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8月 ( 第 95 页)

ICS65.150 B56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5002-2009 代替SC/T5002-1995 塑料浮子试验方法硬质球形 Method of tes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lastic float-Rigid ball 2009-04-23发布 2009-05-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5002-2009 前言 本标准是对SC/T5002一1995的修订. 本标准与SC/T5002一1995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一对原标准中与目前生产和检测中不符部分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具及渔具材料分技术委员会(TC156/SC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绳索网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振明、柴秀芳、石建高、贾家武、郭亦萍、马海有、黄亚囡、徐学明.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C/T5002—1995. SC/T5002—2009 塑料浮子试验方法硬质球形 1范圈 本标准规定了硬质球形塑料浮子的取样与样品准备、外观、直径、质量(重量)、浮力试验与浮率计 算、耐冲击、工作压力、破碎压力等检验试验方法与浮子的浮率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渔用硬质球形塑料浮子物理机械性能的检验试验.其他用途和其他形状的硬质塑料 浮子的检验试验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C/T5001-1995渔具材料基本本语 SC/T5003一2002塑料浮子试验方法硬质泡沫 3术语和定义 SC/T5001一1995、SC/T5003一200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工作压力working pressure 浮子在公称耐压水深使用时所承受的水压力,以kPa为单位. 4取样与样品准备 每批产品随机抽取试样6只.对6只试样进行外观检验、直径、质量(重量)测试后,随机取2只进 行浮力试验.然后,在6只试样中随机按2只一组,分成3组,分别进行耐冲击、工作压力和破碎压力 试验. 5外观检验 逐个目测试样焊接处有无缝隙. 6直径测试 6.1试验设备 外径卡钳和分辨力为1mm的钢质直尺. 6.2试验方法 用外径卡钳在每个试样的近焊缝处及与焊缝平面相垂直处(应错开注塑口疤痕),测量球体外径各 1次,由钢质直尺量取外径卡钳的测试值,精确到1mm. 6.3试验结果 每只试样两次测得的外径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该只试样的直径,6只试样直径的算术平均值为该 批试样的直径,单位为mm 取整数位. 7质量(重量)测试 7.1试验仪器 1 SC/T5002—2009 电子秤:感量小于或等于5g. 7.2试验方法 用秤逐个称取试样质量(重量),称量精确至g. 7.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以6只试样称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单位为g. 8浮力试验与浮率计算 8.1试验仪器与装置 电子秤:感量小于或等于5g. 装置:盛有水的测试容器、秤架、配重、网袋. 8.2试验方法 把试样放入网袋后入水,在网袋外面逐渐配重,直至试样完全浸入水中,称取其水中重量;然后从网 袋中取出试样,再称取配重及网袋在水中的重量.称量精确至10g. 8.3试验结果 浮力按式(1)计算. F=G-G2 (1) 式中: F—浮子的浮力,单位为牛顿(N); G一配重和网袋在水中的重量,单位为牛顿(N); G2一配重、网袋及试样在水中的重量,单位为牛顿(N). 试验结果以2只试样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单位为牛顿(N) 取整数位. 浮子在海水中的浮力见SC/T5003一2002中6.3.1条. 8.4浮率计算 浮率f按式(2)计算. f=F/G(2) 式中: ∫——浮子的浮率; F——浮子在水中的浮力,单位为牛顿(N); G—浮子在空气中的重力,单位为牛顿(N). 9耐冲击试验 9.1试验条件 冲击高度,气温为25℃士2℃时为8m;气温为15℃士2℃时为5m;气温为5℃士2℃时为3m.气 温在规定温度范围之间时,用插入法选择冲击高度.气温在27℃以上及3℃以下时,冲击高度由有关单 位商定.抗冲击试验时,场地的风力不大于5.4m/s. 9.2试验方法 将试样置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体掉在平整的水泥地上.一只试样用双手持两耳环(呈水平状)或焊 缝处以自由落体状跌落;另一只试样以焊缝平面(与两耳环平面相垂直的中心平面)呈垂直状跌落. 9.3试验结果的评定 2只试样试验后均须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773-89 鲟、皇鱼籽 Ova of amur sturgeon and huso sturgeon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鲟、鳇鱼籽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鲟鱼(Acipenser schrencki)、鲤鱼(Huso damicus)卵为原料,经搓制、水洗、拌盐、排气等 工序加工的鱼籽产品.也适用于饱和盐水加工的同类鱼籽产品. 2引用标准 GB478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4789.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5009.45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技术要求 3.1感官指标见表1: 表1 指标项目 特级品 一级品 二级品 滋味与气味 月有读血园有的香味,无 香味淡,无异味 无香味,略有酸味 籽粒大小均匀、完整,颜色亮灰 籽粒大小不均匀,不太完整,颜 外观 或暗灰,表面光滑无异物、无血 色亮灰或暗灰,无异物,无血块 颜色变暗,碎卵粒较多,有血块 块和卵囊膜,允许有少量因排 和卵囊膜,允许有少量因排液 和卵囊膜 液排气所致破碎粒 排气所致破碎粒 稠度 粒技此分开,允许有少分 泌物 分泌物较多 变稀 3.2理化指标见表2: 表2 项目 指标 盐分(以NaCl计),% 3~5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15 酸度(以NaOH计),mg/100g <2.40 33细菌指标:肠道致病菌不得检出.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11-06批准 1990-07-07实施 211 GB/T11773-89 4试验方法 4.1盐分测定 4.1.1试剂 &.浓硝酸:分析纯,密度1.38~1.42g/cm. b.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3)=O.1mol/L 以分析纯硝酸银配制,标定至四位有效数. c.硫氰酸铵标准溶液:c(NH.SCN)=O.1mol/L 以分析纯高锰酸钾配制,标定至四位有效数. d.5%高锰酸钾溶液:以分析纯高锰酸钾配制. e.硝基苯:分析纯. f.铁铵矾指示液:取分析纯硫酸铁铵25g 溶于浓硝酸20mL及蒸馏水230mL中,煮沸,放冷即 得. 4.1.2操作方法 称取试样2g(称准至0.001g) 置于250mL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加入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 30mL 加入浓硝酸10mL 直接加热至沸腾,待瓶中除氯化银外,其余物质均被分解时,取下,加入5%高 锰酸钾8~10mL 边加边摇,冷却,加水100mL 硝基苯3mL 铁铵矾指示液5mL 溶液中剩余的硝酸 银,以0.1mol/L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滴定至红棕色. 41.3结果计算: 盐分(%)= (V11-V202)×0.05845 W X100(1) 式中:c1一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 V1一硝酸银标准溶液毫升数,mL; cy一一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浓度,mo/L; V2一一试样消耗硫氰酸铵标准溶液体积,ML; W一一试样的质量,g. 4.2挥发性盐基氮测定 按GB5009.45进行. 4.3酸度测定 4.3.1试剂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 b.1%酚酞指示剂(乙醇做溶剂). 4.3.2测定方法 a.试样制备:称取试样10g 研细加水200mL溶解并混匀,用定量滤纸过滤,滤液备用. b.滴定:取上述滤液50mL于锥形瓶中,滴加酚酞指示剂2滴,然后以0.1mol/L的氢氧化钠标 准溶液滴定至淡红色,30s之内不变色为终点.同时做一空白试验. 4.3.3结果计算 酸度(mL/100g)= V-V20×100(2) W 式中:V一试样耗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一空白试验耗用O.1mo/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212 GB/T11773-89 W一试样的质量,g; c-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4.4微生物检验 按GB4789.4和GB4789.5进行. 5检验规则 5.1抽样方法 按产品堆放数的1%~2%进行对角线抽样,但最低不能少于一个包装单位(一盒). 5.2检验结果的评定 鱼籽产品质量的评定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各项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必须全部符合标准要求.若有 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则降低等级. 6包装、标志、运输、贮藏 6.1鱼籽包装时应装实不留空隙,并密封.鱼籽在包装盒内的高度不宜超过15cm 附上注有品名、生 产日期、检查员代号、厂家等标记的合格证. 每个外包装(运输包装)里边应装入同条鱼或同次生产的鱼籽产品,并印有毛重、净重、品名、厂家标 记. 6.2鱼籽产品运输,应用0~7℃的冷藏车或专用冷藏设备运输,并减少震动. 6.3贮藏鱼籽产品,库温需保持在一5~一7℃,时间不超过六个月. 附加说明: 本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7.120.30 B53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3101-2010 代替SC/T3101一1984 鲜大黄鱼、冻大黄鱼、鲜小黄鱼、冻小黄鱼 Fresh and frozen large yellow croaker fresh and frozen small yellow croaker 2010-12-23发布 2011-0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3101-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是对SC/T3101一1984《鲜大黄鱼、鲜小黄鱼》的 修订. 本标准与SC/T3101一1984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适用范围扩大为鲜、冻大黄鱼和鲜、冻小黄鱼; —一删除原标准中对规格的规定; 一对感官要求的内容作了适当的修改; 一增加了卫生指标的规定,取消了对细菌指标的规定; 一增加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由农业部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联珠、江艳华、翟毓秀、朱文嘉、刘建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C/T3101一1984. SC/T3101-2010 鲜大黄鱼、冻大黄鱼、鲜小黄鱼、冻小黄鱼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冻大黄鱼和鲜、冻小黄鱼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的鲜品、冻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33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SC/T3016一2004水产品抽样方法 SC/T3032水产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3要求 3.1感官要求 3.1.1鲜鱼的感官要求 鲜鱼的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一级品 合格品 鳞片紧致、完整,呈金黄或虎黄色(包括白磷黄), 鳞片易擦落,呈淡黄色,光泽较差;鳃丝粘连,呈 外观 体春有光评游,呈鲜红或紫红色,液透明 眼球饱满,角膜清晰 淡红或暗红色,黏液略混油:眼球平坦或微陷胶 稍混浊 组织 肌肉坚实、组织紧密有弹性 肌肉稍软,弹性稍差 气味 具有大黄鱼、小黄鱼固有气味,无异味 具有大黄鱼、小黄鱼固有气味,基本无异味 水煮试验 水煮后,具鲜鱼正常的鲜味,肌肉细腻,滋味鲜美 水煮后,具鲜鱼正常的鲜味 3.1.2冻鱼的感官要求 a)单冻产品的个体间应易于分离,冰衣透明光亮. b)块冻产品冻块平整不破碎,冰被清洁并均匀盖没鱼体.