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7月 ( 第 64 页)

CMYK ICS07.060 A47 备案号:41383一2013 QX 81626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9.2-2013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2部分:观测方法 Lightning detection and location system-Part 2:Observation methods 2013-07-11发布 2013-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2部分:观测方法 QX/T79.2-2013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 cmp.cma.gov cn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中新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1.25字数:37.5千字 2014年11月第一版2014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39定价:12.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9.2-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组成和性能要求 5站址环境要求 5 6设备安装 .6 7自检和自校 ...6 8维护和检修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探测子站状态信息数据格式说明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探测子站回击数据格式说明 .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中心站定位数据格式说明 .10 附录D(资料性附录)闪电监测定位系统故障处理登记表 .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年检维护情况登记表12 参考文献 13 I QX/T79.2-2013 前 言 QX/T79《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技术条件; ——第2部分:观测方法; ——第3部分:验收规定; ——第4部分:数据格式; ——第5部分:信息采集、分发、传输和存储. 本部分为QX/T79的第2部分. 本部分对地基地闪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观测方法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孟青、赵均壮、张义军、熊毅、张文娟. Ⅲ QX/T79.2-2013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2部分:观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基地闪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观测方法所涉及的系统组成、性能要求、站址环境要 求、设备安装、自检和维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地基地闪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74一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QX/T45一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 QX/T79一2007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闪电lightning flash 积雨云中正负不同极性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电荷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 或云中电荷中心与云外相反极性的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 [QX/T79—2007 定义3.1] 3.2 闪电事件flash event 一次完整的闪电放电过程称为一次闪电事件,一般包含有多次脉冲大电流过程. [QX/T79—2007 定义3.2] 3.3 云闪intra-cloud flash;IC 放电通道不与大地和地物发生接触的闪电放电过程,包括云内(intra-cloud)闪电、云际(inter- cloud)闪电和云一空(cloud-air)闪电三种过程. [QX/T792007 定义3.3] 3.4 地闪cloud-to-ground flash;CG 发生在雷暴云体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闪电放电过程. 注:改写QX/T79一2007,定义3.4 3.5 回击return stroke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9—2007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Lightning detection and location system Part 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气象行业标准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QX/T792007 气象小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止:1p:/top.ctna gov.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心1/16印张1.5字数:38广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50295391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9-2007 目次 前 Ⅲ 引 1范围 ] 2规范性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技术要求 3 技术指标 .4 6顶量保障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闪电定位系统数据格式说明 9 附录3(资料性附录)闪电定位系统技术性能测试方法1公 附录C(资料性附录)大气电场仪主要性能指标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闪电特征统计川报表11 附水E(资料性附水)闪电特征统计年报&5 表1V1.F1.F闪电定位系统探测子站主要技术指标4 表2V1F1F闪电定位系统的主要探测件能 5 表3VHF频段闪电定位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表1VLF一LF闪电定位系统探测了站坏境要求 .8 長A.1二进制状态信息帆格式 9 長A.2二进制击数据格式10 表A.3定位数据的数据宁典 .1] 表C.1大气电场仪主要性能指标13 I QX/T79-2007 前 言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QX/T792007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分为五个部分: —第]部分:技术条件: ——第公部分:观测方法: —第3部分:验收规定; ——第1部分:数据格式; 第5部分;信息采集、分发、传输和存储. 本部分为QX/T792007的第一部分. QX/T79一2007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第]部分:技术条件,标淮对闪电定位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 施工安装、观测和验收等内容规定了柑应技术规范,并为闪电定位系统开发研制设计生产利验收评估 提供基木依据. 本部分共分6个章节和5个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气象川提出. 本部分由中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孟青、赵均壮、张义军、熊毅、张文娟、何平、朱小燕. 本标准为次发布. QX/T79-2007 引言 按照中国气象下发的气象行业标准研制通知,即关于下发205年气象标准项日计划的通知 (中气函_2004_95号文件)要求,根据气象综合探测业务规范化对闪电定位系统研制、开发和建设的要 求,在面了解总结国内外雷电探测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深入调研闪电探测资料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编 制了本标准.