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089-2021 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电子系统隔离防雷技术规范.pdf
ICS91.120.40 CCS M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089-2021 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 电子系统隔离防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solated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 based on lightning nowcasting and warning 2021-12-31发布 2022-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41089—2021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2 5方法与流程2 6效果评价 .4 附录A(规范性)信号隔离器 6 附录B(资料性)雷电临近预警等级 7 参考文献 8 1 GB/T4108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防雷减灾协会、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雷中心、天津市中力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市防雷中心、福建省漳州市气象局、温州市气象局、浙江聚森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岩土工程检 测中心、上海晨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金全、朱彪、谷山强、吴孟恒、余建华、姚喜梅、袁月、劳炜、刘冰、程浩、孙巍巍、 许伟、林溪猛、植耀玲、郑海祥、郝胤博、吴海荣、徐炯灿、苑旭华. sac Ⅲ GB/T41089—2021 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 电子系统隔离防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电子系统隔离防雷的基本要求、方法与流程及效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系统中,低压配电线路和信号线路的隔离防雷. 本文件不适用于无后备电源且需要持续运行的场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39972048kbit/s、84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光端机技术要求 GB/T14048.3一2017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 合电器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21714.3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 GB/T21714.4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 GB/T38121一2019雷电防护雷暴预警系统 571C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临近预警lightning nowcasting and warning 对目标区域和周边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雷电发生情况进行告警. 3.2 电子系统electronic system 含有敏感的电子部件,如通信设备、计算机、控制和仪表系统、无线电系统、电力电子装置的系统. [来源:GB/T21714.1—2015 3.29] 3.3 目标区域target area 需要进行预警的地理区域,以便该区域发生雷电相关事件前帮助决策并采取预防措施. [来源:GB/T38121—2019 3.1.24] 3.4 隔离isolation 因为安全原因而断开电源并保持足够间隙的功能. [来源:GB/T17045—2020 3.41] GB/T41089-2021 3.5 隔离器disconnector 在断开位置上符合规定隔离功能要求的一种开关电器. [来源:GB/T14048.1—2012 2.2.8 有修改] 3.6 隔离开关switch-disconnector 在断开位置上能满足对隔离器的隔离要求的开关. [来源:GB50054-2011 2.0.34] 3.7 信号隔离器signal disconnector 在电子系统中对金属信号传输线和通信接口兼具限压、扼流及抗干扰功能的隔离器. 4基本要求 4.1电子系统的综合防雷措施应按GB/T21714.3中雷电防护装置(LPS)防护和GB/T21714.4中雷 击电磁脉冲(LEMP)防护的要求实施. 4.2隔离防雷采用隔离器将电子系统中金属线缆可能传导的...
GB/T 39782-2021 人工影响天气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82-2021 人工影响天气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图 绘制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afe firing area map-drawing of anti-aircraft gun at 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ng spots 2021-04-30发布 2021-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782-2021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 5安全射界选取 6安全射界图编绘 2 7安全射界图审核 3 8安全射界图地面标绘4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工影响天气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示例5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人工影响天气高炮未爆弹丸理论最大射程数据表6 附录C(资料性附录)高炮安全射界对应射击方位角、射击仰角范围计算示例8 附录D(资料性附录)高炮作业点安全射界图地面标绘样图 10 参考文献 11 GB/T39782-2021 a)避开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 b)安全射界最小范围符合5.2的要求; c)安全射界边界与周边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的距离大于200m. 5.2最小范围 选取的安全射界最小范围应满足下列条件: a)37mm高炮作业点: 1)海拔不大于1500m:1500m(极坐标径向)X1000m(极坐标切向); 2)海拔大于1500m:2000m(极坐标径向)×1500m(极坐标切向). b)57mm高炮作业点: 1)海拔不大于1500m:2500m(极坐标径向)×1500m(极坐标切向); 2)海拔大于1500m:3000m(极坐标径向)×2000m(极坐标切向). 注:极坐标径向为高炮炮管轴线方向在水平面的投影方向:极坐标切向为水平面上垂直于极坐标径向的方向, 6安全射界图编绘 6.1底图 应选用近2年空间分辨率不低于5m的卫星遥感影像,或1:250000以上比例尺地图作为底图, 注记图层可明显辨识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等禁射区范围.底图上宜标注坐标北方向、地图审图号和 影像数据来源及成像时间. 6.2水平距离圈 应符合下列要求: a)以作业点为圆心,以1km为半径绘制实线内圈圆,以所用弹型理论最大射程向上取整后的数 值(以km为单位)为半径绘制实线外圈圆; b)在自圆心向右(正东方向)的横轴上,按1km间隔标出距离刻度,标注内圈圆、外圈圆对应的 距离刻度数值; c)内圈圆、外圈圆和距离刻度短线的线宽为0.52mm 其他线宽为0.26mm. 6.3射击距离圈 6.3.1射击距离圈应符合下列要求: a)以作业点为圆心,以所用弹型45°~80°射击仰角的理论最大射程为半径,按5间隔画虚线闭合 圆,线宽为0.26mm; b)在自圆心向上(坐标北方向)的纵轴上,标注对应射击仰角数值. 6.3.2高炮未爆弹丸理论最大射程数据、主要性能指标由生产厂家提供,见附录B的表B.1和表B.2; 对于作业点,未爆弹丸的理论最大射程应乘以相应海拔范围的增量系数,增量系数见表B.3. 6.4方位线段 应符合下列要求: a)自初始方位角起,顺时针至345°,每间隔15°,由作业点至外圈圆画方位线段,线宽为0.26mm: b)自初始方位角起,顺时针至315°,每间隔45°,在外圈圆外侧标注对应方位角数值. 注:初始方位角为地理坐标正北方位,即0方位角. 2 GB/T39782-2021 6.5安全射界区 在底图上查找符合第5章要求的区域,确定安全射界边界;以作业点为圆心标绘扇形区域,使用明 显区别于底图的颜色、以半透明方式填充,但不应影响对底图地物信息的判别.安全射界填充颜色宜选 用淡蓝或绿黄,不应选用红色. 6.6安全射界编号 自初始方位角起,沿顺时针方向,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顺序编号,编号居中标注于安全射界内. 6.7安全射界范围表 6.7.1安全射界范围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安全射界编号由小到大的次序,在安全射界图左下部,以列表形式给出各安全射界对应的射 击方位角、射击仰角范围; b)表题为“安全射界范围”; c)表头分为3个表栏,从左向右依次为“编号”“方位角”“仰角”. 6.7.2安全射界对应射击方位角、射击仰角范围计算示例参见附录C. 注:高炮安全射界范围表给出的是静风条件下各高炮安全射界对应的高炮射击方位角、射击仰角参考范围.实施 高炮增雨防雹作业时,通常根据实际风向风速修正...
