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8月 ( 第 94 页)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4-2005 沥青加速老化试验法(PAV法) Standard practice for accelerated aging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a pressurized aging vessel (PAV)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774—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6521-00《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法 (PAV)》(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6521-00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6521-00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 线标识于其所涉及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ASMD6521-00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一引用文件中的ASTM标准凡已经转换为我国相应标准的,皆用我国标准名称. 一为查阅和参考通用术语的方便与准确,将原ASTM D6521-00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里的 ASTM D8《道路与路面材料的相关术语》替换为SH/T0652《石油沥青名词术语》. —一将ASTM标准编排格式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由于我国目前不采用PG分级,本标准删除了原标准文本中与PG分级有关的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英、张永和、余剑英、吴少鹏.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774—2005 沥青加速老化试验法(PAV法) 1范围 1.1本试验法是用高温和压缩的空气对沥青进行加速老化(氧化).目的是模拟沥青在道路使用过程 中发生的氧化老化.本法不能精确模拟老化的相对速率.本法使用的样品为SH/T0736一2003沥青旋 转薄膜烘箱试验法(RTFOT)试验得到的残留物.在RTFOT试验条件下发生相分离或表面结皮的改性沥 青在PAV试验条件下也可能发生类似情况,故本法可能不适用于此类的改性沥青.本法是否适用于 含细颗粒的沥青尚有待验证. 1.2本标准用来评价不同沥青在试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抗氧化老化能力,但不能说明混合料因素 的影响或沥青实际使用条件下对老化的影响. 1.3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1.4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304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 SH/T0652石油沥青名词术语 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 ASTM D4753用于土壤、岩石和建筑材料试验中的天平和秤的评价、选择和分类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ng、Selecting and Specifying Balances and Scales for Use in Soil Rork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Testing ASTM E220以对比技术校正热电偶的试验方法Test Method for Calibration of Thernocouples by Compari- son techniques ASTM E1l37工业铂电阻温度计规范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Platinum Resistance Thermometers 3名词术语 标准中常见的术语见SH/T0652. 4方法概述 将SH/T0736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法(RTFOT)残留物按照试验规定的沥青膜厚度放在GB/T 5304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TF0T)的不锈钢盘中,然后放入2.1MPa空气压力的压力容器中,在选 择的老化温度下老化20h.最后将残留物进行真空脱气. 5意义和用途 5.1本试验方法用来模拟沥青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老化.用本标准得到的残留物的性能可以预 测使用几年后沥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2对具有不同等级或不同来源的沥青,本试验中老化时间和温度与道路使用中老化时间和温度之 1 SH/T0774—2005 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器 单位为毫米 距离内表 面b1代 PRE 位置 架可放置10 TFT盘,整个装 置可以整休移 距离内而的最 近 小为5 装胃的支撑点 PETRO :距 a”为盘的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080 E34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771-200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自动压力脉冲法) Test method for pour point of petroleum products (Automatic pressure pulsing method) 2005-10-10发布 2006-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771—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5949-01《石油产品倾点测试方法(自动压力脉 冲法)》. 本标准根据ASTM D5949-01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MD5949-01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 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ASTM D5949-01的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部分引用标准采用了我国相应国家标准. 为使用方便,本标准还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一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表达方式按我国的表述习惯进行了修改. ——删除关键词一章.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辉、何刚、孟雪梅、常彬、夏鹏. I SH/T0771—200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自动压力脉冲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使用自动仪器测定石油产品倾点的方法.仪器施加一个受控脉冲式氮气流到正在 冷却的试样表面,同时使用光学仪器检查试样表面的移动情况. 1.2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57℃~51℃.1992年仅完成了-39℃~6℃的实验室间的统计试验,在 1998年完成了-51℃~-11℃的实验室间的统计试验(见13.4条). 1.3本标准可以使用1℃或3℃间隔进行测定. 1.4本标准不适用于原油倾点的测定. 注:本标准在残渣燃料样品中的应用还未被证实,详细信息见13.4条. 1.5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S]单位. 1.6本标准的应用可能涉及到某些有危险性的材料、操作和设备,但并未对与此有关的安全问 题都提出建议.用户在使用本标准前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护措施,并明确其受限制的适用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5-83(91) ISO3016:1994 MOD) GB/T4756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 ISO3170:1998 EQV) ASTM D97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应用于本标准. 3.1 倾点pour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所观察到的样品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 3.2 不流动点no-flow point 在试验条件下,样品出现蜡状结构、粘度增加或两者同时作用而阻止样品表面移动时的温度.结 果判定:在冷却情况下,当不流动点出现时,蜡状结构形成、粘度增加或两者同时作用使观测仪器在 测试条件下不再检测到样品表面的移动,前一次的测试温度,即试样能够流动的最后一次测试温度即 为倾点. 3.3 脉冲pulse 能够引起样品表面的移动,但不会破坏样品中可能形成的蜡状结构,有固定压力和流速的可控脉 1 SH/T0771—2005 冲式氮气. 3.4 珀尔帖装置Peltier device 一种可以根据输入的电流方向,将热量传给样品或将热量从样品中带走的电子固态热电装置. 4方法概要 将试样置于自动倾点仪器中进行初始化测试程序,再加热试样,然后通过珀尔帖装置按1.5℃/ min±0.1℃/min速率进行冷却.根据用户所选择的1℃或3℃温度间隔,由增压氮气脉冲所形成的移 动力施加到试样表面,用连接了光源的一组光学检测器去检测试样表面的移动,在使用脉冲氮气情况 下所观察到的试样表面能够移动的最低温度记作本方法的倾点. 5意义和用途 5.1在某些应用中,石油产品的倾点可作为产品使用的最低温度指标.产品的流动性能,如倾点, 对于润滑油系统、燃油系统及管线运输的正确操作是很重要的. 5.2油品的调合操作需要准确测定倾点. 5.3在大多数情况下本方法不需要使用机械制冷设备(见7.1条). 5.4当以3℃间隔报告试验结果时,本方法的测试结果与GB/T3535的报告格式相同. 注:一些用户可能希望以类似于GB/T3535(以3℃间隔)的格式报告结果,精密度可以通过3℃温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9—2005 代替SH/T0099.994 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裹附试验法 Test method for emulsified asphalt with job aggregate coating 泾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9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中第112章~117章 《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裹附试验法》(英文版),对SH/T0099.9一94《乳化沥青粗(密)粒度骨料的拌和 性试验法》进行修订.