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8月 ( 第 97 页)

JIS Z3821 不锈钢焊接技术检定试验 方法和判定基准 JISZ3821-1989 (1994确认) 1989年3月1日修订 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审议 (日本标准协会发行) JISZ3821-1989 Standard Qualificatiun provedure for Welding Technique of Stainless Steel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不锈钢电弧焊的技术检定试验方法及其判定基准,全自动焊除外. 2、用语的含义 本标准中使用的主要用语的含义,除符合JISZ3001(焊接用语)外,还有下述. (1)熔化极电弧焊接 指焊丝作为电极的焊接方法. 包括MIG、MAG 自动保护电弧焊. 3、试验的种类 试验的种类,按焊接方法、焊接姿势不同区分可分为如表1所示的种类.其名称和代号也 如表所示. 引用标准 JISG3459配管用不锈钢钢管 JISG4304热轧不锈钢板 JISG4305冷轧不锈钢板 JISZ3001焊接用语 JISZ3122对接焊焊接接头的模具弯曲试验方法 J1SG3124对接焊焊接接头的滚子弯曲试验方法 JISZ3221不锈钢涂药电弧焊焊条 JISZ3321焊接用不锈钢焊条及焊丝 JISZ3323不锈钢电弧焊填充焊剂金属丝 1 不锈钢焊接技术检定试验方法和判定基准 表1试验的种类 试验的种类 接头种类 试验名称 试验片 焊接方法溶接姿势 记号 试验材 试验材寸法 试验 形状 平焊 SUS CN-F 涂药电弧焊平焊试验 立焊 SUS CN-V N 涂药电弧焊立焊试验 横焊 SUS CN-H 板 板厚9mm 涂药电弧焊横焊试验 涂药弧焊 SUS CN-O 仰焊 涂药电弧焊仰焊试验 SUS CA-O A 水平固定 SUS CN-P(3) 公称直径 管 N 150A壁厚 涂药电弧焊固定管试验 铅直固定 SUS CA-P 9~11mm A 平焊 SUS TN-F TIG平焊试验 立焊 SUS TN-V TIG立焊试验 表面弯 横焊 板 板厚3mm SUS TN-H TIG横焊试验 曲和背 TIG焊 N 仰焊 SUS TN-O TIG仰焊试验 面弯曲 水平固定 公称直径 SUS TN-P 管 80~100A TIG固定管试验 铅直固定 壁厚3mm SUS MN-F N 平焊 熔化极电弧平焊试验 SUS MA-F A 熔化极 SUS MN-V N 立焊 SUS MA-V 板 板厚9mm 熔化极电弧立焊试验 电弧焊 A SUS MN-H N 横焊 SUS MA-H 熔化极电弧横焊试验 A 注:(1)平焊作业焊接的基本姿势. (2)N表示没有背垫板,A表示有背垫板 (3)初始1~3道用TIG焊时标记的未尾加M 4、试验材的制作 4.1试验材用不锈钢钢材 板的试验材使用的不锈钢钢材,为JISG4304(热轧不锈钢板)或JISG4305(冷轧不锈钢 板)中规定的SUS304 SUS304L SUS316或SUS316L中的一个;管的试验材用的不锈钢钢 材,为J349(配管用不锈钢钢管)中规定的SUS304TP、SUS304LTP、SUS316TP或 SUS316LTP中的一种. 另外,背垫板的材料使用上述中的一种. 4.2试验用焊条和焊丝 试验用的焊条和焊丝如下. (1)涂药电弧焊用的焊条,用JISZ3221(不锈钢涂药电弧焊焊条)中规定的D308、D308L、 D316或D316L中某一适合用的品种. (2)TIG焊用的焊条,用JISZ3321(焊接用不锈钢丝及焊丝)中规定的Y308、Y308L、Y316 或Y316L中某一适合的品种: (3)熔化极电弧焊用的焊丝,用JISZ3321中规定的Y308、Y308LY316或Y316L中的一 2* JISZ3821-1989 种或JISZ3323(不锈钢电弧焊填充焊药焊丝)中规定的YF308、YF308L、YF316YF316L每一 种中的C、S或G中适合的种类 4.3焊机 制作试验材用的焊机和附属设备没有规定. 4.4保护气体 保护气体没有规定.但是要注明是否用了保护气体以及若用了的话用的是哪种气体. 4.5.焊接姿势 板的焊接姿势如图1所示,固定管的焊接姿势如图2所示. 平焊(F) 立焊(v) 横焊(H) 仰焊(0) 水平 一水平 水平 一水平 水平 水平 铅垂 铅垂 图1板的焊接姿势 (a)水平固定 (b)铅垂定 水平 铅垂 图2管的焊接姿势 4.6试验材的形状和尺寸 试验材的形状和尺寸,根据焊接方法的不同分类如表2所示 3 不锈钢焊接技术检定试验方法和判定基准 表2试验材的形状和尺寸 焊接方法 试验材形状 尺寸 板 3 涂药电弧焊 管 4 板 5 TIG焊 管 6 熔化极电弧焊 板 7 4.7焊接注意事项 焊接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 (1)试验片为V...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JB/T9464-99 仪器仪表海洋环境条件 Ocea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instrumentation 1987-04-09发布 1987-10-01实施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淮 UDC 仪器仪表海洋环境条件 ZB N92 002-86 Ocea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instrumentation 引言 1.1本标准对永久性或临时性安装在海洋自然环境条件中的仪器仪表(以下简称产品)所遇到的各种 自然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1.2本标准含气候环境条件(K)、生物环境条件(B)、化学环境条件(C)、机械作用物质环境条 件(S)、水文环境条件(H)和电磁环境条件(E)等的各种自然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等级,机械环境条 件等是人工造成的非自然环境,故本标准不予考虑,所给出的严酷等级是产品可能遇到的短时间内出现 的极端条件。

在实际环境中超越的概率甚小,它仅用来说明影响产品工作性能、结构强度和外观质量的 各种环境参数的严酷程度,不含偶然性事件。

1.3本标准的应用范围是为工作在海洋自然环境中的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或制订有关产品标准 或技术要求时,按产品预期使用的各种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等级提供选择的依据,具体的使用方法见附录 A(补充件)对个别某些环境参数,目前尚不能定量地规定其严酷程度的数值,只能定性地加以描述。

1.4为保证产品在预期的海洋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按各种预定的环境参数进行选择 和转换为试验条件后,对产品进行环境适应性试验,其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和要求按有关环境试验规程 和试验方法标准执行。

1.5GB2422-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名词术语》和ZBY188-83《海洋仪器术语》 适应于本标准。

2各种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程度的分级 表1、2、3、4、5和表6中分别列出气候环境条件(K)、生物环境条件(B)、化学环境条件(C)、 机械作用物质环境条件(S)、水文环境条件(H)和电磁环境条件(E)等有限的各类环境条件下的 各种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等级。

任何一个使用于海洋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品,都需按预期的海洋自然环境 条件具体地选择本标准规定的各类环境条件等级。

其中,各类环境条件代号后的数字大的严酷等级,其 严酷程度可覆盖小的等级,如K3严酷于K2,更严酷于K1。

2.1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

表1气候环境条件等级 肖 酷等级 环境参数 单位 K1 K2 K3 K4 高压 Pa 101 500 102000 102 500 103000 气压 低压 Pa 101000 100 500 100000 000 66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批准 1987-10-01实施 1
ZB N92 002-86 续表1 酷等 级 环境参数 单 位 K1 K2 K3 K 4 高温 35 40 气 低温 -10 --20 - 25 温度变化率 ℃/min 0.1 1,0 3.0 % 85 06 90 95 高相对湿度 25 25 30 35 % 25 20 15 10 低相对湿度 5 15 -10 -5 最大风速 m/s 30 35 40 50 降水强度 mm/min 6 15 太阳辐照度 w/m2 1000 1120 2.2 生物环境条件见表2。