标准编制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遂请有关部专家、技术人员利管理人员 对其进行讨论和修改,最后经中国气象局批准发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8-2007 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wind profile radar signal processing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气象行业标准 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 QX/T782007 气象山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止:1p:/c礼uv.心I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将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1/16印张:0 75字数,19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弟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50295390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8-2007 目次 前 Ⅱ 1范用 1 2规范性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 生信号处理要求 2 附录八〔规范性附录)州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1 附(资料性附米)参考性技术指标与谱参数典型计算流程5 表B.]风线雷达信号处理器参性技术参数表5 肉B.1谱参数计算流程 5 图B.2谱参数含义图 图B.3接收信号流程图..6 I QX/T78-2007 前 言 本标准中气象川提出 本标准巾中闲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何平、孟青、阮征、朱小燕、张文娟等,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QX/T78-2007 风廓线雷达信号处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广风线达信号处理的术语、基本方法与要求, 本标准近用丁探训高度在中性大气范围内的各类脉冲多普怕体制风廓线雷达的信号处理,各类脉 冲多普犬气雷达的信号处理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川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川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收巾(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川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掘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杏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本标淮. G3/T37841983蛋达名词术语 GB/T12506一1990测风雷达用技术条件 GB/T12618一1990天气亩达近用技术条件 G/T12649一1990气象舌达参数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丁本标准. 3.1 相干积累cobcrent intcgration 相干积分 相参积累 在返同信号之问满足相干的条件下,将多个连续返同信号进行累加平均的过程. 3.2 相干积累数number of cohcrent intcgration 相干积分数 在返问号之间满足相的条件下,对返信号所让行的累加次数. 3.3 返回信号相干时间eeh coherent lime 返信号序列的白柑关系数由1降剑1/的时问, 3.4 语点数number of spectral linc 川下算法对时城回波信号近行频变换,转换后频谱范用内所包含的离散谱线数. 3.5 相干处理时间Lime of coherent 经过对返回信号的柑千积果、频谱变换得到回波信号功率讲密度函数的用时. 3 6 谱平均spcctral avcrage 对多个波们号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平均.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1064201 中华人民共和气象行业标准 QX/T76-2007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Monitoring of Visibility and Warning of Heavy Fog on Highway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气象行业标准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QX/T762007 气象小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止;LL1pP:/cpLuv.C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心1/16印张0.5字数:13广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029>391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6-2007 目次 前言 Ⅱ 1范用 1 2术语和定义 ] 3能.见度监测设备安装要求 ] 1数据采集、储、传输、处理2 5能见度监测设备订量检定、校准和维护 2 6能见度等级划分 2 7预警、临近预报发布2 工 QX/T76-2007 前 言 本标准中气象川提出 本标准中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按GB/T1.1一2000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木标准主要起卓人:下光辉、袁成松、冯民学、周曾、焦圣明、谢志清、陈玉石、武金岗、严明良Ⅲ 小毅、吴述车、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 QX/T76-2007 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广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站的设置、设备检定、技术指标、数据采集处理,规定广高速公路 能见度等级的划分和浓雾的预警预服务流程 本标准近用丁高速公路能见度的监测和浓雾的预警预报业务,机场、航道等能见度的监训和浓雾的 预警预报可参照本标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川于本标准. 2 1能见度visibilily 在当时天气条件下,正常人的视力能将月标物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最大距离,单位为米()或千米 (km) 2.2低能见度low visibility 指能见度200m 2.3浓雾heavy fog 指使能见度下降至50m~200m的雾的类别. 2.4预警warDing 预计能见度可能降剑500m以下,提前2h一8h发布的警示 2.5临近预报nowcasting 订能见度稳定降至200血以下,提前平小时发布的预报. 3能见度监测设备安装要求 3.1监测站选址 3.1.1能反峡当地高速公路洪线的气象状况,并能代表周边定范围内的自然状况, 3.1.2周边无高大林木、大范出刺密的灌木从林和进筑物的阻挡.不受烟火源及强光源的直别光、反 射光的污染等. 3.2监测站设置密度 3.2.1浓雾偶发地区,监测站的问距为20km~50km. 3.2.2季节性雾多发地区,监测站的间距为10km~15km 3.2.3浓多发的山区和水网地区,监测站的间即为3k~5飞m 3.3装配能见度监测仪 3、3.1设置在高速公路沿线的白动气象监测站宜装配能见度监测仪. 3.3.2能见度监测仪离地高度为3加. 3.4能见度监测技术指标 3.4.1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范用为10m-一5000m. 3.4.2能.见度监测分辩率为]m. 3.4.3能.见度监测的允许误差 能见度值-2000m时,允许误差士10% 能见度值在三2000m时,允许误上20.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5-2007 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 by microwave oven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气象行业标准 土湿度的微波炉测定 QX/T752007 气象山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止:1p:/cP礼uv.心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将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1/16印张:0 75字数,19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弟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50295395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5-2007 目次 前 Ⅲ 引言 1范围 ] 2术语和定义 ] 3仪器、设备 1 土样涮备 1 训量步骤 2 6结果的.