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112章~117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 改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112章~117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STM标准编排格式修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并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编辑性 修改; 一对沥青量的计算做了详细说明. 本标准代替SH/T0099.9一94《乳化沥青粗(密)粒度骨料的拌和性试验法》. 本标准与SH/T0099.9一94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一本标准所使用的集料是施工现场采来的,不需实验室配制,而原标准所使用的集料是实验室 配制的; —一本标准需集料300g 原标准粗集料需465g 细集料需445g; —一本标准的加水量以充分润湿集料为宜,原标准粗集料加水10mL±0.5mL 细集料加水 20mL±0.5mL; —一本标准乳化沥青加入量根据试验情况可以改变,原标准粗集料加乳化沥青35g±0.5g 细集 料加乳化沥青55g±0.5g; ——对结果的判定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玉艳、裴建军、刘慧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H/T0099.9—94. SH/T0099.9—2005 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裹附试验法 1范围 C 1.1 本标准规定了判定慢凝型乳化沥青与密级配、细集料施工集料拌和与裹附充分性的试验方法. 1.2本标准适用子判定慢凝型乳化沥青与密级配、细集料施工集料拌和与附的充分性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方法概要 定量的干燥施工用集料与已称重的水手动拌和预湿集料,然后将已预湿的集料与已称重的乳化 湖青手动拌和15s~120s 直到施工集料被最大程度地裹附.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基是已知的. 通过使用不回的水和乳化沥青使集料获得最大裹附面积来确定乳化沥青与施工集料的和襄附性, 裹附的程度用好”、“较好”、“不好”评价. 3意义和用途 本试验方法用来判定慢凝型乳化沥青与密级配、细集料施工集料之问的拌和裹附性能.龙是一个 实骑室内筛迷与施工集料拌和、裹附的乳化沥青适宜量的试验方法,但不能把它作为混合料设计试验 方法. 4仪器和材料 4.1 餐器:容量1000mL的玻璃烧杯或其替代物. 4.2 拌和具:带有大约长为200mm刮片的不锈钢刮刀或其替代物. 4.3 大称量1000g 感量0.180 4.4 4.5 施工用集料. AEMICAL 5试验步骤 5.1称300g燥施用集料倒人容器中,然后以集料为基准加水,接着手动拌和1mm或者直到所 有集料表面明显地被润湿(一般来说,润湿集料所需的水量以干集料计,密级配集料需2%~8%,细 集料需4%~1% 5.2.在润湿集料中乳化沥青后立即开始不停地拌和15s~120s 刮铲容器的边和底,直到集料得 到最大裹附面积(一般来说,以干集料质量计,对于密级配集料需3%7%的沥青量,对于细集料需 4%~8%的沥青量.量可以通过乳化沥青与干集料的质量比乘以乳化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得 到.例如:蒸发残留物含量为60%的乳化沥青与干集料的质量比是8%,那么它的沥青量为4.8%). 5.3如果拌和中出现太干和乳化沥青不能充分裹附集料的现象,重复5.1和5.2步骤,重复时增加 水或乳化沥青或两者皆增加;如果拌和中由于水或乳化沥青过量或两者皆过量而出现太湿的现象,也 重复5.1和5.2步骤,重复时减少水或乳化沥青或两者皆减少 5.4对于每一次乳化沥青和集料拌和试验,观察并记录预湿集料所用的水量和乳化沥青中沥青量, 注明乳化沥青裹附集料最好的一组. 5.5确定乳化沥青裹附集料的程度是“好”、“较好”还是“不好”.其中“好”是指集料除了其尖端或针 1 SH/T0099.9—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VT0099.8—2005 代替SH/T0099.8一93 2025:7 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 Test method for freezing stability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099.82005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中第66章~68章 《冷冻试验》(英文版),对SH/T0099.8一93《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进行修订.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66章~68章时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与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66章~68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STM编排格式修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并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仪器和材料; ——将试样在低温试验箱中的恒温温度由-17.8℃修改为-17.8℃±0.5℃; 一在试验报告中增加了试样在-17.8℃±0.5℃下恒温的时间及室温. 本标准代替SH/T0099.8一93《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 本标准与SH/T0099.8一93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试样的冷冻温度由原来的5℃±0.5℃修改为-17.8℃±0.5℃; 一试样的冷冻时间由原来的30min修改为至少12h; 一乳化沥青试样量由原来的100g修改为400g; 一冷冻结束后乳化沥青的融解由原来的在25℃±0.5℃水浴中保持10min 修改为室温下融解; —一试验报告由原来的目测有无粗粒结块修改为搅拌结束后观察是否有明显分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玉艳、刘慧敏、裴建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HVT0099.893. SH/T0099.8—2005 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评价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的试验方法. HINA 1.2 本标准于评价乳化沥青的冷冻安定性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意义和用途 在低气温情况下使用、贮存或运输乳化沥青,有可能要求乳化沥青在经受 80低温后仍保持 均匀不破乳 十殷的乳化沥青通常在此试验温度下被损坏,但特殊配方的乳化沥青能通过这个试验 3仪器和材料 3.1金属容器:容量500mL 带盖. 3.2 :四头,直径约7.9m 3.3低温试验箱:能将试样恒温在-17.8℃±0.5℃. ROCH 3.4 天平: 最大称量500g 感量0.1g 3.5 温度计:测温范围-20℃~0℃,分度值0.1℃的一支;测温范围0℃~50℃ 分度值0.1℃的 一支 0 4试验步 4.1 在净 带盖的500mL金属容器中倒人约400g乳化沥青. EMI 4.2 称盛有轧化沥青的密闭金属容器置于一17.8℃±0.5℃的低温试验箱中至少 4.3 冷冻过程结束后,将乳化沥青放置在室温下融解. 4.4 4.2和4.3步骤,直到乳化沥青经受三次冷冻、融解过程. 4.5 三次冻融过程后,在室温下用金属棒搅拌乳化沥青试样并观察搅拌后的武样状态是均匀还是有 明显分 5试验报告 5.1 试验结束后冒测经搅拌的乳化沥青状态均勺则报告试验结果为“均匀 5.2 试验结束后目测经搅拌的乳化沥青有明显分层,重新搅拌仍不能均匀的报告试验结果为“破乳”. 5.3 报告中应注明武样在低温试验箱中的冷冻时间及室温情况 HO 63 SS 7708.680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乳化沥青冷冻安定性试验法 SHVT0099.8-2005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w.sinopec-press. E-mail:press@sinopee..cn 北京精美实华图文制作中心排版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不得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4千字 2006年12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号:1580229-055 SH/70099.8-2005 定价:15.00元 (购买时请认明封面防伪标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7-2005 代替SH/T0099.7一93 Lu07233 乳化沥青裹附性试验法 Test method for coating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7—2005 乳化沥青裹附性试验法 ES 1范围 1.1本标准规走了孔化沥青与集料拌和时的裹附性试验方法. HINA 1.2本标准适用丁评定乳化沥青与集料拌和时的裹附性. 1.3本标准不适用子快凝型乳化沥青或用做粘层、透层和表面处治用乳化沥青 1.4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意义和用途一 m 本方法在式险时将乳化沥青与给定级配的集料拌和,观察其表面被乳化沥青裹削悄况 检验乳化 沥青与集料的料附性,评定其粘结能力. 3仪器和材料 3.1 金属筛: 孔径分别为1.18mm、6.0mm和19.0mm的各一个. 3.2 :容量1000mL 两个. 3.3 :钢制刮刀或油灰刀一把. ROCH 3.4 天平:最大称量1000g 感量0.1go 3.5 秒秘表物 3.6 集料: 质石灰石、暗色石或其他类型石料用水洗净后干燥使用.每个试验选择自己推拳的石 料,不 这样可以避免各实验室石料性质的迅速改变. 4试验准备 4.1集料分别期孔径6.0mm和19.0mm的金属筛筛分,通过19.0mm筛孔的百分为100%,通过 6.0m孔的分率09%-5% 4.2经过筛分酌集料用自来水清洗,自然干燥,试验各用. 4.3乳化沥毒用孔径1.18rmm的金属筛过滤. 产 5试验步骤 5.1称取集料465.9g士Q.1g于金属容器中,向其中加人35.0g01g乳化测皆 5.2用刮刀用为找3min 在平面上摊开,观察试验现象. 6试验报告 观察并记录集料表彼乳化沥青裹附的情况:(1)集料被乳化沥青全部集附且裹附均匀,报告 “好”;集料被乳化沥青裹附的面积大于未裹附的面积,报告好”;集料被乳化沥青裹附的面积小于 未裹附的面积,报告“不好”.是否存在游离水,如果存在,记录为破乳.(3)报告试验所用集料的 类型. 1 0770-:66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乳化沥青裹附性试验法 SH/T0099.7-2005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sinopec-press. E-mail:press@sinopec..cn 北京精美实华图文制作中心排版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不得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4千字 2006年12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号:1580229-054 定价:15.00元 SH/T0099.7-2005 (购买时请认明封面防伪标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6—2005 代替SH/T0099.692 uU/25:5 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cement mixing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6—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46章~52章《水 泥拌和》(英文版),对SH/T0099.6一92《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测定法》进行修订. 