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54 页)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94-2019 陆地植被气象与生态质量监测评价等级 Grade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for terrestrial vegetation meteorology and ecological quality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4-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监测评价方法和等级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陆地植被生长气象条件指数计算方法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陆地植被覆盖度估测方法 .9 附录C(规范性附录)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测方法 10 附录(规范性附录)陆地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计算方法11 参考文献 .12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4-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钱拴、曹云、延吴、吴门新、程路、徐玲玲、薛红喜、杨鑫、王怀清.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93-2019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运输存储要求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of rocket shell on weather modific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3-2019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运输 1 5存储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现用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弹等效梯恩梯当量换算表4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 理处、安徽省公安厅治安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野、冯晶品、黄彦彬、刘伟、许晓东、陈庆、夏晨.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92-2019 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人工影响天气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guideline for events-Weather modific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2-2019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1 5工作方案制定 2 6技术方案 3 7组织实施 4 8安全管理 5 9保障总结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工消减雨作业防线设计示例7 附录B(资料性附录)人工消减雨地面作业间隔和方式8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人工消减雨飞机催化作业用量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人工消减雨地面作业用弹量 10 参考文献 1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德平、马新成、黄梦宇、毕凯、何晖、宛霞、黄钰、金永利.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 QX/T492-2019 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人工影响天气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大型活动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任务提出、工作方案制定、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安全管 理、保障总结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服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51一2012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151一2012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型活动event 单场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由国家、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政治、经济、体 育、文化等活动. [QX/T274—2015 定义2.1] 3.2 大型活动人工影响天气weather modification for event 为了保障大型活动,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对可能影响大型活动的天气进行干预. 4总则 4.1大型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保障任务通常由大型活动主办方提前6个月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4.2任务下达后按第5章、第6章编制工作和技术方案,并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在组织实施过程 中不断修订完善. 4.3按第7章、第8章进行组织实施和加强安全管理,保障任务完成后按第9章进行总结. 4.4以下内容对于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a)多部门协作的保障机制; b)作业实施方案的演练和检验; 平台 c)对人员、作业过程、弹药存储、运输等的安全管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1-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观测站、仪器和探测环境要求 1 5观测业务要求 2 6定期巡查与维护要求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基电离层闪烁观测仪器主要技术性能要求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定期巡查与维护表 6 参考文献 .8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杰、左小敏、黄江、邓玉娇、何全军、赵文化、王捷纯.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90-2019 电离层测高仪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onosond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0-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与定义 1 3组成 1 4功能要求 1 5性能要求 2 6数据处理系统 2 7数据存储与传输系统 3 8设备环境适应性要求 .3 9可靠性、可维修性及寿命 .3 10技术资料与备件 .3 参考文献 .4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9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47/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云冈、毛田、吕景天.