鱼体大小均匀,排列整齐,无干耗、无软化现象. c)冻品解冻后的鱼体感官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指标 指标 项目 一级品 合格品 挥发性盐基氮,mg/100g ≤13 ≤30 冻品中心温度,℃ ≤一18(冻品出厂检验) SC/T3101-2010 3.3卫生指标 卫生指标应符合GB2733的规定. 3.4兽药残留 养殖大黄鱼的兽药残留指标及限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5净含量 冻鱼及预包装产品的净含量应符合JJF1070的规定. 4试验方法 4.1感官检验 4.1.1常规检验 在光线充足、无异味或其他干扰的环境下,将样品置于清洁的白瓷盘上,按3.1条的规定逐项检验. 4.1.2水煮试验 a)取约100g鱼肉,清水冲洗后,切为3cm×3cm块,备用; b)在容器中加入500mL饮用水,将水煮沸,再放入切好的鱼块,加盖,煮5min后,打开盖,立即 闻气味,然后品尝鱼肉. 4.2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按SC/T3032的规定执行. 4.3冻品中心温度 用钻头钻至冻块几何中心部位,取出钻头立即插入温度计,等温度计指示温度不再下降时读数.单 冻产品可将温度计插入最小包装的中心位置,至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不再下降时读数. 4.4卫生指标 按GB2733中规定的检验方法执行. 4.5兽药残留指标 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选用我国已公布的适用于水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方法. 4.6净含量偏差 净含量偏差的测定按JJF1070的规定执行. 5检验规则 5.1组批规则与抽样方法 5.1.1组批规则 捕捞大黄鱼、小黄鱼按同一来源的鱼为同一检验批;养殖鲜大黄鱼以同一池或同一养殖场中养殖条 件相同的鱼为同一检验批.冻大黄鱼、冻小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3.140 CCS Y14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86-2023 电动自行车词汇 Electric bicycle-Vocabulary 2023-07-28发布 2024-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886-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整车术语 4车辆性能术语 1 5尺寸质量术语 2 6车辆系统及零部件术语 3 参考文献 索引 I QB/T588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天津内燃机 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日电 动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自行车协会、中汽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无锡凌 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朝阳、陈波、丁艳秋、林彦、袁克忠、张志英、雷敢、杨鹏飞、杨丽、赵红利、 祝江停、谈正言、虞小伟.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QB/T5886-2023 电动自行车词汇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术语,包括:整车术语、车辆性能术语、尺寸质量术语、车辆系统及零 部件术语.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技术与学术交流、经济贸易、行业管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整车术语 3.1 电动自行车electric bicycle 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和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来源:GB17761一2018 3.1] 3.2 外卖电动自行车delivery electric bicycle 主要用于外卖配送活动的电动自行车. 3.3 租赁电动自行车renting electric bicycle 主要用于租赁经营活动的电动自行车. 4车辆性能术语 4.1 最高车速top speed 在规定的条件下,电动自行车以最短时间通过规定距离的平均速度. 4.2 最高设计车速maximum design speed 在设计过程中,生产者规定的最高车速. 4.3 续行里程range 在规定的条件下,按规定方法行驶至设定的试验终止条件,电动自行车能连续正常行驶的距离. 4.4 制动距离stopping distance 在规定的条件下,电动自行车从骑行者开始制动到电动自行车完全停止时所经过的距离.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3.140 CCS Y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70-2023 电动自行车电子控制单元(ECU) 通用技术规范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control unit (ECU)of electric bicycle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870-202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3 5要求 3 5.1功能要求 3 5.2性能要求 7 6试验方法 8 6.1功能试验 8 6.2性能测试 11 I QB/T5870-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优乐玛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新创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 国自行车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智能电动自行车联盟(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 电动自行车分联盟)、西华大学、江苏鸿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爱玛 车业科技有限公司、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有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成电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 朗立创科技有限公司、温岭市九洲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无锡赛盈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移为通信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势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芯安微众(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渝、林彦、盛刚祥、刘恩、钱伟、李绍荣、先锋、陆金龙、杨丽、宋金芸、 胡宏平、陈文胜、王金龙、毛书彦、周文渭、余杰、王春磊、叶孝、张欲、单元富、罗俊、邹定洋、 袁义林、陈星宇、梁龙双、林志华、王伟、董斌、郭正光、耿炎.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QB/T5870-2023 电动自行车电子控制单元(ECU)通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功能、性能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用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生产、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一201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一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一201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7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4208一2017外壳防护等级(P代码) GB14023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外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GB17761一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GB/T28046.2一2019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各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 GB/T32960.3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控制单元electric control unit;ECU 能实现整车及部件的数据采集、存储、处理(计算、预警、控制)、通信给应用平台(3.2)和用户 终端(3.5)的装置或系统. 注:ECU包括集成式ECU(3.1.1)和单体式ECU(3.1.2). 3.1.1 集成式ECU integrated ECU 集成在车辆其他装置或系统的ECU(3.1). 3.1.2 单体式ECU single ECU 单独设计为独立存在于车辆的ECU(3.1). 3.2 应用平台application platform 对电动自行车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为联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第三方平台提供数据服务的 平台.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43.140 CCS Y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69-2023 电动自行车总线通用技术规范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unication bus of electric bicycle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86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优乐玛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新创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鸿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轻型电动车及电 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智能电动自行车联盟 (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电动自行车分联盟)、西华大学、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爱玛 车业科技有限公司、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有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成电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 朗立创科技有限公司、温岭市九洲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无锡赛盈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移为通信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势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芯安微众(上海)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钱伟、邹渝、盛刚祥、刘恩、李绍荣、呆先锋、陆金龙、杨丽、林彦、宋金芸、 胡宏平、陈文胜、王金龙、毛书彦、周文渭、余杰、王春磊、叶孝、张欲、单元富、罗俊、邹定洋、 袁义林、陈星宇、梁龙双、林志华、王伟、董斌、郭正光、耿炎.