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8月 ( 第 97 页)

ICS 25.200 JB J36 备案号:2035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7711--2007 代替JB/T7711-1995 灰铸铁件热处理 Heattreatmentofgrey castiron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 7711-200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4热处理设备.. 4.1加热设备.. 4.2温度测定和记录仪表, 4.3冷却设备和冷却介质, 2 5热处理工艺 5.1热处理前的准备.. 2 5.2装炉. 2 5.3工艺规范. 2 5.4表面热处理. 3 5.5记录. .3 6热处理件品质, 3 6.1表面品质. 3 6.2力学性能. 3 6.3金相组织. 3 6.4畸变... 3 6.5无损检测. 6.6应力... 7处理件的材料. 附录A(资料性附录)灰铸铁件热处理工艺温度
JB/T 7711-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7711一1995《灰铸铁件热处理》。

本标准与JB/T771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一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性质、名称,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天津 市热处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汉奇、盛洪全、邵周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 7711-1995。


JB/T7711-2007 灰铸铁件热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灰铸铁件的热处理设备、工艺及品质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灰铸铁件的退火、正火、回火及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 标尺)(GB/T 230.1-2004,ISO6508-1:1999,MOD)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2,eqvISO6506:1999 (E)) GB/T7216 灰铸铁金相(GB/T7216-1987,neq ISO945:1975)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JB/T7945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3.1高温石墨化退火用于基体组织中含有较多共晶渗碳体的铸件,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3.2低温石墨化退火用于铸件硬度过高,基体组织中没有共晶渗碳体,要求具有高塑性和高韧性的铸 件。

3.3去应力退火用于降低铸造、铸件焊接、机械加工等残余应力,保证铸件尺寸稳定。

3.4完全奥氏体化正火用于铁素体量过多、硬度较低的灰铸铁,提高铸件强度。

3.5部分奥氏体化正火用于相对均匀,且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铸件。

3.6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回火用于采用不同回火温度的基体组织,提高铸件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3.7完全奥氏体化等温淬火用于获得贝氏体基体组织,提高铸件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3.8表面淬火用于提高铸件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3.9化学热处理用于获得铸件表面特殊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4热处理设备 4.1加热设备 4.1.1采用燃气、燃油、燃煤与电阻加热炉。

根据铸件生产要求,也可采用无氧化加热设备、可控气 氛加热炉与连续作业炉。

4.1.2燃料加热炉的火焰不能直接接触铸件,可控气氛加热炉应能调节和控制炉内气氛。

连续作业炉 应能调节输送速度,以使铸件在炉内保持必要的加热时间。

4.1.3热处理炉保温精度应满足工艺要求。

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按GB/T9452规定执行。

4.2温度测定和记录仪表 4.2.1热处理加热和冷却设备应配有测温、控温和自动记录装置。

4.2.2测温装置总误差不得超过表1规定。

JB/T 7711-2007 表1 预定温度 400 >400 温度指示总误差 ±4 ±(T/100) 注:T为加热温度。

4.2.3热电偶和炉温仪表应定期校验并保存有关记录。

4.3冷却设备和冷却介质 4.3.1冷却设备应保证处理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5.200 J36 备案号:2034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7530-2007 代替JB/T7530-1994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 一般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rgon,nitrogen and hydrogen gasesused inheattreatmen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530-2007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4用途 5检验方法. 6验收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JB/T7530--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7530一1994《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753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性质、名称,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 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广生、丁勇、徐跃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7530-1994。

IⅢI
JB/T75302007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用氩气、氮气和氢气的技术要求,用途,检验方法,验收规则及标志、包装、 贮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热处理的保护、冷却及其他用途的气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3864 工业氮(GB/T3864-1996,eqvIOCT 9293:1974) GB/T4842氩 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5099 钢质无缝气瓶(GB5099-1994,neqISO4705:1983) 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T 7445 5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GB/T7445-1995,eqvJISK0512:1974) GB/T 8979 纯氮 GB/T8980 )高纯氮 3技术要求 热处理用高纯氩、纯氩、高纯氮、纯氮、工业氮、氢气可分别选用GB/T4842高纯氩和纯氩、GB/T 8980高纯氮的合格品级、GB/T8979纯氮的优等品级、GB/T3864工业氮的I、ⅡI类和GB/T7445纯氢、 高纯氢和超纯氢的纯氢气级。

其品质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指标 名 称 (%)(V/V) 氢含量 氮含量 氢含量 氧含量 总碳含量(以甲烷计) 水含量 高纯氢气 ≥99.999 ≤0.0004 S00000> ≤0.00015 CH-CO+CO≤0.0001 00000> CH≤0.0005 纯氩 ≥99.99 5000> S0000> 1000》 0000>00 ≤0.0015* CO≤0.001 高纯氮 ≥99.999b 10000> 00000 0000> S0000> 0000>00 纯氮 ≥99.996 50000> 100'0> 50000>00 S000'0> CH≤0.0005 优等品 二 S66 ≤0.5 露点≤-43℃ 工业氨 一等品 = 5'66 ≤0.5 无 合格品 98.5 ≤1.5 游离水≤100mL/瓶
JB/T7530--2007 表1(续) 技术指标 名 称 (A/A)(%) 氩含量 氮含量 氢含量 氧含量 总碳含量(以甲烷计) 水含量 CO≤0.0005 氢气 9000 ≥99.99 ≤0.0005 CO≤0.0005 0000> CH≤0.001 液态纯氩、工业氮不规定水分含量。