GB/T 39195-2020 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195-2020 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urban flooding risk investigation 2020-10-11发布 2021-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195—2020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5数据内容2 6数据收集方法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城市地理信息收集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城市社区(街道)基本情况 ..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城市土地利用情况 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城市水体基本情况 ..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城市道路基本情况 8 附录F(资料性附录)城市雨污水管网基本情况10 附录G(资料性附录)内涝隐患点及受内涝影响区域基本情况11 附录H(资料性附录)城市内涝灾情信息16 附录I(资料性附录)城市观测站基本信息 19 附录J(资料性附录)城市内涝防灾措施 20 参考文献 21 I GB/T3919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梅、唐力生、刘蔚琴、梁淑敏、高歌、郑璟、蔡晶、严家琼、李文媛、胡葳. 571 GB/T39195—2020 城市内涝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内涝风险普查的基本要求、数据内容、数据收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成区的内涝风险普查工作,城市内涝风险监测预警、风险防控等工作可参照 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内涝urban flooding 一定范围内的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其雨水设施消纳能力,导致地面产生积水的现象. [GB51222—2017 定义2.1.1] 3.2 风险普查risk investigation 对产生风险的致灾因子及其危险性、承灾体及其暴露度和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等相关重要信息的 收集、调查. [QX/T428—2018 定义3.4] 3.3 内涝隐患点hidden danger point of urban flooding 易发生积水,可能造成损失或影响的地点. 4基本要求 4.1数据普查 4.1.1应注重数据信息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 4.1.2应建立数据审核制度,确保数据可靠、填报规范. 4.1.3数据使用应符合数据保密要求. 71 4.2数据收集 4.2.1数据宜细化到排水分区和城市社区(街道). 4.2.2应收集第5章的数据内容.如收集到相关数据则不必逐一填表,但应注明出处;如收集不到相 1 GB/T39195-2020 关数据,应按表A.1进行调查后再逐一填表. 4.2.3应检查数据的量级与单位、经纬度信息. 4.2.4应根据收集数据的上下限值进行初步质量控制,对相关字段进行逻辑关系检查. 4.2.5地理信息数据应提供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格式的电子文档. 4.3数据填报 4.3.1行政区划代码的填报应符合GB/T2260的规定. 4.3.2应记载数据具体来源及收集时间. 4.3.3填报的数据应与原始资料进行核查对比. 4.4数据更新 4.4.1数据宜每年更新1次. 4.4.2城市气象水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内涝隐患点增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收集或实地调研获取 最新资料进行信息更新. 4.4.3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应记载具体变化情况. 5数据内容 5.1地理信息 5.1.1应按附录A要求收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基础地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1:250000以上城市行政区划图; b)1:10000~1:50000城市水系图; c)1:10000~1:50000城市地形图或数字地形图; d)1:10000~1:50000城市土地利用图; )1:10000以上城市道路地理信息(含道路标高)图; f)内涝隐患点分布的地理位置,包括...
GB/T 39094-2020 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094-2020 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 Terminologies for 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2020-09-29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094—2020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1范围 1 2通用 .1 3气象卫星名称 .3 4气象卫星观测仪器4 5气象卫星数据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气象卫星编号对照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气象卫星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组成与用途10 参考文献 11 索引 .12 GB/T3909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咸迪、李雪、刘立葳、徐喆、元永刚、贾煦. GB/T39094—2020 引言 自1988年以来,我国气象卫星涵盖静止和极轨两大系列,在技术上完成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过 渡,实现了系列化发展和业务化运行,并通过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推 动了卫星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风云气象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国际业务组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 始接收并使用风云卫星产品.随着卫星数据的开放和共享,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在农业、林业、牧业、 渔业等国内98个行业得到应用,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气象卫星制定专门的术语标准,在气象卫星 相关名词术语的使用上存在着不准确、混乱或缺乏解释等现象.本标准面向广大气象卫星数据用户,规 范了中国气象卫星相关名词术语. N GB/T39094—2020 中国气象卫星名词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气象卫星通用术语、气象卫星名称术语、气象卫星观测仪器术语以及气象卫星数 据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工程建设、产品研发、科学研究、应用服务、通讯传输以及教学. 2通用 2.1 气象卫星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从太空对地球大气及地球表层进行气象、空间天气等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 2.2 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orbit 轨道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轨道. 2.3 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 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轨道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轨道偏心率等于的地球同步轨道 (2.2). 2.4 极地轨道polar orbit 卫星每绕地球旋转一周分别经过地球南北两极上空的轨道. 2.5 太阳同步轨道sun synchronous orbit 卫星轨道平面东进角速度和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平均角速度相等的轨道. 2.6 极轨气象卫星polar orbiting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沿极地轨道(2.4)运行的气象卫星(2.1). 2.7 静止气象卫星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沿地球同步轨道(2.2)运行的气象卫星(2.1). 2.8 有效载荷payload 安装在卫星平台之上,执行特定任务的仪器或设备. 2.9 数据处理中心data processing center 负责气象卫星(2.1)数据的汇集、处理、存储、分发、应用和服务的信息系统. 1 ...
GB/T 38957-2020 海上风电场热带气旋影响评估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957-2020 海上风电场热带气旋影响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ffect evalu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on offshore wind power project 2020-07-21发布 2020-07-2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957-2020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估区域确定 .3 5资料收集与处理3 6热带气旋风险评估 3 7热带气旋发电效益评估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空气密度下轮毂高度处风速计算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热带气旋影响的泊松-耿贝尔(Poisson-Gumbel)分布7 参考文献 .9 549 1 GB/T3895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气象局、北京玖天气 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风电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丙兰、宋丽莉、李英、全利红、黄浩辉、陈雯超、袁春红、植石群、刘兵、南兰、 宁巧珍、敖娟、李靖、董礼、成和祥. GB/T38957-2020 海上风电场热带气旋影响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上风电场热带气旋影响评估区域确定、资料收集与处理、热带气旋风险评估和热带 气旋发电效益评估的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上风电开发的热带气旋风险评估和发电效益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519一2015台风型风力发电机组 GB/T36745一2018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 NB/T31147一2018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技术规范 QX/T438一2018桥梁设计风速计算规范 IEC61400-1:2019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设计要求(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一Part1: Design requirement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上风电场offshore wind power project 在沿海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下海域及相应开发海域内无居民的海岛上开发建设的风电场. 注:改写NB/T31029一2012,定义2.0.3. 3.2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涡旋. 注1: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注2:改写GB/T19201一2006,定义2.1. 3.3 工程区域engineering area 由海上风电场外围若干控制点的连线组成的封闭海域. 3.4 热带气旋发电效益评估evaluation of the benefits of tropical cyclone energy production 满足风电机组发电工况条件的热带气旋外围风区发电效益评估. 3.5 评估区域evaluation area 工程区域边界线外扩一定范围,用于风险评估或效益评估的区域. 1 710 GB/T38957-2020 3.6 参证气象站referen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气象分析计算所参照或引用的具有长年代气象观测数据的国家气象观测站. 注1:长年代一般不少于30年. 注2:改写QX/T469—2018 定义3.2. 3.7 专用气象站dedicated meteorological station 为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选址或建设获取气象要索值而设立的气象观测站. 注1:专用气象站宜在轮毂高度处具备三维高频(采样频率为1Hz及以上)观测. 注2:改写QX/T449—2018 定义3.2. 3.8 风向变差角variation of wind direction 规定时间间隔内水平风向的变化角度.计算见式(1): △D=D2-D1 (1) 式中: △D—风向变差角,单位为度(); D1—...