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QB/T5869-2023 电动自行车总线通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总线的结构与要求、数据类型与传输规则、数据单元格式与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用的CAN总线的应用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8030一2005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线bus 通过ECU实现控制器、蓄电池等各功能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交换的通信干线. 3.2 通信协议munication protocol 为连接不同系统和不同硬件,总线(3.1)中通信双方对数据传输交换在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 输速度、传送步骤、检验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做出的统一规定.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BMS: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AN:控制局域网络(Control Area Network) ECU: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IN:ECU电子识别码(ECU Identification Number) SOC:电池剩余电量(State Of Charge) SOH:电池健康度(State Of Health) 1 QB/T5869-2023 5结构与要求 5.1结构 电动自行车总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仪表连接在总线首端,控制器连接在总线尾端. (首端) 总线 (尾端) 仪表 ECU 蓄电池 车载 其他 控制器 充电器 注:实线框表示必要器件,虚线框表示非必要器件. 图1电动自行车总线的结构示意图 5.2要求 5.2.1终端电阻 仪表和控制器连接在总线的首尾端,出厂均自带1202的终端电阻,其余总线设备无需安装终端电阻. 5.2.2通信速率 通信速率为250kbps. 5.2.3信号格式 CAN报文采用11位标准帧,进行数据顿传输. 5.2.4报文优先级 报文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6数据类型与传输规则 6.1数据类型 通信协议中传输的数据类型见表1. 2 QB/T5869-2023 表1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描述及要求 BYTE 无符号单字节整型(字节,8位) WORD 无符号双字节整型(字,16位) DWORD 无符号四字节整型(双字,32位) BYTE[n] 刀学节 ASCII字符码,若无数据,置空;含汉字时, STRING 采用区位码编码,占用2个字节:编码表示应 符合GB 18030-2005中6所述 无数据,无此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1.080 CCS Y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51-2023 箱包机械六轴数控箱包多功能加工机 Luggager machines-Six-axes NC multifunction machine for luggages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85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皮革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1/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佛山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众富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必唯检测科技 有限公司、广东京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中山市固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惠州 市华迪实业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睿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耀华、刘夏丽、曹继刚、张俊鹏、张静宜、李刚、涂涛勇、吴行伟、任可帅、 贺海生.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QB/T5851-2023 箱包机械六轴数控箱包多功能加工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六轴数控箱包多功能加工机(以下简称“六轴加工机”)的组成、基本参数及工作条 件、要求,描述了型号编制方法和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箱壳的铣削、钻孔、切边等多类型加工的六轴数控箱包多功能加工机的设计、生产、 检验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5226.1一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4253一2008轻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GB/T16754一2021机械安全急停功能设计原则 GB/T17421.5一2015机床检验通则第5部分:噪声发射的确定 GB/T26220一2010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机床数值控制数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QB/T1525制鞋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六轴数控箱包多功能加工机six一axes NC multifunction machine for luggages 采用六轴数控方式自动完成箱壳坯件铣削、钻孔和切边加工的机器. 3.2 工作头working head 在横梁上往复移动,完成切削加工作业的部件. 3.3 切边punching 使用铣刀将箱体成型多余的边框切除的作业. 4组成、型号编制方法、基本参数和工作条件 4.1组成 六轴加工机主要由机架(包含横梁)、导轨、工作头、工作台、排屑装置、驱动装置、电气控制 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1.080 CCS Y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50-2023 制鞋机械 冷热压定型机通用技术条件 Footwear machines-Moulding machines-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850-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皮革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1/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博恒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洋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广州涂氏精怡科技有限 公司、佛山市南海区永正制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市乐天鞋业有限公司、中山博威检测技术有限公 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惠东县惠宇鞋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东莞市诘 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祜炬、李刚、李颖颖、何伟新、李东、崔亮、任可帅、王艳、步巧巧、李诘翔.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QB/T5850-2023 制鞋机械冷热压定型机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冷热压定型机的要求,描述了型号编制方法和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 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给出了便于技术规定的分类. 本文件适用于制鞋工业中通过压力和/或加热(冷却)方法获得鞋件所需形状的定型机的设计、生 产、检验和销售. 本文件不适用于鞋底压力成型的机器的设计、生产、检验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5226.1一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5706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少 GB/T17421.5一2015机床检验通则第5部分:噪声发射的确定 GB/T19670机械安全防止意外启动 QB/T1525制鞋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B/T1588.1轻工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2轻工机械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3轻工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4轻工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类、型号编制方法 4.1分类 按具体用途分为靴面定型机、帮口定型机、后帮定型机、鞋头定型机、帮面成型机、后帮预成型机、 压边定型机、主跟成型机、主跟预成型机、包头成型机等. 4.2型号编制方法 冷热压定型机的型号编制方法应符合QB/T1525的规定. 1 QB/T5850-2023 5要求 5.1造型布局 5.1.1机器外部结构与颜色应和谐,外露的装置及附属件应与整机协调. 5.1.2部件、机构和装置应布局合理,高度适中及便于操作. 5.1.3机器应便于装拆、调整和维修. 5.2性能和结构 5.2.1机器性能应满足使用要求,制品合格率不应低于97%. 5.2.2机器设计应充分考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各种机构和装置应稳定、安全、可靠. 5.2.3凸模与凹模的闭合及开启动作应灵活、顺畅. 5.2.4定型压力、定型温度和定型时间应便于调整及控制,并应设有相应的显示装置. 5.2.5机器正常工作时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75dB(A). 5.3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的性能应符合GB/T5226.1一2019的相关规定. 5.4液压、气动系统 5.4.1液压系统功能及其回路设计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5.4.2气动系统功能及其回路设计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5.4.3液压、气动系统中各元件及管路连接均不应有渗漏现象. 5.5安全性能 5.5.1机器设计应符合GB/T15706和GB/T19670的相关安全要求. 5.5.2保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动力电路和保护联结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电气设备的电路导线 和保护联结电路之间的耐压性能等电气安全应符合GB/T5226.1一2019的规定. 5.6制造质量 5.6.1零、部件的制作应符合标准、图样及相关工艺文件的规定. 5.6.2切削加工件应符合QB/T1588.2的规定. 5.6.3焊接件应符合QB/T1588.1的规定. 5.6.4涂漆件应符合QB/T1588.4的规定. 5.6.5机器装配质量应符合Q...