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室内燃气管道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0.005MPa的室内低压煤气管道和及器具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燃气输配工程使用的管子、管件、密封填料等附属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管子、 管件及附属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到现场还应进行复验.
2.1.2镀锌碳素钢及管件的规格种类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壁内外镀锌均匀,无锈蚀、无飞刺.
管 件无偏扣、乱扣,丝扣不全或角度不准等现象.
管材及管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
室内煤气管道安装应 尽量使用镀锌碳素钢管及管件.
2.1.3碳素钢管、无缝钢管.
管材不得弯曲、锈蚀,无飞刺、重皮及凹凸不平现象.
2.1.4阀门应选用现行国家标准中适用于输送燃气介质,并且具有良好密封性和耐腐蚀性的阀 门.室内一般选用旋塞或球阀.
闵门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外观要求:阀体铸造规矩,表面 光洁,无裂纹、气孔、缩孔、渣眼:密封面表面不得有任何缺陷,表面粗糙度和吻合度满足标准规定的 要求:直通式阀门的连接法兰的密封面应相互平行:直通式阀门的内螺纹接头中心线应在同一直线 上,角度偏差不得超过2°:直角式阀门的内螺纹接头中心线的不垂直度,其偏差不得超过2°:填料压 入后的高度和紧密度,应保持密封和不妨碍阀杆运动,并留有一定的调整余量:旋塞阀的塞子上应 有定位标记,并且全开到全关闭应限制在90范围内放置.
开关灵活,关闭严密,填料密封完好无渗 漏,手轮完整无损坏,运到现场阀门还应作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试验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2.1.5胶管应采用耐油纯胶管.
2.1.6气表:居民家庭一般用皮膜家用煤气表.
这种表可分为四种类型:人工煤气表、天然煤气 表、液化石油气表和适合于上述三种燃气的通用表.
安装时应分清楚类型.
工业及公共建筑用气计 量采用罗茨表,它的优点是体积小、流量大,可用于较高的燃气压力下计量.
新表安装必须具备以下 条件:有出厂合格证:外观检查完好无缺:距出厂检验日期或重新校验日期不得超过半年:厂家有生 产许可证.
2.1.7生活燃气灶具: 2.1.7.1家用煤气灶,分为单眼和双眼两种形式.
按部颁标准规定如下: a类型.
家用煤气灶按煤气的种类可分为:人工煤气灶、天然煤气灶、液化石油煤气灶和适用于两 种以上燃气的煤气灶.
家用煤气灶的型号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家用煤气灶用汉语拼音字母代号表 示:R--人工煤气:T--天然煤气:Y--液化石油气.
灶的眼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单眼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灶:2--双眼灶:3--三眼灶.
b家用煤气灶的基本参数.
煤气灶前的供煤气压力规定为:人工煤气为0.8~1.0kPa:天然煤气2.0 ~2.5kPa:液化石油气2.8~3.0kPa.
家用煤气灶主火燃烧器的额定热负荷不得小于10.5MJ/h(兆焦/ 小时).
c主要技术要求: (a)燃烧器的火焰均匀,点燃一火孔后,火焰应在4秒钟内传遍的火孔.
(b)在0.5~1.5倍煤气额定压力范围内和煤气成分在一定波动范围内,火焰燃烧应稳定,不得产生 黄焰、回火、脱火及离焰.
(c)当人工煤气灶前压力为30Pa、天然气灶前压力为80Pa、液化石油气灶前压力为120Pa的情况 下,燃烧器的火焰不得回火或熄火.
(d煤气灶各部位的表面温度应小于下列数值: 操作时手必须接触的部位室温加30℃ 操作时可能接触的部位 室温加70℃ 操作时不易接触的部位 室温加110℃ 闵门壳体 室温加40℃ 干电池 室温加20℃ 电压元件与导线 室温加50℃ 软管接头 室温加20℃ (e)电点火装置应安全可靠,在启动10次中,其点燃次数不得小于8次,且不得连续两次点不着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火. (煤气灶的阀门及旋钮在室温或最高工作温度下开、关时,应灵活自如.
(g)旋钮“开”、“关”位置应有明显的标志和方向指示,并应有限位和自锁装置(开关主体外露 者可不加自锁装置).
d居民生活用灶具应符合《家用煤气灶》(CJ14一83)标准.
2.1.7.2公用炊事灶具 包括炒菜灶《中餐燃气炒菜灶》(GB7824-87)、蒸饭灶、煎饼灶、大锅灶、烤箱灶.
2.1.7.3烤箱灶具: 包括食堂烤炉、红外线糕点烘烤炉、烤鸭炉等.
2.1.7.4烧水灶具: 包括开水炉、自动热水器(《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GJ6932-86)》)、自动沸水器等.
2.1.7.5冷藏灶具: 批燃气冷冻箱.
2.1.7.6采暖空调灶具: 包括冷风箱、采暖炉、红外线辐射采暖灶等.
2.1.7.7其它灶具: 包括洗衣机、干燥机、洗碗机、燃气熨斗、燃气灯等.
以上产品要有生产许可证和出厂合格证,并安装前按不同规格和数量比例送法定检测单位检测, 符合要求后才能安装.
2.1.7.8其它材料:型钢、圆钢、管卡子、螺栓、螺母、铅油、麻、生胶带、密封垫、电气焊条等.
选 用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2.2主要机具: 2.2.1机械:套丝机、砂轮锯、台钻、电锤、手电钻、电焊机、电动试压泵等.
2.2.2工具:套丝板、管钳、压力钳、气焊工具、手锯、手锤、活扳手、链钳、煨弯器、手压泵、挖 凿、大锤、断管器、剪力等.
2.2.3其它:水平尺、U型压力计、线坠、划规、钢卷尺、直角尺、小线、压力表等.
2.3作业条件: 2.3.1地下管道铺设必须在房心土回填夯实或挖到管底标高,沿管线铺设位置清理干净,管道 穿墙处已留管洞或安装套管,其洞口尺寸和套管规格符合要求,坐标、标高正确.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2.3.2暗装管道应在地沟末盖沟盖或吊顶末封闭前进行安装,其型钢支架均应安装完毕并符合 要求.
2.3.3明装托、吊干管安装必须在安装层的结构顶板完成后进行.
沿管线安装位置的模板及杂 物清理干净,托吊卡件均已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2.3.4立管安装应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
高层建筑在主体结构达到安装条件后,适当插入进 行.
每层均应有明确的标高线,暗装竖井管道,应把竖井内的模板及杂物清除干净,并有防坠落措 施. 2.3.5支管安装应在墙体砌筑完毕,墙面末装修前进行(包括暗装支管).
2.3.6燃气设备应在各种支架固定装置已装好,房间内的装饰工程已经完成后,再进行安装.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一预制加工 →干管安装→ 立管安装 支管安装 气表安装一管道试压一管道吹洗一防腐、刷油 3.2安装准备: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交底的具体措施做好准备工 作.参看能关专业设备图和装修建筑图,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用空间 是否是合理.
有问题及时与设计和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办好变更洽商记录.
配合土建施工进度,预留 槽洞及安装预埋件和套管.
3.3预制加工:按设计图纸画出管道分路、管径、变径、预留管口,阀门位置等施工草图,在实际安 装的结构位置做上标记,按标记分段量出实际安装的准确尺寸,记录在施工草图上,然后按草图测 得的尺寸预制加工(断管、套丝、上零件、调直、校对),按管段分组编号(工艺详见1-1).
3.4干管安装: 3.4.1按施工草图,进行管段的加工预制,包括:断管、套丝、上零件、调直、核对好尺寸,按系 统分组编号,码放整齐.
3.4.2安装卡架,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间距安装.
吊卡安装时,先把吊棍按坡向、顺序依次穿 在型钢支架上,吊环按间距位置套在管上,再把管抬起穿上螺栓拧上螺母,将管固定.
安装托架上的 管道时,先把管就位在托架上,把第一节管装好U型卡,然后安装第二节管,以后各节管均照此进 行,紧固好螺栓.
3.4.3燃气引入管安装:燃气引入管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密闭地下室:严禁敷设在易燃、易 爆品的仓库、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配电间、变电室、电缆沟、暖气沟、烟道和进风道等部位,并应符 合下列要求: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4.3.1引入管的公称直径不得小于40mm的.引入管坡度不得小于0.003,坡向干管.
引入管 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设置在套管中,考虑建筑物沉降,套管应比引入管大两号,套管尺寸可按表1- 43选用,套管与管子间的缝隙用沥青油麻堵严,热沥青封口.
引入管应采用壁厚≥3.5mm的无缝钢 管.
距建筑物外墙lm以内的地下管及套管内不许有接头,弯管处用煨弯处理.
穿墙套管尺寸(mm) 表1-43 燃气管公称直径DN 15 20 25 40 50 70 套管公称直径DN 32 40 50 50 70 80 100 3.4.3.2一般进气引入管遇暖气沟时,从室外地上引入室内,管中距室内地面高500mm管材采 用无缝钢管整管假弯,做加强防腐层,穿墙管加钢套管.
室外管顶加焊一丝堵或作成三通丝堵,室外 管砌砖台内外抹灰保护,内填充膨胀珍珠岩保温,顶上加盖板.
3.4.3.3引入管进气口如无暖沟或其它障碍时,由室外地下直接引入室内,管材采用无缝钢管 整管煨弯,做加强防腐层,穿墙及穿地面时均加钢套管,穿墙套管出内外墙面50mm.
穿地面时,套 管出地面50mm,下面与结构底板平.
3.4.3.4高层建筑的燃气引入管穿建筑基础时,应考虑建筑物沉降的影响,入口管在穿墙时应 预留管洞,上端按建筑物最大沉降量为准,两侧保留一定间隙进入室内后,在室内侧沿管子砌封闭 管井.
然后填以沥青油麻4号沥青堵严,外加钢丝网抹灰.
3.4.3.5居民用户的引入管应尽量直接引入厨房内,也可以由楼梯间引入.
公共设施的引入管 位置,应尽量直接引至安装煤气设备或煤气表的房间内.
3.4.4干管安装应从进户引入管后或分支路管开始,装管前要检查管腔并清理干净.
在丝头处 涂好铅油缠好麻或缠好聚四氟乙烯填料带,一人在末端扶平管道,一人在接口处把管相对固定对准 丝扣,慢慢转动入扣,用一把管钳咬住前节管件,用另一把管钳转动管至松紧适度,对准调直时的标 记,要求丝扣外露2~3扣,并清掉麻头依此方法装完为止(管道穿过伸缩缝或过沟处,必须先穿好 钢套管).
017 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电气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塑料表板:其规格应为300mmx250mmx30mm,并具有一定强度,断合闸时不额动,板厚 一般不应小于8mm(有肋成型的合格产品除外),不得刷油漆.
并有产品合格证.
2.1.2木制表板:不应有劈裂、变形现象,油漆均匀,绝缘嘴齐全并牢固,其板厚不应小于 15mm- 2.1.3瓷闸盒或瓷插保险:瓷件不得有破损、裂痕,铜件固定牢固,动静刀口接触良好.
带电部位 不得明露,应采用绝缘物封填严实,并有产品合格证.
2.1.4熔丝:熔丝的规格应符合本支路负荷的容量要求,一般选择不得大于本支路负荷的1.5 倍.
2.1.5漏电开关:规格、型号及基本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6绝缘导线: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7护口:应根据管径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护口.
2.1.8其它材料:镀锌机螺丝、镀锌平光垫圈、镀锌弹簧垫圈、镀锌木螺丝,防腐剂、绝缘嘴、水 泥、砂子、木砖、钉子.
2.2主要机具: 2.2.1铅笔、卷尺、水平尺、方尺、线坠、水桶、灰桶、灰铲、铁剪子.
2.2.2手锤、子、台钻、钻头、剥线钳、电钻、工具袋、高凳等.
2.3作业条件: 2.3.1抹灰前已按预定位置理好本砖.
2.3.2屋顶、墙面喷浆全部完成.
2.3.3木表板已预刷油漆.
并做防火处理.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闸具组装要求 闸具组装 固定点测定 表板固定 3.2闸具组装要求: 3.2.1在干燥无尘埃的场所,可装木制配电板,导线引出版面均应加套绝缘嘴.
3.2.2表板应固定牢固,紧贴墙面,固定表板的螺丝应在四角均匀对称,螺帽应与板面子齐.
3.2.3表板应避开暖卫管、窗亮及项柜门.
3.2.4配线应正确,表尾线无交叉,一孔只准穿一根导线,表尾线长度应取100mm左右为宜.
采用塑料制品配电板时,在板上要装电器元件,必须用镀锌木螺丝拧装牢固.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3闸具组装: 3.3.1实物排列: 将闸具在表板上首先作实物排列,预留出安装电表的位置,量好间距,画出水平线,均分线孔位 置,然后划出固定闸具和表板的孔径.
3.3.2钻孔: 撤去间具进行钻孔,钻孔时,先用尖子准确点冲凹窝,无偏斜后,再用钻进行钻孔.
为了便于螺 丝帽与面板表面平齐,再用一个钻头直径与螺丝帽直径相同钻头,进行第二次扩孔,深度以螺丝帽 埋入面板表面平齐为准.
3.3.3固定闸具: 先检查闸具是否完整,然后固定端正.
将板后的配线穿出表板的出线孔,并套上绝缘嘴,然后剥去 导线的绝缘层,并与间具的接线柱压牢.
3.4固定点测定: 在需要安装表板处,用尺子量好标高,再用水平尺画出底平线找出木砖.
如用塑料胀管固定时,应 弹线定位,找出固定点位置进行钻孔,预埋塑料涨管与墙面平齐.
3.5表板固定: 采用木砖固定表板: 先将电源线及支路线正确地穿出表板的出线孔,并套好绝缘嘴,导线预留适当余量.
首先用长短 适当的木螺丝固定一点,再用线坠进行平直校对,找平找正后再固定其它各点.
固定后,将进户线端 头前好、压牢,并将明露配线调顺直.
在砖墙上采用塑料胀管.
用木螺丝紧固表板时,应钻孔,孔不应 钻在砖缝中间,如在砖缝中间应做处理,可将孔扩大后,再把塑料胀管或木砖用水泥砂浆稳注.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配电板及开关型号、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定型产品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4.1.2瓷件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脱落现象,绝缘耐压等级符合要求.
4.1.3表板上导电部件必须接触紧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基本项目: 表板固定牢固,导线与电器或端子排的连接紧密,排列整齐,回路清晰,标明用电回路名称.
检验方法:观察和试操作检查.
4.3允许偏差项目: 4.3.1表板的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表板底口距地面不得小于1.8m,允许偏差 10mm,全部标高应一致.
4.3.2表板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m.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5.1安装表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
5.2表板安装后,不得硬碰及弄脏用具或损坏墙面.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表板标高不一致,超出允许偏差时,应检查预埋本砖和账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或是由于地面 高低不平等原因造成的.
然后进行修正.
6.2本砖埋注位置不准,固定螺丝不均匀对称,在表板四角的螺帽倾斜不平.
螺丝拧进深度应均 匀对称:拧固螺丝时应拧平正,螺帽应垂直受力,不应歪斜,并应紧固到位.
6.3表板不平正,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
用吊线找平表板垂直度,使其在允许偏差之内.
