线罩电性能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被动导引头天线罩研制、生产和验收过程中的电性能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4035一2000战术导弹天线罩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插入损耗inserting loss 天线罩引起的电磁波功率相对变化量. 3.2 插入相位inserting phase 天线罩引起的电磁波相位变化量. 3.3 瞄准线误差boresight error 天线罩引起的视线角偏差. 3.4 瞄准线误差斜率boresight error slope 天线罩的瞄准线误差随视线角的变化率. 4测试原理 4.1单个天线被动导引头的天线罩电性能测试原理 单个天线被动导引头天线罩电性能测试原理与主动导引头或半主动导引头天线罩电性能测试原 理相同,比较有罩与无罩状态下天线方向图参数,可获取天线罩插入损耗、瞄准线误差和瞄准线误差 斜率.具体测试方法见GJB4035一2000. 4.2天线阵的被动导引头天线罩电性能测试原理 天线阵被动导引头的天线阵由口个子天线A A2An组成,子天线的位置按被动导引头测向 体制的要求有序排列.为了测试天线阵被动导引头天线罩的电性能参数,需分别对每个子天线进行测 试.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80 QJ20021—2011 姿控发动机气体引射高空模拟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high altitude gas injection simulation of attitude control engine 2011—07—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21—2011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一六五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军、史峰章、史超、张斌章、李辉、于英安. I QJ20021—2011 姿控发动机气体引射高空模拟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姿控发动机气体(氮气、空气)引射高空模拟试验的一般要求、试验准备、试验程序和 试验结果处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可贮存推进剂液体火箭姿控发动机(以下简称发动机)气体引射高空模拟试验.冷气、 固体和凝胶等姿控发动机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753偏二甲肼 GJB1474.1一1992航天发射场推进剂使用规则无水肼 GJB1673四氧化二氮规范 GJB1699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测量系统规范 GJB1963甲基肼规范 GJB1964绿色四氧化二氮规范 GJB2898一1997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测量方法 QJ1010A一1995任务书的编制与管理 QJ1492A一2005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QJ1646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鉴定验收规范 QJ2223A一2006液体火箭发动机振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QJ2893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安全规定 QJ2968液体火箭发动机中、高温温度测量方法 QJ3062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清洁度和多余物控制要求 QJ3270-2006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用气规定 3一般要求 3.1试验文件 3.1.1试验任务书 3.1.1.1试验委托单位应向试验承担单位提出试验任务书,经双方协商一致后会签. 3.1.1.2试验任务书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a)发动机型号; b)试验类型及代号; c)试验目的; d)发动机工作时间; e)发动机主要参数各工况调整值;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17 QJ20019.3—2011 复合固体推进剂安全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局部热感度 Test method for safety performance of 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Part 3:Partial thermal sensitivity 2011一07一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19.3—2011 前言 QJ20019一2011《复合固体推进剂安全性能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爆轰感度; —第2部分:火焰感度; —第3部分:局部热感度; —第4部分:热爆炸临界温度. 本部分为QJ20019—2011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孝彬、程新丽、李军、王晨雪、程立国、付生旺. 20 QJ20019.3—2011 复合固体推进剂安全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局部热感度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局部热感度试验的试验原理、试验要求、试验程序、数据处理、系 统校准、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 本部分适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及其药浆、组分的局部热感度测试.其它固体推进剂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4883一1985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GJB1056—I990黑火药 QJ1113一1987复合固体推进剂性能测试用试样 3试验原理 局部热感度用来表征复合固体推进剂试样在局部热源作用下发生燃烧或爆炸的难易程度.将高温 钢珠坠落于盛有试样的试样池中,测定从钢珠加热试样到其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延滞时间作为试样的局 部热感度. 4试验要求 4.1试验装置 4.1.1构成 复合固体推进剂局部热感度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4.1.2加热炉 上限温度不低于800℃,精度为2℃. 4.1.3燃烧室 材料为不锈钢,规格为600mmx600mmx300mm 具有视窗和通风装置. 4.1.4试样池 材料为不锈钢,试样池示意图如图2所示. 4.1.5托盘 材料为不锈钢,托盘位于燃烧室底部中心,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4.1.6钢珠 不锈钢,规格为6.0mm 实心. 