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 3155-2012 化工机械配件包装技术条件.pdf
ICS71.120 G90 备案号:37917-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3155—2012 代替HG/T3155-1985 化工机械配件包装技术条件 Chemical engineering machinery parts pack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12-11-07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一 HG/T3155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3155一1985《化工机械配件包装技术条件》,与HG/T3155一1985相比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增加标准英文名称(见封面); ——增加范围(见第1章); 一删除引导语(见1985年版正文前引导语); 一一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一修改基本规定(见第3章,1985年版第1章); —删除包装材料及包装箱(见1985年版第2章); —增加包装方式与防护包装方法(见第4章); —删除包装要求(见1985年版第3章); —增加技术要求(见第5章); 一增加试验方法(见第6章); ——修改装箱技术文件和包装标志(见第7章,1985年版第4章、第5章); 一删除附录(见1985年版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9)归口. 本标准由杭州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浙江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符庆良、钟新刚、王初琛、张洪亮、杨晓玲、陈方健、范佳佳、付鹏、李海广、沈 建桥. 本标准于1985年11月首次发布(HG5-1585一198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HG/T3155-2012 化工机械配件包装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机械配件包装的基本要求、包装方式与防护包装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装 标志与装箱文件. 本标准适用于化工机械配件(以下简称配件)的运输包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mod ISO780:1997) GB/T4768防霉包装 GB/T4857(部分)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GB/T4879防锈包装 GB/T4892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4897(部分)刨花板 GB/T5048防潮包装 GB/T5398一1999大型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neq ASTM D1083:1991) 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双瓦楞纸箱 GB/T6544瓦楞纸板 GB/T6980钙塑瓦楞箱 GB/T7284框架木箱 GB/T7350防水包装 GB/T8166缓冲包装设计方法 GB/T9846(部分)胶合板 GB/T10819-2005木质底盘(mod JISZ1405:1984) GB/T12464-2002普通木箱(neq JISZ1402:1999) GB/T12626(部分)硬质纤维板 GB/T13041包装容器菱镁砼箱 GB/T13123竹编胶合板 GB/T13144包装容器竹胶合板箱 GB/T16470托盘单元货载 GB/T18924-2002钢丝捆扎箱(neg JISB1407:1989) GB/T18925-2002滑木箱(mod JISZ1402:1990) GB/T18926一2008包装容器木构件(neq ASTM D6199一2007) 3基本要求 3.1配件包装应符合科学、经济、牢固、美观的要求.在流通环境下,应保证产品在供需双方协议期内 不因包装不善而产生锈蚀、霉变、降低精度、残损或散失等现象. 3.2配件包装设计应根据产品特点、流通环境条件和客户要求进行,做到包装紧凑、防护合理、安全 1 HG/T3155-2012 可靠. 3.3压缩机、汽轮机、风机和多级泵的转子、柱塞、活塞杆、长轴等高精度轴类、配件的包装,一般应采用 滑木封闭箱或框架式封闭箱,亦可采用可拆式金属结构箱. 3.4精度要求不高,精度部件较少,其余部件外露又不影响质量的粗大、笨重配件,如粗轴、煤气炉底 座、内外灰盘、化工铸锅、制碱碳化塔节、冷却水箱、塔圈、笠帽等配件可采用局部包装或敞装. 3.5体积小、重量轻的精密配件,如机械密封、轴承、喷镀耐磨环、乱油环、气(汽)封等,则应先采用纸箱 作内包装或单件内包装,然后进行外包装. 3.6长管件、支架等配件的包装,应采用局部保护(如...
HG/T 3126-2017 搪玻璃蒸馏容器.pdf
ICS71.120;25.220.50 G94 备案号:60576—201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3126—2017 代替HG/T3126-2009 搪玻璃蒸馏容器 Glass-lined steel vessel for distillation 2017-11-0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3126—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3126一2009《搪玻璃蒸馏容器》.与HG/T3126一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删除原标准3.3“安装支座可按照JB/T4724或JB/T4725选用.”、3.4“温度计套管按照 HG/T2058.1选用,其中A型为不带测温头装置的一般结构温度计套,B型为带快速测温 装置的温度计套管.”、4.2“搪玻璃蒸馏容器的配件,如人手孔、高颈法兰、卡子、活套法 兰、垫片、管口、视镜、人孔法兰、法兰盖等均需符合搪玻璃设备零部件标准的有关 规定.”; 一表1中增加“容器用封头应符合GB/T25198中的EHA椭圆形封头型式,容器用高颈法兰 应符合HG/T2049的规定,人孔法兰应符合HG/T2053的规定,容器用管口应符合HG/ T2143的规定,管法兰应符合HG/T20592的规定.”; —增加4000LK型、4000LF型容器规格; 增大表4中公称直径DN800、DN900、DN1000、DN1200、DN1300、DN1600、DN2200 容器耳式支座的支座号; ——增加搪玻璃层厚度要求; —对个别尺寸做了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搪玻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阴市长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太仓新工搪玻璃有限公司、淄博兴田工业搪瓷 厂、山东瑞诚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淄博凯志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朝铧、李龙昌、沈永其、韩其侠、张奎文、董家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5-38-1969;HG5-39—1969;HG5-38—1979;HG5-39—1979;HG5-1231—1979; HG/T3126-1998;HG/T3126-2009. HG/T3126—2017 搪玻璃蒸馏容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搪玻璃蒸馏容器的型式、基本参数、主要尺寸、要求、铭牌、出厂文件及包装、 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容器内设计压力小于等于0.6MPa 夹套内设计压力小于等于0.6MPa 容器及夹 套内设计温度高于一20℃~200℃,公称容积300L~8000L的搪玻璃蒸馏容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5025搪玻璃设备技术条件 GB/T25198压力容器封头 HG/T2049搪玻璃设备高颈法兰 HG/T2050搪玻璃设备垫片 HG/T2053搪玻璃设备人孔法兰 HG/T2054搪玻璃设备卡子 HG/T2055.1搪玻璃人孔 HG/T2058.1搪玻璃温度计套 HG/T2105搪玻璃设备活套法兰 HG/T2143搪玻璃设备管口 HG/T2145.1搪玻璃平盖手孔 HG/T20592钢制管法兰(PN系列) JB/T4712.3容器支座第3部分:耳式支座 JB/T4712.4容器支座第4部分:支承式支座 3型式、标记、基本参数及主要尺寸 3.1搪玻璃蒸馏容器的种类 搪玻璃蒸馏容器根据结构型式不同分为K型(见图1)、F型(见图2)两种. 3.2搪玻璃蒸馏容器的型式、基本参数及主要尺寸 见图1、图2和表1、表2、表3及表4. 1 HG/T31262017 6 A 7 M(S .S) T(B C) 5 3 内表面糖玻璃 0 9 N N DN Dy 2电 2 D 9 N. F H H D 2电 N 0° 3151 330* 30° 300 Q N M 270° 90° (N ) 210° 225* 150* 135° N2180° 图1K型 2 HG/T31262017 6 7 M(S S) T(B C) C 8 D G 内表面糖玻璃 9 N N 4 DN D 2电 2 D 1 电 9 个 H H 153入 D N 0* 3151 330° 301 45 S 3000 (N) M (F) 270 90° ON 225 210* 150° 135° N2180° 图2F型 3 ...
