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3 ( 第 3979 页)

ICS91.100.60
CCS Q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68一2022/IS029771:2008
建筑用绝热材料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Thermal insulating materials for building applications-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ntent (IS029771:2008,IDT)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T 41768-2022,建筑用绝热材料,有机物含量,GB/T 41768-2022 建筑用绝热材料 有机物含量的测定.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S029771:2008《建筑用绝热材料有机物含量的测定》。本文件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a)纳入IS029771:2008/Amd.1:2014的修正内容,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双线(‖)进行了标示;b)删除“范围”中的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绝热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中坤元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福建宏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弘成康健(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三建工程有限公司、湖南荣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东方工建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宏达土木工程试验室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音希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屈会力、彭程、陶文竹、潘阳、郑斌、杨斌、方蔚然、刘丰、李亚冰、王宗茂、王恺中、慈国强、毛盛泰。

内容摘抄:

建筑用绝热材料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用绝热材料有机物含量测定的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测定无机材料中的有机物含量,如含有少量有机物成分的带贴面或不带贴面的绝热材料。
本文件不适用于测定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或碳酸盐、硫酸盐的材料的有机物含量。
本文件不适用于测定黏合剂、贴面和涂料等产品的有机物含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有机物含量organic content
W oc 一种材料或制品所含碳化合物的总量。
注:材料或制品中的有机物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
4原理
干燥后的试样质量与经过特定温度、特定时间灼烧的试样质量之差与试样质量的比值,即为该试样的有机物含量。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3.080
CCS Q 69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Grading and test method for attapulgite clay
2022-10-12  发布
2023-02-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T 41741-2022,凹凸棒石,凹凸棒石黏土,测试方法,黏土分级,GB/T 41741-2022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苏省盱眙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明光市铭垚凹凸棒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融万科技有限公司、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瑞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淮阴工学院、江苏纳欧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淮阴师范学院、盱眙县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爱勤、杨小君、胡西、减垚、郭臻、黄健光、郑茂松、于阳辉、汪庆豪、蒋金龙、张红林、姚超、张文彦、白志民、周守勇、李娜、康玉茹、潘卫、张平、陈玉婷、张锦蓉、郑达俊、茆平、丁浩。

内容摘抄:

凹凸棒石黏土分级及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凹凸棒石黏土的动力黏度分级、脱色率分级、化学组成分级、取样要求及分级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天然凹凸棒石黏土的分级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试验筛
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4506.1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吸附水量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凹凸棒石attapulgite
具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

3.2凹凸棒石黏土attapulgite clay
以凹凸棒石为主要组分的一种黏土矿。
注:除含凹凸棒石外,常含有白云石、蒙脱石、伊利石、水云母、海泡石、石英、蛋白石及碳酸盐等矿物。
3.3动力黏度dynamic viscosity
应力与应变速率之比,是表征液体黏性的内摩擦系数。
3.4脱色率decolorization rate
物质吸收色素或漂白能力的物理量。
3.5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
组成物质的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以氧化物形式表示。
4动力黏度分级
4.1动力黏度级别
根据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大小,将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代号分别为1、2、3、4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代号及动力黏度级别划分参考值见表1。

4.2动力黏度级别划分规则
4.2.1按照附录A给出的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测定方法测定样品动力黏度。
4.2.2根据所得动力黏度范围,确定待分级天然凹凸棒石黏土动力黏度级别。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220.20
CCS R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594-20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2022-10-12  发布
2022-10-12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T 41594-202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要求,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GB/T 41594-202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技术要求.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乌鲁木齐城市轨道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文峥、宋晓敏、殷峻、蔡昌俊、张建平、饶咏、姚国如、蔡佳妮、汪侃、冯旭杰、吴殿华、李颗峰、张剑、胡清梅、葛鑫、王石生、陈勇、张炘、艾文伟、刘宏泰、张兴凯、张红欣、彭章硕、张铭、陈文、杨斌、吕楠、王春强、徐平、吴珂琪、徐安雄、王艳辉、黄嘉、熊振兴、欧阳德胜、海增辉、杨新征、刘书浩、李永、徐磊、龚云海、柏赟、唐金金、元进辉、王刚。

内容摘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 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的总体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系统构成要求、系统软件要求、系统接口要求和系统信息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一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3837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
GB/T3870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综合应急指挥系统comprehensiv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监督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总体运营状态,具有应急资源管理、监测控制与预警和应急处置功能的计算机信息集成系统。

4总体要求
4.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达到网络化运营条件时,应有综合应急指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网络化运营的应急需求应满足GB/T38707的规定。
4.2正常运营时,系统应具备运营监测、风险管控和信息发布功能;非正常运营时,系统应具备对线网、线路和现场各层级间的协调指挥功能。
4.3系统应满足信息内容全面、实时准确、快捷调阅、灵活组合的线网应急指挥要求。
4.4系统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的要求,并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4.5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应不低于GB/T22239一2019规定的二级要求。
4.6系统应能满足新线接入、线路改造和延伸等扩展需要。
4.7系统宜采用数据级灾备方式建立备用系统。
4.8系统可实现数据共享,为企业其他业务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4.9系统应记录线网应急决策现场的音视频信息和突发事件相关系统界面,并具有回溯功能。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6年版,张展,王玉梅,王福忠,现代供电技术,第三版,高清PDF《现代供电技术 第三版 》王福忠 王玉梅 张展 主编 2016年版

前言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现代供电技术(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目标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机电工程等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版教材继续本着内容精练、重点突出、面向工程实际的原则编写,以工矿企业、城乡110kV及以下供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为主要内容,并与220kV及以上电力系统相关课程的内容形成互补。根据我校及全国兄弟院校多年的使用经验,第三版教材内容体系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章节有供电系统、负荷计算与功率因数补偿、短路电流计算、高压电气设备选择、电力线路及选择、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过电压及其保护、现代供电新技术和特殊行业的安全供电等。全书内容自成系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范围广泛,适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根据现代供电的要求,教材以35kV变电站的供电设计为主线来进行编排,使全书内容的纵向顺序系统化;与此相呼应,教材在第二一六章的章末均安排一节设计计算实例,将课程主要内容与计算方法,通过一个大型工矿企业的35kV变电站设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实践指导性原则。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即可基本具备独立设计35kV变电站电气部分的能力。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二版部分内容稍显陈旧,已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并适度引人了部分新标准、新技术与新设备等内容,主要有:①更新了教材中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全部依据最新版标准编写或修改原有相关内容,如将GB50052一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替换为GB50052一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等。②在无功补偿部分,扩充原有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内容,增加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新技术,同时删除实际应用较少的进相机等。③第八章新增智能变电站,完善智能开关等内容。另外,与第三版教材配套,将出版《现代供电技术学习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本书由河南理工大学王福忠教授、王玉梅教授、张展副教授担任主编。孙抗讲师编写第一、二章,王玉梅教授编写第三、八章,高彩霞副教授编写第四章,张展副教授编写第五、九章,许丹讲师编写第六、七章,王福忠教授编写附录并进行统稿。

华北电力大学刘连光教授对全书进行仔细的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电力系的全体教师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足甚至谬误之处,诚挚地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并发送电子邮件至fzhwang@hpu.edu.cn。
编者
2015年9月

内容索引:

目录
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章供电系统……1
第一节电力系统基础…1
第二节供电系统的接线方式13
第三节典型企业供电系统18
第四节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23
习题与思考题28
第二章负荷计算与功率因数补偿30
第一节负荷曲线及参数30
第二节负荷计算方法35
第三节企业负荷的确定与变压器选择44
第四节功率因数补偿技术51
第五节设计计算实例59
习题与思考题68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69
第一节短路的基本概念69
第二节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三相短路分析70
第三节无限大容量供电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75
第四节两相和单相短路电流计算83
第五节大功率电动机对短路电流的影响84
第六节短路电流的电动力效应及热效应87
第七节设计计算实例90
习题与思考题94
第四章高压电气设备选择96
第一节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96
第二节开关电弧98
第三节高压开关设备选择…100
第四节母线及绝缘子选择…108
第五节限流电抗器的选择…113
第六节互感器选择…115
第七节设计计算实例…120

