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PDF《桥梁抗震与减隔震 》肖潇 陈振富 主编 2014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根据JTG/T B02-01 - -2008 《公路桥梁抗震 设计细则》和CJJ166- 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编写,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共分两篇,共10章。第1篇一桥梁的抗震,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
生,内容包括:桥梁的抗震概论,桥梁抗震动力学基础,场地、地基和基础,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及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实例等。第2篇一桥 梁的隔震与消能减震,主要面向研究生,内容包括:桥梁的隔震与消能减震概论、隔震装置力学特性及分析模型、消能减震装置力学特性及分析模型、减隔震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实例等。
本书出版得到了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专项基金和南华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项目( 2013JC005)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桥梁抗震和减隔震设计、研究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近几十年,国内外地震频发,惨痛的教训历历在目。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2013 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大地震,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举世震惊。多次破坏性地震一再说明桥梁工程遭受破坏的严重后果,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减少交通系统尤其是桥梁工程在地震中的破坏,确保震后交通的通畅,减少次生灾害,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桥梁工程的抗震与隔震技术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JTG/T B02-01- -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CJJ166- -2011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相继制定和实行,这两本规范在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都有非常大的进步,这一方面标志着我国桥梁抗震与减隔震技术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要求广大桥梁工程师必须具备更多的桥梁抗震设计相关知识。
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未来桥梁工程师的后备军,为了满足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需要,本书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分2篇,共10章。第1篇一桥梁的抗震,重在基础理论的介绍,分别介绍了桥梁的抗震概论,桥梁抗震动力学基础,场地、地基和基础,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以及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实例等,为本科生进行桥梁抗震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第2篇一-桥梁的隔震与消能减震,重在桥梁的隔震和消能减震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的介绍,分别介绍了桥梁的隔震与消能减震概论、隔震装置力学特性及分析模型、消能减震装置力学特性及分析模型、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实例等,为研究生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为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实际技能,每章后面设有思考题和习题,帮助读者复习该章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书由肖潇 、陈振富 任主编,杜亚文、张玥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章由杜亚文执笔,第2章和第3章由张玥执笔,第4章由杜亚文、肖潇共同执笔,第5章和第6章由肖潇执笔,第7章由杜亚文执笔,第8章由陈振富执笔,第9章由伍琼芳执笔,第10章由唐小林、陶秋旺共同执笔,全书由肖潇统稿。沈阳建筑大学阎石教授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另外,研究生李朝晖、刘胜波帮助整理了部分书稿,南华大学图书馆高莹校核了部分书稿。本书出版得到了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专项基金和南华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项目(2013JC005) 的资助。本书参阅了相关领城许多研究人员和学者的成果。在此,对上述相关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桥粱抗震与隔震理论尚有不少问题处在深入研究阶段,实践应用中也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DB11/T 1764.14-2022 用水定额 第14部分:建筑施工
ICS 13.060.25
CCS P 4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764.14—2022
用水定额 第 14 部分:建筑施工
Norm of water intake—Part 14:Building construction
2022 - 12 - 27 发布 2023 - 04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B11/T 1764《用水定额》的第14部分。DB11/T 176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粮食作物;
——第2部分:蔬菜和中药材;
——第4部分:畜牧业;
——第5部分:水产养殖;
——第7部分:液晶显示器材;
——第8部分:集成电路;
——第9部分:化学药制剂和生物制品;
——第12部分:饮料;
——第13部分:白酒和啤酒;
——第14部分:建筑施工;
——第15部分:整车制造;
——第16部分:中成药;
——第17部分:预拌混凝土;
——第18部分:水泥;
——第19部分:乳制品;
——第20部分:调味品与发酵制品;
——第21部分:屠宰及肉制品加工;
——第22部分:焙烤食品;
——第23部分:冷轧钢带;
——第24部分:印刷品
——第25部分:宾馆和乡村民宿;
——第26部分:学校;
——第27部分:医院;
——第28部分:机关;
——第29部分:写字楼;
——第30部分:洗车;
——第31部分:零售;
——第32部分:餐饮;
——第33部分:沐浴;
——第34部分:人工滑雪场;
——第35部分:高尔夫球场;
——第36部分:游泳场馆;
——第37部分:博物馆;
——第39部分:地铁站;
——第40部分:客运站;
——第41部分:火车站;
——第42部分:居民生活;
——第43部分:洗涤;
——第44部分:理发、美容和足疗。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建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水务局政务服务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河道管理所、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轨道交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浩、张军、李金元、陈昌远、彭琳绚、张欣欣、王茜、于德强、王文正、张艳秋、刘东超、李新、陈浩、张惠丽、梅晓丽、张振鹏、陈安、来海亮、周蔚、蔡榕、白雪、赵永夫、巩玉静、李欣、杜嵬、焦道伟、刘占波、安雄宝、任耀辉、王富强、赵欣、李西辉、屈靖、杨丹、李子豪。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施工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用水定额及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用水管理,其他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1/T 343 节水器具应用技术标准
DB11/T 1769 用水单位水计量与统计管理规范DB11/T 1943 施工节水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施工 building construction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从开工至竣工验收阶段的所有生产活动。
4 计算方法
4.1 取水水源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计算方法............................................................................ 1
5 用水定额............................................................................ 2
6 管理要求............................................................................ 3
附录 A(资料性) 建筑施工用水信息表 .................................................... 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11/T 1764.23-2022 用水定额 第23部分:冷轧钢带
ICS 13.060.25
CCS P 4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764.23—2022
用水定额 第 23 部分:冷轧钢带
Norm of water intake—Part 23: Cold rolled steel strip
2022 - 12 - 27 发布2023 - 04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B11/T 1764《用水定额》的第23部分。DB11/T 176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粮食作物;
——第2部分:蔬菜和中药材;
——第4部分:畜牧业;
——第5部分:水产养殖;
——第7部分:液晶显示器材;
——第8部分:集成电路;
——第9部分:化学药制剂和生物制品;
——第12部分:饮料;
——第13部分:白酒和啤酒;
——第14部分:建筑施工;
——第15部分:整车制造;
——第16部分:中成药;
——第17部分:预拌混凝土;
——第18部分:水泥;
——第19部分:乳制品;
——第20部分:调味品与发酵制品;
——第21部分:屠宰及肉制品加工;
——第22部分:焙烤食品;
——第23部分:冷轧钢带;
——第24部分:印刷品
——第25部分:宾馆和乡村民宿;
——第26部分:学校;
——第27部分:医院;
——第28部分:机关;
——第29部分:写字楼;
——第30部分:洗车;
——第31部分:零售;
——第32部分:餐饮;
——第33部分:沐浴;
——第34部分:人工滑雪场;
——第35部分:高尔夫球场;
——第36部分:游泳场馆;
——第37部分:博物馆;
——第39部分:地铁站;
——第40部分:客运站;
——第41部分:火车站;
——第42部分:居民生活;
——第43部分:洗涤;
——第44部分:理发、美容和足疗。
本文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金属学会、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邱冬英、姚治国、滕华湘、唐牧、白雪、师莉、刘李斌、李洁、张勇、孙浩鑫、高春红、陶科、何川、蔡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冷轧钢带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用水定额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冷轧宽钢带和冷轧窄钢带生产企业的用水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452 水平衡测试通则
GB/T 21534 节约用水 术语
DB11/T 343 节水器具应用技术标准
DB11/T 1769 用水单位水计量和统计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2153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冷轧钢带 cold rolled steel strip
经冷轧后,或经酸洗、退火后,以卷成卷状交货的产品。注:包括冷轧宽钢带和冷轧窄钢带。
【来源:GB/T 15574-2016,5.1.1.2.2,有修改】
3.2
冷轧宽钢带 cold rolled wide steel strip
公称宽度大于等于600mm,公称厚度小于等于3.0mm的冷轧钢带产品。【来源:GB/T 15574-2016,5.1.1.2.2 a),有修改】
3.3
冷轧窄钢带 cold rolled narrow steel strip
轧制后公称宽度小于600mm,公称厚度小于等于3.0mm的冷轧钢带产品。注:包括变形高温合金、特殊不锈钢、精密合金(磁性、弹性、膨胀、电阻电热)等功能材料。【来源:GB/T 15574-2016,5.1.1.2.2 c),有修改】
4 计算方法
4.1 取水水源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计算方法............................................................................. 1
5 用水定额............................................................................. 2
6 管理要求............................................................................. 2
附录 A (资料性)冷轧钢带生产企业年度用水信息统计表 .................................... 3
参考文献...............................................................................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22/T 5134-202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标准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泥处理处置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in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DB22/T 5134-2022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2 年 12 月 19 日
