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683-2023 太阳能资源年景评估技术规范.pdf
QX/T683-202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数据收集和处理 2 5年景评估方法 2 6年景评估内容及结果 4 7证实方法 4 I QX/T68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山 西省大同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申彦波、乌日柴胡、李牧原、朴哲勇、张婷、梁进秋. Ⅲ QX/T683-2023 太阳能资源年景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资源年景评估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并描述了年景评估方法、评估内容和结果以 及对应的证实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太阳能开发利用中的太阳能资源年景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7526一2019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太阳能资源年景annual status of solar energy resource 某一年的太阳能资源相比于基准值的偏差程度. 注:基准值为评估年之前30a平均值. 3.2 水平面总辐射global horizontal radiation 水平面从上方2π立体角(半球)范围内接收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来源:GB/T37526—2019 3.5] 3.3 辐照量irradiation 曝辐量radiance exposure 在给定时间段内辐照度的积分总量. 注1: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注2:1kWh/m2=3.6M/m2:1M1/m2≈0.28kWh/m2. [来源:GB/T37526—2019 3.8] 3.4 日照时数sunshine duration 在一给定时间,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W/m2的各段时间总和. 注:单位为小时(h). [来源:GB/T37526—2019 3.21] QX/T683-2023 3.5 日照百分率sunshine percentage 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注:以百分率(%)表示. [来源:GB/T37526—2019 3.23] 4数据收集和处理 4.1数据收集 应收集评估区域内国家级气象台站在评估年份及其之前30a的逐月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宜 包括同期的总云量、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能见度等. 若评估区域内的国家级气象台站具备水平面总辐射观测,则还应收集评估年份及其之前30a以上 逐月水平面总辐照量数据. 4.2数据完整性 应满足下列要求: )评估年份内的逐月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水平面总辐照量观测数据,缺测不超过1个月. b)评估年份之前30a的逐月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水平面总辐照量观测数据,每个气象台站 每个月份的30个样本中,样本不少于29个.每个气象台站每年的12个样本中,样本不少于 10个. c)对评估区域内缺测超过a)和b)中任一种情况的气象台站,予以剔除. 4.3数据质量 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水平面总辐照量观测数据应按照GB/T37526一2019中6.2.2的方法进 行数据质量检查,对于不合理数据,应予以剔除. 4.4数据插补 对缺测要素按照GB/T37526一2019中6.2.3的方法进行插补,插补后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达到 100%. 5年景评估方法 5.1太阳能资源计算 对于具备水平面总辐射观测的国家级气象台站,可直接采用逐月水平面总辐照量实测数据.对于 不具备水平面总辐射观测的国家级气象台站,应按照GB/T37526一2019中6.3.4的要求,采用气候学 统计方法,基于国家级气象台站观测的日照时数推算月水平面总辐照量,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GHRm=EHRm(abs) (1) 式中: GHRm一一月水平面总辐照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EHRm一月地外水平面太阳辐照量,单位为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2); ,b—一经验系数,可根据评估区域内或距离评估区域最近、具备水平面总辐射观测的国家级气 象台站的实测数据,按照GB/T37526...
QX/T 682-2023 雷电产品数据格式 NetCDF.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82-2023 雷电产品数据格式NetCDF Data format for lightning product-NetCDF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82-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常用雷电产品 2 6数据结构 2 附录A(规范性)雷电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常用产品要素说明 4 附录B(资料性)雷电产品数据示例 5 附录C(规范性)雷电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基础全局属性定义9 附录D(规范性)雷电产品数据格式NetCDF维的定义 11 附录E(规范性)雷电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变量定义 .12 附录F(规范性)雷电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变量属性定义13 参考文献 14 I QX/T68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局、山东省莒县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庞文静、伍永学、陈泽方、梁丽、宋树礼、雷勇. Ⅱ QX/T682-2023 雷电产品数据格式NetCDF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雷电密度、雷暴日、平均峰值电流等雷电产品数据的结构. 本文件适用于雷电密度、雷暴日、平均峰值电流等雷电产品数据的传输、处理、存储、服务过程中的 记录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一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40153一2021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lightning 闪电 积雨云中正负不同极性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或云中电荷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 或云中电荷中心与云外相反极性的电荷中心之间的放电过程. [来源:QX/T484—2019 2.1] 3.2 定位数据lightning location data 多套闪电定位仪同步探测到雷电放电过程,采用到达时间差、时差测向混合等方法确定雷电发生的 位置、时间、峰值电流等定位数据要素. [来源:QX/T79—2007 3.8.3 有修改] 3.3 雷电产品lightning product 基于雷电定位数据,针对不同要素采用数理统计得到,反映一定时间、空间范围的雷电密度、雷暴 日、峰值电流等雷电活动时空演变及特征的网格产品. 3.4 变量variables 对应着真实的物理数据,可分为坐标变量和数据变量. 3.5 坐标变量coordinate variables 指明一系列坐标位置的变量,用于索引数据. 1 QX/T682-2023 3.6 数据变量data variables 通过观测或经气象水文算法反演得到的物理变量. 3.7 屈性attributes 对产品的基本信息描述,以及变量值和维度的具体物理含义(单位、取值范围等)的说明.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NetCDF:网络通用数据格式(Network Common Data Form) 5常用雷电产品 常用雷电产品包括雷电密度、雷暴日、平均峰值电流等.常用雷电产品要素说明应符合附录A的 规定.其中: ——雷电密度产品用于记录一定时段和区域,网格内单位面积雷电次数的空间变化和特征; —雷暴日产品用于记录一定时段和区域,网格内累计雷电日的空间变化和特征; ——平均峰值电流产品用于记录一定时段和区域,网格内峰值电流均值的空间变化和特征. 6数据结构 6.1概述 雷电产品数据的文件结构组内包含全局属性(global attributes)、维(dimensions)、变量(variables)、 属性(attributes)和数据(data) 具体结构如下.完整结构示例见附录B. name{ global attributes://全局属性 dimensions://维 variables://变量 attributes:/属性 data://数据 6.2全局属性 用于记录雷电产品的基本描述信息,分为基础全局属性与扩展全局属性.基础全局...