钢珠距试样池底部为420mm. 2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17 QJ20018—2011 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柱机械整形安全要求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mechanical trimming of posite solid propellant grain 2011—07—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18-2011 前言 木标准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江河化工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宪东、朱建军、卿城、刘丽、周波、李静. 1 QJ20018—2011 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柱机械整形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柱机械整形对操作人员、设备、工具、作业环境、 工房建筑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和机械整形作业过程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直径不大于315mm固体火箭发动机(以下简称发动机)中低燃速的中能复合固体 推进剂药柱(以下简称药柱)机械整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12266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一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JB3389一1998固体火箭发动机吊装安全规定 WJ2470一1997小量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性建筑设计安全规范 《火药、炸药、弹药、引信及火工品工厂设计安全规范》,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0,兵总质 [1990]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药柱机械整形mechanical trimming of posite solid propellant grain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柱表面按图样要求采用动力机械的方法进行修整的过程. 3.2 中低燃速推进剂intermediate or lowing burning rate propellant 温度为20℃、压强为7.0MPa条件下,药条线性燃速不大于25mm/s的复合固体推进剂. 3.3 中能推进剂medium energy propellant 理论标准比冲在2400Ns/kg~2600Ns/kg之间的复合固体推进剂. 4基本要求 4.1操作人员 4.1.1操作人员应熟悉本岗位设施和环境,经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80 QJ20015—2011 航天器低温表面污染检测方法 Test method for contamination on low-temperature surfaces of spacecraft 2011-07一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15—2011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东升、孙威、臧卫国、齐燕文. I QJ20015-2011 航天器低温表面污染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真空环境下航天器非金属材料出气污染物在低温表面沉积的检测原理、检测仪器及设 备、样品、检测程序、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空间环境下航天器用非金属材料出气对低温表面污染沉积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980-1996高纯氮 QJ15581988真空中材料挥发性能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QJ1558一198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 利用石英晶体的振荡频率随晶体表面上沉积物质量变化的特性,对沉积在晶体表面的微小物质的质 量进行测量的仪器. 3.2 清洁真空系统clean vacuum system 由抽气系统、真空室、真空规和真空计组成的真空系统.抽气系统一般采用无油初级泵和分子泵机 组. 4检测原理 将非金属材料样品放在样品舱内,达到要求的真空环境条件后,对样品舱加热,样品放出的可凝 挥发物在低温表面上沉积,通过检测石英晶体微量天平的频率变化,分析3个不同温度石英晶体表面 上的污染物沉积量. 5检测仪器及设备 5.1检测仪器及设备的组成 航天器低温表面污染检测设各由清洁真空系统、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样品舱、温控系统、制冷系 统、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检测仪器及设备应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2清洁真空系统 真空室保持压力不大于5x10Pa.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10 QJ20014-2011 航天器污染物成分检测方法 Test method of contamination ponent for spacecraft 2011-07一19发布 2011一10一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14-2011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钱、杨东升、许华、藏卫国、焦子龙、齐燕文、田艳玲. QJ20014—2011 航天器污染物成分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相色谱一质谱检测法检测航天器表面沉积分子污染物成分的检测设备与采样用 品、样品采样、检测准备、检测程序、检查结果定性分析、检测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器表面沉积分子污染物成分的检测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844.3高纯氮 GB/T6041质谱分析方法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7543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 GB/T9722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13966分析仪器术语 GB/T14666分析化学术语 GB/T19267.7刑事技术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第7部分: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JC/T654石英玻璃器皿蒸发皿 YY0330医用脱脂棉 3术语和定义 GB/T6041、GB/T9722、GB/T19267.7、GB/T13966、GB/T1466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标准. 3.1 采样板sampling equipment 进行表面沉积分子污染物采集的器具. 