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140-2011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pdf
ICS07.060 A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40-2011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urvey of marine microbenthos 2011-05-09发布 2011-06-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HY/T140—2011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N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1 4.1主要观测量 4.2辅助观测量 4.3观测站点与层次设计 4.4文档与图件 2 4.5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程序步骤2 4.6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措施 2 5采样和固定1 2 5.1海上采样 2 5.2潮间带采样 3 5.3活体样品采集 5.4采样管 5.5样品处理 3 5.6环境因子的测定 3 6活体微型底栖生物调查 6.1方法概述 4 6.2设备材料 6.3样品分离和培养 4 6.4观察和记录分析 5 7底栖微藻和底栖细菌调查 7.1方法概述 5 7.2用于实验室操作的荧光染色5 7.3用于船上操作的荧光染色 .7 8底栖原生动物调查 8 8.1方法概述 8 8.2工具和试剂 8 8.3 Percoll离心分离技术8 8.4 Ludox离心分离技术 8.5定量蛋白银染色技术 .10 9微型底栖生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3 I HY/T140-2011 9.1显微镜检分析 13 9.2常用群落参数的计算. 13 9.3填写报表 14 9.4统计分析和绘图 14 10调查成果内容及要求 .14 10.1原始记录 14 10.2文档 15 10.3元数据 .16 10.4图件 .17 10.5调查结论 17 10.6成果的质量评估 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的几个主要类群图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采样和镜检记录表 19 附录C(规范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几种仪器设备图2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转换系数表 22 附录E(规范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几个关键技术流程图 23 附录F(规范性附录)微型底栖生物的生物体积计算公式 25 附录G(规范性附录)各种溶液的配方和配制 27 参考文献 29 图A.1微型底栖生物的几个主要类群图 18 图C.1真空过滤系统图 21 图C.2滤膜筐图 21 图E.1底栖微藻和细菌萤光染色技术流程图 23 图E.2 Percoll离心分离技术流程图 23 图E.3 Ludox离心分离技术流程图 24 图E.4定量蛋白银染色(QPS)技术流程图 ....24 图F.1微型底栖生物的生物体积计算公式图25 表B.1微型底栖生物采样记录表 19 表B.2微型底栖生物镜检记录表 20 表D.1微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转换系数表22 Ⅱ HY/T140-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推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类彦立、徐奎栋. HY/T140—2011 引言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填补GB/T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中缺乏有关微 型底栖生物调查的规定. 为了完善我国海洋调查内容,为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工作提供准确、先进、实用的研究方法,实现 大型、小型和微型底栖生物的系统集成研究,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本标准的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潮间带、浅海和深海等不同生境的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对于保障、支撑调查工作 的顺利开展,统一调查程序、操作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具有重要作用. ...
HY/T 139-2011 海洋行政执法档案业务规范.pdf
ICS01.140.20;07.060 A14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39-2011 海洋行政执法档案业务规范 Operational norms for archives on the oceanographic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2011-02-16发布 2011-03-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HY/T139—2011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要求 2 4.1齐全性 2 4.2完整性 2 4.3准确性 2 4.4系统性 2 4.5真实有效性 2 4.6安全性 2 5收集积累 3 6整理组卷3 6.1文件整理 3 6.1.1纸质文件整理 3 6.1.2照片文件整理 3 6.1.3电子文件整理 3 6.2案卷整理 4 6.3装订 4 6.4案卷排列 7著录编目 4 7.1页号编制 7.2档号编制 5 7.3案卷封面编制 5 7.4案卷卷脊编制 6 7.5卷内目录编制 7.6备考表编制 6 7.7加盖档号章 6 7.8案卷目录编制 6 7.9文件目录编制 石 7.10电子文档编目 .....7 8归档 7 9保管利用 7 10鉴定移交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海洋行政执法文件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海洋行政执法档案案卷封面、卷脊、档案业务用表格式图示10 I HY/T139-2011 参考文献 23 表A.1海洋行政执法文件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9 图B.1处罚案件案卷封面格式 10 图B.2处罚案件案卷脊背格式11 图B.3卷内目录格式 12 图B.4卷内备考表格式 13 图B.5档号章格式 图B.6案卷目录格式 .14 图B.7文件目录格式 15 图B.8电子文档登记表格式 16 图B.9电子文件目录格式 17 图B.10电子文件载体装具封面格式 18 图B.11归档移交记录表格式19 图B.12档案借阅登记表格式 20 图B.13销毁档案登记表格式 图B.14档案交接文据格式22 HY/T139—201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中国海监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力、周玲、杜继鹏、金海琴、李杰、杨柳、李亮、国小雨、钟晓丽. HY/T139-2011 海洋行政执法档案业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行政执法档案文件的收集积累、整理组卷、著录编目、归档、保管利用、鉴定移交 的方法及档案业务用表的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行政执法专项、处罚案件档案业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HY/T057海洋管理机关档案业务规范 海洋行政执法法律文书基本格式,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行政执法文件records of oceanographic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在海洋行政执法工作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执法工作活动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记录. 3.2 海洋行政执法档案archives of oceanographic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在海洋行政执法工作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执法工作活动以及具有证据和证明作用,并有保存价值的 各种载体形式的历史记录. 3.3 执法专项law enforcement activities on special projects 各级海洋行政执法机构针对特定事项或者在特定海域组织的执法活动,包括专项检查、专项行动. 注:活动周期一般超过一天,有方案、过程记录、总结等,不包括以登记为主的日常执法活动. 3.4 正卷ma...
HY/T 138-2011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规范.pdf
ICS07.060;13.060.01;75.020 Z04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38-2011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规范 The spec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for marin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2011-02-16发布 2011-03-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HY/T138—2011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3 4.1目的 3 4.2工作原则 3 4.3基本要求 .3 5检查项目、方法与内容 ....4 5.1基础数据检查 4 5.2文件证书检查 4 5.3资料检查 5 5.4环境保护设施检查 5 5.5生产作业区域检查6 5.6溢油应急能力检查 6 5.7污染物处置检查 6 5.8化学消油剂使用检查 .7 5.9试油检查 .7 5.10平台(海上设施及构筑物)弃置作业检查 7 5.11其他海上作业检查 .8 5.12溢油事故现场检查 .8 6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执法检查一般程序9 7检查方式与手段 10 7.1现场检查 10 7.2管理检查 10 7.3巡航监视检查 10 8报告编写 11 8.1报告种类 11 8.2报告编写内容 11 8.3报告编写格式 11 9相关技术应用 11 9.1样品采集、贮存和运输 .11 9.2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12 9.3海上溢油漂移观测、分析与判断 13 9.4原油登岸观测 14 HY/T138-20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建设项目基础信息登记表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报告编写格式 18 附录C(规范性附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程检查情况登记表21 参考文献 25 HY/T138-201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海监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中国海监总队、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 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书贤、吴强、谢弘阳、何建苗、姜锡仁、邹洁、汤海荣、郭小勇. HY/T138—2011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项目、内容、程序、方式、方法、报告编写和相 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的海洋石油探开发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914一2008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18420.1-2009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第1部分:分级 GB18486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 海洋监察员守则.国家海洋局 海洋行政执法法律文书格式.国家海洋局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化学消油剂的使用规定.国家海洋局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marin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企业、事业单位、作业者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储存和 管线输送等作业活动,包括所使用的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及其他有关设施的作业活动. 注1:作业者指实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的实体. 注2:生产,指海底石油被开采后,在海上进行的一系列生产、加工过程. 注3:固定式和移动式平台指钻井平台和采油平台,并包括其他平台. 3.2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pollutants from offshor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中使用或生成后向海排放并可能影响海...