QX/T 681-2023 自然植被干旱监测评价等级.pdf
ICS07.060 CCS B 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81-2023 自然植被干旱监测评价等级 Grade of drough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for natural vegetation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81-202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资料选取 2 5指数计算 2 6等级划分 ...3 7等级判定 4 参考文献 5 I QX/T68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蕾、钱拴、吴门新、曹云、赵晓凤. Ⅲ QX/T681-2023 自然植被干旱监测评价等级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然植被干早监测评价的资料选取、指数计算、等级划分和等级判定的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自然植被干早监测评价业务服务与科研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然植被干旱drought for natural vegetation 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发育、未受到人为影响或者受到轻度影响而未扰乱其基本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植 物群落,因水分供应水平低于常年平均状况而不能满足植被正常生长需要的现象. 注:自然植被包括草原、林地等非灌溉生态系统的植被. 3.2 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散量. 注:单位为毫米(mm). [来源:GB/T20481—2017 3.5 有修改] 3.3 自然植被水分亏缺距平百分率natural vegetation water deficit index anomaly percentage 某时段的自然植被水分亏缺指数与常年同期均值之差占常年同期均值的百分率. 注:自然植被水分亏缺指数为自然降水量与潜在蒸散量(3.2)的差值. 3.4 土壤相对湿度relative soil moisture 土壤实际含水量占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比值. 注:用百分率表示(%). [来源:QX/T81—2007 2.7 有修改] 3.5 土壤缺墒日数百分率soil moisture deficit days percentage 某时段内土壤相对湿度(3.4)小于或等于60%的日数占时段总日数的百分率. 3.6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 结合地表温度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表征自然植被干旱程度的遥感量值. 1 QX/T681-2023 4资料选取 自然植被干旱监测评价(以下简称“评价”)资料应选取: a)年限不少于30a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和水气压; b)0cm~100cm分层的土壤相对湿度; c)地表温度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5指数计算 5.1自然植被水分亏缺距平百分率 以日为评价单元,以月为最小评价时段,取对应的自然植被水分亏缺距平百分率为评价指数,自然 植被水分亏缺距平百分率按公式(1)计算: Vi.;= (P-E)-(P;-E)100% (1) |(P-E;) 式中: V.—一第i年第j时段的自然植被水分亏缺距平百分率,用百分率表示(%); P;第i年j时段的自然降水量(取第j时段内的逐日累积值),单位为毫米(mm); E —第i年j时段的潜在蒸散量(取第j时段内的逐日累积值),单位为毫米(mm) 计算方法见 QX/T81—2007附录A; P —第j时段30a平均的自然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E;一一第j时段30a平均的潜在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5.2土壤相对湿度指数 以日为评价单元,取对应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数为评价指数,土壤相对湿度指数按公式(2)计算: Ri.= 1× i.k.h (2) 1k=1 式中: R.第i年第k日的土壤相对湿度,用百分率表示(%); ——观测土壤相对湿度的土壤层数,林地地区取0cm~100cm的土壤层数,草地等其他植被 地区取0cm~50cm的土壤层数; h—第h土壤层; 一第i年第k日第h土壤层的土壤相对湿度,用百分率表示(%). 5.3土壤缺墒日数百分率 以月为最小评价时段,取对应的土壤缺...