2022·长 春
内容摘抄: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1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二)〉的函》(吉建函〔2021〕694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依据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
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污泥处理;5 污泥处置;6 运行管理。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国市政
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
在执行过程中,请相关单位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
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长春市民康路519号,
邮编130041,电子邮箱: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闫 钰 张富国 刘学勇 董艳红 陈 雷 李 科 张 勇 高梦国 孙海燕 周 睿 路 杨 闻笑男 徐鸿魁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尹 军 周 毅 卜义惠 陶乐然 边德军 杨宏志 陈 利
1 总 则
1.0.1 为实现城镇污水处理厂所产生污泥的科学处理处置,推进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减少污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障人居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工艺设计、设施设备配置及运行管理。
1.0.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城镇污水处理厂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厂。
2.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 sludge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水率不同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池砂砾。
2.0.3 污泥处理 sludge treatment
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一般包括浓缩(调理)、脱水、稳定、干化和焚烧等过程。
2.0.4 污泥处置 sludege disposal
污泥处理后的消纳过程,一般包括土地利用、填埋、建筑材料利用和焚烧等。
2.0.5 污泥稳定化 sludge stabilization
使污泥得到稳定不易腐败,以利污泥进一步处理和利用的过程。
2.0.6 污泥减量化 sludge reduction
使污泥体积减小或污泥质量减少的过程。
2.0.7 污泥无害化 sludge harmless
使污泥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数量减少的过程。
2.0.8 污泥资源化 sludge resourcification
污泥适当处理,作为制造肥料、燃料和建材的原料,是污泥处理处置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0.9 污泥浓缩 sludge thickening
采用重力、气浮或机械的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的方法。
2.0.10 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
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2.0.11 污泥脱水 sludge dewatering
浓缩污泥进一步去除大量水分的过程,普遍采用机械脱水的方式。
2.0.12 污泥好氧发酵 sludge compost
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污泥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较高温度,使有机物生物降解及无害化,最终生成性质稳定腐殖化产物的过程。
2.0.13 污泥碳化 sludge carbonization
在无氧或缺氧的状态下,将干化污泥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使其热解,污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裂解成可挥发的低分子有机物,同时使污泥转化成黑色炭质颗粒状物质的过程。
2.0.14 污泥热干化 sludge heat drying
污泥脱水后,在外部加热的条件下,通过传热和传质过程,使污泥中水分随着相变化分离的过程。
2.0.15 污泥焚烧 sludge incineration
利用焚烧炉将污泥完全矿化为少量灰烬的过程。
2.0.16 污泥填埋 sludge landfilling
采用工程措施将处理后的污泥集中进行堆、填、埋,置于受控制场地内的处置方式。
2.0.17 污泥士地利用 land application of sludge
将处理后的污泥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的材料,用于园林绿化、土地改良或农业等场合的处置方式。
3 基本规定
3.0.1 污泥应以最终安全处置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和建设方案,优先选择成熟可靠适用的技术和设备,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3.0.2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模应以污泥产量为依据,并应综合考虑排水体制,污水处理水量、水质和工艺季节变化的影响,综合确定。
3.0.3 污泥处理处置的设计能力应满足设施检修维护时的污泥处理处置要求,当设施检修时仍能全量处理处置产生的污泥。
3.0.4 污泥的处置方式应根据污泥特性、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最终出路等因素综合考虑,包括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利用和填埋等。
3.0.5 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应积极采用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方案替代污泥填埋。
3.0.6 污泥处置的产物资源化利用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0.7 污泥产生、运输、储存、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
3.0.8 污泥处理处置应进行全过程管理。
4 污泥处理
4.1 一般规定
4.1.1 污泥处理工艺应根据污泥性质、处理后的泥质标准、当地经济条件、污泥处置出路、占地面积等因素合理选择,包括浓缩、消化、脱水、好氧发酵、干化和焚烧等。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4
4 污泥处理······················································································5
4.1 一般规定 ···············································································5
4.2 污泥浓缩、消化和脱水························································5
4.3 好氧发酵 ···············································································5
4.4 污泥热干化 ···········································································8
4.5 污泥焚烧 ·············································································10
4.6 污泥碳化 ·············································································11
5 污泥处置····················································································13
5.1 一般规定 ·············································································13
5.2 污泥土地利用······································································13
5.3 污泥建筑材料利用······························································13
5.4 填埋 ···················································································14
6 运行管理····················································································17
6.1 一般规定 ·············································································17
6.2 污泥贮存与运输··································································17
6.3 安全措施与监测··································································19
本标准用词说明 ··············································································20
引用标准名录 ················································································21
附:条文说明 ··················································································2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648-2022 公路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规程
ICS 93.080.20
CCS R 18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36/T 1648—2022
公路振动搅拌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vibratory mixing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base
2022 - 09 - 26 发布 2023 - 04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俞冬旺、彭爱红、廖晓春、张良奇、周丽霞、吴建明、何光献、余小晴、王 秦、吴 飞、彭毅杰、邓俊双、曾雅敏、杨书刚、袁 华、廖 原、余 文、彭正赢、刘小琼、程江亮、王建军、张飞龙、李跃武、张红杰。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搅拌施工的材料、设备、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查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及改扩建工程路面基层的施工,城市道路路面基层和机场
道面基层施工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51003-2014 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JGJ 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vertical vibrocompression testing method
采用垂直振动击实仪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击实,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成型
圆柱体试件的试验方法。
3.2
振动搅拌 vibratory mixing
在搅拌的同时附加振动作用,强化搅拌效果的一种新型搅拌方式。。
3.3
振动频率 Vibration Frequency
物体每秒钟内振动循环的次数。
4 基本规定
4.1 适用区域
本文件适用于以碎石为原材料的水泥稳定类基层,以天然砂砾作为基层原材料的区域不
适用。
4.2 气候要求
本文件在我省范围内所有气候条件下均适用。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振动搅拌试验机及拌和设备 .......................................................... 2
6 原材料要求及配合比 ................................................................ 2
7 施工 .............................................................................. 6
8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振动搅拌技术原理...............................................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振动搅拌机拌和特征............................................. 1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686-2022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维护管理规范
ICS 93.020
CCS P 18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686—2022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 维护管理 规范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civil air defense command engineering