本标准代替SH/T0099.6一92《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测定法》.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46章~52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改 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第46章~52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一将ASM编排格式修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并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一将符合规范C-150Ⅲ型普通硅酸盐水泥修改为我国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42.5级; —将乳化沥青试样量100mL修改为100g: —一增加了筛上剩余物的计算公式. 本标准与SH/T0099.6一92《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测定法》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筛上剩余物在烘箱中干燥的温度由原来的105℃~110℃修改为163℃±1℃,干燥时间由 原来的2h修改为1h 并增加了恒重过程; ——增加了精密度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传荣、姚德宏、裴建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H/T0099.6—92. SH/T0099.6-2005 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测定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测定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的试验方法. 1.2本标准适鉴定慢凝型乳化沥青,或对阴离子慢凝型乳化沥青和阳离了慢凝准乳化浙青进行 分级. 1.3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慢凝型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和而不破乳的能力. 1.4本标推木涉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金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哲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格方研 究是香可使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 SH099.4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测定法 CB31999硅酸盐水泥,兴通硅酸水泥 3意义和用途 工 木法通过乳化沥青试样与普通硅液款水泥及水在规定条件下和拌和物经过筛后,测定筛上 剩余物,计算出剩余物占水泥和乳化沥蒸发残留物总量的百分数,表示慢凝型乳化新与水泥拌 和而不够乳的能力. 4仪器与材料 4.1锈准:孔径0.18mm 4.2 金内径76.2mm 高20mm 孔径1.4mm. 4.3 拌都:量为500m左右的有柄锅. 4.4 搅排桶直13mm的头金棒或玻璃棒. MICAL 4.5 量筒100m 4.6天平:最大称量500g 感量0.1go 4.7 秒表. 4.8 金属盘. 人 4.9 烘箱:控温 6301℃ 4.10普通硅酸盐小泥 SSHd 符合GB175—1999要求的32.5级或42.5级 4.11 蒸馏水. 5试验准备 HO 5.1将金属盘和孔径1.4mm的金属筛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烘于后分别称准至0.1go 5.2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孔径0.18mm的标准筛过筛. 5.3制备蒸发残留物含量为55%的乳化沥青试样:根据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的大小,用蒸馏水 稀释,使其蒸发残留物含量为55%. I SH/T0099.62005 6试验步骤 6.1称取过筛的水泥50g±0.1g 置于拌和容器内. 6.2拌和试验在温度为25℃左右的环境中进行.称取制备好的乳化沥青试样100g±0.1g倾入拌和容 器内的水泥中,立即用搅拌棒以60r/min的速度作圆周运动,搅拌1min后,立即加人150mL蒸馏水, 继续搅拌3min. 6.3将搅拌后的拌和物倒入称量过的孔径1.4mm金属筛内,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拌和容器和搅拌棒, 洗液一并过筛,直至拌和容器和搅拌棒冲洗干净.然后在约152mm的高处倾倒蒸馏水冲洗筛子直至 滤出液透明为止. 6.4将孔径1.4mm金属筛放入称量过的金属盘中,置于163℃±1℃的烘箱中干燥1h 取出冷却至室 温,然后称重,重复干燥、称重过程,直至最后质量变化不超过0.1g. 7计算与试验报告 7.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52005 代替SH/T0099.592 /2544 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storage stability of emulsified asphalt 自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099.5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77章~83章《贮 存稳定性》(英文版),对SH/T0099.5一92《乳化沥青贮存稳定度测定法》进行修订. 本标准代替SH/T0099.5一92《乳化沥青贮存稳定度测定法》.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77章~83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 改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第77章~82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将试验温度由21℃~27℃修改为室温; —一将玻璃圆筒贮存管修改为带上、下支管的玻璃贮存管; —一删除了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测定的试验步骤; —一删除了精密度与偏差要求中的“标准偏差”要求. 本标准与SH/T0099.5一92《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测定法》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250mL的贮存管修改为500mL的贮存管; ——增加了精密度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秀华、姚德宏、装建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H/T0099.5—92. SH/T0099.52005 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测定法 W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子乳化沥青贮存24h的贮存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HINA 1.2 本标准适用测定乳化沥青贮存24h的贮存稳定性. 1.3 木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文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件,其随后 的修改不包哲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工09.4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测定法 3方法概要 8 将化青注人规定的贮存管中静置24h后,从贮存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取样,测得预部和底部 乳化渐残留物的百分差值,表示乳化沥青的贮存稳定性. 4仪器 4.1:玻璃制品,形状及尺寸如图1. 内032士0.2 单位为毫米 250mL刻线 O813d 1100 CHEMICAL 40 内012士0.4 213 111 VNIH9 ayd 40 1250 外075 1—一上支管; 2、4——橡皮塞; 3——下支管. 图1贮存管 SH/T0099.5—2005 4.2橡皮塞或软木塞. 4.3天平:最大称量500g 感量±0.1go 4.4试样容器:容量1000mL的玻璃烧杯或铝制容器. 4.5玻璃棒. 4.6烘箱:控温163℃±3℃. 5试验步骤 5.1用橡皮塞或软木塞将贮存管上下支管出口塞紧,将搅拌均匀的乳化沥青试样缓缓注入两个贮存 管内至500mL刻线处,然后用橡皮塞或软木塞塞好贮存管管口,在室温下静置24h. 5.224h后,从贮存管的上支管取出顶部试样,称准至50g±0.1g置于1000mL玻璃烧杯或铝制容器 中.取样时不要将贮存管摇动. 5.3开启贮存管的下支管橡皮塞或软木塞,放出上下支管间的试样,然后充分摇匀底部剩余的试样, 倾斜贮存管放出50g±0.1g试样置于1000mL玻璃烧杯或铝制容器中. 5.4将贮存管顶部、底部取出的试样按SH/T0099.4一2005《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测定法》测定蒸 发残留物含量. 6计算和试验报告 6.1按下式计算试样的贮存稳定性: D=B-A' 式中: D——贮存稳定性,%; A——顶部样品的蒸发残留物含量,%; B——底部样品的蒸发残留物含量,%. 6.2报告两个贮存管的贮存稳定性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7精密度(置信度为95%】 7.1同一操作者两个重复性试验结果的差不应超过0.5%. 7.2两个实验室所提供的再现性试验结果的差不应超过0.6%. 注:如果用同一个贮存管代替两个贮存管进行贮存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结果的差不应超过0.5%,再现性试 验结果的差不应超过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测定法 SH/T0099.5—2005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4—2005 代替SH/T0099.492 2u72543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residue by evaporation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099.4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中第16章~22章 《蒸发残留物》(英文版),对SH/T0099.4一92《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测定法》进行修订.