QX/T 680-2023 湿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 淡水湖泊.pdf
ICS07.060 CCS B 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80—2023 湿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 淡水湖泊 Meteorological evalua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quality-Freshwater lake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80-2023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价内容 1 5评价指标 .2 6等级划分 4 .4 参考文献 7 I QX/T68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湖北省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 术创新研究院、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益同、张丽文、万君、刘凯文、杨超、刘敏、夏智宏、孟成真、陈滢伊. Ⅱ QX/T680-2023 湿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淡水湖泊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淡水湖泊湿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的内容、指标,描述了相应的等级划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以月度为基础的淡水湖泊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的服务和科研,非月度为基础的淡水湖 泊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4815一2017植被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指数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淡水湖泊freshwater lake 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的自然洼地组成的、常年淡水水域面积大于8hm2的湿地. [来源:GB/T24708一2009 4.1.3,有修改] 3.2 生态质量气象指数meteorological index of ecological quality 反映气象条件对淡水湖泊(3.1)生态质量利弊程度的特征值. 3.3 湖泊旱涝lake drought and flood 淡水湖泊(3.1)由于水位过低/过高或者水域面积过小/过大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正常运行的 现象. 3.4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vegetation 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和自养呼吸消耗后所累积的有机物数量. [来源:GB/T34815一2017 3.4,有修改] 4评价内容 淡水湖泊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包括气象条件、湖泊早涝、富营养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综合生态质 量等内容. 1 QX/T680-2023 5评价指标 5.1气象条件 淡水湖泊气象条件用生态质量气象指数表示,由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相对影响效率、冰冻日数距 平百分率和冰冻相对影响效率等因子计算得出.首先按公式(1)、公式(2)、公式(3)和公式(4)分别计算 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相对影响效率、冰冻日数距平百分率和冰冻相对影响效率,然后按公式(5)计算生 态质量气象指数. △P=(P-)/FX100 (1) 式中: △P—降水距平百分率; P一月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月降水量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E=/max{1 P2 P12} (2) 式中: E.一一降水相对影响效率; 卫一月降水量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P.全年第n月降水量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n=1 2 12. 0 D=0 1 D≠0且D=0 △D= (3) D-D 100% D1≠0且D≠0 D 式中: △D一一冰冻日数距平百分率; D一月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0℃的日数,单位为天(d); D一月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0℃的日数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天(d). Ea=D1/max{D.1 D1.2 D1.12} (4) 式中: E——冰冻相对影响效率; D—月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0℃的日数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天(d); D—全年第n月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0℃的日数的气候平均值,单位为天(d) n=1 2 12. 1 |△PXEp|>1或△D:XE>1 1m= m8x{△PXEp| △DXEa}/100 |△PXEp|≤1且△DXE≤1 (5) 式中: Im —生态质量气象指数; △P—降水距平百分率; E—降...
QX/T 68-2007 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8-2007 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一光学衰减方法 Monitoring of ambient black carbon -optical attenuation method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气象行业标准 大气黑碳气溶胶观测——光学衰减方法 QX/TG82007 气象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081 网止:L1p://cpCLuv.心I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客地新华书经销 开本:880X123心1/16印张:0、75字数19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029>362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68-2007 目次 前 Ⅲ 引 1范围 ] 2规范性用文件 ] 3术语和定义 1 1测量原理1 云仪器组成 6技术指标 2 7量方法 .2 8仪器维护 2 g仪器校准 3 10数据及格式 3 11管理制度 3 工 QX/T68-2007 前 言 本标准中闲气象川提出: 本标准中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州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勺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杨、孙俊英、张小、张晓荞、车慧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QX/T68-2007 引言 黑碳气胶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尘粉质燃料以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业革命 以来,人类在全球范用内大量使川煤、石汁、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造成了黑碳气胶排放量 的持续增加,直接或问接地影响太阳轴射的收支,在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环境等研究领域中具有重 要作用. 测量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黑碳灰度仪、多角度吸收光度计和光声光度计 等.光学衰减方法是种可实时监测大气黑碳气溶胶度的方法,木标准仪涉及利用黑碳灰度仪测量 黑碳气胶浓度的方法. ...
QX/T 679-2023 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基本要求 北方层状冷云.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9-2023 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基本要求北方 层状冷云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operation condition-North cold stratus cloud seeding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9-2023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参考文献 2 I QX/T67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文霞、李宝东、张健南、杨洋、房彬、孟辉. Ⅱ QX/T679-2023 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基本要求北方层状冷云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北方层状冷云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方层状冷云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的判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QX/T15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X/T15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云宏观参量 4.1.1云顶温度应低于一5℃. 4.1.2云体负温层厚度宜大于1.5km. 4.1.3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宜大于15dBZ. 4.2云微物理量 4.2.1过冷水含量宜大于0.01g/m3. 4.2.2冰晶浓度应不足1×10个/m3. 4.3温度条件 4.3.1使用致冷剂催化时,云内温度应低于0℃. 4.3.2使用碘化银催化时,云内温度应低于一5℃. 4.4水汽条件 4.4.1低层有水汽输送和辐合. 4.4.2有水汽垂直向上输送. 1 QX/T679-2023 参考文献 [1]顾震潮.云雾降水物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胡志晋.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条件和方法的探讨[J].应用气象学报,2001 12(增刊):10-13 [3]连志鸾,邢开成.层状云人工增雨宏观判据在MICAPS平台上的演示与应用[].气象科技, 2005 33(5):445-450 [4]孙晶,杨文霞,周毓茶.河北一次降水性层状云系结构和增雨条件的模拟研究[].高原气象, 2015 34(6):1699-1710 [5]张佃国,郭学良,龚佃利,等.山东省1989一2008年23架次飞机云微物理结构观测试验结果 [J].气象学报,2011 69(1):195-207 [6]中国气象局.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业务规范(试行):气科发2000]179号[Z] 2000 [7]HOBBS P V.Ice Phys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2 ...