2022 - 11 - 17 发布 2023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人民防空指挥保障中心、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起草人员:项翀、熊伟平、曾智、曾振东、王远洁、冯立权、熊曼莉、黄永文、王皓锦、胡昭君。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民防空指挥工程维护管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土建工程维护管理、设备设施维护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人民防空指挥工程的维护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201-2010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A 50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 Civil air defense command engineering
党委、政府、省军(军分)区战时指挥防空袭、平时组织抢险救灾的指挥场所。
3.2
孔口 Opening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主体与外部空间相连的通道,包括出入口、通风口、排烟口、天线竖井等。
3.3
人民防空指挥工程维护管理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civil air defense command engineering
对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及其设备设施进行维修、保养、保护的组织、计划、实施及检查、督促工作。
4 土建工程维护管理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土建工程维护管理 .................................................................. 1
5 设备设施维护管理 .................................................................. 3
6 综合管理 .......................................................................... 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建筑消防设施维修记录 ............................................. 2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 ............................................... 22
附录 C(参考性附录)消防外其他设施设备巡查表 ......................................... 2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689-202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管理技术规范
ICS 13.020
CCS Z 00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689—2022
排污单位 自行监测实验室 管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nagement of self-monitoring laboratory for ollutionsources
2022 - 11 - 17 发布 2023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刚华、高明、陈芬、欧阳涛、熊长保、张振欣、刘燕红、张慧敏、刘艳、李晓燕、陈会明、熊丽姬、吴雪强、孙志川。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管理要求、自行监测
过程要求等内容和管理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我省承担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的检测实验室管理,其他类型的环境检测
实验室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883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27476.1 检测实验室安全 第 1 部分:总则
HJ/T 8.2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环境监测
HJ 25.2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T 47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
HJ/T 48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 9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168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212 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安装技术规范
HJ 35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验收技术规范
HJ 355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运行技术规范
HJ 356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ODCr、NH3-N 等)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
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 493 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 494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 495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
HJ 608 排污单位编码规则
HJ 630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 706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噪声测量值修正
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行监测 self-monitoring
排污单位为掌握本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按照相关
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由排污单位自行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
3.2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 self-monitoring laboratory for pollution sources
承担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的检测实验室。
4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基本要求
4.1 质量体系
4.1.1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应建立覆盖承担自行监测活动所涉及全部场所的质量体
系。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基本要求 ..................................................... 2
5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实验室管理要求 ..................................................... 3
6 自行监测过程要求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自行监测方案示例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自行监测年度报告样表 ............................................13
参 考 文 献 ....................................................................... 1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690-2022 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施工期
ICS 13.060.01
CCS Z 10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 T 1690—2022
水运工程 生态环境 监测技术 规范
第 1 部分:施工期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art1 :Construction
2022 - 11 - 17 发布 2023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红、肖钦、廖祖文、王可可、周汉琦、夏聪聪、吕建辉、龙圣勇、曾波、邹蔚、熊雅菁、黄萍、刘妍、熊清伟、徐航宇。
引 言
《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水运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生态环境监测的一般要求、准备工作、监测工作和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该标准指导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为水运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决策提供科学手段。《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共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施工期 。目的在于制定出符合水运工程施工特点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从而定量分析和评价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第2部分:运营期。目的在于制定出符合水运工程运营特点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从而定量分析和评价运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运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监测的一般要求、准备工作、监测工作和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及改扩建港口、码头、航道建设、航道整治、航电(运)枢纽、通航建筑物等水运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493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
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 710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HJ 1166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
HJ 1167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
HJ 1168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
DB 36/85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生态监测技术要求 淡水浮游动物》(试行)
《水生态监测技术要求 淡水浮游植物》(试行)
《水生态监测技术要求 淡水着生藻类》(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施工期 construction period
新建及改扩建工程从开工建设至投入使用的阶段。
3.2
生态环境监测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技术手段,针对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土壤、噪声、生物等要素开展环境质量、污染排放的监测活动。
3.3
生态调查 ecosystem investigation
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动植物现况与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
3.4
水环境保护目标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arget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风景名胜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
3.5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ambient air protection target
按GB 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中的居住区、文化区和农村地区中人群较集中的区域。
3.6
声环境保护目标 noise protection target
依照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确定的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及建筑物集中区。
3.7
生态保护目标 ecological protection objects
受水运工程建设影响的重要物种、生态敏感区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物种、种群、生物群落及生态空间等。
3.8
生态敏感区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
包括法定生态保护区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法定生态保护区域包括: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规范性文件划定或确认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重要生境包括:重要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迁徙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等。
3.9
重要物种 important species
