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026-2020 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鉴别方法.pdf
ICS 59.060.20 W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026-2020 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鉴别方法 Test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fiber 2020-07-21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902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纺织集团检 测标准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嘉兴市富达化学纤维厂、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大发化纤有限 公司、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百川资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远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安徽 东锦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杭州华创实业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秋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顺祥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无 锡金通高纤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杭州华成聚 合纤有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仪征市钟兴环保科技有限公 司、杭州泰富纺织化纤有限公司、河北金怡化纤有限公司、扬州天富龙汽车内饰纤维有限公司、福建荔枝 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辽宁际华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张家港市华蕴新材料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昌飞、李红杰、徐逸群、刘俊彦、陈建梅、陈剑翔、彭国萍、陈浩、钱军、方华玉、 谢历峰、任仲生、邢朝东、周丽英、陈宝芳、徐浩、马俊滨、于涛、张港、钱琦渊、徐毅明、李竹萍、汪森军、 罗晓骏、刘龙墩、周天益、周迎春、王志军、周国祥、李天源、李德利、路敏、周平.
GB/T 39026-2020 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鉴别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以下简称再生涤纶)的鉴别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色、有色再生涤纶,其他功能性再生涤纶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46(部分)纺织品化学纤维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414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循环再利用聚酯(PET)纤维recycled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fiber 废旧聚酯(PET)聚合物和废旧聚酯(PET)纺织材料等经回收后加工制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纤维. 4原理 以再生涤纶与原生涤纶加工流程的本质区别,造成某些特征不同为依据,把试样按规定条件处理 后,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检测,根据试样不同保留时间下相对峰面积的差异,达到定性鉴别目的. 5仪器、设备、试剂、材料 5.1仪器和设备 5.1.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柱温控制装置. 5.1.2分析天平:精度0.1mg. 5.1.3加热装置:烘箱,工作温度范围50℃~250℃,精度土2℃. 5.1.4反应管:50mL,用不锈钢制成,带聚四氟乙烯内垫的密封盖.如图1所示的反应管是可行的,其 他满足条件的反应管也可使用.
GB/T 39026-2020 单位为毫米 #38 注:反应管材质为3161不锈钢;反应管体积为50ml;反应管耐压5 MPa 图1反应管示意图 5.1.5台虎钳或其他固定装置. 5.1.6自动移液装置或移液管:1mL、20mL、25mL. 5.1.7量筒:50mL、200mL. 5.1.8容量瓶:2L. 5.1.9 可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的2mL螺纹口样品瓶,配套聚四氟乙烯内垫. 5.1.10 针式过滤器,滤膜0.45μm,聚四氟乙烯材质. 5.1.11 试剂罐,具塞、玻璃材质. 5.1.12 离心机. 5.1.13 带冷藏室的冰箱. 5.2试剂和材料 5.2.1 甲醇,分析纯. 2
GB/T 39026-2020 5.2.2甲醇,色谱纯. 5.2.3催化剂:醋酸锌,分析纯. 5.2.4酯交换液:称取60mg醋酸锌,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2L. 5.2.5环丁矾,分析纯. 5.2.6乙晴,分析纯. 5.2.7符合GB/T6682的二级水. 6试验步骤 6.1甲醇醇解 6.1.1称取待检样品试样0.8g(准确至0.1mg). 6.1.2将试样...
GB/T 39025-2020 有色聚酰亚胺短纤维.pdf
ICS 59.060.20 W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025-2020 有色聚酰亚胺短纤维 Spun-dyed polyimide staple fiber 2020-07-21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02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 业技术监督所、东华大学、连云港市纤维检验中心、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士华、郭涛、付饶、周祯德、张清华、蒋玲玲、靳高岭、苗岭、刘建国.
GB/T 39025-2020 有色聚酰亚胺短纤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色聚酰亚胺短纤维的术语和定义、产品标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 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名义线密度为0.70dtex~7.00dtex,采用原液着色工艺生产的聚酰亚胺短纤维,其 他规格的有色聚酰亚胺短纤维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GB/T4146(部分)纺织品化学纤维 GB/T57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GB/T6503-2017化学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 GB/T6504-2017化学纤维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8427-201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14334-2006化学纤维短纤维取样方法 GB/T14335化学纤维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14336-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GB/T14337-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14338化学纤维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14339-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疵点试验方法 GB/T33617-2017聚酰亚胺短纤维 FZ/T50004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试验方法 FZ/T50017涤纶纤维阻燃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FZ/T50047聚酰亚胺纤维耐热、耐紫外光辐射及耐酸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4146、GB/T33617-2017、FZ/T5004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产品标识 4.1产品规格以纤维的名义线密度(单位为dtex)、名义长度(单位为mm)表示.例如:1.67dtex× 51mm,其中1.67dtex表示名义线密度、51mm表示名义长度. 4.2产品标识应包含:规格、颜色、产品名称或批号等信息,应有效区分.
GB/T 39025-2020 5技术要求 5.1产品分等 产品等级分为优等品和合格品两个等级. 5.2性能项目和指标 产品性能项目和指标如表1、表2. 表1有色聚酰亚胺短纤维性能项目和指标 序号 性能项目 优等品 合格品 1 线密度偏差率/% ±9 0 ±10 0 2 断裂强度/(cN/dtex) ×0 90 3 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14 00 ≤18 00 4 断裂伸长率/% M*±4.0 M ±6 0 5 长度偏差率/% ≤±7.0 ≤±9.0 6 超长纤维率/% ≤5.0 ≤10 0 7 倍长纤维含量/(mg/100 g) ≤7 0 ≤20 0 8 点含量/(mg/100 g) ≤12.0 20 0 9 卷曲数/(个/25m) M±2.0 M; ±3.0 10 耐皂洗色牢度(沾色)/级 为断裂强度确定值,≥3.60cN/dtex,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一且确定后不应任意更改. M为断裂伸长率中心值,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一且确定后不应任意更改. M:为卷曲数中心值,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一且确定后不应任意更改. 表2有色聚酰亚胺短纤维性能可选检验项目和指标 序号 性能项目 指标 1 氧指数/% 32 0 2 耐紫外光辐射断裂强力保持率(UV-A.7d)/% >M 3 热失重5%的温度/ 00 4 干热收缩率(280℃,30min)/% ≤1.0 5 耐水色牢度(沾色)/级 6 耐光色牢度/级 >4 7 耐热断裂强力保持率(280℃.24h)/% >M ' M,为耐紫外辐射断裂强力保持率确定值,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一且确定后不应任意更改. M:为耐热断裂强方保持率确定值,具体由双方协商确定,一且确定后不应任意更改.
GB/T 39025-2020 5.3含油率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4回潮率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6试验方法 6.1通则 6.1.1预调湿、调湿和试...
GB/T 38926-2020 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规范.pdf
ICS 13.020.10 Z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926-2020 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llection of textile waste 2020-06-02发布 2020-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8926-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收集 6分栋 7贮存 8运输 9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GB/T3892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安徽省天助纺织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广州普联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湖州育人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 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东峰、付允、林翎、顾明明、赵凯、李飞、吕洪棣、高洪国、唐茂强、李书润、 赵国、张天骄、朱艺、张以河、郑干勤、赵晨宇、杨朔、赵琬莹、王秀腾.