包含微量情性气体氮、氩、氛。

4用途 各种气体在热处理中的一般用途及不适用范围见表2。

表2 名称 一般用途 不适用范围 高纯氢气 真空热处理回充气和冷却气 各类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精密合金、贵金属的热 氩气 处理加热保护气 高纯氮 各类结构钢、工具钢真空热处理回充气和冷却气,离子渗氮气源 不适用于沉淀硬化不锈钢、马氏体 纯氮 各类结构钢、工具钢热处理加热保护气,渗碳、碳氮共渗的载气、 、时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等热处理 工业氮 离子渗氮气源 加热保护或真空热处理回充气 不适用于高强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5.200 J36 备案号:24487200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955—2008 代替JB/T6955--1993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The specification of quenching medium for heat treatment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6955-2008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常用淬火介质分类 .2 5技术要求 6淬火介质的回收及再生 .5 7淬火介质的安全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淬火介质冷却特性典型数据 6 A.1水及水溶液 6 A.2淬火油 .7 A.3盐浴、碱浴 .8 表1常用淬火介质分类 .2 表2常用水溶液淬火介质浓缩液的物理化学性能 2 表3常用淬火油的物理化学性能 .2 表4常用淬火介质一般技术要求及应用范围 .3 表5检测项目及检测周期 4 表6淬火油的更换指标 .4 表A.1不同温度下的自来水,静止及搅拌时的冷却特性 表A.230℃的无机盐水溶液,静止时的冷却特性 表A.330℃的聚合物水溶液,静止时的冷却特性. ..7 表A.4L-AN全损耗系统用油不同温度静止时及添加不同比例冷速调整添加剂后的冷却特性7 表A.5专用淬火油不同温度静止时的冷却特性 ..7 表A.6盐浴、碱浴的配方及使用温度 8 I JB/T6955-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6955一1993《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JB/T6955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信息: 调整并填充了“前言”中的相关要素: 规范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对采标项目作了标记; 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淬火介质的更换指标及淬火介质的使用、维护管理要求: 一对附录中冷却特性的试验方法作了调整: 一一对附录中的参数随试验方法的变化作了较大的变动: 附录中增加了PAG聚合物淬火剂、冷速调整添加剂的冷却特性,并删减了一些不常用淬火介质.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京科润工业介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晓霖、宋金梅、王锡樵.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6955—1993. JB/T6955—2008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 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及其制件淬火时采用的水溶液、油、热浴三类介质. 本标准不包括金属浴、流态床及气体等淬火介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09工业用氢氧化钠 GB210.1工业碳酸钠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业碳酸钠(GB/T2101一2004,BS3674:1981 MOD) GB/T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443L-AN全损耗系统用油 GB/T 614 化学试剂折光率测定通用方法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4一2000,egv ISO3675: 1998) GB/T1919工业氢氧化钾(GB/T1919-2000 neqΓOCT9285:1978(1995))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5一2006,ISO3016:1994 MOD) 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3536一1983,qv ISO2592: 1973) GBT5559环氧乙烷型及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测定(GB/T 5559-1993 eqv ISO1065:1991) GB/T8121 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 GB/T9724 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GB/T9724一2007,ISO6353-1:1982 NEQ) GB1573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7145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 JBT4392有机物水溶性淬火介质性能测定方法 JB/T4393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 JB/T7951 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N78 备案号:34827—2012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215—2011 代替JB/T6215—2004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管系列型谱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s -The series typal table to industrial X-ray tube 2011-12-20发布 201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6215—201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产品分类 .1 4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表1材料探伤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表(玻璃结构部分) 表2恒压电路中使用的金属陶瓷X射线管系列型谱 表3脉动电路中使用的金属陶瓷X射线管系列型谱. .3 表4荧光光谱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3 表5结构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表6测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4 I JB/T6215—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215一2004《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与JB/T6215一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重新编写了表1的内容(本版的表1 2004年版的表1); —一重新编写了原表2的结构格式(本版的表2、表3 2004年版的表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O122)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仪表研究所、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丹东东方电子管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志军、郭冰、裴旭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6215—1992 JB/T6215—2004. Ⅲ JB/T6215—2011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管系列型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X射线管的分类和系列型谱.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X射线管(包括材料探伤用、结构分析用、荧光光谱分析用、测厚用X射线 管系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8387一2010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主参数 JB/T9399一2010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系列 3产品分类 工业用X射线管按产品系列用途划分为材料探伤用X射线管系列、结构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荧 光光谱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测厚用X射线管系列. 4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见表1~表6.表中所列产品为已正式生产的产品.今后试制发展的新产 品的参数应符合JBT8387和JB/T9399的规定. 表1材料探伤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表(玻璃结构部分) 序号 额定管电压kV 额定管电流mA 焦点标称值mm×mm 靶面倾角 射线辐射角 冷却方式 50 30 1.5×1.5 19° ≥40° 水冷 2 100 5 1.2×1.2 22° ≥40° 风冷 3 100 5 1.0×1.2 0° 360°×25° 风冷 4 100 2 1.0×3 15° 360°×30° 风冷 160 5 1.5×1.5 22° 40° 风冷 6 160 5 1.0×1.5 0° 360°×25° 风冷 7 160 5 1.0×3.5 15° 360°×30° 风冷 8 200 5 1.5×1.5 22° 40° 风冷 9 200 3 1.0×1.5 0° 360°×25° 风冷 10 200 5 1.0×3.5 15° 360°×30° 油浸 11 200 15 4.0×4.0 22° 40° 油冷 12 200 20 ≤010 30° 40° 油冷 13 250 5 2.0×2.0 22° 40° 风冷 14 250 5 1.0×2.0 0° 360°×25° 风冷 15 250 5 1.0×5.0 20° 360°×40° 风冷 1 JB/T6215—2011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管系列型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X射线管的分类和系列型谱.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X射线管(包括材料探伤用、结构分析用、荧光光谱分析用、测厚用X射线 管系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8387一2010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主参数 JB/T9399一2010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系列 3产品分类 工业用X射线管按产品系列用途划分为材料探伤用X射线管系列、结构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荧 光光谱分析用X射线...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5.200 JB J36 备案号:20343-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051-2007 代替JB/T6051-1992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ndqualityinspection of ductile iron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6051-200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2 5热处理设备.. 2 5.1加热设备... 2 5.2冷却设备及冷却介质 3 5.3温度测定和控制设备.. 5.4热处理设备校验与维修 6热处理工艺. 6.1热处理前的准备. 3 6.2工艺规范, 6.3热处理后续工序. 6.4热处理过程记录. 4 7热处理品质检验. 4 7.1品质检验项目. 4 7.2品质检验工作内容和要求 4 7.3质量检验方法, 5 7.4质量监控.. 8处理件的材料.. 附录A(资料性附录)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温度
JB/T6051-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6051一1992《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

本标准与JB/T605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 一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性质、名称,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机电研究所、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汉奇、李全贵、刘长锁、陈蕴博、陈位铭、邵周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6051-1992。

IⅡI
JB/T6051-2007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和低合金球墨铸铁(以下简称球铁)的热处理工艺、设备及质量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球铁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

对于其他球墨铸铁,可视其 工艺要求,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法[GB/T228-2002,eqvISO6892:1998(E)】 GB/T229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229-1994,eqvISO148:1983)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 标尺)(GB/T230.1-2004,ISO6508-1:1999,MOD)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2,eqvISO6506-1:1999 (E)) GB/T1348球墨铸铁件 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1999,eqvISO6507-1:1S97) GB/T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7232-1999,neqDINEN10052:1994,JISB6905:1995) GB/T9441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温石墨化退火hightemperaturegraphitizin 铸态组织中有共晶渗碳体、一次渗碳体的铸件,加热到A"c温度以上,保温,然后炉冷至室温或 炉冷至A"温度以下空冷,获得珠光体、珠光体+铁素体基体组织。

3.2 低温石墨化退火lowtemperaturegraphitizing 铸态组织为珠光体和石墨或珠光体、铁素体和石墨的铸件,加热到稍低于A"c温度,保温,然后 炉冷至室温或炉冷至Ar温度以下空冷,获得铁素体为主的基体组织。

3.3 完全奥氏体化正火pleteaustenitiziednormalizing 铸件加热到A"c温度以上,使基体全部转变成奥氏体后,出炉空冷、风冷或雾冷,获得珠光体为 主的基体组织。

