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SA 0011-2019 限流接闪装置.pdf
ICS91.120.40 K10 团 体 标 准 T/CMSA0011—2019 限流接闪装置 Current-limiting air terminals device 2019-07-24发布 2019-07-24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11-2019 目 次 前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品分类.. 2 5技术要求. 2 6试验方法. . . 3 7检验规则.... 5 8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6 9选用、验收和维护....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限流接闪装置的选用....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限流接闪装置的验收及维护要求11 参考文献 12 T/CMSA001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爱伦菲尼克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地凯 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黉门电工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捷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劳高科技有限公司、武汉 天宏防雷检测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襄阳市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子凤、刘大为、王姣、罗家明、王强、谢超、吴求兵、崔振兴、熊备、黄青、 刘正君、罗俊、曾伟、蔡永辉、孟宪刚、王小芳、晏紫淙、常立、贾云岗、杨慧. II T/CMSA0011-2019 限流接闪装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限流接闪装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 存、选用、验收和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广播电视、邮电通信、石油、化工、建筑、军火炸药、国防工程、气象、地震和电力 等诸多行业场所作直击雷保护的限流接闪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一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31.1一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 度)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6461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16927.1一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限流本体current limiting body 能降低雷电流幅值和陡度、具有一定阻值的载流体. 3.2 接闪体lightning accept set 承接雷电放电的金属导体. 3.3 限流接闪装置current-limiting air terminals device 由限流本体(3.1)、接闪体(3.2)和安装金具组成的防雷装置. 3.4 1 ...
T/CMSA 0010-2019 配电线路用多间隙避雷装置.pdf
ICS29.240.20 K10 团 体 标 准 T/CMSA0010—2019 配电线路用多间隙避雷装置 Multi-gap lightning arrester used in distribution line 2019-07-24发布 2019-07-24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10—2019 目 次 前言 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标准额定值. 5运行条件. ” 3 6技术要求. 3 7试验要求.. 5 8试验方法. 6 9检验规则.. 8 10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11安装注意事项 10 参考文献 11 T/CMSA001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爱伦菲尼克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 安全工程研究院、北京爱劳高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武汉天宏防雷检测中心发展有限 公司、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襄阳市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旭、王姣、刘全桢、刘宝全、罗家明、谢超、毕晓蕾、姜辉、吴求兵、黄青、 刘正君、曾伟、蔡永辉、晏紫淙、熊备、罗俊、贾云岗、王小芳、常立、杨慧、李家宁、齐静静、柯红 海、于志国. II T/CMSA0010—2019 配电线路用多间隙避雷装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0kV~35kV配电线路用多间隙避雷装置的标准额定值、运行条件、技术要求、试验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安装注意事项等. 本标准适用于10kV~35kV配电线路用多间隙避雷装置的生产、安装和运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11032一201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16927.1一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16927.2高电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 GB/T26218.1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 DL/T815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灭弧间隙串arc extinguishing seriesgaps 由多个串联的空气间隙腔室组成.每个空气间隙腔室由内嵌在复合材料外套里的一对金属电极以及 电极间的气室构成,该气室有一个对外喷气口. 3.2 主间隙main gap 由一对或多对被空气隔离的金属电极(架空线路导线也可作为一个电极)组成. 3.3 配电线路用多间隙避雷装置multi-gap lightning arrester used in distribution line 由灭弧间隙串(3.1)和主间隙(3.2)两部分串联组成,与线路绝缘子并联,用于限制配电线路 上的雷电过电压,并能在雷电冲击过后快速遮断工频续流的一种雷电防护装置. 3.4 工频续流power frequency fol low current 1 ...
T/CMSA 0009-2021 雷电防护机构能力评价规范.pdf
ICS07.060 CCS A47 团 体 标准 T/CMSA0009—2021 代替T/CMSA0009-2019 雷电防护机构能力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apability evalu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organization 2021-08-23发布 2021-08-23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09—2021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4 1 3术语和定义..... 1 4能力评价证书分类和等级 2 5评价基本条件 3 6评价程序. 4 7评价结果管理,..,、 5 附录A(规范性)雷电防护机构能力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7 附录B(资料性)雷电防护机构能力评价申请表11 附录C(资料性)申请材料. 13 附录D(资料性)专业技术人员简表14 附录上资料性雷电防护项表 15 参考文献.. T/CMSA000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T/CMSA0009一2019《防雷企业能力评价准则》.与T/CMSA0009一2019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将“防雷企业”更改为“雷电防护机构”: 一一删除“评价组织”相关内容(见2019版的第6章); 一一增加“同一类别的同一等级每年只能申报一次”的要求(见4.5); 一一在雷电防护产品、雷电防护工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雷电防护技术服务中,删除不同能力等 级的机构服务范围与GB50057一2010规定的不同类别防雷建筑之间的关系(见2019版的4.2): 一一现场核查中增加“g)核对机构人员的社会保险交纳情况”(见6.5); 一一将表A.1中“有违法违规记录不得分”修改为“无违法违规记录得1分.”(见附录A); 一一表A.1中增加安全防护用品配备有效期要求(见附录A); 一一表A.1中明确“发明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不同得分(见附录A); 一一将表A.1中“不同种类防雷产品”修改为“不同型号雷电防护产品”(见附录A). 请注意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防雷减灾委员会、湖北省防雷 协会、深圳市防雷协会、广东省气象防灾减灾协会、清远市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河南省防雷协 会、华云科雷(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石油化工行业防雷与接地电 磁防护工程技术中心、武汉雷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安防雷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共好防雷科技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焦雪、王学良、余田野、程向阳、李闯、赖厚庄、周俊驰、冯民学、王姣、徐 春明、赵添、姜翠宏、张国平、秦建新、谢睿思、温金泉、王超、卢广建、李征、汪永辉. 本文件于2019年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II T/CMSA0009—2021 雷电防护机构能力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雷电防护机构能力评价证书分类和等级、评价基本原则和要求、评价程序、评价结果 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雷电防护机构的能力评价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防护产品lightning protection product 用于防护雷电危害的产品. 注:包括雷电防护材料、雷电防护元件、雷电防护器件. 3.2 雷电防护机构lightning protection enterprise 包括从事雷电防护产品生产与销售、雷电防护装置设计与施工、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雷电防护技术 服务等独立法人机构. 3.3 雷电防护机构能力lightning protection enterprise capability 雷电防护机构从事雷电防护业务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机构规模、生产经营(含产品、工程、检 测和服务)业绩、管理水平、诚信表现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 3.4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用以减小雷击建筑物造成物理损坏的整个系统. 注: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
