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8月 ( 第 93 页)

ICE83.060 E35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1539—2007 代替SH/T1539一1993 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 溶剂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Rubber styrene-butadiene SBR)-Determination of total extracts 2007-08-01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VT1539-2007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D5774-95的第4~11章内容. 为便于使用,并与其他相关标准相互协调,本标准做了下列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为“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溶剂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引用标准改为我国的国家标准; 一抽提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 —样品量由6g改为2g; ——增加了抽出物含量小于30%的方法精密度; 一按照汉语语言习惯做了适当地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橡胶分技术委员会(CSBTS/TC35/SC6) 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丽君、张翠兰、吴毅、李淑萍. 本标准1993年首次发布. SH/T1539-2007 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溶剂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5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 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苯乙烯一丁二烯生橡胶(SBR)溶剂抽出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苯乙烯-丁二烯生橡胶(SBR).对于其他类型的橡胶尚需加以验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608—1993橡胶试验胶料的配料、混炼和硫化设备及操作程序(neg ISO./DIS2393:1989)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溶剂抽出物extracts 在规定条件下,用溶剂从干燥的合成生橡胶中抽提出来的物质. 4 方法摘要 将已称量过的橡胶试样,分别用100mL热溶剂抽提二次,每次抽提60min 抽提居的橡胶试样 再用100ml丙酮抽提5min.将抽提后的橡胶干燥至恒重,根据抽提前后橡胶试样的康量差计算溶 剂抽出物的含量. 5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仅使用分析纯试剂. 5.1无水醇:分析纯 5.2甲分析纯. 5.3 们TA(Z醇一甲苯-共沸物):将70份体积的无水乙醇(见5.1)和30份体积的甲苯(见5.2)混合; 5.4丙酮分析纯. 5.5H-TM(水合异丙醇-甲苯混合物):将75份(体积)的水合异丙醇与25份(体积)的甲苯混 合,然后将92份(体积)的该溶液与8份(体积)的水混合 6仪器 6.1天平:最小读数 0Img 6.2锥形瓶:磨口,容积为400mL500mL. 6.3 冷凝器:球形或蛇形冷,长度为400mm. 6.4 量筒:100mLo 6.5真空烘箱:能维持温度为1056、余压力不大于3.0kPa(23mmg). 6.6铝皿或表面皿. SH/T1539-2007 7试样制备 称取橡胶约250g(精确至0.1g) 按照GB/T6038一1993的规定,用窄铅条调节开炼机辊距至 0.25mm±0.05mm 辊筒表面温度保持在105℃±5℃.将已称量的橡胶在开炼机上反复通过4min 不允许试样包辊,并防止试样损失(当部分橡胶有粘辊现象时,可适当调整辊距),称量试样,精 确至0.1g.将试样在开炼机上再通过2min 并称量.如果在4min末和6min末试样质量之差小于 0.1g 则停止过辊;否则,继续使试样过辊2min 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0.1g为止.将干燥 后的试样压成厚度不大于0.5mm的薄片,并剪成宽约5mm、长约30mm的条,备用. 8分析步骤 将一张圆形滤纸置于锥形瓶(见6.2)底部,用量筒(见6.4)加人100 mL ETA(见5.3)[或H-ITM(见 5.4)];称取约2g(精确至0.0001g)制备好的试样(见7),将试样逐条加入锥形瓶中,每次加入后应摇晃 锥形瓶,使每条试样完全被试剂浸湿,以防粘连;将回流冷凝器(见6.3)装在锥形瓶上,然后将该锥形 瓶放在水浴中加热,在缓慢回流的条件下,抽提60min 弃去抽提液.重新加入100 mL ETA 再抽提 60min 弃去抽提液.最后加入100mL丙酮(见5.4),在回流的条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83.040.10 G35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VT1151.1-2019 代替SH/T1I51一1992 合成橡胶胶乳机械稳定性的测定 第1部分:高速法 Rubber latex synthetic-—Determination of mechanical stability -Part 1:High-speed method ISO2006-1:2009 MOD 2019-05-02发布 2019-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SH/T1151.1-2019 前言 SH/T1151《合成橡胶胶乳机械稳定性的测定》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高速法; 第2部分:负荷下的中速法. 本部分为SH/T115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SH/T1151一1992《合成胶乳高速机械稳定性的测定》,与SH/T1151一1992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1992版的第1章);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根据当前最新版本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由原来注日期引用修改为不注日期引用; 增加了GB/T6003.1; 增加了GB/T668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原理”(见第4章,1992版的第3章); —删除了“石蕊试纸”(见1992版的4.2); —修改了预过滤器和试验过滤器的孔径(见6.2、6.3 1992版的5.2、5.3); 增加了“天平”和“烘箱”(见6.4、6.5); —修改了试验过滤器的冲洗步骤(见8.7 1992版的第7章); —增加了一种“方法B”的结果表示方法(见9.3); —增加了精密度(见附录A); —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006-1:2009《合成橡胶胶乳一机械稳定性的测定一第1部 分:高速法》. 本部分与ISO2006-1: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 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情况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SH/T1149代替了ISO123;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SH/T1154代替了ISO124;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SH/T1152代替了ISO1652;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003.1代替了ISO3310-1; 增加了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682代替了ISO3696. 一删除了“术语与定义”中的注; 删除了搅拌设备的注; 一一增加了预过滤器和试验过滤器平均孔径为45μm±3μm的不锈钢网布要求; —增加了“天平”和“烘箱”; 删除了重复操作的要求; 删除了公式(1)和公式(2)中的注; I SH/T1151.1-2019 公式(1)和公式(2)中增加了对计算结果表示的要求; 一将A.2“精密度结果”修改为“2006年TP获得的精密度”; —修改了表A.3中部分精密度数据; —附录A中增加了“2017年获得的实验室内重复性”内容; —参考文献中删除了ISO35 增加了GB/T6379.2一2004.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成橡胶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浙江天晨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魏玉丽、笪敏峰、杜烨、赵慧晖、李晓银、杨芳、张弘强、翟月勤. 本部分于1982年作为国家标准GB2955一1982首次发布,1990年复审确认,1992年清理整顿为石 油化工行业标准,1998年复审确认,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Ⅱ SH/T1151.1-2019 合成橡胶胶乳机械稳定性的测定第1部分:高速法 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SH/T1151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合成橡胶胶乳高速机械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除复合型合成橡胶胶乳之外的其他合成橡胶胶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3.1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第1部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一2012, ISO3310-1:2000 MOD) GB/T6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2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800-2007 蜡滴点测定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opping point of waxes 经 2007-08-01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800-2007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3954-94(2004)《蜡滴点测定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3954-94(2004)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ASTM D3954-94(2004)时,本标准做了一些修改.在附录A中给出 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将“仪器准备”章与“样品准备”章顺序互换; 一取消了ASTM D3954-94(2004)的“关键词”章.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彬、齐邦峰. 建筑321--一标准查询下载网 jz321.net SH/T0800-2007 蜡滴点测定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测定蜡滴点的试验方法,适用于包括石蜡、微品蜡、聚乙烯蜡、调合蜡和天然 蜡在内类型的非液态蜡 1.2本标准可能涉及某此有危险的材料、设备和操作,但并无意对与此有关的安全问题都提 出建议.