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398.1-2021 炭-炭复合炭素材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摩擦磨损性能试验.pdf
ICS 29.050 CCSQ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98.1 -2021 炭-炭复合炭素材料试验 方法 第1部分: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Test method for C-C posites-Part 1: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y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98.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40398(炭-炭复合炭素材料试验方法》的第1部分.
GB/T40398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一第1部分: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一第2部分:弯曲性能试验.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南大学、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微弘昌新材料有限公司、西安超码科 技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哲安、徐惠娟、周舜、肖孝天、李保健、刘杰、张明瑜、黄启忠、郑景须、赵大明、 薛宁始 GB/T 40398.1-2021 引言 由于炭-炭复合炭素材料制造的复杂性,制备工艺、预制件本身的结构特点、测试设备和测试参数等 均是影响材料各项性能测试的因素,确定其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标准,有助于更科学地表征炭-炭 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更真实地反映材料的固有特性,为炭-炭复合炭索材料的设计参数的选取和优化、 结构设计、性能研究、产品试制开发以及验证提供准确可靠的性能数据,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 技术支撑.
GB/T40398《炭-炭复合炭素材料试验方法》旨在确定炭-炭复合炭素材料各项性能指标试 验方法,分为以下2个部分.
第1部分: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目的在于确定实验室条件下,炭-炭复合炭素材料的摩擦磨损 性能的测定方法.
第2部分:弯曲性能试验.
目的在于室温条件下测定三维穿刺炭-炭复合炭素材料和准三维针 刺炭-炭复合炭素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
GB/T 40398.1-2021 炭-炭复合炭素材料试验方法 第1部分: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炭-炭复合炭素材料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的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试验环境、试验步骤、 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炭-炭复合炭素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3501-2017碳/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33501-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炭-炭复合炭素材料C-Cposites 炭纤维增强炭基的复合材料.
3.2 面积能载the ratio of energy to area 摩擦副单位面积上所承载的能量.
3.3 质量能载the ratio of energy to mass 摩擦副单位质量上所承载的能量.
3.6 线性磨损linearwear 摩擦副在试验前后平均厚度差与试验次数的比值.
3.7 质量磨损masswear 摩擦副在试验前后质量差与试验次数的比值.
3.8 比压interface pressure 接触表面上的垂直压力与宏观接触面积的比值.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89-2021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表面粗糙度的测定.pdf
ICS 77.160 CCS H 7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89 -2021 /ISO23519:2010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表面粗糙度 的测定 Sintered metal materials, excluding hardmetals-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ISO23519:2010 IDT)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GB/T 403892021/ISO 23519;2010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 ; spc org 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21年8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 1-67937 GB/T 40389-2021/1SO 23519:2010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23519:2010《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表面粗度的测 定》.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3505-2009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席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 数(ISO4287:1997 IDT) GB/T18778.1一2002产品儿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具有复合加工特 征的表面第1部分:滤波和一般测量条件(ISO13565-1:1996,IDT) -GB/T18778.2-2003产品儿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具有复合加工特 征的表面第2部分:用线性化的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ISO13565-2:1996,IDT) GB/T18778.3一2006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具有复合加工特征 的表面第3部分:用概率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ISO13565-3:1998,IDT)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注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西北 有色金属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西安赛隆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欧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瑞 福莱钨钼有限公司、国合通用(青岛)测试评价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越、康俊、周永贵、刘方舟、曾洁、黄志锋、孙红英、刘连花、谈萍、李增峰、罗志强、 董莎莎、朱纪磊、杨伟刚、韩志宇、郑作资、赵娟、宫亚林、王伟伟.
GB/T 40389-2021/ISO 23519:2010 烧结金属材料(不包括硬质合金) 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烧结金属材料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同时建立测量参数合理使用的原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4287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Geometrical Produet Specification(GPS)Surface texture; Profile methodTerms definitions and surface texture parameters) ISO13565-1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具有复合加工特征的表面第1部 分:滤波和-般测量条件(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GPS)-Surface texture;Profile method; Surface having stratified functional properties-Part 1 ;Filtering and general measurement conditions) ISO13565-2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具有复合加工特征的表面第2部 分:用线性化的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Geometrical Produet Specifications(GPS)-Surface texture: Profile method ;Surfaces having stratified functional propertiesPart 2; Height characterization using the linear material ratio curve) ISO13565-3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具有复合加工特征的表面第3部 分:用概率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GeometricalProduct Specifieations(GPS)-Surface texture:Pro- file method ;Surfaces having stratified functional properties-Part 3; Height characterization using the material probability curve) 3术语和定义 ISO428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符号和单位 下列符号和单位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88-2021 碳碳复合材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pdf
ICS 83.120 CCS Q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88 -2021 碳/碳复合材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shear strength of C/C posites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38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惠娟、张红波、李磊、左劲旅、蒲浩、李保健、沈薇、杨波、刘杰.
GB/T 40388-2021 碳/碳复合材料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碳/碳复合材料室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的方法原理、试验设备、试样、试验条件、试验 步骤、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冲剪法测定碳/碳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本文件.
GB/T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33501-2017碳/碳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33501-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碳/碳复合材料C/Cposites 碳纤维增强碳基的复合材料.
[来源:GB/T33501-2017 3.1] 3.2 XY向the XY direction 碳/碳复合材料(3.1)中无纬布或连续长纤维平铺平面的方向.
[来源:GB/T33501-2017 3.6] Z向the Z direetion 碳/碳复合材料(3.1)中垂直于XY向(3.2)的方向.
[来源:GB/T33501-2017 3.7] 4方法原理 以恒定的速率通过圆形夹具将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于一个环形试样上,载荷方向垂直于试样平面,在 试样厚度方向形成剪切应力,直至试样破坏,从而测定试样的剪切强度.
5试验设备 5.1试验机 试验机应符合GB/T1446的规定.
GB/T 40388-2021 5.2测量仪器 0.01 mm.
5.3剪切夹具 剪切夹具见附录A. 6试样 6.1试样形状与尺寸 碳/碳复合材料剪切试样如图1所示,尺寸见表1.
单位为毫米 0.02 0. 04 A 标引序号说明: 外径: -内径; h-厚度.
图1碳/碳复合材料剪切试样 表1碳/碳复合材料剪切试样尺寸 单位为毫米 外径 内径 厚度 50±0 1 10 5 ±0 1 4±0 04 6.2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按GB/T1446的规定,同时在加工试样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a)样坯从制品上切取后,应及时做好方向标记并进行编号,同时注明此样坯将会制取成何种方向 的剪切试样.
样品方向示意图如图2所示.
GB/T 40388-2021 b)加工后的剪切试样应进行外观目视检查,不应有纤维剥落、孔洞、掉边掉角等瑕疵.
灯向 ZFI 图2剪切试样方向示意图 6.3试样数量 每组有效试样应不少于5个.
7试验条件 7.1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应满足GB/T1446规定的实验室标准环境.
7.2试样状态调节 试验前试样在实验室标准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24h.
8试验步骤 8.1按GB/T1446的规定检查试样外观,核对每个试样编号及试样方向.
8.2按7.2的规定对试样进行状态调节.
8.3试样状态调节后,在试样直径25mm处,互为90方向的四个位置测量试样厚度h,精确到 0.01mm,取4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测量夹具上内环夹块任意两个位置直径d,精度到0.02mm,取 2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剪切夹具装配示意图如图3所示.
8.4将销钉轴固定在力作用平台上,按顺序分别将上内环夹块、上外环、试样和下内环夹块穿人销钉轴 上,通过垫片、试样夹紧螺母将试样夹持于上、下内环夹块中,拧紧力矩为1Nm[见图3a)].
