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9月 ( 第 48 页)

ICS 27.010 F 01 NB 备案号:47865-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3013-2014 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规范 Opera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 island 2014-10-15发布 2015-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3013-201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2 5分布式电源孤岛转换控制 3 6有功控制与电压调节.. 3 7分布式电源孤岛监控系统 3 8通信 9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10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黑启动”控制
NB/T33013-2014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2)326号)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 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义明、季宇、苏剑、于辉、刘海涛、吴鸣、赵波、李洋、吕志鹏、李鹏、周丹.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I
NB/T33013--2014 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计划孤岛运行状态下的分布式电源应满足的运行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 电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5945 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DL/T584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NB/T33010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孤岛islanding 公共电网故障、检修或其他原因造成局部区域停电时,停电区域内电源仍保持对该区域部分负荷继 续供电的状态.

3.2 计划性孤岛intentionalislanding 按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进入孤岛状态.

3.3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distributedresourceislandingsystem 由分布式电源、就地负荷及相关保护、监视及控制装置构成的在计划孤岛运行状态下形成的独立于 公共电网运行的自治系统.

3.4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并网点pointofinterconnectionwithdistributedresource islanding system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与公共电网的电气连接点.

3.5 不停电切换方式non-blackoutswitching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内负荷不停电条件下进行的并/离网转换操作.

NB/T33013-2014 3.6 停电切换方式blackout switching 切除负荷且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内部分布式电源退出运行后,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进行的并/离网转 换操作.

3.7 管控层manage and controllevel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监控和管理中心,实现分布式电源、负荷及孤岛系统并网点的数据采集与监控、 频率/有功功率控制、电压/无功调节、保护与并/离网转换控制等功能.

3.8 电源监控单元powermonitoring unit 对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内电源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终端设备.

3.9 负荷监控单元loadmonitoringunit 对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内负荷集合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终端设备,负荷集合可根据负荷位置、类型及 重要等级进行划分,单个集合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负荷.

3.10 并网点监控单元monitoringunit forpointofinterconnection 对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并网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终端设备.

3.11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黑启动”blackstartofislanding system 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在无电情况下,通过内部具有自启动能力分布式电源的启动,带动无自启动能 力的电源,逐渐扩大供电范围,最终实现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正常运行.

4基本规定 4.1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宜通过一个电气连接点与电网连接,且在该电气连接点进行计划性并/离网转 换;当存在一个以上电气连接点时,应具有相应闭锁和切换机制.

4.2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与电网的电气连接点应安装可闭锁、具有接地功能、有明显断开点的开断设 备,具备开断故障电流的能力,能够就地或远方操作.

4.3公共电网故障、检修或其他原因造成供电中断时,分布式电源可按照预先设置的并/离网控制策略 转入计划性孤岛运行状态.

4.4计划性孤岛运行状态下,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应依据计划性孤岛运行方案和措施维持孤岛安全稳 定运行.

4.5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可配置监控系统,对孤岛系统内各主要元件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并宜具 备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远动功能.

4.6接入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其通信和自动化设备备用电源应保证能够至 少运行2h.

4.7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保护配置应与中性点接地方式相适应.

4.8分布式电源孤岛系统内应至少包含一个具备电压、频率调节能力的分布式电源,其调节能力和响 4.9分布式电源计划性孤岛运行时,孤岛系统内负荷监测点的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三 相电压不平衡及频率偏差应符合GB/T12325、GB/T12326、GB/T14549、GB/T15543、GB/T15945的 相关规定.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10 F 01 NB 备案号:47864-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3012-201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Function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systems of distributed resources interconnected with power grid 2014-10-15发布 2015-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3012-201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体系结构 5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功能 6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终端功能 7通信系统 8主要性能指标. 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功能选择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终端功能选择表
NB/T33012-2014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1)252号)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义明、于辉、刘苑红、刘海涛、吴鸣、季宇、吕志鹏、苏剑、周莉梅、雷金勇、 李鹏、董旭柱.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ⅡI
NB/T33012-201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监控主站、监控终端应具备的功能与技术 指标等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新建、 改建和扩建分布式电源.

小水电、分散式风电及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电网监控系统也可按照已有的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582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 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IEC60870-5-101 网络访问 DL/T814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简称监控系统)monitoring systems of distributedresources interconnectedwithpowergrid 是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监视和控制的自动化系统,由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分布 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终端和通信系统等部分组成,具有数据采集和处理、有功功率控制、电压/无功调节、 协调控制以及与相关应用系统互联等功能.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可以是独立的系统,也可以作 为一个功能模块嵌入配电自动化系统.

3.2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master stationofdistributedresourcesinterconnectedwithelectric powersystems 是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的中心,主要实现分布式电源数据采集与监控、有功功率控制、电 压/无功调节等基本功能和协调控制等扩展功能.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可以是独立的主站,也可 以作为-一个功能模块嵌入配电自动化主站.

3.3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终端remote terminalunitofdistributedresources interconnectedwith electric power systems 是实现分布式电源数据采集、传输、控制、通信等功能的终端式功能模块.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 控终端可以是独立的终端,也可以是配电自动化终端的一个功能模块.

1
NB/T 33012--2014 3.4 并网点pointofinterconnection 对于有升压站的分布式电源,是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分布式电源,是分布式 电源的输出汇总点.

4体系结构 4.1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主要由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终 端和通信系统组成,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其他相关应用系统(调度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 配电自动化系统(含分布式电源监控功能) 通信网 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电源 接入电网 接入电网 接入电网 接入电网 监控终端 监控终端 监控终端 监控终端 图1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图 5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功能 5.1一般要求 5.1.1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基本功能应配置,扩展功能可根据 需要参照附录A进行配置.

5.1.2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主站的信息安全防护应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

5.2基本功能 5.2.1数据采集 采集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频率、电能质量等模拟量信息,开关 状态、事故跳闸信号、保护动作信号、异常信号等状态量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和数据.

5.2.2数据处理 对采集数据进行合理性检查、越限告警、数据备份、计算分析和处理.

5.2.3与外部系统互联 与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及用电信息采集等外部系统的信息交互.

5.2.4遥控功能 对可控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开关进行分合控制.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10 F01 NB 备案号:47863-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3011-201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 of equipments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 power grid 2014-10-15发布 2015-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33011-2014 目次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基本要求. 5测试设备的技术要求 心 6型式试验 3 7例行试验 8 8现场试验 9定期试验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接口试验项目表
NB/T33011--2014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1)252号)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义明、于辉、刘海涛、刘苑红、季宇、苏剑、王鹏、崔艳妍、雷金勇、李鹏、 董旭柱.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I
NB/T 33011-201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接口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分布式电源.

小水电、分散式风电及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电网测试也可按照已有的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726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2706.1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 部分: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电缆 GB/T12706.2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 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13422半导体变流器电气试验方法 G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4598.3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14598.9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3部分:电气骚扰试验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GB/T14598.10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2-4部分: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试验 GB/T14598.13电气继电器第2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1MHz脉冲 群抗扰度试验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6927高电压试验技术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NB/T33011-2014 NB/T32015-2013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DL/T 448 3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定 DL/T 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DL/T995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接口interconnectioninterface 是单个设备或多个设备的集合,包括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与电网的互联部分,以及系 统控制、稳定控制、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通信、计量等装置.

接口示意图如图1所示.

接口 分布式电源 系统控制 (输出功率、启停等) 能量转换 (变流器) 继电保护 能源 (元件级保护和涉网保护) (内燃机、光伏、风 电网 力、燃料电池、涡轮 机、储能等) 发电机 (电压、电流、有功、 稳定控制 (感应发电机、 无功、功率因数) 同步发电机) 辅助设备 (自动化通信、同期、计量) 图1接口示意图 3.2 模拟电网simulatedpowergrid 是对电网的电压、频率和相位进行模拟的试验装置.

4基本要求 4.1分布式电源系统各设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以及相关安全认证,其设备供应商应提供产品技术参数、 功能说明、型式试验报告、例行试验报告等相关技术文件.

4.2分布式电源接口的标识应符合GB2894的规定,外观检查无异常,涂层完整.

4.3分布式电源系统的防雷接地装置的设计与建设应满足GB50057、GB/T50065及DL/T620中的 规定.

4.4分布式电源并网点设备的绝缘强度应满足GB50150的规定,并网点各回路交直流电缆绝缘应满足 GB/T12706.1和GB/T12706.2的规定.

4.5分布式电源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DL/T448的规定,并应通过技术监督机构授权单位的校验 且在有效期内.

电能信息采集终端与主站系统的信道、协议和系统调试应符合DL645的规定.