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1.080 CCS Y99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5849-2023 制鞋机械 外底贴合机通用技术条件 Footwear machines-Outsoles laminating machines-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2023-04-21发布 2023-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QB/T584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皮革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1/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莞市航展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全利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州必唯 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永正制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锦达鞋业有限公司、中山 市固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南通思瑞机器制造 有限公司、东莞市诘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惠东县惠宇鞋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炜、叶小林、张俊鹏、何伟新、凌生苗、涂涛勇、步巧巧、任可帅、曹万健、 李诘翔、熊丽美.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QB/T5849-2023 制鞋机械外底贴合机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外底贴合机的要求,描述了型号编制方法和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给出了便于技术规定的分类.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机械压紧方式使鞋外底与鞋帮压紧粘连的外底贴合机的设计、生产、检验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766液压传动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5226.1一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7932气动对系统及其元件的一般规则和安全要求 GB/T8196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5706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少 GB/T17421.5一2015机床检验通则第5部分:噪声发射的确定 GB/T18831机械安全与防护装置相关的联锁装置设计和选择原则 GB/T19670机械安全防止意外启动 QB/T1525制鞋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B/T1588.1轻工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2轻工机械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3轻工机械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QB/T1588.4轻工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型号编制方法 4.1分类 4.1.1按压合方式分为以下2类: a)普通胶粘压合机(仅对鞋底黏合界面加压); b)墙式及袋式胶粘压合机(对鞋底和侧帮黏合界面同时加压). 4.1.2按机身结构可分为框架式胶粘压合机和开式胶粘压合机. 1 QB/T5849-2023 4.1.3按机器具体结构分为曲肘式胶粘压合机、框架式胶粘压合机、袋式胶粘压合机、盖式胶粘压合 机、墙式胶粘压合机、气垫式胶粘压合机、分段加压式胶粘压合机、平式压底机、旋转圆盘式压底机、 全自动压合机、自动定位液压式压底机、液压外底压合机、液压全能压底机和气动压底机等. 4.2型号编制方法 外底贴合机的型号编制方法应符合QB/T1525的规定. 5要求 5.1造型布局和外观质量 5.1.1外底贴合机外部结构与颜色应和谐,外露的装置及附属件应与整机协调. 5.1.2机构和装置应布局合理,高度适中,便于操作及调整. 5.1.3外底贴合机应便于装拆、调整和维修. 5.1.4外观不应有图样规定以外的凸起、凹陷、粗糙不平;不应有明显的刮痕、表层脱落及其他损伤. 5.1.5外露接合面的边缘应整齐、匀称,不应有明显错位. 5.1.6外露的焊缝应均匀并修整平齐. 5.2性能和结构 5.2.1压合力和压合时间应确保满足相应使用要求,制品合格率不应低于97%. 5.2.2外底贴合机设计应充分考虑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各种机构和装置应稳定、安全、可靠. 5.2.3各功能结构间距(如前、后压柱中心距)及各种行程应可调,且应调整便捷. 5.2.4压合力和压合时间应便于调整及控制,在操作区附近应有工作压力及压合时间的显示装置. 5.2.5机器正常工作时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80dB(A) 5.3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应符合GB/T5226.1一2019中第9章的规定. 5.4液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7.220.10 X6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901-2011 代替NY/T901一2004 绿色食品香辛料及其制品 Green food-Spices and its products 2011-09-01发布 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901-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901一2004《绿色食品香辛料》,与NY/T901一200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补了即食香辛料调味粉的内容; 一增加了干制香辛料和即食香辛料调味粉的定义; 一删除了有害杂质的定义; 修改了香辛料和缺陷品的定义; 一增加总砷、黄曲霉毒索(B1、B2、G1和G2的总量)、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等限量指标; —一删除了乐果、甲萘威、杀螟硫磷、毒死蜱、灭多威、马拉硫磷、氯氰菊酯等7种农药的限量指标; 修改了铅和大肠杆菌等限量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部农产 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浙江工 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恒、夏兆刚、郑蔚然、雷绍荣、袁玉伟、郭灵安、王强、欧阳华学、孙彩霞、杨桂 玲、丁玉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901—2004. NY/T 901—2011 绿色食品香辛料及其制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香辛料及其制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干制香辛料和即食香辛料调味粉;本标准不适用于辣椒及其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5食品中锅的测定 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22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5009.2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2729.6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12729.7香辛料和调味品总灰分的测定 GB/T12729.9香辛料和调味品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23502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范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5绿色食品产品检验规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年第75号 中国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7.120.20 X18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754-2011 代替NY/T754一2003 绿色食品蛋与蛋制品 Green food-Egg and egg product 2011-09-01发布 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754-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754一2003《绿色食品蛋与蛋制品》. 本标准与NY/T754一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术语和定义的内容; 一增加了卤蛋、咸蛋黄、液态蛋三类产品; 一完善了咸蛋的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一增加了氯化钠、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一更新了水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铅的检测方法; 修改了四环素的检测方法; 一修改了大肠菌群的单位及限量值; 修改了部分卫生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具体为:鲜蛋的菌落总数由5×10cfu/g修改为100 cfu/g;鲜蛋的大肠菌群由100MPN/100g修改为0.3MPN/g;汞改为总汞;砷改为无机砷,且限量值修 改为0.05mg/kg; —一修改了检验规则、运输和贮存的内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艳彬、杨红菊、李颖、王海、李艳华、侯东军、于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Y/T754-2003. I NY/T754-2011 绿色食品蛋与蛋制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蛋与蛋制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 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蛋与蛋制品(鲜蛋、皮蛋、卤蛋、咸蛋、咸蛋黄、糟蛋、巴氏杀菌冰全蛋、冰蛋 黄、冰蛋白、巴氏杀菌全蛋粉、蛋黄粉、蛋白片、巴氏杀菌全蛋液、巴氏杀菌蛋白液、巴氏杀菌蛋黄液、鲜全 蛋液、鲜蛋黄液和鲜蛋白液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49蛋制品卫生标准 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4789.11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碑的测定 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18食品中氟的测定 GB/T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47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123食品中铬的测定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2457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 GB/T20759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GB/T2131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 相色谱法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2绿色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471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7.120.10 X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代替NY/T676-2003 牛肉等级规格 Beef quality grading 2010-07-08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
NY/T 676--2010 前 言 本标准遵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NY/T676-2003《牛肉品质分级》。