GB/T 38926-2020 废旧纺织品回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废旧纺织品回收的总体要求、收集、分栋、贮存、运输和环境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废旧纺织品的收集、分掠、运输与贮存等过程.本标准不适用于包括医疗废物在内的 属于危险废物的废旧纺织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8565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20861废弃产品回收利用术语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08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废旧纺织品textile waste 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被废弃的纺织材料及其制品. 注:废旧纺织品包括废纺织品和旧纺织品. 3.2 废纺织品pre-consumer textilewaste 纺织材料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纺丝、纺纱、织造、印染、裁剪等)产生的废料. 3.3 旧纺织品post-consumer textile waste 淘汰的纺织制品. 注:旧纺织品包括淘汰的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及其他纺织制品等. 3.4 收集collection 对废旧纺织品进行集中的过程. 3.5 分栋sorting 按照类型、材质、颜色等对废旧纺织品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
GB/T 38926-2020 4总体要求 4.1回收、分拣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应设置污染防治设施, 并配备相应的防尘、防噪声设备,减少二次污染. 4.2回收、分拣企业应具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并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管理制度. 和水平. 4.4回收、分企业应建立收集、分拣等统计台账,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4.5分栋企业宜具备不少于1000m的固定经营场所. 5收集 5.1废纺织品收集 5.1.1产生废纺织品的企业应优先进行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能力的企业可参照GB/T38923规定 的方法,按照废纺织品原料的成分类别进行分类回收,确保安全、清洁、卫生. 5.1.2废纺织品的包装应标明名称、材料成分、质量、包装日期及企业信息. 5.2旧纺织品收集 5.2.1回收企业宜通过线上收集、箱体收集、站点收集等方式进行收集. 5.2.2回收企业应建立回收操作规范,并进行定期培训. 5.2.3互联网回收平台应便于公众使用,可通过手机软件或等形式运营,宜提供用户注册、预约 回收、电话咨询等服务.宜将线上收集与箱体收集、站点收集等方式进行融合. 5.2.4回收装置的投故应符合城市和社区规划、便于收运,不得妨码各类通道.回收装置应实用、美 观,应在其醒目位置标注回收企业名称、装置编号、回收用途、联系方式等信息.智能回收设备应具有安 全操作提示、防夹手、防漏电、避雷等安全措施.回收企业应定期收集,并对回收装置进行维护管理. 5.2.5鼓励采用智能化监控设备实现高效科学收集,便于追溯来源和建立数据台账. 6分栋 6.1废旧纺织品的分抹应本着高效利用的原则进行. 6.2可参照GB/T38923规定的方法进行分栋. 6.3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分抹技术规范和培训制度. 6.4可采用先进适用的分抹设备进行科学高效分抹. 6.5宜建设适当的清洗、消毒设施. 6.6分抹后...
GB/T 38923-2020 废旧纺织品分类与代码.pdf
ICS 13.020.10 Z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923-2020 废旧纺织品分类与代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of textile waste 2020-06-02发布 2020-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8923-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分级方法 5编码规则和代码结构 6分类及代码. 7分级与质量要求 8试验方法 9检验规则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废旧纺织品不合格物含量试验方法
GB/T3892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愉悦家纺有限公司、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湖州 市吴兴区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浙江宏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东峰、张天骄、付允、林翎、赵国棵、顾明明、赵凯、曹连平、李强、朱艺、李书润、 杨朔、赵琬莹、王秀腾、李娟、张伟峰、张以河、赵晨宇、
GB/T 38923-2020 废旧纺织品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废旧纺织品的分类分级方法、编码规则和代码结构、分类及代码、分级与质量要求、试 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废旧纺织品的收集、分栋、加工和再利用等过程.本标准不适用于包括医疗废物在内 的危险废物的废旧纺织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10(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集/ GB/T5705纺织品棉纺织产品术语 GB/T5706纺织品毛纺织产品术语 GB/T5707纺织品麻纺织产品术语 GB/T27610废弃产品分类与代码 FZ/T01057(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4146.2、GB/T5705、GB/T5706、GB/T57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废旧纺织品textile waste 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被废弃的纺织材料及其制品. 注:废旧纺织品包括废纺织品和旧纺织品. 3.2 废纺织品pre-consumer textile waste 纺织材料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纺丝、纺纱、织造、印染、裁剪等)产生的废料. 3.3 旧纺织品post-consumer textile waste 淘汰的纺织制品, 注:旧纺织品包括淘汰的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及其他纺织制品等. 3.4 棉类废旧纺织品cotton textile waste 以棉纤维为主体的废旧纺织品. 3.5 毛类废旧纺织品woolen textilewaste 以毛纤维为主体的废旧纺织品.
GB/T 38923-2020 9' 涤纶类废旧纺织品polyester textilewaste 以涤纶为主体的废旧纺织品. 3.7 锦纶类废旧纺织品polyamide textile waste 以锦纶为主体的废旧纺织品. 3.8 睛纶类废旧纺织品acrylic textile waste 以纶为主体的废旧纺织品. 3.9 其他类废旧纺织品other textile waste 棉、毛、涤纶、锦纶和睛纶成分之外的某一种纤维(如丝、麻)为主体的废旧纺织品. 3.10 混料类废旧纺织品posite textilewaste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主要材质组成,且难以按3.4~3.9界定主体材质的废旧纺织品. 3.11 废旧纺织品不合格物disqualifiedgoods 在废旧纺织品中含有的不适合以现有工艺再利用的纺织品,或具备连接、装饰、标识或其他作用的 部件. 示例:膜、标签、拉链、纽扣、绳带. 3.12 废旧纺织品不合格物含量content of disqualified goods 废旧纺织品中不合格物的质量占被检物总质量的百分数. 4分类分级方法 4.1依据废旧纺织品的来源,将废旧纺织品分为废纺织品和旧纺织品两个中类:按照材质划分为不同 小类. 4.2依据废旧纺织品的不合格物含量、成分含量,将各类废旧纺织品进行分级,具体分级指标及其质量 要求见第7章. 5编码规则和代码结构 5.1根据废旧纺织品的分类(见4.1)和分级(见4.2)方法,分类分级代码由八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 二位阿拉伯数字为大类代码,按GB/T27610规定,废旧纺织品归为一个大类(代码01):第三、四位为中 类顺序码:第五、六位为小类顺序码;第七、八位为小类分级顺...
GB/T 38716-2020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规范.pdf
ICS 13.200 A 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716-2020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规范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afety education service specification 2020-03-31发布 2020-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716-2020 目次 前言 引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服务总则 5服务组织要求 6服务项目策划、实施与评价总结 7持续改进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估报告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策划方案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执行方案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安全教育服务督导评价表 13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教学人员督导综合报告 附录F(资料性附录)满意度调查表 15 参考文献 16
GB/T 3871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东方核芯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森霖木教育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中心、青岛市 应急管理局、青岛海丽应急安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苏万事兴公共安全有限公司、教育部学校规划建 设发展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深圳市第一反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朗润泰泽科技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挺鑫、张骥、彭静、张超、王皖、支良生、徐风娇、李灯东、时会佳、张建刚、郑文娇、 李奇估、陈锋、赵建国、陆乐、和少楠、屈莹、刘红、任鸿雁、徐佳、汤奇强、郑德林、刘力真、李勤智、年江、 闫阅、王东辉.