因此,在使用本标准之前,用户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防护措施,并制定有适用性的管 理制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木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929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3 方法概要 将试样置于底部有一直径2.8mm孔的圆柱形脂杯中,以恒定的速率在空气中加热 当悬挂于 脂杯底部的试样向下流动1⑨mm距离,中断光电检测光束时的温度即为试样的滴点. 4意义和用途 4.1加热蜡时,没有固液相突变点,蜡没有真实的熔点.随着温度的上升,蜡逐渐变软或者黏度 降低因此,为使试验结果可再现,应通过确定的方法测定蜡的软化温度 4.2标川用于测定蜡的硬度,也是确定货物均匀性或货源的要素之一. 5仪器与设备 木标准测定滴点所用仪器应符合5.1、5.2、5.3条的要求,包括带有数字温度显示的控制单 元、相匹配的加热器单元、样品杯套筒以及附件. 5.1挖制单元:应能自动保持加热器的温度,以0.1℃精度控制加热速率;并能在25℃一250℃ 范围内以2.0/in的升温速率连续控制升温.显示器应能以0.1℃精度记录滴点.当试样中断检 测光束触发光电池检测器时应关闭加热器加热程序,白动记录滴点试验结果. 5.2加热器单元:应能在25℃~250℃范围内以2.0℃±0.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样品杯套筒, 且应包含一个0.1℃度检测滴点的温度传感系统. 5.3 样品杯套筒:包括样品脂杯和套筒,镀铬黄铜脂杯的规格尺寸见CB/T4929应将其置于一 适合的套筒中,以便诚向下流动19mm距离使检测光束中断,从而显示滴点结果. 6仪器准备 检查加热器单元和样品脂杯及套筒是否清洁明亮,失去光泽的脂杯或不干净的仪器能改变试样 的滴点.每次测定后都应检查仪器是否需要清洁. 7样品准备 将试样加热熔化至其熔化温度以上15℃~20℃,使其呈流动性好的液态.将样品脂杯置于玻 SH/T0800-2007 璃滑面上,倒入熔化的试样使之与杯口上缘齐平.将装满试样的样品脂杯置于室温2后开始试验. 8试验步骤 8.1预热或者冷却加热器单元,使其温度比试样的预期滴点低20℃~25℃并保持恒温. 注:如果存在争议,争议双方应就使用的确切开始温度达成一致. 8.2将装有样品的套筒置于加热器单元中适当位置,确保检测光束能顺利通过套筒上的狭缝.当 仪器状态灯稳定,指示样品和加热器在当前温度下达到平衡,此时即可开始以2℃/mi的加热速率 升温.仪器自动加热直至滴点出现,滴点温度值显示在显示屏上. 8.3立即取出样品杯套筒结束试验.检查确定样品是否已经通过了光束缝槽和出现没有引发预触 发器的情况.检查滴点仪器确保其清洁,没有微粒或残留物存在. 8.4将样品杯上缘朝下放在硬物表面上,冲压出样品脂杯内残存的试样,清洁样品脂杯.用刮刀 之类的器具轻轻旋转刮除样品脂杯周围的残存物. 9报告 将仪器数字显示屏上记录的结果作为滴点,精确到0.1℃. 10精密度和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99—2007 水工石油沥青 Hydraulic asphalt 2007-08-01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99-2007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克拉玛依分公司炼油化工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祥、王金勤.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99-2007 ESS 水工石油沥青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用石油沥青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装、标志、贮运和取 样要求. 木标准适合于原汕经合适的加工工艺生产的石油沥青 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响(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香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67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4507浙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 CB/T4508 沥青延度测定法 CB/T4509 沥青针人度测定法 6/4510石油沥青脆点测定法 CB/T5304 石汕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方法 8928石油沥青比重和密度测定法 GB 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 CBT148石油沥青溶解度测定法 SH0164 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T/T0422 浙青灰分测定法 SH/年0425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法 3产品分类与命名 不标准所属产品按使用要求分为1号、2号和3号3个牌号,其中]号、2号适用于水工结构 心墙和而板防渗层与整平胶结层等,3号用于水工结构封闭层. 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水工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1水工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质量指标 项 试验方法 1号 2号 3号 针入度(25℃,100g 5s1/10mm 70-90 60-80 40-60 GB/T4509 证度(15℃.5cm/min) cm 不小于 150 150 80 GB/T4508 延度(4℃1en/min) cm 不小乎 20 15 GB/T4508 软化点(环球法),℃ 44-52 46-55 48-60 GB/T4507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99.0 99.0 99.0 GB/T 11148 脆点,℃ 不大于 -12 -10 -8 GB/T4510 1 SH/T0799-2007 表1(续) 质量指标 项目 1号 2号 3号 试验方法 闪点(开口杯法),℃ 不低于 230 230 230 GB/T 267 蜡含量(蒸馏法),% 不大于 2.2 2.2 2.2 SH/T0425 灰分,% 不大于 0.5 0.5 0.5 SH/T0422 密度(25℃),/em 报告 报告 报告 GB/T8928 薄膜烘箱试验(163℃,5h) GB/T5304 质量变化,% 不大于 0.6 0.5 0.4 GB/T5304 针人度比,% 不小于 65 65 65 GB/T4509 延度(15℃,5cm/min) cm 不小于 100 80 10 GB/T4508 延度(4℃,lem/min) cm 不小于 6 4 GB/T4508 脆点,℃ 不大于 -8 -6 -5 GB/T4510 软化点升高,℃ 不大于 6.5 6.5 6.5 GB/T4507 5包装、标志、贮运 包装、标志、贮运及交货验收方法按SH0164要求进行. 6取样 取样按GB/T11147要求进行. 2 170662B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水工石油沥青 SH/T0799-2007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hllp://.sinopee-press. E-mail:p国s@sinopee m em 北京密云红光制版公司排版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不得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7千字 2008年3月第1版2008年3月第1次印刷 书号:1580229143 定价:15.00元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98—2007 阴离子乳化沥青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anionic emulsified asphalt 2007-08-01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798-2007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M977-03《乳化浙青标准规范》(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977-03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977-03时进行了编辑性与技术性修改. 本标准与ASTM D977-03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本标准删除了AST'M D977-03中我国未应用的HFRS-2、HFMS-1、HFMS-2、 HFMS-2h、HFMS-2S和QS-1H类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宪明、张玉贞、刘国祥.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98-2007 阴离子乳化沥青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7种路用阴离子乳化沥青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装、标志、贮运和取 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沥青、水和阴离子乳化剂等为原料制成的乳化沥青. 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508沥青延度测定法 GB/T4509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GB/T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 GB/T11148石油浙青溶解度测定法 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H/T0099.2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测定法 SH/T0099.5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测定法 SH/T0099.6乳化沥青水泥拌合试验 SH/T0099.10乳化沥青粘附和抗水能力试验法 SH/T0099.17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出油含量蒸馏测定法 SH/T0779乳化沥青赛波特黏度测定法 SH/T0780乳化沥青破乳度测定法 3产品分类与命名 本标准按凝结速度与使用要求将阴离子乳化沥青分为快凝、中凝、慢凝3种类型7个产品. RS-1、RS-2为快凝型,适用于表面处治及贯入式碎石路面,MS-1、MS-2、MS-3为中凝型, 适用于开级配混合料、碎石封层与即时修补,SS-1、SS-2为慢凝型,适用于密级配混合料及洒 布处理. 4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4.1阴离子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 4.2阴离子乳化沥青应在交货14天内进行试验,如果非因冷冻导致分离,充分混合后的阴离子 乳化沥青应是均匀的.因受冷冻而导致分离的阴离子乳化沥青不进行交货与试验. 5取样 5.1取样按GB/T11147要求进行. 5.2试样取样后直至试验,应储藏于干净密封的容器中,温度不低于4℃. SH/T0798-2007 6包装、标志、贮运 包装、标志、贮运及交货验收方法按SH0164要求进行. 