3.4 部分奥氏体化正火partialaustenitizednormalizing 铸件加热到A"c与A"c温度间保温,出炉空冷、风冷或雾冷,获得珠光体与铁素体基体组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JB ICS25.200 J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050—2006 代替JB/T6050-1992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Generalization of hardness test for heat treated iron and steel parts 2006-05-06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60502006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待测试件及测试部位的选取及要求 5硬度测试 ..2 6测试结果与硬度值表示 ...6 7仲裁试验. ......7 8硬度计与测试人员 9测试报告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硬度符号与表示及示例说明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硬度符号、标准及硬度试验原理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各种硬度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 ..........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现行硬度试验方法制定、修订及采用国际标准简况 ....15 JB/T60502006 前言 本标准是对JB/T6050一1992《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的修订. 本标准是按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订编写. 与JB/T6050一199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改“引用标准”为“规范性引用文件,按现行标准改写原标准号及标准名称.增加GB/T8170、 GB/T13313、GB/T13794和GB/T18449.1四个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被合并的GB/T1818、GB/T4342 和GB/T5030三个引用标准. —相关章节修订为: 4待测试件的选取及要求 5硬度测试 6测试结果与硬度值表示 7仲裁试验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俏,李维钺,马兰,胡小丽,徐跃明,邵周俊 本标准于1992年5月5日首次发布. 1 JB/T6050-2006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方法与硬度计选择、测试结果的判定、仲裁及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热处理零件在室温环境中硬度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该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该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该标准,然而,鼓励根据该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该标准.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 尺MOD ISO6508一1)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MOD ISO6501一1) GB/T1172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MOD ISO6507一1) GB/T4341金属肖氏硬度试验方法(MOD JIS Z2246)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13313轧辊肖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17394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18449.1金属努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NEQ ISO4543) 3术语和定义 3.1钢铁零件parts of iron and steel 钢铁零件是指用钢或铸铁为材料制成的零件.材料中以铁为主要元素,并含有其它元素,其中钢 的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铸铁含碳量≥2%. 3.2硬度hardness 固体坚硬的程度,即矿物或材料抵抗其他物体刻划或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就已经标准化的金属硬度 测试而言,硬度的实质是材料抵抗另一较硬材料压入的能力. 4待测试件的选取及要求 4.1待测试件应按专用热处理标准或钢铁零件技术文件(标准)的规定在热处理后选取.热处理后有硬 度值要求的钢铁零件可全部为待测试件,亦可按规定抽样选取一定数量的零件为待测试件.有时亦可采 用与零件材料和状态相同的随炉试样来代替待测试件. 4.2批量零件抽样测试硬度时,抽样率与取样方式应保证被选钢铁零件具有代表性. 4.3对于稳定生产的大批量钢铁零件一般可按GB/T2828一2003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4.4当随炉试样硬度的测试结果不合格时,允许对钢铁零件本体硬度进行复试,并以其结果为判定值. 4.5随炉试样一般不能用于仲裁硬度测试.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049-9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具体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井式炉、箱式炉、罩式炉、连续式炉、真空炉和盐浴炉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 2引用标准 (G32614镍铬-镍硅热电偶丝及分度表 (33772铂铑10-铂热电偶丝及分度表 GB4989热电偶用补偿导线 GB4990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 (GB4993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及分度表 (GB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95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3术语 3.1测温架 在有效加热区测定中,用来固定测温热电偶位置的金属架. 3.2设定温度 根据热处理工艺需要,欲测定的有效加热区的温度. 3.3工作热电偶 热处理生产时,安装在有效加热区内(有炉罐的炉子除外)能准确地反映出工艺规定的用于指示和 记录的热电偶. 34检测热电偶 用于进行炉温有效加热区测定,在有效日期内、具有检定合格证的热电偶,其精度不得低于工作热 电偶. 3.5超调 在热处理炉升温中炉温第一次到达设定温度时,超过保温精度允许的上限偏差的现象. 4假设有效加热区 4.1应符合GB9542的规定. 4.2箱式电炉的假设有效加热区一般距离搁砖顶端或发热元件50mm 距后壁50mm 根据炉子大小, 炉门可为炉膛长度的20%~25%. 4.3片式电炉的假设有效加热区一般为炉罐内容积尺寸范围,对于无炉罐的井式电炉的假设有效加热 区般距搁砖顶端或发热元件50mm 距风扇下沿50mm 距底部50~100mm.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92-05-05批准 1993-07-01实施 165 JB/T6049--92 5测温装置 5.1测温装置由测温架、热电偶、补偿导线、转换开关及检测仪表组成. 5.1.1井式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温装置见图1. 转换开关 检测仪表 补偿导线 测温孔 电阻丝 热电偶 测温架 图1井式炉有效加热区测温装置示意图 5.1.2箱式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温装置见图2. 检测仪表 转换开关补偿导线 热电偶电阻丝 测温架 图2箱式炉有效加热区测温装置示意图 5.2测温架 52.1测温架用于固定测温热电偶,应确保在检测温度下热电偶的热端不移位. 5.2.2根据所测温度的高低,测温架一般可用高温合金、不锈钢、低碳合金钢或低碳钢管棒料焊接而 成. 5.2.3测温架的大小和形状根据所测热处理炉的假设有效加热区形状尺寸及测量方法而定,应能便于 执行(GB9452规定的检测点的布置.井式热处理炉的测温架(见表1);箱式热处理炉的测温架(见表2); 托盘送料式或料筐进料式等连续式热处理炉的测温架(见表3);传送带式或展底式等连续式热处理炉的 测温架(见表4);真空热处理炉的测温架,根据其加热室的形状和大小可参考箱式或井式热处理炉的测 温架来制造. 5.2.4对于大型箱式炉或高温热处理炉,制造整体测温架有困难时,可以制造截面测温架(见表5)、也 以将被测空间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体积测温空间,制造与之相应的-一个测温架(见表1或表2). !6i JB/T6049.92 表1 m 直 径d 高h 1 1-2 d 2 3 2 1 3 2073 05 64 8 05 d 2 六1~2 可参照直径≤]m的测温架 4 2 >2 可参照直径1m的测温架 1 5 6 779 08 注:表中数字表示的小圈为检测点的位置. 167 JB/T6049-92 表2 m 高 h 宽b 长L ≤0.7 >0.7 L/2 L/2 18 3 4 9 2 3 6 7 2 装料口 装料 6 7 L13 L /3 05 L13 6 1.5 >2~3.5 36 5 4 装料口 装料口 b 2 y 12 14 L/2 孔14 L 3.5~5 济子 R 4 装料口 装料口 2 1Gx JB/T6049-92 续表2 m 高 宽b 长L ≤0.7 >0.7 2 见本表图a 见本表图b >2~3.5 见本表图c 见本表图d L12 L14 18 >.5 11 二>3.5~5 13 10 1 装料口 2 表3 m 高五 宽b 长L >0.7 1.5 2 L/2 送料方向 L一假设有效加热区长度; L一托盘料筐等长度, 169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5.200 JB J36 备案号:20342-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074-2007 代替JB/T5074-1991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Spheroiditegradeoflowandmediumcarbonsteel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5074-2007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冷镦、冷挤压及冷弯加工的组织评级, 4.2自动机床用钢的组织评级, 5试样. 6球化体评级. 1 图1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图x400.. 2 图2中碳结构钢球化体分级图x400... 3 图3中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图x400... 5 表1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2 表2中碳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表3中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JB/T5074-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5074一1991《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本标准与JB/T5074-1991相比,仅在增加了目次、前言、标准名称和术语的英文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第二汽车 集团公司、武汉汽车标准件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兰、赵德寅、景立媛、曹敖芳、张淑梅、高湘生、徐跃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5074-1991。

IⅡI
JB/T5074-2007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碳结构钢、低碳合金结构钢、中碳结构钢、中碳合金结构钢及易切削结构钢的球化 体等级评定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冷镦、冷挤压、冷弯及自动机床切削加工用钢的组织评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7232-1999,neqDIN EN10052:1994;JIS B6905:1995)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点状球化体fine spheroidite 珠光体中碳化物球化颗粒细小,显微镜观察(400倍~500倍)呈点状,高倍观察为球状。