8.5将试样上、下内环夹块的组合放人试验夹具的下外环内,上外环通过夹具螺钉与下外环连接[见图 3b)],螺钉的拧紧力矩为1Nm,试样安装完成[见图3c)].
8.6将试验夹具对中放置于试验机的压缩平台上,以2mm/min的加载速率对试样连续施加压缩载 荷,直至试样破坏或载荷下降至最大载荷的30%,连续测量载荷-位移数据,记录最大载荷.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85-2021 钢管无损检测 焊接钢管焊缝缺欠的数字射线检测.pdf
ICS 77.040.20 CCS H 2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85-2021/ISO10893-7:2019 钢管 无损检测 焊接钢管焊缝 缺欠 的数字射线检测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steel tubesDigital radiographic testing of the weld seam ofwelded steel tubes for the detection of imperfections (ISO 10893-7:2019.Non-destructive testingof steel tubes- Part 7:Digital radiographic testing of the weld seam ofwelded steel tubes for the detection of imperfections,IDT)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85-2021/ISO 10893-7:2019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检测设备 6检测方法 图像质量 8图像处理 10 9显示分类 10 10 验收界限 11验收 11 12图像存储与显示 11 13检测报告 11 附录A(资料性)缺欠分布示例 13 参考文献 15 GB/T 40385-2021/ISO 10893-7:2019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1SO10893-7:2019(钢管无损检测第7部分:焊接钢管焊缝缺欠的数字射线 检测》.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射线技术(ISO17636-2:2013.MOD); GB/T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ISO9712:2012.IDT); GB/T12604.2-2005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ISO5576:1997,IDT); GB/T23901.1-201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1部分:丝型像质计像质值的 测定(1SO 19232-1;2013 IDT); GB/T23901.2-201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2部分:阶梯孔型像质计像质 值的测定(1SO19232-2:2013 IDT); GB/T23901.5-2019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5部分:双丝型像质计图像不 清晰度的测定(1SO19232-5:2018 IDT).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根据我国国情将标准名称改为《钢管无损检测焊接钢管焊缝缺欠的数字射线检测》: 因原文有误,将7.1第六段中的“u(几何不清晰度)"修改为”u(图像不清晰度)”; 因原文有误,将7.2第一段中的“u(几何不清晰度)修改为”v(固有不清晰度)”.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家港沙 钢金洲管道有限公司、帕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忠文、刘云、张冰、蓝冬梅、董莉、付宏强、郭冠军、张晓明、李功开、祝少华、 王一岑、沈荣华.
GB/T 40385-2021/ISO 10893-7:2019 钢管无损检测 焊接钢管焊缝缺欠的数字射线检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自动熔化电弧焊钢管直焊缝或螺旋焊缝缺欠的X射线数字检测技术的要求,包括计 算机射线检测(CR)或数字探测器阵列(DDA)的射线检测.
本文件也规定了数字射线检测的验收级别 和校准程序.
本文件也适用于圆形空心型材的检测.
注:该数字射线检测方法作为胶片X射线检测的替代方法,见ISO10893-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 5576无损检测工业X射线和Y射线照相术语(Non-destructive testing-Industrial X- ray and gamma-ray radiologyVocabulary) ISO 97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Non-destructive testing-Qualification and certifica- tion of NDT personnel) ISO11484钢产品无损检测人员(NDT)的雇主认证制度(Steelproducts-Employer’squalifi cation system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personnel) ISO17636-2:2013焊健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2部分:使用数字化探测器的X及伽马射线技 术 (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elds-Radiographic testingPart 2X-and gamma-ray techniques with digital detectors) ISO19232-1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1部分:丝型像质计像质值的测定(Non-de- structive testing-Image quality of radiographs-Part 1; Determination of the image quality value using wire-type image quality indicators) (Non-destructive testing-Image quality of radiographsPart 2; Determination of the image quality value using step/hole-type image quality indicators) ISO19232-5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图像质量第5部分:双丝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的测 定 (Non-destructive testing-Image quality of radiographs-Part 5: Determination of the image un- sharpness and basic spatial resolution value using duplex wire-type image quality indicators) 3术语和定义 ISO5576和ISO1148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qm是 任意横截面形状两端开口的中空长条产品.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43-2021 智能实验室 信息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pdf
ICS 35.240.50 CCS N6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43 -2021 智能实验室 信息管理系统 功能要求 Intelligent laboratory-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43-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总则 6功能模型 7核心功能要求 7.1试验过程管理 7.1.1任务登记 7.1.2任务分配 7.1.3 数据获取 7.1.4 数据处理 7.1.5 数据审核 7.1.6 报告生成 7.2资源管理 ....... 7.2.1人员管理 7.2.2设备管理 7.2.2.1 概述. 7.2.2.2仅器设备管理 7.2.2.3试剂/耗材/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管理 7.2.3样品管理 7.2.4方法管理 7.2.5设施和环境管理 8扩展功能 8.1智能体系文件管理 8.2质量控制管理 8.3智能质量记录管理 8.4客户交互管理 8.5风险管理 8.6运营趋势预测 8.7智能资源调配 8.8能效管理 GB/T 40343-2021 8.9预测性维护. 10 8.10其他智能化应用 10 9通信功能要求 10 10系统管理功能要求 10 10.1用户管理 10 10.2权限控制 10 10.3系统安全 IL 10.4系统设置 10.5其他管理功能 GB/T 4034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深圳海关 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州莱伯世开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高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赛飞林斯信息 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华检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广州海关 技术中心、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华测实验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湖南省计量检测研究 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国实检测技术研究院、青岛 永合创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庆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五所环境仪器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 学胜利学院、惠诺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中 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国技仪器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桂玲、牛兴荣、林燕奎、王成城、熊贝贝、侯乐锡、苑静、唐郡、陈国生、谢初南、 郭云峰、杨廷、赵东阳、梁志伟、李思远、赵华、谢立鹏、余协桂、杨广益、万勇、王欣、陈娟、李绍连、李帅、 郑善锋、雷晓明、岳吉祥、黄建宇、洪源、张国庆、黄亮、朱平、孔令琴、熊知明、刘友华、刘宜仔、庞艳、 龙朴香、周涛、潘方转、张福旺、洪爱珠、龙四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39-202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服役中检出的应力腐蚀裂纹的重要性评估导则.pdf
ICS 77.060 CCS H2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39 -2021 /ISO21601:201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服役中检出的 应力腐蚀裂纹的重要性评估导则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Guidelines for assessing the significances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s detected in service (ISO21601:2013 IDT)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39-2021/1SO 21601:201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原理 4裂纹性质和起源的表征 5服役状况和系统历史的确定 5.1应力 5.2服役环境 6材料特性 6.1冷加工 6.2焊接 6.3老化 6.4显微组织取向 7Kwx与裂纹扩展速率的预测 7.1Kcc 7.2低于Kc值情况下裂纹扩展速率的预测 7.3高于Kc情况下的裂纹扩展 7.4非扩展性裂纹 7.5率问题 13 8结构完整性评估 13 9改进服役条件以减缓裂纹扩展 15 9.1改变温度 15 9.2减小运行应力 16 9.3改变环境/更严格的环境控制 16 参考文献. 17 GB/T 40339-2021/1SO 21601:2013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1SO21601:2013《金属和合金的腐蚀服役中检出的应力腐蚀裂纹的 重要性评估导则》.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ISO7539-6:2003,IDT) GB/T15970.9一2007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9部分:渐增式载荷或浙增式 位移下的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ISO7539-9:2003,IDT)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中车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光福、侯捷、樊志罡、张志毅、孙梦寒、纪开强、霍晓玮、孙晓光、田子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42-2021 钢丝热镀锌铝合金镀层中铝含量的测定.pdf
ICS 77.140.65 CCS H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42 -2021 钢丝热镀锌铝合金镀层中铝 含量的测定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luminum content in hot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34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余杭区质量计量监测中心、浙江森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南通市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所(国家钢丝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巩义市恒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锦锐乾源通信设备科 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天洋发线材有限公司、沧州华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 技术经济学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鹏山、国伟伟、冷明鉴、洪松华、刘爱华、王勇、焦宗保、曹倍倍、陈建豪、周玉和、 宋炜清、庞泽宇、陈子望、郝翅起、王玲君.