表1阴离子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快凝型 中凝型 慢凝型 项 0 RS-I RS-2 MS-I MS-2 MS-3 SS-I SS-2 试验方法 min mEIX min min min max min max min min m:Ix 赛波特黏度(25℃), 20 100 20 100 100 100 20 400 20 100 SH/T0779 赛波特度(50℃), 75 400 SH/T0779 储存稳定性(24),% 1 1 1 1 1 1 SA/T0099.5 破乳能力(35ml 1.g/1 60 60 SH/T0780 CC1 ) % 能力和抗水性 SH/T0099.10 干集料上 好 好 好 喷水后粘附程度 中 中 中 湿集料: 中 中 中 喷水后精附程度 中 中 中 水泥拌合试验,% 2.0 2.0 SH/T0099.6 筛上利余物含量,% 0.1 0.1 0.1 0.1 0.1 0.1 0.1 SH/T0099.2 蒸馏残留物含量,% 55 60 55 55 55 55 55 S/T0099.17 蒸残留物试验 SH/T0099.17 针人度(25℃,100g 5s) 50 200 50 200 50 200 50 200 40 90 50 200 40 90 G3/T4509 1/i0m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60.20 E31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VT0797-2007 点燃式发动机燃料中苯含量的测定 中红外光谱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enzene in spark-ignition engine fuels using mid infrared spectroscopy 2007-08-01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97--2007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6277-0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中苯含量测定 法(中红外光谱法)》. 本标准根据ASTM D6277-01重新起草.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6277-01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ASTM D6277-01的 主要差异如下: 一本标准仅采用了ASTM D6277-01中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测定,用经典最小二乘法 进行校正(CS)的方法(c法),未采用使用滤光片型中红外光谱仪测定的方法(a法)及用傅立叶变 换中红外光谱仪测定,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校正(P1S)的方法(法)的相关内容. 一修改ASTM D6277-01中3.1.1.1和3.1.1.2“讨论”为注1和注2. 为方便使用,第5章增加5.4本方法在应用中,使用模式识别方法将待测样品的红外光 谱特征与校正集样本光谱特征比对,判断所用的模型对该样品是否适用.” 为方便使用,第7章增加“注:也可以使用能达到相同试验要求的其他材质仪器配件.” 一本标准在将苯质量分数换算为体积分数时,采用了组分在20℃时的密度,代替ASTM D6277-01中组分在15.56℃/15.56℃下的相对密度. 一一在附录A中增加了关于验证集合并标准差(PSEQ)和验证集合并标准差自由度(DOF)的 公式. 为使用方便,本标准还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一对采用的条款,重新编排章节. —一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文字表述按我国习惯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商学院、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北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巩运兰、詹月辰、陈家旺. SH/T0797-2007 点燃式发动机燃料中苯含量的测定中红外光谱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燃料中苯含量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范围为0.1%(体积分数)~5% (体积分数)苯含量的测定. 1.2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1]单位. 1.3本标准没有提出其应用时有关的全部安全问题.因此,用户在使用本标准之前应建立适当安 全和防护措施,并明确其受限制的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4一2000,gvISO 3675:1998) GB/T1885石油计量表(GB/T1885一1998,eqv ISO91-2:1991) GB/T4756石油液体手T取样法(GB/T4756一1998,vISO3170:1988) SH/T0604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SH/T0604一2000,gvISO12185: 1996) ASTM E168红外光谱定量分析通用技术规范 ASTM E1655红外多元校正分析标准 ASTM E2056用于多元分析的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的校验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多元校正multivariate calibration 对一组已知组成浓度或特征值的校正样品与测量的吸光度相关联,用多元校正数学建立校正模 型的过程. 注:多元校正模型川于未知试样的光谱分析,并对未知试样的组成浓度或特征值提供估计. 注2:多元校正算法包括偏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问归、经典最小二乘谱线拟合法. 3.2 含氧化合物oxygenate 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作为燃料或补充燃料使用,如各种醇类和醚类化合物. 4方法概要 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样品加入液体样品池中,红外光源发出的光束通过样品后,用检测器检测, 对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进行测量.全波长测量仪器,在对应苯的测量谱带范围内,测量光谱响应.根 据未知样品在特定区域的光谱吸收和用多元校正方法建立的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将未知试样的检测 器响应信号转换成苯含量. | SH/T0797-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20 E39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95—2007 HFAE型难燃液压液乳化稳定性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emulsion stability of fire-resistant fluids in category HFAE (ISO 20783-1:2003 Petroleum and related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emulsion stability of fire-resistant fluids-Part 1:Fluids in category HFAE MOD) 2007-08-01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95-2007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20783-1:2003《石油和相关产品-难燃液压液乳化稳定性的测 定一第一部分:HFAE类液体》(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20783-1:2003重新起草. 为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ISO20783-1:2003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ISO20783-1: 2003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一ISO20783-1:2003中的引用标准改为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 一一本标准第五章增加了附录A中所用金属盐试剂的要求; 一一在9.3条中提供了乳化液达到试验温度所需的建议平衡时间约为30min的内容; 一对附录A中试验水的配制程序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便于实际操作.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一坪润滑油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绍尉、罗玉兰、郑玉霞. SH/T0795-2007 HFAE型难燃液压液乳化稳定性测定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可能涉及危险材料、操作和设备,本标准没有提出与此有关的全部安全问题,在使用本标 准前,使用者有责任制定相关的安全和保护措施,并明确其适用范围.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符合GB/T7631.2标准中含水难燃液压液HFAE型乳化液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乳 化液由含有明确规定盐浓度的水配制而成.本标准只适用于HFAE型液压液,不能用于HFAS型液 压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756石油液体手T取样法(GB/T4756一1998,vISO3170:1988) GB/T668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一92,neg ISO3696:1987) GB/T7631.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2部分:H组(液压系统)(GB/T7631.2一 2003.idS067434:1999)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稳定性stability 乳化液在长时间内未形成与整个乳化液组成不同的液层或未有组分分离现象,而保持稳定组成 和均匀性的能力. 3.2 油分离oil separation 在乳化液表面形成具有明显颜色差异的液滴或液层的分离相,此分离相通常情况下是显深暗黄 色或浅暗黄色,与乳化液整体具有明显的相界面区分. 3.3 乳液分离creaming 在乳化液表面产生一个白色到黄色的液层,此液层与乳化液的其他部分均匀性不同,但不一定 出现明显的分离界面. 4方法概要 将试样与标准试验水通过搅拌混合成乳化液,在规定的温度下、恒温放置规定的时间,试验结 束后,观察乳化液的稳定性. 5试剂与材料 5.1去离子水:符合GB/T6682中二级水的要求. 5.2自来水:未被颗粒物或高溶解度的矿物质污染的水. SH/T0795-2007 5.3丙酮:化学纯. 5.4异丙醇:化学纯. 5.5二水硫酸钙(CaS02H 0):分折纯 5.6 七水硫酸镁(MgS07u O)分析纯 5.7氯化钠(NaC):分折纯.a 5.8六水氯化镁(MgC1260):分析纯. 5.9碳酸氢钠(NaHC0:析纯. 5.10 硝酸钠(NaNO1):分析纯. 5.11强氧化液 标准强氧化液是路酸洗液(见警告),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使用不含铬的洗液.也可以采用 在清洗过程中具有写强氧化液相同结果的实验室清洗剂. 警告:铭酸洗液是一种危害健康的物品、有毒,因含有铭化物被认为致癌.在与有机材料的接触中有很高的 腐蚀性和潜在的危害性,使用铬酸洗液时必须保护眼睛并穿防护服.决不能用嘴吸洗液.使用后不能将洗液...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08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94—2007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 微量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vapor pressure of petroleum products mini method) 经 2007-08-01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794-2007 7.2环己烷. 