4技术要求 4.1冷镦、冷挤压及冷弯加工的组织评级 4.1.1低碳结构钢可不检查珠光体组织;低碳合金结构钢需经供需双方协议规定评级。

4.1.2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变形量≤80%,组织4级~6级合格。

变形量>80%,组织5级~ 6级合格。

4.2自动机床用钢的组织评级 4.2.1易切削结构钢,组织1级~4级合格。

4.2.2低碳结构钢、低碳合金结构钢、中碳结构钢、中碳合金结构钢,1级~3级合格。

5试样 5.1试样应在热处理炉中有代表性的部位选取,一般按炉的有效加热区大小取3个~5个。

5.2金相试验样在截取、制备过程中,不得有因受热而导致组织改变的现象。

5.3金相试验样磨制抛光后,用2%~5%硝酸酒精腐蚀,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以上的视场进行评定。

6球化体评级 6.1球化体等级的评定,应根据其组织的形态、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综合评定。

放大倍数一般选 用400倍。

6.2分级说明分别见表1及图1、表2及图2、表3及图3。

6.3易切削结构钢球化体分级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按6.2评定。

JB/T5074-2007 表1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级 别 组织特征 图号 珠光体+铁素体 图1a) 2 珠光体及少量球化体+铁素体 图1b) 3 球化体及珠光体+铁素体 图1c) 4 球化体及少量珠光体+铁素体 图1d) 5 点状球化体及少量珠光体+铁素体 图le) 6 球化体+铁素体 图 1f) b)2级 c)3级 d)4级 图1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图 X40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5.200 J36 JB 备案号:2034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069-2007 代替JB/T5069-1991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 Metallographic examinationmethod of diffusionmetallizedlayer of steel parts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50692007 目次 前言... m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试样制备... .1 5渗层组织. .. 6渗层深度的测量. .. 7渗层硬度的测量.. ..10 8试验报告.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渗层各相显微硬度 .11 图1渗铬 侵蚀剂:1+2x500... ..4 图2渗铬 侵蚀剂:1+2+4x500... ..4 图3渗铬 侵蚀剂:1+2(3) x500... 图4渗铬 侵蚀剂:1+2+4x800.. .5 图5渗铝 侵蚀剂:5 x250... 图6渗铝 侵蚀剂:5 x40.. 图7渗铝 侵蚀剂:1 x200.... ..6 图8渗铝 侵蚀剂:5 x200.... ...6 图9渗锌 侵蚀剂:6 x250.. 图10渗锌 侵蚀剂:7 x500.. .7 图11渗锌 侵蚀剂:1 x250... ..7 图12渗钒 侵蚀剂:1+2+4x800. 图13渗钒 侵蚀剂:1+2+4 x800. ..8 图14渗钛 侵蚀剂:1 x800. ..8 图15渗钛 侵蚀剂:1 x800... ..8 图16渗锯 侵蚀剂:1 x800.... .9 图17渗锯 侵蚀剂:1 x800.. 9
JB/T5069--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5069一1991《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

本标准与JB/T5069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一 一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性质、名称,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武汉 材料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康才、李瑞菊、徐跃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 5069-1991。

IⅢI
JB/T5069-2007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零件渗金属层的金相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零件经渗铬、渗铝、渗锌、渗钒、渗钛、渗锯处理后的试样制备、渗层组织、渗 层深度(不适用于渗层与基体没有明显分界的钢种)及显微硬度的检验和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GB/T6462一2005,ISO1463:2003,IDT) GB/T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7232-1999,neqDIN EN 10052:1994,JIS B 6905:1995) GB/T9451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9451-2005,ISO4970:1979 (E),MOD) GB/T9790金属覆盖层和其他有关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GB/T9790一1988,neqISO 4516: 1980) JB/T9206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渗层深度totaldiffusiondepth 自渗层表面至渗层界面线的距离。

3.2 渗层界面线interfacebetween case and substrate 金相试样在侵蚀剂作用下,所显示的浸层与基体金属的分界线。

4试样制备 4.1试样切取: 4.1.1试样应取自渗金属零件上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在渗层表面垂直切取。

4.1.2极薄渗金属层(<5um),按照GB/T9451制备斜截面试样。

4.1.3为避免空心零件渗金属的变形塌陷,应先用树脂填料灌注成实体,固化后再切割成试样。

4.1.4可用相同钢种、工艺的代试样。

4.1.5切取试样必须进行水冷,以免引起组织变化。

4.2夹持和镶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5.200 J36 备案号:2033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3999--2007 代替JB/T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Carburizing or carbonitriding, post-quenching and tempering of steel parts (JISB6914:2002,MOD)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3999-2007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渗碳、碳氮共渗工艺分类及代号, 4渗碳、碳氮共渗常用材料及技术条件 4.1常用钢种.. 4.2技术条件.. 5待处理工件的原始状态... 6热处理设备.. 6.1渗碳与碳氮共渗加热设备 4 6.2淬火加热设备. 6.3冷却设备. 4 6.4回火设备. 6.5温度测定及控制设备, 7热处理过程. 5 7.1处理前的准备. 7.2渗碳、碳氮共渗, 7.3淬火. .6 7.4回火.. .6 7.5后续处理. .6 7.6记录 .6 8质量检验. .6 8.1外观... .6 8.2表面硬度.. .6 8.3硬化层深度, 7 8.4金相组织.. 7 8.5畸变.. 9检验设备.. 10质量验收.. 7 11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要求 .8 12产品报告单... 8 表1渗碳、碳氮共渗工艺分类及代号 2 表2渗碳、碳氮共渗常用钢种. 2 表3工件处理前的状态. 2 表4工件的外观、质量、形状、尺寸及精度 3 表5加热设备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允许偏差, 4 表6淬火冷却介质的使用温度允许偏差 4 表7温度指示总偏差值.
JB/T3999-2007 表8表面硬度偏差值, 6 表9表面硬度偏差值. 6 表10表面硬度偏差值. 7 表11表面硬度偏差值. 表12硬化层深度偏差值, I
JB/T3999-2007 前言 本标准是修改采用JISB6914:2002《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与JISB6914:2002《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一工艺分类代号不同; 常用钢号的范围较大; 一工件处理前的状态不同; 一工件的外观、质量、形状、尺寸及精度的分类均有较大差异。

本标准代替JB/T3999一1999《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本标准与JB/T3999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第3章渗碳、碳氮共渗工艺分类及代号; -第4章渗碳、碳氮共渗常用材料及技术条件; 一第5章待处理工件的原始状态; -第6章热处理设备; 一第7章热处理过程; 第8章质量检验; 第9章检验设备; 第10章质量验收; 一第11章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要求; -第12章产品报告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爱国、徐跃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 3999-1985、JB/T 3999-1999。