需要重点关注、具有较高保护价值或保护要求的物种,包括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所列的物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列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国家和地方政府列入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物种,特有种以及古树名木等。
4 一般要求
4.1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取得相关资质。
4.2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流程应包括准备工作、监测工作和评价工作。
4.3 水运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监测应以施工设计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等相关技术材料要求为依据。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3
5 准备工作 ............................................................................3
6 监测工作 ............................................................................3
7 评价工作 ............................................................................7
附录 A(资料性)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9
附录 B(资料性)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报告 ...................................................1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711-2022 易密实薄层沥青混凝土技术应用指南
ICS 93.080.20
CCS P 6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711—2022
易密实薄层 沥青混凝土 技术应用指南
Technical Application Guide for Easy Compacting Thin Layer Asphalt Concrete
2022-12-13 发布 2023-06-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路网运营管理公司、江西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谭志兵、伍坤、陈祥峰、王斯倩、史越、张嘉林、吁新华、仰建岗、徐志祥、万超、梁国卿、卜胤、金杨柳、王学文、王新武、周杨、武晋文、胡俊、司徒丽新、张鹏、余荣斌、吴钟良、黄祯敏、黄小文、毛国辉、徐乐天、孙晨、肖城、赵元聪、辛鸣、饶明超。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易密实薄层沥青混凝土技术应用指南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适用性、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开放交通及其他、质量控制与管理以及文件附录。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轻微车辙病害的矫正性养护,而且适用于沥青路面新建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916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CRE法)
GB/T 10685 羊毛纤维直径试验方法投影显微镜法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220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易密实薄层沥青混凝土 easy compacting thin layer asphalt concrete, ECA
采用间断级配矿料和添加易密实剂,铺筑厚度在1.5cm~3cm之间的具有易密实特点的薄层罩面。
3.2
易密实添加剂 easy compacted additive
通过改变化学表面活性降低沥青粘度,用于改善沥青混合料压实的添加材料。
3.3
高黏度改性乳化沥青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一种用于层间粘结的沥青含量较高、固化物动力粘度较大的快裂型乳化沥青。
4 技术适用性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适用性 .......................................................................... 1
5 材料 ................................................................................ 2
6 配合比设计 .......................................................................... 5
7 施工 ................................................................................ 6
8 开放交通及其他 ...................................................................... 9
9 质量控制与管理 ....................................................................... 9
附录 A(规范性)易密实添加剂 PH 值、固含量和胺值指标试验方法 ........................... 11
附录 B(规范性)易密实薄层沥青混凝土室内拌和试验要求 .................................. 1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691-2022 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
ICS 13.060.01
CCS Z 10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 T 1691—2022
水运工程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运营期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art2 : Operation
2022 - 11 - 17 发布 2023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熙、胡宝瑶、刘伟胜、董焕焕、毛学军、王赵男、彭成辉、黄团冲、乔俊靖、宋琦睿、刘绪、苏鹏、张林鹏。
引 言
《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了水运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生态环境监测的一般要求、准备工作、监测工作和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该标准指导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为水运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决策提供科学手段。《水运工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共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施工期。目的在于制定出符合水运工程施工特点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从而定量分析和评价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第2部分:运营期 。目的在于制定出符合水运工程运营特点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从而定量分析和评价运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运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监测的一般要求、准备工作、监测工作和评价工作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及改扩建港口、码头、航道建设、航道整治、航电(运)枢纽、通航建筑物等水运工程运营期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19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HJ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 493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
HJ 664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
HJ 710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HJ 733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HJ 110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码头
HJ 1166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
HJ 1209 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
DB 36/85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范
《水生态监测技术要求 淡水浮游动物》(试行)
《水生态监测技术要求 淡水浮游植物》(试行)
《水生态监测技术要求 淡水着生藻类》(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运营期 operation period
新建及改扩建项目建成并竣工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的阶段。
3.2
干散货港口(码头) bulk cargo port(terminal)
装卸煤炭、矿石、粮食等散装货物港口(码头)的统称。
3.3
件杂货港口(码头) piece and miscellaneous cargo port(terminal)
装卸机械设备、木材及木材制品、玻璃及玻璃制品等以件计数货物港口(码头)的统称。
3.4
集装箱港口(码头) container port(terminal)
专供集装箱船停靠和装卸作业的港口(码头)。
3.5
危险化学品港口(码头) hazardous material port(terminal)
装卸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港口(码头)的统称。
3.6
油气化工港口(码头) oil & gas and chemical port(terminal)
装卸油品、液体化学品、液化天然气、液化气在内的油气化工品港口(码头)的统称。
3.7
含尘污水 dusty sewage
除尘废水、码头面冲洗水、道路冲洗水、初期雨水等含高浓度悬浮物的污水。
3.8
特征因子 characteristic factors
港口及码头装卸货物及其衍生物、浸出液中所含释放后可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的污染物。
3.9
重点监测单元 key monitoring unit
根据排查认为可能通过渗漏、流失、扬散等途径导致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需开展监测的重点场所或重点设施设备。
4 一般要求
4.1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取得相关资质。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一般要求 ............................................................................3
5 准备工作 ............................................................................3
6 监测工作 ............................................................................3
7 评价工作 ............................................................................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报告 ..............................................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692-2022 公路桥梁纤维复材加固设计规程
ICS 93.040
CCS P 28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692—2022
公路桥梁 纤维复材加固 设计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inforcement design of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for highway bridges
2022 - 11 - 17 发布 2023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国强、李诺、吴刚、邹友泉、余小晴、杨美群、刘静、朱虹、董志强、唐煜、万阳、李莉、叶海新。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纤维复材加固公路桥梁的设计技术要求,其中包括预应力复材板加固法、
复材网格加固法、复材筋嵌入式加固法及复材与钢丝绳组合加固法。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钢筋混凝土公路梁式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以恢复使用功
能、提高承载能力和增强安全性为目的的加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4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 3354 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56 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3365 碳纤维增强塑料孔隙含量和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8358 钢丝绳 实际破断拉力测定方法
GB/T 9914.3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 3 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 14907 钢结构防火涂料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60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JC/T 773 纤维增强塑料 短梁法测定层间剪切强度
