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 5028-2024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标准.pdf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GY/T5028—2024 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标准 Standard for microwav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2024-06-25发布 2024-06-25实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 前言 根据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司局)文件(财建字[2013]7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 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建设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建设规模及项目构成:3选址布局和建筑标准;4主 要技术设施设备;5配套设施:附录等. 本建设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删除了有关模拟微波的内容,增加了数字微波、网管与监 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的内容,并根据最新的有关标准对防雷接地、微波站建筑面积等方面做了修 改补充. 经授权负责本标准具体解释的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本标准在执行 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设标准定额管理 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13号 邮编:100045 电话:(010)86094414 传真:(010)86094414 邮箱:bz@drft..cn 主编单位:辽宁省广播电视技术保障中心 参编单位:四川省广播电视发射传输中心 主要起草人:吴俊胡海李良李明吴海龙吴鸿邵锐 主要审查人:郭炎生陈德泽程瑞庭高志堂龚发兰管峰韩磊贺峻峰李丹江 李熠星马家骏潘哲昕闫鸿阁杨志刚周保和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规模及项目构成 第三章选址布局和建筑标准. 2 第一节选址布局 2 第二节建筑标准. 2 第四章主要技术设施设备 第一节传输系统3 第二节网管与监控系统3 第三节天线与馈线系统 3 第四节信号源处理系统 4 第五节仪器仪表 4 第五章配套设施. 4 第一节供配电 4 第二节照明. 4 第三节暖通与空调. 4 第四节给水与排水 5 第五节道路与围墙 5 第六节防雷与接地 5 第七节安防与消防 附录一微波站房屋建筑面积表7 附录二主要仪器仪表配置表 附录三名词解释. .9 本建设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11 条文说明 II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保障广播电视微波线路传输质量和系统安全,制定本建设 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不适用于MMDS、移动式微 波等.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核广播电视微波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和工程初步设计的依据. 第四条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应在满足传输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降低能源消耗并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第五条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经济、参数标准和 指标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及项目构成 第六条广播电视微波线路可由首站、中继站(含有人站和无人站)、枢纽站、终端站构成. 第七条广播电视微波线路根据其建设规模和作用,主要分为干线微波线路和支线微波线路. 第八条广播电视微波站(以下简称“微波站”)主要由场区、技术设备设施、配套设施等构成. 第九条微波站的场区由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微波天线塔场地、停车场、道路等构成. 第十条微波站的房屋建筑由技术用房和附属用房组成. 技术用房包括:微波机房、监控值班室、动力室、蓄电池室、发电机室、储油室、器材室、仪 器室、维修室、技术资料室、技术培训室、技术办公室等. 附属用房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党建活动室、会议室、值班宿舍、消防控制室、库房、门卫室、 水泵房、锅炉房、职工食堂、浴室、厕所、车库等. 第十一条微波站的技术设备设施主要包括:传输系统、网管与监控系统、应急通信系统、天线与 馈线系统、信号源处理系统等. 第十二条微波站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铁塔、供配电、照明、高频接地、防雷接地、给水及排水、 暖通与空调、安防与消防、通信网络等. 1 第三章选址布局和建筑标准 第一节选址布局 第十三条微波线路建设应充分利用己有的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铁塔、机房、道路、供电系统 等设施,应符合本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当地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十四条微波站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广播电视SDH数字微波线路勘察设计规范》GY/T5092的相关 规定,应选择近处无大面积、长距离水域、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稳固地形;站址的设置以及 分布形成的空中路由应避开与军事通信、气象雷达、飞机航线和卫星通信等系统的相互干扰,满足 传输质量标准并方便信号上下架. 第十五条微波站的站距应根据所经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天线高度、所用...
GH/T 1123-2015 玛卡质量等级.pdf
ICS67.080.20 X26 GH 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GH/T1123—2015 玛咖质量等级 Grade of Maca 2015-12-30发布 2016-06-01实施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 GH/T112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 任.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江吗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合同创玛咖投资有限公司、江苏 丰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保健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国家 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勇武、唐佳鑫、吴宝健、席兴军、周邦勇、刘小刚、王松涛、张 贵峰、赵之光 GH/T1123—2015 玛咖质量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玛咖的相关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要求等内 容. 本标准适用于玛咖根茎及经切片、干燥、粉碎、灭菌等步骤制成的片和粉的生产、加工、 检验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玛咖maca 学名Lepidium meyenii Walpers 为内含玛咖酰胺、玛咖烯等特征化学成分的十字花科 (Cruciferae)独行菜属(Lepidium)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质地坚实,气香特异, 味微甘辛辣,根茎表皮颜色为黄色、紫色、黑色、青色、白色等,果实形状呈类球形;生长 区域一般宜在海拔3000米以上. 3.2 玛咖片 由玛咖根茎经切片、干燥等步骤制成、未添加任何添加物的片状产品. 3.3 玛咖粉 由玛咖根茎经粉碎、干燥、杀菌等步骤制成、未添加任何添加物的粉状产品. 4质量要求 4.1最低质量要求 1 GH/T1123—2015 (1)根茎表皮颜色为黄色、紫色、黑色、白色、青色等;玛咖片横切面呈黄白色或白色. (2)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辣. (3)呈类球形,质地坚实,无空心. (4)种植生长期一般不低于6个月. (5)根茎无霉烂和杂质. 4.2等级质量要求 4.2.1玛咖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共三个等级,各个等级应符合表1要求. 表1玛咖质量要求 等级要求 形态 内容 特级 一级 二级 表面颜色纯正、色 表面颜色纯正、色 表面颜色纯正、色 颜色 泽鲜艳、颜色较深 泽鲜艳、颜色稍浅 泽鲜艳、颜色较浅 大小(以最大 3.5-5.0cm 2.0-3.5cm 1.0-2.0cm 直径计) 形状 规则 较规则 不规则 玛咖根茎 表面 表面光洁、均匀 表面较光洁、较均匀 允许有累计面积不 缺陷 无机械伤、虫眼、裂口 超过5%的机械伤、 虫眼、裂口. 颜色 黄白色或白色,颜色纯正、色泽鲜艳、无污点. 规格(仅限玛 直径为3.5-5.0cm、 直径为2.0-3.5cm 直径为1.0-2.0cm、 咖片) 厚度为0.2-0.5cm 厚度为0.2-0.5cm 厚度为0.2-0.5cm 玛咖片、粉 薄厚均匀 薄厚均匀 薄厚均匀 气味 具有特有的刺鼻辛辣气味 滋味 甘甜,具有特有的辛辣滋味 2 GH/T1123—2015 4.3理化质量 玛咖原料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要求. 表2玛咖原料理化质量 要求 水分(%) 果≤12.0,片≤10.0,粉≤9.0 灰分(%) ≤5.0 蛋白质(%) ≥11.0 玛咖酰胺(mg/kg) ≥200 注:1.除水分指标外,均以干基计. 2.玛咖酰胺的含量以间甲氧基-苄基-亚麻酰胺、苄基-亚麻酰胺、间甲氧基-苄基-亚油酰胺、卡基- 亚油酰胺、苄基-十六烷酰胺5种计. 4.4安全卫生指标 农药残留限量、微生物限量、重金属限量等安全卫生指标及其检测方法执行相关食品安全强 制性标准相应的规定,推荐将玛咖归属于蔬菜干制品类并执行相应的农残、重金属、微生物 食品安全标准规定. 5质量允许度要求 在每一包装中允许产品质量有不符合所示等级的偏差. 5.1.特级 允许5%的玛咖原料在外观上达不到特等的外观要求,但符合一等要求或在一等偏差以内. 5.2一级 允许10%的玛咖原料在外观上达不到一等的外观要求,但符合二等要求或在二等偏差以内. 5.3二级 允许10%的玛咖原料在外观上达不到二等的外观要求,也不符合基本要求,但没有损坏或 其他不适于消费的变质影响的产品. 6质量整齐度要求 每一最小销售包装内含物应整齐,仅...