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16章~22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改 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第16章~22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符合规范E145 1B型的烘箱”修改为“控温163℃±3.0℃”; 一将“符合规范E11的孔径为300m的筛子”修改为“孔径0.3mm”; 一将注的内容转化为标准正文; —一将残留物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做了合理改动; 一删除了“报告三个蒸发残留物的百分含量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中的“三个”; ——明确了结果的保留位数. 本标准代替SH/T0099.4一92《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测定法》. 本标准与SH/T0099.4一92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试验步骤按是否进行残留物性质测定分为两类; —样品量不同; ——试验方法不同; ——试验结果计算不同; —一增加了试验结果的精密度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田英、常玉艳、姚德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H/T0099.492. SH/T0099.4-2005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测定法 1范围 1.1 本标准规足子快测定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百分含量的试验方法. IINA 1.2 本标准造用门测定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百分含量. 1.3本标准未涉及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意义和用途 本试验采表明乳化沥青中水与沥青的组成情况.蒸发残留物还可以按照残窗物试验部分的要求 测试其他的性质.从本试验得到的残留物性质与从乳化沥青残留物和馏分油试验得到的残留物性质不 同、从个试验得到的残留物针入度和延度都比从乳化沥青残留物和馏分油试验得到的残物低,但残 留物仍要供留 不能因为从本试验得到的残留物数据不能满足乳化沥青残留物和馏分油武验残留物性 质规范要水合弃.如果从本试验得到的残留物不能满足乳化沥青残留物和馏分油试输残留物的性质 规范要求新改用乳化沥青残留物和馏分油试验. 3仪器和材料 3.1 烧杯: 1000mL 硼硅玻璃或铝制品. 3.2 玻 两端火焰抛光,直径6.4mm 长度177.8mm. 3.3 天平 极大称量500g 感量0.1go 3.4 影温163℃±3.0℃ 3.5 孔径0.3mm 4试验步聚 CHEMIC 4.1雷测定礼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百分含量时执行的步骤. 4.1.1 :个和玻璃棒一起称量的烧杯中分别称取50g±0.1g搅拌均匀的乳化. 4.1.2 》璃棒和试样一起放人163℃±3.0℃的烘箱中保持2h 然后取烧杯充分搅拌残留 物,再放冬煤箱中保持1h取出,冷却至室温,连同玻璃棒称量. 注:小心以防滴青从烧杯中发泡溢出,允许将烧杯和乳化沥青试样放在冷的或温的烘箱中一起升温至163℃. 也可将盛乳化面青试样的烧杯放在加热板上小心加热预先蒸发水分,然后放在163℃烘中保持1. 4.2 当乳化蒸发残留物需做性质试验时执行的步骤 4.2.1在4个和玻起称量的烧杯中分别称取50g±0.1g搅拌均匀的乳化青 4.2.2 执行4.1.2步测定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百分含量. 4.2.3 将烧杯放入 到沥青残留物能充分流动至通过孔径0.3mm的筛子(通常需15min~ 30min).将通过孔径0.3mm筛子的残留物倾倒在合适的容器和模具中进行残留物性质试验. 5计算和试验报告 5.1计算 按下式计算每个烧杯的蒸发残留物百分含量: X A-B ×100 SH/T0099.4—2005 式中: X——蒸发残留物百分含量,%; A—一烧杯、玻璃棒、残留物的总质量,g B一烧杯和玻璃棒的总质量,g; G——试样质量,. 5.2试验报告 报告蒸发残留物的百分含量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精密度 按下述规定判断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度): 6.1同一操作者重复试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30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VT0099.2—2005 代替SH/T0099.291 2u672641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sieve residue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099.2—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试验法》第53章~58章《筛 析试验》,对SH/T0099.2一91《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测定法》进行修订. 为了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第53章~58章时进行了技术性修改,所修改 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00第53章-58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SM编排格式修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并在语言文字上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一将孔径为850um的滤筛修改为孔径1.18mm的滤筛. 本标准代替SH/T0099.2一91《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测定法》. 本标准与SH/T0099.2一91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试样量由500g修改为1000g; —滤筛的孔径由1.2mm修改为1.18mm; ——增加了精密度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慧敏、张光庆、张田英.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H/T0099.291. SH/T0099.2—2005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测定法 1范围 ES HIN 1.1本标准规定了测定乳化沥青筛上剩余物含量的试验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乳化沥青通过孔径为118mn的筛网过滤后的筛上剩余物含. 1.3本标准未沙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规程. 2意义和用途 筛上剩余物含量过多表明乳化沥青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贮存、泵送 温度以及容 器、运输过或管道中的污染均能导致颗粒的生成. 3仪器和材料 3.1 标在筛 孔径1.18mmo 3.2 盘:雪于标准筛之下的马口铁或金属浅盘. 3.3 2%润Q钠溶液:在蒸馏水中溶入2g纯油酸钠并稀释至100mL 注:离子乳化沥青试验中用蒸馏水代替油酸钠溶液. 3.4天 最大称量2000g 感量1g和最大称量500g 感量0.1g的天平各一台. PETROCHEA 3.5 煤箱 控温105℃±1 0℃. 4试验步骤 4.1 筛上剩余量试验一般在室温下进行.对于粘度较大室温下无法试验的乳化沥青 可将试验温度 升至50℃3℃.加热乳化沥青时,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置于烘箱或水浴中,取出后搅拌均匀. 4.2 称峡标准筛和盘的质量,用2%的油酸钠溶液润湿金属网.称取1000g乳化青试样 称准至 1g 并将试样用筛网过滤.用2%的油酸钠溶液洗涤容器和筛上剩余物,直至洗液清洁.将清洁的盘 放在标准筛百在105℃的干燥箱内放置2h 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称标准筛、盘和剩余物量. 5计算和试验报告 5.1计算 用下式计算筛剩余量百分数: 式中: VIH m2-m X= ×100 m m—乳化沥青试样质量, Ei Ss3ud m1一一筛子和盘的总质量, m2一筛子、盘和筛上剩余物总质量,g 5.2试验报告 报告筛上剩余量的百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SH/T0099.2—2005 6精密度 下列准则用于判断结果的可靠性(95%的置信水平): 6.1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 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以下数值: 筛上剩余量,% 重复性,% 0-0.1 0.03 6.2再现性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 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以下数值: 筛上剩余量,% 重复性,% 0~0.1 0.08 2 7707.66000B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测定法 SH/T0099.2-2005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sinopec-press. E-mail:press@sinopec..cn 北京精美实华图文制作中心排版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不得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18-2005 L557 乳化沥青密度测定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nsity of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18-2005 化沥青密度测定法 ES 1范围 HIN 本试验法用于测定公路建筑用乳化沥青的密度.通过测定已知容积的标准容器中乳化沥青的质量 计算乳化沥青的密度 2意义与用途 本试验法提供定量测定乳化沥青量的实验室试验方法,所测得的量用于提货 计价及运费 计算. 3仪器与材料 3 3.1密度瓶:退火玻璃制成,容积82mL~84mL 形状与尺寸如图1.瓶口和瓶盖经过仔细研磨, 配合良好.瓶中间有2mm-4mm小孔,多余的试样可以从小孔溢出. 3.2 蒸水 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3.3 孔径850m筛. 3.4 平:能保证称准至0.01go 3.5 水浴:能保持恒定25℃±0.5℃. 4密度瓶容积标定 OCHEM 4.1将清燥的密度瓶带盖在约25℃下称量,称准至0.01g 记录质量Wo 4.2 盛有金少400mL新煮沸过冷却后的蒸馏水的烧杯在25℃±0.5℃恒温水浴中保持至少30min. 4.3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注人已称重的密度瓶中至完全充满.盖紧瓶盖.用干净的软布或滤纸迅速擦 去从瓶小孔激出的水及密度瓶外表面上的水后称量,称准至0.01g 记录此质量为W1 注:度瓶的容积标定可根据使用情况决定. 5步骤 5.1搅拌均化青样品,置于25℃±0.5℃的恒温水浴恒温约1h. 5.2将已知容积的恒瀛至约25℃密度瓶及其盖放在天平上,记录此质量为W2 5.3 从水浴中移出乳化青样品,搅拌均匀,搅拌时切勿带人空气.如果样有结皮或薄膜,用 孔径为850um筛滤会其甲的结皮或薄膜. 