ⅢI
JB/T3999-2007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的常用钢种、设备、工艺、质量检验、检验设备及安 全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修 改单(不包括堪误表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 尺)(GB/T 230.1-2004,ISO6508-1:1999,MOD)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ISO630:1995,NEQ) GB/T 3077 合金结构钢(GB/T 3077-1999,neq DIN EN 10083-1:1991) 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1999,eqvISO6507-1:1997) GB/T4341金属肖氏硬度试验(GB/T4341-2001,eqvJISZ2246:1992) GB/T5216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GB/T9450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9450-2005,ISO2639:2002,MOD)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71.120;83.200 G9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4120-2021 塑料挤出机械用换网器 Screen changer for plastic extrusion machinery 2021-08-21发布 2022-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塑料挤出机械用换网器 JB/T14120-2021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1.25印张36千字 2022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21.00元 * 书号:1511116209 网址:.cmpbook.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 JB/T14120—2021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4.1具体分类 .3 4.2连续换网器 3 4.3非连续换网器 .5 5基本参数 6技术要求 .7 6.1总则. 6.2换网器的主要零部件要求 44 6.3性能要求 9 6.4安全要求 9 6.5外观质量要求 .9 7试验方法 7.1换网试验 .10 7.2性能检测 .10 7.3安全要求检测 .10 7.4外观质量检验 .10 8检验规则. .....10 8.1检验分类 10 8.2出厂检验 .10 8.3判定规则 11 8.4型式检验 11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 9.1标志 11 9.2包装 11 9.3运输. .12 9.4贮存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本参数 13 图1双圆柱换网器结构示意图 图2圆盘式换网器结构示意图 A 图3带式换网器结构示意图 5 图4板式换网器结构示意图 5 图5单圆柱换网器结构示意图 6 图6圆筒式换网器结构示意图 6 I JB/T14120-2021 图7碟片式换网器结构示意图 表1主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和装配精度主要要求 .7 表A.1双圆柱换网器的基本参数 13 表A.2圆盘式换网器的基本参数 表A.3板式换网器的基本参数 .13 表A.4单圆柱换网器的基本参数 ..13 表A.5圆筒式换网器的基本参数 ......14 表A.6碟片式换网器的基本参数 .14 JB/T14120—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塑料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71/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 司、深圳塑能节能装备有限公司、东莞市新支点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塑料机械研究所、北京橡胶工 业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华、程敏华、何桂红、魏建鸿、寻尚伦、李毅、杨丁卯、李明胜、李香兰、 何成.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J04 备案号:64022—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71—2018 无损检测 在线油液金属磨粒电磁 监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 monitoring of metal wear debris in oil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无损检测在线油液金属磨粒电磁 监测方法 JB/T13471-2018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0.5印张15千字 2018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2.00元 书号:1511115115 网址:.cmpbook.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 JB/T13471—2018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方法概要. .1 5人员要求 6电磁监测系统. 2 6.1系统组成2 6.2控制单元2 6.3传感器.....2 6.4电缆组件与有关接口2 7标定和功能检查 2 7.1标定样管 ..2 7.2标定周期和标定方法 7.3功能检查 8抗干扰要求 9监测规程 .3 10监,4 11监测报告4 I JB/T13471-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所、北京铁路局北京科学技 术研究所、南昌航空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立波、林俊明、杨其明、宋凯、周新聪、孙金立、曾志伟、郭奇、林发炳.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3471—2018 无损检测在线油液金属磨粒电磁监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线油液金属磨粒电磁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系统/机器使用过程中油路磨损金属颗粒的实时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磁监测electromagnetic monitoring 基于电磁基本原理,通过电磁场信号的改变来监测工件工况的方法. 4方法概要 4.1在线油液金属磨粒电磁监测,是通过在油路的某个截面建立均衡的交变电磁场,利用油路中运动 的金属磨粒将对该交变电磁场产生扰动的特性,提取该交变电磁场扰动信号以监测是否有金属磨粒通过, 并分析信号的相位、幅值等特征,得到金属磨粒的铁磁属性、尺寸等信息,进一步对金属磨粒信息进行 分类识别统计,实时监控判断机械系统/机器的内部磨损状况. 4.2被检油液中金属磨粒的下述某一个或多个特性会影响其检测结果: a)金属磨粒的磁导率; b)金属磨粒的电导率: c)金属磨粒的几何形状: d)金属磨粒的运动速度. 4.3电磁监测方法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无需提取机械系统/机器中的油液: b)动态测量油液中的金属磨粒,实时监控机械系统/机器的内部磨损状态; c)提前预警机械系统/机器的危险磨损故障. 4.4监测目的包括: a)监测油液中金属磨粒的铁磁属性; b)监测油液中金属磨粒的尺寸; c)依据上述监测数据获得金属磨粒的铁磁属性、尺寸(质量)和数量信息,为实时监控机械系统/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J04 备案号:64021—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70—2018 无损检测陶瓷球荧光渗透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 for fluorescent penetrant testing of ceramic balls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470—2018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一般要求. .1 4.1人员要求 4.2环境要求 4.3管理要求2 5渗透检测器材2 5.1荧光渗透剂2 5.2紫外线灯 5.3其他辅助器材 .2 6检测程序 6.1预清洗处理..2 6.2施加渗透剂 6.3多余渗透剂的去除 2 6.4干燥 6.5像.3 6.6观察 .3 7复验 .3 8后清洗 .3 9检测记录与报告3 I JB/T1347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泰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吴江市宏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上海磁海 无损检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翠丽、董汉杰、金宇飞、丁杰、章怡明、刘丽东、潘锋、康凯、陈昌华、沈 明奎、李龙、龚建勋、仵永刚、彭志战.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JB/T13470—2018 无损检测陶瓷球荧光渗透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自显像方式的陶瓷球荧光渗透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检测陶瓷球表面开口的不连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 GB/T9445一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18851.2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JB/T6064一2015无损检测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JB/T7523一2010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 3术语和定义 GB/T9445一2015、GB/T12604.3和GB/T2073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一般要求 4.1人员要求 4.1.1按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按GB/T9445一201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取得渗透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并由雇主或其代理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和操作授权. 4.1.2渗透检测1级人员应在渗透检测2级或3级人员的指导下从事检测操作,无证书或证书失效人 员不得上岗操作. 4.1.3检测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近距离裸视或矫正视力应符合GB/T9445一2015中7.4a)的 要求. 4.1.4检测人员应无色盲和色弱. 