警告:环己烷易燃,对健康有害. 7.3环戊烷. 警告:环戊烷易燃,对健康有害 S 7.42 2-二甲基丁烷 警告:2 2-二甲基丁烷易燃,对健康有害. 7.52、3-二甲基丁烷 警告:2 3一二甲基丁烷易燃,对健康有害. 7.62-甲基戊烷 警告:2一甲基戊烷易燃,对健康有害. 7.7甲苯. 警告:甲苯易燃,对健康有害. 8取样 8.1 一般要求 8.1.1 蒸气乐的测定对样品蒸发损失和组成的变化极为敏感,因此取样和处理样品需要非常小心 并具有完好的预防措施. 8.1.2按CB/T4756的要求采样和制备试样,用1L的容器盛装样品,样品装至其容积 70%80% 注:不标准精密度确定时所使用的样品容器为L.然而,如GB/T4756方法中规定的只要满足样品盛装要 求,其他的容器也可使用,但精密度会受影响, 8.1.3对于仲裁试验,必须用1L的样品容器 8.1.4用从样品容器中抽取的第1个试样进行蒸气压测定.第二次蒸气压测定不能用该样品容器 中的剩余试样.如需进行第二次测定,则重新取样. 8.1.5为防止样品测试前温度过高,可以把样品贮存在合适的冰浴或冰箱中. 8. 1.6不应测试盛装在泄漏容器中的样品.如发现容器泄漏,则废弃该样品,并重新取样. 8.2样品处理温度 打开样品容器前,先在冷浴或冰箱中将样品容器和容器中的样品冷却到℃~1℃.要有足够 的时使样品冷却到该温度.样品温度是通过直接测定一个与样品同时放置在冷浴或冰箱中的相似 容器中的相似液体得到的 8.3 检验样品容器的容量 样品温度到℃~1℃时,取出样品容器,并用吸水性好的材料擦干.如果排品容器不透明. 打开盖肩,0合适的计量尺测定样品体积,以确保样品量为容器容积的70%~80%(见8.3.3条中 注).如果样品容器透明,用合适的方法验证其充满容器的70%~80%(见8.33条中注). 8.3.1如样品体积少丁品容器容积的70%,则放弃该样品. 8.3.2 如样品体积超过样品容器容积的80%,则倒部分样品,使样品量为70%80%.倒出 的样品不可再倒品容器中 8.3.3如需要,重新好样品容器,放回冷浴或冰箱中. 注:对不透明容器、川个食%标记了容器容积70%~80%位置的量油尺来检样品体积量油尺的材 质应在浸入和取出样品后湿.样品体的食验方法是,把量油直插入样品容器底部,再取出.对于透明容 器,可用标尺测定、也可与一相同标存70%80%容积标记的相同容器相比. 8.4样品容器中样品的空气饱和 8.4.1仅指透明容器:山于8.3条没有要求打开透明样品容器检查样品容量,为了与不透明容器 中的样品处理方法相同,所以透明容器中的样品也要求开盖后,再重新封口. 8.4.2将装有0℃~1℃样品的容器从冷浴或冰箱中取出,用吸水性好的材料擦干,开盖,小心别 3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81-2005 乳化沥青与水混合性试验法 Test method for miscibility with water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781—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63章~65章《乳 化沥青与水混合性试验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244-00第63章~65章重新起草. 为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63章~65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改的 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第63章~65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SM编排格式修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并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蒸馏水的加入时间和搅拌速度; ——增加了试验报告.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桂莲、姚德宏、装建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81-2005 乳化沥青与水混合性试验法 1适用范围 ES 1.1本标准规定了调 乳化沥青与水混合后的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HINA 1.2 本标准适用测定中裂型和慢裂型乳化沥青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方法概要 在21C 温度条件下,在50mL乳化沥青中加入150mL蒸馏水,混合均匀) h 检验 乳化沥青中是香有破乳现象. 3意义与用途 乳化沥破乳会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降低乳液利用率.检验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的稳定性至关 重要. 4仪器和材料 4.1玻搅拌棒:1根. 4.2玻璃烧杯:容量为500ml 1个. 4.3量筒:容量为50mL、150mL的各一个. 4.4温度 0℃~50℃,分度值为0.5℃,1支. 4.5 计时秒表 一个. 4.6蒸馏水 OCHEMICA 5试验步骤 5.1用50mL量筒量取50ml乳化沥青,倒人500mL的玻璃烧杯中 5.2用150L 量筒量取150mL蒸馏水,在1分钟内缓缓加入到乳化沥青中,同时用玻璃棒以1/s的 速度不断搅拌 式验过程中温度必须控制在21℃~25℃之 间 5.3蒸馏水加人完毕后,将乳液在21℃~25℃温度下静置2h. 5.4观察乳化沥青液体中,有无可见的凝结沥青块 6试验报告 6.1加水后的乳液 先奇的凝结沥青块,则判定该乳化沥青小廊 哈稳称定性合格. 6.2若乳液中有可见的 青块,则判定该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 性不合格;凝结的沥青块越多 与水混合稳定性越差. 40 SS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乳化沥青与水混合性试验法 SH/T0781-2005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sinopee-press. E-mail:press @sinopee..en 北京精美实华图文制作中心排版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不得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5千字 2006年12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号:1580229-075 定价:15.00元 (购买时请认明封面防伪标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80-2005 乳化沥青破乳度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demulsibility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80—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中第34章~39章 《破乳度》(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244-00第34章~39章重新起草.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34章~39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改 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34章~39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取消了氯化钙溶液当量浓度表示法; 一将注的内容转化为标准正文; 一增加了“用氯化钙溶液对中凝型阴离子乳化沥青进行破乳度测定时暂未规定精密度”一条; 一通过引用使SH/T0099.17一2005《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出油含量测定法》成为标准的一部分; 一规定了试剂的滴加速度; 一将ASTM D2397《阳离子乳化沥青标准》列人资料性附录A 作为分级的参考; 一一将ASTM D977《乳化沥青标准》列入资料性附录B 作为分级的参考.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玉艳、张光庆、裴建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80—2005 乳化沥青破乳度测定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测定乳化沥青化学破乳度的试验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快凝和中凝型阴离子、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化学破乳度.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意义和用途 本方法通过在阴离子乳化沥青中加人规定数量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在阳离子乳化沥青中加入规 定数量和浓度的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溶液,测试从乳液中破乳得到的沥青数量来鉴别乳化沥青是快凝 型还是中凝型,或给乳化沥青按快凝型、中凝型分级.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H/T0099.17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出油含量测定法 4仪器和材料 4.1金属筛网:孔径1.40mm 正方形约125mm×125mm 无框,三片. 4.2金属容器:容量600mL 三个. 4.3金属棒:直径约7.9mm 圆头,三个. 4.4滴定管:规格50mL 分度值0.1mLo 4.5天平:最大称量500g 感量0.1g的天平和最大称量200g 感量0.01g的电子天平各一台. 4.6温度计:测温范围0℃~50℃,分度值0.1℃. 4.7无水氯化钙:分析纯,在蒸馏水中溶解(1.11±0.01)g无水氯化钙并稀释至1,配制成浓度为 1.11g/L的氯化钙水溶液.在蒸馏水中溶解(5.55±0.01)g无水氯化钙并稀释至1L 配制成浓度为 5.55g/L的氯化钙水溶液. 4.8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分析纯,在992g蒸馏水中溶解(8.00±0.01)g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配 制成浓度为0.8%的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溶液. 5试验步骤 5.1用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分油含量测定法测定乳化沥青的蒸馏残留物百分含量. 5.2记录每一组金属容器、金属棒和金属筛网组件的总质量. 5.3在三组已称量组件的600mL金属容器中分别称取(100±0.1)g乳化沥青,将称量好的乳化沥青 试样和对应的试剂保持(25±0.5)℃2min以上.对于快凝型阴离子乳化沥青或未知类型的阴离子乳化 沥青用滴定管量取35mL浓度为1.11g/L的氯化钙水溶液、对于中凝型阴离子乳化沥青用滴定管量取 50mL浓度为5.55g/L的氯化钙水溶液、对于阳离子乳化沥青用滴定管量取35mL浓度为0.8%的丁二 酸二辛酯磺酸钠溶液以每秒1滴的速度滴人乳化沥青试样中,边滴加边迅速地均匀搅拌金属容器内的 1 SH/T0780—2005 物质,敲碎金属容器边凝结的块状物保证试剂和乳化沥青搅拌充分,滴加完毕后再搅拌2min. 5.4先用金属筛网滤去未破乳的乳化沥情和试剂混合液,再用蒸馏水冲洗金属容器、残留物、金属 棒和金属筛网,敲碎凝结的块状物滤去洗涤液,反复操作直到就涤液清澈. 