HY/T 137-2011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pdf
ICS01.120;07.060 A00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137-2011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 Standard system for law enforcement of 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 2011-02-16发布 2011-03-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HY/T137-2011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结构 】 4.1层次划分和编号 1 4.2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结构图 2 5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明细表 4 5.1中国海监执法通用基础标准 4 5.2执法业务门类通用和组类标准4 5.3执法装备门类通用和组类标准 7 5.4执法技术门类通用和组类标准8 5.5执法队伍门类通用和组类标准 10 6中国海监执法标准统计表 10 参考文献 12 HY/T137—201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海监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中国海监总队、中国海监北海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强、谢弘阳、汤海荣、郭小勇、宋霞、徐春红、汤钰婧、何建苗. 面 HY/T137-2011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的结构图、标准明细表和统计表. 本标准适用于制定中国海监执法标准的规划和计划,也适用于标准的制定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301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standard system for law enforcement of 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 中国海监执法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3.2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表diagram of standard system for law enforcement of China Marine Sur- veillance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注: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表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和标准统计表. 3.3 中国海监执法相关标准relative standards for law enforcement of China Marine Surveillance 属于其他体系(专业),但与中国海监执法关系密切,且被本体系直接采用的标准. 4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结构 4.1层次划分和编号 4.1.1层次划分 4.1.1.1按照GB/T13016的规定,结合中国海监执法工作的特点,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表分为三 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国海监执法通用标准,即专业通用标准; —一第二层次是第一层次的下位类即门类通用标准,也称标准分体系; ——第三层次是第二层次的下位类即组类通用标准,也称为各分体系的通用标准. 1 HY/T137-2011 4.1.1.2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划分为以下四个门类: a)执法业务; b)执法装备; c)执法技术; d)执法队伍. 4.1.2编号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的层次及顺序编号采用二节式(XXX-XX) 中间以短横线分开,短横线 前面是层次代号: —第一层专业代号,以个位阿拉伯数字“1”表示; 一第二层门类代号,以十位阿拉伯数字“21~24”表示; 一第三层组类代号,以百位阿拉伯数字“311~342”表示. 短横线后面是标准的排列顺序号,以十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4.2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结构图 中国海监执法标准体系结构图见图1, 2 ...
HY/T 057-2011 海洋管理机关档案业务规范.pdf
ICS01.140.20;07.060 A14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057-2011 代替HY/T057—2001 海洋管理机关档案业务规范 Operational norms for institutional archives of oceanic administration 2011-07-08发布 2011-12-01实施 国家海洋局发布 HY/T057-2011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质量要求 2 5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 5.1收集积累范围 .2 5.2收集积累种类 2 5.3收集积累方式 2 5.4收集积累要求 2 6文件材料的整理 3 6.1纸质文件材料整理 3 6.2电子文件整理 6 7文件材料的归档 7 7.1纸质文件材料的归档 7.2电子文件的归档 8档案整理 8 8.1档案盒排列 8 8.2编辑档案盒信息表 9 8.3建立全宗管理档案 9 9档案的保管、统计与利用10 9.1保管 10 9.2统计 10 9.3利用 11 10档案的鉴定、移交与销毁 11 10.1鉴定 11 10.2移交 12 10.3销毁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不归档文件材料范围与处理 25 附录C(规范性附录)档案盒与常用表格格式 26 I HY/T057-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修订. 本标准代替HY/T057一2001《海洋管理机关档案业务规范》.本标准在原HY/T057一2001基础 上,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 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和DA/T2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3,对结构及相关内容进行 了调整修改,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的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新的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1821《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8894一2002《电子文 件归档与管理规范》、DA/TI《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一增加了关键术语“电子文件”、“件”、“归档电子文件”、“逻辑归档”、“物理归档”、“全宗”,修改了 “文件材料”的定义(见3.2、3.3、3.4、3.5、3.6、3.8、3.1); 一删除了“立档单位与全宗”(见原HY/T057一2001的第4章); -一增加了“总体质量要求”(见第4章); 一一修改了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的过程,将原标准的“归档”与“档案系统整理”修改调整为“文 件材料的收集积累”、“文件材料的整理”、“文件材料的归档”、“档案整理”(见第5章、第6章、 第7章、第8章,原HY/T057一2001的第5章第6章); 一一修改了原标准“档案的利用”,将档案保管、统计相关内容移入该章节,修改后为“档案的保管、 统计与利用”(见第9章,原HY/T057一2001的第8章); -一一修改了原标准“档案的统计、鉴定与移交、销毁”,将档案统计的内容移至“档案的保管、统计与 利用”章节,修改后为“档案的鉴定、移交与销级”(见第10章,原HY/T057一2001的第9章); 一修改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明确界定归档文件“定期”的保管年限(见附录A 原HY/T057一2001的附录B); 一修改了“不归档文件材料范围”(见附录B 原HY/T057一2001的附录C); 一一删除了“档号章”格式,增加了“归档章”格式(见附录C图C.1 原HY/T057一2001的附录A 图A.18); —以“归档文件目录”与“归档文件目录封面”替代了“案卷目录封面”、“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 录”(见附录C图C.2、图C.3 原HY/T057一2001的附录A图A.4、图A.5、图A.6); 一修改了“备考表”的格式(见附录C图C.4 原HY/T057一2001的附录A图A.7); 一一明确了以“盒”为保管方式的档案装具,副除了“案卷卷盒”、“案卷盒封面”、“案卷卷脊”,增加了 “档案盒封面”与“档案盒脊”(见附录C图C.5、图C.6 原HY/T057一2001的附录A 图A.1、图A.2、图A.3); 一一增加了“归档电子文件目录”、“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的格式(见附录C图C.7、 图C.9); 一删除了“案卷交接...