4.2环境要求 4.2.1检测作业应在独立的工作场地进行,检测工作场地应远离潮湿、粉尘场所. 4.2.2检测场地应整洁,周围无腐蚀性气体及粉尘等影响渗透有效性的因素,荧光渗透检测的观察区 域环境可见光照度应低于201x 检测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50℃范围内. 1 JB/T13470—2018 4.3管理要求 陶瓷球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实施渗透检测,检测现场应有检测工艺卡.检测工艺、操作流程等应符合 本标准的规定. 5渗透检测器材 5.1荧光渗透剂 5.1.1使用的水洗型荧光渗透剂应满足B/T7523一2010中6.2.1规定的2级灵敏度要求. 5.1.2使用中的荧光渗透剂,应按GB/T18851.2的要求做定期检查,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不应低于 合格品的80%.不符合要求的荧光渗透剂应予以报废. 5.1.3检测前的系统性能验证,可采用JB/T6064一2015中5.2规定的五点式B型试块,要求荧火渗透 剂可显示全部五组裂纹. 5.2紫外线灯 紫外线应采用波长范围为315nm~400nm、中心波长为365nm的UV-A.紫外线灯应配备滤色片 过滤可见光、UV-B和UV-C. 因采用自显像工艺,距紫外线灯380mm处,紫外线辐射照度不应低于3000uW/cm2. 若合同各方同意,可以采用LED紫外线灯. 5.3其他辅助器材 检测工作间应配有必备的办公用品和工具,检测人员还应配置紫外线防护眼镜、手套、白光照度 计、紫外线辐照计等. 紫...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J04 备案号:64020—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69—2018 无损检测 涡流检测 对比试块 Non-destructive testing-—Eddy current testing-Reference blocks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469—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类 .1 5要求 5.1基本要求 5.2人工缺陷要求 2 5.3制作要求 2 标记 6.1总则 6.2标记格式 7标志和标签. .3 8包装、运输和贮存3 I JB/T1346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所、山东瑞祥模具有限公司、 东航上海基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俊明、雷洪、魏忠瑞、李光浩、孙金立、陈昌华、黄凤英、赵晋成、林嘉祥.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3469—2018 无损检测涡流检测对比试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涡流检测用对比试块的加工制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规缺陷类型的涡流检测用对比试块(以下简称对比试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分类 对比试块按以下进行分类: a)按人工缺陷形状,对比试块分为: 1)通孔试块: 2)刻槽试块; 3)平底孔试块; 4)圆底孔试块. b)按工件类型,对比试块分为: 1)管材对比试块: 2)棒(线)材对比试块; 3)板材对比试块: 4)异形工件对比试块. 5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制作对比试块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涡流检测仪器对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常规缺陷的检测.具体人工 缺陷的类型和尺寸的选择应能反映实际情况下涡流检测仪器能够检测到的可能会出现的任何缺陷类型. 5.1.2对比试块的材质、热处理状态、加工方式和形状规格等应与被检工件相同或相近. 5.1.3对比试块用于评定缺陷和标定仪器,但人工缺陷不一定能代表的自然缺陷,也不一定能反 映出仪器的反应信号与缺陷大小之间的直接关系. 5.1.4对比试块含有各种规格和形状的缺陷,为了建立并周期性地证实检测系统的反应以便识别大于 1 JB/T13469—2018 一定级别缺陷信号,宜制作能给出相同级别信号的参考缺陷作为标准.为了获取趋势信息需要对一定时 期内的信号进行分析比较时,一般需要三个规格渐增的类似缺陷用于建立标定曲线. 5.1.5对比试块也可用于标定某一检测系统,包括线圈的构造,是否具备足够的检测能力的工具,尤 其是检测自然缺陷的尺寸、形状和位置是否具备检测的能力. 5.1.6当材料的机械加工硬化影响材料的电磁性能时,宜采用电火花或化学腐蚀等技术来制作缺陷. 5.2人工缺陷要求 5.2.1通孔 通孔常用于模拟管材、板材中的贯穿性缺陷.通孔应无倒边和毛刺,尺寸公差、垂直度等应符合相 关要求. 5.2.2刻槽 刻槽常用于模拟工件表面开口的线形或条形缺陷,如裂纹、折叠等.刻槽应无倒边和毛刺,刻槽形 状、尺寸公差、方向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5.2.3平底孔 平底孔用于模拟管材、板材中的平底凹坑、腐蚀等缺陷.平底孔应无倒边和毛刺,平底孔形状、尺 寸公差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5.2.4圆底孔 圆底孔用于模拟管材、板材中的圆底凹坑、腐蚀等缺陷.圆底孔应无倒边和毛刺,圆底孔形状、尺 寸公差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5.3制作要求 5.3.1管材对比试块 5.3.1.1无缝管对比试块人工缺陷通常采用通孔、内外刻槽(轴向、周向)、平底孔、圆底孔模拟自然 缺陷.焊管对比试块母材人工缺陷通常采用通孔、内外刻槽(轴向、周向):焊缝人工缺陷通常采用通 孔. 5.3.1.2管材对比试块的制作、测试及验收,宜根据管材的金属种类和应用要求制定标准或规范,或 者由制造厂与用户共同协商确定相应要求. 5.3.2棒(线)材对比试块 5.3.2.1棒(线)材对比试块人工缺陷通常采用刻槽(轴向、周向)模拟自然缺陷. 5.3.2.2棒(线)材对比试块的制作、测试及验收,宜根据棒(线)材的金属种类和应用要求制定标 准或规范,或者由制造厂与用户共同协商确定相应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J04 备案号:64019—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68—2018 无损检测涡流-磁记忆集成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Practice for integrated method of eddy current and metal magnetic memory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468—2018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人员要求 5方法概要. 5.1检测时机 5.2主要用途1 6检测前的准备 2 6.1基本信息的获取2 6.2被检件表面准备 2 7检测设备和仪器 7.1检测仪器. 7.2集成检测探头 7.3检测分析软件3 7.4检测仪器校准 3 8检测步骤. 8.1检测系统校准 4 8.2扫查方式的选择4 8.3扫查速度 .5 8.4被检件母材的检测 5 8.5焊缝的检测. .5 8.6检测数据的实时分析与处理6 9检测结果的评价 6 9.1涡流检测结果评价 6 9.2磁记忆检测结果评价 9.3综合评定 6 10检测记录与报告 6 10.】检测记录.6 10.2检测报告.. ..7 图1平行扫查焊缝表面4 图2垂直扫查焊缝表面5 表1涡流-磁记忆集成检测方法四种典型的结果 .2 I JB/T1346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南 昌航空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俊明、沈功田、董世运、宋凯、蔡桂喜、黄松龄、胡斌、黄凤英、胡先龙、 林发炳、赵晋成.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3468—2018 无损检测涡流-磁记忆集成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涡流-磁记忆集成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铁磁性金属材料构件和焊缝的缺陷及应力状态综合评估的涡流和磁记忆集成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 GB/T12604.10无损检测术语磁记忆检测 GB/T26641无损检测磁记忆检测总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6和GB/T12604.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涡流-磁记忆集成检测方法integrated method of eddy current and metal magnetic memory 利用一体化软硬件结构同时实施涡流和磁记忆两种无损检测,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方法. 4人员要求 采用本标准进行检测的人员应按GB/T9445的要求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 资格鉴定机构颁发或认可的涡流、磁记忆检测等级资格证书,从事相应资格等级规定的检测工作. 5方法概要 5.1检测时机 涡流-磁记忆集成检测方法的检测时机: —制造过程检测: ——在役检测; ——在线检测与监测. 5.2主要用途 涡流-磁记忆集成检测方法的主要用途: —表面缺陷的检测; —一应力集中区域的检测及评价: 1 JB/T13468—2018 —早期损伤区域的检测; —疲劳裂纹的检测; 一焊接缺陷可能存在区域的检测; —综合评估试件的四种状态,见表1. 表1涡流-磁记忆集成检测方法四种典型的结果 检测结果 类型 涡流检测 磁记忆检测 A 无缺陷 无应力集中 B 无缺陷 应力集中 缺陷 无应力集中 D 缺陷 应力集中 6检测前的准备 6.1基本信息的获取 在进行检测前,选择合适的检测探头和检测仪,调整和标定检测仪及检测探头,编制检测工艺规程 或检测工艺卡,分析被检件可能存在的损伤类型及损伤和应力集中部位,通过资料审查和现场实地考察 获取一些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至少应包括: ——检测人员的资格; —检测工艺规程或检测工艺: ——检测仪器设备及性能: ——检测探头类型及最大提离值; —仪器校准状态; —一被检件的受载历史、磁化历史和目前状态; 一被检件的温度、腐蚀和组织的不均匀状态; —被检件的应力和残余应力大小及方向估计; ——被检件的表面状态、涂层类型和厚度: —被检件母材的材质: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J04 备案号:64018—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67—2018 无损检测扫描激光激励超声场 可视化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 for scanning laser excitation ultrasonic field visualizing inspection technique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467-2018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方法概要 .1 5人员要求 ..2 6检测系统 2 7参考试块了 8检测 9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5 10检测记录与报告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典型损伤和缺陷 8 参考文献 .11 图1检测工件——碳纤维复合材料 图2最大振幅图 6 图3超声波声场快照 6 图4差分滤波处理得到的超声波声场图像 6 图A.1工件(L型CFRP) .8 图A.2最大振幅图(L型CFRP) 8 图A.3T=34.79μS时刻的超声波声场快照(L型CFRP) 8 图A.4工件(T形角焊缝) .9 图A.5最大振幅图(T形角焊缝) .9 图A.6T-18.59s时刻的超声波声场快照(T形角焊缝)9 图A.7工件(钢管端部) 10 图A.8最大振幅图(钢管端部) .10 图A.9T=11.67μS时刻的超声波声场快照(钢管端部) .10 1 JB/T1346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金波检测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 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南昌航空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波、蔡桂喜、沈建中、史亦韦、林俊明、卢超、赵晋成.