6.4表板距离暖卫管,窗亮或项柜门等太近或相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间隔距离,一般表板应 避开暖卫管300mm,否则应采取措施.
6.5闸具松动、铜件松动,应重新紧固固定螺丝.
6.6导线压接不牢、线芯受损且线芯过长,应按要求留取线芯,剥线时不应损伤线芯,压接时要 牢固.
6.7板后导线杂乱,长短不齐,应将导线留有适当余量,长短一致,绑扎成束.
6.8漏电开关不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应及时查出原因.
如因质量问题,应用合格产品予以更 换.
7质量记录 7.1各种配电板、户表板、瓷闸盒、瓷插保险、漏电开关产品合格证.
7.2配电板及户表板的安装工程预检、自检、互检记录.
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峻工图.
7.4电气照明器具及其配电箱(盘)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7.5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16预应力土层锚杆工程.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材料准备 预应力筋(钢绞线、精轧螺纹钢筋或普通螺纹钢筋)、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锚杆锚具 (QM、QVM锚具).
施工机具 钻孔机、拔管机、注浆泵、电动油泵、干斤顶、控制仪表等.
三、 作业条件 1、施工地区的地质勘探资料,查明该地区的土层分布和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以便确定土 层锚杆的布置和选择钻孔方法.
2、了解地下水位及其变化情况、地下水的成分和含量,以便研究对土层锚杆的防腐处理.
3、查明施工地区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情况,以便确定土层锚杆的方法.
4、考虑土层锚杆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或地域的影响,如果土层锚杆的长度超出建筑物红线时, 要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或许可后方可进行施工.
5、施工前要编制土层锚杆的施工方案,确定土层锚杆的施工顺序,安排好施工进度和劳动力 组织,制定钻孔机械的进场、使用和保养维修制度.
6、进行土方开挖,使锚杆作业面低于锚杆标高500~600mm,并平整好操作范围内的场地.
7、采用湿作业法施工时,要准备好用水,并挖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使成孔时排出的泥 水通过排水沟排到沉淀池,再排入集水坑用水泵排走.
四、 质量要求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 1 锚杆土钉长度 ±30 项目 2 锚杆锁定力 设计要求 1 锚杆或土钉位置 001 2 钻孔倾斜度 ±1 一般 3 浆体强度 设计要求 项目 4 注浆量 大于理论计算浆量 5 土钉墙面厚度 ±10 6 墙体强度 设计要求 五、 操作工艺 定位一钻孔一预应力筋的制作与安装一灌浆(一次常压或二次高压)一外锚头制作一张拉锁定 外锚头防腐.
(一)钻孔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1、采用干作业法钻孔时,要注意钻进速度,避免“别钻”.
要把土充分倒出后再拔钻杆, 这样可减少孔内虚土,方便钻托拔出.
2、采用湿作业法成孔时,要注意钻进时要不断供水冲洗,始终保持孔口水位,井根据地质 条件控制钻进速度,一般以300~400mm/min为宜,每节钻杆钻进后在接钻杆前,一定 要反复冲洗,直至溢出清水.
3、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速度、压力及钻托平直,待钻至规定深度后继续用水反复冲洗 钻孔中泥砂,直至溢出清水为止,然后拔出钻杆.
(二)拉杆的安设 1、杆要求顺直,在使用前要进行除锈,并作防腐处理,对钢筋拉杆,先涂一层环氧防腐漆 冷底子油,待干燥后,在涂一层环氧玻璃钢,待其固化后,再缠绕两层聚乙烯塑料薄 膜.
对自由段的钢绞线,要套聚丙烯防护套.
2、钢绞线如涂有油脂,在固定段要仔细加以清理,以免影响与锚固体的粘结:除锈后要尽 快’放入钻孔并灌浆,以兔再生锈.
3、为将拉杆安放在钻孔的中心,防止自由段产生过大挠度和插入钻孔时不搅动土壁,并 保证拉杆有足够的水泥浆保护层,在拉杆的表面设置定位器,定位器的间距在锚固段 为2m左右,在自由段为4~5m.
(三)灌浆 1、灌浆材料逃用纯水泥浆,水泥采用P042.5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 0.45左右,其流动度要适合泵送.
如灌浆采用砂浆,则要求灰砂比为1:1或1:0.5(重量 比),水灰比0.4~0.5,选用中砂,并要过筛.
2、水泥浆液的抗压强度要大于25MPa,塑性流动时间要在22s以下,可用时间应在30~ 60min,为加快凝固,提高早期强度,可掺速凝剂,但使用要拌均匀,整个浇注过程须在 4min内结束.
3、一次灌浆法: (1) 将水泥浆经胶管(或用1根中30mm左右的钢管作灌浆管)推入拉杆孔内,在拉 杆孔端注入锚浆.
(2) 灌注压力一般为0.4MPa左右,随着水泥浆的灌入,应逐步将灌浆管向外拔出直 至孔口,在拔管过程中应保证管口始终埋在砂浆内.
(3) 灌浆时,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吹散浆液和砂浆,待浆液或砂浆回流到孔口时,用 水泥袋纸等捣人孔内,再用湿粘土封堵孔口,并严密捣实,再以0.4~0.6MPa的 压力进行补灌,稳压数分钟后即可完成.
4、二次灌浆法 (1)先灌注锚固段,在灌注的水泥浆具备一定强度后,对锚固段进行张拉,然后再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灌注非锚固段.
(2) 灌浆时要注意,对靠近地表面的土层锚杆,灌浆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引起地表 面膨胀隆起,或影响附近原有的地下构筑物和管道的使用,所以每lm覆土厚度 的灌浆压力可按0.22MPa考虑.
(3) 对垂直孔或倾斜度大的孔,可采用人工填塞捣实的方法.
(4) 注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以上,才可进行张 拉施工.
在灌浆体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锚杆移动.
5、每次注浆完毕,应用清水通过注浆枪冲洗塑料管,直至塑料管内流出清水为止,以便下 次注浆时能顺利地插入注浆枪.
(四)张拉锚固 1、土层锚托灌浆后,待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2、张拉采用隔二拉一:锚杆正式张拉前,要取设计拉力的10%~20%,并对锚杆预张拉1~2 次.
3、锚杆张拉要求定时分级加荷载进行,张拉时由专人操纵机械、记录和观测数据,并随时 画出锚杆荷载一-变位曲线图,作为判断锚托质量的依据.
4、当拉杆预应力没有明显衰减时,即可锁定拉杆.
六、 安全要求 1、施工场地平整,脚手架搭设要牢固,防止钻机和其他设备倾斜掉落:及时检查各高压管接头 的可靠性,防止高压管爆裂伤人:千斤顶前严禁站人.
2、各设备的电路应经常检查,排除隐患J故好安全用电.
3、在施工现场常有大量含泥砂和水泥浆的泥浆水,对这部分泥浆水要及时予以处理.
一般做 法是使其经排水沟流至集水井,清水用水泵从上面抽走,下面的泥砂及时挖出,用专用的罐 车运送到大容积的沉淀池,定期抽出池内上层浮水,再处理下面的稀泥.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16现制水磨石地面工程.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施工准备 (-) 作业条件 1、 顶棚、墙面抹灰已完成,并已验收,屋面已做完防水层.
墙面已弹好0.5m水平控制线.
2、 安装好门框并加防护,与地面有关的水、电、气管线已安装就位,穿过地面的管洞已堵严、 堵实.
3、 做完地面垫层,按标高留出磨石层厚度(至少3mm).
4、 石粒应分别过筛,并洗净无杂物.
(二) 材料要求 1、 水泥: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含碱量达到 国家要求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不应小于42.5级, 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
2、 矿物颜料:水泥中掺人的颜料应采用耐光、耐喊的矿物颜料,其掺入量宜为水泥用量的3% ~6%,或由试验确定,同一彩色面层,应使用同厂同批的颜料.
3、 石粒:应采用坚硬可磨的白云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粒应洁净无杂物,其粒径除 特殊要求外,宜为4~14mm.
4、 分格条: (1)玻璃条:平板普通玻璃裁制而成,3mm厚,一般10mm宽(根据面层厚度而定),长度 依分块尺寸面定.
(2) 钢条:1~2mm厚铜板裁成10mm宽(根据面层厚度而定),长度以分块尺寸而定.
用 前必须调直调平.
5、 砂:中砂,过8mm孔径的筛子,含泥量不得大于3%.
6、 草酸:块状、粉状均可,用前用清水稀释.
7、 根据工程量备好白蜡和22铁丝.
(三) 施工机具 大小水磨石机和手提式磨石机、滚筒(直径一般200~250mm,长约600~700mm,混凝土或 铁制)、木抹子、毛刷子、铁簸箕、靠尺、手推车、平钳、5mm孔径的筛子、磨石(规格按粗、中、 细)、胶皮水管、大小水桶、扫帚、钢丝刷、铁子等.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的规定.
项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1 材料质量 第5.4.6条 项目 2 排合料体积比(水泥:石粒) 1: 1. 5~1: 2. 5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 面层与下一层结合 牢固,无空鼓、无裂纹 续表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1 面层表面质量 第5.4.9条 2 踢脚线 第5.4.10条 3 楼梯踏步 第5.4.11条 般 表面平整度 高级水磨石 2m 项 表面 普通水磨石 3mm 目 允许 踢脚线上口平直 3mm 偏差 缝格平直 高级水磨石 2m 普通水磨石 3m 三、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一找标高→弹水平线→铺抹找平层砂浆→养护→弹分格线→镶分格条→拌制水磨石 拌合料→涂水泥浆结合层→铺水磨石拌合料→滚压抹平→试磨→粗磨→细磨→磨光→草酸清洗→ 打蜡上光 四、 操作工艺 (-) 基层处理 将混凝土基层上的杂物清除,不得有油污、浮土,用钢签子和钢丝刷将沾在基层上的水泥 浆皮签掉铲净.
(二) 找标高弹水平线 根据墙面上的0.5m水平控制线,往下量测出磨石面层的标高,弹在四周的墙上,并考虑其 他房间和通道面层的标高,相邻同高程的部位注意交圈.
(三) 抹找平层砂浆 1、 根据墙上弹出的水平线,留出面层厚度(约10~15mm厚),抹1:3水泥砂浆结合层,为了 保证找平层的平整度,先抹灰饼(纵横方向间距1.5m左右),大小约8~10cm.
2、 灰饼砂浆硬结后,以灰饼高度为标准,抹宽度为8~10cm的纵横标筋.
3、 在基层上酒水润湿,刷一道水次比0.4~0.5的水泥浆,随刷浆随铺1:3找平层砂浆,并 用2m长刮杠以标筋为标准进行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四) 养护 抹好找平层砂浆养护24h,待强度达到1.2MPa,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 弹分格线 根据设计预设的分格尺寸,在房间中部弹十字线,计算好周边的镶边宽度后,以十字线为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准可弹分格线,如果设计有图案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弹出清晰的线条.
(六)镶分格条 用小铁抹子抹稠水泥浆,将分格条固定在分格线上,抹成30°八字形(图3-3),高度应低 于分格条顶4~6mm,分格条必须平直通顺,牢固,接头严密,不得有缝隙,作为铺设面层的标 志,粘贴分格条时,在分格条十字交叉接头处,在距交点40~50mm内不抹水泥浆(图3-4),为了 使拌合料填塞饱满,采用铜条时,应预先在两端头下部1/3处打眼,穿人22铁丝,锚固于下口 八字水泥浆内.
镶条后12h后开始浇水养护,最少2d,在此期间,房间应封闭,禁止各工序进行作业.
(七)拌制水磨石拌合料(或称石渣浆) 排合料的体积比例采用1:1.5~1:2.5(水泥:石粒),要求计量准确,拌合均匀.
2、彩色水磨石拌合料,除彩色石粒外,还加人耐碱、耐光的矿物颜料,掺人量为水泥的3% ~6%,水泥与额料比例,彩色石子与普通石子比例,在施工前必须经试验后确定.
同 一彩色水磨石面层应使用同厂、同批颜料.
在拌制前,水泥与额料根据整个面层的需 要一次统一配制、配足,配制时不但要拌合,还要用筛子筛匀后,装袋存入干燥的室 内备用,严禁受潮.
彩色石粒与普通石粒拌合均匀后,集中贮存待用.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钢、玻璃条 素水泥浆 水泥砂浆找平层 混凝土 图3-3现制水磨石地面镶嵌分格条剖面示意 30°水泥浆 4~5m不抹30水泥浆 准备填充水磨石拌合料(石子) 分格条 图3-4现制水磨石地面镇嵌分格条平面示意 各种拌合料在使用时,按配比加水拌均匀,稠度约60mm.
涂刷水泥浆层 先用清水将找平层酒水润湿,涂刷与面层同品种、同等级的水泥浆结合层,其水灰比宜为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0.4~0.5,要剧均匀,要随刷随铺拌合料,防止结合层风干,导致空鼓.
(九) 铺设水磨石拌合料 1、 水磨石拌合料的面层厚度,除特殊要求外,宜为12~20mm,并按石粒粒径确定,将搅拌 均匀的拌合料,先铺抹分格条边,后铺入分格条方框中间,用铁抹子由中间向边角推 进,在分格条两边及交叉处特别注意压实抹平,随抹随用直尺进行平度检查,如有局 部铺设过高,应用铁抹子挖去一部分,再将周围的水泥石子拍挤抹平(不得用刮杠刮 平).
几种颜色的水磨石拌合料,不可同时铺抹.
要先铺抹深颜色的,后铺抹浅颜色的,待前一 种达到施工允许强度后,再铺后一种.
(十)滚压抹平 用滚筒滚压前,先用铁袜子或木抹子在分格条两边宽约100mm范围内轻轻拍实(避免将分 格条移位).
滚压时用力均匀(要随时清除粘在滚筒上的石渣),应从横竖两个方向轮换进行,达 到表面平整、密实,出浆石粒均匀为止.
待石粒浆稍收水后,再用铁抹子将浆抹平压实.
如发现 石粒不均匀处,应补石粒浆,再用铁抹子拍平压实.
24h后浇水养护.
常温养护5~7d.
(十一)试磨 正式开磨前应进行试磨,以不掉石渣为准,经检查认可后方可正式开磨.
(十二)粗磨 第一遍用60~90“粗砂轮石磨,边磨边加水(可加部分砂,目快机磨速度),并随磨随用水冲 洗检查,用靠尺检查平整度,直至表面磨到磨匀,分格条和石粒全部露出(边角处用人工磨成同 样效果)检查合格晾干后,用与水磨石表面相同成分的水泥浆,将水磨石表面擦一遍,待别是面 层的洞眼小孔隙要填实抹平,脱落的石粒应补齐,浇水养护2~3d.
(十三)细磨 第二遍用90~120'金刚石磨,要求磨至表面光滑为止,然后用清水冲净,满擦第二遍水泥 浆,仍注意小孔隙要细致擦严密,然后养护2~3d.
(十四)磨光 第三遍用180~200*金刚石磨,磨至表面石子显露均匀,无缺石粒现象,平整、光滑、无孔 隙为度.
在使用水磨石机时,尽量选用大号水磨石机,并要靠边多磨,减少手提式水磨石机和人工 打磨工作量,这样既省工,质量相对也好.
