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10月 ( 第 171 页)

电气部分检查内容部位 一、资料部分: 1.监理细则; 2.分包单位资质、人员及特种行业操作证: 3.施工组织设计,临电方案; 4.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5.物资进场报验; 6.检验批及分项验收; 7.监理通知、会议记要、联系单、监理日志中有关电气事宜的内容: 二、实体部分: 一、 基础接地极(到现场检查) 1.材料:2.操作证件;3.焊接质量;4.引下线、断测点及等电位引上点 的位置: 二、配管(线槽) 1.管材(线槽):2.主干线管路埋设及位置:3.接头及接地线:4.箱盒连 接、位置、标高:5.线槽支、吊架及标高: 三、电线、电缆(到现场检查) 1.材料:2.接头:3.配线缆: 四、配电柜、箱(到现场检查) 1.箱体:2.箱内配线:3.接地线: 五、灯具及小电器 1.材料:2.安装及接线: 六、避雷网 1.材料:2.焊接及引上点位置;3.测试:4.幕墙接地 七、临电 1.接地:2.箱体配置;3.线路敷设;4.用电设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电缆桥架安装暂行规定 (86SD169) 1、 总则 1.1为满足工程设计中对电缆桥架的安装要求,特编制此暂行规定.

待国家规范有电缆桥架安装的具体要求后,即以国家规定为准.

1.2电缆桥架供工矿企业和民用建筑敷设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讯 电缆及自控管缆等之用.

2、 电缆桥架的安装 2.1电缆桥架的总平面布置应作到距离最短,经济合理,安全运行, 并应满足施工安装,维修和敷设电缆的要求.

2.2电缆桥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对电缆提供可靠的支撑.

2.3电缆敷设后,电缆桥架的挠度应不大于电缆桥架跨度的1/200.

当 电缆桥架的跨度≥6000mm时,其挠度应不大于电缆桥架的跨度的 1/150.

2.4电缆桥架应尽可能在建、构筑物(如墙、柱、梁、楼板等)上安装, 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

2.5电缆桥架与工艺管架共架安装时,电缆桥架应布置在管架的一侧.

2.6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架设时,其净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2.6.1电缆桥架与一般工艺管道(如压缩空气管道等)平行架设时不 小于400mm.

2.6.2电缆桥架与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平行架设时不小于500mm.

2.6.3电缆桥架不宜在输送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或具有腐蚀 性气体管道上方平行安装.

当无法避免时,应不小于500mm.

且其间 应用防腐隔板隔开.

2.6.4电缆桥架与热力管道平行架设,热力管道有保温层时不小于 500mm,无保温层时不小于1000mm.

2.6.5电缆桥架不宜在热力管道的上方平行安装,当无法避免需在热 力管道上方平行安装时,应不小于1000mm,其间应采取有效的隔热 措施.

2.7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交叉时,其净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2.7.1电缆桥架与一般工艺管道交叉时,不小于300mm.

2.7.2电缆桥架与具有腐蚀性液体管道下方或具有腐蚀性气体管道上 方交叉时,应不小于500mm,且在交叉处用防腐蚀盖板将电缆桥架保 护起来,其盖板长度应不小于d2000mm,(d为管道外径).

2.7.3电缆桥架与热力管道交叉,热力管道有保温层时,应不小于 500mm,无保温层时,应不小于1000mm,且在交叉处应用隔热板(例 如石棉板)将电缆桥架保护起来,隔热板长度应不小于d2000mm.

(d为热力管道保温层的外径) 2.8电缆桥架穿墙安装时,应根据环境条件,采用密封装置: 2.8.1电缆桥架从正常环境穿墙进入防火、防爆的环境时,墙上应安装 相应的密封装置.

2.8.2电缆桥架从室内穿墙至室外时,在墙的外侧应采取防雨措施.

2.8.3电缆桥架从室内穿墙至室外较高处安装时,电缆桥架应先向下 倾斜延长适当距离,然后再向上架设,防止雨水顺电缆桥架流入室内.

2.8.4电缆桥架过伸缩沉降缝时,电缆桥应断开,断开距离以100mm 左右为宜.

2.9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横梁上安装时,两组电缆桥之间的净距离应 不小于50mm.

2.10敷设10kV及以上电缆的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其层间距一般 不小于300mm.

2.11电缆桥架到楼板、梁或其他障碍物等的底部的距离应不小于 300mm.

2.12一般情况下,支撑电缆桥的各托臂之间的距离以1.5~3左右为 宜,并根据具体情况校验.

2.13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时,其直接板连接处不应置于跨度的1/2处或 支撑点上.

2.14电缆桥架安装时出现的悬臂段,一般不得超过1000mm.

2.15电缆桥架不应作行人通道使用.

2.16在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桥架应加保护罩: 2.16.1电缆桥架在户外安装时,其最上层或每一层.

2.16.2电缆桥架在铁算子板或相类似的带孔装置下安装时,其最上层 电缆桥架应加保护罩,如果最上层电缆桥架宽度小于下层的桥架宽度 时,下层电缆桥架亦加保护罩.

电缆桥架垂直安装时,离所在地平面2m以内的电缆桥架.

2.16.4电缆桥架安装在容易受到4电缆桥架安装在容易受到机械损 伤的地方.

2.16.5电缆桥架安装在多粉尘的场所.

2.16.6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2.17电缆桥架内敷设的电缆,应用尼龙卡带,绑线或金属卡子进行 固定,固定点要求如下: 2.17.1水平敷设时,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中间接头的两端处.

2.17.2垂直敷设时,每隔1000~1500mm.

2.17.3不同标高的端部.

2.18对膨胀螺栓的施工及其注意的事项应按国家标准GBJ232-82 的要求进行.

3、 电缆桥架的接地 3.1电缆桥架应进行可靠的接地.

3.2正常介质场所宜单独敷设接地干线,若将电缆桥架作为接地干线 时,应校验电缆桥的截面积是否满足接地短路电流的要求.

并应保证 的连接点,具有良好的电气通路,例如在铰链接板,多节二通等 连接处需加跨接线.

3.3安装在具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缆桥架,如无法与已有的接地干线 连接时,必须单独敷设接地干线的方式进行接地.

3.4电缆桥架的安装及设计还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电气工程质量预控 一、金属线管保护地线和防腐不够标准 1.施工准备:钢管质量应符合要求,有出厂合格证.

管箍、铁制灯头盒、开关盒、接线 盒,其金属厚应不小于2m,面板安装孔与地线焊接脚齐全.

按图纸要求暗敷设钢管, 其路线宜选最近,并应减少弯曲.

线管敷设采用丝扣连接时,管箍两端必须焊接跨接地 线,每端焊接长度应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并两面施焊.

钢管内外应刷防腐漆.

2.操作工艺:钢管暗敷设的工艺流程为:钢管预制加工(包括冷、热煨管等)、稳住盒箱、 管路连接、暗管敷设方式、地线焊接和防腐处理.

施工前应检查钢管防腐漆刷涂是否 符合要求.

基础钢管敷设施工:基础管路敷设时按计划管路施工.

如果设计进线为导 线或电缆穿钢管保护进配电箱柜,则应做好钢管穿墙处的预留工作.

根据穿墙管穿过 时将做好防腐的钢管埋入土层中分层夯实.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基础不均匀沉降 时管子不致受到破坏,同时也可避免交叉施工时相互影响.

理入土层中钢管必须刷两 遍沥青,镀锌钢管时应在焊接处做好防腐.

建筑物电源由低压电缆进户的做法见有关 要求.

当管路敷设在地面时,也应在管路穿墙部分做好预留或及时敷管工作,不能在墙 上乱剔洞,避免剔洞过大过多对工程结构造成缺陷.

钢管在砖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空心砖墙等砌体内施工:钢管在砌体内施工时应随主体砌筑在墙的中心.

为使盒子平 整、标高准确,可采取先敷管路后稳箱盒的做法.

具体为,在土建工程主体各层水平线 弹好后,配合土建工程进度,将设计图纸的配电箱、开关、插座等各种盒的位置在工程 实际中做好预检,待主体砌筑到这些位置时预留出比盒箱略大的孔洞,并距这些位置 的底标高30cm左右敷好管,待稳箱盒时再接短管,这样可以保证箱盒的标高准确,盒口 与饰面平齐.

应注意在配电箱处应根据配电箱的宽度进行合理排管,不应里出外进,保 证排管在一条线上,管与管之间留有间隙,待入箱时一管一孔,不影响入箱质量.

在各 种盒处一定要煨好灯叉弯后再入盒.

无论入箱、盒接短管时一定要套管或丝扣连接, 连接紧密,丝扣连接时及在配电箱处都应该焊好跨接地线,做法应符合有关要求.

配电 箱、盒进出线端成排线管地线的连接,必须按要求保证每根线管上的焊接长度.

往上 引管有吊顶时,管上端应煨成90°弯直进吊顶内.

由顶板面下引管不宜过长,以达到开 关盒上口为准.

等先稳盒后接短管.

钢管在现浇混凝土中敷设 (1)一般要求 1)金属线管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线管应与钢筋绑扎固定,严禁线管与钢筋 主筋焊接固定.

2)敷设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金属管路为了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钢管外部可不刷 防锈漆,但必须除锈后方可敷管.

钢管内部仍应做好防腐.

(2)大模板混凝土墙配管:可将盒箱固定在该墙的副筋上,将钢管除锈后敷管,每隔1m 左右用铅丝绑牢.

管进盒箱要煨灯叉弯.

往上引管时不宜过长,以能煨弯为准.

钢 管在箱盒处要做好跨接地线,未用的敲落孔不能敲落.

管头要堵死,以防管内落入 砂浆.

(3)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根据设计图纸的灯位找出准确灯位,将堵好的盒子固定牢固, 然后敷管.

有2个以上灯时应先拉直线.

如有吊扇,花灯或超过3kg的灯具,应焊好 吊杆.

管路敷设时应每隔1m左右用铅丝将管子固定在底板筋与上层筋之间,当管路 不够长需接管时,应按要求焊接牢固,并在箱盒处做好跨接地线.

如为框架结构后 砌围护墙时,应在框架梁上立管处预理钢管,其管路应符合图纸要求.

也可以这样 做:配电箱上下层之间管路需要穿梁时,(干管)可根据系统图管路情况,支梁模板 及配筋时配合土建工种,将比图纸管径大一、二级的钢管,截成与梁高相同的长度, 垂直放在进出口处,与梁浇筑在一起,待打完混凝土拆模后检查一下,是否堵死.

待 砌围护墙时稳箱体,将正式钢管引上至上层配电箱,这样既可以保证管入箱的长度, 也可使于施工.

(4)预制圆孔板上配管:当钢管敷设在预制圆孔板上时,这时如果地面垫层较厚,可直 接将管敷设在楼板上面,敷完后及时用混凝土砂浆保护.

应注意管路防腐,弯曲半 径及接头处理.

3.预控措施: (1)金属线管连接地线在管接头两端应用4镀锌铁(铅)丝或6以上的钢筋焊接.

线管焊接地线的截面积应达到管内所穿相线裁面的172 支线时为1/3,地线焊接长 度要求达到连接线直径的6倍以上.

(2)金属线管刷防腐漆(油),除了直接埋设在混凝土层内的可免刷外,其它部位均应涂 刷,地线的各焊接处也应涂刷.

直接埋在土内的金属线管,管壁厚度须是3mm以上的 厚壁钢管,并将管壁四周浇筑在素混凝土保护层内.

浇筑时,一定要用混凝土预制 块或钉钢筋模将管子垫起,使管子四周至少有5cm厚的混凝保护层.

金属管埋在焦 渣层内时必须做水泥砂浆保护层.

金属管理在焦渣层内时必须做水泥砂浆保护层.

二、导线连接不牢固 1.施工准备:导线型号、规格、截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进出户导线应使用橡胶绝缘导 线.

对管路进行清扫,将管内异物清除干净.

2.操作工艺: 第2页
(1)使用专用工具剥削导线绝缘层.

(2)采用较接法和缠绕卷法直接连接单芯钢导线.

(3)采用较接法和缠绕法分支连接单芯钢导线.

(4)采用单卷法、缠卷法和复卷法直接连接多芯钢线.

(5)采用单卷法、缠卷法和复卷法分支连接多芯钢导线.

(6)采用并接头或细线绕粗线方法在接线盒内连接.

3.预控措施: (1)剥切导线塑料绝缘层时,应用专用剥线钳.

剥切橡皮绝缘层时,刀刃禁忌直角切割, 要以斜角剥切.

(2)铝导线并头连接时, 4mm中2以下的导线,采用螺旋压接帽拧紧连接5mm中2以上的错 将残留的焊药洗净,擦干冷却后再包缠绝缘层.

(3)铝导线与铜导线接头可来用下述方法: 1)2.5mm中2单股铝线与多股铜芯软线接头,铜软线涮锡后缠绕在铝线上,缠5圈后 将铝线弯曲180°,用钳子夹紧,或将软铜线涮锡后,采用瓷接头压接.

2)2.5mm2铝线与2.5mm2铜线连接,可采用端子板压接,或者将铜线涮锡后再 缠绕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旋压接帽压接.

3)多股铝线与多股铜线连接时,可先将铜线涮锡用铝套管压接.