GDPJ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pdf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GDPJ01-2013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8月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3.1地理国情. 2 3.2地理国情监测. .3 4分类对象、方法和原则 .3 4.1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 3 4.2分类对象 4.3分类描述方法 ..4 4.4时间要求 .5 5内容与指标概述 .6 5.1分类总表 .6 5.2内容与指标详表 .9 5.2.1 表格内容说明 .9 5.2.2 内容与指标表 10 6 内容与指标说明 ..55 6.1耕地 .55 6.1.1 水田 56 6.1.2 旱地 6.2园地 ....58 6.2.1 果园 .59 6.2.1.1 乔灌果园 444 .59 6.2.1.2 藤本果园 60 6.2.1.3 草本果园6 6.2.2 茶园 62 6.2.3 桑园 .62 6.2.4 橡胶园 .65 6.2.5 苗圃. .66 6.2.6 花圃 ..66 6.2.7 ..67 6.3林地 ....68 6.3.1 乔木林 .68 6.3.1.1 阔叶林 ..69 6.3.1.2 针叶林 .70 6.3.1.3 针阔混交林 .71 6.3.2 灌木林 72 6.3.2.1 阔叶灌木林 73 6.3.2.2 针叶灌木林 .74 6.3.2.3 针阔混交灌木林75 6.3.3 乔灌混合林 75 6.3.4 竹林 .76 6.3.5 疏林 .77 6.3.6 绿化林地 .78 6.3.7 人工幼林.. ....78 6.3.8 稀疏灌丛 444 79 6.4草地 80 6.4.1 天然草地 ..81 6.4.1.1 高覆盖度草地 82 6.4.1.2 中覆盖度草地83 6.4.1.3 低覆盖度草地 44 .84 6.4.2 人早地 85 6.4.2.1 牧草地.85 6.4.2.2 绿化草地 86 6.4.2.3 固沙灌草 .87 6.4.2.4 护坡灌草88 6.4.2.5 其他人工草地 88 6.5房屋建筑(区) .89 6.5.1 6.5.1.1 高密度多层及以上房屋建筑区 .91 6.5.1.2 低密度多层及以上房屋建筑区 92 6.5.2 低矮房屋建筑区 6.5.2.1 高密度低矮房屋建筑区 6.5.2.2 低密度低矮房屋建筑区 96 6.5.3 废弃房屋建筑区 6.5.4 多层及以上独立房屋建筑 ..97 6.5.4.1 多层独立房屋建筑,. 198 6.5.4.2 中高层独立房屋建筑.98 6.5.4.3 高层独立房屋建筑 .99 6.5.4.4 超高层独立房屋建筑 99 6.5.5 低矮独立房屋建筑.99 6.6道路. ....100 6.6.1 铁路 ..101 6.6.2 公路 .103 6.6.3 城市道路 ...105 6.6.4 乡村道路 ......106 6.7构筑物 .107 6.7.1 硬化地表 ..107 6.7.1.1广场 108 6.7.1.2 露天体育场 .109 6.7.1.3 停车场 .109 6.7.1.4 停机坪与跑道 110 6.7.1.5 硬化护坡 .110 6.7.1.6 场院 .110 6.7.1.7 露天堆放场 ..111 6.7.1.8 碾压踩踏地表 111 6.7.1.9 其他硬化地表 112 6.7.2 112 6.7.2.1 堤坝 113 6.7.2.2 闸 113 6.7.2.3 排灌泵站114 6.7.2.4 其它水工构筑物 115 6.7.3 6.7.3.1 隧道116 6.7.3.2 桥梁 116 6.7.3.3 码头 117 6.7.3.4 6.7.3.5 高速公路出入口 .118 6.7.3.6 加油(气)、充电站 118 6.7.4 城墙 .119 6.7.5 温室、大棚 ...120 6.7.6 固化池 121 6.7.7 工业设施.121 6.7.8 沙障 ...122 6.7.9 其他构筑物. 122 6.8 人工堆掘地 .123 6.8.1 露天采掘场 ...123 6.8.2 堆放物 6.8.2.1 尾矿堆放物(尾矿库).124 6.8.2.2 垃圾堆放物 ....125 6.8.2.3 其他堆放物 126 6.8.3 26 6...
