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860-2021 水电站排水系统规范(附条文说明)
ICS27.140
P5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10860-2021
水电站排水系统 规范
Code for Drainage and Dewatering System of Hydropower Stations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7)5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排水系统 设计、排水系统设备配置、排水系统布置及安装、排水系统试验及验收、排水系统运行维护。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水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政编码:100120)。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京贝特制泵有限公司
哈尔滨哈控实业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李月彬 唐蕾 宗万波 袁延良
刘涛 李南 莫春霞 赵明琴
王洪庆 颜昌梅 李峰 常福明
殷晶 胡藤耀 李小乐 刘文广
唐林钧 黄斌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戴康俊 曾镇铃 韩伶俐 高苏杰
石清华 易忠有 官让勤 祝宝山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站 排水系统的设计、设备配置、布置及安装、试验及验收、运行维护,保证水电站排水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水电站排水系统,不适用于水电站生活污水排放系统。
1.0.3水电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厂房渗漏排水系统、机组检修排水系统、厂区水泵排水系统、大坝渗漏排水系统。
1.0.4水电站排水系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直接排水direct drainage
不设集水井或集水廊道,由水泵或自流直接排除积水的排水方式。
2.0.2间接排水indirect drainage
需要排除的积水先汇集至集水井,再由水泵排除的排水方式。
2.0.3厂房渗漏排水系统powerhouse leakage drainage sys-tem
排除厂房渗漏水及设备漏排水的排水系统。
2.0.4机组检修排水系统unit dewatering system
机组检修时,排除机组部件内以及输水系统内积水的排水系统。
2.0.5厂区水泵排水系统leakage drainage pumping system of powerhouse area
用水泵排除厂区积水的排水系统。
2.0.6大坝渗漏排水系统dam leakage drainage system
用水泵排除大坝渗漏积水的排水系统。
3排水系统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水电站排水系统在条件允许时,宜采用自流排水方式。
3.1.2厂房滲漏排水系统与机组检修排水系统应分开设置。
3.1.3厂区水泵排水系统与厂房渗漏排水系统的集水井应分开设置。厂区、坝区积水不得引入厂房渗漏排水系统。
3.1.4渗漏集水井的特征水位应包括高限报警水位、备用泵启动水位、工作泵启动水位和停泵水位。
3.1.5机组检修集水井的特征水位应包括高限报警水位、工作泵启动水位和停泵水位。
3.1.6集水廊道及集水井应设有清污措施,宜设置专用的排污管及必要的阀门,并预留清扫淤泥的供水、供气管路接口。
3.1.7水电站排水系统的排水泵宜选用深井泵、潜水泵、离心泵。
3.1.8排水泵出口应根据功能需要装设止回阀、检修阀、自动进排气阀。
3.1.9厂房滲漏排水泵、厂区排水泵的排水管路出口宜布置在厂址最高尾水位以上。机组检修排水泵的排水管路出口宜布置在厂址正常尾水位以上。大坝渗漏排水泵的排水管路出口宜布置在坝址最高尾水位以上。当排水管路出口布置在最高尾水位以下时,应有防止尾水倒灌的措施。
3.1.10寒冷和严寒地区,排水系统管路出口宜设在最大冰层厚度以下。
4排水系统设备配置
4.1排水设备
4.1.1水泵的参数选择应满足流量、扬程、吸程等要求,水泵的设计流量应有7%10%的裕量。
4.1.2当泵房地面高程高于停泵水位3m以上时,排水泵宜选用深井泵、潜水泵。当采用离心泵作为排水泵时,水泵安装高程应满足水泵允许吸上高度的要求。
4.1.3需供润滑水的长轴深井泵,在启动前应向轴承内灌注润滑水。
4.1.4长轴深井泵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长轴离心深井泵型式与基本参数》JB/T3564、《长轴离心深井泵效率》JB/T3565的有关规定。
4.1.5井用潜水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井用潜水泵》GB/T2816的有关规定。
4.1.6潜水排污泵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潜水排污泵》CJ/T472的有关规定。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排水系统设计3
3.1一般规定3
3.2·厂房渗漏排水系统3
3.3机组检修排水系统5
3.4厂区水泵排水系统6
3.5大坝滲漏排水系统…7
4排水系统设备配置…8
4.1排水设备8
4.2阀门、管路及其附件9
4.3自动化元件9
4.4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10
4.5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10
5排水系统布置及安装……12
5.1布置……12
5.2安装13
6排水系统试验及验收…15
6.1工厂试验及验收…15
6.2现场试验及验收…17
7排水系统运行维护…18
附录A水泵备品备件19
本规范用词说明…21
引用标准名录…22
附:条文说明2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 14221-2021 扩张型铰刀
JB ICS 25.100.30
J4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B/T 14221-2021
扩张型 铰刀
Expansion reamers
2021-12-02发布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天虎工具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韦斯特工具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韦斯特精密刀具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前伦、龚健、赵俊、吴章、王金文、袁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米制6mm~50mm、寸制1/4in~11/ain的扩张型铰刀的型式、尺寸、标记、技术要求、标志和包装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用螺杆调节扩张直径的扩张型铰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67 直径回转工具 柄部直径和传动方头的尺寸3 型式和尺寸
3.1 扩张型铰刀的型式和尺寸
扩张型铰刀型式按图1~图4,米制尺寸按表1的规定,寸制尺寸按表2的规定。
(略)
4 标记
示例1:
直径d=8mm、不带锁紧螺母的直槽扩张型铰刀,标记为:
不带锁紧螺母直槽扩张型铰刀 8 JB/T14221—2021
示例2:
寸制直径d=1/4in、带锁紧螺母的螺旋槽扩张型铰刀,标记为:
带锁紧螺母螺旋槽扩张型铰刀 1/4" JB/T14221—2021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型式和尺…………………………………………………………………1
3.1 扩张型铰刀的型式和尺寸……………………………………1
3.2铰刀的直径扩张量…………………………………………4
4标记 ……………………………………………………………………………………4
5技术要…………………………………………5
5.1 极限偏差…………………………………………………………5
5.2 铰刀的倒锥………………………………………………………………………………………5
5.3 几何公差……………………………………………………………………………5
5.4 材料和硬度………………………………………………………6
5.5 外观和表面粗糙度…………………………………………………………6
6标志和包装……………………………………………………………………6
6.1 标志……………………………………………………………………………………………6
6.2 包装……………………………………………………………………………………………7
图 1 带锁紧螺母的直槽扩张型较刀…………………………………………………………1
图 2 不带锁紧螺母的直槽扩张型铰刀……………………………………………………1
图 3 带锁紧螺母的螺旋槽扩张型铰刀………………………………………2
图 4 不带锁紧螺母的螺旋槽扩张型铰刀…………………………………………2
表1米制尺寸2 表2寸制尺寸…………………………………………………3
表3 米制直径扩张量……………………………………………………………………4
表4 寸制直径扩张量……………………………………………………………………4
表 5 寸制尺寸铰刀传动方头的极限偏差……………………………5
表 6 寸制尺寸铰刀柄部直径 D的极限偏差 ……………………………………………5
表 7 总长 L和切削槽长 L 的极限偏差 ………………………………………5
表8 几何公差……………………………………………………………………6
表 9 表面粗糙度 RA 的最大允许值 ………………………………………………………………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 14222-2021 轮槽铣刀 技术条件
JB ICS 25.100.20
J4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B/T 14222-2021
轮槽铣刀 技术条件
Fir-tree milling cutter——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2021-12-02发布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刀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子彦、张晓夏、何勤松、查国兵、袁美和、何伟军、高健。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轮槽铣刀的尺寸和几何公差、外观、表面粗糙度、材料、硬度、标志和包装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转子轮槽加工用刃部直径为15mm~100mm的直柄和7:24圆锥柄轮槽铣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75 切削加工用硬切削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大组和用途小组的分类代号
GB/T 3837 7:24手动换刀刀柄圆锥
GB/T6118 立铣刀技术条件
GB/T6131.1 铣刀直柄 第1部分:普通直柄的型式和尺寸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3 尺寸和几何公差
3.1 刃部尺寸
轮槽铣刀的刃部尺寸按汽轮机转子轮槽的型线尺寸由制造厂确定。
3.2 柄部尺寸
3.2.1 轮槽铣刀的柄部型式有直柄和7:24圆锥柄两种。
3.2.2 轮槽铣刀直柄柄部尺寸按GB/T6131.1的规定,柄部直径极限偏差为h6,圆度公差不大于0.002 mm。
3.2.3 轮槽铣刀7:24圆锥柄部尺寸按GB/T 3837的规定,其柄部锥度采用涂色研合法检测,接触面积不小于85%。
3.3 几何角度极限偏差几何角度的极限偏差为:——后角:————前角:
3.4 几何公差
3.4.1 轮槽铣刀的几何公差按表1的规定。
(略)
4 外观和表面粗糙度
4.1 外观
轮槽铣刀切削刃应锋利,表面不应有裂纹、崩刃、锈迹及磨削烧伤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4.2 表面粗糙度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尺寸和几何公差……………………………………………………………1
3.1 刃部尺寸…………………………………1
3.2 柄部尺寸………………………………………………………1
3.3 几何角度极限偏差……………………………………………1
3.4 几何公差…………………………………………………………………………1
4 外观和表面粗糙度 …………………………………………………………………………2
4.1 外观………………………………………………………………………………………2
4.2 表面粗糙度………………………………………………………………2
5材料和硬度………………………………………………………3
5.1 表面强化处理………………………………………………………………………3
5.2材料…………………………………………………………………………3
5.3 硬度……………………………………………………………………3
6标志和包装……………………………………………………………………3
6.1 标志……………………………………………………………3
6.2 包装………………………………………………………………………………………………4
图 1 型线部位编号…………………………………………………………2
表1几何公差………………………………………2
表2 齿形轮廓度公差…………………………………………………………………………………2
表3表面粗糙度……………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868-2021 水电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规程
ICS 27.140
P5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868-2021
水电工程 泄洪 雾化水工模型试验 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hydraulic model test of flood discharge atomization for hydropower projects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15)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文件起草单位: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时强、吴修锋、王芳芳、杨家修、徐建荣、叶茂、冯业林、杨怀德、周辉、张陆陈、薛万云、沙海飞、贾本有、高昂、杨倩倩、戴江玉、王威、张宇、王小东、杨海亮、冯中华。