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9-2019 降雨过程等级 Grade of rainfall proces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89-2019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单站降雨过程等级 1 4区域降雨过程等级 2 参考文献 3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8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鲍媛媛、李勇、康志明、马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8-2019 蒙古语气象服务常用用语 Common Mongolian phrases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88-2019 手宁了 044 目 次 : !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手了 2天空状况1 .:3 3气象要素3 4天气现象 ..9 5气象灾害14 6气候与气候变化 17 . 7生态环境19 0- 参考文献 22 蒙古文索引 24 中文索引 27 英文索引 29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a [I000Z L/D 0 600Z-I'I L/ 4 Gg pa 1.00400001(SEOI/VS) 10111M81WNY10L:1CJN2 16Jg10 .u.4.23 Aar Cus 8 Nb 马本步摩乳款斗不 %/ ggg4 Lygu [gi9m . S(SAC/TC34B)料口. 2000.- 标速G国1.1-200gG 2X/T488-2019 三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7-2019 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 Meteorological risk early warning level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duced by torrential rai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发布 2019-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87-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等级划分和判别方法 .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计算方法 3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大连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方法应用示例6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分区图表 8 参考文献 9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QX/T48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宇梅、许凤雯、狄靖月、包红军、杨寅.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B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6-2019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limate quality certif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86-2019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1 3资料要求 1 4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方法 2 5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报告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申请信息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气候品质评价指数应用个例(茶叶) 5 参考文献 6 QX/T48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志凤、姚益平、王治海、高亮、杨波. QX/T486-2019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资料要求、评价方法及认证报告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初级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认证.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初级农产品prima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未经过加工、生理生化指标未发生改变的种植业生产的产品. 2.2 农产品品质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由农产品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外观指标等表征的农产品的优劣程度. 2.3 农产品气候品质climat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由天气气候条件决定的初级农产品品质. 2.4 气候品质认证climate quality certification 用表征农产品品质的气候指标对农产品品质优劣等级所做的评定. 2.5 气候品质指标climate quality index 表征农产品气候品质的气候指标. 2.6 气候品质评价指数assessment index of climate quality 评价天气气候条件对农产品品质影响优劣的指数. 3资料要求 3.1农产品信息 3.1.1农产品要求 申请气候品质认证的农产品应是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的种植规模,且以常规方式种植的生产区域 范围内的初级农产品.农产品品质应主要取决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3.1.2农产品资料 申请认证的农产品资料包括农产品的名称、品种、品质指标、生产基地信息.其中,品质指标主要包 括内在生理生化指标和外观指标;生产基地信息包括基地名称、地址、生产规模、产地概况、环境条件等. 1 QX/T486-2019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申请信息参见附录A. 3.2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应是代表该农产品生产区域和影响该农产品生产的时间范围内的资料. 气象资料来源于气象观测站,以最能代表认证区域内气象条件的气象观测站为准,如认证区域内或 周边区域的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或基本气象站. 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土壤温度、土壤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与 认证农产品品质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 4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方法 4.1获取农产品品质数据 通过田间试验、文献查阅等方法,获取表征农产品品质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外观指标. 4.2筛选气候品质指标 基于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耦合表征农产品品质的生理生化指标、外观指标和同期气象数据,应用 相关分析等方法,筛选影响农产品品质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确定农产品的气候品质指标. 4.3建立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模型 4.3.1气候品质指标预处理 参照4.4的农产品气候品质划分等级,将4.2筛选出来的气候品质指标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赋予 3~0的数值.