表2 生物环境条件等级 月 酷 等 级 环 境参 数 B1 B2 B3 空气中的植物 霉菌等条件 霉菌等条件 啮齿动物和其它有 啮齿动物和其它有 空气中的动物 害动物条件 害动物条件 细菌、海藻类及藤壶、 海水中的附着生物 苔藓虫等附着生物条件 2
ZB N92 002-86 2.3 化学环境条件见表3。

表3 化学环境条件等级 肖 酷 等 级 环境参数 单位 C1 C2 C3 空气中的物质: 盐雾 mg/m3 0.5 2.0 5.0 二氧化硫(SOz) mg/m3 0.1 1.0 1.0 硫化氢(HS) mg/m3 0.01 0.3 0.3 氧化氮(NO2当量值) mg/m3 0.1 1.0 1.0 臭氧(0) mg/m3 0.01 0.01 0.1 盐酸 (HCI) mg/ms 0.1 0.1 0.5 氢氟酸 (HF) mg/m3 0.003 0.003 0.03 氨(NHs) mg/m: 0.3 0.3 3.0 海水中的物质: kg/m* 30 溶解氧 10-3 14 2.4 机械作用物质环境条件见表4。

表 4 机械作用物质环境条件等级 酷 等 级 环境参数 单 位 S1 S2 S3 空气中的沙 g/m: 0.1 10 灰尘沉积 mg/(m2.h) 3.0 3,0 3
ZB N9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040.30 N30 备案号:28671-2010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399-2010 代替JB/T9399—1999 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系列 Main parameter series for the X-ray analytical instrumentation 2010-02-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9399-201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 ......1 表1额定功率 表2额定管电压 JB/T9399--2010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9399一1999《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系列》. 本标准与JB/T9399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仪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太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N30009—1989; —JB/T9399—1999. JB/T9399--2010 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系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射线分析仪器(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定向仪、X射线晶体分析仪、X射 线荧光光谱仪等)的主参数系列. 本标准适用于X射线分析仪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7406.2一1994试验机术语无损检测仪器 3术语和定义 B/T7406.2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额定管电压rated tube voltage 额定管电压是指X射线管在额定的条件下,加在阳极与阴极之间最大的电压峰值[单位为千伏 (kV)] 即最大X射线管电压. 3.2 额定功率rated power X射线管工作时,加在X射线管阳极的功率在定的使用条件下,X射线管功率的最大容许值. 4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 4.1额定功率为X射线分析仪器的第=主要参数,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 第一主参数系列 备注 R10/3(0.251)R”10(14) 0.25、0.5、1、1.2、1.5、2、2.5、3、4 两个公比的复合系列 6、9、12、18 R20/3(618) kw R10/3(3060) 30、60、90 R”20/3(6090) 两个公比的复合系列 额定管电压为X射线分析仪器的第二主要参数,宜符合表2的规 表2额定管电压 额定管电压 第二主参数系列 备注 kV 30、40、50、60、80、100 R"I0(30100) UrUC oucu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系列 JB/T9399-2010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210mm×297mm0.25印张6千字 201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号:151119791 网址:.cmpbook. 编辑部电话:(010)88379778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9.0G0 N72 各案号:58467-2017 华人民共国行业标 C/T9386-2017 代替JB/T9386一1999 摆杆阻尼试验仪 I'enduluni damping testers 2017-04-12发布 201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9386-2017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 3.1环境与工作条件 3.2试验仪结构 3.3一般要求 2 3.4摆杆 2 3.5标尺 4 3.6耐运输颠簸性能 4 4检验方法 4 4.1检验条件 4 4.2检验用仪器、工具和量具 4 4.3一般要求的检测 4.4摆杆的检测 5 4.5标尺的检查 .5 4.6耐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 5 5检验规则 5 5.1出厂检验 5 5.2型式检验- 5 5.3判定规则 6 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 图1试验仪的结构 图2科尼格摆 .2 图3珀萨兹摆 图4双摆 4 I JB/T9386—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9386一1999《摆杆阻尼试验仪技术条件》,与B/T9386一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修改了图2、图3(见图2、图3 1999年版的图2、图3): —增加了双摆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见3.4.3、第4章): —修改了检验用器具准确度表示方式(见4.2 1999年版4.2); -一修改了标准玻璃值检测方法(见4.4.3 1999年版4.7).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金伟、徐忠根、黄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N72020—86; —JB/T9386—1999. JB/T9386—2017 摆杆阻尼试验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摆杆阻尼试验仪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按GB/T1730测定漆膜硬度用的摆杆阻尼试验仪(以下简称试验仪).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8.1一2013滚动轴承球第1部分:钢球 GB/T1730一2007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GB/T2611一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B/T6147一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3技术要求 3.1环境与工作条件 试验仪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一环境温度为室温,相对湿度不大于70%; 一安放在无振动的试验台上. 3.2试验仪结构 试验仪应由图1所示的几部分组成,其中摆杆有科尼格摆、珀萨兹摆、双摆三种. J 1- 21 1 0 3 净 中 9 10 说明: 1——外罩;2—试台起落装置手柄:3——立柱:4—底板:5—摆杆:6——试板: 7——试台;8—标尺:9—水平调节装置:10一止动器. 图1试验仪的结构 1 JB/T9386—2017 3.3一般要求 3.3.1试验仪紧固零件应牢固装紧,无松动、脱落等现象. 3.3.2试验仪涂层应完整、光滑、均匀和色调一致,不应有斑点、皱纹、脱落及开裂等缺陷,金属镀 层应均匀,无斑点、脱皮等现象. 3.3.3试验仪应有一种能支撑试板和摆杆的试台,其直径为100mm 厚度不小于10mm. 3.3.4试验仪应有水平调节装置和能指示出试台置于水平的装置. 3.3.5试验仪应装有一个能够使摆杆无振动地降落到试板上的机械装置,并上下操作灵活自如,不得 有卡滞或移滑的现象. 3.3.6试验仪应有能避免气流影响且透明的保护罩. 3.4摆杆 3.4.1科尼格摆 3.4.1.1科尼格摆的形状和几何尺寸应符合图2的要求.指针尖端距钢球的支撑面400mm士0.2mm. 单位为毫米 150±0.2 128±0.2 15±0.2 201051 IOFE 2 3 30±0.2 p4±0.1 S088E 01006 5 说明: 1—平衡器(可调节);2——横杆(宽度为12士0.1);3——钢球(5);4——框架;5——指针尖端. 图2科尼格摆 3.4.1.2科尼格摆横杆下面嵌入两钢球作支点,钢球直径为5mm±0.005mm 钢球的洛氏硬度应符合 GB/T308.1中钢球硬度的要求. 3.4.1.3科尼格摆两钢球的距离为30mm士0.2mm. 3.4.1.4科尼格摆的垂直杆上有一调节摆动周期的滑动重锤,其直径为15mm士0.2mm 长度为 29mm±0.2mm.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9.100 J04 备案号:49956-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218-2015 代替JB/T9218-2007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Test method forpenetrant testing 2015-04-30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方法 JB/T9218-2015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210mm×297mm1印张32千字 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8.00元 书号:1511112835 网址:http:// 编辑部电话:(010) 直销中心电话:(010)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
JB/T9218-2015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安全警示 5 总则. 2 5.1 人员 2 5.2 方法概要 5.3 操作顺序 5.4 设备 5.5 5有效性 产品、灵敏度和名称 6.1产品族. 6.2 检测产品 6.3 灵敏度 6.4 名称 检测材料与被检件的相容性 3 7.1 概述 3 7.2 渗透检测产品的相容性 4 7.3 渗透检测材料与被检件的相容性 4 检测工艺规程 4 8.1 书面的检测工艺规程 8.2 准备和预清洗 8.3 施加渗透剂 8.4 多余渗透剂的去除 8.5 施加显像剂 6 8.6 观察 8.7 记录 8 8.8 后清洗和防护 8 8.9 重新检测 8 9检测报告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渗透检测的主要阶段 9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渗透检测的验证 10 B.1 概述 10 B.2 参考试块 10 B.3 灵敏度等级的验证 10 B.4 系统性能的验证 10 B.5 注意事项 11 参考文献 12 表1检测产品
JB/T9218-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修改了检测工艺规程中的部分内容(见第8章,2007年版的第8章);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显示的验收水平”(见2007年版的附录C)。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诚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美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金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 计研究院、浙江云飞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限公司、国核电站运 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新美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上海竹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威诚邦达检 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归龙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宇飞、陈翠丽、罗云东、冯剑飞、应荣福、万升云、钱征宇、丁杰、赵成、 周玉官、张颖、丁鸣华、陈宏伟、李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J04005-1987、JB/T9218-1999、JB/T9218-2007。