内容摘抄:
水电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电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试验大钢、基本资料、模型设计、模型制作与安装、量测方法与仪器、试验内容与要求、试验成果整理与分析,以及试验研究成果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电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设计、制作、安装,以及试验量测和成果分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4化学分析滤纸
GB/T21978.2降水量观测仪器第2部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GB/T21978.3降水量观测仪器第3部分:虹吸式雨量计
NB/T10239水电工程声像文件收集与归档规范
DL/T5244水电水利工程常规水工模型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模型比尺model scale
模型与原型的对应长度之比。
3.2
泄洪雾化flood discharge atomization
水电工程泄洪时,泄洪水流散裂、水面溅水、空中碰撞等形成雨雾的物理现象。
3.3
雾化雨强atomization rainfall intensity
泄洪雾化引起的单位时间降雨深度。
3.4
雾化雨区atomization rainfall zone
泄洪雾化引起降雨的区城。
3.5
泄洪风场flood discharge wind field
泄洪水流在下游局部区域产生的风场。
4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相似准则
4.1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应采用正态模型,遵循重力相似准则。
4.2泄洪雾化水工模型比尺的确定应考虑泄洪水流表面张力的影响,模型中主要雾源水流特征流速应大于6m/s,水流韦伯数应大于2.5×10°。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引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相似准则2
5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大纲2
6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基本资料3
7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设计3
8泄洪雾化水工模型制作与安装4
9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量测方法与仪器4
10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内容与要求…5
11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成果整理与分析…5
12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成果…6
附录A(资料性)典型工程泄洪雾化雨强换算关系7
附录B(规范性)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泄洪雾化参数量测仪器的要求8
附录C(资料性)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记录及统计表…9
表A.1已建类似工程泄洪雾化雨强换算关系7
表B.1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泄洪雾化参数量测仪器的要求8
表C.1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雾化雨强量测记录表(滴谱法)9
表C.2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雾化雨强量测记录表(重量法或体积法》10
表C.3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雾化雨强统计表(试验工况)11
表C.4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泄洪风场量测记录表11
表C.5工程泄洪雾化水工模型试验泄洪风场统计表(试验工况)1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 14324-2021 动轴式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
JB ICS 73.120
D9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B/T 14324—2021
动轴式 多缸液压 圆锥破碎机
Dynamic shaft type multi-cylinder hydraulic cone crusher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方重工富勒(沈阳)矿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铜陵茂宏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乐、蔡宏飞、刘国祥、朱爱国、赵崇博、卢福昌、董国贵、姜迎春。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轴式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破碎抗压强度为300 MPa 以下的各种矿石或岩石的动轴式多缸液压圆锥破碎机(以下简称破碎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766 液压传动 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3768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 采用反射面上方包络测量面的简易法
GB/T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35 液压元件 通用技术条件
GB/T 8923.1——201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11365—2019 锥齿轮 精度制
GB/T 13306 标牌
GB 18452 破碎设备 安全要求
GB/T 25706 矿山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GB/T37400.3—201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焊接件
GB/T374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6部分:铸钢件
GB/T37400.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8部分:锻件
GB/T37400.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9部分:切削加工件
GB/T37400.12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2部分:涂装
GB/T37400.13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3部分:包装
GB/T37400.15—201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探伤
3 型式与基本参数
3.1 破碎机将主轴和动锥设计为一体,由偏心套带动主轴和动锥一起做旋摆运动,如图1所示,该图不确定破碎机的具体结构。
(略)
4 技术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同一企业同型号破碎机的易损件应具有互换性。
4.1.2 破碎机的焊接件、铸钢件、锻件、切削加工件除满足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要求外,还应分别符合GB/T37400.3—2019、GB/T37400.6、GB/T37400.8、GB/T37400.9的规定。
4.2 外观质量要求
4.2.1 外露机加工表面不应有碰伤和锈蚀现象。
4.2.2 钢铁制件涂装前表面应进行除锈,其除锈等级不应低于GB/T8923.1—2011中St2的规定。
4.2.3 主要焊接件的表面应平整,不应有可见的凹凸不平现象。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Ⅱ
1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型式与基本参数 ………………………………………………………………1
4 技术要求……………………………………………………………………4
4.1 一般要求………………………………………………………………………………4
4.2 外观质量要求…………………………………………………4
4.3 主要零件要求………………………………………………………4
4.4 装配要求……………………………………………………………………………5
4.5 安全要求……………………………………………………………………5
4.6 空负荷试车要求……………………………………………………………………5
负荷试车要求…………………………………………………………6
4.8破碎机成套性……………………………6
5 试验方法………………………………………………………………6
5.1一般试验…………………………………………………………6
5.2空负荷试验…… …………………6
5.3 负荷试验…………………………………6
6检验规则………………………………7
6.1 检验分类………………………………………………7
6.2 出厂检验…………………………………………………………………………………………………7
6.3 型式检验………………………………………………………………………………7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
参考文献………………………………………………………………9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883.4-2021 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第4部分:水力机械(附条文说明)
ICS27.140
P5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10883.4-2021
代替DL/T5349一2006
水电工程 制图标准 第4部分 :水力机械
Standard for Drawing of Hydropower Projects Part 4:Hydraulic Machinery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4)29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水力机械系统图图形符号、施工详图管路绘制、水力机械图的标注、水力机械三维制图。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增加了水力机械系统图、施工详图的制图规定;
——增加了“水力机械三维制图”一章;
——修改了水力机械系统图图形符号;
——修改了管路采用单线绘制的规定;
——删除了原标准“管路代号标注”“管路去向代号”“仪器、仪表的表达方式”三节:
——删除了原标准“金属结构图”一章。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水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20)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赵林直 曹一梁 黄昱 朱茹莎
张昊晟 张蓝国 刘建栋 周振忠
易忠有 郑冬飞 王雨会 李仕宏
孙立鹏 王子瑞 李立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戴康俊 曾镇铃 韩伶俐 张成平
高苏杰 石清华 游超 潘罗平
许义群 胡清娟 刘功梅 苟东明
周杰 苑连军 张强 蒋登云
武赛波 姚建国 梁玉福 于纪幸
郭鹏程 岳蕾 李仕胜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适应水电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水电工程水力机械制图,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电工程水力机械图的绘制。
1.0.3本标准规定了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产生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常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在工程运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本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派生。本标准规定的图形、管路等的表达方式和标注形式具有可选性,但在同一工程中,其采用的标识应一致。
1.0.4水电工程水力机械制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系统图schematic diagram
以规定符号表达一套独立系统内设备、装置、仪表、管路等基本组成及其连接关系,用于说明系统工作原理的简图。
2.0.2施工详图detailed drawing
表达各种设备、装置、仪表、管路等之间或其与土建结构之间的空间定位、安装及连接方式、细部处理工艺及规格材料等信息,用于指导施工并方便运维管理的详图。
2.0.3三视图three-view drawing
二维施工详图中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总称。
2.0.4三雏维建模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利用三维制图软件进行曲面、实体造型,建立设备、装置、仪表、管路等实体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和参数化的过程。
2.0.5三维出图three-dimensional drawing output
利用三维制图软件,从已完成空间布置的三维模型抽取轴测图、平面视图、剖视图、详图,经尺寸标注、整理材料表进行出图的过程。
3基本规定
3.1水力机械图种类
3.1.1根据不同的作用和性质,水力机械图可由系统图、布置图和施工详图等组成。
3.1.2系统图可包括技术供水系统图、排水系统图、油系统图、压缩空气系统图、水力监测系统图、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图。
