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JATA 0024-2024 水质 氨氮测定预制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pdf
ICS 13.060 Z 10 ZJA 浙江测试团 体标准 T/ZJATA 00242024 水质氨氮测定 预制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he ammonia nitrogen Precast Nessler's reagent-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2024-07-08发布 2024-08-08实施 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发布
T/ZJATA 002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考虑到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的专业性和特殊要求,本文件主要内容按HJ168-2020《环境监测分析 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的规定编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迪特西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验证单位: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台州生态 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绍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金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环境监测工程有限 公司和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嘉兴)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炜、俞慧萍、周蓝、傅强、朱晓丹、王飞、曹柳燕、李婉容、屈艺、马文姣、 钱梦莹、曲平、刘露、包伟方.
I1
T/ZJATA 0024-2024 水质氨氮的测定预制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警告:预制试剂含有二氯化汞或碘化汞.
使用本文件的实验人员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与试剂直接 接触,实验过程中应防止试剂泄露,残渣残液应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处理.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测定水中氨氮的预制试剂分光光度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当采用低量程测定时,本文件的方法检出限为0.20mg/L,测定下限为0.80mg/L,未经稀释水样的 测定上限为30.0mg/L.
当采用高量程测定时,本文件的方法检出限为1.50mg/L,测定下限为6.00mg/L, 未经稀释水样的测定上限为150mg/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168-202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924COD光度法快速测定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 1 氨氮 ammonia nitrogen 以游离氨(NH)或铵盐(NHd)形式存在于水中的氮.
[来源:HJ195-2023 3.1] 3. 2 预制试剂precast reagent 通过预先在生产工厂完成某种分析所需几种试剂的称量、溶解、混合、分装等流程,得到独立包装、 即开即用的化学试剂产品.
[来源:T/ZJATA 0001-2020 3.2] 3. 3 实验室空白试验laboratoryblank test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分析步骤进行测定的过程.
T/ZJATA 0024-2024 [来源:T/ZJATA 0001-2020 3.3] 3. 4 全程序空白试验whole program blank test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行测定的过程.
注:一致的程序包括运至采样现场、暴露于现场环境、装入采样瓶中、保存、运输以及的分析步骤等.
[来源:T/ZJATA 0001-2020,3.4] 4方法原理 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吸光度 与氨氮含量成正比,于波长420nm处测量吸光度.
5干扰和消除 水样中含有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氯化物、余氯和有机物时会产生干扰,含有此类物质时要作 适当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影响.
若样品中存在余氯,可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去除,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余氯是否除尽.
若样品中存在硫化物,可加入乙酸锌溶液去除.
若样品中存在金属离子、氯化物、甲醇和乙醇时,可 用预蒸馏法处理,如存在丙酮、甲醛等沸点较低、水溶性大、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可在酸性条件下加 热煮沸后蒸馏处理.
6试剂或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实验时所用试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6.1实验用水的制备 无氨水:实验室纯水器直接制备,或直接购买市售纯水,应满足实验空白要求.
6.2试剂 6. 2. 1硫酸(H S0):p=1.84g/ml.
6. 2. 2盐酸(HC1) :p=1. 18 g/ml.
6.2.3预制试剂:适用于测定氨氮值为0.20mg/L150mg/L的样品,主要组成成分为纳氏试剂.
预制试 剂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应至少能稳定保存1年.
预制试剂在使用前应进行消耗性材料的质量检验,检验 方法按附录A执行.
6.2.4硫代硫酸钠溶液,p=3.5g/L.
称取3.5g硫代硫酸钠(NaS0)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6.2.5硫酸锌溶液,p=100g/L.
称取10.0g硫酸锌(ZnS0 7H.0)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6.2.6氢氧化钠溶液,p=250g/L.
称取2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6.2.7氢氧化钠溶液,c(Na0H)=1mol/L.
称取4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6.2.8盐酸溶液,c(HC1)=1mo1/L.
量取8.5ml盐酸(6.2.2)于适量水中,用水稀释至100ml.
T/ZJATA 0024-2024 6.2.9轻质氧化镁(Mg0),不含碳酸盐,在500℃下加热氧化镁,以除去碳酸盐.
6.2.10硼酸,p=20g/L.
称取20g硼酸溶于水中,稀释至1L.
6.2.11溴百里酚蓝指示剂(bromthymolblue),p=0.5g/L.
称取0.05g溴百里酚蓝溶于50ml水 中,加入10ml无水乙醇,用水稀释至100ml. 6.2.12淀粉-碘化钾试纸,称取1.5g可落性淀粉于烧杯中,用少量水调成翻状,加入200ml沸水, 搅拌混匀放冷.
加0.50g碘化钾(KI)和0.50g碳酸钠(NaC0),用水稀释至250ml.
将滤纸条浸 渍后,取出晾干,于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或直接购买市售淀粉-碘化钾试纸.
6.2.13乙酸锌溶液,p=50g/L.
称取50g乙酸锌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6.3氨氮标准溶液 6.3.1氨氮标准贮备溶液,0.=1000mg/L.
称取3.8190g氯化铵(NHC1,优级纯,在100~105℃ 干燥2h),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线,可在2~5C保存6个月.
或直接购 买市售有证标准物质.
6.3.2氨氮标准中间液I,P、=500mg/L.
量取50.00ml氨氮标准贮备液(6.3.1)于100ml容量瓶 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此落液至少可储存3个月.
6.3.3氨氮标准中间液II,p.=100mg/L.
量取10.00ml氨氮标准贮备液(6.3.1)于100ml容量 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至少可储存1个月.
6.3.4低量程氨氮标准系列使用液:分别量取0.50ml、1.00ml、2.50ml、5.00ml、10.0ml和15.0 ml氨氮标准贮备溶液11(6.3.3)至50ml容量瓶中,用无氨水(6.1)稀释至标线,混匀,配制成1.00 mg/1、2.00mg/1、5.00mg/1、10.0mg/1、20.0mg/1和30.0mg/1的标准使用液.
此系列溶液在4°℃ 冷藏条件下保存,可稳定1个月.
6.3.5高量程氨氮标准系列使用液:分别量取1.00ml、2.00ml、4.00ml、6.00ml、10.0ml和15.0ml 氨氮标准贮备溶液1(6.3.2)至50ml容量瓶中,用无氨水(6.1)稀释至标线,混匀,配制成10.0g/1、 20.0mg/1、40.0mg/1、60.0mg/1、100mg/1和150mg/1的标准使用液.
此系列溶液在4C冷藏条件 下保存,可稳定1个月.
7仪器和设备 7.1分光光度计:应符合HJ924的相关要求,具备数据存储、曲线存储、查阅、校准等功能,能清晰 显示浓度值和吸光度值.
分光光度计具420mm波长,配套的比色器为专用比色管.
在正常工作时,吸 光度示值稳定性、测量重复性和测量误差应符合H924中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
仪器测量范围应满足 方法测定范围的要求.
7.2氨氮蒸馏装置:由500ml凯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导管组成,冷凝管末端可连接一段适当 长度的滴管,使出口尖端浸入吸收液液面下.亦可使用500ml蒸馏烧瓶.
7.3吸量管、容量瓶A级.
7.4移液器(枪):最小分度体积不大于0.01ml.
7.5一般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
T/ZJASE 029-2024 厚壁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 超声检测.pdf
ICS 77.040. 20 ZJASE CCS H26 团 体 标 准 T/ZJASE 029-2024 厚壁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 超声检测 Ultrasonic testing of butt joints in thick walled aluminum and aluminum alloy pressure equipment 2024-06-24发布 2024-06-30实施 浙江省特种设备协会发布
T/ZJASE 029-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5检测方法 6 质量分级 7 检测记录和报告.. ZJASE
T/ZJASE 02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特种设备协会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杭州盈铭深冷真空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市特种设备 检验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湖南长达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盈德气体工程(浙江)有限公司、杭州赛弗 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闻建芳、蔡刚毅、屠林杨、徐旭、李日兵、叶宇峰、徐光彪、毛炜、徐登峰、 李伟忠、王蕾、刘会彬、黄鹏青、吴光伟、王正山、唐、马宏伟、赵志彪、童卫华、林贞禄.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ZJASE 029-2024 厚壁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超声检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厚度80mm~130mm且内外径比≥70%的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的超声检测.