QX/T 678-2023 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 服务产品.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8-2023 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 服务产品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guideline for events-Services products 2023-10-1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8-2023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服务产品概述 1 5气候服务产品 1 6天气预报产品 2 7专项服务产品 参考文献 3 I QX/T67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气象台、福州市气象局、厦门至诚标准化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铭、江晓南、林金金、何小宁、洪伟、邹燕、曾颖婷、蔡鸿星. Ⅱ QX/T678-2023 大型活动气象服务指南服务产品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产品提供原则、内容、格式、制作服务时间和服务方式. 本文件适用于大型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型活动event 单场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由国家、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政治、经济、体 育、文化等活动. [来源:QX/T274-2015 2.1] 3.2 气象风险meteorological risk 大型活动举办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气象因素及其相关影响. 4服务产品概述 服务产品包括气候服务产品、天气预报产品、专项服务产品.产品格式包括文字、表格、图形、数据或其组 合形式.根据主办方需求确定产品服务方式,服务方式可包括传真、邮件、网站、新媒体和移动客户端等. 5气候服务产品 气候服务产品的类型、内容及制作服务时间见表1. 表1气候服务产品的类型、内容及制作服务时间 产品类型 内容 制作服务时间 大型活动期间雨量、气温、风向、风速、湿度等气象要素气候平均值 大型活动筹备期间制作发布 气候概况 及其极值,灾害性天气及其出现频率,历史同期重大天气过程分析 1次 未来一个月的月雨量及较常年平均偏多或偏少成数、月平均气温及 大型活动开幕前1个月制作 月气候预测 较常年偏高或偏低度数、月极端高温或极端低温预测,主要天气过 发布,可根据需要更新1次 程和灾害性天气提示 或2次 1 QX/T678-2023 6天气预报产品 天气预报产品的类型、内容及制作服务时间见表2. 表2天气预报产品的类型、内容及制作服务时间 产品类型 内容 制作服务时间 未来15天主要天气过程、灾害性天气及气象要素变化综述, 逐日天气现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向、风速(风力)、相对 大型活动开幕前15天到活动结束, 中期天气预报 湿度、能见度、云量、积雪深度等气象要素预报,天气变化对 每天17时前制作发布1次 筹备工作和活动的影响提示等 未来3天逐6小时天气现象、降雨(雪)量、最高气温、最低气 大型活动开幕前3天到活动结束, 短期气象 温、风向、风速(风力)、相对湿度、能见度、云量、积雪深度等 每天07时前、17时前各制作发布 要素预报 气象要素预报,需提醒相关部门关注和建议的事项 1次 大型活动开幕前1天到活动结束, 当前正点天气实况,当天或次日逐1小时天气现象、降雨 精细化气象 每天07时前、12时前和17时前各 (雪)量、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和云量等气象要 要素预报 制作发布1次,根据需要可增加产 素预报,需提醒相关部门关注和建议的事项 品发布频次 灾害性天气预警以及可能对活动造成一定影响的一般性天 高影响天气预警 不定时(紧急优先)制作发布 气预报 7专项服务产品 专项服务产品的类型、内容及制作服务时间见表3. 表3专项服务产品的类型、内容及制作服务时间 产品类型 内容 制作服务时间 空气污染扩散气象 未来3天逐日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等级 大型活动开幕前3天到活动结束,每天17时前 条件等级预报 预报 制作发布1次 大型活动筹备期间、大型活动开幕前3天到活 根据主办方需求随时提供的相关气象信息 专题气象预报 动结束,每天17时前制作发布1次,根据需要 服务产品 可临时增加产品发布 大型活动期间可能产生的气象风险预评估 气象风险评估 大型活动筹备期间,根据需要制作发布 及应对建议 突发性事件下的应急气象要素...
QX/T 677-2023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文件归档整理规范.pdf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7—2023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文件归档整理 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filing and arranging document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spection qualification recognition 2023-09-05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7-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立卷 2 5编目 .3 6卷内备考表编制 .4 7案卷封面编制 4 8案卷脊背编制 4 9案卷装订 5 10归档 5 附录A(规范性)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认定归档文件6 附录B(规范性)案卷编目格式 14 参考文献 20 T QX/T67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气象局、上海书亚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仁芳、丁海芳、陈少平、卫兆平、张涛、谭立、周博、芦洪涛、王华秀、冯彦熙. Ⅲ ...
QX/T 676-2023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酸雨.pdf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6—2023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酸雨 Air position Quality control for observational data-Acid rain 2023-09-05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6-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要求 2 5数据检查 2 5.1格式检查 2 5.2缺测检查 2 5.3降水样品异常检查 2 5.4值域范围检查 3 5.5内部一致性检查 3 5.6相关性检查 ...3 6数据订正 .4 7数据质量综合分析与标识 4 7.1数据质量综合分析 .4 7.2数据质量标识 5 参考文献 .6 T QX/T67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 TC540/SC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气象局、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汤洁、贾小芳、蒲维维、马千里、周海龙. Ⅱ QX/T676-2023 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酸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酸雨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以及数据检查、数据的订正以及数据质量的综合 分析和标识的要求,描述了酸雨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木文件适用于对酸雨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木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17酸雨观测规范 QX/T118一2020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酸雨acid rain 降水pH值小于5.60的大气降水. 注:大气降水的形式包括液态降水、周态降水和混合降水. [来源:GB/T19117-2017.3.1] 3.2 [大气]降水pH值pH value of the precipitation pH 大气降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 pH =-lg[H-] 式中: pH 大气降水pH值,无最纲; [H]—氢离子活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C来源:GB/T19117-2017 3.3] 3.3 [大气]降水电导率electrolytic conductivity of precipitation;specific conductance of precipitation 大气降水导电能力的度量,是电导测量池中通过大气降水样品的电流密度与施加其上的电场强度 之比. 注:电流密度单位为安每平方米(Am-);电场强度单位为伏每米(Vm-');大气降水电导率的单位为西门子每 米(Sm-') 常用单位为微西门子每厘米(gScm-') 1 ...