&述 附录A(规范性附录)微波炉测量[湿度录表格式 3 表1得炉不同装土量干媒时段表 2 I QX/T75-2007 前 言 本标准中闲气象川促出 本标准巾中闲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古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卓人:支克广、涂钢、孙力、土琪、陪朝阳、王静达、潘连龙.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QX/T75-2007 引言 土廉水分是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对土壤中气相、附相成分的含量和物理性质都有一定的影, 对土微生物和动植物的生理活动有重人作川,又是水分平衡的组成项目,因此测定土水分状况对农 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依据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使用烘干法训定壤湿度的计算方法利对观测精度 的要求,使用微波炉快速千媒土袋测定土湿度,测量精度与烘箱法接近,可在许多领城推广应用,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3-2007 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Anemometer for Wind Farm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同 气象行业标准 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 QX/T732007 气象小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止;LL1pP:/cpLuv.C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23心1/16印张2字数5]下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50295389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3-2007 目次 前古 Ⅲ 1范用 1 2检测设备要求 ] 3检测项日利方法 ] 1检测结果处理 3 附录八风速检测记录表 1 附求风向传感器检测记水&5 附求C检测告正面)6 附录)风速仪阳塞修正系数的测量方法 12 附录E风速仪阳塞楼正系数的计算方法13 附录F用检测数据计算测试结果 11 長下.1相风速查算長 16 表下.2空气密度修正系数在算長 22 工 QX/T73-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中树气象川提出 本标准由中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附录E、附录F均为标准件附录、 本标准由广东背气象局负责起草, 木标准主要起卓人:李国森、宋丽莉、植石群、黄远铮、沙奕卓, 木标准是首次发布. QX/T73-2007 风电场风测量仪器检测规范 1范围 1.1木标准规定了风电场测风仪器的检测条件、检测流程、检测项月、检测技术和方法. 1.2本标淮适川于风电场测风仪器的检测 2检训设备要求 2.1风洞 2.1.11作段内气流的稳定度60g)应不大于0.5%. 2.1.2工作段内气流的湍流度应不大丁]光、 2.1.3工作段内气流的均匀度应小了0 5光. 2.1.4风速在(0.2~30)m/s范围内应连续可调,步进仙不大于0.2m/s. 2.1.5风速传感器的迎风面积与风洲1作段的横截面积之比应不大于5% 2.2标准器 2.2.1皮托管 皮托管的系数K值应在0.990~1.010之问、 2.22微差压计 2.2.2.1微压计的测量范围至少为0-→630)Pa. 2.2.2.2微差压计的示值允许误差为±0 8Pa、 2.2.3风向传感器校准器 (0~360)刻度盘的分度值为1. 2.2.4秒表 计时允许误差为⊥0.8s/15min. 2.3试验室 2.3.1试验室的大小应能保证风洞两侧与墙或障碍物距不小于1m 路风洞进出风口应宽散与 前后墙晓的距离应大于集风口的直径,不得放置任何障得物,工作时应关闭门窗,关闭空调. 2.3.2试验室应具备较好的保温性能,试验时室内温度要求在(15-→30)℃范用内 2.3.3试验室内要配各大气压力、气温和湿度测量仪器、其示值允许误龙分别为上2小Pa、上0.5C和 ]0%RH. 3检测项目和方法 3.1测风仪的基本性能按送检仪器技术指标要求 3.2测风仪感应部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3.2.1测风仪转动部分(如风林、风叶、风向标等)转动时应平稳、灵活.用手轻拨转动部分时,不得有 阻涩现象, 3.2.2在转轴呈水平状态时、风速传感器转动部分(如风杯、风叶等)应随遇平衡. 3.2.3测风仪各部件安装靠,符合要求,连接良好. 3.2.4测风仪外观良好,无明业变形, 3.2.5外观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测风仪不进行其它项月的检测. 3.3检测步骤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2-2007 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谱分布 电迁移分析法 Determination of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of submicron particle by using Electrical Mobility Method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气象行业标准 大气亚微米颗粒物粒度谱分布电迁移分析法 QX/T722007 气象小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81 网止;LL1pP:/cpLuv.C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心1/16印张:0、75字数:19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50295365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2-2007 目次 前言 Ⅲ 引 1范围 ] 2规范性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1 1测试仪器和设备 1 云训量步骤 2 6数记求、处理和归档 2 7质量控制利质量保址 3 附录A(资料件附录)亚微米电迁移粒度分析仪原理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门检查记录表 5 图A.1亚微米电迁移粒度分析仪结构示意图4 QX/T72-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中树气象川提出 本标准中气象川政策法规可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料件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勺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卓人:孙俊英、张晓春、张小电、张芥梅、占明锦, 木标准为首次发布. QX/T72-2007 引言 人气中的颗粒物的粒径范围变化很宽,小到儿个纳米,大到约101m.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的物理 化学特性不同,所遵循的规律也不相,日前,没有一种仅器能够同时测量如此宽范围的颗粒物的粒径 分布实时测定大气气溶胶粒径讲分布对分析气溶胶颗粒的来源、粒径及浓度变化规律、气溶胶对人体 健康、气候及能见度的影响有若重要意艾.本标淮只规范利用细颗粒物的电迁移特件对亚微米颗粒物 的粒度谱分布进行测最的方法,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110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1-2007 地面臭氧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monitoring of surface ozone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同 气象行业标准 地面臭氧观测规范 QX/T712007 气象小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止:1p:/cop.gov.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心1/16印张1.5字数:38广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50295100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1-2007 目次 前 Ⅲ 引 . 