4检测原理 将污染物的采样,用溶剂溶解制成样品,样品浓缩后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仪进行检测,当汽化后的 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由于色谱柱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的流动后,便 彼此分离,按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形成各组分的色谱峰.分离开的各组分进入质谱系统,经 过离子源电离后,带电离子经质量分析器,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进入检测器,形成各组分的质谱图,检 索谱库中物质的标准质谱图,扣除仪器本底峰成分和溶剂(或本底溶液)的成分,分析得出污染物的 成分.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00 QJ20004—2011 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展开试验方法 Deployment test method for spacecraft solar cell array 2011—07—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04—2011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八五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治易、季毅巍、张华. I QJ20004-2011 引言 航天器展开式太阳电池阵,根据展开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一维展开式太阳电池阵和多维展开式太 阳电池阵,其中以一维展开式太阳电池阵的展开方式最为典型.对于多维展开式太阳电池阵,可分解 成若干个一维展开式太阳电池阵的形式分步进行展开试验. 由于多维展开式太阳电池阵的展开试验原理和步骤等与一维展开式太阳电池阵基本相同,故本标 准将针对一维展开式太阳电池阵的展开试验方法进行规定.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80 QJ20003-2011 航天器磁性检测方法 Test method fo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pacecraft 2011—07—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03-2011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尧宜、马慧媛、齐燕文、易忠、屠兰君、吴卫权. I QJ20003—2011 航天器磁性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天器系统级磁性测试要求,设备、仪器要求和测试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器系统级的磁矩和磁场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J2630.4卫星组件空间环境试验方法磁试验 3术语和定义 QJ2630.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零磁场zero magnetic field 磁试验设备均匀区中心磁感应强度小于5nT的磁场. 3.2 零磁场均匀区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within zero magnetic space 磁试验设备中央磁感应强度不大于50nT的区域. 3.3 充(退)磁场均匀区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gaussing(degaussing)coil 充(退)磁设备中央任意一点同中心点磁感应强度之差的绝对值与中心点磁感应强度的比值不大 于30%的区域. 3.4 航天器剩磁矩remanent magnetic moment of spacecraft 航天器不工作时存在的磁矩. 3.5 航天器剩磁场remanent magnetic field of spacecraft 航天器不工作时存在的磁场. 3.6 航天器杂散磁矩stay magnetic moment of spacecraft 航天器工作时存在的磁矩. 3.7 航天器杂散磁场stay magnetic field of spacecraft 航天器工作时存在的磁场.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00 QJ20002—2011 月球探测器坐标系 Lunar probe coordinate system 2011一07一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20002—2011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明、周文艳、彭兢、张伍、张、贾阳、饶伟、巫晓彤. I QJ20002—2011 月球探测器坐标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月球探测器的常用坐标系. 本标准适用于月球探测器的设计、研制、发射、飞行控制、测控、空间应用等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1028一1990卫星坐标系 QJ200012011月球探测工程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JB1028一1990和QJ20001一201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天球celestial sphere 为了确定天体的视位置而引进的一个假想圆球,天球的半径是任意选定的,可以当作数学上的无 穷大.根据所选取的天球中心不同,有日心天球、地心天球、月心天球等. 3.2 黄道ecliptic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GJB10281990中3.2] 3.3 白道moon path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3.4 天赤道celestial equator 地球赤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GJB1028-1990中3.3] 3.5 春分点vernal equinox 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 [GJB10281990中3.4] 3.6 黄经celestial longitude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QJ1955A-2011 FL1600 代替QJ1955—1990 航天器空间环境术语 Terminology for space environment of spacecraft 2011一07一19发布 2011-10一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1955A—2011 目次 前言 IⅡ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一般术语 2.2中性大气 4 2.3电离层 .7 2.4电磁辐射 10 2.5带电粒子辐射 .........13 2.6等离子体. 16 2.7 空间磁场 17 2.8 空间电场 20 2.9 空间碎片和微流星体 21 2.10 引力场 23 2.11污染 23 2.12 月球、行星环境 24 2.13空间环境效应. 