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873-2010 北极狐种狐.pdf
ICS 65.020.30 B 4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73-2010 北极狐种狐 Breeding stockofarctic fox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73-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其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山东潍坊大正(集团)公司、辽宁省华集团金 州珍贵毛皮动物公司、黑龙江省缓化市经济动物养殖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合、邢秀梅、陈之果、谭绪生、张志明、丛守文.
GB/T 24873-2010 北极狐种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极狐种孤特征、繁殖特点、生产性能、种孤必备条件、评定分级及调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人工饲养的北极孤种孤. 2米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 1 北极据arctic fox 属于犬科、北极孤属,毛色有白色、接褐色以及其他毛色变种,分为白色、褐色、蓝色等毛色系列. 2.2 蓝孤blue fox 人工饲养的北极孤毛色以蓝色为多,称之为蓝乳.生产实践中也通常把北极狐统称为蓝狐:把北极 弧皮统称为蓝孤皮. 3特征 3.1原产地 北极狐原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北部的高纬度地区,现在饲养的北极孤都是野生北极孤经到养、 选育面成,北极孤皮具有保暖、轻柔、华丽、穿着舒适等特点,是高档装皮制品的原料. 3.2体质 体质结实、健壮,属细致疏松型,北板孤种狐图片参见附录A. 3.3外貌特征 3.3.1头部 头型较小面园:耳小,耳部有柔软的绒毛:吻短. 3.3.2整干 颈与头、肩部衔接良好:肩高平、中等宽:胸肩后方无显著回陷:背腰平直:臀充实、丰续:尾长,尾毛 连松. 3.3.3四肢 强壮,短小面匀称:足垫部生有密毛. 3.3.4被毛 丰厚平齐,富有光泽,毛色纯正:针毛可分为褐色、淡褐色、蓝色和白色:绒毛柔软、纤细、致密,呈灰 色、淡灰色和白色, 4蒙殖特点 北极狐10月龄~12月龄性成熟,年季节性繁殖一胎,3月上旬至5月中旬配种,妊账期平均为 52d,胎平均产仔7.5只.
GB/T 24873-2010 5生产性能 5.1生长性能 仔、幼狐生长发育迅速,40日龄~135日龄生长发育更快,180日龄接近体成熟,仔、幼北极狐体重 变化见表1. 表1 仔、幼北极狐不同时期体重 单位为克 月龄 初生 1 2 3 4 5 6 7 公额 89±5 1 395±33 3328±72 4 892±112 5 833±125 6752±130 7 860± 1568 248±167 母报 88±6 1 345±34 3 127±64 4 721±111 5 634±115 6 493±131 7 633±160|8 040±172 5.2毛皮 11月初,毛皮进人成熟期,一般公孤皮长90cm~124cm,母孤皮长85cm~116cm, 6种显其他必备条件 下列必备条件有一项不合格,不作为种孤: a)双侧皋丸、阴户发育正常; b)血缘清楚: c)血统纯正; d)9月下旬夏毛应尽. 7评定分级标准 7.1评定时间要求 种用北极孤品质鉴定分育成幼孤和成年孤分别进行,鉴定结果均分为三级,幼龄北极孤分三次进 行,第一次为初选,在新乳时(45日龄)进行;第二次为复选,在9月下句进行;第三次为终选,在11月上 旬进行,成年北极狐年鉴定两次,第一次为初选,在繁殖结束后进行,其中公孤在6月中旬至7月中何, 母孤在7月中旬;第二次为终选,在11月中旬进行. 7.2评定分级 等级评分采用百分制,综合积分90.1~100.0为一级,75.1~90.0为二级,60.0~75.0为三级, 7.3成年种孤评定分级 7.3.1初选 主要依据当年繁殖性能和后裔鉴定,评分见表2. 表2或年种孤初选评分 项 级 ≤ 级 级 指标 分值 指标 分值 指标 分值 交配母孤数/只 >6 30 6~4 24~29 18~23 公 精减品质 上等 30 中上等 25 中等 20 母氧产仔*/3% >92 17.1~20.0 88. 1~92 14. 1~17.0 80~88 11.0~14.0 母狐胎均产仔/只 >10 17.1~20.0 7~10 14.1~17 0 2 10 1 8 0 6 每 产仔数/只 >10 30 1~35 0 7~10 25 1~30 0 <7 20 0~25 0 产仔成活率/% 90 1~100 0 30 1~35 0 80 1~90 0 25 1~30 0 70 0~80 0 20 0~25 0 母性 好 17...
GB/T 24869-2010 主要沙生草种子质量分级及检验.pdf
ICS 65.020.20 B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869-2010 主要沙生草种子质量分级及检验 Quality grading and testing formain sandy forage seed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9-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宏、李激君、张连义、宝路如、孙建华、张聚美、李秀华、纪峡、云继业.
GB/T 24869--2010 主要沙生草种子质量分级及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沙生草种子的质量分级指标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态建设中使用的沙蓬(沙米)、黑沙蒿、乌丹蒿、阿拉善沙拐枣和驼绒藜种子检验与 质量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3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2930.2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2930.4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2930.8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617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沙生草种子sandy forage seed 生长在沙漠里的草类植物种子. 3.2 种子用价seedutilizationvalue 种子中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种子所占的百分率,即种子用价或称利用率,计算公式为式(1): UV = P ×G ×100 式中: UV-种子用价,%; G--发芽率. 4质量分级 4.1分级原则 依据净度、发芽率、水分进行质量分级.当净度、发芽率不在同一级别时,用种子用价取代净度与发 芽率,种子中不得含有检疫性杂草. 4.2质量分级指标 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T 24869-2010 表1 沙生草种子质量分级指标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级别 净度/% 发芽率/% 种子用价/% 水分/% > > > M Agriophyllum 98.0 90 88 2 沙蓬 (沙米) sparrenm (L. ) 95.0 85 80.8 11 Mo 三 90.0 80 72 0 Artemisia - 95.0 90 85 5 2 ordasica = 90.0 80 72.0 11 Krasch 85.0 70 59.5 Artemisia - 95 0 90 85.5 乌丹嵩 wudanica Liou 90.0 80 72.0 11 et W. Wang 三 85.0 70 59.5 Calligonum - 95.0 70 66.5 阿拉善 沙拐枣 alaschanicum = 90.0 55 49.5 12 A.1os 85.0 40 34.0 Ceratoides latens - 0°96 85 76.5 驼绒套 (J. F. Gmel. ) Reveal = 90.0 75 63.8 et Holmgren 85.0 65 55.2 5质量等级评定方法 5.1净度分析中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617号中所列有的苑丝子属、列当属等有害杂草种 子,该批种子定为不合格. 5.2根据表1可对净度、发芽率、水分进行单项指标的定级,三级以下定为不合格. 5.3净度、发芽率、水分指标均在表1给出的同一质量等级时,直接定级. 5.4净度、发芽率、水分指标有一项在三级以下,定为不合格. 5.5净度、发芽率、水分指标均在三级以上,其中净度与发芽率不在同一级别时,计算种子用价,用种子 用价直接定级. 6检验方法 6.1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水分测定分别按照GB/T2930.1、GB/T2930.2、GB/T2930.4、 GB/T2930.8的规定执行. 6.2表2给出了种子批的最大重量和样品最低重量. 表2种子批的最大重量和样品最低重量 种名 种子批的 样品最低重量/g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最大重量/kg 送验样品 净度分析 试验样品 1 沙蓬(沙米)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 ) Mo 10 000 30 3 2 黑沙膏 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 10 000 50 3 3 乌丹嵩 Artemisia...
GB/T 24868-2010 沙打旺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
ICS 65.020.01 B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868-2010 沙打旺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 for Astrogalus adsurgens seed production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8-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呼和浩特)、农业部牧草与草坪 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淑君、常秉文、何为平、李宏、宝路如、余玲、孙建华、吉木斯、刘书燕、张静祥.
GB/T24868-2010 沙打旺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Pall)种子生产的环境条件要求、种子田与播种材料 的准备、播种技术、种子田管理、收获、干燥、清选、分级、检验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沙打旺种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勤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3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2930.2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2930.3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其他植物种子数测定 GB/T2930.4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2930.8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NY/T1210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认证规程 NY/T1235牧草与草坪草种子清选技术规程 NY/T1577草籽包装与标识 3环境条件要求 3.1气温要求 适宜≥10C积温在2800℃以上、无霜期150d以上的地区.成熟期的天气应昼夜温差大且风小. 3.2水分要求 适宜在年降水量300mm~400mm的地区.低于300mm的地区,应有灌源条件.成熟期的天气 应晴朗、千燥, 3.3土壤要求 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喜票钙土、沙壤土. 3.4光照要求 应有充足的长日照条件,生育期日照时间应在2200h以上. 4种子田准备 4.1土地选择 种子田应选择地势开阔、通风、光照充足、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肥力适中、排灌水方便、杂草少,病、 虫、鼠、雀为害轻、便于隔离的地块.种子田前作近4年没有生长沙打旺的其他品种. 4.2隔离距商 种子田隔离距离应符合NY/T1210的要求. 4.3耕作措施 播前应精细整地,抓好深耕、浅粑、轻瘤、保填等环节.深耕在秋季进行,深耕深度宜为30cm.播 种前以疏松表土和平整地面为主,用轻型钉齿把地,把深不超过播种深度,把后进行镇压或轻糖.