GB/T 40342-2021 钢丝热镀锌铝合金镀层中铝含量的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钢丝热镀锌铝合金镀层中铝含量的原理、试剂、分析步骤、分析 结果计算、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钢丝热镀锌铝合金镀层中铝含量的测定,铝含量测定范围:2.5%~3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1839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理 在弱酸性溶液中加人过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使铁、锌、铜等元素与之形成络 合物.
然后在乙酸存在下,煮沸使铝全部形成络合物,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硝酸铅标准溶液回滴过 量的EDTA.加人氟化物使AI-EDTA解蔽释放出与铝等量的EDTA,再用硝酸铅标准滴定溶液滴 定,由此计算铝的质量分数.
5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认可的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以上的蒸馏水或 纯度相当的水.
5.1盐酸(11). 5.2氨水(11). 5.3无水氟化钾(KF,固体).
5.4褪镀层盐酸缓蚀液:称取7.5g六次甲基四胺(CHN)溶于250mL盐酸(见5.1).加水250mL, 混匀.
GB/T 40342-2021 5.5EDTA溶液(c=0.05mol/L):称取20gEDTA(NaCHNO2HO)于500mL烧杯中 加 水溶解后,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至刻度,混匀.
5.6乙酸铵溶液(=50%):称取100g乙酸铵溶于100mL水中,混匀.
5.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5.5):称取200g乙酸钠(CHCOONa3HO),用水溶解,加人 9mL冰乙酸,然后以水稀释至1000mL.
5.8硝酸铅标准滴定储备溶液(c=0.05mol/L):称取17g硝酸铅,溶于1000mL硝酸溶液(1 2000)中,摇匀备用.
按照GB/T601的规定进行标定.
5.9硝酸铅标准滴定溶液(c=0.01mol/L):于临用前,将硝酸铅标准滴定储备溶液(见5.8)用煮沸并 冷却的水稀释5倍,必要时重新进行标定.
5.10二甲酚橙指示剂(o=2.5g/L):称取0.25g二甲酚橙溶于100mL水中,混匀.
5.11刚果红试纸.
6分析步骤 6.1试样制取 6.1.1锌铝合金镀层试料量应控制在0.4g~0.8g内,按以下方式制取试样.
试样褪镀后验算试料量 超过此范围的应重新制样,试样应在完好的样品上制取,表面不应损伤.
6.1.2钢丝样品按公式(1)长度剪取试样,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L =(0.6 × 10°)/(d × π × G) ....( 1 ) 式中: L切取试样长度,单位为厘米(cm); d-试样直径,单位为毫米(mm); G试样单位面积镀层质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²),样品明示值或按GB/T1839测得.
6.2试样褪镀液的制备 试样表面先用适宜的清洗液(如丙酮、正庚烷、汽油等)清洗干净并晾干,再用无水乙醇擦净试样并 用电热风吹干,称重得m,精确至0.1mg,随后放人100mL褪镀层盐酸缓蚀液(见5.4)中去除镀层,待 试样剧烈冒泡明显停止后,用蒸馏水洗净试样,再用无水乙醇擦净试样并用电热风吹干,称重得m:精 确至0.1mg随后把褪镀层盐酸缓蚀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至刻度,摇匀备用.
按公式(2)计算镀层质量: m =m :h × S × 40 式中: △m扣除溶样时带人的铁后合金质量,单位为克(g); m:--褪镀前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褪镀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褪镀时间,单位为小时(h); S褪镀前裸露的钢铁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40-钢基体在褪镀层盐酸缓蚀液中失重率,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时[g/(m²h)].
所得结果保留5位小数,按GB/T8170修约.
6.3镀液中铝含量的滴定 移取25.00mL试液(见6.2)于250mL锥形瓶中,加人一小块刚果红试纸(见5.11),滴加氨水(见 1 GB/T 40342-2021 5.2)至试纸变红,再滴加盐酸(见5.1)至试纸变蓝,然后加人过量的EDTA溶液(见5.5)(推荐用量详见 表1),摇匀.
加3mL乙酸铵溶液(见5.6),煮沸3min,冷却,加10mL缓冲溶液(见5.7),4滴~5滴二 甲酚橙指示剂(见5.10),以硝酸铅标准滴定储备溶液(见5.8)滴定至溶液恰呈红色(不计数,但不能过 量).
加人不少于1g无水氟化钾固体(见5.3),煮沸2min~3min,取下,冷却至室温后补加一滴二甲 酚橙指示剂(见5.10),用硝酸铅标准滴定溶液(见5.9)滴定至红色为终点,记录所消耗硝酸铅标准滴定 溶液(见5.9)的体积V.
表1EDTA用量推荐表 镀层质量(mwg)/g 0 6 铝含量(w)/% 5 10 15 20 25 30 EI)TA 理论用量 (VztAme ) /mL 19 66 20 96 22.27 23 58 24 88 26 19 EITA推荐用量 (V /mL 25~30 26~31 27~32 8~87 29~34 注:EIDTA理论用量计算公式为:Verae=m(g/Mwg/Mg1/(10×czr),推荐加人比理论值过量 5ml~10 ml的EDTA溶液(5.5)morx为EDTA溶液的浓度、M:为铝的相对原子质量,M为锌的相对 原子质量.
7分析结果的计算 按公式(3)计算铝的质量分数w: w =(c • V × 10- • M)/(△m × 25/250)×100 % 式中: 铝的质量分数; 硝酸铅标准滴定溶液(5.9)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滴定释放出的EDTA消耗硝酸铅标准滴定溶液(5.9)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 铝的摩尔质量,26.98g/mol; 扣除溶样时带入的铁后合金质量,单位为克(g); 25/250 分液率.
所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按GB/T8170修约.
8精密度 8.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 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用公式(4)计算: r = 0.017 1X 0.066 7 式中: X一两个分析结果的平均值.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51355-2019 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pdf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1355 -2019 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评定标准 Standardfor durability assessmentof existingconcretestructures 2019-02-13发布 2019-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durability assessment of existing concrete structures GB/T51355-201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9年8月1日 2019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2019年第28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B/T51355-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mohurd.gov.cn) 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9年2月13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 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 规定;4调查与检测;5一般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6氯 盐侵蚀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7冻融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 性评定;8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9混凝土碱-骨料 反应耐久性评定;10结构耐久性综合评定;11锈蚀构件可靠性 评定的刚度和承载力计算.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 13号,邮编:710055).