JB/T9218-2015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渗透检测方法。

金属材料,但也能用于其他材料,只要这些材料不是多孔的,且相对于检测介质是情性的即可。

被检材 料的实例包括铸件、锻件、焊缝、陶瓷等。

JB/T7523、GB/T18851.2和GB/T18851.3规定了渗透检测产品实用性能的测定和监控方法。

GB/T5616规定的应用无损检测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则适用于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9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 GB/T5616 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18851.2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 GB/T18851.3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第3部分:参考试块 GB/T18851.4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 第4部分:设备 GB/T18851.5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5部分:温度高于50℃的渗透检测 GB/T18851.6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6部分:温度低于10C的渗透检测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JB/T6064无损检测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JB/T7523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3和GB/T207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200 J.36 备案号:24497-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929-2008 代替JB/T8929-1999 深层渗碳 Deep carburizing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8929-2008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深层渗碳材料 3.1钢种的选择 3.2材料的确认 3.3材料内在质量检验 .1 4深层渗碳设备 ..2 4.1加热设备 2 4.2球化退火与淬火加热设备 .2 4.3冷却设备 .2 4.4回火设备 2 4.5温度和碳势测量控制系统 2 4.6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检定 2 5深层渗碳工艺 .2 5.1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5.2深层渗碳处理 2 5.3淬火与回火 5.4后续工序 3 6质量检验 3 6.1材料 3 6.2外观 3 6.3表面硬度 3 6.4心部硬度 6.5硬化层深度的测量 6.6金相组织检验 6.7心部力学性能 4 6.8畸变检查 4 6.9裂纹检查 6.10表面脱碳 4 7安全与环保 .4 表1表面硬度不均匀性允许偏差 4 I JB/T8929—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B/T8929一1999《深层渗碳》. 本标准与B/T8929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一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信息. —调整并填充了“前言”中的相关要素. —增加、删除了相关的“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及正确写法,并 对采标项目作了标记. -一除了原标准“3定义”. 将原第4章~8章的序号作了调整. 修改原标准4.3条中的相关内容为:“.金属平均晶粒度测量可按GBT6394规定的方法进 行;内部缺陷可按GB/T15822.2、GB/T15822.3的规定进行测量,”(见本标准的3.3). 一将原标准的“5.1深层渗碳加热设备”改为“4.1加热设备”. 一一将原标准的5.1.2内容改为:“加热设备应满足气氛均匀性的要求,碳势控制精度应符合BT 10312的规定”(本标准4.1.2). 一调整了标准内容中相关章的序号(见本标准的4.5.1、4.5.2、5.1.3、5.3.1、53.6及6.2的内容). 一将“碳势测量”内容改为:“碳势检测可按3/T10312的规定进行”(见本标准的5.2.5). 一将“变形”均改为“畸变”(见本标准的5.3.7、5.4.2、6.8内容). 一重新给出了条的标题(见本标准6.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推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屑俊、杨君刚.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8929-1999. Irt JB/T89292008 深层渗碳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深层渗碳材料、工艺、设备、质量检验及安全技术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件深层渗碳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方法 GB/T3077合金结构钢 GB/T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6394-2002 ASTM E112:1996 MOD) GB/T9450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9450-一2005,ISO2639:2002 MOD)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1573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5822.2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GB/T15822.2-2005 ISO9934-2:2002 IDT) GB/T15822.3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GB/T15822.3一2005,ISO9934-3:2002 IDT) GB/T16923钢件的正火与退火(GB/T16923-1997 eqv JISB6911:1987) GB/T16924钢件的淬火与回火(GB/T16924一I997 eqv JISB6913:1989) BT3999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B/T6141.1重载齿轮渗碳层球化处理后金相检验 B/T6141.3重载齿轮渗碳金相检验 B/T6955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B/T9209化学热处理渗剂技术条件 JB/T10312钢箱测定碳势法 3深层渗碳材料 3.1钢种的选择 在B/T3999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9.100 J04 备案号:49955—2015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428-2015 代替JB/T8428—2006 无损检测超声试块通用规范 Non-destructive testing-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ultrasonic blocks 2015-04-30发布 2015-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8428-2015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类 2 5技术要求 2 6检验方法 3 7检验规则 4 8标记 5 9标志和标签 6 10包装、运输和贮存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试块举例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参考试块举例 10 参考文献 15 图1槽口的断面形状 图A.ICSK-IA试块. 7 图A.2CSK-IB试块 8 图B.ICS-1试块.... 10 图B.2CS-2试块. 11 图B.3CS-3试块. 12 图B.4CS-4试块. 13 图B.5RB-1试块 13 图B.6RB-2试块 图B.7RB-3试块 14 表1试块的型式和(或)出厂检验项目 5 表A.ICSK-IB试块刻度线位置(I) 表A.2CSK-IB试块刻度线位置(II) .9 表B.ICS-1试块平底孔尺寸和位置 表B.2CS-2试块平底孔尺寸和位置 .11 表B3CS3试块横孔尺寸和位置 133 JB/T842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8428一2006《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与B/T8428一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修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6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分类(见第4章,2006年版的第4章); 一修改了部分技术要求(见第5章,2006年版的第5章); 修改了部分检验方法(见第6章,2006年版的第6章); 一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06年版的第7章); —修改了包装、运输和贮存(见第10章,2006年版的第10章).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瑞祥模具有限公司(山东济宁模具厂)、上海泰司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材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忠瑞、马建民、金宇飞、丁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8428—1996、JB/T8428—2006; —ZBY232—1984、JB/T10063-1999. Ⅱ JB/T8428-2015 无损检测超声试块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声检测用试块(以下简称试块)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的试块包括标准试块和参考试块,其中标准试块仅适用于钢质试块. 本标准适用于试块的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本标准也可作为用户订货的验收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3900无损检测材料超声速度测量方法 GB/T23908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直射检测方法 GB/T23912无损检测液浸式超声纵波脉冲反射检测方法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12604.1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槽口groove notch 试块表面开口的人工不连续,其断面形状有矩形、U形和V形(见图1). a)矩形槽口 b)U形槽口 c)V形槽口 图1槽口的断面形状 3.2 校准试块calibration block 标准试块standard test block 具有规定的化学成分、表面粗糙度、热处理及几何形状的材料块,可用以评定和校准超声检测设备. [GB/T12604.1—2005/ISO5577:2000 定义8.1] 1 JB/T8428—2015 3.3 参考试块reference block 对比试块 与受检件或材料化学成分相似,含有意义明确参考反射体的试块.用以调节超声检测设备的幅度和 (或)时间分度,以将所检出的不连续信号与已知反射体所产生的信号相比较. [GB/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3.060.40 25.040.40 N16 备案号:56571201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8219-2016 代替JB/T8219一1999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普通型及智能型 电动执行机构 Conventional and intelligent electrical actuators for industrial-process control systems 2016-10-22发布 2017-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普通型及智能型 电动执行机构 JB/T8219-2016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210mm×297mm1.5印张44千字 2017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24.00元 书号:1511114099 网址:.cmpbook.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JB/T8219—2016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与基本参数. 