GB/T 24868-2010 5播种材料准备 5.1种子质量要求 应不含检疫性有害生物、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0%、其他植物种子数不多于1000粒/kg、 水分不高于12%. 5.2根瘤菌接种 播种前可对种子进行根瘤菌接种,接种方式可用沙打旺根瘤菌剂进行摔种,或对种子进行含根瘤菌 剂的丸衣化处理,还可采集沙打旺的根瘤,风干后压碎拌种. 6播种技术 6.1播种期 宜秋握,也可春播、夏播,秋播应掌握在播种后至早霜来临之前,保证牧草有60d以上的出苗及生 长期,土壤含水量达15%~20%的地区可春播;于早、风沙大的地区可在需季来临时夏播. 6.2播种方式 宜采用宽行条播,也可穴播、育苗移栽.条播行距60cm~90cm,穴播及育苗移栽间距70cm× 70cm或60cm×80cm.播种深度0.5cm~1.5cm,播后镇压. 6.3播种量 条播理论播种量为2.5kg/hm²~3.5kg/hm²,穴播理论播种量为0.2kg/hm²~0.3kg/hm²,实 际播种量以Y计,数值以千克每公顷(kg/hm²)表示,按式(1)计算: Y 式中: Y.--理论播种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顷(kg/hm²); G种子发芽率; P-种子净度. 7种子田管理 7.1中耕除草 苗期应及时除草,在花期、成熟期应进行田间检查,拔除杂、劣植株,发现英丝子应连同被害植株拔 除并销毁或深理. 7.2病虫害防治 危害沙打旺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白粉病、黄萎病、叶斑病等,有病害侵染的植株应拔除,病害侵染 严重时应进行化学防治,开花期至结荚期应防治沙打旺实蜂. 7.3施肥与灌溉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播种时可追施适量磷肥,蕾期可追施适量氮肥,开花期追施适量磷、钾肥,返青 期、开花期、人冬前适时灌水,夏季需多积水时应及时排水. 7.4辅助受粉 每...
GB/T 24867-2010 草种子水分测定 水分仪法.pdf
ICS 65.020.20 B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67--2010 草种子水分测定 水分仪法 Determination ofmoisture contentofforageseed Moisturemeters method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7-2010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2008年英文版《国际种子检验规程9.2水分仪测定. 本标准与2008年英文版《国际种子检验规程》9.2的差异为: 删除目的、原则、仪器、注意事项和测定结果报告等内容;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水分仪)校准”和“校准样品”; 将国际标准当中水分仅校准和测定两部分做了适当归并; 水分仪校准的种子样品至少为5个,国际标准规定至少2个品种,每个品种5个校准样品.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 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赞文、毛培胜、孙彦、王彦荣、孙建华、余玲、余鸣、李存福.
GB/T 24867-2010 草种子水分测定水分仪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种子水分仪的校准和测定草种子水分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草种子水分的快速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30.8-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校准样品calibration sample 用于校准种子水分仅的种子样品. 3.2 (水分仪)校准calibration 用校准样品确定种子水分仪所指示的量值与对应的由GB/T2930.8一2001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 系的一组操作. 4仪器 4.1种子水分仪 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a)对于直接读数式的水分仪,水分含量测定结果的精确度不低于0.1%. b)对于不能直接读取测定结果的水分仪,精确到一位小数. 4.2其他器具 应符合GB/T2930.8-2001的规定. 5校准 5.1校准样品 5.1.1每个草种至少选取5个校准样品,其种子水分含量按低到高的梯度,分布在水分仪的测量范围 内,校准样品可以是已有的水分含量存在差异的样品,也可以将种子样品放置在湿润滤纸上吸水,在不 同时间点取样,作为校准样品. 5.1.2发霉、发醇或发芽的种子不应作为校准样品.对含有杂质的校准样品,应清除杂质. 5.1.3校准样品应贮存在防潮、密封的容器里,以容器容积的2/3为宜,在进行校准操作之前,在5C士 2℃条件下贮存.
GB/T 24867-2010 5.2校准程序 5.2.1按GB/T2930.8测定校准样品的水分含量. 5.2.2用水分仪测定校准样品的水分含量,每份校准样品进行3次测定.每次测定后,将被测的试验 样品重新混人校准样品当中,充分混合后分取下一个试验样品,混合方法按GB/T2930.8一2001中6.3 执行.对样品具有破坏性的种子水分仪,应当从校准样品中分取三份独立的试验样品进行测定. 5.2.3水分仪测定完成后,再按GB/T2930.8一2001测定校准样品的水分含量. 5.2.4种子水分仅每年校准1次.一年测定超过100次时,每100次校准1次. 5.3校准结果计算 5.3.1真值计算 校准样品水分含量的真值以x计,数值以百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 2 式中: x-水分仪测定之前按GB/T2930.8-2001测定的校准样品水分含量百分率,%; 工:-一水分仅测定之后按GB/T2930.8-2001测定的校准样品水分含量百分率,%, 当x与z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3%,其平均值x.为校准样品水分含量的真值,保留一位小 数.当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0.3%,则需要重新进行校准过程. 5.3.2水分仪测定结果计算 水分仅测定获得的标准样品水分含量以y计,数值以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按式(2) 计算: yx=y 3 式中: -水分仅第1次测定的校准样品水分含量百分率,%; 为...
GB/T 24866-2010 牧草及草坪草种子贮藏规范.pdf
ICS 65.020.20 B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866-2010 牧草及草坪草种子贮藏规范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6-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宏、李淑君、李克夫、王刚、余玲、阴竹梅、赛因、扎玛、云继业.
GB/T24866-2010 牧草及草坪草种子贮藏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牧草及草坪草种子贮藏的库房要求、种子人库、种子检查、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牧草及草坪草种子经营和使用单位的常用牧草及草坪草种子贮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3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2930.2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GB/T2930.3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其他植物种子数测定 GB/T2930.4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T2930.6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健康测定 GB/T2930.8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24869主要沙生草种子质量分级及检验 NY/T1577草籽包装与标识 3库房要求 3.1仓库应选择在地势高、气候干燥、冬展夏凉、附近居民少、周围无高大建筑物、交通方便的地区或场 所建立, 3.2仓库应牢固严实,无洞无缝,能密闭,能通风. 3.3仓库应配有能防火、防水、防潮、防鼠、防雀、防虫、防菌设施,有附属晒场. 3.4仓库应具备包装、运输、清扫、整理等仓用工具,同时应具备清选、加工机械、熏蒸杀虫机械、通风、 去湿设备及衡器. 3.5仓库应配备附属的检验室,应有天平、发芽箱、烘箱、温湿度计、扦样器等检验仪器. 3.6仓库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发热、吸潮物品,不应存放与种子无关的物品. 4种子入库 4.1入库前仓库处理 4.1.1仓库在使用前应用消毒剂喷酒,密闭72h,然后通风24h,消毒用药种类及剂量见附录A. 4.1.2种子人库前要清扫仓库,消灭残留害虫,堵塞润、缝. 4.2入库前种子处理 4.2.1入库种子的包装应符合NY/T1577的要求. 4.2.2对驼绒藜等在常规状态下短期内丧失发芽能力的种子,需要将种子的水分降到低于5%以下干 燥或采用低于5℃低温下,用容器或不透气的包装材料密封起来进行人库贮藏. 4.2.3种子入库前应按照GB/T2930.1、GB/T2930.2、GB/T2930.3、GB/T2930.4、GB/T2930.8 1
GB/T 24866-2010 的规定进行检验,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三级以上.豆科草种子按GB6141的规定执行;禾 本科草种子按GB6142的规定执行;沙蓬、黑沙蒿、乌丹蒿、阿拉善沙拐枣、驼绒藜种子按GB/T24869 的规定执行.种子水分应降到安全水分之下方能入库. 4.2.4按GB/T2930.6的规定对带有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检验.对锦鸡儿属草种子,应隔离贮藏. 4.3入库后种子堆放 4.3.1人库的种子应按“非"字型堆放.种子袋距墙壁0.5m,垛间距不小于0.6m,垛高不超过10袋 或2m,垛宽不超过2袋.堆垛的纵向应与库房门窗的朝向一致. 4.3.2人库时应填写人库单,参见附录B. 5检查 5.1温度、湿度的检查 5.1.1应定期定时进行种温检查,种子人库后,一、四季度每月检查一次,二、三季度每半月检查一次; 高温高湿地区要增加检查次数.每次检查时间宜在上午9时~10时,在同一批种子堆垛的上、中、下三 层测温,上层距顶层面约0.5m,下层距地面约0.5m;在固定的每层的四角及中央5点进行测定. 5.1.2应对库房内的相对湿度进行检查,一、四季度每月检查一次,二、三季度每半月检查一次;高温高 湿地区要增加检查次数. 5.2种子水分、发芽的检查 5.2.1应定期进行种子水分的检查,检查周期取决于种温的变化.种温在20℃以上时,每10d检查 一次,高温高湿地区要增加检查次数.春季重点检查垛上层,夏季重点检查垛底层.扦样方法和水分 测定分别按照GB/T2930.1和GB/T2930.8的规定执行, 5.2.2应定期进行种子发芽率的检查.一般每季测一次,药剂熏蒸前后都应增加一次测定...