本文件适用于厚度80mm~130mm的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生产和使用个过程中对接接头的超声检 测.
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可参照使用,检测面直径<900mm及 非承压设备及的对接接头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27664.2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设备的性能与检验第2部分:探头 JB/T9214 无损检测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JB/T10062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NB/T4701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NB/T47013.1和NB/T47013.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一般要求 4.1检测人员 4.1.1从事超声检测的人员应符合NB/T47013.1和NB/T47013.3的有关规定. 4.1.2从事超声检测的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的材料特性、制造安装、焊接及热处 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应熟悉被检工件的制造工艺、声学特性等,对检测中出现的间题能作出分析、判 断和处理. 4.2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超声检测选用的仪器和探头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各项性能指 标应符合NB/T47013.3的要求,探头测试方法按GB/T27664.2的规定. 4.2.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
T/ZJASE 028-2024 厚壁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 射线检测.pdf
ICS 77.040. 20 ZJASE CCS H26 团 体 标 准 T/ZJASE 028-2024 厚壁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 射线检测 Radiographic testing of butt joints of thick-walled aluminum and aluminum alloy pressure equipment 2024-06-24发布 2024-06-30实施 浙江省特种设备协会发布
T/ZJASE 028-2024 目次 前言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检测工艺及其选择 6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 7检测记录和报告 01 参考文献. 12 ZJASE
T/ZJASE 02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特种设备协会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杭州盈铭深冷真空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市特种设备 检验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湖南长达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盈德气体工程(浙江)有限公司、杭州惠威 无损探伤设备有限公司、杭州荣探无损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杭州赛弗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旭、蔡刚毅、闻建芳、屠林杨、李日兵、叶宇峰、徐光彪、毛炜、蒋洪华、 梅盛良、李伟忠、王蕾、刘会彬、童卫华、易永庆、黄鹏青、吴光伟、马宏伟、陈喜博,赵志彪、郭乐 钦.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ZJASE 028-2024 厚壁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对接接头射线检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厚度大于或等于80mm~130mm的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X射线检 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熔化焊的焊接接头(以下简称“对接接头”),包括双面熔化焊对接接头、 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
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可参照使用,非承压设备的对接接头 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照相检测 GB/T 19348.1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 19802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观片灯最低要求 GB/T 23910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金属增感屏 GBZ 117 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JB/T 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NB/T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47013.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术语和定义 GB/T12604.2、NB/T47013.1和NB/T47013.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夹钨 Tungsten Inclusion 钨极悄性气体保护焊时,钨极微粒混入焊缝金属的现象.
4一般要求 4.1检测人员 4.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符合NB/T47013.1和NB/T47013.2的有关规定.
4.1.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的材料特性、制造安装工艺、焊接及 1
T/ZISIA 04-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可信计算技术要求.pdf
ICS 35. 240 L70/84 团 体 标 准 T/Z1S1A04-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可信计算技术要求 Autonomous and innovative cybersecurity technology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trusted puting 2024-06-05发布 2024-06-05实施 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发布
T/Z1S1A 04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5可信计算逻辑框架 6总体说明 6.1可信根构建及能力要求说明.. 6.2可信计算功能说明. 7技术要求........ 7.1可信根构建及能力技术要求 7.1.1可信根构建方式技术要求 7.1.2可信根隔离机制技术要求 3 7.1.3可信根启动时序技术要求 4 7.1.4可信根主动度量技术要求 7.1.5虚拟可信根构建技术要求 7.2可信计算功能技术要求. 4 7.2.1静态度量 7.2.2动态度量 7.2.3可信控制, 7.2.4可信接入 7.2.5可信审计 7.2.6可信报告 7.2.7可信存储.. 7.2.8虚拟可信根可信能力. 附录A(资料性附录)可信根结构及构建方式
T/Z1S1A 0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可信华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 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北京乐达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软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 公司、北京源堡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 五研究所、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航材利顿(北 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君、王炎玲、段古纳、靳佑鼎、王舒、徐鹏、李兴华、胡璇、刘 立、周华涛、葛健佳、陈晓峰、常凯翔、王伟、成国强、吴月梅、于晴、邹冬、郑曼、曾磊、 张海彬、王颖、隋嘉楠.
T/Z1S1A042024 引言 为了支撑落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于可信计算的技术要求,同时规范基于可信计算 技术研制的可信整机产品的可信能力及功能,需要从可信计算的角度编制专门的技术标准.
针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中第一级到第四级关于可信计算技术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可信根 构建及可信功能相关的详细的技术指标.
本标准是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相关系列标准之一:对T/ZISIA01-2024《自主创新 型网络安全技术框架》关于可信计算相关内容进行了细化,并与T/ZISIA02-2024《自主 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可信启动设计要求》和T/ZISIA03-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 技术计算基础环境安全要求》相关内容互相支撑.
Ⅱ
T/Z1S1A 04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可信计算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可信整机产品算逻辑框架、总体说明和技术要求,包括可信根构建及能力 技术要求、可信计算功能技术要求.
本文件可用于指导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产品研制、测评工作,可供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 产品研制单位、测评单位、管理机构等相关方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9827-2013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规范可信平台主板功能接口 GB/T37935-2019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规范可信软件基 GB/T40650-2021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规范可信平台控制模块 GM/T0011-2012可信计算可信密码支撑平台功能与接口规范 GM/T0012-2020可信计算可信密码模块接口规范 T/ZISIA01-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框架 3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2010、GB/T 298272013、GB/T 379352019 和I T/ZISIA 012024 界定的术 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可信根rootoftrust 可信根是可信计算平台的信任源点,由TPCM和TCM构成,用于支撑可信计算平台信任 链建立和传递的可对外提供完整性度量、安全存储、密码计算等服务的功能模块.
3. 2 可信平台控制模块trustedplatformcontrolmodule 一种集成在可信计算平台中,用于建立和保障信任源点的硬件核心模块,为可信计算平 台提供完整性度量、安全存储、可信报告以及密码服务等功能.
[来源:GB/T 29827-2013,3.20] 3.3 可信密码模块trustedcryptographymodule 可信计算平台的硬件模块,为可信计算平台提供密码运算功能,具有受保护的存储空间.
[来源:GM/T 0012-2020,3.7] 3. 4 静态度量staticmeasurement 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对系统完整性进行测量和评估的可信度量方法.
3.5 动态度量dynamicmeasurement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系统完整性和行为安全性进行测量和评估的可信度量方法.
[来源:GB/T 37935-2019 3.9] 3.6 可信软件基trustedsoftwarebase 为可信计算平台的可信性提供支持的软件元素的集合, [来源:GB/T 37935-2019 3.3]
T/ZISIA 03-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计算基础环境安全要求.pdf
ICS 35. 240 L70/84 团 体 标 准 T/Z1S1A03-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基础环境安全要求 Autonomousandinnovative cybersecurity technology Security requirements for puting infrastructure environment 2024-06-05发布 2024-06-05实施 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发布
T/Z1S1A 03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5计算基础环境概述 6处理器技术要求 7内存安全技术要求.
8固件技术要求 8.1固件.. 8.2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 8.3安全固件引导启动.
9操作系统技术要求 9.1安全中心.... 4 9.2Linux安全模块 10可信执行环境技术要求, 4 10.1可信应用, 10.2密码服务.
10.3存储.
10.4管理模式, 11安全API技术要求 附录A(资料性)UEFI固件度量内容项及其要求 附录B(资料性)安全中心功能列表, 参考文献.....
T/Z1S1A 0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电(海南)联合创新研究院有限公 司、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北京 源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深圳云安宝科技有限 公司、南京信风网络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海南金垦赛博信息科技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明、张珂伟、程永灵、王长帅、杨伟萍、杨洪鹏、刘浩、魏淑华、 邱浩、战茅、姚磊、罗洪毅、张大朋、李建、肖鹏、杨有桂、于晴、邹冬、林俊、王国华、 王海洋、陈晓峰、常凯翔、张沁园、王喆、曹金.