1范围 ] 2规范性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1 1总氧分析仪 2 臭氧分析仪的安装 2 6日常运行和维护3 7校淮 4 8数据录和处理 .6 附录(资料性附录)地面氧观测Π检查记录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多点校准数据记录格式 附(C%资料性附水)地面臭氧观测数格式 1 附求T资料性附)地面臭氧观测元数掘13 参文战 .15 图1总氧分析仪的采样进气管3 肉2客检查和跨检查的仪器连接 1 图3地面臭氧测量的标淮传递体系 5 图4多点校准时的仪器连接5 表1臭氧分析仪的主要件能指标公 QX/T71-2007 前 言 本标准中气象川促出 本标准由中闲气象川政策法规司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海省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洁、徐晓斌、黄建青、张小冷. 本标准首次发布, QX/T71-2007 引言 近地面人气中的臭氧,对人类健康和地长生态系统有直接的影响.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 物等臭氧前体粉在人气光化学的作川下生成臭氧,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形成以近地层高浓度臭氧为 特征的光化学污染.区域性污染及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可导致:合球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升高,从而对气候、 生态勺环境等产生响.因此,需要进行长期、准确的观测,以增进对区域和命球大气臭氧变化规律的 认识[, 测量总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紫外光度法贝有准确度高、千扰较少、稳定性好、易于操作和可在线连 续测量等特点,是最背遍使川的方法,也是世界气象组织际臭氧校准中心的标准技术方法.本标 准仅对利川紫外光度法测量地面臭氧(sura:c ozonc)的方法进行规范, 校淮是地面臭氧观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标淮明确规定了臭氧测量的标准传递体系,井界定了 相应的标准仪器等级.考虑剑臭氧校准仪与更高等级标推臭氧测量仪器问多点校准的操作复杂性,本 标准仪规定了氧校准仪和息氧分析仪间多点校准的关内容,关于良氧校准仪与更高等级标准息氧 测量仪器问多点校准的相关内容要出丹外的标准加以规定.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70-2007 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 ——热光分析方法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al carbon and organic carb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thermal/optical analysis method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同 气象行业标准 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测定——热光分析方法 QX/T702007 气象小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书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止:L1p:/c p.ctna gov.CL 皮行j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心X123心1/16印张:075字数19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弟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64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70-2007 目次 前 Ⅲ 引下 1范围 ] 2术语和定义 ] 3仪器组城及工作原理 1 技术要求及性能指标 2 云实验准齐作 2 6顶量控制 2 7仪器维护 3 8数据录与分析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热光分析仪测试原理1 I QX/T70-2007 前 言 本标准中闲气象川提出 本标准中闲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料件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训勺服务中心, 木标准主要起卓人:李杨、孙俊英、张小、张晓春、车慧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QX/T70-2007 引言 大气碳气溶通常包括有机碳Organic Carbo、C)和元索碳(Flemental Carhon FC).于碳 气溶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太阳辅射的收支、在大气环境、人气粉理和人气化学等研宠领中具有重要作 用.元碳已成为彩响气候系统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由丁其表面的多孔件,可以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 物质,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有机碳是有效的光散射因子,对降低能见度和直接气候辐射强迫作用 有重要贡献. 测定大气气溶胶元素碳和有机碳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热光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等.本标准 仅涉皮利川热光分析方法测定人气气胶元索碳和有机碳.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97—2023 气象数据元 农业气象 Data element for meteorology-Agrometeorology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97-2023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原则和要求 1 5数据元组成 .1 附录A(规范性)数据元内容和属性 ...5 附录B(规范性)代码表 31 附录C(规范性)特征值 50 参考文献 51 T QX/T69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轩、庄立伟、吴门新、王颖、孙少杰. Ⅱ QX/T697-2023 气象数据元农业气象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农业气象数据元的总体原则,规定了其总体要求和数据元组成. 本文件适用于采集、传输、加工、存储、服务等环节巾对农业气象数据元的表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木适用丁木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丁 本文件. QX/T534一2020气象数据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QX/T534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业气象agrometeorology 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注:既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义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4总体原则和要求 4.1农业气象数据元描述方法宜参照QX/T534一2020中的第5章. 4.2农业气象数据元编制规则应符合QX/T534一2020中的第6章、第7章的规定. 5数据元组成 农业气象数据元共计63个,涵盖作物、土壤水分、自然物候、畜牧气象和农业气象灾害工大类农业 气象观测要素.农业气象数据元类型码为71,索引应符合表1至表5的规定,内容和属性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代码表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特征值取值及说明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表1作物数据元索引表 序号 中文名称 编码(XXYYY) 简称 内容与属性 1 作物名称 71001 CRON 符合A.1 2 发育期 71002 CFP 符合A.2 3 发育期即平 71005 ACFP 符合A.3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96—2023 气象数据元 辐射 Data element for meteorology-Radiation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96-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咯语 .3 5总体原则和要求 3 6数据元组成 4 附录A(规范性)数据元内容和属性 6 附录B(规范性)数据元特征值 26 参考文献 .27 T QX/T69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娜、罗岚心、刘雨佳、王丽霞、赵煜飞、张德龙、秦榕. Ⅱ QX/T696-2023 气象数据元辐射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气象辐射数据元的总体原则,规定了其总体要求和数据元组成. 