划分标准如下: 3P≤X ≤P02 2P≤X;<Pot或P02<X ≤Pa2 M (1) 1P21≤X <P或Pa2<X ≤P22 0X:P22 式中: M 一影响农产品品质的第i个气候品质指标; X. —气象要素实测值; P1、P2一农产品品质特优的气候品质指标下限值和上限值; P、P2—一农产品品质优的气候品质指标下限值和上限值; Pa、P2一农产品品质良的气候品质指标下限值和上限值. 4.3.2气候品质评价指数 应用主成分分析、熵权法、专家决策法等方法,确定气候品质指标M 的权重系数.采用加权求和 法,建立气候品质评价指数模型: I AcQ= 20m (2) 式中: IACQ——气候品质评价指数; ”一气候品质指标的个数; a 一第i个气候品质指标的权重系数.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5-2019 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 Classification and rules of nomenclature for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tations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85-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类 1 4.1原则 1 4.2通用站名 2 5命名规则 4 5.1综合观测站、观测站和观测试验基地命名4 5.2观测平台命名 5 6示例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气象观测站命名全称示例 6 参考文献 8 I QX/T48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上海市气象 局、广东省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彪、何菊、杨晓武、龚剑、查亚峰、郭建侠、谭鉴荣、李崇志、徐向明. Ⅲ QX/T485-2019 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观测站的分类、命名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气象观测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205一2013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象观测站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tation 为开展气象观测而设立的观测设施及场所的总称. 3.2 地面气象观测站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tatica 对近地面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进行测量和判定而设立的气象观测站. 3.3 观测试验基地observation testbed 为开展气象观测研究、试验、检验、测试和评估等而设立的气象观测场所的总称. 3.4 观测平台observing platform 用于搭载气象仪器或载荷,作为气象观测基点的场所、设施或设备的总称. 4分类 4.1原则 气象观测站的分类按观测层、类别、通用站名和管理层级进行划分,观测层分为3层,类别分为 4类、通用站名分为18种,管理层级分2级,见表1. QX/T485-2019 表1气象观测站分类表 观测层 类别 通用站名 管理层级 大气本底站 国家级 综合观测站 气候观象台 国家级 基准气候站 国家级 地面 基本气象站 国家级 (陆地和海洋 观测站 (常规)气象观测站 国家级或省级 表面~10m) 应用气象观测站 国家级或省级 志愿气象观测站 国家级或省级 综合气象观测(科学)试验基地 国家级或省级 观测试验基地 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国家级或省级 气象飞机 国家级或省级 观测平台 气象飞艇 国家级或省级 高空 高空气象观测站 国家级 (10m~30km) 观测站 天气雷达站 国家级或省级 飞机(飞艇)气象观测基地 国家级或省级 观测平台 气象卫星 国家级 空间 空间天气观测站 国家级 (30km以上) 观测站 气象卫星地面站 国家级或省级 卫星遥感校验站 国家级 注:地面层的综合观测站、观测站按级别划分,通用站名对应的大气本底站和气候观象台级别最高,基准气候站、 基本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站、应用气象观测站、志愿气象观测站的级别依次由高到低. 4.2通用站名 通用站名的英文名称和释义见表2. 表2通用站名英文名称和释义 通用站名 英文名称 释义 长期观测全球或区域尺度范围内大气成分及其相关特性的 大气本底站 atmosphere background station 平均状态及其变化特征的气象观测站. 对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开展长期、连续、立体和综 气候观象台 climatological observatory 合配:并承担气候系资料分析及研究评估服务的气象 观测站. 根据国家气候区划以及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要求,为获取 基准气候站 reference climatological station 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长期、连续资料而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 站.其站址应至少保持50年稳定不变.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4-2019 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格式 Detection data format of ground-based lightning sensor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84-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组成 1 4设备信息数据 1 5设备状态数据 2 6回击数据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编码格式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格式样例 .9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格式代码表12 参考文献 13 I QX/T484-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丽、雷勇、庞文静、王志超、宋树礼、许崇海. QX/T484-2019 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格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组成,设备信息数据、设备状态数据及回击数据的内容和 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地基闪电定位站设备信息数据、设备状态数据、回击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存储等.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闪电lightning 积雨云中正负不同极性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电荷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 或云中电荷中心与云外相反极性的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 [QX/T79一2007,定义3.1] 2.2 云闪cloud lightning 放电通道不与大地和地物发生接触的闪电放电过程. 注:包括云内放电、云际放电和云空放电三种过程. 2.3 地闪cloud-to-ground lightning 发生在积雨云体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闪电放电过程. 2.4 回击数据stroke data 闪电定位设备采集的闪电回击通道中强电磁辐射脉冲数据. 注:一次闪电包括一个或多个回击. 3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组成 地基闪电定位站观测数据包括设备信息数据、设备状态数据、回击数据. 4设备信息数据 4.1数据内容 设备信息数据对基本信息、闪电观测仪器两方面进行描述.内容包括区站号、台站名称、台站经度、 台站纬度、观测场海拔高度、编报日期、电磁环境、观测频段、可观测的闪电类型、安装时间、设备规格型 号、设备生产厂家、电子盒型号、电源盒型号、电子盒序列号、电源盒序列号、检定日期、许可证号、供电方 式、通信方式和IP地址. 