T/Z1S1A032024 引言 计算基础环境作为增强计算系统的基础元素集合,正面临着体系结构缺乏免疫力、产品 应用补修漏洞不及时、常规安全防护机制降低CPU功效等问题.
为了提升其在操作过程中的 安全性和可控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要求标准,以保障整体系统在各个层面上达到最 高的安全性水平.
结合国内行业发展以及自主创新计算技术现状,着眼于T/ZISIA01-2024《自主创新型 网络安全技术框架》中自身安全防御层的基础共性安全部分,本文件综合应用同系列标准 T/ZISIA02-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可信启动设计要求》以及T/ZISIA04-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可信计算技术要求》中可信计算内容,规范了一种以安全芯片 为基础,具有主动度量功能以及安全可信引导等技术的计算基础环境机制,包括计算基础环 境的概述以及处理器技术、可信引导、内核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关键技术要求.
通过这些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基础环境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可控性和稳定性,提高整体系统在不同环境 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为整机生产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外设产品开发商等厂商的研发适配 提供参考.
Ⅱ
T/Z1S1A 03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计算基础环境安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自主创新型计算基础环境的安全要求,规定了可信引导、内核安全和系统 安全等安全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自主创新型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功能设计、开发与测试,也为整机生产商、 应用软件开发商、外设产品开发商等厂商的研发适配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272-2019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37935-2019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规范可信软件基 GB/T36630.1-201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安全可控评价指标第1部分:总则 GB/T25069-2022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T/ZISIA01-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框架 T/ZISIA02-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可信启动设计要求 T/ZISIA04-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可信计算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自主创新型autonomousandinnovative 信息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由国内生产厂商自主掌握,供应链不受其他国家实体的控制, 且符合信息技术产品安全可控评价标准的属性.
[来源:T/ZISIA 01-2024,3.1] 3.2 计算基础环境putinginfrastructureenvironment 用于支撑和增强计算系统的基础元素集合,包括计算芯片、固件、操作系统、存储等.
3. 3 可信软件基trusted software base 为可信计算平台的可信性提供支持的软件元素的集合.
[来源:GB/T 37935-2019 3.3] 3. 4 固件firmware 固化到计算机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一组程序或软件,为计算机提供最基本的硬件初 始化,还可能向上层软件提供底层硬件的访问接口或服务.
3.5 工作网络worknetwork 是一种基于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的,有秩序和边界的通信网络.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PI: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
T/ZISIA 02-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可信启动设计要求.pdf
ICS 35. 240 L70/84 团 体 标 准 T/Z1S1A02-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安全可信启动设计要求 Autonomous and innovative cybersecurity technology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secure and trusted booting 2024-06-05发布 2024-06-05实施 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发布
T/Z1S1A 2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符号和缩略语 5安全可信启动设计原则 6安全可信启动保护对象 7硬件设计要求, 7.1硬件资源隔离, 7.2安全启动芯片.
7.3安全存储... 7.4安全通讯机制. 8软件设计要求. 8.1软件启动流程设计要求 8.2安全可信启动验签要求 8.3安全固件更新设计要求, 8.4安全启动配置.. 8.5安全日志记录, 8.6安全更新机制 8.7安全权限控制.
T/Z1S1A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网络 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中电(海南)联合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源堡科技有限公司、 麒麟软件有限公司、昆仑太科(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吉利汽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理工学院、武汉大学、北京乐达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才、罗洪毅、杨有桂、毛庆梅、任燕、王震、陈华平、袁华强、 陈晶、杜君、张大朋、陈晓峰、常凯翔、杨伟萍、王长帅、王海洋、魏宁、于晴、邹冬、陈 小春、肖志坤、戴庆、章正柱、乔思远、汪列军、白敏.
T/Z1S1A 22024 引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深入发展,信息安全与信任成为了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安全 可信启动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指导原则,为服务器、终端、嵌入式产品等整机 厂商提供了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帮助其建立和维护安全可信的业务环境,从面满足当 前数字化环境下的安全可信需求.
本标准是对T/ZISIA01-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框架》标准中关于安全可信启 动相关要求的细化:本标准对T/ZISIA03-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计算基础环境安 支撑,从面构成自主创新型网络可信计算体系.
我们期待本标准能够成为组织在构建安全可信业务环境中的重要参考,为推动产业发展 和数字化进程做出积极贡献.
I
T/Z1S1A 2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可信启动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安全可信启动设计原则、安全可信启动保护对象、硬件设计要求、软件设 计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整机厂商进行计算机系统(包括服务器、终端、嵌入式产品等)的安 全可信启动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
GM/T0008-2012安全芯片密码检测标准 GB/T40650-2021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规范可信平台控制模块 GB/T37935-2019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规范可信软件基 GB/T25069-2022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M/T0002SM4分组密码算法 GM/T0003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 GM/T0004SM3密码杂凑算法 GM/T0005随机性检测规范 T/ZISIA01-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框架 T/ZISIA03-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计算基础环境安全要求 T/ZISIA04-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可信计算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固件firmware 固化到计算机中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一组程序或软件,为计算机提供最基本的硬件初 始化,还可能向上层软件提供底层硬件的访问接口或服务.
3. 2 信任链trustchain 数字证书链,指从根证书开始,通过层层信任,使持有终端实体证书的人可以获得委托 信任,以证明身份.
3. 3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input/outputsystem 是计算机中的一种固件,是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平台硬件之间连接的一个桥梁,负责计算 机开机时的硬件检测、设备初始化、操作系统引导并向操作系统提供服务接口.
3. 4 安全可信启动 secure and trusted booting 计算机启动时,启动过程中的每个组件都必须通过数字签名进行验证,以确保它们是由 受信任的发行方发布的,并且没有被纂改或替换.
3. 5 缓存cache 缓存是一种临时存储设备或存储器,用于存储临时性数据,以便加快数据访问速度.
缓 存通常位于CPU和主存之间,用于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或指令,以便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和 系统性能.
T/ZISIA 01-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框架.pdf
ICS 35. 240 L70/84 团 体 标 准 T/ZIS1A 01-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 框架 Autonomous and innovative cybersecurity technology Framework 2024-06-05发布 2024-06-05实施 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发布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概述 3 5.1安全工作特点 3 5.2安全目标. 3 5.3框架结构 3 6通用要求 .4 7自身安全防御 5 7.1基础硬件安全 5 7.2基础软件安全 5 7.3应用软件安全 7.4云计算平台安全 .6 8专业安全防护 .7 8.1通信网络安全防护 7 8.2区域边界安全防护 8.3计算环境安全防护 7 8.4网络安全运营 7 9安全风险管控 9.1风险降低. 7 9.1.1备份与恢复 7 9.1.2响应与处置 7 9.2风险转移 8 9.2.1网络安全保险 .8 9.2.2其他风险转移方式 8 10框架模块间的协同关系 9 10.1内置安全机制 6' 10.2内生安全机制 10 10.3网络弹性保障 10 参考文献 11
T/Z1S1A0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产业联盟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源堡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网络安全与信息 化产业联盟、麒麟软件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可信华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电(海 南)联合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工业大学、软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 公司、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云坤、纪胜龙、郑新华、陈晓峰、常凯翔、王海洋、梁露露、毛庆梅、靳佑 鼎、张大朋、战茅、罗洪毅、杨有桂、杜君、王炎玲、郑世普、程永灵、杨伟萍、杨光灿、魏淑华、刘 立、张海彬、赵志娟、王占群、于晴、邹冬、徐明伟、孙东红、胡伟平.
T/Z1S1A012024 引言 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持我国数字化转型,我国实施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布局自主创新型 信息技术产品的研制与应用工作,已经实现了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网络安全、云计算平台 等产品的国产替代.
自主创新型信息技术产品主要应用在政务、金融、能源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自主创新型网络 安全保障要求比普通网络高,但是,自主创新型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考验,而且性能 普遍比国际主流产品低.