习题与思考题…126
第五章电力线路及选择128
第一节电力线路概述…128
第二节架空线路导线截面选择计算…132
第三节电力电缆芯线截面选择计算145
第四节设计计算实例…150
习题与思考题155
第六章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157
第一节继电保护基础…157
第二节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163
第三节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单相接地保护172
第四节电力变压器保护…176
第五节高压电动机的保护…185
第六节备用电源自动投人装置…188
第七节企业35/(6~10)kV变电站的过流保护系统190
第八节供电系统的微机保护…198
第九节设计计算实例…204
习题与思考题208
第七章过电压及其保护…210
第一节大气过电压…210
第二节雷电冲击波沿导线的传播…212
第三节防雷保护装置…219
第四节变电站与线路的防雷…225
第五节内部过电压…228
第六节变电站的保护接地…231
习题与思考题…232
第八章现代供电新技术…234
第一节智能变电站概述…234
第二节智能开关设备…238
第三节定制电力技术…243
第四节快速断电技术…246
第九章特殊行业的安全供电…250
第一节特殊行业对供电系统的要求…250
第二节特殊行业的供电系统…252
第三节。矿井供电设备…256
附录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279
参考文献280

ICS13.220.01
CCS C 83
DB5113四川省(南充市)地方标准
DB5113/T28-2022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建设指南
Guidelines for building a professional team for fireground smoke exhaust
2022-12-19  发布
2023-01-19  实施
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13 /T 28-2022,建设指南,火场排烟,火场排烟专业队伍,DB5113/T 28-2022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建设指南.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林、陈小林、彭晖、肖海峰、王晓娟、严俊、苏聪、赵韬、王骁麟、陈克宁、唐永灿、毛艺历、明智。本文件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场排烟专业队伍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建设原则、建设方式、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南充市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基础设施和车辆装备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7956.17消防车第17部分:排烟消防车
GB51054城市消防站设计规范
XF39消防车消防要求和试验方法
XF/T623消防培训基地训练设施建设标准
XF 892.1消防机器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建标15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Professional team for fire site smoke exhaust
指专门开展火场排烟的灭火救援队伍。

4建设原则
4.1专业化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应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排烟技战术以及高效的装备。
4.2模块化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所有装备应按照不同功能类别组成便于携运的模块。
4.3建制化
火场排烟专业队伍应成建制集中,不宜多点位分布。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220.10
CCS C 83
DB5113四川省(南充市)地方标准
DB5113/T27-2022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指南
Guidelines for contingency planning on making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plans for large-scale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s
2022-12-19  发布
2023-01-19  实施
南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13/ T 27-2022,大型商业综合体,救援预案编制指南,灭火救援预案,DB5113/T 27-2022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指南.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充市消防救援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林、陈小林、彭晖、肖海峰、严俊、苏聪、王骁麟、陈克宁、唐永灿、毛艺历、明智。本文件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程序、内容、检验等。本文件适用于南充市灭火救援专业队伍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进行的灭火救援预案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8315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大型商业综合体large-scale commercial complex
指建筑面积大于5万平方米,集购物、住宿、餐饮、娱乐、展览、交通枢纽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于一体的单体建筑和通过地下连片车库、地下连片商业空间、下沉式广场、连廊等方式连接的多栋商业建筑组合体。
3.2战勤保障fire logistics support
指为灭火救援顺利开展进行的车辆装备、灭火药剂、燃油、饮食、物资、医疗防疫等现场保障。

3.3救援能力rescue capabi lity
指开展灭火救援的车辆、装备的实际效能和救援队伍的战勤保障能力,以及救援人员的实战经历、临机处置能力、职业技能达标等级等。
3.4紧急救助emergency ass i stance
指在救援过程中有灭火救援人员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时,开展的紧急施救行动。
3.5灭火救援任务分区task division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指将起火建筑周边区域按照安全警戒、灭火、战勤保障、指挥部等不同任务或职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分区。
3.6通信测试图communication test diagram
指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通过通信测试,在平面图上标注通信盲点区域和用以增强信号的通信差转台设置点位的图集。

4编制原则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预案编制在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基础上,应符合“科学合理、实战高效、简洁明了、便于操作”的要求。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6年版,姚洪峰,泉州民居,泉州民居营建技术,黄明珍,高清PDF《中国民居营建技术丛书 泉州民居营建技术 》姚洪峰 黄明珍 著 2016年版

泉州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城市。
泉州的历史悠久,三四千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足以证明这一点。南北朝时期(公元260年)在南安设东安县,管辖了今天的泉州、莆田、厦门,以及漳州的部分地区。从唐代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在今天的鲜城区位置设置武荣州,兴建唐城起,泉州迅速成为闽南地区重要的文化、经济中心。而此后几百年闽地的相对稳定和开放,不仅由来此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也迎来了从大海驶来的“万国”商船,泉州一跃成为闻名欧亚的东方大港,刺桐的美名流传千年。
由于福建的地理空间相对封闭,受古代交通的局限,文化演变的速度相对缓慢。而本土原住民和来自中原的迁入者都把传承自有的文化习俗作为立家之本,各种早期技艺得以保留。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在融合各类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以木、红砖红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极具特色的闽南建筑体系,影响我国台湾和东南亚地区。
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撑爆了泉州人的腰包,经济实力超过周边其他地区。凭着“成家立业光宗耀祖”的传统意识,建造自家大宅成为每个家族的世代目标,并且不及余力地付诸实践。泉州的古民居建筑,不仅讲究风水格局,建筑质量上乘,做工讲究,而且大量采用雕刻、绘画手段对几乎所有露明部位进行装饰。这个传统一直流传至近现代,因此,我们才能看到蔡氏古建群、亭店杨氏民居等精美的雕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改善,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条件,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迅猛的城乡建设对闽南地区的古城古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都构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掌握闽南建造技艺的匠人越来越少,有些传统做法已经失传。保护和抢救闽南建筑及其建造技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姚洪峰先生,从1980年代起就在泉州市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近10年在承担福建地区古建筑保护项目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对传统建筑建造技艺的记录和研究工作。与黄明珍女士一道,在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测绘,走访老匠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泉州民居营建技术》一书,对泉州地区民居建筑及其建造技艺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为记录和传承闽南地区传统建筑技艺作了不容忽视的努力。

记录和研究泉州的营建技艺,不仅仅是为了留取资料,更是一种传承,相信姚洪峰先生、黄明珍女士的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沈阳

内容索引:

目录
序IV
前言Ⅵ
第一章形成因素
第一节自然因素001
第二节历史沿革003
第三节文化因素004
一、文化内涵004
二、文化特点007

第二章发展脉络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009
一、音楼山文化遗址009
二、庵山沙丘遗址010
三、狮子山遗址010
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010
第三节唐宋元时期013
第四节明清时期016
第五节民国时期018

第三章建筑形态
第一节建筑特征019
一、因地制宜的取材原则019
二、完整丰富的木构架体系019
三、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020
四、精巧绝伦的构件造型021
五、色彩鲜艳的装饰装修021
第二节建筑类型021
一、传统红砖大厝022
二、中西合璧建筑039
三、骑楼建筑046
四、土楼石堡048
第三节建筑布局056
一、单开间058
二、三开间058
三、五开间060

第四章营造工艺
第一节画水卦图063
一、依据063
二、用尺064
三、做法065
第二节点制篙尺068
一、篇尺的内容068
二、点制的顺序069
三、篙尺的统一性069
第三节大木施工070
一、栋路071
二、斗拱075
三、枋类构件081
四、檩椽构件081
五、其他构件081

第五章细木作技艺
第一节木雕沿革091
第二节木雕技艺093
一、主要工具093
二、主要用材093
三、雕刻工序095
四、雕刻技法098
第三节装饰应用100
一、木雕应用100
二、装饰题材107

第六章石雕技艺
第一节石作沿革109
第二节石雕工艺112
一、石雕工具113
二、原材料采集113
三、工艺流程117
第三节雕刻技法119
第四节石雕构件122
一、大门及门堵122
二、石窗122
三、柱础122
四、台基125
五、装饰125