本标准主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同济大学 深圳大学 东南大学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兰州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 公司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牛获涛王胜年惠云玲邢锋 刘加平 金伟良 顾祥林李克非 徐善华 姚继涛 罗大明王庆霖 王艳 王玲 王起才刘伟 关新春 孙彬 李惠余志武 张伟平 张劲泉 张戎令 陈朝晖 林文修 郝挺宇 胡晓鹏 夏晋 郭小华 阎培渝 董必钦 董振平 韩宁旭 傅宇方 蔡维栋 熊学玉 熊建波 樊立龙 颜丙山 穆松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欧进萍 郁银泉 胡钊芳 朱彦鹏 李占斌 牛宏 郑锋勇 庄继勇 李化建郭子雄李秋义 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933-2021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热塑性塑料薄膜试验指南.pdf
ICS 83.140.10 CCS G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933 -2021 /ISO23559:2011 塑料制品 薄膜和薄片 热塑性塑料薄膜 试验指南 Plastics-Film and sheeting-Guidance on the testing of thermoplastic films (ISO23559:2011 IDT) 2021-11-26发布 2022-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933-2021/ISO23559 201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23559:2011《塑料制品薄膜和薄片热塑性塑料薄膜试验指 南)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见附录NA,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工商大学、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 江蓝也薄膜有限公司、上海若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国 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博、王蕾、杨桂生、帖玮婷、韦丽明、姚晨光、李田华、杨化浩、沈传照、白字.
GB/T40933-2021/ISO23559:2011 引言 本文件旨在为生产商和用户提供塑料薄膜试验指南.
虽然现有的标准为许多薄膜产品提供了试验指南,但这些标准对于所涵盖的材料来说是相当具体 的,并没有涉及到许多以共混或多层结构生产的商用薄膜,在某些情况下,现有标准仅限于一种特定薄 膜生产的工艺技术.
我们还认识到,由于用于生产薄膜的商用工艺种类繁多,并且不同材料、共混物和/或结构需要不同 的工艺参数,现阶段以一般性标准化理念制备薄膜试样并不现实.
另一方面,完全有可能对定义明确的 材料和制造工艺进行标准化试样制备,但这不在本文件的范围或意图之内.
GB/T 40933-2021/ISO 23559:2011 塑料制品薄膜和薄片 热塑性塑料薄膜试验指南 安全声明: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熟悉正常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如适用).本文件并不旨在解决与其 使用相关的安全问题,如有则与其用途有关.
用户有责任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实践,并确保遵守 相关法规要求.
1范围 本文件为生产者和使用者给出了选择和表征单层或多层热塑性薄膜的试验程序,目的在于为那些 没有现有标准或规范的薄膜提供试验指导.
注:本文件不包括样品制备.
本文件旨在提供一般性指导,如果特定薄膜产品已有标准,则该文件的要求优先于本文件.
不涉及 某个国家、地区、行业规定的特定应用的要求.
数据的重要性和适用性由使用者决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307塑料聚酰胺黏数的测定(Plastics-Polyamides-Determination ofviscositynum- ber) ISO527-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propertiesPart 3 Test conditions for films and sheets) ISO1133-1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的测定 第 1部分:标准方法[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the melt mass-flow rate (MFR) and melt volume-flow rate (MVR) of thermoplastics-Part 1; Standard method] ISO118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Plastics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density of non-cellular plasticsPart 1 ; Immersion method liquid pyenometer method and titration method) ISO1183-2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方法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Plastics-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density of non-cellular plasticsPart 2; Density gradient column method) ISO1183-3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测定方法第3部分:气体比重瓶法(Plastics-Methodsfor determining the density of non-cellular plasticsPart 3 Gas pyknometer method) ISO2813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Paintsand varnishesDetermination of specular gloss of non-metallic paint film at 20° 60° and 85°) ISO4589-1塑料用氯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总则(Plastics-Determinationofburn ing bchaviour by oxygen index-Part 1; Guidance) ISO4589-2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Plastics-Determinationof burning behaviour by oxygen indexPart 2: Ambient-temperature test)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完整版 GB/T 40332-2021 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超声测厚仪性能特征和测试方法.pdf
ICS 19.100 CCSJ04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32 -2021 /ISO16831:2012 无损检测 超声 检测 超声测厚仪性能特征和测试方法 Non-destructive testing-Ultrasonic test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ultrasonic thickness measuring equipment (ISO16831:2012 IDT) 2021-05-21发布 2021-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40332-2021/1SO 16831:2012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通用要求 5超声测厚仅制造商技术参数 6标准试块 7仪器性能要求 8探头 9第1组测试 10第2组测试 11 11第3组测试 II 参考文献 13 GB/T 40332-2021/ISO 16831:201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6831:2012(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超声测厚仅性能特征和测试 方法》.
与本文件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12604.1-2020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ISO5577:2017,MOD).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硕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超 声仪器分公司、艾因蒂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土木(北京)技术检测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 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贝克休斯检测控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香勇、黄隐、马君、韩丽娜、彭波、刘文超、詹俊生、陈新波、刘广华、李昆、钟德煌、 沈功田、杨平、田立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 40320-2021 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pdf
ICS 77.040.10 CCS H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0320 -2021 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 Measuringmethod for mechanical melting temperature of aluminum alloy 2021-08-20发布 2022-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32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 司、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烟台分所、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 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叁叁、田爱琴、孙晓红、徐济进、申晓丽、杨泽云、郑自芹、金雨佳、高玉龙、 莫宇飞、王刚、徐世东、高军、冯超、余春、赵志国、梁景恒、蔡宜成、刘西净.
GB/T 40320-2021 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铝合金力学熔点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铝合金板材或型材的焊接、热处理、铸造、最压等热加工过程的力学熔点测试及其参 数优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614镍铬-镍硅热电偶丝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6825.1-2008静力单输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 校准 GB/T16865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 JF1637-2017康金属热电偶校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力学熔点mechanical melting temperature 测定金属材料不同峰值温度热循环后的残余应力,形成残余应力与峰值温度曲线,残余应力达到波 峰时的温度与残余应力下降到波谷时的温度的区间,单位:℃.
注:残余应力与峰值温度曲线上,波峰时的温度为力学熔点的起始温度,波谷时的温度为力学熔点的结束温度.
3.2 热循环曲线thermalcyclecurve 加热、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方法原理 采用试验机模拟铝合金热加工过程中不同峰值温度下的热循环曲线,测量不同峰值温度下的残余 应力,得出残余应力与峰值温度的关系,通过计算获得铝合金力学熔点.
5仪器与设备 5.1试验机 GB/T 40320-2021 5.1.2试验机加热速率应不小于350C/s,试验机应具有回零功能.
5.1.3采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温,两根热电偶丝应分开,热电偶丝直径为0.15mm~0.30mm,热电偶 丝材料应符合GB/T2614的要求,K型热电偶应符合JF1637-2017要求的1级热电偶.
5.2夹具 5.2.1夹具材料宜采用高温合金,如工具钢、镍基合金等.
5.2.2力学熔点测试试样两端应刚性固定,装夹典型示意图见图1,固定销与上夹具刚性固定.
标引序号说明: 1--下夹具; 2--上夹具; 3-周定销: 图1装夹典型示意图 5.3量具 5.3.1游标卡尺分辨力应不低于0.01mm.
5.3.2塞尺分辨力应不低于0.02mm.
9 6.1形状与尺寸 6.1.1试样形状应满足GB/T16865的要求,弯曲变形量应不大于0.20mm,矩形试样示意图见图2.
6.1.2试样宽度6为试样厚度a的2倍,平行段长度1.
为试样宽度b的5倍.
试样夹持端的形状应适 合试验机的夹头,试样夹持端和平行段长度之间以过渡圆弧连接.
GB/T 40320-2021 单位为毫米 0. (cD H③ @ h ]0. [AB 标引序号说明: 2 厚度; -宽度; H--夹持菊宽度: fc 平行段长度: f- 同孔间距: 试样总长度; 过同弧半径.
图2矩形试样示意图 6.2试样加工 6.2.1在铝合金板材、型材上取样,试样切取部位和方向应满足GB/T16865的规定.