普通水磨石面层磨光次数不少于三遍,高级水磨石面 层的厚度和磨光遍数及油石规格应根据效果需要确定.
(十五)草酸擦洗 为了取得打蜡后显著效果,在打蜡前磨石面层要进行一次适量限度的酸洗,一般均用草酸
16框架结构模板工程.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 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 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梁柱 节点、主次梁节点大样.
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板设计 图(模板平面布置图、分块图、组装图、加固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和非定 型零件的拼接加工图).
模板的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 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
2、 模板拼装: (1) 拼装场地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可设拼装操作平台.
(2) 按模板设计图尺寸,采用沉头自攻螺丝将竹胶板与方木拼成整片模板,按缝处要 求附加小龙骨.
(3) 竹胶板模板锯开的边及时用防水油漆封边两道,防止竹胶板模板使用过程中开 裂、起皮.
3、 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隔离剂, 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
4、 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平整、坚实,若达不到要求的应做水泥 砂浆找平层,柱子加固用的地错已预埋好且可以使用.
5、 挂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理好 隐蔽验收手续.
(二)材料要求 1、 竹胶板模板:尺寸(1220×2440mm)、厚度(9、12、15、18mm)(单个工程最好选用不超过 两种厚度为合理).
2、 方木:50×100mm、100×100mm方木,要求规格统一,尺寸规矩.
3、 对拉螺栓:采用Φ14以上的I级钢筋(最好用HPB235),双边套丝扣,并且两边带好两 个螺母,沾油备用.
4、 隔离剂:严禁使用油性隔离剂,必须使用水性隔离剂.
5、 模板截面支撑用料:采用钢筋支撑,两端点好防锈漆.
(三)施工机具 1、 木工圆锯、木工平创、压创、手提电锯、手提压侧、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 平、撬棍等.
2、 支撑体系:柱箍、钢管支柱、钢管脚手架或碗扣脚手架等.
质量要求 三、 工艺流程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一)安装柱模板 搭设安装脚手架一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一立柱子片模一安装柱箍一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 位置一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办预检 (二)安装梁模板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一搭设梁模板支架一安装梁底楞一安装梁底模板一梁底 起拱一绑扎钢筋一安装梁侧模板一安装另一侧模板一安装上下锁品楞、斜撑楞、腰楞和对拉螺 栓一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一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一办预检 (三)安装顶板模板 标高、平整度→办预检 四、 操作工艺 (一)安装柱模板 1 模板组片完毕后,按照模板设计图纸的要求留设清扫口,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 和外形尺寸.
2、 吊装第一片模板,并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与柱子主筋临时绑扎固定.
3、 随即吊装第二、三、四片模板,作好临时支撑或固定.
4、 先安装上下两个柱箍,并用脚手管和架子临时固定.
5、 逐步安装其余的柱箍,校正柱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并做支撑.
6、 按照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柱子模板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注意在纵横荫个方向 上都挂通线检查,并作好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力支杆的固定.
7、 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理日,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二) 安装梁模板 1 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
2、 安装梁模板支架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是首层土壤地面或楼板地 面,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3、 搭设梁底小横木,间距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4、 拉线安装梁底模板,控制好梁底的起拱高度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梁底模板经过验收无 误后,用钢管扣件将其固定好.
5、 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经验收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梁侧模板,将两侧模板与底模用 脚手管和扣件固定好.
梁侧模板上口要拉线找直,用梁内支撑固定.
6、 复核梁模板的截面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
7、 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
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三)安装楼板模板 1、 支架搭设前楼地面及支柱托脚的处理同梁模板工艺要点中的有关内容.
2、 脚手架按照模板设计要求搭设完毕后,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调整上支托的标高及起拱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的高度.
3、 按照模板设计的要求支搭板下的大小龙骨,其间距必须符合模板设计的要求.
4、 铺设竹胶板模板,用电钻打眼,螺丝与龙骨拧紧.
必须保证模板拼缝的严密.
5、 在相邻两块竹胶板的端部挤好密封条,突出的部分用小刀刮净.
6、 模板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标高,并进行校正.
7、 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四)模板拆除 1、 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1) 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梭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 除.
(2) 底模及冬季施工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4及《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条款.
作业班组必须进行 拆摸申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
(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模板的拆除,除执行GB50204中相应规定外,侧模应在预 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构件形成预应力后拆除.
(4) 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 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 临时支撑.
(5) 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
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 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 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6) 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
其好处是, 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依照拆摸关键点位,对拆模进 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2、 柱子模板拆除: (1) 工艺流程: 拆除拉扦或斜撑一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拆除部分竖肋一拆除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2) 柱模板拆除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使摸板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
以防柱子模板倾倒伤人.
3、 梁板模板拆除: (1) 工艺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一拆除侧模板一下调楼板支柱一使模板下降一分段 分片拆除楼板模板一木龙骨及支柱一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2) 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
而后拆除梁侧模板上的水平钢管 及斜支撑,轻撬梁侧模板,使之与混凝土表面脱离.
② 下调支柱顶托螺杆后,轻撬模板下的龙骨,使龙骨与模板分离,或用木锤轻击, 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
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
每块竹胶板 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托螺杆在下调相当高度,以托住 拆下的模板.
严禁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③ 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
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 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拆除梁底模支柱时,亦 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五、 成品保护 1、 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
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
立放时, 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
不可乱堆乱 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2、 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他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 位前作为临时依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
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 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 偏差.
3、 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六、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柱模板: (1) 涨模、断面尺寸不准防治的方法:根据挂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 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挂模的强度、刚 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2) 柱身扭向防治的方法,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
安装斜撑(或拉锚), 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 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保证柱模不扭向.
(3) 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
防治的方法: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 弹出户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个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 条边线.
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 间各柱模板.
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 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2、 梁、板模板: 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日涨模,防治的方法是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 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 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
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
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 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022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防雷及接地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及屏蔽接地装置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镀锌钢材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等,使用时应意采用冷镀锌还是采用热镀锌材料,应符 合设计规定.
产品应有材质检验证明及产品出厂合格证.
2.1.2镀锌辅料有铅丝(即镀锌铁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型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1.3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漆,混凝土支架,预埋铁件,小线,水泥,砂子,塑料管,红油漆、 白油漆、防腐漆、银粉,黑色油漆等.
2.2主要机具: 2.2.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钢锯、锯条、压力案子、铁楸、铁镐、大锤、夯桶.
2.2.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电焊工具等.
2.3作业条件: 2.3.1接地体作业条件: 2.3.1.1按设计位置清理好场地.
2.3.1.2底板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3.1.3桩基内钢筋与柱筋连接处已绑扎完.
2.3.2接地干线作业条件: 2.3.2.1支架安装完毕.
2.3.2.2保护管已预埋.
2.3.2.3土建抹灰完毕.
2.3.3支架安装作业条件: 2.3.3.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3.3.2结构工程已经完成.
2.3.3.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2.3.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作业条件: 2.3.4.1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3.4.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2.3.5防雷引下线明敷设作业条件: 2.3.5.1支架安装完毕.
2.3.5.2建筑物(或构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3.5.3土建外装修完.
2.3.6避雷带与均压环安装作业条件: 土建圈梁钢筋正在绑扎时,配合作此项工作.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2.3.7避雷网安装作业条件: 2.3.7.1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2.3.7.2支架安装完毕.
2.3.7.3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2.3.8避雷针安装作业条件: 2.3.8.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做完.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21铝扣扳吊顶工程.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 安装完顶棚内的各种管线及设备,确定好灯位、通风口及各种照明孔口的位置.
2、 顶棚罩面板安装前,应作完墙、地湿作业工程项目.
3、 搭好顶棚施工操作平台架子.
4、 轻钢骨架项棚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做样板间,对顶棚的起拱度、灯槽、窗帘盒、通风口 等处进行构造处理,经鉴定后再大面积施工.
(二)材质准备 铝合金方板板材、龙骨、吊杆等.
(三)施工机具 冲击钻、无齿锯、钢锯、射钉枪、刨子、螺丝刀、吊线锤、角尺、锤子、水平尺、白线、墨斗等.
二、 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参照本节“石音板吊顶”相应部分.
三、 工艺流程 基层弹线一安装吊杆→安装主龙骨→安装边龙骨一安装次龙骨→安装铝合金方板→饰面清理 分项、检验批验收 四、施工工艺 1、弹线:根据楼层标高水平线,按照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找出房间中心 点,并沿顶棚的标高水平线,以房间中心点为中心在墙上画好龙骨分档位置线.
2、安装主龙骨吊杆:在弹好顶棚标高水平线及龙骨位置线后,确定吊杆下端头的标高,安装预 先加工好的吊杆,吊杆安装用中8膨胀螺栓固定在顶棚上.
吊杆选用中8圆钢,吊筋间距控 制在1200mm范围内.
3、安装主龙骨:主龙骨一般选用C38轻钢龙骨,间距控制在1200mm范围内.
安装时采用与主龙 骨配套的吊件与吊杆连接.
4、安装边龙骨:按天花净高要求在墙四周用水泥钉固定25×25mm烤漆龙骨,水泥钉间距不大 于 300mm.
5、安装次龙骨:根据铝扣板的规格尺寸,安装与板配套的次龙骨,次龙骨通过吊挂件吊挂在主 龙骨上.
当次龙骨长度需多根延续接长时,用次龙骨连接件,在吊挂次龙骨的同时,将相对 端头相连接,并先调直后固定.
6、安装金属板:铝扣板安装时在装配面积的中间位置垂直次龙骨方向拉一条基准线,对齐基 准线向两边安装.
安装时,轻拿轻放,必须顺着翻边部位顺序将方板两边轻压,卡进龙骨后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再推紧.
7、清理:铝扣板安装完后,需用布把板面全部擦拭干净,不得有污物及手印等.
8、吊顶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①吊顶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②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③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④施工记录.
五、成品保护 1、轻钢骨架、罩面板及其他吊顶材料在入场存放、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管理,保证不变形、不受 潮、不生锈.
2、装修吊顶用吊杆严禁挪做机电管道、线路吊挂用、机电管道、线路如与吊顶吊杆位置矛盾, 须经过项目技术人员同意后更改,不得随意改变、挪动吊杆.
3、吊顶龙骨上禁止铺设机电管道、线路.
4、轻钢骨架及罩面板安装应注意保护顶棚内各种管线,轻钢骨架的吊杆、龙骨不准固定在通 风管道及其他设备件上.
5、为了保护成品,罩面板安装必须在棚内管道试水、保温等一切工序全部验收后进行.
6、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发现有保护设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7、工序交接全部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 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对防止成品的污染、损坏或丢失负 直接责任,成品保护专人对成品保护负监督、检查责任.
六、安全措施 1、现场临时水电设专人管理,防止长明灯、长流水.用水、用电分开计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 到节能效果并逐步改进.
2、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制定严格的成品保护措 施.
3、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必须持有在有效期内的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上岗.
4、中小型机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履行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
同时应由专门人员使用操作并负 责维修保养.
必须建立中小型机具的安全操作制度,并将安全操作制度牌挂在机具旁明显 处.
5、中小型机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齐全、完好、灵敏有效.
6、使用人字梯攀高作业时只准一人使用,禁止同时两人作业.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021 纸面石膏聚苯复合板外墙内保温墙面施工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纸面石音聚苯复合板外墙内保温墙面施工 1范围 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幼、医疗等使用功能与居住建筑相近的民用建筑.
外墙主体结构一般为粘土砖墙或钢筋混凝土墙,内侧纸面石音聚苯复合板.
不适用于厨房、卫生间 等湿度较大的房间.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纸面石膏聚苯复合条板: 2.1.1.1规格尺寸: 长 2500~3000mm 宽900mm、1200mm 厚42、52mm(12m厚纸面石膏板十聚苯板) 2.1.1.2 聚苯板:自熄性,密度20kg/ms,导热系数30%,厚度 30、35、40mm. 2.1.2粘结材料: II型胶粘剂:用于聚苯板与墙面之粘结: IⅢ型胶粘剂:用于纸面石膏板与墙面之粘结.
YJ-III型胶粘剂:用于粘贴木踢脚板: SG-792胶粘剂: 107胶.
2.1.3建筑石膏粉:应符合三级以上标准.
2.1.4 WKF腻子:用于板缝处理.
其性能为: 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1.5MPa,细度0.5h.
2.1.550mm宽中碱玻纤带和玻纤网格布:用于板缝处理.
布重>80g/mg,8目/in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断裂强度25×100mm布条经向>300N 纬向>150N 2.1.6水泥聚苯防水保温踢脚板(以下简称踢脚板): 长600mm、宽100(120)mmDmm(D为楼、地面层及垫层厚度,具体尺寸按工程设计)、厚 55mm或按工程设计.
2.1.7其它材料:水泥、砂、汽油及工业清漆等.
2.1.8工具:料盘、开刀、托板、橡皮锤、阳角据子、2m托线板、裁纸刀、钢锯条、木抹子、刨子、 高凳、刷子、苕帚等.
2.2作业条件: 2.2.1结构已验收,已做完屋面防水层,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
2.2.2内隔墙及外墙门窗口、窗台板安装完毕,窗台以及墙面、顶板抹灰等湿作业施工完毕.
2.2.3外檐抹灰宜在外墙内保温施工前完成,否则应有相应保护保温墙面的措施.
2.2.4水暖及装饰工程分别需用的管卡、炉钩和窗帘杆耳子等理件应留出位置或理设完毕: 电气工程的暗管线、接线盒等必须埋设完毕,并应完成暗管线的穿带线工作.
2.2.5复查门窗口的垂直方正及其内侧所留粘贴纸面石膏板的缝隙宽度.
2.2.6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
3施工工艺 3.1纸面石音聚苯板外墙内保温做法基本构造见表9-27. 基本构造 表9-27 内保温做法 构造示意 保温层面层 钢筋混凝土墙或 厚 20mm 聚苯板纸面石膏板 普通粘土砖墙 30 35mm12mm 40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1) (2) (3) (4) 3.2工艺流程 结构墙面清理 分档弹线一配板、修补 标出管卡、炉钩等埋件位置 墙面冲筋一稳接线盒,安装管卡、埋件等 粘贴踢脚板一安装复合板 板缝及阴阳角处理 一板面操油 3.3施工要点 3.3.1结构墙面清理:凡凸出墙面20mm的砂浆、混凝土块必须剔除,并扫净墙面.
3.3.2分档弹线:应按下列原则分档弹出冲筋线: 3.3.2.1弹竖筋线:门窗洞口两侧及其刀把板边各弹一竖筋线(刀把长度应不小于200mm), 然后依次以板定900mm(1200m)的间距向两侧分档弹竖筋线,被活甩在阴角处.
3.3.2.2弹横筋线:沿地面、顶棚、踢脚上口及门洞上口、窗洞口上下,均弹出横筋线.
3.3.3墙面冲筋:墙面冲筋的方法如下: 3.3.3.1在冲筋位置,用钢丝刷刷出不少于60mm宽的洁净面并浇水润湿,刷一道107胶水泥 素浆.
3.3.3.2检查墙面的平整、垂直,找规矩贴饼冲筋,并在需设置埋件处做出200mmx200mm的 灰饼.
3.3.3.3冲筋材料为1:3水泥砂浆,筋宽60mm,厚度以保证空气层厚度(20mm左右)为准.
