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10月 ( 第 67 页)

ICS 67.120.30 B 50 T/HBIQA 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团体标准 T/HBIQA 0003.3-2024 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第3部分:沙丁鱼实时荧光PCR法 Detection of mon Histamine-rich fish derived ingredient in food Part 3: Sardina pilchardus Real-time PCR method 2024-08-15发布 2024-10-15实施 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发布
T/HBIQA 0003.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T/HBIQA0003.3-2024《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系列标准》分为7 个部分: 第1部分:蓝圆实时荧光PCR法 第2部分:日本靖实时荧光PCR法 第3部分:沙丁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4部分:秋刀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5部分:竹策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6部分: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7部分:蓝点马实时荧光PCR法 本文件为T/HBIQA0003.3-2024,第3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河北三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金风、陈志、项佳林、王建昌、付琦、孙晓霞、姜彦芬、董振国、蒲静.

T/HBIQA 0003.32024 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第3部分:沙丁鱼实时荧光PCR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食品中沙丁鱼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食品中沙丁鱼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

本部分所规定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1% (质量分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27403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沙T鱼Sardina pilchardus 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鲜形目(Cluapeijformes),鲜科(Clhupeidae),沙丁鱼属(Sardina).

3.2实时荧光PCRrcal-time 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的积累实时监控整个PCR扩增过程.

3.3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4.2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leic acid) 4.3Cyzb: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ochromeb gene) 4.4dNTP: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4.5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thylammonium bromide) 4.6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4.7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tetracetic acid) 4.8FAM: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 4.9BHQ1:黑洞淬灭基团1 5原理 实时荧光PCR法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现实时监测整个反应进程.

提取样品DNA为模板,以沙丁鱼Cyrb基因中相对保守且高度特异的引物和探针进行目标物的实时荧光 2
T/HBIQA 0003.32024 PCR扩增,根据实时荧光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强弱判定,实现对沙丁鱼成分的定 性分析.

6试剂和材料 6.1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一级水的规格.

6.2检测用引物和探针序列见表1.

表1引物和探针序列 名称 序列(5'-3') 目的基因 F:TCTGCCCTATCAACTTTCGATGGTA 真核生物 内参照 R:AATTTGCGCGCCTGCTGCCTTCCTT 18SrRNA P:FAM-CCGTTTCTCAGGCTCCCTCTCCGGAATCGAACC-BHQ1 基因 F: CTCCAACATTTCGGTCTGATGA 沙丁鱼 R:TCCTGTTAGGATCTGGGATGCT Cyrb基因 P:FAM-ATTTCGGATCACTCCTGGGCCTATGCT-BHQ1 6. 3 CTAB裂解液: 20 g/L CTAB 0.1 mol/L Tris-HCI (pH 8.0) 1.4 mol/L NaCl 20 mmol/L EDTA (pH8.0).

6.4CTAB沉淀液:5g/L CTAB,40 mmol/LNaC1. 6.5蛋白酶K(20mg/mL),-20C条件下保存.

6.6三氯甲烷,分析纯.

6.7异丙醇,分析纯.

6.875%乙醇,分析纯无水乙醇配制.

6.9荧光PCR预混液(2×).

6. 10TE 缓冲液(Tris-CI、EDTA 缓冲液): 10 mmol/L Tris-HCI(pH8.0), 1 mmol/L EDTA(pH8.0).

7 仪器和设备 7.1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7.2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

7.3恒温水浴锅.

7.4离心机:最大离心力要超过12000g. (0~0~001~00~1~ 10) 7.6研钵及粉碎装置.

7.7涡旋震荡仪.

7.8pH计:精度为0.1.

7.9分析天平:精度为0.01g 7.10超净工作台.

7.11均质器.

8 8.1样品前处理 鱼罐头、鱼肠、鱼丸等食品取肉糜300mg,置于三氯甲烷:甲醇:水混合溶液(1:2:0.8)中室温孵育过 夜,去除油脂的肌肉组织可用于核酸提取: 鱼肉、鱼排、鱼糜等鱼肉制品取300mg,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放入研体中,在研钵中倒入液氮,
T/HBIQA 0003.3-2024 将样品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或用冷冻研磨仪研磨成粉末.

8.2DNA提取 称取50mg已制备好的样品于2mL离心管中,加入1.5mLCTAB裂解液和10μL蛋白酶K, 振荡混匀,65C下孵育30min,期间每隔10min振荡混匀.

12000r/min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至 一新离心管中,加400uL三氯甲烷:异戊醇(24:1)溶液,充分混匀.

12000r/min离心5min,吸取 上清液至另一新离心管中,加入0.8倍体积异丙醇,混匀后室温下静置1h.

12000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70%乙醇洗涤一次,晾干:加入50μLTE,溶解沉淀即为DNA溶液,于-20C保存 备用.

也可用等效的商业化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DNA.

8.3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取适量DNA溶液原液,使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260nm和280nm处的吸光 值A2和Aso.

DNA的浓度按照公式(1)计算: c=A2s×N×50 .....(1) 公式(1)中: c-DNA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微升(μguL): A--260nm处的吸光值: N--核酸稀释倍数.

当A26/A2so比值在1.7~2.0之间时,适宜于实时荧光PCR扩增.

8.4实时荧光PCR检测 8.4.1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 实时荧光PCR反应参数见表2.

每个样品各做两个平行管,可先将反应试剂及引物预混成 混合液.

表2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 试剂名称 终浓度 反应体系/L 荧光PCR预混液(2×) 1× 12.5 F(10 μmol/L) 400 nmol/L 1 R(10 μmol/L) 400 nmol/L P(10 μmol/L) 400 nmol/L 1 DNA模板(50-100 ng/uL) 2.0 补水至 25 8.4.2扩增条件 混匀离心后置于实时荧光PCR仪上进行扩增,扩增条件为:95C预变性30s:95℃15s,60℃35 s(收集荧光信号),40个循环.

不同仪器可根据仪器要求将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作适当调整.

8.4.3试验对照 检验过程中分别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

以沙丁鱼提取的DNA为阳性对照,以已 知不含有沙丁鱼的样品提取的DNA为阴性对照,以灭菌水为空白对照.

样品、阳性对照、阴性对 照、空白对照各设置两个平行.