第六章石雕技艺
第一节石作沿革109
第二节石雕工艺112
一、石雕工具113
二、原材料采集113
三、工艺流程117
第三节雕刻技法119
第四节石雕构件122
一、大门及门堵122
二、石窗122
三、柱础122
四、台基125
五、装饰125

第七章泥水作技艺
第一节红砖制作131
一、窑炉的建造131
二、原料的采集132
三、原材料加工及制作132
四、装窑133
五、烧窑、退窑133
第二节瓦片制作136
一、泉州瓦业历史136
二、红瓦的烧制137
第三节墙体砌法138
一、砖墙(地面)的砌(铺)法140
二、石墙的砌法141
三、蚝壳墙142
四、编竹夹泥墙143
五、夯土墙143
六、三合土地面143
第四节屋顶做法144

第八章装饰装修
第一节油饰彩绘147
一、彩绘位置及内容147
二、油饰彩绘工序148
第二节堆剪152
一、白描152
二、打底152
三、安模152
四、粘瓷153
第三节灰塑交趾陶154
一、灰塑154
二、交趾陶154
第四节砖刻156
一、制作方式156
二、雕刻形式156
三、雕刻题材157
第五节园林造景158

第九章建筑文化
第一节建筑民俗163
一、选址风俗164
二、禁忌文化164
第二节姓氏文化167
第三节礼制文化169
第四节建筑文化交流170
一、对外交流170
二、外来文化对泉州建筑的影响173

第十章保护修缮
第一节建筑调查177
一、建筑基本情况177
二、历史人文资料178
三、建筑历史沿革179
四、价值评估179
第二节建筑测绘与调查179
一、勘察方法180
二、记录方法180
三、现状勘察180
四、勘察结论183
第三节制订修缮方案200
一、设计原则200
二、设计要求200
三、修缮工程200
第四节维修做法202
一、维修原则202
二、做法说明202
三、设计图纸203
四、施工要求203
参考文献211
后记213

高清PDF《中国民居营建技术丛书 泉州民居营建技术 》姚洪峰 黄明珍 著 2016年版已关闭评论

住宅工程,实施方案,治理,淄博市,质量问题,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实施方案

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
实施方案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号)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工作的通知》(淄建发〔2014〕73号),为有效治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进一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准确把握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源,坚持市场与现场联动、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齐抓,严格质量责任落实,强化激励约束措施,构建质量常见问题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全面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四年努力,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参建单位能够有效落实防治责任和治理措施,在治理新建住宅工程渗漏、裂缝、水暖、电气、节能保温等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常见问题方面取得明显效果,质量投诉逐年下降,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4年)
召开全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工作动员会,对《关于加强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工作的通知》和《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实施方案》进行宣贯,动员和部署专项治理工作。
(二)实施推进(2015-2016年)
制定年度治理工作重点和实施计划,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精品工程观摩和可视化样板交底等做法,稳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三)总结推广(2017年)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将专项治理工作转为常态化、日常性工作,有效防治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对建设单位的工作要求
1、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现场成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建设单位基建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施工企业质量分管经理、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企业质量分管经理、项目总监和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等组成,领导小组名单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每月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工程质量常见问题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并将检查记录及整改落实情况形成书面资料存档备查。
2、建设单位在领取工程质量监督书时,须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交由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责任主体负责人签字的《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承诺书》(附件1);在工程开工前,应向施工单位下达《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任务书》(附件2)。
(二)对施工单位的工作要求
1、施工单位应将《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附件6)制作成展板,悬挂于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并在施工现场设置材料样品库、实物样板、施工样板和图片展板。
2、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项目常见问题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项目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对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在防水隔离层和地面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分别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检查,并形成书面隐蔽验收和影像资料存档备查。
3、工程完工后,应组织自评自改并提交《施工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自评报告》(附件3)。
(三)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要求
1、监理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项目常见问题检查每月不得少于一次,监理项目部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发现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行为,应对责任单位及时发出监理通知或停工通知单;制止无效的,要及时上报工程所在地质量监督机构,检查应形成书面资料存档备查。
2、工程完工后,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预验收。重点做好外门窗密闭渗漏、屋面和厨卫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蓄水、采暖管道压力试验和导线抽线等涉及重要使用功能项目的检查工作,检查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重新组织验收。资料方面应重点抽查影响使用功能项目的检验测试资料,资料缺失不全或不合格的,要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
3、工程预验收后,应提交《监理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评估报告》(附件4)。
(四)对设计单位的工作要求
根据《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附件6),出具常见问题治理措施设计专篇。签发设计变更时,不得删减设计治理措施或降低工程质量标准,不得将重大变更注明为一般变更。竣工验收时,应严格审查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方面的按图施工情况,并提交《设计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检查报告》(附件5)。
(五)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要求
1、将治理措施执行落实情况列入监督计划,积极引导并逐步在施工现场推行样板间和可视化样板交底等做法。本年度新开工单体工程规模在30000平方米以上的要做结构和装饰实物样板展示区,实行可视化交底;2015年以后,规模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单体或50000平方米以上的小区等新开工项目,要做结构和装饰实物样板展示区,实行可视化样板交底,规模以下工程要做样板间。全市范围内观摩活动每年不少于一次,区县范围内观摩活动每年不少于两次。
2、在主体分部抽查阶段,应检查填充墙不同基体材料交接部位挂钢丝网的裂缝控制措施;在“三小间”防水施工阶段,应到施工现场复核防水施工队伍的专业资质,对主要防水材料进行现场随机抽检,对照图纸检查施工做法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应责令整改并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3、资料检查时,重点检查地下室、屋面和有防水要求房间的隐蔽验收记录,对没有形成书面验收记录或记录反映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整改并依据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4、严格落实竣工验收阶段“三小间”蓄水检查、导线抽线检查,逐步推进外墙、外窗压力淋水检查,努力控制和减少外墙、屋面和“三小间”渗漏等问题。
5、在竣工验收监督时,应重点对照施工单位的治理自评报告、监理单位的治理评估报告和设计单位的治理检查报告,组织开展对分户验收情况的比对性复核,对在分户验收中弄虚作假、降低标准或工程存在较多质量常见问题的,要责令整改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附件:1、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承诺书
2、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任务书
3、施工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自评报告
4、监理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评估报告
5、设计单位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检查报告
6、淄博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措施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5年版,扬州民居,扬州民居营建,扬州民居营建技术,梁宝富,高清PDF《中国民居营建技术丛书 扬州民居营建技术 》梁宝富 编著 2015年版

前言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别具一格的一门建筑学科。随着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全社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以传统建筑的保护、修复、传承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古建筑事业日趋繁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古建筑的老工匠越来越少,传统的营造系统已经大多消失,技术力量感到明显不足。这与当前保护和传承的需求很不相称,深忧流传多年的民间绝艺有逐渐失传之势。因此,华南理工大学陆元鼎教授组织编写“中国民居营建技术丛书”,目的在于抢救性总结地域的形制特征和营造技术,归纳前人的实践经验,传承传统技术精华,对于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域特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深远意义。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几秒钟内,大地被撕裂,全城建筑变成了废墟。各类建筑物经受了一次考验,而有不少古代木结构建筑仍傲然挺立,验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墙倒,柱立,屋不塌”的特征。它们具有“晃而不散,摇而不倒”的榫卯结构,好似一个大弹簧的层层叠叠的斗棋体系,以及侧脚和生起技术的巧妙运用,使木骨架由四周向中间产生挤压力,整个构架保持绝对的稳定,不易产生歪斜现象。这些技术措施的存在,对整个结构体系起到安全稳固的作用。
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远在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早在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宋人徐湛之在平山堂建有风亭、月观、吹台、琴室等。在建筑技术方面,从今日发掘的汉王陵等地下宫殿看,可以见证当时地上建筑物的宏伟和工艺水平的高超。由于扬州位于南北之间,帝王南巡,大兴土木,派出北方匠师,与扬州原有的匠师在技术上有了交流,加之明代中叶后徽商的到来,又带来徽州的建筑匠师融合,徽州的建筑手法也融入扬州建筑艺术之中,大大地推进了扬州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构成了独特的建筑成就和风格,在我国的建筑史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书的写作力求以工匠的语言表述,全文由八章及两个附录而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扬州的历史沿革和建筑技术发展;第二章对扬州民居进行概述;第三章介绍大木作和小木作;第四章介绍瓦作;第五章介绍石构件加工;第六章介绍传统油漆的做法;第七章介绍砖雕、木雕、石刻艺术;第八章介绍造园艺术和做法;附录1重点介绍各区、县的民居构造特征;附录2简要介绍乡土建筑的情况以及常用的建筑方言和《扬州画舫录》中的工段营造录。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园林古建的工匠、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文物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因此,在编写过程中,着重于总结扬州地域性的风格和工匠的实际操作经验,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有关扬州传统建筑的构造。在文字叙述方面,力求简明切实,通俗易懂,并以大量的施工过程照片,反映其构造节点的处理,对工程设计人员画建筑节点详图会有一定的帮助。关于过去沿用的地方术语,大都是古代工匠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词汇,生命力很强,目前工匠仍在广泛地使用,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故在专门章节中予以注释说明。
本书的编写过程历经六年,除重点发挥老工匠的骨干作用外,还采用了座谈访问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本书是主要由江苏江都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扬州古宸古典建筑有限公司、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等三个单位的工匠、管理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匠术经验,并在扬州城乡建设局的大力支持下,以项目课题作为支撑,写成的一部应用性的技术用书。希望对于扬州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从事扬州地区传统建筑的修缮和保护的工匠们,在提高业务水平上能够有所帮助。然而,由于编者的学识和经验有限,尽管尽心尽力,但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一定存在一些遗漏、错误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敬请广大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粱宝富
2015年7月10日