GC/ZX 45-2016 CNONIX标准应用实施指南.pdf
GC 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标准 GC/ZX45—2016 CNONIX标准应用实施指南 CNONIX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guide 2016-12-30发布 2016-12-30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452016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1 5应用场景.............. 3 5.1出版社向主管单位报送数据.............. 3 5.2供应商与经销商交换数据.............. 3 5.3供应商与仓储物流交换数据................ 4 5.4出版社向平台传送数据 4 6文件命名及存放目录. 4 7交换规则及约定.......... 4 8常用数据项结构..... 4 8.1常用数据项........ 6 8.2数据项结构式说明 6 8.3数据项结构与说明............. .6 附录A CNONIX图书商品信息XML示例文件(规范性附录) 22 参考文献. 28 1 GC/ZX45—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CNONIXI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工作组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云章科技有限公司、全国出 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友、于晓伦、陈健良、赖雪梅、唐贾军. 2 GC/ZX452016 CNONIX标准应用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CNONIXI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中图书产品信息交换过程的应用场景、文件命名及存放 目录、交换规则及约定以及常用数据项的结构. 本标准适用于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330一2013中国在线信息交换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在线信息交换onl ine information exchange;ONIX 欧洲电子数据交换组织(EDItERU European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group)发布的用于 产品信息交换的标准. [GB/T30330—2013 定义3.1] 3.2 中国在线信息交换China onl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publications;CNONIX 基于ONIX的中国产品信息交换标准. [GC/ZX30—2016 定义4.3.4] 4应用场景 4.1出版社向相关管理机构报送数据 出版单位向相关管理机构应定期或即时报送相关的产品信息,办理出版业务手续.出版单位 向主管机构报送数据的主要应用范围包括: a)书号实名申请; b)条码申请; c)CIP申报; d)向中国版本图书馆报送图书产品信息. 出版单位向主管机构报送数据主要在图书出版生产流程中,截至成书前进行. 3 ...
GC/ZX 43-2016 CNONIX数据安全管理规范.pdf
GC 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标准 GC/ZX43—2016 CNONIX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CNONIX data secu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2016-12-30发布 2016-12-30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432016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管理依据与原则........ 3 4.1数据安全管理规则. 3 4.2全生命周期保护原则.3 5安全管理框架. 3 6安全管理要求. ..3 6.1人员安全管理.... 3 6.2存储安全管理4 6.3场所安全管理...... ...4 6.4流转安全管理......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CNONIX数据文件加密方案6 参考文献.. 11 I GC/ZX4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工作组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九州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全国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国政、郑北星、戴坚锋、温强、赖雪梅、唐贾军. II GC/ZX432016 CNONIX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CNONIX数据安全管理原则、安全管理框架和安全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CNONIX数据的交换和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269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2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3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984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GB/Z2098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在线信息交换onl ine information exchange;ONIX 欧洲电子数据交换组织(EDItERU European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group)发布的用于 产品信息交换的标准. [GB/T30330—2013 定义3.1] 3.2 中国在线信息交换China onl 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publications;CNONIX 基于ONIX的中国产品信息交换标准. [GC/ZX30一2016,定义4.3.4] 3.3 数据安全data security 为保证数据完整性所采取的数据保护措施的结果. [GB/T48942009 定义4.7.3.3.1.2] 3.4 1 GC/ZX432016 数据流转data transfer 数据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各节点间流动的过程. 3.5 加密encipherment 为了产生密文,即隐藏数据的信息内容,由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的(可逆)变换. [GB/T15843.1一2008,定义3.3.10] 3.6 解密decipherment 一个相应的加密过程的逆过程. [GB/T15843.1一2008,定义3.3.8] 3.7 秘钥key 用于控制密码变换操作(例如加密、解密、密码校验函数计算、签名生成或签名验证)的符号序列. [GB/T17903.12008 定义3.7.1] 3.8 对称加密算法symmetric encipherment algorithm 原发者变换和接收者变换使用同一秘密密钥的加密算法. [GB/T15843.1一2008,定义3.3.29] 3.9 非对称算法asymmetric algorithm 使用公钥和私钥形成一个非对称密钥集的密码算法. [GB/T14805.1—2007 定义4.3] 3.10 公开密钥public key 公钥 在实体的非对称密钥对中,可以公开的密钥. 注:在非对称签名机制中,公开密钥定义了验证变换.在非对称加密系统中,公开密钥定义了加密变换.一个可以 “公开获知”的密钥并非任何人都可获得,可能只有事先指定的群体中的成员可以得到公开密钥. [GB/T17903.1—2008 定义3.7.3] 3.11 私有密钥private key 私钥 在实体的非对称密钥对中,只应由该实体...
GC/ZX 38-2016 图书出版信息采集规范.pdf
GC 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标准 GC/ZX38—2016 图书出版信息采集规范 Book publishin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pecification 2016-12-30发布 2016-12-30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382016 目次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 3 4采集原则..... 3 4.1及时性. 3 4.2完整性........ 3 4.3规范性........... 3 4.4渐进性.................................................................... 4 5采集节点. 4 6采集方法. 4 6.1系统导出......... 4 6.2系统接口..... 4 6.3工具录入....... 4 集的数据元素 4 1 GC/ZX38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CNONIXI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工作组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云章科技有限 公司、全国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友、于晓伦、陈健良、程庆泽、赖雪梅、唐贾军. 2 GC/ZX382016 图书出版信息采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出版信息的采集原则、采集节点、采集方法和采集的数据元素. 本标准适用于CNONIXI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330一2013中国在线信息交换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国在线信息交换China onl 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publications;CNONIX 基于ONIX的中国产品信息交换标准. [GC/ZX30—2016 定义4.3.4] 3.2 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SBN 一个出版单位出版的一部作品的一个版本的唯一识别代码.以ISBN为标识符,包含一位校验码在 内的13位数字. [CY/T50—2008 定义2.21] 4采集原则 4.1及时性 各生产阶段产生的图书出版信息应按照相关规定或约定的时限完成采集. 4.2完整性 采集的数据元素应完整. 4.3规范性 3 ...
GC/ZX 32-2016 数据字典维护规范.pdf
GC 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标准 GC/ZX32—2016 数据字典维护规范 Maintanance specification for data dictionary 2016-12-30发布 2016-12-30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322016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数据字典维护范围....... 2 4.1数据项...... 2 4.2数据结构.......... 2 4.3数据流............ 2 3 4.5处理逻辑. 3 5数据字典维护原则. 2 5.1实用性...... 2 5.2规范性.. 2 5.3及时性...... 2 6数据字典维护机构 3 6.1职责...... 3 6.2构成. 4 7数据字典的更新. 4 7.1数据字典的添加........ 4 7.2数据字典的删除. 4 8数据字典的维护流程.............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字典添加申请表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数据字典删除申请表7 I GC/ZX3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工作组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中启智源数字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塔娜、唐贾军、赖雪梅、曹仁杰、李钢、李玉红. II GC/ZX32—2016 数据字典维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CNONIXI国家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工作中数据字典的维护范围、维护原则、维护机构、更 新和维护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项目中数据字典的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330一2013中国在线信息交换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国在线信息交换China onl 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publications;CNONIX 基于ONIX的中国产品信息交换标准. [GC/ZX30-2016 定义4.3.4] 3.2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包含一系列数据条目的表. [GB/T28040-2011 定义3.1] 3.3 数据维护请求data maintenance request 由用户提出的、对产品数据字典标准的特定内容进行增补、修改或删除的申请. 3.4 技术评审technical assessment 对标准维护请求或数据维护请求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5 审核表check list 技术评审过程中所遵循的审核项的列表. ...