这就要求我们基于自主创新型信息技术产品构建自主创新型网络时,不能简单 的沿用传统的网络安全建设方法,而是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将安全与计算深度融合,将产品与服务紧 密结合,实现安全能力协同,基于性能并不高的信息技术产品实现更高的安全防护能力.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将形成一个标准体系,本标准是标准体系的顶层标准,规定了自主创新型 网络安全技术的框架和各部分基本要求;针对框架的关键部分和重点要求,将制订专项标准.
专项标准 将根据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逐项制订并发布,从而不断丰富完善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标准体系.
T/Z1S1A 012024 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框架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的框架,包括通用要求、自身安全防御、专业安全防护、安全风 险管控以及框架模块间的协同关系.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组织基于自主创新型信息技术产品构建和运营网络安全体系,也可供自主创新型 信息技术产品研制单位、测评单位、管理机构等相关方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272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3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98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436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 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29765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 GB/T29828-2013信息安全技术可信计算规范可信连接架构 GB/T3028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服务分类与代码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36630.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安全可控评价指标第1部分:总则 GB/T36957信息安全技术灾难恢复服务要求 GB/T38645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GB/T39786-202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GB/T4326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应急能力评估准则 GB/T43696网络安全技术零信任参考体系架构 GB/T43698网络安全技术软件供应链安全要求 GM/T0002SM4分组密码算法 GM/T0003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 GM/T0004SM3密码杂凌算法 GM/T0005随机性检测规范 T/ZISIA02-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可信启动设计要求 T/ZISIA03-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计算基础环境安全要求 T/ZISIA04-2024自主创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可信计算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T/ZCL 016-2022 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评估指南.pdf
ICS03.10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016-2022 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评估指南 Evaluation guide for the project of socialforces tohelp children in distress (发布稿) 2023-4-11发布 2023-4-1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T/ZCL 016-2022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估原则. 4.1针对性原则 4.2客观性原则 4.3灵活性原则 5评估目的 2 5.1甄选项目 5.2把控质量 5.3优化提升 2 6评估主体 2 6.1项目资助方, 2 6.2项目实施方 6.3第三方机构, 7评估流程. 7.1准备阶段 7.2实施阶段 7.3报告阶段 8评估指标体系, 3 8.1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 8.2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 附录A(资料性)评估前期资料准备清单 8 附录B(资料性)项目申报书.. 附录C(资料性)项目服务方案. 13 附录D(资料性)项目实施进度汇总表. 16 附录E(资料性)项目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 19 附录F(资料性)项目立项评审报告(模板) 21 附录G(资料性)项目中期评估报告(模板) 22 附录H(资料性)项目结项评估报告(模板) 23 附录1(资料性)项目评估结果申诉表. 25 参考文献... 26 表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表A.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评估前期资料准备清单 8 表B.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申报书. 表C.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服务方案 13
T/ZCL016-2022 表D.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实施进度汇总表.. 16 表E.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 19 表F.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立项评审报告(模板) 21 表G.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中期评估报告(模板) 22 表H.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结项评估报告(模板) 23 表1.1社会力量帮扶困境儿童项目评估结果申诉表... 25 II
T/ZCL01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评科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丹、许利娴、李涛、林裕茂、丘林圣、林慧敏、宁华强.
III
T/ZCL 015-2022 慈善组织保值增值信息披露指南.pdf
ICS03.10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 015-2022 慈善组织保值增值信息披露指南 Guide for disclosure of charity asse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发布稿) 2023-4-11发布 2023-4-1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T/ZCL 015-2022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披露原则 4.1真实性 2 4.2准确性.
2 4.3完整性.
4.4及时性 2 4.5便捷性 5披露流程 5.1确定披露目的 5.2确定披露内容 5.3选择披露形式 5.4选择披露渠道 6披露时限. 附录A(资料性)慈善组织年度投资报告(倡导版)范本 附录B(资料性)慈善组织年度投资报告(基础版)框架 附录C(资料性)慈善组织重大投资报告框架. 15 附录D(资料性)慈善组织关联交易投资报告框架.. 16 参考文献... 17 表A.1慈善组织年度投资报告(倡导版)范本 表B.1 慈善组织年度投资报告(基础版)框架.
14 表C.1慈善组织重大投资报告框架. 15 表D.1慈善组织关联交易投资报告框架.
16
T/ZCL 01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北京善泽君咨询有限公司、中证金牛(北京)投资咨 询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育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脉公益基金会、深圳市鹏说财税 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文华、徐建军、杨海燕、梁媛媛、刘立芳、鹿宝、刘自敏、裴勇、谢晓霞、 胡绵鹏、伍华、刘金兰、彭斌、赵星宇、赵志雄.
I1
T/ZCL 015-2022 慈善组织保值增值信息披露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慈善组织保值增值信息披露的原则、流程和时限.
本文件适用于慈善组织保值增值信息披露工作,未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基金会、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 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慈善组织charity organization 依法成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来源:T/ZCL002-2020慈善组织项目管理规范,3.2] 3.2 投资investment 慈善组织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 产. 3.3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 对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以实现目标的行为.
3. 4 保值maintain value 资产保持原有的价值/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3.5 增值increase in value 资产在保值的基础上增加价值/购买力.
注:《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提及保值增值、投资和资产管理,这三个词严格而言是有区别 的,但日常使用中经常混用,在本文件中也混用.
3. 6 重要关联方crucialrelatedparty 慈善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管理人员、被投资方以及与慈善组织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 大影响关系的自然人或组织.
3. 7 关联方交易related-party transaction 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3. 8 统一信息平台unifiedinformationplatform 由政府统一提供或指定的,供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的慈善组织免费使用的慈善信息平台.
3.9 自有网络平台ownnetworkplatform 慈善组织以本组织名义开通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或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
4披露原则
T/ZCL 014-2022 慈善组织项目监测指南.pdf
ICS03.10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 014-2022 慈善组织项目监测指南 Progject monitoring guide for charity organization (发布稿) 2023-4-11发布 2023-4-1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T/ZCL 014-2022 目次 前言 III 引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监测原则. 2 4.1合法性原则 2 4.2合理性原则 4.3有效性原则 5监测目的, 6监测活动参与主体 2 6.1监测主体 2 6.2被监测主体 7监测活动. 7.1适用时间及情景 7.2监测流程 8监测方法, 9监测资料 5 9.1监测资料的类型 5 9.2监测资料的产生 5 9.3监测资料的补充 5 9.4监测资料的提交 5 9.5监测资料的使用 5 9.6监测资料的管理 10监测意见, 6 10.1监测意见的产出 6 10.2监测意见存档及利用, 6 10.3监测意见的使用 6 10.4监测意见的撤回.
6 附录A(资料性)常用项目监测资料列表. 附录B(资料性)慈善组织项目监测表. 附录C(资料性)慈善组织项目监测记录表. 10 附录D(资料性)慈善组织项目方案要素.
[] 附录E(资料性)慈善组织项目中期、末期报告要素 12
T/ZCL 014-2022 附录F(资料性)慈善组织项目监测报告要素 14 附录G(资料性)慈善组织项目监测材料及问题梳理清单 15 参考文献... 16 表B.1慈善组织项目监测表 9 表C.1 慈善组织项目监测记录表 10 表D.1 慈善组织项目方案要素.. ..11 表E.1 慈善组织项目中期报告要素 12 表E.2 慈善组织项目末期报告要素 13 表F.1 慈善组织项目监测报告要素 14 表G.1慈善组织项目监测材料及问题梳理清单. 15 II
T/ZCL01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 合会、广州市番禺区致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红兵、薛波涛、钟嘉慧、周如南、蔡慧雯、熊静茹、徐丹、程春光.