内容索引:

序IV
前言VI
第一章扬州历史沿革与建筑发展概述
第一节扬州的概况001
一、地形地貌002
二、气候条件002
三、土地资源004
四、经济文化004
第二节扬州历史沿革和建筑发展005
一、两汉及三国时期005
二、南北朝及隋唐时期006
三、唐代时期007
四、宋代时期011
五、元明时期013
六、清代时期017

第二章扬州民居概述
第一节扬州民居的平面布局025
第二节扬州民居的布局特点028
一、左右组合028
二、前后组合029
三、前店后宅031
第三节建筑的尺度与比例031
一、开间和进深031
二、檐口高度与天井比例032
三、提栈规则032
四、常用尺032
第四节民居的构造特征033
一、建筑造型033
二、民居的功能布局036
三、建筑构造形式040
第五节扬州民居营造工序与风俗046
一、杨州民居的营造工序046
二、扬州民居的民俗风情050
第六节扬州民居营造工匠及师承系统052
一、手艺工匠分类052
二、行业祖师055
三、师承系统057

第三章木作
第一节材料及工具059
一、常用材料的品种、技术及运用059
二、常用的工具和操作061
第二节大木作的构造066
一、木工工艺的基本知识066
二、木构架的结构形式072
三、木构架常见节点的构造078
第三节大木作操作工艺088
一、大木作操作程序088
二、构件制作安装工序091
三、大木作构件制作092
四、构件汇榫101
五、大木构件安装102
六、斗棋107
第四节木装修构造与工艺109
一、木装修概述109
二、木装修的分类109
三、木装修的构造及工艺111

第四章瓦作
第一节常用工具与材料125
一、常用工具125
二、常用材料126
第二节建筑基础126
一、基础类型126
二、常用工具及灰土做法126
三、台基的构造及一般施工程序127
第三节墙体128
一、墙体的组合形式129
二、构造形式131
三、院墙、国墙135
四、墙体的施工工艺137
第四节瓦屋面142
一、主要材料143
二、屋面构造微法144
第五节室内地面160
一、室内地面160
二、地坪施工工艺161
三、施工技术要点161
第六节砖细工艺162
一、砖细构造163
二、砖细工艺流程169
三、操作工艺169
四、砖细的卵榫结构及安装171
五、质量要求171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71

第五章石作
第一节工具及材料173
一、工具173
二、材料174
第二节加工工艺174
第三节常用构件175
一、阶沿石及台阶175
二、柱础176
三、抱鼓石177
四、石栏杆178
五、其他构件179

第六章油漆作
第一节材料181
一、国漆181
二、桐油181
三、调和漆182
四、辅助材料182
第二节操作工艺183
一、调配技法183
二、批灰技法185
三、打磨抛光技法185
四、刷涂技法186

第七章雕刻艺术
第一节扬州雕刻艺术风格、题材187
第二节砖雕190
一、砖雕用材190
二、常用工具190
三、雕刻的技法191
四、工艺流程191
五、砖雕的运用192
第三节木雕刻195
一、雕刻概述195
二、雕刻工具195
三、雕刻用材196
四、工艺流程196
五、雕刻的技法198
六、题材199
第四节石雕200
一、工具200
二、用料200
三、石雕技法200
四、工艺流程201
五、雕刻题材201
六、石雕运用202
第五节泥塑204

第八章宅园
第一节造园艺术205
一、建筑205
二、叠石207
三、理水209
四、花木209
第二节假山210
一、假山的材料210
二、置石211
三、假山的构造211
四、山石结构的基本形式213
五、施工工艺213
六、叠石技法216第三节
种植216
一、植物品种216
二、种植方法216
第四节盆景艺术218
第五节花街220
一、花街类型220
二、铺贴方法222

附录1民居实例及特征
第一节广陵民居风貌调查225
一、汪氏小苑225
二、朱自清故居228
三、曹起语故居229
四、刘文洪故居231
第二节邗江民居风貌调查231
一、邗江概况231
二、建筑特征231
第三节江都民居风貌调查242
一、江都概况242
二、建筑特征242
第四节高邮民居风貌调查252
一、高邮概况252
二、建筑特征253
第五节宝应民居风貌调查262
一、宝应概况262
二、建筑特征262
第六节仪征民居风貌调查272
一、仪征概况272
二、建筑特征272

附录2
第一节扬州乡土建筑概述281
一、扬州乡土建筑的形制281
二、构造283
三、营造流程及习俗285
四、盖草屋287
五、结束语288
第二节民间锅灶技艺288
第三节(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292
第四节常用建筑方言306
参考文献310
后记311

2015年版,中外建筑选编,历史与文化,苏家悌,高清PDF《中外建筑选编 历史与文化》 苏家悌 著 2015年版

序言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有着如此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古民居,随着地理位置的不同,其建筑各有特色。苗家的吊脚楼、微派的马头墙、小青瓦、侗族的风雨桥、客家的土楼、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这些身份区别的式样,在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城市现代建筑中难觅踪迹,而今的中国城市千城一面。的确,随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我们的眼前变得“摩登”起来:一样的马赛克、一样的玻璃幕墙、一样的高架路立交桥、一样的大广场、一样的流行包装…漫步于这些如同“克隆”出来的城市中,有着“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早己成为一种久违的感觉。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指出,个性缺失是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最大弊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突出了个性和特色,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活才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齐白石也曾对自己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城市建设莫不如此。先进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决不等于一味地简单模仿,否则只能导致城市建设雷同、刻板与僵化,无异于走进城市建设的死胡同。
我国的古建筑众多,江南的古镇、北方的神庙、佛塔还有大大小小的宫殿建筑,不但贴近自然,也很具艺术之美,功能上也考虑很周到,历经数百上千年的风吹雨打甚至地震之灾,依然屹立保存下来,大都可供使用,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优美的建筑,不但能使人产生美感,甚至灵感,产生某种联想,以至有感情的寄托和归属感。当前最重要的是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对研究科技的兴趣,建筑技术艺术是其中之一,从而激励他们道德情操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老一代建筑学家不断呼吁保护好各种古建筑哪怕是一砖一瓦以及那些名人故居的原因。
一座优美的建筑必然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与周围景色互相衬托、互相辉映,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建筑从来是与艺术有联系的,因为它有美感。古代的建筑艺术无论是中国的宫殿、庙宇和佛塔,还是外国的教堂、宫苑、城堡其至花园,都非常讲究艺术装饰,其中大部分讲求豪华和庄严以及美学观点: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功能合理和环境舒适,让建筑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的精神融为一体。