GB/T 24865-2010 麦洼牦牛.pdf
ICS 65.020.30 B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65-2010 麦洼耗牛 Maiwa yak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5-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金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畜禽繁育改良总站、西南民族大学、红原县畜牧局、阿坝州畜禽繁育改 良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文、傅昌秀、文勇立、王天富、张大维.
GB/T 24865-2010 麦洼耗牛 1范圈 本标准规定了麦注耗牛的品种特征特性和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麦洼耗牛的品种鉴定和种牛等级评定. 2品种特征特性 2.1特性 麦注耗牛属中国耗牛的优良地方品种,对高寒草甸草地及沼泽草地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产奶量和 乳脂含量高的优良特性. 2.2体型外貌 麦注耗牛多数有角,额宽平,额毛丛生卷曲,长者遮眼,毛色以全身黑毛为主,少有杂色,前胸发 达,胸深,肋开张,体躯较长,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民部较窄略斜,四肢较短,薄质坚实.前胸、体侧 及尾部着生长毛,尾毛呈带状.公牛头粗重,角粗大、向两侧向上平伸,角尖略向后、向内弯曲:相聪雄 悍,颈粗短,鲁甲高面丰满,母牛头清秀,角较细,颈长短适中,者甲较低, 2.3生产性能 2.3.1生长发育 公续初生重11.5kg~15.5kg,母续初生重11.1kg~14.7kg.6月龄公模体重50kg~75kg.平 牛平均每年增重33.3kg. 2.3.2产奶性能 在放牧条件下,每日早上挤奶一次.6月~10月150d挤奶量为:初产125kg~190kg,经产160kg~ 260kg.泌乳高峰期为每年牧草茂盛的7月份.鲜奶干物质18%,乳蛋白质5%,乳脂率6.0%~ 7.5%. 2.3.3产肉性能 在放牧条件下,3.5岁~4.5岁阔牛体重200kg~240kg,屠宰率49%~52%,净肉率38%~39%. 9~11肋骨肌肉样含干物质26.4%~27.4%、蛋白质19.9%~21.3%、脂肪5.4%~5.5%、灰分 1 0%. 2.3.4紧殖性能 每牛发情季节为每年的6月~9月,7月~8月为发情旺季,发情周期18.2d土4.4d.发情持续期 12h~16h,妊娠期275d±5d.母耗牛3罗开始配种,一般两年一胎,繁殖成活率38%~50%,公牛 2.5岁开始配种,6岁~9岁为配种旺盛期. 3.1体型外税 参见附录C麦注耗牛图片,按表1规定评出总分,再按表2评定等级.
GB/T 24865-2010 表1体型外貌评分 项目 鉴定娄求 详分 公牛 牛 外貌特征明显,结构匀称,肌肉着生好,皮肤有弹性,后驱结实,哺宽 整体结构 唇薄,鼻孔开张,鼻镜小,公牛雄件,头相重,领粗短,菁甲高南率病. 30 30 母牛清秀,头较长,预长短适中,曹甲较低 体躯 前胸发达,助骨开条,润距宽,背腰平真,公牛腹部紧澳,母牛覆大不 下垂,民长面宽,部肌肉丰衡 30 30 生殖器官和乳房 公牛辜丸发育匀称,无脐垂,母牛乳房发育良好,被毛稀短,四个乳区 匀称,乳头长 15 15 胶路 肢强健,肢势确正,腾质圣实,跨形图正,路缘聚硬,跨又紧合,运步 正 15 15 被毛 全身被毛丰厚,有光择,背腰及风部城毛厚,体侧及腹部积毛密向长. 尾毛粗长而密.裙毛盖住体躯下部 10 10 8分 100 100 表2体型外貌等级评定 性别 特 - = 公牛 85~100 80~84 75~79 70~74 母牛 80~100 75~79 70~74 65~69 3.2体重、体尺 按附录A体尺体重测量方法进行测定,按表3规定评定体重等级,按表4规定评定体尺等级. 表3体重等级评定 单位为千克 年始 公牛 母牛 特 - = 特 - = 4 5.5岁 425 385 345 305 270 240 210 180 4.5岁 408 368 328 288 260 00Z 170 3.5岁 280 245 210 175 216 189 162 135 2.5岁 200 170 140 110 190 162 135 108 1.5岁 155 130 105 80 148 123 98 73 表4 体尺等级评定 单位为厘米 年龄 等级 公牛 母牛 体离 体斜长 体真 体斜长 图 特 130 157 202 117 139 180 5.5岁 124 147 192 112 170 = 118 137 182 107 123 160 112 127 172 102 115 150 符 128 158 198 115 140 180 122 148 188 1...
GB/T 24864-2010 鸡胴体分割.pdf
ICS 65.020.30 B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64-2010 鸡体分割 Chicken carcass segmentation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4-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扬州)、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玉时、邹剑敏、王克华、唐修君、童海兵、屠云洁、陈宽维.
GB/T 24864-2010 鸡体分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原料鸡要求、分割环境要求、人员要求、屠宰工艺、分割、产品检验、贮藏、包装、标志、 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肉类居宰加工企业对鸡朋体的分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至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儿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客)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 支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3 88 输包装收发货标惠 GB771 预包装食品 标签通则 GB 96 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 GB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 12694 肉类加工 卫生规范 GB/T194 肉鸡脂宰操作规 程 GB/T2 2079 鲜、冻肉运输条件 NY 503 公害食品 禽肉及育副厅 术语和定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鸡屠体chicken body 活鸡屠宰、放血,去除羽毛、脚角质层、趾壳和咏壳后的鸡体 3.2 鸡体chickencarcass 活鸡屠宰、放血,去除羽毛、头、爪和内脏后的整个躯体. 4原料鸡要求 4.1原料鸡应来自非疫区,健康状况良好,并有当地畜禽防疫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 4.2宰前应停饲12h以上,但要保证饮水充分. 5分割环境要求 肉鸡屠宰分割厂区、厂房及环境要求应符合GB12694的规定. 6人员要求 屠宰加工操作人员的卫生应符合GB12694的规定.
GB/T24864-2010 7屠宰工艺 7.1屠宰 包括挂鸡、刺杀放血、浸烫、脱毛、去嗪嘴、摘取内脏、冷却等工艺,其操作按GB/T19478规定执行. 7.2修整 7.2.1摘取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及残留气管. 7.2.2修割整齐,冲洗干净,体无可见出血点,无溃疡,无排泄物残留、无骨折. 8分割 8.1白条鸡类 8.1.1带头带爪白条鸡:屠体去除内脏,保留头、爪. 8.1.2带头去爪白条鸡:屠体去除内脏,沿关节处切去爪,保留头. 8.1.3去头带爪白条鸡:屠体去除内脏,在第一颈椎骨与寰椎骨交界处连皮将头去掉,保留爪. 8.1.4净鸡:屠体去除内脏,齐肩即骨处去颈和头,颈根不得高于肩即骨,按8.1.2的方法切 去爪. 8.1.5半净鸡:将符合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的心、肝、胞(肌胃)和颈装人净脸鸡胸腹腔内. 8.2翅类 8.2.1整翅:切开骨与喙状骨连接处,切断筋键,不得划破关节面和伤残里脊. 8.2.2翅根(第一节翅):沿肘关节处切断,由肩关节至肘关节段, 8.2.3翅中(第二节翘):切断肘关节,由肘关节至腕关节段, 8.2.4翅尖(第三节翅):切断胞关节,由胞关节至翅尖段. 8.2.5上半翘(V形翘):由肩关节至腕关节段,即第一节和第二节翅. 8.2.6下半翅:由肘关节至翅尖段,即第二节和第三节翅. 8.3胸肉类 8.3.1带皮大胸肉:沿胸骨两侧划开,切断肩关节,将翅根连胸肉向尾部撕下,剪去翅,修净多余的脂 肪、肌膜,使胸皮肉相称、无淤血、无熟烫. 8.3.2去皮大胸肉:将带皮大胸肉的皮除去. 8.3.3小胸肉(胸里脊):在鸡锁骨和骤状骨之间取下胸里脊,要求条形完整,无破损,无污染. 8.3.4带里脊大胸肉:包括去皮大胸肉和小胸肉. 8.4腿肉类 8.4.1全:沿腹股沟将皮划开,将大腿向背侧方向开,切断髋关节和部分肌键,在关节处切去鸡 爪,使腿型完整,边缘整齐,腿皮覆盖良好. 8.4.2大腿:将全腿沿膝关节切断,为关节和膝关节之间的部分. 8.4.3小腿:将全腿沿膝关节切断,为膝关节和关节间的部分. 8.4.4去骨带皮鸡腿:沿腔骨到股骨内侧划开,切断膝关节,剔除股骨、腔骨和排骨,修割多余的皮、软 骨、肌腱. 8.4.5去骨去皮鸡腿:将去骨带皮鸡腿上的皮去掉. 8.5副产品 8.5.1心:去除心包膜、血管、脂肪和心内血块. 8.5.2肝:去除胆囊,修净结缔组织. 8.5.3胞(肌胃):去除腺胃、肠管、表面脂肪,在一侧切开,去除内容物,剥去角质膜. 8.5.4骨架:去除腿、翅、胸肉和皮肤...