6.2.2切取和机械加工试样时,均应预防冷加工或受热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宜在切削机床上 进行.
6.2.3制备试样的缩减部分(包括过渡处)不应使用冲压加工.
6.2.4加工后的试样表面应无毛刺,试样形状与尺寸应满足6.1的要求.
7力学熔点测试 7.1试验环境 试验环境温度应为室温,相对湿度应为30%~80%.
7.2热循环曲线绘制 7.2.1采用温度测量法或数值模拟技术获得实际热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同位置处的温度数据.
7.2.2根据温度数据,绘制不同峰值湿度下的热循环曲线,如图3所示.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完整版 GB/T 39968-2021 建筑用通风百叶窗技术要求.pdf
ICS 91.060.50 P 3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968 -2021 建筑用通风百叶窗 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ventilation louvers for building 2021-04-30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968-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和标记 5 一般要求 6要求 7试验方法 8检验规则 11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百叶窗的计算和选择 附录B(规范性附录)百叶窗防沙性能测试 GB/T39968-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维略建筑材料 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华建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创高幕墙门窗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整美铝型材厂 (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智赢门窗系统有限公司、大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平县敬思网业有限公司、广东 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维池、邱铭、刘会涛、袁世荣、程浩、张河山、于志龙、孟飞、黄友江、张彦群、 杜万明、陆震宇、曾国栋、孟庆林、岳鹏、于军、王辉、季愿军、赵丹.
GB/T 39968-2021 建筑用通风百叶窗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通风百叶窗的分类和标记、一般要求、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用通风百叶窗.
本标准不适用于可开启的百叶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3880(部分)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GB/T5237(部分)铝合金建筑型材 部分:通则 GB/T5823建筑门窗术语 GB/T5824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T881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 GB/T12350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GB/T12754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 GB/T13237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14155整橙门软重物体撞击试验 GB/T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14683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 GB15763.2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15763.3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15763.4建筑用安全玻璃第4部分:均质钢化玻璃 GB/T17841半钢化玻璃 GB/T19889.3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 GB/T23443建筑装饰用铝单板 GB/T24498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 GB/T29738建筑幕墙和门窗抗风携碎物冲击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34742木门窗用木材及人造板规范 GB/T39969建筑通风百叶窗通风及防雨性能检测方法 JC/T482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JG/T239建筑外遗阳产品抗风性能试验方法 JG/T241建筑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JG/T263建筑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彩色型材 JG/T276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完整版 GB/T 39891-2021 52kV及以上断路器电气耐久性试验方法.pdf
ICS 19.020 CCS K 4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891 -2021 52kV 及以上断路器电气耐久性试验方法 Electrical endurance testing for circuit-breakers above a rated voltage of 52 kV 2021-03-0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891-2021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4.1测试样品的免维护周期 4.2确定电气耐久性试验程序时考虑的因素 4.3电气耐久性试验的组成 .... 4.4电气耐久性试验程序类别 4.5电气耐久性试验程序的基本原则 5测试样品 5.1总则 5.2测试样品参数及结构 5.3测试样品的信息. 5.4测试样品图样和资料一致性确认 6和标准型式试验分开的电气耐久性试验程序 6.1试验顺序和判据. 6.2和标准型式试验分开的电气耐久性试验的试验条件 7和标准型式试验合并的电气耐久性试验程序 7.1总则.. 7.2开断操作的等效次数. 8空载试验 8.1总则 8.2额定操作顺序 8.3验证测试样品一致性的空载操作试验 8.4电气附久性试验前、后的空载操作试验 9磨损试验 9.1总则 9.2试验步骤和要求. 10验收试验 10 10.1总则 10 10.2空载操作试验 10 10.3T10试验 10 10.460%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下的L试验 10 GB/T 39891-2021 10.5线路充电电流开合试验 10.6状态检查 •13 A.1基本短路试验方式 A.2近区故障试验 14 A.3失步关合和开断试验(OP1和OP2) 14 A.4线路充电电流开合试验 附录B(资料性)与标准型式试验分开的断路器电气耐久性试验示例 15 B.1试验样品 15 B.2试验流程 16 参考文献 ...... 图1 三极开关装置的联结图 12 图B.1 试验样品示意图 16 图 B.2 单分空载特性曲线示波图 17 图B3 单合空载特性曲线示波图 17 图B.4 T10(T60)磨提试验回路 18 图 B.5 T10磨损试验示波图 19 图 B 6 T10验收试验回路 02 图 B.7 T10验收试验示波图 图B.8 60%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L验收试验回路 22 图 B.9 60%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L验收试验示波图 24 图B10LC1验收试验回路 25 图 B.11 LC1验收试验示波图 25 图B.12状态检查的冲击电压试验回路 27 表1和标准型式试验分开的电气耐久性试验顺序和判据 表260%额定短路开断电流时的开断次数(M90) 表3和标准型式试验分开的电气耐久性试验的试验条件 表4开断操作的等效次数 6 表550kA断路器采用合成试验的电气耐久性试验与标准型式试验合并程序 不计入电寿 命的型式试验方式 表650kA断路器采用合成试验的电气耐久性试验与标准型式试验合并程序-可计人电寿 命的型式试验方式 表7用于验证电气耐久性的容性电流验收试验的容性电压系数与用于标准容性电流型式试验 的容性电压系数之间的关系 表B1空载特性试验参数记录表 18 表B.2T10(T60)磨损试验参数记录表 表B3T10验收试验参数记录表 21 表B.460%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L:验收试验的TRV参数记录表 表B.560%额定开断电流的1验收试验参数记录表 23 表B6LC1验收试验参数记录表 表B.7采用冲击电压或采用T10的TRV法的状态检查试验参数记录表 I GB/T3989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4)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开关设备评定中心、国网物资有限 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沈阳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甘 肃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天灵开关厂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正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通用电气(中国)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京东方真 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罗克 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德霖、胡醇、齐忠毅、吴鸿雁、陈金猛、李凌、袁志文、林筝、王黎明、吴翊、李平、 谭燕、楼丹、郭晓敏、彭翔、任旭会、艾绍贵、殷玮珺、沈琦俊、贾勇勇、刘宝华、叶祖标、郭威、张莹、潘亮、 毛柳明、胡加瑞、刘涛、陈燕擎、陈玉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39531-2020 建筑构配件术语.pdf
ICS 01.040.91 P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531 -2020 建筑构配件 术语 Terminology of building ponents and fittings 2020-12-14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9531-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基本术语 3结构构件、配件 4围护结构制品、配件 5建筑装饰装修制品 23 6设备及管道安装配件 2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本结构基本术语 30 参考文献 32 索引 34 GB/T 39531-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华江 祥瑞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汉石昀 升住宅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山幕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深圳市建艺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 局集团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十六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嘉兴中达建设有限公司、深 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新(天津)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城投建筑有限公司、福建 省城投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南化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建工建 筑产业化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华加日幕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 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远东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沙远大 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长春阔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新型 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文斌、张佳岩、顾泰昌、王涛、杨玮、封剑森、朱丹、钟志强、蒋勤俭、崔士起、 石磊、吴金志、王力、孙小弯、郭伟、邓短、唐曹明、杜继予、张士翔、孟庆林、杜万明、岳鹏、段恺、黄白、 何静姿、吴耀勇、田力、代丹丹、刘品、李峰、李风君、潘雪明、陈江文、韦明、蔡明、王健、陈宗华、陈珑、 黄鼎龙、夏斐、高海、李建峰、吴富贵、陈拥军、李万昌、黄厚军、詹必雄、邱正清、尹肇、钟易、李浩、魏强、 刘建宏、陈喜旺、江树辉、于浩坤、徐松、杨亭、羡敬红.