25 中文索引 30 英文索引 39 E QJ1955A-2011 前言 本标准代替QJ1955一1990《航天器空间环境术语》. 本标准与QJ1955一1990相比,有下列主要变化: —内容结构由原来的8个方面调整为13个方面,增加了等离子体、空间电场、引力场、污染、 月球行星环境和空间环境效应6个方面,将第6章改为“带电粒子辐射”,第8章改为“空间碎 片和微流星体”,删除第9章“其它”; —增加了临近空间等161条术语; —修改了地球空间等68条术语; 删除了哨声等13条术语.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龙、张小达、张鹏、蔡震波、刘天雄. 本标准于1990年2月首次发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17 QJ1789.1—2011 代替QJ1789—1989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第1部分:稳态推力 Evaluation for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about test of liquid rocket engine- Part1:Steady state thrust 2011一07-19发布 2011-10一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1 QJ1789.1—2011 前言 QJ1789一2011《液体火箭发动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稳态推力; —第2部分:稳态压力; —第3部分:稳态流量. 本部分为QJ1789一2011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QJ1789一1989《液体火箭发动机稳态推力测量不确定度估计方法》 本部分与QJ1789一1989相比主要变化是:采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和B类评定方法.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一○一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子环、赵晋平、董文华、管理. 2 QJ1789.1—2011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第1部分:稳态推力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稳态推力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力源加载的标准传感器校准的稳态推力测量系统的稳态推力不确定度评定.其它 加载方式的系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4883一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GJB1699一1993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测量系统规范 GJB2898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测量方法 GJB3731火箭发动机参数符号 GJB3756一1999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 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1 实验标准偏差experimental standard deviation 表征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结果分散性的参数. [GJB3756—1999的3.1.8] 3.1.2 标准不确定度standard uncertainty 用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GJB37561999的3.1.10] 3.1.3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type A evaluation 用对测量样本统计分析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GJB3756—1999的3.1.11] 3.1.4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type B evaluation 用不同于对测量样本统计分析的其它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GJB3756—1999的3.1.12] 3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QJ1666A—2011 FL6200 代替QJ16661995 钛及钛合金熔焊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usion welding of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2011-07一19发布 2011一10一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1666A—2011 前言 本标准代替0J1666一1995《钛及钛合金熔焊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QJ1666一1995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增加了对焊接接头设计、人员、设备、工装和环境的要求; 增加对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的要求; —修改了对焊缝余高的要求; 细化了对焊接接头内部气孔、夹渣的要求; —增加了不能检测焊缝的旁证试验要求; —修改了对缺陷返修的要求; ——明确及细化了接头质量的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 一增加了焊接接头的最小弯曲角要求; 一增加了接头的剖切检查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制造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坤、孟松、刘尧、杨颂华. 