HG/T 4862-2015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反应性能试验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50902—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862—2015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 反应性能试验方法 Reaction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of catalyst for methanol to light olefins 2015-07-29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86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催化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南化集团 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中民、田鹏、袁龙、王风、周君梦、王莹、周海燕、陈延浩. HG/T4862-2015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反应性能试验方法 警告:本标准所涉及的试验用原料和尾气(含H2、CO、CO2、CH3OH、CH4、C2H4、C2H6、C3H6、 C3H8 以及C4、C5、C6的烯烃)对人体健康和安全具有中毒、易燃、易爆的危害,必须严防系统漏气, 现场严禁有明火,并且应配有必要的灭火器材和排风设备等预防设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反应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甲醇制低碳烯烃(M℉O)工艺流程中的甲醇制低碳烯烃用周体催化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9周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3原理 甲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转化生成乙烯和丙烯、少量的丁烯、烷烃、碳五以上组分 和少量的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其主要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OH→C2H:C3HCH2n(n≥4)CnH2?H2O 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反应前后甲醇、乙烯和丙烯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甲醇的转化率、乙烯加丙烯的 选择性,以此表征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4试验装置 4.1流程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反应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 1 HG/T4862-2015 2-1 2-2 11 1-1 1.2 13 10 8 9 12 说明: 1-1~1-2 调节阀; 2-1~2-2一一质量流量计(0mm~80mm 以Hc计); 3 反应器; 4-过滤器; 分流控制阀; 6一气相色谐《FID、TCD双通道检测器); 7反应器加热炉; 8-四通阀; 9一-加热带; 10 汽化器; 11汽化器加热炉; 12甲醇水溶液; 13 高压恒流泵, 图1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反应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 4.2装置参数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反应性能试验装置主要参数见表1. 2 HG/T4862-2015 表1反应性能试验装置主要参数 项日 参数 反应2器规格/mm 27×350 反应器等温区长度/mm 70 系统压力/MPa 常压 温度/℃ 450 空速/h 1.5 复现性(绝对差值) 0.6%(选择性),20min(寿命) a反应器等温区长度的测定按附录A的规定. b空速对应的高压恒流泵流量的标定按附录B的规定. 4.3校验 正常情况下,试验装置的复现性每季度用参考样或保留样至少测定一次,其测定方法按第6章和 第7章的规定. 5采样 5.1实验室样品 按GB/T6679的规定,其中每袋的采样量不低于50g 每批采样总量不低于600g.以四分法分 取约150g 待用. 5.2试样 取适量实验室样品,用孔径为75μm和380μm的试验筛(符合GB/T6003.1中R40/3系列) 筛分.取粒度为75am~380m的试样,置于烘箱中,150℃干燥2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至室温,待用. 5.3试料 称取10g试样,精确至0.001g. 6试验步骤 6.1原料 原料(以质量分数计)由甲醇(40%)、去离子水(60%)组成,其中甲醇为分析纯. 6.2试料的装填 将处理好的粒径为3mm~5mm的石英砂装人反应器内,并敲实,填至测定等温区时所确定的 位置.再在石英砂上加一个气体分布板,将催化剂试料小心倒人反应器内,轻轻敲打管壁将附着在反 应器内壁上的催化剂震荡下来,拧紧反应器端头螺母. 6.3系统试漏 将装填好的反应器接人试验装置系统,通人氨气,在螺纹连接处涂抹发泡液,检查是否有气泡. 如有漏气处需进行处理,试漏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将测温热电偶插入反应器热电偶套管内,使其顶端位于分布板上方2cm处. 6.4升温活化 将四通阀处于活化状态,打开氨...
HG/T 4861-2015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物理性能试验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50901-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861-2015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 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Physical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of catalyst for methanol to light olefins 2015-07-29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86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T催化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南化集团 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中民、田鹏、袁龙、王凤、周君梦、王莹、周海燕、邱爱玲. HG/T4861-2015 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甲醇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的粒度、磨损指数、ET比表面积和总孔容、振实密度、 沉降密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甲醇制低碳烯烃(MTO)工艺流程中的甲醇制低碳烯烃用周体催化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78化T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检验方法 GB/T16913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GB/T21354粉末产品振实密度测定通用方法 3采样 3.1实验室样品 按GB/T6678的规定,其中每袋的采样量不低于50g 每批采样总量不低于600g. 3.2试样 将实验室样品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分取约250g 待用. 4试验方法 4.1粒度的测定 4.1.1原理 当光束遇到颗粒阻挡时,一部分光将发生散射现象,散射光的传播方向将与主光束的传播方向形 成一个夹角,0角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有关,散射光的强度代表该粒径颗粒的数量.通过测量不同 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强度,得到样品的粒度分布. 4.1.2仪器 激光粒度仪包括光学系统、样品分析系统、信号采集系统等具体参数见表1.激光粒度仪每2 个月或维修后均需采用国际颗粒级标准样品[GBW(E)120021-120031]进行校验.校验的粒径点不 少于3个,对应颗粒百分含量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绝对误差应小于3%. 1 HG/T4861-2015 表1激光粒度仪测试参数表 项日 参数 泵转速/(r/min) 2700~3000 分散剂 水 折射率 1.78(YAl-02) 遮光度/% 10~20 模型 通用 颗粒形状 不规则(颗粒为不光滑颗粒) 4.1.3试验步骤 4.1.3.1开机 打开激光粒度仪电源,预热仪器20min以上. 4.1.3.2背景测量 样品池中放入满足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开启循环水泵搅拌速度调至2700r/min. 点击操作软件,进人粒度分析操作系统. 仪器进行自动对光,然后开始测量背景. 4.1.3.3测试 向烧杯中加入约20g试样,调节仪器遮光比在10%~20%范围内,然后开始测量. 测量结束后,抬起样品池上方盖子,将测量液体排出,用去离子水反复清洗仪器,使背景达到待 测状态. 4.1.4结果计算 仪器分析后,可以直接得到催化剂≤20m、20m~40um、40m~80m、80m~110um、 110μm~150m、≥150m的粒度分级数值.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粒度测定结果的允许绝对差值 粒度/m 允许绝对差值/% ≤20 ≤0.16 20~40 ≤0.53 40-80 ≤0.86 80~110 ≤0.60 110~130 0.56 2150 ≤0.48 4.2磨损指数的测定 4.2.1原理 在高速空气流的喷射作用下微球催化剂呈流化态,催化剂颗粒间及催化剂与器壁间因摩擦碰撞产 生破损,细粉会被气流带离流化室、收集在过滤袋内,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损失的固体量得到催化剂 的磨损指数. 4.2.2仪器 4.2.2.1磨损测定仪:射流孔板上有3个内径0.5mm的孔口. 2 HG/T4861-2015 4.2.2.2分析天平:精确至0.01g. 4.2.3试验步骤 4.2.3.1打开气源阀门,检查仪器面板上的各项参数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充分敲击沉降管、磨 损管和出口玻璃管、不使物料残留. 4.2.3.2将两套安装好粉末收集袋的收集管依次安装到仪器的上方空气出口,通入湿空气30min. 4.2.3.3称取约50g试样两个,精确至0.01g.分别加到沉降室中,将两个加湿后的粉末收集袋称 量后...
HG/T 4859-2015 常温氧硫化碳水解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pdf
ICS71.100.99 G75 备案号:50899—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859-2015 常温氧硫化碳水解催化剂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of chemical position for carbonyl sulfide hydrolyzed catalysts at room temperature 2015-07-29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85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和GB/T20001.4一200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催化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化集团研究院、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迅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爱玲、倪雪梅、魏华、贾元山、胡文宾、孙国双、封超. HG/T4859-2015 常温氧硫化碳水解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警告:本标准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部分操作具有危险性.本标准并未揭示 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并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温氧硫化碳水解催化剂中氧化钾(K2O)、氧化铝(Al2O3)、氧化钠(Na2O)以 及烧失量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氧化铝为载体、钾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常温氧硫化碳水解催化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9周体化T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验中所用的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3的 规定制备. 4采样 4.1实验室样品 按GB/T6679的规定取得. 4.2试样 将实验室样品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分取约40g 在瓷研钵中破碎研细.再用四分法分取约20g 继续研细至试样全部通过75m试验筛(符合GB/T6003.1中R40/3系列).置于称量瓶中,于 120℃士5℃干燥至恒量.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 5氧化钾(K20)质量分数的测定 5.1原理 在弱碱性溶液中,加人四苯硼酸钠、使钾离子生成四苯硼酸钾沉淀.加人入适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 钠(EDTA)以排除阳离子的干扰. 5.2试剂 5.2.1四苯硼酸钠溶液:15g/1.. 5.2.2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40g/L. 5.2.3氢氧化钠溶液:400g/1. HG/T4859-2015 5.2.4四苯硼酸钠洗涤液:1.5g/L. 5.2.5酚酞指示液:5g/1.乙醇溶液. 5.3分析步骤 5.3.1试料溶液的制备 称取2g~5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加人约150mL.水,水浴加热煮沸 30min.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干过滤,弃去最初 50mL滤液. 5.3.2试料溶液的处理 量取25mL.试料溶液,置于250mL.烧瓶中,加人2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含 阳离子较多时可加入40mL) 加人2滴~3滴酚酞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出现时,再过量 1mL.于通风橱中缓慢加热煮沸15min后,放置冷却或用流水冷却至室温.若红色消失再用氢氧 化钠溶液调至红色. 5.3.3沉淀及过滤 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四苯硼酸钠溶液,加人量为每含1mg氧化钾加四苯硼酸钠溶液 0.5mL 并过量约7mL 继续搅拌1min 静置15min以上.用倾滤法将沉淀过滤于120℃±5℃下 预先恒重的G4玻璃坩埚式滤器内,用四苯硼酸钠洗涤液洗涤沉淀5次~7次,每次用量约5mL 最 后用水洗涤2次,每次用量约5mL. 5.3.4干燥 将盛有沉淀的坩埚置于120℃士5℃的烘箱中,干燥1.5h后,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重. 5.3.5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测定步骤及试剂用量均与上述步骤相同. 5.3.6结果计算 氧化钾(K2O)质量分数w1 按公式(1)计算: (m2-m1)X0.1314 一×100%= 1.314×...