5.5将金属容器、金属棒 残留物=一起置于163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9-2005 乳化沥青赛波特粘度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Saybolt viscosity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79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中第29章~33章 《乳化沥青赛波特粘度测定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244-00第29章-33章重新起草. 为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29章~33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改的 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第29章~33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TM编排格式修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并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将孔径为850m的筛网修改为孔径为1.18mm的筛网; 一一将非SI单位全部修改为SI单位; 一将118ml.容量瓶修改为200mL容量瓶,将400mL容量瓶修改为500mL容量瓶; 一本标准采用测温范围为0℃~30℃、0℃~50℃、分度值0.1℃的温度计.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海华、刘慧敏、姚德宏、裴建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79—2005 乳化沥青赛波特粘度测定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用赛波特-福洛尔粘度计测定乳化沥青粘度的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流出时间不少于20s的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的标准试验温度为25℃和50℃.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意义与用途 粘度在乳化沥青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是影响乳化沥青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应用在公 路建筑上时,乳化沥青必须足够细能均匀喷洒出来,又必须足够稠不能从路的顶端或斜坡流下.对于 拌和型的乳化沥青,粘度可能影响其拌和性能和集料的膜厚.很多乳化沥青的粘度受剪切力的影响. 3仪器及材料 3.1赛波特-福洛尔粘度计:形状及尺寸如图1,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3.1.1保温槽:耐腐蚀金属制,圆筒形.槽盖中心有一垂直的圆形盛样管,边部有进出水管,槽内 装有可以调控的电热器,以加热保温槽内的水或油,温度可控制在试验温度±0.1℃.盖上有温度计 支承孔.槽下装有三角架,其中有两脚设水平调整螺丝. 3.1.2试样接收瓶:耐热玻璃制,形状及尺寸如图2,容积为60mL±0.05mL(在20℃标定刻度). 3.1.3盛样管:管上有金属盖,直径为56mm 厚度为7mm 盖上有孔,以备插人温度计.形状及 尺寸如图3. 3.1.4温度计:测温范围为0℃~30℃、0℃~50℃,分度值0.1℃;测温范围为0℃~50℃、0℃~ 100℃,分度值1℃. 3.1.5软木塞(或橡皮塞):底部设有拉环. 3.2标准粘度油:附有标定用的标准流出时间(s). 3.3滤筛网:孔径为1.18mm. 3.4秒表:分度值0.1s. 3.5其他:水浴、烘箱、三氯乙烯、润滑油等. 4试验步骤 4.1准备工作 4.1.1将盛样管及流出孔用三氯乙烯等溶剂洗净、干燥. 4.1.2将保温槽的水或油加热,并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 4.1.3粘度计的标定:粘度计标定周期为三年,按周期进行标定. 4.2试验步骤 4.2.1将软木塞(或橡皮塞)塞紧盛样管底部孔,深6.5mm~9.5mm 其松紧程度要使试样不致从流 孔中流出,还要易于拉出软木塞.然后,将接收瓶置于流孔的下方,且使流孔正对着接收瓶的中心. 4.2.225℃试验—一把乳化沥青试样充分搅拌,不得有气泡形成,然后把大约100mL试样倒入一个 200mL容量瓶中,把容器放在25℃水浴中恒温30min.慢慢倒转几次瓶子混合试样,不得有气泡形成. 立即将试样用1.18m筛网过筛,并注人盛样管中,以液面达到盛样管上的标线为准,盖上管盖. 1 SH/T0779-2005 羊位为毫米 PRES INA 约300 13 15 14 18 0 # 125±5 10 PETROCHEMI 12 电动 6保温液注入口; 11— 试样接收瓶; 16 恒湿楼 配电盘; 7—温度计; 12一一试样瓶台; 木器 温皮节器; 8——搅拌器; 13 试样温度计; 支架 A 电热器 9一-溢流口; 14一一温度计夹具: 5- 试料管: 10一一保温液排出口; 15- 替换胶圈: 图1赛波特粘度计 50℃试验—一把乳化沥青试样放到71℃±3℃水浴或烘箱中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8-2005 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法 (裂解脱油法) Determination of paraffin wax content of asphalts by cracking and deoiling method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78—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DIN EN12606-1(2000年确认)《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法(裂解脱油法)》.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DIN EN12606-1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 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DIN EN12606-1(2000年确认)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删除原标准中的引用标准,改为我国的相应标准. 一增加取样量,DIN EN12606-1中规定的取样量为25g;本标准中规定的取样量为50g. —增加试验点数:DIN EN12606-1中规定每个裂解油只需取1个试验点,做两个平行数据; 本标准中规定从裂解油取样增加为三个试验点. 一一减少结晶物转移.本标准将第一次结晶洗涤后的结晶物直接放人15℃恒温浴中进行结品洗 涤及过滤.去掉原标准中在蒸发皿中蒸发溶剂后转移样品的过程. 一考虑到溶剂用量与蜡含量的关系,本标准试验结果的处理采用直线内插法. 一与DIN EN12606-1相比,改善了本标准的精密度,本标准中根据蜡含量的范围,确定重复 性和再现性的取值范围. —一技术性差异在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贞、张小英、陈继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78—2005 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法(裂解脱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 用裂解脱油法测定石油沥青蜡含量的方法. HINA 本标准适子测定石由沥青的蜡含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欲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教.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其随后 的修改单 不包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不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送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14)布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3方法概要 刀 将试解蒸馏所得的馏出油用乙-乙醇混合溶剂溶解,在一20℃下冷却、过滤、冷;将析 出的结晶物转移至15℃的浴櫃中,再用同温度的丙洗涤蜡饼,滤得的蜡用石油醚溶解 溶液中 蒸出溶,、称重后求出蜡含量. 4试剂和仪器 4.1试 例) 4.1.1 无水乙醚:化学纯或分析纯 4.1.2 无水字:化学纯. 4.1.3 石醚60℃-90℃,化学纯 4.1.4 析纯. CHEMIC 4.2仪器 4.2.1 冷浴南件:一个冷的温度能控制在20工±0.5:一个浴的温度能挖制在15℃± 0.5℃. 4.2.2 玻璃装解蒸烧瓶:状如图工所,瓷瓶支台即为冷管 4.2.3 蜡冷装置:由聚瓶、玻璃过施斗,试样冷却院和往杆等组成,其安表如图2所 示.玻璃过滤漏斗中滤板的花径为20m一30me 4.2.4锥形瓶 150x 配有带孔的软木癌 4.2.5水流泵或真 4.2.6 热水浴或电热套 板 4.2.7 干燥器. 4.2.8 燃气灯. 4.2.9真空干燥箱:满足拉制度10 ℃-110℃,戏压21 3s3ud 4.2.10秒表:可准确到0.1s. 4.2.11天平:能准确到0.01g、0.00g0.0001g的天平. 5试验步骤 5.1向裂解蒸馏瓶中装入试样约50g±1g 称准至0.01g.用软木塞盖严蒸馏瓶.用已知质量的 1 SHVT0778-2005 150mL锥形瓶作接受器,浸在装有碎冰的烧杯中.在接受器的软木塞侧开一小槽以备不凝气逸出.用 燃气灯直接加热,让火焰将烧瓶周围包住. 16士1 单位为毫米 200 140 S133 73±2 小85.7士3 101 1-L.5 10王0.5 图1裂解烧瓶 5.2调节火焰强度,使从加热开始起在5min~8min内达到初馏(支管头上流下第1滴).以每秒2滴 (4mL/min~5mL/min)的速度连续蒸馏至馏出终止,然后在1min内将烧瓶底烧红,必须使蒸馏从加热 开始至终了在25min内完成.蒸馏终了后,在支管中残留的馏出油不应流入接受器中,馏出油称准至 0.01go 5.3为避免蒸发损失,加热馏出油至熔化并仔细小心摇动接受瓶,使馏出液充分混合.从中称取适 量的试样,加入已知质量的100mL锥形瓶中,准确至0.001g 使其经冷却过滤后所得的蜡量在 50mg~100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7-2005 沥青流变性质测定法(DSR法) Determining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bindder using a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DSR)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777-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道路交通官方协会标准AASHT0T315-02《沥青流变性质的动态剪切流变仪 测定法(DSR)》(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ASHTO T315-02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ASHTO T315-02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 单线标识于其所涉及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目前我国本试验法采用的全是进口仪器,没有国内产品.校 正用的标准仪器属于供货配件,故有关校正步骤及相应标准,完全按照AASHT0T315-02要求处理. 本标准与AASHTO T315-02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引用文件中的AASHTO和ASTM标准凡已经转换为我国相应标准的,皆用我国标准名称. 一由于我国目前不采用PG分级,本标准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文本中与PG分级有关的内 容.基于同样原因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AASHTO M320和AASHTO R29. 