GB/T 38951-2020 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951-2020 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 S-VISSR data receiving system of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2020-07-21发布 2020-07-2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951-2020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系统组成 1 5技术要求2 6试验方法 .7 7检验规则 8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参考文献 9 571 I GB/T3895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华云星地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树波、梁永楼、沙金、郭雪星. GB/T38951-2020 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的设计集成、安装调试、检验和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8898一201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 GB/T11298.1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 GB/T11298.2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天线测量 GB/T11298.3一1997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 GB/T11298.4一1997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 GB/T11442一2017C频段卫星电视接收站通用规范 GB50174一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展宽数据stretched VISSR data;S-VISSR 地面应用系统所获取的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携带的扫描辐射计(Visible Infrared Scan Radiome- ter VISSR)14Mbit/s原始图像数据,经数据处理,使传递时间展宽,降低码速率至0.66Mbit/s后,通 过卫星实时向用户转发的已经编入定标、定位等信息的卫星图像数据. 3.2 低噪声下变频器low noise block downconverter;LNB 卫星通信系统中,用于将由馈源传送的卫星无线电信号转换为电压电流信号,并进行放大和下变频 以满足后续传输及接收需要的专用设备. 4系统组成 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由天线、高频分机、解调器和接收存储计算机组成.其中,高 频分机由带通滤波器及低噪声下变频器组成.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展宽数据接收系统组成框图见 图1. 1 GB/T38951-2020 天线 高频分机 电缆 解调器 接收存储 计算机 室外单元 室内单元 图1静止气象卫星S-VISSR数据接收系统组成框图 5技术要求 5.1整体要求 5.1.1电性能要求 系统电性能要求见表1. 表1系统电性能要求 序号 技术参数 单位 要求 备注 1 接收频率范围 GHz 1.67~1.71 天线仰角为10°.LNB的噪声系数为0.8dB时 G/T≥(G%/T)20lg(f/1.7) 式中: 2 系统品质因数(G/T) dB/K ≥7.8 G一一天线接收增益,单位为分贝(dB); T一一天线噪声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G.一一1.7GHz的增益值,单位为分贝(dB): f一一频率,单位为吉赫兹(GHz) 3 解调方式 BPSK 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据值的一种转换方式 4 解调码速率 Mbits/s 0.66 5 误码率 ≤1.0X10- 5.1.2电磁兼容 在满足GB/T11442一2017中4.4.4要求基础上,还应满足: a)一本振泄漏电平:不大于一50dBm; b)二本振泄漏电平:不大于一65dBm(500MHz带宽内). 5.1.3安全性 要求如下: a)应符合GB8898—2011中第...
GB/T 38950-2020 凉夏等级.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950-2020 凉夏等级 Cooling summer grades 2020-07-21发布 2020-07-2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950—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深圳市深中原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气候中心、湖北省气象服 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国平、王苗、杨橙双、邹燕、任永建. sIc GB/T38950—2020 凉夏等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区域及全国凉夏的指数、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凉夏的监测、预测、评价、科研及服务.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单站weather station 某一气象观测站,也称站或站点. [GB/T33675—2017 定义2.4] 2.2 区域region 某一地理范围. 注1:如自然气候区、行政区、流域等,不包括全国整体范围. 注2:改写GB/T33675一2017,定义2.5. 2.3 气候平均值climatological normals 气象变量最近3个连续整年代30年的平均值. 注1:气候平均值每10年进行滚动更新.2000年及以前的变量采用1961年一1990年的平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 值,2001年到2010年间的变量采用1971年一2000年的平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值,2011年到2020年间的变 量采用1981年一2010年的平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值,依此类推. 注2:改写GB/T33675一2017.定义2.2. 2.4 夏季平均气温summer mean air temperature 当年6月至8月的平均气温. 注:单位为摄氏度(℃). 2.5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summer mean air temperature anomaly 夏季平均气温与其气候平均值之差. 注:单位为摄氏度(℃). 2.6 凉夏cooling summer 夏季平均气温较其气候平均值偏低的夏季. 注:根据发生范围可分为单站凉夏、区域凉夏和全国凉夏,根据发生强度可分为弱凉夏和强凉夏(冷夏). 2.7 凉夏指数cooling summer index 反映凉夏程度的量. 注:包括单站凉夏指数、区域凉夏指数及全国凉夏指数. 1 GB/T38950—2020 2.8 有效网格effective grid 按给定经纬度格距划分的且包含至少一个已连续开展30年以上气温观测的气象观测站的网格. 注:改写GB/T33675一2017,定义2.7 3等级划分 3.1单站凉夏 单站夏季平均气温距平(△T)为单站凉夏指数.单站凉夏指数小于或等于单站凉夏闽值为单站凉 夏.单站凉夏划分为单站强凉夏(单站冷夏)和单站弱凉夏两个等级.单站凉夏阈值取值方法见附录A. 单站凉夏等级划分和指数范围见表1,表1中△T、(标准差)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表1单站凉夏等级划分和指数范围 等级名称 指数范围 单站弱凉夏 -1.29<△T≤-0.43g 单站强凉夏(单站冷夏) △T≤-1.29g 3.2区域凉夏 设定区域范围内,凉夏站点数与站点总数之比为区域凉夏指数.区域凉夏指数大于等于50%为区 域凉夏.区域凉夏划分为区域强凉夏(区域冷夏)和区域弱凉夏两个等级.在区域凉夏年,区域内强凉 夏站点数与站点总数之比大于等于25%为区域强凉夏(区域冷夏),否则为区域弱凉夏. 3.3全国凉夏 全国凉夏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为全国凉夏指数.全国凉夏指数大于等于50%为全国凉夏. 全国凉夏划分为全国强凉夏(全国冷夏)和全国弱凉夏两个等级.全国凉夏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B.在 全国凉夏年,全国强凉夏面积与全国有效面积之比大于等于25%为全国强凉夏(全国冷夏),否则为全 国弱凉夏.依据全国凉夏指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1961年以来的全国逐年凉夏指数和等级参见附录C 中表C.1. 2 GB/T38950—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单站凉夏阈值取值方法 A.1气候平均值计算 气候平均值计算见式(A.1)和式(A.2): 30 T- 1 ∑T (A.1) 30 i-1 T: 1 =3 ti (A.2) 式中: T—夏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i—年份序号,i=1 2 30; T;一一目标年对应的最近3个连续整年代的逐年夏季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 j—第i年6月—8月的月份序号,j=1 2 3; 1;—第i年6月—8月的逐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j=1 2 3. S71 ...