2 4.1产品分类 2 4.2基本参数 2 5智能型执行机构的基本功能 3 5.1显示功能 3 5.2参数设置功能 3 5.3现场组态功能 3 5.4故障自诊断和报警功能 5.5通信功能 4 5.6其他功能 4 6要求 4 6.1基本性能要求 6.2影响量影响的性能要求 6 6.3外观 8 6.4外壳防护等级 8 6.5防爆性能 8 7试验方法 8 7.1试验条件 8 7.2试验的一般规定 9 7.3基本误差. 9 7.4位置输出信号基本偏差 9 7.5回差 10 7.6 死区 10 7.7时滞 10 7.8额定行程时间误差 10 7.9 起动特性 11 7.10 行程控制机构重复性误差 11 7.11 绝缘电阻 11 7.12 绝缘强度 11 7.13 温升 11 7.14 长期运行稳定性 .11 7.15 最大与最小控制转矩和推力重复性误差 .11 7.16 手动-电动切换机构 ..12 7.17智能型的基本功能 12 I JB/T8219-2016 7.18 噪声 13 7.19 无级(变频)调速 13 7.20 环境温度影响 13 7.21 湿热影响 14 7.22电源电压影响 14 7.23 机械振动影响 14 7.24运输环境影响 15 7.2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15 7.2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15 7.27 浪涌(冲击)抗扰度 .15 7.28 静电放电抗扰度 15 7.29 工频磁场抗扰度 15 7.30 外观 16 7.31外壳防护等级 .16 7.32防爆性能 ..16 8检验规则. .16 8.1出厂检验. .16 8.2型式检验 .16 9标志、包装和贮存 ..17 9.1标志 ...17 9.2包装 9.3贮存 .18 表1基本性能的技术指标 4 表2影响量的技术指标 6 表3检验项目 JB/T8219-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B/T8219一1999《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执行机构》,与JBT8219一1999相 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更改了标准名称;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一一产品分类中,将原标准中按执行机构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分类,修改为按执行机构控制方式分 类,分成开关型执行机构、调节型执行机构(见4.1.2);增加了按电动机驱动模式分类的方法 (见4.1.4); 一删除了“阻尼特性、间隙、惰走量”指标(见1999年版的4.2); 一将原标准的3.7“比例式执行机构输入信号”修改为调节型执行机构的优选输入信号和开关型 执行机构的优选输入信号(见4.2.5); 增加了智能型执行机构的基本功能的内容(见第5章); 一准确度等级由原标准的“1级、2.5级、5级”修改为“0.5级、1.0级、1.5级、2.5级”(见 表1); 一原表1中的“比例式电动执行机构”“积分式电动执行机构”修改为“调节型执行机构”“开关 型执行机构”; 一要求中增加了“最大与最小控制转矩和推力重复性误差”“智能型的基本功能”“射频电磁场辐 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工频磁场 抗扰度”等要求(见6.1.13、6.1.15、6.2.6、6.2.7、6.2.8、6.2.9、6.2.10); —修改或增加了部分试验方法,如温升(见7.13)、环境温度影响(见7.20)、电源电压影响(见 7.22)等. 本标准由...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200 J36 备案号:203532007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713-2007 代替JB/T7713一1995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 Metallographic examination method of high-carbon high-alloy cold-work tool steel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7132007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1 4试样要求 5显微组织级别特征及评级图 .2 6检验报告 图1Cr12型钢大块碳化物级别图x500 .2 图2Cr12型钢淬火回火马氏体级别图x500. 4 I JB/T7713—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B/T7713一1995《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 本标准与JB/T7713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一将“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改为“范围”;将“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性质,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兵书、林丽华、邵周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7713—1995. JB/T7713-2007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 1范围图 本标准规定了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经淬火回火后碳化物、马氏体和晶粒度的评定方法及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Cr12型和W6Mo5Cr4V2等钢制冷作模具的显微组织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299合金工具钢(GB/T12992000 negASTM A681:1994) GB/T4462一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6394一2002金属平均品粒度测定方法(ASTME112:1996 MOD) GB/T9943高速工具钢棒技术条件(GB/T9943一1988,neg ASTM A600:1979) GB/T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3技术要求 3.1C12型钢原材料品质要求应符合GB/T1299的有关规定,其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的合格级别(见 表1). 表1 钢材截面尺寸 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的合格级别(不大于) mm I组 Ⅱ组 ≤50 3 4 >50~70 4 5 >70~120 5 6 >120 6 双方协议 注:按GB/T1299第三级别图评定. 3.2W6Mo5C4V2钢原材料品质要求应符合GB/T9943的有关规定,其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的合格级 别(见表2). 表2 直径或边长 ≤40 >40~60 >60~80 >80~100 >100~120 mm 共品化物不的会别 3 4 5 6 7 注:按GB/T9943第二级别图评定. 4试样要求 4.1试样应从模具上有代表性的部位切取,也可用与模具同一熔炼炉号,有效尺寸相同,锻制条件和 1 JB/T7713-2007 热处理规范相同的圆柱形或长方形试样. 4.2试样在磨制和抛光过程中,其检测表面不允许有过热而导致组织变化.金相试样的制备应符合GB 13298的规定. 5显微组织级别特征及评级图 5.1侵蚀剂 Cr12型钢试样推荐用三氯化铁(5g)十盐酸(15mL)十乙醇(100mL)溶液侵蚀. 5.2放大倍率 显微组织级别在放大500倍的显微镜下检验. 5.3Cr12型钢大块碳化物级别评定方法 5.3.1C12型钢大块碳化物级别按颗粒大小,数量多少分为五级,见图1.各级别的最大尺寸见表3. a)1级 b)2级 图1Cr12型钢大块碳化物级别图×500 2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200 J36 备案号:20352—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712-2007 代替JB/T7712一1995 高温合金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of superalloy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712—2007 目 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5设备与工艺材料 4 5.1加热设备 4 5.2冷却设备 ..5 6工艺过程控制 5 6.1装炉. 5 6.2加热 ....5 6.3保温时间 中 .5 6.4冷却 .5 6.5清理 ....5 7检验 表1常用铁基变形高温合金热处理规范 表2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热处理规范 表3铸造高温合金热处理规范 4 I JDB/T7712-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7712一1995《高温合金热处理》. 本标准与JB/T7712一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一一增加了前言; 一将“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改为“范围”;将“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一增加了条的标题和表格名称; 一将规范性引用文件“GB175《高温合金牌号》”更改为“GB/T14992-2005《高温合金和金属 间化合物高温材料的分类和牌号》”;并据此将原标准中三个高温合金的牌号进行了修改,即 GH761、GH901、GH903分别修改为GH2761、GH2901、GH2903.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志凯、臧兰英、高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7712—1995. Ⅱ JB/T7712—2007 高温合金热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合金热处理设备、工艺、工艺材料、工艺过程的控制及品质检验等.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高温合金的热处理.专用技术文件或订货合同另有规定者除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eqv ISO6892:1998(E))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 标尺)[GBT230.1一2004,ISO6508-1:1999 MOD]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2 eqv ISO6506-1:1999 (E)] GB/T2039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GB/T2039一1997,eqv ISO204:1997) GB/T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7232一1999,neg DIN EN10052:1994 JISB6905:1995)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T10066.1一2004电热设备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部分(EC60398:1999 M0D) GB/T10067.1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部分 GB/T10067.4电热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GBT14992高温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材料的分类和牌号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常用高温合金及热处理规范 4.1常用高温合金牌号及化学成分按GB/T14992规定. 4.2常用铁基变形高温合金热处理规范按表1规定. 表1常用铁基变形高温合金热处理规范 序号 热处理工艺 合金牌号 工序名称 备注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冷却方式 中间退火 1080 板材5min~15min 锻件 空冷或水冷 板材厚度≤3mm 5min~ 1 GH1015 固溶处理 1150 约imin/mm 空冷或水冷 15min 中间退火 1080 板材5min~15min 锻件 空冷或水冷 板材厚度3mm~5mm 2 GH1016 12min~15min 固溶处理 1160 1.4min/mm 空冷或水冷 中间退火 1060~1100 板材1.2min/mm~ 3 GH1035 空冷 固溶处理 1120~1150 2min/mm 棒材1h~1.5h JB/T7712-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5.200 JB J36 备案号:2035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7711--2007 代替JB/T7711-1995 灰铸铁件热处理 Heattreatmentofgrey castiron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 7711-200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4热处理设备.. 4.1加热设备.. 4.2温度测定和记录仪表, 4.3冷却设备和冷却介质, 2 5热处理工艺 5.1热处理前的准备.. 2 5.2装炉. 2 5.3工艺规范. 2 5.4表面热处理. 3 5.5记录. .3 6热处理件品质, 3 6.1表面品质. 3 6.2力学性能. 3 6.3金相组织. 3 6.4畸变... 3 6.5无损检测. 6.6应力... 7处理件的材料. 附录A(资料性附录)灰铸铁件热处理工艺温度
JB/T 7711-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7711一1995《灰铸铁件热处理》。