3.3.4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安装电气接线盒时,接线盒高出冲筋面不得大于复合板的厚 度,且要稳牢固.
3.3.5粘贴踢脚板.
3.3.5.1墙面弹出踢脚板上口线.
3.3.5.2在踢脚板内侧,上下口各按200mm~300mm的间距布设1l型胶粘接点,同时在踢脚 板底面及其相邻的已粘贴上墙的踢脚板侧面满刮粘结胶.
3.3.5.3按线粘贴踢脚板,粘贴时用橡皮锤敲击使踢脚板贴实,挤实碰头缝,并将挤出的粘结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胶随时清理干净.
3.3.5.4粘贴时要保证踢脚板上口平,板面垂直.
3.3.6复合板安装: 3.3.6.1裁出门窗洞口处的刀把及阴角处宽度不足整板宽的板.
3.3.6.2将接线盒、管卡、埋件的位置准确地翻样到板面,并开出洞口.
3.3.6.3复合板上按250~300mm的间距布设II型胶粘接点(在顶棚以下500mm范围内的布 点间距适当减小),但板与冲筋粘接面及碰头缝处必须满刮胶粘剂.
3.3.6.4抹完胶粘剂,立即将板立起、就位安装.
安装时要侧向推挤和上下推挤,并随时用扶 线板找垂直,用靠尺找平整,高出部分用橡皮锤敲平,挤出的胶料要及时清理.
3.3.7板缝及阴、阳角处理: 3.3.7.1纸面石膏板面层接缝处必须坡口与坡口相接.
坡口清扫后刷一道50%浓度的107胶 水溶液.
3.3.7.2在接缝坡口处刮约Imm厚的WKF腻子,然后粘贴玻纤带,压实刮平.
并将板缝填满刮平.
3.3.7.4阴、阳角要做成小圆角.
阴角粘贴一层、阳角粘贴两层玻纤布条,角两边均拐过 100mm,粘贴方法同板缝处理,表面亦用WKF腻子刮平.
口内,并宜小面压大面,应贴方正、垂直.
3.3.9板面操油:待板缝腻子全部干燥后,即可磨砂纸操油,油的配制比例为:工业清漆:汽 油=1:5. 3.3.10胶粘剂的配制:将胶液倒入容器内搅动,并按一定比例徐徐掺入石膏粉,拌制成期状 即可.
胶粘剂的一次配制量不宜过多,随用随配.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内保温的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
空气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1.2面层、保温层、结构墙面之间的粘接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
检查方法:敲击及观察检查.
4.1.3所用原材料及胶粘剂质量必须合格.
复合板不能有受潮、发霉、污染、变形、空鼓和脱落 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查产品合格证.
4.2基本项目: 板缝玻纤带及阴、阳角玻纤带、玻纤布应贴密实,无皱折、翘边、外露现象.
腻子应嵌实、刮平.
板 缝、板面及阴、阳角不应有裂缝.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3允许偏差项目: 复合保温内墙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8的规定.
复合保温内墙安装允许偏差 表9-28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表面平整 4 用2m靠尺和模形塞尺检查 2 立面垂直 5 用2m托线板检查 3 阴、阳角垂直 4 用2m托线板检查 4 阳角方正 4 用200mm方尺和模形塞尺检查 5 接缝高差 1.5 用直尺和模形塞尺检查 5成品保护 5.1土建、水电各工种应密切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严禁颠倒工序作业.
5.2在保温墙附近不得进行电焊、气焊操作,不得用重物碰撞、挤靠墙面.
5.3施工用水和设备试水以及在雨季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保温墙面受潮和污染.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复合保温板运输、装卸和存放时应轻拍轻放,堆放时每垛数量不宜超过10块.
堆放时地 上应垫木方,木方应平、正,木方距板端500mm.
应有防雨、防潮措施,防止复合保温板破损和受潮.
6.2裂缝是最易发生的质量通病.
因此纸面石膏板玻口接缝及阴、阳角处,严格要求采用 WKF接缝腻子,玻纤带(布)要粘贴牢固,防止产生裂缝.
6.3粘接是本工艺的关键.
严格按规定使用各部位所需之胶粘剂,妥善存放胶粘剂和石膏粉, 防止变质和受潮.
7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纸面石音聚苯复合保温板质量合格证.
7.2胶粘剂质量合格证.
7.3外墙内保温墙面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021 剪力墙结构大模板普通混凝土施工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剪力墙结构大模板普通混凝土施工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外板内模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浇筑工艺.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本要机具: 2.1.1水泥:用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砂: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5%.
2.1.3石子:构造柱、圈梁用粒径:0.5~3.2cm卵石或碎石:板缝用粒径0.55~1.2cm细石,当 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
2.1.4水: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2.1.5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
2.2作业条件: 2.2.1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2.2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 完预检手续.
2.2.3钢筋办完院检手续.
2.2.4构造往、圈梁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2.2.5常温时,混凝土浇筑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浇筑、振搞 混凝土养护 3.2混凝土搅拌: 3.2.1根据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雨天应增加测定次数.
3.2.2根据搅拌机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及车皮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散装)、砂、石各个磅秤的 标量.
磅秤应定期核验、维护,以保证计量的准确.
计量精度:水泥及掺合料为±2%,骨料为±3%,水、 外加剂为±2%.
搅拌机棚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牌.
3.2.3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3.2.4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2.5投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
掺合料在倒水泥时一并加 入.
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3.2.6搅拌第一盘混凝上,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3.2.7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
3.2.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
3.3混凝土运输: 3.3.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
运送混凝土时, 应防止水泥浆流失.
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3.3.2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 25℃时不得大于90min,C30以上时不得大于60min.
3.4混凝土浇筑、振捣: 3.4.1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 子混凝土.
3.4.2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时,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 盘上,再用铁微灌入模内,不应用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3.4.3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 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 可每层一次浇筑, 3.4.4混凝土振捣: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
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 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
振接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30mm小型振捣棒.
振捣层厚度不应超 过振搞棒的1.25倍.
3.4.5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 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
3.4.6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
表面不得有松 散混凝土.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常温时每日至少 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d.
3.6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水泥、砂、石、外加剂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有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规范的规定.
4.1.3按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评定混凝上强度并符合设计要求.
4.2基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有蜂窝、孔洞露筋、缝隙、夹渣.
4.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31.
允许偏差(mm) 砖混 多层大模 1 构造柱中心线位置 10 10 2 构造柱层间错位 8 8 3 标高(层高) ±10 ±10 水准仪或尺量 4 截面尺寸 8 -5 5 -2 尺量检查 每层 10 10 用2m托线板检查 5 垂直度 10m以下 15 15 10m 以上 20 20 6 表面平整度 8 4 用2m靠尺和模形塞尺检查 5成品保护 5.1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
5.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
5.3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
5.4散落在模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6.1混凝土材料计量不准: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前要检查,校正好磅秤,车车过秤,加水量必 须严格控制.
6.2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 垫块,尤其是板缝内加筋位置,应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材料(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出厂合格证明、试验报告.
7.2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7.3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7.4隐检、预检记录.
7.5 冬期施工记录.
7.6设计变更及治商记录.
7.7其它技术文件.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021 广播系统安装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广播系统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的广播系统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设备要求: 2.1.1喇叭(扬声器):有电动式、静电式、电磁式和离子式等多种,其中电动式扬声器应用最广,它又 分纸盒扬声器和号筒扬声器两种.
选用时应根据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注意标称功率和阻抗等参数,并有 产品合格证.
2.1.2声箱:它包括喇叭(扬声器)、箱体、护罩等附件,是定型产品,选用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型 号,并有产品合格证.
2.1.3线间变压器(输送变压器).
它用于扩音机与扬声器之间进行阻抗变换,扩音机输出端为高阻抗 输出,扬声器端为低阻抗匹配.
选用时应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型号,并有产品合格证.
2.1.4分线箱、端子箱:干路与支路分线路之用,箱体采用定型产品.
并附有产品合格证.
2.1.5控制器:控制音量大小的装置,应选用定型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
2.1.6外接插座:为广播专用插座,采用定型产品并附有产品合格证.
2.1.7扩音机:它是扩声系统主机,应根据扩声系统的音质标准和所需容量选择相应等级和规格的产 品.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并有产品合格证.
2.1.8增音机:前级增音机又称调音盘,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定型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
2.1.9声频处理设备:它包括频率均衡器、人工混响器、延时器、压缩器、限幅器以及噪声增益自动控 制器等.
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定型产品,并有产品合格证.
2.1.10常用连线规格见表3-47.
连线规格 表3-47 钢丝股数 导线截面积 每根导线每100米的电阻值 导线规格 每股铜丝线径(mm) (mm) (2) 12/0.15 0.2 7.5 16/0.15 0.2 6 23/0.15 0.4 4 40/0.15 0.7 2.2 40/0.193 1.14 1.5 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规格的绝缘塑料铜芯多股导线,并有产品合格证.
2.1.11单芯、双芯、四芯屏蔽线或屏蔽电续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并有产品合格证.
2.1.12其它音响设备如唱机、收录机、话筒、控制电源、稳压电源等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型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号.
2.1.13镀锌材料:有机螺丝、平垫、弹簧垫圈、金属膨胀螺栓.
2.1.14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接线端子、钻头、焊锡、焊剂、各类插头等.
2.2主要机具: 2.2.1手电钻、冲击钻、克丝钳子、剥线钳、电工刀、一字改锥、十字改锥、尖嘴钳、偏口钳.
2.2.2万用表、工具袋、水平尺、拉线、线坠 2.3作业条件: 2.3.1广播系统的管线、盒、箱均已敷设完毕.
2.3.2土建装修及浆活全部完成.
2.3.3大型机柜的基础槽钢设置完成.
2.3.4吊顶的喇叭预留孔按实际尺寸已经留好.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t tt t t t t 控制电源话筒 扬声 t t t t t t t 控制器 端子箱 扩音机 增 音 机 外接插座 t t t t t t t t t 收录机唱机 3.2广播喇叭安装: 3.2.1如需现场组装的喇叭,线间变压器、喇叭箱应按设计图要求预制组装好.
3.2.2明装声柱:根据设计要求的高度和角度位置预先设置胀管螺栓或预埋吊挂件.
3.2.3具有不同功率和阻抗比的成套喇叭,事先按设计要求将所需接用的线间变压器的端头焊出引 线,剥去10~15mm绝缘外皮待用.
3.2.4明装壁挂式分线箱、端子箱或声柱箱时,先将引线与盒内导线用端子作过渡压接,然后将端子放 回接线盒.
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入胀管螺栓进行固定.
要求箱底与墙面平齐.
3.2.5设置在吊顶内嵌入式喇叭,将引线用端子与盒内导线在接好,用手托着喇叭使其与顶棚贴紧,用 螺丝将喇叭固定在吊顶支架板上.
当采用弹簧固定喇叭时,将喇叭托入吊顶内再拉伸弹簧,将喇叭罩勾住 并使其紧贴在顶棚上,并找正位置.
3.2.6紧急广播系统,按设计说明(产品说明书)正确连接三根广播线.
3.2.7会场、多功能厅、大型组合声柱箱安装时,应按图挂装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3.2.8外接插座面板安装前盒子应收口平齐,内部清理干净,导线接头压接牢固.
面板安装平整.
3.2.9音量控制器安装时应将盒内清理干净,再将控制器安装平整、牢固.
3.3广播用扩音机及机房设备安装: 3.3.1当大型机柜采用槽钢基础时,应先检查槽钢基础是否平直,其尺寸是否满足机柜尺寸.
当机柜直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接稳装在地面时,应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在地面上弹上线.
3.3.2根据机柜内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或地面钻孔,多台排列时,应从一端开始安装,逐台对准孔 位,用镀锌螺栓固定.
然后拉线找平直、再将各种地脚螺栓及柜体用螺栓拧紧、牢固.
3.3.3设有收扩音机、录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等组合音响设备系统时,应根据提供设备的厂方技术 要求,逐台将各设备装入机柜,上好螺栓,固定平整.
3.3.4采用专用导线将各设备进行连接好,各支路导线线头压接好,设备及屏蔽线应压接好保护地线.
3.3.5当扩音机等设备为桌上静置式时,先将专用桌放置好,再进行设备安装,连接各支路导线.
3.3.6设备安装完后,调试前应将电源开关置于断开位置,各设备采取单独试运转后,然后整个系统进 行统调,调试完毕后应经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后交付使用,并办理验收手续.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喇叭、声柱箱、控制器、插座板等器具安装应牢固可靠,导线连接排列整齐,线号正确清晰.
4.1.2屏蔽线和设备保护地线不应大于4Ω(有特殊要求除外).压接时应配有平垫和弹簧垫,压接应牢 固可靠.
4.1.3自立式柜如果设置在活动地板上,基础槽钢必须在地面内生根.
大型自立式柜或多台柜不允许 浮摆在活动地板上.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基本项目: 4.2.1同一室内的吸顶喇叭应排列均匀,成行,成线.
所装的喇叭箱、控制器、插座等标高应一致,平整 牢固,喇叭周围不允许有破口现象,装饰罩不应有损伤、并且应平整.
4.2.2各设备导线连接正确、可靠、牢固.
箱内电缆(线)应排列整齐,线路编号正确清晰.
线路较多时 应绑扎成束,并在箱(盒)内留有适当余量.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3允许偏差项目: 4.3.1自立式柜安装应牢固、平正,其垂直度允许偏差1.5°/1000:成排柜在同一立面上的水平度允许 偏差3mm:柜间连接缝不得大于2mm.
4.3.2基础槽钢应平直,允许偏差1/1000.但全长不得超出3mm.
基础槽钢应可靠地接地.
稳装后,其 顶部应高出地面10mm.
检验方法:吊线、尺量检查.
检验方法:吊线、尺量检查.
5成品保护 5.1安装喇叭(箱)时,应注意保持吊顶、墙面整洁.
5.2其它工种作业时,应注意不得碰撞及损伤喇叭箱或护罩.
5.3机房内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水措施.
为了防止损坏设备和丢失零部件,应及时关好门 窗,门上锁并派专人负责.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设备之间、干线与端子之间连接不牢固,应及时检查,将松动处紧牢固.
6.2使用屏蔽线时,外铜网与芯线相碰,按要求外铜网应与芯线分开,压接应特别注意.
6.3用焊油焊接时,非焊接处被污染.
焊接后应及时用棉丝(布条)擦去焊油.
6.4由于屏蔽线或设备未接地,会造成干扰.
应按要求将屏蔽线和设备的地线压好.
6.5喇叭接线不牢固、阻抗不匹配,造成无声或音量不合要求,应及时进行修复,并更换不适合的设 备.
6.6大型喇叭箱安装不牢、不平整,音量较大时会产生共振.
应将喇叭箱安装牢固,并且安装位置准 确.
6.7紧急广播线与普通广播线的连接不正确.
造成功能不齐备,应及时将错接的线改正过来.
6.8喇叭的护罩被碰扁,应及时地进行修复或更换.
6.9修补浆活时,喇叭被污染,或安装孔开得过大.
应将污物擦净,并将缝隙修补好.
6.10同一室内喇叭的排列间距不均匀,标高不一致.