3.1,3施工详图宜包括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及设备基础图。
4水力机械系统图图形符号
4.1系统图图形符号使用规定
4.1.1用同一图形符号表示的设备、仪表,当其用途不同时,可在图形的右下角添加英文名称的大写首字母,可采用同一图形符号表示用途不同的设备表示方法(图4.1.1)。
4.1.2阀门图形符号右上角的文字用途不同的设备表示方法表示阀门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常开阀宜采用“ON”表示,常闭阀宜采用“OFF”表示。表示常开的文字“ON”可不标注。
4.1.3设备及元件的名称、型号、压力、流量、管径等参数,宜在系统图的设备材料表中标注。
4.1.4设备及元件图形符号的大小以清晰、美观为原则,可根据图纸幅面的大小确定。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水力机械图种类3
3.2水力机械图绘制3
3.3水力机械施工详图材料表格式4
4水力机械系统图图形符号5
4.1系统图图形符号使用规定5
4.2系统图设备及元件图形符号5
5施工详图管路绘制13
5.1施工详图管路单线绘制要求13
5.2单线图绘制的管路及其附件图形符号15
5.3施工详图管路双线绘制要求19
6水力机械图的标注20
6.1施工详图中尺寸基准的规定20
6.2管路的类别代号20
6.3管路的直径标注21
6.4管路的标高表示法21
7水力机械三维制图22
7.1一般规定22
7.2三维建模22
7.3三维协同设计23
7.4三维出图23
本标准用词说明…24
附:条文说明2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 14325-2021 颚式破碎机 颚板 技术条件
JB ICS 73.120
D9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B/T 14325—2021
颚式破碎机 颚板 技术条件
Jaw crusher—Jaw plat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韶关韶瑞铸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暨南大学、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汇集团有限公司、南昌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河南龙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浙江裕融实业有限公司、广西长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立鑫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泰邦耐磨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韶关市曲江金扬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卫、周健、赵东凯、李习花、詹春生、张素华、李来龙、周正、石卫东、刘国祥、李鹃、宋东升、胡勇、刘中益、涂小慧、宋量、李双建、王永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颚式破碎机颚板的术语和定义、牌号、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合格证、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矿山、冶金、建材、建筑和机械等行业的颚式破碎机颚板(以下简称颚板)。其他行业颚式破碎机颚板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3.4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223.11 钢铁及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223.1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
GB/T223.23 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223.2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量
GB/T223.26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223.2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a-安息香肟重量法测定钼量
GB/T223.43 钢铁及合金 钨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GB/T223.59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GB/T223.6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223.64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223.7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
GB/T223.72 钢铁及合金 硫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GB/T22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29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230.1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1.1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5611 铸造术语
GB/T5613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GB/T5677 铸件 射线照相检测
GB/T5680 奥氏体锰钢铸件
GB/T 6060.1——2018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第1部分:铸造表面
GB/T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6414—2017 铸件 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263 抗磨白口铸铁件
GB/T 9443 铸钢铸铁件 渗透检测
GB/T11351—2017 铸件重量公差
GB/T13925—2010 铸造高锰钢金相
GB/T15056 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
GB/T2006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6651 耐磨钢铸件
GB/T26652 耐磨损复合材料铸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561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颚式破碎机颚板 jaw plate of the jaw crusher 颚式破碎机打击物料的零件。
3.2
耐磨奥氏体锰钢 abrasion-resistant austenitic manganese casting steel
金相组织为奥氏体或奥氏体加少量碳化物,并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和加工硬化性能的锰合金铸钢。
耐磨钢 abrasion-resistant casting steel 具有良好耐磨损性能的铸钢。注:这里特指耐磨奥氏体锰钢之外的耐磨钢。
3.4
铸造耐磨损复合材料 abrasion-resistant cast composite material
以铸造方法制备出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界面相互冶金结合的具有良好耐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
4 牌号和代号
4.1 本标准所采用的耐磨奥氏体锰钢颚板牌号按GB/T 5613和GB/T5680的规定并做了部分修改,耐磨钢颚板牌号按GB/T 5613和GB/T26651的规定并做了部分修改,铸造耐磨损复合材料颚板牌号按GB/T26652的规定并做了部分修改。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牌号和代号……………………………………………………………………2
5 技术要求…………………………………………………………………………………3
5.1制造………………………………………………………………………………………3
5.2 化学成分……………………………………………………………………3
5.3 硬度与冲击吸收能量…………………………………………………………………………4
5.4 金相组织、拉伸性能、弯曲性能检验和无损检测 ……………………………5
5.5 表面质量…………………………………………………………………………………………6
5.6 几何形状误差、尺寸和重量偏差……………………………………………6
5.7 颚板清整、焊补与矫正…………………………………6
6 试验方法……………………………………………………………………6
7 检验规则…………………………………………………………………6
8 标志、合格证、包装、运输和贮存…………………………………………7
8.1 标志和合格证……………………………7
8.2 包装、运输和贮存…………………………………………………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补充要求……………………………….9
A.1 金相组织检验………………………………………9
A.2 拉伸性能(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检验……………………………9
A.3 弯曲性能检验………………………….10
A.4 无损检测…………………………………………………………………… 10
A.5 残余元素的化学分析………………………………………10
A.6 单铸试块…………………………………………………10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颚板尺寸极限偏差与形状公差…………………………… 12
图A.1 基尔试块…………………………………10
图A.2 梅花试块……………………………………………11
图A.3 Y型试块…………………………………………………………………………1
表1 耐磨奥氏体锰钢和耐磨钢颗板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3
表2 铸造耐磨损复合材料颚板的牌号及组成………………………………………4
表3 耐磨奥氏体锰钢和耐磨钢颚板的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4
表 4 铸造耐磨损复合材料颚板的硬度 ………………………5
表 A.1 耐磨奥氏体锰钢的拉伸性能………………………………………9
表B.1 铸槽的尺寸极限偏差……………………………………………………………………12
表B.2 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1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899-2021 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监督
ICS 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899-2021
光伏发电站 继电保护技术监督
Technical supervision for relaying protection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编写人员:尹男、郭鹏、苗继春、刘洋广、孙卓、帅超、赵航、戚亚男、王曦明、吴宇辉、巩宇、黄晓阁。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摘抄:
光伏发电站 继电保护技术监督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相关设备设计选型监督、安装调试监督、运行维护监督及检修监督等内容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送出线路并网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作。通过其他电压等级送出的光伏发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2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4598.24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4部分:电力系统暂态数据交换(COMTRADE)通用格式
GBT14598.301电力系统连续记录装置技术要求
GB/T15145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T15544.1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1部分:电流计算
GB/T19638.1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19638.2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第2部分:产品品种和规格
GB/T19826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
GB/T19939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26399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GB/T26862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检测规范
GB/T26866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检测规范
GB/T29321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GB/T32900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GB/T5006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T50866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