本标准于1989年1月首次发布,1995年1月第一次修订. I QJ1666A—2011 钛及钛合金熔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天产品用0.5mm~8mm厚度钛及钛合金熔焊接头的技术及检验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产品用0.5mm~8mm厚度钛及钛合金熔焊接头(钨极氩弧焊、等离子弧焊等) 的设计、制造及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653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GJB481一1988焊缝质量控制要求 GJB1187A2001射线检验 QJ3040焊缝建档规定 QJ3099航天产品焊接质量控制通用要求 3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焊接接头的设计应符合QJ3099中的规定,满足焊接要求. 3.1.2焊缝等级和焊接方法等技术要求应在设计图样中标注,焊缝编号应符合QJ3040的规定. 3.1.3从事焊接的工艺、操作和检验人员应符合QJ3099中的资质要求. 3.1.4焊接使用的设备和工装应符合QJ3099的要求且具有防止钛合金氧化功能,一般为真空保护或 焊缝正背面通惰性气体保护. 3.1.5焊接的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应符合QJ3099的规定或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 3.1.6焊接材料应符合QJ3099的规定. 3.1.7焊接接头应按QJ3099的规定编制可操作、可检验的工艺文件,有效防止氢、氧、氮对焊接接 头质量的影响. 3.2焊接接头质量 3.2.1焊接接头等级 焊接接头的等级按GJB481一1988中附录A的规定划分为I、IⅡ、Ⅲ级.焊接接头的等级由设计 部门根据受力情况、焊件结构特点、工作特点、重要程度和可靠性及工艺可能性会同工艺部门综合评定 后确定,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未注明的为Ⅲ级. 3.2.2焊接接头力学性能 3.2.2.1母材为完全退火状态时,1级对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完全退火状态母材技术条件规 定的材料抗拉强度下限值的90%;Ⅱ级对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完全退火状态母材技术条件规定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0101 QJ1167.7A—2011 代替QJ1167.7-1998 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 第7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更改规定 Management rul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ocuments- Part 7:Changing rul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ocuments 2011—07一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45 QJ1167.7A—2011 前言 QJ1167A一2011《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概念和分类; —第2部分:研究试验义件的编号规定; 第3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格式及填写要求; 一第4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完整性: 一第5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编写规定; 第6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签署规定; —第7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更改规定. 本部分为QJ1167A-2011的第7部分. 本部分代替QJ1167.7一1998《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研究试验文件的更改规定》. 本部分与QJ1167.7一199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如下变化: a)增加了研究试验文件更改原则和一般要求的部分内容; b)修改了换版更改、换页更改和增减页更改的标记,与设计文件的更改标记尽量一致; c)完善并细化了更改程序; d增加了电子文件更改程序和要求的内容; )修改了更改单的式样,增加了一些栏目,使更改的有关信息更详细和明确; f)完善并细化了更改单的填写要求; g)修改了更改单的编号方法.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07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海涛、陈国华. 本部分于1998年2月首次发布. 46 .QJ1167.7A—2011 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 第7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更改规定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研究试验文件(以下简称研试文件)更改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等. 本部分适用于研试文件的更改和更改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QJ1167.2A一2011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第2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编号规定 QJ1167.6A一2011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第6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签署规定 3更改的原则和一般要求 3.1研试文件的更改应严肃、慎重,确保更改后的内容正确、有效,与相关部分协调、统一. 3.2当依据类文件、成果类文件和管理类文件有不协调、不正确及计划任务改变等情况时,可进行更 改. 3.3原始记录、原始数据不应更改. 3.4签署后下发和受控的研试文件的更改应按本部分的规定进行,一份更改单只能更改一份研试文件. 3.5研试文件的更改应逐级审批,签署完整的更改单是更改研试文件的凭证和依据. 3.6更改单的审批签署应与被更改的研试文件签署流程一致,签署人宜一致. 3.7当一份研试文件更改引起其他相关文件变动时,其他相关文件也应进行相应的更改. 3.8当更改单出现差错时,应重新发出更改单,不应采用更改单去更改已批准的更改单的内容. 