1 QX/T484-2019 4.2输出数据格式 设备信息数据以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传输,包括xml声明和实体数据内容两部分. xml声明部分定义xml语言的版本和所使用语言字符集,位于数据格式的第一行. 实体数据内容部分有且仅有一个根要素,根要素标签为:;数据内容部分 位于根要素之下,可包括1次或多次设备信息数据记录,每次记录位于标签之内; 每次设备信息数据包含两个数据段,基本信息数据段标签为: 闪电观测仪器数据 段标签为:;每个数据段包括多个要素集和要素.要素集和要素的标签、数据 类型和编报说明见附录A中表A.1 示例参见附录B. 4.3存储数据格式 4.3.1文件命名 地基闪电定位站设备信息数据每月一个文件,记录台站的设备信息数据.数据文件名格式为 “UPAR-L.S-StationMetadata_I_Ilii_YYYYMM[_AAA].xml”.文件名按字符顺序解释含义如下: —UPAR:周定代码,表示高空气象数据; 一—L1S:固定代码,表示闪电定位系统数据; 一一StationMetadata:固定代码,表示闪电定位站设备信息数据; 一一l:固定代码,表示之后的为区站号; 一ii:表示区站号; 一YYYYMM:资料时间,北京时,YYYY代表年份,MM代表月份; 一AAA:扩展字段,自定义; —一xml:表示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描述的文件. 4.3.2文件格式 地基闪电定位站设备信息数据每月一个文件,以xml格式记录每月设备信息数据.文件从xml声 明开始,其后的内容是对根元素schema的声明,以结束.每个文件由一次或多次记录组 成,设备信息每更新一次,在标签内追加一次记录.每次记录以<Element Name ="StationMetad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3-2019 日晒盐生产的塑苫气象服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solar salt production with plastic tarpaulin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83-2019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基本要求 2 4服务内容和要求 5服务总结评估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气象服务产品 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短期专项气象预报服务 5 附录C(规范性附录)短时专项气象预报服务 .6 附录D(规范性附录)临近专项气象预报服务 7 附录E(资料性附录)过程降水量预报评分表 9 附录F(规范性附录)塑苦气象指标 参考文献 11 I QX/T48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气象局、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凤娇、吴书君、王培涛、刘昭武、牛跃同、牛丽玲、王立静、徐云芳. QX/T483-2019 引言 日晒盐生产是利用太阳辐射使卤水在盐田内自然蒸发、逐步浓缩制盐的过程.其受气象因素影响 十分明显,特别是降水和蒸发.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晒盐生产企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塑苦,即在降水开始前,用特制的塑料薄膜 覆盖结晶池或高浓度卤水池,抵御降水对结晶池原盐的溶化和对卤水的稀释;降水结束后,及时揭开塑 料薄膜,恢复卤水的蒸发、结晶.塑苦的使用,减少了降水对日晒盐生产的不利影响. 规范日晒盐生产塑苦气象服务,科学准确地应用降水等气象要素预报结论,是杜绝漏苦、减少空苦 和有效实施塑苦,提高日晒盐生产效益的关键. QX/T483-2019 日晒盐生产的塑苫气象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晒盐生产塑苦专业气象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和要求、服务总结评估. 本标准适用于日晒盐生产塑苦的气象服务.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日晒盐solar salt 利用太阳辐射使卤水自然蒸发结晶制成的盐. 注:改写GB/T19420一2003,定义3.1.1.1. 2.2 塑苫plastic tarpaulin 为防止降水溶化日晒盐或稀释卤水,用塑料薄膜对结晶池、卤水池实施放苦或收苦的过程. 2.3 放苫cover plastic tarpaulin 将塑料薄膜覆盖于结晶池、卤水池之上的过程. 2.4 收苫furl plastic tarpaulin 将覆盖在结晶池、卤水池上的塑料薄膜揭开的过程. 2.5 排淡fresh water drainage 雨中或雨后,将塑苦池内塑料薄膜上的淡水及时排出的过程. 注:改写GB/T19420一2003,定义5.2.3.10. 2.6 生产旺季busy season 非常适合日晒盐生产的季节. 注:盐区的生产旺季因地理位置不同而不同,华南盐区(南部沿海、北部湾地区及海南)一般为11月至次年4月,江 南盐区(东南沿海)一般为7一12月,北方盐区(淮河以北地区)一般为4一6月、9一10月. 2.7 过程降水量process precipitation 某地某个天气过程(如台风过程、锋面过程)降水开始出现到结束全过程的总降水量. 注:单位为毫米(mm).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2-2019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预警等级 Warning levels fo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f non-professional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82-2019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预警等级 1 5预警信号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等级划分及判别方法3 参考文献 5 I QX/T48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敏慧、王承伟、王建一、赵克崴、高玲、矫玲玲、张金峰、王冬冬. QX/T482-2019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预警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预警的等级、划分方法以及预警信号图标. 本标准适用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的监测、预警和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962一201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 GB/T34295一2017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non-professional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O POISOING 日常生活中燃煤等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 注:俗称煤气中毒,区别于生产场所发生的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4预警等级 预警等级分为橙、红两个级别,具体划分方法详见表1. 表1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预警等级划分 级别颜色 含义 划分指标 气象条件不利于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24小时内可能出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等级为Ⅲ 橙 的扩散,易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级,或者已经达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等级Ⅲ级且 事件. 可能持续. 气象条件很不利于一氧化碳等有毒气 24小时内可能出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等级为 红 体的扩散,极易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 级,或者已经达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等级八级且 中毒事件. 