9质量控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7.120.30 B 50 T/HBIQA 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团体标准 T/HBIQA0003.2-2024 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第2部分:日本实时荧光PCR法 Detection of mon Histamine-rich fish derived ingredient in food Part 2: Sber japonicas Real-time PCR method 2024-08-15发布 2024-10-15实施 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发布
T/HBIQA 0003.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T/HBIQA0003-2024《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系列标准》分为7 个部分: 第1部分:蓝圆实时荧光PCR法 第2部分:日本靖实时荧光PCR法 第3部分:沙丁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4部分:秋刀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5部分:竹策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6部分: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7部分:蓝点马实时荧光PCR法 本文件为T/HBIQA0003.2-2024,第2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石家庄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河北三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立兵、陈敏娜、王金风、王建昌、付琦、项佳林、艾连峰、董振国、孙晓霞.

T/HBIQA 0003.2-2024 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第2部分:日本蜻实时荧光PCR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食品中日本销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食品中日本靖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

本部分所规定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1% (质量分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27403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日本铺Sberjaponicas 又称白腹睛、日本蛤、始酸鱼、青花鱼,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jformes)、靖亚 目(Sbroidei)、错科(Sbridae)、销围(Sber).

3.2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的积累实时监控整个PCR扩增过程.

3.3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1PCR:聚合酵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4.2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leic acid) 4.3ATP-6:线粒体基因atp合成酶复合物亚基6 4.4dNTP: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4.5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thylammonium bromide) 4.6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4.7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tetraacetic acid) 4.8FAM: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 4.9BHQ1:黑洞淬灭基团1 5原理 实时荧光PCR法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现实时监测整个反应进程.

提取样品DNA为模板,以日本4TP-6基因中相对保守且高度特异的引物和探针进行目标物的实时荧光 2
T/HBIQA 0003.22024 PCR扩增,根据实时荧光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强弱判定,实现对日本睛成分的定 性分析.

6试剂和材料 6.1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一级水的规格.

6.2检测用引物和探针序列见表1.

表1引物和探针序列 名称 序列(5-3') 目的基因 F:TCTGCCCTATCAACTTTCGATGGTA 真核生物 内参照 R:AATTTGCGCGCCTGCTGCCTTCCTT 18Sr P:FAM-CCGTTTCTCAGGCTCCCTCTCCGGAATCGAACC-BHQ1 RNA基因 F:TTGCCCTTGGAGTTCGACTAAC 日本 R: GCAGCTGTTGCGATTAGTTGAA ATP-6基 P:FAM-CCAACCTTACAGCCGGCCACCTTC-BHQ1 因 6. 3 CTAB裂解液: 20 g/L CTAB 0.1 mol/L Tris-HCI (pH 8.0) 1.4 mol/L NaCl 20 mmol/L EDTA (pH8.0).

6.4CTAB沉淀液:5g/L CTAB,40mmol/LNaC1. 6.5蛋白酶K(20mg/mL),-20°C条件下保存.

6.6三氯甲烷,分析纯.

6.7异丙醇,分析纯.

6.875%乙醇,分析纯无水乙醇配制.

6.9荧光PCR预混液(2×).

6.10TE 缓冲液(Tris-C1、EDTA 缓冲液): 10 mmol/L Tris-HC1(pH8.0) 1 mmol/L EDTA (pH8.0).

仪器和设备 7.1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7.2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

7.3恒温水浴锅.

7.4离心机:最大离心力要超过12000g. (001~010~0001~010~1~10) 7.6研钵及粉碎装置.

7.7涡旋震荡仪.

7.8pH计:精度为0.1.

7.9分析天平:精度为0.01g.

7.10超净工作台.

7.11均质器.

8 8.1样品前处理 鱼罐头、鱼肠、鱼丸等食品取肉糜300mg,置于三氯甲烷:甲醇:水混合溶液(1:2:0.8)中室温孵育过 夜,去除油脂的肌肉组织可用于核酸提取: 鱼肉、鱼排、鱼糜等鱼肉制品取300mg,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放入研体中,在研钵中倒入液氮,
T/HBIQA 0003.2-2024 将样品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或用冷冻研磨仪研磨成粉末.

8.2DNA提取 称取50mg已制备好的样品于2mL离心管中,加入1.5mLCTAB裂解液和10μL蛋白酶K, 振荡混匀,65C下孵育30min,期间每隔10min振荡混匀.

12000r/min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至 一新离心管中,加400uL三氯甲烷:异戊醇(24:1)溶液,充分混匀.

12000r/min离心5min,吸取 上清液至另一新离心管中,加入0.8倍体积异丙醇,混匀后室温下静置1h.

12000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70%乙醇洗涤一次,晾干:加入50uLTE,溶解沉淀即为DNA溶液,于-20°C保存 备用.

也可用等效的商业化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DNA.

8.3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取适量DNA溶液原液,使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260nm和280nm处的吸光 值A2和Aso.

DNA的浓度按照公式(1)计算: c=A2s×N×50 .....(1) 公式(1)中: c-DNA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微升(μgμL): A--260nm处的吸光值: N--核酸稀释倍数.

当A26/A2so比值在1.7~2.0之间时,适宜于实时荧光PCR扩增.

8.4实时荧光PCR检测 8.4.1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 实时荧光PCR反应参数见表2.

每个样品各做两个平行管,可先将反应试剂及引物预混成 混合液.

表2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 试剂名称 终浓度 反应体系/L 荧光PCR预混液(2×) 1× 12.5 F(10 μmol/L) 400 nmol/L 1 R(10 μmol/L) 400 nmol/L P(10 μmol/L) 400 nmol/L 1 DNA模板(50-100 ng/uL) 2.0 补水至 25 8.4.2扩增条件 混匀离心后置于实时荧光PCR仪上进行扩增,扩增条件为:95C预变性30s:95℃15s,60℃35 s(收集荧光信号),40个循环.

不同仪器可根据仪器要求将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作适当调整.

8.4.3试验对照 检验过程中分别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

以日本提取的DNA为阳性对照,以已 知不含有日本的样品提取的DNA为阴性对照,以灭菌水为空白对照.

样品、阳性对照、阴性对 照、空白对照各设置两个平行.