GC/ZX 30-2016 CNONIX应用术语.pdf
GC 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标准 GC/ZX30—2016 CNON IX应用术语 Vocabulary of CNONIX application 2016-12-30发布 2016-12-30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302016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 CNONIX术语分类体系1 3 CNONIX基础应用术语.. 1 3.1基本概念术语.......... 3.2符号代码术语.............. 4 4 CNONIX数据应用术语................ . . . 6 4.1数据采集术语7 4.2数据加工术语....... .........8 4.3数据交换术语. 12 4.4数据服务术语...... 13 5 CNONIX技术支撑术语. 14 5.1系统技术术语 15 5.2系统安全术语......... 16 6 CNONIX管理应用术语....... 18 6.1数据质量术语. ... 18 6.2数据安全术语. 20 6.3项目管理术语...... . 23 7缩略语. .. 24 参考文献25 索引. .......... 26 I GC/ZX3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工作组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拓标卓越信息技术研究院、全国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安秀敏、唐贾军、赖雪梅、朱贺. II GC/ZX302016 CNONIX应用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CNONIXI的基础应用术语、数据应用术语、技术支撑术语和管理应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 2 CNONIX术语分类体系 CNONIX术语分类体系由基础应用术语、数据应用术语、技术支撑术语和管理应用术语4部分构成, 如图1所示. CNONIX应用术语分类体系框架 基础应用术语 数据应用术语 技术支撑术语 管理应用术语 数据 数据 数据 数据 系统 系统 数据 采集 加工 交换 服务 技术 术语 术语 术语 术语 术语 图1 CNONIX术语分类体系结构 3 CNONIX基础应用术语 3.1基本概念术语 3.1.1 标准standard 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划、指南或特性, 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 注1:标准宜为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注2:规定的程序指制定标准的机构颁布的标准制定程序. 1 ...
GC/ZX 29-2016 CNONIX标准应用指南.pdf
GC 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标准 GC/ZX29—2016 CNONIX标准应用指南 Guidelines for CNONIX standard application 2016-12-30发布 2016-12-30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292016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 CNONIX标准应用原则............... 4.1国情适用原则.. 1 4.2分步实施原则. 4.3逐渐推广原则.. 1 2 5 CNONIX应用标准体系...... 2 5.1应用标准体系构建. 2 5.2 CNONIX国家标准. 2 5.3 CNONIX示范标准..... 3 5.4 CNONIX共建标准...................... ..... 5 6 CNONIX标准应用模式......... 6 6.1CN0INX应用维度构建.. 6 6.2 CNONIX标准建设维度...... ....7 6.3 CNONIX标准实施维度....... .7 6.4 CNONIX标准管理维度........ .8 参考文献. I GC/ZX292016 CNONIX标准应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CNONIX标准的应用原则、应用标准体系和应用模式. 本标准适用于CNONIXI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330一2013中国在线信息交换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在线信息交换online information exchange;ONIX 欧洲电子数据交换组织(EDItERU European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group)发布的用于 产品信息交换的标准. [GB/T30330—2013 定义3.1] 3.2 中国在线信息交换China onl ine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publications;CNONIX 基于ONIX的中国产品信息交换标准. [GC/ZX30—2016 定义4.3.4] 4 CNONIX标准应用原则 4.1国情适用原则 作为引进国际先进标准的CNONIX标准的应用与实施,国情适用性作为首要原则.CNONIX应用标准的 制定与实施应全面配套,在CNONIX应用中不断完善和补充,直至实现CNONIX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传递与交 换为原则. 4.2分步实施原则 本着分步建设、分头实施和共建共享的总体思路为原则. 4.3逐渐推广原则 1 ...
GC/ZX 26-2015 主题分类词表描述与建设规范.pdf
GC 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项目标准 GC/ZX26—2015 主题分类词表描述与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of subject classification description construction 2015-11-23发布 2015-11-2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 发布 GC/ZX26—2015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主题分类词表的组成 3 4.1主体结构 3 4.2词汇表结构 3 4.3分类表结构 4 4.4特征表结构 4 4.5相关索引 4 5主题分类词表的描述 5.1词表描述 .5 5.2分类表描述 8 5.3特征表描述 .8 6主题分类词表的编制 .8 6.1词汇表编制 8 6.2分类表编制 ..10 6.3特征表编制 .11 6.4主题分类词表编制流程 11 7主题分类词表的使用 11 7.1人工标引 11 7.2自动标引 12 8主题分类词表的更新与维护 .12 8.1维护原则 12 8.2维护方法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词表XML Scheme..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分类表. 参考文献 ......17 I GC/ZX26—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 本标准参与单位:人民法院电子音像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纺织工业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林业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英大传媒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法律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汕头大学出 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德胜、李弘、田佳烨、安秀敏. 本标准主要参与人:牛玉莲、刘冠群、干生洪、王磊、范君宜. II GC/ZX26—2015 主题分类词表描述与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题分类词表的组成结构、描述、编制、应用及更新与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894一2009信息与文献术语 GC/ZX21一201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4894一2009和GC/ZX21一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范词standard term 用于标引的词或短语. 3.2 主题分类词表termin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list 由词汇表、分类表和特征表构成的一种一体化规范词的集合. 3.3 词汇表terminology list 在一个特定的领域表示系统性概念的词汇集. 注:改写GB/T25514一2010,定义3.1. 3.4 特征表attribute list 表示人物、地理、机构或事件名称等知识属性的专用概念集合. 3.5 词间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terms 在词汇表中建立的并反映主题词属性和相互间的语义关系,包括用代关系、属分关系和相关关系. 注:改写GB/T19486一2004,定义2.9. 1 GC/ZX262015 3.6 等同关系equivalence relationship 不同概念用同样的词汇所表现的关系. 3.7 层级关系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概念的内涵包括另一个概念的内涵以及至少包括一个附件限定特 征. 示例:词一名词:交通工具一汽车;人一小孩. 注:改写GB/T4894一2009,定义4.4.2.2.5.2. 3.8 相关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ship 由于经验而产生的两个概念之间所具有的非等级层次联系的关系. 注:改写GB/T4894一2009,定义4.4.2.2.6.3. 3.9 上位词broader terms;BT 与另一个有向下层次关系的标引词相比,表示一个更广泛概念的叙词表的标引词. 3.10 下位词narrower terms;NT 与另一个有向上层次关系的标引词相比,表示一个更特定概念的叙词表的标引词. 3.11 自由词index term 取自内容资源中的非规范化的词或词组或与其他词汇无属种关系的词和词组. 3.12 类目class 至少具...