4)多股铝线接设备电器时,均应采用铜铝过渡端子压接.

如确无铜铝过渡端子, 可暂用铝接线端子代替,但与设备电器接触处要垫一层锡箔纸,以减少电化腐蚀 作用,而且压接螺丝必须加弹簧垫.

不允许将多股铝导线自身缠圈压接.

(4)导线对接或导线与设备连接好后,应用双臂电桥测定连接点的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 不应大于该段导线本身的电阻值.

三、日光灯安装缺陷 1.施工准备: (1)灯具订货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的灯具型号,规格到合格厂家加工,满足设计和使用要 求.

灯内配线严禁外露,灯具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灯罩破裂, 灯箱歪翘等现象,产品必须有合格证, (2)灯具配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塑料(木)台:塑料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受力后无弯变形等现象:本台应完整,无 劈裂.

油漆完好无脱落.

2)吊管:采用钢管做为灯具有吊管时,钢管内径一般不小于m.

道强
3)吊钩:花灯的吊钩其圆钢直径不小于吊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于:吊扇的 挂钩不应小于悬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10mml 4)瓷接头:应完好无损,配件齐全.

5)支架:必须根据灯具的重量选用相应规格的镀锌材料做成支架.

6)灯卡具(爪子):塑料灯卡具(爪子)不得有裂纹和缺损现象.

(3)固定灯具方法应随主体预理,在各种结构上的固定.

(4)对照图纸检查灯具的型号是否与所安装的场所相符合,如果进货灯具不能满足使 用要求时,应及时更换灯具.

检查灯具的安装场所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1)在易燃和易爆场所应采用防爆式灯具: 2)有腐蚀性气体及特征潮湿的场所应采用封闭式灯具,灯具的各部件应做好防腐 处理: 3)潮湿的厂房内和户外的灯具应采用有泄水孔的封闭式灯具: 4)多尘的场所应根据粉尘的浓度及性质,采用封闭式或密闭式灯具: 5)灼热多尘场所(如出钢、出铁、轧钢等场所)应采用投光灯: 6)可能受机械损伤的厂房内,应采用有保护网的灯具: 7)震动场所(如有锻锤、空压机、桥式起重机等),灯具应用防震措施(如采用吊链 软性连接): 8)除开散式外,其他各类灯具的灯泡容量在100W及以上者均应采用瓷灯口.

居民 住宅内厨房、厕所散开式灯具也应采用瓷质灯头.

(5)灯内配线检查 1)灯内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2)穿入灯箱的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需盘 圈,涮锡: 3)灯箱内的导线不应过于靠近热光源,并应采取隔热措施: 4)使用螺灯口时,相线必须压在灯芯柱上: 5)特征灯具检查: a.各种标志灯的指示方向正确无误: b.应急灯必须灵墩可靠: c.事故照明灯具应有特殊标志: d.供局部照明的变压器必须是双圈的初次级均应装有熔断器: e.携带式局部照明灯具用的导线,宜采用橡套导线,接地或接零线应在同一护 套内.

6)各种灯具的组装组合式吸顶花顶的组装首先将灯具的托板放平,如果托板为多 块拼装而成,就要将的边框对齐,并用螺丝固定,将其连成一体,然后按照说 明书及示意图把各个灯口装好.

确定出线和走线的位置,将端子板(瓷接头)用机 螺丝固定在托板上.

2.操作工艺: 日光灯安装 (1)吸顶日光灯安装:根据设计图确定出日光灯的位置,将日光灯贴紧建筑物表面,日 光灯的灯箱应完全趣盖住灯头盒 对着灯头盒的位置打好进线孔,将电源线甩入灯 箱,在进线孔处应套上塑料管以保护导线.

找好灯头盒螺孔的位置,在灯箱的底板 上用电钻打好孔,用机螺丝拧牢固,在灯箱的另一端应使用膨胀螺栓加以固定.

如 果日光灯是安装在吊顶上的,应该用自攻螺丝将灯箱固定在龙骨上.

灯箱固定好后, 将电源线压入灯箱内的端子板(瓷接头)上.

把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将灯 箱调整顺直,最后把日光灯管装好.

(2)吊链日光灯安装:根据灯具的安装高度,将全部吊链编好,把吊链挂在灯箱挂钩上, 并且在建筑物顶棚上安装好塑料(木)台,将导线依顺序编叉在吊链内,并引入灯箱, 在灯箱的进线孔处应套上软塑料管以保护导线,压入灯箱内的端子板(瓷接头)内.

将灯具导线和灯头盒中甩出的电源线连接,并用粘塑料带和黑胶布分层包扎紧密.

理顺接头扣于法兰盘内,法兰盘(吊盒)的中心应与塑料(木)台的中心对正,用木螺 丝将其拧牢固.

将灯具的反光板用机螺丝固定在灯箱上,调整好灯脚,最后将灯管 装好.

3.预控措施: (1)成行吊式日光灯安装时,如有3盏灯以上,应在配线时就弹好十字中线,按中心线定 灯位.

如果灯具超过10盏时,即要增加尺寸调节板,用吊盒的改用法兰盘.

这种调 节板可以调节3cm幅度.

如果法兰盘增大时,调节范围可以加大.

(2)为了上下吊距开档一致,若灯位中心遇到楼板肋时,可用时钉枪射注螺丝,或者统 一改变日光灯架吊环间距,使吊线(链)上下一致.

(3)成排成行吊式日光灯吊装后,在灯具端头处应再拉一直线,统一调整,以保持灯具 水平一致.

(4)吊装管式日光灯时,铁管上部可用锁母、吊钩安装,使垂直于地面,以保持灯具平 正.

(5)距地2.5m以下的金属灯具,应认真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6)灯具在安装、运输中应加强保管,成批灯具应进入成品库,设专人保管,建立责任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电气工程质量预控 一、金属线管保护地线和防腐不够标准 1.施工准备:钢管质量应符合要求,有出厂合格证.

管箍、铁制灯头盒、开关盒、接线 盒,其金属厚应不小于1.2mm,面板安装孔与地线焊接脚齐全.

按图纸要求暗敷设钢管, 其路线宜选最近,并应减少弯曲.

线管敷设采用丝扣连接时,管箍两端必须焊接跨接地 线,每端焊接长度应不小于圆钢直径的6倍,并两面施焊.

钢管内外应刷防腐漆.

2.操作工艺:钢管暗敷设的工艺流程为:钢管预制加工(包括冷、热煨管等)、稳住盒箱、 管路连接、暗管敷设方式、地线焊接和防腐处理.

施工前应检查钢管防腐漆刷涂是否 符合要求.

基础钢管敷设施工:基础管路敷设时按计划管路施工.

如果设计进线为导 线或电缆穿钢管保护进配电箱柜,则应做好钢管穿墙处的预留工作.

根据穿墙管穿过 时将做好防腐的钢管埋入土层中分层夯实.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备基础不均匀沉降 时管子不致受到破坏,同时也可避免交叉施工时相互影响.

理入土层中钢管必须刷两 遍沥青,镀锌钢管时应在焊接处做好防腐.

建筑物电源由低压电缆进户的做法见有关 要求.

当管路敷设在地面时,也应在管路穿墙部分做好预留或及时敷管工作,不能在墙 上乱剔洞,避免剔洞过大过多对工程结构造成缺陷.

钢管在砖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空心砖墙等砌体内施工:钢管在砌体内施工时应随主体砌筑在墙的中心.

为使盒子平 整、标高准确,可采取先敷管路后稳箱盒的做法.

具体为,在土建工程主体各层水平线 弹好后,配合土建工程进度,将设计图纸的配电箱、开关、插座等各种盒的位置在工程 实际中做好预检,待主体砌筑到这些位置时预留出比盒箱略大的孔洞,并距这些位置 的底标高30cm左右敷好管,待稳箱盒时再接短管,这样可以保证箱盒的标高准确,盒口 与饰面平齐.

应注意在配电箱处应根据配电箱的宽度进行合理排管,不应里出外进,保 证排管在一条线上,管与管之间留有间隙,待入箱时一管一孔,不影响入箱质量.

在各 种盒处一定要煨好灯叉弯后再入盒.

无论入箱、盒接短管时一定要套管或丝扣连接, 连接紧密,丝扣连接时及在配电箱处都应该焊好跨接地线,做法应符合有关要求.

配电 箱、盒进出线端成排线管地线的连接,必须按要求保证每根线管上的焊接长度.

往上 引管有吊顶时,管上端应煨成90°弯直进吊顶内.

由顶板面下引管不宜过长,以达到开 关盒上口为准.

等先稳盒后接短管.

钢管在现浇混凝土中敷设 (1)一般要求 1)金属线管敷设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线管应与钢筋绑扎固定,严禁线管与钢筋 主筋焊接固定.

2)敷设在钢筋混凝土中的金属管路为了不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钢管外部可不刷 防锈漆,但必须除锈后方可敷管.

钢管内部仍应做好防腐.

(2)大模板混凝土墙配管:可将盒箱固定在该墙的副筋上,将钢管除锈后敷管,每隔1m 左右用铅丝绑牢.

管进盒箱要煨灯叉弯.

往上引管时不宜过长,以能煨弯为准.

钢 管在箱盒处要做好跨接地线,未用的敲落孔不能敲落.

管头要堵死,以防管内落入 砂浆.

(3)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根据设计图纸的灯位找出准确灯位,将堵好的盒子固定牢固, 然后敷管.

有2个以上灯时应先拉直线.

如有吊扇,花灯或超过3kg的灯具,应焊好 吊杆.

管路敷设时应每隔1m左右用铅丝将管子固定在底板筋与上层筋之间,当管路 不够长需接管时,应按要求焊接牢固,并在箱盒处做好跨接地线.

如为框架结构后 做:配电箱上下层之间管路需要穿梁时,(干管)可根据系统图管路情况,支梁模板 及配筋时配合土建工种,将比图纸管径大一、二级的钢管,截成与梁高相同的长度, 垂直放在进出口处,与梁浇筑在一起,待打完混凝土拆模后检查一下,是否堵死.

待 砌围护墙时稳箱体,将正式钢管引上至上层配电箱,这样既可以保证管入箱的长度, 也可使于施工.

(4)预制圆孔板上配管:当钢管敷设在预制圆孔板上时,这时如果地面垫层较厚,可直 接将管敷设在楼板上面,敷完后及时用混凝土砂浆保护.

应注意管路防腐,弯曲半 径及接头处理.

3.预控措施: (1)金属线管连接地线在管接头两端应用4镀锌铁(铅)丝或6以上的钢筋焊接.

干 线管焊接地线的截面积应达到管内所穿相线截面的1/2,支线时为1/3,地线焊接长 度要求达到连接线直径的6倍以上.

(2)金属线管刷防腐漆(油),除了直接埋设在混凝土层内的可免刷外,其它部位均应涂 刷,地线的各焊接处也应涂刷.

直接埋在土内的金属线管,管壁厚度须是3mm以上的 厚壁钢管,并将管壁四周浇筑在素混凝土保护层内.

浇筑时,一定要用混凝土预制 块或钉钢筋模将管子垫起,使管子四周至少有5cm厚的混凝保护层.

金属管埋在焦 渣层内时必须做水泥砂浆保护层.

金属管理在焦渣层内时必须做水泥砂浆保护层.

二、导线连接不牢固 1.施工准备:导线型号、规格、截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进出户导线应使用橡胶绝缘导 线.

对管路进行清扫,将管内异物清除干净.

2.操作工艺: 第2页
(1)使用专用工具剥削导线绝缘层.

(2)采用铰接法和缠绕卷法直接连接单芯钢导线.

(3)采用较接法和缠绕法分支连接单芯钢导线.

(4)来用单卷法、继卷法和复卷法直接连接多芯钢线.

(5)采用单卷法、缠卷法和复卷法分支连接多芯钢导线.

(6)采用并接头或细线绕粗线方法在接线盒内连接.

3.预控措施: (1)剥切导线塑料绝缘层时,应用专用剥线钳.

剥切橡皮绝缘层时,刀刃禁忌直角切割, 要以斜角剥切.

(2)铝导线并头连接时,4mm中2以下的导线,采用螺旋压接帽拧紧连接6mm中2以上的铝 导线,用铝套管压接或用气焊连接.

气焊焊接如用铝焊粉,则在焊好后趁热用清水 将残留的焊药洗净,擦干冷却后再包缠绝缘层.

(3)铝导线与铜导线接头可来用下述方法: 1)2.5mm中2单股铝线与多股铜芯软线接头,铜软线涮锡后缠绕在铝线上,缠5圈后 将铝线弯曲180°,用钳子夹紧,或将软铜线涮锡后,采用瓷接头压接.

2)2.5mm2铝线与2.5mm2铜线连接,可采用端子板压接,或者将铜线涮锡后再 缠绕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旋压接帽压接.

3)多股铝线与多股铜线连接时,可先将铜线涮锡用铝套管压接.

4)多股铝线接设备电器时,均应采用铜铝过渡端子压接.

如确无铜铝过渡端子, 可暂用铝接线端子代替,但与设备电器接触处要垫一层锡箔纸,以减少电化腐蚀 作用,而且压接螺丝必须加弹簧垫.

不允许将多股铝导线自身缠圈压接.

(4)导线对接或导线与设备连接好后,应用双臂电桥测定连接点的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 不应大于该段导线本身的电阻值.