4.6分布式电源系统各设备应在通过型式试验、例行试验、现场调试并取得当地电网运营管理部门允 许后,方可进行接口的现场测试.

如有特殊要求,设备供应商应提供测试必需的外部设备.

4.7测试应遵照相关安全规程、测试程序进行,并具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10 F01 NB 备案号:47862-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3010-201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Operationandcontrolspecificationfordistributedresources interconnectedwithpowergrid 2014-10-15发布 2015-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3010-201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6并网/退出控制 7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 8电网异常响应 9电能质量 10电能计量.. 11通信与自动化 12防雷与接地
NB/T33010-2014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1)252号)的要求编制.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 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义明、刘苑红、李洋、于辉、李蕊、刘海涛、苏剑、王鹏、刘伟、雷金勇、 李鹏、董旭柱.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I
NB/T33010-2014 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控制应遵循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变流器等形式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

小水电、分散式风电与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也可按照已有的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NB/T32015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NB/T33011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测试技术规范 NB/T33012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resources 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位于用户附近、就地消纳为主的电源,包括同步发电机、感应发电机、 变流器等类型.

(NB/T32015,定义3.1) 3.2 并网点pointofinterconnection 对于有升压站的分布式电源,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对于无升压站的分布式电源,指分布式 电源的输出汇总点.

(NB/T32015,定义3.6) 3.3 变流器类型电源converter-type power supply 全部或部分通过变流器与电网相连的电源.

(NB/T32015,定义3.3) 3.4 电能计量点meteringpoint 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之间的电量交换点.

NB/T33010-2014 3.5 上网电量on-gridenergy 分布式电源通过电能计量点向公共电网输送的电量.

3.6 产权分界点boundaryofownership 分布式电源电气设备与公共电网的资产分界点.

4基本要求 4.1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前,其运营管理方与电网运营管理部门应按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和平等互 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合同.

接入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还应与电网调度机构签订并 网调度协议.

4.2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应符合NB/T32015、NB/T33011和NB/T33012的要求.

4.3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应制定安全规程和运行规程.

4.4、分布式电源并网点应安装可闭锁、具有接地功能、有明显断开点的开断设备,具备开断故障电流的 能力,能够就地或远方操作.

4.5接入380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以三相平衡方式接入.

4.6分布式电源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其所接入电网的接地方式一致.

4.7接入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宜进行发电预测,向电网调度机构报送 次日发电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当日滚动修改发电计划,向电网调度机构上报发电计划.

4.8接入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及其接口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其运营管理方应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

接入 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运营管理方应对设备的运行维护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4.9紧急情况下,电网调度机构或用电管理部门可直接限制分布式电源的有功功率输出.

5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 5.1接入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有功功率控制和无功/电压调节能力,输出功率因 数应满足NB/T32015的要求.

5.2接入10(6)kV~35kV电网且向公共电网输送电量的分布式电源,其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应执行 电网调度机构指令.

5.3接入10(6)kV~35kV电网且向公共电网输送电量的分布式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功率变 化率应符合电网调度机构批准的运行方案.

5.4接入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当需要同时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时,宜优先保障 有功功率调节;无功功率调节宜优先使用就地无功补偿装置.

5.5接入220/380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功率因数应符合NB/T32015的要求,若不满足应采取相应 的技术措施.

6并网/退出控制 6.1接入10(6)kV~35kV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并网/退出应按照并网调度协议执行:接入220/380V 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其并网/退出应按照合同执行.

6.2分布式电源首次并网应满足下列要求: a)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应通过并网调试试验,试验项目按照NB/T32015的规定执行,运行测试 报告应在并网运行后6个月内向电网调度机构或用电管理部门提交.

b)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运行特性应符合NB/T32015的要求.

分布式电源主要设备检修或更换后,其重新并网也应满足上述要求.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200 K 81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3003-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 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between off-board charger monitoring unit and battery managementsystemfor electricvehicle 2010-05-24发布 2010-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3003-201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网络拓扑结构 6物理层 7数据链路层 8应用层 9充电机和BMS间充电报文规范 10充电机和BMS故障诊断报文规范 2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充电流程 23
NB/T33003-2010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国网电力科 学研究院、深圳供电局、许继电源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涛、刘映尚、黄志伟、吴尚洁、严辉、刘家亮、曾强、李飞、邱野、朱金大、 倪峰、陈良亮、连湛伟、于文斌、霍军超、张帆、聂亮、许庆强、李志样.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 号,100761) Ⅱ
NB/T 33003-2010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以下简称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BMS)之间的通信协议.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传导式充电方式的电动汽车用非车载充电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 SAEJ1939-11:1999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11部分:物理层,250Kbit/s,屏蔽 双绞线 ( Re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11: Physical layer 250K bits/s twisted shielded pair) SAEJ1939-21:2001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21部分:数据链路层 ( Re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21: Data link layer) SAEJ1939-71:2002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71部分:应用层一车辆 (Re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71: Vehicle application layer) SAEJ1939-73:2006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73部分:应用层一诊断 (Re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73: Application Layer Diagnostics) SAEJ1939-81:2006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81部分:应用层一网络管理 (Re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81: Network Management) SAEJ1939AppendixB:2005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附录B:地址和标识分配 (Address and Identity Assignments ) ISO11898-1:2003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1部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信令(Roadvehicle- Control area network (CAN) Part 1: 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signaling) ISO11898-2:2003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2部分:高速媒体存取单元(Roadvehicle- Control area network (CAN) Part 1: High-speed medium access unit) CAN总线2.0B版本 3术语和定义 SAEJ1939、ISO118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SAEJ1939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帧frame 组成一个完整消息的一系列数据位.

NB/T33003-2010 3.2 CAN数据顿CAN data frame 组成传输数据的CAN协议所必需的有序位域,以帧起始(SOF)开始,顿结束(EOF)结尾.

3.3 报文messages 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同参数组编号的“CAN数据顿”.

3.4 标识符identifier CAN仲裁域的标识部分. 3.5 标准帧standardframe 《CAN总线2.0B版本》中定义的使用11位标识符的CAN数据顿.

3.6 扩展顿extendedframe 3.7 优先权priority 在标识符中一个3位的域,设置传输过程的仲裁优先级,最高优先级为0级,最低优先级为7级.

3.8 参数组parametergroup(PG) 在一报文中传送参数的集合.

参数组包括:命令、数据、请求、应答和否定应答等.

3.9 参数组编号parametergroupnumber(PGN) 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参数组的一个24位值.

参数组标号包括:保留位、数据页位、PDU格式域(8 位)、组扩展域(8位).

3.10 可疑参数编号suspect parameter number(SPN) 应用层通过参数描述信号,给每个参数分配的一个19位值.

3.11 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 一种特定的CAN数据顿格式.

3.12 传输协议transportprotocol 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为传送数据在9字节或以上的PGN提供的一种机制.

3.13 单体蓄电池cell 构成蓄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极、负极及电解质等组成,其标称电压为电化学偶的标称电压.

3.14 蓄电池模块batterymodule 一组相联的单体蓄电池的组合.

3.15 蓄电池组batterypack 由一个或多个蓄电池模块组成的单一机械总成.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200 K 81 NB 备案号:43506-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3006-2013 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requirementsforelectricvehiclebattery-pack-swapequipment 2013-11-28发布 2014-04-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3006-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型式和基本参数 2 5技术要求 3 6试验. 7 7检验规则 8 8标识、包装、运输及维护保养
NB/T33006-2013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电力公司、上海电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胜新、魏琦、贾俊国、武斌、王俊、董新生、梁虎、郝战锋、姚国元、陈晓 楠、李期、吴尚洁、吴俊阳、张浩、赵明字、张帆、戴咏夏、张建平、赵伟.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NB/T33006-2013 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1范圈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设备(以下简称更换设备)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 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设备,作为电动汽车也池箱更换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验收 等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衍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715标准件川碳素热轧网钢 GB/T1228钢结构川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1229钢结构月高强度大六角螺 GB/T1230钢结构月高强度垫圈 GB/T1231银结构目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柒圈技术条件 GB/T1243传动川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套简链、附件和链轮 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323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 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4942.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 GBS972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T6417金属熔化焊烂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GB/T7935液压元件适用技术条件 GB8903电梯用钢丝绳 GB/T8918销丝绳 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9799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912-199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GB16655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 GB17907-2010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5319.2-1991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安全规范 JB/T5323立体仓库焊接式钢结构货架技术条件
NB/T33006-201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池箱更换时间batteryswappingtime 电动汽车从就位后至完成电池更换(电动汽车自身具备行驶条件)所需的时间.