GC/ZX 25-2015 知识关联通用规则.pdf
GC 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项目标准 GC/ZX25—2015 知识关联通用规则 General rules of knowledge association 2015-11-23发布 2015-11-2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25—201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知识关联的构建 4.1知识关联构建的一般原则 4.2知识关联构建方法 2 5知识关联的类型 5.1知识关联类型划分维度 .2 5.2按相关度划分的知识关联类型 .2 5.3显现度 2 5.4内部和外部知识关联 3 6知识关联的表达 ..3 6.1知识关联表达的原则 6.2基于RDF技术的知识关联通用表达规则 ...3 6.3词汇表的定义 ..3 7知识关联的规则 7.1知识关联对象的URI .5 7.2语义化属性词汇的选择和定义 ...5 7.3跨域关联关系的属性定义 7.4跨域的知识关联方式. .....7 8关联数据的发布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RDF表达和语法相关规范 .9 参考文献 10 I GC/ZX25—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化冰、闫翔、朱欣昱、程序、孙涛涛、唐学贵、陈昊、张保生、彭天赦、张 慧一、李昂、谢冰. GC/ZX25—2015 知识关联通用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知识关联的构建、类型、表达、规则和发布. 本标准适用于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试点工作的内容提供者开展知识资源与知识服务资源加 工、工具开发和应用系统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C/ZX21一201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C/ZX21一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l 一个用来识别一种资源名称的字符串. 3.2 属性词汇attr ibution vocabulary 用于描述知识的各种属性和知识关联中各种关系的规范化词汇. 3.3 知识关联词汇knowledge linking service vocabulary;KLS 用于描述知识关联关系的规范化词汇. 4知识关联的构建 4.1知识关联构建的一般原则 4.1.1充分性原则 知识关联的构建过程中将尽可能多的知识关联关系挖掘出来. 1 GC/ZX25—2015 4.1.2多样性原则 建立各种知识之间的多种关联关系,包括知识组织体系中各知识概念之间的关联、知识元之间的关 联关系和跨域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等. 4.1.3知识共享原则 支持其他机构对所构建的知识关联信息进行访问和整合,以实现跨机构和跨行业的知识共享. 4.1.4动态性原则 满足知识及构建环境的动态变化,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扩展性和适应性. 4.2知识关联构建方法 4.2.1知识获取 利用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数字内容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经提炼、整合、完善和分解,形 成基础性的知识. 4.2.2知识描述 依据RDF对获取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描述,采用URI进行唯一标识. 4.2.3建立关联 依据RDF对知识的关联关系进行描述,所建立的知识关联关系包括关联属性和链接. 4.2.4知识存储和应用 采用支持RDF技术的数据库对基础性知识及知识关联进行存储,形成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 的应用,实现知识关联信息的发布. 5知识关联的类型 5.1知识关联类型划分维度 按照相关度、显现度和领域范围对知识关联的类型进行划分. 5.2按相关度划分的知识关联类型 可划分为同一性关联、隶属性关联和相关性关联,包括: a)同一性关联,对知识之间所具有的某种程度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所形成的关联关系. b)隶属性关联,是指构成某知识或知识集合,隶属于某一概念、范畴和类别的逻辑关系,是由知 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常见的隶属关系包括属种、总分、包含等关系. )相关性关联,是指在同一性、隶属性关联关系之外,知识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是指相反、相对、因果、引用、应用、影响等各种关系,其 关联关系可以是不严格固定的,其数量关系也可以是不完全确定的. 5.3显现度 按显现度维度可划分为显性关联关系和隐性关联关系,包括: 2 ...
GC/ZX 24-2015 知识应用单元描述通用规范.pdf
GC 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项目标准 GC/ZX24—2015 知识应用单元描述通用规范 Description guidelines for knowledge application unit 2015-11-23发布 2015-11-2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知识应用单元的描述原则和结构 2 5.1知识应用单元定义的基本原则 .2 5.2知识应用单元的结构2 6知识应用单元模型 6.1规则和约定 3 6.2公共结构和基本数据类型 .4 6.3知识应用单元模型定义 5 7知识应用单元模型扩展 19 7.1知识应用单元模型扩展的基本原则 19 7.2类扩展 7.3属性扩展 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知识应用单元示例 . 22 参考文献 .....4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立华、刘爱芳、王磊、田胜立、敖然、刘拥军、董铁鹰、孙茂松、唐卫清、 李军. GC/ZX24—2015 知识应用单元描述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面向用户需求的知识应用单元的描述原则和结构、模型和模型扩展的基本原则与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和新闻出版行业知识服务的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C/ZX21一201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C/ZX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知识应用单元knowledge application unit 面向应用目的和场景,为不同基础背景和内容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的知识单位. 3.2 用户情境customer context 描述用户需求及其周围环境的相关信息的语义信息对象. 3.3 资源对象resource object 用于描述数字内容及相关信息(如元数据、标识符等)的数字实体. 注:资源对象定义引用《出版社数字出版资源对象存储、复用与交换基本规范》. 3.4 资源图resource map;ReM 用于表示资源或数字内容对象的结构和组成.由资源图标识符、资源图元数据、所对应的聚合、一 组被聚合资源以及有关聚合和被聚合资源的附加属性(如元数据)组成. 注:本标准参照的OAI-ORE规范. 1 GC/ZX24—2015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XML: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RDF: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OWL:0WL2Web本体语言(0WL2 Web Ontology Language) 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RI:统一资源识别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N:统一资源名称(Uniform Resource Name) D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规范(Dublin Core) DCMI: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倡议(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 5知识应用单元的描述原则和结构 5.1知识应用单元定义的基本原则 知识应用单元的结构定义原则,主要基于知识应用中对用户需求、知识元、知识内容资源、知识关 联以及聚合资源等进行定义,如: a)抽象统一的数据模型.知识应用单元是在复合数字对象的语义知识及知识关联模型基础上,建 立准确反映用户个性和行为特征的用户模型; b)基于用户行为特征对用户需求建模,构建用户特征本体,可动态完善用户特征本体并明确用户 知识服务需求; )采用元数据描述、关联数据等语义网技术进行数据建模,支撑语义环境下的知识服务; d)独立于特定的专业领域; e)独立于知识资源的表现; f)独立于特定的知识服务. 本标准对知识应用单元、不同的知识应用的用户需求、知识应用单元包含的知识元及知识元关联关 系、知识元的内容资源载体的各类元数据进行建模,并定义这些内容的描述方法. 5.2知识应用单元的结构 知识应用单元是在各出版单位、研究机构已有的跨领域、多情境、多层次、多受众的专业内容资源 的基础上,管理海量...