HG/T 3018-1988 氯化石蜡热稳定指数的测定.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UDC665.41:678.016 HG/T3018-1988(1997) 氯化石蜡热稳定指数的测定 代替GB1680一88 Chlorinated paraffins-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stability index 本标准适用于氯化石蜡系列产品热稳定指数的测定. 1定义 氯化石蜡热稳定指数:是指在175℃加热4h的条件下,氯化石蜡受热分解放出的氯化氢占全部 试样的百分含量. 2试剂 2.1氢氧化钠(GB629一81):分析纯,配制成0.1N标准溶液. 2.2甲基红(HG3一958-一76):分析纯,按GB604一74配制成0.1%指示剂. 2.3氮气:纯度不小于99.9%. 2.4硅胶:干燥用. 3仪器(装置简图见图1) 图1试验装置简图 1-氮气钢瓶;2-干燥管;3-稳流阀;4-气体流量计;5一恒温油浴; 6-热分解管;7-吸收瓶 3.1恒温油浴装置(见图2):直径200mm 高250mm 要求带有搅拌和恒温控制装置,在175℃ 能保持恒温±0.5℃,传热介质为硅油.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88-02-02批准 1988-10-01实施 46 HG/T3018-1988(1997) 7 6 8列 5 7 3 2 甲 图2恒温油浴装置 1-油浴控制器;2-油浴;3-热分解管;4-温度计;5-接点温度计; 6-转速控制器;7-搅拌器 3.2热分解管(见图3).内管底部为圆头并有均匀分布的、内径小于0.5mm的10个小孔. 47 HG/T3018-1988(1997) 8 磨口 品 中40 6 三 中20 图3热分解管 3.3气体流量计:0~250ml/min. 3.4温度计:0~200℃,分度0.5℃. 3.5天平:感量0.1g. 3.6干燥管:内径40mm 长250mmo 3.7氯化氢吸收瓶:250ml锥形瓶. 3.8碱式滴定管:25ml. 3.9稳流阀. 3.10氮气钢瓶. 4操作步骤 4.1.接通电源升温并开动搅拌,将油浴温度升到175±0.5℃,保持恒温. 4.2称取试样20±0.1g两份,分别置于两支干燥洁净的热分解管(3.2)中. 4.3调节气体(2.3)流量为167±5ml/min. 4.4把100ml蒸馏水注入氯化氢吸收瓶(3.7)中. 4.5把装有样品的热分解管放人已恒温的油浴(3.1)中,并固定好位置,使得浸入的样品液面低 于油浴液面20~23mm. 48 HG/T3018-1988(1997) 4.6按图1连接试验装置,开始通气,并计时. 4.7加热通气4h后,停止通气,立即取下氯化氢吸收瓶,用约30ml蒸馏水分二至三次冲洗所连 导管,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2.2),用0.1N氢氧化钠(NaOH)溶液(2.1)滴定,变黄色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体积. 4.8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做空白试验,记录所消耗0.1N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5结果计算 5.1氯化石蜡热稳定指数,以样品中分解产物氯化氢的百分含量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氯化氢(%)= N×(V-Vo)x0.0365 ×100 m 式中:N—氢氧化钠溶液的当量浓度; V——滴定水吸收液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V.——空白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m—试样质量,g. 5.2结果取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 5.3精密度 氯化石蜡一42,平行测定间差不大于0.04%;氯化石蜡-52,平行测定间差不大于0.03%. 5.4实验报告包括:样品名称、来源、测试结果、测试人员和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沈阳化工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苗风芹、张淑霞.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化工行业标准 化学助剂 HG/T3017~3018-1988(1997) HG/T2994~2996-1997(1997) 编辑化工行业标准编辑出版组 (化工部标准化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11 印刷化工部标准化研究所 不得 开本880×12303%印张字数98000 1998年3月第一版1998年3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200 工本费28.00元 ...
HG/T 2797.7-2007 硅铝炭黑 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pdf
ICS83.040.30 G49 备案号:22269—200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97.7-2007 代替HG/T2797.7一1996 硅铝炭黑 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Silica-alumina carbon black--Part 7:Determination of heating loss (ISO 1126 2006 Rubber pounding ingredients-Carbon black--Determination of heating loss MOD) 2007-09-22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HG/T2797.7-2007 前言 HG/T2797《硅铝炭黑》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 一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一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本部分是HG/T2797的第7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126:2006《橡胶配合料—一炭黑——加热减量的测定》的方法1. 本部分代替HG/T2797.7一1996《硅铝炭黑加热减量的测定》. 本部分根据ISO1126:2006方法1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 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为方便标准使用者,在采用ISO1126:2006方法1时做了一些修改.本部分与 ISO1126:1992方法1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一修改了标准名称; ——适用范围修改为硅铝炭黑; —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导语,这是标准编写的统一要求. 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以指导使用. 本部分与HG/T2797.7一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 b)增加警告语和规范性引用文件导语; c)增加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本部分2); d)试验温度为(125士2)℃; €)将允许差修改为精密度,并增加了8.1重复性、8.2再现性(2006版6.2,本版8). 本部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咏梅、余艳. 本部分于1996年首次发布,2003年复审确认. —HG/T2797.7—1996. (49) I HG/T2797.7-2007 硅铝炭黑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使 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硅铝炭黑加热减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硅铝炭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HG/T279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HG/T2880硅铝炭黑 3原理 称取一定量的硅铝炭黑试样于称量瓶中,置于(125士2)℃的烘箱中加热1h.将称量瓶放在干燥 器中冷却到室温后,称量,计算加热减量的百分数. 4仪器 4.1烘箱,重力对流型,可控制温度在(125士2)℃. 4.2称量瓶,矮型,高30mm、直径60mm 配有磨口玻璃盖. 4.3分析天平,精度0.1mg. 4.4千燥器. 5采样 按HG/T2880的规定进行. 6步骤 6.1打开称量瓶盖(5.2),将称量瓶和盖一起放人(125士2)℃的烘箱(5.1)中,干燥30min后,把称量 瓶和盖移入到干燥器(5.4)中,使之冷却到室温,称量称量瓶和盖的质量(mo) 精确到0.1mg. 6.2称取约2g硅铝炭黑试样于已称重的称量瓶中,加盖称量(m1) 精确到0.1mg. 6.3将盛有试样的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中,打开瓶盖,在(125士2)℃下干燥1h. 6.4盖好瓶盖,把称量瓶移入干燥器中,使之冷却到室温.盖好称量瓶盖重新称量(m2) 精确 到0.1mg. 注1:试验前将盛有样品的具盖玻璃瓶置于室温环境中,使样品达到室温. 注2:称量瓶从烘箱或干燥器中放人和取出时应盖好瓶盖,以免由于空气流动使样品损失. 7结果计算 7.1硅铝炭黑...
HG/T 2797.6-2007 硅铝炭黑 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pdf
ICS83.040.30 G49 备案号:22268—200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97.6-2007 代替HG/T2797.6—1996 硅铝炭黑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Silica-alumina carbon black--Part 6:Determination of pour density CISO 1306 1995 Rubber pounding ingredients-Carbon black (pelletized)-Determination of pour density MOD] 2007-09-22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HG/T2797.6-2007 前 言 HG/T2797《硅铝炭黑》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 一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本部分是HG/T2797的第6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306:1995《造粒炭黑倾注密度的测定》. 本部分代替HG/T2797.6一1996《硅铝炭黑倾注密度的测定》. 本部分根据ISO1306:1995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条款和 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为方便标准使用者,在采用ISO1306:1995时做了一些修改.本部分与 ISO1306:1995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名称; ——适用范围修改为硅铝炭黑. 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 本部分与HG/T2797.6-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 b)增加了警告语和规范性引用文件导语; c)增加了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本部分2); d)将“允许差”改为“精密度”,并增加了8.1重复性、8.2再现性(1996版8,本部分8). 本部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咏梅、余艳. 本部分于1996年首次发布,2003年复审确认. —HG/T2797.6—1996. (41) I HG/T2797.6—2007 硅铝炭黑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使 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硅铝炭黑倾注密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硅铝炭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HG/T279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HG/T2880硅铝炭黑 3原理 通过称量已知体积硅铝炭黑的质量,计算倾注密度. 4仪器 4.1密度杯,容积1.000dm3 直径(100士10)mm 要求密度杯不变形、高度均一、无倾出唇. 注:也可以采用其他容积的密度杯,但要求测试结果应与规定容积的密度杯相一致. 4.2直尺或刮刀,长度至少为130mm. 4.3天平,精度0.1g. 5采样 按HG/T2880的规定进行. 6步骤 6.1在已称量过的密度杯边缘上方约50mm处,将足够量的硅铝炭黑试样倾入密度杯中央,使其在密 度杯上方形成一个圆锥体,手持直尺或刮刀成垂直状态,紧贴着密度杯上边缘,把密度杯上面的硅铝炭 黑一次刮平,使表面成水平状. 6.2称量装有硅铝炭黑的密度杯,精准到0.1g 计算硅铝炭黑的质量(m). 7结果计算 7.1硅铝炭黑的倾注密度d以单位体积的试样质量计,数值以kg/m3表示,按下式计算: d=m 式中: m——硅铝炭黑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43)- HG/T2797.6—2007 v一一密度杯容积的数值,单位为立方分米(dm3). 7.2计算结果比HG/T2880规定的有效位数增加一位,如有多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然后按GB/ T8170进行数值修约. 8精密度 8.1重复性: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3kg/m3. 8.2再现性: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超过13k...