GB/T 38308-2019 天气预报检验 台风预报.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308-2019 天气预报检验台风预报 Weather forecast verification-Typhoon forecast 2019-12-1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308—2019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V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 .1 3检验内容及指标 1 4检验指标计算2 参考文献5 GB/T3830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海平、周庆亮、许映龙、高拴柱、王播. SAC GB/T38308—2019 引言 我国是全世界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高质量的台风预报对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至关 重要,台风预报检验工作是促进台风预报预测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台风预报质量的评估工 作对气象业务和科研人员必不可少,因此建立科学和标准化的台风预报质量检验方法不仅有利于评价 预报员的台风综合预报质量,同时也可应用该方法了解台风客观预报方法的性能,为台风客观预报的解 释应用和改进提供帮助.为了统一和规范我国台风预报检验的内容和指标,特制定本标准. N GB/T38308-2019 天气预报检验台风预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台风预报的检验内容、指标及其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台风预报质量评估、业务管理.飓风和风暴的预报检验可参考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台风typhoon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度达到热带风暴级、强热带风暴级、台风级、强台风级和超强台 风级的热带气旋. 2.2 台风路径typhoon track 台风中心移动的轨迹. 2.3 台风强度typhoon intensity 台风中心附近底层(近地面或近海面)最大平均风速值或中心最低海平面气压值. 注:目前国内外台风预报业务单位对台风强度预报的检验主要是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检验为主,以中心最低 气压检验为辅. 2.4 台风最佳路径typhoon best-track 中国气象局整编的台风年鉴资料中的台风路径、强度. 2.5 气候持续性预报climatic persistence prediction 基于台风当前位置、强度及过去12h、24h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历史台风路径和强度变化统计信 息,使用逐步回归方法所建立的台风路径和强度统计预报方法. 2.6 预报检验forecast verification 根据预报结果和实况观测,按照一定的方法对预报质量进行检验. 2.7 预报技巧forecast skil训 一种预报方法相对于另一种方法的预报正确率,用于比较两种预报方法的相对质量. 注:一般将实际预报准确率与气候持续性预报方法预报准确率进行比较,若前者高于后者,称为有“正技巧”,若前 者等于或低于后者,称为“零技巧”或“负技巧”. 3检验内容及指标 台风预报质量检验包括对台风路径预报、台风强度预报的误差计算和台风预报技巧评估.检验指 1 ...
GB/T 37926-2019 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7926-2019 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 Guideline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for beautiful villages 2019-08-30发布 2020-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7926-2019 目 次 前言 I 引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原则 2 5基础能力 6风险识别与防范 3 7信息传播与3 8应急 4 9培训和科普4 参考文献 6 GB/T3792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吉县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省气象 局、湖州市气象局、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江杰、黄潇、叶戴麟、张莹、应珊婷、何风翩、杨咏钢、孙佳怡、骆丽楠、万奎、陈中赞、 李义、曹卫东、李云、华歆雨. GB/T 37926-2019 4总体原则 4.1坚持需求导向,规划引领.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产业布局、生态文明等方面充分考虑气象灾害风 险防范和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强化规划引领,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总体设计. 4.2坚持以防为主,综合减灾.充分考虑气象灾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综合影响,强化综合防御.坚 持以防为主,相邻村之间建立气象灾害防御联防机制,加强信息、技术互通,协调开展气象灾害防御. 4.3坚持因地制宜,因灾施策.根据各村不同的高影响气象灾害类型、特点,科学制定气象灾害防御策 略,完善防御机制,提升防灾水平. 4.4坚持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相结合.统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案、响应、保障全链条,促进基础设 施硬实力和制度体系软实力同步提升. 5基础能力 5.1设施建设保障 5.1.1监测设施 5.1.1.1按照当地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规划,为气象、环境、生态、视频等监测设施的建设提供便利. 5.1.1.2落实区域内各类气象灾害监测设施的安全管理、日常巡查和探测环境保护. 5.1.2气象信息服务设施 5.1.2.1至少具备1种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接收终端,并保证终端的正常运行,气象信息及时接收. 5.1.2.2统筹共享区域内应急广播、电子显示屏等设施资源,依法传播和直接推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并及时传递给当地村民及外来人员. 5.1.2.3共建共享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负责气象信息服务,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接收传递,气象防灾避 险、自救、互救的协助工作,气象防灾减灾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气象便民服务等;配备能够与当地 气象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设施;设置气象服务产品网络平台或资料架等以方便查阅、咨询. 5.1.3防灾警示与避灾场所 5.1.3.1在关键位置和气象灾害多发易发区统筹设立防灾警示牌、避灾路线图,清楚标明转移路线. 5.1.3.2按照GB51143和MZ/T052的要求设计建设避灾场所. 5.1.4防雷减灾设施 5.1.4.1村新建农民住宅按照GB50057的要求设计安装防雷装置. 5.1.4.2学校、医院(诊所、医疗服务中心等)、水闸、泵站、公交候车(船)棚(亭)、凉亭、礼堂、旅游景点和 通讯、电力杆塔、变压器等设施,按照GB50057、GB50952和相关标准,设计、安装防雷装置,并定期进 行检测. 5.2人员队伍 5.2.1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 5.2.1.1落实1名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可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任. 2 ...
GB/T 37541-2019 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式.pdf
N10 ICS25.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541-2019
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式
Classification, codes and symbols for the features of lunar topographic map
2019-06-04发布2019-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541-2019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代码 6图式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月球地形图要素及注记符号表8 参考文献*15
GB/T37541-2019
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与图式。
本标准适用于1:、1:、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 1:25000、1:10000月球数字地图的测图、编绘、更新以及产品的制作,以及以其为基础的各种月球基 础地理空间信息中地形图要素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输出及交换。
其他比例尺月球数字地图可 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521月球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34054-2017月球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月球地形图lunartopographicmap 月球表面起伏形态和地理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3.2 月球地物lunarculture 月球表面相对固定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物体。
3.3 月球地形图要素featuresoflunartopographicmap 月球地形图中的地图内容,包括自然地形要素、人工地形要素、探测器及附属设施和空间定位基础。
3.4 自然地形要素naturaltopographicfeatures 月球上的自然形成的地貌。
示例:月海、山脊。
3.5 人工地形要素artificialtopographicfeatures 月球上的人类探测活动形成的地貌。
示例:着陆点、探测点。
3.6 探测器及附属设施detectorsanditsfacilities 月球上的人类探测活动遗留下的探测设备及附属设施。
1
GB/T37541-2019
示例:着陆器、巡视器。
3.7 空间定位基础spatialpositioningfoundation 月球地形图空间定位所依据的测量控制点和数学基础。
示例:激光反射器控制点、经线。
3.8 月球地形图要素图式symbolsforfeaturesoflunartopographicmap 月球地形图要素在地形图上表示的规定。
注:包括月球地形图要素及注记符号使用的一般规定、图幅分幅与编号要求、图廊整饰规格、地形图颜色要求等。
4分类
4.1分类原则
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原则如下:
包含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系统的分类体系。
b)
代码。
c)要素稳定性。
分类体系以月球地形图要素中最稳定的特征和属性为基础,能在较长时间里不 发生重大变更。
(P完整性。
分类体系覆盖1:、1:、1:500000、1:250000、1:100000、 1:50000、1:25000、1:10000比例尺月球地形图要素类型,既要反映要素的类型特征,又 要反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具有完整性。
e)规范性。
分类体系充分考虑与原有月球形貌体系相衔接,要素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
f)可扩展性。
分类体系应预留适当的扩充余地,在增加新的要素分类时,不影响已建立的分类 体系。
4.2分类方法
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采用以下方法: a)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采用线分类法,要素类型按照从属关系依次分为三级:大类、中类、小类。
b)大类按照月球地形图要素内容分为空间定位基础、探测器及附属设施、人工地形要素、自然地 形要素4类。
中类按照大类包含的内容共划分出12类,小类在中类的基础上共分出56类。
c)大类不得重新定义和扩充。
中类、小类不得重新定义,根据需要可进行扩充。
4.3分类表
月球地形图要素分类见附录A。
5代码
5.1编码方法
按照月球地形图要素的分类体系,分类代码采用5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大类 2
GB/T37541-2019
码、中类码和小类码,代码结构见图1。
x XX xx
1 11- 11-
1 11
1 1 大类码中类...