GC/ZX 23-2015 知识元描述通用规范.pdf
GC 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项目标准 GC/ZX23—2015 知识元描述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scription of knowledge 2015-11-23发布 2015-11-2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23—201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知识元定义概述 5.1定义知识元的基本原则 5.2知识元的一般结构 2 5.3知识元的扩展 2 6知识元定义模型. 3 6.1规则和约定 .3 6.2公共结构和基本数据类型 3 6.3知识元属性 .5 7知识元模型扩展 .5 7.1扩展概述. .5 7.2类扩展 ..5 7.3属性扩展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知识元类型属性结构参考8 参考文献 29 I GC/ZX23—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立华、周洋、邹隐、田胜立、敖然、刘拥军、董铁鹰、孙茂松、唐卫清、李 军. II GC/ZX23—2015 知识元描述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知识元的一般类型与结构和数据项,及知识元的扩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以及新闻出版行业其他知识服务领域中知 识资源的发现、共享、交换与再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C/ZX21一201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C/ZX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RDF: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0WL2:0WL2网络本体语言(0WL2Web0 ntology Language) 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RI:统一资源识别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N:统一资源名称(Uniform Resource Name) D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规范(Dublin Core) DCMI: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倡议(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 5知识元定义概述 5.1定义知识元的基本原则 知识元是知识资源的基本元素,定义知识元应注意以下方面: a)结构应尽可能 1)独立于特定的专业领域; 2)独立于知识元的内容载体; 3)独立于特定知识内容; 1 GC/ZX23—2015 4)独立于特定的知识服务. b)应支持基于语义关联的科学知识发现、检索、浏览、分析、重用、可视化. c)描述应遵循元数据描述、本体建模、关联数据等技术. d)应具有可扩展性. 5.2知识元的一般结构 知识元描述包括以下结构要素: a)所描述知识元属性: b)所描述知识元关联关系; c)所描述知识元的内容资源. 知识元结构图见图1. 知识元 内容资源 知识元属性 知识元关联关系 资源结构元数据 资源描述元数据 资源管理元数据 标识 名称 主题 分类路径 指述 来源 资源包 图1知识元结构图 a)标识:标识是知识元作为一个资源的唯一标记,以URI格式定义; b)名称:是直接检索知识元的一个检索途径,可用相应的标准主题词命名; c)主题:知识元所属主题词/关键词; d)分类路径:知识元所属类别、分类号.说明该知识元的分类体系及分类层次中的位置,可作为 类别检索点和快速返回某一学科层次;也用于实现与关联内容自动链接的链接点; )描述:对知识元的内容进行完整的文字描述及声像辅助描述.该描述应包括:定义、公理、公 式、推论、事实、事件、事例、数表等内容,并随着科研的进步不断更新; f)来源:定义知识元的来源、信息; g)知识元关联关系:与该知识元相关联的内容链接条目清单.其内容包括:相关参考书刊,与其 他学科、知识元的交叉内容,相关多媒体声像内容,相关网络信息内容等关联信息.关联条目 的格式内容包括关联条目所属学科类别、题名或知识元名称、关键词、分类号,用于与知识元 实现自动链接的链接点; h)知识元的内容资源:定义知识元到承载知识元...
GC/ZX 22-2015 知识资源通用类型.pdf
GC 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项目标准 GC/ZX22—2015 知识资源通用类型 General types of knowledge resource 2015-11-23发布 2015-11-2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22—2015 目 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知识资源类型划分原则 4.1科学性 4.2实用性 4.3通用性 4.4可扩展性 5知识资源类型框架图 2 6事实型知识 R 6.1人物知识 3 6.2机构知识 3 6.3时间知识 6.4地点知识 3 6.5事件知识 .3 6.6记录型知识 3 7数值型知识 3 7.1常数知识 3 7.2观测数据知识 3 7.3统计数据知识 A 8概念型知识 4 8.1术语知识 A 8.2定律知识 4 8.3定理知识 8.4量纲知识 4 8.5单位知识 9原理型知识 4 9.1学术理论知识. 4 9.2机理知识 .4 10技能型知识 5 10.1策略知识 .5 10.2方法知识 .5 I GC/ZX22—2015 10.3程序知识 .5 11规则型知识 5 11.1法律知识 .5 11.2标准知识. 11.3规章制度知识 .5 参考文献 6 II GC/ZX2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安超、段志兵、温强、徐屹然、范君宜、徐强、干生洪、刘冠群、李洪健、 郭玉洁. III GC/ZX22—2015 知识资源通用类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知识资源类型划分原则和各种类型的描述. 本标准适用于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C/ZX21一201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C/ZX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值型知识numeric knowledge 以数值的形式存在,包含着完整数值信息的知识. 3.2 规则型知识rule knowledge 关于事物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的知识. 4知识资源类型划分原则 4.1科学性 应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业务需求及知识特性,以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完整、独立和合理的类型体系. 4.2实用性 应有效用于对知识资源的划分、标引、聚合和重组等. 4.3通用性 应满足不同专业领域知识服务业务的一般需求. 1 ...
GC/ZX 21-2015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pdf
GC 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项目标准 GC/ZX21—2015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Basic terms of knowledge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2015-11-23发布 2015-11-2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21—201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总体结构说明.1 3知识基础术语 1 4知识组织术语 3 5知识服务术语 7 6缩略语 ....10 参考文献 索引 I GC/ZX2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林业社、中国少年儿童新 闻出版总社、中国发展出版社、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培、张敬源、戚雪、纪亮、吴枋倚、卫未、李海亮、徐强. II GC/ZX21—2015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的基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项目试点工作. 2总体结构说明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由知识基础术语、知识组织术语和知识服务术语三个部分组成,结构 如图1所示.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知识基础术语 知识组织术语 知识服务术语 图1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结构图 3知识基础术语 3.1 知识knowledge 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知、判断或技能. [GB/T23703.2一2010,定义2.1] 3.2 概念concept 通过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注:概念不受语种限制,但受社会或文化背景的影响. [GB/T15237.1一2000,定义3.2.1] 1 GC/ZX21-2015 3.3 概念知识conceptual knowledge 人们根据客体的共有特征抽象得到的心理构想,通常用定义描述并被赋予约定的称谓. 3.4 事实知识factual knowledge 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 注:改写GB/T23703.2一2010,定义2.5. 3.5 原理知识principle knowledge 关于自然界(含人类社会)的原理和法则的科学知识. 注:改写GB/T23703.2一2010,定义2.6. 3.6 技能知识skilI knowledge 关于做事的技艺或能力的知识. 注:改写GB/T23703.2一2010,定义2.7. 3.7 人际知识interpersonal knowledge 关于谁知道以及谁知道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 注:改写GB/T23703.2一2010,定义2.8. 3.8 知识元knowledge element 在一定范围内,表达一个完整事物或概念的不必再分的基本知识单位. 3.9 知识单元knowledge unit 按照一定关系组织的一组知识元相关信息的集合. 3.10 内容资源content resource 可供人们直接或间接开发与利用的信息集合的总称. 2 ...