T/CMSA 0008-2018 养生气候类型划分.pdf
ICS07.060 A47 团 体 标 准 T/CMSA0008—2018 养生气候类型划分 Classification for health preservation climate 2018-12-21发布 2018-12-21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08—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划分方法. .2 5养生气候类型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度假气候指数的计算公式 5 参考文献 .6 T/CMSA0008—2018 前言 本标准参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气象局、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省丽水 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浙江省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丽水市林业局、浙江省丽 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丽水市环境保护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羡敏、杨彬、胡淳焓、李正泉、姜燕敏、江春、何凯玲、朱土兴、朱雪飞、 蔡伟、丁丽惠、吕森伟. II T/CMSA0008—2018 养生气候类型划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生气候的划分方法及其类型. 本标准适用于养生气候资源的分类和利用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7297-1998中国气候区划名称和代码气候带和气候大区 GB/T27962-201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GB/T27963-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QX/T152-2012气候季节划分 T/CMSA0001-2016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养生health preservation 以愉悦身心、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为目的,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主动进行的物 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使身体、心智和精神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 3.2 气候养生health preservation by using climate resource 依托优质的气象、气候、生态等资源开展的养生活动. 3.3 养生气候climate suitable for health preservation 自然界中能被感受、欣赏、体验、利用且适宜气候养生活动的天气、气候条件及其衍生的生态、环 境条件. 1 ...
T/CMSA 0007-2018 避暑旅游城市评价指标.pdf
ICS07.060 A47 团 体 标 准 T/CMSA0007—2018 避暑旅游城市评价指标 Evaluation index of summer tourism city 2018-09-11发布 2018-09-11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07-2018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指标., 2 5评价细则..... 附录A(资料性附录)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10 参考文献 16 T/CMSA0007—2018 前言 本标准参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旅游气象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长春市旅游局、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普、杨彬、曲笑、张占铎、江春、金勇、麻明、吴丹娃、刘丹丹、黄晓波. II T/CMSA0007-2018 引言 为了满足公众对避暑旅游的需求,发掘优质的避暑旅游资源,引导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促进城市 避暑旅游的综合发展,在全国打造一批产业完整、要素齐全、配套完善、服务健全的综合避暑旅游目的 地,制定本标准. III ...
T/CMSA 0005-2018 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规范.pdf
ICS07.060 A47 团 体 标 准 T/CMSA0005—2018 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of credit evaluation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any 2018-04-24发布 2018-04-24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 发布 T/CMSA0005—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基本规定 . . . 4信用等级划分.. .1 5信用评价指标. .1 6信用评定流程. 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用等级划分方法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申请表8 附录C(资料性附录)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申报所需材料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项目抽检评分细则 .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评分标准18 参考文献 22 T/CMSA0005—2018 前言 本标准参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上海市防雷中心、青岛市 防雷中心、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广西地凯防雷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凯、程向阳、陈华晖、庞华基、王智刚、戴宇欣、王晖、鞠晓雨、朱浩、 邱阳阳、孙浩、张广元、栾健、李承昊. T/CMSA0005—2018 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的基本规定、等级划分、评价指标和评定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活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防雷工程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通过勘察设计和安装防雷装置形成的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实体. 2.2 防雷工程企业lightning protection engineering pany 从事防雷工程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 3基本规定 3.1防雷工程企业信用评价工作每三年组织一次,考核期为申请年度的前36个月,初次申报的为前 24个月. 3.2信用等级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前3个月,防雷工程企业需要申请复评,重新确定信用等级. 4信用等级划分 4.1等级划分标准 信用等级的划分依据5来确定. 4.2等级划分及表示 信用等级划分为AAA、AA、A、B、C五级,各等级的含义和划分方法见附录A. 5信用评价指标 5.1综合情况 5.1.1基本信息 ...
T/CMSA 0004-2018 柔性复合接地体.pdf
ICS29.050 K10 团 体 标 准 T/CMSA0004—2018 柔性复合接地体 Flexible and posite earth electrode 2018-04-24发布 2018-04-24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04—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品分类. 2 5技术要求. 2 6试验方法 . 5 7检验规则........... 11 8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参考文献. . . 14 I T/CMSA0004—2018 前言 本标准参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武汉黉门电工科技有限公 司、武汉爱伦菲尼克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旭、黄青、阮江军、刘大为、蔡细楚、曾伟、文武、解子凤、蔡永辉、黄道 春、姜克强、罗家明、罗保庆、王姣、郭斌、胡元潮、崔振兴、常立、司文荣. II T/CMSA0004—2018 柔性复合接地体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柔性复合接地体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通信、气象、石化、交通、广电等系统中各种复杂地形和强腐蚀土壤地区用作 接地保护的接地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31.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1682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单试样法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3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导电性能和耗散性能电阻率的测定 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3048.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4909.2裸电缆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10707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16927.2高电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 GB/T21698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 JB/T7901金属材料实验室均匀腐蚀全浸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复合接地体posite earth electrode 由导电非金属材料、电解质材料、化合填充物组成的,能抵抗土壤中水分、盐、酸、碱等因素侵蚀 的接地体. 3.2 柔性复合接地体flexible and posite earth electrode ...