本文件适用于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存储、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巾对气象辐射数据元的表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丁木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丁 本文件. QX/T534一2020气象数据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QX/T534一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辐射radiation 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发射或传播的能量. [来源:GB/T31163一2014 5.1,有修改] 3.2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日射solar radiation 太阳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发射的能量. [来源:GB/T31163-2014 5.2] 3.3 短波辐射shortwave radiation 波长介于280nm~3000nm的电磁辐射. [来源:GB/T31163—2014 5.9] 3.4 大气长波辐射atmospheric longwave radiation 大气以长波形式发射的波长介于3000m~100000nm的电磁辐射. [来源:GB/T12936一2007 3.35,有修改] 3.5 地面长波辐射surface longwave radiation 地球表面以长波形式发射波长介于3000nm~100000nm的电磁辐射. 注:包括地面反射的人气长波辐射.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95—2023 气象数据元 卫星数据 Data element for meteorology-Satellite data 2023-12-27发布 2024-04-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95-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咯语 1 5总体要求 1 6数据元组成 1 附录A(规范性)数据元内容和属性 3 附录B(规范性)数据元特征值 18 附录C(资料性)数据元代码表 19 参考文献 20 T QX/T69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鹏、肖萌、罗敬宁、贾中辉、元水刚、张海真、高昂.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94-2023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指南 Guidance for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in key unit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94-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原则 2 5防御管理 2 6风险隐患防治 .4 7应急保障 6 8能力评价 7 9档案管理 .7 10持续改进 ..8 附录A(规范性)雷电灾害风险分级 .9 附录B(资料性)雷电防护装置维护保养记录表样式 .11 附录C(资料性)雷电灾害防御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样式 12 参考文献 .13 I QX/T69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河北省气象行政技术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 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重庆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技 术中心、湛江市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中山市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清远市防雷减灾管理 办公室、韶关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占文、曹雪芬、殷启元、张彦勇、李海青、冯鹤、阳宏声、劳炜、贾效忠、陈勇伟、 覃彬全、周俊驰、秦健、叶明、罗志勇、张琪、曾运东、胡锐俊、王彤、陈子君. Ⅲ QX/T694-2023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原则、防御管理、 风险隐患防治、应急保障、能力评价、档案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重点单位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以及重点单位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监督、检查,其他 单位、组织和机构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103一2017雷电灾害调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灾害lightning disaster 因雷电对生命体、建(构)筑物、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所造成的损害. [来源:QX/T103—2017 3.2] 3.2 雷电灾害防御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3.1)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防护、教育培训、应急管理以及雷电灾害 的调查、鉴定等系列活动. 3.3 雷电灾害风险lightning disaster risk 雷电灾害(3.1)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损失. [来源:QX/T405—2017 3.1] 3.4 雷电灾害风险研判lightning disaster risk study and judgment 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辨识(3.5)、雷电灾害风险分级(3.6)和制定风险管控(3.10)措施的全过程. 3.5 雷电灾害风险辨识lightning disaster risk identification 发现、确认和描述雷电灾害风险(3.3),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等特性的 过程. 1 QX/T694-2023 3.6 雷电灾害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根据雷电灾害风险辨识(3.5)的结果,分析和评定雷电灾害风险(3.3)等级的过程. 3.7 雷电灾害风险预警lightning disaster risk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基于雷电监测信息,融合应用统计分析、临近外推及数值预报等技术手段,监控雷电灾害风险(3.3) 变动趋势,评价风险状态偏离预先设定风险阈值的强弱程度,并向重点单位决策层发出风险预警提示信 息的过程. 3.8 雷电灾害风险预警系统lightning disaster risk early warning system 提供雷电灾害风险预警规则和多种模型,自动完成雷电灾害风险预警(3.7)信息主动推送、自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92-2023 自动气象站期间核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mediate checks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92-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核查时间 1 5核查项目 2 6自动气象站核查装置及环境 4 2 6.1核查装置标准 2 6.2环境条件 .3 7核查方法 7.1外观 .3 7.2示值误差 3 8期间核查结果的处理 .8 9期间核查周期 8 附录A(资料性)核查记录表式样 .9 附录B(资料性)核查报告内页式样 .17 参考文献 18 I QX/T69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河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国家气象计量站、 河南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伟雄、蒋涛、吴非洋、粟华林、幺伦韬、徐敬争、余佥贤、梁如意、崇伟、姬翔、陈 为超、王龙. Ⅱ QX/T692-2023 自动气象站期间核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动气象站运行期间的核查时间、核查项目、核查设备及环境、核查结果的处理及核 查周期,描述了核查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业务运行期间自动气象站的核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术语和定义 JJF1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动气象站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根据规定程序,为了确定自动气象站是否保持原有计量特性而进行的操作. 