三、日光灯安装缺陷 1.施工准备: (1)灯具订货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的灯具型号,规格到合格厂家加工,满足设计和使用要 求.

灯内配线严禁外露,灯具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灯罩破裂, 灯箱歪翘等现象,产品必须有合格证.

(2)灯具配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塑料(木)台:塑料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受力后无弯变形等现象:本台应完整,无 劈裂.

油漆完好无脱落.

2)吊管:采用钢管做为灯具有吊管时,钢管内径一般不小于10mm.

道强
3)吊钩:花灯的吊钩其圆钢直径不小于吊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于6mm:吊扇的 挂钩不应小于悬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于10mm.

4)瓷接头:应完好无损,配件齐全.

5)支架:必须根据灯具的重量选用相应规格的镀锌材料做成支架.

6)灯卡具(爪子):塑料灯卡具(爪子)不得有裂纹和缺损现象.

(3)固定灯具方法应随主体预理,在各种结构上的固定.

(4)对照图纸检查灯具的型号是否与所安装的场所相符合,如果进货灯具不能满足使 用要求时,应及时更换灯具.

检查灯具的安装场所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1)在易燃和易爆场所应采用防爆式灯具: 2)有腐蚀性气体及特征潮湿的场所应采用封闭式灯具,灯具的各部件应做好防腐 处理: 3)潮湿的厂房内和户外的灯具应采用有泄水孔的封闭式灯具: 4)多尘的场所应根据粉尘的浓度及性质,采用封闭式或密闭式灯具: 5)灼热多尘场所(如出钢、出铁、轧钢等场所)应采用投光灯: 6)可能受机械损伤的厂房内,应采用有保护网的灯具: 7)震动场所(如有锻锤、空压机、桥式起重机等),灯具应用防震措施(如采用吊链 软性连接): 8)除开散式外,其他各类灯具的灯泡容量在100W及以上者均应采用瓷灯口.

居民 住宅内厨房、厕所散开式灯具也应采用瓷质灯头.

(5)灯内配线检查 1)灯内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2)穿入灯箱的导线在分支连接处不得承受额外应力和磨损,多股软线的端头需盘 圈,涮锡: 3)灯箱内的导线不应过于靠近热光源,并应采取隔热措施: 4)使用螺灯口时,相线必须压在灯芯柱上: 5)特征灯具检查: a.各种标志灯的指示方向正确无误: b.应急灯必须灵墩可靠: c.事故照明灯具应有特殊标志: d.供局部照明的变压器必须是双圈的,初次级均应装有熔断器: e.携带式局部照明灯具用的导线,宜采用橡套导线,接地或接零线应在同一护 套内.

6)各种灯具的组装组合式吸顶花顶的组装首先将灯具的托板放平,如果托板为多 块拼装而成,就要将的边框对齐,并用螺丝固定,将其连成一体,然后按照说 明书及示意图把各个灯口装好.

确定出线和走线的位置,将端子板(瓷接头)用机 螺丝固定在托板上.

2.操作工艺: 日光灯安装 (1)吸顶日光灯安装:根据设计图确定出日光灯的位置,将日光灯贴紧建筑物表面,日 光灯的灯箱应完全遮盖住灯头盒,对着灯头盒的位置打好进线孔,将电源线甩入灯 箱,在进线孔处应套上塑料管以保护导线.

找好灯头盒螺孔的位置,在灯箱的底板 上用电钻打好孔,用机螺丝拧牢固,在灯箱的另一端应使用膨胀螺栓加以固定.

如 果日光灯是安装在吊顶上的,应该用自攻螺丝将灯箱固定在龙骨上.

灯箱固定好后, 将电源线压入灯箱内的端子板(瓷接头)上.

把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将灯 箱调整顺直,最后把日光灯管装好.

(2)吊链日光灯安装:根据灯具的安装高度,将全部吊链编好,把吊链挂在灯箱挂钩上, 并且在建筑物顶棚上安装好塑料(木)台,将导线依顺序编叉在吊链内,并引入灯箱, 在灯箱的进线孔处应套上软塑料管以保护导线,压入灯箱内的端子板(瓷接头)内.

将灯具导线和灯头盒中甩出的电源线连接,并用粘塑料带和黑胶布分层包扎紧密.

理顺接头扣于法兰盘内,法兰盘(吊盒)的中心应与塑料(木)台的中心对正,用木螺 丝将其拧牢固.

将灯具的反光板用机螺丝固定在灯箱上,调整好灯脚,最后将灯管 装好.

3.预控措施: (1)成行吊式日光灯安装时,如有3盏灯以上,应在配线时就弹好十字中线,按中心线定 灯位.

如果灯具超过10盏时,即要增加尺寸调节板,用吊盒的改用法兰盘.

这种调 节板可以调节3cm幅度.

如果法兰盘增大时,调节范围可以加大.

(2)为了上下吊距开档一致,若灯位中心遇到楼板肋时,可用射钉枪射注螺丝,或者统 一改变日光灯架吊环间距,使吊线(链)上下一致.

(3)成排成行吊式日光灯吊装后,在灯具端头处应再拉一直线,统一调整,以保持灯具 水平一致.

(4)吊装管式日光灯时,铁管上部可用锁母、吊钩安装,使垂直于地面,以保持灯具平 正.

(5)距地2.5m以下的金属灯具,应认真做好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

(6)灯具在安装、运输中应加强保管,成批灯具应进入成品库,设专人保管,建立责任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93-201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quality acceptance ofautomationinstrumentationengineering 2013-01-28发布 2013-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ing GB 50093 -2013 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3年9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93-2013 ☆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址:.jhpress.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水椰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C座3层 邮政编码:100038电话:(010)63906433(发行部)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北京营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850mmX1168mm1/325.375印张132千字 2013年7月第1版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 统一书号:1580242032 定价:33.00元 服权便权 便权:(010)63906404 加有印装质量问题,请考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630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B50093一2013,自2013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 3.5.10(3)、5.1.3、6.1.14、6.5.1(3)、7.1.6、7.1.15、8.1.4、 8. 2. 8、8. 6.2、8. 7.8、8.7.10、9.1.7、9.2.5、10.1.2、10.1.5、 10. 1.6(2)、10.1.7 (12、13)、10.1.8、10.1.9、10. 2.1、12.1.5、 12.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产格执行,原国家标准《自动 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一2002和《自动化仪表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1一2007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月28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 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全 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 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3一2002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31一2007进行合井修订面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3章和2个附录.

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 基本规定、仪表设备和材料的检验及保管、取源部件安装、仪表设 备安装、仪表线路安装、仪表管道安装、脱脂、电气防爆和接地、防 护、仪表试验、工程交接验收等.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将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一 2002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1-2007合 并,将名称修改为《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质量验 收的规定调整到各相应章节中. 2.删除了原规范中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的相关内容.

3.增加了仪表施工安全技术、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相关规定.

4.提高了成排设置仪表盘(柜、箱)安装、仪表接地安装质量检 验的抽检比例.

5.增加了放射性仪表、分析仪表设备施工前检验及保管规定.

6.增加了重锤料位计、雷达物位计等物位计取源部件安装的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11年8月第5第4指 防丽接地 解读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外部防雷核心问题 陈谦(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22) InterpretationofKeyProblemsofExternalLightningProtectionin “Code forDesign of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50057-2010) Chen Qian 摘要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外部防量系统 一般性工业建筑.

修订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实际工程设计中遇到的核心 问题提出参考意见.

3)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预计雷击次数,部、省级办 美键词接闪器外部防营装置滚球法侧击反击接触电压跨步 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 电压 火灾危险场所由大于0.06次/a改为大于0.05次/a,其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vision key content of 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中增加了“火灾危险场所”:“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 system for *Code for design of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由大于0.3次/a改 lightning* GB50057-2010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s to 为大于0.25次/a,其中增加了“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some key problems of the Code in actual engineering design. 4)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预计雷击次数,“部、省级办 Keywords air - termination system external lightning 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 protection system rolling sphere method side-flash counterattack touch voltage step voltages 火灾危险场所”由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 于0.06次/a,改为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 1防雷分类 0.05次/a,其中增加了“火灾危险场所”:“住宅、办公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报批稿) 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由大于 (以下简称“规范”)第3章全部内容是强制性条文,和 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改为大于或 2000版规范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其中增加了° 1)对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做了新的 般性工业建筑物”.

规定: 规范第四章45.5“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 一类防雷建筑物包含:a.其有0区或20区爆炸 天堆场”,年预计雷击次数由大于或等于0.06次/a改 危险场所的建筑物:b.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 为大于或等于0.05次/a.

的建筑物,因电火花面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 2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人身伤亡者.

规范附录A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公式不变,仍 二类防雷建筑物包含:a.具有1区或21区爆炸 是 :N=k×N ×A. 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 但有以下两个调整: 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b.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 1)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无当地气象台、站资 险场所的建筑物.

料时),公式简化为:N,=0.1×T(次/km²/a)式中:T 2)二类防雷建筑物中增加了飞机场、国家特级和 一年平均雷暴日.

甲级大型体育馆,以及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 2)A,考虑周围建筑物对该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 万方数据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59
Lightning Protection & Grounding 次数的等效面积的影响.

于情况,尤其适用于星顶突出物.

(1)建筑物高度小于100m,当其周边在2D范围 在滚球法的应用上,附录D.0.7应和4.3.9条1款 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且这些建筑物不 结合起来考虑,4.3.9条1款要求,对水平突出外墙 在所考虑建筑物(h=100m)的保护范围内时,公式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等,当从量顶周边接闪带外向 (A.0.3-2)算出的A.

可减去(D/2)×(这些建筑物的 地面垂直下降接触到上述物体时应采取相应的防雷 长度之和)×10*(km²);当其周边在2D范围内有比 措施.

” 它高的其他建筑物时,A.

可减去D×(这些建筑物的 如图1所示,某二类防雷建筑物,星顶采用雷 长度之和)×10(km²).

网格保护,滚球半径45m球体从下方能接触到C处、 (2)建筑物高度大于或等于100m,当其周边在 如果球体从B处的外侧上方落下接触不到C、D处,则 2D范围内有等高或比它低的其他建筑物,且这些建 C.D处不需要设置接闪器,滚球从屋顶周边落下能接 筑物不在所考虑建筑物(h,=100m)的保护范围内时, 触到B处:从B的周边落下能接触到E处,则B,E处 公式(A.0.3-5)算出的A,可减去(D/2)×(这些建筑 均应设置接闪器.

物的长度之和)×10(km²),当其周边在2D范围内 有比它高的其他建筑物时,A.

可减去D×(这些建筑 物的长度之和)×10(km²).

3接闪器 3.1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 1)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规格见 表1注(3).

2)架空接闪线和接闪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50 mm²热镀锌钢绞线或铜绞线.

64/4 3)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 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

被利用作为防雷 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箱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 1-接闪器 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

图1滚球法确定接闪器 4)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 是否属于需要设置接闪器的“水平突出外墙的 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

物体”,需要用滚球验证,上图中只有B、E处属于“水 接闪器(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见表1.

平突出外墙的物体”.

3.2滚球法 三类防雷,规范448仅需要将滚球由45m改为60m 规范在确定接闪器的布置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3.3防侧击 滚球法和网格法.

网格法适用干平屋面:滚球法可用 规范对一类防雷建筑物(非独立接闪器)的防 表1接闪器(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霍面 高导体肩铜:25×2扁铝:25×3集导体:25×3套钢:25×3(明数).25×4(增数)座码:25×2(期).25×3() 热镀裤钢(1) 不锈网(2) 镀码的钢 图导体固铜:中8四铝:8号体:8蓝:8(纳).小10(数)(3)西蜗:8(明).010()四码48(明数).10(暗) 编销:25×3 注: (1)按5.3.4条,专设引1下线暗嫩时,圆钢直径不应小10mm,痛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² (2)对理于混夏土中以及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其最小尺寸宣增大至直径10mm的78mm²(单根图钢)和最小厚度3mm的75mm (单根扁钢): 固钢为20mm:钢管为40mm,答控立烟包上采用热镀排接闪环时,其图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编例葡面不应小于100mm²,其厚度不 应小于4mm 万方数据
2011年8月第5卷第4指 防函接地 侧击措施依然按30m以上设置接闪器;二、三类防雷 以忽略:高于60m的建筑物遭受侧击的概率依然很 建筑物的防侧击不再依据各自的滚球半径,而是引用 低,只占百分之儿,而且,雷电流的参数较低,可在图1 IEC62305-35.2.3的条文要求: 的A、F,屋顶,以及F至屋顶的侧面等处设置接闪器,F 1)对高度低于60m的建筑物,不需要考虑侧击, 处及以上的墙体侧面可采用网格法,F处以上部位的 即,图1中F处以下部位不需要设置接闪器: 外墙金属构建(需要考虑防侧击)均应和防雷装置可 2)对高度为60m及以上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 靠连接.

20%井超过60m的部位应防侧击,防侧击应符合下列 笔者推荐结合建筑外形设置贴墙安装的网格接 要求: 闪带,或利用符合要求的外墙金属覆盖物、金属基墙 (1)在这部位各表面上的尖物、墙角、边缘、设备 微为接闪器.