9质量控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7.120.30 B 50 T/HBIQA 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团体标准 T/HBIQA 0003.1-2024 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第1部分:蓝圆实时荧光PCR法 Detection of mon Histamine-rich fish derived ingredient in food Partl:Decapterus maruadsi Real-time PCRmethod 2024-08-15发布 2024-10-15实施 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发布
T/HBIQA 0003.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T/HBIQA0003-2024《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法系列标准》分为7 个部分: 第1部分:蓝圆实时荧光PCR法 第2部分:日本靖实时荧光PCR法 第3部分:沙丁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4部分:秋刀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5部分:竹策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6部分:鱼实时荧光PCR法 第7部分:蓝点马实时荧光PCR法 本文件为T/HBIQA0003.1-2024,第1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检验检疫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海关技术中心、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河北三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立兵、王建昌、孙晓霞、陈志敏、蒲静、王金风、艾连峰、付琦、董振国.

T/HBIQA 0003.1-2024 食品中常见高组胺鱼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第1部分:蓝圆实时荧光PCR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食品中蓝圆鲶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食品中蓝圆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

本部分所规定方法的最低检出限(LOD)为0.1% (质量分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27403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分子生物学检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蓝圆鲶Decapterus maruadsi 俗名巴浪、棍子鱼,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懿科(Carangidae),圆修属(Decapterus).

3.2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的积累实时监控整个PCR扩增过程.

3.3Ct值cycle threshold value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4.2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leic acid) 4.3coxl: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1) 4.4dNTP: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4.5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thylammonium bromide) 4.6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4.7EDTA: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tetraacetic acid) 4.8FAM:羧基荧光素(carboxyfluorescein) 4.9BHQ1:黑洞淬灭基团1 5原理 实时荧光PCR法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现实时监测整个反应进程.

提取样品DNA为模板,以蓝圆鲶coxI基因中相对保守且高度特异的引物和探针进行目标物的实时荧光 2
T/HBIQA 0003.1-2024 PCR扩增,根据实时荧光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强弱判定,实现对蓝圆参成分的定 性分析.

6试剂和材料 6.1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一级水的规格.

6.2检测用引物和探针序列见表1.

表1引物和探针序列 名称 序列(5-3') 目的基因 F:TCTGCCCTATCAACTTTCGATGGTA 真核生物 内参照 R:AATTTGCGCGCCTGCTGCCTTCCTT 18Sr RNA P:FAM-CCGTTTCTCAGGCTCCCTCTCCGGAATCGAACC-BHQ1 基因 F:TGGCCTTCCCTCGAATGA 蓝圆 R:CGGCCCCGGCTTCA coxl基因 P:FAM-CTTCTGACTACTCCCTCCGTCCTTCCTGC-BHQ1 6. 3 CTAB裂解液: 20 g/L CTAB 0.1 mol/L Tris-HCI (pH 8.0) 1.4 mol/L NaCl 20 mmol/L EDTA (pH8.0).

6.4CTAB沉淀液:5g/L CTAB,40 mmol/LNaC1. 6.5蛋白酶K(20mg/mL),-20°C条件下保存.

6.6三氯甲烷,分析纯.

6.7异丙醇,分析纯.

6.875%乙醇,分析纯无水乙醇配制.

6.9荧光PCR预混液(2×).

6.10TE缓冲液(Tris-Cl、EDTA缓冲液):10 mmol/L Tris-HCI(pH8.0), 1 mmol/L EDTA(pH8.0).

7 仪器和设备 7.1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7.2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

7.3恒温水浴锅.

7.4离心机:最大离心力要超过12000g. (0~01~001~010~1~ 10) 7.6研钵及粉碎装置.

7.7涡旋震荡仪.

7.8pH计:精度为0.1.

7.9分析天平:精度为0.01g.

7.10超净工作台.

7.11均质器.

8 8.1样品前处理 鱼罐头、鱼肠、鱼丸等食品取肉糜300mg,置于三氯甲烷:甲醇:水混合溶液(1:2:0.8)中室温孵育过 夜,去除油脂的肌肉组织可用于核酸提取: 鱼肉、鱼排、鱼糜等鱼肉制品取300mg,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放入研体中,在研钵中倒入液氮,
T/HBIQA 0003.1-2024 将样品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或用冷冻研磨仪研磨成粉末.

8.2DNA提取 称取50mg已制备好的样品于2mL离心管中,加入1.5mLCTAB裂解液和10μL蛋白酶K, 振荡混匀,65C下孵育30min,期间每隔10min振荡混匀.

12000r/min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至 一新离心管中,加400uL三氯甲烷:异戊醇(24:1)溶液,充分混匀.

12000r/min离心5min,吸取 上清液至另一新离心管中,加入0.8倍体积异丙醇,混匀后室温下静置1h.

12000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70%乙醇洗涤一次,晾干:加入50μLTE,溶解沉淀即为DNA溶液,于-20C保存 备用.

也可用等效的商业化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品DNA.

8.3DNA浓度和纯度的测定 取适量DNA溶液原液,使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或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260nm和280nm处的吸光 值A2和Aso.

DNA的浓度按照公式(1)计算: c=A2s×N×50 公式(1)中: c-DNA浓度,单位为微克每微升(μg/mL): A3s-260nm处的吸光值; N--核酸稀释倍数.

当A26/Azso比值在1.7~2.0之间时,适宜于实时荧光PCR扩增.

8.4实时荧光PCR检测 8.4.1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 实时荧光PCR反应参数见表2.

每个样品各做两个平行管,可先将反应试剂及引物预混成 混合液.

表2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 试剂名称 终浓度 反应体系/L 荧光PCR预混液(2×) 1× 12.5 F(10 μmol/L) 320 nmol/L 0.8 R(10 μmol/L) 320 nmol/L 8°0 P(10 μmol/L) 320 nmol/L 80 DNA 模板(50-100 ng/μL) 2.0 补水至 25 8.4.2扩增条件 混匀离心后置于实时荧光PCR仪上进行扩增,扩增条件为:95C预变性30s:95℃15s,60℃35 s(收集荧光信号),40个循环.

不同仪器可根据仪器要求将实时荧光PCR反应条件作适当调整.

8.4.3试验对照 检验过程中分别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

以蓝圆参提取的DNA为阳性对照,以已 知不含有蓝圆的样品提取的DNA为阴性对照,以灭菌水为空白对照.