建筑,它与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不同,它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向人们展示了节奏、旋律、色彩、光影、材料以及气质和个性,显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它用一种凝练的、永久的力量把人们引向崇高的境界。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于精神之中。
本书介绍的由丹麦青年建筑师Joern Utzoni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封面照片),数十年来,一直享誉全世界,获得了极为丰富隐喻反响。与文学艺术不同,建筑并不期望人们明白什么或接受什么,因为它没有直接的目标,它仅仅以凝练简洁的空间向人们施展美的魅力。建筑的美是一种超越人和生命之上的隐喻的美。人对建筑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来自生活,来自建筑的文化。建筑师都强调建筑要与环境结合的重要性。在建筑中运用雕塑来点缀空间,是现代建筑的一个特点。雕塑置于室内,空间便有了动感,人们的视线也有了着落。每一件东西对空间环境产生影响,有节奏、有层次地安排它们,发挥它们的特性,就能激发人们的美好感受。
对建筑的审美,应放在人与自然中去进行,隐含在建筑美的后面是它揭示了大自然的深层美:象征着人类的聪明才智,并在人类的心灵深处创造出美的世界:体现以生命为主体、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时代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建筑的式样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当然,建筑还涉及到民族和历史方面,还有地理位置和气候要素,非常复杂,所以对各类建筑的设计、规划要求较为慎重,要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要做可行性论证,如果仅少数人的拍板决定必有后忠患。
本书作者是一位退休的建筑工程师,曾长期从事工业和民用建筑的设计和基本建设运作管理工作,退休后潜心研究中外建筑史。他花了四年多时间从国内外搜集选择了100多例著名公共建筑资料,其中中国42篇、英国19篇、美国7篇、法国和印度各3篇、西班牙和意大利各2篇,日本、泰国、束埔寨、俄罗斯、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匈牙利、以色列、墨西哥、阿根廷、新西兰、土耳其和厄瓜多尔等各1篇,共21个国家、92篇介绍文章,经作者编撰成册,并附有大量图片,图文并茂。
我祝愿读者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在建筑中得到越来越生动的体现:也祝愿我国的建筑师们用辛勒的劳动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建筑作品,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使我国的建筑规划和设计事业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欧阳鹏
2013年10月31日

内容索引:

目录
中国北京故宫001
沈阳故宫005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009
中国长城013
中国上海·前百老汇大厦017
上海·前汇丰银行大厦019
上海·江海关大厦021
上海·中国银行大厦023
上海·前沙逊大厦025
上海·国际饭店028
北京·国家大剧院031
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035
北京·广播电视大厦(大裤衩)037
西安·大雁塔039
上海·水乡第一镇朱家角043
嘉兴等地的名人故居046

中国魅力名镇南浔050
梦里水乡—同里053
湖南·岳阳楼054
湖南·凤凰古城056
云南·纳西人的古王城一丽江古城059
云南·大理古城063
中国的祠庙066
广州·陈家祠堂069
关于中国古塔072
阎锡山故居077
沈阳·大帅府082
山西·平遥古城086
山西·太原晋祠090
山西·乔家大院094
福建土楼099青岛·福音堂
102
青岛·圣保罗教堂105
青岛·花石楼108
青岛·德国总督官邸110
青岛·欧人监狱113
青岛·安娜别墅116
青岛·圣弥厄尔大教堂118
青岛·警察公署和地方法庭121
意大利·比萨斜塔124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126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128
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130
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132
法国·巴黎凡尔赛宫136
西班牙·神圣家族教堂140
匈牙利·国会大度143
法国·埃菲尔塔146
到全世界146一
以色列·岩石圆顶清真寺149
剑桥的标志一国王学院礼拜堂152
德国·新天鹅堡155
泰国·大王宫157
英国·阿尔伯特大会堂161
英国·格拉斯哥大教堂165
英国·格洛切斯特大教堂168
英国·格朗达鲍尼歌剧院171
英国·汉普顿宫174
英国·利兹城堡177
英国·新千年园屋顶(展馆)180
英国·千禧体育场183
英国·萨尔茨堡大教堂186
英国·圣·詹姆斯宫188
英国·圣·保罗大教堂190
英国·伦敦塔193
英国·威尔斯大教堂196

英国·西敏寺199
英国·战役修道院202
英国·大本钟205英国·狄更斯房舍208
英国·巨型爱丁工程项目211
苏格兰·爱丁堡城堡214
奥地利·霍夫堡217
法国·沙科大教堂220
日本·大Buddha会堂223
土耳其·托贝尔比宫225
印度·米纳克西庙228
印度·红堡231
印度·昌迪加尔城234印度·泰姬陵237
柬埔寨·吴哥佛寺241
墨西哥·瓜达卢佩女士教堂245
美国·蒙的西罗248
美国·赫斯特堡251
美国·林肯纪念堂254
美国·帝国大厦257
美国·大拱门260
美国·华特·迪斯尼世界263
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圆屋顶266
厄瓜多尔·拉·科巴纳教堂268
阿根廷·科隆歇剧院271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274
新西兰·罗托鲁阿(温泉展览表演建筑)277
附录1:浙江古镇279
附录2:本书作者和序言作者281
附录3:欧洲国家教堂造型283
附录4:欧洲国家教堂雕塑选编285
附录5:罗马式与哥特式建筑的拱顶287
附录6:古代岁马式建筑的拱柱288
附录7:古代希腊建筑式样289
附录8: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墙柱和柱础大样图291
附录9:中国传统建筑的五类屋顶中国木结构古塔内的斗拱292
附录10:中国寺观内外的斗拱结构294
附录11:建筑画选辑(计8页)295
后记301
主要参考文献302

ICS07.040
A78
备案号:65169一2018
CH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
CH/T6007-2018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ructure

2018-08-17发布
2019-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CH/T 6007—2018,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结构变形,CH/T 6007—2018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监测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的起草规则依据GB/T1.1一2009。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测绘院、北京同创达勘测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褚平进、郭春生、王如路、李家平、张建全、余美义、陈建军、徐劲松、贾丁、滕德贵、陈鸿、黄钟晖、刘国平、程胜一、邵华、任干、姚顺福、徐代胜、刘爱德、胡东、孙莉、张少夏、侯敬宗、宫雪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运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和成果。
本标准适用于运营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和成果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淮测量规范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注: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3.2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ructure
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变形程度、变形范围、变化趋势及病害状况而开展的保护区巡查、结构巡检、长期监测及工程影响监测等工作。

3.3
保护区protection area
为保护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在其结构及周边的特定范围内设置的控制和保护
区域。
3.4
外部作业exterior action
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周边进行的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作业。
3.5
保护区巡查checking around protection area
为预防外部作业或赋存环境变化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在其沿线地表进行的巡视、检查。
3.6
结构病害structure disease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裂缝、错台、错缝、接缝张开、掉块、压碎、剥落剥离、渗漏水、冻害、锈蚀、劣化等现象。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建成后,应周期性开展保护区巡查、结构巡检及长期监测。当沿线有可能影
响结构安全的外部作业时,还应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工程影响监测。
4.1.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宜采用地方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独立坐标
系,条件允许时宜与地方坐标系统联测。
4.1.3必须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强透水砂层地区、岩溶发育地区、欠固结地域等地质条件特殊的地段,或地方经验表明外部作业的影响范围超出规定范围时,宜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保护的需要,适当扩大保护区范围。
4.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影响风险等级划分应遵守下列规定:
a)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风险等级按表1划分,其中外部作业的工程影响分区、外部作业的接近程度符合附录A的要求;

b)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存在缺陷的区段或使用状况恶化的区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其工
程影响风险等级提高一级,特级时不再提高。
4.2精度要求
4.2.1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以测量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并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
误差。
4.2.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形变监测主要观测项目的测量精度不应超过表2规定的数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1.040.27
CCS F 10
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05-2021
地热井钻井液环保性评价规程
Regul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aluation of drilling fluid for geothermal well
2021-11-16  发布
2022-05-16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 /T 10705-2021,地热井,环保性评价,钻井液,NB/T 10705-2021 地热井用钻井液环保性评价规程.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能源开发中心、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公让、李景营、朱铁军、李相远、刘青峰、郭宏亮、史培玉、李卉、周晓蕾、夏晔、经淑惠、牟鲜、李凤鸣、张振宇、康厂、王登峰、王东、郭保雨、王宝田、李炳太、王旭东、刘振东、刘均一、蓝强、孙浩玉、高凯、李天舒、赵丰年。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样品的取样、标识、保存与运输2
5评价内容2
6测试方法3
7原始记录8
8安全环保要求8
附录A(规范性)相关系数r临界值表9
附录B(资料性)地热井用钻井液环保性评价原始记录表10
附录C(资料性)地热井用钻井液环保性评价参考值11