HG/T 2797.5-2007 硅铝炭黑 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pdf
ICS83.040.30 G49 备案号:22267-200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97.5—2007 代替HG/T2797.51996 硅铝炭黑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Silica-alumina carbon black--Part 5:Inspection of impurity material 2007-09-22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HG/T2797.5-2007 前言 HG/T2797《硅铝炭黑》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 —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一一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本部分是HG/T2797的第5部分. 本部分代替HG/T2797.5一1996《硅铝炭黑杂质的检查》. 本部分与HG/T2797.5一1996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 a)按GB/T1.1一2000的要求进行编辑性修改; b)修改了标准名称; c)增加系列标准目录; d)增加警告语; e)增加用磁铁鉴别杂质种类的方法(本版6.4); f)增加要求写明杂质数量(本版7.2).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余艳、钟磊. 本部分于1996年首次发布,2003年复审确认. —HG/T2797.5—1996. (35) HG/T2797.5-2007 硅铝炭黑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硅铝炭黑中通不过850μm筛的非炭黑物质的检查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硅铝炭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HG/T279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6003.1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一1997,eqv ISO3310一1:1990 Test sieve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Part 1:Test sieves of metal wire cloth) HG/T2880硅铝炭黑 3原理 称取一定量炭黑,检查有无通不过850μm筛的非炭黑物质——硬炭、砂砾、铁锈等,如有即为 杂质. 4仪器 4.1试验筛,筛网用锡青铜或不锈钢制成,网孔基本尺寸850μm 符合GB/T6003.1规定. 4.2毛刷,扁平状,毛长≥2cm. 4.3台秤,精度5g. 4.4漏斗,不锈钢制.上口内径同试验筛外径紧密吻合,漏斗下锥口同炭黑盛装容器紧密吻合. 4.5容器,容量为1000cm3的广口玻璃瓶或其他合适的容器. 5采样 按HG/T2880的相关规定进行采样. 6分析步骤 6.1将试验筛(4.1)置于漏斗上口内,漏斗下锥口插入容器(4.5)中. 6.2用台秤称取500g试样,精确至5g 倒入试验筛网中. 6.3用毛刷轻轻地刷动炭黑试样,直至全部炭黑试样通过筛网为止,通不过筛网的(即留在网上的)非 炭黑物质即为杂质. 6.4将杂质倒出,用肉眼观察,并用手压、磁铁等方法鉴别杂质的种类(硬炭、砂砾、铁锈等). 7结果表示 7.1杂质的检查结果以“有”、“无”表示. (37) 1 HG/T2797.5—2007 7.1.1全部通过850μm筛者,记录杂质为“无”. 7.1.2凡有通不过850μm筛者,记录杂质为“有”(注明是何种杂质及其颗粒数). 7.2检查结果以一次检查为准.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试样名称及标识. b)本试验依据的标准. c)试样质量,g. d)检查结果. e)试验中的异常现象. f)试验日期. 2 (38) ...
HG/T 2797.4-2007 硅铝炭黑 第4部分:pH值的测定.pdf
ICS83.040.30 G49 备案号:22266一200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97.4—2007 代替HG/T2797.41996 硅铝炭黑 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Silica-alumina carbon black-—Part4:Determination of pH value 2007-09-22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HG/T2797.4—2007 前言 HG/T2797《硅铝炭黑》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 ——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一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一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本部分是HG/T2797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ASTM D1512一95(2000年确认)《炭黑标准试验方法H值的测定》(英文版) 中的A法. 本部分代替HG/T2797.4一1996《硅铝炭黑pH值的测定》. 本部分根据ASTM D1512一95(2000)A法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B中列出了本 部分条款和国外先进国家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为方便标准使用者,在采用ASTM D1512一95(2000)A法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 改.本部分与ASTM D1512一95(2000)A法的主要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引用了与ASTM标准有对应关系的我国标准,而非ASTM标准.增加了GB/T8170、GB/ T9724(本部分的2); 一将ASTM D1512一95(2000)A法中炭黑样品制备改为8.1条中的注,标准结构更合理(本部 分的8.1); —将ASTM D1512一95(2000)A法步骤中的“试验条件”改为一章,以便于与系列标准的格式相 统一(本部分的7); ——取消精密度说明和精密度数据表,因为计算方法的精密度另有国标进行规定; —取消关键词一章,系列标准的格式应统一;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标准缓冲溶液”及“标准缓冲溶液pH值”;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本部分章条号与ASTM D1512一95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HG/T2797.4一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 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8170(本版的2); c)增加“原理”(本版的3); d)pH计的精度由0.1修改为0.05(1996版的3.1,本版的5.3); e)增加了用两点法对仪器进行定位(本版的8.4); f)增加了再现性的要求(本版的10.2); g)对于原标准规范性附录A中标准缓冲溶液及标准缓冲溶液H值的错误按GB/T9724的规 定进行了修改(本版的附录A); h)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本部分章条号与ASTM D1512一95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27) I HG/T2797.4—2007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余艳、代传银. 本部分于1996年首次发布,2003年复审确认. —HG/T2797.4—1996. Ⅱ (28) HG/T2797.4—2007 硅铝炭黑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硅铝炭黑pH值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硅铝炭黑pH值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HG/T279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一1992,neq ISO3696:1987 Water for laboratory use--Specifications)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9724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用方法(GB/T9724一88,eqv ISO6353一1:1982,Chemi- cal reagent General rul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 HG/T2880硅铝炭黑 3原理 将硅铝炭黑试样(以下简称...