QX/T 675-2023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风廓线雷达站.pdf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5—2023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风廓线雷达站 Specification for meteorological observing environs protection-Wind profiler radar station 2023-09-05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5-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保护范围和要求 2 4.1通用要求 2 4.2遮蔽角 2 4.3电磁辐射 2 5测量方法 2 5.1遮蔽角 2 5.2电磁干扰 3 附录A(资料性)风廓线雷达站对各种干扰源干扰电压容限值计算方法和防护间距的计算示例4 A.1千扰电压容限值计算方法 4 A.2防护间距计算方法 5 附录B(规范性)遮蔽角测量与计算方法 7 B.1遮蔽角测量 7 B.2遮蔽角计算方法 .7 B.3遮蔽角与距离、障碍物高度之间的关系 8 参考文献 9 T QX/T675-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蕾、沈江林、陈俊、李瑞义、杨馨蕊、王斯正. Ⅲ ...
QX/T 674-2023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 区域评估.pdf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4—2023 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区域评估 Specifications for climate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Regional assessment 2023-09-05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4-2023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工作流程 2 5资料收集与大纲编制 2 5.1现场踏勘 2 5.2资料收集 .3 5.3论证内容及方法 3 5.4论证大纲编制 5 6计算分析与报告编制 6.1资料处理与质量控制 5 6.2数据分析 5 6.3论证结果及适用性说明 7 6.4报告编制 7 7报告评审及有效期 7 附录A(规范性)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流程 .8 附录B(资料性)气象要素及高影响天气敏感度调查表9 附录C(规范性)论证区域分类及气象敏感因子 10 参考文献 11 QX/T67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 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市气候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沈阳区域气 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昌琼、陈正洪、廖洁、何飞、许杨、方怡、宋丽莉、龚志强、将品平、房小怡、贾蓓 西、杜吴鹏、龚强、工业斌、鲁俊、陶寅、郝莹、苏志. Ⅲ ...
QX/T 673-2023 温室气体观测数据格式 BUFR.pdf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3—2023 温室气体观测数据格式BUFR Data format for greenhouse gas observations-BUFR 2023-09-05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3-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咯语 1 5编码构成 .1 6编码规则 2 附录A(规范性)代码表 14 附录B(规范性)仪器参数序列描述符 17 参考文献 21 T QX/T67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书丽、孙万启、高峰、张苈、叶栋水. Ⅲ ...
QX/T 672-2023 自动气象站状态信息 XML格式.pdf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2—2023 自动气象站状态信息XML格式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status information-XML format 2023-09-05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2-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咯语 1 5文件名命名规则 1 6数据结构 7XML声明 2 8数据实体 .2 9编报规则 .6 附录Λ(规范性)文件名命名规则 .7 附录B(规范性)元素字典 ........8 附录C(规范性)XML格式结构定义 .28 附录D(资料性)XM1.格式示例 .44 参考文献 56 QX/T67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湖北省气象局、广西壮族白治区气象局、川东省气象 局、安徽省气象局、江西省气象局、辽宁省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鑫、汪洲、黄剑钊、宋树礼、严国威、霍延风、胡犁月、黄子芹、刘志邦、沈超、雷 勇、王丽霞. Ⅲ ...
QX/T 671-2023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pdf
ICS07.060 CCS A 47 nv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1—2023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Grade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heatstroke 2023-09-05发布 2023-12-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1-202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炎热指数计算 1 5等级划分与应用 .1 附录A(资料性)全国部分重点城市炎热指数分位数阀值3 附录B(规范性)分位数计算方法 4 参考文献 5 T QX/T67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 全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柳艳香、陈辉、李永红、李怡、部婧婧、吴昊、李活浙、张国平. Ⅲ ...