GB/T 24863-2010 畜禽细胞体外培养与冷冻保存技术规程.pdf
ICS 65.020.30 B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63-2010 畜禽细胞体外培养与 冷冻保存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 offarm animals cell culture andcryopreservation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3-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关伟军、马月辉、李向臣、李哈、目雷、赵倩君、宫雪莲.
GB/T 24863-2010 畜禽细胞体外培养与 冷冻保存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畜禽体细胞保存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猪、牛、羊、马、驴、鸡、鸭、鹅等畜禽细胞体外培养与保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勤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体细胞体外培养invitre somaticcellculture 将体细胞在模拟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条件中进行培养,使细胞生长增殖,并保留其完整结构和功能 特性的方法. 3.2 原代细胞培养primarycellculture 将体细胞在模拟体内生存环境中进行培养,使细胞生长增殖达到可传代状态的培养方法. 3.3 细胞冷冻保存cellcryopreservation 将体外培养细胞与冻存液按一定比例混匀后,按设定的降温速率降温,使其于液氮中长期保存的 过程. 4工作区条件 工作区一般要由准备室、缓冲间、无菌室、细胞保存室组成. 其中,缓冲间面积应不小于3m,并设有更衣柜和紫外灯,紫外灯的强度为不少于1.5W/m².紫 外线灯管距地面不应超过2.5m,每次照射时间为20min~30min.无菌室无菌等级的最低标准应达 到方级. 5主要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冰箱、鼓风干燥箱、高压燕汽消毒器、液氮生物容器、离心机、电子天平、CO培养箱、 超纯水装置和显微镜等. 6清洗与消毒 6.1玻璃器血清洗与消毒 6.1.1浸泡 所需的玻璃器皿在含有洗涤剂的清水中浸泡12h.
GB/T 24863-2010 6.1.2刷洗 选软毛毛刷,反复洗刷后用清水冲洗3次,三蒸水冲洗3次后,60C下烘干后备用. 6.1.3酸漫 酸浸时间为24h. 6.1.4冲洗 酸浸后先用自来水反复冲洗10次以上,最后用超纯水浸洗3次~5次,烘干包装. 6.1.5消毒 高压灭菌应以0.14MPe~0.16MPa的压力下持续15min~30min. 6.1.6初次玻璃器血使用 初次使用玻璃器Ⅲ需要先经过浸泡和洗剧再置于5%稀盐酸溶液中浸泡12h以上,其余操作同 6.1.3.6 1.4和6.1.5等步骤. 6.2金属器皿清洗与消毒 金属材质的器具除了没有酸浸处理步骤外,其余步骤同6.1. 6.3塑料与橡胶制品清洗与消毒 塑料和橡胶材质的器具用清水浸泡和冲洗同玻璃器Ⅲ清洗,之后还需要用2%的NaOH溶液浸泡 12h,清水冲洗和烘干后用1%稀盐酸浸泡30min,再用清水和三蒸水分别冲洗3次,高压灭菌和烘干 后备用.高压灭菌以0.073MPa的压力下持续10min. 7试剂与培养液 7.1水 实验用水符合GB/T6682一级用水的要求. 7.2平衡盐溶液 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适用于细胞传代前漂洗细胞. 7.2.1PBS 称取4.00gNaCI、0.10gKC1、1.45gNaHPO12HO、0.10gKHPO,加超纯水定容至 500mL,调节pH至7.2,高压灭菌,密封后置于4C条件下贮存. 7.2.2生理盐水 称取4.50gNaCl,加人500mL超纯水,高压灭菌,密封后置于4C条件下贮存. 7.3血清 10%~15%的胎牛血清(fetalbovine serum,FBS)适合于家畜和家禽细胞的培养. 7.4培养基 85%~90%的高糖最低限量必需培养基(minimumcssentialmedium,MEM),适用于家禽细胞的 培养;85%~90%的高糖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适 用于家畜细胞的培养.用直径为0.22pm和0.45μm滤器过滤, 7....
GB/T 24862-2010 畜禽体细胞库检测技术规程.pdf
ICS 65.020.30 B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4862-2010 畜禽体细胞库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 of farm animals somatic cell bank detection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4862-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月辉、关伟军、李向臣、于太永、李哈、何晓红、刘涛.
GB/T 24862-2010 畜禽体细胞库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畜食体细胞库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猪、牛、羊、马、驴、鸡、鸭、鹅等畜禽体外培养细胞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细胞活率cellmotilityrate 活细胞占总细胞的百分比. 3.2 细胞生长曲线cellgrowthcurve 在一代细胞生存期内,依据潜伏期、指数增长期、停滞期和衰亡期细胞动态变化的数值,以细胞培养 时间为横坐标、细胞密度为纵坐标而绘制的细胞生长规律曲线. 3.3 核型karyotype 体细胞分裂中期整套染色体按照其数目、长度、着丝点位置、随体、主痕和次举痕等相对恒定特征 排列起来的图像. 3.4 同工酶isozyme 功能相同结构各异的一类催化酶. 3.5 汇合度confluency 细胞占其培养表面的比例, 4工作区条件 工作区一般要由准备室、缓冲闻、无菌室、细胞保存室组成. 其中,缓冲间面积应不小于3㎡²,并设有更衣柜和紫外灯,紫外灯的强度不少于1.5W/m,紫外线灯 管距地面不应超过2.5m,每次照射时间为20min~30min.无菌室无菌等级的最低标准应达到万级. 5主要仪器、设备 电泳仪及电泳槽、超净工作台、冰箱、鼓风干操箱、高压蒸汽消毒器、液氮生物容器、离心机、电子天 平、恒温培养箱、CO培养箱、超纯水装置、凝胶自动成像分析系统和显微镜等. 1
GB/T 24862-2010 6清洗与消毒 6.1玻璃器皿清洗与消毒 6.1.1浸泡 所需的玻璃器Ⅲ在含有洗涤剂的清水中浸泡12h. 6.1.2洗 选软毛毛刷,反复洗刷后用清水冲洗3次,三蒸水冲洗3次后,60C下烘干后备用. 6.1.3酸浸 酸浸时间为24h. 6.1.4冲洗 酸浸后先用自来水反复冲洗10次以上,最后用重蒸水浸洗3次~5次,烘干包装, 6.1.5消毒 高压灭菌应以0.14MPa~0.16MPa的压力下持续15min~30min. 6.1.6初次玻璃器血使用 初次使用玻璃器Ⅲ需要先经过漫泡和洗剧再置于5%稀盐酸溶液中浸泡12h以上,其余操作同 6.1.3、6.1.4和6.1.5等步骤. 6.2金属器Ⅲ清洗与消毒 金属材质的器具除了没有酸浸处理步外,其余步骤同6.1. 6.3塑料与橡胶制品清洗与消毒 塑料和橡胶材质的器具用清水浸泡和冲洗同玻璃器Ⅲ清洗,之后还需要用2%的NaOH溶液浸泡 12h,清水冲洗和烘干后用1%稀盐酸浸泡30min,再用清水和三蒸水分别冲洗3次,高压灭菌和烘干 后备用,高压灭菌以0.073MPa的压力下持续10min. 7主要试剂与溶液配制 主要试剂与溶液配制参见附录A.除另有规定外,试剂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实验用水符合 GB/T6682一级用水的要求 8体外培养细胞鉴定 8.1细胞形态检测 8.1.1光学显微镜检测 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记录培养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刚贴壁细胞边界清晰,核呈圆 形,核浆比率小,细胞排列整齐,无重叠生长. 8.1.2Giemsa染色检测 将盖玻片置于细胞培养瓶中,在5%CO培养箱中37C培养,细胞形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用磷 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冲洗,放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固定液固定10 min, Giemsa染色2min,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细胞的细胞核被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细胞质被染成浅 红色. 8.2微生物检测 8.2.1细菌和真菌检测 取5pL细胞悬液,置于8mL无抗生索培养基中,混匀,300g离心5min,重复2次.再用2mL无 抗生素培...