HG/T 4858-2015 精制对苯二甲酸用钯碳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50898一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858-2015 精制对苯二甲酸用钯碳催化剂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of chemical position in palladium-carbon catalyst for 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 2015-07-29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85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催化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化集团研究院、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淮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雪玲、王莉、赵接红、张晓强、姚业峰. HG/T4858-2015 精制对苯二甲酸用钯碳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警告:本标准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部分操作具有危险性.本标准并未揭示 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并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制对苯二甲酸用钯碳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精制对苯二甲酸用钯碳催化剂中钯、铜、铁、硫质量分数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一般规定 本标准离子色谱法和ICP法所用水为电阻率值不小于18Mcm的纯水,其他所用试剂和水在 没有注明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 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和GB/T603的规定制备. 4采样 4.1实验室样品 按GB/T6679的规定取得. 4.2试样 将实验室样品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分取约40g在瓷研钵中破碎研细.再用四分法分取约20g 继续研细至试样全部通过150μm试验筛(符合GB/T6003.1中R40/3系列).置于称量瓶中,于 130℃干燥至恒量.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 5试料溶液的制备 5.1试剂 5.1.1高氯酸:优级纯. 5.1.2硝酸:优级纯. 5.1.3盐酸:优级纯. 5.2操作步骤 称取约0.15g试样(见4.2),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在通风橱内加入7mL高 氯酸、7mL硝酸和10mL盐酸,盖上表面皿,缓慢加热(保持微沸)至试料溶解成完全透明状.取 下烧杯,稍冷却后,沿杯壁补加5.盐酸,继续蒸至白烟消失.取下,冷却至室温.加水溶解盐 1 HG/T4858-2015 类,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干过滤. 6钯、铜、铁质量分数的测定 6.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仲裁法) 6.1.1钯质量分数的测定 6.1.1.1原理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波长244.8m处测定试料溶液中的钯,用T作 曲线法定量.加入消电离剂氧化镧消除钯基态原子的电离. 6.1.1.2试剂 6.1.1.2.1盐酸溶液:11. 6.1.1.2.2氧化镧溶液:100mg/mL. 称取10g氧化镧,加人20mL.盐酸溶液加热使之完全溶解,稀释至100mL备用. 6.1.1.2.3钯标准溶液:1mg/m. 6.1.1.2.4钯标准溶液:100μg/mL 量取10.00mL钯标准溶液(见6.1.1.2.3),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6.1.1.3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有钯空心阴极灯. 6.1.1.4分析步骤 6.1.1.4.1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钯标准溶液(见6.1.1.2.4)0.00mL、0.50mL.、1.00mL、 1.50mL、2.00mL.在每个容量瓶中各加入1mL.氧化镧溶液、4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按仪器T作条件,用空气-乙炔火焰,以不加人钯标准溶液的空白溶液调零,于波长244.8m处 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以上述溶液中钯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 线;或根据所得吸光度值计算出线性回归方程. 6.1.1.4...
HG/T 4857-2015 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50897-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857—2015 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activity for pre-reduced ammonia synthesis catalyst 2015-07-29发布 201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85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T催化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化集团研究院、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鲁西催化剂有限公司、湖北双 雄催化剂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永震、戴丰育、郭喜文、周志斌、陈延浩. HG/T4857-2015 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的活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氢和氮反应制取氨的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G/T3550氨合成催化剂 3原理 一定配比的氢氮混合气体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的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见下式.用硫酸标准滴定溶液吸收并计算出口气中氨气体积分数,以此表征催 化剂活性. 3H2N2:2NH3 4试验装置 4.1流程 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HG/T4857-2015 放空 4D4 1-1 1-2 放空 43DX4 D43K4H 1-5 说明: 1-1~1-5过滤器; 2精制炉; 3缓冲罐; 4五槽反应器; 5湿式气体流量计, 图1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装置示意图 4.2主要性能 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装置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 表1活性试验装置主要性能参数 项日 性能参数 五槽反应器中反应管规格/mm 16×2 五槽反应器中反应管数量/根 五槽反应器等温区长度/mm 10 系统压力/MPa 20 温度/ 550 原料气空速/h 30000 平行性(极差值)/% 0.3 复现性(极差值)/% 0.5 五槽反应器等温区长度的测定按附录A的规定. 4.3校验 正常情况下,试验装置的平行性、复现性每年用参考样或保留样至少测定一次.其测定方法按第 6章和第7章的规定. 2 HG/T4857-2015 5采样 5.1实验室样品 按HG/T3550的规定取得. 5.2试样 取适量实验室样品,置于钢臼内破碎研细,用孔径为1.0mm和1.4mm的试验筛(符合GB/T 6003.1中R40/3系列)筛分.取粒度为1.0mm~1.4mm的试样,按附录B的规定测定其堆积 密度. 5.3试料 根据试样的堆积密度,称取2.0mL.对应质量的试样,精确至0.01g 待用. 6试验步骤 警告:本标准所涉及的试验用原料气和尾气(含H2、N2、NH3)对人体健康和安全具有中毒、 易燃、易爆危害,必须严防系统漏气,现场严禁有明火,并且应配有必要的灭火器材和排风设备等预 防设施. 6.1原料气 原料气宜为氨裂解气.原料气的氢氮体积比为(2.8~3.1):1. 原料气中杂质含量应符合以下要求:水蒸气体积分数小于30×10,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0× 106 硫(以H2S计)体积分数小于5人10. 6.2试料的填装 在五槽反应器各反应管底部的筛板上垫一层干净细铜网,将处理好的粒度为1.0mm~1.4mm 的石英砂装人反应管内并敲实,填至测定等温区时所确定的位置.再在石英砂层面上加一层细铜网, 将催化剂试料小心倒人反应管内,轻轻敲打管壁使催化剂床层装填紧密,并测量其催化剂床层装填高 度.然后加一层细铜网再装人适量的粒度为1.0mm~1.4mm的石英砂,轻轻敲实.最后用细铜 网封口,拧紧封头螺母后,接人系统. 6.3系统试漏 打开原料气总阀,向系统内通入原料气,并稳定在15MPa 关闭系统进出口阀和放空阀,如在 0.5h内压力下降小于0.1MPa则视为系统密封.试漏符合要求后,将五槽反应器内气体泄至常压. 将热电偶插人五槽反应器中心管内,使其热端位于气体出催化剂床层临界面处. 6.4升温还原 预还原型氨合成催化剂升温还原操作条件见表2. 3 ...