5.4 将乳化沥青样润人恒温至约25℃密度瓶,至完全充满. 5.5 盖紧密度瓶的盖、用净的布或纸擦去从盖上小孔溢出的乳化沥青 5.6将密度瓶外表面擦天净后在天平上称量,称准至0.01g记 录此质量为3. 6计算 按下式计算乳化沥青的密度: D=997.04(W3-W2)7八(W1-Wo) 式中: D2—乳化沥青的密度,g/L; SH/T0099.182005 W.——密度瓶与其盖的质量之和,g; W1——密度瓶及其盖与水的质量之和,g; W2—盛样前密度瓶及其盖的质量之和,g; W3——密度瓶及其盖与乳化沥青的质量之和,g. 7报告 报告25℃时乳化沥青的密度,取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单位为g/L. 8精密度与偏差 按以下标准判定测定结果的可接受性(95%置信概率). 8.1同一操作者重复试验结果之差不大于以下数值认为可靠 重复性 1.9 8.2两个实验室提供的两个试验结果之差不大于以下数值认为可靠 再现性 3.4 -2-4 单位为毫米 20±0.5 1F09 60±1 图1乳化沥青密度瓶示意图 2 7070-8: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 行业标准 乳化沥青密度测定法 SH/T0099.18-2005 * 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邮编:100011.电话:(010)84271850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84289974 .sinopec-press. E-mail:press@sinopec..cn 北京精美实华图文制作中心排版 北京金明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不得 开本880×12301/16印张0.5字数9千字 2006年12月第1版2006年12月第1次印刷 * 书号:1580229-065 定价:15.00元 SH/7C099.19-20C5 (购买时请认明封面防伪标识)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17—2005 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出油含量 蒸馏测定法 Determination of residue and oil distillate in asphalt emulsions by distillation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17-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244-2000第11章~第15章《乳化沥青蒸馏残 留物与馏出油含量测定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244-2000第11章~第15章重新起草. 为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2000第11章~第15章时进行了编辑性和技术性修 改,技术性修改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2000第11章-第15章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ASTM D244-2000第11章~第15章中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全部改为 国际单位制. —ASTM D244第13章第一条规定蒸馏釜采用铝合金制成,本标准采用不锈钢制成. —一本标准为加工便利,对ASMD244第13章第一条规定蒸馏釜几何尺寸进行了圆整. —一本标准删除了ASTM D244图2中蒸馏釜釜盖的示意图与尺寸对照表以及图3中环型燃器加 热器的示意图. —一本标准根据实际对ASTM D244中图4进行了适当的删减. 一一ASTM D244规定完成全部蒸馏时间为60min±15min 本标准对蒸馏时间不作明确要求,采 用将温度提高到260℃±5℃后,保持15min.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祥、刘明曼、陈继军、周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099.17-2005 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出油含量蒸馏测定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乳化沥青残留物和馏出油含量蒸馏测定法. 1.2本标准适合于定量测定主要由半固态或液态基质沥青、水和乳化剂组成的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 和馏出油的含量.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意义和用途 本试验法可用于定量测定乳化沥青中的残留物和馏出油含量,以验收、评估、控制和研究乳化沥 青的技术条件.本试验法获得残留物和馏出油也可用于为进一步的试验.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 SH/T0099.18乳化沥青密度测定法 4设备 4.1不锈钢蒸馏釜:高241mm 内径为100mm 几何形状与尺寸见图1.蒸馏釜与釜盖之间的连接 处用聚四氟乙烯垫圈密封. 10X2 13 单位为毫米 110 106 3 图1不锈钢蒸馏釜示意图 4.2聚四氟乙烯垫圈:内径约为10.2mm 外径约为11.8mm 厚3.0mm. 4.3环型电热器:内径约为125mm 高为45mm 加热功率为800W 环绕在蒸馏釜周边,通过辐射 向蒸馏釜供热,为保证蒸馏釜均匀受热,蒸馏釜处在该电热器的中心.也可以用其他满足试验要求加 热设施. SH/T0099.17—2005 4.4连接件:直径12.5mm±0.5mm的金属管,用螺纹连接在盖釜上. 4.5冷凝器:内管直径为12.5mm±0.5mm 润湿长度为400mm~500mm的直管玻璃冷凝器.其他满 足冷凝要求的冷凝器亦可用. 4.6量筒:刻度为1.0mL 容量为100mLo 4.7温度计与热电偶:温度计,刻度范围分别为-2℃-300℃,分度值为1℃,用于测量蒸馏釜 中气相温度,安装完毕后水银球距釜底约165mm;热电偶,用于测量蒸馏釜中液相温度,安装完毕 后,热电偶的测量头距釜底约6.0mmo 注:满足精度和灵敏度要求的温度计或其他测温设备均可用. 4.8天平:最大称量6100g 分辨率0.1g 4.9蒸馏试验设备的安装见图2. 热电偶 温度计 单位为毫来 连接件 冷却水出 冷凝器 环型电热器 冷却水进 nnnnnnnn 温控仪 图2乳化沥青蒸馏装置装配示意图 5试验步骤 5.1在已称重的不锈钢蒸馏釜(包括釜盖、温度计、热电偶、聚四氟乙烯垫圈)中装人200g±0.1g 样品. 5.2在蒸馏釜和釜盖之间垫上聚四氟乙烯垫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16—2005 乳化沥青残留物含量测定法 (低温减压蒸馏法) Determination of residue in asphalt emulsions by low-temperature vacuum distillation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H/T0099.16—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244-2000第126章~第132章《乳化沥青残留 物含量测定法(低温减压蒸馏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244-2000第126章~第132章重新起草. 为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2000第126章~第132章时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和技 术性修改,技术性修改的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2000第126章-第132章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删除ASTM D244-2000第126章~第132章中括号内的非国际单位 制单位. 一ASTM D244中蒸馏釜采用铝合金制成,本标准采用不锈钢制成. 一本标准删除了原ASMD244-2000中的图10.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祥、张小英、赵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099.16—2005 乳化沥青残留物含量测定法 (低温减压蒸馏法) 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低温减压蒸馏测定乳化沥青残留物含量的试验方法. 1.2本标准适用于定量测定主要由半固态或液态基质沥青、水、乳化剂组成的乳化沥青的残留物. 乳化沥青中通常含有聚合物类物质,在温度为260℃蒸馏时,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本标准尤其适合测定这类乳化沥青的残留物含量. 1.3本标准未涉及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安全应用规程. 2意义和用途 本标准以减压蒸馏设备在规定的加热升温时间内定量测定乳化沥青135℃下蒸馏残留物的含量. 适用于获得用作性能评价分析、质量控制和研究的乳化沥青蒸馏残留物.由本标准所得蒸馏残留物不 同于由乳化沥青残留物与馏出油含量蒸馏测定法所得残留物.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147石油沥青取样法 4设备 4.1不锈钢蒸馏釜:高241mm 内径为100mm 几何形状与尺寸见图1.蒸馏釜与釜盖之间的连接 处用垫圈密封. 10X2 13 单位为毫米 110 106 3 图1不锈钢蒸馏釜示意图 4.2环形电热器:内径约为125mm 高为45mm 加热功率为800W 环绕蒸馏釜,通过辐射向蒸馏 釜供热,为保证蒸馏釜均匀受热,蒸馏釜处在电热器的中心.也可以用其他满足试验要求加热设施. 1 SH/T0099.16—2005 4.3连接件:直径12.5mm±0.5mm的金属管,通过螺纹与釜盖连接. 4.4冷凝器:内管直径为12.5mm±0.5mm 润湿长度为400mm~500mm的直管玻璃冷凝器.其他满 足冷凝要求的冷凝器亦可用. 4.5温度计与温度传感器:温度计,刻度范围分别为-2℃-300℃,分度值为1℃,用于测量蒸 馏釜中气相温度,安装完毕后水银球距釜底约165mm;温度传感器,Pt100 用于测量蒸馏签中液相 温度,安装完毕后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头距釜底约6.0mm.满足精度和灵敏度要求的其他温度计或测温 设备均可用. 4.6垫圈: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内径10.2mm 外径11.8mm 厚度为.3.0mm.能承受蒸馏 过程的最高温度并能使蒸馏釜维持在规定真空度下的其他材料也可以使用. 4.7天平:最大称量6100g 分辨率0.1g 4.8真空泵:旋片式,极限真空不高于10Pa. 4.9真空表:数字型或其他类型,可安装在连接真空泵和蒸馏釜设备的真空管上或其配件上.可读 最小真空度为88kPa 最小刻度20kPa(或精度更高的真空表) 4.10冰箱;可维持-10℃的低温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制冷设备. 4.11塑料杯:上底直径约为75mm 下底直径约为50mm 高约为100mm的塑料杯,在乳化沥青冷 冻过程中作为容器使用. 5试验步骤 5.1 称取200.5g~201.0g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15—2005 Luu2634 乳化沥青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 Determination of water content in asphalt emulsions by distillation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15—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 D244-2000第4章~第10章《乳化沥青水含量测 定法(蒸馏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244-2000第4章~第10章重新起草. 