GB/T 24861-2010 水产品流通管理技术规范.pdf
ICS 67.120.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61-2010 水产品流通管理技术规范 Code of currency supervise for fishery products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1-2010 前言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来好、刁石强、杨贤庆、戚勃、马海霞、郝淑贤、岑剑伟.
GB/T 24861-2010 水产品流通管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水产品流通过程采购、运输、贮存、批发、销售环节和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鲜、活和冷冻动物性水产品的流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需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33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9575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 SC/T9001人造冰 3采购 3.1采购的水产品应无污染、无病害,其品质应符合GB2733的规定. 3.2采购方应要求供应方提供由有资质检测监督机构出具的有效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方可流通. 3.3所采购的水产品应附有有效进货凭证,并应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包括:检验合格证明、产品合格证、 标签、标识等, 3.4产品标签应标明品种、等级、数量、海区(或养殖地点)及生产(捕捞)日期等项目. 3.5进货时,应对水产品的外现、色泽、肌肉组织、气味等进行感官检查,当感官检查不能确定质量时 应进行理化检验. 3.6对采购的水产品应做好验货记录,对每批水产品的发货单位、进货时间、品种、数量、质量、捕捞海 区(或养殖地点)及生产(捕捞)日期和所附的原始资料等进行登记造册. 4运输 4.1活体水产品运输 4.1.1应根据装运方式和产品的种类、特性、运输季节、距离、数量、运输时间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 4.1.2装载容器常用木箱、塑料箱、帆布桶和薄膜袋等,重复使用的装载容器应能方便清洗和安装有 良好的进排水装置. 4.1.3运输车(船)及装运工具应保持洁净、无污染、无异味,应备有防雨、防尘、防虫害设施. 4.1.4长途运输时,应采用专用的活鱼运输车或其他配备有小型发电机、过滤装置、控温系统和充氧装 置的运输设备. 4.1.5运输前应制定可行的运输方案,包哲起运和到达目的地时间、途中补水、换水、酒水、换袋及补氧 等措施. 4.1.6在装运过程中不应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 4.1.7在装运前应检查装运容器确保无破损并清洗干净,进行灭菌消毒. 4.1.8活体水产品在装运前应根据不同的种类停喂暂养1d~2d,并选择调节适合的温度和盐度.
GB/T 24861-2010 4.1.9装运演水产品时,装载容器应先加人合适湿度的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4.1.10装运海产水产品的海水,应与其原来养殖水的温度和盐度适应,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4.1.11采用加冰降温则可按所加冰块重量加人相应的人工海水配制盐使盐度保持稳定,用冰应符合 SC/T9001的规定, 4.1.12采用塑料袋加水充氧装运时,装鱼前应检查塑料袋确保无漏气,然后注人约1/3空间的新鲜 水,再放人活体产品,接着充人纯氧,扎紧袋口,放进纸板箱或泡沫塑料箱申进行运输. 4.1.13在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水质稳定,并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适合的温度,温度变化梯度每小时应小 于5℃. 4.2冰鲜水产品运输 4.2.1应根据运输季节、距离、数量、运输时间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长途运输冰鲜水产品时应采用制 冷车或保温车.短途运输时,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也可使用密闭的防尘、防晒车辆. 4.2.2装运冰鲜水产品的装载容器应采用泡沫塑料保温箱、木箱、塑料箱等坚固、洁净、无毒、无异味和 便于冲洗的容器,对用于长途运输的装载容器应具有排水功能. 4.2.3待运的水产品在捕获后应立即用冰保鲜,装箱时应在箱底铺一层碎冰,然后按层鱼层冰装放方 式,放足量的碎冰,产品温度在流通过程应始终维持在0℃~4C条件下.用冰应符合SC/T9001的 规定. 4.2.4在装卸过程中应轻放,避免践踏和重压,不应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运输期间不应脱冰. 4.3冷冻水产品运输 4.3.1应根据运输温度、距离、数量、运输时间选择有制...
GB/T 24860-2010 圆斑星鲽.pdf
ICS 65. 150 B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60-2010 圆斑星鲽 Spotted halibut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60-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岩、于函、肖永双、张瑜、张辉.
GB/T 24860--2010 圆斑星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斑星鳞(Veraspertariegatus)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以及 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圆斑星的种质检测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勤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款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6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3名称与分类 3.1学名 圆斑星缓[Verasper variegatus(Temminck &.Schlegel,1846)] 3.2分类 圆斑基鳞属硬骨鱼纲(Ostcicthys),鳞形目(Pleuronectitormes),蝶科(Pleuronectidae),星線属(Verasper). 4形态构造特征 4.1外形 体长卵圆形,体较高,背腹缘凸度相似,两眼位于头右侧,上眼邻头背缘,前缘与下眼位相似或较后. 眼间隔窄,中央微凸,前鼻孔短管状,后缘有皮质突起:右鼻孔位眼间隔前方吻侧,后鼻孔前缘亦略呈膜 状突起;左鼻孔位较高,约与上眼前缘中央相对称.口前位,斜形,左右近似对称,下颌达下眼中央下 方,长约等1/3头长,两颌牙钝圆锥状.前鲲盖边缘略呈游离,鳃孔大,缺部甚窄,孔上端略不达侧 线.鲲靶短,宽扁,有小刺;弓上肢想靶呈块状短刺群.鳃峡后段位下眼与前鳃盖骨后缘正中间.肛 门位腹中线,略偏体左侧,生殖孔位肛门后缘. 有眼侧体色为灰绿色、暗褐色,常杂以大小不等的淡色区,鳞片边缘色暗,无眼侧为白色.头体右侧 被栉鳞,后缘栉刺粗短,很粗糙,吻部、两颌与偶鳍无鳞,奇鳍有鳞,左侧头体大部有园鳞,少数为弱栉 鳞,具数个栉刺,左右侧线在胸鳍上方呈浅弧状,弧长为高3.7倍~4倍,上枝约达第6~7背鳍条 基,有眼下枝.背鳍、臂鳍、尾鳍均有黑色圆斑分布,有迷彩式白色斑点,星鳞外形见图1. 图1圆斑星蝶外形图
GB/T 24860-2010 4.2可数性状 4.2.1鳍式:背鳍鳍式D.78-89,臀鳍鳍式A.59-65,胸鳍鳍式P.10-12,腹绪鳍式V.i-4,尾鳞鳍式 C.18-21. 4.2.2侧线鳞鳞式:84-98. 4.2.3背鳍有6个~8个大形黑色卵圆斑,臀鳍有5个~6个,尾鳍有大形黑色圆斑2个~3个,小黑 色圆斑若干个. 4.2.4上颌牙2行,下颌牙前端2行,两侧1行. 4.2.5细膜骨条7. 4.3可量性状 圆斑星蝶的可量性状比值见表1. 表1圆斑星蝶可量性状比值 体长/体高 2~2.3 头长/眼径 7.7~5.9 体长/体宽 2.5~4 头长/眼间隔 10~13 体长/头长 3. 5~4 头长/尾柄长 3.8~5.4 头长/吻长 4 9~5.9 尾柄高/尾桥长 1.6~2.3 4.4内部结构特征 4.4.1:0-26-8. 4.4.2:成鱼无. 4.4.3脊椎骨:1427~28. 5生长与繁殖 5.1生长 养殖过程中圆斑星体长、体重实测值见表2. 表2 圆斑星鳞体长、体重实测值 序号 全长/cm 体长/cm 体重/g 序号 全长/cm 体长/cm 体重/g 1 10.5 8.7 12 0 17 32.0 26.2 366.3 2 21.3 17.6 134 18 33.4 29.4 435.3 3 23.2 19.3 186 19 33.5 28.1 559.1 4 24.6 20.3 218 20 33.5 29.1 594 9 5 24.7 20.4 170 21 34.1 28.4 439 5 6 26.2 21.2 218 22 34 2 29.9 577 7 26.2 21.1 216 23 34.3 29.2 463.4 8 26.5 21.5 208 24 34.7 ...
GB/T 24859-2010 魁蚶苗种.pdf
ICS 65. 150 B 5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59-2010 魁蚶苗种 Quebec cockles seedling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59-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雍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浮刚、王诗欢、徐高著、张晓芳、张娜、宋照玲.
