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4398-2012 聚全氟乙丙烯(FEP)薄膜.pdf
ICS83.140.10 分类号:G33 备案号:39434-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398-2012 聚全氟乙丙烯(FEP)薄膜 Fluorinated ethylene-propylene (FEP)film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4398-20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塑料研究所、北京市塑料研究所、上海伊川水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株 洲宏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勤、陈生、王国俊、曾维楚、朱吴兰、邱一鸣、周燕、张月. I QB/T4398-2012 聚全氟乙丙烯(FEP)薄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全氟乙丙烯(FEP)薄膜(亦称为F46膜)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由聚全氟乙丙烯(FEP)树脂加工成型,公称厚度不大于0.500mm 未填充、未着色 的薄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1一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040.3一2006塑料拉伸强度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GB/T1408.1一200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6672一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GB/T6673一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测定 GB/T12027一2004塑料薄膜和薄片加热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 3分类 FEP薄膜按用途分为I型和IⅡ型. a)I型一—通用FEP薄膜; b)Ⅱ型——脱模、隔离用FEP薄膜. 4要求 4.1外观 FEP薄膜应色泽均匀,可有不影响使用的轻微褶皱和晶点,不应有气泡、穿孔、破裂和贯穿性杂质. 4.2尺寸及偏差 4.2.1厚度及偏差 FEP薄膜的厚度h及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FEP薄膜的厚度及偏差 单位为毫米 厚度偏差 公称厚度h I型 Ⅱ型 0.010 0.005 0.003 0.020 土0.008 士0.005 0.030 ±0.G10 ±0.008 0.050 士0.015 士0.010 0.100 ±0.020 ±0.012 QB/T4398-2012 表1(续) 单位为毫米 公称厚度h 厚度偏差 I型 Ⅱ型 0.150 士0.025 ±0.015 0.200 ±0.025 士0.018 0.300 0.030 ±0.020 0.500 0.040 士0.020 4.2.2宽度及偏差 FEP薄膜的宽度及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FEP薄膜的宽度及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宽度 宽度偏差 ≤500 5 >500 10 注:FEP薄膜的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 4.3物理力学性能 不同厚度h的FEP薄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FEP薄膜的物理力学性能 项目 要求 型 H型 h-0.010mm ≥ 13.8 拉伸强度/MPa 11.0 h≥0.020mm ≥ 17.3 14.5 h=0.010mm ≥ 170 断裂拉伸应变/% 150 h≥0.020mm ≥ 250 250 h≤0.020mm ≥ 160 h-0.030mm ≥ 150 h=0.050mm ≥ 140 h=0.100mm 电气强度/(kV/mm) ≥ 120 h-0.150mm ≥ 110 h=0.200mm ≥ 100 h=0.300mm ≥ 70 h=0.500mm ≥ 60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2 密度/(g/cim3) 2.13~2.17 5试验方法 5.1外观 在自然光线下,目视检查. 2 QB/T4398-2012 5.2尺寸及偏差 5.2.1厚度及偏差 按GB/T6672一2001的规定,用精度不低于0.001mm的量具测量. 5.2.2宽度及偏差 按GB/T6673一2001的规定,用精度不低于1mm的量具测量. 5.3物理力学性能 5.3.1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按GB/T2918一1998规定的方法,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下进行试样状态调 节4h以上,并在此环境下试验. 5.3.2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 按GB/T1040.3...
QB/T 4397-2012 自洁型聚氯乙烯涂覆织物建筑膜材.pdf
ICS83.140.99 分类号:Q22 备案号:39433-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397-2012 自洁型聚氯乙烯涂覆织物建筑膜材 Self-cleaning construction membrane with polyvinyl chloride coated fabrics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4397-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亿龙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 公司、深圳深东南膜结构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升、杨秉正、陈晓伍、徐其功、杨育农、李伟雄. I QB/T4397-2012 自洁型聚氯乙烯涂覆织物建筑膜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洁型聚氯乙烯涂覆织物建筑膜材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织物为底基,以聚氯乙烯增塑糊为涂覆料,采用直接涂 刮工艺并经过聚偏二氟乙烯表面处理而成的,具有自洁功能的建筑膜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2410一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试验方法 GB/T2828.1一200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3778一2011橡胶用炭黑 GBT7568.2一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标准贴衬织物第2部分:棉和粘胶纤维 GB/T15596一2009塑料暴露于玻璃下日光或自然气候或人工光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 GB/T16422.2一1999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 GB/T24128一2009塑料防霉性能试验方法 FZT01007一2008涂层织物耐低温性的测定 FZ/T01008一2008涂层织物耐热空气老化性的测定 HG/T2580一2008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HG/T3050.1~3050.2一2001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整卷特性的测定 QB/T2537一2001皮革色牢度试验往复式摩擦色牢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针眼pin holes 建筑膜材表面类似针头大小的、非穿透性的小孔. 3.2 油纱stains in the greycloth 部分原料筒受到污染,造成单丝脏污;或者织造设备如综丝、钢筘、储纬器和张力器等有油渍,引 起纱线油渍,涂层后透光检查时,出现的明显的黑道. 3.3 缩纬weft loop 基布织造过程中,由于纬纱张力控制不良,造成纬纱扭结织入布内或起圈呈于布面,在涂层后出现 的纬向疙瘩. 1 QB/T4397-2012 3.4 毛丝broken filament 原料抱合力差造成单丝劈裂,或者在织造过程中,由于摩擦引起单丝断裂而产生的飘浮毛羽,在涂 层后形成的小圆疙瘩. 4分类 产品按经向拉伸负荷分类,见表1. 表1产品分类 类别 经向拉伸负荷/(N/5cm) 推荐用途 I类 3000~4199 运动场顶篷 Ⅱ类 4200~5599 大型顶篷 Ⅲ类 5600~7999 加强型顶篷 V类 8000~9799 强大型顶篷 .V类 ≥9800 超强型顶篷 5要求 5.1规格 5.1.1单位面积总质量和单位面积总质量平均偏差 单位面积总质量包括750g/m2、1050g/m2、1250g/m2、1350g/m2、1500g/m2;单位面积总质量 平均偏差为士30g/m2. 5.1.2宽度和宽度平均偏差 宽度为2.5m和3.5m 宽度平均偏差为±5mm. 5.1.3长度 每卷产品长度为50m 不可出现负偏差. 其他长度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2外观 产品的外观要求见表2. 表2外观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1 孔洞 无 2 色差/CIELAB色差单位 △Eab≤0.8 3 油纱 “可有轻微存在,单条长度≤5cm 每卷≤3处 4 针眼 非连续性,每平方米少于10个 5 缩纬 无 6 毛丝 可有轻微存在,每卷≤3处 5.3力学性能 产品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 2 QB/T4397-2012 表3产品的力学性能 序号 要求 项目 1类 Ⅱ类 Ⅲ类 ...
QB/T 4395-2012 硬质聚氯乙烯(PVC-U)低发泡中空格子板.pdf
ICS83.140.01 分类号:G32 备案号:39431-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395-2012 硬质聚氯乙烯(PVC-U)低发泡中空格子板 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 (PVC-U)foam grid board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4395-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宁夏大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黄石市鸿泰板业公司、海宁市海创塑胶电器有 限公司、泰安智森建材(莱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开平关健木塑板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勇、柯亚军、周平、王文彬、关健. QB/T4395-2012 硬质聚氯乙烯(PVC-U)低发泡中空格子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硬质聚氯乙烯(PVC一U)低发泡中空格子板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添加剂,采用挤出成型工艺生产的,具有规则 腔体和支撑筋结构的,适用于室内的结皮发泡格子板材(以下简称“格子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4一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 GB/T1040.2一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1043.1一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1633一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2411一2008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8811一2008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9341一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GB/T17657一1999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空格子板grid board 内部带有规则腔体和支撑筋的板材,横截面见图1. 3.2 格子板厚度(T)thickness of a board(T) 格子板两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见图1. 3.3 格子板宽度(W)width of a board(W) 格子板两侧面(小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见图1. 3.4 侧向弯曲度side bend 格子板侧面纵向的弯曲程度. 3.5 不平度bend 格子板大面横向及纵向的凹曲程度. QB/T4395-2012 W 一大面 T T 侧面 支撑筋 Tw W一板材宽度:T一板材厚度;Tw一大面壁厚;T 一侧面壁厚;T一支撑筋厚. 图1格子板横截面 4要求 4.1外观 格子板表面应平整,无结皮不良的现象,无明显的划线与凹线,无影响使用的凹凸、伤痕、变形、 裂纹、条纹、杂质等缺陷.格子板内腔不应有开裂和明显变形,横截面实体部分应无明显的空洞、分层. 4.2尺寸偏差、 格子板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格子板尺寸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1格子板尺寸偏差 单位为毫米 项目 尺寸偏差 长度L 不可有负偏差 W≤600 宽度W ±0.5 W>600 ±1 8≤T≤15 ±0.3 厚度T 1520 ±0.7 表2格子板尺寸要求 项目 尺寸要求 壁厚Tw/mm 8mm≤T≤20mm≥ 3 T>20 mm ≥ 4 侧壁壁厚TJmm ≥1.5Tw 支撑筋厚度T/mm ≥0.5Tw 横向 不平度/(mm/m) ≤ 0.8 纵向 1.5 侧向弯曲度/(mm/m) ≤ 0.75 L≤1m 2 对角线差值/mm 1m2m ≤ 4 2 QB/T4395-2012 4.3物理力学性能 格子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中空格子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 单位 要求 拉伸强度 MPa ≥15 断裂伸长率 % ≥15 弯曲强度 MPa ≥25 弯曲弹性模量 MPa ≥1200 简支梁冲击强度 kJ/m2 ≥35 握螺钉力 N ≥1000 维卡软化温度 ℃ ≥70 邵氏(D)硬度 ≥55 加热后尺寸变化率 % ±1.0 吸水率 % ≤1.0 4.4燃烧性能 不同用途格子板的燃烧性能应符合GB50222中...