为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2000第4章~第10章时进行了编辑性和技术性修 改,所修改的技术性条款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其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ASTM D244-2000第4章~第10章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一本标准采用国际单位制,删去ASTM D244-2000第6章中括号内非国际单位制. —一本标准不采用金属蒸馏釜及相应热源,采用符合GB/T15725.6实验室玻璃仪器磨口烧瓶并 以电加热套为热源. —一本标准增加了对天平的要求. —一本标准增加了相关溶剂的安全使用条款.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国祥、张玉贞、张荣德、孔宪明.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099.15-2005 乳化沥青水含量测定法(蒸馏法) 1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用带集水器的蒸馏装置通过回流蒸馏测定乳化沥青中的水含 1.2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蒸馏法测定乳化沥青水含量的仪器和方法. 1.3本标准中所用石油混合二甲苯、二甲苯和油漆工业用溶剂易燃且对人体具有毒副作用,实验应 在通风柜或通风橱中进行. 1.4本标准味涉及除溶剂以外的其他有关使用的安全规定,标准使用者有责任在使用前制定合适的 安全应用规程. 2意义和用途 本标准用子测定乳化沥青中水的百分含量.本标准不同于沥青或石油溶剂水含量的测法.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407 石油混合二甲苯 /个147 石油沥青取样法 GBT15125.6实验室玻璃仪器磨口烧瓶 CB16404 化学试剂二甲苯 SH0005油漆工业用溶剂 4仪器和材料 HEMIC 4.1蒸僧瓶:用退火玻璃制作的短颈磨口蒸馏烧瓶,容量为500mL±5mL.符合GB/T157256. 4.2热游:热深为输出功率可调的普通电热套,加热功率不小于500W 4.3冷凝器:玻璃材质冷水回流式直管冷凝器,夹套的长度不少于400mm /内管外径9.5mm~ 12.7mm.冷豪器与集水器连接处为19#标准磨口,冷凝器的下端成与其纵轴呈35°±5°并低于标准磨 口10mun. 4.4集水器:退火玻璃制成,几何形状和尺寸如图1所示,从0mL至2mL刻度为0.1mL 从2mL到 25mL刻度为0.2mL凸冷凝器连接处为19#标准磨口. 4.5天平:最大称量500g 分辨率0.1g. 0 4.6溶剂:符合GB3407佑油混合二甲苯》的5℃石油混合二甲或符合GB/T16494化学试剂二 甲苯(化学纯)或符合SH8005油漆工业用溶剂油,仲裁时必须使用石油混合之甲苯. 5取样 按GB/T11147方法取得试验样品. 6试验步骤 6.1当试样中含水量低于25%时,称取100g±0.1g试样;当试样中含水量高于25%时,称取50g± 1 SH/T0099.15—2005 0.1g样品.如果乳化沥青的水含量高于50%,分析者可以根据估计的乳化沥青水含量确定取样量. 将试样装入蒸馏瓶中,然后加人20mL溶剂,并将试样与溶剂充分摇匀.蒸馏前在蒸馏瓶中加人适 量沸石以防暴沸,试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6.2按图2连接蒸馏瓶、集水器和冷凝器.蒸馏瓶与集水器用密封软木塞或橡胶塞严紧接. 6.3调节电热套功率使冷凝器上的液滴以每秒钟2~5滴的速度滴入集水器.继续蒸馏直到除集水器 以外仪器的其他任何部分均没有可见的水,集水器中的水保持恒定不变.若冷凝器内管有持久聚集的 水滴,提高蒸馏速度以除去附在冷凝器内管壁上的水. 7计算和报告 7.1水含量计算式 水含量(%)=(A/B)x100 (1) 式中: A一集水器中水的体积,mL; B—乳化沥青样品的质量,go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14-2005 /L533 慢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鉴定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tionic slow-setting cationic emulsified asphalt 泾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14—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标准试验方法和规范》中的 第100~105章(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244-00标准中的第100~105章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标准中的第100-105章进行了修改.这些 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ASTM D244-00标准中的 第100~105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STM标准编排格式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材料中的标准砂,改为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所用的筛分后的硅砂. —一规定了洗硅砂的过程,并在设备与材料中增加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将850um的筛网改为800umo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英、刘国祥、包听勤.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099.14—2005 慢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鉴定方法 1范围 本试验是在粒子试验得不到结论性结果时,用来鉴定慢凝型阳离子乳化沥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厢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帮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CB/下514 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GB/T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3 方法概要 刀 称量一定量事先洗涤并干燥的硅砂与一定量的乳化沥青混合.混合到集料完全覆膜.将样品铺展 开,在空气中自然干燥24.目测样品在沸水中煮后沥青膜的残留量,报告鉴定结果 4意义和用途 4.1 本试验用来鉴定慢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正确混合、成膜、粘附到规定的砂集料的能力. 4.2体试验用来验证阳离子乳化沥青、硅砂间的粘附性质和浸在沸水中后乳化沥青膜的保留能力. 5 仪器和材料 5.1加热:加热板或本生灯.使用本生灯时必须在火焰和烧杯之间加石棉网类界血物质. 5.2 剪下 师:将8001m(选择800m的小筛子是防止砂漏下去)网折叠成边缘向下的圆周或将8001m网 条25.4mx355.6mm长的网带和大小与1000mL的烧杯配套的圆形筛.将网作弯成一个环形插 入到烧杯的底部然后将环形筛放在网带的上面组成网架,或直接用圆周筛作为网架. 5.3 烧杯:容量为1000mL的烧杯,两个 5.4 餐巾纸. 5.5 5.6 硅:符合GB/T17671—1999标准砂,筛去大于1.21mm的颗粒和小于0.097mm的颗粒. 玻璃棒. 5.7 混合容器:容量为400mL的玻璃烧杯或不锈钢烧杯或碗. 5.8 坩埚钳. 5.9 护眼器:侧面带有遮挡物的安全合适的眼镜或其他合适的眼睛保护器 Yd 5.10 手套:防热天套. 5.11 盐酸:分析纯,体积浓度为5% 5.12 异丙醇:分析纯. 5.13 蒸馏水. SS 5.14烘箱:能将温度控制在120℃150℃范围内的对流或强制通风烘箱. 5.15 洗涤容器:容量为1000mL硅酸硼玻璃烧杯. 5.16 天平:可称量500g±0.1g的天平. SH/T0099.14-2005 5.17干燥盘:尺寸为150mm×225mm或更大的不锈钢盘或玻璃盘. 5.18量筒:容量为500mL的玻璃量筒. 5.19温度计:GB/T514中的GB-51蒸发损失1号温度计. 5.20金属筛:直径为1.21mm和直径为0.097mm的金属筛. 6硅砂的准备 6.1制备400mL浓度为5%(体积分数)的盐酸溶液,取出20mL该盐酸溶液加人到含有80mL蒸馏水 和300mL的异丙醇混合液的500mL量筒中. 6.2称量500g符合5.5条要求的硅砂放入到1000mL的烧杯中.将400mL配好的异丙醇、蒸馏水和 盐酸的混合物倒人盛有硅砂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5min. 6.3在不损失硅砂的情况下将酸/水/醇的混合物倒出. 6.4用400mL50℃~70℃蒸馏水搅拌洗硅砂约1m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5.140 E43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H/T0099.13—2005 快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鉴定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test for rapid-setting cationic emulsified asphalt 2005-11-28发布 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SH/T0099.13—200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D244-00《乳化沥青标准试验方法和规范》中的 第92~99章(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ASTM D244-00标准中的第92~99章重新起草.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ASTM D244-00标准中的第92~99章进行了修改.这些技 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ASTM D244-00标准中的第 92~99章的主要差异如下: —一将ASTM标准编排格式改为符合我国标准的编排格式. 一材料中的标准砂,改为GB/T17671一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所用的筛分后的 硅砂. —将3.8中的温度计改为GB/T514系列中GB-51蒸发损失1号温度计.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英、刘国祥、包听勤.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SH/T0099.132005 快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鉴定方法 1范围 本试验方法用来鉴别快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因为快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不能在规定的硅表面成 膜从而与中、慢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区分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S14 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B176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3方法概要 将一定待鉴定的乳化沥青加入到一定量制备好的硅砂中充分搅拌,倒出未覆膜的过剩的乳化沥 青,目测剩余物上沥青的覆膜面积,报告鉴定结果. 