GB/T 24859-2010 魁蚶苗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魁蜡(Scapharca broughromii)苗种的规格、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计数方 法、运输等环节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魁蜡苗种的生产与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术语和定文 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标准. 3. 1 壳长shell length 贝壳前、后端之间的最大距离, 3.2 规格合格率rate of qualified individuals for specifications 符合规格要求的个体占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3 伤残个体wounded andbrokenindividuals 员壳受到损坏的个体, 3.4 伤残率rate ofwounded andbroken individuals 伤残个体占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3.5 畸形个体deformed individuals 苗种壳不规则的个体. 3.6 形率rate of deformed individuals 畸形个体占苗种总数的百分比. 4苗种规格 种规格要求见表1. 表1苗种规格 单位为厘米 类别 小规格苗种 中规格苗种 大规格苗种 壳长L 0.5≤L≤1.0 1 01.5 注:与壳长相对应的壳高、体重规格可参见附录A
GB/T 24859-2010 5质量要求 5.1感官要求 大小均匀,体色为褐色或棕褐色、色泽鲜亮,无畸形:在水中开壳、闭壳活跃:壳表面光滑、均匀、咬合 力强:壳表绒毛整齐、无大量脱落. 5.2规格合格率、伤残率和畸形率 规格合格率、伤残率和畸形率应符合表2要求. 表2魁蜡苗种规格合格率、伤残率和畸形率要求 类别 小规格 中规格 大规格 规格合格率/% s698 >98 伤残率、畸形率之和/% 心 6检验方法 6.1感官检验 6.1.1活力检验 在自然光和强光下,把苗种放置带水容器内,开闭壳正营为活力强. 6.1.2体表检验 外壳光滑、均匀、无畸形,咬合力强;体表绒毛整齐、无大量脱落. 6.2规格合格率检验 用游标卡尺逐个测量壳长,精确到0.1cm,依次抽样计算规格合格率. 6.3伤残率检验 随机抽取样品,统计苗种伤残个体数量,以伤残个体数量/样品总数量×100%计算伤残率. 6.4畸形率检验 随机抽取样品,统计苗种畸形个体数量,以畸形个体数量/样品总数量×100%计算畸形率. 7计数方法 从海上浮筏暂养的苗种中多处随机取样5袋~10袋,每袋逐个计出苗种数量,计算出平均每袋的 数量.根据销售的袋数计算出苗种的总量, 8检验规则 8.1检验时间 苗种销售时应检验. 8.2组批规则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源的苗种为一检验批. 抽样:对一个检验批混匀多点、随机取样,取样量在1000个~2000个之间,测量3次,取算术平 均值. 8.3判定规则 在检验中,如该检验握的规格合格、伤残畸形率、感官标准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批苗种不合格,其 他检验项,如达不到要求,应将该检验批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复检,经复检,若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 批苗种为不合格. 8.4协商办法 若对计数结果有异议,可由购、销双方协商,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重新抽样复检,并以复检结果 为准. 2
GB/T 24859-2010 9运输 9.1干运 将洗刷干净的魅蚶苗种装袋直接操放在车、船上,厚度不超过0.3m,上面用海水浸湿的草垫、网 衣垫覆盖,温度保持在5℃~15℃.每隔20min~30min喷洒海水一次,运输时间不得超过8h,也可 使用保温箱、保温车进行运输. 运输用水应符合NY5052的要求, 9.2水运 将苗种袋放在运苗船备好的盛水容器里运输,小规格苗种采用流水运输,密度3个/mL~ 5个/mL,运输中采用播环水或活水舱,充氧,水温5℃~15C为...
GB/T 24858-2010 盐田卤虫卵加工技术规范.pdf
ICS 65. 120 B 5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858-2010 盐田卤虫卵加工技术规范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artemia eggs from salt field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858-2010 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才全、王淑芳、齐遵利、曹洪泽、于书珍、张旺林、王振怀、李春岭.
GB/T 24858-2010 盐田卤虫卵加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盐田卤虫卵(artemia eggsfrom saltfield)(以下简称卤虫卵)加工的环境条件、原料 收集与休眠保存、解冻、除杂质、消毒处理、干燥、质量检验与包装保存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盐田卤虫师的来集、处理,其他品系的卤虫卵加工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勤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数助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薪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无公客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SC/T2001卤虫 3环境条件 3.1厂址 3.2厂区、厂房 厂区、厂房应符合饲料加工厂环境要求. 3.3排放水 排放水对其他环境无影响, 4原料收集与休眠保存 4.1收集时间和方法 卵产出后24h以内进行收集.方法:用网布孔径0.01mm的小抄网捞取,收集时在逃的下风口 将水中或聚积于池边的卵捞取人网. 4.2休联保存 4.2.1操作程序 收集后经转速大于或等于2800r/min离心机脱水,24h内冷冻保存. 4.2.2休眠湿度 24h内中心温度降到小于或等于0℃. 4.2.3休眠时间 45 d~180 d 5解冻 将经过休眠的卤虫卵置于0℃~8C的自然空气环境中自行解冻复苏.
GB/T24858-2010 6除杂质 6.1除重杂质 将解冻复苏后的原料置于盐度为47以上的重盐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4h以上,取上浮部分. 6.2除轻杂质 卤虫卵. 7消毒处理 7.1消毒 用1%~2%的次氰酸钠溶液浸洗10min~15min. 7.2水洗 用淡水冲洗3次以上. 7.3脱水 将除杂后的卤虫卵装人孔径0.01mm的网袋中,经转速大于或等于2800r/min离心机脱水5min 以上. 8干燥 将脱水的卤虫卵,放人风干机,用25℃~35C热风风干至含水15%以下, 9质量检验与包装保存 质量检验与包装保存应符合SC/T2001规定. 2...
GB/T 2476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影像测量仪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pdf
ICS17.040.30 J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76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影像测量仪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GPS)-Acceptance test andreverification testforvideo measuring machine 2010-09-01实施 2009-12-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码分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4762-2009 目次 1范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计量学特性要求 5验收检测与复检检测 6按标准检测合格 7应用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专用台阶规技术规格 附录B(资料性附录)镜头齐焦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影像测量仪分辨力与放大倍数的匹配关系 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单、双向逼近和单、双向及对中测量 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中间核查 附录F(资料性附录)在GPS矩阵模式中的位置 14 参考文献 15
GB/T24762-2009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赛克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成都工具研究所、广陆数字测控股份有 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市中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奥智品光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 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冀平、汤宁、王晋、姜志刚、吴纪岳、缪华清、姜雅彦、赵辉、陆国征、马俊杰、 吕蓉、李晓沛.
GB/T 2476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影像测量仪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已校准长度的标准器(以下简称“标准器")验证影像测量仪性能的验收检测,以及 用户定期再验证影像测量仪性能的复检检测. 本标准规定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适用于XY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影像测量仪,包括在垂直于平面 直角坐标系Z方向上具有定位或测量功能的影像测量仪. 本标准规定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不适用于带视频探测系统的三坐标测量机和带三维触发测头的 影像测量仪. 本标准规定了证实影像测量仪性能要求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的完成方法、判定合格的规则和验 收检测和复检检测的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163儿何量测量器具术语基本术语 GB/T17164几何量测量器具术语产品术语 GB/T18779.1-2002产品儿何量技术规范(GPS)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第1部分:按 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ISO14253-1:1998,IDT) 3术语和定义 GB/T17163和GB/T1716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影像测量仪videomeasuringmachine 基于成像在光电耦合器件上的光学影像系统(简称影像系统),通过光电耦合器件采集,经过软件处 理成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测量软件进行几何运算得出最终结果的非接触式测量仅器. 3. 2 长度测量示值误差lengthmeasurementerror E 影像测量仪对已校准长度的标准器测量,测量值与标准器实际值的差值. 3. 3 聚焦平面长度测量示值误差lengthmeasurementerroroffocalplane Ex 在平行于聚焦平面方向上的长度测量示值误差. 注1:在本标准中,XY平面默认为平行于聚焦平面,若不然,则须作相应标注(例如Ez或Ev). 注2:若仅沿平行于X轴方向或仅沿平行于Y轴方向得到的示值误差,可表示为Ex或Ey.
GB/T 24762-2009 3.4 光轴方向长度测量示值误差lengthmeasurementerrorofopticalaxis E 在平行于影像系统光轴方向上的长度测量示值误差. 注:在本标准中,Z轴默认为平行于影像系统光轴,若不然,则须作相应标注(例如Ex或Er). 3.5 截面原点一致性误差 consistency error of origin in different sections Eo 影像测量仪在不同截面上测量时,各截面坐标原点投影于X平面的一致程度. 3.6 视窗长度测量示值误差 Jengthm...
GB/T 24706-2009 连城白鸭.pdf
ICS 65. 020. 30 B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706-2009 连城白鸭 Liancheng white duck 2009-11-30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7062009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科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际准由全国商收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验验测试中心(扬州)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石 市水食保种中心、福建省连城自鸭原种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慧芳、陈宽维、藏种彬、东文奇、宋卫海、徐文始、江宵兵、黄荣生、罗大生.