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做为接闪器时,应 以及显著突出的物体,如阳台、平台等,应按屋顶上的 避开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等人员易接近场所,以避 保护措施考虑: 免建筑物围护结构遭雷击破损、坠落,导致人员损伤 (2)在这部位布置接闪器应符合对本类防雷建 的风险.

筑物的要求,接闪器应重点布置在墙角、边缘和显著 4引下线 突出的物体上: 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见表1.

(3)外部金属物,如金属覆盖物、金属幕墙,当其 4.1引下线设置要求 最小尺寸符合本规范第52.7条2款的规定时,可利用 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建作为引下线时,应采用土 其作为接闪器,还可利用布置在建筑物垂直边缘处的 建施工的绑扎法或螺丝扣连接,或对焊或搭焊连接.

外部引下线(包括暗敷的引下线)作为接闪器: 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连接板、线和结构钢筋的连接 (4)符合本规范第435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内 应焊接或采用卡接器连接.

钢筋和符合本规范第5.3.5条规定的建筑物金属框架, 2)数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 当其作为引下线或与引下线连接时均可利用作为接 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

被利用作为防雷 闪器. 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 上述要求是基于观测数据做出的结论,小雷击电 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

流击到低于60m的建筑物垂直侧面的概率足够低,可 3)规范5.3.8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钢结 表2引下线设置要求 专设引下城 自然引下线 引下线 (中能)资(中干)工Y 人工接地体(土填中) 基础接维体(混凝土中)和基础接地体速接的理在 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2) 皮明(1) 应明(1) 新接卡子(3) 每损引下线均设,上端和连接板焊接 暗素 每报引下端均设 设者干连接板 不设 不设 不设 授地速接板(4) 时意时,人可接近处设改性盟料管或橡腔管:新接卡子下方至接地体的连换统明整 不设 每根引下线均设(5) 设若干连接板 设着干连损板 保护督 人不可接返时,设键饰角能或钢管.

时应穿保护管 不设 不设 引下暖之间 的间距 应流足 皮澳足 应满足 可不演是(6) 可不满足(6) 注: (1)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糖数: (2)规范5.4.5有此做法,从基错接跑体引1出连接导体和人工接地体直接连接的肤点是:在没有开地面时,无法到断埋于土囊中的人工接 地体及其连接导体是否良好,如必须按此做法时,应按本文5.2中的3)执行:否则,可按土壤中设置人工接地体的擅施执行.

(3)断接卡子(新开的滴试板)用途:8两个测试板以上部分量否通路(可判断连接是否良好),b-每根接地线至接地体是否通路, c--测试接地电阻: (4)连接板作用:a供润量,b接人工接地体,c作等电位连接用: (5)此处的接地连接板和断接卡子可合设.

(6)建筑物钢构件或混凝土内钢筋之间连接或为电气通路,并利用其全部毒直支柱作为31下线时,可不要求满定专设引1下线之周的间院.

万方数据 智能建筑电气技水61
Lightning Protection & Grounding 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在其钢构件或钢筋之间的 连接满足本规范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 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可不要求满足 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

4.2引下线设置部位 1)专设引下线应设于建筑物外墙 (1)非独立接闪器的一类防雷建筑物(4.2.4条2 款)的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布置: Kcs= (2)二、三类防雷建筑物(4.3.3,44.3)的专设引 3J 下线均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布置: 规范5.3.4要求,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外 21i 表面明敷.

建筑艺术要求较高时也可暗敷.

Kc h8 2)自然引下线可设于建筑物外墙或内部 (1)规范4.5.6条款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 图251下线及雷电分流 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 1-接闪器;2-31下线:3-附楼屋顶51下线外引连接线:4-接 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下线,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 闪器或防留等电位连接线;a~h主楼引1下线:1~G附楼增加的 四周和建筑物内.

5I下线 (2)附录E图E.0.2分流系数k.

(2)注:n为建筑 电子设备宜离开内部引下线一定的间隔距离,当无法 物周边和内部引下线的根数且不少于4根.

满足隔离距离时,可与引下线做等电位连接,同时,带 由以上规范条文可知,规范允许自然引下线设干 电导体应设电涌保护器.

建筑物内.

笔者认为宜在附楼屋顶处设置防雷等电位 5接地体 连接,并将引下线引至外墙,以利设置测试板、外引接 5.1混凝土中的接地体 地极、等电位连接和雷电分流等需要.

应优先采用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

某二类防雷建筑物,为利于分析、引下线按每层 1)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 均设环形导体考虑,塔楼部分五层,引下线根数n=8: 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仅有沥青质防 附楼部分三层,引下线n=17.首次雷击雷电流为 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

150kA 2)当有高分子防水层且无桩基可利用时,可将水 ①塔楼部分一层(即建筑物四层)处雷电流分 平人工环形接地体敷设在防水层下方100-150mm厚 流为Kg=1/n ,1 =150/8=18.75kA 的素混凝土垫层内,由于抗腐蚀的需要,接地体外部 ②附楼部分经等电位连接及外引分流后,一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mm.

处的分流系数为K=1/n:(考虑到二次分流的均匀性 3)数设于混凝土内的接地体可采用无防腐措施 更好) 1;=1/17×150=8.82kA 的裸钢,且单根时不应小于410.

③实际上,考虑雷电流趋肤效应的影响,1会更 4)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连接板、线和结构钢筋 小.

如按英国BS6651-1999,内部引下线分流约为边部 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卡接器连接.

引下线的1/2,角部引下线的1/3,据此推算出1值约为 5.2土壤中的接地体 4.55kA.

1)当没有条件在混凝土内敷设接地体时,设置在 可见,附楼部分经等电位连接及外引分流后,建 土壤内的人工接地体应注意防腐蚀、土壤风化和冰冻 筑物内部引下线在一层处的雷电流将小得多,因此, 的影响,确保接地电阻稳定.

建筑物电子系统宜尽量设于底层、不靠外境的区域.

2)全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 62z.cn 万方数据
2011 年5月第 5 春6 4 部 防四接地 表3接地体的设置要求 形式 无防水层或青 混凝土中的接地体 理在士壤中的人工接地体 分类 高分子防水层 人工委直接地体 全土编中的楼验体 和基础模地体互连的土 质水层(1) 人工水平接维体 壤中的摄验体 接地线 材料 热键锌角供.钢管 导体(4) 宜采用机质,镀销或不 和接地体同树料(5).并 和水平接址体同面 规格 2x10 25x4或2x10 角调:50×50×5 真销:25×4 编钢:25×2 (mm) (二类,周长 (二类.周长>60m)(2) 蜗管:420×2 图铜:15 钢:15 >60m)(2) 圆朝15 扁不锈钢:25×4 同报地体 盖不锈铜:415 工艺 湿凝土保护层障座 从滨凝土引出别土壤处做 要家 无要求 应>50mm,庄果用 埋设深度应>0.5m的度土下 0.3m处的防腐处理 10m×10m全属网格(3) 数设 混凝土基码的钢 埋在防水层下方的素源 距外墙1m,水坡外,冻土留以下 连接引下线,基础接地体 凝土坠内 和接维体 一类防营建就物应为环形接地体:二.三类防冒建筑物宜为环形接地体 注: (1)要求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周围土调客水量大于4%.

(2)本处取典型值,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3)按EC62305-3F.5.4.3.2要求应采用10m×10m金属网格. 极应通过绝缘火花间隙和基硅接地体相连.

(5)按IEC82305-3F.5.6.2.2.1用作土壤中接头的材料应与接地终导体有相同的耐腐蚀特性.

钢、钢管或圆钢;全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 如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做为接触电压防 热镀锌扁钢或圆钢: 护: 3)当土壤中的接地体需要连接到混凝土基础内 2)钢柱引下线处应采用网状接地体对地面作等 的钢筋时,土壤中的接地体宜采用铜质、镀铜或不锈 电位处理以防跨步电压.

钢导体(IEC标准不允许在此情形下使用镀锌钢接 但在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 地体),焊接点应长30mm;当主钢筋不允许焊接时, 钢筋在电气上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组成的自然引 应使用夹具或附加专用导体连接.

IEC63305-3F4.3.3 下线时(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 要求,因为混凝土浇筑后不能检查,因此,如果采用夹 可以不考虑钢柱引下线处的接触电压和引下线入地 接,为安全起见,应使用两个连接导体(或一个连接 处的跨步电压.

如果此钢结构建筑的金属架构和用做 导体,由两个夹具连到不同的主钢筋).

引下线的10根以上的钢柱能保证电气上贯通,则无须 4)土壤中的接地体应埋设在散水坡外,冻土层以 考虑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下,埋设深度应大于0.5m; 6.2雷电反击 5)接地装置埋在土壤部分的连接宜采用放热焊 雷电反击是雷电流泄放时在各导体上产生的高 接,或者,在焊接处微防腐处理.

电位对其他物体产生的电击现象,雷电反击包括传 6相关问题 导反击和击穿反击.

规范对各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 6.1钢结构建筑的钢柱引下线是否需要防接触电 的击穿反击提出了距离要求,当不能满足此间隔距离 压和跨步电压 时,应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

在不考虑其他管理因素,且土壤电阻率资料未知 1)一类防雷建筑物,当采用独立接闪器时,Sal, 时,规范4.5.6要求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典型做 Se1,Sa2根据具体情况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3m.

法: 2)一类防雷建筑物,当接闪器设于建筑物上时, 1)可接触的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2.7m以下的 要求楼内金属物和防雷装置互相连接,且等电位连接 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例 环闻隔不大于12m:高度超过30m时,从30m以上每 万方数据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6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060.20 K13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23.5-2008/IEC60227-5:2003 代替GB5023.5-1997 额定电压450/750√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Polyvinyl chloride insulated cables of rated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450/750V-Part5:Flexible cables(cords) (IEC60227-5:2003 IDT) 2008-06-30发布 2009-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5023.5-2008/IEC60227-5:2003 前言 GB/T5023《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 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 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

本部分为GB/T5023的第5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1EC60227-5:2003《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 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第2.2版(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GB/T5023的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了IEC60227-5:2003的前言; 删除了参考文献.

本部分代替GB502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 (软线)》.

本部分与GB5023.5一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下列文件: IEC60719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圆形铜导体电缆平均外径上限和下限的计算方法: 删除了第3章扁形无护套软线602271EC42; 增加了导体温度为90C的耐热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602271EC56); 增加了导体温度为90C的耐热普通聚氯乙烯护套软线(60227IEC57); 60227IEC43型电缆设定平均外形尺寸下限; 4.3.2中修改为70C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5第7栏的规定值; 第4章户内装饰照明回路用软线导体修改为GB/T3596一1997中第5种导体.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能金杯电缆有限公司、宝胜科技创 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熊猫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南昌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陆燕红、范德发、艾卫民、房权生、郑宏、周晓荣、丁小琴.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023.3-1985; GB5023.5-1997.

GB/T5023.5-2008/IEC60227-5:200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1总则 1.1范围 GB/T5023的本部分详细规定了额定电压300/500V及以下聚氯乙烯软电缆(软线)的技术要求.

电缆均应符合GB/T5023.1规定的相应要求,并且各种型号电缆应分别符合本部分规定的特 殊要求.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50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 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 IDT) 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 法一-热老化试验方法(IEC60811-1-2:1985,IDT) GB/T2951.14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 法--低温试验(IEC60811-1-4:1985,IDT) 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60811-3-1:1985,IDT) GB/T2951.3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 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IEC60811-3-2:1985,IDT) 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tIEC60228:1978) GB/T502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5023.1-2008 IEC60227-1:2007 IDT) GB/T5023.2-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 (IEC 60227-2:2003 IDT) GB/T18380.12一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 焰垂直蔓延试验(IEC60332-1-2:2004,IDT) IEC60719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圆形铜导体电缆平均外径上限和下限的计算方法 2扁形铜皮软线 2.1型号 60227 1EC 41(RTPVR).

2.2额定电压 300/300 V.

2.3结构 2.3.1导体 芯数:2芯.

GB/T5023.5-2008/IEC60227-5:2003 每根导体应由多股绞合或复绞股线组成,而每股线由一根或多根压扁铜线或铜合金线螺旋形地绕 在棉纱绳、聚酰胺绳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绳上.

导体电阻应不大于表1第5栏的规定值.

2.3.2绝缘 挤包在每芯导体上的绝缘应是PVC/D型聚氯乙烯混合物.

绝缘厚度应符合表1第1栏的规定值.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1第4栏的规定值.

2.3.3绝缘线芯成缆 导体应平行放置并挤包绝缘.

在导体之间绝缘两边应有一凹槽,便于分离绝缘线芯.

2.3.4外形尺寸 平均外形尺寸应在表1第2栏和第3栏规定的限值内.

表160227IEC41(RTPVR)型软线的综合数据 绝缘厚度规定值/ 平均外形尺寸/mm 70C时最小绝缘电阻/ 20C时最大导体电阻/ mm 下限 上限 (Mn km) (0/km) 0.8 2.2X4.4 3.5X7.0 0.019 270 注:平均外径依据IEC60719标准计算.