GB/T 39531-2020 建筑构配件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建筑构配件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构件、配件及制品,不包含市政、园林景观等产品.
2基本术语 2.1 建筑构配件building ponents and fittings 用于建筑中的结构构件、建筑制品、配件的统称.
2.2 结构构件structuralmember 建筑中用以受力的部分.
2.3 建筑制品buildingproduct 建筑中经加工、制造具有一定功能的部分.
2.4 配件fitting 用以实现结构构件、建筑制品功能的辅助部分.
2.5 桩pile 沉人、打人或浇筑于地基中的柱状承载构件.
注:改写GB/T 50083-2014 定义 2.2.16 2.6 梁 beam;girder 由支座支承的直线或曲线形构件.
注1: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弯矩和剪力,有时也承受扭矩.
注2:改写GB/T 50083-2014 定文2.2.1 2.7 楼板floor plate:slab 直接承受楼面荷载的板.
[GB/T50083-2014 定义3.2.15] 2.8 屋面板 roof plate;roof board;roof slab 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板.
[GB/T50083-2014 定义3.2.2] 2.9 柱column 竖向线形构件.
注: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力、弯矩和剪力,有时也承受扭矩.
GB/T 39531-2020 2.10 剪力墙shear wall 竖向面状构件.
注: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力、弯矩和剪力.
2.11 桁架truss 由若干杆件构成的一种平面或空间的格构式结构构件.
注1:杆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轴力、有时也承受节点弯矩和剪力.
注2:改写GB/T 50083-2014 定义2.2.7. 2.12 支撑bracing 为结构提供平面内刚度或增强平面外稳定性的构件.
2.13 支座bearing 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或与基础之间的传力装置.
2.14 楼梯stair 连通上下楼面的通行部件.
注:包括踏步板、平台和栏杆.
2.15 消能阻尼器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 通过内部材料或构件的摩擦、弹塑性滞回变形、黏(弹)性滞回变形、电磁感应来耗散或吸收能量的 装置.
注1:包括位移相关型阻尼器、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位移-速度相关型阻尼器、摩擦型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等.
注2:改写JGJ297-2013 定义2.1.1.
2.16 隔震装置isolation device 安装于建筑中的阻断地震能量向上传播的支座的总称.
注:改写GB/T 50083-2014 定义2.10 55. 2.17 门door 具有开启、关闭,可供人、车辆或货物进出的建筑制品.
2.18 窗window 具有采光、通风、观察等功能的建筑制品.
2.19 建筑幕墙curtain wall 幕墙 由面板与支承结构体系组成,具有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适应主体结构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 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
注:改写GB/T 34327-2017 定义2.1.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39524-2020 建筑门窗耐候性能试验方法.pdf
ICS 91.060.50 P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524 -2020 建筑门窗耐候性 能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weatherability for building windows and doors 2020-12-14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952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雨虹门窗有限公司、广东世纪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哈 尔滨华兴节能门窗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赛迪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鹤岗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中国建筑 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三河和平铝材厂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涛、万成龙、单波、杜万明、孟庆林、刘丹妮、常文盛、徐怀兴、张周来、孙圣荣、 许宏峰、张世武、潘玉勤、王大勇、黄成德、吴刚柱、潘振、刘会涛、张素丽、刘会华.
GB/T 39524-2020 建筑门窗耐候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门窗耐候性能的试验原理、试验装置、试件、试验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门窗耐候性能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T2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门窗耐候性能weatherability for building windows and doors 建筑门窗承受温度、湿度、红外辐照、淋水等气候变化的能力、 注:建筑门窗耐候性能以试验前后气密性能、水密性能的变化来表征.
4试验原理 试件一侧模拟室内温度、湿度环境条件,另一侧模拟室外温度、湿度、红外辐照、淋水等气候循环变 化,通过对试验前后试件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检测结果变化,以及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杆件严重变形、 面板破裂、严重渗漏、结露(结霜)等状况,评定建筑门窗承受气候变化的能力.
5试验装置 5.1组成 建筑门窗耐候性能试验装置由温度调控系统、湿度调控系统、水喷淋系统、红外辐照系统等组成,建 筑门窗耐候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1. GB/T 39524-2020 10 11 2 说明: 室内环境: 保温箱体; 2 空调: 试件: 除湿机; 一红外灯组; 制冷机组; 一加提喷头; 5 蒸发器: 11淋水喷头: 加热管组: 12-恒湿水箱.
图1建筑门窗耐候性能试验装置示意图 5.2温度调控系统 5.2.1温度调控系统由保温箱体、加热管组、制冷机组和温度传感器组成.
5.2.2保温箱体内部空间尺寸不宜小于2200mm(长)×2200mm(宽)×3000mm(高),壁厚不宜小 于 150 mm.
5.2.3保温箱体应采用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宜低于B1级,热阻不应小于4.2m²K/W.
5.2.4试件洞口尺寸不宜小于1500mm(宽)×2400mm(高),表面应采用不吸湿、耐腐蚀材料.
5.2.5加热管组应采用无缝不锈钢加热管,宜置于保温箱体的内上部.
5.2.6制冷机组宜置于室内环境室的外部,蒸发器宜置于保湿箱体内部顶层.
5.2.7在润口两侧距洞口表面150mm~300mm处,按面积各均匀分布4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布置示意图见图2. GB/T 39524-2020 说明: 1-温度传感器; 2试件; 3口.
图2温度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5.3湿度调控系统 5.3.1湿度调控系统由加湿设备、除湿设备和湿度传感器组成.
5.3.2加湿设备宜设置在垂直于试件洞口表面通过试件中心位置轴线上.
5.3.3除湿设备应根据除湿量选型,宜采用转轮除湿机.
5.3.4湿度传感器宜设置在垂直于试件表面中心轴线上,距试件表面150mm~300mm处,润口两侧 对应布置.
5.4水喷淋系统 5.4.1水喷淋系统由水箱、喷淋头和水流量计组成.
5.4.2水箱宜采用不锈钢材料,容量应根据试验要求计算确定.
5.4.3喷淋水温度宜为(15±3)℃C,淋水量应为(2.0±0.2)L/(m²min).
全部试件.
5.4.5水流量计宜置于箱体外部,精度等级不应低于2.5级.
5.5红外辐照系统 5.5.1红外辐照系统由红外灯组和温度传感器组成.
5.5.2红外灯波长范围宜为1.5μm~2.6um,红外灯组辐照面积应完全覆盖试件表面.
5.5.3试件表面处辐照强度可通过试件表面处温度表征,试件表面处温度应达到(70士5)℃,或试件表 面处辐照强度应达到(1120±112)W/m².
5.5.4试件表面处温度传感器宜置于黑色无光漆铝板表面,铝板与试件表面之间应粘贴绝热材料.
5.5.5温度传感器宜在试件室外侧设置,且表面中心设置1个、四角各设置1个.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39188-2020 电动门窗通用技术要求.pdf
ICS 91.060.50 P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188 -2020 电动门窗 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ic windows and doors (gates) 2020-11-19发布 2021-10-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9188-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规格和标记 5一般要求 6技术要求 7试验方法 13 8性能分类及选用 1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电动门窗相关产品标准和常用材料标准 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电动门常见危险部位示意 GB/T 3918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红门智能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江西百胜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联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 限公司、福建安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先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昌施普雷特节能科技有限公 司、佛山市南海鼎新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长春阔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 公司、青岛拉斐特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昆明海顿自动门业有限公司、霍曼(天津)门业有限公司、无锡 旭峰门业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久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自动门行业协会、无锡市苏可自动门制造 有限公司、天津海瑞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佛山市晶源门控有限公司、江苏德普尔门控科技有限公司、 大昶门控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林特门业科技有限公司、海达门控有限公司、沈阳宝通门业有 限公司、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锐泽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欧尼克科技 有限公司、深圳市易雷特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赛迪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冠军、林夕范、藏建国、刘会涛、余家红、林郁、孙剑、白静国、欧阳晖、陈波、 杨杰、霍志文、刘建宏、杜万明、王旭东、王顺府、杨光旭、陈金华、毛小明、陈标明、苏可、王海、温卓龙、 程跃飞、夏新国、王俭俭、贾春林、杨国元、徐忠、张海峰、周国青、李荔、范晓祥.