QB/T 4394-2012 服装机械自动铺布机.pdf
ICS61.080 分类号:Y17 备案号:39430-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394-2012 服装机械自动铺布机 Garment machinery Automatic cloth spreading machine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4394-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州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缝纫 机研究所、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凌军、姚金领、张维青、潘承农、徐蔚曾. I QB/T4394-2012 服装机械自动铺布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铺布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产品使用说明 书和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梭织布、针织布、无纺布等织物类面料的铺布作业的工业用自动铺布机(以下简称“铺 布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GB2894一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9969一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16754一2008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 GB/T24342一2009工业机械电器设备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 GB/T24343一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绝缘电阻试验规范 GB/T24344一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耐压试验规范 QB/T1572一1992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 QB/T2505一2000缝纫机零件发黑技术条件 QB/T2528一2001缝纫机涂装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动铺布机automatic cloth spreading machine 自动拉布机 伺服智能铺布机 伺服智能拉布机 通过采用触摸屏或其他显示装置对功能、参数进行设定,将控制信息传送给PLC或控制卡等,由PLC 或控制卡实现对伺服系统进行控制,使伺服电机按照设定的功能及参数的指令程序进行运动,带动各功 能机构准确对边、送布的一种设备.由于采用计算机装置如PL、控制卡等,所以称为“自动”或“智 能”.采用PLC控制普通电机的铺布机也可称作自动铺布机.、 3.2 最大行走速度the maximum speed of spreading 铺布机在空载运行中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 3.3 平均运行功耗average run loss 铺布机正常运行状况下,每小时所消耗的平均电能. 1 QB/T4394-2012 3.4 最大铺布厚度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spreading 铺布机在台板上铺布的最大高度. 3.5 纵向铺布精度vertical spreading precision 铺布后,在铺布机运动方向上,各层布料在纵向边沿的最大错开距离. 3.6 横向铺布精度horizontal spreading precision 铺布后,在垂直于铺布机运动方向上,各层布料在横向边沿的最大错开距离. 3.7 自动对边automatic alignment 按照设定的对边精度要求,铺布机能自动调整在与铺布机运动垂直方向上铺布的误差,使其不超过 设定的精度. 3.8 卷布batching 以轴为中心,围绕此中心连续卷动,形成卷筒形状的布. 3.9 匹布piece 以一定宽度逐层折叠,形成一匹长方体的布. 3.10 单拉one-way spreading 铺布机从起始点开始铺布,到达终点停止,切刀将布切断,然后反向运动到起始点,反向运动期间 并不铺布,再从起始点再开始铺布,不断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达到所铺布层数的过程. 3.11 双拉two-way spreading 铺布机从起始点开始铺布,到达终点停止,并不将布切断,然后反向铺布到起始点停止,也不切断 布,再正向铺布到终点停止,不断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达到所铺布层数的过程. 4产品分类 4.1型式 本机为框架式机体,配有一个切刀主件、主行走机构,并有送布、对边机构,由触摸屏和PLC控制 其运动,完成铺布功能. 4.2分类 铺布机按所铺布种分为: a)铺卷布铺布机: b)铺匹布铺布机. 4.3...
QB/T 4393-2012 工业用缝纫机 针夹通用技术条件.pdf
ICS61.080 分类号:Y17 备案号:39429-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393-2012 工业用缝纫机 针夹通用技术条件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needle clamp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4393-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熟聚益精密机械厂、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浙江宝石机 电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岳、吴剑敏、朱伟青、洪菊琴、朱强、徐永明、王挺. I QB/T4393-2012 工业用缝纫机针夹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缝纫机针夹的术语和定义、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绷缝缝纫机、双针平缝缝纫机、包缝缝纫机等工业用缝纫机针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1一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 K、N、T标尺) GB/T4340.1一2009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6836一2007缝纫线 QB/T1572一1992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 QB/T3826一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耐腐蚀测试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针夹needle clamp 与针杆连接,用来装机针的零件. 3.2 基准轴(孔)reference axis(hole) 针夹上与针杆孔(轴)配合的轴(孔). 3.3 机针孔needle hole 针夹上装机针的孔. 3.4 过线孔thread hole 针夹上穿缝线的孔. 3.5 限位孔spacing hole 控制机针装配高度的孔. 3.6 针杆基准量棒reference lengthbar of needle bar 类似针杆,检验针夹用的圆量棒. 3.7 针孔量棒needle hole reference lengthbar 直径与针孔相同,端部倒角的圆量棒. 3.8 勾线平面planeness QBT4393-2012 针夹上多个机针孔中心与基准轴中心所形成的平面. 4产品结构 产品主要结构型式见图1. 70.05 L 0.04A =0.04A A A L0.01A 0.075/25A 3-限位孔 0.075/25A 010005A 示例1 示例2 示例3 /0.075/25 A 0.01A P 0.075/25A =0.04A 000.05A 0.04A 0.075/25A 1/0.075/25A 示例4 示例5 d一基准轴,即与针杆孔配合的轴径;D一基准孔,即与针杆轴配合的孔径:D一机针孔孔径; H一机针限位孔位置尺寸;L一外侧二机针孔中心距;B一机针孔中心与基准轴中心的偏心距. 图1 5要求 5.1外观质量 5.1.1表面质量 针夹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气孔、缩孔、锐边(棱)和锐角等缺陷. 2 QB/T4393-2012 5.1.2防腐蚀能力 镀件的防腐蚀能力应符合QB/T1572一1992中6.6的规定. 5.2主要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 5.2.1机针孔孔径D1的公差为0mm. 5.2.2基准轴径d的公差为h6mm;基准孔径D的公差为H7mm. 5.2.3限位孔之间垂直距离H的公差为士0.1mm. 5.2.4外侧二机针孔中心距离L的公差为±0.02mm. 5.2.5机针孔中心与基准轴中心的偏心距B的公差为士0.05mm. 5.2.6针夹与针杆的配合端面与基准轴中心的垂直度不应大于0.01mm. 5.2.7机针孔与基准轴(孔)中心同轴度不应大于0.05mm. 5.2.8机针孔与基准轴中心对称度不应大于0.04mm. 5.2.9机针孔与基准轴中心的平行度不应大于0.075mm/25mm. 5.2.10勾线平面度不应大于0.05mm. 5.2.11基准轴和针夹与针杆配合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Ra1.6. 5.3热处理 热处理后表面硬度为: 一钢质针夹表面硬度值为(550±50)HV1; 一铝合金针夹表面硬度值为(85±5)HRB. 5.4过线孔 过线孔应光滑. 6检验方法 6.1外观质量 6...