3.2 定载荷ratedload 更换设备设计所能承载的电池箱总质量, 3.3 额定速度ratedspeed 在额定条件下,更换设备各机构的最大运行速度.

3.4 纵向longitudinal 更换设备工作空间的水平面内,工作距离较长的方向称为纵向.

3.5 横向latitudinal 更换设备工作空间的水平面内,与纵向相垂直的方向称为横向.

3.6 提升运动iftingmovement 更换设备在竖直方向的运动.

3.7 旋转运动rotationmovement 更换设备绕垂直于工作水平面某轴线的圆周运动.

3.8 推拉运动back-forthmovement 更换设备将电池箱拉出或推入电动汽车动力仓或电池架的直线运动.

3.9 换电高度heightrequired forbattery swapping 更换设备更换电池箱过程中,电池箱底面距地面的高度.

3.10 例向换电side-swappingofbattery 电池箱安装在车体两侧时的电池箱更换方式.

3.11 底部换电bottom-swappingof battery 电池箱安装在车体底部时的电池箱更换方式.

3.12 端部换电end-swappingofbattery 电池箱安装在车体前后端时的电池箱更换方式.

4型式和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按电池箱在电动汽车上安装位置的不同,相对应的更换设备可分为侧向更换设备、端部更换设备、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F 12 NB 备案号:43495-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2011-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power forecasting systemforPVpower station 2013-11-28发布 2014-04-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2011-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预测数据要求 5预测系统软件要求 6硬件要求 7性能指标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误差计算方法
NB/T32011-2013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1)252号)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纯、王伟胜、王勃、冯双磊、卢静、车建峰.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NB/T 32011-2013 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功率预测系统的预测数据要求、预测系统软件要求、硬件要求和性能指标 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并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30153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未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发电站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 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一般包含变压器、逆变 器和光伏方阵,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3.2 数值天气预报 numerical weatherprediction 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值和迈值条件下,通过大型计算机做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 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3.3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photovoltaicpowerforecasting 根据气象条件、统计规律等技术和手段,对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进行预报.

3.4 辐照度irradiance 照射到面元上的辐射通量与该面元面积之比,单位为W/m² 3.5 总辐照度globalirradiance 又称总辐射度,指入射于水平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全部的太阳辐射通量,单位为W/m².

3.6 直射辐照度directirradiance 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来自天空太阳圆盘及其周边对照射点所张开的半圆锥角为8°的辐射通量, 单位为W/m².

3.7 散射辐照度diffuseirradiance 除去直射辐照度的贡献外,来自整个天空并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m².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F12 NB 备案号:43493-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2009-2013 光伏发电站逆变器电压与频率响应 检测技术规程 Testing code of voltage and frequency response for inverter of photovoltaicpowerstation 2013-11-28发布 2014-04-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32009-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检测设备 6检测方法. 7检测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检测曲线 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测文档 10
NB/T 32009-2013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 科技(2010)320号)编制.

本标准依据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臻、陈志磊、秦筱迪、丁杰、张军军、吕宏水、包斯嘉、牛晨晖、林小进、 刘美菌.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I
NB/T 32009-2013 光伏发电站逆变器电压与频率响应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逆变器接入电网运行电压与频率响应的检测条件、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并网型光伏逆变器,不适用于离网型光伏逆变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号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07电磁式电压互感器(GB1207-2006,IEC60044-2:2003,MOD) GB1208电流互感器(GB1208-2006,IEC60044-1:2003,MOD)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29319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并网型光伏逆变器grid-connectedphotovoltaicinverter 光伏发电系统中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锁入电网的变流设备.

3.2 光伏方阵模拟器photovoltaicarraysinulator 模拟光伏方阵IV等效特性的装置.

3.3 电网模拟装置grid simulator 模拟电网输出特性的可控交流电源.

3.4 切除时间clearingtime 逆变器输出侧电压或频率超过阅值开始到逆变器停正输出功率的时间.

4总则 4.1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20℃~50℃; b)环境湿度:相对湿度不超过90%.

4.2检测类别 4.2.1应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 和扩建的光伏发电站的逆变器,检测内容应包括电压适应性检测、过电压适应性检测、频率适应性检测、 过频适应性检测、欠频适应性检测,其性能应满足GB/T19964的要求.

4.2.2应用于通过380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以及通过10/6kV电压等级接入用户侧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120.01 K 46 NB 备案号:64298-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2004-2018 代替NB/T32004-2013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PVgrid-connectedinverter 2018-04-03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2004-2018 目 盜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逆变器类型 5环境及使用要求 安全要求 7基本功能要求 23 8性能要求 23 9保护要求 35 10标识和文档 37 11试验方法. 39 12检验规则 67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备标识上使用的符号 70 附录B(规范性附录)湿度预处理 71 附录C(资料性附录)逆变器效率测量 72 参考文. 77
NB/T3200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修改了标准名称,原《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更名为《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预装式光伏并网逆变装置可参照使用”; 一在3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3.2预装式光伏并网逆变装置、3.5隔离型逆变器、3.6非隔离型逆变 器、3.7居住环境、3.8非居住环境、3.28功能绝缘、3.41小型设备、3.42有线网络端口、3.43信号/控 制端口、3.44恒电压控制、3.45恒功率因数控制、3.46恒无功功率控制、3.47响应时间和3.48调节时 间的定义; 一在3术语和定义中删除原3.12谐振频率的定义; 修改了3.16品质因数关于Qr的计算公式; 删除原4.4按应用场合分类和4.5按使用规模分类; -增加4.4按接入电压等级分类:A类逆变器和B类逆变器; 修改5.3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1000m为2000m; -删除了原5.2.2.2海拔中图1电流容量随海拔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原标准第5章调整为第10章; -原“6.1正常使用、安装及运输条件”修改为“5环境及使用条件”; 一删除原6.2节非正常使用、安装及运输条件; 一原第7章分解成:第6章安全要求、第7章基本功能要求、第8章性能要求和第9章保护要 求几个章节; 6.1温度限值的表3增加“用于散热的部件的可触及表面”的温升限值要求; 修改了6.2.3.1绝缘电压中关于PV电路和电网电源电路关于过电压等级和脉冲耐受电压值的 确定方法; 一修改6.2.3.3电气间隙要求,只给出海拔2000m~6000m的逆变器的电气间隙修正因子; 增加了6.2.3.5耐受电压关于海拔2000m~6000m的逆变器耐受电压值的选取方法,以及不同 海拔下脉冲试验电压值的修正方法; 修改原7.5.1.1输入要求和7.5.1.2输出要求的试验要求; 删除原7.5.3软启动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 在8.2效率中增加动态MPPT效率应不低于90%,增加平均加权效率限值要求,和最大转换效 率限值要求一样按不同功率等级、输出相数及是否为隔离型进行划分; 删除原7.6.3关于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试验要求,增加8.3.1.3三相电流不平衡度试验要求; 删除原7.7.9操作过电压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 修改原7.9.1有功功率控制、7.9.2电压/无功调节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修改8.3.1.1分次谐波电流含有率计算方法改为分次谐波电流值与逆变器交流侧额定电流的百 分比; 一修改8.3.1.2功率因数cosp为PF; 一增加了电压适应性(8.3.4、11.4.3.4)、频率适应性(8.3.6、11.4.3.6)和电能质量适应性 (8.3.7、11.4.3.7)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II
NB/T32004-2018 一增加了高电压穿越测试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并与原7.7.8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和8.4.4.8试 验方法分别进行合并为8.3.5故障穿越技术要求和11.4.4.5故障穿越试验方法; -修改8.4.1.1传导发射和8.4.1.2辐射发射测试依据标准GB4824相关限值及测试要求,增加对 有线网络端口和信号/控制端口的传导发射测试要求; 修改了9.8恢复并网的测试要求; 修改11.4.5.1发射测试的工况要求为要求测试4种工况; 一将8.4.2.3抗扰度试验要求按A类和B类设备进行分类,并以汇总表格形式给出; 删除原7.8.2.9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要求及试验方法; 增加8.4.2.3振铃波抗扰度试验要求及11.4.5.2.9试验方法; 一9.2过/欠频保护的试验要求根据增加的8.3.6频率适应性要求进行了修改,删除原标准表11电 网频率的响应限值要求: 删除9.5输出短路保护的逆变器最大跳闸时间要求; -11.2.2.2保护连接增加备注3和备注4; 修改了11.2.2.4.7局部放电试验相关条款要求; 修改了11.2.7.3残余电流突变的测试方法; 修改了11.4.1.2中表39试验参数允差要求; -增加了12.2a)出厂试验关于转换效率和谐波与波形畸变测试的要求; 一修改12.3检验项目噪声、防雷保护、方阵绝缘阻抗检测和方阵残余电流检测项目不列入出厂 检查项目.