GB/T 38716-2020 引言 中小学生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学生的生命健康、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关系到教育系统和整个社会的 和谐稳定,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 导纲要3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于中小学生开辰安全教育都提出 了明确要求,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组织缺少专业指导,服务内容不统一、服务不规范, 造成安全教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2017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国 作”. 因此,制定本标准,从服务总则,服务组织要求,服务项目策划、实施与评价总结,持续改进等方面规 范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教育服务的组织,提升其服务质量,确保服务效果,引导和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 育健康发展.
GB/T 38716-2020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服务总则,服务组织要求,服务项目策划、实施与评价总结,持续 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服务的组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206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 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902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GB28932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GB/T2931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30533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 GB/T33735中小学校地震避险指南 GB/T35047公共安全大规模疏散规划指南 GB/T36733服务质量评价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教育safety education 为中小学生提供的安全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3.2 安全教育服务组织safety education service organizations 为中小学生开展安全培训、指导服务内容的相关组织. 安全教育场所safety education places 以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外教育活动空间. 3.4 安全教育课程safetyeducation courses 按照课程设计规范和要求编制的安全教育内容. 注:包括安全教育课程标准、讲义、教案、学材、累材等. 3.5 安全教育教具auxiliary teachingaids for safetyeducation 用以辅助开展安全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工具....
GB/T 38473-2020 纺织品 动态条件下干燥速率的测定(蒸发热板法).pdf
ICS 59.080.30 W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473-2020 纺织品 动态条件下干燥速率的测定 (蒸发热板法)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ryingrate in dynamic state (sweating guarded-hotplate test) (ISO 13029:2012 Textiles-Determination of drying rate in dynamic state by the modified sweating-guarded hotplate MOD) 2020-03-06发布 2020-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47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3029:2012(纺织品使用改型蒸发热板测定动态下的干燥 速率》. 本标准与1SO13029:2012相比在结构上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5章试验原理,之后章节顺延: 调整了7.2中的悬置段内容涉及的条号(见7.2.1.7.2.2和7.2.3): -增加了7.3.5. 本标准与ISO13029:201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1048代替了1SO11092; 增加引用了GB/T6682. 增加了“同时,试验仪器应能显示或记录试样湿阻值随时间的变化”的要求(见6.1). 一增加了“试验所施加的水为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对试验用水作出规定(见6.3). -删除了试样尺寸“300mm×300mm(见1SO13029:2012的6.1.1)和“保持此状态10min的 表述(见1SO13029:2012的6.3.2). 删除了关于试样干燥后湿阻值的说明(见1SO13029:2012的6 3 4). -增加了“对其他试样重复7.1.2~7.3.4的操作“(见7.3.5). 一修改了干燥速率的计算和表达,明确了样品的干燥速率以各个试样的平均值表示(见7.5; ISO 13029 ;2012 的 6 5).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标准名称改为《纺织品动态条件下干燥速率的测定(蒸发热板法)》; 将3.1注2中参考标准AATCC195更换为GB/T21655.2; 一在7.1.2中明确标注了调湿温度和相对湿度试验条件的允差范围: 更换了1SO13029:2012的图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圣山科纺有限公司、辽宁科诺纺织服装检测有限公司、北京君翌科技有限公 司、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石狮市标准化协会、深圳市宸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晋江中纺标检测 有限公司、安徽省中智科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天祥、马咏梅、李秋艳、孙学志、章辉、许尔明、杨华、崔从俊、许伟中、郭小强、 李华桥、程文明、纪荣旺、蔡剑波、刘丹丹.
GB/T38473-2020 引言 本标准的目的是测试具有水分管理功能的纺织织物. 国际标准中没有关于水分管理纺织品的详细定义.水分管理功能通常指能够控制汗液在织物内部 和表面传导并在表面干燥的特性. 利用毛细管效应对织物进行设计,可以使织物及时干燥被吸收的汗液,这种干燥过程与常规洗涤后 的干燥过程有所差异.这是因为具有水分管理功能的纺织品在持续吸收体表蒸发汗液的同时,也在干 燥被吸收汗液.同时,蒸发干燥的方向仅从与皮肤接触被人体温加热一面到与空气接触的一面.为了 区分这两种干燥类型,纺织品洗涤后的干燥状态被规定为“稳态”.“动态”则是用于表示具有水分管理功 能纺织品的术语. 使用GB/T11048中规定的蒸发热板并加装注水装置进行测试,以评价纺织品在动态条件下的干 燥性能.本标准在试样中施加的水为三级水,是为了避免若施加人工汗液等可能会产生误差. 本标准不用于评价纺织材料的生理舒适性.本标准可用于比较纺织材料的干燥性能.
GB/T 38473-2020 纺织品动态条件下干燥速率的测定 (蒸发热板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蒸发热板测定织物动态下干燥速率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运动休闲用或内衣用等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各类织物及制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水蒸气不能透过或厚度大于5mm的织物.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GB/T 38462-2020 纺织品 隔离衣用非织造布.pdf
ICS 59.080.30 W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462-2020 纺织品 隔离衣用非织造布 Textiles-Nonwoven fabrics for isolation gowns 2020-03-06发布 2020-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846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佛山金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必得 福无纺布有限公司、贝里国际集团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威海威高医用材料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 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晋江中纺标检测有限公司、深圳市宸果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产业用 纺织品行业协会、海宁市宏源无纺布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慧霞、刘飞飞、徐路、林裕卫、邓伟雄、崔彦昭、于许杰、李春、周世香、罗俊、 金永吉、崔松华、蔡剑波、赵瑾瑜、王关兴.
GB/T 38462-2020 纺织品隔离衣用非织造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隔离衣用非织造布的产品分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储运. 本标准适用于医护及探视人员穿用的一次性隔离衣用非织造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4666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7742.1纺织品织物胀破性能第1部分:胀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测定液压法 GB/T12703.4纺织品静电性能的评定第4部分:电阻率 GB/T12704.1-2009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吸湿法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T24218.1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24218.3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 GB/T24218.16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6部分: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法) GB/T24218.17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7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喷淋冲击法) YY/T0689-2008血液和体液防护装备防护服材料抗血液传播病原体穿透性能测试Phi X174噬菌体试验方法 3产品的分级 隔离衣用非织造布按其内在质量要求分为I级、Ⅱ级、Ⅲ级和IV级,其防护性能逐级提高. 注:I级-一般用于探视、清洁等用途的隔离衣. Ⅱ级--一般用于常规性护理、检查的隔离衣. Ⅲ级--一般用于思者有一定出血量、液体分泌物的场合穿用的隔离衣. I级--一般用于长时间或者大量面对病人血液、体液或清洁医疗垃圾穿藏的加强类隔离衣. 4技术要求 4.1内在质量 隔离衣用非织造布内在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T 38462-2020 表1内在质量要求 考核项目 性能指标 I级 目级 Ⅲ级 IV级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率 % ±6 喷淋冲击渗水量 ≤4.5 ≤1.0 ≤1.0 不要求 静水压 不要求 >1.8 ≥4.4 >9 8 kPa (18 cmH O) (45 cmH; O) (100 cmH; O) 阻微生物穿透 不要求 不要求 不要求 合格 抗合成直液穿透性 级 不要求 不要求 不要求 胀酸强度 kPa >40 断裂强力 N ≥20 ≥20 ≥30 透提率 g/(m² * 24 h) 009 抗静电性 (表面电阻率) 不要求 800 3~ 5 4.3.3染色布或印花布的布面色差、同批色差和同匹色差,均不应低于3-4级. 4.3.4对于其他疣点,买卖双方可根据产品的用途,就点的范围和许可限度达成协议. 5试验方法 5.1...