样品、阳性对照、阴性对 照、空白对照各设置两个平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3.120.20 CCS A 00 T/HBCC 河北省商业联合会团体标准 T/HBCC015-2024 燕赵名品评价通则 2024-8-28发布 2024-9-1实施 河北省商业联合会 发布
T/HBCC01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商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河北省品牌促进会、河北 省商业联合会、河北省农产品市场协会、邢台市商业联合会、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双鸽食品有限责任 公司、衡水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彦报、李贵良、刘东清、武志辉、陈红鑫、赵明英、何连海、刘宁、高秋菊、 周庆河、贺延昭.

T/HBCC 015-2024 燕赵名品评价通则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燕赵名品的评价原则和组织,规定了评价程序、标识及使用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开展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活动.

(本 文件适用于燕赵名品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燕赵名品Yan Zhao Famous Products 在河北省内注册的组织,向社会提供的具有燕赵文化特色、创新能力强、品质卓越、品牌效应好、 市场规模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自主品牌产品.

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文创额域产品.

4评价原则 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a)政府指导:促进地方特色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b) 标准引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确保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 作性.

企业(组织)自愿:企业(组织)有权决定是否提交申请,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干涉.

d 社会参与:组织、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以及广大消费者等社会各界应参与评选、推广和保护 工作. e)公平公正:评价过程实事求是,机会平等,客观中立.

5评价组织 5.1受政府职能部门委托,评价工作由河北省商业联合会负责组织实施.

5.2河北省商业联合会应建立专家库,定期组织培训.

5.3河北省商业联合会应组建评价专家委员会,实行主任负责制,评价专家委员会从专家库中抽取专 家组成评价专家组并设组长.

5.4评价专家组完成评价后,将评价结果提交评价专家委员会.

6评价程序 6.1评价流程 评价流程见图1.

T/HBCC 015-2024 申请 推荐 专业评价 社会评价 综合评价 公示公告 业 颁发证书 图1评价流程 6.2申请与推荐 6.2.1企业(组织)自愿申请或由所在地市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推荐.

申报主体 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注册地、生产地在河北省内: 申报企业或组织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合法经营,证照手续齐全: c) 在国内注册商标两年以上,注册商标有效且无产权纠纷,注册范围应涵盖申报产品: d) 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严格按本标准要求申请相关活动: e)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6.2.2申报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a)标准:申报产品应按照产品按照合法、有效的先进标准连续生产三年以上.

b)商标:商标应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能够区分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c)检验:产品应经过法定机构或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验,并取得合格报告或认证.

2
T/HBCC 015-2024 d)质量:企业应具有健全并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未发生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6.2.3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不应参与评选: a)近3年内发生质量安全、生产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和农产 品质量安全事故: b)近3年内其他违反法规规章的行为: c)因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被行政机关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披露、约谈: d)产品或服务评价结论为不符合.

6.2.4申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a)自评报告(含申报企业组织概况),内容应按照附录A的指标项进行编写: b)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其他行业许可证: c)申报产品商标注册证书、执行标准、产品检测报告: d)其他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管理、标准领先、产品创新、品牌价值、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介绍及佐证材料).

6.2.5企业(组织)应对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符合性、有效性负责.

6.3专业评价 6.3.1评价依据 6.3.1.1应按照燕赵名品专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见附录A: 6.3.1.2不同行业类别可根据行业特征,在燕赵名品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构架下对二、三级 指标进行调整.

6.3.2资料评价 评价专家组应根据评价依据进行打分,形成资料评价报告,见附录B.

其中: a)形式审查:评价专家组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符合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对资料不完整的要求 申报企业(组织)补充材料.

b)开展评价:可按专业、地域等方面分成若干评价专家组,同时开展评价工作.

d)资料上报:资料评价结束后,评价组组长将评价记录、评价报告以及有关证实性资料汇总统计 并上报评价专业委员会.

6.3.3现场核实 评价组对企业(组织)申报资料内容的真实性、符合性、有效性等存疑时,应组织现场验证,应进 入现场核实.

6.4社会评价 企业(组织)提供体现社会满意度的佐证材料,参照大众点评等平台的测评情况.

对平台评分情况 进行统计,并按照评分情况进行转换得分,形成社会评价结果.

6.5综合计分 综合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结果按比例折算计分,折算方法见公式(1),按照综合折算分数排名形 成建议名单.

H = Z × 90% S × 10%** 式中: H- 综合折算分: Z--资料评价分数: S--社会评价分数.

6.6评价结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团 体 标 准 T/HARACM 0013-2024 医药研究 中医药学术共建单位管理规范 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 Co construction unit Management standards HA RA C M 2024-8-12发布 2024-8-27实施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发布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准入条件 2 5、合作机制. 6、学术研究规范 7、共建内容 8、管理要求. 9、评价材料. 5 10、评价流程 5 11、颁证与授牌 12、有效期及复核 13、撤销条件 中医药学术共建单位申报表 8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 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全海洋、范致钢、施新革、郭新、全海宽、 胡斌、庞鑫、李雪岩、何深意、全义.

HAI R A C M II
引言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 增加,中医药学术共建显得尤为重要.

规范中医药学术共建单位的管理,旨在推动中医药学术的繁荣发 展,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促进中医药学术的交流与合作,推 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HA R A CM 111
中医药学术共建单位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医药学术共建单位的术语与定义、评价规 则、评价程序与中医药学术共建单位的准入条件、合作机制、学 术研究规范以及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中医药学术研究机构、医疗机构、教育机 构、社会组织及相关企业之间的学术共建活动,以及中医药学术 共建单位的创建、评价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医药学术共建单位的创建、评价与管理,应参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健康 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 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 国行动的意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十四 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 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推进中医 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 定及要求.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团 体 标 准 T/HARACM0012-2024 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人评价规范 Qihuang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heritorfor Evaluation criteria 会 2024-8-9发布 2024-8-24实施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发布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 申报条件 2 5、 评价材料 3 6、评价流程 7、颁证 8、职责与要求. 9、有效期及复核 10、撤销条件 附件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人申报表
T/HARACM 001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 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全海洋、李志刚、闫金才、范致钢、李琦、 促进会 塑回 I1
T/HARACM 0012-2024 引言 规范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人评价,旨在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 价值,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独特作用, 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 教育,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厚植文化土壤,为健康 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为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河 I11
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人评价规范 1.范围 医药研 本文件规定了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人的术语与定义、评价规 则、评价程序与方法、条件,以及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人的申报条 件、资格认定、职责与传承活动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岐黄中医药文化传承人资格的评价与管理工 作.