T/CMSA 0003-2017 天然氧吧评价指标.pdf
ICS07.060 A47 T/CMSA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团体标准 T/CMSA0003—2017 天然氧吧评价指标 Evaluation index of natural oxygen zone 2017-06-02发布 2017-06-02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02—2017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指标... 2 5评价细则.... ..2 6评价结果的计算.... 参考文献 . . . 7 I T/CMSA0002—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旅游气象委员会、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化县气象局、北京 依派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威德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南岭森林景区管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彬、江春、吴丹娃、曹米成、谢文斌、陆勇、李洪伟. T/CMSA0002—2017 引言 “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是评价旅游气候及生态环境质量,发掘高质量的旅游憩息资源,倡导绿 色、生态的生活理念,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的重要活动,为了能够对各创建地区基本条件进行客观 的评价,体现创建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同时也可用于生态、休闲、养生旅 游相关评价工作. T/CMSA0002—2017 天然氧吧评价指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氧吧评价的主要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的评价,也适用于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相关 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T27963-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LY/T2586-2016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天然氧吧natural oxygen zone 负氧离子水平较高、空气质量较好、气候环境优越、设施配套完善,适宜旅游、休闲、 养生的地区. 3.2 气候舒适度climatic fortability 健康人群在无需借助任何防寒、避暑装备和设施的情况下对气温、湿度、风速和日照等 气候因子感觉的适宜程度. 3.3 空气负(氧)离子air negative(oxygen)ion 空气负(氧)离子是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 3.4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l)air quality index 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 ...
T/CMSA 0002-2017 气象旅游资源评价.pdf
ICS07.060 A47 T/CMSA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团体标准 T/CMSA0002—2017 气象旅游资源评价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2017-06-02发布 2017-06-02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01—2017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体系 5计分方法 .2 6等级划分 7评价流程 .4 附录A气象旅游资源调查评分表 参考文献 19 I T/CMSA000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旅游气象委员会、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彬、钟亦鸣、江春、吴丹娃、丁国香、罗艳. II T/CMSA0001—2017 引 言 气象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气象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利 用价值及广阔的开发前景. 为规范气象旅游资源的定性、定量评估分级方法,为气象旅游资源的评价、保护与管理 奠定基础,特制定本标准. III T/CMSA0001—2017 气象旅游资源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旅游资源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体系、计分方法、等级划分、评价 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18972一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T/CMSA0001-2016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旅游资源单体individual factor of meteor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气象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单体类别参照T/CMSA 0001-2016. 3.2 气象旅游资源调查investigation of meteor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按照T/CMSA0001-2016标准规定的气象旅游资源类别,对气象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调 查、研究和记录. 3.3 气象旅游资源单体评价individual factor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按照气象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对气象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并作出等级评 定. 4评价体系 1 ...
T/CMSA 0001-2016 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pdf
ICS07.060 A47 T/CMSA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团体标准 T/CMSA0001-2016 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 Classification and encoding for meteor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2016-04-05发布 2016-04-05实施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 T/CMSA0001—2016 目次 前言 引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分类方法与代码. 4编码.. ...7 附录. ...8 参考文献. .. . 9 I T/CMSA000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旅游气象委员会组织制修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 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彬、窦志钢、吴普、丁昌东、吴昊、钟亦鸣、江春、吴丹娃、丁国香、罗艳. II T/CMSA0001—2016 引言 气象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气象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利用价 值及广阔的开发前景. 为规范气象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对应的编码方法,为气象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保护与管理奠定 基础,特制定本标准. III T/CMSA0001—2016 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编码.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保护与管理等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气象旅游资源meteor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天气现象、气候条件及其衍生产物,包括自然气象旅游资源、人文气象旅游资源, 其中自然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天气景观资源和气候环境资源. 2.2天气景观资源meteorological scenery resource 能够引起人们进行审美与游览活动的大气现象及其衍生资源,是可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气象旅游资源 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 2.3气候环境资源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 长期气候现象衍生出的旅游资源,是稳定的、有特定价值或一定功能的气象旅游资源. 2.4人文气象资源cultural meteorological resource 人类社会在观测气象、发掘与利用气象资源、与气象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创造产生的物质的、精神 的文明成果总和. 3分类方法与代码 3.1分类原则 依据气象旅游资源的性状,即存在的时间、空间、性质、特征划分. 1 ...