在安装前应弹好线,找准位置,如标高的差距超出 允许偏差范围应调整到规定范围内.
7质量记录 7.1喇叭(扬声器),声箱、线间变压器,控制器、外接插座、扩音机、增音机、声频处理设备,屏蔽线,屏 蔽电续等合格证、产品技术说明书和技术资料.
7.2广播系统安装工程预检、隐险、自检、互检记录.
7.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峻工图.
7.4配管及管内穿线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7.5广播系统安装调试记录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20预制楼梯安装工程.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 休息扳、踏步板运至现场进行码放,并应仔细检查构件质量,构件如有缺损应退货.
其码放场地应进行平整、夯实,码放的垫木厚度要高于吊钩,上下对正,且应在同一 垂直线上,码放地点应便于吊运.
2、 在墙上先弹好踏步板、休息板、楼梯梁等构件的位置线、标高线,控制好上下楼梯之 间的水平距离和标高,绝对要避免楼梯端安装时支撑不够或安装不下.
在构件两端画 出支座位置线.
3、 首层第一跑楼梯段的梁断面及标高必须仔细校查,符合图纸要求,其强度必须达到设 计强度的75%.
(二)材料要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梯休息板、踏步板、单跑楼梯梁,水泥、中砂及粒径0.5~1.2cm碎石、 焊条,需附出厂合格证,对存有缺陷的构件要退货.
需作复试的要进行复试,合格方准使用.
(三)施工机具 电焊机,方木,撬杠等.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表2-16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 1 预制构件进场检查 第9.4.1条 项目 2 预制构件的连接 第9.4.2条 3 接头和拼缝的混凝土强度 第9.4.3条 1 预制构件支承位置和方法 第9.4.4条 般 2 安装控制标志 第9.4.5条 项 3 预制构件吊装 第9.4.6条 目 4 临时固定措施和位置校正 第9.4.7条 5 接头和拼缝的质量要求 第9.4.8条 三、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铺水泥砂浆→吊装休息板,安装踏步板→焊接一灌缝 四、 操作工艺 (一)水泥砂浆 安装休息板之前,首先检查墙休息板的位置及标高线并在墙体上做好标记,确定无误后 用灰砂比为1:2,厚为30~50mm的水泥砂浆浇于预留洞口处并保证与墙体按触密实,平整.
(二)安装休息板 将挂钩吊于构件吊环上,起吊后对准楼梯休息板安装位置缓缓下落,同时注意其支座置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线,用撬棍校正.
(三)安装踏步板 将挂钩挂于吊环上,并调整吊绳长,使踏步板呈水平状态,浇水湿润休息板的搭接处,并 用灰砂比为1:2,厚度为30~50mm的水泥砂浆铺于支座上,使休息板和踏步板接触严密,如不 平整,用铁楔临时找平,找准位置后,再用水泥砂浆嵌缝密实.
(四)焊接 楼梯段安装校正位置后,用连接钢板按设计要求将楼梯踏步板与休息板上的预埋铁件进 行围焊,焊缝应饱满并满足焊缝工艺标准.
(五)灌缝 每层板的楼梯段安装完毕后,应及时将休息板两端和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用细石混凝土进 行填实.
首先将缝内垃圾清理干净,再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注意混凝土的养 护.
五、 成品保护 1、 楼梯段、休息板应采取正向吊装、运输和堆放.
构件运输和堆放时,垫木应放在吊环 附近,并高于吊环,上下对齐.
垃圾道宜竖向堆放.
2、 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下面铺垫板.
楼梯段每垛码放不宜超过6块,休息板每垛不超 过10块.
3、 楼梯安装后,应及时将踏步面加以保护,避免施工中将踏步梭角损坏.
4、 安装休息板及楼梯段时,不得碰撞两侧砖墙或混凝土墙体.
六、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 楼梯段支承不良:主要原因是支座处接触不实或搭接长度不够.
安装休息板时要校对 标高,安装楼梯段时除校对标高外,还应校对楼梯段斜向长度.
2、 楼梯段不平: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安装时没有坐浆,不平浮搁,安装找正后未及时 灌缝.
安装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铺水泥浆,安装后及时灌缝.
3、 焊接不符合要求:构件连接仅采用短钢筋两端点焊,影响结构整体性能.
应按设计要 求,用连按铁件将四周围焊牢固.
4、 休息板面与踏步板面接搓高低不符合要求:主要原因是抄平放线不准,安装标高不符 合设计要求.
安装休息板应注意标高及水平位置线的准确性.
楼梯段左右反向:安装时应注意扶手栏杆预埋件的位置.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20石膏板吊顶工程.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在所要吊顶的范围内,机电安装均已施工完毕,各种管线均已试压合格,已经过隐蔽 验收.
2、 已确定灯位、通风口及各种照明孔口的位置.
3、 顶棚罩面板安装前,应作完墙、地湿作业工程项目.
4、 搭好顶棚施工操作平台架子.
5、 轻钢骨架顶棚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做样板,对顶棚的起拱度、灯槽、窗帘盒、通风口等 处进行构造处理,经鉴定后再大面积施工.
(二)材质准备 轻钢龙骨、配件、吊扦、膨胀螺栓、自攻螺钉、拉铆钉、石膏板、纸带、石膏粉等,进场检验合 格且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三)施工机具 型材切割机、电动曲线锯、手电钻、电锤、自攻螺钉钻、手提电动砂纸机等.
质量要求 (一)暗龙骨吊顶工程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的规定.
表3-14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 1 标高、尺寸、起拱、造型 第6.2.2条 控 2 饰面材料 第6.2.3条 项 3 吊杆、龙骨、饰面材料安装 第6.2.4条 目 4 吊杆、龙骨材料、间距及连接方式 第6.2.5条 5 石膏板接缝 第6.2.6条 1 预制构件支承位置和方法 第6.2.7条 2 安装控制标志 第6.2.8条 3 预制构件吊装 第6.2.9条 般 项 4 临时固定措施和位置校正 第6.2.10条 允 项目 纸面石膏板 日 金属板 矿棉板 模板、塑料板、格栅 5 许 表面平整度 3 2 2 2 偏 接缝直线度 3 1.5 3 3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差 接缝高低差 1 1 1.5 1 mm (二)明龙骨吊顶工程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的规定.
表3-15 项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 吊顶标高、尺寸、起拱及造型 第6.3.2条 控 饰面材料 第6.3.3条 项 3 饰面材料安装 第6.3.4条 目 4 吊杆、龙骨才质 第6.3.5条 吊杆、龙骨安装 第6.3.6条 1 饰面材料表面质量 第6.3.7条 2 灯具等设备 第6.3.8条 3 龙骨接缝 第6.3.9条 般 项 4 填充吸声材料 第6.3.10条 目 允 项目 石膏板 金属板 矿棉板 塑料板、玻璃板 5 许 表面平整度 3 2 3 2 偏 差 接缝直线度 3 2 3 3 接缝高低差 1 1 2 1 三、 工艺流程 弹顶棚标高水平线→画龙骨分档线→安装主龙骨吊杆→安装主龙骨一安装边龙骨→安装次龙 骨一安装石膏板一涂料一饰面清理一分项、检验批验收 四、 施工工艺 1、弹顶棚标高水平线:根据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沿顶棚的标高水平线, 在墙上画好龙骨分挡位置线.
2、安装主龙骨吊杆:在弹好顶棚标高水平线及龙骨位置线后,确定吊杆下端头的标高,安装 中8吊杆.
吊杆安装选用膨胀螺栓固定到结构顶棚上.
吊杆选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间距小 于1200mm.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M10账栓 B吊第 U50主龙骨 主龙骨吊件 次龙骨吊件 UC50次龙骨 m石膏板 图3-5 石膏板吊顶剖面图 3、安装主龙骨:主龙骨间距为900~1200mm.
主龙骨用与之配套的龙骨吊件与吊杆相连.
4、安装次龙骨:次龙骨间距为500mm~600mm,采用次挂件与主龙骨连接.
5、刷防锈漆:轻钢骨架覃面板顶棚吊杆、固定吊杆铁件,在封罩面板前应刷防锈漆.
6、安装石膏板:石膏板与轻钢骨架固定的方式采用自攻螺钉固定法,在已装好并经验收轻钢 骨架下面(即做隐蔽验收工作),安装9.5mm厚石膏板.
安装石膏板用自攻螺丝固定,固定间 距板边为200mm,板中为300mm.自攻螺丝固定后点刷防锈漆.
7、接缝处理:在板接缝间采用粘贴纸带嵌缝音进行嵌缝处理.
8、吊顶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 ①吊顶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②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和复验报告: ③隐藏工程验收记录: ④施工记录.
五、成品保护 1、轻钢骨架、罩面板及其他吊顶材料在入场存放、使用过程中应严格管理,保证不变形、不受 潮、不生锈.
2、装修吊顶用吊杆严禁挪做机电管道、线路吊挂用:机电管道、线路如与吊顶吊杆位置矛盾, 须经过项目技术人员同意后更改,不得随意改变、挪动吊杆.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吊顶龙骨上禁止铺设机电管道、线路.
4、轻钢骨架及罩面板安装应注意保护顶棚内各种管线,轻钢骨架的吊杆、龙骨不准固定在通 风管道及其他设备件上.
5、为了保护成品,罩面板安装必须在棚内管道、试水、保温等一切工序全部验收后进行.
6、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发现有保护设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7、工序交接全部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 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对防止成品的污染、损坏或丢失负直接 责任,成品保护专人对成品保护负监督、检查责任.
六、安全措施 1、现场临时水电设专人管理,不得有长流水、长明灯.
2、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制定严格的成品保护措 施. 3、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必须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上岗.
4、中小型机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履行验收手续后方可使用.
同时应由专门人员使用操作并负 责维修保养.
必须建立中小型机其的安全操作制度,并将安全操作制度牌挂在机具旁明显处.
5、中小型机具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保持齐全、完好、灵敏有效.
6、使用人字梯攀高作业时只准一人使用,禁止两人同时作业.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020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混凝土施工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 1范围 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 的模板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本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 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2.1.2方木、木楼、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 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
2.1.3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2作业条件 2.2.1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2.2.2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2.2.3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2.2.4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 准备工作 支圈梁模板 办预检 支板缝模板 3.2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3.3支模板: 3.3.1构造柱模板: 3.3.1.1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
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
为 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 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p16.
拉条穿过砖墙的润要预留,留润位置要求距地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3.3.1.2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 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
3.3.1.3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3.3.1.4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3.3.2圈梁模板: 3.3.2.1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3.3.2.2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樱楔紧.
用钢 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3.3.2.3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
如 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3.3.2.4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 润,间距50cm左右.
3.3.3板缝模板: 3.3.3.1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x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
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 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3.3.3.2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3.3.3.3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模垫牢,不准用砖垫.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 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 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4.2基本项目: 4.2.1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应小于1.5mm, 4.2.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4.2.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砖混结构模板允许偏差 表4-1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单层、多层 多层大模 1 轴线位移:柱、梁 5 5 尺量检查 2 标高 ±5 ±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3 截面尺寸:柱、梁 4 -5 ±2 尺量检查 4 每层垂直度 3 3 用2m托线板检查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6 表面平整度 5 2 用2m靠尺和模形塞尺检查 预理钢板中心线位移 3 3 拉线和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
5.2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
5.3应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构造柱处外墙砖挤鼓变形,支模板时应在外墙面采取加固措施.
6.2圈梁模板外胀:圈梁模板支撑没卡紧,支撑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杆碰坏或没钉牢固.
浇筑混 凝土时设专人修理模板.
6.3混凝土流坠:模板板缝过大,没有用纤维板、木板条等贴牢:外墙圈梁没有先支模板后浇筑 圈梁混凝土,而是先包砖代替模板再浇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浆顺砖缝流坠.
6.4板缝模板下沉:悬吊模板时铅丝没有拧紧吊牢,采用钢木支撑时,支撑下面垫木没有楔紧钉 牢.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模板分项工程预检记录.
7.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020 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外墙内保温施工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外墙内保温施工 1范围 本工艺标准主要适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幼、医疗等使用功能与居住建筑相近的民用建筑.
外墙主体结构一般为粘土砖墙或钢筋混凝土墙,内侧为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工程.
不适用于厨房、 卫生间等湿度较大的房间.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 规格尺寸:长2400~2700mm,宽595mm,厚50mm、60mm.
技术性能:面密度≤25kg/m,含水率≤5%:当量热阻≥0.8m-K/W,抗弯荷载≥1.5G(G为板材的 重量N):抗压强度(面层)≥7.0MPa:收缩率≤0.08%:软化系数>0.50.
2.1.2胶粘剂: 2.1.2.1SG791建筑胶粘剂:以醋酸乙烯为单体的高聚物作主胶料,与其它原材料配制而成, 系无色透明胶液.
本胶液与建筑石膏粉调制成胶粘剂,配合比是建筑石音粉:SG791=1:0.6~0.7 (重量比),适用于石膏条板粘结、石膏条板与砖墙、混凝土墙粘结.
石音与石膏粘结,压剪强度不低 于2.5MPa.使用其它石膏类胶粘剂应经过试验.
2.1.2.2EC-6砂浆型胶粘剂:用于粘贴防水保温踢脚.
用EC-6型胶粘剂和425号水泥配制而 成.
EC-6型胶:水=1:1(重量比)混合成胶液,425号水泥:细砂=1:2梓合成干砂浆,再加入胶液 拌制成适当稠度的EC-6型聚合物水泥砂浆胶粘剂,其粘结强度≥1.IMPa.
2.1.3建筑石膏粉:应符合三级以上标准.
2.1.4石膏腻子:用于满刮墙面.
其性能为: 抗压强度>2.5MPa,抗折强度>1.0MPa, 粘结强度>0.2MPa,终凝时间3h.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2.1.5玻纤网格布条:用于板缝处理(布宽50mm)和墙面转角附加层(布宽200mm).
中碱玻纤涂塑网格布8目/in 布重>80g/m 断裂强度:25mmx100mm布条 经向>300N 纬向>150N 2.1.6WKF接缝腻子:用于板缝处理.
抗压强度>3.0MPa,抗折强度>1.5MPa,初凝时间>0.5h.
2.1.7防水保温踢脚:见图9-4. 2.1.8主要机具、茗帚、木工手锯、钢丝刷、2m靠尺、开刀、2m托线板、钢尺、橡皮锤、钻、扁铲 等.
2.2作业条件: 2.2.1结构已验收,屋面防水层已施工完毕.
墙面弹出50cm标高线.
2.2.2内隔墙、外墙门窗框、窗台板安装完毕.
门、窗抹灰完毕.
2.2.3水暖及装饰工程分别需用的管卡、炉钩、窗帘杆耳子等埋件留出位置或埋设完:电气工 程的暗管线、接线盒等必须埋设完毕,并应完成暗管线的穿带线工作.
2.2.4操作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5℃.
2.2.5外墙内保温施工宜在外檐抹灰完成以后进行.
2.2.6正式安装前,先试安装样板墙一道,经鉴定合格后再正式安装.
3施工工艺 3.1增强石音聚苯板外墙内保温做法基本构造见表9-25.