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3467—2018 无损检测扫描激光激励超声场 可视化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扫描激光激励超声场可视化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壁厚不大于50mm的固体材料或工件的表面、近表面和内部的缺陷(如裂纹、气 孔、腐蚀等)进行扫描激光激励超声波传播可视化的无损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超声波传播衰减较大(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小于6dB)及曲率较大(入射激光与工 件界面法线夹角大于60°)的复杂形面固体材料或工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247.1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15313激光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和GB/T153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大振幅图maximum amplitude image 该图像中每一点显示的是扫查区域中对应该点的超声波信号在指定时间段内和/或频率段内的最大 振幅值. 3.2 超声波传播图像ultrasonic wave propagation image 显示随时间变化的工件扫查区域内超声波传播过程中波幅分布的一顿帧图像. 3.3 超声波声场快照snapshot visualization of ultrasonic wave 超声波传播过程中某一个确定时刻超声波声场的空间分布所构成的图像. 注:表现超声波声场的物理量可以是位移,也可以是应力分量. 4方法概要 采用脉冲激光束照射固体材料表面时,材料表面发生热弹性效应产生超声波,通过接收装置采集这 种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放大、滤波及软件处理,得到材料表面超声波传播过程的可视化结果,从而对材 料内外部缺陷进行可视化无损检测. 1 JB/T13467-2018 5人员要求 5.1从事扫描激光激励超声场可视化检测的检测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激光超声可视化检测知识,并掌 握一定的被检工件材料与加工工艺知识,了解可能存在的缺陷及检验目的和需求. 5.2按照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并由 雇主或其代理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和操作授权. 6检测系统 6.1系统组成 扫描激光激励超声场可视化检测系统应包括脉冲激光器、激光扫描装置、信号接收装置、前置放大 器、数据采集及成像系统等. 6.2脉冲激光器 脉冲激光器需满足以下条件: ——脉冲激光器的输出能量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J04 备案号:64017—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66—2018 无损检测接头熔深相控阵超声测定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joint pentration by ultrasonic phased array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466—2018 目 次 前言 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检人员 5检测设备. 6检测时机. 2 7检测工艺及工艺验证 2 8检测准备 3 9检测系统的设置和校准 10检测. 11检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5 12验收准则 .9 13记录与报告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灵敏度校正参考试块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接头熔深参考试块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接头部分熔透焊缝推荐的扫查位置14 参考文献 .15 图1端点半波高度法 图2绝对灵敏度法 6 图3标准人工反射体端点衍射技术使用实例 6 图4参考试块端点衍射技术使用实例 6 图5实际接头熔深端点衍射技术使用实例7 图6显示幅度降低技术中光标使用实例 .7 图71mm接头熔深参考试块精度对比测定7 图81.4mm接头熔深参考试块精度对比测定8 图91.8mm接头熔深参考试块精度对比测定 .8 图102.2mm接头熔深参考试块精度对比测定8 图112.6mm接头熔深参考试块精度对比测定9 图A.1灵敏度校正参考试块 11 图B.1单面坡口接头熔深高度参考试块 .12 图B.2双面坡口对接接头熔深高度参考试块12 图B.3双面坡口角接接头熔深高度参考试块13 图C.1对接接头的扫查位置 14 图C.2T形接头的扫查位置 14 图C.3角接接头(L形接头)的扫查位置 .14 表1推荐的线性阵列相控阵探头参数 4 I JB/T1346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江南造船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广州多浦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瑞祥模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超、袁智勇、吕建、黄兴、蔡春波、陈利新、杨艳、胡玲、仇国敏、纪轩荣、 魏忠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JB/T13466—2018 无损检测接头熔深相控阵超声测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一维线性阵列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来测定部分熔透接头的接头熔深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母材厚度为6mm~60mm的熔化焊对接、角接和T形接头的部分熔透焊缝, 碳素钢材料的超声参数是基于纵波声速为(5920±50)m/s和横波声速为(3255±30)m/s的钢材得 出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GB/T32563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 JB/T8428无损检测超声试块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0737和GB/T325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接头熔深joint penetration 焊缝金属从焊缝表面向接头内延伸的距离,不包括焊缝余高. 3.2 部分熔透接头partial joint penetration 焊接时有意地使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焊接接头. 3.3 接头不熔透高度joint non penetration height 母材厚度减去接头熔深后剩余的部分. 3.4 扫查步进增量scan step-by-step increment 扫查方向上数据连续采集时相邻两点之间的间距. 3.5 角度步进增量angle step-by-step increment 数据连续采集时相邻角之间的角度差. 4检测人员 按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取得超 1 JB/T13466—2018 声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并由雇主或其代理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和操作授权. 按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具有相控阵超声检测实际检测经验并掌握一定的焊接及金属材料基 础知识. 5检测设备 5.1总则 相控阵检测设备主要包括相控阵超声检测仪、线性阵列相控阵探头、软件、扫查装置及附件,相控 阵检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J04 备案号:64016—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65—2018 无损检测低功率微焦点X射线数字成像 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 for X-ray digital radiography of low power and micro focus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无损检测低功率微焦点X射线 数字成像检测方法 JB/T13465-2018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297mm1印张27千字 2018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8.00元 书号:1511115109 网址:.cmpbook.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 JB/T13465—2018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通则 .1 5检测位置和评定标准 6检测技术. 7图像评定 5 8图像保存与存储.6 9检测后工件处理 6 10检测记录和报告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半导体、能源和电子制造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0 图1焦点、质点和探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 4 图2检测工艺评定流程 .5 表A.1半导体、能源和电子制造领域参考检测位置及透照位置 8 表A.2半导体领域参考验收等级 9 表A.3锂电池X射线数字成像参考检测阀值 .9 表A.4电子制造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要求9 1 JB/T1346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龙、刘骏、王鹏涛、金存忠、梁栋、辛晨、许威、周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JB/T13465—2018 引 言 微焦点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能源、电子制造领域的检测,由于其检测原 理的独特性,可以产生比普通焦点成像更清晰的图像,尤其在电子制造领域,低功率微焦点射线数 字成像检测方法是检测内部缺欠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有着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无法替代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外并没有针对低功率微焦点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领域的现行标准,而高功率的微焦点X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方法,可以适用于现行国内外通用的数字成像检测,故本标准为今后在低功率微焦点 X射线数字成像领域标准化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当本标准中涉及使用各类像质计来评定图像质量时,因为现行标准中没有涉及本标准所讨论的检测 对象,所以现行标准的图像评定方法仅作为参考.