GB/T 37529-2019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pdf
ICS 07.060 A 47 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529-2019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 Technical for climatic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 in master planning 2019-06-04发布 2019-06-0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7529-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论证范围 5需求调研与资料处理 6论证方法 7论证内容 8报告书编制 附录A(规范性附录)指标计算方法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报告书主要内容示例 81 参考文献 20
GB/T3752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气象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厦门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房小怡、程宸、杜吴鹏、刘勇洪、任希岩、任超、刘姝宇、党冰、邢佩、张硕、杨若子、 马京津。
GB/T 37529-2019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的论证范围、需求调研与资料处理、论证方法、论证内 容和报告书编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城乡规划中的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性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 划及城市设计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963一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QX/T118一201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总体规划master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 措施。
[GB/T50280-1998,定义3.0.10] 3.2 城市布局urbanlayout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GB/T50280-1998,定义4.4.2] 3.3 城市用地urbanland-use 按城市中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 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统称。
[GB/T50280-1998,定义4.3.1] 3.4 气候可行性论证climaticfeasibilitydemonstration 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 的分析、评估活动。
3.5 风能wind energy 空气运动的动能。
GB/T 37529-2019 [GB/T31724-2015,定义2.50] 3.6 太阳能solar energy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的辐射能。
[GB/T 31163-2014,定义2.1] 3.7 低影响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 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8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 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3.9 设计降雨量design rainfall 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规模的降 雨量控制值。
注: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表示。
3.10 降雨历时rainfall duration 连续降雨的时段,为累积雨量的时间长度。
注:以分钟计。
3.11 短历时降雨short durationrainfall 降雨历时小于120分钟的降雨。
3.12 长历时降雨long duration rainfall 降雨历时大于1440分钟的降雨。
3.13 降雨雨型rainprofile 不同降雨历时内的降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以不同降雨历时的降雨过程线型表达。
3.14 暴雨重现期rainfullrecurrenceinterval 在一定长...
GB/T 37527-2019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预警信息播发规范.pdf
ICS07.060 A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527-2019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预警信息播发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early-warning message dissemination on mobile phone client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527-2019 目次 前言 范围 乙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预警信息推送平台技术要求 6 手机客户端技术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手机客户端预警信息显示示例 参考文献
GB/T37527-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1nn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1nn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1nn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北京天译科技有限公 司、北京华风创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nn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佳禾、白静玉、曹之玉、韩笑、吕宸、梁乐宁、崔磊、李超、高晓玲、张天力、 张寅伟1nn
GB/T37527-2019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预警信息播发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警信息推送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技术要求1nn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手机客户端的预警信息播发1n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1nn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1nn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1nn GB/T34975一2017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GB/T35965.1一2018应急信息交互协议第1部分:预警信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nn 3.1 预警信息early-warningmessage 通告等警示类信息1nn一般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 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1nn [GB/T34283-2017,定义3.1] 3.2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early-warningreleasesystem 具有预警信息发布授权或资质的信息发布系统1nn 3.3 手机客户端mobilephoneclient 可以在手机终端运行的具有预警信息接收和处理功能的应用软件1nn 3.4 预警信息推送平台early-warningmessagepushingplatform 用于从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获取信息并向手机客户端推送的系统1nn 4总则 基于手机客户端的预警信息播发由预警信息推送平台和手机客户端共同完成1nn预警信息推送平台 实现预警信息的获取、推送、、查询和撤销功能1nn手机客户端实现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信息处理功能1nn 1
GB/T37527-2019 5预警信息推送平台技术要求 5.1功能要求 5.1.1 预警信息获取 能从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获取预警信息,并按照GB/T35965.1一2018进行解析1nn 5.1.2预警信息推送 能按照手机客户端的推送设置将预警信息推送至手机客户端1nn 宜基于用户位置推送预警信息1nn 5.1.3推送结果 能将预警信息推送结果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1nn内容包括向手机客户端的推送总数、推送 成功数、已读总数等关键信息1nn 5.1.4预警信息查询 5.1.5预警信息撤销 能向手机客户端发送预警信息撤销指令1nn 5.2性能要求 5.2.1信息推送时限 获取预警信息后应在10s内推送1nn 5.2.2信息撤销时限 获取撤销指令后应在10s内向手机客户端发送1nn 5.3安全要求 应确保预警信息完整,且不被篡改1nn 6手机客户端技术要求 6.1功能要求 6.1.1 预警信息接收 能根据用户自定义设置(如影响区域、事件分类、预警级别、发布时间等)接收预警信息1nn 6.1.2预警信息查询 能支持按照用户关注的位置、事件分类、预警级别、发布时间等条件的精确查询,以及基于预警信息 标题和内容文字等的模糊查询1nn 2...
GB/T 37526-2019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526—2019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Assessment method for solar energy resource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526—2019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符号 4 5数据基本要求 4 6数据处理方法5 7代表年数据订正 7 8评估内容要求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太阳能资源数据合理性检查方法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外太阳辐射计算方法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a、b系数计算方法 15 附录D(规范性附录)代表年时间序列确定方法16 参考文献 18 SAC GB/T3752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 TC540/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江西省气候 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彦波、王香云、章毅之、常蕊、赵晓栋. I ...