可能持续. Ⅲ级对应GB/T34295一2017危险程度高,具体划分及判别方法参见附录A. b级对应GB/T34295一2017危险程度很高,具体划分及判别方法同上. 1 QX/T482-2019 5预警信号 根据GB/T27962一2011设计要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预警信号图标设计详见表2. 表2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预警信号图标 级别颜色 预警图标 防御指南 煤气 (1)医院加强值班,及时救治来诊人员: (2)学校、幼儿园、车站等使用燃煤燃炭取暖的公共场所做好 橙 中毒 室内通风; (3)燃煤取暖和使用炭火人员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夜间睡前将 CO POISONING 炉火熄灭. (1)政府及卫生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 毒事件的预防、应急和抢险工作; 煤气 (2)医院适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救治来 中毒 诊人员; 红 (3)学校、幼儿园、车站等使用燃煤燃炭取暖公共场所做好室 红 内通风; CO POISONING (4)燃煤取暖和使用炭火人员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夜间睡前将 炉火熄灭,严防一氧化碳中毒.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1-2019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图形 Graphic of meteorological risk warning servic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 flood flash flood and geological hazard induced by heavy rain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8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华、包红军、宋建洋、吕终亮、梁莉、章芳. Ⅱ QX/T481-2019 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图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图形的底图和图形要 素等. 本标准适用于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图形产品的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996一2017公开版纸质地图质量评定 QX/T192一2013气象服务电视产品图形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小河流洪水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 flood 中小河流在较短时间内发生的流量急剧增加或水位明显上升的水流现象. 注1:中小河流一般指集水面积大于200km2且小于3000km2的河流. 注2:本文件特指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 注3:改写QX/T428一2018,定义3.2. 3.2 山洪flash flood 山丘区小流域突发性、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 注:本文件特指暴雨诱发的山洪. 3.3 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 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 缝、地面沉降等灾种. 注1:本文件中的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特指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三种灾害类型. 注2:改写DZ/T0286一2015,定义3.1. 3.4 气象风险meteorological risk 气象因素诱发洪水等灾害的预期损失. 注:风险是一种可能的状态,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一种状况. 1 QX/T481-2019 4底图 4.1投影 全国图投影采用阿尔伯斯投影,省域图投影根据省域形状和位置采用正轴圆锥投影或正轴圆柱 投影. 4.2像素 4.2.1用于电视播出的图形应符合QX/T192一2013的要求: a)用于帕尔制式(PAL)播出标准的图形像素为720X756; b)用于高清播出标准的图形像素为1920×1080. 4.2.2用于其他方式发布的图形像素为2088×1694. 4.3基础信息 4.3.1底图基础信息应包含境界、重要居民地、主要河流等.信息应符合国家测绘要求,涉及国家边界 的,应完整、准确地反映中国领土范围,并符合GB/T19996一2017的规定. 4.3.2底图基础信息的设置参见附录A中的表A.1. 5图形要素 5.1预警区域 5.1.1预警区域级别根据气象灾害风险高低,由高到低划分为:I级(风险很高)、Ⅱ级(风险高)、Ⅲ级 (风险较高)、Ⅳ级(有一定风险)四个等级. 5.1.2预警区域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5.1.3预警区域级别、含义、表征颜色、颜色RGB值及颜色示例见表1. 注:预警区域包括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的预警区域. 表1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区域级别、含义和颜色 级别 级别含义 表征颜色 颜色RGB值 颜色示例 I级 风险很高 红色 255 0 0 Ⅱ级 风险高 橙色 255.126.0 Ⅲ级 风险较高 黄色 255.250 0 N级 有一定风险 蓝色 0 102 255 注:RGB是日常工作中电脑显示的色值体系,CMYK是印刷的色值体系,两者在色彩的显示上是有区别的,这里 印刷的示例颜色只是参考色彩,在实际工作中应以表中的RGB色值为准, 5.2标题 标题位于图形上部中间位置,内容应包含预警的类型区域范围信息. 5.3时效 预警时效位于标题的正下方,按“开始时间一结束时间”的规则单独标注.用“yyyy年mm月dd日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80-2019 公路交通气象监测服务产品格式 Template of highway traffic-weather monitoring product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80-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图形产品格式 1 4.1内容 ....1 4.2标注信息 ......1 4.3颜色标示 2 4.4地理信息 2 4.5公路路网 2 5图文产品格式 2 5.1内容 2 5.2要素影响区域描述 2 5.3要素影响路段描述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图形产品示例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影响公路交通要素分级颜色标示 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图文产品示例 7 参考文献 9 I QX/T48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静、吴吴、李蔼恂、陈辉、王志. QX/T480-2019 公路交通气象监测服务产品格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交通气象监测服务图形和图文产品的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交通气象监测服务产品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17一20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B/T12343.2一200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27967一2011公路交通气象预报格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路交通气象监测服务产品highway traffic-weather monitoring product 对影响公路交通的主要气象要素和路面要素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分等级、分类型反映公路路段上 的气象服务产品. 