内容摘抄:

地热井用钻井液环保性评价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井用水基钻井液体系和化学剂的环保性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原始记录及安全环保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热井用水基钻井液化学剂和体系的环保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5.3一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11914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T16783.1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
GB/T17136一1997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一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86水质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HJ/T299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疏酸硝酸法
HJ491一2019土壤和沉积物铜、锌、铅、镍、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832土壤和沉积物金属元素总量的消解微波消解法
SY/T6787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SY/T6788水溶性油田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评价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物毒性biological toxicity
受试生物在一定浓度的产品溶液中所产生中毒反应的性质。
3.2生物降解性biodegradability
有机物质被土壤、天然水体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通过生物代谢作用转化为简单无机物的性质。
3.3重金属heavy metal

密度大于5.0g/cm的金属。本标准特指汞、砷、铅、镉、铬5种重金属。
3.4环境敏感区域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4样品的取样、标识、保存与运输
4.1取样
4.1.1钻井液化学剂
固体产品按GB/T6679的规定执行;液体产品按GB/T6680的规定执行。
4.1.2钻井液体系
开钻前根据钻井液配方设计,对室内配制钻井液进行评价。完钻后对现场剩余或废弃的钻井液取样。应在钻井液循环罐中取样,取样时应在钻井液充分搅拌后5min内立即取样。若钻井液搅拌或循环停止超过5min,应采用取样器在循环罐的表层、中层和底层分别取1000mL分样,再合并成为钻井液样品。钻井液样品应使用高密度聚乙烯容器密封,样品需充满容器,不应留有空间。
4.2标识
样品容器上应贴标识,标明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式、采样数量、采样人姓名、生产者或使用者等。钻井液样品应标明钻井液类型及其主要处理剂名称,现场钻井液样品还需标明完钻井深。
4.3保存与运输
液体样品要求在温度为2℃~5℃的冰箱中冷藏,固体样品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取样后应在48h内进行测试。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010
CCS F 15
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696-2021
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Design method of borehole structure of geothermal well
2021-11-16  发布
2022-05-16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 /T 10696-2021,井身结构,地热井,设计方法,NB/T 10696-2021 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窦斌、郑君、田红、吴天予、胡郁乐、崔国栋、周光辉、罗文行、张国斌、李建华、房艳国、程万强、刘现川、张海雄、杨迎新、刘贺娟、赵丰年、李天舒、王吉亮、孙冠军、肖鹏、陈金龙、陈莹、卢玮。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设计依据2
6自下而上设计步骤附录A(规范性)套管与钻头尺寸选择图7
参考文献8

内容摘抄:

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中的术语和定义、地热井井身结构的基本要求、设计依据以及设计步骤。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地热勘探井、探采结合井、开采井与回灌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GB50296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DZ/T0148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DZ/T0260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NB/T10097地热能术语
SY/T5313钻井工程术语
SY/T5341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SY/T 5724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自下而上设计方法up-the-hole design criteria
根据地热资源需求及裸眼井段安全钻进应满足的约束条件,自开采段设计开始,自下而上逐次设计各层套管尺寸及下入深度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法。[来源:改写SY/T5431一2008,3.7刀
3.2开采段product section
位于目的层,用于开采地热的井段。回灌井的回灌段亦为开采段。
3.3泵室段pump chamber section
表层套管中用于安装抽水泵的井段。

3.4过滤管screen pipe
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贴砾)过滤器的骨架管。单独使用时亦称为过滤器。[来源:DZ/T0148一2014,3.13]
3.5过滤器screen assembly
位于开采段(回灌段),起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来源:DZ/T0148-2014,3.15]
3.6填砾gravel packing
将一定级配的砾料填入过滤管与孔壁之间环状间隙中的工序。[来源:DZ/T0148一2014,3.22]
3.7沉淀管blank casing slump
在井管底部用以沉淀砂粒和沉淀物的无孔管。[来源:DZ/T0148-2014,3.14]
3.8必封点seal point
裸露井眼中满足压力不等式条件的极限长度井段定义为可行裸露段,这一井深区间的顶端为上一层套管的必封点,底端为该层套管的必封点。
4基本规定
4.1基本准则
4.1.1符合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施工要求。
4.1.2采取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从目的层开采段设计开始,逐级向上对各级技术套管和表层套管进行设计。
4.1.3勘探井设计时,宜适当增大开采段(终孔)孔径,为下入下一级套管提供尺寸余量。
4.1.4应充分考虑地热水的水温、水量及储层初见水位,使整体设计能有效保护目的层。
4.1.5应避免产生井漏、井塌、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
4.1.6有利于控制异常地层压力,保证井控作业顺利进行。
4.2井眼直径系列
地热井井眼直径和钻头尺寸可参考附录A选择。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安全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措施,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措施

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 质量方针
实行科学管理,满足合同要求,赢得业主信任,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做到“精心施工,创优良工程;信守合同,让顾客满意;持续改进,争行业先进”。
2 质量目标
合同履约率100%,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分部工程合格率100%,杜绝重大质量责任事故。竣工验收质量评定为优良工程。
3 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及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程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工程质量均在受控状态,且可追溯。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工程的主要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各种施工项目情况编制单项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使施工的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
3.1 加强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坚持“三检、四按、五不准、六做到”,即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四按:“按图纸、按规范、按工艺、按标准”;五不准:“资料不全不准开工、材料不合格不准进场、测量不闭合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达不到质量标准不准交工验收”;六做到:“方案做到合理、技术资料做到齐全、质量检验做到可靠、施工试验做到真实、测量数据做到准确、施工方法做到正确”。
3.2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对于本标段所用钢绞线、锚具、伸缩缝、支座、碎石、水泥等关键性材料按业主要求选择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厂家。
1).路基工程:严格控制填料的松铺厚度,确保碾压密实及均匀。路基碾压采用拖式振动碾和重型振动压路机,保证碾压设备满足施工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过湿或过干时,采取翻晒或洒水措施。
严格控制台背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加长台背回填的长度,便于拖振和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对于边角等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使用气夯进行夯实处理。半填半挖路基接茬处采用台阶开挖并回填,确保接茬的压实度。
特殊路段路基处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换填深度和换填材料满足设计要求,土工材料铺设搭接密实,铺设平整。
2).桥涵工程
模板施工,要预先在地面拼装,检查接缝与接茬错台情况,提前进行修整;所用模板接缝均使用单面胶海绵条堵塞,防止漏浆。桥涵预制件成品或半成品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预制件不合格不准出厂。涂塑模板贴面必须严密,使用前检查其接缝及厚度,厚度不均匀,不允许使用,以保持成品结构表面平整度。
钢筋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制安。绑扎钢筋时必须保证保护层厚度,确保不露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精选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符合要求的粗细骨料,并掺入外加剂和掺和料,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防止混凝土水化热过高和收缩量过大。
认真组织现场混凝土生产、浇筑工作,防止混凝土生产与浇筑脱节造成间歇灌筑。施工时,
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灌筑程序灌筑,同时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振捣密实。混凝土必须严格
按照试验室选定的配合比计量拌和,不得随意更改。
选择合理的拆模时间,避免因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力而引起结构裂缝。脱模后及
时修整模板并涂刷脱模剂,确保混凝土表面光滑、直顺、美观。同时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3).隐蔽工程(附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施流程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60
CCS H72
JB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132-2022代替B/T9132一1999
烧结铁磷软磁材料技术规范
Sintered ferrophosphor soft magnetic materials-Specifications
2022-04-08  发布
2022-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B /T 9132-2022,烧结铁磷软磁材料,JB/T 9132-2022 烧结铁磷软磁材料 技术规范.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B/T9132一1999《烧结铁磷软磁材料技术条件》,与B/T9132一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磁电机、门控五金等用途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增加并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23.7一2002、GB/T223.59一2008、GB/T223.86一2009、GB/T13012、YB/T4305(见第2章,1999年版的第2章)。取消了对材料所使用原料铁粉种类的限制(见4.1,1999年版的3.1)。密度增加了最小控制要求(见表1)。增加了3个材料牌号,加之原标准中的3个材料牌号,将材料按烧结密度等级和含磷量的不同分为两个品种,六个牌号。牌号后缀由原来的U、V、W变更为70、72、74,即使用密度值作为后缀(见表1,1999年版的表1)。
将原标准表1中的化学成分磷含量≤0.6%修改为磷含量0.40%~0.50%,增加了磷含量为0.75%~0.85%的牌号,碳含量≤0.1%修改为碳含量≤0.03%,增加了氧含量≤0.1%的要求(见表1,1999年版的表1)。增加了F7403-70、F7403-72、F7403-74三个材料牌号的磁性能数据(见表2)。增加了磷含量和氧含量的测定,并将材料化学成分碳含量的测试标准GB/T223.1修改为GB/T223.86(见5.1,1999年版的4.1)。增加了产品包装和运输的要求(见第7章)。将F7403-70、F7403-72、F7403-74三个材料牌号的力学性能数据补充进表A.1中,将原标准中牌号F7402-U、F7402.V、F7402-W修改为F7402-70、F7402-72、F7402-74,并将冲击韧性、表观硬度根据材料的种类做了相应的调整(见附录A,1999年版的附录A)。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机械工业粉末冶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F/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鹰球集团有限公司、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粉末治金有限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申承秀、梁雪冰、王林山、毛增光、张志勇、肖志瑜。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H72001-1987;JB/T9132一1999。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烧结铁磷软磁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交货与验收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仪器仪表、电器中磁导体、磁电机和门控五金等用烧结铁磷软磁材料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7一2002铁粉铁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
GB/T223.59一2008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223.86一2009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GB/T3656软磁材料矫顽力的抛移测量方法
GB/T4309粉末治金材料分类和牌号表示方法
GB/T5163烧结金属材料(不包含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测定
GB/T13012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JB/T7905烧结金属材料(不包含硬质合金)抽样
YB/T4305钢铁及合金 氧含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吸收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烧结铁磷软磁材料牌号及表示方法
烧结铁磷软磁材料(以下简称“材料”)以铁粉和磷铁合金粉为原料,用粉末治金法制成。材料按GB/T4309的规定用F7402[含磷量(质量分数)为0.40%~0.50%]-××和F7403[含磷量(质量分数)为0.75%~0.85%]-××表示,按不同烧结密度等级和含磷量分为F7402-70、F7402-72、F7402-74、F7403-70、F7403-72、F7403-74六个牌号。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实用手册,机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蔡学熙,高清PDF《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实用手册》蔡学熙 主编