III
T/ZCL 013-2021 慈善组织捐赠合同指引.pdf
ICS01.14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013-2021 慈善组织捐赠合同指引 Guidelines for donation agreement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发布稿) 2021-12-21发布 2021-12-2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捐赠合同的订立 4.1捐赠合同相对方审查 2 4.2捐赠合同的起草 2 4.3捐赠合同的审批 2 4.4捐赠合同的签署 5捐赠合同的内容要素 5.1捐赠合同当事人 2 5.2捐赠财产 5.3捐赠财产的交付 5.4捐赠财产用途 5.5捐赠人权利与义务 5.6受赠人权利和义务 5.7争议解决条款 5.8违约责任 5.9其他条款 6捐赠合同的变更 5 6.1基本规定, 5 6.2捐赠财产交付的变更 5 6.3捐赠财产用途的变更 5 7捐赠合同的终止, 7.1一般规定 5 7.2项目协议的终止 7.3终止的处理方式 8捐赠合同纠纷处理 5 8.1处理原则 6 8.2处理方式 9捐赠合同归档 附录A(资料性) 捐赠合同流程示意图.
附录B(资料性) 捐赠合同(捐款)范本 8 附录C(资料性) 捐赠合同(捐物)范本. 10 附录D(资料性) 项目资助合同范本, 13 参考文献.. 18 图A.1捐赠合同流程示意图...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CL/T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法学会慈善 法治研究会、中国慈善联合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骤、应南琴、李依罪、马仲器、赵小丹、孙露露.
I1
慈善组织捐赠合同指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慈善组织捐赠合同的相关术语、合同订立、内容要素、合同变更和终止、合同纠纷处 理、合同档案归档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慈善组织与捐赠人或受赠人订立捐赠合同或资助合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440社会捐助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444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慈善项目charitableprogram 由慈善组织或其他公益性社会组织、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公益性群众团体基于慈善目的开展 的资助项目或服务项目.
3.2 捐赠人donor 基于慈善目的,自愿赠与财产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3.3 受赠人 donee 基于慈善目的,接受捐赠财产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3. 4 受赠组织 donee organization 受赠人中的接受并使用捐赠财产的慈善组织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公益 性群众团体等.
3.5 捐赠合同donationagreement 捐赠人基于慈善目的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捐赠,捐赠人和受赠人就捐赠 财产的类型、数量、用途、使用方式等事项订立的协议.
3.6 受益人the benefited 接受并最终使用捐赠款物或享受志愿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3.7 捐赠财产donated property 捐赠人向受赠人提供的属于其有处分权的合法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 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
3.8 限定性捐赠restricted donation
T/ZCL 012-2021 企业慈善捐赠指引.pdf
ICS03.10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 012--2021 企业慈善捐赠指引 Guidelines of corporate contribute to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发布稿) 2021-12-21发布 2022-12-2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T/ZCL012-2021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企业捐赠原则 4.1合规性原则 2 4.2真实性原则 2 4.3及时性原则 4.4完整性原则.
5捐赠行为指引 5.1支持开展慈善活动的方向, 2 5.2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的资源和方法 2 5.3企业慈善捐赠行为规范化 5.4企业员工志愿服务, 5.5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流程图 6捐赠行为自我评价指引, 6.1贡献度... 6.2影响力. 6.3专业可持续性 6.4创新性 附录A(资料性) 企业慈善报告框架. 附录B(资料性) 企业自我评价指标, 6 参考文献.... 图1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示意图. 表A.1企业慈善报告框架.
表B.1企业自我评价指标.
T/ZCL01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CL/T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明慈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北京明兆社会组织数据 服务中心、中国慈善联合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瑞军、李长文、邹晓玲、朱光明、孙露露、徐慎檀.
I
T/ZCL 012-2021 企业慈善捐赠指引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企业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捐赠的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慈善捐赠的管理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440社会捐助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444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企业 business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交纳所得税的组织.
3.2 慈善捐赠行为contributing tocharitableorganization 企业基于慈善目的向慈善组织自愿、无偿赠与其合法资产,并可接收捐赠票据的行为.
3. 3 慈善组织charitable organization 慈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慈善 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3. 4 基金会foundation 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3.5 社会团体socialgroup 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成立的社会组织.
3.6 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socialservice agency 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成立的社会组织.
3.7 企业冠名基金thenamedfund 企业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慈善捐赠,并在慈善组织内部设立冠以特定名称的专项基金.
3.8 项目和活动合作projectandactivity cooperation 企业与慈善组织合作开展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条的规定所开展的对应社会需求的 项目和活动.
3. 9 企业慈善报告corporate philanthropyreport 企业可根据自身开展慈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文件.
T/ZCL 011-2021 基金会换届工作规范.pdf
ICS03.10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 011-2021 基金会换届工作规范 Specification of changing directors' term of foundations (发布稿) 2021-12-21发布 2021-12-2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T/ZCL 011-2021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换届工作原则. 4.1依法合规原则 4.2民主原则. 4.3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5组织领导.. 5.1指导与监督 5.2换届组织领导 6换届筹备、 6.1工作方案 6.2筹备时间 6.3资料准备 6.4换届审计 6.5材料审议. 6.6提交换届申请 6.7候选人的产生 6.8会议通知 6.9因故委托. 6.10投票准备, 7换届选举 7.1确认有效 7.2审议表决, 7.3组织选举 7.4表决形式. 7.5监事(会)换届 5 7.6召开新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7.7结果公布.. 7.8换届会议纪要 7.9争议与纠纷处理 8登记备案与公开 8.1换届备案. 8.2变更.. 8.3信息公开 9提前或延期换届 9.1提前换届 9.2延期换届
T/ZCL 011-2021 9.3提前与延期换届时限, 6 10换届后治理作用的发挥.
9 10.1明确职责与分工, 9 10.2决策与监督机制 9 10.3绩效考核制度.
9 10.4岗位培训. 9 10.5沟通机制 6 附录A(资料性) 基金会换届工作流程 7 附录B(资料性) 基金会换届会议筹备清单 8 附录C(资料性) 基金会换届会议通知示例 6 附录D(资料性) 基金会换届会议纪要 10 附录E(资料性) 基金会换届会议决议表 11 附录F(规范性) 基金会换届选票票样 12 参考文献. 13 图A.1基金会换届工作流程图 7 表B.1理事会换届资料筹备清单 8 表C.1换届会议详细日程安排表 6 表E.1基金会换届理事会决议表 11 表F.1基金会换届选举选票票样 12 II
T/ZCL01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倍能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CL/T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倍能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菊芳、付珺优、刘天舒、张灵鸽、李培丽.
III
T/ZCL 010-2021 社区慈善基金运行指南.pdf
ICS03.08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010-2021 社区慈善基金运行指南 Operation guide for munity charity fund (发布稿) 2021-12-21发布 2021-12-2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T/ZCL 010-2021 目次 前言 引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管理委员会. 2 4.1组成人员 2 4.2管理委员会的选举 2 4.3管理委员会的换届 4.4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5基金来源. 5.1社会募集.. 5.2慈善组织资助 5.3政府扶持资金 5.4其他合法收入 5.5社区资源利用 6设立... 6.1设立筹备 6.2设立程序 7运营.. 7.1基金募集 7.2基金使用 7.3财务管理 5 7.4人员管理 7.5信息公开 8监督... 8.1监督主体 8.2监督内容 9终止.. 9.1终止条件. 9.2剩余财产的处理 参考文献.
T/ZCL01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CL/T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慈善会、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市番禺区社 会组织联合会、广州市番禺区正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红兵、熊静茹、徐丹、李振凌、薛波涛、钟嘉慧、杨香楠、郝耀.
T/ZCL010-2021 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民发 (2017)191号)、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民办 发(2020)36号)等法律及部门规章,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培育发展社区基金,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 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制定本文件.
IⅡI
T/ZCL 009-2021 社会力量捐赠医疗机构儿童活动室运行指南.pdf
ICS03.08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 009-2021 社会力量捐赠医疗机构儿童活动室运行指南 Operation guide for children's playroom inhospital donatedby social forces (发布稿) 2021-12-21发布 2021-12-2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T/ZCL 009-2021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4.1运行原则, 4.2相关方权责 2 4.3制度保障 4.4人员保障 4.5服务资源 4.6经费保障 4.7监督机制 5场地设施管理 5.1场地设施 5.2建筑风格 5.3建筑设备 6运行管理.