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岐黄中医文化传承人评价与确定,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促进中 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十 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十四五”中医药人才 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关于 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 方案(2021-2025年)》《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广州市中小学 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目次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和定义, 4 4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5 5师德师风. .5 5.1 概述.. 5 5.2遵守师德与教有法规 5.3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6 5.4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6 5.5个人修养与行为. 6 5.6维度说明. 6 6专业知识.. -.7 6.1 概述.. 7 6.2教育知识. .7 6.3学科教学知识.

7 6.4学科知识 7 6.5通识性知识. ..8 6.6维度说明 8 7专业能力. .9 7.1概述 ..9 7.2教学设计 6 7.3教学实施 9 7.4教学评价 ..9 7.5教学反思 9 7.6课程有人 ..9 7.7班级管理 6 7.8学生指导 10 7.9沟通合作 10 7.10维度说明. 10 8自我发展. 12 8.1概述 12 8.2终身学习. 12 8.3自我效能感. 8.4维度说明. 13 9数字素养 13 9.1概述 13 9.2数字化意识. 13 9.3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 14 9.4数字化应用. 14 9.5数字社会责任. 14 9.6维度说明. 14
前言 本文件依据教育部《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10月)、教育部《小 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年9月)、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 行)》(2012年9月)、教育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 行)》(2021年4月)、教育部《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 行)》(2021年4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2018 年11月)、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2020年5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 版)》(2022年3月)、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2022年11 月)、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十四五”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实施意见》(2021 年8月)、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指导意见》(2021年11月) 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南(试行)》(2024年6月) 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thePartnership for21stCenturyLearning,简称P21)、中国21世纪人才标准联盟联合发起 《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2018年3月)等政策和研究 文件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 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教育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开放 大学、北京小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师培社教育科技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海、张学波、吴君胜、卢笛、吴强、梁剑峰、 柯清超、王冬青、张伟春、程德松、李春明、汤少冰、刘成通、黄雯、洪亚楠、 郑燕芬.

3
广州市中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规定了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 能力、自我发展、数字素养五个维度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对中小学新教师专业发展与胜任力提升的培训与评价.

新教师一般 是指任教年限为一年至三年左右的教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教育部2011年《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育部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育部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育部2018年《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修订)》 教育部2021年《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教育部2021年《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 教育部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教育部2022年《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 《中,》 广州市教育局2021年《广州市中小学新教师培训指导意见》 广州市教育局2024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南(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针对教龄在一年至三年左右的中小学新教师,所 构建的一套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旨在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胜 任能力提升的培训与评价提供参考标准和依据.

4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框架包括5个一级维度、22个二级指标和72个三级指标, 见图1.

一级维度包括: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自我发展、数字素养.

每个一级维度由若干二级指标组成,每个二级指标由若干三级指标组成.

第5章到第9章分别规定了各个维度的具体内容.

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师德师风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自我发展 数字素养 识 图1新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5师德师风 5.1概述 新教师需要履行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作风,包括遵守师德与教育法规、对 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5.2遵守师德与教育法规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030.40 CCS C 50 团 体 标 准 T/GXAS659-2023 T/GXAR 004-2023 医疗卫生机构空气过滤器拆卸与消毒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assembly and disinfection of air filters in medicaland health institutions 2023-12-26发布 2024-01-01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广西制冷学会 发布
T/GXAS 659-2023 T/GXAR 004-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拆卸与消毒 6管理 附录A(资料性) 作业工具/器材基本配置表. 附录B(资料性) 医疗废物登记表. 参考文献
T/GXAS 659-2023 T/GXAR 004-2023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广西制冷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德高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 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元德净化彩板设备有限公司、广西荣泰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荣普特 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珂深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汉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南宁市希夷制冷设 备有限公司、南宁华度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麦克维尔中央空调有限公司、南宁冷辉空调冷冻技术服务有 限责任公司、广西稳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科贝尔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广西桂科院开康空气净化 设备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广西中晟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罐状、周楷杰、覃炳挠、黄山宴、蔡炜、麻文俊、蒋剑飞、梁文教、李兰芳、 李建真、谢岳平、李仕风、黄河新、卢爽、邓义宁、江剑、赵海涛、孙爱民、蒋作祎、徐华、覃风彩、 官强、许建欢、谢颖、王魁.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员:尹东、董柏青、曾云清、刘巍、张冰、赵丽、陈蔚恩.

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030.40 CCS C 50 团 体 标 准 T/GXAS658-2023 T/GXAR 003-2023 报废生物安全柜拆卸与消毒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 for disassembly and disinfection of scrapped biologicalsafety cabinet 2023-12-26发布 2024-01-01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广西制冷学会 发布
T/GXAS 658-2023 T/GXAR 003-202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5拆卸与消毒 6管理 附录A(资料性) 作业工具/器材基本配置表. 附录B(资料性) 医疗废物登记表. 参参考文献
T/GXAS 658-2023 T/GXAR 003-2023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广西制冷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德高仕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华度检测科技有 限公司、广西艾科普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荣泰建筑设计 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汉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稳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三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中晟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耀状、欧子义、徐华、唐海林、罗炜斯、官强、梁文教、黄河新、朱智、赵 海涛、蒋作祎、吕金风、廖世波、周楷杰、蔡炜、孙爱民、杨杰.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员:尹东、董柏青、曾云清、刘巍、张冰、赵丽、陈蔚恩.

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03.080.10 CCS A 16 T/GXAR 团 体 标 准 T/GXAR 005-2024 制冷机房运行维护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refrigerator room 2024-05-10发布 2024-07-10实施 广西制冷学会 发布
T/GXAR 005-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规定.