本标准与JB/T7711-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一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性质、名称,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天津 市热处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汉奇、盛洪全、邵周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 7711-1995。


JB/T7711-2007 灰铸铁件热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灰铸铁件的热处理设备、工艺及品质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灰铸铁件的退火、正火、回火及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 标尺)(GB/T 230.1-2004,ISO6508-1:1999,MOD)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2,eqvISO6506:1999 (E)) GB/T7216 灰铸铁金相(GB/T7216-1987,neq ISO945:1975)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JB/T7945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3.1高温石墨化退火用于基体组织中含有较多共晶渗碳体的铸件,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3.2低温石墨化退火用于铸件硬度过高,基体组织中没有共晶渗碳体,要求具有高塑性和高韧性的铸 件。

3.3去应力退火用于降低铸造、铸件焊接、机械加工等残余应力,保证铸件尺寸稳定。

3.4完全奥氏体化正火用于铁素体量过多、硬度较低的灰铸铁,提高铸件强度。

3.5部分奥氏体化正火用于相对均匀,且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铸件。

3.6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回火用于采用不同回火温度的基体组织,提高铸件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3.7完全奥氏体化等温淬火用于获得贝氏体基体组织,提高铸件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3.8表面淬火用于提高铸件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3.9化学热处理用于获得铸件表面特殊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4热处理设备 4.1加热设备 4.1.1采用燃气、燃油、燃煤与电阻加热炉。

根据铸件生产要求,也可采用无氧化加热设备、可控气 氛加热炉与连续作业炉。

4.1.2燃料加热炉的火焰不能直接接触铸件,可控气氛加热炉应能调节和控制炉内气氛。

连续作业炉 应能调节输送速度,以使铸件在炉内保持必要的加热时间。

4.1.3热处理炉保温精度应满足工艺要求。

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按GB/T9452规定执行。

4.2温度测定和记录仪表 4.2.1热处理加热和冷却设备应配有测温、控温和自动记录装置。

4.2.2测温装置总误差不得超过表1规定。

JB/T 7711-2007 表1 预定温度 400 >400 温度指示总误差 ±4 ±(T/100) 注:T为加热温度。

4.2.3热电偶和炉温仪表应定期校验并保存有关记录。

4.3冷却设备和冷却介质 4.3.1冷却设备应保证处理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5.200 J36 备案号:2034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7530-2007 代替JB/T7530-1994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 一般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rgon,nitrogen and hydrogen gasesused inheattreatmen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7530-2007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技术要求, 4用途 5检验方法. 6验收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JB/T7530--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7530一1994《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753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性质、名称,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 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广生、丁勇、徐跃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7530-1994。

IⅢI
JB/T75302007 热处理用氩气、氮气、氢气一般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用氩气、氮气和氢气的技术要求,用途,检验方法,验收规则及标志、包装、 贮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热处理的保护、冷却及其他用途的气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3864 工业氮(GB/T3864-1996,eqvIOCT 9293:1974) GB/T4842氩 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5099 钢质无缝气瓶(GB5099-1994,neqISO4705:1983) 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T 7445 5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GB/T7445-1995,eqvJISK0512:1974) GB/T 8979 纯氮 GB/T8980 )高纯氮 3技术要求 热处理用高纯氩、纯氩、高纯氮、纯氮、工业氮、氢气可分别选用GB/T4842高纯氩和纯氩、GB/T 8980高纯氮的合格品级、GB/T8979纯氮的优等品级、GB/T3864工业氮的I、ⅡI类和GB/T7445纯氢、 高纯氢和超纯氢的纯氢气级。

其品质应符合表1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指标 名 称 (%)(V/V) 氢含量 氮含量 氢含量 氧含量 总碳含量(以甲烷计) 水含量 高纯氢气 ≥99.999 ≤0.0004 S00000> ≤0.00015 CH-CO+CO≤0.0001 00000> CH≤0.0005 纯氩 ≥99.99 5000> S0000> 1000》 0000>00 ≤0.0015* CO≤0.001 高纯氮 ≥99.999b 10000> 00000 0000> S0000> 0000>00 纯氮 ≥99.996 50000> 100'0> 50000>00 S000'0> CH≤0.0005 优等品 二 S66 ≤0.5 露点≤-43℃ 工业氨 一等品 = 5'66 ≤0.5 无 合格品 98.5 ≤1.5 游离水≤100mL/瓶
JB/T7530--2007 表1(续) 技术指标 名 称 (A/A)(%) 氩含量 氮含量 氢含量 氧含量 总碳含量(以甲烷计) 水含量 CO≤0.0005 氢气 9000 ≥99.99 ≤0.0005 CO≤0.0005 0000> CH≤0.001 液态纯氩、工业氮不规定水分含量。