GB/T 39188-2020 电动门窗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门窗的分类、规格和标记、一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性能分类及选用.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使用的电动门和电动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85(部分)电声学声级计 GB/T3797电气控制设备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706.9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闸门、房门和窗的驱动装置的特殊要求 GB/T5171.1小功率电动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5823建筑门窗术语 GB/T5824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 GB/T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GB/T8478铝合金门窗 GB/T8484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方法 GB/T8485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10125人造气氨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2350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GB/T14155整橙门软重物体撞击试验 GB/T16917.1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BO)第1部分:一 般规则 GB/T17454.2机械安全压敏保护装置第2部分:压敏边和压敏棒的设计和试验通则 GB/T19436.1机械电气安全电缴保护设备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试验 GB/T24343-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绝缘电阻试验规范 GB/T29907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方法 GB/T30591建筑门窗洞口尺寸协调要求 GB/T31433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 GB/T34616-2017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 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T 39188-2020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JG/T227车库门电动开门机 JG/T305-2011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 JG/T310人行自动门用传感器 JG/T325工业滑升门开门机 JG/T374建筑用开窗机 JG/T411电动卷门开门机 JG/T412建筑遮阳产品耐雪荷载性能检测方法 JG/T462平开门和推拉门电动开门机 3术语和定义 GB/T58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动门electric doors(gates) 用于开或隔断固定区域供人或车等通行的建筑润口或通道出入口,按键操作或信号触发,由电力 驱动活动扇启闭的门系统或设备的总称.
注:通常包括门体、启闭装置、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其他配件等.
3.2 电动窗electric windows 由电力驱动活动扇启闭的窗系统的总称.
注:通常包括窗体、启闭装置及其他配件等.
场院门gates 用于建筑物内外场所、庭院出人口的门或设备.
门体非封闭或未与建筑物本体贴合连接,开启或关 闭时都处于透风、透气状态,不具备水密、气密等物理性能.
3.4 电动栏杆(机)exit barrier electric gates 转动输位于设备一端或一角,单杆或多杆组合的门体(杆件)绕轴上下往复旋转起落的电动场院门.
上扬角度通常为90°. 3.5 主危险区域main dangerous area 电动门运行区间可能造成碰撞、挤压伤害的空间区城,为距离地面高度2.5m以下,活动扇运行前 方500mm以内的运行区域.
4分类、规格和标记 4.1分类 4.1.1电动门 4.1.1.1按用途 电动门按用途分类及代号见表1.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39135-2020 建筑光伏玻璃组件色差检测方法.pdf
ICS 81.0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135 -2020 建筑光伏玻璃组件色差 检测方法 Test method of color difference for photovoltaic glass module used in building 2020-10-11发布 2021-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9135-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测试要求 5测试方法 6数据处理 7测试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色差与视觉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测试报告模板 参考文献 GB/T 3913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河北省 风凰谷零碳发展研究院、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 创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晶科能源科技(海宁)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三鑫光伏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华矩 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志球、刘俊辉、关迎利、李宁、孔健、孙韵琳、杨、李淳伟、冯仁华、武振羽、 方振雷、卢佳妍、刘丽芳、吴翠姑、郭素琴、张玲、李志坠、陈彭、赵亮.
GB/T 39135-2020 建筑光伏玻璃组件色差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光伏玻璃组件色差检测方法的测试要求、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和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平面的建筑光伏玻璃组件的色差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921-2008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 GB/T11942-1989彩色建筑材料色度测量方法 JC/T2001-2009太阳电池用玻璃 IEC61215-2:2016地面光伏(PV)组件设计资格和类型批准第2部分:试验程序[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Part 2 : Test procedur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封装材料encapsulants 用于封装光伏组件带电部分的前片和后片之间的光伏组件中间材料.
[1EC 61730-1;2016 定义 3.2.3] 3.2 光伏玻璃组件photovoltaic glassmodule 由玻璃、光伏电池、封装材料、汇流条、绝缘胶带、引出端等材料组成,具有发电功能的产品.
3.3 色差color difference E 定量表示的色知觉差别.
注:改写GB/T5698-2001.定文4.62.
3.4 光伏玻璃组件色差color difference ofphotovoltaic glassmodule E 定量表示的光伏玻璃组件色知觉差别.
3.5 批量色差batch color difference △E、 相同测量条件下,一批或多批光伏玻璃组件按抽样原则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测量并计算出的样品 GB/T 39135-2020 色差的最大值.
9 片内色差 glass module unit color difference E 相同测量条件下,同一片组件内不同测量位置之间色差的最大值.
4测试要求 4.1样品要求 应符合IEC61215-2:2016中MQT01的外观要求.
4.2设备要求 光谱光度计应符合GB/T11942-1989中4.2的规定: a)波长范围为 400 nm~700nm; b)波长半宽度应在20nm 以内; c)测光精度在测光范围内满刻度的0.5以内; d)仅器的标称波长与实际波长的偏离值不大于0.5nm.
5测试方法 5.1抽样准则 根据JC/T2001-2009中7.2.1的抽样表进行抽样,见表1.
当产品批量大于1000片时,以1000片 为一批再分批抽取试样.
如采用特殊的抽样方法,抽样原则需详细的在报告中说明.
表1抽样准则 单位为片 批量范围 样本大小 1~8 全检 9~15 全检 16~25 15 26~50 20 51~90 30 91~150 40 151~280 60 281~500 100 501~1000 150 注:本标准抽样原则不包含合格与不合格判定.
5.2选点 5.2.1测量并计算样品组件的面积.
5.2.2在组件每平方米中至少选取5个测试区域,不足1m²的也选取5个测试区域,这些测试区域需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38948-2020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pdf
ICS 93.080.20 Q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948 -2020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 性能评价方法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of asphalt mixture at low temperature 2020-06-02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38948-2020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试验设备 5准备工作 6试验步骤 7计算 8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试验报告 GB/T 3894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安大学、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 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安撒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北京 城建华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广西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重庆建工 第一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培文、王媛、陈为、王春、高云龙、叶智威、杨进、赵普、刘红瑛、宋大鹏、陈修和、 何勇海、张勇、刘丹娜、潘立、袁同康、王志文.
GB/T 38948-2020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试验设备、准备工作、试验步骤、计算、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26.5mm的各种热排、温推拌沥青混合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沥青混合料弯曲应变能bend strain energy of asphal mixture 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破坏过程中,达到裂缝形成的临界状态时,储存于沥青混合料内的能量.
注:单位为千集(kJ).
3.2 沥青混合料弯曲应变能密度bend strainenergy density ofasphaltmixture 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破坏过程中,达到裂缝形成的临界状态时储存于沥青混合料单位体积内的 能量.
注: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kJ/m').
4试验设备 4.1试验机 宜采用能施加恒定荷载的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
荷载由力传感器测定,最大荷载应满足不超 过传感器量程的80%且不小于量程的20%的要求,宜采用5kN,分辨率0.01kN.