本标准与NY/T676一-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规范性引1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的内容(见2003年版的1、2、3); 删除了技术要求中的部分内容(见2003年版的3.1、3.3、3.4、3.5); 增加了牛肉品质等级的定义(见2010年版的3.2、3.3、3.4、3.5); 删除了体产量级的有关内容(见2003年版的 4.1、4.2、5.2); 删除了附录中的屠宰与分割技术、眼肌面积与背厚度测定方法示意图、标准牛体的产生、 录I、附录J)。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光宏、彭增起、孙宝忠、高峰、杨朝勇、李春保、胡铁军、吴菊清、史文利、江龙 建。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一NY/T676一2003系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T
NY/T 676-2010 牛肉等级规格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肉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牛肉品质分级;本标准不适用于小牛肉、小白牛肉、雪花肉的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393--2001牛羊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体beef carcass 牛宰杀放血后,除去皮、头、蹄、尾、内脏及生殖器(母牛去除乳房)的躯体部分。

3.2 特级牛肉prime beef 肥育牛按规范工艺屠宰、加工,按GB18393一2001检验合格,符合附录A体等级图谱特级要求 的牛肉。

3.3 优级牛肉choicebeef 肥育牛按规范工艺屠宰、加工,按GB18393一2001检验合格,符合附录A体等级图谱优级要求 的牛肉。

3.4 良好级牛肉selectbeef 肥育牛按规范工艺屠宰、加工,按GB18393-2001检验合格,符合附录A体等级图谱良好级要 求的牛肉。

3.5 普通级牛肉ordinaryquality beef 肥育牛按规范工艺屠宰、加工,按GB18393一2001检验合格,符合附录A体等级图谱普通级要 求的牛肉。

3.6 生理成熟度maturity 根据门齿变化或体脊椎骨棘突末端软骨的骨质化程度评定牛年龄的指标。

3.7 大理石纹marbling 反映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的含量和分布状态,根据附录B来评价。

1
NY/T 676-2010 4技术要求 4.1牛肉品质等级主要由大理石纹等级和生理成熟度两个指标来评定,分为特级、优级、良好级和普通 级。

4.2牛肉品质等级按附录A评定,同时结合肌肉色和脂肪色对等级进行适当的调整。

当肉色等级为3 级~7级,脂肪色等级为1级~4级时,则不进行调整;当肌肉色等级为1级~2级、8级或脂肪色等级为 5级~8级时,牛肉品质等级在附录E评定等级的基础上下降一个等级。

5评定方法 体分割0.5h后,在660lx白炽灯照明的条件下进行评定。

5.1大理石纹 评定背最长肌横切面处等级。

大理石纹共分为5、4、3、2、1五个等级。

附录B大理石纹等级图给出的是 每级中纹理的最低标准。

5.2生理成熟度 以脊椎骨棘突末端软骨的骨质化程度和门齿变化为依据来判断生理成熟度,生理成熟度分为A、B、 C、D、E五级。

脊椎骨棘突末端软骨的骨质化程度见附录C,门齿变化见附录D,生理成熟度见附录E。

5.3肌肉色 按图F.1判断背最长肌横切面处肌肉色的颜色等级。

肌肉色按颜色深浅分为八个等级,其中4、5 两级的肉色最好。

5.4脂肪色 按图F.2判断背最长肌横切面处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的颜色等级。

脂肪色等级分为八个等级,其 中1、2两级的脂肪色最好。

2
NY/T 676-201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体等级图 A(12月龄-24 B(24月龄~36 C(36月龄~48 D(48月龄-72 E(72月龄以上) 大理石纹 月龄) 月龄) 月龄) 月龄) 等级 无或出现第一 出现第二对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B 备案号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Criter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 2012-03-01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2148-2012 目录 前言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 2 4区域划分 44 5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3 5.1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3 5.2农业先进科技配套 3 6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 3 6.1建设内容 6.2田间工程 6.3田间定位监测点 .3 7田间工程 3 7.1土地平整 .3 7.2土壤培肥 7.3灌溉水源 7.4灌溉渠道 7.5排水沟. 7.6田问灌溉 6 7.7渠系建筑物 .7 7.8泵站 7 7.9农用输配电 .8 7.10田间道路 .8 7.11农田防护林网 8建设区选择 9 8.1选址原则 9 8.2灌区项目选址 8.3早作区项目选址 9 8.4其他基础条件 9 9投资估算 .9 9.1田间工程主要内容及估算 .9 9.2田间定位监测点主要内容及估算 .11 9.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 ..12 附录A .13 附录B .14 附录C .15 附录D 附录E ..16 附录F 17 附录G 17 附录H .18 附录I .19 附录J 20 附录K .21 附录L. 22 0 NY2148-2012 前言 为规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工程建设投资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L为参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本标准起草协作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所、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书民、彭世琪、黄洁、崔勇、李光永、严昌荣、张树阁、张铁军、王海 鹏、赵秉强、王蕾、洪俊君 1 NY2148-2012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术语、区域划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田间工 程、选址条件和投资估算等方面的内容.本标准适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规划、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 告和初步设计等文件编制,以及项目的评估、建设、检查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 GB3838-200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310-1996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T391-2000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条件 NY525-2011 有机肥料 NY/T1716-2009 农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内容与方法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高标准农田(High Standar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无明 显障碍因素,田间灌排设施完善,灌排保障较高,路、林、电等配套,能够满足农作物高产栽培、节能 节水、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化生产要求,达到持续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环保的农田. 3.2农田综合生产能力(Integrate Grain Productivity):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 于生产要素综合投入,农田可以稳定达到较高水平的粮食产出能力.生产要素包括农田基础设施、 土壤肥力,以及优良品种、灌溉、施肥、植保和机械作业等农业技术. 3.3工程质量保证年限(Period of Project Quality Guaranteed):指项目建成后,保证工程正常发 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3.4田块(P1o):田间末级固定设施所控制(不包括水田的田埂)的最小范围. 3.5田面平整度(Field Level):在一定的地表范围内两点间相对水平面的垂直坐标值之差的最大绝对 值. 3.6田间道路通达度(Plot Accessibility):集中连片田块中,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 的比...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5.120 B 54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2112-2011 绿色食品 渔业饲料及饲料 添加剂使用准则 GreenfoodGuidelineforuse offeedsandfeed additivesinfishery 2011-09-01发布 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112-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河山、赵小阳、李兰、李丽蓓、高生、李玉芳。

NY/T 2112-2011 绿色食品渔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绿色食品渔业产品允许使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基本要求、使用原则、加工、 贮存和运输以及不应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