GB/T 38427.1-2019 生物特征识别防伪技术要求 第1部分:人脸识别.pdf
ICS 13.310 A 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427.1-2019 生物特征识别防伪技术要求 第1部分:人脸识别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nti-counterfeit via biometrics- Part 1:Face recognition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8427.1-2019 目次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1核验流程 4.2辨识流程 5制作过程. 5.1通用要求 5.2视读相片 5.3机读相片 5.4关联相片 6应用过程 6.1目标人采集 6.2视读相片采集 7防伪分级 7.1相片防伪级别 7.2应用安全级别 7.3防伪强度级别
GB/T 38427.1-2019 前言 GB/T38427《生物特征识别防伪技术要求3目前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人脸识别; 第2部分:指纹识别; 一第3部分:虹膜识别: 第4部分:测试方法. 本部分为GB/T3842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多维身份识别与可信认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中盾安 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远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舜天龙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证件防伪公安部 重点实验室、重庆中科云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依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远鉴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防 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国信汇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维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汉王智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川大智 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田强、赵宇航、李军、胡泊、林江恒、李龙杰、全星、宛根训、孔彦、张、吴眠、 李志远、朱龙、尤新革、郎彦锐、刘俊宏、魏伟、莫良华、陶鹏、黄磊、张建伟.
GB/T 38427.1-2019 生物特征识别防伪技术要求 第1部分:人脸识别 1范围 GB/T38427的本部分规定了生物特征识别中人脸识别的流程、制作和应用过程以及防伪级别等 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采用人脸识别技术防伪产品的制作与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678-2017公共安全人脸识别应用图像技术要求 GA/T893-2010安防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5678-2017、GA/T893-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两眼间距space between two eyes 人脸图像中用像素数量表示的两眼中心之间的距离. [GB/T35678-2017 定义3.1] 3.2 灰度化image gray 将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的过程. [GB/T35678-2017 定义3.2] 3.3 姿态pose 人脸相对于采集设备在三维空间的角度,人脸三维坐标系采用右手笛卡尔坐标系,如图1所示.在 一幅完全正面脸的图像中,三维坐标系的原点是鼻的尖端.俯仰角(P)、水平转动角(Y)和倾斜角(R) 分别指代人脸相对于空间三个方向坐标输的旋转角度.俯仰角围绕轴旋转,顺时针旋转为x轴正方 向,逆时针旋转为x轴负方向;水平转动角围绕y轴旋转,顺时针旋转为轴正方向,逆时针旋转为 y轴负方向;倾斜角围绕:轴旋转,顺时针旋转为:输正方向,逆时针旋转为:轴负方向. [GB/T 35678-2017 定义3.3]
GB/T 38427.1-2019 水平转动角 (Yaw) 创你角 (Pitch) 斜角 (Rell) 图1人脸的姿态 3.4 错误接受率false acceptancerate;FAR 认假率 将来自非同一人的样本误认为来自同一人的比率,按式(1)计算. FAR= C C. X100% (1) 式中: C一一非同一人样本比对认作同一人的次数; C-非同一人样本比对的总次数. 注1:错误接受率是生物特征验证系统的识别精度指标之一. 注2:改写GA/T 893-2010 定义3 1.28. 3.5 错误拒绝率 false rejection rate;FRR 拒真率 将来自同一人的样本误认作来自非同一人的比率,按式(2)计算. FRR = ×100% (2) 式中: C-同一人样本比对认作非同一人的次数; C- 一同一人样本比对的总次数. 注1:错误拒绝率是生物特征验证系统的识别精度指标之一 注2:改写GA/T 893-2010定义3 ...
GB/T 38426-2019 睡袋的热阻和使用温度的测定方法.pdf
ICS 61.020 Y 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426-2019 睡袋的热阻和使用温度的测定方法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resistance and use temperature of sleeping bags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842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大学、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江苏尚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学 院、上海踏石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业虎、杨秀月、刘尚斌、陈学军、杨冠草、潘进.
GB/T 38426-2019 睡袋的热阻和使用温度的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运动和休闲活动的成人睡袋热阻的测定和使用温度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稳态条件下睡袋的保暖性能. 本标准不适用于军队和极编环境探险等特殊用途的睡袋.本标准也不适用于年龄在14周岁及以 下的要幼儿及儿童睡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1048纺织品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蒸发热板法) ISO15831服装生理舒适性基于暖体假人的热阻测定方法(Clothing一Physiological effects-Measurement of thermal insulation by means of a thermal manikin)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舒适低温forttemperature T ol 使用睡袋时,人体在保持放松的姿势下(如平躺)全身处于热平衡,感觉适宜的温度下限值. 3.2 极限低温limit temperature Ti 使用睡袋时,人体在保持蜷缩的姿势下全身处于热平衡,感觉适宜的温度下限值. 3.3 极端低温extreme temperature T. 使用睡袋时,人体因体湿过低面产生健康危险的温度下限值. 3.4 舒适高温maximum temperature Tm 使用睡袋时,部分身体未被睡袋覆盖,人体出汗较少且感觉适宜的温度上限值. 3.5 暖体假人thermalmanikin 用于测量在稳态条件下通过睡袋的热传递,模拟人体体型和产热的人体模型.
GB/T 38426-2019 9' 睡袋的热阻thermal resistance of sleeping bag R. 与睡袋使用者的干态散热,即热量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的总和有关的睡袋的隔热性能. 注:当用暖体假人测量瞻袋热阻时,辞袋的热阻受人体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影响,影响因素还包括外层面料、填 充料、睡袋内的空气层体积、睡袋外表面的边界空气层、继袋下面的垫子和睡袋使用者穿者的服装. 4热阻的测试方法 4.1原理 采用暖体假人法测量睡袋在姿势1(见图1)下的热阻R和姿势2(见图2)下的热阻R(,将暖 体假人放人到睡袋中并置于可控的人工气候室内进行试验. 4.2仪器设备 4.2.1暖体假人 暖体假人应满足以下要求: 身高在1.5m~1.9m之间,体表面积在1.5m²~2.1m²之间; 一具有可控和量化热流量的内部加热系统(既可以是单一的整体的内部或表面加热器,也可以是 不同的独立的表面加热器): 一至少测量一种假人的温度(既可以是整体的内部温度,也可以是假人表面温度); --恒定热流或表面温度调节以便可以在稳态条件下进行测量. 4.2.2人工地面 人工地面应包括一个硬的支持面,可采用一个足够大的末板,确保假人和睡袋的任何部分不超出末 板,厚度在12mm~30mm之间.进行热阻测试时,应让假人平躺在垫子上,并放置在人工地面上,其 中垫子材料的热阻按照GB/T11048进行测试,为(0.85土0.06)m²K/W. 4.2.3人工气候室 热阻测试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气候室内的环境温度波动应不超过土0.5℃.环境湿度的设定应 保证假人表面和空气的温度差大于15K. 空气温度和墙壁的辐射温度差应小于2K. 气候室内的气流速度应小于0.5m/s(通常为0.3m/s). 气候室内的相对湿度可设定在40%~80%之间. 4.2.4假人穿着的服装 测试过程中,假人应穿着以下服装: 两件式套装(长袖上装和长裤),其中面料的热阻R按照GB/T11048进行测试,在0.04m²K/W~ 0.06 m² ...