内容提要
本于册介绍了机械设计和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现代化方法。共分8篇,即标准化与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相似方法及其应用,叮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力法、计算机辅助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
本手册注重实际应用。例如,们限元方法、优化设计等。着重F如何使用这些现代方法、应用举例以及软件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阐述参数化设计,程序绘图等。书中提供了典型系列标准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引人了度尾模块化程度的“熵”的概念;提出了具俸设备的放大方法,使研究、设计者能将实验设备扩大运用到工艺生产;引人了各种系统有效度和牛产线实际牛产能力的详细计算方法:收集了许多数据供设计者参考。
本手册与《机槭设计手册》相辅相成,足机械新产品开发设计专用工具书之一,本手册可供机械设计人员、研究人员、L厂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帅生使用。

前言

作为历史最悠久,从事人员最多,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机械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特别是在设计方法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讣算机辅助设计全面地代替了手工设计计算,等等。
在通常的机械设计中,一般的规范或手册的内容基本上已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但足,对于一个从事机被设计、开发或研究的人员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本书使机械设计或研究人员能全面地了解现代机被设计方法,与《机械设计手册》相轴相成,是机械新产品开发设计专用工具书目之一,鉴于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门类多,内容广而庞杂,理论多而深邃,无论深人从事哪-方面的设计, 都需要花去毕生的精力:鉴于设计者往往工作繁忙,但实际工作中义希望学习、了解和拿握某些方面的内容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和效率,特编此书.
本书以"手册”命名,思路足:选择对设计者最密切相关的部分,系统地介绍现代的机械设计常用的方法。原则是:不要求理论的推导。面是原理、结果和应用的介绍。并且,配以较多的具体实例,以便仿效,本手册中的每一篇,甚至于每一章都可以是--个设计者-生从事的课题。因此如何编好本书,既能让设计者掌握、了解现代的机械设计常用的方法,面面俱到:又能让他们在百忙之中花费少量的时间来充实自己,并找出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提高的学习内容,编者们花费了不少心思。
本手册共分8篇,是作为新型的或非标准的设备和零部件的设计研究者可能要用到的各种方法。包括:标准化与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相似方法及其应用,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我们分两种悄况来考虑,根据设计研究者所能接受和领会的程度,编者作了不同的安排。-种是市场上阐述该方面的书已有不少,但是属理论方面者居多,并且,这些方法过于专门化,需要花大量功夫才能弄懂。例如,优化计算方法,有限元方法等,设计者所关心的不是如何去繃制计算方法。而是如何去使用这些方法和结果分析。因此,本书只简单地介绍各种计算原理.使设计者有所全面了解,而着重子介绍国内外现有的方法与.
软件及其使用,这样的书籍市场上似乎没有见到。例如,“有限元方法”中第3章“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是清华大学的邵敏教授编写的,市面上尚未见有关参考资料。另“种虽然也是属于一种专门化的领域,但其初步的理论方面花一些功夫是容易弄懂的,而市场t. 阐述该方面实用的书又欠缺,就写得稍细,如相似设计方法,试验设备的放大方法和可靠性技术等。当然,如上面所说,这里介绍的只是初步的系统理论和使用方法,对于机械设计或研究的人员米说是足够了;但对于专门从事该项业务理论研究的人员来说,就只能算是基础读物了。若读者想更深人涉足某一领域,本手册又可作为一个指导性的读物。
第7篇是计算机绘图与设计。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计算机绘图与设计人员密切相关,所以该项篇幅相对来说多了一些。就日前机械设计人员来说,比较熟练的是CAD常规的手工操作、平面制图,这方面书籍较多。我们请清华大学的童秉枢教授进行了有系统的精练工作,还着重介绍了2003年的最新改变,以及参数化设计、程序设计等,使设计人员在系列化产品的设计制图方面更进-步提高效率。另外,该篇后两章可供设计人员对立体图形绘制及数据处理时使用。
最后,本手册还请专门为各单位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的潘百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简明地编写了“质尾管理体系和认证”一篇,这是与每一- 个设计者密切相关的。
另外,针对设计研究人员的需要,本手册介绍了最新的各种软件、国内外主要的一些网站与网址等,以便设计者查找。
编者希望本书对机械设计师们有所裨益,对涉及该领域的初学者有所启.发,对本行业的各级技术管理人员提供比较全面的刘览资料。是否能达到初衷,还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ICS77.160
CCS H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4115-2022 代替JB/T4115一1999
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烧结双金属板材
Sintered bimetal plates for side-plates of the hydraulic pump and motor
2022-04-08  发布
2022-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JB /T 4115-2022,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烧结双金属板材,JB/T 4115-2022 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B/T4115一1999《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与B/T4115一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耐磨层”修改为“铜合金层”;铜合金层材料增加编号03、04:删除了“动载疲劳强度”及其指标数值,删除了“疲劳强度用TD-1液压动载轴瓦疲劳试验机检验。”的规定;最大承载能力的单位“kN/cm2”修改为“MPa”;板材平面度公差的单位“m”修改为“mm”;增加了钢层材料成分、铜合金层材料成分、平面度、钢层和铜合金层厚度的检验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机械工业粉末治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有研粉末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伟、李占荣、李其龙、刘祥庆、郑合静、王永慧、田清源、石韬。
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4115-1985、JB/T41151999。