GB/T 24706-2009 连城白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城白鸭的品种特性、体型外舰体重体尺资殖性能研字性能及洲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连城白鸭品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用面或为本际准的条款.儿是注日朋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糖改单(不位括贴误的内容)或修订航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或励积据本标准选成协汉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作,其超新般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823家食生产性能名闻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3品种特性 连城白鸭属中国忘鸭中的白羽变种,至用型,克食力瓷,行动灵.鸭岗口球验行-内计美,且具 有保键功效. 4体型外貌 4.1成年鸭 连城白鸭全身白羽:头小嫁宽前编留平,锯齿缝利眼阅大,外突-明亮:现细长新干呈获长形: 购我窄预直:纯回不下乘.皮肤为灰白色 成年公鸭:背国,尾病有2根~4根卷非性羽,至青绿色,股践、瓜灰想色或黑红色,成年公界 图片参见附录A中的图A1. 成年母鸭:头请目秀,唯黑色,身体窄长-或步时挺胸进不摇据,股、践、瓜呈黑红色,成年母男图 片参见用录A中的图A.2. 4.2 成毛淡我色,有光泽:娱.轻,线,瓜太黑色 5体重和体尺 连城白鸭生重0g~15g-成年体重和体尺死表1. 表1或年连城白聘体重和体尺(300日龄) 硬11 公男 1 230 ~1 360 1 380 ~1 550 16-8/cm 18 5~21 1 7.0~2 7 6.2-43 龙件/cm 5 0~5 6 能定/cm 4 9-54 5 7~6 1 中国长/ 41 5~10 2 11 0~45.3
GB/T 24706-2009 解殖性能 连城白鸭性能见表? 表2连城自鸭繁殖性能 项11 开产11 118~125 500目始产出数个 250~250 平肉抓 58~61 形指数 1 11~1 45 n@.ne 率/% >8 受亚的化率/3 7居率性能 500日龄润达时-连城白男公母平均居事率,83%~89%,公母平均半净股率,76%-82%公时平 均全净腔率,67%~73% 8测定方法 体重和体尺.累殖性能-居宰性能的测定按NY/T823规定执行
GB/T 24706-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连城白鸭图片 A.1连城白鸭公鸭图片见图A.1. A.2连城自男导鸭图片见图入 .. 图A.2连城白聘母鸭...
GB/T 24705-2009 狼山鸡.pdf
ICS65.020.30 B 4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705-2009 狼山 鸡 Langshan chicken 2009-11-30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际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商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家商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扬州)江苏省南通 市商牧售医路 本标准主要起尊人:陈宽维,张学余、罗融、李慧芳、家卫持、未文奇、徐文额,
GB/T 247052009 狼 1范图 本标准规定了狼山鸡的品种特性,体型外貌、体聚体尺、生产性能及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狼山鸡品神, 2规施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避过本标准的引用到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助改的内容)或修订期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效励根据本标准达成议的各方交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活期于本标准. NY/T823家食生产性能名术证和度量院计方法 3品种特性 山鸡属蛋内兼用型,具有典型的U字体型特征此银部有白色民点,重山鸡适应性强,张品质 ,居体洁白-内计鲜美,有就果性 4体型外貌 成年巢山鸡体格健北-结构匀称,头品尾翘,会鸡江色单冠-冠齿个~6个.同及耳叶便色均坚红 色红以黄色为主间有前色,母鸡头部双网昏称为“蛇头大限”单冠,耳叶及内垂均呵红色 乘山鸡以黑羽为主,也有少量白羽个.其羽重山鸡全身羽毛黑色-并有基绿色光泽股,录部均 黑色,政肤为白色,初生维鸡域毛黑色,头部间有白色成毛,服,翼卖部及下聘等处绒毛为淡色,成年 别票山鸡图片参见期录A中的图A.1和图A.2、白列集山鸡羽毛洁白,皮肤为白色-峰呈黑福色-坠 品色管鸡域毛为白色或自利山码图片步见附录A中的图A工和指A4 5体重和体尺 成年美山鸡体重和体尺见装1 表1成年独山鸡体重和体尺(300日龄) 公 体电/s 2599~2 780 1 650~Z 110 长/e 2.5-9 19 1~20 .8 R/ 6 8~7 5 RK/cm 9.6~1 6.1~651 T4e-16.7 5 1~10 2 8 0~8 7 能/m 5 7~10 6 8 0~3 7 较/cm 4 8~5 3 3 91 2
GB/T 247052009 6生产性能 6.1警殖性 山鸡维性能见表:. 表2狼山鸡繁殖性统 范国 150~170 50011产数/个 176~191 平均眠/ 1852 形指 1 30~1 32 张光色 我色 受格水/% 2>3) 受北/% >8 6.2肉用性 山鸡折生重32g~38g,13网给内用性能见表3 表3狼山鸡肉用性 项日 公4 ) 1 30~1 40 1 090~1 170 /% $4~91 87~52 股/5 7981 77~81 全净腔/ 5971 5873 18~20 19~21 16~18 16~17 创科转化比 3.21-x61 3 31~3 8 1 测定方法 体重和体尺.繁殖性能和肉用性能的图定按照NY/T823现定执行.
GB/T 24705-200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狼山鸡图片 A.1加羽编自鸡公鸡图片见图入1. 标准方享网 图A1 图A2黑羽狼山鸡母鸡...
GB/T 24704-2009 金定鸭.pdf
ICS65.020.30 B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704-2009 金定鸭 Jinding duck 2009-11-30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扬州)、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石 市水禽保种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慧芳、陈宽维、朱文奇、宋卫涛、徐文娟、江宵兵、黄种彬.
金定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定鸭的品种特性、体型外貌、体重体尺、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及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金定鸭品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823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3品种特性 金定鸭属蛋用型,产蛋多、蛋大、蛋壳青色,具有觅食力强、耐热抗寒等特点,尾脂腺较发达,羽毛防 湿性强. 4体型外貌 4.1成年公鸭 头大颈粗,头颈为深孔雀绿色,具有金属光泽:虹膜褐色:喙黄绿色:前购、肩羽为红棕色:氧羽深码 色,有镜羽:背羽为黑褐色;腹羽呈灰白色,并散布有细小灰黑色的斑点(细芦花斑纹);尼羽黑褐色,有 3根~4根照色性卷羽:宽,背阔,腹平,腿粗大有力:坠、呈橘红色:喙豆、爪呈黑色.成年公鸭图片 参见附录A中的图A.1 4.2成年母鸭 羽毛为赤麻色,背部羽毛色泽深,腹部色泽浅,主翼羽呈麻色,有镜羽,尾羽褐色斑纹较大:头清秀: 长,古钢色,锅齿锐利:眼大有神:虹膜码色:胸宽小面深:背平直:腰部宽:胸骨短:腹部深厚钝园,身躯 丰满,下垂稍过胞部:腿间宽度大,站立时驱体前与地面或45角以上、呈橘黄色:互、爪呈黑 色.成年母鸭图片参见附录A中的图A.2 绒毛黑橄榄色,有光泽:喙、轻、跌、瓜是灰黑色 .. 5体重和体尺 金定鸭初生重45g~50g.成年体重和体尺见表1 表1成年金定鸭体重和体尺(300日龄) 项目 公鸭 母鸭 体重/g 1650~1850 1 750~1 960 体斜长/cm 20.5~22.5 20.1~22.3 购宽/cm 8.0~9.0 7 5~8.5 胸深/cm 7.0~8.0 6 0~7 0
表1(续) 项日 公鸭 母鸭 龙骨长/cm 11.5~13.5 10.5~12.0 股长/cm 5 5~6.5 5 0~6 0 骨宽/cm 6.0~7.0 6 0-~7.0 半水长/cm 47.5~53.0 45.5~50.5 6 繁殖性能 金定鸭繁殖性能见表2. 表2金定鸭繁殖性能 项日 范园 开产日龄/d 140~155 500日龄产蛋数/个 260~280 平均蛋重/g 72~80 蛋形指数 1.43~1.46 蛋壳颜色 青色 受精率/% 受精蛋孵化率/% ≥85 7屠宰性能 500日龄海汰时,金定鸭公母平均屠宰率:84%~90%,公母平均半净腔率:77%~83%,公母平均 全净腔率:69%~75%. 8测定方法 体重和体尺,繁殖性能,屠字性能的测定按NY/T823的规定执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金定鸭图片 A.1金定鸭公鸭图片见图A.1 标准分拿 金定鸭公鸭 A.2金定鸭母鸭图片见图A.2 .. 图A.2金定鸭母鸭...
GB/T 24701-2009 百色马.pdf
ICS65.020.30 B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701-2009 百色马 Baise horse 2009-11-30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广西大学、中国马业 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春江、许典新、杨磨白、吴靠信、韩国才、张浩、鲍海港、迮晓雷.