JG/T 507 数显式粘结强度检测仪
JGJ 14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T 325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J2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T 821 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用防腐涂料
CECS146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e members
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
3.2
承重构件 load-bearing structure members
承受施加在结构上主要作用的构件。
3.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s
连续纤维或纤维织物与基体树脂复合制备而成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纤维复材
(FRP)。
3.4
纤维布 fiber sheets
连续纤维单向或多向排列形成的布状制品,简称纤维布。
3.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plates
连续纤维单向或多向排列形成的板状制品,简称复材板。
3.6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片材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laminates
现场用浸渍树脂粘贴的纤维布和复材板的统称,简称复材片材。
3.7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bars
单向连续纤维与基体树脂经拉挤成型形成的棒状制品,简称复材筋。
3.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grids
用连续纤维制成的网格状制品,一般为正交双向形式,简称复材网格。
3.9
钢丝绳 steel wire ropes
由高强不锈钢钢丝或高强镀锌钢丝制成的小直径钢丝绳。
3.10
钢丝-连续玄武岩纤维复合板 steel wire-basalt fiber composite plates
由钢丝和连续玄武岩纤维叠层铺设,并在工厂经树脂浸渍固化而成的板状制品。
3.11
基体树脂 matrix resin
用于浸渍纤维丝,并在固化成型后传递应力至纤维丝,是复材组成成分之一。
3.12
植筋胶 reinforcing glue
嵌入式加固时用于复材锚固的树脂材料。
3.13
浸渍树脂 saturating resin
粘贴加固时用于粘贴并浸透纤维布的树脂材料。
3.14
粘贴树脂 adhesive resin
粘贴加固时用于粘贴复材的树脂材料。
4 符号
4.1 材料性能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3
5 基本规定 .......................................................................... 5
6 材料 .............................................................................. 5
7 预应力复材板加固法 ................................................................ 9
8 复材网格加固法 ................................................................... 13
9 复材筋嵌入式加固法 ............................................................... 17
10 复材与钢丝绳组合加固法 .......................................................... 2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碳纤维复材网格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 2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粘结树脂正拉粘结强度的检测方法 ................................. 24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纤维布层间粘结剪切强度试样制备方法 ............................. 2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树脂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方法 ...... 28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碳纤维复材网格锚固性能试验方法 ................................. 30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粘贴碳纤维复材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现场检测方法 ... 32
条 文 说 明 ......................................................................... 3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693-2022 公路桥梁支座更换技术规程
ICS 93.040
CCS P 28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 T 1693—2022
公路桥梁 支座更换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placement of highway bridge bearings
2022 - 11 - 17 发布 2023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国强、李诺、吴刚、徐义标、邹友泉、余小晴、杨美群、刘静、李慧乐、万阳、李莉、马丰博、张璐、崔弥达。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支座更换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支座更换方案设计、支座更换设备、支座更换施工、支座更换质量检验与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桥梁常用的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的更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T 4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 391 公路桥梁盆式支座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5120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5220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桥梁顶升 bridge jacking
支座更换施工时将桥梁上部结构按照设计的顶升方式顶升到预定高度的作业过程。
3.2
支座更换 bearing replacement
拆除需要更换的桥梁病害支座,安装满足设计要求的新支座。
3.3
临时支撑 temporary support
桥梁顶升到预定的高度后,临时承载上部结构以完成支座反力转移的装置。
3.4
施工操作平台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latform
施工过程中用于桥梁顶升和支座更换而搭设的施工平台。
3.5
施工监控系统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system
在支座更换施工过程中,对千斤顶顶升力及梁体顶升高度、位移、应力/应变等进行实时监测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4 基本规定
4.1 支座更换前,应对支座病害诱因进行分析。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方案设计 ........................................................................... 2
6 支座更换设备 ....................................................................... 4
7 支座更换施工 ....................................................................... 5
8 支座更换质量检验与验收 ............................................................. 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支座检查记录表 ................................................... 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桥梁顶升方案 .................................................... 1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盆式支座移除工艺 ................................................ 11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重力浇筑混凝土工艺 .............................................. 1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施工监测仪器设备 ................................................ 13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千斤顶标定校核 .................................................. 14
附录 G(资料性附录) 楔形临时支撑 .................................................... 15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支座安装位置偏差检验与验收 ...................................... 1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710-202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指南
ICS 93.080.20
CCS P 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710—202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 修复养护 设计指南
Design guide for corrective maintenance of expressway asphalt pavement
2022-12-13 发布 2023-06-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段卫党、刘韬、伍坤、陈祥峰、张嘉林、史越、王斯倩、李秋平、仰建岗、梁国卿、周杨、王新武、余荣斌、司徒丽新、卜胤、张鹏、吴钟良、黄小文、黄祯敏、毛国辉、杨华、徐乐天、余云芳、孙晨、肖城、赵元聪、辛鸣、饶明超。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调查与评价、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一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5220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40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导则
DB36/T 576 江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路面修复养护 corrective maintenance
在沥青路面出现明显病害或部分丧失服务功能的情况下,为恢复路面技术状况而进行的修复性养护工程,分为功能性修复及结构性修复两类。
3.2
功能性修复 functional corrective
针对路面结构的一般性损坏和功能衰减进行定期维修,以恢复至不低于路面原有技术状况的养护工程。
3.3
结构性修复 strength corrective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或部分发生严重破损或使用功能严重丧失的路段,实施的以修复沥青路面病害,恢复路面功能且不低于原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养护工程。
3.4
评价单元 evaluation unit
评定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的最小路段长度,一般取1000m。
3.5
设计单元 design unit
开展沥青路面养护方案设计的最小单位,由评价单元合并而成。
3.6
典型病害 typical distress
设计单元内出现频率或折合破损面积较大的1~3种路面病害类型。
3.7
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路面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是指在新建路面或维修工程方案分析评价时,综合考虑道路工程的初始投资费用、寿命周期内的路面养护维修费用、用户费用和期末道路残值分析的理念,评价方案的长期经济效益。
4 基本要求
4.1 交通量与气候特征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调查与评价 .......................................................................... 3
6 病害诊断与养护对策选择 .............................................................. 7
7 技术设计 ........................................................................... 10
8 施工图设计 ......................................................................... 11
附录 A(规范性)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设计流程...................................... 14
附录 B(资料性)路面处治方案典型结构图................................................ 1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709-2022 公路隧道环境检测技术规程
ICS 93.080
CCS P 6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709—2022