QX/T 96-2020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积雪覆盖.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96—2020 代替QX/T96—2008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积雪覆盖 Technical guidelines on monitoring by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Snow cover 2020-11-05发布 2021-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96-2020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符号 2 4数据准备 2 5积雪覆盖监测方法 3 6积雪覆盖监测处理流程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卫星有关通道的主要参数6 参考文献 12 I QX/T9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96一2008《积雪遥感监测技术导则》.与QX/T96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将标准名称改为“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积雪覆盖”; 一修改了本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一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2008年版的第2章); —一删除了以下术语及其定义:遥感制图(见2008年版的3.1)、专题图(见2008年版的3.2)、图像 处理(见2008年版的3.3)、积雪(见2008年版的3.5)、雪水当量(见2008年版的3.7)、数据质 量控制(见2008年版的3.15)、数字影像数据质量(见2008年版的3.16)、路线验证(见2008 年版的3.17)、图斑验证(见2008年版的3.18)、R1(见2008年版的3.8)、R2(见2008年版的 3.9)、T3(见2008年版的3.10)、T4(见2008年版的3.11)、R6(见2008年版的3.12); 一增加了以下术语及其定义:地表反射率(见2.1)、空间分辨率(见2.2)、二值雪盖(见2.5); 一修改了以下术语及其定义:监测区域(见2.3 2008年版的3.4)、雪盖(见2.4 2008年版的3.6)、归 一化差值积雪指数(见2.6 2008年版的3.13)、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见2.8 2008年版的3.14); 一增加了以下符号:AGRI(见第3章)、AVHRR(见第3章)、Bs(见第3章)、B.(见第3章)、Bs(见 第3章)、BL5、EOS(见第3章)、FY(见第3章)、NOAA(见第3章)、NPP(见第3章)、MERSI(见第3 章)、MERSH-I(见第3章)、MODIS(见第3章)、VIRR(见第3章)、VIIRS(见第3章)、VISSR(见第3 章)、Rs(见第3章)、RRD(见第3章)、RsR(见第3章)、TF(见第3章)、TMR(见第3章); 一删除了“基本原则”(见2008年版的第4章)、增加了“数据准备”(见第4章); 一修改了“积雪覆盖监测处理流程”(见第6章,2008年版的第5章); —一修改了“积雪覆盖监测方法”名称(见第5章,2008年版的第6章)、“多光谱值法”(见5.2, 2008年版的6.1.1)和“归一化差值积雪指数(Is)法”(见5.3 2008年版的6.1.2); —增加了“概述”(见5.1)和“薄雪判识方法”(见5.4); —一删除了“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见2008年版的6.1)、“概率结合阙值的积雪判识方法”(见2008 年版的6.1.3)“辅助判识方法”(见2008年版的6.1.4)、“EOS/MODIS遥感监测”(见2008 年版的6.2)、“资源卫星监测”(见2008年版的6.3); —一删除了“外业调查”(见2008年版的第7章)、“验证”(见2008年版的第8章)、“积雪监测产品 制作”(见2008年版的第9章)、“质量控制”(见2008年版的第10章); 一修改了“附录A”(见附录A的表A.1至表A8 2008年版的附录A至附录E) 删除了“附录B” “附录C”“附录D”(见2008年版的附录B一附录D) 删减了“附录E”(见2008年版的附录E); —一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象遥感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TC347/ SC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继东、武胜利、刘诚、沙依然外力、陈爱京、石玉、杨志华、错拉提阿布都热 合曼、邢文渊、李聪、冯志敏、曹孟磊、梁凤超、马丽云、程红霞、崔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96—2008. QX/T96-2020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导则积雪覆盖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遥感积雪覆盖监测的数据准备、监...
QX/T 85-2018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85-2018 代替QX/T85一2007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lightning disaster 2018-11-30发布 2019-03-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85-2018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基本要求 .4 5评估流程 5 6评估内容与方法 .5 7评估报告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雷击损害和损失 ....23 附录C(规范性附录)雷击风险和风险分量25 附录D(规范性附录)风险管理 28 附录E(资料性附录)年均危险事件次数的通识符Nx的估算 33 附录F(资料性附录)建筑物各种损害概率的通识符Px的估算41 附录G(资料性附录)建筑物中各种损失率Lx的估算 48 附录H(规范性附录)风险分量的评估 .55 附录(资料性附录)基于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的雷击风险评估示例59 参考文献 63 I QX/T8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85一2007,与QX/T85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7年版第1章); 一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2007年版的3.2~3.10); 一修改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见3.1.1 2007年版的3.1) 一增加了隶属度的术语和定义(见3.1.2); 一修改了基本要求(见第4章,2007年版的第4章); 一修改了评估流程(见图1 2007年版的图1); 一修改了雷电环境评价(见6.1 2007版的第5章); —增加了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见6.2); 增加了数值仿真和模拟实验(见6.4); 一删除了连接到建筑物的服务设施的风险评估内容(2007年版的6.4、附录D、附录E、附录I); 一增加了建筑物内人和动物雷击伤害的情况(见C.2); 修改了风险容许值(见D.3 2007年版的附录G); 一增加了对周边建筑物或环境连带损害的情况(见D.4); 修改了雷击建筑物附近的截收面积(见式(E.2)和式(E.3) 2007年版的式(A.2)和式(A.3)); —修改了雷击线路或线路附近的截收面积(见附录E 2007年版的附录A); 修改了一次雷击引起的损害的概率(见附录F 2007年版的附录B); 修改了具有保障危险的特定建筑物的损失因子(见表G.5 2007年版的表C.4); 修改了建筑物分区风险分量(见表H.2 2007年版的表6); 一修改了损失成本(见附录D 2007年版的附录F); —增加了各种情况下选择相对损失量(见附录G); 一增加了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为1kV的情况(见附录E、附录F); 一删除了部分附录(2007年版的附录J、附录K).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 技术中心、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李良福、覃彬全、余蜀豫、程向阳、王智刚、刘凤姣、黄晓虹、郭在华、林楠、李家启、任 艳、栾健、林巧、何静、刘越屿、鞠晓雨、高荣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85-2007. QX/T85-2018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流程、评估内容与方法、评估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14.1一2015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IEC62305-1 IDT) GB/T21714.2一2015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62305-2 IDT) GB/T21714.3一2015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62305-3 IDT) GB/T21714.4一2015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IEC62305-4 IDT) 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21714.2一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