百色马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百色马的主要品种特征和等级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百色马的品种鉴定和等级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百色马Baise horse 原产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适应于山区环境的驮挽兼用型地方马品种. 2.2 暑甲withers 以第二至十二胸椎的辣突为基础,与其两侧的肩脚软骨和肌肉、韧带构成的躯干上方的隆起部.以 第三至第五辣突为最高部分. 2.3 背back 以第十三至十八胸椎为基础,自馨甲后至最后一根助骨以及两侧肋骨上三分之一的体表部位. 2.4 loin 以腰椎为基础,从最后一根肋背到两腰角前缘连线之间的部位. 2.5 民 croup 以髋骨和荐骨为基础,两腰角和两臀端四点之间的驱干后上部,前接腰后连尾的部位. 2.6 胸廊thorax 以胸椎和肋骨及胸骨为基础,自肩端至最后一根肋骨,由背至胸下和两侧肋骨所包括的体躯部位. 2.7 曲飞节bent hock 以骨为基础,坠与后管之间的关节称为飞节.角度小于155时称为曲飞节. 2.8 M mane 预上缘所生的长毛. 2.9 forelock 两耳间所生的长毛. 2.10 额凹 mandibular space 两下颌支之间的凹陷
2.11 疆毛hay 全身被毛为红色、黄色或黑褐色,长毛及四肢下端毛为黑色. 2.12 青毛grey 全身被毛和长毛黑白毛混杂.幼年时黑毛较多,白毛很少,随着年龄增长白毛逐渐增多. 2.13 栗毛chestnut 全身被毛为红色或黄色或褐色,长毛与被毛额色相同或略浅. 2.14 体高height ofwithers 据甲顶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2.15 体长hody length 肩瑞至臀端的斜直线距离. 2.16 胸围girth of heart 警甲后方,通过府脚骨后缘,垂直于地面,绕体躯一周的周长. 2.17 管国circumference ofcannonbone 左前管上三分之一的下编,即管部最细处的水平周长. 2.18 失格 unsoundness 马先天性的体型结构或机能上的缺陷. 2.19 损征defecl 3原产地 zfxw. 广西百色地区,重要包括田林、隆林耶城、西称、凌云、乐业、百色、靖西、田东、田阳、平果等共十一 个县. 4品种特性 4.1外貌 4.1.1体质和整体结构 体质干燥结实,结构紧凑,体型较小,体形多呈长方形.百色马(公、母)图片参见附录A 4.1.2头部 头直面稍重,领凹宽广,耳小前竖. 4.1.3颈部 颈长中等,倾斜或稍呈水平. 4.1.4躯干 警甲适中,府短面立,腰背平直,腹稍大,民略斜. 2
4.1.5四肢 关节、肌慰明显,蹄质坚硬.前肢肢势正常,后肢多曲飞节且角度偏小,部分呈外弧. 4.1.6毛色 以着毛为主,青、票、黑毛次之. 4.2成年体尺 成年公马的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国分别为:(114.0±9.3)cm,(114.2±10.8)cm,(127.8± 11.6)cm,(15.1±1.6)cm;成年母马的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国分别为:(109.7±5.4)cm,(107.9± 14.0)cm (126.6±8 1)cm (14 0±1. 4)cm. 4.3生产性能 4.3.1役用性能 山区役用性能强.擅长耿运.歌重50kg~80kg,在坡度较大的山路上.每小时走3km~4km;平 坦路面每小时走4km~5km.最大逸力一般可达体重的92%. 4.3.2繁殖性能 一般18月龄时达到性成熟,初配年龄为母马2.5岁,公马3岁.一年一胎或三年两胎. 5等级评定 达到初配年龄时进行等级评定.百色马等级评定方法见表1 表1百色马等级评定表 体高/cm 外貌评分 等级 (满分100分) 性 能 公马 母马 公马 母马 公马 母马 1级 123~135 115~135 85 0~100 80 0~100 超过群体平均乘状 超过群体平均乘歌 能力 能力 2级 114~135 110~135 80 0~84.9 75 0~79 9 超过群体平均乘状 超过群体平均乘张 能力 能力 3级 106...
GB/T 24699-2009 四川白鹅.pdf
ICS65.020.30 B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699-2009 四川白鹅 Sichuanwhitegoose 2009-11-30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畜禽繁育政良总站、南溪县畜牧兽医局、南溪县四川白鹅育种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敏、李强、杨仕光、叶远清、赵开云.
四川白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白鹅的特性特征、体重和体尺、繁殖性能、肉用性能及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白赔品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823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3品种特性 四川白鹅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优良、就渠性弱、遗传性能稳定、配合力好等特点.在中型鹅种 中以产蛋量高面著称. 4外貌特征 四川白鹅体型中等,羽毛白色、紧密、富有光泽.、胫、踏呈橙黄色,眼脸椭网形,虹彩盗灰色.公 赔头颈租,体躯长,额部有一个半圆形橙黄色肉瘤,咽袋不明显,成年公鹅图片参见附录A中的图A.1; 母鹅头清秀、颈细长,内瘤不明显,少数有腹褶,成年母鹅图片参见附录A中的图A.2.维鹅羽毛金 黄色. 5体重和体尺 四川白鹅成年体重和体尺见表1. 表1四川白鹅成年体重和体尺(300日龄) 项日 公期 母鹅 体重/g 4000.0~4800.0 3700.0~4300.0 体斜长/cm 26.7~35 0 25.2~31.6 半潜水长/cm 60 0~76 4 55 0~70.0 颈长/cm 20 23.0~29.5 龙骨长/cm 15.8~21.8 13.5~18.2 胸宽/cm 28 9.0~12.4 购深/cm 7.3~10.8 骨宽/cm .0~100 6 9~9.5 股长/cm 8.8~11.8 8 0~11.0 股围/ cm 5.5~6.5 4.8~6.1 6繁殖性能 四川白赔繁殖性能见表2
表2四川白鹅繁殖性能 项日 范国 开产日龄/d 220~240 65周龄产蛋量/个 60~80 平均蛋重/g 135~140 蛋壳颜色 白色 公母比例 14~15 受精率/% 8 受精蛋孵化率/% 87 7肉用性能 7.1生长速度 在放牧加补词条件下,四川白鹅生长速度见表3. 表3四川白鹅生长速度 项日 体重 初生/s 75.0~95.0 28日龄/g 880.0~1130.0 56日龄/g 2 450 0~2 870 0 70日龄/g 3 000 0~3 600. 0 7.2屠宰性能 四川白鹅70日龄屠宰性能见表4. 表4 四川白鹅70日龄屠宰性能 项目 公则 宰前活重/g 3 200 0~3 600. 0 3 000 0~3 350 0 屠率率/% 85.7~89.0 84.2~87.2 半净腔率/% 76 0~79.4 73.0~76.5 全净腔率/% 66.5~69 5 64.0~68.5 胸肌率/% 9.5~11.0 8.0~10.5 腿肌率/% 17.2~19.2 16. 9~18 9 皮翡率/% 15.0~18.0 15.8~18.9 8测定方法 四川白鹅体重和体尺、繁殖性能、肉用性能的测定按NY/T823的规定执行. 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四川白鹅照片 A.1四川白鹅公鹅见图A.1 标准喜网 A.2四川白鹅母鹅见图A.2. .. 图A.2四川白鹅(母)...
GB/T 24698-2009 攸县麻鸭.pdf
KS 65.020. 30 B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698-2009 攸县麻鸭 Youxian duck 2009-11-30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46982009 前言 本标准的限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山全国商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扫11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牧县畜牧水产局、洲南省高牧水产局 本标准主要起尊人:李丽立、徐友文、陈志军,印通龙,收梅梅,彭慧珍,刘志洲,刘志强,
GB/T 246982009 攸县麻鸭 1花围 本标准硬定了做县哪鸭的品种特性、体型外院及成年鸭体重体尺,紧殖性能和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放县底鸭品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商或助根据本标准达成势议的各方价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测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际准, NY/T823家武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3品种特性 数县麻界属于蛋用型鸭其有体型小成然早、产蛋多和适交性银等特点 4体型外貌 收县麻鸭体型狭长,呈船型,羽毛紧密. 4.1鸭域毛为黄色,股、橙黄色 4.2或年公鸭味呈青绿色-唯互照色,红彩浅揭色,股、践经黄,系实照色,头预上部羽毛呈翠绿色,富光 泽,预中下部有一道白环-预下部和前购羽毛东要色羽灰码色-腹羽灰白色-尾羽和性羽黑绿色,公 鸭外貌特征步见附录A 4.3成年母鸭全身羽毛黄色其阳形图色斑块,.践橙费色,瓜类男色,母鸭务貌特征参见 录A. 5体尺与体重 成年收县麻男(300日龄)的体尺与体重见表1. 表1攸县麻鸭体尺与体重(300日龄) 的 s221~11 1183~1272 体长/c 17.216.3 17 6-1 7 文/ 5 0~5 7 5.6-5.3 龙价长/ 10.3~A1 6.1~6.6 5 0~at 受码到界北车/ 7 测定方法 成年做县响鸭体重,体尺和紧殖性能的溯定按NY/T823定执行
GB/T24598-2009 附录A (资科性附录) 收县麻鸭照片 A.1收县麻鸭公鸭频片见图A.1. 图A.1收县鸭公鸭 A.2收县麻母购照片见图A.2. 图A.2纹县鸭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