注:该服务产品面向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路运输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等发布, 4图形产品格式 4.1内容 图形产品内容包括标注信息、颜色标示、地理信息、公路路网等. 4.2标注信息 4.2.1概述 标注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监测时间、发布单位和图例等.图形产品示例参见附录A中图A.1. 4.2.2产品名称 产品名称包括监测区域名称、监测要素名称. 示例: 全国公路交通能见度监测服务产品. 4.2.3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包括监测的年、月、日、时、分记录,其中年为4位数,月、日、时、分为2位数. QX/T480-2019 示例: 2018年01月31日08时00分. 4.2.4发布单位 产品发布单位应具有产品发布权限的法人单位. 示例: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4.2.5图例 图例包括监测要素名称、要素单位、分级颜色、公路路段、数据缺测等信息. 图例不应遮挡图上有效信息. 4.3颜色标示 影响公路交通要素分级颜色标示应视监测要素对公路交通的影响程度,依次加深颜色.影响公路 交通要素分级颜色标示见附录B. 4.4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标注应符合GB/T12343.2一2008的规定. 4.5公路路网 公路路网应清晰可辨,视需要标注公路信息标识(路线编号、道路简称).公路路线命名和编号应符 合GB/T917一2017中第4章、第5章的规定. 5图文产品格式 5.1内容 以监测图形产品加文字说明为表现形式.产品文字说明包括产品名称、要素影响区域描述及要素 影响路段描述等.图文产品示例参见附录C中图C.1. 5.2要素影响区域描述 概况性地描述监测时刻要素不同等级的影响范围. 5.3要素影响路段描述 要素影响路段描述应符合GB/T27967一2011中4.4的规定.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79-2019 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 Evaluation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dex of PM2s pollution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79-2019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EMI及分项计算方法 1 附录A(资料性附录)EMI计算公式中各分项物理意义 .3 附录B(规范性附录)EMI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4 附录C(资料性附录)EMI数值计算方法6 参考文献 7 I QX/T47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碧辉、刘洪利、张迪、龚山陵、何建军、张恒德、桂海林、王继康. QX/T479-2019 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PM2s气象条件评估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PM2.s浓度变化中气象条件贡献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633一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PM2.5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气溶胶粒子. [GB/T31159一2014,定义3.7] 3.2 PM2.s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valuation on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index of PM2.s pollution;EMI 表征PM2s浓度变化中气象条件贡献的无量纲指标. 注:EMI用地面至1500m高度气柱内PMs平均浓度与参考浓度的比值表示,值越大表征气象条件越不利于近地 面大气中PM2s稀释与扩散. 4EM1及分项计算方法 4.1EMI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见式(1): I=I(to) (ETD).de (1) 式中: I一—EMI 无量纲; to一—积分起始时间,单位为秒(s); t1一一积分终止时间,单位为秒(s); E一一排放沉降项,单位为每秒(s1); T一传输项,单位为每秒(s1); D一扩散项,单位为每秒(s-1); 1 QX/T479-2019 t一一时间,单位为秒(s). 各分项物理意义参见附录A EMI在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见附录B EMI数值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 4.2分项计算方法 4.2.1排放沉降项 排放沉降项计算公式见式(2): E= 1H C.HJ. (s-d)dh (2) 式中: E—排放沉降项,单位为每秒(s1); C—HJ633一2012中空气质量指数一级,类别为优的PM2.5浓度限值,C.=35 单位为微克每 立方米(μgm-3); H—气柱高度,H=1500 单位为米(m); s一PM2.s排放率,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秒(μgm-3s-'); d一PM2.s沉降率,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秒(pgm-3s-); h—高度,单位为米(m). 4.2.2传输项 传输项计算公式见式(3): 1 CH T一 Co.HJo 一(uax aC).dh acvacwaz (3) 式中: T—传输项,单位为每秒(s1); u一东西方向水平风速,西风风速为正值,东风风速为负值,单位为米每秒(ms-); C一PM2.s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3); x—东西方向距离,单位为米(m); v一南北方向水平风速,南风风速为正值,北风风速为负值,单位为米每秒(ms-); y一南北方向距离,单位为米(m); w—垂直方向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z一一垂直方向距离,单位为米(m). 4.2.3扩散项 扩散项计算公式见式(4): D= n{(K )(K )(K )小dh-(4) 式中: D—扩散项,单位为每秒(s'); K 一东西方向水平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2s-); K 一一南北方向水平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2s-1); K.一垂直方向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2s-1).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78-2019 龙卷强度等级 Tornado intensity scale 2019-04-28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78-2019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龙卷判识 2 4等级划分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龙卷强度等级对应的典型灾害特征3 参考文献 4 I QX/T47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聃、梁旭东、孙继松、郑永光、周庆亮. Ⅲ QX/T478-2019 龙卷强度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卷的判识规则和强度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龙卷的监测、预警、判识和等级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龙卷tornado 从积状云下垂到地面的旋转空气柱. 注:常表现为漏斗状云体. [GB/T34301一2017,定义2.1] 2.2 漏斗云funnel cloud 从积状云向下伸展的云,通常呈漏斗状,伴随有旋转空气柱. 注:漏斗云接地时该旋转空气柱为龙卷. 2.3 对流性风暴convective storm 由积雨云构成的局地天气系统,常伴有雷电、大风、强降水,有时会产生冰雹甚至龙卷. 