GB/T 38425.2-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闭口综耳钢片综 第2部分:淬火钢带钢片综的尺寸.pdf
ICS 59.120.30 W9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425.2-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闭口综耳钢片综 第2部分:淬火钢带钢片综的尺寸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Flat steel healdswith closed end loops- Part 2:Dimensions of healds manufactured of hardened strip steel (ISO363-2:2006 MOD) 2019-12-31发布 2019-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425.2-2019 前言 GB/T38425《纺织机械与附件闭口综耳钢片综》分为2个部分: 第1部分:热轧钢带钢片综的尺寸: 第2部分:淳火钢带钢片综的尺寸, 本部分为GB/T3842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363-2:2006(纺织机械与附件闭口综耳钢片综第2部分: 淬火钢带钢片综的尺寸》. 本部分与1SO363-2:2006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经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 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其技术性差异为: 增加了综耳间距离L的偏差为“±0.30"(见表1和表2): 一增加了尺寸规格(见表1和表2).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标注图1中“X"部位敢大图采用的比例为“2.5:1”: 删除了图1中剖面符号"A-A"的脚注“”,增加了剖面放大图采用的比例为“31”; 修改了表1、表2表题为“单列导纱眼钢片综主要尺寸及其极限偏差”“双列导纱眼钢片综主要 尺寸及其极限偏差”.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浙江鼎丰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纺织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付晓艳、余江峰、倪俊龙、孙云奎、关新、赵玉生、淡培霞、许正付、殷翠红、 范丽华.
GB/T 38425.2-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闭口综耳钢片综 第2部分:淬火钢带钢片综的尺寸 1范围 GB/T38425的本部分规定了纺织工业用火钢带闭口综耳钢片综(O型)的主要尺寸及其极限 偏差. 本部分适用于纺织工业用萍火钢带闭口综耳钢片综. 2尺寸 主要尺寸见图1和表1、表2. 单位为毫米 .5:1 :1 图1...
GB/T 38422-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圆型针织机 词汇.pdf
ICS 59.120.40;01.040.59 W9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422-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圆型针织机 词汇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Vocabulary (ISO 12912:2014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Vocabulary MOD) 2019-12-31发布 2019-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422-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圆型针织机 2.2圆型针织机结构特征(按照针简的数量和类型) 2.3尺寸 2.4转动 2.5 机架和驱动 2.6 成圈机件、织针和其他成圈机件的承载体 2.7 织针控制 2.8 三角系统 2.9 送纱和纱线监测系统 2.10 织物牵拉卷取系统 12 2.11 花纹系统 14 2 12 机器控制和监控系统 14 2.13 润滑和清洁系统、安全装置和特殊附件 14 参考文献 16 索引 17
GB/T 38422-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2912:2014(圆型针织机词汇》. 本标准与1SO12912:2014相比,主要技术差异性如下: 对2.3.6中的公式进行了改写. 本标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为《纺织机械与附件圆型针织机词汇》: 删除了国际标准第1章中有关ISO在线浏览平台网址的注; 将“参考文献”中的国际标准文件改为对应的我国标准文件: 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 增加了英文对应词索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泉州下硕机械有限公司、泉州精镁机械有限公司、惠安金天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泉州估鑫机械有限公司、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厦门兴全龙机械有限公司、泉州佰源机械有 限公司、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泉州恒毅机械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现代纺织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针织技术研究所、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 械协会、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捷兴、汤瑜、宋赛赛、彭来湖、李大伟、丛政、黄文栋、彭丹翔、邵洪、赵继纯、 杨昆、钱鑫、王楚翘、黄冬娜、黄国川、安虹、周正二、杨启东....
GB/T 38418-2019 捐赠用纺织品通用技术要求.pdf
ICS 59.080.30 W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418-2019 捐赠用纺织品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onated textiles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41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河南依尚实业有限公司、福建风竹纺织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商丘市实质信服饰有限公司、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河南省衣往情深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郑州大学、平顶山伟平服饰有限公司、郑州金阳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 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仲丽、终桁、樊蓉、孙锡敏、李瑞然、谢文佳、王婷、王华实、曹秋玲、原洋、 张军红、刘书平、李清志、高翔、徐亚平.
GB/T 38418-2019 捐赠用纺织品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捐赠用纺织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运和 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公益或其他机构接收的未使用过的和已使用过、经专业消毒处理维护后可再使 用的捐赠用纺织产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捐赠用婴幼儿纺织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T18204.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 GB18383-2007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24121纺织制品断针类残留物的检测方法 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GB/T31702纺织制品附件锐利性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栋sorting 按用途、适用对象及洗涤工艺要求对捐赠用纺织品进行清点、分类的一种处理方式. 3.2 洗涤washing 使用洗涤设备、洗涤剂或有机溶剂,对已使用过的捐赠用纺织品,按照不同的洗涤工艺要求进行清 洁的程序. 3.3 专业消毒professional disinfection 对已使用过的捐赠用纺织品和非批量捐赠的未使用过的纺织产品,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 除有害病原微生物的处理程序. 4产品分类 按产品的使用状态,捐赠用纺织品分为以下两类:
GB/T 38418-2019 -一I类:未使用过的纺织产品,包括非批量捐赠产品和企业批量捐赠产品两类. 一Ⅱ类:已使用过、经专业洗涤、消毒处理维护后可再使用的纺织产品. 非批量捐赠I类和Ⅱ类捐赠用纺织品专业洗涤、消毒设施配置与流程参见附录A. 5技术要求 5.1I类捐赠用纺织品 I类捐赠用纺织品应符合GB18401、GB31701和GB18383-2007要求.非批量捐赠的产品还应 符合5.2.3卫生要求. 5.2Ⅱ类捐赠用纺织品 5.2.1安全要求 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不应有GB18401规定的异味和臭氧气味; b)不应有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 d)儿童服装的绳带应符合GB31701的规定. 5.2.2外观要求 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不应有明显烫黄、发霉、污渍、起泡等严重影响使用的缺陷; 注:“明显“指不影响整体效果,但能感觉到点的存在. b)不应有破损(特殊设计除外),服装缝制部位不应有缺线或断线2cm以上; c)附件应牢固,不应有纽扣脱落,拉链应能正常使用; d)填充物应符合GB18383-2007感官检验项目要求. 5.2.3卫生要求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卫生指标 项目 要求 细菌菌落总数/(CFU/cm²) 200 真菌菌落总数/(CFU/cm²) ≤100 微生物 致病性化脓菌 不得检出 大肠菌排 不得检出 致病性化隙菌指绿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 6试验方法 6.1I类捐赠用纺织品 按5.1相关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执行.
GB/T 38418-2019 6.2Ⅱ类捐赠用纺织品 6.2.1安全指标检验 6.2.1.1异味及臭氧气味的检测采用噢觉法,操作者应是经过训练和考核的专业人员. 样品开封后,立即进行该项目的检测.检测应在洁净的无异味气味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者洗净双 手后戴手套,双手拿起样品靠近鼻孔,仔细噢闻样品所带有的气味,如检测出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 否则判为"无异味”. 应有2人独立检测,并以2人一致的结果为样品检测结果.如2人检测结果不一致,则增加1人检 测,最终以2人一致的结果为样品检测结果....