QB/T 4392-2012 工业用缝纫机 锁式线迹缝纫机机构间隙测试方法.pdf
ICS61.080 分类号:Y17 备案号:39428-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392-2012 工业用缝纫机 锁式线迹缝纫机机构间隙测试方法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Test methods for mechanism clearance of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439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2)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缝纫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惠工缝纫 机三厂、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宝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新通宇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新杰克 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市宝宇缝纫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强、王伟刚、朱伟青、王挺、阮玲斐、林日照、蔡敏华、段晓锋. I QB/T4392-2012 工业用缝纫机锁式线迹缝纫机机构间隙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锁式线迹缝纫机机构间隙的试验装置、试验分类、试验方法、试验要求、试验 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锁式线迹平板式下送料、针送料、上送料、单针平缝缝纫机和双针平缝缝纫机 运动机构间隙的试验,其他机型可参照试验. 2试验装置 2.1试验平台 平面度0级(精度)平板. 2.2试验仪器与精度 2.2.10~1N和0~5N拉力计. 2.2.2精度为0.01mm、量程为300mm的高度尺和精度示值为0.002mm的千分表头. 2.3辅助工具 螺丝刀、固定上轴工具、螺钉(测单针旋梭用)、垫圈(测双针旋梭用). 3试验方法 3.1试验机构间隙名称 试验机构间隙名称见表1. 表1 序号 机构间隙名称 1 针杆运动方向间隙 刺布机构 针杆径向方向间隙 送料牙送料运动方向间隙 下送料 送料牙送料垂直方向间隙 2 送料机构 送料牙抬牙方向间隙 针送料 针送料运动方向间隙 上送料 送料压脚运动方向间隙 3 旋梭轴向方向间隙 勾线机构 旋梭回转方向间隙 4 挑线机构 挑线杆运动方向间隙 挑线杆水平方向间隙 5 分线勾运动方向间隙 分线机构 分线勾轴向间隙 注1:分线机构适用于双针平缝机. 注2:除表中送料机构外,其他形式送料机构暂不规定. 3.2试验方法 3.2.1单针平缝机机构间隙 1 QB/T4392-2012 3.2.1.1刺布机构(针杆)间隙 运动方向间隙:转动上轮,使针杆处于最高位置时,固定上轴,如图1a)所示将千分表头接触在针 杆下端面,在针夹紧固螺钉头部垂直方向上下分别施加5的力,测量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间隙 值. 径向方向间隙;转动上轮,使针杆处于最低位置时,固定上轴,如图1b所示将千分表头接触在针 杆轴套下5mm处针杆表面,在针杆轴套下30mm处针杆表面垂直于针杆方向前后分别施加5N的力,测 量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间隙值. F 人、 a) b) 图1 3.2.1.2送料机构间隙 3.2.1.2.1送料牙间隙 运动方向间隙:卸下针板和机针,针距调整最大,送料牙处于最前端位置(距操作者最远),固定 上轴,如图2a所示,将千分表头接触在送料牙前端面,在送料牙前后端面分别施加5N的力,测量到的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间隙值. 垂直方向间隙:卸下针板和机针,针距调整最大,送料牙处于最前端位置(距操作者最远),固定 上轴,如图2b所示,将千分表头接触在送料牙右端面,在垂直于送料牙方向左右分别施加5的力, 测量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间隙值. 3.2.1.2.2送料牙抬牙方向间隙 送料牙抬牙方向间隙:卸下针板机针,将针距调至最大,转动上轮使送料牙处于最前端位置(距操 作者最远),固定上轴,将千分表头接触在送料牙上面,如图2c)所示,在送料牙抬牙方向上下分别施 加5N的力,测量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间隙值. F a) b) c) 图2 2 QB/T4392-2012 3.2.1.2.3针杆摆动架间隙(适用针送料缝纫机) 转动上轮,使针杆处于最低位置时,将针距调至最大,固定上轴,如图3所示,将千分表头接触在 离针杆摆动架下端5mm处的针杆表面,在针杆摆动架下端前后分别施加5N的力,测量到的最大值与最 小值之差为间隙值. F F 图3 3.2.1.2.4送料压脚间隙(适用上送料缝纫机) 转动上轮,使压脚处于最高位置时,将针距调至最大,固定上轴,如图4所示,将千分表头接触在 压脚柄上端5mm处,在压脚柄上端前后分别施加5N的力,测量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间隙值. 8 F 图4 3.2.1.3勾线机构间隙 回转间隙方法一:固定上轴,如图5...
QB/T 4390-2012 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筒式刺绣机.pdf
ICS61.080 分类号:Y17 备案号:39426-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390-2012 工业用缝纫机 计算机控制筒式刺绣机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Computer controlled tubular embroidery machine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4390-20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缝制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珠光集团临海电脑刺绣设备有限公司、中捷大宇机械有限公司、国家缝纫机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飞鹰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盛名机电制造有限 公司、上海贵衣缝纫设备有限公司、飞亚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经纬电子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 飞跃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惠民、李效新、张健、钱毅、张新苗、陈政铭、刘文琦、蔡其文、冯忠红、 叶普昌. 1 QB/T4390-2012 工业用缝纫机计算机控制筒式刺绣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计算机控制筒式刺绣机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标志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缝制锁式线迹的工业用计算机控制简式刺绣机,包括不配置机座的轻便型台式数字控 制单头筒式刺绣机(以下简称“刺绣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6836一2007缝纫线 GB/T9969一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24342一2009工业机械电器设备保护接地电路连续性试验规范 GB/T24343一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绝缘电阻试验规范 GB/T24344一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耐压试验规范 QB/T1177一2007工业用缝纫机噪声级的测试方法 QB/T1572一1992缝纫机零件电镀通用技术条件 QB/T2034.2一2010缝纫机术语第2部分:刺绣机术语 QB/T2251一1996缝纫机型号编制规则 QB/T2505一2000缝纫机零件发黑技术条件 QB/T2528一2001缝纫机涂装技术条件 BB/T0036一2006缝纫机包装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计算机控制筒式刺绣机puter controlled tubular embroidery machine 采用筒式梭箱、专用绣框,对筒状服饰进行刺绣的计算机控制刺绣机. 3.2 帽绣框cap frame 帽绷架 刺绣帽子的专用绣框. [QB/T2034.2一2010,定义4.3.2] 3.3 绣框行程frame stroke 绣框移动的范围. [QB/T2034.2一2010,定义4.11] QB/T4390-2012 3.4 花样原点start point 起绣点 花样起绣点位置. [QB/T2034.2一2010,定义6.3] 3.5 绣(断)线检测thread broken detect 任意机头当前刺绣针杆的绣线用完或断线,系统自动检测并报警显示的过程. [QB/T2034.2一2010,定义6.5] 3.6 补绣darning 刺绣时,某刺绣机头当前刺绣针杆的绣线用完或断线后,刺绣机断线检测并报警.手动操作绣框从 停绣位置按漏绣针数回退后,该刺绣机头重新刺绣,其余刺绣机头不落针,当该刺绣机头刺绣到停绣位 置时,其他刺绣机头开始自动同步刺绣. 3.7 跳跃jump 主轴转,针杆锁在上针位,绣框从当前刺绣点移动到下一刺绣点. [QB/T2034.2一2010,定义6.13] 3.8 换色color change 变换针杆,改变所刺绣花样的颜色. [QB/T2034.2一2010,定义3.11] 3.9 剪线thread trim 刺绣结束或换色时,自动剪断绣线. 4产品分类 4.1型式 本机系框架式机座,由单个或多个机头配置,凸轮挑线、筒式梭箱旋梭勾线,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 x方向送料,形成锁式线迹图案,可进行单色或多色刺绣. 4.2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最高刺绣速度(针迹距4mm时):平绣和(或)成衣绣不低于750针/min 帽绣不低于650针/min; ...
QB/T 2961-2017 美工刀.pdf
ICS97.180 分类号:Y54 备案号:58775-2017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961-2017 代替QB/T2961一2008 美工刀 Cutters and knives 2017-04-12发布 201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2961-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2961一2008《美工刀》. 本标准与QB/T2961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原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修改了原标准3术语和定义(见3); —增加了产品分类(见4); 修改了原标准5.1外观要求(见5.1); —增加了刀片分段定义的内容(见5.4); 修改了原标准5.5、6.5定位功能要求和定位试验方法(见5.5、6.5); —增加了结构安全的内容(见5.6); —修改了原标准5.7、6.7机械要求和机械要求试验(见5.7、6.7); 修改了原标准6.3刀片锋利度试验(见6.3); 一—修改了原标准8.1包装标志(见8.1).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4)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波兴伟刀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新代实业有限公司、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莞市智高文具有限公司、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木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宁波天虹文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邬岳伟、杜建福、郑成锵、储伟东、邱光金、周尧臣、康红兵、张石民、 罗祖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2961-2008. I QB/T2961-2017 美工刀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工刀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办公、学习、生活、美术设计和装潢工程等用途的美工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828.1一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 划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340.1一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QB/T2141.2一1995日用小刀锋利度测试方法 QB/T3826一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酸蚀试验方法中性盐雾试验(NSS)法 QB/T3832一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工刀cutters and knives 用于办公、学习、生活日用,以及美术设计和装潢工程所需切削或切割用的刀具.结构通常由刀片、 金属衬套、刀柄、定位锁、刀尾五部分(或其中几部分)组成,见图1示意. 刀片金属衬食 刀柄 定位锁 - n 图1美工刀各部件名称 3.2 刀片blade 金属等材料制成,起切削或切割作用,是美工刀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金属衬套metal sheath 1 QB/T2961-2017 不锈钢板、冷轧钢板等材料制成,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及保证使用者安全的金属鞘. 3.4 刀柄handle 又称刀壳,由塑料、锌合金、铝合金等材料制成,用来固定刀片、金属衬套、定位锁、刀尾的部件. 3.5 定位锁blade lock button 又称刀锁,用来固定刀片伸缩的装置.可分为卡式定位锁、压式定位锁、档位式定位锁等. 3.6 刀尾end cap 防止美工刀部件脱出的尾盖.又称刀片折断器,具有刀片分段功能的装置. 4产品分类 4.1按刀柄主要材料及相应结构分塑料美工刀、铁壳美工刀、金属衬套塑料美工刀、合金美工刀等. 4.2按适用范围分为: —文具类美工刀:刀片宽度≤17.8mm的金属衬套塑料美工刀、铁壳美工刀、合金美工刀(或刀 片宽度≤18.2mm的塑料美工刀); ——工具类美工刀:刀片宽度>17.8mm的金属衬套塑料美工刀、铁壳美工刀、合金美工刀(或刀 片宽度>18.2mm的塑料美工刀). 5要求 5.1外观 5.1.1塑料刀柄应光滑、平整,无明显龟裂、斑点、缩影、变形、毛边、缺料等缺陷. 5.1.2金属刀柄应光滑、平整,无露底、变形、毛刺、脱漆等缺陷.涂层应无明显色差. 5.1...