2.4 阵风风速gust wind speed 某时刻的阵性风速. 2.5 径向速度radial velocity 三维风速矢量沿径向的分量. 注: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中也称多普勒速度, 2.6 龙卷式涡旋特征tornadic vortex signature;TvS 龙卷中心的涡旋性气流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上的径向速度特征.通常为气旋性,表现为雷达径向速 度场上相邻方位角像素之间的强烈气旋式切向速度对. 2.7 中气旋mesocyclone 对流性风暴中出现的呈气旋性旋转的涡旋,通常直径为2km~10km. 2.8 灾害调查damage survey 对灾害现场和天气背景情况的勘察、取证、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是否为龙卷灾害以及龙卷的灾损程 度、影响范围和强度等级. 1 QX/T478-2019 3龙卷判识 3.1气象资料预判 出现疑似龙卷报告之后,首先应分析气象资料,判断造成风灾的天气系统.然后利用多普勒天气雷 达资料,识别对流性风暴的中气旋和/或TVS 并根据最低仰角观测确定中气旋和/或TVS路径. 3.2直接判识 调研收集龙卷漏斗云影像资料(包括照片和视频),分析拍摄时间、位置、角度、人员等关键信息,结 合现场调查或中气旋和/或TVS识别结果验证其真实性,判定龙卷是否发生. 3.3间接判识 3.3.1如果没有漏斗云影像资料,应在灾害发生72小时内开展客观详尽的灾害调查,搜集龙卷发生的 判定依据.龙卷造成的灾情通常呈狭长型分布,倒伏物呈辐合或旋转状特征.如灾情与雷达观测的中 气旋和/或TVS路径相吻合,可判定龙卷的发生. 3.3.2如果没有漏斗云影像资料,也未能及时开展灾害调查,可通过“雷达观测中2km以下高度出现 中气旋”或“最低仰角观测出现TV”作为依据,经由专家会商确定龙卷是否发生. 4等级划分 在判定龙卷发生的基础上,以龙卷发生时近地面阵风风速的最大值V为指标,将龙卷强度划分为 四个等级,见表1.龙卷强度等级对应的典型灾害特征参见附录A中的表A.1. 表1龙卷强度等级划分 阵风风速 等级 龙卷强度 致灾程度 m/s 一级 弱 Vm≤38 轻度 二级 中 38<V≤49 中等 三级 强 4974 毁灭性 注:龙卷强度等级与美国EF等级存在如下对应关系: 一级对应EF0及其以下;二级对应EF1;三级对应EF2、EF3;四级对应EF4、EF5.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77-2019 沙尘暴、扬沙和浮尘的观测识别 Sand and dust storm blowing sand and suspended dust ident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2019-01-18发布 2019-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77-2019 沙尘暴、扬沙和浮尘的观测识别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沙尘暴、扬沙和浮尘的观测识别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沙尘暴、扬沙和浮尘的观测.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沙尘暴sand and dust storm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注:改写GB/T20479一2006,定义3.3. 2.2 扬沙blowing sand 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km~10km的天气现象. 注:改写GB/T20479一2006,定义3.2. 2.3 浮尘suspended dust 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 [GB/T204792006 定义3.1] 2.4 水平能见度horizontal visibility 水平观测时,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辨认出目标物轮廓的最大水平 距离. [GB/T365422018,定义2.2] 2.5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注:以百分率(%)表示. [GB/T35226一2017,定义3.5] 2.6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 PM1o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um的气溶胶粒子. [GB/T311592014 定义3.6] 1 QX/T477-2019 2.7 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PM2.5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气溶胶粒子. [GB/T31159-2014 定义3.7] 3识别方法 排除降水、吹雪、雪暴、烟幕等影响视程的天气现象后,相对湿度300μg/m3且细颗粒物小时浓度与可吸入颗粒物小时浓度的比值<0.5时,按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a)在观测时,水平能见度<1.0km且2min平均风速≥5.0m/s 识别为沙尘暴; b)在观测时,1.0km≤水平能见度<10.0km且2min平均风速≥5.0m/s 识别为扬沙; c)在观测时,水平能见度<10.0km且2min平均风速<5.0m/s 识别为浮尘. 2 QX/T477-2019 参考文献 [1]GB/T20479一2006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2]GB/T20480一2017沙尘天气等级 [3]GB/T31159一2014大气气溶胶观测术语 [4]GB/T35224一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天气现象 [5]GB/T35226一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空气温度和湿度 [6]GB/T36542一2018霾的观测识别 [7]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Aerodrome Reports and Forecasts:A User's Hand- book to the Codes:WMO No.782[M 2014 3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76-2019 气溶胶PM10、PM25质量浓度观测规范 贝塔射线法 Observ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aerosol PMo and PM2s mass concentration -B-ray method 2019-01-18发布 2019-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76-2019 气溶胶PM10、PM2.5质量浓度观测规范贝塔射线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贝塔射线法(又称3射线吸收法)测量气溶胶PM1、PM2.5质量浓度的基本要求、安装 要求、观测与记录、维护与检测、校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3射线吸收法测量气溶胶PM1o、PM2.s的质量浓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87一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18871一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31159一2014大气气溶胶观测术语 GB/T35221一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QX/T132一2011大气成分观测数据格式 3术语和定义 GB/T31159一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31159一2014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大气气溶胶atmospheric aerosol 液体或固体微粒分散在大气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浮体系. [GB/T31159—2014 定义2.1] 3.2 气溶胶质量浓度aerosol mass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中气溶胶粒子的总质量. 