HG/T 4753-2014 双翻盘磷石膏湿渣滤液机.pdf
ICS 71. 120;75. 180. 20 G92 HG 备案号:48613-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753-2014 双翻盘磷石膏湿渣滤液机 Doubletilting-panphosphogypsumliquidextractor 2014-12-31发布 201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 4753-201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式和基本参数 4.1结构型式 4.2基本参数 4.3型号编制方法 5要求... 5.1一般要求. 5.2使用性能要求 5.3材料要求. 5.4主要零部件质量要求 5.5装配要求 5.6外观质量 5.7安全要求 6试验方法 6.1煤油渗漏试验 6.2噪声测试 6.3空运转试验 ........ 6.4负荷运转试验. 6.5生产能力的测定 6.6滤饼含液量的测量 6.7滤液含固量的测量 6.8电气安全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2出厂检验 7.3型式检验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2包装. 8.3运输和贮存 图1滤液机结构型式示意图
HG/T 4753-2014 表1基本参数 表2垂直度公差 表3吻合面缝隙
HG/T475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T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华章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金鸟过滤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晓玲、钟新刚、贺仲宪、符庆良、张洪亮、徐大巍、丁浩泉。
川
HG/T 4753-2014 双翻盘磷石膏湿渣滤液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翻盘磷石膏湿渣滤液机(以下简称滤液机)的型式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连续操作的双翻盘磷石膏湿渣滤液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176铸造铜及铜合金 GB/T1348球墨铸铁件 GB/T2100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T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3768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 GB/T423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9439灰铸铁件 GB/T11352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975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分配头specialrotaryvalve 滤液面绕轴线旋转的连续滤液机的自动错气装置。
3. 2 固定错气盘stationary plate 周定在分配头体上不转动的圆盘形零件。
3. 3 转动错气盘rotaryplate 周定在转鼓上随转鼓旋转的圆盘形分配头零件,工作时与固定错气盘相对滑动。
...
HG/T 4750-2014 塑料焊接机具 挤出焊枪.pdf
HG/T4750-2014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描述 4.1焊枪型号 1 4.2产品结构 1 5要求 2 5.1安全要求 2 5.2预热时间 2 5.3加热温度 2 5.4挤出量 3 5.5出风量 3 5.6噪声 3 5.7外观 3 6试验方法 3 6.1安全性能 .3 6.2预热时间 3 6.3加热温度 3 6.4挤出量 4 6.5出风量 .4 6.6噪声 4 6.7外观 4 7检验规则 .4 7.1检验分类 7.2出厂检验 ..4 7.3型式检验 4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5 8.1标志 5 8.2包装 5 8.3运输 6 8.4贮存 6 图1挤出焊枪结构示意图 2 表1表征挤出量与实际挤出量的对应关系 表2检验项目 5 HG/T475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化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塑龙熔接设备有限公司、莱丹塑料焊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市特 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上海沃泰科流体设备有限公司、亚德化工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温州赵氟 隆有限公司、国家化学建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温州市质 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成光涛、赵锋、李茂东、秦波、毛晔、陈国龙、吴东亮、郑伟义、应仁爱、 张诗光、马建萍、涂欣、吴际祖. HG/T4750-2014 塑料焊接机具 挤出焊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焊接机具挤出焊枪的术语和定义,产品描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材料为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等 热塑性塑料制品焊接所用的手动挤出焊枪(以下简称焊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3883.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4583电动T具噪声测量方法T程法 GB/T5013.4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GB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1918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焊靴welding shoe 安装在焊枪前端用以成型不同焊缝形状的部件,一般为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 4产品描述 4.1焊枪型号 焊枪型号按如下规定编制. EWG- 一表征挤出量R:用1.0、2.0、3.0等表示 挤出焊枪 示例: EWG2.0 含义为表征挤出量为2.0的挤出焊枪. 4.2产品结构 焊枪前端设置有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制作的焊靴部件用以成型不同的焊缝形状(比如V 型焊缝、角状焊缝).焊枪结构示意图见图1. 1 HG/T4750—2014 6 说明: 1焊靴; 2塑化挤出系统; 3手柄; 4驱动系统; 5一显示屏; 6热风系统: 7-电源线. 图1挤出焊枪结构示意图 5要求 5.1安全要求 5.1.1焊枪的电源插头插座结构应符合GB/T11918的规定. 5.1.2连接焊枪与电源的软线或软电缆性能应符合GB/T5013.4的规定. 5.1.3焊枪电气强度应符合GB3883.1的规定. 5.1.4焊枪的过电流保护元件应符合GB5226.1的规定. 5.1.5焊枪带电零件的保护应符合GB3883.1的规定. 5.1.6在正常焊接过程中,无论工作时间持续长短,作业者握持的焊枪部位的温度不得超过40℃或 不超过环境温度,焊枪加热系统防烫套管的温度不得超过80℃. 5.1.7焊枪的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5.2预热时间 焊枪达到规定温度并使温度保持稳定所需时间应不大于10min. 5.3加热温度 5.3.1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焊枪的热风温度应该为40℃~600℃,并可调节. 5.3.2工作热风温度 2 ...