一修改了11.5.8防孤岛保护的试验方法; 删除了原8.3.6.1通信协议测试方法,以及8.3.6.2.2~8.3.6.2.5的测试方法; 删除原附录B紫外暴露试验,附录C接触电流测量,附录D电气间隙校正,附录E接触探头 试验,附录F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附录H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附录I电热丝引燃试验,附 录』逆变器测试平台,附录L温升试验用导线,附录M温度测量修正和附录N短路保护功能验证 试验.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电器设备检测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质量认 证中心、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 司、艾思玛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岩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艾 罗网络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欧姆尼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提 迈克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宁波锦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科威尔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湖北追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爱国、李新强、果岩、郑陆海、郭鑫鑫、黄晓阁、方宏苗、苏建徽、刘雷、石磊、 叶琼瑜、宋江伟、李小涛、龚元平、周洪伟、刘奎、江涛、曾春保、刘刚、吴春华、王婷、李全喜、 陈卓、曾建友、周勇、陈波、朱军卫、蔡欢、陈江桥、林锥、张鹃、唐德平、潘非、刘奎、胡四全.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NB/T32004-2013.

Ⅲ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F 12 NB 备案号:37401-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2001-2012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photovoltaicpowerstation 2012-08-23发布 2012-1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2001-2012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总则 4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5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公众参与. 8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9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要求
NB/T32001-2012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标准主要编写单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标准参加编写单位:新疆电力设计院.

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庚富、申家慧、尤一安、邹宗宪、吴菲.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NB/T 32001-2012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 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光伏发电站建设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T10.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3总则 3.1基本任务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进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预测和评价光伏发电站对 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为光伏发电站选址决策、工程设计 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工作程序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前期准备、调研和编制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 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阶段.

3.2.1前期准备、调研和编制工作方案阶段 搜集和研究相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光伏发电站建设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 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光伏发电站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3.2.2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

根据现状评价和工程分析结果,进行环境影响 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3.2.3报告编制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见图1.

3.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3.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应在初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编制阶段完成.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应明确建设工程在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 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工程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 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 积影响等.

NB/T32001-201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工程概况 环境状况初步调查 初步工程分析 第 阶段 识别环境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现状调查与监测 自然环境现 社会环境现 状调查、监测 状调查 工程分析 现状评价 第 一阶段 环境影响预测 模型概化及参数确定 类比调查或经验判断法 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建设环境可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 公众参 与专题 第 行性专项评价 三阶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段 图1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 光伏发电站建设期可能涉及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固体废 物、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等;运行期可能涉及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声环境、固体废物、地表水、光 环境、电磁环境等;光伏发电站在服务期满后可能涉及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固体废物、生态环境 等.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采用专家评判法、矩阵法和其他定性分析方法.

3.3.2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及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 子.

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

3.4环境影响评价规模与评价时段 3.4.1评价规模 新建光伏发电站的评价规模以本期容量为主,同时说明其规划容量.

对扩建、改建光伏发电站, 应按扩建、改建完成后的规模进行.

3.4.2评价时段 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及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段.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80 F 11 NB 备案号:43486-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1045-2013 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 Guideforwindfarmoperationindex andevaluation 2013-11-28发布 2014-04-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1045-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符号 4总则. 5运行指标 3 5.1电量指标 5.2设备运行指标 3 5.3运行维护指标 5.4电力消耗指标 5 6运行评价 5 6.1一般规定 5 6.2设备运行评价 6 6.3生产维护评价 6 6.4电力消耗评价 6 6.5电量评价 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统计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电场运行评价方法 10
NB/T31045-2013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 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电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忠、袁凯峰、范炜、钟天宇、孙鹏、康智俊、常浩、刘庆超、荣庆、孙兵、 梁振飞、张瑞君、王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IⅡ
NB/T31045-2013 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运行指标统计的内容、方法,以及风电场运行评价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并网运行的陆地风电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709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GB/T18710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3术语和符号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术语 3.1.1 利用小时equivalentfullloadhours 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总装机容量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

3.1.2 运行维护费operation andmaintenancecost 风电场建成投产并正式移交生产管理后,为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和正常的电力生产,所投入的人力和 物力等引起的费用性直接支出,主要包括修理费、材料费、购电费及生产人员的薪酬费等.

3.1.3 容量系数capacityfactor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实际发电量占额定理论发电量的比值.

3.1.4 风电场机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MTBF)forwindturbinegenerator system(WTGS)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机组每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工作时间的平均值.

3.1.5 综合场用电率prehensivewindfarmelectricpower consumptionrate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所使用和损耗的全部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

3.1.6 发电场用电率electric powerconsumptionrateforWTGS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的使用及消耗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

3.1.7 站用电率transformersubstationelectricpower consumptionrate 统计周期内风电场变电站用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

1
NB/T31045-2013 3.1.8 送出线损率transmissionlinelossrate 统计周期内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路的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

3.1.9 风电机组实际可利用率realavailabilityfactor 统计周期内风电机组可利用小时占具备运行条件时间的百分比.

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Ai 风电场第i台机组的实际可利用率 % Cr 容量系数 Ec 风电场站用电量 kWh Es 风电场出口处的电量 kWh E 风电场第i台机组发电量 kWh Ein 风电场用网电量 kWh Eout 风电场上网电量 kWh Ep 风电场发电量 kWh F 风电场运行维护费 元 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 元/kW Fkwn 度电运行维护费 元/kWh N 风电场机组台数 台 P 风电场总装机容量 kW R 综合场用电率 % Rc 站用电率 % R 发电场用电率 % Rs 送出线损率 % T 统计周期内的日历时间 h T 利用小时 h Tave.f 风电场机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h/次 Tav.m 风电场机组平均例行维护时间 h/(台年) Taver 风电场机组平均修复时间 h/(台年) TB. 风电场第i台机组的故障时间 TD. 风电场第i台机组状态不明时间 4总则 4.1风电场运行指标应包括电量指标、设备运行指标、运行维护指标及电力消耗指标.

4.2风电场运行评价宜包括设备运行评价、生产维护评价、电力消耗评价以及发电量评价.

4.3风电场运行评价应结合风电场基本情况及气象条件进行.

a)基本情况包括风电场装机容量、机组型式、机组台数、机组布置方案等.

b)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压、轮毂高度处的风速及风向等,气象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有效性 及合理性应符合标准GB/T18709、GB/T18710中的规定.

4.4风电场运行评价宜在正式投产年后进行.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80 F11 NB 备案号:37739-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31039-2012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 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ofwind turbine 2012-10-29发布 2013-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1039-2012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符号 2 4防雷的一般要求 5 5风力发电机组组件的雷电防护 8 6接地装置 15 7人身防雷 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风力发电机组雷害风险评估方法 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叶片和其他风力发电机组部件试验方法 3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涌保护器选择与安装 41 图1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区(LPZ)的示意 图2减少轴承雷电流措施的示意 12 图3风力发电机组接地装置的连接 15 表1每种LPL对应的雷电流参数最大值 表2每种LPL雷电参数最小值 6 表3叶片接闪器、接收器、引下线的材料,形状及最小截面积、 8 表4金属框架条的形状及最小横截面厚度 10
NB/T31039-2012 前言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了IEC61400-24:2010《风力发电机组第24部分雷电防护》.

本标准侧重对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检查,因此着重于规定其雷电防护系统的最终要求.

为提高本 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鉴于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的特点,本标准强调主要从工程图纸与文件要 求、试验以及责任分担这三个方面加以规定,以求最大限度地保证风电机组防雷措施的有效.

本标准按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 经济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苏州电器科学研究所股 份有限公司、德和盛电气(上海)有限公司、欧宝电气(深圳)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输配 电分公司、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兰电电机有限公司、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天文、王碧云、方晓燕、叶蜜誉.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许国东、杨娅曦、胡德霖、鲍建军、王爱华、缪勇、龙辛、曹立新、贺志学、 梁利娟、唐晓峰、果岩.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NB/T 31039-2012 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力发电机组应有的雷电防护措施以及检测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使用、额定功率在600kW及以上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雷电防护系统.