3.2 自动气象站核查装置check device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用于核查自动气象站计量特性的仪器或装置,包括标准器和配套设备. 3.3 数据采集器data collector 能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装置. [来源:QX/T291—2015 2.1] 3.4 信号发生器signal generator 能够高精度的模拟多种气象要素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用于校准自动气象站采集器的装置. [来源:QX/T291—2015 2.2] 4核查时间 自动气象站应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核查: ——各传感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 ——自动气象站经故障修复后; 一自动气象站撤换传感器后. 1 QX/T692-2023 5核查项目 核查包括自动气象站中所使用的经过检定或校准的气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蒸发传感 器,必要时可包括其他传感器和采集器.核查项目见表1. 表1核查项目表 核查方法对应条款 核查项目 外观 示值误差 气压 7.1.1 7.2.2 气温 7.1.1 7.2.3 地温、草温 7.1.1 7.2.4 相对湿度 7.1.1 7.2.5 风速 7.1.1 7.2.6 风向 7.1.1 7.2.7 雨量 7.1.1 7.2.8 蒸发 7.1.1 7.2.9 数据采集器 7.1.1 7.2.10 注: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核查项目. 6自动气象站核查装置及环境 6.1核查装置标准 核查自动气象站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所选用标准器的测量性能指标应不低于表2、表3的要求. 表2核查用标准器测量性能指标 项目 测量范围 分辨力 最大允许误差 气压 (500-1100)hPa 0.1 hPa 士0.3hPa 温度 (-50~50)℃ 0.1℃ 士0.2℃ 相对湿度 (0~100)% 1% ±3%(≤80%);士5%(C>80%) 风速 (0~60)m/s 0.1m/s ±(0.50.03V)m/s 风向 (0~360)° 3° 士5° (0~4)mm/min(翻斗) 雨量 0.1mm ±0.4mm(≤10mm);士4%(>10mm) (0-一400)mm(称重) 蒸发 (0-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91-2023 冻土自动观测仪 Automatic frozen soil observation instrument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91-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功能与组成 2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9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0 9产品成套性 .11 附录A(资料性)冻土分钟数据文件格式 12 参考文献 .14 I QX/T69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局、山东省青岛市气 象局、河北省秦皇岛市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华云升达(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 任公司、沈阳新力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树礼、安忠亮、张鑫、伍永学、张振鲁、刘志刚、宋传经、高林、陈为超、姚远. Ⅱ QX/T691-2023 冻土自动观测仪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冻土自动观测仪的功能与组成、检验规则,规定了冻土自动观测仪的技术要求,描述 了冻土自动观测仪的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成套性. 本文件适用于冻土自动观测仪的设计、生产、测试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 12h循环)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38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 导则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93.1一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4857.5一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4857.10一2005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0部分:正弦变频振动试验方法 GB/T6587一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6587.7一1986电子测量仪器基本安全试验 GB/T11463一1989电子测量仪器可靠性试验 GB/T17626.2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一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一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一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冻土自动观测仪automatic frozen soil observation instrument 一种能自动观测、存储和传输土壤冻结深度和冻结层次的设备. QX/T691-2023 4功能与组成 4.1组成 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通信接口、外围设备(电源、机壳、支架)等组成. 4.2功能 冻土自动观测仪应具有下列功能: a)自动测量土壤冻结深度和冻结层次; b)采集、处理、存储冻土观测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 c)判断、输出设备状态信息; d)以数字信号形式输出观测数据; e)支持在线升级. 5技术要求 5.1结构和外观 5.1.1外观 应符合下列要求: a)仪器表面涂层均匀、无脱落现象; b)结构件无裂痕和其他机械损伤,组成牢固,操作部分没有迟滞、卡死、松脱等现象; c)接插件上标识清晰、正确; d)零部件进行防盐雾、防潮湿、防霉菌、抗氧化处理; €)在产品寿命期内,传感器外壳、立杆、支架、机箱等部分的机械强度能确保其不因外界环境的影 响和材料本身原因而发生形变或损坏; f)产品标志和字符清晰、完整、醒目. 5.1.2外壳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9—2007 大气浑浊度观测 —太阳光度计方法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turbidity -Sun-photometric method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作人民共和 气象行业标准 大气浑浊度观测——太阳光度计方法 QX/TG92007 气象小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心81 网止:1p:/cpP血Huv.心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2301/16印张1字数:25下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50295365宠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69-2007 目次 前 Ⅲ 引 1范围 ] 2规范性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1 测量原理及测量仪器 2 云仪器安装和观测 3 6辅财观测 3 7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 3 8资料存档文件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州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兰利法校推 7 附求规范性附水)太阳光度计的皮术指标8 参考文献 QX/T69-2007 前 言 本标准巾中气象川提出 本标准由中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口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训与服务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 气科学系、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卓人:颜鹏、李成才、汤清、土炳忠、郑向东、贺晓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QX/T69-2007 引言 大气萍浊度是对大气气胶减弱太阳辅射程度的一种度量,它一股川整层人气柱内的气溶胶光学 原度来長征.