本标准适用于A级和AA级绿色食品渔业产品生产过程中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和认 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647饲料工业术语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T16764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 GB/T19164鱼粉 GB/T19424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915饲料用水解羽毛粉 NY/T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1024草鱼配合饲料 SC/T1026鲤鱼配合饲料 SC/T1077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1年第327号 《单一饲料产品目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977号(2008)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24号(2009) 3术语和定义 GB/T10647和SC/T107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naturalplantfeedadditives 以天然植物全株或其部分为原料,经物理提取或生物发酵法加工,具有营养、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 率和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功效的饲料添加剂。

4基本要求 4.1质量要求 4.1.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符合单一饲料、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产品质量 标准的规定,其中单一饲料还应符合《单一饲料产品目录》的要求,饲料添加剂应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 自录》的要求。

4.1.2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应来源于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并且具有产品批准文号及其质 1
NY/T2112-2011 量标准。

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应具有进口产品许可证及我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有效合格检 验报告。

4.1.3进口鱼粉应有鱼粉官方原产地证明、卫生证明(声明)和合格有效质量检验报告,鱼粉进口贸易 商进口许可证、国家检验检疫合格报告和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定点监测机构出具的鱼粉合格有效质量检 验报告,产品质量应满足GB/T19164中一级品以上要求,其中砂分和盐分指标为“砂分+盐分≤5%”。

4.1.4感官要求:具有该饲料应有的色泽、气味及组织形态特征,质地均匀,无发霉、变质、结块、虫蛀、 鼠咬及异味、异物。

颗粒饲料的颗粒均匀,表面光滑。

4.1.5配合饲料应营养全面、平衡。

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指标应符合SC/T1077、SC/T1024、SC/T 1026等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4.1.6应做好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相关记录,确保对成分的追溯。

4.2卫生要求 4.2.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NY 5072的规定,且使用中符合NY/T393的 要求。

4.2.2饲料用水解羽毛粉应符合NY/T915的要求。

4.2.3鱼粉应符合GB/T19164安全卫生指标的要求。

5使用原则 5.1饲料原料 5.1.1饲料原料可以是已经通过认定的绿色食品,也可以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产 品,或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生产、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自建基地生 产的产品。