基本构造 表9-25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外墙 内保温做法 构造示意 空气层 复合保温层 钢筋混凝土墙或 厚20mm 50mm 普通粘土砖墙 60mm (1) (2) (3) 3.2工艺流程: 结构墙面清理 分档、弹线 配板、修补 标出管卡、炉钩等理件位置 墙面贴饼 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等一安装防水保温踢脚板复合板一安装复合板 板缝及阴、阳角处理 板面装修 3.3施工要点: 3.3.1结构墙面清理:凡凸出墙面20mm的砂浆块、混凝土块必须剔除,并扫净墙面.
3.3.2分档、弹线: 3.3.2.1以门窗洞口边为基准,向两边按板宽600mm分档.
3.3.2.2按保温层的厚度在墙、顶上弹出保温墙面的边线.
按防水保温踢脚层的厚度在地面 上弹出防水保温踢脚面的边线,并在墙面上弹出踢脚的上口线.
3.3.2.3按图9-5所示位置,划出贴讲点位置.
3.3.3配板、修补:按分档配板.
复合保温板的长度略小于顶板到踢脚上口的净高尺寸,计算 时,应将部分保温板预先拼接加宽(或锯窄)成合适的宽度,并放置在阴角处.
有缺陷的板应修补.
3.3.4墙面贴饼:贴饼方法如下: 3.3.4.1在贴饼位置,用钢丝刷刷出直径不少于100mm的洁净面并浇水润湿,刷一道107胶 水泥素浆.
3.3.4.2检查墙面的平整、垂直,找规矩贴饼,并在需设置埋件处亦做出200mm×200mm的灰 饼.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月日 编号: 其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3.4.3贴饼材料为1:3水泥砂浆,灰饼大小为100mm,厚度以保证空气层厚度(20mm左 右)为准.
3.3.5稳接线盒,安管卡、埋件:安装电气接线盒时,接线盒高出冲筋面不得大于复合板的厚 度,且要稳牢固.
3.3.6粘贴防水保温踢脚板: 3.3.6.1在踢脚板内侧上下四处,各按200~300mm间距布设EC-6砂浆胶粘剂粘结点,同时 在踢脚板底面及相邻的已粘贴上墙的踢脚板侧面满刮胶粘剂.
3.3.6.2按线粘贴踢脚板,粘贴时用橡皮锤敲振使踢脚板贴实,挤实拼头缝,并将挤出的胶粘 剂随时清理干净.
3.3.6.3粘贴时要保证踢脚板上口手,板面垂直,保证踢脚板与结构墙间的空气层为10mm 左右.
3.3.7安装复合板: 3.3.7.1将接线盒、管卡、埋件的位置准确地翻样到板面,并开出洞口.
3.3.7.2复合板安装顺序宜从左至右依次顺序安装.
板侧面、顶面、底面清刷没灰,在侧墙面、 顶面、踢脚板上口,复合板顶面、底面及侧面(相拼合面),灰饼面上先刷一道SG791胶液,再满 刮SG791胶粘剂,按弹线位置立即安装就位.
每块保温板除粘贴在灰饼上外,板中间需有>10%板面 面积的SG791胶粘剂呈梅花状布点直接与墙体粘牢.
安装时用平推挤,并用橡皮锤敲振,使相拼合面济紧冒浆,并使复合板贴紧灰饼.
复合板的上 端,如未挤严留有缝隙时,它用木楔适当模紧,并用SG791胶粘剂将上口填塞密实(胶粘剂干后撤去 本楼,用SG791胶粘剂填塞密实).
安装过程中,随时用开刀将挤出的胶粘剂刮平.
按以上操作办法依次安装复合板.
安装过程中随时用2m靠h及塞尺测量墙面的平整度,用2m托 线板检查板的垂直度.
高出的部分用橡皮锤敲手.
3.3.7.3复合板在门窗洞口处的缝隙用SG791胶粘剂嵌填密实.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3.7.4复合板中露出的接线盒、管卡、埋件与复合板开口处的缝隙,用SG791胶粘剂嵌塞密 实.
3.3.8板缝及阴阳角处理:复合板安装后10d,检查缝隙是否粘结良好,有无裂终如出现 裂缝,应查明原因后进行修补.
已粘结良好的板缝、阴角缝,先清理浮灰,刮一层WKF接缝腻 子,粘贴50mm宽玻纤网格带一层,压实、粘牢,表面再用WKF接缝腻子刮平.
阳角粘贴 200mm宽(每边各100mm)玻纤布,其方法同板缝.
3.3.9胶粘剂配制:胶粘剂要随配随用,配制的胶粘剂应在30mm内用完.
3.3.10板面装修: 板面打磨平整后,满刮石膏腻子一道,干后均需打磨平整,最后按设计规定做内饰面层.
4质量标准 4.1保证项目: 4.1.1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满足有关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胶粘剂配制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
4.1.2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其四边的粘结必须牢固.
检查方法:手振和观察检查.
4.2基本项目: 4.2.1节点构造、构件位置、连接锚固方法,应全部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2.2复合板接缝处的粘结应牢固,应填塞密实,不应出现干缩裂缝.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2.3玻纤网格带(布)应沿板缝居中压贴紧密,不应有皱折、翘边、外露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 检查.
4.3允许偏差项目: 增强石音聚苯复合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6的规定.
复合板安装允许偏差 表926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020 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安装工艺.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安装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内接收的共用电视天线、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传输分配部分及用户终 端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电视接收天线选择要求:应根据不同的接收频道,场强,接收环境以及共用天线电视系统 的设施规模来选择天线,以满足接收电视机图像清晰,色彩鲜明的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2各种铁件应全部采用镀锌处理.
不能镀锌处理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如采用8"铅丝和钢丝 绳及各种规格的铁管、角钢、槽钢、扁铁、圆钢、14绑线、钢索卡、花篮螺栓,拉环等均应采用镀锌处 理.
各种规格的机螺丝、金属涨管螺栓、木螺丝、垫圈、弹簧垫等应镀锌.
2.1.3用户盒(又称接线盒或终端盒)是系统与用户电视机联接的端口,用户盒分为明装和暗 装,暗装盒又有塑料盒和铁盒两种,明装一般采用塑料盒,盒子不应有破损变形,插孔阻抗必须与电 视机阻抗匹配,盒体与盖额色一致,并有产品合格证.
2.1.4平行扁馈线(即300Q扁馈线)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又容易与折合振子天线连接,因而在 甚高频段应用广泛.
它适用于电视机与共用天线电视插座之间,并有产品合格证.
2.1.5同轴电缆馈线.
它是由同轴的内外导体组成,内导体为实芯导体,外导体为金属网,内外 导体间垫以聚乙稀高频绝缘介质材料,最外面一层为聚氯乙稀保护层.
特性阻抗有50Ω:75Q:100Ω2 三种,选用时应注意阻抗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2.1.6分配器:通常有二分、三分、四分和六分等分配器,选择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并有产品 合格证.
2.1.7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型号及性能的天线放大器、混合器、频道转换器、分支器、干线 放大器、分支(分配)放大器,线路放大器、机箱、机柜等.
应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完整无损,机内部件 是否齐全,然后进行通电试验,检查工作是否正常.
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齐全,并有产品合格证.
2.1.8其他材料:焊条、防水弯头、焊锡、焊剂、接插件、绝缘子等.
2.2主要机具: 2.2.1手电钻、冲击钻、克丝钳、一字改锥、十字改锥、电工刀、尖嘴销、扁口钳.
2.2.2水平尺、线坠、大绳、高凳、工具袋等.
2.3作业条件: 2.3.1随土建结构砌墙时,预埋管和用户盒,箱已完成.
2.3.2土建内部装修油漆浆活全部施工完.
2.3.3同轴电缆已敷设完工.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天线安装一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安装 传输分配部分安装 用户终端安装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电缆的明(暗)线敷设 分配系线明(暗)线敷设 系统内的接地 系统统调验收 3.2天线安装: 3.2.1天线安装一般要求 3.2.1.1天线位置的选择 a选择在接收电平最高位置,在安装天线前,应用场强仪实测场强大小,选择天线的最佳位置及 安装高度.
b在空旷处架设天线时,应避开电波传播方向上的遮挡物.
c架设在建筑物群至高点处或山区的山头上时,天线基座应离开建筑物边缘3m以上.
d应该远离干扰源.
例如,不要距离公路太近,避开金属物,远离电力线、电梯机房.
e应避免天线间的相互干扰.
出现干扰时,天线增益下降,使图像出现脉冲斜条.
几种天线可共杆 架设,也可各自单独分开架设.
天线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对于VHF波段天线,立杆间平行 距离不得小于5m:同一方向的立杆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5m.
一般不采用前后架设天线,同一根立杆 两层天线间距不应小于/2见图3-72.
f天线的位置要适中,在CATV系统中,按上述要求选择好天线安装位置,并选择在整个系统的中 心位置,这样便于向四周架设干线,减少干线传输长度,扩大系统的规模.
3.2.1.2天线高度的选择: 天线距离地面或屋顶的高度不应小于一个波长.
应考虑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不仅有反射,还应考 准.
3.2.1.3天线方向选择: 选择电平最强的天线方向.
一般都是接收天线的最大接收方向对准电视发射塔.
但是有时为了避 开干扰源或者因为前方有遮挡物,可根据实际情况,使接收天线的最大接收方向稍调偏一些,甚至 可以接收反射波.
3.2.2天线安装: 3.2.2.1天线基座的埋设: 天线基座(底座)应随土建结构施工,在做屋面板时,做好预埋螺栓或底板顶埋螺栓.
预埋螺栓不 应小于p25x250mm:接地引下线圆钢直径不应小于p8mm:连接用钢板厚度不应小于6mm:基座高 度不应低于200mm:用水泥砂浆将基座平面、立面抹平齐.
同时预埋好地锚,三点夹角在120°位置 上,拉环采用直径p8mm以上镀锌圆钢制成,底部与结构钢筋焊接,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6倍,同时 除掉焊药皮,并用水泥砂浆抹平整.
3.2.2.2天线竖杆与拉线的安装: a多节杆组接的竖杆:多节杆组接的竖杆应从下到上逐段变细和减短,如图3-73所示.
(a)DC两段长度之和不小于一个波长(一般为2.5~6m:否则也会影响天线的正常接收: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b)B段为固定天线部分,它的长度与固定天线的数量有关,一般为3m左右: (c)A段为避雷针,一般在2m以上.
b防止天线架设因大风、地震而倒场造成的触电事故.
要求大线与照明线及高压线保持较远的距 离,如表3-42所示.
天线与架空线间距 表3-42 电压 架空电线种类 与电视天线的距高(m) 裸线 1以上 低压架空线 低压绝缘电线或多芯电缆 0.6以上 高压绝缘电线或低压电源 0.3以上 裸线 1.2以上 高压架空线 高压绝缘线 0.8以上 高压电源 0.4以上 c竖杆:现场要干净整齐,与竖杆无关的构件放到不妨碍竖杆以外的地方.
人员和工具应准备齐 全,一般竖杆时有指挥1人,工作人员4~5人.
首先把上、中、下节杆连接好,紧固螺丝,再把天线 杆的拉线套绑扎紧,挂在杆上:各拉线钢索卡应卡牢固:中间绝缘瓷珠套接好:花篮螺栓松至适当位 置,并放在拉线预定地锚位置上,把天线杆放在起杆位置,杆底放在基础位置上:全部准备就绪.
现 场指挥下达口令统一行动,将杆立起,起杆时用力要均衡,防止杆身忽左忽右摆动.
然后利用花篮螺 栓校正拉线松紧程度.并用8°~10铅丝把花篮螺栓封住.
拉线与竖杆的角度一般为30°~45°:在距 离天线较近的一段间隔内,每隔小于四分之一中心波长的距离内串一个瓷绝缘子,每根拉线串入2 ~3个瓷绝缘子.
3.2.2.3天线的安装: a架设天线前,应对天线本身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测试.
例如:天线的振子应水平放置.
引向天线的 折合振子可与地面平行放置,也可上下垂直放置,相邻振子之间应平行,以保持振子间距的正确:天 线与馈线应匹配,牢固可靠:馈线应固定好,以免随风摆动等.
天线电气性能的测试可用仪器检测其 驻波比、方向图和增益等指标.
对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用天线与电视机相连,看天线对接收质量有 无明显提高,若有明显提高说明可以架设.
如果接收质量还不如电视机本身的拉杆天线,则必须更 换合格的天线才能接收.
b把经检查合格的天线组装在横担上,天线各部件组装好,用绳子通过杆顶滑轮,把组装好天线 的横担吊起到预定的位置,由杆上工作人员把模担与天线卡子连接牢固.
c各频道天线按上述做法组装在天线杆上适当部位:原则上二副天线的高频道天线在上边,低频 道天线在下边,三副以上时高频道天线在横担上,低频道天线在天线杆上,层与层间的距离要大于 1/2. d经过天线位置的统调后,认为满足接收要求时,最后将天线上各部件进行最后一次紧固.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3.2.2.4接地线的制做: 建筑物有避雷网时,可用扁钢或圆钢将天线杆、基座与建筑物避雷网电焊连接为一体.
有关避雷 针的具体做法见有关章节.
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2,天线必须在避雷针保护角之内.
3.3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的安装: 3.3.1作业条件: 3.3.1.1机房内土建装修完成,基础槽钢作完.
3.3.1.2暗装机箱的箱体稳装完毕.
3.3.1.3暗装管路导线已经敷设完毕,并引入机房(机箱)内.
3.3.1.4220V交流电源管线全部敷设完毕.
3.3.2操作工艺 3.3.2.1机房设备安装 a机柜稳装在槽钢基础上,并用螺栓加防松垫圈固定,台式机柜直接放置在机房地面上.
b按设计图要求(出产厂有组装图),将放大器、混合器、频道变换器等组装在机柜内.
c用同轴电缆和F型插头按系统图联接各设备,将220V电源引至稳压电源供各设备使用.
3.3.2.2机箱安装 a首先按系统图(出产厂的设备安装图)将各设备安装在前端箱板芯上,并用同轴电缆和F型插 头正确连接各设备.
b然后将有设备的机箱板芯装进箱体内,联接由天线引来的同轴电缆和传输干线.
c接好220V交流电源线.
3.4传输分配部分安装: 3.4.1线路放大器(或称干线放大器)及延长放大器的安装 3.4.1.1小型天线系统工程 建筑物比较集中,电缆传输较短,电平损失小,可将线路放大器安装在前端设备共用机箱内.
3.4.1.2大型天线系统工程 建筑物较分散,为了补偿信号经电缆远距离传输造成的电平损失,一般在传输的中途应加装干线 放大器.
a明装时:电续需通过电线杆架空,干线放大器则吊装在电杆上,距离杆顶部架空线以下1m左右 处,且应固定在吊线上,野外型放大器应采用密封橡皮垫圈防雨密封,外壳的连接面宜采用网状金 属高频屏蔽圈,保证良好与地接触,外壳可采用铸铝外壳,插接件要有良好的防水抗腐蚀性能,最外 面采用橡皮套防水.
不具备防水条件的放大器(包括分配器和分支器)要安装在防水箱内.
b暗装时:根据设计的规定,在传输中途设中继放大站,用电缆并或专门砌成空心碑,里面可以放 置一只干线放大器及配电板.