大气洋独度不仅是指示人气透明程度的指标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参量,准 确测量大气浑浊度,保址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可比性,是进一步研究气溶胶环境、气候效应的基 础. 测量大气气溶胶浊度(光学厚度)及其波长的变化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太阳光度计方法是 测量大气浊度的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本标准仪规范使用太阳光度订测量大气洋浊度的方法.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200 CCS M53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87-2023 激光测风雷达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wind lidar observation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87-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站址要求 1 6安装要求 2 7观测时段 2 8观测要素 2 9观测模式 3 10观测程序 .3 11质量控制 ..4 附录A(资料性)激光测风雷达遮挡角 5 附录B(资料性)激光测风雷达值班日志式样 6 参考文献 7 I QX/T68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天津市气象探测中心、江苏省气 象探测中心、湖南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步志超、陈玉宝、李昭春、郑鹏斌、崔明、周红根、雷永恒、宋小全、王宣. Ⅱ QX/T687-2023 激光测风雷达观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激光测风雷达观测模式、观测程序,并规定了激光测风雷达站址要求、安装要求、观测 时段、观测要素、质量控制. 本文件适用于以风场观测为目的的地基固定式激光测风雷达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37842009电工术语雷达 GB7247.1一2012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3784一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激光测风雷达wind lidar 利用激光与大气气溶胶粒子产生的多普勒频移效应实现对大气风场遥测的一种激光雷达. 注:按照激光器发射体制不同,激光测风雷达分为连续波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和脉冲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按照探 测威力不同,激光测风雷达分为远距型激光测风雷达、中距型激光测风雷达和近距型激光测风雷达. [来源:QX/T605—2021 3.1 有修改]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2000) CNR:载噪比(Carrier to Noise Ratio) DBS:多普勒波束摆动(Doppler Beam Swinging) PpI:平面位置指示器(Plan Position Indicator) RHI:距离高度指示器(Range Height Indicator) 5站址要求 5.1激光测风雷达站址的风况应基本代表该区域风场的情况,避免局地地形、周边障碍物尾流等的 影响. 5.2激光测风雷达站址的四周应空旷平坦,避免高大建筑物、树木、山脉等障碍物.对于遮挡角度范围 1 QX/T687-2023 较小的遮挡物,宜调整激光测风雷达方位角、俯仰角的分布,合理避开. 5.3具有扫描功能的激光测风雷达建站时应绘制四周遮挡角分布图,样式见图A.1.观测环境发生变 化应重新绘制遮挡角分布图. 5.4激光测风雷达站址应按照GB7247.1一2012中5.5和5.6的要求,对大于3B类或4类激光器使 用可靠的防护围封,并在明显部位粘贴激光防护警告标志. 6安装要求 6.1固定式激光测风雷达应采用CGCS2000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发射窗口中心为基点,测 定观测站址的经纬度(测量精确到秒,标注精确到分)和海拔高度(精确到0.1m). 6.2激光测风雷达安装时的自动网络授时或卫星授时误差不大于1s. 6.3固定式激光测风雷达的安装基座稳固,以保证长期运行条件下激光雷达的方位和水平位置基准不 偏移. 6.4激光测风雷达安装时水平度误差不大于1.5°. 6.5激光测风雷达安装时指北误差不大于1°. 6.6固定式激光测风雷达应安装于安全防护环境之中,具备防雷、防火、防破坏等安全保护措施,并定 期检查. 7观测时段 7.1激光测风雷达观测时间采用世界时. 7.2计时方法采用24小时制,计时精度到秒,观测资料的记录时间从00:00:00到23:59:59.为保证 计时准确,观测用的钟表和计算机应当每天至少对时1次,误差应小于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86—2023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 内部审核指南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Guidelines for internal audit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86-202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原则 1 4.1基本原则 1 4.2内审活动的组织 1 4.3内审范围的确定 1 5内审职责分工 2 5.1内审主管 2 5.2内审组组长 2 5.3内审员 2 5.4受审核方 2 5.5内审向导 3 6内审方案 3 6.1内容 3 6.2管理流程 .4 7内审实施 ..4 7.1启动内审 .4 7.2准备活动 ..4 7.3现场审核 .5 7.4编制和分发内审报告 ......7 8内审整改跟踪验证 1 8.1编制整改方案及实施整改 7 8.2整改跟踪验证 7 8.3编制内审整改跟踪验证报告 8 9内审资料归档 .8 附录A(资料性)内部审核计划表式样 9 附录B(资料性)不符合项报告式样 10 参考文献 11 I QX/T68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之一.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上海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艳、李雁、雷勇、冯冬霞、姬翔、张世昌、曹婷婷、胡佳怡、孟珍、毛峰、党瑞、顾 浩、孟超. Ⅲ QX/T686-2023 引言 本文件为气象观测组织如何开展内部审核提供指南. 本文件是基于GB/T19001一2016、QX/T688一202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所阐述的 质量管理原则和要求,并结合气象观测内部审核特色而制定,指导气象观测组织开展内部审核,促进体 系持续改进. 气象观测组织根据本文件实施内部审核的潜在益处有: a)最高管理者确保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与气象观测组织的 战略方向保持一致; b)内部审核结果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之一; c)根据内部审核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体系持续改进. QX/T690一202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指南》和QX/T689一202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 系基础和术语》为正确理解和实施本文件提供必要基础. V QX/T686-2023 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原则与分工,并提供了内部审核方案、内部审核实 施、内部审核整改跟踪验证、内部审核资料归档等方面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689一2023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689一202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原则 4.1基本原则 内审的管理和实施宜遵循下列原则: a)内审主管制定内审方案,经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b)内审活动由内审主管组织内审组实施. 