QX/T 83-2019 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83-2019 代替QX/T83一2007 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mobile meteorological platform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83-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车载平台 ...2 5供配电系统 2 6通信传输系统 3 7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 .4 8预报服务系统 5 9防雷系统 .5 10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7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8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83一2007《移动气象台建设规范》.与QX/T83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89、GB7258、GB/T12364一2007、GB/T14198、GB/T30094(见 第2章);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13580.3一1992、GB13580.4一1992、HJ/T93—2003、HJ/T193一 2005、QX2一2000、ETSI EN30042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世界气象组织 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GM0)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见2007年版的第2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57一94、GB50343一2004的年代号(见第2章,2007年版的第 2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IEEE802.3和IEEE802.11的中英文名称(见第2章,2007年版的第 2章); 一增加了“移动气象台”“无人机”的术语和定义(见3.1、3.4); 一删除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大气成分”“大气边界层”“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 统”“临近预报”“卫星单向接收站”“卫星数字视频广播”“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码分多址技术” 的术语和定义(见2007年版的3.1、3.2、3.5、3.6、3.7、3.8、3.9、3.10、3.11和3.12); —修改了“地面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的术语和定义(见3.2、3.3 2007年版的3.3、3.4); —删除了“车辆”(见2007年版的第4章); —增加了“车载平台”(见第4章); —修改了“电源”,并将章标题改为“供配电系统”(见第5章,2007年版的9.2); 一修改了“数据通信”,将章标题改为“通信方式”,并将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网通信作为主要通信方 式、卫星通信作为备用通信方式(见6.2 2007年版的7.1); 删除了“无线扩频数据通信系统”(见2007年版的7.1.3); —修改了对局域网的要求(见6.3 2007年版的7.3); —增加了“信息采集及处理系统”的功能和组成(见7.1、7.2): —删除了“语音通信”(见2007年版的7.2): 一修改了“车载自动气象站”,将固定式自动气象站和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分别描述(见7.3、7.4, 2007年版的5.1); A 一删除了“车载大气成分观测系统”“车载大气边界层观测系统”“车载多普勒天气雷达”(见2007 年版的5.2、5.3和5.4); 一修改了“微型无人驾驶飞机气象探测系统”,并将条标题改为“无人机”(见7.5 2007年版的 5.5); 修改了“音视频采集”(见7.6 2007年版的5.6); 一删除了“其他数据接收”(见2007年版的5.7); —一修改了“预报服务平台功能及要求”,不再要求安装MICAPS 修改了其他功能和组成(见8.1、 8.2 2007年版的6.1): ——增加了对软件、视频会商和显示设备的要求(见8.3); Ⅲ ...
QX/T 82-2019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pdf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82-2019 代替QX/T82一2007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Disaster grade of dry-hot wind for wheat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82-2019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麦干热风灾害类型 5 参考文献 6 I QX/T82-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X/T82一2007《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与QX/T82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引言(见“引言”,2007年版的“引言”); 一修改了本标准规定的内容(见第1章,2007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术语“气温”“最高气温”“风速”“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定义(见2.1、2.2、2.4、2.7 2007年 版的2.1、2.2、2.4、2.5); 一将术语“相对湿度”“小麦干热风类型”“干热风日”“干热风天气过程”的名称分别修改为“空气 相对湿度”“小麦干热风灾害类型”“小麦干热风日”“小麦干热风天气过程”,并修改了其定义 (见2.3、2.8、2.9、2.10 2007年版的2.3、2.6、2.7、2.8); —增加了“土壤相对湿度”“干热风”术语和定义(见2.5、2.6); 一增加了土壤相对湿度对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的影响分级及使用要求(见3.1); —增加了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等级指标的中度指标(见表1); —修改了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等级指标的部分区域、中度指标、重度指标(见表1 2007年版的表 1); —一删除了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等级指标的时段、天气背景(见表1 2007年版的表1); 一修改了早风型干热风指标(见表3 2007年版的表3); 一增加了旱风型干热风指标的使用要求(见表3 2007年版的表3); 一增加了高温低湿型小麦干热风天气过程及小麦干热风年型的中度指标(见3.2); 一修改了高温低湿型小麦干热风天气过程等级指标及小麦干热风年型等级指标(见表4、表5, 2007年版的表4、表5).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气象科学研 究所、山东省气候中心、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 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气象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霍治国、尚莹、王纯枝、姚树然、张志红、刘宏举、薛晓萍、盛绍学、姜燕、柏秦凤、 杨建莹、郭安红、成林、李曼华、邬定荣、李新建、李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X/T82—2007. QX/T82-2019 引言 小麦干热风指小麦在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主要危害我 国北方麦区的冬、春小麦.发生时间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由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至7月 中、下旬终止,冬麦区早于春麦区.小麦干热风危害轻的年份,减产在10%以下,危害重的年份减产在 10%~20%或20%以上. 近年来,受全国小麦种植布局、气候、灌溉、管理方式等变化的影响,QX/T82一2007《小麦干热风灾 害等级》,由于未考虑土壤墒情对小麦干热风的影响、分级缺少中度指标,致使土壤墒情较好的麦区灾害 评估预警等级偏高.为适应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新需求,提升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评估预警的针 对性和准确率,需要对QX/T82一2007《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进行修订. V QX/T82-2019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干热风灾害的类型、表征指标及其判定方法、等级划分、等级命名、使用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麦区小麦干热风灾害的调查、统计、评估、预警和发布.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气温air temperature 地面气象观测中测定的百叶箱等防辐射装置内距地面1.5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 注:单位为摄氏度(℃). 2.2 最高气温maximum air temperature 给定时段内气温的最高值. 注1:单位为摄氏度(℃). 注2:常用的有日最高气温、月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 注3:改写GB/T35226一2017,定义3.7. 2.3 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 air humidity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注:以百分率(%)表示. 2.4 风速wind speed 单位时...