包含微量情性气体氮、氩、氛。

4用途 各种气体在热处理中的一般用途及不适用范围见表2。

表2 名称 一般用途 不适用范围 高纯氢气 真空热处理回充气和冷却气 各类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铜合金、精密合金、贵金属的热 氩气 处理加热保护气 高纯氮 各类结构钢、工具钢真空热处理回充气和冷却气,离子渗氮气源 不适用于沉淀硬化不锈钢、马氏体 纯氮 各类结构钢、工具钢热处理加热保护气,渗碳、碳氮共渗的载气、 、时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等热处理 工业氮 离子渗氮气源 加热保护或真空热处理回充气 不适用于高强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5.200 J36 备案号:24487200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955—2008 代替JB/T6955--1993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The specification of quenching medium for heat treatment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6955-2008 目 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常用淬火介质分类 .2 5技术要求 6淬火介质的回收及再生 .5 7淬火介质的安全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淬火介质冷却特性典型数据 6 A.1水及水溶液 6 A.2淬火油 .7 A.3盐浴、碱浴 .8 表1常用淬火介质分类 .2 表2常用水溶液淬火介质浓缩液的物理化学性能 2 表3常用淬火油的物理化学性能 .2 表4常用淬火介质一般技术要求及应用范围 .3 表5检测项目及检测周期 4 表6淬火油的更换指标 .4 表A.1不同温度下的自来水,静止及搅拌时的冷却特性 表A.230℃的无机盐水溶液,静止时的冷却特性 表A.330℃的聚合物水溶液,静止时的冷却特性. ..7 表A.4L-AN全损耗系统用油不同温度静止时及添加不同比例冷速调整添加剂后的冷却特性7 表A.5专用淬火油不同温度静止时的冷却特性 ..7 表A.6盐浴、碱浴的配方及使用温度 8 I JB/T6955-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6955一1993《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本标准与JB/T6955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信息: 调整并填充了“前言”中的相关要素: 规范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并对采标项目作了标记; 在技术要求中增加了淬火介质的更换指标及淬火介质的使用、维护管理要求: 一对附录中冷却特性的试验方法作了调整: 一一对附录中的参数随试验方法的变化作了较大的变动: 附录中增加了PAG聚合物淬火剂、冷速调整添加剂的冷却特性,并删减了一些不常用淬火介质.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南京科润工业介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晓霖、宋金梅、王锡樵.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6955—1993. JB/T6955—2008 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 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的分类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及其制件淬火时采用的水溶液、油、热浴三类介质. 本标准不包括金属浴、流态床及气体等淬火介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09工业用氢氧化钠 GB210.1工业碳酸钠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业碳酸钠(GB/T2101一2004,BS3674:1981 MOD) GB/T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443L-AN全损耗系统用油 GB/T 614 化学试剂折光率测定通用方法 GB/T1884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4一2000,egv ISO3675: 1998) GB/T1919工业氢氧化钾(GB/T1919-2000 neqΓOCT9285:1978(1995))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5一2006,ISO3016:1994 MOD) GB/T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3536一1983,qv ISO2592: 1973) GBT5559环氧乙烷型及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合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浊点的测定(GB/T 5559-1993 eqv ISO1065:1991) GB/T8121 热处理工艺材料术语 GB/T9724 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GB/T9724一2007,ISO6353-1:1982 NEQ) GB1573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7145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 JBT4392有机物水溶性淬火介质性能测定方法 JB/T4393 聚乙烯醇合成淬火剂 JB/T7951 测定工业淬火油冷却性能的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9.100 N78 备案号:34827—2012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215—2011 代替JB/T6215—2004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管系列型谱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truments -The series typal table to industrial X-ray tube 2011-12-20发布 201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6215—201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产品分类 .1 4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表1材料探伤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表(玻璃结构部分) 表2恒压电路中使用的金属陶瓷X射线管系列型谱 表3脉动电路中使用的金属陶瓷X射线管系列型谱. .3 表4荧光光谱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3 表5结构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表6测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4 I JB/T6215—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JB/T6215一2004《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与JB/T6215一200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重新编写了表1的内容(本版的表1 2004年版的表1); —一重新编写了原表2的结构格式(本版的表2、表3 2004年版的表2).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O122)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仪表研究所、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丹东东方电子管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志军、郭冰、裴旭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6215—1992 JB/T6215—2004. Ⅲ JB/T6215—2011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管系列型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X射线管的分类和系列型谱.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X射线管(包括材料探伤用、结构分析用、荧光光谱分析用、测厚用X射线 管系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8387一2010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主参数 JB/T9399一2010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系列 3产品分类 工业用X射线管按产品系列用途划分为材料探伤用X射线管系列、结构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荧 光光谱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测厚用X射线管系列. 4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 工业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见表1~表6.表中所列产品为已正式生产的产品.今后试制发展的新产 品的参数应符合JBT8387和JB/T9399的规定. 表1材料探伤用X射线管系列型谱表(玻璃结构部分) 序号 额定管电压kV 额定管电流mA 焦点标称值mm×mm 靶面倾角 射线辐射角 冷却方式 50 30 1.5×1.5 19° ≥40° 水冷 2 100 5 1.2×1.2 22° ≥40° 风冷 3 100 5 1.0×1.2 0° 360°×25° 风冷 4 100 2 1.0×3 15° 360°×30° 风冷 160 5 1.5×1.5 22° 40° 风冷 6 160 5 1.0×1.5 0° 360°×25° 风冷 7 160 5 1.0×3.5 15° 360°×30° 风冷 8 200 5 1.5×1.5 22° 40° 风冷 9 200 3 1.0×1.5 0° 360°×25° 风冷 10 200 5 1.0×3.5 15° 360°×30° 油浸 11 200 15 4.0×4.0 22° 40° 油冷 12 200 20 ≤010 30° 40° 油冷 13 250 5 2.0×2.0 22° 40° 风冷 14 250 5 1.0×2.0 0° 360°×25° 风冷 15 250 5 1.0×5.0 20° 360°×40° 风冷 1 JB/T6215—2011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管系列型谱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X射线管的分类和系列型谱.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用X射线管(包括材料探伤用、结构分析用、荧光光谱分析用、测厚用X射线 管系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8387一2010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用X射线管主参数 JB/T9399一2010X射线分析仪器主参数系列 3产品分类 工业用X射线管按产品系列用途划分为材料探伤用X射线管系列、结构分析用X射线管系列、荧 光光谱分析用X射线...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5.200 JB J36 备案号:20343-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051-2007 代替JB/T6051-1992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andqualityinspection of ductile iron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6051-2007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热处理工艺的应用, 2 5热处理设备.. 2 5.1加热设备... 2 5.2冷却设备及冷却介质 3 5.3温度测定和控制设备.. 5.4热处理设备校验与维修 6热处理工艺. 6.1热处理前的准备. 3 6.2工艺规范, 6.3热处理后续工序. 6.4热处理过程记录. 4 7热处理品质检验. 4 7.1品质检验项目. 4 7.2品质检验工作内容和要求 4 7.3质量检验方法, 5 7.4质量监控.. 8处理件的材料.. 附录A(资料性附录)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温度
JB/T6051-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6051一1992《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

本标准与JB/T605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 一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性质、名称,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机电研究所、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汉奇、李全贵、刘长锁、陈蕴博、陈位铭、邵周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6051-1992。

IⅡI
JB/T6051-2007 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和低合金球墨铸铁(以下简称球铁)的热处理工艺、设备及质量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球铁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

对于其他球墨铸铁,可视其 工艺要求,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法[GB/T228-2002,eqvISO6892:1998(E)】 GB/T229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229-1994,eqvISO148:1983)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 标尺)(GB/T230.1-2004,ISO6508-1:1999,MOD)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2,eqvISO6506-1:1999 (E)) GB/T1348球墨铸铁件 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1999,eqvISO6507-1:1S97) GB/T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7232-1999,neqDINEN10052:1994,JISB6905:1995) GB/T9441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温石墨化退火hightemperaturegraphitizin 铸态组织中有共晶渗碳体、一次渗碳体的铸件,加热到A"c温度以上,保温,然后炉冷至室温或 炉冷至A"温度以下空冷,获得珠光体、珠光体+铁素体基体组织。

3.2 低温石墨化退火lowtemperaturegraphitizing 铸态组织为珠光体和石墨或珠光体、铁素体和石墨的铸件,加热到稍低于A"c温度,保温,然后 炉冷至室温或炉冷至Ar温度以下空冷,获得铁素体为主的基体组织。

3.3 完全奥氏体化正火pleteaustenitiziednormalizing 铸件加热到A"c温度以上,使基体全部转变成奥氏体后,出炉空冷、风冷或雾冷,获得珠光体为 主的基体组织。