井或碑应注意防潮,上面标明电缆的走向及信号输入、输出电平,以便 维修检查.
c线路放大器及干线放大器有的是自带电源,有的本身不带电源,而是由前端设备共用箱内的稳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日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压电源通过电缆馈送的.
应根据具体情况将电源接好.
d延长放大器是为了补足每一幢楼内的分配器或分支器及电续传输的电平损耗而增加的.
一般在 该楼房的进线口放置一只信号分配共用箱,箱内除放一只延长放大器外,还需装有磁闸盒(装电源 保险丝用),并装有电源插座及分配器或分支器.
3.4.2分配器与分支器的安装 3.4.2.1明装: a安装方法是按照部件的安装孔位,用p6mm合金钻头打孔后,塞进塑料膨胀管,再用木螺丝对 准安装孔加以紧固.
塑料型分支器、分配器或安装孔在盒盖内的金属型分配、分支器,则要揭开盒 盖,对准安装盒钻眼:压铸型分配、分支器,则对准安装孔钻眼.
b对于非防水性分配器和分支器,明装的位置一般是在分配共用箱内或走廊、阳台下面,必须注 意防止雨淋受潮,连接电缆水平部分留出长250~300mm左右的余量,然后导线向下弯曲,以防雨 水顺电缆流入部件内部.
3.4.2.2暗装: 暗装有木箱与铁箱两种,并装有单扇或双扇箱门,颜色与墙面相同.
在木箱上装分配器或分支器 时,可按安装孔位置,直接用木螺丝固定.
采用铁箱结构,可利用二层板将分配器或分支器固定在二 层板上,再将二层板固定在铁箱上.
3.5用户终端安装 3.5.1检查修理盒子口: 检查盒子口有不平整处,应及时检修平整.
暗盒的外口应与墙面平齐:盒子标高应符合设计规 范要求:明装盒应固定牢固.
相邻两个用户盒安装见图3-74所示.
3.5.2结线压接 先将盒内电缆接头剪成100~150mm的长度,然后把25mm的电缆外绝缘层剥去,再把外导线铜 网套如卷袖口一样翻卷10mm,留出3mm的绝缘台和12mm芯线,将线芯压在端子上,用Q卡压牢 铜网套处见图3-75所示.
3.5.3固定盒盖 一般用户盒插孔的阻抗为75Ω(也有300Ω),彩色电视机其天线输入插孔阻抗为75Q,同时可配 CT-75型插头及SYKV-75-5L型白色同轴电缆见图3-76与图3-77所示.
把固定好导线的面板(即盒 盖)固定在暗装盒的两个固定点处,同时调整好面板再固定牢固.
3.6电缆明线敷设与暗线敷设 3.6.1电缆的明线敷设 3.6.1.1建杆施工:室外架空电续敷设时,可利用通信电缆共杆架设.
如需专门建杆时,木杆的 选择与杆距之间的关系见表3-43与表3-44所示.
3.6.1.2电杆的埋入深度:在一般地区埋入全杆长的1/6,最少不能少于1m的深度:在水田和 松软的土质中,埋入长度为杆长的1/5:在山区坚硬的土质中,埋入深度为杆长的1/6.有关竖杆的具 体方法见有关章节施工.
19预制楼板安装工程.doc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月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 吊装楼板以前按设计图纸核对板型号,对设计中与施工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 的部位应提前与设计人员进行协商,并画出每层的楼板吊装图,作为施工中的吊装依 据.
现场场地应平整、夯实.
2、 依据吊装图组织构件进场,按图码放,垫木距板端30cm,上下对齐.
堆放高度不超过10 块.
并检查圆孔板质量,对有裂纹、翘曲或断裂损坏的构件不得采用.
3、 检查模板的刚度,稳固性,标高等:对于硬架支撑体系,模板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尤为重要,要认真进行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部位及时进行加固.
办完模板预检手续.
4、 熟悉图纸.
(二)材质要求 预应力圆孔板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并应符合质量要求.
有裂纹、翘曲等有质 量缺陷的楼板不准进场,按楼板型号分门别类码放整齐并做好标识.
(三)施工机具 撬杠,圆形套管,4cm厚摸板,100×100mm方木等.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表2-15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主控 1 预制构件进场检查 第9.4.1条 项目 2 预制构件的连接 第9.4.2条 3 接头和拼缝的混凝土强度 第9.4.3条 1 预制构件支承位置和方法 第9.4.4条 般 2 安装控制标志 第9.4.5条 项 3 预制构件吊装 第9.4.6条 目 4 临时固定措施和位置校正 第9.4.7条 5接头和拼缝的质量要求 第9.4.8条 三、 工艺流程 抹找平层或硬架支模一依排板图画板位置线一楼板吊装→调整板的位置一整理绑扎或焊接 锚固筋.
四、 操作工艺 (一)找平层或硬架支模 圆孔板安装之前先将墙顶或梁顶清扫干净,检查标高及轴线尺寸,按设计要求抹水泥砂浆找 平层,厚度一般为15~20mm,配比为1:3,在现浇混凝土墙体上安装圆孔板,墙体混凝土强度应达 到4MPa以上方准安装.
对超厚的部位应垫以高一强度等级的豆石混凝土,并振捣密实,待强度达
表C2-2 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年 编号: 共 页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第 页 交底内容: 到要求后方准吊装.
(二)画板位置线 根据楼板吊装图在承托预应力圆孔板的圈梁或梁的侧模板上画出板缝位置线,如设计无要 求时,预应力圆孔板板缝宽度为不大于40mm,超过40mm时应按要求配筋.
在板底或侧面事先画好 隔置长度位置线,以保证板的隔置长度.
(三)吊装楼板 起吊时要求各吊点均匀受力,板面保持水平.
避免扭曲使板开裂,按楼板吊装图要求将板型 号与墙或梁上标明的板号核对,对号入坐.
不得放错.
安装楼板时对准位置线,缓慢下降安稳 后再脱钩.
(四)调整板位置 如为短向圆孔板,用撬棍拨动板端,使板两端搭接长度及板间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五)整理绑扎或焊锚固筋 如为短向板将板端伸出的锚固筋(胡子筋)进行整理,使其互相交叉成45°弯角,在交叉处绑一根 中6的通长连接筋.
严禁将胡子筋弯成90°或压在板下,弯钢筋用套管弯防止弯断,如板缝大于 60mm应按要求进行配筋,如为长向板时,安装后应按要求将胡子筋进行焊接,用一根12通长钢筋 把每块板板端伸出的预应力钢筋与另一块板端伸出的钢筋隔根焊接,但每块至少点焊四根,焊接质 量必须符合焊接的规程要求.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高清完整版 新22S1 卫生设备工程(新疆图集).pdf
卫生设备工程 DBJT27-191-24 新22S1 -001-
《卫生设备工程》编审名单 编制组负责人:王柯全 支莉 杨子超 编制组成员:王绍瑞 杨鹏飞 党允卿 曹果 任驶超 审查组组长:张洪洲 审查组成员:张锋 郁新喜 王江铭 秦宏伟 黄允 吴晨光 组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标准服务中心 单位负责人:蔡磊 单位技术负责人:陆晓瑛 单位组织人:韩雪芹 主编单位: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991-8869192 参编单位: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合筑营造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002-
卫生设备工程 主编单位负责人: 批准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2024]第3号公告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主编单位: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统一编号:DBJT27-191-24 技术审定人: 弦格im 参编单位: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施行日期:2024年08月01日 设计负责人: 柯令 新疆合筑管造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目 录 卫生设备工程设计选用编制说明(一)... 10' 厨房双联洗涤槽安装图(二) 14 卫生设备工程设计选用编制说明(二..02 厨房双联洗涤槽安装图(三) 15 厨房双联洗涤槽安装图(四) 16 卫生器具 洗手盆规格尺寸表(一) 17 拖布池安装图(甲、乙型) 洗手盐规格尺寸表(二) .18 附金背污水盆安装图 2 洗手盒一偏单眼冷水龙头安装图 .19 单洗碗池安装围 3 洗手盒一延时自阅式水龙头安装图 .20 双洗碗池安装围 全自动感应式水喷托架式、 单洗菜池安装图 5 背挂式洗手盆安装图(一) 21 双洗菜池安装图(一) .6 全自动感应式水嘴托架式、 双洗某池安装图(二) 背挂式洗手盒安装图(二) 22 洗米池安装围 红外感应龙头洗手盆安装围(一) 23 厨房洗池安装图(一) 红外感应龙头洗手盆安装图(二) .24 厨房洗池安装图(二) 10 红外感应龙头洗手金安装图(三) 25 厨房洗池安装图(三) 红外感应龙头洗手盆安装图(四) 26 厨房单槽洗涤槽安装图 12 红外感应龙头洗手盆安装图(五) 27 厨房双联洗涤槽安装图(一) 台式洗手盆一红外自控水龙头安装图 .28 目录(一) 图集号 新22S1 审核7柯令校对Z设计性 1 -003
洗手盆一冷热水龙头安装围(明管) 洗手盆一冷热水龙头安装图(暗管) 洗涤金一光控水龙头安装图 .30 洗涤金一排水软管安装图 55 洗手盆一泥合龙头安装图(暗管) .56 洗手金一单把混合龙头安装围 .31 洗涤盆一导流孔地漏安装图 32 洗涤金一双、三联化验龙头安装图(暗管) 57 洗手盆一肘式混合龙头安装图(暗管) 洗手盆一双把时式开关安装图 化验金一双、三联化验龙头安装图 .34 洗涤盆、化验盆支托架图 59 洗手盆一脚踏开关洗手喷头安装图 洗手金一调泾阀脚路开关安装图 35 洗手槽-双把时式开关安装围(暗管) ..61 洗手金一导流孔地漏安装图 36 洗手槽一肘式开关安装围(暗管混合水) 组合洗手盒一冷热水龙头安装图(一) .37 洗手槽一脚路开关安装图(混合水) 幼儿洗手檀安装图(一) 63 组合洗手盆一冷热水龙头安装围(二) .64 角式洗手盆安装图 .39 幼儿洗手禮安装图(二) 单面塑洗槽一冷热水管安装图 .65 立柱式洗手金安装图 .41 双面塑洗槽一冷热水管安装图 66 组合洗手金一混合龙头安装图 .42 溶规格及安装尺寸表 67 无障碍洗手金安装图 .43 浴盆一泥合龙头安装图(一) .68 儿童用洗脸金安装图 .69 理发用洗面器安装图 44 浴盒一混合龙头安装围(二) .45 溶盒一混合龙头安装图(三) 70 洗涤盆一单把肘式开关安装图 46 溶盆一混合龙头安装图(四) 71 洗涤金一双把时式开关安装图 47 浴盆一混合龙头安装图(五) 72 洗涤盆一摇拨水龙头安装图 .48 浴金一固定式淋浴器安装图 .73 冷水水嘴洗涤盆安装图 派浴器一单把成品安装图 .74 洗涤金一冷热水管安装围 .75 洗涤盆-墙式洗涤盆泥合龙头 .50 派浴器一移动式安装围 .51 派浴器一单、双管组装型安装图 76 洗涤金一脚路开关安装图(冷水) .52 派浴器一双阀成品安装图 77 洗涤金一脚路开关安装图(冷、热水) 派浴暮-脚路阀安装图 78 洗涤金一调温阀脚略开关安装图 53 承浴器-带底盘派溶器安装图 79 目录(二) 图集号 新22S1 审核7柯令校对Z设计 页次 -004-
全自动刷卡式单管派溶器安装图(一) 低水箱蹲式大便器安装图 107 全自动刷卡式单管派浴器安装图(二) 液压脚路阀腾式大便暴安装图 108 全自动刷卡式单管酒溶器安装图(三) .83 遵式便器一脚路冲洗阀(暗管) 10...
锐捷交换机配置命令大全.doc
锐捷交换机配置命令 一、交换机基本配置 交换机命名: 在项目实施的时候,建议为处于不同位置的交换机命名,便于记忆,可提高后期管理效率.
switch(config)#hostname ruijie/rujie为该交换机的名字 交换机配置管理密码: 配置密码可以提高交换机的安全性,另外,telnet登录交换机的时候,必须要求有telnet管 理密码.
switch (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 0 rg /配置telnet 管理密码为rg,其中1表示 telnet 密码, 0表示密码不加密 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5 0rg/配置特权模式下的管理密码rg,其中15表示为特 权密码 交换机配置管理IP switch (config)#interface vlan 1 //假设管理 VLAN 为 VLAN 1 switch (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给管理 VLAN 配置管理 IP 地址 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激活管理IP,养成习惯,无论配置什么设备,都使用一下 这个命令 交换机配置网关: 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1.254 //假设网关地址为 192.168.1.254,此命令用 户二层设备.
通过以上几个命令的配置,设备便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在项目实施时(尤其是设备位置比 较分散)特别能提高效率.
1.1接口介质类型配置 锐捷为了降低SME客户的总体拥有成本,推出灵活选择的端口形式:电口和光口复用接口, 方便用户根据网络环境选择对应的介质类型.
但光口和电口同时只能用其一,如图1,如使用了光口1F,则电口1不能使用.
接口介质类型的转换: Switch(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1 Switch(config-if)medium-type fiber //把接口工作模式改为光口 Switch(config-if)medium-type copper /把接口工作模式改为电口 默认情况下,接口是工作在电口模式 在项目实施中,如果光纤模块指示灯不亮,工作模式是否正确也是故障原因之一.
1.2接口速度/双工配置 命令格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interface-id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f)#spced {10|100|1000|auto}//设置接口的速率参数,或者设置为auto Switch(config-ifduplex{auto|full|half //设置接口的双工模式1000只对干兆口有效:默 认情况下,接口的速率为auto,双工模式为auto.
配置实例: 实例将gigabitethermet0/1的速率设为1000M,双工模式设为全双工: Switch(config)#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1 Switch(config-if)#speed 1000 Switch(config-if)#duplex full 在故障处理的时候,如果遇到规律性的时断时续或掉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以考虑是 否和对端设备的速率和双工模式不匹配,尤其是两端设备为不同厂商的时候.
光口不能修 改速度和双工配置,只能auto.
1.3 VLAN 配置 添加VLAN到端口: 在交换机上建立VLAN: Switch (config)#vlan 100 //建立 VLAN 100 Switch (config)#name ruijie //该VLAN 名称为 ruijie 将交换机接口划入VLAN100中:
Switch(config)#interface range f0/1-48/range 表示选取了系列端口1-48,这个对多个端口进 行相同配置时非常有用 Switch (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0 //将接 划到 VLAN 100 中 Switch (config-if-range)#no switchport access vlan /将接口划回到默认VLAN 1中,即端口初 始配置 交换机端口的工作模式: Switch(config)finterface fastEthermet 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该端口工作在 access 模式下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该端口工作在 trunk 模式下 如果端口下连接的是PC,则该端口一般工作在access模式下,默认配置为access模式.
如果端口是上联口,且交换机有划分多个VLAN,则该端口工作在TRUNK模式下.
:端口F0/1、F0/2、F0/3都必须工作在TRUNK模式下.
NATIVE VLAN 配置: Switch(config)#f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native vlan 100 //设置该端口 NATIVE VLAN 为 100 端口只有工作在TRUNK模式下,才可以配置NATIVEVLAN: 在TRUNK上NativeVLAN的数据是无标记的(Untagged),所以即使没有在端口即使没有 工作在TRUNK模式下,NativeVlan仍能正常通讯: 默认情况下,锐捷交换机的NATIVEVLAN为1.