6.1运行主体 6.2团队管理 6.3运行时间, 6.4活动管理 6.5安全管理 5 6.6预防管理 6.7登记管理 6.8隐私管理 7监督和评价. 7.1监督指导 7.2评价内容, 7.3项目决策, 8变更与终止. 8.1项目变更 8.2项目终止 参考文献..
T/ZCL00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CL/T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慈善联合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健、赵宾、刘帅东、孙露露.
T/ZCL 009-2021 社会力量捐赠医疗机构儿童活动室运行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社会力量捐赠医疗机构儿童活动室运行的术语和定义、运行原则、总体要求、场地设 施管理、运行管理、监督和评价、变更与终止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由社会力量捐赠的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儿童活动室的运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93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GB/T 3096室内噪音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9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标志 GB/T13495消防设备标志 GB/T15982医疗机构消毒卫生标准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20002.1-2008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1部分:儿童安全 MZ/T 094-2017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 MZ/T095-2017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 JGJ3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建标145-2010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2012-12-28民政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医疗机构儿童活动室children’splayroominhospital 设立在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用于开展儿童游艺、非学制教育、康复等活动的场所.
注:本文件下述条款中简称为“活动室” 3. 2 儿童children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4总体要求 4.1运行原则 4.1.1安全性原则
T/ZCL 008-2021 慈善项目品牌建设指南.pdf
ICS 03. 100 CCS A 12 团 体 标 准 T/ZCL008-2021 慈善项目品牌建设指南 Guidelines for brand construction of charitable projects (发布稿) 2021-12-21发布 2021-12-21实施 中国慈善联合会 发布
T/ZCL 008-2021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原则 4.1公益性. 4.2规范性 4.3有效性, 4.4可辨识性 4.5公平性 4.6创新性. 4.7可持续性 5品牌识别. 5.1理念识别 5.2行为识别 5.3视觉识别 6品牌定位... 6.1需求分析 6.2差异性分析 1 6.3确定品牌定位 6.4品牌定位调整 7品牌传播 7.1广告传播, 7.2主流媒体传播 7.3事件传播 7.4领导者传播 7.5自媒体传播 8品牌维护 8.1品牌形象维护 8.2品牌资产保护 9危机管理. 9.1处理原则 9.2管理步骤 9.3行动策略
T/ZCL 008-2021 10品牌创新 11品牌延伸.. 12绩效评估. 附录A(资料性)慈善项目品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图1危机处理步骤图 表A.1慈善项目品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II
T/ZCL00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CL/T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慈善捐赠服务中心、重庆市慈善总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艳梅、张龙波、徐进、高峰.
ⅢI
T/ZCHSP 007-2024 多学科诊疗门诊操作规范.pdf
ICS11. 020 CCS C 05 团 体 标 准 T/ZCHSP007-2024 多学科诊疗门诊操作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ulti-disciplinary team outpatient operate 2024-07-24发布 2024-08-24实施 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 发布
T/ZCHSP 007-2024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作要求. 4.1MDT门诊病种范围 4.2MDT门诊团队建设 4.3MDT门诊服务方式, 4.4MDT门诊服务对象 4.5资源配置. 5预约挂号. 5.1号源设置, 5.2层级预约, 6门诊流程, 6.1诊前准备. 6.2诊中组织. 6.3诊后工作, 7病历文书, 7.1MDT门诊病历 7.2MDT门诊知情同意书. 7.3其他文书. 8质量管理 8.1管理内容. 8.2管理方式. 附录A(资料性) 医生预约模式门诊MDT流程图 附录B(资料性) 患者预约模式门诊MDT流程图 参考文献.
T/ZCHSP00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浙江省医疗服务管理评价中心、浙 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温州医 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丽水市中心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方、姜晓丽、夏宇轩、张大宏、黄震、周香琴、陈巧莉、叶小云、丁勇、张 文娟、王颖硕、徐卫、谢浩芬、刘玲芬、潘锋君.
T/ZCHSP 007-2024 多学科诊疗门诊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多学科诊疗门诊的工作要求、预约挂号、门诊流程、病历文书、质量监控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工作,其他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的医疗机构 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WS/T529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WS/T545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由来自不少于3个相关学科、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组成团队,通过多学科病例讨论会形式提出诊疗 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简称“MDT”.
3. 2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telemedicineinformationsystem 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依托区域性信息平台或多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网络, 实现医疗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 诊断、指导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实现各个医疗机构之 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远程医疗服务.
4工作要求 4.1MDT门诊病种范围 针对患者病情复杂、超过单科常见症状体征范围、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诊疗的病种.
4.2MDT门诊团队建设 4.2.1人员资质 4.2.1.1开展MDT门诊诊疗活动的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
4.2.1.2MDT团队负责人:由具有临床专业的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4.2.1.3MDT团队专家:根据MDT门诊团队所覆盖的专科和病种,选取相关学科的卫生技 术人员组建专家团队,包括但不限于医师、技师、药师、专科护士等,宜由高级职称人员 担任.
4.2.1.4MDT团队协调员:宜由医疗管理部门认定的医师担任.
4.2.2成员职责 4.2.2.1MDT团队负责人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负责MDT门诊团队的建立、MDT病例讨论会议的组织:
T/ZCHSP 007-2024 b) 进行开诊需求调研,确定开展MDT门诊的病种、门诊名称、团队成员、协调员、开诊时间和 地点、患者准入条件、号源量等: c)安排MDT讨论议程,协调挂号患者在MDT门诊时间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给予优先安排: 协调病例所需的相关学科专家全部到场或视频会诊,且与会人员都参与讨论: e)营造专业化的讨论氛围,引导成员充分交流并把握讨论的重点: f)当讨论出现分歧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并形成统一的综合诊疗结论: g)形成基于循证医学和以惠者为中心的MDT诊疗方案: 注: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诊疗措施.
h)记录MDT讨论的数据、资料、各发言人要点和团队综合诊疗意见等,讨论结束后,各专家签 字确认MDT综合诊疗方案,在MDT诊疗方案形成后确定执行人员,告知患者和或其家属,征 得同意后根据综合诊疗方案实施.
4.2.2.2MDT团队专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保障讨论时间,每学科至少一人参加MDT讨论: b)发表专业的诊疗建议: c)当讨论存在分歧时,尊重MDT团队负责人的协调: d)分享本专业领域最新的学术进展和诊疗指南.
4.2.2.3MDT团队协调员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协助MDT团队负责人建立MIDT门诊团队和组织MDT病例讨论: b)联系已预约患者,收集病例资料,在负责人指导下判断患者是否达到MDT条件: c)制定MDT门诊病例讨论会议议程: d)了解患者的观点、偏好和需求: e)准备讨论场所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f)负责撰写MDT门诊病例讨论会议的记录: g)追踪MDT门诊综合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并做好随访记录.
4.3MDT门诊服务方式 MDT门诊服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a)线下MDT门诊:由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诊间出诊: b)线上MDT门诊:由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通过图文、语音及多人视频的形 式为惠者提供线上MDT服务: c)远程MDT门诊:本医疗机构(以下简称邀请方)直接或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向其他医疗机 构/医务人员(以下简称受邀方)发出邀请,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 为患者诊疗提供技术支持.
4.4MDT门诊服务对象 对病情复杂、症状超过单科常见症状体征范围,自愿进行MDT门诊的惠者,开展MDT门诊诊疗,重点 关注以下患者: a)患者当前有明确的症状体征,但没有明确的诊断或诊疗方案: b)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 c)疾病诊疗方案执行过程中需有三个及以上科室协助治疗: d)线上MDT门诊和远程MDT门诊服务对象应为复诊患者,即三个月内在本院或其它医疗机构有 门诊/住院记录的患者,不适用于首诊患者和急危重症患者: e)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和诊疗常规,门诊专科可进一步细化、明确本科室的MDT病例识别要求.
4.5资源配置 4.5.1诊间设置 4.5.1.1医疗机构应为MDT门诊设立专用诊间,面积不应小于15m.
专用诊间宜设置在 相对安静、适宜讨论的场所.
设置患者等候区域,供团队讨论时患者等候.