3.4 部分奥氏体化正火partialaustenitizednormalizing 铸件加热到A"c与A"c温度间保温,出炉空冷、风冷或雾冷,获得珠光体与铁素体基体组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JB ICS25.200 J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050—2006 代替JB/T6050-1992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Generalization of hardness test for heat treated iron and steel parts 2006-05-06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60502006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待测试件及测试部位的选取及要求 5硬度测试 ..2 6测试结果与硬度值表示 ...6 7仲裁试验. ......7 8硬度计与测试人员 9测试报告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硬度符号与表示及示例说明 ...9 附录B(资料性附录)硬度符号、标准及硬度试验原理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各种硬度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 ..........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现行硬度试验方法制定、修订及采用国际标准简况 ....15 JB/T60502006 前言 本标准是对JB/T6050一1992《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验通则》的修订. 本标准是按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修订编写. 与JB/T6050一199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改“引用标准”为“规范性引用文件,按现行标准改写原标准号及标准名称.增加GB/T8170、 GB/T13313、GB/T13794和GB/T18449.1四个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被合并的GB/T1818、GB/T4342 和GB/T5030三个引用标准. —相关章节修订为: 4待测试件的选取及要求 5硬度测试 6测试结果与硬度值表示 7仲裁试验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俏,李维钺,马兰,胡小丽,徐跃明,邵周俊 本标准于1992年5月5日首次发布. 1 JB/T6050-2006 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测试方法与硬度计选择、测试结果的判定、仲裁及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热处理零件在室温环境中硬度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该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该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该标准,然而,鼓励根据该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该标准.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 尺MOD ISO6508一1) GB/T231.1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MOD ISO6501一1) GB/T1172黑色金属硬度及强度换算值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 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MOD ISO6507一1) GB/T4341金属肖氏硬度试验方法(MOD JIS Z2246)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13313轧辊肖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17394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18449.1金属努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NEQ ISO4543) 3术语和定义 3.1钢铁零件parts of iron and steel 钢铁零件是指用钢或铸铁为材料制成的零件.材料中以铁为主要元素,并含有其它元素,其中钢 的含碳量一般在2%以下,铸铁含碳量≥2%. 3.2硬度hardness 固体坚硬的程度,即矿物或材料抵抗其他物体刻划或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就已经标准化的金属硬度 测试而言,硬度的实质是材料抵抗另一较硬材料压入的能力. 4待测试件的选取及要求 4.1待测试件应按专用热处理标准或钢铁零件技术文件(标准)的规定在热处理后选取.热处理后有硬 度值要求的钢铁零件可全部为待测试件,亦可按规定抽样选取一定数量的零件为待测试件.有时亦可采 用与零件材料和状态相同的随炉试样来代替待测试件. 4.2批量零件抽样测试硬度时,抽样率与取样方式应保证被选钢铁零件具有代表性. 4.3对于稳定生产的大批量钢铁零件一般可按GB/T2828一2003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4.4当随炉试样硬度的测试结果不合格时,允许对钢铁零件本体硬度进行复试,并以其结果为判定值. 4.5随炉试样一般不能用于仲裁硬度测试. 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6049-9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具体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井式炉、箱式炉、罩式炉、连续式炉、真空炉和盐浴炉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 2引用标准 (G32614镍铬-镍硅热电偶丝及分度表 (33772铂铑10-铂热电偶丝及分度表 GB4989热电偶用补偿导线 GB4990热电偶用补偿导线合金丝 (GB4993镍铬-铜镍(康铜)热电偶丝及分度表 (GB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951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3术语 3.1测温架 在有效加热区测定中,用来固定测温热电偶位置的金属架. 3.2设定温度 根据热处理工艺需要,欲测定的有效加热区的温度. 3.3工作热电偶 热处理生产时,安装在有效加热区内(有炉罐的炉子除外)能准确地反映出工艺规定的用于指示和 记录的热电偶. 34检测热电偶 用于进行炉温有效加热区测定,在有效日期内、具有检定合格证的热电偶,其精度不得低于工作热 电偶. 3.5超调 在热处理炉升温中炉温第一次到达设定温度时,超过保温精度允许的上限偏差的现象. 4假设有效加热区 4.1应符合GB9542的规定. 4.2箱式电炉的假设有效加热区一般距离搁砖顶端或发热元件50mm 距后壁50mm 根据炉子大小, 炉门可为炉膛长度的20%~25%. 4.3片式电炉的假设有效加热区一般为炉罐内容积尺寸范围,对于无炉罐的井式电炉的假设有效加热 区般距搁砖顶端或发热元件50mm 距风扇下沿50mm 距底部50~100mm.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92-05-05批准 1993-07-01实施 165 JB/T6049--92 5测温装置 5.1测温装置由测温架、热电偶、补偿导线、转换开关及检测仪表组成. 5.1.1井式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温装置见图1. 转换开关 检测仪表 补偿导线 测温孔 电阻丝 热电偶 测温架 图1井式炉有效加热区测温装置示意图 5.1.2箱式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温装置见图2. 检测仪表 转换开关补偿导线 热电偶电阻丝 测温架 图2箱式炉有效加热区测温装置示意图 5.2测温架 52.1测温架用于固定测温热电偶,应确保在检测温度下热电偶的热端不移位. 5.2.2根据所测温度的高低,测温架一般可用高温合金、不锈钢、低碳合金钢或低碳钢管棒料焊接而 成. 5.2.3测温架的大小和形状根据所测热处理炉的假设有效加热区形状尺寸及测量方法而定,应能便于 执行(GB9452规定的检测点的布置.井式热处理炉的测温架(见表1);箱式热处理炉的测温架(见表2); 托盘送料式或料筐进料式等连续式热处理炉的测温架(见表3);传送带式或展底式等连续式热处理炉的 测温架(见表4);真空热处理炉的测温架,根据其加热室的形状和大小可参考箱式或井式热处理炉的测 温架来制造. 5.2.4对于大型箱式炉或高温热处理炉,制造整体测温架有困难时,可以制造截面测温架(见表5)、也 以将被测空间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体积测温空间,制造与之相应的-一个测温架(见表1或表2). !6i JB/T6049.92 表1 m 直 径d 高h 1 1-2 d 2 3 2 1 3 2073 05 64 8 05 d 2 六1~2 可参照直径≤]m的测温架 4 2 >2 可参照直径1m的测温架 1 5 6 779 08 注:表中数字表示的小圈为检测点的位置. 167 JB/T6049-92 表2 m 高 h 宽b 长L ≤0.7 >0.7 L/2 L/2 18 3 4 9 2 3 6 7 2 装料口 装料 6 7 L13 L /3 05 L13 6 1.5 >2~3.5 36 5 4 装料口 装料口 b 2 y 12 14 L/2 孔14 L 3.5~5 济子 R 4 装料口 装料口 2 1Gx JB/T6049-92 续表2 m 高 宽b 长L ≤0.7 >0.7 2 见本表图a 见本表图b >2~3.5 见本表图c 见本表图d L12 L14 18 >.5 11 二>3.5~5 13 10 1 装料口 2 表3 m 高五 宽b 长L >0.7 1.5 2 L/2 送料方向 L一假设有效加热区长度; L一托盘料筐等长度, 169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5.200 JB J36 备案号:20342-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074-2007 代替JB/T5074-1991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Spheroiditegradeoflowandmediumcarbonsteel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5074-2007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冷镦、冷挤压及冷弯加工的组织评级, 4.2自动机床用钢的组织评级, 5试样. 6球化体评级. 1 图1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图x400.. 2 图2中碳结构钢球化体分级图x400... 3 图3中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图x400... 5 表1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2 表2中碳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表3中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JB/T5074-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5074一1991《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本标准与JB/T5074-1991相比,仅在增加了目次、前言、标准名称和术语的英文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第二汽车 集团公司、武汉汽车标准件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兰、赵德寅、景立媛、曹敖芳、张淑梅、高湘生、徐跃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5074-1991。

IⅡI
JB/T5074-2007 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碳结构钢、低碳合金结构钢、中碳结构钢、中碳合金结构钢及易切削结构钢的球化 体等级评定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冷镦、冷挤压、冷弯及自动机床切削加工用钢的组织评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7232-1999,neqDIN EN10052:1994;JIS B6905:1995)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点状球化体fine spheroidite 珠光体中碳化物球化颗粒细小,显微镜观察(400倍~500倍)呈点状,高倍观察为球状。