GB/T 37525-2019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导则.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7525-2019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导则 Calculation guideline for solar direct radiation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7525-2019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符号 ...4 5计算方法 .5 6计算结果检验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外太阳辐射计算方法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平面直接辐射与法向直接辐射之间的转换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太阳直接辐射检验指标计算方法14 参考文献 15 GB/T37525-2019 太阳直接辐射计算导则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太阳直接辐射计算的基本原则,不同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以及对计算结果 的检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法向直接辐射的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698一2017太阳能资源测量直接辐射 GB/T34325一2017太阳能资源数据准确性评判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接辐射direct radiati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 [GB/T31163一2014,定义5.11] 注:一般来说,直接辐射是由视场角约为5的仪器测定的,而日面本身的视场角仅约为0.5°,因此,它包括日面周围 的部分散射辐射,即环日辐射. 3.2 法向直接辐射direct normal radiation 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GB/T31163一2014,定义5.12] 注:从数值上而言,直接辐射与法向直接辐射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直接辐射是从太阳出射的角度而定义,法 向直接辐射则是从地表入射的角度而定义. 3.3 水平面直接辐射direct horizontal radiation 水平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 [GB/T31163一2014,定义5.13] 3.4 散射辐射diffuse radiation;scattering radiation 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云和空气中的各种微粒分散成无方向性的、但不改变其单色组成的辐射. [GB/T31163一2014,定义5.14] 3.5 [水平面]总辐射global[horizontal]radiation 水平面从上方2π立体角(半球)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1 GB/T37525-2019 注:改写GB/T31163一2014,定义5.15. 3.6 地外太阳辐射extraterrestrial solar radiation 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 [GB/T31163—2014 定义5.3] 3.7 辐照度irradiance 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辐射能. 注: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GB/T31163—2014 定义6.3] 3.8 辐照量irradiation 曝辐量radiance exposure 在给定时间段内辐照度的积分总量. 注1: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注2:1kWh/m2=3.6MJ/m2;1MJ/m2≈0.28kWh/m2. 注3:改写GB/T31163一2014,定义6.5. 3.9 法向直接辐照度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平面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能. 注: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3.10 法向直接辐照量direct normal irradiation 在给定时间段内法向直接辐照度的积分总量. 注: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3.11 水平面直接辐照度direct horizontal irradiance 水平面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能. 注: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2). 3.12 水平面直接辐照量direct horizontal irradiation 在给定时间段内水平面直接辐照度的积分总量. 注: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3.13 [水平面]散射辐照度diffuse horizontal irradi...
GB/T 37523-2019 风电场气象观测资料审核、插补与订正技术规范.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7523-2019 风电场气象观测资料审核、插补与 订正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ata insp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wind power plant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523-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资料要求 1 4.1风电场资料 1 4.2参证站资料 1 4.3再分析资料 .2 5数据审核 2 5.1数据格式审核 2 5.2完整性审核 2 5.3合理性审核 2 5.4一致性审核 3 5.5不合理数据处理 ...3 6短期观测数据插补 3 6.1概述 3 6.2用于插补的参照数据3 6.3风速插补 3 6.4风向插补 4 6.5气温、气压插补 4 7代表年数据订正 4 7.1概述 4 7.2长年代参照资料的选定 4 7.3风速订正 4 7.4气温、气压订正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一致性检验方法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短期观测数据插补方法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代表年数据订正方法 7 参考文献 8 I GB/T3752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 TC540/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山、宋丽莉、袁春红、杨振斌、王勃、胡菊、王香云、黄林宏、胡高硕、韩东. Ⅲ GB/T37523-2019 风电场气象观测资料审核、插补与 订正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气象观测资料的数据审核、短期观测数据插补,以及代表年数据订正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关风工程应用研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709一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风塔wind measurement tower 安装风速、风向等传感器以及风数据记录器,用于测量风能参数的塔形构筑物. 3.2 再分析资料reanalysis data 以数值模式为工具,对各类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同化分析获得的气象分析数据. 3.3 代表年数据representative year data 风电场观测数据分析加工后、其风能资源参数可代表风电场多年平均状况的一套完整年度数据. 4资料要求 4.1风电场资料 4.1.1测风塔观测资料 应按照GB/T18709一2002中第4章规定获取风电场的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实测数据. 4.1.2测风塔设置与维护资料 应包括测风塔和仪器基本信息、仪器检定报告、探测环境及其变化等. 4.2参证站资料 4.2.1参证站要求 参证站应: 1 GB/T37523-2019 a)是与风电场气象条件相似或可比较的气象站、海洋站等长期测站; b)具有代表性的连续20年以上的历史观测资料; c)具有与风电场显著相关的同期观测资料. 4.2.2参证站资料 参证站资料应具有: a)与测风塔观测同期的逐小时风速、风向、气温及气压等数据; b)连续20年以上的历史观测资料,包括:风、气温、气压的逐月平均和极端值. 4.3再分析资料 当没有合适的参证站时,可用再分析资料.再分析资料包括: a)资料说明,包括资料来源、处理方法、时空分辨率等; b)与测风塔同期观测的逐小时风速和风向数据,且与测风塔风速相关性较好、风向玫瑰图相似; c)有代表性的连续20年以上的逐月平均风速和风向频率. 5数据审核 5.1数据格式审核 风电场气象观测资料的数据格式、数据种类、观测时间、观测高度等与测风塔设置说明一致. 5.2完整性审核 包括: a)数量检查,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b)时间顺序检查,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中间应连续. 5.3合理性审核 包括: a)范围...
GB/T 37468-2019 直接辐射表.pdf
N95 ICS 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468-2019
直接辐射表
Pyrheliometer
2019-06-04发布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468-2019
目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测试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3 8产品的成套性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直接辐射表环境适应性要求和试验方法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直接辐射表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19 附录C(规范性附录)测试用标准仪器与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20 参考文献21
SZC
GB/T37468-2019
引1言
太阳直接辐射是来源于太阳表面(视角约为0.5)的辐射和太阳周围很窄的环形天空的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对气象学研究和太阳能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际标准文件之间仍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不利于观测量值的统一,特制定本标准,规范直接辐射表的生产 与检验。
本标准中的直接辐射表为模拟量输出的仪器,它与电测仪表相连,安装在自动太阳跟踪器上,可测 量直接辐射。
IV
GB/T37468-2019
直接辐射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电式直接辐射表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产品的 成套性等。
本标准适用于热电式直接辐射表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 环)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21B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GB/T2423.3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L:沙尘试验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33706-2017标准直接辐射表 QX/T290-2015太阳辐射计量实验室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接辐射directradiation 直接日射direct solarradiation;beam solarradiation 从日面及其周围一小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
注:一般来说,直接日射是由视场角约为5°的仪器测定的。
因此,它包括日面周围的部分散射辐射,即环日辐射,而 日面本身的视场角仅约0.5°。
1
GB/T37468-2019
[GB/T31163-2014,定义5.11] 3.2 辐[射]照度irradiance 物体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辐射能。
注:辐[射]照度的测量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
[GB/T19565-2017,定义3.2] 3.3 直接辐射表pyrheliometer 直接日射表Pyrheliometer 测量规定立体角内法向直接辐照度的辐射表。
注1:直接辐射表开角通常介于5°~10°,世界气象组织建议业务用直接辐射表开角的典型值为5°。
注2:与不加玻璃窗的仪器不同,业务用直接辐射表的光谱响应范围限定在约0.3μm~3μm之间。
注3:按计量性能的不同,分为一级直接辐射表和二级直接辐射表。
注4:改写GB/T12936-2007,定义4.6。
3.4 太阳高度角solaraltitudeangle;solarelevationangle 日面中心的高度角。
[GB/T33706-2017,定义3.3] 3.5 灵敏度sensitivity 仪器达到稳定后,输出的电信号与直接辐射的比值。
注1:单位为微伏平方米每瓦(μVm²W-1)。
注2:改写GB/T19565-2017,定义3.4。
3.6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当仪器输入有阶跃变化时,仪器输出从一个稳态值到另一个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注:...