GB/T50976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
DL/T242高压并联电抗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280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L/T317维电保护设备标准化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4.1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的原则、机构、职责及管理要求应符合NB/T10113的要求。
4.2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应对继电保护设计选型、安装调试、验收投产、运行维护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4.3光伏发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的主要设备范围包括:
a)继电保护装置:主变压器保护装置、汇集母线保护装置、送出线路保护装置、断路器保护装置、集电线路保护装置、接地变压器保护装置、无功补偿装置支路保护装置、场用电支路保护装置、光伏组件(串)升压变压器保护装置等:
b)安全自动装置: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安全稳定控制装置、防孤岛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c)继电保护通道设备、继电保护相关二次回路及设备:
d)电力系统时间同步系统:
e)直流电源系统。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2
5设计选型3
6安装调试3
7运行维护4
8检修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T 14327-2021 轨道式转载机
JB ICS 73.100.01
D9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B/T 14327-2021
轨道式 转载机
Belt wagon on rails
2021-12-02发布 202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内容摘抄: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刚、杨佐、王春乐、陈鹏、张永明、肖利民、陶文嘉。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轨道式转载机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主要参数、技术要求、总装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露天矿山连续或半连续剥离系统中的轨道式转载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55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
GB/T1251.1 人类工效学 公共场所和工作区域的险情信号 险情听觉信号
GB/T2585 铁路用热轧钢轨
GB/T3323.1 焊缝无损检测 射线检测 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
GB/T3766 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 4351.1 手提式灭火器 第1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
GB/T 4879—2016 防锈包装
GB/T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5226.3 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1部分:电压高于1000 Va.c.或1500 Vd.c.但不超过36kV的高压设备的技术条件
GB/T8196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11345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 13306 标牌
GB/T14711 中小型旋转电机通用安全要求
GB14784 带式输送机 安全规范
GB/T16754 机械安全 急停功能 设计原则
GB/T17300 土方机械 通道装置
GB/T17301 土方机械 操作和维修空间 棱角倒钝
GB1951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T25517.1 矿山机械 安全标志 第1部分:通则
GB/T25517.2 矿山机械 安全标志 第2部分:危险图示符号
GB/T37400(所有部分)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50270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31 带式输送机工程技术标准
JB/T10607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轨道式转载机 belt wagon on rails
在大型露天矿山连续或半连续剥离系统中,可完成排土(岩)作业,主要动作由电驱动,具有沿轨道行走、电缆卷筒供电、工作面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张紧、散料转载功能的机械设备。
4 型式与主要参数
4.1 型式
轨道式转载机安装在轨道上,可沿着轨道前进行走、后退行走,将散料输送到一定高度后通过转载站进行转载,如图1所示。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 型式与主要参数 …………………………………………………………2
4.1 型式……………………………………………………………2
4.2 型号…………………………………………………………………………………………2
4.3 主要参数…………………………………………………………………………2
5技术要求……………………………………………………3
5.1一般技术要求……………………………3
52 安全和环保要求………………………3
5.3 成套性…………………………4
6 总装试验……………………………………………………………………………4
6.1 试验准备……………………………………………………………4
6.2总装空载性能试验…………………………………………4
7 检验规则…………………………………………………………………………5
7.1 出厂检验……………………………………………………………5
7.2 型式检验………………………………………………………………………………………5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5
图 1 轨道式转载机……………………………………………………………2
表1主要参数………………………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900-2021 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技术监督
ICS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900-2021
光伏发电站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
Technical supervision for power quality of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2021-12-22发布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唐新疆清洁能源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鹏、刘洋广、苗继春、孙卓、李森、尹男、帅超、郭津喧、丁同光、宋刚、王朋朋、黄晓阁。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摘抄:
光伏发电站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相关设备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等方面技术监督的内容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8481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
GB/T29319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GB/T29321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GB/T30137电能质量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
GB/T34931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装置检测技术规程
GB/T37408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
GB/T37409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检测技术规范
GB/T38335光伏发电站运行规程
GB50794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GB50796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
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GB/T50866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
DLT1028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检定规程
DL/T1194一2012电能质量术语
DLT1227一2013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NBT10113光伏发电站技术监督导则
NB/T32005光伏发电站低电压穿越检测技术规程
NB/T32006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NB/T32007光伏发电站功率控制能力检测技术规程
NB/T32008光伏发电站逆变器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NBT32009光伏发电站逆变器电压与频率响应检测技术规程
NB/T32010光伏发电站逆变器防孤岛效应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DL/T1194和NB/T101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能质量power quality
关系到供用电设备正常工作(或运行)的电压、电流的各种指标偏离规定范围的程度。
[来源:DLT1194一2012,3.1.1]
3.2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device
通过引入电压、电流信号,用于测量电能质量(3.1)相关参数的专用装置。
[来源:DLT1227一2013,3.10]
3.3
直流分量DC component
将非正弦周期信号按傅里叶级数展开,频率为零的分量。
4基本规定
4.1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的原则、机构、职责及管理要求应符合NB/T10113的要求。
4.2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范围包括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穿越、谐波和间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电压不平衡、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直流分量及GB/T19964、GB/T29319中与电能质量相关的指标。电能质量应满足GB/T19964、GB/T29319、GB/T12325、GB/T14549、GB/T24337、GB/T12326、GB/T15543、GB/T30137、GB/T18481的规定。
4.3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涉及的设备包括逆变器、自动发电控制(AGC)装置、自动电压控制(AVC)装置、变压器分接头、无功补偿装置(SVG)、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等。
4.4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应对电能质量相关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
4.5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监测点为光伏发电站并网点。
4.6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便携型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显示仪表、变送器等相关设备的检验周期按DLT1028的规定执行。
4.7光伏发电站应建立健全电能质量异常、事故记录及分析处理档案。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2
5设计选型2
6安装调试2
7运行维护3
8检修3
附录A(规范性)电能质量指标计算方法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31075-2016 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建模及验证规程
ICS27.180
F11
备案号:54662-201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1075-2016
风电场 电气仿真模型 建模及验证规程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al simulation models and validation of wind farm
2016-01-07发布2016-06-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电场并网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琰、迟永宁、汤海雁、钱敏慧、侯俊贤、安宁、朱凌志、孙蔚、张占奎、魏林君、王真、陈宁。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摘抄:
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建模 及验证规程
1范固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用的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的建模及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接入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建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963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电场wind farm:wind power plant
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2
风电场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
3.3
风电场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出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
3.4
风电场功率汇集系统power collection system of wind farm
风电场内包括汇集线路、无功补偿装置和主升压变压器在内的风电场功率送出系统。
4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
4.1总则
4.1.1本标准中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应根据风电场实际电气结构和参数建立。
4.12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应能正确反映风电场并网点的电气特性,适用于电力系统稳定分析。
4.1.3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参数宜采用标么值。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1
4.1总则1
4.2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结构…1
4.3风电场潮流计算模型…3
4.4风电场暂态分析模型…6
5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验证8
5.1基本原则8
5.2风电场潮流计算模型验证…8
5.3风电场暂态分析模型验证…9
6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报告主要内容10
6.1概况10
6.2风电场电气仿其模型和参数…10
6.3风电场电气仿真模型验证结果10
6.4结论和建议…10
参考文献…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31077-2016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建模及评价方法
ICS27.180
F11
备案号:54664-201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原行业标准
NB/T31077-2016
风电场 低电压穿越建模 及评价方法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wind farm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characteristics
2016-01-07发布2016-06-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电场并网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庆、贺敬、秦世耀、张梅、张利、王莹莹、张元栋、陈子瑜、唐建芳、朱琼锋。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摘抄: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建模 及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评价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性能的风电场模型基本结构、仿真评价方法和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风电场。
对于通过其他电压等级与电力系统连接的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963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NB/T31053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建模及验证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WTGS
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3.2
风电场wind farm:wind power plant
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3
风电机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wind turbine/.wind farm
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风电机组/风电场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3.4
风电场并网点point of connection of wind farm
风电场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3.5
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
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3.6
仿真评价simulation evaluation
通过仿真计算的手段,评价某系统的性能或能力。
4风电场模型
4.1基本要求
4.1.1应根据风电场实际电气结构和参数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中建立风电场模型,仿真步长宜为1s~10s。
4.1.2仿真中的外部电网模型可采用等效模型,模型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等级、短路容量和电网等效阻抗。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风电场模型1
4.1基本要求1
4.2模型基本结构2
5风电场低电压穿越仿真评价6
5.1故障点6
5.2仿真工况6
5.3仿真方法和步骤…7
5.4仿真结果评价7
5.5仿真评价报告9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电场信息表1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32029-2016 光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规程(附条文说明)
ICS27.160
P61
备案号:J2188一2016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32029-2016
光热发电工程 安全预评价规程
Code for safety pre-assessment of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rojects
2016-01-07发布2016-06-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3)52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全面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继琳 张晓光 张晓利 潘建
贾超 赵心畅 薛联芳 戴向荣
邱进生 曾辉 孟涛 李晓丽
李政 朱哲 李宏 黎静
刘云峰 杨迎 秦向春 齐建召
郭军 黄文君 马伟 张妍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杨志刚 牛文彬 宋长彬 田在望
田军 庞秀岚 李安桂 任怀梁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从源头上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水平,指导和规范光热发电工程 安全预评价工作,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塔式、槽式、碟式和菲涅尔式等并网型光热发电 工程安全预评价。
1.0.3光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进行。
1.0.4光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工作应由同时具有火力发电业和太阳能发电业业务范围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担。评价项目组人员或技术专家应具有太阳能资源、热能与动力、机械、电气、地质、土木、化工、给排水、暖通、安全等专业技术能力。
1.0.5光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光热发电工程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roject
利用大规模阵列平、曲镜面将太阳光聚焦到集热装置,对介质进行加热,提供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的系统工程。
2.0.2塔式光热发电工程tower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roject
利用定日镜准确地将太阳光反射集中到高塔接收器,对介质进行加热,提供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的系统工程。
2.0.3槽式光热发电工程parabolic-trough concentrating solarpower project
通过调整控制槽型抛物面反射镜的倾斜角度,将太阳光聚焦到与反射镜面相对固定的集热器,对介质进行加热,提供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的系统工程。
2.0.4碟式光热发电工程parabolic dish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project
利用相对独立的旋转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到集热器,对介质进行加热,提供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的系统工程。
3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3.1前期准备
3.1.1应明确塔式光热发电工程、槽式光热发电工程、碟式光热发电工程或菲涅尔式光热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组建评价工作项目组,并编制安全预评价工作计划。
3.1.2应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
3.1.3应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安全预评价收集的主要资料清单见本规程附录A。
附录A安全预评价收集的主要资料清单
1建设项目综合性资料
1.1建设单位概况
1.2建设项目概况
1.3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关系位置图
1.4地质、气象条件
1.5工程周边人员分布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4
3.1前期准备4
3.2现场调查4
3.3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4
3.4划分评价单元5
3.5选择评价方法…5
3.6定性、定量评价5
3.7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6
3.8做出安全预评价结论…6
39编制和评审安全预评价报告6
附录A安全预评价收集的主要资料清单…7
附录B安全预评价报告主要内容目录…8
本规程用词说明…11
引用标准名录…12
附:条文说明…1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C1161-2022 1200 V和1700 V电压等级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驱动器
ICSS 31.080.01
CCS K 81
团体标准
T/C1161-2022
1200V和1700V电压等级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驱动器
1200V and 1700V Insulated grad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gate driver
2022-12-15发布2022-12-15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飞仕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管理。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飞仕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得诚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飞仕得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毕博标准化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军、王坤、陈哲、钱方平、刘伟、李景灏、周才运、张杰、郭祥辉、刘乃强、杨昌国、王文广、洪磊、沈军武、付厚、魏平、孔佳佳。
本文件由杭州飞仕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定、并负责解释。
内容摘抄:
1200 V 和 1 700 V 电压等级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驱动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200V和1700V电压等级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驱动器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新能源、工业控制等领域应用的1200V和1700 V电压等级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器(以下简称“驱动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5—2019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2019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7354 局部放电测量
GB/T 15651—1995 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第5部分:光电子器件
GB/T 16439—2009 交流伺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574—1998 半导体器件 集成电路 第2部分:数字集成电路
GB/T 17626.2—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1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1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17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20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29332 半导体器件 分立器件 第9部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GB/T 39392—2020 家用电器专用智能功率模块技术规范
SJ 3212 电子产品运输包装总技术条件
IEC 61800-5-1-2022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 第5-1部分:安全要求 电、热和能量(Adjustable speed electrical power drive systems - Part 5-1: Safety requirements - Electrical, thermal and energy)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332以及下列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开通延时 opening delay
驱动器输入PWM信号上升沿10%传输至门极输出信号上升沿10%所需的时间。
3.2
关断延时 turn-off delay
驱动器输入PWM信号下降沿90%传输至门极输出信号下降沿90%所需的时间。
3.3
上升时间 rise time
驱动器门极输出信号的门极关断电压(-15V/-8V)的10%至门极开通电压(+15V)的90%的时间量。
3.4
下降时间 descending time
驱动器门极输出信号的门极开通电压(+15 V)的90%至门极关断电压(-15V/-8V)的10%的时间量。
3.5
故障信号保持时间 fault signal holding time
发生故障以后,驱动器故障输出端的输出信号的保持时间。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PWM:脉冲宽度调制;
LCR:测试电感、电阻、电容的数字电桥;
DUT:被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器;
VCE:集电极-发射极电压;
VGE:栅极-发射极电压;
SOx:故障状态输出端口。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目 次 ............................................................................... I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缩率语 ............................................................................ 2
5 基本参数 .......................................................................... 3
6 技术要求 .......................................................................... 3
7 试验方法 .......................................................................... 6
8 检验规则 ......................................................................... 11
9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 1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EPTC 002-2022 10 kV智能配电变压器技术规范
ICS29.180
CCS K41
团体标准
T/EPTC002-2022
10kV智能配电变压器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10 kV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2022-12-27发布2022-12-31实施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提出。
本文件由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义乌市供电公司、山东科汇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华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元星电子有限公司、广州普瑞电力控制系统设备有限公司、许继变压器有限公司、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北京博瑞莱智能科技周口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业荣、宋磊、陈飞、魏彩霞、鲍卫东、方善忠、魏金平、马洪亮、汤玉峰、付卫东、李奕颖、王勇、王鹏、张冀川、梁薇、王玮、王东伟、施勇、赵贺、张淼、彭庆军、刘合金。
本次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0 kV 智能配电变压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配电变压器的组成、功能、一般要求、试验、运输及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系统标称电压为10 kV的智能配电变压器的设计、选型、试验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94.1 电力变压器 第1部分:总则
GB/T 1094.2 电力变压器 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
GB/T 1094.3 电力变压器 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 1094.5 电力变压器 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GB/T 1094.10 电力变压器 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T 1094.11 电力变压器 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900.95 电工术语 变压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645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7665 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 10228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10230.1 分接开关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3729-2019 远动终端设备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GB/T 19582.1 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 第1部分:Modbus应用协议
GB 20052-2020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 721-2013 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
DL/T 1853 10kV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技术导则
JB/T 501 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
JB/T 8971 干式变压器用横流式冷却风机
JB/T 10088 6 kV~1 000 kV 级电力变压器声级
JB/T 13750 调容分接开关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第14号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094.1、GB/T 2900.95和GB/T 766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配电变压器(简称:智能配变)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包括液浸式智能配变和干式智能配变。具备信息采集,运行状态自我感知和调控,能与外部系统或终端双向通信,提供运行状态和事件告警信息,接收和执行外部指令的配电变压器。
3.2
智能测控单元 Intelligent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unit
智能配变智能化核心功能的单元,一般由采集、通信、控制等模块集合而成,能与外部系统或终端及内置或外置于配电变压器本体的传感器、控制执行组件双向通信。
3.3
控制执行组件 Control actuator
能与智能配变智能测控单元双向通信,能接受指令或自主进行控制执行的组件,一般由控制器、执行机构等模块组成,内置或外置于智能配变本体。包括有载调容、有载调压、冷却风机启停等控制执行组件。
3.4 一体式交流互感器 Integrated AC transformer
集成在智能配变接线套管内可测量交流电压和电流的一体式互感器。
3.5
有载调容控制器 on-load capacity regulating controller
在智能配变负载或励磁条件下,能与智能测控单元进行数据交互,依据预设的条件自动判断发出相应指令或接受智能测控单元指令,实现智能配变不同容量档位之间的自动转换的控制装置。
3.6
有载调压控制器 on-load voltage regulating controller
在智能配变负载或励磁条件下,能与智能测控单元进行数据交互,依据预设的条件自动判断发出相应指令或接受智能测控单元指令,实现智能配变不同电压档位之间的自动转换的控制装置。
3.7
基本型智能配变 Basic type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基本型智能配变具备低压侧(0.4 kV)电气量信息监测与告警;液浸式智能配变液位、液压、液面温度等监测与告警;干式智能配变绕组温度、铁心温度、外壳门状态、风机启停状态监测与告警,控制散热风机启停;与外部系统或终端双向通信等主要功能。
3.8
标准型智能配变 Standard type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标准型智能配变是在基本型功能的基础上扩展了高压侧(10 kV)电气量信息监测与告警;变压器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监测与告警;变压器内部绝缘故障告警;高低压接线端子及分接连片温度过高告警;过载允许运行时间预警;有载调压控制等主要功能。
3.9
扩展型智能配变 Extended type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扩展型智能配变是在标准型功能的基础上扩展了噪音、振动监测与告警;干式智能配变水位、局放监测与告警;液浸式智能配变微水含量、氢气含量监测与告警;有载调容控制;接收高压侧保护元件的监测与告警;提出辅助运行的决策等主要功能。
4 总体要求
4.1 智能配变设计应满足 GB/T 1094.1、GB/T 1094.11 和 DL/T 1853 相关要求。传感器与变压器本体宜采用一体化设计。
4.2 智能配变一般由智能配变本体、内置或外置于智能配变本体的传感器、智能测控单元及控制执行组件组成,智能配变典型组成示意见图 A.1。
4.3 智能配变的传感器、智能测控单元及控制执行组件应能满足安装位置处的电磁、温度、湿度、振动、压力、密封等环境和结构要求,并应方便参数设置和运行维护;传感器、智能测控单元安装或发生故障后不应影响配电变压器本体的正常运行。
4.4 智能配变应具有但不限于实时运行状态在线监测、诊断分析、事件告警、与控制执行组件联动、对时功能、配套软件应具有权限和密码管理及升级功能。按功能分为基本型、标准型和扩展型三类。
4.5 智能配变的电磁兼容性能应符合 GB/T 15153.1 的规定。
4.6 智能配变应预留与外部系统或终端通信的通道和接口,并具备双向通信的能力,上下行信息应满足提升配电网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和智能化的要求,网络安全防护应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5 组成 ................................................................................ 3
5.1 本体 ............................................................................ 3
5.2 传感器 .......................................................................... 3