QX/T 670-2023 气候资源评价 气候禀赋.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0-2023 气候资源评价气候禀赋 Climate resource assessment-Climate endowment 2023-04-23发布 2023-07-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70-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资料要求 .1 5指标分类 2 6评价方法 2 附录A(规范性)气候禀赋评价指标算法和等级划分 3 附录B(规范性)常年值、多年平均值和变差系数的计算方法6 附录C(规范性)气候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 7 参考文献 8 I QX/T67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气候中心、宁波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鲜艳、黄鹤楼、邹旭恺、李婷婷. Ⅲ QX/T670-2023 气候资源评价气候禀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候禀赋评价的资料要求和指标,描述了气候察赋的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气候资源的气候禀赋评价及相关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候烹赋climate endowment 与人类生活有关的气候资源的舒适性、多样性、稀缺性、极端性等优势状况. 3.2 气候平均值climatological normal 气候态 常年值 最近连续3个整年代的气象要素平均值. 注: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相关规定,每年代更新一次,即2011年一2020年期间,采用1981年一2010年的平 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值,依此类推. [来源:GB/T21983—2020 2.2] 3.3 多年平均值multiyear mean value 气象要素观测值或统计值连续10年及以上的平均值. 3.4 降水变差系数coefficient of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表征某一地区降水年际变化程度的年降水量标准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 4资料要求 气候禀赋评价区域应具有最近10年及以上的气象观测资料;无气象观测资料时,应使用能够代表 气候禀赋评价区域气候特征的参证气象站资料代替. 1 QX/T670-2023 5指标分类 5.1常规气候禀赋评价指标 常规气候禀赋指标为表征气候舒适性的气候要素的基础优势指标,分类和内容如下: a)气温:年适宜气温日数、夏季平均气温日较差、夏季平均气温、冬季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等; b)降水:年降水量、年降水变差系数、年降水日数、年小雨日数、年大雨日数、降水季节均匀度等; )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适宜相对湿度日数、最干月相对湿度平均、最湿月相对湿度平 均等; d)风速:年平均风速、年适宜风日数、微风日数、和风日数等; )日照:全年日照时数、夏季日照时数、冬季日照时数等. 5.2独特气候禀赋评价指标 独特气候禀赋评价指标为表征气候多样性、稀缺性、极端性的气候要素的特性指标,分类和内容 如下: a)景观:云海、雨淞、雾淞、烟雨、积雪等; b)康养:年舒适期、夏季避暑期、冬季避寒期等; c)体验:极寒、极热、极雨等. 6评价方法 6.1指标值确定 6.1.1气候禀赋评价指标值按附录A的规定确定. 6.1.2常年值、多年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B中B.1的规定. 6.2指标值计算 6.2.1气候要素年、季、月的累计值或平均值采用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 6.2.2降水变差系数应按B.2的方法计算. 6.2.3气候舒适度指数应按附录C的方法计算. 6.3等级划分 气候禀赋评价指标等级按附录A的规定划分,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 2 ...
QX/T 67-2007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pdf
ICS07.060 A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72007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 —非色散红外法 Determin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flask samples from background atmosphere 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2007-06-22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气象行业标准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 QX/TG72007 气象山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号 邮政编码:10081 网止:1p:/cPuv.心L 皮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将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1/16印张:0 75字数,19字 2007年9月第一版2007年9月弟一次印刷 统一书号:1350295361定价:10.00元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010]68406301 QX/T67-2007 目次 前言 Ⅲ 引 1范围 ] 2术语和定义 ] 3测量仪器 实验室测量环境条件 3 5训量 3 6二氧化碳浓度计算 4 参为文 .5 肉1非色散红外法二氧化碳采样瓶测革系统 2 1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主要性能指标2 I QX/T67-2007 前 言 本标准巾中气象川促出, 本标准巾中闲气象川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东启、汤洁、张晓荞、温民、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QX/T67-2007 引言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股和气候环境变化过程中起到广非常重要的作川,对 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确测量关系到对其增温效应、全球碳循环的科学认识以温室气体排放清巾 的制定等一系列科学和社会问题.由丁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在命球范围内混合比较均匀,瓶采样成为大 气一氧化碳浓度训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采用.尽管一氧化碳瓶采样样品的测量也采用非色散红 外气休分析的技术方法:但是与在线式的连绒二氧化碳测量系统不同的是:二氧化碳瓶采样样品的测 是不连续的,测量过程中要将系统抽成真空,以避免样品间的交叉影响,因而瓶采样测量系统有其自 身的技术特点,为了对气象行业在分析本底人气中的二氧化磷浓度的技术方法行规范,以获得准确 的测定结果,中国气象川政策法规司批淮制定气象行业标准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瓶采样测定方 法——非色散红外法多、 本标准是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空多年研究和业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借 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并结合我国大气成分监测分析的特点而制定.木标准编制的原则主要 是侧重于分析方法的定,规范了木底大气二氧化碳度瓶采样测定的定义、术语、实验室测量环境、测 量系统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根掘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探作可矿以状得准确的二氧化碳浓度测量 结果, ...
QX/T 669-2023 气候资源评价 清新气候.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692023 气候资源评价清新气候 Climate resource assessment-Fresh climate environment 2023-04-23发布 2023-07-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69-2023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清新气候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 2 4.1资料选用 2 4.2评价指标 2 4.3计算方法 2 4.4等级划分 2 5气候条件指数、植被状况指数、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方法 .3 5.1气候条件指数计算方法 3 5.2植被状况指数计算方法 .4 5.3空气质量指数计算方法 .4 参考文献 I QX/T66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厦门华信立诚标准化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燕、林听、廖廓、陈立、肖潺、潘航、薛峰、李丽纯、赵胡笳、林挺玲、蔡鸿星. Ⅲ QX/T669-2023 气候资源评价清新气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清新气候评价的指标和等级划分要求,给出了对应的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气象、环境等行业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评价和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7963一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新气候fresh climate environment 描述气候条件、植被状况、空气质量等气候环境良好程度的综合指标. 3.2 气候舒适度climatic suitability 健康人群在无需借助任何防寒、避暑装备和设施情况下对气温、湿度、风速和日照等气候因子感觉 的适宜程度. [来源:GB/T27963—2011 2.6] 3.3 气候平均值climatological normal 气候态 常年值 最近连续3个整年代的气象要素平均值. 注: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0)的相关规定,每个年代更新一次,即2021年一2030年期间,采用1991年一2020年的 平均值作为其气候平均值,依此类推. [来源:QX/T541一2020 2.2,有修改] 3.4 长期平均值period average 为期至少10年的时段计算出的气候资料平均值. [来源:QX/T596—2021 3.7] 3.5 森林覆盖率forest coverage 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1 QX/T669-2023 4清新气候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 4.1资料选用 以县(市、区)为地域单位,以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参证气象站作为该站所在县(市、区)代表站.选用 的资料包括下列2类. a)气象资料:评价地域应具有来自于本地域的长年代气象资料;序列长度不能满足常年值计算要 求的,可采用长期平均值. b)非气象资料:非气象资料可通过向地方政府征集、调查等方式获取,并根据资料获得情况构建 序列,不少于3年. 4.2评价指标 采用清新气候指数作为清新气候评价指标.清新气候包括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和空气质量三个因 子,分别采用气候条件指数、植被状况指数、空气质量指数作为气候条件、植被状况、空气质量的评价 指标. 4.3计算方法 清新气候按公式(1)计算: Ife =(Idi -I mindli)X Iplt X Iair (1) 式中: I一—清新气候指数; 1一一气候条件指数,按照5.1进行计算; 1—满足表1要求的气候条件指数全国样本最小值; I一一植被状况指数,按照5.2进行计算; I—空气质量指数,按照5.3进行计算. 4.4等级划分 4.4.1基本条件 分别以年内旬气候舒适度为舒适的旬个数、植被状况指数、空气质量指数作为气候条件、植被状况、 空气质量基本条件的评价指标.清新气候应满足表1给出的基本条件. 表1清新气候基本条件 气候条件 植被状况 空气质量 年内旬气候舒适度为舒适的旬个数 植被状况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 ≥6个 ≥10% ≥80% 4.4.2划分方法 以满足清新气候基本条件的全国县(市、区)为...