其他 的风力发电机组可参照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是针对风力发电机组本身,包括其与风电场集电系统连接部 件在机组侧的雷电防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域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2900-2008电工术语 GB11032-201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IEC60099-4:2006,MOD) GB16895.22-2004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一隔离开关和控制设 备第534节:过电压保护电器(IEC60364-5-53:2001,IDT) GB/T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试验要求(IEC60060-1:2006,MOD) 试验方法(IEC61643-1:2005,MOD) GB/T18802.21-2004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61643-21:2000.IDT) 和使用导则(IEC61643-22:2004,IDT) GB/T21714.1-2008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IEC62305-1:2005,IDT) GB/T21714.2-2008需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62305-2:2005,IDT) GBT21714.3-2008需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62305-3:2006, IDT) GB/T21714.4-2008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IEC62305-4:2006,IDT) GB/Z25427-2010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IEC/TR61400-24:2002,MOD)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IEC/TS 61400-23风力发电机转子叶片的全尺寸比例结构试验(Full-scale structural testing of rotor blades) IEC61400-24:2010风轮机第24部分雷电防护(Wind turbines-Part 24:Lightming protection) IEC62305-3雷电防护第3部分:对建筑物的物理损伤和寿命危害(Protocion against lightning-Part 3: Physical damage to structure and life hazard) 1: Requirements for connection ponents)
NB/T31039-2012 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 2900-2008、GB 18802.1-2011、GB/T 24714.3-2008、GB/Z 25427-2010、GB 50057-201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雷电防护系统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用于减少雷电闪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实体损害和人身伤亡的整个系统.

注:雷电防护系统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部分构成,也包括由等电位连接和/或电气绝缘组成的防雷击危害 措施,是综合雷电防护系统的基本部分.

3.1.2 雷电电磁脉冲lightningelectromagneticimpulse:LEMP 雷电流经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包含闪电电涌和辐射电磁场.

[GB50057-2010,定义2.0.25] 3.1.3 LEMP防护措施系统LEMPprotectionmeasures system;LPMS 用来防护LEMP对电子电气设备和生命体危害的系统性措施,它是综合雷电防护系统的组成部分.

3.1.4 雷电防护水平lightningprotectionlevel;LPL 用来设计雷电防护措施的一组带概率性的雷电流参数值,超过其中最大值或低于其中最小值的自然 雷电流是一个低概率事件.

它反映了防雷系统的防护效率.

3.1.5 雷电防护区l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 划分雷击电磁环境强度的区.

防雷区的分界面不一定要有实物界面,如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天 花板作为分界面.

注:LPZ建立后,其空间的LEMP强度应与该空间内的内部系统的冲击耐受水平相匹配.

3.1.6 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 雷电防护系统中用于拦截雷击的组成部分.

注: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3.1.7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它至少包含一非线性的元件.

[GB18802.1-2011,定义3.1] 3.1.8 引下线down-conductor system 用于将需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GB50057-2010,定义2.0.9] 3.1.9 接地体earth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上作散流用的导体.

[GB50057-2010,定义2.0.11]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240.99 CCSK47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1060-2023 高海拔地区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specifications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lineinsulatorsparallel gapsusedinhigh altituderegions 2023-02-06发布 2023-08-06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1060-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型号命名及分类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试验项目 附录A(资料性) 高海拔地区架空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推荐外形和尺寸 附录B(资料性)放电性能试验过程及布置图 换电子书
NB/T1106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高原电工产品环境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山东得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南方电网科学院有限 责任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东广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 重庆西鹏防雷电子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 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仪、马御棠、杨庆、周仿荣、李靖、周琼芳、张铮、王静、张辉、高振宇、 钱国超、孙博、高超、胡建林、彭庆军、周军、余占清、范松海、李志宏、杨志红、陈正发、马自飞、 贾连华、文韬、吕刚、王斯琪、熊俊、黄然、潘浩、何宏源、何智强、黄凌宇、文刚、余志远、赵阳楠.

ⅡI
NB/T11060-2023 高海拔地区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000m以上至5000m及以下地区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的技术要求、试 验方法和试验项目.

本文件适用于高海拔地区110kV~5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

1000m及以下地区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订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11.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2317.2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2900.8电工术语绝缘子 GB/T2900.19电工术语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 GB/T2900.50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通用术语 GB/T2900.51电工术语架空线路 GB/T11022一2020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T14597电工产品不同海拔的气候环境条件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25084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串和绝缘子串组交流工频电弧试验 DL/T768.7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钢铁件热镀锌层 DL/T1293一2021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使用导则 JB/T8177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 311.1、GB/T2900.1、GB/T 2900.8、GB/T2900.19、GB/T2900.50、GB/T2900.51界定的以及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绝缘子并联间隙parallelgapsofinsulator strings 由布置在线路绝缘子高压侧和接地侧的金属电极和连接金具组成的装置,具有限定雷击闪络路径、 疏导工频电弧离开绝缘子表面的功能,用于保护绝缘子免受工频电弧烧损,简称并联间隙.

[来源:DL/T1293-2021,3.1,有修改] 3.2 间隙保护率Successrate ofdischargelocation 当并联间隙遭受雷电电压击穿时,放电路径完全沿并联间隙空气击穿而不伤及绝缘子表面的概率.

1
NB/T11060-2023 4型号命名及分类 4.1并联间隙型号命名 按照DL/T1293-2021中第4章的型号命名原则进行命名,并在型号最后增加字母H,代表高海拔 地区,如图1所示.

表示高海拔地区.

并联间隙电极的安装位置:S表示上,安装于绝缘子接地侧; X表示下,安装于绝缘子高压侧.

环外径(单位为mm),非环型并联间隙电极则不标注.

适用于的绝缘子类型和悬挂方式,C为直线串,N为耐张串, D为单联,S为双联,电极均适用的可不标注.

电压等级(单位为kV).

电极形状.

Y为环形,H为端部角形,Q为端部球形,P为端 部球拍形.

表示复合绝缘子.

表示防护金具.

图1复合绝缘子用并联间隙电极的型号 瓷(玻璃)绝缘子用并联间隙电极的型号命名如图2所示.

H 表示高海拔地区.

并联间隙电极的安装位置:S表示上,安装于绝缘子接地侧; X表示下,安装于绝缘子高压侧.

适用于的绝缘子类型和悬挂方式,C为直线串,N为耐张串, D为单联,S为双联,电极均适用的可不标注.

电压等级(单位为kV).

电极形状.

Y为环形,H为端部角形,Q为端部球形,P为端 部球拍形.

表示引弧.

表示防护金具.

图2瓷(玻璃)绝缘子用并联间隙电极的型号命名 4.2并联间隙的分类 4.2.1直线塔悬垂绝缘子串用并联间隙 根据直线塔绝缘子安装方式可分为单串悬垂绝缘子串并联间隙和双串绝缘子串并联间隙,并联间隙 电极顺着导线放置,保持绝缘子串、导线、电极在同一平面内.

4.2.2耐张塔绝缘子串用并联间隙 根据耐张塔绝缘子安装方式可分为单串耐张绝缘子并联间隙和双串耐张绝缘子并联间隙,并联间隙 电极安装在绝缘子串向上的一侧.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86-2021 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ull-channelflatplate solar collector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86-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标记 5一般要求 6技术要求 7试验方法 8检验规则 参考文献
NB/T 1078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桑乐集团有限公司、安微春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贝斯特新能源开发有 限公司、苏州鑫隆太阳能有限公司、山东中科蓝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龙光天旭太阳能有限公司、河北道荣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科之峰节能技术有限公司、雨昕阳光(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贝德莱特 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洪文、肖陶、方凯、杨全明、王伟、邢作新、薛道荣、方文朝、孙培雨、张同伟、贾铁 鹰、赵中强、安利娟、姚忠、魏志敏、许蒙蒙.

ⅡI
NB/T 10786-2021 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以下简称"全流道集热器")的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太阳辐射,传热工质为液体的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771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4271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2936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25965材料法向发射比和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半球向发射比试验方法 GB/T25968分光光度计测量材料的太阳透射比和太阳吸收比试验方法 GB/T26974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技术要求 NB/T34072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耐候性技术规范 NB/T34074-2018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29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full-channelflatplate solarcollector 传热工质流道投影面积与集热器吸热体投影面积之比超过0.5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3. 2 构件型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full-channel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as building ponents 与围护结构复合在一起,具备建筑构件功能的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4产品标记 全流道集热器(含构件型集热器)的产品标记应符合NB/T34074-2018中4.2的规定,其代码字符 第2部分为Q.

5一般要求 5.1全流道集热器的进出口管径宜采用以下4种公称尺寸:15mm、20mm、25mm和32mm,推荐的外
NB/T 10786-2021 形尺寸见表1.构件型全流道集热器的外形尺寸宜参照建筑模数确定.