GB/T 38417-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电子经停装置用停经杆.pdf
ICS 59.120.30 W9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417-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电子经停装置用停经杆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Bars for drop wires for electricalwarp stopmotions (ISO13435:2011 MOD) 2019-12-31发布 2019-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41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3435:2011《纺织机械与附件电子经停装置用停经杆》. 本标准与ISO13435:2011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经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 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主要技术性差异为: 表1中尺寸代号b、h:和h:前分别增加了尺寸名称为"总厚度”"总高度”和“外接触杆高度”, 尺寸名称"长度"后增加其代号"7”,并在图1、图2中标注; 表1中增加了尺寸规格并修改了总厚度b的极限偏差: 修改了第3章标题,增加了编号和标题为“3.1分类”"3.2标记”,将列项a)~e)改为段. 本标准编辑性修改如下: 修改了表1的表题为“电子经停装置用停经杆主要尺寸”.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熟市常新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广东康特斯织造装备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 限公司、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国家纺织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付晓艳、陈玉升、戴晓晗、张建祥、王锐、赵玉生、曹振东、张士丹、刘立强、 杜玫玫.
GB/T 38417-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电子经停装置用停经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织机电子经停装置用停经杆的型式、主要尺寸及其偏差、分类和标记、材质、结构. 本标准适用于一体式内接触停经杆(E1型)和分体式内接触停经杆(E2型). 2尺寸 2.1E1型式 一体式内接触停经杆的结构见图1,主要尺寸及总厚度6的极限偏差见表1. 说明: 1- 内接触杆: 2 绝缘层: 一外接触杆. 图1E1型结构--齿形的 2.2E2型式 分体式内接触停经杆用于分别控制织机左右侧,结构见图2,主要尺寸及总厚度6的极限偏差见 表1. 说明: 内接触杆: 2- 绝缘层: 3 一外接触杆. 图2E2型结构--齿形的...
GB/T 38405-2019 皮革和毛皮 化学试验 化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pdf
ICS 59.140.30 Y4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405-2019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 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 Leather andfur-Chemical testsDeterminationof short-chain chlorinatedparaffins [ISO 18219:2015,LeatherDetermination of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in leather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 (SCCP) .MOD] 2019-12-31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40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8219:20154皮革皮革中氯代烃类化合物的测定色谱法 测定短链氯化石蜡(SCCP)》. 本标准与1SO18219:2015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给出了本标准与ISO18219:2015的 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18219;2015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附录B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标准名称改为《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大学、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 中心、国家皮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浙江通天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虎威实业投资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炜、桑军、俞凌云、任可帅、徐哗、王春华、叶永彬、郑建棠、陈萌.
GB/T 38405-2019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 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皮革和毛皮中C~C短链氯化石蜡(SCCP)残留量的色谱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中SCCP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1SO3696:1987,MOD) QB/T1267毛皮化学、物理和机械、色牢度试验取样部位(QB/T1267-2012,1SO2418: 2002 MOD) QB/T1272毛皮化学试验样品的准备(QB/T1272-2012,ISO4044:2008,MOD) QB/T2706皮革化学、物理、机械和色牢度试验取样部位(QB/T2706-2005,ISO2418: 2002 MOD) QB/T2716皮革化学试验样品的准备(QB/T2716-2018.ISO4044:2008.MOD) 3原理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正已烷超声萃取,萃取液经固相萃取洗脱后,用气相色谱-电子描获负化学电 离质谱联用仅(GC-ECNI-MS)分析测定. 4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4.1水,试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 4.2正己烷,CAS号:110-54-3,色谱纯. 4.3二氯甲烷,CAS号:75-09-2.色谱纯. 4.4内标物溶液,1.1.1.3,10,11-六氯十一烷,CAS号:601523-28-8.1000μg/mL,溶剂为正已烷. 注:也可使用其他合适的内标物. 4.5不同氯含量的SCCP(C~C)标准溶液,100μg/mL.溶剂为正已烷. SCCPC~C含氯55.5%,工业级. SCCPC~C含氯63.0%,工业级. 注:所用短链氯化石蜡标准溶液均有市售. 4.6SCCP标准溶液(50pg/mL,含氯59%),分别取533pL含氯55.5%的SCCP(C~C)标准溶液 和467L含氯63%的SCCP(C~C)标准溶液移人2mL容量瓶中,加人20gL.内标物溶液,正已烷 定容....
GB/T 38399.4-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4部分:缝编机和缝编装置.pdf
ICS59.120.40;01.040.59 W9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399.4-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4部分:缝编机和缝编装置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Vocabulary of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Part 4:Stitch bonding machines and stitch bonding devices (ISO 8640-4:1996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Part 4:Vocabulary of stitch bonding machines and stitch bonding devices MOD) 2019-12-31发布 2019-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399.4-2019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缝编机专用机件 2.2喂入装置 2.3辅助装置
GB/T 38399.4-2019 前言 GB/T38399《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结构和成圈机件: 第2部分:送经、织物牵拉和卷取: 第3部分:提花装置; 第4部分:缝编机和缝编装置. 本部分为GB/T38399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640-4:1996《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第4部分:缝 编机和缝编装置词汇》. 本部分与1SO8640-4:1996相比存在结构变化,为了规范标准结构,增加了“范围”和“术语”章的编 号,并相应调整了其他条款编号, 本部分与1SO8640-4:1996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增加了“本部分适用于生产不同纺织结构基布,或将不同基布复合的特里科经编机、拉舍尔经 编机、钩编织带机以及生产经编织物的平型经编机”,为了限定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为与现有系列标准保持一致,标准名称改为“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第4部分: 缝编机和缝编装置”: 增加了关于图例的注释(见第1章的注): 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福建估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越剑智能 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 有限公司、五洋纺机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蒙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福 建宏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翔云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浙江方圆 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蒋高明、许俊、谈源、王占洪、李姝佳、郑春乐、陈南梁、莫文杰、尹季盛、杨兴财、 丛政、邵洪、李兵、陈忠英、徐海平、薛俊勇、吴建斌、隆正祥.
GB/T 38399.4-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4部分:缝编机和缝编装置 1范围 GB/T38399的本部分界定了与缝编机和缝编装置有关的术语:缝编机专用机件,喂人装置和辅助 装置. 本部分适用于生产不同纺织结构基布,或将不同基布复合的特里科经编机、拉舍尔经编机、钩编织 带机以及生产经编织物的平型经编机. 注:本部分图例仅表示各种型式机构的工作原理,不代表是唯一的或是最普遍的结构暨式. 2术语和定义 2.1缝编机专用机件 2.1.1 穿刺型复合针piercingpoundneedle 单独运动的针芯可打开和关闭针钩,且带有可刺穿基布的钩形针头的复合针(见图1). .121 图 1 2.1.2 支撑机件supportingelement 当复合针穿刺时,防止基布滑移的机件. 2.1.2.1 支撑针 supporting pin 配有导纱孔眼的针形机件(见图1). 2.1.2.2 支撑片supporting sinker 薄片状机件(见图2)....