QX/T 8-2001 气象仪器术语.pdf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8-2002 气象仪器术语 Terminology of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2002-04-12发布 2002-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数码防伪 QX/T8-2002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符号 1 4基础术语 1 5地面气象观测及其观测仪器 5.1温度及其测量仪器 学 5.2湿度及其测量仪器 5.3 气压及其测量仪器 9 5.4 风及其测量仪器 11 5.5 降水及其测量仪器 *14 5.6 蒸发及其测量仪器 16 5.7 辐射及其测量仪器 17 5.8 能见度及其测量仪器 5.9 云及其测量仪器 19 5.10雷电测量仪器 20 5.11 综合测量仪器 20 5.12地面观测配套设备 21 6高空探测仪器 21 6.1探空仪及地面记录设备 21 6.2测风经纬仪 22 6.3测风雷达 22 6.4导航测风设备 22 6.5探空气球及其他探空仪载体 23 7遥感观测设备 23 7.1气象雷达 23 7.2气象卫星探测及地面接收处理设备 24 8环境气象观测及其探测仪器 中中 26 8.1气体测量 26 8.2气溶胶 8.3干湿沉降 29 8.4臭氧 29 8.5紫外线 30 9检定、检验设备 31 附景A(提示的附录)中文素引 33 附录B(提示的附录)英文索引 40 QX/T8-2002 前言 本标准是对专业标推ZBY291一1984《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术语》的分册《气象仪器术语》的 修订. 本标准在对原标准文本做了编辑性修改的同时,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增补了部分国际上近年来 新发展起来的气象仪器术语词条,并对原标准词条的排列顺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ZBY291一198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气象仪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明书、马凤春、王锡科、田艳. I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8-2002 气象仪器术语 代替ZBY291一1984 Terminology of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仪器、气象仪器检定检验设备及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仪器及相关行业的标准制定、技术文件编制、教材书刊及文献的编写等.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3983一1992仪器仪表基本术语 3符号 本标准术语中的圆括号和方括号按照GB/T1.1中附录C的有关规定执行. 4基础术语 4.1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 表征大气状态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天气现象.主要有大气温度、大气压力、空气湿度、风向和风速、 能见度、云、降水、雷暴、雾、辐射等. 4.2天气现象weather phenomena 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综合结果.如降水、水汽凝结(云除外)、冻结物、大气尘粒、 光、电等现象及一些与风有关的特征. 4.3气象观测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和大气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的观察和测定. 4.4地面气象观测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借助仪器和目力对云和近地面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的观察和测定. 4.5高空观测upper-air observation 利用气象气球或由气象气球携带的仪器对自由大气进行的观测.高空观测的要素有气温、气压、空 气湿度及风向风速等,探测高度一般为30km. 4.6大气遥感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 仪器不与被测大气直接接触,而在一定距离之外能确定大气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及其时空分布 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4.7气象观测场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al site 按气象规范要求安装气象仪器并进行观测的场地. 中国气象局2002-04-12批准 2002-08-01实施 1 QX/T8-2002 4.8气象仪器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对一个或几个气象要素进行定性或定量测量的仪器. 4.9气象传...
QX/T 656-2022 数字气象档案馆 射频识别标签数据接口规范.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55-2022 气候数据统计方法海洋定点观测 Statistical method for climate data-Ocean anchored mooring observation 2022-12-06发布 2023-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55-2022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数据源及统计要素 1 5统计时段 .2 6统计方法 .2 7不完整资料的统计 .4 附录A(资料性)统计项目 .6 附录B(资料性)非观测要素计算公式 9 参考文献 10 I QX/T65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琦、朱亚妮、曹丽娟、张冬斌、陈丽凡、周白江、廖捷. Ⅱ QX/T655-2022 气候数据统计方法海洋定点观测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海洋气候数据统计采用的数据源与统计要素、统计时段、统计方法以及不完整记录的 统计. 本文件适用于定点观测的海洋气候数据历年值和累年值的统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4412一2017地面标准气候值统计方法 GB/T35227一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风向和风速 QX/T6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3术语和定义 GB/T34412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海洋表层水的温度. [米源:GB/T39420—2020 3.1.1.2 有修改] 3.2 表层海水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海洋表层水的盐度. [来源:GB/T394202020 3.1.1.6] 4数据源及统计要素 4.1数据源 参加统计的观测数据应为经过质量控制后的逐小时整点观测数据和每日四次(或三次)定时观测数 据,观测数据源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中质量控制为错误的数据按缺测数据对待. 4.2统计要素的单位、精度 统计要素的单位、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年(月、旬、候、日)统计值和气候值统计项目见附录A. 1 QX/T655-2022 表1统计要素的单位、精度及数据源 要素 单位 精度 数据源 气温 摄氏度(℃) 0.1 相对湿度 以百分率(%)表示 1 气压 百帕(hPa) 0.1 水平能见度 千米(km) 0.1 逐小时整点观测数据和 风速 米每秒(m/s) 0.1 每日四次(或三次)定时 风向 度() 观测数据 表层海水温度 摄氏度(℃) 0.1 降水量 毫米(mm) 0.1 海一气温差 摄氏度(℃) 0.1 波高 米(m) 0.1 波向 度() 1 波周期 秒(s) 0.1 表层海流方向 度() 逐小时整点观测数据 表层海流速度 米每秒(m/s) 0.1 表层海水盐度 以千分率(%)表示 0.1 海水叶绿素浓度 微克每升(pg/1) 1 统计值计算结果四舍五入. 5统计时段 统计时段应遵循下列规定: ——日:以世界时24时为日界,一日等于一天; —候:5日为1候,一个月分为6候,第6候为26日至当月最后一天; —句:10日为1句,一个月分为3句,第3句为21日至当月最后一天; ——月:按公历法,每月由28天至31天组成,1年分为12个月; ——年:按公历法,每年由365天或366天组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 6统计方法 6.1年(月、旬、候、日)统计值 6.1.1平均值、总量值和标准差 年(月、句、候、日)平均值、总量值和月值标准差的统计符合公式(1)到公式(3): 1 X: (1) 2 ...