建议不要更改.
VLAN修剪配置: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remove 2-9 11-19 21-4094 /设定 VLAN 要修 的 VLAN 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取消端口下的 VLAN修剪 VLAN1是设备 默认VLAN,VLAN10和VLAN20是用户VLAN,所以需要修剪掉的VLAN为2-9 11- 19 21-4094.
(4094为VLANID的最大值) VLAN信息查看: Switch#show vlan VLAN Name Status Ports
1 default active Fa0/1 Fa0/11 Fa0/12 Fa0/13 Fa0/14 Fa0/15 Fa0/16 Fa0/17 Fa0/18 Fa0/19 Fa0/20 Fa0/21 Fa0/22 Fa0/23 Fa0/24 100 VLAN0100 active Fa0/1 Fa0/2 Fa0/3 Fa0/4 Fa0/5 Fa0/6 Fa0/7 Fa0/8 Fa0/9 Fa0/10 Switch# 1.4端口镜像 端口镜像配置: Switch (config)# monitor session 1 destinati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2 /配置G0/2为镜像端口 Switch (config)# monitor session I source interface GigabitEthermet 0/1 both /配置G0/1为被镜像端口,且出入双向数据均被镜像.
Switch (config)# no monitor session 1 //去掉镜像 1 S21、S35等系列交换机不支持镜像目的端口当作普通用户口使用,如果需要做用户口, 请将用户MAC与端口绑定.
锐捷SME交换机镜像支持一对多镜像,不支持多对多镜像.
去除TAG标记: Switch (config)# monitor session 1 destinatio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2 encapsulation replicate //encapsulationreplicate表述镜像数据不带TAG标记.
目前该功能只有S37、S57、S86、S96交换机支持,其他型号交换机不支持.
锐捷交换机支持两种模式: 镜像目的口输出报文是否带TAG根据源数据流输入的时候是否带TAG来决定.
强制的镜像输出报文都不带TAG,受限于目前芯片的限制,只支持二层转发报文不带 Tag,经过三层路由的报文,镜像目的端口输出的报文会带Tag.
端口镜像信息查看: S3750#sh monitor session 1 Session: 1 Source Ports: Rx Only : None Tx Only : None Both : Fa0/1 Destination Ports: Fa0/2 encapsulation replicate: truc 1.5端口聚合 端口聚合配置: Switch(config)#f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itch (config-if)#port-group 1/把端口 f0/1加入到聚合组1中.
Switch (config-if)#no port-group 1 //把端口 f0/1从聚合组 1中去掉.
如图4,端口聚合的使用可以提高交换机的上联链路带宽和起到链路瓦余的作用.
S2126G/50G交换机最大支持的6个AP,每个AP最多能包含8个端口.
6号AP只为模块 1和模块2保留,其它端口不能成为该AP的成员,模块1和模块2也只能成为6号AP的 成员.
S2700系列交换机最大支持的31个AP,每个AP最多能包含8个端口.
S3550-24/48系列交换机最大支持的6个AP,每个AP最多能包含8个端口.
S3550-12G/12G/24G系列交换机最大支持的12个AP,每个AP最多能包含8个端口.
S3550-12SFP/GT系列交换机最大支持的12个AP,每个AP最多能包含8个端口.
57系列交换机最大支持12个AP,每个AP最多能包含个8端口.
配置为AP的端口,其介质类型必须相同.
聚合端口需是连续的端口,例如避免把端口1和端口24做聚合.
端口聚合信息查看: S3750#show aggregatePort1 summary/查看聚合端口1的信息.
AggregatePort MaxPorts SwitchPort Mode Ports Ag1 8 Enabled Access Fa0/1 Fa0/2
锐捷交换机配置手册完整.docx
锐捷S3550配置手册 第一部分:交换机概述 一:交换机的几种配置方法 本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本部分内容适用于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控制台 用一台计算机作为控制台和网络设备相连,通过计算机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1、硬件连接: 把Console线一端连接在计算机的串行口上,另一端连接在网络设备的Console口 上.
Console线在购置网络设备时会提供,它是一条反转线,你也可以自己用双绞线进行 制作.
按照上面的线序制作一根双绞线,一端通过一个转接头连接在计算机的串行口上,另 一端连接在网络设备的Console口上.
注意:不要把反转线连接在网络设备的其他接口上,这有可能导致设备损坏.
2、软件安装: 在计算机上需要安装一个终端仿真软件来登录网络设备.
通常我们使用Windows自带 的“超级终端”.
超级终端的安装方法:
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
按照提示的步骤进行安装,其中连接的接口应选择“COM1",端口的速率应选择 “9600”,数据流控制应选择“无”,其它都使用默认值.
登录后,就可以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了.
说明:超级终端只需安装一次,下次再使用时可从“开始丨程序丨附件|通信|超 级终端”中找到上次安装的超级终端,直接使用即可.
远程登录 通过一台连接在网络中的计算机,用Telnet命令登录网络设备进行配置.
远程登录条件: 1、网络设备已经配置了IP地址、远程登录密码和特权密码.
2、网络设备已经连入网络工作.
3、计算机也连入网络,并且可以和网络设备通信.
说明:远程登录的计算机不是连接在网络设备Console口上的计算机,而是网络中任 一台计算机.
远程登录方法: 在计算机的命令行中,输入命令“telnet网络设备IP地址”,输入登录密码就可以进 入网络设备的命令配置模式.
说明:远程登录方式不能用来配置新设备,新设备应该用控制台配置IP地址等参数, 以后才能使用远程登录进行配置.
其它配置方法 除了控制台和远程登录之外,还有其它一些配置方法配置网络设备.
1、TFTP服务器: TFTP服务器是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你可以把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等信息备份到 TFTP服务器之中,也可以把备份的文件传回到网络设备中.
修改后的配置文件传回网络设备,这样就可以实现配置功能.
你也可以用TFTP服务器 把一个已经做好的配置文件上传到一台同型号的设备中实现对它的配置.
2、SSH: SSH是一种安全的配置手段,其功能类似于远程登录.
与Telnet不同的是,SSH传 输中信息都是加密的,所以如果需要在一个不能保证安全的环境中配置网络设 备,最好使用SSH.
3、Web: 有些种类的设备支持Web配置方式,你可以在计算机上用浏览器访问网络设备并配 置.
Web配置方式具有较好的直观性,用它可观察到设备的连接情况.
二:命令行(CLI)操作 本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命令模式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是按模式分组的,每种模式中定义了一组命令集,所以想要 使用某个命令,必须先进入相应的模式.
各种模式可通过命令提示符进行区分,命令 提示符的格式是: 提示符名模式 提示符名一般是设备的名字,交换机的默认名字“Switch",路由器的默认名字是 “Router”(锐捷设备的默认名字是“Ruijie"),提示符模式表明了当前所处的模 式.
如:“>"代表用户模式,“#"代表特权模式.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命令模式: 模式 提示符 说明 User EXEC > 可用于查看系统基本信息和进行基本 用户模式 测试 Privileged EXEC # 查看、保存系统信息,该模式可使用 特权模式 密码保护 Global configuration (config)# 配置设备的全局参数 全局配置模式 Interface (config-if)# 配置设备的各种接口 configuration 接口配置模式 Line configuration (config-line)# 配置控制台、远程登录等线路 线路配置模式 Router (config- 配置路由协议 configuration router)# 路由配置模式 Config-vlan (config-vlan)# 配置VLAN参数 VLAN配置模式
命令模式的切换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模式大体可分为四层: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其 它配置模式.
进入某模式时,需要逐层进入.
要求 命令举例 说明 进入用户模 登录后就进入 式 进入特权模 Ruijie>enable 在用户模式中输入enable命令 式 Ruijie# 进入全局配 Ruijie#configure 在特权模式中输入conft命令 置模式 terminal Ruijie(config)# 进入接口配 Ruijie(config)#interface 在全局配置模式中输入interface命 置模式 f0/1 令,该命令可带不同参数 Ruijie(config-if)# 进入线路配 Ruijie(config)#line 在全局配置模式中输入line命令, 置模式 console 0 该命令可带不同参数 Ruijie(config-line)# 进入路由配 Ruijie(config)#router rip 在全局配置模式中输入router命 置模式 Ruijie(config-router)# 令,该命令可带不同参数 进入VLAN Ruijie(config)#vlan 3 在全局配置模式中输入vlan命令, 配置模式 Ruijie(config-vlan)# 该命令可带不同参数 退回到上一 Ruijie(config-if)#exit 用exit命令可退回到上一层模式 层模式 Ruijie(config)#
锐捷路由器的配置(交换机、路由器配置步骤简要说明).doc
锐捷路由器的配置 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由远程终端登录路由器*/ RedGiant>enab Ie 由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Passord:******输入密码 Red-Giant#configure--由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memory,or network[terminal]?
t--输入t 继续 RedGiant (conf ig) #hostname Router- 修改路由器名称 /*配置接口IP地址*/ Router(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O--进入以太网口0接口模式 Router (config-if)#ip address 192. 168. 1. 1255. 255. 255. 0--为其配置 IP 地址 Router(conf ig-if)#no shutdown--启用配置 Router(config-if)#exit--退至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进入以太网口0接口模式 Router (config-if)#ip adress 192.168.2.1255.255.255.0--为其配置 1P地址 Router (config-if)#no shutdown---启用配置 Router(config-if)#exit--退至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erface serial0--进入Serial0接口模式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启用配置 Router(config-if)#exit--退至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erface serial 1---进入Serial 1接口模式 Router (config-if)#ip address 192. 168. 4.1 255.255.255. 0--为其配置 IP地址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启用配置 Router(config-if)#end---退至特权模式 Router#write--保存配置信息 Router (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O--新建 Loopback 0 Router(config-if)#ip add 10.10.1. 1255.255.255. 0--为其配置 IP地址 Router (config-if)#int loopback 1--新建 Lcoopback 1 Router (config-if)#ip add 10.10. 2.1 255.255.255. 0--为其配置 IP地址 Router(config-if#end--退至特权模式 *查看路由器相关配置信息*/
Router#showipinterfacebrief--查看配置状态 Router#showversion--显示路由器版本信息 Router#showipinterface fastethernet0---查看以太网口0接口配置状态 Routershow numning-config--显示当前运行的配置参数 Routershow startup-config-显示NVRAM中中配置参数的副本 Router#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将当前运行的配置参数复制到NVRAM Routererase startup-config--清空NVRAM 中的配置参数 Router#reload--重新启动路由器 /*配置console登陆密码*/ Router(config)#line console 0 Router(config-line)#login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star /*配置VTY登陆密码*/ 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Router(config-line)#login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str /*配置特权模式登录密码*/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star-- 配置明文密码 Router(config)#enable secret star--配置的密码不能与 passvord密码相同 二、路由器密码丢失的处理方法 01、关闭路由器,重新登录超级终端,按默认方法设置: 02、启动路由器,不停地按CtrlPause Break,直至出现Boot:提示符,输入Setup-Reg: Boot:Setup-Reg 03、出现如下提示信息,按“Y”回车确认: Do you wish to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y/n[n]: 04、出现提示如下信息,按“Y”回车确认: Enable “bypass the system configure file”" y/n[n]: 05、出现提示如下信息,按“N”回车确认: Enable “debug mode?” y/n[n]: 06、出现提示如下信息,按“N”回车确认: Enable “user break/abort enabled?" y/n[n]: 07、出现提示如下信息,按“N”回车确认:
[upxds sosus 08、出现提示如下信息,按“N”回车确认: Do you wish to change the configuration?y/n[n]: 09、出现提示符“Boot:",输入Reset; Boot:reset 10、出现提示如下信息,按“N”回车确认: Would you like to enter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dialog?[Yes]: 此时密码及路由器信息被消除,你就可以顺利进入路由器了 可以归纳为“Setup-Reg,两个Y五个N,Reset”.
三、静态路由配置 两台路由器,其中Route A(S0:192.168.3.1,F1:192.168.2.1,Loopback 1 : 12. 12. 1. 1 Loopback 2 :12.12.2. 1 ) Route B (S0 :192. 168.3. 2 F0 : 192. 168.5. 1 Loopback 3:10.10. 1. 1 Loopback 4:10.10. 2. 1) .
具体配置如下: Loop1 Loop3 PC-A OS OS PC-B FO FO Route A Route B oop2 /*登录路由器并配置FO、F1,S0,S1的IP地址*/ Router>en Password: Router#con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t Router (conf i gi f)#ip address 192. 168. 1. 1 255. 255. 255. 0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 (configif) #exit Router (config)#int f1 Router (configif) #ip address 192. 168. 2. 1 255. 255. 255. 0 Router (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 (configif) #exit Router (config)#int s0
Router (configif) #ip address 192. 168. 3. 1 255. 255. 255. 0 Router (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 (configif) #exit Router (config)# Router (config)#int s1 Router (configif) #ip address 192. 168. 4. 1 255. 255. 255. 0 Router (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 (configif) #end /*新增 Loopbackl.Loopback2并为其配置 IP地址*/ Router#con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t Router (config) #int 1oopback 1 Router (configif) #ip address 12. 12. 1. 1 255. 255. 255. 0 Router (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 (configif) #int 1oopback 2 Router (configif) #ip address 12. 12. 2. 1 255. 255. 255. 0 Router (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 (configif) #exit /*指向下一跳路由器*/ Router (config)#ip route 10. 10. 1. 0 255. 255. 255. 0 192. 168. 3. 2 Router#show ip interface brief Router#interface serial 0 /*设置接口物理时钟频率*/ Router#show control serial0--查看Serial0接口型号 Router#conf igure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t Router (config)#int s0 Router(config-if)#clockrate 64000--设置接口物理时钟频率为64Kbps(DCE) Router (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 (config) #end /*为 Serial 0封装 PPP 协议*/ Router#configure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t Router (config)#int s0 Router (configif) #enca ppp- 为Serial0封装PPP协议 Router (configif) #end /*测试路由配置信息及互联互通*/ Router#show ip route Router#show ip interface brief Router#show running-config Router#Ping 192. 168. 3. 1 Router#Ping 192. 168. 3. 2 Router#Ping 10. 10. 1. 1 接下来,在另一台路由器上进行相应配置,并测试互连互通.
实验完成!
!
!
四、RIP动态路由配置 配置步骤:1、启用RIP进程:2、配置Network命令:3、配置均载负衡(代价相等): 4、配置RIP发布初始度量值.
(一)配置命令 User Access Verification Password: Router>en Password: Router#con Configuring from terminal memory or network [terminal]? t Router(config)#router rip--开启路由功能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升级至版本2 Router (config-router) #no auto-summary- 一在主类边界关闭自动汇总 Router (config-router)#network 192. 168. 1. 0--配T network 命令 Router(config-router)#maximum-paths 4--配置均衡负载,缺省值为4 Router(config-router)#default-metric 1--配置RIP发布初始度量值,建议设置为1 Router#show ip protocols-验证RIP 的配置 Router#show ip route 是示路由表的信息 Router#clear iproute-清除IP路由表的信息 Router#debugiprip--在控制台显示RIP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