HG/T 2797.3-2007 硅铝炭黑 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pdf
ICS83.040.30 G49 备案号:22265200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97.3-2007 代替HG/T2797.31996 硅铝炭黑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 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Silica-alumina carbon black—Part3:Determination of dibutyl phthalate absorption number 2007-09-22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HG/T2797.3-2007 前言 HG/T2797《硅铝炭黑》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 ——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本部分是HG/T2797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HG/T2797.3一1996《硅铝炭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本部分与HG/T2797.3一1996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 b)增加了警告语和规范性引用文件导语; c)增加了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本部分2); d)“允许差”改为“精密度”(1996版9.2,本版10).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咏梅、余艳. 本部分于1996年首次发布,2003年复审确认. —HG/T2797.3-1996. (21) I HG/T2797.3—2007 硅铝炭黑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硅铝炭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硅铝炭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HG/T279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HG/T2880硅铝炭黑 HG/T2797.7硅铝炭黑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HG/T2797.7一1996,mod ISO1126: 1992 Rubber pounding ingredients--Carbon black--Determination of heating loss) 3原理 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滴加到一定量试样上,用玻璃棒在玻璃板上调和、搅拌、滚压,使混合物由自由 流动粉末状态变为半塑性物体,以试样全部滚卷至玻璃棒上而在玻璃板上不出现油迹为终点. 4试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析纯,密度Pas=1.045g/cm3~1.050g/cm3. 5仪器 5.1微量滴定管,最小分度值0.01cm3. 5.2分析天平,精度0.001g. 5.3玻璃板,170mm×140mm×4mm. 5.4玻璃棒,直径7mm~8mm. 5.5烘箱,重力对流型,可控温度为(125士2)℃. 硅铝炭黑的测定2007 6试验条件 测试时室温不得低于21℃. 7采样 按HG/T2880的规定进行. 8试验步骤 8.1称取试样1g 精确到1mg. (23) HG/T2797.3-2007 注:当试样加热减量大于2.0%时,按HG/T2797.7规定干燥后测定. 8.2将称量好的试样置于玻璃板(5.3)上,滴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玻璃棒(5.4)轻轻调和,使邻苯二 甲酸二丁酯与试样浸润均匀. 8.3以较慢的速度继续滴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并不断搅拌滚压,当试样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混合出 现小条状或小块状时,可将试样全部滚卷至玻璃棒上,同时玻璃板上不出现油迹时即为终点. 8.4记录滴定管(5.1)读数,准确至0.01cm3. 8.58.2~8.4操作应在4min~6min内完成. 9结果表示 9.1试验结果D.以单位质量硅铝炭黑吸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体积计,数值以10-m3/kg表示,按 下式计算: D= ×100 m 式中: V一消耗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体积的数值,单位为立方厘米(cm3); m——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9.2计算结果比HG/T2880规定的有效位数多一位,如有多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然后按 GB/T8170进行修约. 1...
HG/T 2797.2-2007 硅铝炭黑 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pdf
ICS83.040.30 G49 备案号:22264-200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97.2-2007 代替HG/T2797.2一1996 硅铝炭黑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Silica-alumina carbon black--Part 2:Determination of iodine adsorption number 2007-09-22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HG/T2797.2-2007 前言 HG/T2797《硅铝炭黑》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 ——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一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本部分是HG/T2797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ASTM D1510一03《炭黑吸碘值标准试验方法》. 本部分代替HG/T2797.2一1996《硅铝炭黑吸碘值的测定》. 本部分根据ASTM D1510一03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B中列出了本部分条款和 国外先进国家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为方便标准使用者,在采用ASTM D1510一03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本部分 与ASTM D1510一03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一引用文件中引用了与国外先进标准有对应关系的我国标准,同时增加了GB/T8170(本部分 的2); ——取消ASTM D1510一03中的意义和用途,系列标准的格式应统一; —一计算公式中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代替碘标准溶液的浓度(本部分的9.1),这样的公 式更科学; ——取消ASTM D1510一03中的方法B和关键词,硅铝炭黑品种简单,方法A可以满足硅铝炭黑 检测要求; ——增加试验条件的要求(本部分的7.1),室温的变化对溶液非常重要; 一一取消精密度说明和精密度数据表,因为计算方法的精密度另有国标进行规定; —附录A中增加溶液的标定方法.为防止碘酸钾基准溶液变黄,改变碘酸钾基准溶液的配制方 法并规定若碘酸钾基准溶液变黄,则应作空白试验(本部分的附录A).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保证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 一一增加资料性附录B“本部分章条编号与ASTM D1510一03章条编号对照”. 本部分与HG/T2797.2一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 b)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GB/T15338《炭黑试验方法精密度和偏差的确认》(本部分的2); c)试验条件仅规定了温度的要求(1996年版的7,本版的7.1); d)用水杨酸代替碘化汞(1996年版的4.5,本版的4.1); e)增加对试验结果报出形式的要求[本部分的11(f)]; f)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列于附录A 并对其中的顺序进行了调整(1996年版的6.1,本版的附录 A); g)附录A中,为防止碘酸钾基准溶液变黄,改变碘酸钾基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本部分的 (11) I HG/T2797.2-2007 A1.7.2); h)增加资料性附录B“本部分章条编号与ASTM D1510一03章条编号对照”.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余艳、代传银. 本部分于1996年首次发布,2003年复审确认. —HG/T2797.2—1996. Ⅱ (12) HG/T2797.2—2007 硅铝炭黑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硅铝炭黑吸碘值的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硅铝炭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HG/T279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15338炭黑试验方法精密度和偏差的确认 HG/T2880硅铝炭黑 3原理 以规定浓度的碘标准溶液浸润定量的硅铝炭黑试样,并使其充分混合,待达到吸附平衡后,用硫代 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吸附的碘量与硅铝炭黑试样量的比值为吸碘值. 4试剂与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
HG/T 2797.1-2007 硅铝炭黑 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水冲洗法.pdf
ICS83.040.30 G49 备案号:22263—200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97.1-2007 代替HG/T2797.11996 硅铝炭黑 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水冲洗法 Silica-alumina carbon black—Part1:Determination of sieve residue--Water washing method (ISO 1437 1992(E)Rubber pounding ingredients-Carbon black-Determination of sieve residue MOD) 2007-09-22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HG/T2797.1-2007 前言 HG/T2797《硅铝炭黑》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一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水冲洗法; ——第2部分:吸碘值的测定; 一第3部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收值的测定; 一第4部分:pH值的测定; —第5部分:杂质的检查; ——第6部分:倾注密度的测定; ——第7部分:加热减量的测定. 本部分是HG/T2797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437:1992(E)《橡胶配合剂——炭黑——筛余物的测定》. 本部分代替HG/T2797.1一1996《硅铝炭黑筛余物的测定》. 本部分根据ISO1437:1992(E)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条款 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为方便标准使用者,在采用ISO1437:1992(E)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本部 分与ISO1437:1992(E)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名称; 一适用范围改为“适用于各种硅铝炭黑”(本部分的1); 一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而非国际标准.增加了HG/T2880和GB/T8170(本部分 的2); —给出了更详细的水洗筛余物装置原理示意图(本部分的4.1的图1); —增加“超声波清洗器”(本部分的4.7); —增加第5章“采样”; ——增加清洗输水管线上的过滤器的具体步骤(本部分的6.2、6.3); 一增加“试验筛上试样块的处置办法”(本部分的6.9); —一增加第8章“精密度”; —增加附录A“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1437:1992(E)章条编号一览表”.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部分与HG/T2797.1一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修改了标准名称; b)用水冲洗法的原理代替干法测试的原理(1996版的3,本版的3); c)增加水洗筛余物测定装置(1996版的4,本版的4); d)增加(125士2)℃的烘箱或烘干装置(本版的4.5); e)增加干燥器(见4.6); f)筛余物的单位改为mg/kg(1996版的7.1,本版的7); g)增加了精密度的规定(本版的8); (3) I HG/T2797.1-2007 h)结果表示中增加对报出的结果形式做出规定[本版的9(e)]; i)增加附录A“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SO1437:1992(E)章条编号一览表”. 本部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余艳、代传银. 本部分于1996年首次发布,2003年复审确认. —HG/T2797.1-1996. (4) HG/T2797.1-2007 硅铝炭黑第1部分:筛余物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贵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用水冲洗法测定硅铝炭黑筛余物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硅铝炭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HG/T2797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6003.1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一1997,eqv ISO33101:1990Test sieves--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Part 1:Test sieves of metal wire cloth) GB/T817...