GB/T 38399.3-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3部分:提花装置.pdf
ICS 59.120.40;01.040.59 W9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399.3-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3部分:提花装置 Textile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Vocabulary of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Part 3:Patterning devices (ISO 8640-3;2002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Part 3:Vocabulary ofpatterning devices MOD) 2019-12-31发布 2019-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399.3-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横移装置 2.2花压板装置 2.3压纱板提花装置 2.4送经装置和/或经纱张力装置 2.5针床停止装置 12 2.6衬纬装置 2.7牵拉提花装置 索引 16
GB/T 38399.3-2019 前言 GB/T38399《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结构和成圈机件: 第2部分:送经、织物牵拉和卷取: 第3部分:提花装置; 第4部分:缝编机和缝编装置. 本部分为GB/T38399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640-3:2002《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第3部分:提 花装置词汇》. 本部分与ISO8640-3:2002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增加了“本部分适用于生产经编织物的平型经编机”,为了限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 原图11和图12合并,因为图11和图12都是贾卡装置控制横移的方式(见图11); 增加了“压电贾卡装置"图例(见图12),因为压电贾卡是当前较为流行的贾卡装置控制横移的 方式,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为与现有系列标准保持一致,标准名称改为“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第3部分: 提花装置”: 增加了图题: 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五洋纺机有限公司、广州市罪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宏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福建估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越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 南大学、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翔云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浙江方园 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敏其、丛洪莲、蒋金华、严中华、李姝佳、徐颖、王占洪、杨兴财、赖秋玉、 刘时海、宋赛赛、丛政、邵洪、李兵、李明文、江飞、吴建斌、隆正祥.
GB/T 38399.3-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3部分:提花装置 1范围 GB/T38399的本部分界定了以下与平型经编机各类型提花装置有关的术语:横移装置、花压板装 置、压纱板提花装置、送经装置和经纱张力装置、针床停止装置、衬纬装置、牵拉提花装置. 本部分适用于生产经编织物的平型经编机. 注:本部分的图例仅表示各种型式机构的工作原理,不表示这是唯一的或是最普遍的结构型式,在技术允许的范 围内,组合机构同样可以应用. 2术语和定义 2.1 横移装置lapping device for warp ends 用于横向移动导纱针的花型装置. 2.1.1 花型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梳栉)pattern drive(forguidebarcontrol) 控制梳栉在针前和针背的横移装置. 2.1.1.1 单轴花型驱动装置one-shaft pattern drive 由单轴通过花型凸轮或编花滚筒和链块控制梳栉的横移装置. 2.1.1.1.1 直接控制式单轴花型凸轮驱动装置direct controlledone-shaft pattern drive 单轴花型凸轮驱动直接控制梳栉的横移装置(见图1). 图1直接控制式单轴花型凸轮驱动装置 2.1.1.1.2 间接控制式单轴花型驱动装置indirectcontrolledone-shaftpatterndrive 单轴花型驱动间接控制梳栉的横移装置(见图2)....
GB/T 38399.2-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 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2部分:送经、织物牵拉和卷取.pdf
ICS59.120.40;01.040.59 W9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399.2-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2部分:送经、织物牵拉和卷取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Vocabulary of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Part 2:Warp let-off fabric take-up and batching (ISO 8640-2:2004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 Flat warp knittingmachines-Part 2:Vocabulary ofwarp let-off fabric take-up and batching,MOD) 2019-12-31发布 2019-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399.2-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纱线装置 2.2制动装置 2.3送经装置 2.4导纱和张力装置 2.5织物牵拉装置 2.6织物卷取和折布装置 参考文献 12 索引 43
GB/T 38399.2-2019 前言 GB/T38399《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结构和成圈: 第2部分:送经、织物牵拉和卷取: 第3部分:提花装置; 第4部分:缝编机和缝编装置. 本部分为GB/T38399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640-2:2004《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第2部分:送 经、织物卷取和卷布词汇》. 本部分与1SO8640-2:2004相比存在结构变化,为了规范标准的文本结构,增加了“范围“和“术语” 章的顺序编号,并相应调整了其他条款编号. 本部分与ISO8640-2:2004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增加了“本部分适用于生产经编织物的平型经编机”(见第1章)为了限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为与现有系列标准保持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第2部 分:送经、织物牵拉和卷取”: 一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卡尔迈耶 (中国)有限公司、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五洋纺机有限公司、广州市霉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越剑 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福建估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宏宇电 子科技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翔云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浙江方圆 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郑依福、宋赛赛、邵洪、王水、许俊、夏风林、王占洪、丛政、谈源、严中华、杨兴财、 李兵、蒋金华、隆正祥、黄四平、陈逸、吴建斌,
GB/T 38399.2-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2部分:送经、织物牵拉和卷取 1范围 动装置,送经装置,导纱和张力装置,织物牵拉装置以及卷取和折布装置. 本部分适用于生产经编织物的平型经编机. 注:本部分的图例仅表示各种型式机构的工作原理,不代表是唯一的或是最普遍的结构型式,在技术允许的范围 内,组合机构网样可以应用. 2术语和定义 2.1纱线装置 2.1.1 经纱 warp 卷绕在经轴(2.1.2)上,平行排列且长度相等的纱线. 2.1.2 经轴 warp beam 有固定或可调节的法兰盘,用于卷绕经纱的轴(见图1). 说明: 1--经纱 2--经轴. 图1卷有经纱的经轴 2.1.3 分段经轴sectional warp beam 有两个固定法兰盘的经轴(2.1.2)(见图2). 注:几个分段经轴可装配在一个经轴疆(2.1.4)上....
GB/T 38399.1-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1部分:基本结构和成圈机件.pdf
ICS59.120.40;01.040.59 W9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399.1-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1部分:基本结构和成圈机件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Vocabulary of 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Part 1:Basic structure and knitting elements (ISO 8640-1:2004 Textile machinery and accessories-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Part 1:Vocabulary of basic structure and knitting elements MOD) 2019-12-31发布 2019-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399.1-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1平型经编机 2.2机侧和尺寸 2.3支架 2.4成圈机件传动机构 2.5成圈机件 11 2.6床和杆件 参考文献 SI 索引 6[
GB/T 38399.1-2019 前言 GB/T38399《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结构和成圈机件: 第2部分:送经、织物牵拉和卷取: 第3部分:提花装置; 第4部分:缝编机和缝编装置. 本部分为GB/T38399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640-1:2004《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第1部分:基 本结构和成阁机件词汇》. 本部分与ISO8640-1:2004相比存在结构变化,为了规范标准的文本结构,增加了“范围”和“术语 和定义”章的编号,增加了“平型经编机”条的标题,并相应调整了其他条款编号. 本部分与ISO8640-1:2004相比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为与现有系列标准保持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第1部 分:基本结构和成圈机件”; 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江南大学、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卡尔迈耶(中国)有限公司、福建省鑫港纺织机 械有限公司、东华大学、五洋纺机有限公司、常州市赛嘉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罪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越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福建估龙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 建宏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润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市翔云智能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浙江方圆 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南梁、周孝文、丛政、蒋高明、郑春华、王菡珠、林泰来、谈昆伦、杨兴财、邵洪、 李兵、黄四平、陈忠英、吴建斌、王占洪、宋赛赛、隆正祥、
GB/T 38399.1-2019 纺织机械与附件平型经编机词汇 第1部分:基本结构和成圈机件 1范围 GB/T38399的本部分界定了与平型经编机基本机构和成圈机构相关的基本术语:分类、机侧和尺 寸、支架、传动机构、成圈机件以及床和杆件. 本部分适用于生产经编织物的平型经编机. 注:本部分的图例仅表示各种型式机构的工作原理,但不代表是唯一的、或是最普遍的结构型式.在技术允许的范 围内,组合机构同样可以应用. 2术语和定义 2.1平型经编机 2.1.1 平型经编机fatwarpknittingmachine 织针呈直线排列,线圈是由若干经纱纵向运动同时形成,用于生产经编织物的机器. 2.1.2 单针床平型经缩机RLflatwarpknittingmachine 带有一个针床(2.6.1.1)的平型经编机. 2.1.2.1 单针床特里科经编机RLtricotmachine 说明: 导纱针: 2 复合针: 3- 复合沉降片: 针芯. 图1复合针型单针床特里科经编机成圈机件...