注:常用单位为mg/m3、g/m3. [GB/T31159—2014 定义4.1] 3.3 粒径particle size 大气气溶胶粒子大小的度量. 注:通常用等效直径或等效半径表示. [GB/T31159一2014,定义2.3] 3.4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 PM1o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um的气溶胶粒子. QX/T476-2019 [GB/T31159一2014,定义3.6] 3.5 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 PM2.5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气溶胶粒子. [GB/T31159一2014,定义3.7] 3.6 B射线吸收法B-ray absorption method 利用射线强度衰减程度与所透过的气溶胶粒子质量的关系,在线测量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方法. [GB/T31159一2014,定义7.4] 3.7 切割器particle separator 在空气采样过程中,基于不同原理,按粒径选择性分离气溶胶粒子的装置. 注:粒径为空气动力学粒径. 3.8 50%切割粒径50%cutpoint diameter Daso 在空气采样过程中,切割器对气溶胶颗粒物的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粒子空气动力学当量 直径. 4基本要求 4.1测量原理 系统用于测量气溶胶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空气样品应尽少受人为活动影响.采用一定流量的真空 抽气泵对空气进行采样,经过切割器将气溶胶颗粒物按粒径选择分离后,沉积在射线源和探测器之间 的滤纸表面上,经过3射线照射,探测器测量抽气前后滤纸的射线通量,通过公式(1)和式(2)换算为单 位体积空气中气溶胶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C=-SII (1) μVI2 V=Ft (2) 式中: C—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3); S一捕集气体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 μ—一质量吸收系数,单位为平方厘米每微克(cm2/μg); V一捕集气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 I1一通过沉积着颗粒物的滤膜的B射线强度,单位为微希沃特(uSv); I2一通过空白滤膜的B射线强度,单位为微希沃特(uSv); F一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 t一采样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4.2系统组成 系统应包括样品采集单元、气路控制单元、滤纸控制单元、射线探测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各单 元的功能及组成如下: 2 QX/T476-2019 —样品采集单元:采集环境大气样品,并进行除湿处理,主要包括切割器、采样管路、采样泵、温湿 度传感器和样品除湿器; —气路控制单元:按照设定自动进气,主要包括流量控制器、气流控制开关、过滤器和气路压差采 集器; —滤纸控制单元:按照设定自动走纸,主要包括卷纸模块、放纸模块、滤纸支撑模块和走纸测量 模块; 一射线探测单元:对样品进行照射和检测,主要包括C放射源封装、探测器和放射源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475-2019 空气负离子自动测量仪技术要求电容 式吸入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ir negative ions automatic measurement instrument-Capacitance inhalation 2019-01-18发布 2019-05-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475-2019 空气负离子自动测量仪技术要求电容式吸入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负离子自动测量仪的系统组成与方法原理、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容式吸入法空气负离子自动测量仪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419一2018空气负离子观测规范电容式吸入法 3术语和定义 3.1 离子迁移率ion mobility 空气离子在单位强度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 注:离子迁移率的单位为平方厘米每伏秒(cm2/(Vs)). [QX/T419一2018,定义2.1] 3.2 空气负离子air negative ion 带负电荷的空气离子. [QX/T419一2018,定义2.2] 3.3 空气负离子浓度air negative ion 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中的负离子数目. 注1:测量单位为个每立方厘米. 注2:在离子迁移率大于或等于0.4cm2/(Vs)时,所测得的负离子绝大部分是以氧分子吸附的负离子为主的小粒 径离子,即为俗称的“负氧离子”. [QX/T419一2018,定义2.3] 4系统组成与方法原理 4.1系统组成 4.1.1总则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并具有可互换性. 4.1.2传感器 应由极板收集器和风扇等组成,极板收集器应为两组平行或等效平行的金属收集板和极化板,加载 1 QX/T475-2019 了极化电压的极板收集器用于收集设定流速的空气负离子. 4.1.3采集器 应由微电流计及其放大器、微处理器、模拟与数字转换(A/D)电路、内存储器、显示和监测电路等组 成,用于收集环境空气负离子的单位体积个数进行测量. 4.1.4其他外围设备 应包括电源、蓄电池、外存储器、通信接口、机箱及风管、支架、空气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等. 4.2方法原理 空气中正、负离子按设定速度匀速进入传感器后,在定量极化电场作用下发生偏转,通过微电流计 测量出某一极性空气离子所形成的电流,经过采集器的处理,从而获得空气离子的浓度.单位体积空气 离子数目的计算方法和离子迁移率的计算方法应符合QX/T419一2018中3.2的规定. 5技术要求 5.1功能要求 5.1.1基本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应能测量离子迁移率大于或等于0.4cm2/(Vs)的空气负离子浓度; 应能兼容直流和交流两种供电方式; 一应能在满足5.2要求的工作条件下自动正常运行; 一仪器外壳应能防腐蚀; —具有仪器运行状态监控及报警功能和防外界风干扰功能; ——应有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量功能; —一应能秒级显示测量值,且显示屏幕刷新频率不低于1Hz. 5.1.2极板收集器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一具有微电流实时检测功能; 一在非测量状态时,无静电吸附; 一具有极板短路保护功能,当异物、结露、大雾等引起的短路时,仪器能自动进入保护状态,给出 报警信息,情况解除后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 —一具有防止昆虫等小动物、蜘蛛丝、油性污染物、漂浮性杂物等异物进入传感器的功能. 5.1.3采集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能自动调零; ——应能采集、存贮和显示仪器测量和状态信息; 一具有有线和无线两种类型数据通信; 具有串行通信接口(RS-232/RS-485)和不少于一个USB接口,应能接收计算机指令并信 息和数据. 5.2性能要求 电容式空气负离子自动测量仪的性能要求见表1. 2 QX/T475-2019 表1电容式空气负离子测量仪性能要求 性能指标 指标值 临界值 0.4cm2/(Vs) 离子迁移率 最大允许误差 士10%,离子迁移率大于或等于0.4cm2/(Vs)时 测量范围 在(10~5×105)个/厘米3范围内,最小分辨率10个/厘米3 空气负离子浓度 测量误差 工作情况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在(100~5×105)个/厘米3范围内,士15% 单次测量时间间隔 5 min 取样空气流速误差 ≤10% 极板间极化电压变化 ≤10% 极板间隙允许误差 ≤10% 采样频率 ≥6次/分钟 A/D转换电路 ≥16位 实时时钟误差 ≤15秒/月 数据存储时间 ≥10d 测量范围 在(一3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