一将AASHTO标准编排格式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将AASHTO T315-02中的附录A(强制性信息)改为规范性附录A 附录格式按照GB/T 1.1一2000进行编排. 一删除标准文本中的3.2.8和5.3条.附录的章、节、条的编号重新进行编排.标准文本中其 余的编号与AASHTO T315-02相同. —一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I].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英、张永和、吴少鹏、余剑英.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77-2005 沥青流变性质测定法(DSR法) 1范围 1.1本试验法用于测量沥青的动态剪切模量和相位角.沥青动态剪切模量值测量的范围为 10-4MPa~10MPa 适用温度范围通常在5℃~85℃之间.本标准可决定规范试验内的沥青的线性粘弹 性质,不能得到沥青的线性粘弹性质. 1.2本标准适用于未老化的沥青或按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SH/T0774一2005沥青加 速老化试验法(PAV法)得到的老化沥青. 1.3对含有颗粒的沥青,本标准只适于颗粒尺寸小于250um的沥青. 1.4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 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 SH/T0774一2005沥青加速老化试验法(PAV法) ASTM C670建筑材料测试法中确定精度与误差的规范Practice for Precision and Bias Statements for Test Methods for Construction for ASTM Thermometers ASTM E1ASTM温度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ASTM Thermometers ASTM E220用对比技术校正热电偶的方法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Thermocouples by ComParison Techniques DIN43760热电偶校正标准Standard for Calibration of Thermocouples 3名词术语 本标准中应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1定义 3.1.1沥青 以石油或石油渣油为原料,经蒸馏、氧化、调和或改性等工艺,得到的符合一定规格要求的 产品. 3.2术语 3.2.1复合剪切模量(G*) 由剪切应力的峰值的绝对值()除以剪切应变的峰值的绝对值()计算得到的比值. 3.2.2相位角(8) 在控制应变模式下施加的正弦应变和产生的正弦应力之间或在控制应力模式下施加的应力与产生 的应变之间的夹角. 3.2.3耗能剪切模量(G) 复合剪切模量乘以用度表示的相位角的正弦值.是损失能量(在负载循环中消耗的能量)的量度. 1 SH/T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6-2005 沥青断裂性能测定法(DT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fracture properties of asphalt binder in direct tension (D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76—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D6723-02《直接拉伸(DT)测定沥青断裂性质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6723-02重新起草. 目前我国本试验法采用的全是进口仪器,没有国内产品.按照ASTM D6723-02要求,仪器应每 半年校正一次,而校正用的标准仪器属于直接拉伸仪的供货配件;故有关校正步骤及相应标准,完全 按照ASTM D6723-02要求处理.将有关校正与标定用的ASTM标准名称及编号放人资料性附录A. 本标准在采用ASTM D6723-02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于其所涉及条款 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ASTM D6723-02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原标准图中的英制单位均改用国际单位制. —一由于我国目前不采用PG分级,本标准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文本及附录中与PG分级有 关的内容. —一作为参考用的ASTM D6723-02标准中为校正位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选 用的ASTM和DIN标准名录,不做改动列入附录A.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T16839.1一1997热电偶的内容. 一为查阅和参考通用术语的方便与准确,将原ASTM D6723-02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里的 ASTM D8《道路与路面材料的相关术语》替换为SH/T0652一1998《石油沥青名词术语》. ——精度与误差按原ASTM D6723-02标准规定执行.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永和、张小英、孔宪明、张玉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76—2005 沥青断裂性能测定法(DT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用直接拉伸试验测定沥青破坏应变和破坏应力的方法.该法可用于未老化的沥青 材料或用于经过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沥青压力老化容器加速老化试验(PAV)之后的沥青 材料.本标准适用试验温度范围6℃~-36℃. 1.2如用于含有颗粒的沥青材料,本标准试验方法只适用于颗粒尺寸小于250um的沥青. 1.3本标准未涉及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 GB/T16839.1一1997热电偶第一部分:分度表 SH/T0652石油沥青名词术语 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 SH/T0774一2005沥青加速老化试验法(PAV法) 3名词与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用于本标准的通用术语及定义见:SH/T0652石油沥青名词术语. 3.2本标准特定的术语及定义 3.2.1脆性破坏 试验材料一种破坏类型.应力-应变曲线从开始到破坏点基本上是线性的,试件拉伸至突然断 裂,其横截面没有明显的减小. 3.2.2延-脆性破坏 试验材料一种破坏类型.应力-应变曲线有弯曲下降阶段,破坏时试件突然断裂,但破坏前试件 横截面发生有限的减小. 3.2.3延性破坏 拉伸试件在达到破坏点时不产生突然断裂而是横截面逐渐变小,从而产生大的应变. 3.2.4有效拉伸长度 本标准试验中的试件有效拉伸长度L 该长度为沥青试件在拉伸过程中可以产生应变的部分, 本标准确定其初始值为33.8mm. 3.2.5破坏荷载 本标准试验中以恒定速率拉伸试件时达到的最大荷载. 3.2.6破坏应变 对应于破坏应力时的拉伸应变,本标准中为最大荷载时的应变. SHVT0776—2005 3.2.7破坏应力 本标准中为最大荷载时试件的拉伸应力. 3.2.8测量区间 试件中间具有同样横截面 按规定的儿何凡寸 本标准中的视始测量区间长度为18mim (如图1). PRE T 30.0 R=5.0 180 99.98 清样品部分 30.0 6.0 棱角倒圆. :味注明的表面粗糙度为: 图1直接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5-2005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测定法(BBR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flexural creep stiffness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the bending beam rheometer (BBR)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75-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6648-01《沥青弯曲蠕变劲度的弯曲梁流变仪测 定法(BBR)》X(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6648-01标准重新起草.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6648-01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 标识于其所涉及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目前我国本试验法采用的全是进口仪器,没有国内产品.按照 ASTM D6648-01要求,校正用的标准仪器属于供货配件;故有关校正步骤及相应标准,完全按照 ASTM D6648-01要求处理,但将其列入附录B.本标准与ASTM D6648-01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引用文件中的ASTM标准凡已经转换为我国相应标准的,皆用我国标准名称. —一将原文中的第14章数据归纳放入到规范性附录A中. —一将原强制性信息附录改为规范性附录B. 将原文中的非强制性信息附录放人资料性附录C中. 一由于我国目前不采用PG分级,本标准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文本中与PG分级有关的 内容. 为使用方便,本标准还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一一将ASTM标准编排格式改为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附录格式按照GB/T1.1一2000进行 编排. 一去掉与试验无关的5.4 7.5.2 7.6.1.将附录的章、节、条的编号重新进行编排,标准文本 中其余的编号与ASTM D6648-01的编号相同. 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英、张永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75-2005 沥青弯曲蠕变劲度测定法(BBR法) 1范围 1.1本试验法适用于以弯曲梁流变仪测量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柔量和m值.所测弯曲蟠变劲度范 围为20MPa~103MPa(弯曲蠕变柔量范围为50nPa-1-10-3nPa-1) 被测量材料可以是未老化的沥青或 按GB/T5304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SH/T0774一2005沥青 加速老化试验法(PAV法)得到的老化沥青.试验设备应可在-36℃~0℃温度范围对样品进行检验. 1.2根据本标准进行试验时,若试件的形变大于4mm或小于0.08mm时,试验结果无效.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304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 GB/T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 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 SH/T0774一2005沥青加速老化试验法(PAV法) ASMC8O2实验室间确定建筑材料检验精密度的试验法Practice for Conducting an Interlaboratory Test Program to Determine the Precision of Test Methods for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STM E77温度计的检验和校正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Insp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rmometers DIN43760热电偶校正标准Standard for Calibration of Thermocouples 3名词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定义 3.1.1沥青 以石油或石油渣油为原料,经蒸馏、氧化、调和或改性等工艺,得到的符合一定规格要求的 产品. 3.1.2物理硬化 当沥青在低于室温条件下贮藏时发生的可逆硬化,此类硬化与时间和温度有关. 