具有梁式支座,下支 座中心距200mm,上压头位置居中,上压头及支座为半径10mm的圆弧形固定钢棒,压头活动时能与 试件紧密接触.
应配有恒温环境箱,低温宜控制到一30℃,控温准确到土0.5℃.
4.2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应连续同步记录荷载、跨中位移,采集频率不低于100次/s,且能够自动储存数据.
荷载、位移 分辨率分别不应大于10N和0.01mm.
4.3其他仪具 刻度值不大于0.1mm的游标卡尺.
刻度值不大于0.1C、量程为一30℃~100C的温度计.
GB/T 38948-2020 浸水天平、溢流水箱、网篮、烘箱、搪瓷盘等.
5准备工作 5.1按照JTGE20中T0702制备沥青混合料,成型试件前应按JTGE20中T0734规定的方法进行老 化,不同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条件如表1所示.
表1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条件 混合料类型 老化温度 老化时间 普通西青混合料 135±1 4 h±5 min 改性断青混合料 150±1℃ 4 h±5 min 温拌西青混合料 120 ℃ ±1 ℃ 2 h±5 min 5.2按JTGE20中T0703规定的方法成型试件,室温下普通沥青混合料试件放置24h、改性沥青混合 料试件放置48h后,按JTGE20中T0715切割试件,试件尺寸符合表2的要求,并在室温下自然晾干, 标注试件高度方向.
表2低温弯曲试验试件尺寸 单位为毫米 公称最大粒径D的范围 长 宽 高 D≤13 2 mm 250 30 35 13 2 mm<D ≤19 mm 250 40 40 19 mm<D ≤26 5 mm 250 50 50 差超过2mm时,试件应作跨中断面的宽度为b.高度为k.取3个断面的平均值,准确至0.1mm. 5.4根据混合料类型按JTGE20中T0705/0706规定的方法确定试件的密度、空原率等指标. 实测空 隙率与设计空隙率相差超过0.5%时,试件应作废. 5.5每组长方体试件数量不宜少于6个,有效试件数量不应少于4个. 5.6从保温环境箱达到试验温度起,试件恒温时间不应小于4h.且保温箱中试件之间距离不小于 20 mm. 5.7安放试验机梁式试件支座,支点间距应为200mm土0.5mm,使上压头与下支座保持平行,且两侧 等距离如图1所示,然后将其位置固定. P 250.mm 125m e) 200 mm 77 (9) 25 mm 25 mm 说明: P-集中荷载. 图1低温弯曲试验加载装置示意图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38794-2020 家具中化学物质安全 甲醛释放量的测定.pdf
ICS 97.140 08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794 -2020 家具中化学物质安全 甲醛 释放量的测定 Chemical safety in furniture-Determination of formaldehyde emission 2020-06-02发布 2020-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38794-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收集方法 5分析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各种样品外形轮廊体积的计算 参考文献 16 GB/T 3879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联邦家私集 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伊莉雅(厦门)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 司、佛山市迪奥比家具有限公司、安吉县龙威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家具与五金研究所、国家家具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北 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清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菊芬、吴海涛、许俊、杨如嫌、周山林、刘晨光、海凌超、王红强、郝得锋、许金飞、 黎干、廖顺南、丁晨、钟文翰、朱宇宏、李隆平、罗析、张寅平.
GB/T 38794-2020 家具中化学物质安全 甲醛释放量的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具中甲醛释放量测试方法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用家具产品甲醛释放量的测定.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外用家具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GB/T31106-2014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GB/T31107家具中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检测用气候舱通用技术条件 QB/T1952.1-2012软体家具沙发 QB/T1952.2-2011软体家具弹簧软床垫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甲醛释放量formaldehyderelease:formaldehyde emission 在标准规定条件下,通过某种测试方法,按照一定形式(如单位面积或承载率)和时间要求,测得产 品(或原材料)向外界散发甲醛(HCHO)气体的浓度.
[GB/T 28202-2011 定义2.9.7.1].
3.2 气候舱舱容volume of test chamber 气候舱空载时,舱内参与空气交换的总容积.
注:舱内照明设备、传感器等所占空间不计.
3.3 体积承载率volumeloadingfactor 本家具外形轮廊体积与气候舱舱容的比值.
注: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²/m²).
GB/T 38794-2020 3.4 背景浓度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气候舱空载时,舱内空气的甲醛浓度.
注: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²). 3.5 空气交换率airexchange rate 9 空气流速airvelocity 试验条件下,舱内空气流过样品表面的速度.
4收集方法 4.1干燥器法 4.1.1总则 本方法适用于木家具,以及钢木家具等硬制材料与本制材料混合制成的家具产品.
4.1.2原理 根据家具设计使用状态、用材种类等制作试样,利用甲醛比空气重、易溶于水的特性,将试样放在一 定容积的干燥器中,在干燥器底部放置盛有蒸馏水的结晶Ⅲ,将干燥器放入模拟居住环境室(舱)中一定 时间后,测试结晶Ⅲ蒸馏水中的甲醛浓度.
4.1.3仪器设备 4.1.3.1玻璃干燥器:直径240mm,容积(11±2)L.
4.1.3.2金属支架:不锈钢丝制成,能够均匀支撑试样直立于结晶Ⅲ之上的装置.
4.1.3.3结晶Ⅲ:直径(120±1)mm高度 60mm~65 mm. 4.1.3.4环境室(舱):温度(20土1)℃.
4.1.3.5支撑网:收集装置中宜有支撑网,支撑网结构按照GB/T17657-2013中4.59.2.2的规定.
4.1.4样品 4.1.4.1取样:试样从家具成品样品上或同件家具成品样品的板件组合中获取.
若家具成品样品中使 用数种材料,则分别在每种材料的部件上取样,按照材料在家具中使用面积比例,确定每种材料部件上 的试件数量,试样应在实验室内常温下制备.
4.1.4.2试样规格:长(150±1.0)mm,宽(50±1.0)mm.
4.1.4.3试样数量:试件中每种可能含有甲醛材料的试样六面体总表面积应接近1800cm²(封边增面 不计),由此确定试样数量.
不足取样的材料,可在同批次同型号的2件样品上取样;如在同批次同型号 的2件样品仍不能满足取样的,则不按此方法检测其甲醛释放量.
的材料进行封闭.可采用蜡封、密封带对切割面密封,密封带应包过断面并覆盖暴露面边缘5mm~ 8 mm. 4.1.4.5试样存放:试样制备后应在1h内开始试验,采用蜡封的试样,应等待试样封边处冷却后试验, 否则应重新制作试件.
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正式版 GB/T 38704-2020 建筑木框架幕墙组件.pdf
ICS91.060.10 P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8704 --2020 建筑木框架幕墙 组件 Frame system of timber supporting curtain wall 2020-03-31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38704-2020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和标记 一般规定 6要求 7试验方法 10 9标志、标签和随行文件 11 10包装、运输和贮存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集成材的强度等级的抗弯强度特征值和抗弯弹性模量特征值 附录B(规范性附录)建筑木框架幕墙组件风压方向承载性能试验方法 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建筑木框架幕墙组件重力方向承载性能试验方法 16 GB/T3870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建筑门窗幕墙行业协会、高碑店顺达墨瑟门窗有限公司、广东 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鸿鑫互联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瑞赐实业有限公司、江苏爱美森 本业有限公司、木材节约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长龙、张喜臣、周海宾、孙照斌、范玉玲、魏贺东、杜万明、王盛坤、徐逸、李理、 威士龙、刘学超、赵及建、胡乃冬.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41
42
43
…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