QB/T 2955-2017 休闲鞋.pdf
ICS61.060 Y78 备案号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955—2017 代替QB/T2955-2008 休闲鞋 Casual shoes 2017-11-1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QB/T295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 标准是对QB/T2955-2008《休闲鞋》的修订. 本标准与QB/T2955-2008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引言: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修改了“休闲鞋”的定义: —增加了“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的定义以及GB/T2703中的术语和定义的内容: —通用要求中增加了鞋用材料、标识、影响穿用的缺陷要求: —一删除了对优等品的要求; —增加了“异味的要求: —将“外底厚度”要求调整到物理机械性能中; 一修改了“耐折性能”的要求; —“帮带拉出强度”要求中,增加了材料撕裂而结合处未开时的规定. —删除了“内底纤维板屈挠指数”的要求; —增加了“鞋底低温耐折性能”的要求; —修改了“可分解有害芳香胺含量”要求: —一修改了“游离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含量要求为直接接触皮肤和非直接接触皮肤(B类). —一帮带拉出强度试验方法中,增加了鞋底不能切割和帮带宽度小于10mm情况的说明.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富贵鸟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石狮市福盛鞋业有限 公司、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达芙妮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哈森商贸(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鉴正皮革质量检测技术中心、克履仕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东志达行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戚晓霞、林和平、张筱其、李礼、林正忠、郭建群、李方舟、强春、伍达志、 闫宏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2955-2008 QB/T2955-2017 休闲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休闲鞋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日常穿用的成人休闲鞋.本标准不适用于鞋跟高度大于20.0m且跟口大于8.0m的女鞋, 以及鞋跟高度大于25.0mm且跟口大于10.0mm的男鞋. 本标准不适用于儿童穿用的休闲鞋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532-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GB/T2703鞋类术语 GB/T2912.1-2009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293中国鞋楦系列 GB/T3293.1鞋号 GB/T3903.1鞋类通用试验方法耐折性能 GB/T3903.2鞋类通用试验方法耐磨性能 GB/T3903.3鞋类整鞋试验方法剥离强度 GB/T3903.5鞋类整鞋试验方法感官质量 GB/T17592-201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19941-2005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甲醛含量的测定 GB/T19942-2005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QB/T1187鞋类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QB/T2224鞋类帮面低温耐折性能要求 QB/T2673鞋类产品标识 QB/T2882-2007鞋类帮面、衬里和内垫试验方法摩擦色牢度 QB/T4886鞋类鞋底低温耐折性能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703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休闲鞋casual shoes QB/T2955-2017 适合于日常生活或消遣活动穿用的鞋类产品.女鞋鞋跟高度不大于20.0mm且跟口不大于8.0mm、男鞋 鞋跟高度不大于25.0mm且跟口不大于10.0mm. 3.2 主要部位primary parts 一般情况下为帮面外侧、前部. 3.3 次要部位subsidiary parts 一般情况下为帮面内侧、后部. 4分类 按使用对象分为男、女休闲鞋. 按帮面材料分为皮革、人造革、合成革、织物及其他材料的休闲鞋. 5要求 5.1通用要求 5.1.1鞋号应符合GB/T3293.1的要求. 5.1.2鞋檀尺寸应符合GB/T3293的要求. 注:企业合理应用GB/T3293 如不符合则不能明示符合该标准.一般情况下,质检机构不承担识别该标准符合性的责 任. 5.1.3鞋用材料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5.1.4标识...
QB/T 2698-2013 闭门器.pdf
ICS91.190 分类号:Y71 备案号:43558-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698-2013 代替QB/T2698一2005 闭门器 Door closer 2013-12-31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2698-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2698一2005《闭门器》的修订.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参考了BSEN1154:1997A1: 2002《建筑五金门控五金的要求与测试方法》和ANSI/BHMA A156.19:2007《小功率门控机》. 本标准与QB/T2698一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章; 增加了闭锁功能: 增加了电动闭门器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增加了停门闭门器的试验方法; 完善了液压闭门器延时功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完善了液压闭门器缓冲功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删减了安装形式代号; 删减了产品标记.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瓯宝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盖泽工业(天津)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标准化 研究与促进中心、史丹利东铁(上海)五金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广东雅洁五金 有限公司、佛山市汇泰龙五金卫浴制造有限公司、广东名门锁业有限公司、上海盈冠五金有限公司、浙 江康普门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州欧德门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爱铂门控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检验有 限公司、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上海建筑五金工业研究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伏振峰、马杰、何烙辉、吴波、王巍、王忠、陈鸿填、刘国、刘齐月、项公成、苏 春明、杨永来、赵敏、陈晓建、曹汉添、忻成梁、王广宁、俞伟、苏竹琴、全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B/T2698-2005. I QB/T2698-2013 闭门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闭门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安装在平开门上部、用于单向开门的各种关门或开门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A93防火门闭门器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2012 ISO2859-1:1999 IDT)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6461一2002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ISO 10289:1999 IDT)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286一1998,ISO2409:1992 IDT) GB/T10125一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9227:2006 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液压闭门器hydraulic door closer 由金属弹簧、液压阻尼组合作用的关门装置. 3.2 电动闭门器electric door closer 由电机驱动的自动开门、关门装置. 3.3 开门信号signal of opening door 驱动电机运转并实现开门动作的外在电平信号. 3.4 关门信号signal of closing door 驱动电机运转并实现关门动作的外在电平信号. 4产品分类 4.1规格代号 闭门器按适用门的规格不同可分为7类,见表1. 1 QB/T2698-2013 表1 能效比% 规格 类别代号 关门力矩M/(Nm) 试验门质量/kg 推荐适用门最大宽度/mm 液压闭门器 电动闭门器 1 9≤M<13 45 15~80 50 2 13≤M <18 50 25~45 850 3 18≤M <26 55 40~65 950 4 26≤M <37 60 65 60~85 1100 5 37≤M <54 60 80~120 1250 6 54≤M <87 65 100~ 150 1400 7 87≤M <140 65 130~ 180 1600 能效比由关门力矩和开门力矩的比值确定 见公式(2) 4.2附加功能代号 闭门器按附加功能可分为3类,见表2 表2 附加功能 有定位装置 延时 缓冲 代牙 D DA C 4.3寿命等级代号 闭门器按使用寿命可分为3类,见表3 表3 等级 高 低 寿命 100万次 ≥50万次 ≥20万次 5要求 5.1液压闭门器 5.1.1负载性能 经负载性能测试后,闭门器及其配件应无渗漏、断裂、变形现象. 5....