5.1.2配合饲料中应控制棉籽粕和菜籽粕的用量,建议使用脱毒棉籽粕和菜籽粕。

棉籽粕用量不超过 15%,菜籽粕用量不超过20%。

5.1.3不应使用转基因饲料原料。

5.1.4不应使用工业合成的油脂和回收油。

5.1.5不应使用畜禽粪便。

5.1.6不应使用制药工业副产品。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7.080.20 B3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987-2011 鲜切蔬菜 Fresh-cut vegetables 2011-09-01发布 2011-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987-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宝新、常希光、李殿辉、陶志强、刘建新、朱慧如、杨肖飞、郭松岩. NY/T1987-2011 鲜切蔬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切蔬菜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新鲜蔬菜为原料生产的鲜切蔬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4789.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T478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GB/T4789.3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9681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要求 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6543瓦楞纸箱 NY/T1529鲜切蔬菜加工技术规范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年第7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鲜切蔬菜fresh-cut vegetables 以新鲜蔬菜为原料,在清洁环境经预处理、清洗、切分、消毒、去除表面水、包装等处理,可以改变其 形状但仍能够保持新鲜状态,经冷藏运输而进入冷柜销售的定型包装的蔬菜产品. 3.2 即食ready to eat 指无需经过烹调加热或其他方式杀菌,可直接入口食用的使用方法. 3.3 即用ready to cook 指无需进一步清洗即可用来烹调加热的使用方法.和即食食品相比,即用食品需经过烹调加热或 其他方式杀菌,方可入口食用. 1 NY/T1987-2011 4要求 4.1感官 感官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指标 外观 新鲜、机械损伤不超过5%,无腐烂、无病虫害 颜色 符合该品种的颜色 质地 符合该品种质地、不萎、无冻害 风味 符合该品种风味无异味、无不良风味 4.2卫生指标 4.2.1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残留限量 污染物质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农药残留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4.2.2微生物指标 致病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0157:H7、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应当符合国家食品 安全标准限量要求.本要求仅适用于即食鲜切蔬菜. 4.3净含量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4.4生产加工 生产加工过程应符合NY/T1529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感官 目测检验品种特征、腐烂、冻害、病害、虫害,采用相应原料菜(正常)目视比较颜色;目视和用手触摸 感受检查产品质地;鼻嗅、口尝方法检验检查产品风味. 5.2卫生指标 5.2.1污染物质的测定 按照GB2762的规定执行. 5.2.2农药残留的测定 按照GB2763的规定执行. 5.2.3微生物检验 5.2.3.1微生物采样 按GB/T4789.1的规定,应采完整的未开封的样品. 5.2.3.2沙门氏菌 按GB/T4789.4的规定执行. 5.2.3.3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按GB/T4789.6的规定执行. 5.2.3.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按GB/T4789.30的规定执行. 5.3净含量 按JJF1070的规定执行. 2 NY/T1987-2011 6检验规则 6.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进行全面考核,即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鲜切蔬菜正常生产期间, 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a)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改变,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长期停产,恢复生产时; 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d)新建厂投产或老厂转产时; e)购货合同中规定了型式检验的;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时. 6.2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出厂前对该批产品进行检验,出厂检验的项目包括感官要求、包装、标志、标签. 6.3组批规则 同类、同一天连续生产的产品为一个检验批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60.30 B91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924-2010 油菜移栽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quality evaluation for oilseed rape transplanter 2010-07-08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924-2010 前言 本标准遵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1/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忠群、陈长松、陈建华、吴崇友. I NY/T1924-2010 油菜移栽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移栽机(以下简称移栽机)基本要求、质量要求、检测方法以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裸苗和带土苗移栽机的质量评定.玉米、棉花、甜菜、烟草、蔬菜等其他作物移栽 机的质量评价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1部分:小总体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 GB/T948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使用说明书编写规则 GB10395.1一2009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GB/T13306标牌 JB/T5673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JB/T9832.2农林拖拉机及机具漆膜附着性能测定方法压切法 JB/T10291一2001旱地栽植机械 3术语和定义 JB/T10291一200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立苗率seedling-standing ratio 移栽后秧苗主茎与地面夹角不小于30的株数占秧苗实际移栽株数(不含漏栽、埋苗、倒伏、伤苗的 株数)的百分比. 4基本要求 4.1文件资料要求 移栽机产品进行质量评价所需要的文件资料应包括: a)产品规格; b)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或产品制造验收技术条件; c)使用说明书; d)三包凭证; e)移栽机照片(应能充分反映样机特征). 4.2主要技术参数核对与测量 对样机主要技术参数按照表1进行核对和测量,确认样机与技术文件规定的一致性. 1 NY/T1924-2010 表1主要技术参数核对与测量 序号 项目 技术参数 方法 1 栽植机型号 核对 2 外形尺寸(长X宽×高),mm 测量 3 配套动力,kW 核对 4 作业行数 核对 5 挂接方式 核对 6 栽植器型式 核对 7 开沟器型式 核对 8 镇压轮型式 核对 9 传动型式 核对 10 行距调节范围,cm 测量 11 株距调节范围,cm 测量 12 深度调节范围,cm 测量 13 栽植秧苗种类及苗高,cm 测量 14 作业人数(含拖拉机手) 核对 4.3试验条件 4.3.1秧苗 试验应采用适合栽植的秧苗.导苗管式移栽机的试验秧苗高度应为15cm~20cm 钳夹式、链夹式 移栽机试验秧苗高度应为15cm~25cm.试验前应记录秋苗状态,并记入表A.1 4.3.2钵体 钵体应满足试验要求,不应使用破损的钵体.试验前应记录钵体形状,并记入表A.1 4.3.3样机 试验前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样机的安装和调试,调试正常后才能进行试验. 4.3.4试验用地 试验用地应平整,土块细碎,不得有秸秆及杂草等障碍物,土壤含水率不大于25%. 4.3.5主要仪器设备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校验或校准合格.主要仪器设备测量范围和准确度要求见表2 表2仪器设备测量范围和准确度要求 被测参数 测量范围 测量准确度要求 时间 (0~24)h 士0.01 长度 (0~2)m 士0.01 长度 (0~100)m ±0.1 硬度 (20~70)HRC 士0.5 含水率 (0~100)% 士2 5质量要求 5.1漆膜要求 5.1.1涂漆应符合JB/T5673中普通耐候涂层的质量要求. 5.1.2漆膜附着力按照JB/T9832.2检查三处,均应达到Ⅱ级以上. 5.2外观要求 5.2.1移栽机与土壤接触的部分应镀锌或作防锈处理. 2 NY/T1924-2010 5.2.2焊接件的焊缝应牢固、平整,不得有烧穿、夹渣和未焊透等缺陷. 5.2.3饭金件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纹、起翘、飞边、毛刺、变形和明显影响外观质量的锤痕等现象,咬 缝应均匀、牢固. 5.3装配要求 各运动部件和调节机构应转动灵活,运...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5.020.30 B43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901-2010 鸡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nservation farms of Chinese chicken breeds 2010-07-08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901-2010 前言 本标准遵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畜牧业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全国畜牧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继兰、陈宽维、王克华、文杰、王志刚、于福清、赵桂苹、郑麦青. NY/T1901-2010 鸡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鸡遗传资源保种场的保护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鸡遗传资源的活体保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NY/T823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 NY/T1167畜禽粪便无公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1334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家系family 由一只公鸡和若干只母鸡及其繁育后代构成一个家系,一个家系内的同父同母个体称为全同胞,同 父异母个体称为半同胞. 3.2 家系等量留种identical family selection 指在每一世代留种时,公鸡选留相同数量的后代公鸡,母鸡选留相同数量的后代母鸡. 3.3 不完全随机交配implete random mating 指在随机交配的基础上避开全同胞或半同胞交配. 3.4 世代间隔generation interval 指子代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 4保种场环境及设施要求 4.1场址选择 场址在原产地或与原产地自然生态条件一致或相近的区域.同时,应符合种鸡场场址选择要求,远 离公路和村庄,地势干燥,水源充足清洁,交通便利. 4.2场区布局及设施条件 生产区与办公区、生活区隔离分开.办公区设技术室、资料档案室等.生产区设置饲养繁育场地、 兽医室、隔离舍、畜禽无害化处理、类污排放处理等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防疫条件符合《中华人民 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7.120 X04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897-2010 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 主册会员可以享受更 抽样规范 Sampling criterion for the monitoring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animals and animal products 2010-07-08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897-2010 前言 本标准遵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拍样规范,其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 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资任. 本标准由农业部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出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湖北省兽药监察所. 本标准起草人:叶妮、董义春、王树槐、卢芳、刘智宏、周明霞、邢嘉琪、杨京风. NY/T1897-2010 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抽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拍样的要求、方法、记录以及样品的封存、运输. 木标准适用于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拍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样品sample 按照抽样规则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代表产品品质的少量实物. 2.2 抽样sampling 在无固定的有效工作日内,拍取和构成一个样的过程. 2.3 职合员可以享受更多服务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e 随机抽样是具有统计学意义样品抽取的过程. 2.4 样本数5 ample number 个体的数目、材料的量或样品的组成. 2.5 抽样数sampling size 足以满足实验室进行样品筛选、常规和确认分析所必需的最低数量. 2.6 个体unit 一批产(商)品中最小的不可分割部分,被抽取作为原始样品的一部分或全部. 2.7 批batch 同一时间抽取的具有一定数量,已知或由抽样人员认定,来源于同一产地、屈于同一物种、同一生产 者,具有同样的包装材料,采用同样的包装方式,采用同一的标志、标签等特性的样品. 3抽样要求 3.1基本原则 3.1.1抽样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执行. 3.1.2抽样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确保取样的公正性、真实性. 3.2人员要求 3.2.1抽样人员应为农业行政执法部门或受主管机构委托的人员,负责取样、分样、封装和标记,并在 适当条件下将样品运送到指定的检测单位. 3.2.2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抽样程序和技术要求. NY/T1897-2010 3.3工具、容器及包装 工具、容器及包装应清洁、干燥,不与样品产生反应,不得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3.4样品 抽样时,不得将待抽样品和已抽样品进行任何洗涤处理,拍样时用不锈钢手术剪、刀具割取样品,戴 一次性塑料于套操作.液体样品应保持均匀. 4方法 4.1抽样 4.1.1养殖场(厂)抽样 抽样时,应考虑动物的品种、性别、年(口)龄、饲养管理和所用药物的品种及用量等要紫.此外,还 应根招具体情况考虑以下情况: a)有使用过违禁药品或有毒、有害物质的迹象; b)第二性征及行为异常变化; c)畜禽种群发育水平与体态异常. 根据动物饲养基数计算抽样数,进行鸡、鸡蛋、鸭蛋、尿液中禁用药物检测. 猪、羊(尿样、血液): 动物数量(样本数) 抽样数(个) 注册会员口500享受更多服3务 501~1000 1001-5000 10 500110000 12 >10000 15 牛(尿样、血液、奶): 动物数量(样木数) 抽样数(个) ≤50 5 51~100 8 101-~500 12 →500 15 家禽(蛋): 动物数量(样本数,只) 抽样数(个) 1000 2 1001-5000 3 5001~10000 5 >10000 8 4.1.1.1血样 清晨饲喂前,从颈静脉或前腔静脉取全血加抗凝剂. 4.1.1.2尿样 用清洁的一次性杯,收集尿液100mL~200mL. 4.1.1.3初级产品 蛋:从产蛋架上抽取,取样量不少于6枚~10枚; 奶:从混合奶中抽取,取样量不少于200L; 蜂蜜:从每个蜂场抽取10%的蜂群,每一群随机取1张术封蜂坯,用分蜜机分离后取100g. NY/T1897-2010 鱼:将活鱼击毙,洗净,沿脊背剖开取背肌,每尾10克~50g 总量500g. 4.1.2屠宰加工厂(场)抽样 在居线上,根据屠宰厂(场)的规模,按屠宰数量抽样. 4.1.2.1根据居宰动物数计算抽样个数的方法 家畜 屠宰量(样木数,头) 抽样数(个) 100 5 101-~500 8 501-~2000 10 >2000 15 家禽及兔 居宰量(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B39 ICS 65.020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842-2010 人参皂苷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ginsenosides in ginseng 2010-05-20发布 2010-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842-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丹、李月茹、侯志广、王艳梅、初丽伟、潘浦群、宋桂茹。