GC/ZX 20-2015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指南.pdf
GC 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项目标准 GC/ZX20—2015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指南 Guidelines of knowledge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2015-11-23发布 2015-11-2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20—201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顶层设计 6知识资源建设 3 6.1知识资源建设基本条件 6.2知识资源建设基本流程 .3 7知识服务 7.1知识服务基本条件 7.2知识服务基本流程 ....5 3知识服务基本形态.8 参考文献 I GC/ZX2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地质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新新、郭玉洁、魏枫、汪智、李聪、马遥. II GC/ZX20—2015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的顶层设计、基本条件、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专业数字内容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试点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C/ZX21一201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C/ZX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2C:企业到用户的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Customer) B2B:企业到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B2G:企业到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Government) B2F:企业到家庭的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Family) 020:线上到线下的电子商务模式(0 nline to0 ffline) B2B2C:网络购物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ustomer) 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顶层设计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实施单位应具有前瞻而务实的知识服务战略规划、相应的配套制度和保障机 制.应组建知识服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知识资源建设规划和知识服务战略规划,建立知识资源建 设资金保障体系,形成知识资源的管理机制和知识服务实施团队,构建具备知识资源建设的基础软 硬件设施,研发和应用知识服务相关技术,完善知识服务运营体系. 1 GC/ZX20—2015 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 知识资源 知识资源 知识资源 获取 组织 发布 知识服务 存量资源获取 在制资源获取 增量资源获取 基于知识体系 基于行业应用 基于用户定制 组织 多平台发布 多终端发布 组织 组织 多介质发布 扩展性 定制化 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 电子书服务 知识解决方案 专业内容 数据库服务 移动型知识服务 小规模限制性在 知识库服务 线教育课程服务 大型开放式 网络课程服务 大数据平台 知识服务 图1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流程图 2 ...
GC/ZX 19-2015 知识服务标准体系表.pdf
GC 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项目标准 GC/ZX19—2015 知识服务标准体系表 Diagram of standard system for knowledge services 2015-11-23发布 2015-11-23实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发布 GC/ZX19—2015 目次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4知识服务标准体系构成... 2 4.1标准体系框架... 2 4.2标准明细表组成3 4.3相关标准的组成....... ....4 5知识服务标准明细表. 4 5.1基础标准...... 4 5.2知识组织标准.. ...8 5.3知识服务标准.........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统计18 参考文献. .. 19 I GC/ZX1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林业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宝瑞、张文飞、安秀敏、李海亮、吴艳萍、魏凯、冯向梅、温晋. GC/ZX19—2015 知识服务标准体系表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新闻出版知识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标准体系表. 本标准适用于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C/ZX21一2015知识资源建设与服务基础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C/ZX21一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准standard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 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GB/T20000.1一2002,定义2.3.2] 3.2 体系(系统)system 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注:系统可以指整个实体.系统的组件可能也是一个系统,此组件可称为子系统. [GB/T19000—2003 定义3.2.1] 3.3 标准体系standard system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GB/T13016一2009,定义3.3] 1 GC/ZX19—2015 3.4 标准体系表diagram of standard system 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标准体系表用以表达标准体系的构思、设想、整体规划,是表达标准体系概念的模型. [GB/T13016一2009,定义3.4] 3.5 相关标准relative standard 与本体系关系密切且需直接采用的其他标准体系的标准. [GB/T13016一2009,定义3.8] 3.6 规范specification 阐明要求的文件. [GB/T19000—2008 定义3.7.3] 4知识服务标准体系构成 4.1标准体系框架 知识服务标准体系由应制定的标准(A)与相关标准(B)两大类构成:大类下分为基础标准、知识 组织标准与知识服务标准三小类.其中,知识组织标准分为知识描述标准与知识加工标准,知识服务标 准分为知识服务产品标准、知识服务平台标准与知识服务评价标准.标准的统计参见附录A. 2 ...
GB/Z 89-2024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pdf
ICS13.100 CCS C 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89—2024 代替GBZ89—2007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occupational mercury poisoning 2024-05-09发布 202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GBZ89—2024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89一2007《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与GBZ89一2007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 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更改了诊断原则(见第4章,2007年版的第3章); —删除了观察对象(见2007年版的第4章): 一更改了诊断分级(见第5章,2007年版的第5章); —删除了处理原则(见2007年版的第6章); —更改了附录A的内容(见附录A 2007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 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 治研究院、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帮梅、张宏群、窦建瑞、匡兴亚、夏丽华、张红兵、闫永建、韩磊、陈建超.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2年首次发布为GBZ89一2002; —2007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Z89—2024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汞中毒的诊断原则及诊断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金属汞所致汞中毒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Z7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6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79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 GBZ/T157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T247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3术语和定义 GBZ/T15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诊断原则 4.1急性中毒 根据短期内吸入大量汞蒸气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出现以呼吸系统、口腔及消化系统、肾脏损害为 主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 方可诊断. 4.2慢性中毒 根据密切接触金属汞6个月及以上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出现以口腔、神经系统和肾脏损害为主的 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参考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 可诊断. 5诊断分级 5.1急性中毒 5.1.1轻度中毒 短期吸入大量汞蒸气后,可出现发热、寒颤、头痛、胸痛、咳嗽、全身乏力等症状,尿汞可增高, 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口腔-牙龈炎和(及)胃肠炎; 1 GBZ89—2024 b)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见GBZ73); c)急性轻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 5.1.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急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见GBZ73); b)急性中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 5.1.3重度中毒 在中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肺泡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见GBZ73); b)急性重度中毒性肾病(见GBZ79): c)急性中毒性脑病(见GBZ76). 5.2慢性中毒 5.2.1轻度中毒 密切接触金属汞6个月及以上,尿汞增高,同时具有下列表现之二者; a)神经衰弱综合征: b)眼脸、舌或手指细小震颤: c)口腔-牙龈炎; d)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如尿中低分子蛋白含量增高; e)慢性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见GBZ/T247). 5.2.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精神病性障碍; b)四肢粗大震颤; c)慢性肾脏病2期~3期: d)慢性中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见GBZ/T247). 5.2.3重度中毒 在中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中毒性脑病; b)慢性肾脏病4期~5期: c)慢性重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见GBZ/T247). 6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A. 2 GBZ89—2024 附录A (资料性)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汞矿开采、汞冶炼、仪表电器行业等生产过程主要接触金属汞.金属汞在...