QB/T 2047-2013 金属表带.pdf
ICS39.040.10 分类号:Y11 备案号:42298-2013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047-2013 代替QB/T2047一2007 金属表带 Metal watch bracelets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204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QB/T2047一2007《金属表带》的修订,与QB/T2047一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分类(见第3章): 一修改了“外观”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将“外形”、“表面粗糙度”、“表面状况”等并入该 条目(4.1、5.2): 增加了“尺寸”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5.3): 修改了“纵向静拉力”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3、5.4): 删除了“带扣”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07版4.11、5.10): 修改了“耐腐蚀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12、5.13): 修改了“表面覆盖层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13、5.14); 增加了“镍释放量”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14、5.15): 修改了“仪器设备”(见5.1.2): 修改了“耐跌落”的试验方法(见5.9): 一将“耐扭摆疲劳”更改为“耐拉扭疲劳”,并修改了试验方法(见4.9、5.10): 修改了“耐摇摆疲劳”的试验方法(见5.11): 修改了“出厂检验”规则(见6.2); 修改了“型式检验”规则(见6.3): 增加了“镍释放量”的检验规则(见6.4). 一增加了“在陶瓷磨屑中运动的磨损试验”的规范性附录(见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钟表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飞亚达精密计时制造有限公司、东莞市企石恒诚五金制品厂、轻工业钟表 研究所、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天津海鸥手表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杰、徐萍、金英淑、郭新刚、李育忠、李莉莉、唐海元、陈斌、谢逸、张克 来. 本标准于200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1次修订. QB/T2047-2013 金属表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表带(以下简称“表带”)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及合金材料制造的各类表带,硬质非金属材料制作的表带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2012 ISO2859-1:1999 IDT)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4048计时仪器手表壳与表带连接部位的尺寸系列(GB/T4048一2008,ISO3765:1998 IDT) GB/T6060.3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第3部分:电火花、抛(喷)丸、喷砂、研磨、锉、抛光加 工表面 GB/T10111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T19719首饰镍释放量的测定光谱法(GB/T19719一2005,EN1811:1998 IDT) QB/T1901.1表壳体及其附件金合金覆盖层第1部分:-一般要求(QB/T1901.】一2006 1SO 3160-1:1998 IDT) QB/T1901.2一2006表壳体及其附件金合金覆盖层第2部分:纯度、厚度、耐腐蚀性能和附 着力的测试(ISO3160-2:2003 IDT) QB/T4160一2011使用宝石和贵金属的手表 3分类 3.1按结构分类 —一实体表带,表带的带节全部由实心金属材料制成: 一一非实体表带,表带的全部或部分带节由非实心的金属材料制成,非实体表带根据结构可再细 分为片带、半实体带和金属编织带. 3.2按带节间相对转动程度分类 全翻转表带,表带的带节可以自由向下翻转: —一半翻转表带,表带的带节受其他带节限制,只能向下翻转一定角度. 4要求 4.1外形及外观 4.1.1表面状态 4.1.1.1表带各棱边及棱角应光滑,无锋利感,具体要求见表1. 4.1.1.2表带如具有特定标志,标志应准确、清晰、整齐. 4.1.1.3外观允许缺陷见表2. QB/T2047-2013 表1外形及外观 项目 优等 一等 合格 棱边、棱角 造型、型面规整清晰,无变形 造型、型面规整清晰,无明显变形 造型、型面基本规整清晰 前三节带面及带边无缺陷,其余带面无 前三节带面无缺陷,带边及其余带 带面、带边 缺陷符合表2“合格”规定 缺陷、带边缺陷符...
QB/T 1883-2018 自行车 普通前轴和后轴.pdf
ICS43.150 分类号:Y14 备案号:63727-2018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883-2018 代替QB/T1883一1993 自行车普通前轴和后轴 Cycles-Ordinary front and rear hubs 2018-05-08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883-2018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产品分类 1 4.1基本型式及零件名称 ...1 4.2产品代号 8 5技术要求 8 5.1精度要求 8 5.2强度要求 8 5.3硬度要求 9 5.4耐磨性能 9 5.5表面质量 9 5.6其他外观质量 10 6试验方法 10 6.1精度测试 10 6.2强度测试 11 6.3硬度测试 14 6.4耐磨性能测试 15 6.5表面质量测试 15 6.6其他外观质量 16 6.7测试设备和器具 16 7检验规则 16 7.1总则 16 7.2出厂检验 16 7.3周期检验 17 7.4型式检验 18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8 8.1标志 18 8.2包装 19 8.3运输 19 8.4贮存 19 I QB/T188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B/T1883一1993《自行车普通前轴和后轴》. 本标准与QB/T1883一199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3版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1993版第2章);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铝合金轴承结构的前轴和后轴的基本型式(见图2、图6); —修改了后轴飞轮安装位置尺寸C值的要求(见4.1表2 1993版3.2.2表2); —增加了闸盘安装孔位置尺寸(见图7、表3); 增加了穿条孔的型式尺寸(见4.1.4.1); 修改了挂条辐条孔的型式尺寸(见4.1.4.2表5 1993版表4); —修改了产品代号(见4.2 1993版3.3): —删除了灵敏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1993版4.1、4.2、5.1、5.2); 一增加了花盘圆跳动量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1.2.2、6.1.2.2); —增加了闸盘安装平面的轴向圆跳动量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1.2.3、6.1.2.3); 增加了结合部或压入配合部力矩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1、6.2.1); —增加了辐条孔拉伸力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3、6.2.3); 增加了轴辊抗弯强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4、6.2.4); —增加了防松螺母防松脱力矩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2.5、6.2.5); —增加了钢球表面硬度和压碎负荷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3.1、6.3.1); 增加了钢球接触面硬度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3.2、6.3.2); 一修改了耐磨性能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4、6.4 1993版4.5、4.6、5.5、5.6); 增加了粉末涂装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5.3、6.5.3); 一增加了电泳涂装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5.4、6.5.4): —增加了铝合金件阳极氧化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5.5、6.5.5); 增加了其他外观质量和标签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5.6、6.6); —增加了测试设备和器具的要求(见6.7);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7 1993版6); 一修改了产品标志(见8.1.1 1993版7.1.1).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杭州旺轮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中心、宁波晟路车业有限公 司(原宁波顺峰车业有限公司)、泰州市安腾轴皮厂(集团)、永灵车业泰州自行车三套轴总厂、久钰车 料(昆山)有限公司、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浙江力霸皇自行车有限公司、捷安特(中国)有限公 司、昆山产品安全检验所、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量 QB/T1883-2018 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建华、王东、王屹、郁孟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QB/T1883-1993. QB/T1883-2018 自行车普通前轴和后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行车普通前轴和后轴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QB/...
QB/T 1878-1993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制罐产品.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1878-93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制罐产品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制成的包装容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制成的包装容器(不包括经密封杀菌后能达到商 业无菌要求的食品饮料容器),用于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产品的包装,也适用于未经 印刷的镀锡(铬)薄钢板制成的包装容器。
2引用标准 GB2520电镀锡薄钢板和钢带 QB1877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 3术语 3.1主要部位 印刷面上反映主题的图案、文字、标记及条形码的部位。
3.2轻微划伤 印刷面上不大于0.3mm×20mm不露铁的划伤痕迹。
4材料质量要求 4.1镀锡薄钢板厚度为0.18~0.4mm,其它性能符合GB2520规定。
4.2镀铬薄钢板厚度为0.18~0.36mm,硬度值HR30T为50~68。
5技术要求 5.1印刷面划伤 主要部位无划伤,次要部位允许轻微划伤不大于3处。
5.2封罐 卷边光滑、严实、均匀。
方形罐卷边拐角处允许有不明显牙齿。
5.3接缝 5.3.1压接 表面无明显压痕,无裂伤,墨层不脱落。
接口平直严紧,接口两边图案对接误差不大于 0.5mm。
5.3.2电阻焊 焊接牢固,焊点均匀,无漏焊,无击穿,表面光滑,无麻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一11-13发布 1994-07-01实施 -5-
QB1878--93 5.4内外卷边 光滑、平整、不裂,墨层不脱落。
5.5内外盖与罐体配合 扣揭松紧适度,易扣好开。
5.6筋线 筋线完整,交接连贯,过渡圆滑,无明显交接痕迹,不裂,墨层不脱落,与罐体上口平 行。
5.7 凹凸图文 轮廓清楚、饱满,不裂纹,墨层不脱落,与印刷图案套准,主要部位误差不大于0.3mm, 次要部位误差不大于0.5mm 5.8罐身扭斜 方形、异形罐各角无明显扭斜。
5.9底盖不平度 落平,允许误差见表1。
表1 mm 底盖对角线长度 100 101~200 不平度 不大于 1 1.5 2 5.10漏罐率 不大于8%。
6试验方法 6.1感官指标 采用目测方法,将试样置于40W日光灯下平面上,距产品500mm直观测定。
6.2规格尺寸 用游标卡尺测量。
6.3内外盖与罐体配合 松紧适度,按用户要求。
6.4底盖不平度 将试样置于平面上,用塞尺测定底边翘起部位距平面的最大高度。
6.5泄漏试验 将容器内充入0.02MPa的压缩空气,浸入水中不少于10。
,目测无气泡为合格。
7 检验规则 以一次发货数为一批,以一个罐为一个单位产品。
7.1出厂检验 6
QB1878-93 7.1.1 按本标准技术要求5.1、5.3.1、5.7、5.9、5.10所列各项进行检验。
表 序 各 检 查 项 目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1 外观(5.1,5.2,5.4,5.5,5.8) < 2 接 缝 < 8 凸 图 文 < 4 底 盖 不 平 度 < 5 莆 漏 率 < 7.1.2抽样方案 GB2828的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
检查水平采用S一4,合格质量水平:B类不合格 AQL=2.5,C类不合格AQL=6.5(不合格分类见表2)。
7.1.3判定规则见表3。
表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批 量 抽样次数 样本大小 累计样本大小 Ac Re Ac Re 第一 1200~10000 20 20 0 3 2 5 第二 20 40 3 4 6 7 第一 10001~35000 32 32 1 3 3 6 第二 32 64 4 5 9 10 35001以上 第→ 50 50 2 5 5 9 第二 50 100 6 7 12 13 7.2型式检验 7.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2.2 型式检验按本标准第5章技术要求的全部项目进行。
7.2.3 抽样方案、判定规则:见7.1.2,7.1.3。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7-
QB1878-93 8.1.1包装箱表面应印有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包装箱的外部尺寸、重量、生产厂家、出 厂日期。
8.1.2标有“小心轻放”标志。
8.2包装 包装方法及规格按用户要求决定。
8.3运输 运输时...