5.3 控制执行组件 .................................................................... 3
5.4 智能测控单元 .................................................................... 3
6 功能 ................................................................................ 3
6.1 功能配置 ........................................................................ 3
6.2 基本型智能配变 .................................................................. 3
6.3 标准型智能配变 .................................................................. 4
6.4 扩展型智能配变 .................................................................. 4
7 一般要求 ............................................................................ 5
7.1 本体 ............................................................................ 5
7.2 传感器 .......................................................................... 5
7.3 智能测控单元 .................................................................... 7
7.4 控制执行组件 ................................................................... 10
8 试验 ............................................................................... 10
8.1 试验分类 ....................................................................... 10
8.2 智能测控单元试验 ............................................................... 10
8.3 智能配变整机试验 ............................................................... 12
9 运输 ............................................................................... 13
10 验收 .............................................................................. 13
附录 A(资料性) 智能配变典型组成示意图 ................................................14
附录 B(资料性) 智能配变功能配置 ......................................................15
附录 C(资料性) 智能测控单元异常信息数据点表 ..........................................17
附录 D(资料性) 智能配变基本数据信息 ..................................................19
附录 E(资料性) Modbus 协议数据点表 ...................................................20
附录 F(资料性) 101 协议数据点表 ......................................................25
附录 G(资料性) MQTT 协议数据模型定义 .................................................30
附录 H(资料性) 智能测控单元输入数据 ..................................................37
附录 I(资料性) 传感器精度标准检测仪器 ................................................39
附录 J(资料性) 高压侧空载试验示意图 ..................................................4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GSEE 0003-2022 高海拔地区电网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
ICS83.140.30
CCS G 33
团体标准
T/GSEE0003-2022
高海拔地区 电网 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巡检工作 规范
Specification of multi-rotor unmanned aircraft intelligent inspection for electric network in high altitude area
2022-12-06发布2022-12-06实施
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广州中科智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建康、杨扬、韩玉康、龚天森、邱有强、罗远峰、王电处、王继明、王元军、郑武略、高晗、马义刚、张华晟、马创、李俊、符远征、李燕雄、刘维、刘正坤、张凡、洪怀玉、王丛、李国强、林子翔、白承宗。
内容摘抄:
高海拔地区电网多旋翼无人机 智能巡检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海拔地区电网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组成、巡检作业要求、巡检前准备、巡检模式、巡检内容、巡检资料的整理及移交、异常情况处置等。
本文件适用于在1 5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对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架空配电线路、户外变电站、电缆终端场站及通道等电网场景进行的巡检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85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
DL/T 741 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1578 架空输电线路无人直升机巡检系统
HB 8566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旋翼无人机智能巡检 multi-rotor unmanned aircraft intelligent inspection
利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红外、紫外、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惯性导航系统(INS)等组合导航技术的支持下,按照预先规划或自主识别的航线以及选定的巡检模式自动对规定的架空线路、户外变电站、电缆终端场站及通道等电网场景开展巡视和检查。
3.2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 unmanned aircraft airborne LiDAR
安装在无人机上的,集成激光雷达、GNSS、惯性传感器(IMU)和控制系统等所构成的电子测量综合系统。
3.3
点云 point cloud
以离散、不规则方式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点的集合。
3.4
点云密度 density of point cloud
单位投影面积(平方米)内激光点云的数量。
3.5
特征点 feature points
在点云、影像中易于识别选取的地物角点、线状地物交叉点等。
3.6
点云采集 point cloud scanning
无人机通过搭载可见光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或采用地面测量设备在电网设备周围采集可见光、激光点云等数据,生成能够真实反映电网设备及环境的三维点云模型。
3.7
降噪 denoise
去除点云中由于外界因素(如震动、烟雾、气体等)、三维激光扫描仪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噪声点的过程。
3.8
实时动态测量 real time kinematic;RTK
通过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的测量方式。
3.9
精细化巡检 fine inspection
无人机通过搭载可见光、红外等传感器对电网设备本体及附属设施开展近距离巡视和检测。
3.10
通道巡检 channel inspection
无人机通过搭载可见光相机对线路及走廊通道进行快速概要的巡检,巡检对象包括导地线异物、杆塔异物、通道内植被、违章建筑、违章施工、通道环境等。
4 智能巡检系统
4.1 组成
智能巡检系统一般由多旋翼无人机平台、任务载荷、综合保障模块、三维航线规划系统、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等分系统组成:
——多旋翼无人机平台:一般由多旋翼无人机(以下简称“无人机”)、通信系统、控制单元组成,根据航线开展飞行任务;
——任务载荷:主要为任务设备,为搭载在无人机上的完成指定检测、采集、记录等任务的设备或装置,如可见光检测设备(包括可见光照相机和可见光摄像机)、红外检测设备、紫外检测设备、激光雷达等;
——综合保障模块:一般包括供/充电设备、专用工具、备品备件和储运车辆等设备及工具,保障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正常工作;
——三维航线规划系统:负责对无人机智能巡检航线进行规划;
——无人机地面控制系统:负责执行现场智能巡检作业。
(略)
内容索引: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智能巡检系统 ....................................................................... 2
5 巡检作业要求 ....................................................................... 4
6 巡检前准备 ......................................................................... 8
7 巡检模式 ........................................................................... 9
8 巡检内容 ........................................................................... 9
9 巡检资料的整理及移交 .............................................................. 11
10 异常情况处置 ..................................................................... 11
附录 A (资料性) 高海拔地区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巡检流程 ................................13
附录 B (资料性) 巡检作业所需工器具 ................................................14
参考文献 ............................................................................. 15
图 A.1 高海拔地区多旋翼无人机自动巡检作业流程 ........................................13
表 1 按重量划分的无人机等级 ...........................................................2
表 2 无人机巡检对象可见光数据质量要求 .................................................5
表 3 电网无人机巡检对象、巡检内容及任务设备 ..........................................10
表 B.1 巡检作业工器具表 ..............................................................1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T/GSEE 0004-2022 10kV配网用交流电力电缆_高压开关柜
ICC29.100.01
CCS K60
团体标准
T/GSEE0004-2022
10kV 配网用交流电力电缆 /高压开关柜 /
油浸式变压器差异化抽检规范
10 kV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AC Power Cable,High Voltage Switchgear, Oil-immersed Transformer Differential Sampling Specification
2022-12-07发布2022-12-07实施