QX/T 668-2023 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格式 NetCDF.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68—2023 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格式NetCDF Data format for weather radar mosaic product-NetCDF 2023-04-23发布 2023-07-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68-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数据分类 2 6数据结构 2 附录A(资料性)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常用组网产品要素 4 附录B(规范性)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基础全局属性定义5 附录C(规范性)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格式NetCDF维定义 .9 附录D(规范性)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变量定义 .10 附录E(规范性)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基础变量属性定义11 附录F(资料性)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格点数据格式示例 13 附录G(资料性)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散点数据格式示例15 参考文献 .18 I QX/T66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文浩、张乐坚、梁海河、程昌玉. Ⅱ QX/T668-2023 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格式NetCDF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的分类和结构. 本文件适用于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的传输、处理、存储、服务过程中的记录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60一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40153一2021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QX/T102一2009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天气雷达weather radar 用来探测大气中云雾、雨、雪等降水粒子的后向散射强度、位置、范围及其变化,以及其沿雷达径向 方向的平均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的雷达. 注:包括常规天气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双偏振天气雷达、相控阵天气雷达. [来源:GB/T3784—2009 2.1.2.30 有修改] 3.2 天气雷达组网产品weather radar mosaic products 由多部天气雷达的观测数据或多部天气雷达的产品数据组合或融合处理,反映一定时间、空间范围 的云和降水粒子的强度、运动速度等物理参数的产品. 3.3 变量variables 对应着真实的物理数据,可分为坐标变量和数据变量. 3.4 坐标变量coordinate variables 指明数据坐标位置的变量,用于索引数据. 3.5 数据变量data variables 通过观测或经气象水文算法反演得到的物理变量. QX/T668-2023 3.6 属性attributes 对产品的基本信息描述,以及变量值和维度的具体物理含义(单位、取值范围等)的说明.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NetCDF:网络通用数据格式(Network Common Data Form) 5数据分类 5.1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数据分为格点数据和散点数据.其中: )格点数据用于记录天气雷达组网混合扫描反射率、组合反射率、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定量降 水估测、定量降水预报等空间连续量化的组网产品数据; b)散点数据用于记录天气雷达反演的中气旋、龙卷特征或风廓线的风向、风速等空间离散量化的 组网产品数据. 5.2常用天气雷达组网产品要素见附录A的表A.1. 6数据结构 6.1概述 天气雷达组网产品格点数据和散点数据文件结构相同,每个文件仅含一个组,组内包含全局属性 (global attributes)、维(dimensions)、变量(variables)、变量属性(variable attributes)和数据(data) 其 结构如下. name{ global attributes://全局属性 dimensions:/维 variables://变量 attributes://变量属性 data://数据 》 6.2全...