表1全流道集热器推荐外形尺寸 单位为米 长(L) 宽(W) 2.0 0.8 2.0 1.0 2.42 0.86 2.5 0.8 2.5 1.0 5.2全流道集热器的吸热体应符合GB/T26974的要求,耐候性应符合NB/T34072的要求.

5.3全流道集热器的透明盖板、边框、隔热体、背板等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

5.4构件型集热器各组成部分在建筑中的位置应合理确定,并应满足其所在部位的建筑防水、排水和构 件的检修、更新与维护的要求, 5.5构件型集热器设计使用寿命应与建筑门窗等构件设计使用年限相同.

5.6构件型集热器制造所采用材料应达到A1级防火标准.

所采用的液体工质在液态和气态状态下,遇 明火均不应出现发烟、燃烧或产生有毒气体.

6技术要求 全流道集热器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全流道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技术要求 编号 项目 技术要求 6.1 外观 应符合NB/T34074-2018的要求 室外准稳态瞬时效率:≥0.78;U≤5.5W/(m²C);其中.为全流道集热器基于采 6.2 热性能 光面积、进口温度的时效率裁距:U为以T:为参考的全流道集热器总热损系数 时间常数和人射角修正系数应符合NB/T34074-2018的要求 压力降落 耐压 外热冲击 内热冲击 耐冻 6.3 耐擅击 应符合NB/T34074-2018的要求 淋雨 曙晒 涂层性能 太阳透射比 我荷 6. 4 刚度 应无损坏及明显变形 6.5 隔热体导热系数 ≤0. 045 W/(m • K) 6.6 高温压力 全流道集热器应无泄漏,膨账和变形,压力提失不大于试验压力的5% 6. 7 抗拉承载力 部件应无破损,明显变形或脱落 6.8 耐盐雾 应无裂纹、起泡、脱落及红锈,50mmX50mm的范围内直径大于1mm的点和剥落应不 多于10个 6.9 温度均匀性 全流道集热器吸热面各处温度与平均温度差应不超过士5℃ 6.10 脉冲压力 无明显变形、泄露,焊接点无脱落、开裂 注:6.7和6.8仅适用于构件型集热器.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85-2021 室内太阳模拟环境下家用太阳能 热水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Performance testmethodfor domestic solarwaterheatingsystem byindoorsolarirradiancesimulator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85-2021 目 前言 1范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与单位 测量装置与设备 6 测试要求 7热性能测试 8水质测试 9过热保护测试 10空晒测试 11外热冲击测试 12内热冲击测试 参考文献
NB/T10785-2021 前言 起草.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贝德菜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微春升新能 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贝斯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铜陵市清华宝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皇明太阳能股 份有限公司、桑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敏、张同伟、肖陶、胡文广、曾德林、赵吉芳、孙守建、薛道荣、李杰、贾铁鹰、李博 佳、刘海波.

NB/T 10785-2021 室内太阳模拟环境下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性能、水质、过热保护、空晒、外热冲击、内热冲击在室内太阳 模拟环境下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容积不大于0.6m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2936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17683.1太阳能在地面不同接收条件下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标准第1部分:大气质量1.5 的法向直接日射辐照度和半球向日射辐照度 NB/T34071-2018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9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室内太阳模拟装置indoor solar irradiance simulator 由模拟光源及附属装置组成,所发出光谱与太阳光谱的匹配度、长波辐射及太阳辐照度的稳定性和均 匀性能够满足试验要求的装置.

4符号与单位 下列符号和单位适用于本文件.

cp:水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kgC)]; G:待测样品表面平均太阳辐照度,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²); G:待测样品表面第:个节点处的太阳辐照度测量值,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²); G:待测样品表面长波辐照度,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²); G:待测样品表面平均长波辐照度,单位为瓦每平方米(W/m²); H:集热器采光面的太阳辐照量,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²); nm:排出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nm::第i时刻排出水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Q.: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量,单位为兆焦(MJ); Q: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泵所消耗的电能,单位为兆焦(MU); Q :储水箱中的水体积V.内所含的系统得热量,单位为兆焦(MJ); :环境或周围空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NB/T 10785-2021 :环境或周围空气温度的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C); :热损试验期间,储水箱附近的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热损试验期间,储水箱附近的平均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集热测试开始时储水箱内的水温,单位为摄氏度(C); 第时刻储水箱内的水温,单位为摄氏度(C); ta:排放的热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第时刻排放的热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集热测试结束时储水箱内的水温,单位为摄氏度(C); t:热损测试中储水箱内的最终水温,单位为摄氏度(℃C); :热损测试中储水箱内的初始水温,单位为摄氏度(℃); U.储水箱的热损系数,单位为瓦每开(W/K); V:储水箱中的流体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²); pw:水的密度,单位为干克每立方米(kg/m²); △r:热损测试中储水箱的降温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v:待测样品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D:待测样品表面的平均空气流动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5测试装置与设备 5.1室内太阳模拟装置 5.1.1室内太阳模拟装置应具备辐射调节功能,辐照度调节范围为500W/m²~1000W/m”.

5.1.2室内太阳模拟装置的电器部件应安全可靠.

5.1.3室内太阳模拟装置应具备旋转角度及高度调节功能,其机械传动装置应具有自锁功能.

5.1.4模拟光源发出的光谱在0.3pm~3pm波长范围内,波长宽度为0.1μm的辐照度百分比与GB/ T17683.1规定的太阳光谱辐照度百分比的比值应大于0.4且小于2.

5.1.5室内太阳模拟装置应能稳定产生至少700W/m²的平均太阳辐照度,在试验期间平均太阳辐照度 的变化不应超过50W/m².

5.1.6试验期间,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采光面上任意一点的太阳辐照度与采光面上平均太阳辐照度的偏 差不应超过15%.

5.1.7室内太阳模拟装置所产出的平均长波辐照度不应超过试验期间同环境温度下黑体半球辐射力 5%,且不大于50W/m².

长波辐射的波长范围宜从2.5gm起始,最大起始波长不应超过4pm.

5.1.8室内太阳模拟装置应设置自动扫描装置(包含总辐射表、长波辐射表和风速仪等)测试待测样品表 面的平均太阳辐照度、平均长波辐照度及平均风速.

5.2热性能测试装置 5.2.1热性能的测试装置见图1和图2.

5.2.2环境温度传感器应放置在高于地面1m,与集热器和系统组件距离大于1.5m小于10m的百叶 箱内.

5.3测试设备 5.3.1测试设备在测量范围内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84-2021 太阳能干燥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 计算方法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solar dryingsystem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84-2021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单位 5试验方法 6节能量计算方法 7减排量计算方法 附录A(资料性) 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的取值和单位 附录B(资料性) 湿空气饱和蒸气压 附录C(资料性) 我国典型城市气象参数 参考文献
NB/T 1078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昆明)、安徽春升新能源科技有 限公司、芜湖贝斯特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桑夏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汉诺威智慧能源科技(内蒙古)有限 公司、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科之峰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文峰、肖陶、刘永政、赵峰、栗世杰、薛道荣、方文朝、种阳、张同伟、贾铁鹰、陈吴、 刘永岗、魏志敏.


NB/T 10784-2021 太阳能干燥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干燥系统的试验方法、节能量计算方法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太阳能干燥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936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14095农产品干燥技术术语 GB/T19565总辐射表 NB/T10782-2021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标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2936、GB/T14095和NB/T10782-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符号和单位 下列符号和单位适用于本文件.

A集热器轮廊采光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D:空气流道直径,单位为米(m); d:环境空气湿含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d.:排风湿含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d:热风湿含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EFoo:二氧化碳排效系数,取值及单位见附录A; EFx:大气污染物X(SO、NOx、CO和PM)排放系数,取值及单位见附录A: h:环境空气热焙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排风热焙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l/kg); hs:热风热焙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i:太阳能干燥系统测试期间数据采样次数,i取1,2 ; j:太阳能干燥系统每年干燥次数,j取1,2,,n; Moo:二氧化碳减排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年[kg/(m²年)]; Mx:大气污染物X(SO、NOx、CO和PM)减排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年[kg/(m²年)]; m.:排风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m:热风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P: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P.环境温度下的湿空气饱和蒸汽压,单位为千帕(kPa),取值见附录B;
NB/T 10784-2021 P:排风温度下的湿空气饱和蒸汽压,单位为千帕(kPa),取值见附录B; P:热风温度下的湿空气饱和蒸汽压,单位为千帕(kPa),取值见附录B; Q.:太阳能干燥系统单位集热面积年节能量,单位见附录A; Q:测试期间太阳能干燥系统辅助能源设备和系统运行(如泵、阀、风机及控制系统等),所使用的常 规能源量,单位为兆焦(MJ): Qa:干燥耗热量,单位为兆焦(MJ); Q.