公路隧道 环境检测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tunnel environment detection
2022-12-13 发布 2023-06-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杨、伍坤、胡宗林、梁国卿、王斯倩、王新武、陈祥峰、司徒丽新、陈凯尔、王青明、胡方小、朱振江、徐召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隧道环境检测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气体浓度检测、照度和亮度检测、风速检测、噪声检测、烟尘浓度检测、粉尘浓度检测、检测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文件附录。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工程在建和运营隧道环境检测与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173 电声学声校准器
GB/T 26944.4 隧道环境检测设备 第4部分:风速风向检测器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 206 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
JJG 211 亮度计
JJG 245 光照度计检定规程
JT/T 828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数据报告编制导则
JTG/T 3374 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3.2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
3.4
A 声级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 A 表示,单位dB(A)。
3.5
等效连续 A 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简称为等效声级,用LAeq ,T 表示(简写为Leq ),单位dB(A)。
3.6
昼夜等效声级 day-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在昼间(6:00 至 22:00)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A 声级,用Ld 表示,单位 dB(A)。
3.7
夜间等效声级 night-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在夜间(22:00至次日6:00)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用Ln 表示,单位dB(A)。
3.8
微瓦斯工区 work area with micro-gas
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1.0m3/min的工区。
3.9
低瓦斯工区 work area with low-gas
绝对瓦斯涌出量介于1.0m3/min~3.0m3/min的工区。
3.10
高瓦斯工区 work area with high-gas
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3.0m3/min的工区。
4 基本要求
4.1 检测与监测内容和范围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5 气体浓度检测 ........................................................................ 3
6 照度和亮度检测 ...................................................................... 7
7 风速检测 ........................................................................... 13
8 噪声检测 ........................................................................... 16
9 烟尘浓度检测 ....................................................................... 17
10 粉尘浓度检测 ...................................................................... 18
11 检测安全防护措施 .................................................................. 20
附录 A(规范性)检测报告格式要求 ...................................................... 21
附录 B(规范性)记录表格格式 .......................................................... 22
附录 C(资料性)检测测点布置示例 ...................................................... 23
附录 D(规范性)气体浓度准入检测方法 .................................................. 26
附录 E(规范性)隧道照明入口段、过渡段、出口段长度计算方法 ............................ 2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PDF《复杂条件下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理论与实践 》洪永文 等著 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结合已建成的金安桥高碾压混凝土 重力坝工程,丰富和发展了复杂条件下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的设计理论,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了创新性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大坝混凝土材料选择、基本力学特
性及动力破坏机制研究;裂面绿泥石化岩体作为高混凝土坝坝基的适应性研究;强震区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抗震措施方案,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分析理论模型、安全性评价;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动力模型试
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监测安全评价。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
水利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及教师参考使用。
序言
我国经过30多年对碾压混凝土坝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就,积累了室贵的经验。目前已建成100多座碾压混凝土坝。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建设70m以下的中低坝,90年代至今已建成一大批百米级以上高碾压混凝土坝,其中龙滩及光照两座坝为200 m级高碾压混凝土坝。这些工程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工程场址处于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环境极不稳定的高山峡谷区,地震活动频繁,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金安桥水电站在这些水电工程中属工程规模大、建坝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的典型工程。
金安桥水电站是云南金沙江中游河段“一库八级”水电规划的第五级电站,总库容9.13X10* m',总装机容量2400 MW.最大坝高160 m。坝基岩性为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夹火山角砾熔岩及凝灰岩。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河床坝基出露的地层岩性中分布有绿泥石化岩体,厚度为30~40m.分布范围较广。其力学参数较低。坝址区地质构造发育。尤其河床坝基下伏的t凝灰岩夹层,对河床坝基抗滑稳定不利;左岸坝基分布有缓倾角绿帘石、石英脉错动面(EP),对左岸坝段的坝基抗滑稳定影响较大;大坝的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
达0. 3995 g.如此高的地震设防烈度加上坝基存在上述的不利地质问题,相应于160m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抗震结构设计。已远远超出了工程经验能及的范围。尤其对坝体碾压混凝土层面的结合质量和大坝的基础处理等方面均相应有更高的要求。碾压混凝土坝作为一种新型坝型在近十多年发展迅速,但是在高碾压混凝
土坝的防震抗震研究和抗震措施设计方面,国内外尚无工程实例可循。大坝抗震安全评价涉及的因素很多,由于水电站工程地震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深度不够,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还很缺乏经验。如大坝混凝土材料动参数设计取值,可供参考的碾压混凝土坝抗震措施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材料抗力、评
价控制准则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公认的统一标准;数值计算模型、地震输人模型边界辐射阻尼的处理以及坝体分缝模拟等方面,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做法,在进行具体抗震安全评价时很大程度上仍依靠研究人员和设计者的经验来判断。汶川特大地震后,大坝的抗震安全评价已引起科研人员和设计者的高度重视。为了使位
于强震区的金安桥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坝体及坝基能适应抗震要求,确保大坝的抗震安全,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助测设计研究院分别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招标施工图阶段,联合河海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儿所高等院检分15个专题协同攻美。对金安桥高碾压混凝土坝抗震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裂面绿泥石化岩体作为高礙压混凝土坝坝基的适应性问题展开了系统和深人的理论分析研究。同时也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专题成果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成果解决了位于强霞区金安桥高賬压混凝土坝的基础处理和抗震设计的一些难题。不仅在碾压混凝土坝的抗震计算理论(模型)研究方面有所创新,面且在碾压混凝土坝的抗震设计和施工工艺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成果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用性。我们希望这些成果能对在建和拟建的类似碾压混凝土坝工程的基础处理、防震抗震揩施研究及设计方面提供借鉴。因篇幅所限,我们不能把所有成果纳人本书,仅通过归纳整理,精选了部分具有重要创新的科研成果和设计经验在书中加以介绍。
本书主要内容:第1章大坝混凝土基本力学特性研究。介绍了大坝碾压混凝土的重度、强度及静、动弹性模量等设计参数取值研究成果,大坝混凝土的静动力试验与动载下强度提高机制研究成果,基于CT图像的混凝土三维骨料重构技术。第2章裂面绿泥石化岩体作为高混凝土坝坝基的适应性研究,介绍了坝基裂面绿泥石化岩体的成因机制、工程特性、结构特征、岩体质量类别划分等研究成果,以及其对建坝影响和作为高坝坝基的适应性研究成果。第3章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抗震措施方案,介绍了强震区碾压混凝土坝坝体分缝方案研究、坝体间断式横缝设置,坝体抗震钢筋设计与配置、大坝抗震监测设计。第4章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分析理论模型,介绍了新开发的能模拟横继在地震荷载下张开、闭合以及滑移等非线性效应的动接触本构模型,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动力本构模型,反映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的三维黏弹性边界单元及外源波动输入研究成果,考虑碾压混凝土层面损伤的内聚力本构模型,坝体头部含有水平贯穿裂縫块体的地震破坏模式理论模型及有损坝体抗震加固效果。第5章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动力模型试验,介绍了坝体混凝土的试验模拟仿真材料。等效弹性模量等试验模拟,在配筋区域局部增大仿真混凝土弹性模量来模拟配筋混凝土的新方法和碾压混凝土坝的抗震薄羽部位和可能破坏模式。第6章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监测安全评价,介绍了大坝监测成果分析及安全评价。
成都理工大学聂德新教授课题组在金安桥碾压混凝土坝坝基的绿泥石化岩体特征、形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现场实测、室内试验、数值计算、变形监测资料反馈分析等研究工作:大连理工大学林皋院士、周晶教授课题组对金安桥碾压混凝土坝地震模型试验研究及资料整理分析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本书的编写工作提供了方便。在此一并感谢。另外,参加本书有关内容研究的还有第二著者指导的研究生,具体有孙立国博士、陈灯红博士、苑举卫博士、刘志明博士、秦武硕士和徐海荣硕士:陈小翠博士协助书稿的整理与校对等工作,在此- -并致以谢忱,本书部分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9011. 11372098) 的资助。
鉴于强震区水电站场址的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复杂性。以及水工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和受载的多样性,加上人们对这些问题认识的局限性,许多问题还很难彻底弄清楚并达成共识。尽管针对金安桥水电站的工程地质特征和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我们对碾压混凝土坝的抗震和复杂坝基条件下的基础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归纳总结,但受到所掌握的资料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高清PDF《桥梁抗震与抗风》谷岩 著 2015年版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最新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并借助大量的插图,系统介绍了桥梁抗震 与抗风 的基础知
识.设计方法和设计具体过程,是学习桥梁抗震与抗风的入门用书。本书内容包括桥梁震害与抗震设防.