QX/T 655-2022 气候数据统计方法 海洋定点观测.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55-2022 气候数据统计方法海洋定点观测 Statistical method for climate data-Ocean anchored mooring observation 2022-12-06发布 2023-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55-2022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数据源及统计要素 1 5统计时段 .2 6统计方法 .2 7不完整资料的统计 .4 附录A(资料性)统计项目 .6 附录B(资料性)非观测要素计算公式 9 参考文献 10 I QX/T65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琦、朱亚妮、曹丽娟、张冬斌、陈丽凡、周白江、廖捷. Ⅱ QX/T655-2022 气候数据统计方法海洋定点观测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海洋气候数据统计采用的数据源与统计要素、统计时段、统计方法以及不完整记录的 统计. 本文件适用于定点观测的海洋气候数据历年值和累年值的统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4412一2017地面标准气候值统计方法 GB/T35227一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风向和风速 QX/T6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3术语和定义 GB/T34412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海洋表层水的温度. [米源:GB/T39420—2020 3.1.1.2 有修改] 3.2 表层海水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海洋表层水的盐度. [来源:GB/T394202020 3.1.1.6] 4数据源及统计要素 4.1数据源 参加统计的观测数据应为经过质量控制后的逐小时整点观测数据和每日四次(或三次)定时观测数 据,观测数据源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中质量控制为错误的数据按缺测数据对待. 4.2统计要素的单位、精度 统计要素的单位、精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年(月、旬、候、日)统计值和气候值统计项目见附录A. 1 QX/T655-2022 表1统计要素的单位、精度及数据源 要素 单位 精度 数据源 气温 摄氏度(℃) 0.1 相对湿度 以百分率(%)表示 1 气压 百帕(hPa) 0.1 水平能见度 千米(km) 0.1 逐小时整点观测数据和 风速 米每秒(m/s) 0.1 每日四次(或三次)定时 风向 度() 观测数据 表层海水温度 摄氏度(℃) 0.1 降水量 毫米(mm) 0.1 海一气温差 摄氏度(℃) 0.1 波高 米(m) 0.1 波向 度() 1 波周期 秒(s) 0.1 表层海流方向 度() 逐小时整点观测数据 表层海流速度 米每秒(m/s) 0.1 表层海水盐度 以千分率(%)表示 0.1 海水叶绿素浓度 微克每升(pg/1) 1 统计值计算结果四舍五入. 5统计时段 统计时段应遵循下列规定: ——日:以世界时24时为日界,一日等于一天; —候:5日为1候,一个月分为6候,第6候为26日至当月最后一天; —句:10日为1句,一个月分为3句,第3句为21日至当月最后一天; ——月:按公历法,每月由28天至31天组成,1年分为12个月; ——年:按公历法,每年由365天或366天组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 6统计方法 6.1年(月、旬、候、日)统计值 6.1.1平均值、总量值和标准差 年(月、句、候、日)平均值、总量值和月值标准差的统计符合公式(1)到公式(3): 1 X: (1) 2 ...
QX/T 654-2022 天气雷达运行状态和告警信息 XML格式.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54-2022 天气雷达运行状态和告警信息XM儿格式 Performance state and alarm of weather radar-XML format 2022-12-06发布 2023-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54-2022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数据结构 .2 6XML声明 2 7数据实体 2 8编报规则 5 附录A(规范性)天气雷达运行状态和告警信息数据要素字典6 附录B(资料性)告警信息元素代码说明 23 附录C(规范性)XML格式定义(XML Schema)40 附录D(规范性)文件命名规则 .52 附录E(资料性)XML Schema格式示例 53 参考文献 66 I QX/T65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湖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院、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阳江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箫鹏、沈超、邵楠、李巍、周旭辉、王鹏德、熊峰、郭泽勇、雷永恒. Ⅱ QX/T654-2022 天气雷达运行状态和告警信息XML格式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S和C波段天气雷达运行状态和告警信息XML格式的数据结构、XML声明、数据 实体和编码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运行状态和告警信息的编码、本地存储和应用,其他天气雷达可参照 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8793一2002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1.0 QX/T515一2019气象要素特征值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标记tag 表示元素的记号. 注:标记是左尖括号()之间的文本.有开始标记、结束标记和空标记. 3.2 元素element 通过名称、标识符、类型、约束、出现次数、计量单位、备注等属性描述的一个数据单元. 注:元素是开始标记、结束标记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文本字符数据内容. 3.3 复合元素aggregate element 由多个元素组成的,用于编报单站观测数据的数据单元.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OLFT:在线定时(On Line Fixed Time) OLRT:在线实时(On Line Real Time) UTF-8:Unicode转换格式(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 WRSOC:天气雷达标准输出控制器(Weather Radar Standard Output Controller) XM: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1 QX/T654-2022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5数据结构 XML格式天气雷达运行状态和告警信息数据应由XML声明和数据实体两部分构成,其形式见 图1. XML声明 XML格式 天气雷达运行状态与告警信息 数据实体 图1XML格式数据构成 6XML声明 XML声明定义XML语言的版本和所使用的语言字符集.XML声明部分有且仅有一个,位于数 据格式的第一行,表示XML数据的开始.描述如下: 其中: version="1.0"一XML文档符合XML1.0规范; encoding="UTF-8"一所使用的文字编码为UTF-8. 7数据实体 7.1数据实体的组成 数据实体由1个根元素和16个复合元素组成,每个复合元素又包含多个元素,其形式见图2. 2 ...