4更改方法和标记 4.1研试文件有换版更改、换页更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0101 QJ1167.5A—2011 代替QJ1167.5一1998 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 第5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编写规定 Management rul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ocuments- Part 5:Drafting rul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ocuments 2011—07—19发布 2011一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31 QJ1167.5A—2011 前 言 QJ1167A—2011《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概念和分类; —第2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编号规定; 第3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格式及填写要求; —第4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完整性; —第5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编写规定; —第6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签署规定: —第7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更改规定. 本部分为QJ1167A一2011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QJ1167.5一1998《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研究试验文件的编写规定》. 本部分与QJ1167.5一199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有如下变化: a)修改、补充了研究试验文件编写格式等文字方面的要求; b)增加了研究试验文件技术内容编写一般要求的7条内容; )补充和调整了方案报告、研制计划、原始记录、试验报告、阶段评审报告、设计定型(鉴定) 报告、工艺定型(鉴定)报告等研究试验文件编写内容的要求.删去了学术报告的编写内容; d)增加了总结报告、设计报告的编写内容的要求.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07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海涛、陈国华. 本部分于1987年5月首次发布,1998年2月第一次修订. 32 QJ1167.5A—2011 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 第5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编写规定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研究试验文件(以下简称研试文件)一般的结构、编写规则和技术内容编写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航天产品研制和科学技术研究中的研试文件的编写和审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QJ1010任务书的编制与管理 QJ1167.3A一2011研究试验文件管理制度第3部分:研究试验文件的格式及填写要求 3研试文件的结构组成及要求 3.1研试文件一般由封面、扉页、目次(必要时)、正文、附录(必要时)和参考资料(必要时)组成. 3.2研试文件封面、扉页的填写按QJ1167.3A2011的规定. 3.3研试文件的总页数超过30页(包括30页)应编目次.目次应在正文之前单独编排,通常只列出章 和附录的标题和页次,并与正文保持一致.目次页应计入总页数. 3.4正文中的有关内容的详细说明、介绍等放置在附录中,附录的编号按4.10的规定. 4编制要求 4.1研试文件的文字表达应准确、简明、易于理解、结构合理、逻辑严谨,不应产生不易理解或不同 理解的叙述. 4.2研试文件的编制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协调和清晰. 4.3研试文件应使用规范汉字.研试文件中所采用的术语、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QJ1165A—2011 FL6200 代替QJ1165—1987 不锈钢薄板熔焊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fusion welding of thin stainless steel plate 2011一07一19发布 2011-10一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1165A—2011 前言 本标准代替QJ1165一1987《不锈钢薄板熔焊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QJ1165一1987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适用材料范围由仅适合于1Cr18Ni9Ti等奥氏体不锈钢扩展为适合于1Cr18Ni9Ti、1Cr18Ni9等牌 号的奥氏体不锈钢; 增加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对焊接接头延伸率的要求,该要求由设计文件规定; 增加Ⅲ级接头内允许存在不超过焊缝全长15%的局部未熔合、未焊透、咬边、凹坑的规定; 一增加“不加填料也不卷边的对接接头的焊缝正面凹陷规定”; 增加“正面有余高的焊缝背面凹陷规定”; 一允许补焊次数由一次改为不超过两次; —对烧穿缺陷由不允许补焊改为允许补焊,对可补焊的烧穿缺陷进行规定: 一增加“当受到结构限制不能进行X射线检验时,可对I级、Ⅱ级对接接头焊件的模拟试样进行 剖切金相检验;或对焊件进行液压,气密试验或其它旁证性试验.剖切金相检验采用低倍金相 切片检查”的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七三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好军、胡明臣、常志龙、于佩志. 本标准于1987年3月首次发布. I QJ1165A—2011 不锈钢薄板熔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厚度为0.15mm~1.00mm的1Cr18Ni9Ti、1Cr18Ni9等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薄板的熔 焊(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微束等离子弧焊等方法)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及接头质量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产品用厚度为0.15mm~1.00mm的1Cr18Ni9Ti、1Cr18Ni9等牌号的奥氏体不锈 钢薄板熔焊接头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3375焊接术语 GJB481一1988焊接质量控制要求 GJB2367A—2005渗透检验 QJ1175A一1996钢薄板熔焊对接接头X射线照相检验方法 QJ3099航天产品焊接质量控制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337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焊缝表面渣点slag point 焊后残留在焊缝表面的块状浮渣. 