表260227IEC41(RTPVR)型软线的试验项目 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 试验类型 GB/T 条文号 电气性能试验 1.1 导体电阻 T.S 5023.2-2008 2.1 1.2 成品电缆2000V电压试验 T S 5023.2-2008 2.2 1.3 70C时绝缘电阻 T 5023.2-2008 2.4 2 结构尺寸检查 5023.1和5023.2-2008 2.1 结构检查 T S 5023.1 检查和手工试验 2.2 绝缘厚度测量 T S 5023.2--2008 1.9 2.3 外形尺寸测量 T S 5023.2-2008 1.11 3 绝缘机械性能 3.1 老化前拉力试验 T 2951.11-2008 1°6 3.2 老化后拉力试验 T 2951.12-2008 8.1.3.1 3.3 失重试验 T 2951.32-2008 8.1 高温压力试验 T 2951.31-2008 8.1 5 低温弹性 5.1 绝缘低温弯曲试验 T 2951.14-2008 8.1 热冲击试验 T 2951.31-2008 9.1 成品电缆机械强度 7.1 弯曲试验 5023.2-2008 3.2 7.2 荷重断芯试验 5023.2-2008 3.3 8 不延燃试验 18380.12-2008 2
GB/T5023.5-2008/IEC60227-5:2003 2.4试验 应按表2规定的检测和试验,检查是否符合2.3的要求.

2.5使用导则 在正常使用时,导体最高温度为70C.

注:其他导则正在考虑中.

3不使用 4户内装饰照明回路用软线 4.1型号 60227 IEC 43(SVR).

4.2额定电压 300/300 V.

4.3结构 4.3.1导体 芯数:1芯.

导体应符合GB/T3956-1997中第5种导体规定的要求.

4.3.2绝缘 绝缘应是PVC/D型聚氯乙烯混合物.

绝缘应由两层组成并双层同时挤包在导体上.

绝缘外层的颜色应与内层有明显的反差,且应粘合在内层绝缘上.

内外层绝缘的组合厚度应符合 表5第3栏和第4栏的规定值,且各层绝缘在任何一点的厚度不应小于第2栏的规定值.

70C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5第7栏的规定值.

4.3.3软线识别 外层优先选用颜色:绿色.

4.3.4外径 平均外径应在表5第5栏和第6栏规定的限值内.

4.4试验 应按表6规定的检测和试验,检查是否符合4.3的要求.

4.5使用导则 在正常使用时,导体最高温度为70C.

注:其他导则正在考虑中.

表560227IEC43(SVR)型电缆的综合数据 导体标称 绝缘各层厚度 绝缘总厚度 绝缘总厚度 平均外径/mm 70C时最小 截面积/ 最小值/ 最小值/ 平均值/ 绝缘电阻/ mm* m mm mm 下限 上限 (Mnkm) 0.5 0.2 0.6 0.7 2.3 2.7 0.014 0.75 0.2 0.6 0.7 2.4 2.9 0.012 注:平均外径依据IEC60719标准计算.

5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 5.1型号 602271EC52(RVV).

5.2额定电压 300/300 V.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120. 10 L26 GB 受控文件 现行有效 受控编号zL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9197-2012 铜包铝线 Copper-clad aluminum wire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9197-2012 目次 前言 1范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分类与型号 4要隶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8订货合同内容 附录A(规范性附录)金相显微镜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抗拉强度和断裂时伸长率试验
GB/T29197-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费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额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大连傅氏科普复合导体研发中心有限公 司、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和大连通发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文浩、戴雅康、高扬、刘云、陈志彬、杨芳、刘不家、周振山.

GB/T 29197-2012 铜包铝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包铝线的产品分类、型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 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工棵围铜包铝线,该铜包铝线的典型用途为射频同轴电缆内导体,其他用途也可 选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48.2-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导体材料电阻率试验(IEC 60468;1974 MOD) GB/T4909.2棵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 GB/T4909.5棵电线试验方法第5部分:弯曲试验-一反复弯曲 IEC61196-1-310同轴通信电缆第1-310部分:机械试验方法钢包金属的扭转特性试验 (Coaxial munication cables-Part 1-310 Mechanical test methods-Test for to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clad metals) 3分类与型号 3.1分类 包铝线按钢层体积比(10%、15%、20%)和软硬状态(软态A、硬态H)的不同分为以下6个类别: 10A-铜层体积比为10%的软态钢包铝线; 10H--铜层体积比为10%的硬态钢包铝线; 15A--钢层体积比为15%的软态铜包铝线; 15H一钢层体积比为15%的硬态钢包铝线: 20A-铜层体积比为20%的软态铜包铝线: 20H-铜层体积比为20%的硬态钢包铝线.

3.2型号与标记 3.2.1型号 铜包铝线的型号由型式代号(CCA)、类别代号(10A、10H、15A、15H.20A.20H)和标称直径(mm) 组成.

表示方法如下:
GB/T 29197-2012 标称直径 类别代号 型式代号 3.2.2产品标记 产品标记由名称、型号和本标准编号组成.

示例:标称直径为2.50mm.例层体积比为15%的款态 副包招线表示为:钢包铝线 CCA-15A-2.50GB/T 29197-2012 4要求 4.1外观 铜包铝线表面应光洁围整,不应有凹痕、划伤、竹节、鼓泡、裂纹、塞铝和影响使用的任何缺陷.

4.2直径 铜包铝线的直径应符合表 1的规定.

标称直径及直径 偏差 单位为毫米 标称直径 080~0 34 345~0 500 01~8 钢包铝线的后称直经应从所列范围中选取,小于1 F1. mm时,取两位 小数. 4.3铜层厚度 铜包铝线的钢层厚度应符合卡到规定: a)10A和10H铜包铝线,最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直经的1.75%; b)15A和15H例包铝线,最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直径的2.5%; c)20A和20H铜包铝线,最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直径的3.5%.

4.4铜层体积比 钢包铝线的铜层体积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a)10A和10H钢包铝线,钢层体积比应不小于8%且不大于12%; b)15A和15H铜包铝线,钢层体积比应不小于13%且不大于17%; c)20A和20H钢包铝线,例层体积比应不小于18%且不大于22%.

4.5直流电阻率 铜包铝线在20C时的直流电阻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序 在世纪交替之际,我国加入了WTO,成功地举办了APEC会议和世界大学生 运动会。

并即将于2008年举办世界瞩目的契运会,21世纪的中国必将成为世界 经济的原动力,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实现几代人的宿愿,也 必将推动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扑灭初期火灾的自动灭火系 统,提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普及本身就是减少火灾中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意 义手段。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广 泛应用,人们用火、用电、用油、用气量不断增多,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空间建筑 以及各类工业企业建筑的大量兴建,使诱发火灾发生的因素不断增加,火灾事故会 呈上升趋势。

预防火灾及时扑灭初期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特别是减少群死群伤火 灾的发生,实际上就是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 实现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与其它系统相比,该系统造 价低、维护管理筒单,不仅能报警而且还能灭火,设置在需要该系统保护的建筑中, 日夜坚守,永不疲倦,发挥着人工无法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对自动喷水灭火 技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这也 将为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总结和推广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国内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 编著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一书。

该书引用了国内科学研究成果,总结 了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参照了发达国家的先进作法和标准,关且依据国家现行的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编著而成。

该书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工程实例,同时 还展望了未来技术的发展。

该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对我国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发展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编委会 2002年7月1日
前言 在广六读者的热初期待和盼望下,这本凝聚着作者心血和智慧的书一-我国第一本《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手册》终于问世了!

他将给这宁静的水面带来一片连骑,并散发出阵阵沁人 心肺的芳香,这芳香将促使并伴随我们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司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征程,促进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我国的发展,推动我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普及应用的提高,以减少人类频 发的灾害"-火灾对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本手册不仅提供一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工程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途径,而且更多地是提供 了具体的设计计算方法,对工程设计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提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经济的 灵魂是系统管网管径的水力计算。

本手册回颐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发展历史,葡述了灭火机 理、各种系统的特点、喷头布置、系统设计参数、系统组件的材质性能、系统管道的设计和敷设原 则,提出了系统精确的水力计算方法,论述了系统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技术要等。

对于高 契仓虐、立体车库等特殊场所自动资水灭火系统的应用有所论述,给出了系统枝状管网和环状 管网的精确水力计算方法,便于手工计算出系统的设计流量和压力,为您准确掌握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提供了基础。

本手册的喷头、报警阀等布置具有标准图的功能。

本手册提供的水力计算方便失捷。

个绍了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技术参数。

本手册是1999年底由几位业内人士共司酝酿和筹划,于2000年下半年成立编委会,2001 年10月完成初稿,至2002年3月完成第三稿,经这三审四校最终成书。

本手册各章节编著者 如下: 第1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历史与发展黄晓家黄琦; 第2章灭火机理、设置场所和危险等级的划分姜文源吴杰; 第3章系统的类型与选择黄晓家; 第4章系统设计参数黄晓家跃兆宪; 第5章系统组成赵世明; 第6章喷头、报警阀和水流指示器的布置王耀堂黄晓家; 第7章管道谢伟刚黄晓家; 第8章系统水力计算黄晓家; 第9章消防水源与给水系统杨琦黄晓家(9.2节); 第10章控制与操作仇春仙; 第11章施工与验收徐志宏张菊良金建财(参加11.6节); 第12章维护和管理张菊良徐志宏; 编委会成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和素杠,及建设性意凡,对于业为人士的支持我们表 本手册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端孚管路系统有限公
司,力坚贸易消防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高桥水暖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 大力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编著者倾注了大量心血撰写本手册,但因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纰漏和差误在所难免,请读 者不客赐教,批评指正。

来信请寄:100089北京西三环北路5号,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源 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黄晓家收,E-mail:huangxiaojia@ippr.net。

编著者 2002年7月1日
目录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1.1灭火效率. 1....

低压管道严密性试验工艺标准 QDICC/QB131-2002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禁止做液压试验的管道系统或液压试验会损害衬里或内 部保温或会产生污染腐蚀的管道系统,以及要求在液压试验后再做气密试验的管 道系统.

规范要求管道安装完毕后,须按设计规定对管道系统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试验项目可按表一的规定进行.

表一管道系统试验项目 设计压力 严密性试验 介质性质 强度试验 其他试验 (表压,MPa) 液压 气压 > 作 任选 真空度 一般 0 --- 充水 >0 作 任选 有毒 任意 作 作 作 剧毒及甲、乙类火 100 作 作 作 对于同时禁止做液压试验和汽压试验的管道系统,可采用渗透法、磁粉法、射线 照相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对管道焊缝进行检查.

当管道设计压力大于0.6MPa时,应先进行液压试验再做汽压试验,否则必 须有设计文件规定或经建设单位、压力管道安全监察机构同意,方可直接采用气 体进行试压.

采用气体试压时必须具有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

2、试压用机具、设备及材料 空气压缩机、高压气瓶、压力表、真空表、耐压胶管、对讲机、各种搬手、发泡 剂、毛刷、皂液盒、记号笔等.

3、试验程序 试压技术文件编制→试压方案审批→系统连接→试压前的共检→升压至50 压→系统恢复→试压签证→交下道工序 3.1技术准备
3.1.1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变更、设计要求、施工规范标准等法规,结 合现场具体情况编制试压文件,内容应包括: 试压流程图、管线号、设计压力、设计温度、试验压力、升压曲线、耐压强度验 算(安全系教不得小于2.5),盲板装置及规格、压力表位置、主要检查点、检查方 法、安全措施等.

3.1.2管道直径大于300mm时,试验压力超过0.6MPa的试压方案,须经施 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安全监察机构及建设监理单位施工技术负责人批准.

3.1.3强度试验压力的确定 1)用气体进行压力试验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真空管道为 0.2MPa,严密性试验为设计压力,但真空管道不小于0.1MPa.

2)当管道与设备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试压时,如管道的试压压力等于或小于 设备的试验压力时,应按管道的试验压力进行,当管道的试验压力大于设备的试 验压力且设备的试验压力不低于管道设计压力时,可按设备的试验压力进行试验 但是优先选择分开试验的方案.

3)气压代替液压试验的压力规定 管道公称直径 试验压力 ≤300mm 1. 6MPa >300mm 0. 6MPa 3.1.4升压点、排放点、温度测点、压力表测点的确定 1)尽量取用试压系统本身的放空点、排放点、取压点、仪表附件点进行放空 若系统本身没有放空点,实际又需要放空点,可以自选并经设计同意,管道最高 法兰设备口可作为放空点,管道封闭需打开法兰放空.

2)温度测点,系统管道外壁测点和环境测量,用于试验介质温度差别的比 较.

3)压力表测点,每个管道系统压力表测点至少安装二个,且应安装在方便观 察的位置.

3.1.5试压盲板的设计和选用,见QDICC/QB130-2002.

3.1.6管道系统试验条件的确认 1)管道系统施工完毕,且符合设计要求和管道安装施工的有关规定;
2)支、吊架安装完毕,配置正确,紧固可靠: 3)焊接和热处理工作结束,并经检验合格,焊缝及其它应检查的部位,未经 涂漆和保温: 4)的焊接法兰与活套法兰以及其它接头处均能保证便于检查: 5)管线上临时用的夹具、堵板、盲板及旋塞等全部清除: 6)埋地管道的座标、标高、坡度及管基、垫层等经复查合格.

试验用的临时加 固措施经检查确认安全可靠: 7)试验用压力表已经校正,精度不低于1.5级,表的满刻度值为最大被测压 力的1.5一2倍,压力表至少2块:气压试验用的温度计,其分度值不能高于 1℃: 8)具有完善的、并经批准的试验方案.