2 4.1一般规定 2 4.2运行管理 4.3维护管理, 4.4安全管理 3 4.5应急管理 5制冷系统. 5.1一般规定, 5.2日常操作 5.3日常巡检 5.4维护保养 6其他系统 6.1一般规定 6.2消防系统 6.3暖通空调系统 6.4照明系统, 6.5监控与报警系统 8 6.6给水排水系统 R 6.7标识系统 8 7信息管理. 附录A(资料性) 制冷机房归档资料记录样表. 10 A.1制冷机房巡查记录样表.. 10 A.2螺杆式冷水机组运行记录样表 10 A.3离心式冷水机组运行记录样表 10 A.4冷却塔巡查记录样表, 11 A.5水泵保养计划样表 11 A.6水泵保养记录样表 12 A7故障维修记录样表, 12
T/GXAR 00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制冷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网神环 保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冷辉空调冷冻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南宁关的暖 通与楼宇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广西源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兰昌、周楷杰、莫宗科、陈秋涛、邹勤、徐华、吕伟、李仕风、钟天放、陈 敬强、柏媛珺、朱雲帆、陈泓、陈庆球、刘强、李申、覃振东、付希尧、廖辉、陈海强、刘义军、赵海 涛、廖俊富、黄钰程、李静.

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员:刘霞、梁伟众、刘明山、赖家馨、卢苇.

I1
T/GXAR 005-2024 制冷机房运行维护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制冷机房的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要求,描述了制冷机房系统 (以下简称“制冷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日常操作、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空调工程中制冷机房的运行和维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93.5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5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 GB/T8174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923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 GB/T13466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空气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通则 GB/T13469离心泵、混流泵与轴流泵系统经济运行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2513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安全要求 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T29044采暖空调系统水质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7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6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5501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GB55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JB/T11133水冷冷水机组管壳式冷凝器胶球自动在线清洗装置 JGJ/T33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SY/T7046制冷系统安全标准 TSG2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制冷机房refrigeratorroom 用于设置电机驱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以下简称“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 冷却塔、管道和附件以及相应控制系统的房间或空间,包括屋面或室外地面,本规程不涉及氨制冷机房.

3. 2 制冷机房系统refrigerationroomsystem 包括由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蓄冷装置、换热装置、软化装置、定压补水装置、 水处理装置、管道和附件以及相应控制系统组成的用于空调供冷的系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3.160 CCS J 78 T/GVS 团 体 标 准 T/GVS014-2024 半导体设备用低温泵评价规范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ryogenic vacuum pumps used in semiconductorequipment 2024-08-02发布 2024-08-02实施 广东省真空学会 发布
T/GVS01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基本要求.. 6评价要求 7评价方法... 8评价结果, 附录A(规范性) 评价指标的权重.

附录B(规范性) 200mm口径低温泵评价指标和判定依据 附录C(规范性) 300mm口径低温泵评价指标和判定依据 参考文献
T/GVS 01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真空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纳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佛仪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佛山力合创新 中心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湘娥、黎树中、李晓刚、叶俊文、王鹏程、胡勇、王楠茜、陈淑曲、余彦飞、 肖永能、林涛、欧慧敏.

I1
T/GVS 014-2024 半导体设备用低温泵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半导体设备用低温泵评价的分类、基本要求、评价要求、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本文件适用于半导体设备用低温泵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50.2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 GB/T150.3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 GB/T150.4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T3163真空技术术语 GB/T6070真空技术法兰尺寸 GB/T6071超高真空法兰 GB/T14775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GB/T16709.1真空技术管路配件的装配尺寸第1部分:非刀口法兰型 GB/T16709.2真空技术管路配件的装配尺寸第2部分:刀口法兰型 GB/T22360-2008真空泵安全要求 GB/Z25756真空技术可烘烤法兰刀口法兰尺寸 GB/T35076机械安全生产设备安全通则 JB/T11081真空技术制冷机低温泵 ISO21360-1:2020真空技术真空泵性能测量的标准方法第1部分:总则(Vacum technology-Standard methods for measuring vacuum - pump performance-Part 1: General description) 3术语和定义 GB/T3163、JB/T11081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半导体设备用低温泵cryogenicvacuumpumps usedin semiconductorequipment 配套应用于半导体产业相关设备的、以GM制冷机为冷源的低温泵.

3. 2 降温时间cooldowntime 在低于10Pa的起始压力下,从室温起动低温泵到低温泵二级冷头温度达到20K所经历的时间.

3.3 最低工作压力minimmoperationalpressure 启动低温泵后24h,在低温泵入口端测试罩上测得的压力.

3. 4 抽气速率(体积流率)pumping speed(volume flowrat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67. 060 CCS B22 体 标准 T/GVEA1A 005.3-2024 中医农产品 第3部分:大米 TCM agricultural products--Part 3:Rice 2024-08-16发布 2024-08-16实施 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发布
T/GVEA1A 005.3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5原料要求 5.1稻谷生产 2 5.2稻谷准入 2 6质量要求.. 6.1质量指标 6.2食品安全要求 6.3净含量 7检验方法. 3 8检验规则.. 8.1一般规则 8.2扦样、分样.

8.3产品组批 8.4出厂检验 8.5型式检验 8.6判定规则 9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 9.1包装.. 9.2标识. 9.3贮存和运输.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中医农产品大米药食同源功用 A.1中医农产品米功用 A.2中医农产品梗米功用
T/GVEA1A 005.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T/GVEAIA005《中医农产品》拟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果香型白酒 一第2部分:食药香型白酒 一一第3部分:大米 ..... 本文件为T/GVEAIA005的第3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炎黄医养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关村绿谷生态农业产业联盟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炎黄医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北京农学院首都农 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岐轩舌稷(四川)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战旗吉世(四川省)生 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吉世全谷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内蒙古沸石山生物科技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内蒙古润蒙稀超矿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稀超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良心德园农业科技 有限公司、北京华夏沃土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产业化促进会、中医农业(高密)研究院、包头市 稀谷科技有限公司、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稀土产业标准化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为:侯照东、朱立志、刘春影、赵春雷、李信福、湛军平、侯权恒、王茹、王德 相、赵文剑、张华虎、郭风来、付新华.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1
T/GVEA1A 005. 32024 中医农产品 第3部分:大米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医农产品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原料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药食同源梗稻、釉稻栽培技术生产的稻谷为原料,经研磨加工成的食药两用大米.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354大米 GB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 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5490粮油检验一般规则 GB/T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5503粮食检验碎米检验法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15683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26631粮油名词术语理化特性和质量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检验规则 LS/T1534米品尝评分参考样品 LS/T1535米品尝评分参考样品 T/GVEAIA001.1药食同源标准稻第1部分:稻栽培技术规程 T/GVEAIA001.2药食同源标准稻第2部分:梗稻栽培技术规程 T/GVEAIA015.3中医农业标准化第3部分:良好行为评价规范 T/GVEAIA016.2农产品质量信用标准化第2部分:信用评价和标识管理规范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61.020 9LAS00 团体标准 T/GTES6-2024 防辐射婴儿服 Radiation-resistant infant's garment 纺织 2024-08-30发布 2024-09-10实施 广东省 纺织 程 学会 发布
T/GTES 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新世纪内衣实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纺织科技专家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新世纪内衣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恩平市纺织服 装协会、佛山市顺德金纺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纺织协会、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五邑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宏杰、吴炳勋、刘干民、陆少波、谢伟聪、王颖滢、陈晓莹、韦 桂红、冯富添、熊克强、元梅、刘宇翔、冯金帆、谭雄辉、文珊、郑国伟、司徒英、黄强、 张健康.