GB/T 38310-2019 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pdf
ICS 13.220.01 C 8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310-2019 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 Estimation of the lethal toxic potency of fire effluents (ISO13344:2015 MOD) 2019-12-10发布 2020-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310-2019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4.1概述 4.2FED的计算 5试验模型及烟气组分分析 5.1火灾试验模型 5.2烟气组分分析 6试样要求 7试验装置及烟气组分分析的校准 8试验方法 8.1述 8.2试验准备 8.3试验程序 9计算 .... 9.1概述 9.2L的计算 9.3Lm应用及所需输人参数要求 9.4LC预测值的计算 10评估报告 11精度和偏差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13344:2015的章条编号对照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1SO13344:2015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 用于验证LC预测值的生物鉴定法 11 C.1概述 C.2验证试验要求.. C.3验证方法. 11 C.4验证报告 13 参考文献
GB/T 3831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3344:2015《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并结合了我国最新 相关研究成果.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13344;2015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1SO13344:2015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 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对1SO13344:2015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参考文献,重新起草了参考文献: 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和附录B(资料性附录),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国际标准章条 编号的对照和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说明,将国际标准的附录A变为本标准的附录C.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3)归口. 省消防救援总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军军、甘子琼、何瑾、张羽、刘玉波、王祝坤、马锐、吴丹.
GB/T38310-2019 引言 本标准建立一种火灾烟气毒性致死效应的标准评估方法,可用于对材料、制品及组件热解或燃烧时 所产生烟气的毒性进行评估,适用于消防安全评估工作中的相关计算. 火灾烟气对人员的威胁主要分为几种:死亡、失去自主逃生的能力、降低逃生能力、长期生理影响. 火灾烟气毒性对人员的影响与人员的位置、烟气的浓度及暴露时间有关,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火灾烟 气毒性与烟气浓度和人员暴露时间的函数关系. 本标准通过毒性组分浓度的测试结果计算有效剂量分数(FED)和半数致死浓度LC预测值,用于 评估火灾烟气毒性致死效应.根据对燃烧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氧气(O)、氰 化氢(HCN)、氯化氢(HCI)、溴化氢(HBr)、氟化氢(HF)、二氧化硫(SO)、二氧化氮(NO:)、丙烯醛 (CHO)和甲醛(CHO)等毒性组分浓度值进行计算,可获得火灾爆气毒性致死效应的相关参数.当 采用FED参数评估毒性致死效应时,需注明参与计算的毒性组分.
GB/T 38310-2019 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方法,包括原理、试验装置、试验方法、计算及评估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受控的试验条件下,对材料、制品及组件燃烧产生的火灾烟气急性毒性致死效应的 评估,不适用于暴露后长期的慢性毒性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907.1-2014消防词汇第1部分:通用术语 GB/T38309-2019火灾烟气流毒性组分测试FTIR分析火灾烟气中气体组分的指南 (ISO 19702;2015 .MOD) ISO 19701火灾烟气的取样和分析方法(Methods for sampling and analysis of fire effluents) ISO 19706火灾对人的威助评价指南(Guidelines for assessing the fire threat to people) 3术语和定义 3.1 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carboxyhaemoglobin saturation 人体吸入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
GB/T 38299-2019 公共安全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供应链连续性指南.pdf
ICS 13.200 A 9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299-2019/ISO22318:2015 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 供应链连续性指南 Societal security-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ystems- Guidelines for supply chain continuity (ISO22318:2015.IDT) 2019-12-10发布 2020-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299-2019/ISO 22318:2015 目 次 前言 引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供应链连续性的重要性. 4.1总则 4.2供应链措述 4.3供应链的动力 4.4SCCM的基本要素 4.5有效的SCCM的效益 4.6实施有效的SCCM所面临的挑战 4.7保持供应链连续性的重要性 5供应链分析, 5.1总则 5.2分析供应链的注意事项 5.3 方法定义 5.4分析的结构 5.5开展分析 10 5.6分析的输出 5.7供应链分析关键点 11 6SCCM策略 11 6.1总则 6.2连续性策略选择 12 6.3供应合同包含SCCM能力 6.4SCCM权 13 6.5连续性策略选择关键点 13 7供应链中断的管理 13 7.1总则 13 7.2事件发生之前 13 7.3事件的发现与通报 14 7.4事件中 14 7.5业务恢复常态 14
GB/T 38299-2019/ISO 22318:2015 7.6管理供应链中断的关键点 8绩效评价 15 8.1总则.* 15 8.2与供应商深度合作 15 8.3实施SCCM绩效评价程序 15 8.4持续分析 15 8.5绩效评价的输出 8.6绩效管理的关键点 16 参考文献 17
GB/T 38299-2019/ISO 2231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1SO22318:2015(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供应链连续性指 南》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30146-2013公共安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ISO22301:2012,IDT) 本标准由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咸亨国际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 心、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英标认证技术培训(北京)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挺鑫、白元龙、尤其、霍季青、夏剑剑、王品品、杨正科、汪彤、周育忠、邢立强、 龚浩、孙宏志、孙世军、李俊超、朱伟、张桂明、代宝乾、陆维斌、赵连河.
GB/T 38299-2019/ISO 22318:2015 引 言 GB/T30146和GB/T31595为组织如何保持供应链连续性提供了业务连续性指导,本标准对其进 行了深入拓展.本标准假设开展供应链连续性管理(SCCM)的组织已了解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原则,并 已建立或准备实施符合相关标准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BCMS).此外,本标准涉及未对产品或者服 务供应商连续性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本标准供负责采购、管理组织必需产品或者服务的人员使用,并有助于人员按照既定标准实施良好 的BCM实践. 组织依赖供应商按时交付达成约定质量及标准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组织来说,识别供应链中断 对活动的潜在影响非常重要,这也是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重要环节,供应商未按时交付达到约定质量和 成本的产品或者服务可引发业务中断事件.对于相互冲突的目标,可通过降低供应链成本(如减少周期 时间和缓冲库存)和管理供应链连续性风险(如单一来源、依赖按时供应)两种方式解决. 本标准适用于同一组织有连续供应关系的外部、内部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和未按时交付造 成组织额外的一次采购安排. 依据其产品或者服务供应中断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级,供应商级别用于确定供应商 与组织的关系.1级供应商与组织有直接的合同关系.2级供应商则向1级供应商提供产品和服务.同 样的供应链连续性关注事项适用于各级供应商.1级供应商需要确保其供应链关系,并使客户了解1 级以外的供应链具有足够的韧性,以及1级以外供应商的社会责任等因素. 本标准给出的指导有助于供应商满足客户的业务连续性期望,并可分析依赖单一客户产生的脆 弱性. 本标准推荐供应商也遵守1SO28000系列标准中关于供应链安全管理的规定,遵守这些标准将有 助于组织提高供应链韧性,降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