4.2内审活动的组织 内审活动宜: a)依据确定的审核准则进行; b)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c)不随意中断气象观测的实施; d)内审组编制内审报告,提供完整、真实的内审记录; )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改进的跟踪验证. 4.3内审范围的确定 宜根据下列内容确定内审范围: a)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时覆盖的要求和全部组织单元; b)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过程和全部流程; c)进行气象观测活动的场所; d)可以在一次内审中,仅针对某几项要求或者部分部门进行专项内审,依照审核对象和范围的具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85—2023 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n siting of national basic weather station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85-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站址要求 2 5站址助察 3 6选址报告 .3 附录A(资料性)站址勘察项目及方法 5 附录(资料性)选址报告式样及填写说明7 参考文献 18 QX/T68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安徽省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建侠、康家琦、陈冬冬、汗腊宝、祁生秀、陈挺、陈曦. Ⅱ QX/T685-2023 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基本气象站选址的站址要求,以及站址勘察、选址报告等技术要求. 木文件适用于国家基木气象站的新建选址和迁移选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川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川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川于 木文件. QX/T289一2015国家基准气候站选址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家基本气象站national basic weather station 根据全国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需要所设置的地面气象观测站. 3.2 站址station site 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场所在的地理位置. [来源:QX/T289—2015 2.3] 3.3 站址代表性site representativeness 站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类型等反映周边一定范围内主体状况的程度. C来源:QX/T289-2015 2.4] 3.4 站址稳定性site stableness 站址位置及周边环境保持相对恒定的程度. [来源:QX/T289-2015 2.5] 3.5 影响源influencing source 对气象要素代表性或气象仪器测量性能有影响的各类源体. 注:主要包括热辐射源、电磁辐射源、污染源、振动源、强光源等各类源体. [来源:QX/T289—2015 2.7] 3.6 障碍物obstacle 观测场以外高于观测场地平面1以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物体.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84-2023 国家气象观测站选址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n site selection of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tation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84-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站址要求 2 5站址勘察 2 6选址报告 4 3 附录A(资料性)站址勘察项目及方法 .4 附录B(资料性)选址报告式样及填写说明 参考文献 .17 I QX/T68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浙江省绍兴市气象局、山东省青 岛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冬冬、郭建侠、宋树礼、王力、张振鲁、陈挺、康家琦. Ⅲ QX/T684-2023 国家气象观测站选址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家气象观测站选址时的站址要求,以及站址勘察、选址报告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新建选址和迁移选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国家气象观测站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station 纳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管理的,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设置,或者根据中小尺度灾害性 天气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乡镇及以下或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地理位置加密建设 的,以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基本气象要素观测为主的地面气象观测站. 3.2 站址station site 气象观测站的观测场所在的地理位置. [来源:QX/T2892015 2.3] 3.3 站址代表性site representativeness 站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类型等反映周边一定范围内主体状况的程度. [来源:QX/T289-2015 2.4] 3.4 站址稳定性site stableness 站址位置及周边环境保持相对恒定的程度. [来源:QX/T289—2015 2.5] 3.5 影响源influencing source 对气象要素代表性或气象仪器测量性能有影响的各类源体. 注:主要包括热辐射源、电磁辐射源、污染源、振动源、强光源等各类源体. [来源:QX/T289—2015 2.7] 3.6 障碍物obstacle 观测场以外高于观测场地平面1m以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物体. [来源:GB31221—2014 2.8] 1 QX/T684-2023 3.7 高度距离比ratio of height to distance 障碍物高出观测场地平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与该高度点在观测场地平面的投影点至观测场围栏最近 点之间的距离之比. [来源:GB31221—2014 2.9] 3.8 遮挡仰角block elevation angle 从观测场围栏距离障碍物最近点的地面向该障碍物可见的最高点看去,视线与视线在观测场所在 地平面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 [来源:GB31221—2014 2.10] 4站址要求 4.1站址稳定性 4.1.1应充分考虑各类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规避各类规划中影响站址稳定性的 区域. 4.1.2拟选站址至少保持10年相对稳定. 4.1.3规避易受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及河流改道影响的区域. 4.1.4规避对观测仪器有危害的动物经常出没、迁徙通道等区域. 4.2站址代表性 4.2.1拟选站址周围20km应开阔,地势较为平坦. 4.2.2拟选站址所处位置的地表覆盖类型应与10km范围内主要地表覆盖类型一致. 4.2.3拟选站址最多风向上风方90°、半径5km的扇形范围内无大中型工矿区、小型露天矿、多粉尘 烟雾排放源等. 4.2.4拟选站址周围2km范围内人工建筑物占地面积比例小于10%.为开展城市观测及城市气象 服务所建的观测站不受此限制. 4.2.5拟建观测场内的土壤类型与周围500m范围内土壤类型保持一致. 4.2.6拟建在山区和海岛的观测站不受4.2.1一4.2.5限制. 4.3站址探测环境 4.3.1拟建观测场边缘500m范围内地形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