GB/T 37467-2019 气象仪器术语.pdf
ICS 07.060 N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467-2019 气象仪器术语 Terminology for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2019-06-04发布 2019-06-0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467-2019 目 1次 前言 1 范围 2 基础术语 3 地基气象仪器术语 4 空基气象观测仪器术语 39 5 天基气象观测仪器术语 42 参考文献 46 索引 47 SZIC
GB/T37467-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归口。
试验中心、长春希迈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气象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 心、吉林省气象局。
刘春晖。
GB/T37467-2019 气象仪器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气象仪器及其相关的术语及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仪器的研制、生产、使用、维护及相关行业的标准制修订、技术文件编制及教材、 书刊和文献的编写等。
2基础术语 2.1 天气现象weatherphenomenon 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物理现象。
注1: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称“大气圈”“大气层”。
注2:天气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2.2 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element 表征大气状况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天气现象和大气成分。
注:气象要素可称气象变量,如对气象要素温、压、湿、风、现在天气、过去天气、地面状况及大气成分等进行观测时 常称对气象变量温、压、湿、风、现在天气、过去天气、地面状况及大气成分进行测量。
2.3 气象观测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 借助仪器和目力对气象要素进行的测量和判定。
注1:气象观测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方式。
人工观测又分人工目测和人工器测。
人工目测指气象观测员 依靠视觉和听觉对天气现象进行观察;人工器测指气象观测员使用仪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自动观测指对气 象要素用自动化仪器进行测量,如使用自动气象站。
注2:气象观测又称气象测量。
对物理量,用量值表征;对非物理量,如天气、大气成分,则定性描述,常用符号或数 字表征。
2.4 地基气象观测ground-basedobservation 传感器位于地表观测平台上进行的气象观测。
2.5 空基气象观测air-borneobservation 传感器位于地球表面以上大气层的观测平台(如飞机、气球等)上进行的气象观测。
2.6 天基气象观测space-basedobservation 2.7 大气成分atmospheric position 组成大气的各种气体和微粒。
1
GB/T37467-2019 2.8 气象仪器meteorologicalinstrument 用来定量、定性测量一个或几个气象要素的仪器。
2.9 气象传感器meteorologicalsensor 能感应气象要素的变化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sensingelement),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transducingelement),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 号部分。
2.10 测量范围measuringrange 在规定条件下,由具有一定的仪器不确定度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能够测量出的一组同类量的 量值。
注:又称测量区间(measuringinterval)、工作区间(workinginterval),气象仪器中常称测量范围或工作范围 (working range)。
[JJF1001-2011,定义7.7] 2.11 分辨力resolution 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
[JJF1001-2011,定义7.14] 2.12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人量在两个规定常量值之间发生突然变化的瞬间,到与相应示值达到最 终稳定值的规定极限内时的瞬间,这两者间的持续时间。
2.13 时间常数timeconstant 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人量在两个规定常量值之间发生突然变化的瞬间,到与相应示值达到其 最终稳定值的63%时的瞬间,这两者间的持续时间。
2.14 灵敏度sensitivity 测量系统的示值变化除以相应的被测量值变化所得的商。
...
GB/T 37411-2019 天气雷达选址规定.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7411-2019 天气雷达选址规定 Provisions of the site selection of weather radar 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411-2019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选址要求 2 5站址勘察 2 6选址报告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等射束高度图绘制方法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天气雷达站址勘察表 5 附录C(资料性附录)遮挡角分布图制作 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天气雷达站址条件比较表8 参考文献 9 I GB/T3741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湖北省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栋、吴太旺、程飞、张深寿、周乐照、杨文昌、陈玉宝、任雍、吴昌叨、徐向明、 谢鉴. GB/T37411-2019 天气雷达选址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气雷达观测场所的选址要求、站址勘察和选址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天气雷达观测选址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702一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31223一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天气雷达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净空环境clearance environment 天气雷达在最低仰角工作时,天线主波束不受到遮挡的探测环境. 注:改写GB31223一2014,定义3.10. 3.2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存在于给定场所的电磁现象的总和. [GB/T4365—2003 定义2.1] 3.3 等射束高度图height chart of iso-beam 在标准大气折射时,根据雷达测站四周地物遮挡,绘出的某一高度的目标能被雷达波束照射到的最 大距离随方位变化图形. 3.4 障碍物obstacle 对雷达发射和接收的高频电磁波产生遮蔽和影响的物体. [GB312232014 定义3.3] 3.5 遮挡仰角block elevation angle 从雷达最低工作仰角开始抬升波束直至其下边沿离开障碍物时的角度,即从存在遮挡至遮挡影响 消失时波束下边沿的抬升角度. [GB312232014 定义3.5] 3.6 遮挡方位角block azimuth angle 障碍物对雷达波束形成遮挡,雷达波束边沿(一3dB)进入障碍物区域时所处方位,与雷达波束边沿 1 GB/T37411-2019 (一3dB)退出障碍物区域时所处方位之间的夹角. [GB31223—2014 定义3.6] 3.7 总遮挡方位角total block angle in azimuth 遮挡方位角的总和. [GB31223一2014,定义3.7] 4选址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应有利于天气监测和满足气象服务需求. 4.1.2应避开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区域. 4.1.3参与组网观测的天气雷达,站间距应与雷达探测能力和组网要求相适宜. 4.1.4应选择适宜的中心频率避免与周边天气雷达相互干扰. 4.1.5应具备建立满足探测数据实时可靠传输数据通信链路的条件. 4.1.6应具备天气雷达建设和运行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 4.1.7探测环境应符合当地规划并可长期保持稳定. 4.1.8电磁环境应有利于天气雷达的运行. 4.1.9环境评估应符合相关要求. 4.2净空环境 4.2.1天气雷达主要探测方向上的障碍物对雷达电磁波的遮挡仰角应不大于0.5°. 4.2.2其他方向上的障碍物对雷达电磁波的遮挡仰角应不大于1°. 4.2.3障碍物的遮挡方位角应不大于1°,且总遮挡方位角应不大于5°. 4.3电磁环境 4.3.1应与周边电磁干扰源保持安全距离,并符合GB31223一2014中5.5的规定. 4.3.2不可避免的有源干扰造成的接收机灵敏度损失应不大于1dB. 4.3.3对周边环境的辐射水平应符合GB8702一2014的规定. 5站址勘察 5.1确定勘察站址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天气监测及气象服务需求,利...