QB/T 1877-1993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1877-93 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包装装潢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平版印刷的镀锡(铬)薄钢板包装装潢印刷品.平版印刷的铝材包装装潢 印刷品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GB1720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3术语 3.1主要部位 印刷面上反映主题的图案、文字、标记及条形码的部位. 3.2轻微划伤 印刷面上不大于0.3mm×20ma不露铁的划伤痕迹. 4技术要求 4.1外观指标 4.1.1印刷品正反面无明显脏污、皱纹. 4.1.2印刷品主要部位无划伤,次要部位轻微划伤不超过三处. 4.1.3文字线条清晰、完整,不变形.条形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1.4主题图案网点清晰、完整、层次分明. 4.2理化指标 4.2.1耐冲击强度不小于300mmg. 4.2.2附着力要求见表1. 表1 试验名称 要 求 划痕法 不小于3级 拉伸法 拉伸后叠色不脱落(无拉伸工艺的产品无此项要求) 踏平法 踏平后悬色不脱落(无踏平工艺的产品无此项要求) 卷边法 卷边后墨不脱落(无卷边工艺的产品无此项要求) 加热法 加热后墨层不起泡,不翘起,不裂开(无加热工艺的产品无此项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一11-13批准 1994—07一01实施 一1- QB1877-93 4.2.3光泽度不小于70%. 注:对于使用亚光油、消光油、皱纹油的产品光泽度指标按用户规定执行. 4.2.4白度印白工艺的印刷品白度值不小于50%,涂白工艺的印刷品白度值不小于60%. 4.2.5墨层表面硬度不小于240g. 4.2.6套印误差印刷品主要部位的套印误差不大于0.2mm 次要部位的套印误差不大于 0.5mm. 4.2.7同批同色色差当L大于50.0时,色差值应小于5.0;当L不大于50.0时,色差值应 小于4.0. 4.2.8耐高温经蒸煮后墨层应不退色,不渗色,不脱落,无明显失光. 注:耐高温指标只用于制作需要高温杀菌的镀锡(铬)薄钢板印刷品. 5试验方法 5.1外观指标测定 5.1.1将试样置于40W日光灯下1m左右(色温为5000~6500K). 5.1.2观察者眼睛距试样500mm左右,直观鉴定. 5.1.3网点观察将试样置于5.1.1的条件下,用10倍放大镜鉴定. 5.2理化指标测定 5.2.1耐冲击强度 5.2.1.1仪器QJC漆膜冲击器. 5.2.1.2试验方法将试样分别紧贴于冲击枕凹孔处,墨层朝下,提起冲锤(1kg)至相应 高度,使其自由下落,用4倍放大镜观察试样被冲击处墨层变化情况.以试样被冲击处墨层 不出现裂纹为合格. 5.2.2附着力试验方法见表2. 表2 试验名称 试验方法 划痕法 按GB1720执行 拉伸法 冲压拉伸成对角线120mmR8mm深12mm的方形试样或直径为60mm、深20mm 的筒形试样后直观鉴定 踏平法 将长度为100mm的接口踏平后直观鉴定 卷边法 将直径为60mm~77mm的筒形试样内外卷边后直观鉴定 加热法 将50mm×50mm样板放入烘箱内,加温至70℃,保温5min后取出,自然冷却至 室温后直观鉴定 5.2.3光泽度 5.2.3.1仪器光泽度计.采用CIE标准C光源或D65光源,60°入射角. 5.2.3.2试验方法仪器经校正后,分别测试试样上5个不同点的光泽度值,取其平均值. 5.24白度 -2 QB1877-93 5.2.4.1仪器SC一80型色差计. 5.2.4.2试验方法在有印白或白的印刷品上,裁取其白色部位50mm×50mm.试样表 面必须清洁平整.仪器经校正后,测侧试试样的白度值. 5.2.5墨层表面硬度 5.2.5.1仪器针型硬度计. 5.2.5.2检测方法将针型硬度计的弹簧压力调至240g 使针型硬度计垂直于试样,分别沿 试样纵横方向匀速划动,观察划痕.以墨层表面未被划破为合格 5.2.6套印误差 5.2.6.1仪器20倍读数显微镜,精度为0.01mm. 5.2.6.2光源同5.1.1. 5.2.6.3检测方法取3张印刷品试样,在5.1.1光源下,分别测量试样主要部位和次要部 位任两色间的套印误差,分别取其平均值,为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的套印误差值. 5.2.7同批同色色差 5.2.7.1仪器SC一80型色差计. 5.2.7.2检测方法仪器校正后,首先以标准样张为基准测出其CIE一Lab均匀色空间 的Lab值,然后测量试样与基准的同色同部位色差(△Eab). 5.2.8耐温高 5.2.8.1检测方法将试样裁成50mm×50mm的试片12片,每2片为一组,并将每一组的试 片墨层面叠在一起,取3层试样置于消毒器内的水中...
QB/T 1876-2023 家用和类似用途毛发护理器具.pdf
ICS97.170 CCS Y62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1876-2023 代替QB/T1876一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毛发护理器具 Household and similar hair care appliance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1876-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要求 2 5试验方法 5 6检验规则 12 7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参考文献 233 图1温度测量点位置布置(基于IEC61855) 15 图2热电偶的连接 16 图3温度测量的距离 16 图4电热卷发器工作部位测量点布置位置 18 图5电热直发器工作部位测量点布置位置 18 图6干发器风量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7测量干燥速率的试验设备 20 图8距离Da的偏差曲线图 21 图9负离子测试装置示意图 21 图10电热直发器拉力均匀性试验装置示意图 22 表1出厂检验的必检项目 12 表2出厂检验的抽检项目 I 0B/T187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QBT1876一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的毛发护理器具》,与QB/T1876一2010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将术语电吹风更改为干发器(见31 2010年版的3.1),增加了健康护发温风千发器、毛发成 型器具的术语和定义(见3.1.1、3.2); b)删除了产品分类(见2010年版的第4章): c)更改了出风温度的要求(见4.3 2010年版的5.3); )更改了电热卷发器、电热直发器工作部位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工作温度均匀性)的要 求及对应的试验方法(见44.2、4.44、5.4.2、5.4.4 2010年版的5.4、6.4): )更改了电热卷发器、电热直发器的升温时间的要求及对应的试验方法(见4.5、5.5 2010年版 的5.5、6.5); f)更改了干发器的噪声要求(见4.6.1 2010年版的5.6),增加了带热风的毛发成型器具的噪声 的要求及对应的试验方法(见4.6.2、5.6.2): g)增加干发器的风量、负离子性能、电热直发器的拉力均匀性的要求及对应的试验方法(见47.1、 4.8、4.9、5.7.1、5 8、5.9); )增加了电热卷发器、电热直发器、带热风的毛发成型器具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和按键耐久性的要 求及对应的试验方法(见4.10.2、4.10.3、4.10.4、4.11、5.10.2、5.10.3、5.10.4、5.11); )更改了千发器的无故障工作时间试验方法(见5.10.1 2010年版的6.11).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威凯认证检测有限 公司、松下万宝美健生活电器(广州)有限公司、厦门日拓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戴森贸易(上海)有限 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雷瓦 电器有限公司、浙江超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月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素士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碧捷(广东)洁净科技有限公司、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零立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浙江诗杭电 器有限公司、杭州七趣科技有限公司、华尔推剪(宁波)有限公司、嘉兴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 家用电器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文秀、黄凯杰、艾林华、倪僚勇、张志强、陈国师、郑晓航、彭鹤林、周旋、 方志荣、曾文礼、李隆轩、邱云峰、王振刚、王剑、于书权、王佐之、史文韬、王旨军、卜钿杰、徐磊、 王庆、丁祺、周燕舞、关阳.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3年首次发布为QB/T1876一1993《家用及类似用途的毛发护理器具》,2010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I QB/T1876-2023 家用和类似用途毛发护理器具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家用和类似用途毛发护理器具(以下简称“器具”)的使用环境、电器安全、出风温 度、毛发成型器具的工作温度、毛发成型器具的升温时间、噪声、吹风性能、负离子性能、电热直发器 的拉力均匀性、无故障工作时间、按键耐久性、电源线长度...