QX/T 653-2022 天气雷达基数据和单站产品格式.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53-2022 天气雷达基数据和单站产品格式 Format of weather radar base data and single station product 2022-12-06发布 2023-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53-2022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数据类型 .1 5基数据格式 2 6单站产品格式 15 附录A(规范性)天气雷达业务运行体扫配置 . .62 I QX/T65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杰、张乐坚、高玉春、梁海河、文浩、张持岸. Ⅱ QX/T653-2022 天气雷达基数据和单站产品格式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单站产品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业务运行的天气雷达基数据和单站产品的传输、存储和交换;其他行业应用雷达 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数据base data 由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经处理生成的反映大气特征的数据. 注:包含有数字化的径向基本数据(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和正确说明径向基本数据的雷达状态信 息(采集时间、日期、天线位置、不模糊速度和雷达工作模式等). 3.2 产品数据product data 以基数据为依据,针对应用需要经过加工生成的应用数据和图像. 注1:可分为基本数据产品、导出产品和其他产品. 注2:基本数据产品是由基数据直接生成的产品;导出产品是由基本反射率因子数据、基本速度数据和谱宽数据通过 气象算法处理后生成的产品. 3.3 反射率因子reflectivity factor 雷达反射率因子 在瑞利散射条件下,在云雨目标物的单位体积内粒子直径6次方之和. 3.4 径向速度radial velocity 雷达径向速度 利用多普勒效应,通过检测气象目标物的多普勒频移而测量出目标物在雷达波束方向的速度分量. 3.5 速度谱宽velocity spectrum 雷达照射的分辨体积内各个散射体不同大小的径向速度与平均速度偏离的程度. 4数据类型 雷达基数据和单站数据包括下列类型: 1 QX/T653-2022 a)保留数据(BYTE*N):N字节,缺省默认值为0x00 BYTE的范围为0~255; b)无符号整型(UINT):4字节,缺省默认值为0x80000000; c)整型(INT):4字节,缺省默认值为0x80000000; d)字符型(CHAR*N):N字节,用于储存字符,默认为空; e)无符号整型(USHORT):2字节,缺省默认值为0x8000; f)短整型(SHORT):2字节,缺省默认值为0x8000; g)浮点型(FLOAT):4字节,缺省默认值为一999999.0. 5基数据格式 5.1整体结构 基数据文件分为多个区块,每个区块描述一组信息. 基数据可分为公共数据块和径向数据块两部分,整体结构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基数据整体结构 区块 内容 字节 GENERIC HEADER/通用头块 32 SITE CONFIGURATION/站点配置块 128 Common Blocks TASK CONFIGURATION/任务配置块 256 公共数据块 CUT#1 CONFIGURATION/扫描配置块#1 256 ! CUT#N CONFIGURATION/扫描配置块#N 256 RADIAL HEADER/径向头块 64 MOMENT HEADER#1/径向数据头块#1 32 Radial 1 MOMENT DATA#1/径向数据块#1 I 第1个径向 Radial Blocks 径向数据块 MOMENT HEADERK/径向数据头块K 32 MOMENT DATA#K/径向数据块#K I Radial M 第M个径向 N表示第N个仰角:M表示第M个径向;K表示第K个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定义应符合表7的规定:I表示径向 数据长度,应符合表11中的数据长度说明. 5.2公共数据块 5.2.1总体结构 公共数据块用于描述数据采集所需的参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2 ...
QX/T 652-2022 负氧离子观测数据格式 BUFR.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52-2022 负氧离子观测数据格式BUFR Data format for air negative ion observations-BUFR 2022-12-06发布 2023-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52-2022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编码构成 1 6编码规则 2 6.1指示段 2 6.2标识段 2 6.3选编段 3 6.4数据描述段 .3 6.5数据段 ....4 6.6结束段 7 附录A(规范性)代码表 8 参考文献 .11 QX/T65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颖、高峰、王缅、张苈、刘乖乖. Ⅲ QX/T652-2022 负氧离子观测数据格式BUFR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负氧离子观测数据的BUFR编码构成和编码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电容式吸入法的负氧离子观测数据的表示和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129一2011气象数据传输文件命名 QX/T427一2018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格式BUFR编码 3术语和定义 QX/T427一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负氧离子air negative ion 离子迁移率大于或等于0.4cm2/(Vs)时,带负电荷的空气离子中被氧分子吸附的小粒径离子. [来源:QX/T419一2018 2.3,有修改]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UFR:气象数据的二进制通用表示格式(Binary Universal Form for Representation of meteoro- logical data) CCITT IA5: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国际字母5号码(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International Alphabet No.5) UTC:世界协调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 WMO:世界气象组织(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FM94: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第94号编码格式(WMO code form FM94BUFR) WIGOS: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MO Integrated Global Observing System) 5编码构成 编码数据由指示段、标识段、选编段、数据描述段、数据段和结束段构成,应符合图1的规定. 1 QX/T652-2022 指示段 标识段 选编段 数据 描述段 数据段 结束段 图1BUFR编码数据结构 [来源:QX/T427—2018 4] 6编码规则 6.1指示段 由8个八位组组成,包括编码数据的起始标志、编码数据总长度和BUFR版本号.具体编码及说 明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指示段编码及说明 八位组序号 含义 值 说明 1 B 2 U BUFR数据的起始标志 固定取值,采用CCITT IA5编码 3 F 4 R 5—7 BUFR数据总长度 实际取值 以八位组为单位 8 BUFR版本号 4 固定取值,当前WMO发布的BUFR版本4 6.2标识段 由23个八位组组成,包括标识段段长、主表号、数据加工中心、数据加工子中心、更新序列号、选编 段指示、观测数据类型、观测数据子类型、本地数据子类型、主表版本号、本地表版本号、数据编码时间等 信息.具体编码及说明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标识段编码及说明 八位组序号 含义 值 说明 1—3 标识段段长 23 固定取值,标识段段长为23个八位组 固定取值,主表是WMO定义的用于表格驱动编码的 4 主表号 0 科学学科分类表,主表号O表示BUFR编码使用气象 学科的码表 5—6 数据加工中心 38 定取值,根据WM0规定,38表示数据加工中心是 北京 7-8 数据加工子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