3.2 焊缝锯齿波tooth shape 卷边对接焊缝表面出现的凸凹不平的齿状波,如图1所示. 图1焊缝锯齿波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6200 QJ10014.5—2011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5部分:系统/部件材料与推进剂 反应性测定方法 Space systems-Safety and patibility of materials- Part 5:Determination of reactivity of system/ponent materials with aerospace propellants (ISO146245:2006 MOD) 2011—07一19发布 2011—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发布 QJ10014.5—2011 前言 QJ10014一2011《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2部分:导线的绝缘材料和附件材料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3部分:材料和装配件放气产物测定方法; —第4部分:材料在加压气氧或富氧环境中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5部分:系统/部件材料与推进剂反应性测定方法; 第6部分:工艺材料与航天流体反应性测定方法 —第7部分:材料对航天流体渗透性与渗透率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QJ10014一2011《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的第5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4624一5:2006《空间系统一材料的安全性与相容性第5部分:系统/部件材料与推进剂反应性测定方 法》. 在采用ISO14624一5:2005时,本部分做了一些技术性修改: a)将本部分引用的标准和一部分参考的标准替换为国内标准; b)筛选测试程序中,“向试样逐滴加入1ml推进剂”之后增加“如发生明显变化要停止”; c)浸泡测试程序中,“将试样放于试样室中”之后,增加“通入氮气移除空气”,再进行下一步骤 “加入25ml推进剂”.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燕、林海波. I QJ10014.5-2011 空间材料安全性和相容性 第5部分:系统/部件材料与推进剂反应性测定方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测定材料与航天液体推进剂(以下简称推进剂)相互作用的试验设备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测定系统/部件材料与推进剂的反应性.本部分适于测定材料和推进剂间的反应, 这些材料在推进剂贮存、转注和飞行系统的设计、建造和运行中使用.本方法是长期推进剂相容性半 定性的快速筛选测试.如果材料和推进剂接触超过12个月,则应在使用条件下进行长期测试以定量分 析材料随时间的退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3280一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QJ3270一2006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用气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退化degradation 导致材料和推进剂的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降低的变化. 3.2 浸泡试验immersion test 用流体浸没整个试样一定时间后的性能测试. 3.3 推进剂propellants 空间工程常用的肼、甲基肼、氧化剂等流体. 3.4 反应reaction 物质的分解、与其他物质的化合,或与其他物质交换组分的化学变化. 4在推进剂贮存...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6200 QJ10014.4-2011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4部分:材料在加压气氧或富氧环境中 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Space systems Safety and patibility of materials- Part 4:Determination of upward flammability of materials in pressurized gaseous oxygen or oxygen-enriched environment (ISO14624—4:2003 DT) 2011—07—19发布 2011一10—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10014.4—2011 前言 QJ10014一-2011《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材料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2部分:导线的绝缘材料和附件材料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3部分:材料和装配件出气产物测定方法; 一第4部分:材料在加压气氧或宫氧环境中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第5部分:系统/部件材料与航天推进剂反应性测定方法; —第6部分:工艺材料与航天流体反应性测定方法; 第7部分:材料对航天流体渗透性与渗透率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QJ10014一2011《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的第4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4624一4:2003《空间系统-材料的安全性与相容性第4部分:材料在加压气氧或富氧环境中向上燃烧 性能测定方法》.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一○所、五院五二九厂、 一院七三所、五院总体部、一院十四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燕、李凯、刘丽霞、曾一兵、吴国庭、杨红亮、高振荣. I QJ10014.4—2011 空间材料安全性与相容性 第4部分:材料在加压气氧或富氧环境中向上燃烧性能测定方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常温下宇航材料在加压气氧(GOX)或富氧环境中燃烧性能的测定方法.本方法也 可通过在超出使用压力的压力下测试(见第4章),提供材料的补充信息.本方法的标准压力范围为常 压至69MPa. 2应用指南 应由具有资质的测试机构进行这项测试(参见附录A).主管部门或测试委托方应提供经鉴定的材 料进行测试,或者具有资质的测试机构须经测试委托方授权获取合适的试验材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燃烧长度burn length 燃烧消耗的试样长度. 