HG/T 4744-2014 照相明胶 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凝胶过滤色谱法.pdf
ICS37.040.20 G80 备案号: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744-2014 照相明胶 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凝胶过滤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hotographic gelatin by GFC 2014-12-31发布 201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74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了PAGI METHOD Tenth Edition(2006)(日本照相/明胶工业协会,照相明胶测试 方法,第十版、2006)标准中有关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数码影像材料与数字印刷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偃师市凯利达明胶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怀功、张玉娜、李合成、高峰、张刚、潘展、张丽. HG/T4744-2014 照相明胶 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凝胶过滤色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照相明胶的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感光材料用照相明胶的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2试验方法 2.1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明胶的分子量分布对感光材料的物理特性和乳剂中卤化银颗粒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借助于高效 液相色谐仪,用凝胶渗透过滤法测定明胶溶液,由得到的色谱图可得出明胶的重均分子量分布. 2.1.1试剂 (1)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溶解13.6g磷酸二氢钾(分析纯)于1000mL水(一级蒸馏 水)中.在配制后72h内用完, (2)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溶解14.4g磷酸氢二钠(分析纯)于1000mL.水(一级蒸馏 水)中.在配制后72h内用完. (3)淋洗液:混合等量的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用孔径为 0.45μm的过滤膜过滤.使用前,要在加热和搅拌的情况下用真空泵或吸气器对其除气30min.用超 声波清洗仪将其处置5min 亦可充分除气.放于储液瓶中,阴凉、避光保存.在配制后72h内 用完. 2.1.2实验仪器与设备 (1)高效液相色谱仪(具备数据处理功能). (2)色谱柱:填料为聚乙烯醇,pH值范围2~12、渗透极限2000000,内径7.5mm 长 300mm 2根. (3)紫外检测器. (4)过滤膜:孔径0.45μm. (5)真空泵、吸气器或超声波清洗仪. 2.1.3样品配制 2.1.3.1称取2.0g(精确到0.1mg)样品,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淋洗液,放置1h保证样 品充分溶胀,然后放人40℃水浴,溶解60min 再冷却至室温,加入淋洗液定容至100mL. 2.1.3.2用淋洗液将2.1.3.1中配制的溶液精确稀释10倍. 2.1.3.3使用前用孔径0.45μm过滤膜过滤. 2.1.4实验过程 2.1.4.1在下列条件下用凝胶渗透过滤法得到色谱图. 色谱柱:双柱串联为分析用柱组. 流速:1.0mL/min. 柱温:50℃. 进样体积:100L. HG/T4744—2014 检测方法:紫外检测器,波长230nm. 2.1.4.2得到的样品分子量分布图,纵坐标代表明胶的吸收值,横坐标代表保留时间. 2.1.4.3通过计算得到明胶的分子量分布,典型照相明胶的GFC色谱图见附录A. 2.2重均分子量的测定 本标准的目的是测量明胶的重均分子量,参考2.1中的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得到明胶的分子量分 布曲线、进而计算得到明胶的重均分子量. 2.2.1试剂 (1)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溶解13.6g磷酸二氢钾(分析纯)于1000mL水(一级蒸馏 水)中.在配制后72h内用完. (2)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溶解14.4g磷酸氢二钠(分析纯)于1000mL水(一级蒸馏 水)中.在配制后72h内用完. (3)淋洗液:混合等量的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用孔径为 0.45μm的过滤膜过滤混合液.使用前用可加热搅拌的真空泵或吸气器对其减压并除气约30min. 若用超声波清洗仪除气,则需进行5min.放于干净玻璃瓶中,盖紧瓶塞,阴凉、避光保存,在配制 后72h内用完. (4)GFC标准样品[用水作淋洗液的凝胶渗透色谱(GPC)]:用含有8种窄分布的支链淀粉 (pullulan)为标准样品做出标准曲线.8种窄分布标准样品的重均分子量分别是5900、11800、 22800、47300、112000、212000、404000、7...
HG/T 4682-2014 环己醇脱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47128—2014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4682-2014 环己醇脱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of chemical position in the catalyst for cyclohexanol dehydrogenation 2014-10-29发布 2015-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4682—2014 环己醇脱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警告:本标准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部分操作具有危险性.本标准并未揭示 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并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己醇脱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己醇脱氢催化剂中水分、氧化锌、氧化铜、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钠、 烧失量质量分数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 验中所用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照GB/T601和GB/T603的规定制备. 4采样 4.1实验室样品 按照GB/T6679的规定采样. 4.2试样 将实验室样品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分取约40g 在瓷研钵中全部破碎研细,再用四分法分取约 20g 继续研细至试样全部通过150μm试验筛(符合GB/T6003.1中R40/3系列),置于称量瓶中, 备用. 4.3试料溶液的制备 4.3.1试剂 4.3.1.1盐酸溶液:11, 4.3.1.2盐酸溶液:1100. 4.3.2操作步骤 称取约0.5g试样(4.2),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用水润湿,在通风橱内加人 20mL盐酸溶液(4.3.1.1),盖上表面皿,缓慢加热使试料完全溶解.冷却,用水冲洗表面皿及烧杯 内壁,用水稀释至约80mL.加热至60℃~80℃,用中速滤纸过滤,以热的盐酸溶液(4.3.1.2)洗 涤滤纸6次~8次,滤液及洗液移人25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 HG/T4682-2014 5水分质量分数的测定 5.1原理 将试料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在一定温度下干燥,干燥前后试料质量之差即为催化剂中的水分 含量. 5.2仪器 5.2.1鼓风干燥箱:能控制温度105℃~110℃. 5.2.2称量瓶:40mm×25mm. 5.3分析步骤 称取2g~3g试样(4.2),精确至0.0001g.置于预先在105℃~110℃恒重的称量瓶中,将称 量瓶盖斜置于称量瓶上,放入鼓风干燥箱内,在105℃~110℃干燥2.5h.取出称量瓶,放人干燥 器中,盖好瓶盖,冷却30min 称量. 5.4结果计算 水分的质量分数w1 按公式(1)计算: m1-m2 -×100% (1) m 式中: m1—一干燥前称量瓶和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2一干燥后称量瓶和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一一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应≤0.2%. 6氧化锌(ZnO)质量分数的测定 6.1原理 在H值为5.7的条件下,用硫代硫酸钠掩蔽铜,用氟化钠掩蔽铝,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乙 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试料溶液中的锌. 6.2试剂 6.2.1氟化钠. 6.2.2氨水溶液:11. 6.2.3硫代硫酸钠溶液:100g/L. 称取78.5g五水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50.0g无水硫代硫酸钠,溶于水,用水稀释 至500mL. 6.2.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6). 6.2.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2mol/L. 6.2.6二甲酚橙指示液:2g/L. 6.3分析步骤 量取25.00mL试料溶液(4.3.2),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人约1g氟化钠(6.2.1),用氨水 溶液(6.2.2)中和至有浑浊出现.加人1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6.2.4)、10mL硫代硫酸钠溶 液(6.2.3)、2滴~3滴二甲酚橙指示液(6.2.6),用水稀释至约100mL.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建筑资料员一本通(全过程详解).doc
资料员工作流程 第一部分开工前资料 1、 中标通知书及施工许可证 2、 施工合同 3、 委托监理工程的监理合同 4、 施工图审查批准书及施工图审查报告 5、 质量监督登记书 6、 质量监督交底要点及质量监督工作方案 7、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8、 施工图会审记录 9、 经监理(或业主)批准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 方案 10、 开工报告 11、 质量管理体系登记表 1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13、 技术交底记录 14、 测量定位记录 第二部分质量验收资料 1、 地基验槽记录 2、 基桩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3、 地基处理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4、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5、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6、 特殊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7、 线路敷设验收报告 8、地基与基础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 质量验收记录 9、主体结构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 量验收记录 10、装饰装修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 质量验收记录 11、屋面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 验收记录 12、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3、电气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 验收记录 14、智能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 验收记录 15、通风与空调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 1
批质量验收记录 16、电梯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项、检验批质量 验收记录 17、单位工程及所含子单位工程质量峻工验收记 录 18、室外工程的分部(子分部)、分项、检验批 质量验收记录 第三部分试验资料 1、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2、 砂、石检验报告 3、 各强度等级砼配合比试验报告 4、 砼试件强度统计表、评定表及试验报告 5、 各强度等级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6、 砂浆试件强度统计表及试验报告 7、 砖、石、砌块强度试验报告 8、 钢材力学、弯曲性能检验报告及钢筋焊接接头 拉伸、弯曲检验报告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 9、 预应力筋、钢丝、钢绞线力学性能进场复验报 告 10 桩基工程试验报告 11、 钢结构工程试验报告 12、 幕墙工程试验报告 13、 防水材料试验报告 14、 金属及塑料的外门、外窗检测报告(包括材 料及三性) 15、 外墙饰面砖的拉拔强度试验报告 16、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验收检测报告 17 、 有特殊要求或设计要求的回填土密实度试验 报告 18 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其他试验报告 19 地下室防水效果检查记录 20 、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试验记录 21 屋面淋水试验记录 抽气(风)道检查记录 节能、保温测试记录 24、 管道、设备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 25 系统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试验记录 26、 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 27、 大型灯具牢固性试验记录 28、 电气设备调试记录 29、 电气工程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30、 制冷、空调、管道的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 2
31、 制冷设备试运行调试记录 32 通风、空调系统试运行调试记录 33 风量、温度测试记录 34 电 梯设备开箱检验记录 35 电梯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 36 电梯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37 电梯试运行调试记录 38、 智能建筑工程系统试运行记录 39、 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功能测定及设备调试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所必须 的其他测量、测试、检测、检验、试验、调试、试 运行记录 第四部分材料、产品、构配件等合格证资料 1、 水泥出厂合格证(含28天补强报告) 2、 砖、砌块出厂合格证 3、 钢筋、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套筒出厂合格 证 4、 钢桩、砼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出厂合格证 5、 钢结构工程构件及配件、材料出厂合格证 6、 幕墙工程配件、 材料出厂合格证 7、 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 8、 金属及塑料门窗出厂合格证 9、 焊条及焊剂出厂合格证 10 预制构件、预拌砼合格证 11 给排水与采暖工程材料出厂合格证 12、 建筑电气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3 通风与空调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4 电梯工程设备出厂合格证 15 智能建筑工程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 16、 施工要求的其他合格证 第五部分施工过程资料 1、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2、 工程测量、放线记录 3、 预检、自检、互检、交接检记录 4、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5、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施工记录 6、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 施工日志 8、 砼开盘报告 9、 砼施工记录 10、砼配合比计量抽查记录 11、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 5
12、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原因调查、处理记录 13、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 14、工程局部暂停施工通知书 15、 工程质量整改情况报告及复工申请 16、工程复工通知书 第六部分必要时应增补的资料 1、勘察、设计、监理...