GB/T 37274-2018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绘制规范.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7274-2018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安全射界图 绘制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afe firing area map drawing at weather modification rocket launching sites 2018-12-28发布 2018-12-28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7274-2018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 1 5安全射界选取 6安全射界图标绘 2 7安全射界图审核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安全射界图样图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增雨防雹火箭弹理论最大射程数据表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安全射界对应发射方位角、仰角范围计算示例6 参考文献 8 I GB/T3727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山西省人工 降雨防雹办公室、青岛市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佃利、郭建、刘伟、李培仁、王俊、裴真、杨凡、张洪生. Ⅲ GB/T37274-2018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安全射界图 绘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安全射界选取、安全射界图标绘与审核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的绘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QX/T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15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火箭安全射界safe firing area of rocket launching 为避免因自毁或伞降装置失效导致的故障火箭弹落入人口密集区或重要设施所预设的安全区域. 注:人口密集区指城镇、村庄、学校等;重要设施指油库、化工厂、高速铁路、机场、文物古迹和军事设施等. 4基本要求 4.1绘制安全射界图,应明确安全射界的范围、标绘方法及审核要求. 4.2安全射界图应包括底图(6.1)、水平距离圈(6.2)、射击距离圈(6.3)、方位线段(6.4)、安全射界图形 (6.5)、安全射界编号(6.6)、安全射界范围表(6.7)、标注信息(6.8)等要素,样图参见附录A的图A.1. 4.3安全射界图印制幅面的长度应不小于0.9m 宽度应不小于0.6m. 5安全射界选取 5.1选取规则 安全射界应在作业点周围的火箭最大理论射程范围内选取,并遵守下列规则: a)以发射架中心为基准,火箭发射正前方1km内应无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 b)避开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对应发射仰角应为50°~75°; c)安全射界边界与周边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的距离应大于200m. 5.2安全射界最小范围 选取的安全射界对应的火箭可发射仰角、方位角范围应满足下列条件: 1 GB/T37274-2018 a)仰角范围:不小于10°; b)方位角范围: 1)海拔不大于500m的作业点:不小于15; 2)海拔大于500m且不大于1500m的作业点:不小于20°; 3)海拔大于1500m的作业点:不小于25°. 6安全射界图标绘 6.1底图 应选用近2年内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5m的卫星遥感影像图,或1:250000以上比例尺地图作为 底图.取向上为坐标北方向,并用箭头在底图上标注正北方向. 6.2水平距离圈 以作业点为圆心,以1km为半径绘制实线内圈圆,以火箭最低发射仰角的理论最大射程向上取整 后的数值为半径绘制实线外圈圆;在自圆心向右(正东方向)的横轴上,按1km间隔标出距离刻度,并 标注内、外圈圆对应的距离刻度数值.实线内外圈圆、距离刻度短线的线宽为0.52mm 其他线宽为 0.26mm. 6.3射击距离圈 以作业点为圆心,以45°~80°火箭弹可发射仰角的理论最大射程为半径,按5°间隔画虚线闭合圆, 线宽为0.26mm;在自圆心向上(坐标北方向)的纵轴上,标注对应发射仰角数值. 主要增雨防雹火箭弹在海拔0m的理论最大射程数据参见附录B的表B.1.对于海拔大于0m的 作业点,理论最大射程应乘以相应的最大射程增量系数,增量系数参见表B.2....
GB/T 28594-2021 临近天气预报.pdf
ICS07.060 A4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594—2021 代替GB/T28594—2012 临近天气预报 Weather nowcasting 2021-03-09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8594—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8594一2012《临近天气预报》.与GB/T28594一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一修改了临近天气预报、预报时效、短时强降水等的术语和定义(见3.1、3.2和3.5 2012年版的 2.1、2.2和2.3); ——删除了空间分辨率的术语和定义(见2012年版的3.2); —增加了对流天气、雷电、雷暴大风、冰雹、龙卷和雾的术语和定义(见3.3、3.4、3.6、3.7、3.8和 3.9); —修改了预报对象(见4.1 2012年版的3.3); 一一删除了要求(见2012年版的3.4); 修改了制作流程(见5.1 2012年版的4.1); —修改了预报产品(见5.2 2012年版的4.2); 一增加了预报发布和预报检验(见第6章、第7章).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气象台.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成芳、刘畅、孟宪贵、郭俊建、曹玥瑶.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8594—2012. GB/T28594—2021 临近天气预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近天气预报的预报内容、预报制作、预报发布和预报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临近天气预报制作、发布、检验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204一2013临近天气预报检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临近天气预报weather nowcasting 某一区域未来0h~2h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状态及其变化的描述和预告. 3.2 预报时效forecast leading time 预报内容所覆盖的时间长度. 注1:单位为分(min)或小时(h). 注2:改写GB/T219842017 定义2.21. 3.3 对流天气convective weather 伴有深厚对流活动的雷电、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天气现象. 3.4 雷电thunder and lightning 对流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的闪电兼有雷声的放电现象. 3.5 短时强降水flash heavy rain 短历时强降水 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影响下,很短时间内局地出现的较大的对流性降水. 注:改写QX/T4162018 定义2.1. 3.6 雷暴大风thunderstorm gust 雷雨大风 对流性大风 伴随深厚湿对流出现的阵风大于或等于7级的风. GB/T28594—2021 3.7 冰雹hail 一种坚硬的球状、椎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有雹核且常伴随雷暴的固态降水. 注1:冰霉直径大于或等于5mm. 注2:改写GB/T35663一2017,定义2.3.12. 3.8 龙卷tornado 从积状云下垂到陆面和水面的旋转空气柱. 注1:常表现为漏斗云体. 注2:改写GB/T34301一2017,定义2.1 3.9 雾fog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GB/T35663—2017 定义2.3.23] 4预报内容 4.1预报对象 4.1.1预报对象主要为对流天气,包括雷电、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和龙卷等. 4.1.2预报对象也可根据需要增加雨、雪、雾、气温、风、湿度和能见度等. 4.2预报时效 0h~2h 5预报制作 5.1技术要求 临近天气预报制作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分析近期大尺度环流背景及主要天气系统演变情况,确定可能影响预报区域的天气系统; b)了解最新时次的短期天气预报结论及其预报依据,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预报对象的未来 发展趋势; )综合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跟踪、监视、分析天气系统、气象要素的状态和演变情 况以及预报对象的落区、强度,运用各种临近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和方法,制作临近天气预报; d)当达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准时,及时制作相应级别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随时跟踪、监测与分析,实时滚动订正临近天气预报. 5.2预报产品 临近天气预报产品分为:预报和预警信号两种形式,其内容应包括预报对象的强度(等级或量值)、 影响区域及影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