4意义和用途 快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的快速沉降性质与砂表面积和表面电荷有关.本试验方法 根据快凝型阳离 子乳化沥青不能在规定的硅砂表面成膜的原理,用来鉴定快凝型阳离子乳化沥青. 5设备和材料 5.1混合容器 容量为1000mL的玻璃烧杯或不锈钢烧杯. 5.2 洗涤容器: 容量为1000mL硅酸玻璃烧杯. 5.3 玻璃棒. 5.4 烘箱:能将温度控制在120℃~150℃范围内的对流或强制通风烘箱. MICAL 5.5 天平:可称量500g±0.1g的天平 5.6 干燥盘:尺寸为150mm×225mm或更大的不锈钢盘或玻璃盘. 5.7 量筒:容量为500mL的硅酸硼玻璃量筒. 5.8 温度计:GB/T514中的GB-51蒸发损失1号温度计 5.9 眼睛保护器:安全合适的玻璃或其他眼睛保护器. 5.10 手套:耐酸和乙醇的手套. syd 5.11金属筛:直径为21n命和直径为0.097mm的金属筛. 5.12硅砂:符合GB/个N17671标准砂,筛去直径大于L21mm的颗粒和小子0.097mm的颗粒. 5.13 盐酸:分析纯,体积浓度为5%; 5.14异丙醇:分析纯; 5.15 蒸馏水. 6硅砂的准备 6.1取出20mL5.13中的盐酸溶液加人到盛有80mL蒸馏水和300mL的异丙醇混合液的500mL量 1 SH/T0099.13—2005 筒中. 6.2称量500g符合第5.12条规格要求的硅砂放入到1000mL的烧杯中.将400mL配好的异丙醇、蒸 馏水和盐酸的混合物倒人盛有硅砂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5min. 6.3在不损失硅砂的情况下将酸/水/醇的混合物倒出. 6.4用400mL50℃~70℃蒸馏水搅拌洗硅砂约1min后,倒出水分,小心勿使硅砂损失,再重复洗硅 砂两次. 6.5将洗净的硅砂尽可能多的刮到干燥盘中,并在盘表面铺展开,将盛有硅砂的盘放人120℃~ 15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6.6将硅砂冷却并转移到合适的容器中,搅拌约30s得到均匀的硅砂样品. 注:硅砂上的不纯物质如三价铁离子和有机去水剂通常会改变硅砂表面电荷,经常会阻止材料通过试验,因此必 须在试验前洗砂以除掉不纯物. 7试验步骤 7.1试验在25℃±5℃的温度下进行. 7.2称量465g已恒重的硅砂加人到1000mL的烧杯中,然后加人入35g需要鉴定的乳化沥青,用玻璃 棒剧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SH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SH3078-96 立式圆筒形钢制和铝制料仓 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sign of vertical cylindrical steel and aluminium silos 1996-10-04发布 1997-06-01 实施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立式圆筒形钢制和铝制料仓 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design of vertical cylindrical steel and aluminium silos SH3078-96 主编单位:上海金山石油化工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文件 中石化(1996)建字485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立式圆筒形钢制 和铝制料仓设计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金山石油化工设计院主编的《立式圆筒形钢 制和铝制料仓设计规范》已经审查和定稿,现批准《立式 圆筒形钢制和铝制料仓设计规范》SH3078-96为石油化 工行业标准自1997年6月1日实施. 本规范的具体解释工作,由上海金山石油化工设计院 负责.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 一九九六年十月四日 次 1总则 2一般规定 2 2.1压力 2 2.2温度 2 2.3荷载 卓县号 3 2.4厚度 3 2.5 许用应力 5 2.6 焊缝系数及检验要求 6 2.7 压力试验 7 2.8致密性试验 8 3材料 9 4 仓体 16 4.!符号说明 16 4.2物料荷载 19 4.3自振周期 21 4.4风荷载 23 4.5地震作用 29 4.6最大弯矩 36 4.7 应力计算 37 4.8 强度校核 38 4.9 稳定性校核 39 4.10加强圈 .41 .I 4.11支承面以下的仓体 44 5料斗 45 5.1符号说明 45 5.2物料压力 45 5.3应力计算 46 5.4应力校核 47 5.5 料斗稳定性校核 .48 5.6料斗与仓体的连接部分 48 6顶盖 中中中 51 6.1符号说明 51 6.2锥形顶盖 52 6.3 拱形顶盖 54 6.4顶盖与仓体的连接部分 58 7支座 62 7.1符号说明 62 7.2裙式支座 65 7.3耳式支座 78 7.4环形梁支座 87 附录A引用的有关标准规范目录91 附录B 松散物料的物性插页 附录C 材料的弹性模量 93 附录D外压铝制圆筒计算图 插页 附录E开孔和开孔补强 101 附录F铝制料仓焊接常用坡口型式及尺寸插页 附录G铝制料仓的焊丝选用104 附录H用词说明 105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150 B50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9401-2010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stock enhancement of hydrobios 2010-12-23发布 2011-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9401-2010 前言 本标准遵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四杰、王云中、涂忠、王熙杰、刘绍平、段辛斌、徐中发、信敬福. I SC/T9401-2010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水域条件、本底调查,放流物种的质量、检验、包装、计数、运输、 投放,放流资源保护与监测,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水域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2763海洋调查规范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2039海水鱼类鱼卵、苗种计数方法 SC/T9102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苗种offspring 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的幼体、稚体、受精卵、种子及孢子等. 3.2 亲体parents 已发育成熟且具备繁殖子代能力的水生生物个体. 3.3 增殖放流the stock enhancement 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 生物的活动. 3.4 规格合格率size qualified rate 符合规格要求的个体数占水生生物总数的百分比. 3.5 死亡率death rate 死亡个体数占水生生物总数的百分比. 3.6 SC/T9401-2010 伤残率wound and deformity rate 发育畸形或肢体残缺、损坏的个体数占水生生物总数的百分比. 3.7 体色异常率abnormal body-colour rate 体色异常的个体数占水生生物总数的百分比. 3.8 挂脏率viscera hanging rate 体表挂有附着性纤毛虫以外的附着物的个体数占水生生物总数的百分比. 3.9 伞径unbrella diameter 海董类个体自然伸展时伞部边缘间的最大直径. 3.10 资源监测fishery resources monitoring 对增殖放流资源状况(包括数量和质量)进行连续或定期的观测和分析. 4水域条件 4.1放流水域 4.1.1系增殖放流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或游通道. 4.1.2非倾废区,非盐场、电厂、养殖场等进、排水区. 4.2基本条件 4.2.1水域生态环境良好:水流畅通,温度、盐度、硬度等水质因子适宜. 4.2.2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 4.2.3底质适宜,底质表层为非还原层污泥. 4.2.4增殖放流对象的饵料生物丰富,敌害生物较少. 5本底调查 增殖放流前,按照GB/T12763和SC/T9102的方法,对拟增殖放流水域进行生物资源与环境因 子状况调查,并据此选划适宜增殖放流水域,筛选适宜增殖放流种类,确定适宜增殖放流物种的生态放 流量及放流数量比例等. 6放流物种质量 6.1苗种来源 增殖放流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F1代,人工繁育的增殖放流苗种应由具备资质的生产单位提 供.其中,水生经济生物苗种供应单位需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珍稀、濒危生物苗种供应单位需 持有《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禁止增殖放流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 求的水生生物物种. 6.2亲体来源 直接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亲体由原种场提供;用于繁育增殖放流苗种的亲体应为本地野生原 种或原种场保育的原种. 6.3苗种培育 6.3.1人工繁育增殖放流苗种按照有关苗种繁育技术规范进行.其中,引用的水源水质符合GB 2 SC/T9401-2010 11607的规定,苗种培育用水的水质符合NY5051或NY5052的规定.苗种培育中,投喂配合饲料符 合NY5072的规定,使用渔药符合NY5071的规定,禁止使用国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100 U09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8139-2010 渔船设施卫生基本条件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sanitation of fishing vessel facilities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8139-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浙江渔业船舶检验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斌、魏广东、郭观明、张小军、李芳、刘立新. I SC/T8139-2010 渔船设施卫生基本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船理鱼区、鱼舱、卫生间、厨房、给排水设施、设备和器具及其他设施卫生的基本条 件. 本标准适用于设有冰鲜鱼舱的渔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37不锈钢热轧钢板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13115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 SC/T8095渔船隔热层发泡操作规程 SC/T8123木质渔船玻璃钢被覆施工工艺要求 3基本条件 3.1理鱼区 3.1.1理鱼区与渔获物接触的表面应无毒、易清洁,尽可能藏少渔获物黏液、血渍、鱼鳞、内脏的黏附, 减少物理及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3.1.2理鱼区及其设施在处理完渔获物后,应及时用洁净海水或生活用水冲洗. 