3.2术语 3.2.1接触负载 在试件、支架和加载轴之间维持接触压力所需的初始压力,规定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4-2005 沥青加速老化试验法(PAV法) Standard practice for accelerated aging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a pressurized aging vessel (PAV)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74—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6521-00《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法 (PAV)》(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6521-00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6521-00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 线标识于其所涉及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ASMD6521-00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一引用文件中的ASTM标准凡已经转换为我国相应标准的,皆用我国标准名称. 一为查阅和参考通用术语的方便与准确,将原ASTM D6521-00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里的 ASTM D8《道路与路面材料的相关术语》替换为SH/T0652《石油沥青名词术语》. —一将ASTM标准编排格式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由于我国目前不采用PG分级,本标准删除了原标准文本中与PG分级有关的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英、张永和、余剑英、吴少鹏.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74—2005 沥青加速老化试验法(PAV法) 1范围 1.1本试验法是用高温和压缩的空气对沥青进行加速老化(氧化).目的是模拟沥青在道路使用过程 中发生的氧化老化.本法不能精确模拟老化的相对速率.本法使用的样品为SH/T0736一2003沥青旋 转薄膜烘箱试验法(RTFOT)试验得到的残留物.在RTFOT试验条件下发生相分离或表面结皮的改性沥 青在PAV试验条件下也可能发生类似情况,故本法可能不适用于此类的改性沥青.本法是否适用于 含细颗粒的沥青尚有待验证. 1.2本标准用来评价不同沥青在试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抗氧化老化能力,但不能说明混合料因素 的影响或沥青实际使用条件下对老化的影响. 1.3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1.4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304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 SH/T0652石油沥青名词术语 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 ASTM D4753用于土壤、岩石和建筑材料试验中的天平和秤的评价、选择和分类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Selecting and Specifying Balances and Scales for Use in Soil Rork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esting ASTM E220以对比技术校正热电偶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Thernocouples by Compari- son techniques ASTM E1l37工业铂电阻温度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Platinum Resistance Thermometers 3名词术语 标准中常见的术语见SH/T0652. 4方法概述 将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RTFOT)残留物按照试验规定的沥青膜厚度放在GB/T 5304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TF0T)的不锈钢盘中,然后放入2.1MPa空气压力的压力容器中,在选 择的老化温度下老化20h.最后将残留物进行真空脱气. 5意义和用途 5.1本试验方法用来模拟沥青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老化.用本标准得到的残留物的性能可以预 测使用几年后沥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2对具有不同等级或不同来源的沥青,本试验中老化时间和温度与道路使用中老化时间和温度之 1 SH/T0774—2005 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器 单位为毫米 距离内表 面b1代 PRE 位置 架可放置10 TFT盘,整个装 置可以整休移 距离内而的最 近 小为5 装胃的支撑点 PETRO :距 a”为盘的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080 E34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1-200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自动压力脉冲法) Test method for pour point of petroleum products (Automatic pressure pulsing method) 2005-10-10发布 2006-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771—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5949-01《石油产品倾点测试方法(自动压力脉 冲法)》. 本标准根据ASTM D5949-01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MD5949-01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 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ASTM D5949-01的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部分引用标准采用了我国相应国家标准. 为使用方便,本标准还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一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表达方式按我国的表述习惯进行了修改. ——删除关键词一章.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辉、何刚、孟雪梅、常彬、夏鹏. I SH/T0771—200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自动压力脉冲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使用自动仪器测定石油产品倾点的方法.仪器施加一个受控脉冲式氮气流到正在 冷却的试样表面,同时使用光学仪器检查试样表面的移动情况. 1.2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57℃~51℃.1992年仅完成了-39℃~6℃的实验室间的统计试验,在 1998年完成了-51℃~-11℃的实验室间的统计试验(见13.4条). 1.3本标准可以使用1℃或3℃间隔进行测定. 1.4本标准不适用于原油倾点的测定. 注:本标准在残渣燃料样品中的应用还未被证实,详细信息见13.4条. 1.5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单位. 1.6本标准的应用可能涉及到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并未对与此有关的安全问 题都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前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护措施,并明确其受限制的适用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5-83(91) ISO3016:1994 MOD)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 ISO3170:1998 EQV) ASTM D97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应用于本标准. 3.1 倾点pour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所观察到的样品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3.2 不流动点no-flow point 在试验条件下,样品出现蜡状结构、粘度增加或两者同时作用而阻止样品表面移动时的温度.结 果判定:在冷却情况下,当不流动点出现时,蜡状结构形成、粘度增加或两者同时作用使观测仪器在 测试条件下不再检测到样品表面的移动,前一次的测试温度,即试样能够流动的最后一次测试温度即 为倾点. 3.3 脉冲pulse 能够引起样品表面的移动,但不会破坏样品中可能形成的蜡状结构,有固定压力和流速的可控脉 1 SH/T0771—2005 冲式氮气. 3.4 珀尔帖装置Peltier device 一种可以根据输入的电流方向,将热量传给样品或将热量从样品中带走的电子固态热电装置. 4方法概要 将试样置于自动倾点仪器中进行初始化测试程序,再加热试样,然后通过珀尔帖装置按1.5℃/ min±0.1℃/min速率进行冷却.根据用户所选择的1℃或3℃温度间隔,由增压氮气脉冲所形成的移 动力施加到试样表面,用连接了光源的一组光学检测器去检测试样表面的移动,在使用脉冲氮气情况 下所观察到的试样表面能够移动的最低温度记作本方法的倾点. 5意义和用途 5.1在某些应用中,石油产品的倾点可作为产品使用的最低温度指标.产品的流动性能,如倾点, 对于润滑油系统、燃油系统及管线运输的正确操作是很重要的. 5.2油品的调合操作需要准确测定倾点. 5.3在大多数情况下本方法不需要使用机械制冷设备(见7.1条). 5.4当以3℃间隔报告试验结果时,本方法的测试结果与GB/T3535的报告格式相同. 注:一些用户可能希望以类似于GB/T3535(以3℃间隔)的格式报告结果,精密度可以通过3℃温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9—2005 代替SH/T0099.994 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裹附试验法 Test method for emulsified asphalt with job aggregate coating 泾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9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中第112章~117章 《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裹附试验法》(英文版),对SH/T0099.9一94《乳化沥青粗(密)粒度骨料的拌和 性试验法》进行修订.