本文件可登录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网站(.gdfgx.)下载.

T/GTES 6-2024 防辐射婴儿服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防辐射婴儿服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使用说明、 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的要儿服装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8629-2017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18383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GB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FZ/T80002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SJ20524-1995材料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防辐射婴儿服Radiation-resistant infant's garment 由高导电率原材料制成的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的婴幼儿用产品.

3. 2 屏蔽效能Shicldingeffectiveness 在同一激励电平下,有屏蔽材料和无屏蔽材料时所接收到的功率或电压之比.

并以对数
T/GTES 6-2024 或百分数方式表示.

SE = 201g( (1) SE.

=10lg( P P (2) (3) 式中: SEa一一屏蔽效能的对数表示方式,单位为分贝(dB): SE-一屏蔽效能的线性表示方式,%: V.

一一无屏蔽材料时的接收电压: V一-有屏蔽材料时的接收电压: P.

一-无屏蔽材料时的接收功率: P一一有屏蔽材料时的接收功率.

4技术要求 4.1安全性能要求 产品的安全性能应同时符合GB18401中的A类和GB31701中的A类规定.

4.2面料与填充物要求 4.22要幼儿服装的防辐射部位的防辐射层不宜直接与皮肤接触.

4.23要幼儿服装不宜使用经起毛处理的面料.

4.24婴幼儿纺织产品不应使用经涂层、涂料印染和功能整理如抗菌、阻燃等处理的面料.

4.25需要使用填充物的婴幼儿纺织产品不应使用羽绒类填充物,填充物絮片应符合 GB31701中的A类以及GB18383的要求.

4.3内在质量要求 4.3.1产品的防辐射指标要求见表1.

T/GTES 6-2024 表1产品的防辐射指标要求 项目 水洗次数 指标 屏蔽效能/% 0 > 95 20 >90 注1:水洗次数0时的指标是指产品洗前状态时应达到的要求.

注2:水洗20次时的指标是指产品按GB/T8629-2017,4N程序洗涤20次后,悬挂晾干,仍 然应达到的要求.

4.3.2其他内在质量要求按婴幼儿产品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执行,常用要幼儿产 品执行标准见附录A.

4.4外观质量要求和号型规格 外观质量要求和号型规格按要幼儿产品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执行,常用要幼 儿产品执行标准见附录A.

5试验方法 5.1防辐射指标 按SJ20524规定执行,屏蔽效能考察的电磁波频率范围参照GB/T23326-2009表1中的 电磁波频率为0.01MHz~3000MHz,屏蔽效能按式(1)-(3)计算.

5.2其他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 按相关的产品执行标准规定执行.

6检验规则 6.1取样 6.1.1防辐射指标取样时,应选取产品的使用了防辐射材料的部位进行试验,取样的数量应 允许在与产品使用了防辐射材料的部位同批次的防辐射面料或辅料中抽取足够的数量进行试 验. 6.1.2防辐射指标试验时,试验材料层数应与产品实际使用的防辐射材料的层数相同.

6.1.3其他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指标的取样规定按相关的产品执行标准执行.

6.2判定规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3. 020 CCS Z00 T/GRM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团体标准 T/GRM 080--2023 煤炭行业绿色矿业集团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mining groups in the coal industry 2023-10-29发布 2024-01-01实施 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 发布
T/GRM 080-2023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4.1目标. 4.2基本原则. 4.3要求. 5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建设. 2 5.1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建立 2 5.2绿色矿山考核 3 5.3绿色矿山培训. 3 5.4绿色矿山宣传. 3 5.5绿色矿山档案管理 5.6绿色矿山诊断与提升改进 . 4 6矿区环境与生态重构. .4 6.1矿区环境. 4 6.2生态环境重构. 4 6.3生态产业. . 4 7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发展, 5 7.1资源开发利用. 5 7.2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5 7.3矿井水与疏排水利用, 5 7.4废气处理与利用 5 7.5其他... 5 8节能管理与碳排放双控 6 8.1节能管理. 6 8.2碳排放双控. .6 9科技创新与智能矿山 .6 9.1科技创新. 6 9.2智能矿山. 6 10矿区社区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T/GRM08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显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国能神东煤炭 集团补连塔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布尔台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锦界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石垃 台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哈拉沟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榆家梁煤矿、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保德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乌兰木伦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金烽寸草塔煤矿、国 能神东煤炭集团柳塔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寸草塔煤矿、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活鸡兔煤矿.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存飞、刘树、高文清、刘儒侠、张立辉、退国铭、彭海兵、余永明、张博、 彭苏萍、孟永兵、陈殿赋、高天强、边岗亮、杨晓强、方中喜、叶小东、高登云、郑铁华、冯晓斌、张 登山、刘小平、任满翊、李永勤、白正平、乔振峰、杨真、郭春锋、郭建军、杨建彬、周海丰、高奎英、 刘兆祥、王新国、何沛东、张志杰、张永福、俞才、王志峰、马亚东、孙连胜、罗伙根、曹军、陈竹.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T/GRM 080-2023 煤炭行业绿色矿业集团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煤炭行业绿色矿业集团的总体要求、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建设、矿区环境与生态重 构、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发展、节能管理与碳排放双控、科技创新与智能矿山、矿区社区和谐发展等方 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煤炭行业绿色矿业集团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3306标牌 GB/T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37767煤矿绿色矿山评价指标 T/GRM004-2020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矿山green mine 绿色矿山是一种以持续、协调、效率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它把矿产资源和影响环境 的要素都作为重要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实现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3. 2 研发及技改投入inputof R&Dandtechnical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

3.3 绿色矿业集团greenminegroup 绿色矿业集团是指能够系统有效引领各下属矿山持续、高效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矿业集团.