3.2鱼舱 3.2.1鱼舱应独立、专用. 3.2.2鱼舱的底板、顶板和围壁的表面应采用防水、防腐、无毒、易于清洗消毒的材料. 3.2.3舱口盖板的表面和鱼舱底板应防滑. 3.2.4围壁应具备适当的抗撞击、划伤以及抗化学降解的能力. 3.2.5鱼舱应及时进行维护,保持整洁. 3.2.6鱼舱在使用前后应用洁净海水或饮用水冲洗,必要时用清洁剂清洗,然后用洁净海水或饮用水 清洗干净,保持清洁. 3.2.7鱼舱底部的结构应能够保证融冰水和清洗水的顺利排放. 3.2.8鱼舱底应设置污水阱和吸口,及时抽排污水. 3.2.9鱼舱材料及结构型式宜参照附录A的规定. 3.3卫生间 3.3.1围壁和顶板应铺设易于清洗消毒的防水材料. 3.3.2地面应易于清洗消毒. 3.3.3应安装易于清洗、消毒的冲水式便器,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3.3.4应配备脚踏式或其他非手动洗手装置. 3.3.5应及时清洗、定期消毒. SC/T8139-2010 3.4厨房 3.4.1门、围壁和顶部应铺设易于清洗消毒的不燃材料. 3.4.2地面应铺设易于清洗消毒的防滑材料. 3.4.3台面、洗盆和厨具应采用耐腐蚀、易于清洗消毒的材料. 3.4.4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3.5给排水设施 3.5.1理鱼区应配备清洗设施,提供充足的洁净海水或生活用水. 3.5.2水泵和水管管路不得交叉使用.理鱼用的软管应保持清洁. 3.5.3卫生间、厨房的排水管路不应通过理鱼区,且应设有逆流断路装置. 3.6设备和器具 3.6.1与渔获物接触的设备和器具,其设计和构造应尽可能减少棱角、突起、裂缝或缺口,防止污染物 黏附. 3.6.2存放渔获物的器具应由无毒、无害、防腐、易于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 3.6.3箱式和架式贮存器具结构应合理,避免对渔获物造成挤压. 3.6.4接触渔获物的设备和器具应易于排水、清洁、消毒和保养. 3.7其他 3.7.1生活区、航行操作区、机器处所等应保持干净、整洁. 3.7.2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等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专人保管,并做好使用记录,其使用应避免污染 渔获物. SC/T8139-20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鱼舱材料与结构型式 A.1隔热层 A.1.1隔热层的施工工艺和质量参见SC/T8095的要求. A.1.2使用聚乙烯保温板作为隔热层材料时,其质量见表A.1的要求. 表A.1聚乙烯材料质量要求 项目 质量要求 高锰酸钾消耗量,mg/L 水,60℃,2h 10 重金属(以Pb计),mg/L 4%乙酸,60℃,2h 1 脱色试验 乙醇 阴性 冷餐油或无色油脂 阴性 浸泡液 阴性 A.1.3用于鱼舱围壁的聚乙烯保温板厚度应大于5mm;用于鱼舱顶面的聚乙烯保温板厚度应大于 2mm;用于鱼舱底面的聚乙烯保温板厚度应大于10mm. A.2支撑层 A.2.1应采用含水率小于30%的木材作为支撑层材料. A.2.2对渔船进行改造时,木质材料须进行干燥,使含水率小于30%. A.2.3鱼舱围壁和顶板的木材厚度应大于15mm 鱼舱底板的木材厚度应大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7.020.01 U40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8137-2010 渔船布置图专用设备图形符号 Graphical symbols of special equipments on the arrangement plans of fishing vessel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8137-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7)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黄海造船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龙、辛衍民、刘立新、王玮. I SC/T8137-2010 渔船布置图专用设备图形符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船布置图中主要的专用设备图形符号(以下简称图形符号). 本标准适用于渔船布置图的设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457.4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 3一般规定 3.1图形符号的大小由其所代表的专用设备尺寸按适当比例清晰表达. 3.2图形符号的图线应按GB/T44574的规定执行. 3.3本标准未提到的渔船专用设备图形符号,在没有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宜按设 备实物投影制作. 3.4图形符号中的设备原动机图形符号既可以在俯视图中表达,也可以在侧视图中表达. 4专用设备图形符号 4.1拖网渔船设备图形符号见表1. 表1拖网渔船设备图形符号 序号 设备名称 俯视图 侧视图 A 1 立式滚柱 vertical roller 4.2围网渔船设备图形符号见表2. 表2围网渔船设备图形符号 序号 设备名称 俯视图 侧视图 回 4 1 高低摩擦鼓轮绞纲机 印 high-low warping end winch 1 SC/T8137-2010 表2(续) 序号 设备名称 俯视图 侧视图 -. 鱼泵 2 fish pump 一 4.3金枪鱼延绳钓渔船设备图形符号见表3. 表3金枪鱼延绳钓渔船设备图形符号 序号 设备名称 俯视图 侧视图 抛绳机 1 line throwing machine 投饵机 2 feed throwing machine 网 干线放线机 一十一 3 line casting machine 排绳机 4 rope arrangment machine 干线起线机 5 line hauler 应 支线起线机 6 branch line winder 2 SC/T8137-2010 表3(续) 序号 设备名称 俯视图 侧视图 输送带和扬绳机 belt conveyer and line arranger 8 无线电浮标 radio buoy 4.4就鱼钓渔船设备图形符号见表4. 表4鱿鱼钓渔船设备图形符号 序号 设备名称 俯视图 侧视图 1 就鱼钓机 squid jigging machine 日 OLT 2 长网板架 long net-plate shelf 短网板架 short net-plate shelf 中 3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7.020.30 U55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8127-2009 渔船超低温制冷系统管系制作 与安装技术要求 Manufacture and instal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ultralow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pipe system of fishing vessel 2009-04-23发布 2009-05-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8127-2009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渔船渔机行业协会、北京天利深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渔轮公司、大连中 信无缝钢管有限公司、浙江科达制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盛清、黄华菁、史春虎、车万容、虞良友、窦晓琳、王久良、姚立民、翟奕冰. SC/T8127—2009 渔船超低温制冷系统管系制作与安装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船超低温(低于一55℃)制冷系统的管系材料、管系制作、管系安装、检验与试验、绝 热层的包敷、标志、包装、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渔船超低温制冷系统管系制作与安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29金属夏比缺口冲击实验方法 GB/T241金属管液压试验方法 GB/T244金属管弯曲试验方法 GB/T246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 GB/T2102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GB/T3190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4437.1一2000铝及铝合金挤压管第1部分:无缝圆管 GB/T5237.1一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GB/T5777一1996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GB/T7735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 GB/T8013.1一2007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1部分:阳极氧化膜 GB/T8923-19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CB/T3747-1995船用铝合金焊接接头质量要求 CB/T3790--1997船舶管子加工技术条件 YB/T5137高压用热轧和锻制无缝钢管圆管坯 YB/T5148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3管系材料 低碳冷拨无缝管(简称钢管); 铝合金冻结板、翅片管、圆管(简称铝管). 3.1管系材料的化学成分 3.1.1钢管的化学成分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钢管的化学成分 元素,% C Si Mn P S ≤0.13 ≤0.30 0.40.8 0.030 0.030 1 SC/T8127—2009 3.1.2钢管应采用本质细晶粒高级优质镇静钢. 3.1.3钢中残余铜、铬、镍含量总量应不大于0.20%. 3.1.4当成品钢管因尺寸限制不能做低温冲击检验时,钢管成分中酸溶铝的含量应不少于0.010%, 或铝的含量应不少于0.015%. 3.1.5钢中的锰碳比(Mn/C)不少于5. 3.1.6钢管的其他成分要求应符合YB/T5137要求. 3.1.7铝管化学成分中的含镁量应少于1.5%,其他成分应符合GB/T3190要求. 3.2管系材料的力学性能 3.2.1钢管的纵向常温力学性能应满足表2要求. 表2钢管纵向常温力学性能 屈服强度Rel 抗拉强度Rm 断面收缩率A MPa MPa % 2:240 ≥330 ≥30 3.2.2钢管的低温冲击试验温度及冲击功应满足表3要求. 表3钢管试验冲击功 试样尺寸 试验温度 冲击功J mm ℃ 3个试样平均值 2个试样各值 1个试样最小值 2.5×10×55 -60 2≥6 ≥6 24 3.2.2.1钢管低温冲击试验试样的纵轴与钢管的纵轴平行,缺口与表面垂直. 3.2.2.2对于难以裁取2.5mm×10mmX55mm试样的钢管,不进行冲击试验. 3.2.3铝管的力学性能应满足GB/T4437.1一2000的要求. 3.3其他要求 3.3.1钢管的长度、外径和壁厚及允许偏差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钢管的长度、外径和壁厚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通径A 外径D 外径公差 壁厚S 壁厚公差 长度L 长度公差 15 21.7 2.8 20 27.2 25 34.0 士0.5 3.2 32 42.7 士0.5 20 60 000.0 3.5 48.6 -0 40 5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