HG/T 2784-2012工业用亚硫酸铵.pdf
ICS71.060.50 G12 备案号:38605—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84-2012 代替HG/T2784—1996 工业用亚硫酸铵 Ammonium sulfite for industrial use .docin. 2012-12-28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784-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784一1996《工业用亚硫酸铵》,与HG/T2784一199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删除了采样的要求(见1996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了测定一水亚硫酸铵时碘溶液的要求(见4.2.2.2.1 1996年版的5.1.2.2.2); —修改了测定硫酸铵配制甲醛溶液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要求(见4.2.3.2.1 1996年版的 5.1.3.2.7); 一一修改了计算公式(见第4章,1996年版的第5章); 一一修改了测定硫酸铵质量分数的允许差的规定(见4.2.5 1996年版的5.1.3); —增加了检验规则(见第5章); 一一删除了标签的规定,增加了运输和贮存的规定(见第6章,1996年版的第6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硫和硫酸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化集团研究院、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淮安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小莲、邱爱玲、张晓强、冯俊婷、陈长毅、邹惠玲、王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TG120031987、HG/T2784-1996. .docin. I HG/T2784-2012 工业用亚硫酸铵 警告一本标准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部分操作具有危险性.本标准并未揭示所 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使用,并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亚硫酸铵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碳酸氢铵或其他氨源与二氧化硫反应制得的固体亚硫酸铵和液体亚硫酸铵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946塑料编织袋 GB/T8947复合塑料编织袋 GB/T9724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 .docin. 要求 3.1固体亚硫酸铵 固体亚硫酸铵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指标 项目 一等品 合格品 外观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一水亚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90.0 85.0 亚硫酸氢铵或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0.5 1.0 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 5.0 7.0 3.2液体亚硫酸铵 液体亚硫酸铵应符合表2的要求. 1 HG/T2784-2012 表2 指标 项目 一等品 合格品 外观 淡黄色液体 亚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 34.0 30.0 pH值 ≥ 7.8 7.5 4试验方法 4.1通则 本标准中所用的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 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3的 规定制备. 4.2固体亚硫酸铵的测定 4.2.1外观 用目视法测定. 4.2.2一水亚硫酸铵质量分数的测定 4.2.2.1原理 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碘将试液中的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分别氧化成硫酸铵和硫酸氢铵,然后 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碘,滴定至溶液蓝色刚消退为终点.由硫 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一水亚硫酸铵的质量分数. 反应式为: (NH4)2SO3I2H2O→(NH4)2SO42HI NH4HSO3I2H2O→NH4HSO42HI 2Na2S2O3I2-→Na2S4O62Na] 4.2.2.2试剂 W.. 4.2.2.2.1碘溶液:254g/L 4.2.2.2.2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 4.2.2.2.3淀粉指示液:10g/L. 4.2.2...
HG/T 2773-2012 二氧化锆.pdf
ICS71.060.20 G13 备案号:37830—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73—2012 代替HG/T2773-2004 二氧化锆 Zirconium dioxide 2012-11-07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773-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773一2004《二氧化锆》,与HG/T2773一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一一删除了不生产的I类颗粒产品的指标要求(见2004年版的4.2); 一删除了用户不要求的五氧化二磷含量指标(见2004年版的4.2); 一Ⅲ类Ⅱ型一等品锆铪合量由98.0%调整为98.5%,合格品锆铪合量由97.0%调整为 98.0%;Ⅲ类Ⅱ型一等品二氧化硅含量由1.0%调整为0.8%,合格品二氧化硅含量由2.0%调整为 1.2%(见5.2 2004年版的4.2). ——修改了锆铪合量的测定方法,采用苦杏仁重量法与配合滴定法并列,以前者作为仲裁法(见 6.4 2004年版5.3).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俄罗斯标准ΓOCT21907一1976《二氧化锆》(俄文版).本标准与 TOCT21907一197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锆谷科技有限公司、营口英格瓷阿斯创化 工有限公司、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宜兴新兴锆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小军、沈建章、韩文学、陈建立、郭凤鑫、杨新民、陈潮钿、潘焕来、廉晓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2773—1996、HG/T2773—2004. I HG/T2773-2012 二氧化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锆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用作电子工业、陶瓷、耐火材料、光学玻璃、陶瓷色料等行业的二氧化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958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HG/T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定 溶液的制备 HG/T3696.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2部分:杂质标准 溶液的制备 HG/T3696.3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3部分:制剂及制 品的制备 YS/T568.1一2008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锆和氧化铪合量的测定苦杏仁酸重 量法 YS/T568.3一2008氧化锆、氧化铃化学分析方法硅量的测定蓝分光光度法 YS/T568.4一2008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氯化十四烷基吡 啶光度法 YS/T568.6一2008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钛量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ZrO2 相对分子质量:123.22(按2010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分类 二氧化错分为三类: I类:电子工业用; Ⅱ类:光学玻璃用; Ⅲ类:I型为一般工业用,Ⅱ型为电熔法二氧化锆,用于耐火材料和陶瓷色料. 5要求 5.1外观:Ⅲ类Ⅱ型为淡黄色颗粒或粉末,其他类型为白色粉末. HG/T2773-2012 5.2二氧化锆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1技术要求. 表1技术要求 指标 Ⅲ类 项目 I类 Ⅱ类 I型 Ⅱ型 优等品 一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铪合量(以ZrO2计,以干基计)w/%≥ 99.5 99.5 99.5 99.0 98.5 98.0 氧化铁(Fe2O3)w/% ≤ 0.01 0.005 0.02 0.05 0.10 0.10 二氧化硅(SiO2)w/% ≤ 0.02 0.05 0.10 0.8 1.2 氧化铝(Al2O3)w/% ≤ 0.01 0.001 0.8 0.8 二氧化钛(TiO2)w/% ≤ 0.01 0.005 0.10 0.22 0.25 氧化钙(CaO)w/% ≤ 0.03 0.05 氧化镁(MgO)w/% ≤ 0.02 氧化钠(Na2O)w/% 0.01 0.02 0.05 灼烧减量w...
HG/T 2772-2012 工业八水合二氯氧化锆(氯氧化锆).pdf
ICS71.060.50 G12 备案号:37829—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72-2012 代替HG/T2772-2004 工业八水合二氯氧化锆(氯氧化锆) Zirconium oxychloride octa hydrate for industrial use 2012-11-07发布 2013-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77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772一2004《工业八水合二氯氧化锆(氯氧化锆)》,与HG/T2772一2004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一删除了采用苦杏仁酸重量法测定锆铪合量的方法(见2004年版的4.3). 一一增加了采用配合滴定法测定锆铪合量的方法(见6.4). 一删除了附录A(见2004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锆谷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宜兴新兴锆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东民、陈建立、陈潮钿、赵美敬、杨新民、廉晓燕.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2772—1996、HG/T2772-2004. I HG/T2772-2012 工业八水合二氯氧化锆(氯氧化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八水合二氯氧化锆(氯氧化锆)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 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作为制造锆制品的原料.也可作为橡胶、造纸工业的添加剂,涂料干燥剂及耐火 材料、陶瓷釉和纺织工业处理剂等的工业八水合二氯氧化锆(氯氧化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049一2006工业用化工产品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1 10-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G/T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定 溶液的制备 HG/T3696.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2部分:杂质标准 溶液的制备 HG/T3696.3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3部分:制剂及制 品的制备 YS/T568.3一2008氧化锆、氧化铪化学分析方法硅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YS/T568.6一2008氧化锆、氧化铅化学分析方法钛量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ZrOCI28H2O 相对分子质量:322.25(按2010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分类 本标准按产品含量不同分为两个规格:ZOC-36、ZOC-35. 5要求 5.1外观:白色或微黄色针状结晶. 5.2工业八水合二氯氧化锆(氯氧化锆)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1技术要求. HG/T2772-2012 表1技术要求 指标 项目 ZOC-36 Z0C-35 锆铃合量[以(ZrO2)计]w/% 36.0 35.0 氧化铁(Fe2O3)w/% ≤ 0.002 0.003 二氧化硅(SiO2)tw/% ≤ 0.01 0.03 氧化钠(Na2O)w/% ≤ 0.005 0.01 二氧化钛(TiO2)w/% ≤ 0.001 0.002 氧化钙(CaO)w/% ≤ 0.01 0.02 硫酸盐(以SO-计)w/% ≤ 0.005 0.008 6试验方法 6.1警告 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者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 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6.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一2008中规定的三 级水.试验中所需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 T3696.1、HG/T3696.2、HG/T3696.3之规定制备. 6.3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下,于白色衬底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6.4锆铃合量的测定 6.4.1方法提要 在盐酸介质中,锆氧离子(ZO2)与指示剂二甲酚橙生成红色配合物.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 滴定溶液滴定,锆与二甲酚橙的配合物被破坏,溶液呈黄色即为终点. 6.4.2试剂 6.4.2.1焦硫酸钾. 6.4.2.2盐酸羟胺....