实际可接受的图像质量及评定标准,由直接使用者, 或相关责任人相互约定. 本标准中涉及半导体领域的检测指以导电性介于良导电体与绝缘体之间,利用半导体材料特殊电特 性来完成特定功能的电子器件的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及应用半导体原理工作的各类芯片的检测. 本标准中涉及能源领域的检测特指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储能产品的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检测 方法可适用于结构类型和射线图像上显示部位相同的储能产品. 本标准中涉及电子制造领域的检测指以印制电路板为载体,并通过焊接工艺将元器件用焊料与元器 件载体连接,或应用相同原理的大规模集成电子制造领域的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 本标准规定了实施低功率微焦点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的一般方法.为达到指定的图像质量、实现 不同的检测目的、保持检测系统的长期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指导. Ⅲ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100 J04 备案号:64131—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63—2018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用斜入射试块的制作 与检验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Practice for fabric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blocks used in angle beam ultrasonic testing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463—2018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材料选择 ..1 5横孔制作 6槽口制作 .4 7横孔物理特性检验6 7.1概要. 6 7.2检验方法6 8槽口物理特性检验6 8.1概要 .6 8.2检验方法 .6 9参考试块标识和表面状态 9.1横孔标识 9.2槽口标识 .7 9.3表面保护处理 .7 10横孔封口方法.7 10.1推荐方法 7 10.2耐腐蚀合金参考试块封塞方法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横孔人工缺陷覆型膜制作过程 9 A.1概述. .9 A.2人工反射体清洗 .9 A.3配制覆型膜材料. .9 A.4填料. .9 A.5固化 .9 A.6取样检测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槽口人工缺陷覆型膜制作过程 11 B.1概述 B.2人工反射体清洗 B.3配制覆型膜材料 .11 B.4填料 11 B.5固化 B.6取样检测 .12 图1曲面和平面斜入射参考试块的尺寸 t了 图2周向斜入射参考试块的尺寸. 图33.2mm直径横孔覆型膜阴影图(用10倍影像测量仪观察). 6 I JB/T13463—2018 图42.0mm深度矩形或V形槽覆型膜阴影图(用10倍影像测量仪观察)7 图5孔塞形状 图A.1横孔的混合料注入9 图A.2横孔的固化10 图A.3人工缺陷横孔提取. .10 图A.4人工缺陷横孔影像测量10 图B.1槽的混合料注入 图B.2槽的固化 .12 图B.3人工缺陷V形槽的提取12 图B.4人工缺陷矩形槽影像测量12 图B.5人工缺陷V形槽影像测量13 表1曲面斜入射参考试块制作参数 .2 表2平面斜入射参考试块制作参数 .2 表334度组参考试块制作参数 4 表445度组参考试块制作参数 4 JB/T1346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瑞祥模具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昌华、张利、马建民、魏忠瑞、王冰、金宇飞、丁杰、丁伟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Ⅲ JB/T13463—2018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斜入射试块的制作与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棒类或筒形类锻件超声波斜入射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和检测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和合金钢参考试块(以下简称参考试块)的制作和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和GB/T2073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材料选择 4.1用作参考试块的材料应与被检材料有相似的声衰减特性.匹配声学响应应考虑以下变量: ——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 一热处理状态及晶粒度; —一表面粗糙度及制造工艺(轧制、锻造等). 4.2总体评定规程:将纵向脉冲回波声束导入参考试块的任一侧,用于在轴线上确定金属声程距离. 采用以洁净的水作耦合剂的液浸法或使用合适的耦合剂(油、甘油等)的直接接触法均可.用于制作 参考试块所用原材料评定的检测仪器、频率及探头应与产品材料检测时所用的检测仪器、频率及探头 相当. 4.3用作参考试块的材料应100%扫查,只要可能应将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调整到材料的噪声水平,即显 示达到20%的满屏高度(FSD).若材料的透声性能无法满足该要求,检测系统也应显示可读的噪声水 平.当系统灵敏度调至其最大灵敏度范围时,不要将材料的噪声水平与经常观察到的仪器电噪声相混淆. 4.4用于制作参考试块的材料应符合4.3的要求,不允许存在所测噪声水平幅度两倍的离散型超声不 连续指示. 4.5通过对参考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3.060.50 J16 备案号:64012—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60—2018 液化天然气轴流式止回阀 Non-slam (axial)check valves for liquefied natural gas 2018-04-30发布 2018-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13460—2018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结构型式 .1 4技术要求 .2 4.1总则 4.2阀体 .3 4.3阀座与阀瓣 4.4导向套 4 4.5导向杆.. 4.6弹簧 4 4.7内部连接及紧固件 .4 4.8流阻系数 .4 4.9去除油污处理 4.10材料. .4 4.11低温冲击试验 5 4.12深冷处理 5 4.13外观质量 5 4.15无损检测 .5 4.16性能试验 5 5检验和试验方法5 5.1外观检验 5 5.2尺可寸检查6 5.3化学成分 .6 5.4力学性能 .6 5.5低温冲击试验 .6 5.6无损检测 5.7常温性能试验6 5.8低温性能试验 5.9低温循环寿命试验 6 广5.10标记和铭牌检查6 6检验规则 .6 6.1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 .6 6.2出厂检验 .7 6.3型式试验 .7 7标志 7 7.1标志的内容 7 I JB/T13460—2018 7.2阀体上的标记 7.3铭牌上的标记, ...8 8防护、包装和贮运8 .总则 8.2防护及包装. 8 8.3贮运.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订货要求9 图1轴流式止回阀的典型结构型式 2 表1轴流式止回阀的结构长度.2 表2阀门承压壳体材料推荐选用表 表3阀门主要零件材料推荐选用表 .4 表4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7 表A.1基本订货要求 9 JB/T13460—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伯特利阀门集团有 限公司、上海凯工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众阀门有限公司、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 司、保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美科阀门有限公司、慎江阀门有限公司、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 研究院、重庆科特工业阀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玉、胡春艳、金克雨、钱成龙、柯一杭、王建新、余中华、史庆泰、张晓忠、 康世屏、智佐长、崔卫东、张明霞.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Ⅲ JB/T13460—2018 液化天然气轴流式止回阀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化天然气轴流式止回阀(以下简称轴流式止回阀)的结构型式、技术要求、检验和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防护、包装和储运.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尺寸为DN50~DN600、公称压力为PN16~PN250 公称尺寸为NPS2~NPS24、 压力等级为Classt150~Class1500 工作介质为液化天然气的法兰和焊接连接的轴流式止回阀. 其他温度高于-162℃的低温轴流式止回阀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T1220不锈钢棒 GB/T9113整体钢制管法兰 GB/T12220工业阀门标志 GB/T12224钢制阀门一般要求 GB/T12230通用阀门不锈钢铸件技术条件 GB/T12236石油、化工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旋启式止回阀 GB/T14992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的分类和牌号 GB/T20878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GB/T21387轴流式止回阀 GB/T26480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GB/T26640阀门壳体最小壁厚尺寸要求规范 JB/T7248阀门用低温钢铸件技术条件 JB/T7927一2014阀门铸钢件外观质量要求 B/T7928工业阀门供货要求 JB/T12621一2016液化天然气阀门技术条件 JB/T12622液化天然气用阀门性能试验 NB/T47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3结构型式 轴流式止回阀的典型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 1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