QB/T 1870-1993 塑料菜板.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 1870--93 塑料菜板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菜板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乙烯为原料,经注射或压制成型的塑料菜板(以下简称菜板)。
2引用标准 GB 2411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5009.601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技术要求 3.1外观 不准着色,不准有裂缝、油污和杂质,废边修整光滑。
3.2质量偏差 质量偏差为额定质量的±5 %。
3.3变形量 翘曲变形量不大于5mm。
3.4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3.5卫生性能表1 应符合GB 9687的规定。
项目指标 4试验方法
邵氏硬度(A型)V8 4.1外观跌落性能 在自然光线下目测。
不碎裂 4.2质量偏差 采用感量58的通用衡器称量,精确到58,取最大值或最小值。
4.3变形量 将样品平放在玻璃平板上,用手指按住样品使用面边缘的任一点,用精度为1mm的通用 量具,测量其对称点离开平面的距离,精确到1mm,取最大值。
4.4邵氏硬度 4.4.1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按GB2918中标准环境和正常偏差范围进行,状态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一11一13批准1994-07--01实施
--15--
QB/T 1870-93 节时间为16h以上。
4.4.2按GB2411的规定进行,用A型邵氏硬度计。
4.5跌落性能 常温下从1.5m高处平行于水泥地面自由跌落三次,观察其是否有碎裂现象。
4.6卫生性能 按GB5009.60规定进行。
5检验规则 5.1组批 同一原料,同一时期生产的菜板为一批,每批不超过5万块。
5.2检验类型 出厂检验项目为第3章的全部技术要求。
5.3抽样 5.3.13.1条检验时按GB2828的规定进行,采用二次抽样方案,一般检查水平Ⅱ。
5.3.23.2条和3.3条检验时,在5.3.1的样品中任取10块。
5.3.33.4条检验时,各项在5.3.1条的样品中分别任取3块。
9.3.43.5条检验所需样品按GB9687的规定在5.3.1条的样品中抽取。
5.4判定规则 5.4.1合格项的判定 3.1条检验结果按GB2828的规定进行,合格质量水平(AQL)为6.5。
3.2和3.3条各项检验结果中若有一块不合格仍判该项合格;任一项中若有一块以上不合 格,则在原批中抽取双倍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检验结果仍有一块以上不合格,则判 该项为不合格。
3.4条各项检验结果中,任一项中若有一块不合格,则应在该批中抽取双倍样品进行复 验,检验结果仍有不合格,则判该项为不合格。
3.5条各项检验结果,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项不合格。
6.4.2合格批的判定 检验结果各项全部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合格。
5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标志 产品应有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制造厂名、厂址、商标、生产日期、标准 编号和检验员代号等。
6.2包装 产品应有内包装,用纸箱作外包装。
6.3运输 运输中应避免日晒雨淋,保证包装的完整。
6.4贮存 -16--
QB/T1870-93 产品应贮存于通风阴凉的仓库内,距离热源2m以上,自生产日期起贮存期为二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塑料制品十一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苗、张建华。
-17-...
QB/T 1865-1993 胶印轮转油墨(黑).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一QB/T1865-95. 胶印轮转油墨(黑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印轮转油墨(黑)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 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胶印轮转印刷机,在凸版卷筒纸、新闻卷筒纸上印刷使用的胶印轮转油墨 (黑). 2引用标准 ZBA17005印刷油墨产品分类、命名和型号 GB/T14624.1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14624.2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 QB559油墨细度检验方法 GB/T14624.3油墨流动度检验方法 GB/T14624.5油墨粘性检验方法 QB577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检验方法 3产品分类 按印刷机的类型分为高速山速、低速三种,其型号应符合ZBA17005的要求,见表1、 表2. 4技术要求 4.1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指 型号 标 产品名称 颜 色 着色力% 细度μm 流动度 mm P03801 高速胶印轮转黑墨 40~50 P03802 中速胶印轮转黑墨 近似标准 95~110 ≤20 35~45 P03803 低速胶印轮转黑墨 3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一11一13批准 1994一07-01实施 一1- OB/T1865-93 4、2产品各项性能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指 标 型号 产品名称 粘性 流动值mm P03801 高速胶印轮转黑墨 2.5~5.5 44~56 P03802 中速胶印轮转黑墨 3.0~6.5 36~48 P03803 低速胶印轮转黑墨 4.0~8.0 32~44 5试验方法 5.1颜色按GB/T14624.1进行检验 5.2着色力按GB/T14624.2进行检验 5.3细度按QB559进行检验. 5.4流动度按GB/T14624.3进行检验. 5.5粘性按GB/T14624.5进行检验. 5.6流动值按QB577进行检验.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厂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 6.1.2出厂检验项目为颜色、细度、流动性、着色力. 6.2型式检验 6.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检验;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6.2.2型式检验项目为粘性和流动值. 6.3同一类别、同期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n/2〔其中n是每批产品的桶 (罐)总数,每桶(罐)取样不少于20g 并注意样品的清洁和密封. 6.4检验结果若有不合格项目,则从同批产品中重新取样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若仍 有不合格项目,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6.5供需双方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无法协商解决时,可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仲裁检 验. 2- QB/T.1865-93 、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胶印轮转油墨用铁桶包装. 7.2包装铁桶表面应附有商标、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型号、产品标准号、重量、批号、出 厂日期及不得倒置等标志. 7.3产品不得露天存放,库房必须干燥、通风,防止受潮,远离火源. 7.4产品在运输及搬动中,不得抛、摔、碰撞,以防包装破损,油墨溢出. 7.5产品可用车、船、飞机淳交通工具运输. 7.6产品在符合7.3的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有效贮存期为两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油墨公司、太原油墨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庆杰李汝俊. 一 3 ...
QB/T 1861-1993 香脂.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1861-93 香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脂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滋润肌肤,防止粗糙和皲裂的各种油包水乳化型香脂. 2引用标准 GB7916化妆品卫生标准 QB/T1685化妆品产品包装外观要求 QB/T1684化妆品检验规则 3产品分类 香脂产品按功能分为普通型、营养型. 4技术要求 产品卫生指标应符合GB7916有关规定要求. 4.1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下表要求.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色泽 符合规定色泽 感官指标 香气 符合规定香型 膏体 细腻 pH值 5.0~8.5 理化指标 耐热 40±1℃,24h 渗油率不超过3% 耐寒 -15±1℃,24h 恢复室温后,无油水分离 4.2容量要求 4.2.1盒装产品容量允差±8% 4.2.2瓶装产品容量允差 <50g±8.0% 5i~200g±7.5% 4.3外观要求 应符合QB/T1685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一11-13批准 1994-07-01实施 -15— QB/T1861-93 5试验方法 5.1色泽 目测检验. 5.2香气 嗅觉检验. 5.3膏体 目测检验. 5.4pH值 5.4.1仪器 天平(感量0.1克)1台; 烧杯(50ml)二只; 温度计(精度0.5℃)一支; 酸度计(精度±0.02pH)一台. 5.4.2操作 置烧杯于天平上,称取试样1份,加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9份,搅拌片刻,在水浴上加 热至70~80℃,取下放冷至室温,除去蜡块,用校正后的酸度计测定., 5.5耐热 5.5.1仪器 恒温培养箱(灵敏度±1℃)一台; 培养皿(外径90mm)一只; 天平(感量0.001g)一台3 角架(15度)一只. 5.5.2操作 预先将恒温箱调节至40±1℃,在已称量的培养皿中称取样品约10g(约占培养皿面积 1/4) 刮平,再精密称量.斜放在烘箱内的15°角架上经24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再 称重,如有油渗出,则将渗油部分小心措去,留下膏体部分,然后将培养皿连同剩余的膏体 部分进行称量,计算样品渗油的百分率. 渗油率(%)= W1-W2x100..(1) W 式中:W一样品重量,g; W1一24h失水后样品重量加培养皿重,g; W2一渗油部分揩去后,培养皿和膏体的重量,g. 5.6耐寒 5.6.1仪器 冰箱(灵敏度±2℃)一台. 5.6.2操作 预先将冰箱调节到一15±1℃,将样品放入冰箱,经24h取出,恢复室温后观察有无油 一16— QB/T1861-93 水分离. 5.7容量允差 5.7.1仪器 托盘天平(感量0.5g)1台. 5.7.2操作 取试样10盒(瓶)称其毛重,然后去尽内容物,洗净烘干,称取皮重,按下式计算平均 重量. w 二 W总一W空 10 (2) 式中:W一10盒(瓶)平均重量,g; W总一10盒(瓶)毛重:g; W空一10盒(瓶)皮重、g. 按规定容量计算容量允差. 6检验规则 按QB/T1684执行.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包装 按QB/T1685执行. 7.2运输 必须轻卸、轻放,按箱上符头标志堆放,避免剧烈震动、撞击和日晒雨淋,高温期间调 运地区和日期,由工商双方商定. 7.3贮存 应贮存在温度不高于32℃的通风干燥仓库内,切忌靠近火炉、暖气处,堆放时必须距离 地面20cm、内墙50cm 中间应留通道,按箱子箭头标志堆放,不得倒放,并应严格掌握先 进先出原则. 符合上述运输、贮存条件:,产品在包装完整和未经启封条件下,保质期按QB/T1685中 保质期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妆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日用化学品二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爱珍、邢静.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发布的专业标准ZBY42001一86《香 脂》作废. —17- ...