HG/T 2764-2013 工业过氧碳酸钠.pdf
ICS71.060.50 G12 备案号:41804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64-2013 代替HG/T27642008 工业过氧碳酸钠 Sodium percarbonate for industrial use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76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76!2008工业过氧碳酸钠》、与HG/T2764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指标参数相应调整:低氧型活性氧含量由11.0%~13.0%,调整为不小于10.0%:水分指标 由不大于2.0%,调整为不大于1.0%;热稳定性指标由不小于90%.调整为不小于70%;包 衣型湿稳定性指标由不小于30%,调整为不小于50%(2008年版的5.2,本版的5.2). 修改了水分试验方法(2008年版的6.6,本版的6.6), 修改了热稳定性试验方法(2008年版的6.9,本版的6.9)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金科过氧化物股份有限公司、宏业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 设计院、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万马化工有限公司、国家无机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伟新、陈志勇、李胜利、赵美敬、窦在英、吴荣庆、宋建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HG/T27641996 HG/T27612008. HG/T2764-2013 工业过氧碳酸钠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过氧碳酸钠的分型、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 安全.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添加在洗涤剂中作为漂白剂、杀菌剂.也可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氧气发生剂和 纺织工业中的整染剂等的工业过氧碳酸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0492006工业用化工产品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1 10-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12463200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94322009危险货物大包装检验安全规范 GB/T237692009无机化工产品水溶液中PH值测定通用方法 GB/丁237712009无机化工产品中堆积密度的测定 HG/T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定 溶液的制备 HG/T3696.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2部分:杂质标准 溶液的制备 HG/T3696.3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3部分:制剂及制 品的制备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2Na2CO33H2O2 相对分子质量:313.97(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分型 工业过氧碳酸钠分为三种型号:非包衣型、包衣型、低氧型. 5要求 5.1外观:白色结晶或颗粒状固体. 5.2工业过氧碳酸钠按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应符合表1技术要求. HG/T2764-2013 表1技术要求 指标 项目 非包衣型 包衣型 低氧型 活性氧())u/ ≥ 13.5 13.0 10.0 铁(Fe)e/% 0.0015 0.0015 0.0015 水分(60℃)e/% 1.0 1.0 1.0 堆积密度/八g/m.) 0.40~1.20 0.40~1.20 0.40~1 20 pH(30g/L水溶液) 10.0-11.0 10.0~11.0 10.0~11.0 热稳定性(90T 21h)/% 70 70 70 湿稳定性/% 50 总磷(以P2O计)/% 0.8 0.8 0.8 6试验方法 6.1警告 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 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 6.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 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HG/T3696.1、HG/T3696.2、HG/T3696.3的规定制备. 6.3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下,于白色衬底的表面皿或白瓷板上用日视法判定外观. 6.4活性氧含量...
HG/T 2725-2007 散装炭黑采样标准方法.pdf
ICS83.040.30 G49 备案号:22262—2008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725-2007 代替HG/T2725一1995 散装炭黑采样标准方法 Standard practice for carbon black--Sampling bulk shipments 2007-09-22发布 200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HG/T2725—2007 4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ASTM D1900一94(2002年确认)《散装炭黑采样标准方法》(英文版). 本标准代替HG/T2725一1995《散装炭黑采样方法》.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为与现有的标准一致,改变了标准名称; 一一删去了ASTM中“gal”等英制计量单位,保留了SI计量单位; 一删除了ASTM的前言. 本标准与HG/T2725一1995的主要差异: 一本标准增加了卸货过程中、装货过程中的采样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炭黑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定友、余艳、薛蕾.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5年,本次为第二版. —HG/T2725—1995. 散装炭黑采样标准方法 I HG/T2725—2007 散装炭黑采样标准方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熟悉正规实验室操作规程.本标准未涉及任何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使用 者有责任建立恰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在使用前确认其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格底卸式铁路槽车散装炭黑采样方法和需要报告的数据. 本标准的原理也适用于公路槽车散装炭黑的采样. 2意义和用途 本标准用于获取每一格或整个槽车中具有代表性的炭黑样品.这些样品可以用于确定产品的平均 质量和/或均匀性. 3通则 散装炭黑产品的采样非常重要,因为不同试验室所取的采样地点和采样数量可显著影响测试结果 的一致性. 4步骤 4.1首先在每一个采样口采取至少4dm3的炭黑并弃去,然后采取约4dm3的炭黑样品.采样口位于 三格底卸式铁路槽车每格的各个侧面. 4.2如从槽车顶部开口采样,在采取4dm3炭黑样品前,应扒开炭黑表面深约150mm. 4.3可使用采样器从槽车顶部采样.采样器应至少于表面150mm以下处采样.取约4dm3炭黑样 品用于测试. 4.4如在底卸式铁路槽车卸货过程中采样,建议从每格中采取三个样品用于测试,即:卸货开始时、卸 货中间时、卸货接近末尾时.样品量约为4dm3. 4.5如在底卸式铁路槽车装货过程中采样,建议从每格中采取三个样品用于测试,即:装货开始时、装 货中间时、装货接近末尾时.样品量约为4dm3. 4.6按4.1~4.5方法采取的样品可做单个样品测试或混合样测试.如对试验结果有疑议,有关各方 应测试采自同一地点的样品来查找可疑的原因. 5样品的制备和处理 5.1把样品贮存在密闭容器中,直至完成测试. 5.2若进行造粒炭黑的粒子特性测试,需小心抽取试样,以防炭黑颗粒破裂. 5.3如果分别测试炭黑样品,为防止样品产生层叠现象,应将每个样品通过单级格槽式缩分器至少 两次. 5.4如果测定炭黑样品的混合样,应将样品通过单级格槽式缩分器至少三次. 5.5如果只需测定产品指定性能总体的平均值,应测定混合样. 5.6如果需要测定产品指定性能总体的平均值及其波动范围值,应测定每个样品. 6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面内容: HG/T2725-2007 6.1采取样品的件数及其取样位置. 6.2本方法依据的标准编号. 6.3如要测定的是混合样,报告其平均值. 6.4如果测定的是单个样品,报告各个样的测定值、波动范围及其平均值. 7精密度和偏差 精密度和偏差的数据不适合于本标准. 8关键词 炭黑、底卸式车、散装产品采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化工行业标准 散装炭黑采样标准方法 HG/T2725—2007 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潮南街13号邮政编码100011) 北京云浩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装 880mm×1230mm1/16印张%字数7千字 2008年4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书号:1550250563 购书咨询:010-64518888 售后服务:010-64518899 网址:.cip..cn 凡购买本书,如有缺损质量间题,本社销售中心负责调换. 定价:8.00元 违者 ...