全轻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ppt
目 录 一、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适用的现行规范 二、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技术规程摘录 三、材料要求 四、全轻混凝土楼地面保温施工工艺流程 五、全轻混凝土楼地面保温施工准备工程 六、全轻混凝土楼地面保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全轻混凝土保温地面现行使用规范 1、重庆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技术规程DBJ50-151- 2012 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4、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 PCF POF PCF PDF OgiE CaxiAyiA:± Opu0Aae1x3iEC a1CAi》AyiA/4Y4E OpuAae/4/4Eo E01ae1GB5020 OEANéEo1ae 1e3i 二、全轻混凝土保温建筑地面工程技术规程摘录 1、全轻混凝土性能特点 1)硬化全轻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2)用于建筑地面保温工程中的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划分为: LC5.0;LC7.5;LC10;LC15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 平均值不小于 单组最小值不小于 LC5.0 5.0 4.3 LC7.5 7.5 6.4 LC10 10.0 8.5 LC15 15.0 12.8 3)用于建筑地面保温工程中的全轻混凝土按其干表观密度可划分 为八个等级,其干表观密度的变化范围应符合表3.2.4的要求. 表3.2.4全轻混凝土的密度等级 密度等级 干表观密度的变化范围(kg/m3) 试验方法 600 560~650 700 660~750 800 760~850 900 860~950 JGJ 51 1000 960~1050 1100 1060~1150 1200 1160~1250 1300 1260~1350 4)全轻混凝土在干燥条件下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应 符合表3.2.5的要求. 表3.2.5全轻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 导热系数([W/(mK)]) 比热容 蓄热系数 密度等级 试验方法 (平均温度25℃士2℃) ([kJ/(kgK)]) ([W/(m2K)]) 600 0.16 2.70 700 0.18 3.09 800 0.20 3.48 900 0.23 3.96 1.05 GB/T10294 1000 0.26 4.44 1100 0.28 4.83 1200 0.31 5.31 1300 0.36 5.96 ...
碧桂园《保温地坪施工指引》.pdf
碧桂园浙东区域 COUNTRY GARDEN 匠心筑 保温地坪施工指引 造 运营管理部-王明 行稳致远 2020年4月 碧桂园浙东区域 COUNTRY GARDEN 目的:为了减少室内地坪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提升室内地面施工质量,助力完美交付,特编制此 施工指引. 主编单位:碧桂园浙东区域运营管理部 一、材料管理 现土开在定 1材料进场验收: 1.1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或产品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材料或产品进场时还应符合下列条 二 件: 面颜土和性.合工.开 1.1.1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18-12-2616138 1.1.2应对型号、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对重要材料或产 配比单 塌落度检测 品应进行抽样复验. MA 1.2细石混凝土面层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强度等 级不应小于C20;细石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为160mm-180mm PE BIE P阳 三三 ;按要求留置试块;做好对搅拌站的交底,减少粉煤灰的 参入量,降低开裂风险;混凝土进场检查随车小票. 1.3保温板(挤塑聚苯板XPS/模塑聚苯板EPS):符合设计 要求且导热系数、压缩强度、表观密度、阻燃性能、氧指 现场检测 复试报告 数等性能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阻燃性可以在现场随机抽 选一块,远离可燃物,用打火机点燃,初步检查燃烧性能 1.5交联乙烯保温垫保温材料符合相关要求. 1.6钢丝网片需满足中4@150及图纸要求. 1.4聚苯乙烯泡粒混凝土符合相关要求. 1.7其他辅材应符合相关要求. 保温地坪施工指引 浙东区域运营管理部 GAE碧桂图 便一小客的 材料管理 页码 1 二、施工管理 1样板先行 1.1工法样板 总包单位在施工前,应按项目部要求在工法样板区域内完 成一套保温地坪工程的工法样板,工法样板通过监理及项 目部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工法样板技术交底及现场实体 工法样板 样板的施工. 交底 1.2技术交底 实体样板施工前,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根据工法样板实施 过程中的施工难点、要点对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 交底要求监理和项目部人员参加,并留存相关的影像资料 报监理单位及项目部备案. 1.3实体样板 保温地砖 地面工法 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部指定楼栋、楼层做地坪实体样板, 工法样板 实体样板 认真核对图纸会审相关内容,同时作为考察作业班组的重 要依据,若实体样板在多次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则更换 2工艺流程 施工班组.项目部组织监理单位对实体样板验收合格后, 找标高、弹面层水准线→基层清理(吊洞、预留预埋检查 形成各方签字的验收记录,施工单位方可大面积施工. )→铺设绝热保温板一→打灰饼→→浇筑混凝土→养护 保温地坪施工指引 浙东区域运营管理部 GAE碧桂图 便一小客的 施工管理 页码 2 二、施工管理 2.1测量人员将建筑1米线弹到墙体上,用于摸排地面附着 物的清理到位情况,同时并将浇筑完成面控制线弹到墙体 上,用于地坪施工标高的控制. 2.2基层处理 2.2.1结构楼板基层、墙脚处墙面基层应平整、干燥;基层 重点部位墙角-不合格 合格效果 应进行清理,并剔除表面突出物;利用机械和人工配合进 行刨毛,尤其注意墙角部位,需要人工清理到位,确保基 ②混凝土分两次浇捣密实,分层处须刷堵漏灵(水不漏)两 层标高和平整;最后清理干净露出原结构面. 遍,上部留20mm用防水砂浆抹平; 2.2.2管道吊洞 ③吊洞完成后,须在管道周边做结构蓄水试验24h内无渗漏 ①洞口底模采用管道吊洞专用模具;用≥C20的微膨胀细石 为合格. -20mm防水砂浆抹平 浇h/3C20徽膨胀细石 涂刷堵漏灵(水不满)两遍 管道 浇h2/3C20微膨胀细石砼 楼板 专用吊洞模板 地面刨毛清理 人工辅助清理 管道封堵示例 管道吊洞 保温地坪施工指引 浙东区域运营管理部 GAE碧桂图 便一小客的 施工管理 页码 3 ...