内容目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技术要求1
4.1板材材料1
4.2铜合金层物理力学性能
14.3板材使用限定条件参数2
5工艺要求2
6品种规格3
7检验方法3
表1铜合金层材料成分2
表2铜合金层物理力学性能2
表3板材使用限定条件参数2
表4板材平面度2
表5板材厚度3

内容摘抄:

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以下简称“板材”)的技术要求、工艺要求、品种规格和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液压泵、液压马达的粉末怡金烧结侧板或配油盘板材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5121.5一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GB/T5163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可渗性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和开孔率的测定
GB/T9097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表观硬度和显微硬度的测定
GB/T11337平面度误差检测
GB/T15926一2010铋矿石化学分析方法铋量测定
JB/T2985工程机械用双金属轴套
JB/T8063.4一2011粉末治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铜的测定 (碘化钾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JB/T8063.5一2011粉末冶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第5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锡的测定 (次磷酸钠还原碘酸钾滴定法)
JB/T8063.6一2011粉末治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铅的测定 (电解分离-EDTA滴定法)
JB/T8063.7一2011粉末治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第7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锌的测定 (疏酸铅钡共沉淀-EDTA滴定法)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板材材料
4.1.1钢层材料:
钢号:10,15。注:如果订货一方要求规定以外的钢层材料,供需双方应协商解决。

4.2铜合金层物理力学性能
铜合金层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4.3板材使用限定条件参数
板材使用限定条件的具体参数见表3。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 4115-2022 液压泵、液压马达侧板用烧结双金属板材.pdf已关闭评论

ICS25.180.10
CCS K 61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994一2022/IS013578:2017
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 电弧炉炼钢 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Industrial furnace and associated processing equipment-Safety requirements for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for production of steel by electric arc furnaceses (IS013578:2017,IDT)
2022-10-12  发布
2023-05-01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 T 41994-2022,安全要求,工业炉,工艺设备,电弧炉炼钢机械,GB/T 41994-2022 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 电弧炉炼钢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要求.pdf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S013578:2017《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电弧炉炼钢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增加了3.18.13.18.3、6.1.16.1.3、6.1.5、6.1.6、6.1.10.6、6.1.10.8、6.1.12、8.3的“注”;增加了图B.1的“注2”;由于原文编辑性错误,将文中废止的引用标准“EN13463-1”的相关内容删除。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市兴海电炉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慧金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科汇热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飞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安晶中生科技有限公司、安标(福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学文、余维江、李琨、张勇、彭可雕、田杭亮、石秋强、张玉华、李志、杨佳、曹姣、黄晓军、张建联、段春芳、易仲辉、陈伟。

内容摘抄:

工业炉及相关工艺设备电弧炉炼钢机械和设备的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不含放射性物质的电弧炉(EAF)炼钢通用安全要求。
注:放射性物质在进人钢厂前进行检测,
本文件涉及表1中列出的与EAF相关的重大危险、危险情况和危险事件,当按照设想和制造商预期条件下使用时,还包括可预见失灵和误用时的故障。本文件规定了生产过程中集成设备和装备的准则。本文件规定了在设备设计、运输、装配、调试、运行、维护和退役过程中保证人员安全的要求。本文件假定由经过充分培训的人员操作和维护设备,将手动设置、调整和维护作为设备正常使用的一部分。
本文件适用于以下设备(见附录B的表B.1和表B.2,附录C的图C.1和图C.2):
交流电(AC)技术EAF;直流电(DC)技术EAF;废钢预热技术;相关设备、装置(例如惰性气体搅拌、碳和氧喷吹系统)。
本文件不适用于以下设备:
感应炉;电阻EAF(如埋弧炉);电子束炉;等离子炉;其他二次精炼用电炉,如钢包精炼炉。
本文件未对下列设备规定安全要求,这些设备可以是本范围内设备的组成部分或补充部分:起重机;炉壳吊具;
废钢料篮、钢包、渣罐;废钢料篮、钢包和渣罐运输车;
除尘系统;“狗窝”和“象屋”(因环境原因而设置的炉罩);合金系统:独立的废钢干燥设备;炉用变压器和高压系统;机器人、机械手(例如温度测量和取样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26.1一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16,IDT)
GB/T15706一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IS012100:2010,IDT)
GB/T16855.1一2018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IS013849-1:2015,DT)
GB/T17248.3一2018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采用近似环境修正测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的发射声压级(IS011202:2010,IDT)
IS03864-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
(Graphical symbols-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Part 1:Design principles for safety signs and safety markings)
注:GB/T2893.1一201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IS03864-1:
2011,MOD)
IS03864-2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Graphical symbols-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Part 2:Design principles for product safety labels)
注:GB/T2893.2一2020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IS03864-2:2016,MOD)
IS03864-3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3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则(Graphical
symbols-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Part 3:Design principles for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in safety signs)
注:GB/T2893.3一2010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3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则(IS03864-3: 2006,MOD)
ISO44l3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Hydraulic fluid power一General rules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systems and their components)
注:GB/T3766一2015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IS04413:2010,MOD)
ISO44l4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Pneumatic fluid power一General rules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systems and their components)
注:CB/T7932一2017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IS04414:2010,DT)
ISO487l声学机器和设备噪声发射值的标示和验证(Acoustics-一-Declar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noise emission values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注:GB/T14574一2000声学机器和设备噪声发射值的标示和验证(©qv1S04871:1996)
ISO70l0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注册安全标志(Graphical symbols-一Safety colours and safety signs-Registered safety signs)
注:GB/T31523.1一2015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第1部分:标志(1S07010:2011,M0D)
ISO773l人类工效学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Ergonomics-一Danger signals for public and work areas-Auditory danger signals)
注:GB/T1251.1一2008人类工效学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的险情信号险情听觉信号(IS07731:2003,DT)
ISO8995-1工作场所的照明第1部分:室内(Lighting of work places-一Part 1:Indoor)
IS0I1064-1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Ergonomic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Part 1: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control centres)
注:GB/T22188.1一2008控制中心的人类工效学设计第1部分: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IS011064-1:2000,IDT)
ISO11428人类工效学险情视觉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Ergonomics-Visual danger signals-General requirements,design and testing)

3术语和定义
GB/T15706一2012和IS01357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ISO和IEC维护的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地址如下:IEC电子百科:http://www.electropedia.org/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www.iso.org/obp
3.1炉次周期heat cycle
出钢至出钢周期,规定了通电和断电的连续两炉出钢间的时间。
3.2钢包ladle
用于盛放、运输、装卸铁水(钢水)的容器。
3.3工作位置workstation
用于人员操控、生产、维护(3.18)活动的预定位置。
注:主工作位置为EAF控制室(3.3.1)、现场控制台(3.3.2)、便携式无线控制箱(3.3.3)。
3.3.1EAF控制室EAF control room
EAF主控制台和监控设备所在地。

3.4倾动tilting
转动炉体使钢水或炉渣从预定的开口排出。
3.5锁定装置blocking device
将设备固定在指定位置的装置。
3.6旋转架gantry
用于提升旋转炉盖和立柱、电极横臂的结构。
3.7高压开关柜high-voltage switch gear
EAF断路器,用于连接或断开EAF与高压电源的连接。
3.8电抗器reactor
增加EAF系统电抗的装置。
3.9炉变压器furnace transformer
将高压电源转换为电弧电压的装置。
3.10合金系统alloying system
为EAF储存和加人金属、非金属原料的装置。
3.11电极接长系统electrode nippling system
可以存储电极或添加新电极段的装置。
3.12狗窝dog house
建筑内EAF密闭罩,靠近EAF。
注:作为间接排烟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传播。狗窝不在本文件的范围内。
3.13象屋elephant house
EAF密闭罩,作为EAF建筑的一部分。
注:作为间接排烟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传播。象屋不在本文件的范围内。
3.14气体净化系统gas cleaning system
收集和处理产生的废气的设备。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
CCTV:闭路电视(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DC:直流电(direct current);
DRI:直接还原铁(direct reduced iron);
EAF:电弧炉(electric arc furnace);
EBT:偏心底出钢口(eccentric bottom tap-hole);
HBI:热压铁块(hot briquetted iron);
HMI: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