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112章~117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 改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112章~117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STM标准编排格式修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并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编辑性 修改; 一对沥青量的计算做了详细说明. 本标准代替SH/T0099.9一94《乳化沥青粗(密)粒度骨料的拌和性试验法》. 本标准与SH/T0099.9一94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一本标准所使用的集料是施工现场采来的,不需实验室配制,而原标准所使用的集料是实验室 配制的; —一本标准需集料300g 原标准粗集料需465g 细集料需445g; —一本标准的加水量以充分润湿集料为宜,原标准粗集料加水10mL±0.5mL 细集料加水 20mL±0.5mL; —一本标准乳化沥青加入量根据试验情况可以改变,原标准粗集料加乳化沥青35g±0.5g 细集 料加乳化沥青55g±0.5g; ——对结果的判定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玉艳、裴建军、刘慧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H/T0099.9—94. SH/T0099.9—2005 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裹附试验法 1范围 C 1.1 本标准规定了判定慢凝型乳化沥青与密级配、细集料施工集料拌和与裹附充分性的试验方法. 1.2本标准适用子判定慢凝型乳化沥青与密级配、细集料施工集料拌和与附的充分性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方法概要 定量的干燥施工用集料与已称重的水手动拌和预湿集料,然后将已预湿的集料与已称重的乳化 湖青手动拌和15s~120s 直到施工集料被最大程度地裹附.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基是已知的. 通过使用不回的水和乳化沥青使集料获得最大裹附面积来确定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和襄附性, 裹附的程度用好”、“较好”、“不好”评价. 3意义和用途 本试验方法用来判定慢凝型乳化沥青与密级配、细集料施工集料之问的拌和裹附性能.龙是一个 实骑室内筛迷与施工集料拌和、裹附的乳化沥青适宜量的试验方法,但不能把它作为混合料设计试验 方法. 4仪器和材料 4.1 餐器:容量1000mL的玻璃烧杯或其替代物. 4.2 拌和具:带有大约长为200mm刮片的不锈钢刮刀或其替代物. 4.3 大称量1000g 感量0.180 4.4 4.5 施工用集料. AEMICAL 5试验步骤 5.1称300g燥施用集料倒人容器中,然后以集料为基准加水,接着手动拌和1mm或者直到所 有集料表面明显地被润湿(一般来说,润湿集料所需的水量以干集料计,密级配集料需2%~8%,细 集料需4%~1% 5.2.在润湿集料中乳化沥青后立即开始不停地拌和15s~120s 刮铲容器的边和底,直到集料得 到最大裹附面积(一般来说,以干集料质量计,对于密级配集料需3%7%的沥青量,对于细集料需 4%~8%的沥青量.量可以通过乳化沥青与干集料的质量比乘以乳化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得 到.例如:蒸发残留物含量为60%的乳化沥青与干集料的质量比是8%,那么它的沥青量为4.8%). 5.3如果拌和中出现太干和乳化沥青不能充分裹附集料的现象,重复5.1和5.2步骤,重复时增加 水或乳化沥青或两者皆增加;如果拌和中由于水或乳化沥青过量或两者皆过量而出现太湿的现象,也 重复5.1和5.2步骤,重复时减少水或乳化沥青或两者皆减少 5.4对于每一次乳化沥青和集料拌和试验,观察并记录预湿集料所用的水量和乳化沥青中沥青量, 注明乳化沥青裹附集料最好的一组. 5.5确定乳化沥青裹附集料的程度是“好”、“较好”还是“不好”.其中“好”是指集料除了其尖端或针 1 SH/T0099.9—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VT0099.8—2005 代替SH/T0099.8一93 2025:7 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 Test method for freezing stability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099.82005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中第66章~68章 《冷冻试验》(英文版),对SH/T0099.8一93《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进行修订.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66章~68章时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与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66章~68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STM编排格式修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并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仪器和材料; ——将试样在低温试验箱中的恒温温度由-17.8℃修改为-17.8℃±0.5℃; 一在试验报告中增加了试样在-17.8℃±0.5℃下恒温的时间及室温. 本标准代替SH/T0099.8一93《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 本标准与SH/T0099.8一93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试样的冷冻温度由原来的5℃±0.5℃修改为-17.8℃±0.5℃; 一试样的冷冻时间由原来的30min修改为至少12h; 一乳化沥青试样量由原来的100g修改为400g; 一冷冻结束后乳化沥青的融解由原来的在25℃±0.5℃水浴中保持10min 修改为室温下融解; —一试验报告由原来的目测有无粗粒结块修改为搅拌结束后观察是否有明显分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玉艳、刘慧敏、裴建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HVT0099.893. SH/T0099.8—2005 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评价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的试验方法. HINA 1.2 本标准于评价乳化沥青的冷冻安定性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意义和用途 在低气温情况下使用、贮存或运输乳化沥青,有可能要求乳化沥青在经受 80低温后仍保持 均匀不破乳 十殷的乳化沥青通常在此试验温度下被损坏,但特殊配方的乳化沥青能通过这个试验 3仪器和材料 3.1金属容器:容量500mL 带盖. 3.2 :四头,直径约7.9m 3.3低温试验箱:能将试样恒温在-17.8℃±0.5℃. ROCH 3.4 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1g 3.5 温度计:测温范围-20℃~0℃,分度值0.1℃的一支;测温范围0℃~50℃ 分度值0.1℃的 一支 0 4试验步 4.1 在净 带盖的500mL金属容器中倒人约400g乳化沥青. EMI 4.2 称盛有轧化沥青的密闭金属容器置于一17.8℃±0.5℃的低温试验箱中至少 4.3 冷冻过程结束后,将乳化沥青放置在室温下融解. 4.4 4.2和4.3步骤,直到乳化沥青经受三次冷冻、融解过程. 4.5 三次冻融过程后,在室温下用金属棒搅拌乳化沥青试样并观察搅拌后的武样状态是均匀还是有 明显分 5试验报告 5.1 试验结束后冒测经搅拌的乳化沥青状态均勺则报告试验结果为“均匀 5.2 试验结束后目测经搅拌的乳化沥青有明显分层,重新搅拌仍不能均匀的报告试验结果为“破乳”. 5.3 报告中应注明武样在低温试验箱中的冷冻时间及室温情况 HO 63 SS 7708.680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 SHVT0099.8-2005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w.sinopec-press. E-mail:press@sinopee..cn 北京精美实华图文制作中心排版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不得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4千字 2006年12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号:1580229-055 SH/70099.8-2005 定价:15.00元 (购买时请认明封面防伪标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7-2005 代替SH/T0099.7一93 Lu07233 乳化沥青裹附性试验法 Test method for coating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7—2005 乳化沥青裹附性试验法 ES 1范围 1.1本标准规走了孔化沥青与集料拌和时的裹附性试验方法. HINA 1.2本标准适用丁评定乳化沥青与集料拌和时的裹附性. 1.3本标准不适用子快凝型乳化沥青或用做粘层、透层和表面处治用乳化沥青 1.4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意义和用途一 m 本方法在式险时将乳化沥青与给定级配的集料拌和,观察其表面被乳化沥青裹削悄况 检验乳化 沥青与集料的料附性,评定其粘结能力. 3仪器和材料 3.1 金属筛: 孔径分别为1.18mm、6.0mm和19.0mm的各一个. 3.2 :容量1000mL 两个. 3.3 :钢制刮刀或油灰刀一把. ROCH 3.4 天平:最大称量1000g 感量0.1go 3.5 秒秘表物 3.6 集料: 质石灰石、暗色石或其他类型石料用水洗净后干燥使用.每个试验选择自己推拳的石 料,不 这样可以避免各实验室石料性质的迅速改变. 4试验准备 4.1集料分别期孔径6.0mm和19.0mm的金属筛筛分,通过19.0mm筛孔的百分为100%,通过 6.0m孔的分率09%-5% 4.2经过筛分酌集料用自来水清洗,自然干燥,试验各用. 4.3乳化沥毒用孔径1.18rmm的金属筛过滤. 产 5试验步骤 5.1称取集料465.9g士Q.1g于金属容器中,向其中加人35.0g01g乳化测皆 5.2用刮刀用为找3min 在平面上摊开,观察试验现象. 6试验报告 观察并记录集料表彼乳化沥青裹附的情况:(1)集料被乳化沥青全部集附且裹附均匀,报告 “好”;集料被乳化沥青裹附的面积大于未裹附的面积,报告好”;集料被乳化沥青裹附的面积小于 未裹附的面积,报告“不好”.是否存在游离水,如果存在,记录为破乳.(3)报告试验所用集料的 类型. 1 0770-:66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乳化沥青裹附性试验法 SH/T0099.7-2005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sinopec-press. E-mail:press@sinopec..cn 北京精美实华图文制作中心排版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不得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4千字 2006年12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号:1580229-054 定价:15.00元 SH/T0099.7-2005 (购买时请认明封面防伪标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