场地与地基、地震反应分析与地震作用计算、桥梁延性抗震设计、MIDAS/Civil反应谱分析、桥梁减隔震设
计和桥梁抗风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桥梁工程专业方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桥梁工程技术人员
的参考用书。
前言
“桥梁抗震与抗风”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方向专业课,本书根据最新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编写,详细阐述桥梁抗震与抗风的基础知识、设计方法和具体过程,并给出采用MIDAS/Civil程序对--虛拟桥梁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的实例。
全书共分7章。第1章详细介绍桥梁震害现象、桥梁结构抗震设防标准与设计流程;第2章介绍场地分类与地基抗震;第3章介绍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与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第4章介绍桥梁延性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5章应用MIDAS/Civil程序对一虚拟桥梁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第6章介绍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装置、应用和设计原则;第7章介绍桥梁抗风设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公开发表的文献和北京MIDAS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络视频,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编者的水平有限,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陆上风电场“上大压小”风机等容量更换项目技术经济分析.pdf
摘要:文中以陆上某山地风电场为例,采用实际风速与发电量等数据,计算得到风机更换方案,并估算技改投资,最终进行财务评价,从技术经济方面论证了“上大压小”风机更换项目的可行性,对于目前国内众多投产时间较早风电场进行技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关键词:风电场;风机等容量更换;技术经济分析
内容摘抄:
风机更换方案
1.1风电场概况
风电场共安装20台单机容量600kW、叶轮直径43m、轮毂高度50m型风机,总装机容量1.2万kW,于2003年12月底全部风机投产发电。目前,该风机生产厂商已经破产,风机的备品备件采购出现很大困难,维修成本和损失电量不断增加。
文中收集到风电场内测风塔2015.01.01至2016.12.31时段测风数据,经统计分析,测风塔70m高度年均风速为7.10m/s,年均风功率密度为352W/m2;风向、风能方向基本一致且较为稳定,主要集中在SSE、W~NW扇区。风机与测风塔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1.2风机等容量更换方案
(1)确定拆除风机
为便于分析对比,统计与测风时段同期的发电量数据,即各台风机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的发电量数据。各台风机年均发电小时数如图2所示。
2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2.1投资估算
(1)主要编制及参考依据
①国家能源局《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1011-2011)。
②国家能源局《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1010-2011)。
③风电场工程设计资料及工程量。
④其他相关部分参考当地相关政策、文件规定。
2.2财务评价
(1)评价原则
根据项目公司统计的风电场净资产情况,截至2016年底,拟拆除的10台风机剩余资产价值为1628.46万元。将该项费用计人本项目静态投资,则静态投资变为5976.17万元;成本与收入部分不再考虑原有项目,完全按照新建项目来评价。
(2)评价参数
由于原有项目已经运营13年,因此新项目运营期1~7年执行原有项目上网电价0.78元/kWh,运营期8~20年执行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0.3732元/kWh。
3结束语
文中以某山地风电场为例,采用实际风速、发电量等数据,计算得到风机更换方案,并估算技改投资,最终进行财务评价,从技术经济方面论证了“上大压小”风机等容量更换项目的可行性。对于目前国内众多投产时间较早风电场进行技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近红外光谱法分析油页岩含油率中波长选择方法的研究.pdf
摘要波长选择 是光谱建模分析的重要步骤。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法 分析油页岩 含油率过程中的波长选择方法,用以剔除光谱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和干扰信息,提高分析模型的建模效率和预测能力。分别采用相关系数法 (CC)、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 (MWPLS)和无信息变量消除法 (UVE)对油页岩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的波长区间进行了选择,研究了不同阈值、窗口宽度和噪声矩阵对上述方法的影响,建立了所选择波长处的反射率数据和样品含油率标准值间的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模型,比较了上述方法的选择效果。结果表明:与使用全谱数据建模相比,采用上述方法筛选过的光谱数据均能提高模型的建模效率和预测能力,其中经UVE法筛选后的光谱数据仅占全谱数据总数的22.8%,模型的RMSECV却降低了9.3%,RMSEP降低了4.5%。
关键词:油页岩;近红外光谱法;波长选择;相关系数法;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无信息变量消除法
内容摘抄:
1方法原理
1.1相关系数法
CC法是将校正集光谱矩阵中每个波长对应的光谱数据向量(x)和组分浓度向量(y)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到波长-相关系数(R)图,相关系数绝对值R越大的波长所对应的光谱数据对组分浓度计算的重要性越高。因此,可通过设定R阈值,选取R大于阈值的波长所对应的光谱数据建立校正模型。R的计算方法。
1.2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
MWPLS法是通过将一个数据窗口沿着光谱波长轴连续移动,每移动一次,即采用交互验证方式建立一个模型(研究中采用留一交互验证),从而得到一系列不同窗口(移动波长点)和主成分数对应模型交互验证偏差均方根(MSECV),将其作图,便可根据设定的阈值选择出与待测组分相关的高信息量光谱区间。
1.3无信息变量消除法
UVE法
是基于PLS回归系数b建立的一种波长选择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回归系数稳定性作为波长重要性的衡量指标,其算法包括以下6步:
(1将校正集光谱矩阵工.和组分矩阵进行PLS回归,并选取最佳主成分数。
(2)人为产生噪声矩阵,将X与N组合成矩阵,该矩阵前m列为X,后m列为N。
(3)对矩阵XN和Y进行多次PLS回归,每次别除一个样品后进行交互验证,得到PLS回归系数组成的矩阵。
(4按列计算矩阵的标准偏差一和平均值向量然后计算心。
(5)在区间取h的最大绝对值。
(6)在口区间去除矩阵X中对应的的变量,将剩余变量组成新矩阵。
2实验部分
2.1样品
油页岩标准样品由吉林大学油页岩实验中心提供,共61个,为块状固体;样品的含油率标准值%,m/m)采用低温干馏法测得。将样品随机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其统计特性如表1所示。
2.2仪器设备
采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PSA4,仪器参数如下:扫描范围12002500m,扫描间隔1~8nm可选,分辨率7nm;积分球漫反射取样;参比为镀金铝板。
2.3光谱测量
将块状油页岩样品放置在仪器的积分球取样口,采用漫反射测量方式,没定波长扫描范围为1250一2500m,波长间隔为2m,每个样品扫描3次取平均,每次扫描前转动样品以保证扫描区域有显著变化。
2.4分析过程
采用Savitzky Golay平滑、一阶微分、二阶微分、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归一化法分别对油页岩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建模,根据所建PLS模型性能和预测效果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CC法、MWPLS法和UVE法筛选其波长变量,考察|R阈值、数据移动窗口宽度和噪声矩阵取值范围对上述方法波长变量选择过程的影响,用所选择波长变量对应的校正集光谱数据建模,根据模型的校正偏差均方根(RMSEC)和交互验证偏差均方根(RMSECV)来优化模型,找到最佳的波长区间选择方法及其应用条件。用所建的模型分析预测集样品,根据预测偏差均方根(RMSEP)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确定最佳的波长选择方法。
以上波长筛选算法采用M atlab编程实现,光谱数据预处理和建模分析采用The Unscrambler9.7软件完成。
3结果与讨论
61个油页岩样品的原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如图1所示,光谱数据经SNV预处理后如图2所示。由于油页岩样品的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中不仅含有自身的化学信息,还含有背景噪声、杂散光等干扰信息,为了消除基线、光程变化、表面散射等对光谱的影响,需要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8]。分别采用5种方法对校正集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所建PLS模型的结果见表2,其中主成分数是由留一交叉校验法推荐的最优主成分值。从表2可见,采用SNV法时RM-SECV和RMSEP均最小,即SNV法较好地消除了光谱数据中的干扰噪声,故选取经SNV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后续波长选择。
3.1CC法选择波长
校正集样品的波长-R曲线如图3所示,不同的R阈值对应的波长区间选择结果和PLS建模效果列于表3。从表3可知,R阈值为0.6时RMSECV最小,建模效果较好,所选择的波长区间及对应光谱数据如图4所示。
3.2MWPLS法选择波长
用MWPLS法分析校正集数据,分别设置移动窗口宽度W为表4中的值,选泽RMSECV小于1.75的波长区间所对应光谱数据建立PLS校正模型,结果见表4。从表4可知,W为8时建模效果最好(RMSECV最小),此时各变量区间对应的RMSECV值如图5所示,该条件下选择的波长区间及对应光谱数据见图6。