4.5.1.2为参与MDT讨论会议的团队成员设立座位,现场成员都参与MDT讨论.
2
T/ZBXF 0001-2024 排油烟设施清洗及验收技术规程.pdf
ICS 13. 220. 01 CCS c80 T/ZBXF 团 体标 T/ZBXF 0001-2024 排油烟设施清洗及验收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leaning and acceptanec ofoil fume exhaust facilities 2024-07-08发布 2024-08-01实施 淄博消防协会 发布
T/ZBXF000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淄博消防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淄博消防协会、淄博市标准化研究院、山东乐邦保洁有限公司、淄博宏进环保科 技有限公司、山东知味斋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山东金海钛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淄博亮王物业管理有限 公司、山东恒升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信智慧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三淼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沙氏润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鹏昌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背松、苏浩循、倪佳福、祝峰、宋宝西、刘茂林、刘哲、李峰、边圣东、牛芳.
T/ZBXF 0001-2024 排油烟设施清洗及验收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排油烟设施清洗的基本要求、安全管理、验收标准和清洗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餐饮服务、单位食堂和食品加工等场所排油烟设施的清洗、维护和检查,也适用于消 防技术服务机构在山东省内从事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02482021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DB37/T2409-2021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排油烟设施Oil fume exhaust facilities 对厨房产生的油烟进行排出和净化的设备设施.
一般包括集烟罩、过滤网板、排油烟管道、油烟 净化器、排油烟风机、防火阀、净化装置等各类排油烟设备设施及相关组件.
3. 2 安全防护设备Safetyprotectionequipment 为作业现场提供安全保障的防护设备.
包括个人防护装备、悬吊作业保护装备、物品防护装备等.
3. 3 智慧管理平台Smartmanagementplatform 对排油烟清洗行业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监督管理服务平台.
4基本要求 4.1排油烟设施应按照GB/T40248-202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定期检查、清洗和保养.
排油烟设施因油污导致烟道阻塞、排烟不畅、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时,应立即进行清洗.
设有厨房的火灾 高危单位和餐饮经营单位的排油烟设施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宾馆、餐饮场所、医院、学校的厨房 烟道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
4.2清洗企业应为依法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营业范围应包含油烟管道清洗等相关内容:清洗作 业人员不应少于5人,其中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证、高空作业操作证等)不应少于2人:清洗作 业人员应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T/ZBXF 0001-2024 4.3清洗作业人员应经过安全教育及专业培训,具备良好的安全操作意识及清洗专业技能.
4.4清洗作业时应配备适用的清洗设备、工具及安全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4.5生产或经营期间不得进行清洗作业.
4.6现场清洗废水产生的相关固体废弃物(油垢或油污垃圾)应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5安全管理 5.1施工场所环境防护 5.1.1排烟管或密闭空间内应保持空气畅通,环境温度不高于30℃.
5.1.2施工场所的燃气、燃油等易燃易爆设施应实施管制,除厨房灶台提供清洗热水外,清洗施工应 禁止明火作业.
5.1.3施工场所的污水应排放畅通,油污垃圾应按规定要求处置.
5.1.4施工场所应配置足够的作业照明,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5.2施工作业人员防护 5.2.1施工人员应穿戴防护工作服及相关防护用品.
5.2.2使用腐蚀性洗化剂作业时,应佩戴护目镜、防护口罩和防腐蚀的手套、靴子.
5.2.3登高作业人员应遵守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应挂牢安全带、穿好 防滑鞋,配备的工具袋、施工工具和工件应有防滑落措施,并由专人扶梯、专人监护,防止坠落.
5.2.4灶台登高作业时应穿防滑鞋和佩戴防滑手套,作业前先检查灶台的牢固和可靠性.
5.2.5夜间作业应辅助照明.
5.2.6进入排烟管道或密闭空间作业人员应辅助照明,严禁携带火种.
5.2.7进入油烟管道内作业时应确保进出不受限制,管道内可以正常通风换气,并实行专人监管,随 时掌握管道内的实时情况.
5.2.8严禁使用切割机等可能产生明火的工具切割排油烟管道和机件.
5.2.9排油烟竖向管道内的清洗设备和安全绳应牢固完好,防止出现松动和脱落现象.
5.3临时用电安全 5.3.1被清洗单位应安排熟悉本场所用电、用气操作的值班人员负责电、气的操作管理.
5.3.2施工人员用电应遵守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3.3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应按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各种电器设备、施 工设备及手持电动工具应保持完好,并有漏电保护.
5.4消防安全管理 5.4.1严格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本单位和被清洗单位的各项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合理配备消 防器材并制定应急预案.
5.4.2现场使用稀料等易燃易爆材料应隔离保存,不得随意放置.
5.4.3清洗作业不应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电弧的工具.
5.4.4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6清洗要求 6.1清洗设备 清洗设备应满足表1要求.
T/ZBXF 0001-2024 表1清洗设备 序号 类别 设备名称 配备数量 备注 个人防护装备 按人员数量配备 1 移动脚手架 2 防护类 对讲机 4 通话距离不小于1KM 头灯、低压照明光源 ≥2 36V及以下 2 高温、高压清洗机 2 压力不小于7Kpa 3 高温清洗桶 2 耐温不低于150度 4 管道冲洗设备 2 5 清洗类 铲刮擦机具 2 9 牵虫式机具 2 7 金属手提切割机 2 8 组合工具 2 满足日常拆装清洗对象要求 9 检验类 摄像机 2 6.2清洗准备 6.2.1 应检查现场有关设备运行完好情况,确保现场设备及燃气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6.2.2应清除施工区域内的障碍物,做好食材、佐料、餐厨器具的卫生和安全防护.
6.2.3应对施工区域内的电源、闸盒、开关、灶头灯、炉罩鼓风机等用电设备进行防水、防漏电保护.
6.2.4应对排油烟设施的油污情况进行清洗前拍照或录像,做好与清洗后的质量对比.
6.3清洗要求 6.3.1集烟罩 集烟罩的具体清洗要求如下: 1)按要求拆卸过滤网板或运水风轮、挡火板等设施: 2)用铲刀将集烟罩及周围构件和隔油槽内的油垢铲掉: 3)用喷酒装置将溶油剂喷酒在集烟罩表面,待油垢溶化或软化后,使用专业工具对集烟罩表面进 行清洗: 将油槽内的油垢、水等液体污物清出隔油槽: 5) 对集烟罩及隔油槽表面洁净处理: 6) 将集烟罩下方的煤气管道、墙壁和灶台表面清理干净: 7) 更换吸收式油烟净化烟罩吸收油烟的洗涤液,并提醒被清洗单位及时修理更换失效损坏的部件: 8) 将拆卸的设施恢复原位: 9) 对清洗后的集烟罩现状进行拍照或录像,做好清洗前后的质量对比.
T/JQZN 001-2024 机器人焊接技术.pdf
T/JQZN 团 体 标 准 T/JQZN 001-2024 机器人焊接技术 2024-08-26发布 2024-09-01实施 嘉兴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会 发布
T/JQZN 001-2024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定的进行起草.
作 为组织生产和检验产品的依据,其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将随技术进步及产品的改进而修改.
本标准由嘉兴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海宁红狮宝盛科技有限公司、海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海宁赛维尼机电有限公司、 嘉兴嘉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海宁达达机械有限公司、嘉兴一路帮机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曼,张家杰,吴式胜,徐晓华,杜冲,吴曼卿,杨绪贵,黄洁,韩家梅,雷 燕红,王泽楷,王瑞、付宽进,闻波,刘志伟,畅璐璐,王洁燕.
本标准批准人:周振峰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JQZN 001-2024 1.目的: 此份标准主要针对机器人焊接标准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焊接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推 动技术创新和提升行业竞争力.
1.1提高焊接质量: 机器人焊接标准规范对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焊接参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焊接 过程中各项参数的精确控制和一致性,从而减少焊接缺陷,如裂纹、未熔合、气孔等,提高焊 缝的外观质量和结构强度.