注:燃烧长度=试验前试样长度一试验后试样长度. 3.2 可燃材料flammable material 在指定压力下至少有一个试样的燃烧长度大于150mm的材料. 3.3 实验室优化规范(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利用标准材料测试,来验证数据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操作规范. 4原理 在具有规定测试环境的高压测试舱中,在竖直放置的测试试样下端放置可提供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记录至少10个标准尺寸试样测试后的燃烧长度,在指定压力下只要有一个试样的燃烧长度大于150mm 即认为是可燃材料.测试应在室温、气氧或富氧环境下进行.测试压力应模拟材料可能起燃和燃烧的最 易燃环境.为了得到补充信息和直接比较各种测试材料,可从表1中选择合适的压力进行测试.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080 CCS A 12 备案号:91666-2023 LD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 LD/T2001—2023 公共创业服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 2023-11-08发布 2024-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 LD/T2001-2023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1 4服务原则. 1 5基本要求... ...1 6服务内容及要求.... 2 7服务监督、评价与改进. ..3 参考文献. 5 I LD/T200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上海市就业促进 中心、江西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上海市静安区就业促进中心、江苏省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柳涅惊、陈学军、王源涛、董煜、盛江华、唐晓峰、刘志阳、娄权超、白迎新、 王艺桥、张焕志. II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1.120 CCS A24 备案号90667-2023 LD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 LD/T1001—2023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编号规则 Numbering rules for labor and labor saftey sector standards 2023-10-09发布 2023-10-09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 LD/T1001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编号结构 1 5编号应用 3 附录A(规范性)封面编号格式 4 参考文献 5 I LD/T100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 中心、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伟、戴雅俐、吕润泽、李华、李艳霞、高亚男. Ⅱ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3.120 CCS J7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103.5—2022 代替JB/T8103.5一2005 碟式分离机第5部分:淀粉分离机 Disc separator-Part 5:Starch disc separator 2022-09-30发布 2023-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8103.5-2022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结构型式 4.2基本参数 4.3型号表示方法 5技术要求 5 5.1基本要求 2 5.2使用环境要求 4 .5 5.3使用性能要求 15 5.4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 16 5.5外观质量要求 .6 5.6材料要求 16 5.7制造工艺要求 6 6试验方法 6.1基本要求 7 6.2分离性能试验 .7 7检验规则 7.1整机通用机械性能检验 7.2分离性能检验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图1齿轮传动分离机 2 图2带传动分离机 3 图3变频直联驱动分离机 4 图4初级分离工艺示意图 6 表1基本参数 4 表2额定处理量 ....6 I JB/T8103.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B/T8103《碟式分离机》的第5部分.JB/T810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啤酒分离机; —第3部分:乳品分离机; —第4部分:胶乳分离机; —第5部分:淀粉分离机; 一第6部分:植物油分离机; —第7部分:酵母分离机; ——第8部分:矿物油分离机. 本文件代替B/T8103.5一2005《碟式分离机第5部分:淀粉分离机》,与JB/T8103.5一2005相 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前言增加了第7、第8部分(见前言,2005年版的前言); b)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更新了国家标准,增加了四个引用标准(见第2章,2005年版的第2章); c)删除了波美度的术语和定义(见2005年版的3.3); d)修改了结构型式和基本参数(见4.1、4.2 2005年版的4.1、4.2); e)标记示例删除了当量沉降面积(见2005年版的4.3.2); f)将“蛋白质含量由6%~8%降至2.5%~3.0%”修改为“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应由6%~8% 降至2%~2.5%”,并增加了对额定处理量的要求(见5.3.2 2005年版的5.3.2); g)增加了“其他类淀粉分离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定(见5.3.3); h)分离机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通用要求增加引用了标准GB5083、GB19814(见5.4.1); i)增加了“分离机与分离物料接触的零部件使用材料应符合GMP材料选用的要求”的规定(见 5.6.2); j)制造工艺要求中增加了动平衡内容和对GB/T28696的引用,并增加了整机动平衡内容(见5.7.1); k)将“力学性能通用检验规则”修改为“基本要求”(见6.1 2005年版的6.1); 1)将“分离机性能试验方法”修改为“分离性能试验”(见6.2 2005年版的6.2); m)将“力学性能通用检验规则”修改为“整机通用机械性能检验”(见7.1 2005年版的7.1);- n)删除了“质量保证期”(见2005年版的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