4结论
波长变量筛选是近红外光谱建模分析中的重要步骤通过优化和比较CC、M WPLS及UVE三种方法在油页岩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建模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发现三种方法均能降低模型建立与应用期间的运算量,而且能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模式研究.pdf
摘要:建筑业的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BIM的出现和应用能够较好的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断层问题。文章从BIM的内涵出发,对BIM内涵涉及到的层面进行了总结;详细分析了基于设计方、承包商和业主方的应用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BIM的应用模式提出了改进,即“一方带动,三方联动”的应用模式,旨在促进BIM在我国的应用,让BIM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建筑业。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 政府投资项目 应用模式
内容摘抄:
1、引言
目前,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建设工程项目中出现信息断层,建筑业信息管理水平低下,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建筑业的应用能较好的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断层题,提高建筑业信息管理效率。如图1所示的基于B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得用户通过Wb浏览器,访问广域网即可实现信息的共享。因而BM的出现和应用能多较好的解决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断层问题。
2、现有BM应用模式的分析及比较
2.1设计方的BIM
BM的在设计方的应用是BM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应用较早的
模式,也是目前在我国的主要应用模式四。利用BM技术建造出的三维模型能够帮助设计方更形象的表达设计方案,赢取设计投标。且能够根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所需的图形和文档,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和文档能多实现自动更新。集成化BIM模型能够帮助设计方迅速识别并解决系统冲突,如设备管线穿越结构的问题等,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返工。各专业设计队伍也可根据该三维模型建立自己的BM模型,并进行结构、能耗分析,工程量计算等。则减少了绘图工作量,将设计工作的中心由原来的“绘图”转移到“设计”上;二则实现了各专业队伍的协同合作,各设计方案是基于一个BM模型得出的,保证了设计信息的关联性和流动性。设计方BM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阶段,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BIM的发展,但只是处于BIM应用的一个层面,并没有充分发挥
BIM的功能。
2.2承包商的BIM
承包商采用BIM有两个目的:辅助投标和辅助施工管理2。在招投标阶段,BM技术和模拟技术能够实现施工方案的可视化,动态化展示出项目的施工工序、资源配置、进度安排等信息,并进行施工方案优化比较,帮助承包商投标。在施工阶段,BM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它能够为承包商实现施工规划、虚拟施工环境、虚拟建造、成本和工期管理、等,便于承包商的统筹安排和管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作保证。
承包商的BM主要应用于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阶段,指导承包商进行投标和施工管理。然而由于承包商的思想意识和资金实力等因素,BM在承包商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2.3业主方的BIM
业主方的BM贯穿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在设计阶段,业主能够通过BM模型了解设计动态,控制设计进度,与设计方进行沟通。且BIM模型对设计错误的检测功能确保了设计的可建造性,能有效为业主节省投资。在招标评标阶段,BM的可视化功能能够大大提高投标方案的可读性,减少招标工作量,降低招标成本。在施工阶段,利用BM技术和模拟技术进行施工方案模拟和优化,能够有效的帮助业主理解工程质量。4D进度管理模型和5D的造价管理模型能够协助业主控制进度和成本。在运营维护阶段,将BM与维护管理计划结合,实现建筑物业管理。此外对建筑楼宇在运营阶个地调AVC系统是否可用,如可用则表示该地调所辖的全部220kV主变关口功率因数至少有一个是可控
(2)远方就地信号。远方就地信号表示某个地调AVC当前省地协调控制是否投入。
(3)是否可控信号。是否可控信号表示某220kV主变向下辐射的整个电网是否投入闭环控制。该信号对应到关口(即220kV主变高压侧),每个关口有一个是否可控信号。
(4)地调辐射电网正常情况下可增加的无功容量(Mvar,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地调辐射电网正常情况下可增加的无功容量表示从某个关口(220kV主变高压侧)向下辐射的整个电网在正常情况下,可“真正”增加的无功容量,对于由于操作次数超限、动作间隔过短以及投退可能导致电压越限的设备不统计在当前可增加的容量中。该遥测量对应到关口,每个关口都有一个当前可增加无功容量的遥测。
3、“一方主动,三方联动”的BM应用模式
从BM的上述三种应用模式中可以看出,只有业主方的BIM能够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发挥作用,它最大限度的使用了BM的功能,同时,业主方具有项目的控制权,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BM的功能。业主方通过一个项目,将其余各参与方聚集起来,BM的信息化管理和协同合作无疑使得业主方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因而,BM应用的推进必须从业主方手,实现“一方主动”。首先业主方要积极了解BIM知识,进行BIM投资,督促项目各参与方采用BIM技术。并
在整个BM的应用过程中进行控制和管理。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设计方、承包方、物业管理方按照各方的应用模式对BM进行及时的信息编辑和传递,并利用BM的结构分析、虚拟施工等功能辅功容量中。该遥测量对应到关口,每个关口都有一个当前可减少无功容量的遥测。
地调上送遥信信息点表如表2所示。地调上送遥测信息点表如表3所示。
4、省地协调合格率的确定和运行维护界限探讨
省地协调调试完成、相关部门批准投运后,正常情况下省地协调控制应保持投运。省调AVC系统按月自动统计各地调的省地协调投运率和省地协调关口调节合格率。省地协调投运率定义为:(省地协调投运时间/省地协调应投运时间)×100%,其中省地协调应投运时间定义为:每月的时间-(通讯中断+调度数据网中断的时间)一因为省调批准的工作影响省地协调的时间,省地协调月投运率应≥98%。省地协调关口调节合格率定义为:(满足调节要求次数/省调下发指令次数)×100%,省地协调关口月调节合格率应≥96%。
省调AVC系统按月统计各个地调省地协调投运率和省地协调关口调节合格率,同时统计省调220kV母线电压合格率。如出现地调关口满足省调下发的上下限值,但母线电压仍不合格的情况,由省调AVC系统负责整改。如地调某些关口长期不可控、可控时间远低于省调要求或者关口调节合格率不满足省调要求,则由地调负责整改。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建筑环境监测传感网平台设计.pdf
摘要:建筑节能 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辰、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本文面向建筑节能对建筑环境信心的监测需求,基于无战传志器网络技术,设计建筑环境检测传志网,实现对温湿度0,浓度、照度等室内环境信息、以及各用能设各能耗状况的监测。关键词:建筑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 建筑环境监测
内容摘抄:
1、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建筑能耗所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也持续增加,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的前提条件是对建筑环境以及能耗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便于能耗分项计量,达到能耗统计的目的。由于现有建筑内布线繁杂,对新增监测节点若采用有线的方式布置,则非常困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且布线工作易破坏装修、影响建筑正常使用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2,设计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建筑环境监测传感网,实现对温湿度、CO,浓度、照度等室内环境信息、以及各用能设备能耗状况的监测。
2、网络平台组成
2.1概述
由于建筑室内无线通信环境复杂,采用纯无线网络构建监测系统会存在通信可靠性、实时性等方面的技术难点。因此,本文充分结合有线网络在可靠性、实时性方面的优势,以及无线网络在布设便利性、灵活性方面的特点,建立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向结合的双向通信网络平台。系统网络是由监测后台、基站、中继、Node等设备组成,骨干网由基于RS485,总线的有线网络构成,接人网络由无线网络构成,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略)
3、系统功能
系统可以快速、自适应组建无线网络,获取室内环境信息、建筑能耗信息,具有以下4大功能:(1)灵活、快速的无线网络构建。
(略)
4、结语
本文针对建筑节能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建筑环境监测传感网。该网络系统可实现监测后台与现场分散的各信息采集点之间的双向通信,能监测温湿度、,CO2浓度、照度等室内环境信息、以及各用能设备能耗状况。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3,965
3,966
3,967
…
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