GB/Z 6-2024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pdf
ICS13.100 CCS C60 H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6—2024 代替GBZ6—2002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occupational chronic allyl chloride poisoning 2024-05-09发布 202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GBZ62024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6一2002《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与GBZ6一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观察对象(见2002年版的第3章); —更改了诊断原则(见第4章,2002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分级指标(见第5章,2002年版的第5章); —删除了处理原则(见2002年版的第6章); 一一更改了附录A的内容(见附录A 2002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 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 防治院、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彦恺、王建明、朱宝立、王永义、秦玉峰、韩磊、梁伟辉、邵华、胡世杰、 管权权.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5年首次发布为GB4865一1985: —2002年第一次修订为GBZ6—2002;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Z6—2024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的诊断原则及诊断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长期接触氯丙烯所致慢性中毒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Z/T157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T247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3术语和定义 GBZ/T15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诊断原则 根据3个月及以上密切接触氯丙烯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出现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 现,结合神经-肌电图及其他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参考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 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后,方可诊断. 5诊断分级 5.1轻度中毒 出现肢体远端的麻木或烧灼样、蚁走样等感觉异常及无力,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对称性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觉、触觉、振动觉减退,同时有跟腱反射减弱; b)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轻度周围神经损害(见GBZ/T247): 5.2中度中毒 同时具有以下三项中任何两项表现者: ā)四肢对称性手套、袜套样分布的痛觉、触觉、振动觉减退或消失,同时有跟腱反射消失; b)四肢肌力减弱至4级; c)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明显,如神经传导速度中度减慢,或感觉和运动动作电位 波幅中度降低(见GBZ/T247). 5.3重度中毒 同时具有以下三项中任何两项表现者: a)四肢对称性痛觉、触觉、振动觉减退或消失,上界达肘部或膝部; 1 GBZ6—2024 b)四肢肌力减弱至3级或3级以下; c)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严重,如神经传导速度重度减慢,或感觉和运动动作电位 波幅重度降低,并有较多自发性失神经电位(见GBZ/T247). 6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A. 2 GBZ6—2024 附录A (资料性)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氯丙烯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主要用途是生产环氧氯丙烷、烯丙基酯、烯丙醇、邻苯二甲酸二烯 丙酯、甘油等有机中间体,也是农药、医药的原料,还可合成树脂、涂料、氯醇橡胶、胶粘剂、增塑剂、 表面活性剂、阻燃剂、纸张增强剂、土壤改性剂、香料等精细化工产品.在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都有 机会接触氯丙烯,长期接触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A.2经呼吸道吸入是职业性氯丙烯中毒的主要途径,其次为皮肤接触吸收.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丙烯浓 度测定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A.3关于“长期密切接触氯丙烯”,一般是指密切接触氯丙烯时间大于或等于3个月.有报道高浓度接 触氯丙烯作业1个月者也可中毒,这类病例在发病时间上属于“亚急性中毒”,但其临床表现与“慢性 氯丙烯中毒”相似,这类患者诊断可参照本标准. A.4慢性氯丙烯中毒引起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以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或消失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有 双腿沉重乏力,肢体酸、麻、胀痛等症状,并兼有相对恒定的周围性分布的痛觉、触觉或振动觉障碍及 一侧或双侧跟腱反射减弱...
GB/Z 40-2024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pdf
ICS13.100 CCS C 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40—2024 代替GBZ40—2002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 Diagnostic standard for occupational acute dimethyl sulfate poisoning 2024-05-09发布 2025-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GBZ40—2024 前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40一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与GBZ40一2002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2年版的第1章); 一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一一更改了诊断原则(见第4章,2002年版的第3章); 一一更改了刺激反应(见第5章,2002年版的第4章); 一一更改了诊断分级(见第6章,2002年版的第5章): 一一删除了处理原则(见2002年版的第6章): 一一更改了附录A的内容(见附录A 2002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 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大连市职业病防治院)、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湖北省职业病医院、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雪松、孙素梅、程美琴、张雪涛、王永义、凌瑞杰、杨鹏鸣、毕海侠、吕虹、 王娜.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一1989年首次发布为GB11507一1989; 一一2002年第一次修订为GBZ40—2002: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GBZ40—2024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的诊断原则及诊断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接触硫酸二甲酯所致急性中毒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Z51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GBZ54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的诊断 GBZ7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T157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Z/T15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硫酸二甲酯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出现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 现,结合胸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职业卫生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 病,方可诊断. 5接触反应 仅出现眼部、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如流泪、流涕、咽干、咳嗽等,肺部无阳性体征,胸部影像 学检查结果无异常表现,72h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6诊断分级 6.1轻度中毒 出现眼、皮肤及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并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见GBZ73): b)1度~2度喉阻塞(见GBZ73). 6.2中度中毒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急性支气管肺炎(见GBZ73); 1 GBZ40—2024 b)急性间质性肺水肿(见GBZ73): c)3度喉阻塞(见GBZ73). 6.3重度中毒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a)肺泡性肺水肿(见GBZ73); 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见GBZ73); c)并发严重气胸和(或)纵隔气肿(见GBZ73): d)4度喉阻塞(见GBZ73); e)室息. 7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A. 2 GBZ40—2024 附录A (资料性)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硫酸二甲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属于高毒类物质.广泛应用于农药、制药、染料及香料 等工业中,也可作为芳香烃抽取溶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生急性中毒主要见于设备泄漏或爆炸, 以及运输装卸过程中容器破损或清洗检修带有残液的设备等情况. A.2接触反应是指短时间接触硫酸二甲酯后的一过性反应,但为了及时发现喉水肿、支气管炎、肺炎 和迟发性肺水肿等迟发性生物效应,需进行72h的医学观察,并做对症处理.但接触反应不属于职业中 毒的范畴. A.3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以喉水肿、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1度~2度喉阻塞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为本病的诊断起点. A.4胸部影像学表现是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分级的重要依据.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 各阶段病症在影像学上表现如下: a)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胸部X线片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延伸或边缘模糊.CT表现为气管壁 均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