NY/T 1842-2010 人参皂苷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人参中9种人参皂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5517.1模压红参分等质量标准 3原理 试样经乙醚脱脂后,用甲醇索氏提取,提取后的样液用SPEC:柱净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 检测器)对试样中的9种人参皂苷进行分离和测定,外标法定量。

4试剂和材料 除非有说明,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中规定的一级水。

4.170%乙醇溶液:取700mL无水乙醇,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

4.2甲醇:色谱纯。

4.3乙醚。

4.4人参皂苷标准品:Rb1、Rb2、Rb3、Rc、Rd、Re、Rg1、Rg2、Rf(含量98%)。

4.5标准混合溶液:逐一准确称取0.183g Re、0.163gRg1、0.102gRf、0.102gRg2、0.255gRbl、 量瓶中,用甲醇定容,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8g/L、1.6g/L、1.0g/L、1.0g/L、2.5g/L、3.0g/L、3.6g/L、 4.0g/L和2.1g/L的混合标准溶液,贮存在一18℃以下冰箱中,有效期6个月。

5仪器 5.1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紫外检测器。

5.2电子天平:感量为0.001g。

5.3电子天平:感量为0.0001g。

5.4旋转蒸发仪。

5.5索氏提取器。

5.6控温水浴。

5.7循环水多用真空泵。

5.8粉碎机。

5.9样品筛:孔径0.25mm。

NY/T 1842-2010 5.10SPECis小柱:1000 mg填料,6mL。

5.11微量进样器:5μL~50μL。

6试样制备 按GB/T15517.1--1995中6.3的规定执行。

7分析步骤 7.1样品提取 残渣中乙醚挥干后,再加人甲醇回馏8h。

7.2样品净化 7.2.1SPEC8柱的预处理 先用20mL去离子水淋洗SPECa柱,然后用20mL的甲醇进行活化,再用20mL去离子水平衡。

待水与柱筛板近平时上样。

7.2.2提取液的处理 提取液在60℃水浴条件下,经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近干,氮气吹干,加入4mL去离子水充分摇 匀。

取2mL注入预先活化好的SPECs柱中,待液面与柱筛板近平时,倒人10mL去离子水淋洗SPE C&柱,弃去流出液,待淋洗液液面与柱筛板近平时,加人25mL乙醇溶液(4.1)洗脱SPECs柱.收集洗 脱液于50mL刻度试管中,氮气吹至25mL以下,用甲醇定容至25mL,混匀后,用0.2um滤膜过滤,待 测。

7.3测定 7.3.1仪器参考条件 7.3.1.1色谱柱:Cig(4.6mm×300mmX0.5μm)或相当者。

7.3.1.2流动相:甲醇十水。

7.3.1.3柱温:47℃。

7.3.1.4流速:0.5mL/min~0.8mL/min。

7.3.1.5检测波长:202nm。

7.3.1.6进样量:10μL。

7.3.1.7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

表1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 甲醇 流速 min % mL/min 0~20 52 0.5 20~23 52~57 0.5~0.8 23~36 57 0.8 36~39 57~65 0.8 39~71 65 0.8 71~74 65~52 0.8~0. 5 74~84 52 0.5 7.3.2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混合皂苷标准工作液(4.5)按着梯度洗脱程序进行分析。

准确吸取0mL、2mL、4niL、6mL、 2
NY/T 1842--2010 8mL、10mL混合皂苷标准溶液(4.5),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准确吸取10pL 各容量瓶中的标准溶液,...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7.200 X14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798-2009 植物油脂中磷脂组分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lipids in vegetable oil by HPLC 2009-12-22发布 2010-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1798-2009 前 言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培武、王秀嫔、张文、汪雪芳、陈小媚、丁小霞、谢立华、周海燕. 工 NY/T1798-2009 植物油脂中磷脂组分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IC法)测定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中磷脂组分和含 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 肌醇(PI)的测定. 本标准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2mg/g、 0.38mg/g、0.75mg/g. 本标准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线性范围分别为0.08mg/mL~ 8.00mg/mL、0.15mg/mL~15.00mg/mL、0.30mg/mL~30.00mg/mLo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524动植物油脂扦样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原理 油脂试料用氯仿溶解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纯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外标法定量. 4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均使用分析纯试剂;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1氯仿(CHCl3). 4.2乙酸(CH3OOH). 4.3乙酸铵(CH3 COONH). 4.4乙醚(CH3CH2OCH2CH3). 4.5甲醇(CH3OH) 色谱纯. 4.6正已烷(CH4) 色谱纯. 4.7异丙醇[(CH3)2CHOH] 色谱纯. 4.8乙酸-乙醚混合溶液(2144=VV):取乙酸(4.2)和乙醚(4.4)混合. 4.9氯仿异丙醇混合溶液(21=VV):取氯仿(4.1)和异丙醇(4.7)混合. 4.10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溶液(1十1=VV):取正已烷(4.6)和异丙醇(4.7)混合. 4.11乙酸铵水溶液(0.025mol/L):称取1.925g乙酸铵(4.3),用一级水溶解并定容到1000mL. 4.12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标准品,纯度>95%. 4.13磷脂标准储备溶液(10mg/mL):准确称取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 (PI)各100mg(精确至1mg) 用正已烷-异丙醇混合溶液(4.10)溶解并定量至10mL 制备成10mg/ mL的标准储备溶液.该标准储备溶液在4℃下,可以稳定储藏3个月. 1 NY/T1798-2009 5仪器设备 5.1分析天平:感量0.1mg. 5.2具塞离心管:100mL. 5.3漩涡混合器. 5.4真空旋转蒸发仪:转速为10r/min~120r/min. 5.5氨基固相萃取柱:6mL 1000mg或性能相当者. 5.6离心机:转速至少为4000r/min. 5.7液相色谱仪:带有紫外检测器;色谱柱:正相硅胶柱Si60-5 5gm 250mmX4.6mm或性能相当 者. 6试样制备 按GB/T5524进行扦样和分样,分取50g试料,装入样品瓶备用. 7分析步骤 7.1提取净化 准确称取油脂试料4g(精确至1mg) 置于100mL具塞试管(5.2)中,加人50.0mL氯仿(4.1),漩 涡混合.先用1.0mL氯仿(4.1)活化氨基固相萃取柱(5.5),将10.0mL油脂氯仿溶液移入氨基硅胶 固相萃取柱中,然后依次用2.0mL氯仿-异丙醇混合溶液(4.9)和3.0mL的乙酸-乙醚混合溶液(4.8) 洗脱小柱,弃去洗脱液,然后用3.0mL甲醇(4.5)洗脱出磷脂,再重复四次,并收集到的15.0mL甲醇 溶液集中,N2吹干,加人10.0mL正已烷-异丙醇混合溶液(4.10)溶解,在4000r/min下离心5min 取 上清液用于液相色谱分析. 7.2色谱分析 取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肌醇(PI)标准储备溶液(4.13)用正己烷-异丙醇 混合溶液(4.10)稀释至0.05mg/mL、1.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