QX/T 667-2023 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格式 NetCDF.pdf
ICS07.060 C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67-2023 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格式NetCDF Data format for GNSS/MET water vapor product-NetCDF 2023-04-23发布 2023-07-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67-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数据结构 2 附录A(规范性)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全局属性定义3 附录B(规范性)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格式NetCDF维的定义 4 附录C(规范性)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变量定义5 附录D(规范性)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格式NetCDF变量属性定义6 附录E(资料性)全国GNSS/MET数据产品NetCDF格式编码及数据内容示例7 参考文献 9 I QX/T66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姮、曹云昌、梁宏、涂满红、王海深、梁静舒. Ⅲ QX/T667-2023 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格式NetCDF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气象观测(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的结构. 本文件适用于GNSS/MET水汽产品数据的传输、处理、存储、服务过程中的记录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8030一200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18314一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18030一2005、GB/T18314一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汽含量water vapor 单位面积气柱内水汽折算为液态水时的水柱高度,代表水汽的积分总量. 注:单位为毫米(mm). 3.2 水汽含量质量因子water vapor sigma 水汽含量的随机误差区间. 注:单位为毫米(mm). 3.3 天顶总延迟zenith total delay 电磁波从天顶方向通过大气层时由于传播速度变化和传播路线弯曲所引起路径的增加. 注:单位为毫米(mm). 3.4 天顶总延迟质量因子zenith total delay sigma 天顶总延迟的随机误差区间. 注:单位为毫米(mm).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NetCDF:网络通用数据格式(Network Common Data Form) 1 QX/T667-2023 5数据结构 5.1概述 GNSS/MET水汽数据产品NetCDF格式包含全局属性(global attributes)、维(dimensions)、变量 (variables)、变量属性(attributes)和数据(data) 其结构如下. name{ global attributes://全局属性 dimensions://维 variables://变量 attributes://变量属性 data://数据 》 5.2全局属性 用于记录GNSS/MET水汽数据产品的基本描述信息.全局属性包含产品固定标识、版本代码等, 具体定义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3维 维的定义以关键字dimensions开头,GNSS/MET数据产品有两个维,描述观测时间和区站号,具 体定义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4变量 变量的定义以variables关键字开头,数据文件中的变量为坐标变量和数据变量.坐标变量为经度 和纬度,为一维浮点型数据类型(float型),且数值是单调排列,坐标变量不应为空值,具体定义应符合 附录C中C.1的规定. GNSS/MET数据变量是真实观测的物理量,数据变量名称应由能够表明物理量含义的字母、数字 或下划线组成,包括站名、台站海拔、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含量、水汽含量质量因子、天顶总延迟、 天顶总延迟质量因子.变量名称不区分大小写,且对应于唯一的数据变量.具体定义应符合.2的 规定. 5.5变量属性 变量属性主要用于记录该变量必备的描述信息,包括单位、变量缩放量以及缺测的...
QX/T 666-202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 花生.pdf
ICS07.060 CCS B 18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666—202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花生 Specification for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Peanut 2023-04-23发布 2023-07-01实施 中国气象局发布 QX/T666-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观测原则 1 5观测地段 2 6发育期观测 .3 7生长状况观测 .4 8生长状况调查 .6 9生长量观测 .....7 10产量结构分析 .7 11田间工作 .8 12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和调查 .8 13主要病虫害观测和调查 .9 14农业气象条件评价 .10 15农业气象观测簿填写 .10 附录A(规范性)花生生长量观测方法 11 附录B(规范性)花生产量结构分析方法 13 附录C(规范性)花生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和调查内容 .15 附录D(规范性)花生农业气象观测记录 .17 附录E(资料性)农业气象观测簿样式 .20 参考文献 39 y QX/T66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市气象局、驻马店市气象局、黄泛区农场气象局、河 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志红、马青荣、成林、刘荣花、杨光仙、王秀萍、李书岭、李彤霄、杜子璇、房稳 静、郑亚杰、陈建杰、刘娟. Ⅱ QX/T666-202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花生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花生农业气象观测的原则,规定了花生农业气象观测内容、时间、地段/观测点的要 求,规定和描述了花生农业气象观测、调查、分析、评价的要求和方法,给出了农业气象观测簿的样式. 本文件适用于花生农业气象观测的业务、管理、服务和研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观测地段observation plot 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相对固定的田间样地. [来源:QX/T299一2015 3.2] 3.2 植株密度plant density 单位土地面积上花生植株的数量. 注:单位为株每平方米(株/m2). 3.3 空秕荚果empty and blighted pod 果壳内无果仁或果仁不足正常果仁1/10的荚果. 4观测原则 4.1平行观测 同时观察、测定花生发育进程、生长状况、产量的形成情况和花生生长的环境要素.观测地段的气 象条件与气象观测场的气象条件基本一致时,气象观测场的基本观测数据可作为平行观测中的气象要 素部分. 4.2点面结合 以相对固定的观测地段为系统观测的点,在花生进人关键生育期和发生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严重病 虫害时,根据当地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在全县范围内选取3个或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农业气象 调查,增强数据的代表性. 1 QX/T666-2023 5观测地段 5.1选择 5.1.1观测地段应选择能代表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势等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和产量水平的地段. 地段确定后,应保持长期稳定;需要调整时,应选择邻近地段作为观测地段. 5.1.2观测地段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a)地段品种:当地花生主栽品种; b)地段面积:0.1hm2~1.0hm2; c)地段位置:远离河流、水库等大型水体,距离林缘、建筑物、道路(公路和铁路)、水塘等20m 以上; d)生长状况调查地段:能反映当地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的不同类型的地段;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地段:能反映不同受灾程度、不限制花生品种的地段. 5.2分区 观测地段应划分为具有代表性的4个小区,作为4个观测重复,按顺序编号,各项观测在4个小区 内重复进行.应绘制观测地段分区和各类观测点分布示意图. 5.3资料记载 5.3.1观测地段资料记载应绘制综合平面示意图,其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a)观测地段的经纬度、编号; b)气象观测场的位置; )观测地段的环境条件(如:村庄、树林、果园、山坡、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及铁路、公路、田间大 道的位置); d)其他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方位和高度. 5.3.2观测地段资料记载应说明下列内容: a)观测地段经纬度、编号; b)观测地段土地经营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观测地段所在地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