HG/T 2693-2014 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47136—2014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693-2014 代替HG/T2693一2007 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of chemical position in high temperature carbon monoxide shift catalyst 2014-10-29发布 2015-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693-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693一2007《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与HG/T 2693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钾质量分数中曲线的浓度范围(见7 2007年版的8); —一删除了次亚磷酸钠还原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硫质量分数的方法(见2007年版的10); —一增加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微量硫质量分数的方法(见10); 一增加了氧化铜质量分数的分析方法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见11).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催化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化集团研究院、湖南衡阳市化工研究限公司、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湖北双雄催化剂有限公司、湖南省催化剂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丽丽、段江生、林性始、周志斌、邱爱玲、邓寿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1-1427-1981、HG/T2693—1995、HG/T2693-2007. HG/T2693-2014 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警告:本标准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部分操作具有危险性.本标准并未揭示 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操作时应小心谨慎并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以及化学组成相同的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以及化学组成相同的催化剂中铁、铬、氧化钾、总钥、 铜、本体硫和烧失量质量分数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一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G/T3546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 3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 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和GB/T603的规定 制备. 4采样 4.1实验室样品 按HG/T3546中的采样规定取得. 4.2试样 将实验室样品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分取约40g 在瓷研钵内全部破碎研细.再用四分法分取约 20g 继续研细至试样全部通过150μm试验筛(符合GB/T6003.1中R40/3系列).置于称量瓶中, 盖好盖子,将称量瓶放人干燥器中,备用. 4.3试料溶液的制备 4.3.1试料溶液A的制备 4.3.1.1试剂 4.3.1.1.1盐酸溶液:11, 4.3.1.1.2盐酸溶液:150. 4.3.1.1.3硫酸溶液:11. 4.3.1.2操作步骤 称取约1g试样(4.2),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用水润湿.在通风橱内,加入 15mL盐酸溶液(4.3.1.1.1).盖上表面皿,加热使试料溶解(切勿煮沸).溶解后用水洗涤表面皿 和烧杯内壁,稀释至约80mL 摇匀.加热至60℃~70℃,趁热用慢速滤纸过滤于250mL容量瓶 1 HG/T2693-2014 中,以温热盐酸溶液(4.3.1.1.2)洗涤烧杯及滤纸6~8次.待容量瓶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水稀 释至刻度,摇匀, 若试料用盐酸溶液(4.3.1.1.1)溶解不完全时,可改用20mL硫酸溶液(4.3.1.1.3)加热使 其溶解,操作步骤同上, 4.3.2试料溶液B的制备 4.3.2.1试剂 4.3.2.1.1磷酸. 4.3.2.1.2王水:由1体积硝酸和3体积盐酸混合而成. 4.3.2.1.3硫酸溶液:11, 4.3.2.2操作步骤 称取约0.25g试样(4.2),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将烧杯放人通风橱内,加 20mL王水(4.3.2....
HG/T 2566-2014 工业氢氧化钡.pdf
ICS71.060.40 G11 备案号:48500—2015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566—2014 代替HG/T2566—2006 工业氢氧化钡 Barium hydroxide for industrial use 2014-12-31发布 201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56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566一2006《工业氢氧化钡》,与HG/T2566一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了技术要求中碳酸钡含量、氯化物含量、铁含量和碘还原物含量的指标值(见4.2, 2006年版的3.2); —删除了氯化物含量测定中的汞量法(见2006年版的4.5.1); —删除了附录A和附录B(见2006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山西榆次金泰钡盐化工有限公司、国家无机盐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光明、王学亮、王锦秀、梁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2566—1994、HG/T2566—2006. HG/T2566—2014 工业氢氧化钡 警告:按GB12268一2012第6章的规定,氢氧化钡属于第6.1项毒性物质,操作时应小心谨 慎.在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氢氧化钡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氢氧化钡.该产品主要用于石油加工、精制动植物油、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及 生产其他钡盐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049一2006工业用化工产品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1 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一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12268一2012危险货物品名表 HG/T3696.1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1部分:标准滴 定溶液的制备 HG/T3696.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2部分:杂质标 准溶液的制备 HG/T3696.3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的制备第3部分:制剂及 制品的制备 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Ba(OH)28H2O 相对分子质量:315.39(按2011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4要求 4.1外观: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4.2工业氢氧化钡按本标准的试验方法检验,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HG/T2566-2014 表1技术要求 指标 项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主含量[以B(OH)28H2O计]w/% 98.0 97.0 95.0 碳酸钡(BaCO3).w/% 0.8 1.0 1.2 氯化物(以C1计),/% 0.03 0.03 0.03 铁(Fe) w/% 0.0030 0.0060 0.010 盐酸不溶物,w/% 0.03 0.05 硫酸不沉淀物,/% 0.2 0.5 碘还原物(以S计),w/% 0.01 0.05 氢氧化鲫[以Sr(OH)28H2O计].w/% 2.5 3.0 5试验方法 5.1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一2008规定的三 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 HG/T3696.1、HG/T3696.2、HG/T3696.3的规定制备. 5.2外观检验 在自然光条件下,用目视法判定外观. 5.3主含量的测定 5.3.1方法提要 试样加适量水溶解,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通过盐酸的消耗量计算出氢氧 化钡的含量. 5.3.2试剂 5.3.2.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1)≈1mol/L. 5.3.2.2酚酞指示液:10g/L. 5.3.2.3无二氧化碳的水. 5.3.3分析步骤 称取约4g试样,精确至0.0002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 加人2滴酚酞指示液,立即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为终点. 保留此溶液,该溶液为试验溶液A 用于碳酸钡含量的测定....
HG/T 2516-2013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418722013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516-2013 代替HG/T25162005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 of chemical position in the catalyst oxidizing sulphuric dioxide into sulphuric acid 2013-10-17发布 201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516-2013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警告——本标准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部分操作具有危险性.本标准并未揭示所 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使用,并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中五氧化二钒(4%~10%)、硫酸钾(15%~25%)、硫 酸钠(1%~15%)、五氧化二磷(0.5%~3.5%)、三氧化二梯(0.5%~3.5%)、三氧化二铁(0.2%~ 2%)、二氧化硅(>50%)和烧失量质量分数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G/T2086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 3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试 验中所用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和GB/T603的规定制备. 4采样 4.1实验室样品 按HG/T2086中的采样规定取得. 4.2试样 将实验室样品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分取约40g 在瓷研钵内破碎研细,再用四分法分取约20g 继续 研细至试样全部通过150μm试验筛(符合GB/T6003.1中R40/3系列),置于称量瓶中,于105℃~ 110℃烘2h 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至室温.备用. 4.3试料溶液的制备 4.3.1不含三氧化二锑的试料溶液A 4.3.1.1试剂 4.3.1.1.1高氯酸. 4.3.1.1.2氢氟酸. 4.3.1.2操作步骤 称取约2.5g试样(4.2),精确到0.0001g 置于150mL铂皿内,用水湿润,加10mL高氯酸 (4.3.1.1.1)、30mL氢氟酸(4.3.1.1.2).置于沙浴(或可调温电炉)上加热蒸发至湿盐状,取下稍冷,加 水50mL~60mL 加热使盐类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热水洗涤铂皿7次~8次,加水至约 200mL 摇匀.冷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干过滤. 1 HG/T2516-2013 4.3.2含三氧化二锡的试料溶液B 4.3.2.1试剂 4.3.2.1.1氢氟酸. 4.3.2.1.2硫酸溶液:11. 4.3.2.2操作步骤 称取约2.5g试样(4.2),精确到0.0001g 置于150mL铂皿内,用水湿润,加50mL.酸溶液 (4.3.2.1.2)、30mL氢氟酸(4.3.2.1.1),置于沙浴(或可调温电炉)上加热燕发至冒浓三氧1化.硫白烟, 取下,冷却.用少量水将皿内物移至300mL高脚烧杯中,用1/8张滤纸(11cm)擦拭铂皿,滤纸投 入高脚烧杯中,用水将铂皿洗净.将高脚烧杯置于电热板上蒸至管浓白烟,盖上表皿,继续加至溶液 呈清亮褐绿色(瓶底有少量棕黄色沉淀),取下,冷却,用水吹洗表皿,加水约100mL 加热使类完全 溶解,移人250mL容量瓶中,冷却,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必要时干过滤. 4.3.3试料溶液C 4.3.3.1试剂 4.3.3.1.1氢氧化钠. 4.3.3.1.2硫酸溶液:11 4.3.3.2操作步骤 称取约1g试样(4.2),精确到0.0001g 置于50mL已加人4g氢氧化钠(4.3.3.1.1)时镍坩埚 中,再加2g~1g氢氧化钠(4.3.3.1.1),盖上坩埚盖,置于高温炉中,逐渐升温至450℃~50(℃,熔融 15min 取出,冷却.将坩蜗置于250mL烧杯中,加约50mL热水提取熔融物,用热水将坩蜗先净后取 出.滴加硫酸溶液(4.3.3.1.2)使溶液酸化,并过量50mL 控制总体积约150mL 冷至室温. 5五氧化二钒(V20s)质量分数的测定 5.1硫酸亚铁铵滴定法(仲裁法) 5.1.1原理 在每升溶液约含3m...