9)管道系统试验前须对以下资料进行审查: (1)制造厂的管子、管道附件的合格证明书: (2)管子校验性检查或试验记录: (3)管道加工记录; (4)阀门试验记录: (5)焊接检验及热处理记录: (6)设计修改及材料代用文件.

10)试验前须用压缩空气清除管内杂物,必要时用水冲洗,水流速度为1- 1.5m/s,直到排出的水干净为止(冲洗时可用铜锤敲打管道); 清理、检查大口径管道可采取人工进入管内检查并清除管内杂物的方法,但要采 取相应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1)试验前,须将不能参与试验的系统、设备、仪表及管道附件等加以隔离.

安全 阀、孔板应拆除.

加置盲板的部位作好明显的标记和记录.

12)管道系统试压前,应与运行中的管道设置隔离盲板.

对水或蒸汽管道 如以阀门隔离时,阀门两侧温差不得超过100℃ 13)有冷脆倾向的管道,应根据管材的冷脆温度,确定试验介质的最低温 度,以防止脆裂.

14)试验过程中若发生管道泄漏,不可带压修理.

应降压待缺陷消除后,应 重新试验.

3.1.7气压试验
气压试验介质一般用空气或情性气体.

气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液压强度试验 合格后进行.

需要作气压试验的铸铁管道,必须在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且气压试验压力规定为:地面管道不大于0.15MPa,埋地管道不大于0.4MPa.

试 验时不许敲击管道.

对于有铸铁阀件的钢管系统,若用气压代替液压进行强度试验,其全部铸铁 阀件应预先经液压强度试验合格.

气压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的程序是:进行气压强度试验时,压力应缓慢升 高,当升至工作压力时(分二至三个阶段),进行检查,如无渗漏及异常现象,继续 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每一级稳定3min:达到强度试验压力后,稳定 5min,以不泄漏、自测无变形为合格.

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用涂刷肥皂水的方法 进行检查,如无泄漏,稳压30min压力仍不降,则严密性试验合格.

如果气压试验的压力较高,所用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压力满足不了要求时,可 剩余压力随之降低.

并逐渐趋于平衡,此时应更换高压气瓶.

向管道系统充气加 压所需的高压气瓶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n=Vg (PzPs) / ( VB (PB- (PzPs)/2) ) 式中:n--所需气瓶数量; Vg-试验管道容积(m3): Pz--试验的最终绝对压力(105Pa): Ps---开始用气瓶充气前,管道内已有的绝对压力(105Pa): VB-气瓶容量(m3): PB---气瓶满瓶时的绝对压力(105Pa): 3.1.8真空试验 真空管道系统经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在联动试运转时,还应以设计压力进行 真空度试验,时间为24h,增压率以不大于5%为合格.

3.1.9剧毒及甲、乙类火灾危险介质管道的泄漏量试验 对于输送剧毒介质和甲、乙类火灾危险物质的管道,应进行泄漏量试验.

进行泄漏量试验时的压力等于设计压力,但不得低于0.02MPa,经24h后,计 算出的全系统每小时平均泄漏率,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表一:允许泄漏率
管道环境 每小时平均泄漏率(%) 剧毒介质 甲乙类火灾危险介质 室内及地沟 0.15 0.25 室外及围护结构车间 °0 注:上述标准适用于公称直径300mm的管道,其余直径管道的允许泄漏率尚应乘 以系数K,K=300/DN,式中DN为试验管道的公称直径.

泄漏率按下式计算: 100 P2*T1 A= (1- %001( t P1*T2 式中A一一每小时平均泄漏率(%): P1一一试验开始时的绝对压力(MPa): P2---试验结束时的绝对压力(Mpa); T1-一试验开始时气体的绝对温度(K): T2一一试验结束时气体的绝对温度(K): t--试验持续时间(h).

泄漏量试验应在系统吹洗合格后进行,为了保证试验测试的准确性,应选择 可以代表整个系统状况的测压点和测温点,必要时可以选择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测 点,取其平均值计算泄漏率.

3.1.10升压 3.1.11系统注水(液体)时,打开空气排放点阀门,直至系统内空气排净为 止,再关闭排放点.

3.1.12应分级缓慢升压.

3.1.13稳压检查 3.1.14试验压力下稳压检查,达到试验压力后停压10min,检查不降压、无 泄漏和变形为合格.

3.1.15工作压力下稳压检查:试验压力检验合格后,降至工作压力,停压 30min,检查不降压、无泄漏和无变形为合格.

3.1.16试压过程中若有泄露,不得带压修理,降压后进行缺陷处理,缺陷消 除后应重新试验.

3.1.17泄压、放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040.10 H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6525-2019 代替GB/T6525-1986 烧结金属材料室温压缩强度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pression strengthfor sintered metalmaterials atroomtemperature 2019-06-04发布 2020-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652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525-1986《烧结金属材料室温压缩强度的测定》,与GB/T6525-1986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一将"记录相应的负荷或绘出应力-应变图(负荷-变形图)"改为"记录相应的负荷-变形图或应 力-应变图”(见第4章,1986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对试验温度的说明(见第4章); 修订了试样尺寸、制备和缺陷(见第5章,1986年版的第2章); 明确试验机和引伸计的准确度要求为1级或优于1级,将“垫板表面的平行度不低于 增加应变速率控制要求(见7.4,1986年版的4.4); 改为“规定塑性压缩强度”,应力强度符号“o"改为“R”,强度单位“N/mm²”改为“MPa”(见 第8章,1986年版的第5章); 调整了试验报告内容(见第9章,1986年版的第6章).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深圳市注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西部宝德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志强、董莎莎、李继康、刘龙、张越、王守仁、董领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525-1986.

GB/T 6525-2019 烧结金属材料室温压缩强度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烧结金属材料室温压缩强度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加工或非机加工的烧结金属材料(硬质合金除外)室温压缩强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25.1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 校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压缩屈服强度pressiveyield strength R 试样在压缩时呈现明显屈服现象时的恒定应力或第一次下降的最小应力值.

3.2 规定塑性压缩强度proofstrengthofplasticpression Ro. 试样塑性压缩应变为0.2%时对应的压缩应力.

3.3 抗压强度pressive strength R 对于脆性材料,试样压至破坏过程中的最大压缩应力; 对于在压缩中不以爆裂形式破坏的塑性材料,则抗压强度为规定应变条件下的压缩应力.

4原理 将试样放在可调垫板的中心位置,启动试验机,使试样连续而均匀地承受轴向负荷,至破裂或规定 变形量,记录相应的负荷-变形图或应力-应变图.

注: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室温10℃~35℃范围内进行.

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为23℃士5℃.

5试样 5.1试样形状和尺寸 采用实心圆柱形试样,试样的直径(d.

)为13mm土0.2mm,高度(h.

)由长径比确定,h.

/d.

=
GB/T 6525-2019 (1~2)±0.05.

5.2试样的制备 机加工试样(试样轴向与压制方向一致)或非机加工制备的试样,两端面应为平面,且垂直于轴线利 侧面,平行度公差为0.01mm,垂直度公差为0.01mm,试样两端面粗糙度Ra不大于1.25μm.

5.3缺陷 试样不应有缺边、裂纹、毛刺等缺陷.

6仪器设备 6.1试验机 用于压缩试验的任何系统的试验机,准确度应为1级或优于1级,并应按照GB/T16825.1进行检 验.

试验机在其压缩负荷范围内,不应产生失稳.

试验机台板应无倾斜和侧向移动.

6.2垫板 支承试样两端的垫板,推荐用可调垫板(如可调球座垫板装置,见图1),垫板的直径至少为试样直 径的3倍,其厚度为垫板直径的1/2~1/3,垫板表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1mm.

垫板的材质一般采用 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

1 说明: 1-垫板; 2试样; 橡皮环; 试样定位圈; 5- 可调球座.

图1可调球座垫板装置示意图 6.3引伸计 应选择准确度为1级或优于1级的引伸计.

6.4试样尺寸测量仪器 千分尺或其他合适的仪器,精度为0.01mm.

Z
GB/T6525-2019 6.5安全保护装置 试样外围装以适宜的防护装置,以免试样飞出发生危险.

7试验步骤 7.1试样测量 测量试样的直径和高度,精确到0.01mm.

7.2清洗 用丙酮或其他合适的溶剂,清洗试样和垫板端面的油脂、油和污物.

7.3润滑 为了减少试样与垫板之间的摩擦,用氟塑料薄片或其他适宜的润滑剂对试样两端进行润滑.

7.4试验速度 试验速度可根据试验机特点、试样材质和试验目的来确定,但需要保证所测性能的准确性.

除有关 技术条件或双方协议有特殊要求外,压缩试验速度规定为: 测定压缩屈服强度或规定塑性压缩强度时,应变速率不超过0.0008s,或应力增加速度不超 过10 MPa/s; 测定抗压强度时,应变速率不超过0.0024s,或应力增加速度不超过30MPa/s.

注:对于用载荷控制或者用横梁位移控制的试验机,允许设置一个与以上要求的应变速率相当的速度.

8试验数据处理 8.1压缩屈服强度 对于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其压缩屈服强度可借助于试验机压缩曲线来确定.

点负荷(F、).

压缩屈服强度按式(1)计算: F. ....(1) 式中: R. 压缩屈服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压缩屈服负荷,单位为牛(N); A 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160 H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885-2020 代替GB/T6885-1986 硬质合金 混合粉取样和试验方法 Hardmetals-Sampling and testing method ofmixed powders (ISO 4884:1978 Hardmetals-Sampling and testing of powders using sintered test pieces NEQ) 2020-03-06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688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885-1986《硬质合金混合粉取样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6885一 198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取样中关于合批的描述(见4.2,1986年版的3.2): 修改了测试片制备的工艺要求(见第5章,1986年版的第4章); 一增加了硬质合金维氏硬度的试验方法(见第6章).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4884:1978《硬质合金烧结试样用粉末的取样和试验方法》编 制,与ISO4884:1978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注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善文、姚雄志、梁鸿、刘铁梅、张越、李思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885-1986.

GB/T6885-2020 硬质合金混合粉取样和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过烧结测试片测定硬质合金性能的混合粉取样、测试片制备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硬质合金混合粉取样和试验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88.1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第1部分:金相照片和描述 GB/T3489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 GB/T3848硬质合金矫顽(磁)力测定方法 GB/T3850致密烧结金属材料与硬质合金密度测定方法 GB/T 3851 硬质合金横向断裂强度测定方法 GB/T5314粉末冶金用粉末取样方法 GB/T7997硬质合金维氏硬度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531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取样 4.1硬质合金混合粉的取样按GB/T5314的规定执行.

4.2如果供需双方同意混合粉在分装前先在混合器中进行合批,则可以在混合器中取一份或多份 试样.

5测试片制备 5.1采用试样制备的测试片,尺寸应一致.

同牌号、同批次供检测的测试片,应在同一条件下同一台炉 子中同时烧结面成.

5.3测试片的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于孔隙度的测定,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测试片以保证被 检测的总面积不小于1cm”.

6试验方法 硬质合金混合粉通常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常规试验项目的检测.

常规试验项目见表1.

GB/T6885-2020 表1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标准 显微组织 GB/T 3488.1 孔隙度和非化合碳 GB/T 3489 娇顾()力 GB/T 3848 洛氏硬度(A标尺) GB/T 3849.1 密度 GB/T 3850 横向断裂强度 GB/T 3851 维氏硬度 GB/T 7997 注1:由于横向断裂强度试验结果高度分散在检测单批混合粉时,其价值是有限的, 注2:一批混合粉化学成分的检测可以用从该批粉末中取得的试样或测试片进行.