4技术要求 4.1冷镦、冷挤压及冷弯加工的组织评级 4.1.1低碳结构钢可不检查珠光体组织;低碳合金结构钢需经供需双方协议规定评级。

4.1.2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变形量≤80%,组织4级~6级合格。

变形量>80%,组织5级~ 6级合格。

4.2自动机床用钢的组织评级 4.2.1易切削结构钢,组织1级~4级合格。

4.2.2低碳结构钢、低碳合金结构钢、中碳结构钢、中碳合金结构钢,1级~3级合格。

5试样 5.1试样应在热处理炉中有代表性的部位选取,一般按炉的有效加热区大小取3个~5个。

5.2金相试验样在截取、制备过程中,不得有因受热而导致组织改变的现象。

5.3金相试验样磨制抛光后,用2%~5%硝酸酒精腐蚀,选取有代表性的三个以上的视场进行评定。

6球化体评级 6.1球化体等级的评定,应根据其组织的形态、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综合评定。

放大倍数一般选 用400倍。

6.2分级说明分别见表1及图1、表2及图2、表3及图3。

6.3易切削结构钢球化体分级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按6.2评定。

JB/T5074-2007 表1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 级 别 组织特征 图号 珠光体+铁素体 图1a) 2 珠光体及少量球化体+铁素体 图1b) 3 球化体及珠光体+铁素体 图1c) 4 球化体及少量珠光体+铁素体 图1d) 5 点状球化体及少量珠光体+铁素体 图le) 6 球化体+铁素体 图 1f) b)2级 c)3级 d)4级 图1低碳结构钢及低碳合金结构钢球化体分级图 X40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5.200 J36 JB 备案号:2034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069-2007 代替JB/T5069-1991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 Metallographic examinationmethod of diffusionmetallizedlayer of steel parts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50692007 目次 前言... m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试样制备... .1 5渗层组织. .. 6渗层深度的测量. .. 7渗层硬度的测量.. ..10 8试验报告.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渗层各相显微硬度 .11 图1渗铬 侵蚀剂:1+2x500... ..4 图2渗铬 侵蚀剂:1+2+4x500... ..4 图3渗铬 侵蚀剂:1+2(3) x500... 图4渗铬 侵蚀剂:1+2+4x800.. .5 图5渗铝 侵蚀剂:5 x250... 图6渗铝 侵蚀剂:5 x40.. 图7渗铝 侵蚀剂:1 x200.... ..6 图8渗铝 侵蚀剂:5 x200.... ...6 图9渗锌 侵蚀剂:6 x250.. 图10渗锌 侵蚀剂:7 x500.. .7 图11渗锌 侵蚀剂:1 x250... ..7 图12渗钒 侵蚀剂:1+2+4x800. 图13渗钒 侵蚀剂:1+2+4 x800. ..8 图14渗钛 侵蚀剂:1 x800. ..8 图15渗钛 侵蚀剂:1 x800... ..8 图16渗锯 侵蚀剂:1 x800.... .9 图17渗锯 侵蚀剂:1 x800.. 9
JB/T5069--2007 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5069一1991《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

本标准与JB/T5069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并标出了封面的各种要素; -增加了前言; ,,,,一 一给出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导语、性质、名称,并标出了采标程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爱协林工业炉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武汉 材料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康才、李瑞菊、徐跃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 5069-1991。

IⅢI
JB/T5069-2007 钢铁零件渗金属层金相检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零件渗金属层的金相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零件经渗铬、渗铝、渗锌、渗钒、渗钛、渗锯处理后的试样制备、渗层组织、渗 层深度(不适用于渗层与基体没有明显分界的钢种)及显微硬度的检验和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462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GB/T6462一2005,ISO1463:2003,IDT) GB/T7232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7232-1999,neqDIN EN 10052:1994,JIS B 6905:1995) GB/T9451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9451-2005,ISO4970:1979 (E),MOD) GB/T9790金属覆盖层和其他有关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GB/T9790一1988,neqISO 4516: 1980) JB/T9206钢铁热浸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渗层深度totaldiffusiondepth 自渗层表面至渗层界面线的距离。

3.2 渗层界面线interfacebetween case and substrate 金相试样在侵蚀剂作用下,所显示的浸层与基体金属的分界线。

4试样制备 4.1试样切取: 4.1.1试样应取自渗金属零件上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在渗层表面垂直切取。

4.1.2极薄渗金属层(<5um),按照GB/T9451制备斜截面试样。

4.1.3为避免空心零件渗金属的变形塌陷,应先用树脂填料灌注成实体,固化后再切割成试样。

4.1.4可用相同钢种、工艺的代试样。

4.1.5切取试样必须进行水冷,以免引起组织变化。

4.2夹持和镶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25.200 J36 备案号:2033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3999--2007 代替JB/T3999-1999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Carburizing or carbonitriding, post-quenching and tempering of steel parts (JISB6914:2002,MOD) 2007-03-06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3999-2007 目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渗碳、碳氮共渗工艺分类及代号, 4渗碳、碳氮共渗常用材料及技术条件 4.1常用钢种.. 4.2技术条件.. 5待处理工件的原始状态... 6热处理设备.. 6.1渗碳与碳氮共渗加热设备 4 6.2淬火加热设备. 6.3冷却设备. 4 6.4回火设备. 6.5温度测定及控制设备, 7热处理过程. 5 7.1处理前的准备. 7.2渗碳、碳氮共渗, 7.3淬火. .6 7.4回火.. .6 7.5后续处理. .6 7.6记录 .6 8质量检验. .6 8.1外观... .6 8.2表面硬度.. .6 8.3硬化层深度, 7 8.4金相组织.. 7 8.5畸变.. 9检验设备.. 10质量验收.. 7 11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要求 .8 12产品报告单... 8 表1渗碳、碳氮共渗工艺分类及代号 2 表2渗碳、碳氮共渗常用钢种. 2 表3工件处理前的状态. 2 表4工件的外观、质量、形状、尺寸及精度 3 表5加热设备有效加热区的温度允许偏差, 4 表6淬火冷却介质的使用温度允许偏差 4 表7温度指示总偏差值.
JB/T3999-2007 表8表面硬度偏差值, 6 表9表面硬度偏差值. 6 表10表面硬度偏差值. 7 表11表面硬度偏差值. 表12硬化层深度偏差值, I
JB/T3999-2007 前言 本标准是修改采用JISB6914:2002《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与JISB6914:2002《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一工艺分类代号不同; 常用钢号的范围较大; 一工件处理前的状态不同; 一工件的外观、质量、形状、尺寸及精度的分类均有较大差异。

本标准代替JB/T3999一1999《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本标准与JB/T3999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第3章渗碳、碳氮共渗工艺分类及代号; -第4章渗碳、碳氮共渗常用材料及技术条件; 一第5章待处理工件的原始状态; -第6章热处理设备; 一第7章热处理过程; 第8章质量检验; 第9章检验设备; 第10章质量验收; 一第11章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要求; -第12章产品报告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爱国、徐跃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 3999-1985、JB/T 3999-1999。

ⅢI
JB/T3999-2007 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的常用钢种、设备、工艺、质量检验、检验设备及安 全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件的渗碳与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修 改单(不包括堪误表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 尺)(GB/T 230.1-2004,ISO6508-1:1999,MOD)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ISO630:1995,NEQ) GB/T 3077 合金结构钢(GB/T 3077-1999,neq DIN EN 10083-1:1991) 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1999,eqvISO6507-1:1997) GB/T4341金属肖氏硬度试验(GB/T4341-2001,eqvJISZ2246:1992) GB/T5216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GB/T9450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9450-2005,ISO2639:2002,MOD) GB/T945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