HG/T 2514-2014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47131-2014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514-2014 代替HG/T2514-2006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activity for organic sulfur hydrogenation catalyst 2014-10-29发布 2015-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514—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514一2006《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与HG/T2514一2006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部分引用标准(见2 2006年版的2); —一修改了活性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2006年版的图1); 修改了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 2006年版的表1); 一删除了试剂和材料(见2006年版的4.3); —一修改了试验步骤中的部分内容(见6 2006年版的6).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催化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芳、李风义、陈湘琴、李学斌、朱军利.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2514-1993、HG/T2514-2006. I HG/T25142014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制氢装置中所用的含钴、钼的有机硫加氢催化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HG/T2505有机硫加氢催化剂 3原理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有机硫化物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硫化氢.以较难转化的噻吩 为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C4H4S4H2—CH1oH2S 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反应前后气体中噻吩的体积分数,计算出噻吩转化率,以此表征催化剂的 活性. 4试验装置 4.1流程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12 说明: 1——氢气钢瓶; 8——进样器; 2—氢气减压表 9——色谱仪表; 3—一气体净化器; 10——四通阀; 4——脱氧器; 11——反应器; 5——干燥器; 12——加热炉; 6——色谐仪流量计; 13——盐浴, 7——色谱仪压力表: 图1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装置示意图 HG/T2514—2014 4.2主要性能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装置主要性能设计参数见表1, 表1活性试验装置主要性能设计参数 项目 性能参数 反应器的规格(内径×长度)/mm 6×50 最高使用温度/℃ 1250 盐浴等温区长度*/mm ≥ 60 复现性(极差值)/% 2 a盐浴等温区的测定按附录A的规定. 5采样 5.1实验室样品 按HG/T2505的采样规定取得. 5.2试样 取适量实验室样品置于瓷研钵内破碎研细,用孔径为250μm和425μm的试验筛(符合GB/T 6003.1中R40/3系列)筛分.取粒度为250μm~425gm的试样,在120℃下烘干1h 在干燥器中 冷却至室温. 5.3试料 量取0.7mL体积的试样(5.2),待用. 6试验步骤 警告:本标准所涉及的原料气和尾气(含H2、H2S、噻盼)对人体健康和安全具有中毒、易燃、 易爆危害,必须严防系统漏气,现场严禁有明火,并且应配有必要的灭火器材和排风设备等预防设 施;盐浴制备中及装置运行期间严禁水滴入盐浴中,以免引起“暴沸”,伤及操作人员. 6.1试料的填装 在反应器的底部垫一块镍铬丝网,将预先处理干净的0.5mL粒度为425μm~850μm的石英砂 装入反应器中振实,然后将催化剂试料(5.3)倒人反应器,边倒边用木棒轻轻敲打反应器壁,使催 化剂床层装填紧密,并测量其催化剂床层的装填高度.然后加一块镍铬丝网,用石英砂填充至距管口 5mm处为止.将反应器接人系统,用载气试漏,系统试漏合格方可进行试验. 6.2催化剂(试料)的预硫化 通气后,通电启动色谱仪和加热炉.当盐浴(其制备参见附录B)温度升至约300℃时,将反应 器接人系统.反应温度升至350℃并稳定后,向反应器内通载气,待流量稳定后可进行预硫化.每隔 2min脉冲注人3L二硫化碳(分析纯),共注人10个脉冲. 6.3活性测定 催化剂预硫化后,稳定10min 按表2、表3中活...
HG/T 2513-2014 氧化锌脱硫剂硫容试验方法.pdf
ICS71.100.99 G74 备案号:47132—2014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2513—2014 代替HG/T2513-2006 氧化锌脱硫剂硫容试验方法 Thet method of zinc oxide desulfurization sorbent 2014-10-29发布 2015-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HG/T251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HG/T2513一2006《氧化锌脱硫剂硫容试验方法》,与HG/T2513一2006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部分引用标准(见2 2006年版的2); 增加了不锈钢反应管(见表1); ——修改了试验步骤中的部分内容(见6 2006年版的6).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催化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化工研究院、西安元创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培新、房昆利、刘淑婷、王晓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HG/T2513—1993、HG/T2513-2006. HG/T2513—2014 氧化锌脱硫剂硫容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氧化锌脱硫剂硫容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合成氨、制氢、合成甲醇等原料气中脱除硫化氢和部分有机硫化物的氧化锌脱 硫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一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G/T2508氧化锌脱硫剂 3原理 氧化锌与硫化氢或部分有机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锌;二氧化锰在氢气存在下与硫化氢或 部分有机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化锰,从而将原料气中的硫化物脱除.其化学反应式如下.用燃烧法中和 法测定并计算出脱硫剂的硫容. ZnOH2S一ZnSH2O ZnOCOSZnSCO2 MnOH2S一MnSH2O MnOCOSMnSCO2 4试验装置 4.1流程 氧化锌脱硫剂硫容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HG/T2513—2014 4 放空 电加热 准8 2-1 2.2 2-5 1-1 硫化氢气 氢氮气 说明: 1-1~1-5——过滤干燥瓶; 7——反应管; 2-1~2-5——转子流量计; 8——反应加热炉; 3——饱和器; 9——冷凝器; 4——自动加水器; 10——气水分离器; 5——电炉; 11——湿式气体流量计. 6——气体混合器; 图1氧化锌脱硫剂硫容试验装置示意图 4.2主要性能 氧化锌脱硫剂硫容试验装置主要性能设计参数见表1. 表1硫容试验装置主要性能设计参数 项目 性能参数 反应器中反应管的规格/mm $11×1.5(硬质玻璃管或不锈钢管) 反应器等温区长度/mm ≥ 45 使用压力 常压 最高使用温度/℃ 450 平行性(绝对差值)/% ≤ 1 复现性(绝对差值)/% ≤ 2 反应器等温区长度的测定见附录A. 4.3校验 正常情况下,试验装置的平行性、复现性每年用参考样或保留样至少测定1次,其测定方法按第 6章的规定. 5采样 5.1实验室样品 按HG/T2508的规定取得. 5.2试样 取适量实验室样品置于瓷研钵内,破碎研细,用孔径为0.85mm和1.18mm的试验筛(符合 GB/T6003.1中R40/3系列)筛分.取粒度为0.85mm~1.18mm的试样,按附录B的规定测定其 2 HG/T2513-2014 堆积密度. 5.3试料 根据试样的堆积密度,称取2.0mL对应质量的试样,精确至0.01g 待用. 6试验步骤 警告:本标准所涉及的原料气和尾气(含H2S、H2、N2)对人体健康和安全具有中毒、易燃、 易爆危害,必须严防系统漏气,现场严禁有明火,并且应配有必要的灭火器材和排风设备等预防 措施. 6.1原料气 原料气为氢氮气(氢氮体积比为3:1)和硫化氢(4g/m3~6g/m3)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氧 气的体积分数应小于0.2%. 6.2试料的装填 将处理干净的粒度为1.40mm~2.00mm的石英砂或玻璃球用紧堆法装填到反应管内至测定等 温区所确定的位置,在上面垫一层玻璃布,将脱硫剂试料(5.3)分次慢慢倒入反应管内,边倒边用 木棒轻轻敲打反应管壁,使催化剂床层装填紧密、均匀、平整,然后垫一层玻璃布,再用石英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