度检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140.30 Q 7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165-2021 代替GB/T6165-2008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效率和阻力 Test method of the performance of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 Efficiency and resistance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6165-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4试验方法的选择 5高效及超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装置及试验方法 6高效及超高效滤料性能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钠焰法过滤器性能检测试验装置的构造与维护 附录B(资料性附录)钠焰法过滤器和滤料试验装置部件构造示意图 33 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雾法过滤器试验装置的构造与维护 36 附录D(规范性附录)油雾法滤料试验装置的校对、标定与维护 附录E(规范性附录)油雾法过滤器试验装置中的汽化一冷凝式油雾发生炉 41 附录F(规范性附录)油雾仪 44 附录G(规范性附录)钠焰法滤料试验装置的构造与维护 45 附录H(规范性附录)滤料试验装置中的油雾发生器
GB/T 6165-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165-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与GB/T6165- 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MPPS≤0.1pm过滤器的效率试验方法(见4.4); 增加了统一的高效空气过滤器试验装置基本性能要求及维护、标定周期要求(见5.1); 调整了计数法效率计算公式(见5.2.5.1、5.2.5.2,2008年版的5.3.6); 明确了钠焰法测试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描述(见5.3.1,2008年版的6.2.1); 修订了对钠焰法过滤器试验装置采样系统的要求,删除了稀释系统的要求(见5.3.2.1.2008年 版的6.2.2); 删除了附录G(见2008年版的附录G).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 空气净化设备工程公司、浙江曼瑞德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美埃(中国)环境净化有限公司、吴江市华 宇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苏州市计量测试研究所、上海洁斐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市利人净化科技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昕、江锋、张惠、曹冠朋、张振中、门泉福、孟令坤、杨云涛、沈涛、朱建国、陈巍、 张保红、冯伟豪、高正、任志伟、徐军军、谢燕辉、周权.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6165-1985、GB/T 6165-2008 GB/T 6166-198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83.140.30 G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111-2018 代替GB/T6111-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 耐内压性能的测定 Thermoplastics piping system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 Determination of the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 (ISO 1167-1:2006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internal pressure Part 1:General method;ISO 1167-2:2006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Determination of the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Part 2:Preparation of pipe test pieces;ISO 1167-3:2007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Part 3:Preparation of ponents;ISO 1167-4:2007 Thermoplastics pipes fittings and assemblies for the conveyance of fluids-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to internal pressure-Part 4:Preparation of assemblies NEQ) 2018-03-15发布 2018-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6111-2018 目次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原理 5试验参数 6试验设备 7试样 8试验压力的计算 9试验仪器的校准和精度 5 10状态调节. 11试验步骤 6 12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管材试样的制备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 组件试样的制备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组合件试样的制备 17
GB/T 611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111一2003《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与GB/T6111一 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真集)号易,甲图一 增加了以下术语:组件(3.1)、标准尺寸比(3.2)、自由长度(3.3); 恒温箱平均温度,由℃修改为C(6.2); 增加了“尺寸测量装置”的要求(6.8),删除了“测厚仪”和“管材平均外径尺”; -增加并修改了试样类型及相关要求(见第7章); 增加了试验压力的计算方法:根据试样公称尺寸和根据SDR的压力计算方法(8.3、8.4); 试验报告中增加了"f)样品制备的条件"和"1)状态调节时间"(见第12章); 删除了原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附录B、附录C,分别对管材、组件、组合件试样制备的要求.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1167-1:2006《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组件和组合件耐内 压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试验方法总则》、ISO1167-2:2006《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组件和组合 件耐内压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管材试样的制备》、ISO1167-3:2007《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 组件和组合件耐内压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组件试样的制备》、ISO1167-4:2007《流体输送用热塑 性塑料管材、组件和组合件耐内压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组合件试样的制备》编制,与ISO1167: 2006/2007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永高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州)、武汉金牛经济 发展有限公司、承德市精密试验机有限公司、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厦门三登塑胶工业有限公 司、河北宝硕管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剑、林伟、刘峰、王新华、任雨峰、孙华丽、裘旭升、王志斌.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6111-1985、GB/T 6111-2003.

GB/T6111-2018 引言 本标准将ISO1167-1:2006《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组件和组合件耐内压性能的测定第 1部分:试验方法总则》、ISO1167-2:2006《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组件和组合件耐内压性能的 测定第2部分:管材试样的制备》、ISO1167-3:2007《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组件和组合件耐 组合件耐内压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组合件试样的制备》的四个部分合并为一个文本,重新起草,包 括编辑性修改,本标准与ISO1167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ISO1167的四个部分合并为一个文本,ISO1167-2、ISO1167-3、ISO1167-4的技术内容分 别作为本标准的规范性附录A、附录B、附录C; 规范性引用文件采用国内相关同类标准进行替代和增减; 正文中凡有与国际标准相对应的国家标准的,采用国家标准,而非直接采用国际标准;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9278-2003; 将标准中所涉及的压力单位统一修改为我国法定单位兆帕"MPa"; 修改了图1,并在图中标示出自由长度; 一对公式进行了编号以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起草相关规定; 一增加了“进行仲裁试验时密封接头类型为A型”; 增加了“管材仲裁试验采用测量尺寸计算试验压力”; 一将“最短状态调节时间”的要求修改为"状态调节时间”,并给出偏差.

GB/T 6111-2018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 耐内压性能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给定温度下测定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组件和组合件耐内压性能的试验 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试样内部为水,外部为水(水-水试验)、空气(水-空气试验)及其他液体(水-其他液体 试验)的耐内压性能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17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公称外径和公称压力(GB/T4217-2008,ISO161-1: 1996 IDT) GB/T8806塑料管道系统塑料组件尺寸的测定(GB/T8806-2008,ISO3126:2005,IDT) GB/T18252塑料管道系统用外推法确定热塑性塑料材料以管材形式的长期静液压强度 (GB/T18252-2008 ISO 9080:2003 IDT) (GB/T 18475-2001 eqv ISO 12162:1995) GB/T19278一2003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及阀门通用术语及其定义 GB/T19807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管材和电熔管件组合试件的制备(GB/T19807一2005, ISO 11413:1996 MOD) GB/T19809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PE)管材/管材或管材/管件热熔对接组件的制备 (GB/T 19809-2005 ISO 11414;1996 IDT) QB/T2568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道系统用溶剂型胶粘剂(QB/T2568-2002,ASTMD 2564-1996a MOD) 3术语和定义 GB/T19278一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件ponent 作为整体单元的单个或者组合形式的管件或阀门.

3.2 标准尺寸比standarddimensionratio SDR 管材的公称外径d.

与公称壁厚e.

的比值.

[GB/T19278-2003,定义6.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7.200.20 N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977-2019 代替GB/T5977-1999 电阻温度计用铂丝 Platinumwiresforresistancethermometers 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597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5977-1999《电阻温度计用铂丝》,与GB/T5977-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适用范围增加铂电阻感温元件(见第1章); 增加了2A号铂丝要求(见表1、表2、表4、表5); 增加了直径为0.015mm的规格品种(见表2); 增加了辅助检测设备转换开关、冰点槽、恒温槽的要求(见6.3.1.3); 修改了铂丝熔点为1769C(见表A.1); 增加了采用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等同IEC60751:2008的电阻-温度关系式、电阻-温度 分度表(见附录B).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金属功能材料分公司、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崎自动化仪表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庆宾、吴保安、何伦英、毛文章、徐永红、孙炯、张弛、杨晓亮、吴洋、张立新、 唐会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977-1986、GB/T 5977-1999; GB/T5978-1986.

GB/T 5977-2019 电阻温度计用铂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阻温度计用铂丝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供应方式、包装及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工业铂电阻感温元件、工业铂热电阻、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引 线、工业铂热电阻引线及其他仪器仪表用铂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6819.2仪表材料术语测温材料 IEC60751:2008工业铂电阻温度计和铂温度敏感器(Industrialplatiniumresistance thermometcr and platinum temperature sensors) 3术语和定义 JB/T6819.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阻比resistanceratio W 电阻比W:定义见式(1)): W,= R R. .(1) 式中: R 铂丝在温度: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Rp. 铂丝在水三相点温度1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该电阻比适用于1号铂丝.

3.2 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ofresistance 电阻温度系数α定义见式(2): Ro-R R100℃ 式中: R00 铂丝在温度1=100C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R.

一铂丝在温度1=0C时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

该电阻温度系数适用于2A号、2号、3号、4号、5号铂丝.

GB/T 5977-2019 4产品分类 4.1产品品种、代号 产品品种、代号及其相应的适用范围见表1.

表1产品品种、代号及相应的适用范围 品种 代号 适用范阀 1号铂丝 Pt1 制造标准铂电阻温度计 2A号铂丝 Pt2A 制造W0.1级工业铂电阻感温元件或AA级允差工业铂电阻温度计 2号铂丝 P12 制造W0.15级工业铂电阻感温元件或A级允差工业铂热电阻温度计 3号铂丝 P13 制造W0.3、W0.6工业铂电阻感温元件或B级、C级允差工业铂热电阻温度计 4号铂丝 Pr4 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用引线及其他 5号铂丝 P15 工业铂热电阻温度计用引线及其他 4.2标记 以直径为0.07mm的2号铂丝为例,其标记为: 电阻温度计用铂丝GB/T5977-Pt2-0.07 标记中各要素含义如下: Pt2 一产品代号; 0.07-铂丝直径(直径为0.07mm).

4.3物理性能 铂丝的物理性能参见附录A.

5技术要求 5.1表面质量 铂丝的表面应均匀、平整、光洁,无油污、无暗色斑点、无折痕、无毛刺及夹层.

允许有不超过极限偏 差的细小划痕和凹陷.

5.2尺寸及极限偏差 铂丝的直径及极限偏差见表2,铂丝的圆度应不超过直径的极限偏差.

表2直径及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直径 极限偏差 直径 极限偏差 0 015 0 020 0 030 0 040、 0 000000010 0.003 0.005 0 0.050 0.060 0.070 0 080 0 50 0.80、1.00 注:经供需双方协议,允许供应其他规格的铂丝.

2
GB/T 5977-2019 5.3电阻比及电阻温度系数 铂丝温度-电阻关系见附录B.

1号铂丝的电阻比W1oo应符合表3的规定;2A号、2号、3号、4号和 5号铂丝的电阻温度系数α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1号铂丝的电阻比 代号 电阻比W00 Pt1 ≥1.392 54 表4铂丝的电阻温度系数 代号 电阻温度系数α/℃-1 Pr2A 0 003 851±0 000 003 Pt2 0 003 851±0 000 004 Pt3 0.003 851±0.000 010 Pt4 ≥0.003 920 Pt5 ≥0 003 840 注:经供需双方协议,可供应其他电阻温度系数及允差的铂丝.

5.4稳定性 由铂丝制成铂电阻感温元件或铂电阻温度计试样.

检测R.

后,先在表5规定的上限温度中保温, 再在下限温度中保温,然后再测量R.

.

试验前后R.

的变化值换算成温度值,即为电阻温度计用铂丝 的稳定性.

稳定性仅对2A号、2号和3号铂丝进行考核.

2A号、2号和3号铂丝的稳定性应符合表5 的规定.

表5稳定性 试验时间 温度变化值 代号 上限温度 下限温度 允差等级 h 不大于 Pt2A Wo.1或AA 650±10 液氮温度(-196) 250 0.08 Pr2 Wo.15或A 650±10 液氮温度(-196) 250 0.13 Pt3 B 850±10 液氮温度(-196) 250 0.26 6试验方法 6.1表面质量 直径在0.30mm及以下的铂丝,表面质量用不小于5倍的放大镜观察.

直径在0.30mm以上的铂 丝,用目力或放大镜观察.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9.020 CCS G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930-2021/ISO14595:2014 代替GB/T4930-2008 微束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标准样品技术条件导则 Microbeam analysis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Guidelines for the specification of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CRMs) (ISO14595:2014 IDT)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930-2021/ISO 14595:2014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研究材料的制备 5材料的不均匀性 6研究材料的稳定性 7标准样品化学成分的测定 8标准样品的制备、包装、运输和储存 9标准样品证书 附录A(资料性)不均匀性数据统计评价计算过程示例 附录B(规范性)用于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用标准样品分级“ 11 附录C(资料性)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标准样品证书范例 12 参考文献 13
GB/T 4930-2021/ISO 14595:201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4930-2008《微束分析电子探针分析标准样品技术条件导则》,与 GB/T4930-2008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制备”(见4.1.2008年版的4.1); b)注改为正文.

删除第一段的“基于这些因素,在此并未对抽样样本大小做出详细的规定,以便 分析人员灵活地设计检测程序"(见5.2.2008年版的5.2); c)增加了"(或者合适的良好表征的复合试样,在其中重叠不会产生问题)"(见5.3): d)“对于能谱仪,死时间应设定在30%的位置上"改为"对于能谱仪来说,死时间应约为30%"(见 5.3.2008年版的5.3); 8) f)为了纠正印刷错误,将公式士2 改为: 将公式士3 (n n n C (n 1) 改为土3 (见5.6 2008 年版的5.6): g)“注"改为“正文"(见附录A.2008年版的附录A).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4595:2014《微束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标准样品技术条件 导则》.

本文件由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宝山钢铁 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雷、张作贵、胡莹、伍超群.

本文件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3年第一次修订,2008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9.040 CCSA2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798.2-2021/IEC60721-3-2:2018 代替GB/T4798.2-2008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 严酷程度分级第2部分:运输和装卸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Classification of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heir severities-Part 2:Transportation and handling (IEC 60721-3-2:2018.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art 3-2:Classification of group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and their severities-Transportation and handling IDT)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798.2-2021/1EC 60721-3-2:2018 目 次 前言 1范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5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酯程度分级 5.1概述 5.2气候环境条件(K) 5.3生物环境条件(B) 5.4化学活性物质(C) 5.5机械活性物质(S) 5.6机械环境条件(M) 附录A(资料性)化学活性物质 参考文献 图1振动条件归纳 图2机械条件归纳 表1气候环境条件等级 表2生物环境条件等级 表3化学活性物质等级 表4机械活性物质等级 表5机械环境条件等级
GB/T 4798.2-2021/1EC 60721-3-2:2018 前言 起草.

本文件是GB/T4798(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的第2部分.

GB/T4798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GB/T4798.1一2019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1部分:贮存; 和装卸: -GB/T4798.3-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一GB/T4798.5-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5部分:地面车辆使用; GB/T4798.6一2012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船用; GB/T4798.7-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7部分:携带和非固定使用: GB/T4798.9-2012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醋程度分级产品内部的微 气候; GB/T4798.10-2006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导言.