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南方电网物资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南方电网物资有限公司、广东中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州立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必达电器有限公司、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广州广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深圳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众源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能建电力设备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输配电试验中心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广东浩城电气有限公司、广东明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光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博纳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海鸿电气有限公司、德丰电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联德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思创电气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通、杨瑞波、杨茂昌、杜明慧、林景锋、毛磊、袁诗雪、胥经纬、郑凯、胡卫锋、刘崇方、孙希超、张树华、苏红元、王富忠、陈锐涛、陈德、刘剑、郑张丰、邱恒嘉、曾钢城、徐建平、钟全贤、郭献清、孙文艺、彭青、孙庆苓、潘仕权、侯永辉、于良中、易亮、张小明、杨斌、吴盛软、黎鉴明、张静、朱杰斌、谢佩剑、王菊香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10kV配网用交流电力电缆/高压开关柜油浸式变压器差异化抽检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0kY交流电力电缆、10kV高压开关柜、10kV油浸式变压器等质量评价及差异化抽检的相关内容和方法,包括术语和定义、配网设备质量数据采集、质量评价、到货抽检、差异化抽检、差异化抽检匹配准则等。
本文件适用于10kV交流电力电缆、10kW高压开关柜、10kV油浸式变压器等设备的到货抽检。
注:不属于本文件范围的特殊要求,由用户和制造厂协商解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DL/T403-2017高压真空断路器
DL/T404-20183.6KY~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剃设备
GB/T507-2002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
DLT593-2016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094.1-201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GB/T1094.2-2013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
GB/T1094.3-2017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聪
GB/T1091.4-2005电力变压器第4部分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试验导则
GB/T1094.10-2003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GB/T3906-2020 3.6kV一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273-2016高压电器端子尺寸标准化
GB/T6451-2015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JB/T10088-2016 6kV一500kV级变压器声级
JB/T10840-2008 3.6kV~0.5kV高压交流金属封闭电缆分接开关设备
GB/T11022-2020高压开关设各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2706.2-2008《额定电压1kW(Um=1.2kV)到35kV(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Y(n=7.2kV)到30kY(m=36kV)电缆》
GB/T12706.4-2008 额定电压1kVmF1.2k)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4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0到35kV(m=40.5kV0电力电缆附件试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配网设备质量数据采集
4.1数据来源
4.1.1生产制造过程
设备生产制造过程数据包含供应商原材料和部件检验、关键工序检验和出厂试验三部分的数据。
4.1.2设备抽检
对设备到货抽检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形成与设备到货抽检相关的数据。包括:抽检结果和项目缺陷。
4.1.3设备运行
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价的数据。包括:故障情况、紧急重大缺陷情况和一般缺陷情况。
4.1.4基建安装
基建安装过程采集的安装验收数据。包括:验收和安装过程。
4.1.5供应商资质能力评价
供应商的资质能力评价,其中涉及到技术、生产与质量管理三个部分,其中:
1)技术能力包括:技术人员、研发及工程设计和型式试验报告等。
2)生产能力包括:工艺要求及控制和工装设备水平等。
3)质量管理能力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检验设备和检验管理等。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配网设备质量数据采集4
5质量评价.10
6到货抽检.14
7差异化抽检....24
8差异化匹配准则..25
附录A(规范性)….27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706-2021 地热井固井技术规范
ICS73.020
CCS D 10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06-2021
地热井 固井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ementing geothermal well
2021-11-16发布 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玛斯莱特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红岩、马永超、谭扬军、赵丰年、李晓晨、解红军、吕亳龙、刘海洋、张磊、王登峰、熊轲、杨卫、张海雄、张晓宏、王鹏、李天舒、魏江东。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地热井固井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井的固井设计、固井准备、固井施工和固井质量验收的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地热井的固并设计和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39油井水泥试验方法
DZT0260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SYT5374.1固井作业规程第1部分:常规固井
SYT5374.2固井作业规程第2部分:特殊固井
SY/T5412下套管作业规程
SY/T5467套管柱试压规范
SYT5724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
sYT5840固井设计规范
SYT6592固井质量评价方法
SYT6641固井水泥胶结测井资料处理及解释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固井施工设计
4,1基础资料
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
a)钻井地质设计书、钻井工程设计书:
b)井身结构:
c)上层套管的套管串结构及钢级、壁厚、机械性能、套管损伤情况:
d)地质分层及岩性、地层孔隙压力、测(录)井资料、井史、完钻时的排量和泵压、钻并液性能、钻具结构、温度等数据。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固井施工设计1
5固井准备4
6固井施工5
7固井质量验收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707-2021 地热完井技术规范
ICS01.040.27
CCS D 14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07-2021
地热完井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eothermal well completion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治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保定顺昌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路保平、孙鹏、王磊、刘珂、鹿腾、彭汉修、王恒、吕亮、赵方剑、尹红坤、何祖清、王小玉、樊祥健、张海雄、马清明、伊伟锴、吴俊霞、李天舒、赵丰年、蒋海涛。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地热完井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热完井工艺的设计原则、完井基础资料、完井方式选择、技术要求、QHSE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热完井工程设计及现场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0148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DZT0260地热钻探技术 规程
NB/T10272地热井口装置技术要求
SYT5727井下作业 安全规程
SY/T 5911射孔优化设计规范
SY/T6690井下作业井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过滤管screen pipe
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过滤器的骨架管。
4完井工艺设计原则
4.1完井方式根据热储类型、热储特性、热储物性参数及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行选择。
4.2热储和井筒之间应具有尽可能大的渗流面积,满足全生命周期的生产、增产、修井作业及生产测试等生产技术要求。
4.3完井工艺应保持井眼稳定,且安全、经济、高效、可靠。
4.4满足热储保护的要求,减少对储层的伤害。
4.5满足井下作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范围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完井工艺设计原则1
5完井基础资料1
6完井方式选择2
7技术要求2
8QHSE管理要求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NB/T 10708-2021 水热型地热井钻井井控技术规程
ICS73.080
CCS F 15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08-2021
水热型地热井 钻井井控技术 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drilling well control in hydrothermal well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东石油局华东石油技师学院、中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红岩、杨卫、王存喜、陈旭、荣海波、郭世炎、张学云、邵林、宋玉太、丁畅、谭扬军、王登峰、马鹏鹏、时建虎、李海泉、赵丰年、谷雪曦、马春红。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
内容摘抄:
水热型地热井 钻井井控技术规程
1范国
本文件规定了水热型地热并钻井的井控设计、井控装置安装及试压、钻并过程中井控作业的技术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水热型地热井钻井中的并控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174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钻通设备
GB/T22513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井口装置和采油树
GB/T31033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
DZT0260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SY5974钻井并场、设备、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SY/T5053钻井井口控制设备及分流设备控制系统规范、防喷器及控制装置防喷器
SY/T5964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安装调试与维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异常高压地热井geothermal well of abnormal high pressure
压力系数大于12的地热井。
3.2
含硫地热井sulfur--bearing geothermal well
地层流体中硫化氢含量大于75mg/m3(50ppm)的地热井。
4井控风险分类
4.1一类井控风险地热井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地热井属于一类井控风险地热井:
a)所钻地层有异常高压的地热井:
b)所钻目的层为地热蒸汽田的地热井:
c)所钻遇地层有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伴生气的地热井:
d)不能排除上述a)、b)、c)条件的新区地热勘探井。
4.2二类井控风险地热井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地热井属于二类井控风险地热井:
a)井口水温大于或等于当地汽化温度的地热井:
b)所钻地层含有浅层气的地热井:
c)所钻地层有油气显示的地热井。
4.3三类井控风险地热井
井口水温小于当地汽化温度的地热井属于三类井控风险地热井。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井控风险分类1
5井控设计2
6井控装置安装及试压3
7钻井过程中井控作业3
附录A(规范性)井口装置及井控管汇组合图6
附录B(规范性)关井操作程序9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3,991
3,992
3,993
…
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