通过规定焊缝的几何形状、宽度、高度、余高等要求,保证焊接质量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 要求,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
1.2保障生产安全: 焊接过程中涉及高温、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机器人焊接标准规范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和 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通过规定机器人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防止因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保 障生产安全.
1.3推动技术创新: 机器人焊接标准规范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动焊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 发展.
标准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和优化焊接工艺,提高焊接效率和 产品质量,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1.4提升行业竞争力: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促进机器人焊接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遵循标准规范的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行 业的健康发展.
2.引用参考文件标准: GB/T15706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6855.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 GB/T38326工业、科学和医疗机器人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 GB/T38336工业、科学和医疗机器人电磁兼容发射测试方法和限值 GB11291.1工业环境用机器人安全要求第1部分:机器人 GB11291.2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 GB/T10827.4工业车辆安全要求和验证第4部分:无人驾驶工业车辆及其系统 GB/T12644工业机器人特征表示 GB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T/JQZN 001-2024 GB/T20867工业机器人安全实施规范 GB19517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T14479工业机器人噪声测量方法 GB/T18204.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 GB/T26457工业机器人碰撞检测与防护 GB/T28526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B/T2981电缆的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30096工业机器人模块化设计通用要求 GB/T33582工业机器人性能评估规范 GB/T3607眼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 GB/T37665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接口规范 3.机器人本体要求 3.1机械结构:机器人本体应具备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能够承受焊接过程中的振动、冲 击及高温环境.
关节设计需精密,确保运动精度和重复性.
3.2负载能力:根据焊接工件的材质、尺寸及焊接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机器人负载能力, 确保作业过程中无过载现象.
3.3防护等级:机器人外壳及关键部件需达到相应的防护等级(如IP54或以上),以防止 灰尘、水雾等外部环境的侵害.
3.4维护便捷性:机器人设计应便于日常维护保养,包括易于更换的部件、清晰的故障指 示及远程故障诊断接口.
4.控制系统标准 4.1控制精度:控制系统应具备高精度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及力控制功能,确保焊接路 径的准确性和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4.2编程灵活性:提供直观的编程界面和丰富的编程工具,支持离线编程、在线示教及混 合编程模式,便于快速调整焊接参数和路径.
4.3故障自诊断与恢复:控制系统应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实时监测机器人状态,并 在故障发生时提供清晰的报警信息和恢复指导.
4.4通信接口:提供标准的通信接口(如Ethermet、USB、Serial等),便于与外围设备(如 焊接电源、传感器等)实现高效、稳定的通信.
5.焊接系统配置 5.1焊接电源:根据焊接工艺需求(如TIG、MIG/MAG、等离子焊接等),配置相应的焊 接电源,确保焊接电流、电压的稳定性和可调性.
5.2送丝系统:对于需要填充材料的焊接工艺,应配置可靠的送丝系统,确保送丝速度和 送丝位置的准确性.
T/JPMA 021-2024 集中式供水工程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技术规范.pdf
ICS13. 020 CCS C 51 团 体 标 准 T/JPMA 021-2024 集中式供水工程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技术规范 RE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hygienic evaluation of centralizedwater supply projects JIANG inpletionacceptancestage ATION 医学 2024-04-09发布 2024-04-16实施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发布
T/JPMA021-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目的, 5评价程序.
6评价内容.
7评价意见, 8卫生学评价报告书编写 附录A(资料性)集中式供水工程工验收卫生学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 附录B(资料性)集中式供水工程峻工验收卫生学评价报告模板 JIANGSU CIATION 医学
T/JPMA 02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卫生监督所、江苏省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中心、 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浩、于洋、费娟、丁震、钱婕、胡峰、孙军益、薛诚、丁新良.
II
T/JPMA 021-2024 集中式供水工程工验收卫生学评价 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中式供水工程峻工验收卫生学评价的目的、程序、内容、意见和报告编制的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在峻工验收阶段进行的卫生学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ENT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CJ/T206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HJ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43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SL310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T/JSWA0C2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企业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技术规范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原卫生部(卫法监发(2001)161号)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原卫生部(卫法监发(2001)161号) 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原卫生部(卫监督发(2005)336号) 3术语和定义 预防 医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集中式供水工程centralizedwater supplyprojects 自水源集中取水,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工程.
3.2 卫生学评价hygienicevaluation 在集中式供水工程峻工验收阶段,识别和评估工程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因素,并提出评价意见和改 进措施的过程.
4评价目的 识别和分析集中式供水工程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意见和整改措施,保障饮水安全 和人民身体健康.
5评价程序 5.1卫生学评价程序应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
T/JPMA 021-2024 5.2准备阶段:评价工作申请受理、组建评价工作组、收集相关资料(见附录A)等.
5.3实施阶段: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进行健康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和评估(评价内容见6),提出评价 意见.
5.4报告阶段:汇总分析获取的各种资料、数据,结合现场调查情况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完成卫生 学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6评价内容 6.1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6.1.1采用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水源水质应符合GB3838要求.
采用地下水为生活饮用水水 源时,水源水质应符合GB/T14848要求.
当原水水质不符合上述要求,又无其他合适的水源时,应采 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
6.1.2水源供水量保证率应不低于95%.
当水源为地下水时,取水量不应超过允许开采量.
6.1.3水源地应确定保护范围,落实防护措施,设置水源保护标志.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划分应符合 HJ338要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应符合HJ/T433要求.
6.1.4水源位置应便于设置卫生防护设施,水源卫生防护应符合《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 范》要求.
6.2取水构筑物卫生学要求 6.2.1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宜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在污水排放口的上游150以上,一般 选择在水流顺畅的主流河段.
在弯曲河段,河流取水口的位置宜设在河流的凹岸.
永库取水口距离大坝 应有一定距离,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处.
季节性水位和水质变化较大的河流或水库,宜分层取水.
取水头部应有防止漂浮物和其他污染物进入的防护设施.
6.2.2水源井应密闭且井内应具有通风设施,井口应高出地面大于0.5m,50m半径范围内无污染源.
井口周围应设宽度大于1.5m的不透水散水坡,严防洪水时地表径流或污水例灌.
管井在有多个含水层 处取水时,应封闭不良水质含水层.
6.3厂区布局 6.3.1厂区应设置围墙,生产区须与生活区分开,消毒间及其药剂仓库宜设在水厂的下风处,与生活 区距离应大于30m, 6.3.2厂区内应利用空地进行绿化,绿化面积应大于水厂总面积的20%.
6.3.3厂区内的厕所应符合卫生要求,与生产区距离应大于30=.
生活污水应单独设立排放管道,总 排污口应设在水厂下游.
6.4水处理工艺卫生学要求 6.4.1水处理工艺应能有效、持续的处理原水中各种有害杂质.
受水源条件限制,选用常规处理工艺 无法满足水质卫生要求时,应增加深度处理或特殊处理工艺.
6.4.2混凝剂或助凝剂的选择和用量,应通过原水混凝沉淀实验结果或参照当地相似条仁的水厂运行 经验,并根据处理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6.4.3滤池类型选择应根据设计生产能力、运行管理要求、滤前水质等因素确定.
运行时应满足滤速、 滤料组成、反冲洗强度和周期等参数的要求.
滤池滤速和滤料组成应根据进水水质、滤后水水质要求和 滤池构造等因素确定.
滤科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蚀性能.
6.4.4消毒剂投加系统应有控制投加量的设施和指示瞬时投加量的计量装置,投加设备应有备用,有 条件时宜采用自动控制投加系统.
采用液氯消毒时,加氯间应与其他工作间隔开,设固定观察窗和直接 通向外部并向外开启的门.
加氯间和氯库的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设施和工具箱.
在直通室外的墙 下方应设有通风设施,照明和通风设备应设置室外开关.
6.5调节构筑物卫生学要求 6.5.1调节构筑物的清水池、高位水池和水塔有效容积应根据调节水量的需要设置.
单独设立的清水 池或高位水池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设定.
同时设置清水池和高位水池时,清水池按最高日用 水量的10%~20%设定,高位水池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30%设定.
水塔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 设定.
6.5.2调节构筑物的清水池、高位水池和水塔在正式使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经水质检测达标后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