本文件代替GB/T4798.2-2008(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2部分:运输》,与GB/T4798.2- 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集),,( b)第3章“术语和定义”,修改了术语“有气候防护”和“无气候防护"(见3.1、3.2.2008年版的3.1、 3.2); c)补充了对"短期的极端环境条件影响"和"长期承受非极端环境应力影响"的说明(见第4章); 5.6.2008年版的附录A); (),( 击"(见表1): f)不同分级环境条件的描述由原附录A调整到文件正文(见第5章); g)删除了“典型冲击响应谱“图(见2008年版的图1).增加了“振动条件归纳”图和“机械条件归 纳“图(见图1、图2): h)附录A改为化学活性物质”: i)删除了文件附录B和附录C(见2008年版的附录B和附录C).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1EC60721-3-2:2018(环境条件分类第3-2部分:环境参数组分类及 其严酷程度分级运输和装卸》.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4796-2017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及其严醋程度(1EC60721-1:2002,IDT).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文件的名称改为(环境条件分类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第2部分:运输和装 卸).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II
GB/T 4798.2-2021/1EC60721-3-2:2018 本文件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中 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苏拓米洛环境试验设备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 路科学研究所、中检集团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航电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海大学营州校区、明阳 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西门子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光麟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 电子第五研究所、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欧知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鑫、杨咏、康巍、王国福、张艳军、张禄、马萍、冯朋涛、张臻、詹耀、全宁可、 于湛、车汉生、付俊华、张蓬鹤、沈晓媛、王春辉、吕天刚、柯赐龙、王磊、顾胜建、李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4年首次发布为GB/T4798.2-1984,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8年第二次修订; 一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140.99 H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461-2020 代替GB/T4461-2007 热双金属带材 Thermostatmetalstrip 2020-06-02发布 2020-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46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4461-2007《热双金属带材》,与GB/T4461-200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7年版的第3章); 一增加了热双金属牌号的表示方法,以温曲率标称值代替比弯曲标称值进行牌号表示(见第4 章); “>25~50”的允许偏差由“土0.10"改为“±0.20"(见表1,2007年版的表1); 修改了热双金属组元合金成分,并调整为附录A(见8.1.2和附录A.2007年版的7.1.2); 一修改了热敏性能指标,以温曲率为考核值,比弯曲为参考值(见8.3.1,2007年版的7.3.1); 修改了5J39110、5J2780、5J2880以及同电阻率不同组元层的A、B系列材料的温曲率和比弯 曲标称值(见表4,2007年版的表5); 一增加了组元合金的电阻率数值(见附录B,2007年版的附录B); 增加了5J2209、5J2270、5J2370、5J2815、5J3405、5J3708、5J3810、5J3812、5J3815、5J2820、 5J3840等11个热双金属牌号及其性能和热处理制度(见表C.1,2007年版的表A.1).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佛山通宝精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海盐中达金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 息标准研究院、宝钢特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霍志文、吴汉民、栾燕、李国烽、王心禾、沈忆、张云恒、田玉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4461-1984、GB/T 4461-1992、GB/T 4461-2007.

GB/T 4461-2020 热双金属带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双金属带材的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制作温度控制、温度补偿和温度指示装置中热敏感元件用的热双金属带材(以下简称 带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986热双金属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GB/T6146精密电阻合金电阻率测试方法 GB/T8364热双金属热弯曲试验方法 YB/T5242精密合金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双金属thermostatmetal 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具有不同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的金属或合金沿整个接触面牢固结合的用于热敏元 件的复合材料.

注: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1.

3.2 组元层ponent alloy 组成热双金属的各材料层的统称.

根据材料层的特性和功能,分为主动层、被动层、中间层等.

[GB/T15014-2008,定义3.3.2] 3.2.1 主动层active ponent of thermostat metal 热双金属中具有较大的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值的组元层.

注1:主动层又称为高膨胀层.

热双金属受热发生弯曲变形时,主动层总处于凸面一侧.

对主动层材料的基本要 求是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大,组织稳定,与其他组元层材料结合时可焊性好,弹性模量值与被动层接近等.

注2: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5.

3.2.2 被动层passive ponent of thermostatmetal 热双金属中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值比较小的组元层.

GB/T 4461-2020 注1:被动层又称为低膨胀层.

热双金属受热发生弯曲变形时,被动层总处于凹面一侧.

对被动层材料的基本要 求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平均线热膨胀系数值要小且材料组织要稳定.

注2: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4. 3.3 比弯曲specific thermal deflection K 单位厚度的平直热双金属片,温度变化1℃时,沿纵向中心线所产生的曲率变化之半.

比弯曲K的表达式为: K=1/26/(t-t)1/R 式中: K-比弯曲,单位为每摄氏度(℃C-); 6一热双金属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一热双金属片平直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2一热双金属片弯曲时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R一热双金属片弯曲时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mm).

注: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7.

3.4 温曲率flexivity F 单位厚度的热双金属片,每变化单位温度时的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变化.

温曲率F的表达式为: F=(1/R-1/R)/(t:-t) 式中: F-温曲率,单位为每摄氏度(C-"); 0一热双金属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t一热双金属片的初始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一热双金属片的终了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R-热双金属片在初始测量温度时试样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mm); R热双金属片在终了测量温度时试样纵向中心线的曲率半径,单位为毫米(mm).

注: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9.

3.5 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of thermostatmetal E 在热双金属弹性极限内,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热双金属弹性模量E的计算式为: E=4PL²/△f6.3 式中: E一热双金属弹性模量,单位为帕(Pa); P一负荷,单位为牛顿(N); L 一试样测试长度,单位为毫米(mm); 2
GB/T 4461-2020 f一挠度变量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b 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 一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注:改写GB/T15014-2008,定义3.3.12.

4牌号表示方法 热双金属牌号采用阿拉伯数字"5”、汉语拼音字母"J"(“精"字汉语拼音"jing"的首位字母)与温曲 率、电阻率数值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字母"J"后两位数字表示温曲率标称值的整数(单位为10-/C); 其后两位或三位数字表示电阻率标称值的整数(单位为Ωcm),不足两位用数字“0”补齐,“0"放在第 三位.

其结构形式如下: 5J×××xX 5J:代表热双金属 两位或三位数字:表示电阻率标称值 两位数字:表示温曲率标称值 5订货内容 按本标准订货的合同或订单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编号; b)产品名称; c)牌号; d)尺寸(见第6章); e)重量; 标记(见第7章); g) )交货状态(见8.2); h)热敏性能按温曲率及其精度级别(见8.3.1及表4); 结合强度试验(I或Ⅱ)(见8.3.2); j) 特殊要求(如8.1.3,8.3.3).

6尺寸和外形 6.1尺寸及允许偏差 带材尺寸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定尺供货应在合同中注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040.10 CCS H 2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75-2021 代替GB/T3075-2008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力控制方法 Metallic materials-Fatigue testing-Axial force-controlled method (ISO1099:2017,MOD)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075-2021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试验计划 试样 试验装. 试验监测仪器 14 检定和校准 14 试样的装夹 10 试验频率 15 II 力的施加 15 12 温湿度记录 15 13失效判据和试验终止 15 14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章条编号与1SO1099:2017章条编号对照 17 参考文献 19
GB/T 307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075-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与GB/T3075-2008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试验目的和注2(见第1章); 增加了“夹持端直径“和“试样长度"两个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删除了同轴度的要求及相应的图(见2008年版的4.2.3和图9); 更改了圆形横截面试样和矩形横截面试样(见图7、图8.2008年版的图3、图4); 增加了漏斗型试样的描述(见5.1); 一将试样加工流程中的“材料微观结构的改变”和“污染物的影响”修改为注(见6.3.1,2008年版 的5.3.2.2 和 5,3.2.3); 增加了试验夹具设计的示意图(见第5章中图9).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099:2017《金属材料疲劳试验轴向力控制方法》。

本文件与ISO1099:2017相比,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列出了本文件与ISO1099:2017的章 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文件与ISO1099:2017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 置的垂直单线(1)进行了标示,具体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 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5917.1代替了ISO4965-1(见6.1);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6825.1代替了1SO7500-1(见6.1):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4104代替了1SO23788(见6.2); 增加引用了JJG556(见6.1)。

增加了试验机的同轴度的要求(见6.2)。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在图1中增加S和S的说明; 一增加了表1,将国际标准6.1中列项对试样几何尺寸的要求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钢铁研究总院、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西南 交通大学、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钢研纳克成都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怡斐、孙宝瑞、王斌、吴圣川、董莉、黄星、杨秀光、侯慧宁。

本文件于1982年首次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83.120 Q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39-2005 代替GB/T3139-1982 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Fiber-reinforcedplasticsposites-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2005-05-18发布 200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数码防伤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139-2005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3139-1982《玻璃钢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3139-1982相比主要变化以下: 题目由《玻璃钢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改为《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见第2章); 增加术语和定义一章(见第3章); 增加试验原理一章(见第4章); -导热系数单位由卡/厘米秒℃改为瓦[特]每米开[尔文][W/(mK)]; -修改了试样顶处理条件(1982年版的1.4,本版的8.2); -增加试验设备示意图(见图1).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广福、张力平、雷国栋.

本标准于1982年7月首次发布,2005年5月第一次修订.

GB/T3139-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用护热板法测定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的试验原理、试样、试验仪器、试验条件、试验步 骤、计算结果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纤维增强塑料的导热系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446-2005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热流量heat flow rate 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面内的热量.

[GB/T3102.4-1993,定义4-7] 3.2 热流盘密度density of heatflowrate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单位面积热流量.

[GB/T4132-1996,定义6.2.3] 3.3 导热系数thermalconductivity 材料导热特性的一个物理指标.

数值上等于热流密度除以负温度梯度.

[GB/T4132-1996,定义6.2.5] 3.4 试样平均温度meantemperature 稳定状态时,试样的高温面温度和低温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也可以简称为平均温度.

3.5 试样温度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稳定状态时,试样的高温面温度和低温面温度的差值.

4试验原理 护热板法是在稳定状态下,单向热流垂直流过板状试样;通过测量在规定传热面积的一维恒定热流 量,及试样冷热表面的温度差,可以计算出试样的导热系数.

5试样 5.1试样制备按GB/T1446-2005第4章的规定.

GB/T3139-2005 5.2试样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 5.2.1试样边长或直径应与加热板相等,通常为100mm.

5.2.2试样厚度至少是5mm,最大不大于其边长或直径的1/10.

5.3试样表面应平整,表面不平度不大于0.50mm/m;试样两面应平行.

5.4每组试样不少于3块.

6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如图1所示.

进水 出水 7 1--冷却水套; 2-冷板; 3--试样; 4--主加热板; 5--绝热材料; 6--护加热板; 7- 绝热材料; 8-底加热板.

图1试验设备示意图 6.1加热板 加热板由主加热板和包围主加热板并有一定间隙的护加热板以及底加热板组成,各加热板有独立 的加热器和表面板.

6.1.1加热板的边长或直径一般是100mm,护加热板的宽度是加热板边长或直径的1/4,并有适当的 保温措施.

若有特殊措施,并保证导热系数测量值的误差在8%以内,此值也可适当改变.

6.1.2加热板表面各点温度差不大于稳定状态下试样两面温差的2%,且最大不得大于0.5℃.

护加 热板表面各点温度差不大于稳定状态下试样两面温差的5%,且最大不得大于1℃.

6.1.3加热板表面不平度应不大于0.25mm/m.

6.2冷却板 冷却板内应具有螺纹式双向液体回路;冷却板的尺寸及接触试样的表面状态同加热板,但冷却板不 设间隔.

6.3温度和功率测量精度 温度测量应精确到稳定状态下试样两面温差的1%,但最大不大于0.5℃.

测量主加热板的功率,应精确到1%.

2
GB/T3139-2005 7试验条件 7.1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446-2005第3章的规定.

7.2试样温度及温度差 热板温度一般不超过260℃,冷板温度从室温升至所需温度;试样两面温差不小于10℃.

8试验步骤 8.1试样外观检查 试样外观检查按GB/T1446一2005中4.2的规定,试样表面的不平度用刀形平板尺进行检验.

8.2试样状态调节 试样状态调节按GB/T1446-2005中4.4的规定,或按产品技术要求处理.

8.3试样厚度测量 测量试样厚度,至少测量4次,精确至0.01mm,取算术平均值.

8.4试样安装 安装试样时注意消除空气夹层,并对试样施加一定的压力.

8.5调节平衡 调节主加热板与护加热板以及主加热板与底加热板之间的温差,使之达到平衡,由于不平衡所引 起的导热系数测试误差不得大于1%.

8.6测量 达到稳定状态后,测量主加热板功率和试样两面的温差,试验即可结束.

所谓稳定状态是指在主加 热板功率不变的情况下,30min内试样表面温度波动不大于试样两面温差的1%,且最大不得大 于1℃.

9计算 导热系数按式(1)计算,取2位有效数字.

入= ①.d A(t-t) 式中: A-一导热系数,单位为瓦特每米开(尔文)[W/(mK)]; Φ主加热板稳定时的功率,单位为瓦特(W); d--试样厚度,单位为米(m); A-主加热板的计算面积(对某台测试装置,该数值为固定数值),单位为平方米(㎡²); t"一试样高温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试样低温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计算出每个试样的导热系数,计算出每组试样的平均值.

10试验报告 均值,注明试样的高温面温度或试样的平均温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