:排风余热量,单位为兆焦(MJ); Qn:热风热量,单位为兆焦(MJ); Q.:太阳能干燥系统每个干燥期间单位面积节能量,单位见附录A; 9:实际节省常规能源的热值,单位见附录A; Re:雷诺数,无量纲; RH.:环境空气相对湿度,%; RH:排风相对湿度,%; RH:热风相对湿度,%;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排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热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n:辅助能源设备的运行效率,%; v:空气的运动黏度,单位为平方米每秒(m²/s); p: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²); n:流道中空气的平均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mw:流道中空气的最大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r:测试期间采样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测试期间太阳能干燥系统应正常运行,干燥系统运行参数应调整到接近所干燥物料不同干燥阶段 的典型参数,且应在连续运行的状态下完成测试.

5.1.2测试期间,水平面上实测太阳辐照量日均值应不小于当地日平均太阳辐照量,当地日平均太阳辐 照量可根据当地气象数据查得或见附录C.

环境温度宜保持在10℃~30℃,相对湿度应低于80%.

5.2仪器设备 所用仪器设备在测量范围内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仪器设备性能参数 参数 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 其他 环境空气、热风和排风湿度 ±0.5℃ 响应时间小于5s 空气相对湿度 ±3% 太阳总辑照度 1级 总辐射表应满足GB/T19565的要求 电量 1.0级 互感器应不低于0.5级(如有) 长度 ±1. 0% 计时 ±0.2% 质量 ±1.0% - 流量 ±1.0%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83-2021 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 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domesticsolar thermalsystem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83-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单位 5试验要求 6试验方法 7节能量计算方法 8减排量计算方法 附录A(资料性) 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的取值和单位 附录B(资料性) 我国典型城市气象参数 参考文献
NB/T 1078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汉诺威智慧能 限公司、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桑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永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迈能 高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祝连、张同伟、栗世杰、闵庆喜、赵峰、刘海波、薛道荣、杨千福、黄永生、李杰、种 阳、贾铁鹰、王博渊、安利娟、高兴亮、许蒙蒙.


NB/T 10783-2021 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试验要求、试验方法、节能量计算方法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容水量不大于0.6m²的家用太阳能供热水系统和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936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23889家用空气源热泵辅助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 NB/T10151一2019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NB/T34071家用太阳热水系统能测试方法 NB/T10782-2021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标识规则 NB/T10785-2021室内太阳模拟环境下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936和NB/T10782-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符号和单位 下列符号和单位适用于本文件.

A:集热器轮廊采光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D: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年有效利用天数,单位为天每年(d/年): EFco: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取值及单位见附录A; EFx:大气污染物X(SO、NOx、CO和PM)排放系数,取值及单位见附录A; H:集热器采光面的日太阳辐照量,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每天[M/(m²d)]; Moo:二氧化碳减排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每年[kg/(m²年)]; Mx:大气污染物X(SO、NOx、CO和PM)减排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每年[kg/(m²年)]; Q.

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单位集热面积年节能量,单位见附录A; Q.:测试期间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辅助能源设备和系统运行(如泵、阀、风机及控制系统等),所使 用的常规能源量,单位为兆焦每天(MJ/d): Q: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单位集热面积日节能量,单位见附录A; Q: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单位集热面积使用寿命期节能量,单位见附录A; Q.

:测试期间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日有用得热量或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日供热量,单位为兆焦每 关(MJ/d); q:实际节省常规能源的热值,取值及单位见附录A; y:辅助能源设备的运行效率,%.

NB/T 10783-2021 5试验要求 5.1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测试期间,当实测太阳辐照量H达到系统使用所在地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 的土0.5MJ/(m²d)时停止测试,并记录此时的太阳辐照量.

5.2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系统测试期间,当实测太阳辐照量H达到系统使用所在地采暖季的平均日太 阳辐照量的土0.5MJ/(m²d)时停止测试,并记录此时的太阳辐照量.

5.3若没有当地的气象数据时,H的取值可见附录B.

5.4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测试期间,当室外气象条件不满足测试要求时,可采用室内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6试验方法 6.1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6.1.1室外试验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日有用得热量试验按NB/T34071的规定进行;带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家用太 阳能热水系统的日有用得热量试验按GB/T23889的规定进行.

6.1.2室内试验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日有用得热量的试验按NB/T10785一2021的规定进行.

6.2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 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供热量的试验按NB/T10151-2019中5.1.1~5.1.3的规定进行.

6.3常规能源 测量并记录测试期间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辅助能源设备和系统运行(如泵、阀、风机及控制系统 等),所使用的常规能源量Q.

.

7节能量计算方法 7.1日节能量 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单位集热面积日节能量按公式(1)计算,辅助能源设备的运行效率按表1 选取, qXXAc 表1辅助能源设备的运行效率 辅助能激类型 运行效率 电 90% 天然气 90% 煤、生物质 70% 注:运行效率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正.

7.2年节能量 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单位集热面积年节能量按公式(2)计算.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效使用天数宜 按365d取值,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有效使用天数按当地采暖期取值,可根据系统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修正.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782-2021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 标识规则 Rules for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label of solarthermalsystem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82-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标识样式和规格 6标识内容 7节能量和减排量测试与计算 8标识印制、加贴和展示 附录A(资料性)标识样式示例 附录B(资料性)排放系数的取值及单位 参考文献
NB/T1078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光天旭太阳能 有限公司、桑夏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光普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云南省玉溪市太标太阳能设备有限 公司、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桑乐集团有限公司、汉诺威智慧能源科技(内蒙古)有限公司、江 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杭州普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文淑容、刘海波、邢作新、赵峰、闵庆喜、张永林、薛道荣、孙艺霞、栗世杰、黄永生、 闻豪、张同伟、种阳、袁新航、贾铁鹰、郑维、安利娟、方文朝、黄逊青、高兴亮.


NB/T 10782-2021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标识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标识(以下简称标识)的一般要求、标识样式和规格、 标识内容、节能量和减排量测试与计算,标识印制、加贴和展示等.

本文件适用于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太阳能热水工程和太阳能采暖工程,以及 太阳能干燥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936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NB/T10152-2019太阳能供热系统节能量和环境效益计算方法 NB/T10783-2021家用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NB/T10784-2021太阳能干燥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293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energysavingofsolar thermalsystem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加热目的的条件下,替代常规能源消耗的数量.

3.2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减排量emissionreductionof solar thermalsystem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替代常规能源的节能量,所对应的污染物排放减少的数量.

3. 3 节能量和减排量标识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action label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节能量和减排量的信息标签.

3. 4 集热面积collector area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集热器轮廊采光面积.

4一般要求 4.1标识可用于生产者自我声明,自愿标贴.

4.2生产者应对标识所标注的内容,包括信息码展示的内容负责,标注数据应真实准确.

4.3标贴节能量和减排量标识的太阳能燃利用系统,其质量、安全、性能和能效等各项指标应符合相关标
NB/T 10782-2021 准的规定, 5标识样式和规格 标识为绿色(CMYK:77.23.100.0)背景,标识尺寸宜长100mm,宽70mm,必要时可按给出的比例 同等缩小或扩大,并能清晰辨识.

标识样式示例见附录A.

6标识内容 6.1标识名称为太阳能节能量和减排量标识(英文名称为SolarEnergy and EmissionLabel),包括但不 限于以下内容: a)生产者; b)产品或工程名称; c)规格型号; d)集热面积; e)节能量; f)减排量; g)依据的节能量和减排量测试方法标准号; h)标识信息码.

6.2太阳能节能量和减排量标识上的规格型号应与铭牌上的标注一致.

6.3生产者可根据产品类型和实际节省常规能源的情况,按表1选择一种能源的节能量和相应的减排量 指标及单位进行标注.

表1节能量和减排量指标及单位 实际节省 节能量 减排量 能源 指标 单位 单位集热面积年节电量 指标 单位 电 kWh/(m²年) 单位集热面积二氧化碳年减排量 天然气 单位集热面积年节天然气量 m²/(m²年) 单位集热面积二氧化碳年减排量 单位集热面积氮氧化物年减排量 单位集热面积二氧化碳年减排量 单位集热面积一氧化碳年减排量 kg/(nm² 年) 煤、生物质 单位集热面积年节标煤量 kgce/(m²年) 单位集热面积二氧化硫年减排量 单位集热面积颗粒物年减排量 单位集热面积氮氯化物年减排量 注:生物质二氧化碳减排量为零.