低碳建筑设计指南 Architecture 2030.pdf
低碳建筑设计指南 Low Carbon Building Design Guideline 概念方案阶段 Concept and Scheme Design Stage architecture 2030 Architecture 2030 我们促进建筑环境的大规模变化. 我们推进实现可持续、韧性和公平的 碳中和建筑与社区 的实践和政策. 我们的作用是推动 行业行动的一致性, 以加速这一转变. architecture 2030 Architecture 2030 Low Carbon Building Design Guideline 2 目录 >背景 .4 《巴黎协定》与中国的减排目标 4 建筑业的碳排放 > 分析气候 .7 > 建筑体形. 9 1)建筑的朝向 9 2)体形系数 10 > 建筑遮阳 12 1)建筑自遮阳 12 2)室外遮阳 14 > 窗户与玻璃设计 17 1)窗墙比 17 2)采光与视野. 18 3)开窗与通风 19 建筑通风 20 4)其他策略 22 > 建筑可再生能源 23 光伏发电 23 1)晶硅类光伏发电板 .. 24 屋顶光伏与屋顶花园相结合 25 光伏与停车场结合 25 2)非晶硅类光伏发电板 25 光伏发电计算工具 26 风力发电 27 案例8:珠江城大厦 27 > 结语 .29 参考文献 .30 低碳建筑设计指南 3 背景 >《巴黎协定》与中国的减排目标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2015年12月12日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 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 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在201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101 亿吨,位列全球第一位,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6%;居世界排放量第二位的国家 为美国,年排放量为54亿吨,占全球排放的14.8%.在人均排放量上,中国在2018年 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了7吨/人,已经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4.8吨/人,而全球人均碳排 放量最大的是美国,达到了16.6吨/人.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 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图1:中国能源相关C02排放量:长期低碳转型路径 (亿吨当量) 十四五规划 了巴协定》2030自 巴黎边定2050全 碳中和承诺 一政氧路径 主重回标 球温升标 ——强化政策路径 120 2℃路径 1.5*℃路径 —长期低破转型 100 2050全部温室气体入 80 前提:2050-年C02零就 60 能源相关C02排放:14.7 40 工业过CO2放:25 农林业碳汇:7.8 -CCUS:8.8 20 =C02净:0.6亿吧 0 19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 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 波士顿咨询,Wind 华泰研究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建立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在未来的几十年,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努力,因此建筑行 业也需要进行节能减排,早日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 建筑业的碳排放 目前的低碳建筑主要聚焦于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即建筑在运营过程中消耗化石能源 产生的碳排放,研究表明这部分的碳排放占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60-80%.对于建筑 材料的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废弃等阶段的碳排放的数据库及计算方法尚 不完善,往往有争议.因此目前在建筑设计中会考虑建筑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及相应的 碳排放,也会考虑建筑的隐含碳,例如不同的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 结构等. Low Carbon Building Design Guideline 4 图2: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 超越生命周期 隐含碳排放 寿命终结 因材料再利用、回妆 在建筑或基型出设整 个生命周书材林料和 碳排放 以及将废物用作他 施工产生的H放 在折除利和处理料 生产的料产生的国 以进行再利用,船 排放或书省的排放 环或尼终处置过程 中产生的放 处理 交通运输 原材排料供应 交通运输 拆除 生产 更换 新 维修 交通滋输 维护 前期碳排放 源使用 施工 建筑和基设的 个生四中,在使 用由材料和工阶 段产生的灯排放 使用阶段 碳排放 远营碳排放 在整个生命兰脚内 与雄护所需的料及 工艺相关的放量 来源:World GBC 《亚太地区...
DBJ50/T-296-2018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pdf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 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drainage pipeline in mountainous city DBJ50/T-296-2018 主编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8年7月1日 2018重庆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渝建发2018028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发布《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 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 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现批准《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 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296-2018 自2018年7月1日起 施行. 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重庆市市政设计 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年5月7日 前言 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第三批)的通知》渝建[2013]549号的要求,标 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我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 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及符号、水量计算、排 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 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由重庆市市政设 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地址:重庆市洋河一村69号, 重庆工 邮政编码:400012).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 主编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重庆市气侯中心 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琪事务中心 重庆市市政设施管理局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程吉建古霞吕波龚毅斯俊伟 汤旭谢天.张靖强放良根毕生兰 蒲贵兵刘杰毛绪杨宏雷晓玲 李胜海郭成林程炳岩蔡岚尹洪军 王可辉傅义营那贵平 王志标黄丽萍 高歌孙佳陈杰云 叶明亮康衡 魏泽军周黄文钟林艺辉社安珂 审杏专家:张智黄显奎盛国荣吴恬张智泉 林玲李国炜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及符号 .2 2.1术语 ..2 2.2符号 .3 3水量计算 5 3.1水量计算方法 yr 5 3.2径流计算模型 .7 3.3录雨强度公式及设计雨雨型7 3.4重现期 .8 3.5径流系数 .9 4排水管渠 -.11 4.1一般规定 11 4.2水分计算 .12 4.3管道流速 14 4.4管材与基础 14 4.5渠道 15 4.6陡坡与跌水 17 5附属构筑物 18 5.1一般规定 18 5.2检查井 .18 5.3跌水构筑物 19 5.4雨水口 20 5.5截流井 21 5.6倒虹管 21 附录A录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方法 23 ...
建筑识图:7钢结构基础知识.pdf
第7章 钢结构基础知识 S9-1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S9-2 钢结构构件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9-1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一、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三种. 焊接连接 螺栓连接 铆钉连接 第九章钢结构基础知识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一)焊缝连接 焊缝连接是通过电弧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局部 熔化,经冷却凝结成焊缝,从而将焊件连接成为一体. 优点:不削弱构件截面,节约钢材,构造简单,制 造方便,连接刚度大,密封性能好,在一定条件下易于 采用自动化作业,生产效率高. 缺点:焊缝附近钢材因焊接高温作用形成的热影响 区可能是某些部位材质变脆;焊接过程中钢材受到分布 不均匀的高温和冷却,使结构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 变形,对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 焊接结构由于刚度大,局部裂纹一经发生很容易扩展到 整体,尤其是在低温下易发生脆断;焊缝连接的塑性和 韧性较差,施焊时可能产生缺陷,使疲劳强度降低. 第九章钢结构基础知识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二)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是通过螺栓这种紧固件把连接件 连接成为一体.螺栓连接分普通螺栓连接和 高强度螺栓连接两种. 优点:施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特别适 用于工地安装连接,也便于拆卸,适用于需要 装拆结构和临时性连接. 缺点:需要在板件上开孔和拼装时对孔, 增加制造工作量,且对制造的精度要求较高; 螺栓孔还使构件截面削弱,因而构造较繁且多 费钢材. 第九章钢结构基础知识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 (三)铆钉连接 铆钉连接是将一端带有半圆形预制钉头的铆 钉加热后插入连接构件的钉孔中,然后用铆钉枪 将另一端也打铆成钉头,以使连接达到紧固. 优点:铆接传力可靠,塑性、韧性均较好, 质量易于检查和保证,可用于重型和直接承受动 力荷载的结构. 缺点:铆接工艺复杂、制造费工费料,且 劳动强度高,故已基本被焊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 所取代. 第九章钢结构基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