QB/T 1860-1993 洗发膏.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1860-93 洗发膏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洗发膏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 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脂肪醇硫酸钠和脂肪酸皂类及其它表面活性剂(椰子皂类除外)为主要 原料,添加润湿剂、防腐剂、助洗剂、芳香物、杀菌药物、色素等辅料配制而成的洗发用 品. 2引用标准 GB7916化妆品卫生标准 GB/T13531.1化妆品通用试验方法pH值的测定 GB/T13173.6洗涤剂发泡力的测定 GB5173洗涤剂中阴离子活性物的测定(直接两相滴定法) QB/T1684化妆品检验规则 QB/T1685化妆品产品包装外观要求 3产品分类 3.1按产品性能分为一般洗发膏、营养洗发膏、护发洗发膏. 3.2按产品包装分为瓶装、袋装、软管装. 4技术要求 产品卫生指标应符合GB7916有关规定. 4.1理化指标 表1 指标名称 规 定 耐热, 40℃,24h 膏体不流动,无分离现象 耐寒 0℃,24h 膏体能正常使用 一10℃,24h 膏体恢复室温无分离析水现象 泡沫(40℃)mm ≥100 pH值 ≤9.8 活性物含量%(以100%K12计)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一11一13批准 1994一07一01实施 -11- QB/T1860-93 4.2感官指标 表2 指标名称 规 定 膏体 均匀、软硬适宜、无杂质 香气 香气纯正,符合规定香型,无异味 色泽 符合规定色泽 4.3容量允差 ≤15g ±1g 16~30g ±2g 31~100g ±3g 101~200g±4% 201~500g±3.5% 500g以上散装,不低于规定容量. 4.4包装外观要求 符合QB/T1685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理化指标 5.1.1耐热 5.1.1.1仪器电热恒温千燥箱. 5.1.1.2步骤 将试样放入已调好所需温度(40±1℃)的恒温箱中,按规定时间进行试验.小塑料袋 样品,用铁夹夹住塑料袋封口,悬挂在电热恒温干燥箱中,24h后取出,放在45°的斜面 上,观察膏体是否流动和有无变化.瓶装样品,将瓶放置电热恒温千燥箱中,使膏面保持水 平,24h后取出,斜放成45°,观察膏体是否流动和有无变化.散装样品,改为15~30g小包 装后,检验方法同上. 5.1.2耐寒 5.1.2.1仪器电冰箱. 5.1.2.2步骤 将试样放入调至0±1℃的冰箱内,经24h后取出检查膏体能否正常使用. 样品经0℃预冷2h 放入调至-10±1℃的冰箱内,24h后取出,恢复室温观察试样是 否正常. 5.1.3泡沫 按GB/T13173.6检测. 试验浓度:2%. 5.1.4pH值 -12一 QB/T21860-93 按GB/T13531.1方法检测. 5.1.5活性物含量 按GB5173方法检测. 5.2感官指标 5.2.1膏体 目测和触觉检验. 5.2.2香气 嗅觉检验. 5.2.3色泽 目测检验. 5.3.容量允差 5.3.1步骤 取样品10瓶(袋),用天平称量并记录,然后把瓶内膏体倒出,用清水清洗干净,干燥 后,称量并记录(袋装产品可用10只空袋称其空袋重). 5.3.2计算 w=W总-W空 10 式中:W—10瓶(袋)试样平均质量,g; W总一一10瓶(袋)试样的毛重,g3 W空一一10瓶(袋)试样的空瓶(袋)重,g. 按规定质量计算容量允差. 6检验规则 6.1按QB/T1684执行. 6.2活性物含量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型式检验. 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标志、包装 按QB/T1685执行. 7.3运输 必须轻装轻卸,按箱子箭头标志堆放,避免剧烈震动、撞击和日晒雨淋. 7.4贮存 应贮存在温度不高于38℃的通风干燥仓库内,堆放时必须距离地面20cm 内墙50cm 中 间留有通道,不得倒放,切忌靠近水源或火源、热源,并严格掌握先进先出原则. 产品的保质期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合理确定.凡符合上述运输、贮存条件,且包装完 整,未经启封的产品,在保质期内,其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保质期从产品生产之 日算起. -13- QB/T1860-93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妆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丽源公司日化三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蕾、董树芬.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发布的部标准QB964一85《洗发膏》 作废. -14- ...
QB/T 1859-1993 香粉、爽身粉、痱子粉.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QB/T1859-93 香粉、爽身粉、痱子粉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粉剂产品中的香粉、爽身粉和痱子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粉体原料为基质,添加其它辅料成份配制而成的香粉、爽身粉和痱子 粉. 2引用标准 GB/T7916化妆品卫生标准 GB/T13531.1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pH值的测定 QB/T1685化妆品产品包装外观要求 QB/T1684化妆品检验规则 3术语 3.1香粉 香粉系人的面部护肤品,由粉体基质、护肤物和芳香物等组成.具有抵御风沙扑打,减 弱高温刺激及紫外线伤害,遮蔽或弥补面部瑕疵、芳肌等作用. 3.2爽身粉 爽身粉系人的体部护肤卫生品,由粉体基质、吸汗剂等组成.浴后使用,具有吸汗、爽 肤、芳肌等作用. 3.3痱子粉 痱子粉系人的体部护肤卫生品,由粉体基质、吸汗剂、杀菌剂等组成.具有吸汗杀菌、防 痱、止痱等作用. 4产品分类 按产品使用对象分为婴儿用品、儿童用品、成人用品. 5技术要求 卫生指标应符合GB7916要求. 5.1感官、理化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3一11一13批准 1994一07-01实施 -8- QB/T1859-93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粉体 洁净,无明显杂质黑点 感官指标 色泽 符合规定色泽 香气 符合规定香型 理化指标 pH值 4.5~9.5 细度(120目)% ≥95 5.3容量公差 >50g±6% ≤50g±8% 5.4外观要求 应符合QB/T1685规定. 6试验方法 6.1感官及理化指标 6.1.1粉体 取适量粉样,置于白色衬物上,在室内光亮处,用肉眼观察粉体. 6.1.2色泽 取适量粉样,置于白色衬物上,在室内光亮处,用肉眼观察粉体. 61.3香气 取适量粉样,涂抹在皮肤上用鼻子嗅察. 6.1.4pH值 按GB/T13531.1检测. 6.1.5细度 6.1.5.1仪器 天平(感量0.01克)一台; 120目标准筛一只; 软毛板刷(约4cm宽,5cm长)一只. 6.1.5.2操作 称取约5g粉体,置于120目筛内,用软毛刷刷落粉体,称取筛出物重量.测试两次取均 值. 6.1.5.3计算 W 细度(%)=w. L×100(1) 式中:W.一粉体重量,g; W1一筛出物重量,g. 6.2容量允差 -9一 QB/T1859-93 6.2.1仪器 架盘天平(感量0.1g)一台. 6.2.2操作 取样品10个,称其毛重,倒出粉体,擦试干净,称其皮重. 6.2.3计算 w=W总-W空-w..(2) 10 式中:W一一10个样品平均容量,g; W总—-样品总毛重,g; W空一一样品总皮重,g; W一规定容量,g. 按规定容量计算容量允差. 7检验规则 .按QB/T1684执行.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标志、包装 按QB/T1685执行. 8.2运输 运输时必须轻装轻卸,按箱子箭头标志堆放,不得剧烈撞击和日晒雨淋. 8.3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温度不高于40℃,通风千燥的仓库内,堆放时必须离地面20cm 内墙 20cm 外墙50cm 中间留通风道,不得倒放,切忌靠近热源、火源和水源,并应严格掌握 先进先出的原则. 本产品的保质期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合理确定,凡符合上述运输、贮存条件,包装完整, 未经启封的产品在保质期内,其质量应符合本产品有关规定,保质期从产品生产之日算起.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妆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夫津市日用化学厂、北京丽源公司日用化学四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新民、周文麟、田伟香、康金萍.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发布的部标准QB966一85《香粉、爽 身粉、痱子粉》作废. 一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