6.4节能量和减排量的标注数值应依据其测试报告确定.

7节能量和减排量测试与计算 7.1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均应进行节能量和减排量测试与计算.

7.2同一型号和规格的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在太阳能资源分类不同的地区使用,应分别进行节能量和减 排量测试与计算,并在标识信息码中注明使用地或太阳能资源类别.

7.3生产企业可利用获得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自有实验室,或者委托依法取得资质认定的第三方机构, 对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进行节能量和减排量测试.

7.4节能量和减排量测试与计算依据标准见表2,根据实际节省常规能源的种类计算减排量,排放系数 的取值及单位见附录B.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80 CCSZ68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81-2021 空气源热泵污泥干化机 Air-source heat pump sludge dryer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81-2021 目 前言 1范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技术要求 6试验方法 7安装 8调试 9验收 10标志和随行文件 11包装、运输和储存 附录A(资料性)验收记录表
NB/T1078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广东芬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青 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浙江阳帆节能开发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 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东莞市正旭新能源设备科技有 限公司、广州技术师范大学、东莞市科信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丹佛斯(上海) 投资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金光新能 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雄贵冷热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佛山欧思丹热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 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苏州英华特涡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柯茂节能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海立 电器有限公司、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江苏博 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隆科来福节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统一能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山东新华能 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格瑞普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曾矿、杭文斌、陈林杰、杨宝林、王凯峰、王磊、林爱革、黄元躬、张会军、陈祥全、 岑健、朱文达、熊关兵、李明辉、杨海涛、赵密升、曹少疑、覃迪雄、黄开晨、李欣、文茂华、邓壮、黄之敏、季忠 海、吴金城、桂海燕、黄志洋、刘小军、邱培忠、陶少枝、倪赛龙、张志军、赵恒谊、张子祺、李静思.

II
NB/T 10781-2021 空气源热泵污泥干化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空气源热泵污泥干化机(以下简称”污泥于化机”)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 方法,安装,调试,验收,标志和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空气源热系为热源主机,用于周态污泥干化的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785.1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 GB4706.1一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10395.1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 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HJ2035周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JB/T4330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空气源热泵污泥干化机air-sourceheatpump sludgedryer 利用空气源热泵对污泥进行加热,使污泥脱水干化的设备.

3. 2 标准除温量standard dehumidification amount 污泥干化机在标准工况下连续运行24h的凝结水量.

NB/T 10781-2021 3.3 消耗功率power consumption 污泥干化机在标准工况下运行时,单位时间的耗电量.

3. 4 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specificmoisture extraction rate 标准除湿量与24h消耗功率之比.

4分类 4.1按物料承载运行方式分: a)连续式; b)固定式.

4.2按辅助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分: a)水冷式; b)风冷式.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污泥干化机的机械电气设备部分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 5.1.2污泥干化机应具有相应的抗腐蚀能力.

5.2外观 污泥干化机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a)保温板表面平整、清洁、色泽均匀,无裂痕、气泡、明显缩孔和划伤等现象: b)塑料件无明显的碎裂和变形等现象; c)库板观察门安装水平,不倾斜.

5.3装配质量 污泥干化机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各部件连接紧密,置地平稳: b)压缩机和风机放置防振垫,运转时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c)制冷系统管路与零部件无相互磨擦和碰撞.

5.4保温效果 按6.4给出的方法试验,污泥干化机的库板外表面温度应不大于环境温度10℃. 5.5标准工况性能 5.5.1标准除湿量 按6.5.1给出的方法试验,污泥干化机的实测除湿量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5%.

5.5.2消耗功率 按6.5.2给出的方法试验,污泥干化机的实测消耗功率应不大于标称值的110%.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80 CCS C23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 10780-2021 空气源热泵中药材烘干技术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dr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by air-sourceheatpump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10780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5中药材预处理 6烘干前准备 7操作规范 8烘干工艺控制 9烘干后处理 附录A(资料性)典型中药材烘干工艺参数
NB/T1078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碧朗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安敬欧瑞达电器科技有 限公司、东莞市正旭新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浙江阳帆节能开发有限公司、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浙江豪瓦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晟启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江西天泉热能科 技有限公司、伽帝芙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雄贵冷热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东莞市科信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佛山欧思丹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德业日用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浙江 金光新能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玉溪新天力农 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惠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白果科技股份公司、佛山 市南海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陕西隆科来福节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光晨、徐枝泉、张炜、陈祥全、朱勇俊、赵密升、王凯峰、张会军、韩夏、罗彬、林爱 革、王机发、陈敏峰、吴新平、覃迪雄、朱文达、黄开晨、仇爱琪、蔡宁、曹少疑、杨宝林、吴金城、梁业旺、王凌 明、桂海燕、敬长训、杨海涛、刘小军、黄元躬、徐泽、潘亚平.

NB/T 10780-2021 空气源热泵中药材烘干技术通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空气源热泵中药材烘干的一般要求、中药材预处理、烘干前准备、操作规范、烘干工艺控 制和烘干后处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以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源主机,对中药材进行烘干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14095农产品干燥技术术语 NB/T10156空气源热泵干燥机组通用技术规范 NB/T10158-2019空气源热泵果蔬烘干机 3术语和定义 GB/T140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空气源热泵中药材烘干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materials drying by air-sourceheatpump 以空气源热泵为热源主机,使中药材中的水分蒸发,达到规定的要求.

3. 2 杀青greenremoving 在高温条件下迅速破坏某些鲜药材中酶的活性,使其散发一定水分并使叶质柔软的一种初制工序.

3.3 熟化ripening 通过蒸煮或其他高温高湿的方法对某些药材进行预处理,使其改变药性或便于软化加工的方式.

4一般要求 4.1空气源热泵主机 4.1.1空气源热泵主机应符合NB/T10156的规定.

4.1.2安全和环保要求应符合NB/T10158-2019中第7章规定.

4.2烘干室 4.2.1烘干室的设计应满足相应的物料烘干工艺要求.

4.2.2烘干室建造材料应符合保温、阻燃和内壁防腐防锈要求.

4.2.3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受风要求确定风道的布置方式,烘干室应按NB/T10158-2019中6.7的规
NB/T 10780-2021 定监测热风温度不均匀度,并应不大于土4℃.

4.2.4室体接缝应均匀、严密,接缝错位应不大于1.5mm 4.2.5室门应开关灵活,无变形,密封良好.并应装有安全脱扣的门锁.

4.3烘干室与热泵主机连接 4.3.1各接口应密封良好,不应有明显的热风泄漏现象.

4.3.2各连接处紧周件不应松动.

4.3.3焊接件的焊缝应平整,无虚焊和脱焊现象.

4.4电控装置功能 4.4.1电控装置应具备程序启动、连锁保护和自动报警功能.

4.4.2电控装置应清晰、准确显示当前温度和湿度.

4.4.3电控装置应具备分阶段式工艺操作控制功能,每阶段可独立设定温度、湿度及运行时间等.

4.5配件 4.5.1干燥架应采用不锈钢或其他满足中药材加工安全要求的材质.

4.5.2与中药材接触的物料框和其他容器应使用无毒、无味、抗腐蚀及不易脱落的材料制成,并应易于清 洁和保养.

4.5.3烘干室内应配置循环风机,满足中药材烘干调控技术的要求.

4.5.4配套的控制柜应防尘、防水,可靠安全,总电源线路应安装漏电断路保护器,并应有独立控制空气 源热泵主机电源的空气开关.

5中药材预处理 5.1洗净 5.1.1清洗用水应符合中药材各阶段加工的卫生要求.

5.1.2清洗厂房内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地面应不积水、易清洗及耐腐蚀.

5.1.3清洗后废水应达标排放.

5.1.4清洗中药材的设备或设施内表面应平整、光洁、易清洗及耐腐蚀,不应与中药材发生化学变化或吸 附药材.

5.1.5中药材清洗应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应用于清洗其他中药材,不同的中药材不宜在一起清洗.

5.1.6按工艺要求对不同的中药材采用淘洗、漂洗和喷淋洗涤等方法.

5.2切片或切断 5.2.1根据不同中药材性质分别采用切、榜、刨、座和劈等切制方法.

5.2.2按工艺要求将中药材切成片、段、丝或块等.

5.3杀青 5.3.1根据不同中药材、产地及其性质选择相应的杀青设备.

5.3.2根据不同中药材特性确定相应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

5.3.3杀青过程应升温快,杀青应匀透,不应杀青过度或不足.

5.4熟化 5.4.1熟化时不同品种的中药材不应在同一时间和区域内操作.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