即在矿 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统一规划、集中指导,围绕“绿色、安全、规 范、高效”建设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协调 统一的高质量发展矿业集团.

4总则 4.1目标 4.1.1实现煤炭矿业集团的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4.1.2实现煤炭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

4.2基本原则 4.2.1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到矿山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关闭全过 程.

4.2.2绿色矿山建设应坚持集团统筹,矿山落实的工作机制.

T/GRM 080-2023 4.2.3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应由集团统一规划,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科学有序开 发与综合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规范管理与持续提升等全面发展.

4.2.4贯彻“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及时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复垦矿山占用土地和 损毁土地.

4.2.5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科学利用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等,发展循环经济.

4.2.6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保护职工身心健康.

4.2.7建立健全矿业集团的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并持续合理运行,实现矿业集团绿色矿山建设的统筹 规划、系统管理和协调推进.

4.3要求 4.3.1煤炭绿色矿业集团所属煤矿数量应不少于2座.

4.3.2资源开发应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城乡建设相协调.

4.3.3所属矿山采区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应符合GB/T37767中指标要求.

4.3.4环境保护设备设施宜适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确保所属矿山环境保护 设备设施的安全高效运行.

4.3.5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矿业绿色升级.

4.3.6应建设智能化矿山或无人驾驶矿车系统,实现矿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化.

每个矿山应 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各不少于1个.

4.3.7所属矿山均应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低于60%.

4.3.9以绿色矿山建设引领矿业高质量发展,做好重点生态项目规划,鼓励建设生态修复类、新能源 类项目,集团宜建设不少于2个重大生态示范项目.

准要求.

5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建设 5.1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建立 5.1.1矿山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具体内容可参照T/GRM004-2020执行.

5.1.2应成立绿色矿山管理机构,设置绿色矿山管理专职岗位,配备专职人员.

5.1.3应明确绿色矿山管理机构职责和权限,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相关协调机制.

5.1.4应建立健全集团及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制度,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质量保持.

5.1.5宜建立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包括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综合利用等,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5.1.6应制定绿色矿业集团发展规划,指导矿山绿色矿山建设.

5.1.7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应明确规划的目标、范围、任务、期限、工程设置、保障措施等.

5.1.8应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年度绿色矿山建设或改进计划,并由集团负责督促按计划实施 与组织考核,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5.1.9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重大安全、环保、社会风险事件回应机制,及时回应民众、社会团 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诉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53.020.20 CCSJ80 团体标 准 T/CPARK47-2024 起重机械用防爆遥控装置 2024-04-19发布 2024-04-19实施 长垣市起重装备制造行业协会 发布
T/CPARK 47-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4.1输入电压 4.2防爆要求 4.3原材料 4.4工艺装备 4.5检验检测 5技术要求 5.1外观要求 5.2耐温水 5.3字符、标准及涂饰的附着力.

5.4耐溶剂型 5.5功能检查, 5.6静态工作电流 5.7空载工作电流 5.8按键工作电流 举起中国 5.9载波频率, 5.10按键高度 5.11按压按键工作时的负荷力.. 5.12按压强度 5.13按键的复位 5.14按键的负荷寿命... 5.15遥控器整体的耐压强度.

5.16电源盖板(包括滑动或平开盖板)的插拔寿命.

5.17环境试验.. 5.18静电放电抗扰度.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2外观检查 6.3耐温水 6.4字符、标志及涂饰部分的附着力. 6.5耐溶剂性 6.6功能检查 6.7静态工作电流 6.8空载工作电流 6.9按键工作电流 6.10远场拾音距离
T/CPARK47-2024 6.11语音识别率, 6.12载波频率 6.13按键高度 6.14按压按键工作时的负荷力 6.15按压强度 6.16键的复位, 6.17按键的负荷寿命 6.18遥控器整体的耐压强度 6.19电源盖板(包括滑动或平开盖板)的插拔寿命 6.20环境试验方法. 6.21静电放电抗扰度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2检验项目 7.3出厂检验 7.4型式检验,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2铭牌 8.3包装 PARK 8.4运输 8.5贮存 举起中国
T/CPARK 47-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垣市起重装备制造行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长垣市起重装备制造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黄河防爆起重机有限公司、长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南省特种设备 检验技术研究院、国家桥架类及轻小型起重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河南)、长垣市产品质量检验 检测中心、河南省起重设备配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捷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长鸿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东军、高站波、胡林中、张龙山、李德江、贾更云、赵慧、胡杰、王全 营、胡鸣超、杨胜国、曹焱尧、辛鑫、杨爱丽.

PARK 举起中国 II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010 CCS F01 T/GMIAAC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GM1AAC004-2024 医疗建筑综合能源管理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of medical buildings 2024-07-31发布 2024-08-01实施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 广东省制冷学会 发布
T/GM1AAC00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广东省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79)归口.

本文件由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和广东省制冷学会联合发布.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广州汇锦能效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凯华科 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桂勤器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华伦招标有限 公司、恩耐捷(广东)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五邑大学、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 附属口腔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 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州医科大 学附属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 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佛山市南海区全科医院、广 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前海人寿广州总院、广东省制冷学会、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 理工大学、广东省招标投标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叠恩、包海峰、谢华慧、林海、黄锦标、陈楚生、杜芹、田彩霞、赖晓刚、 林俊、梁芷华、杨伟雄、阮伟其、张志雄、列润洪、叶葳、代佳伟、李银锋、吴海城、黄炫霖、刘阳、 刘雄锋、邓福生、王、邝伟明、吕鹏、王文涛、赵汝辉、陈志杰、邓喆、吕忠、王映雪、黎德谦、赖 子波、李盛佳、李伟、杨柳青、卢智涛、方赵嵩、连晶红、郑文斌、陈晓东、谭福太、余昭胜、廖艳芬、 黄俊彰、唐晓娜、许华风、王晶晶、邹思、陈振龙、陈明球、伍伟顺
T/GM1AAC 004-2024 目次 1总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规定 4.1能耗数据采集对象 2 4.2用能统计. 2 4.3医疗建筑用能采集 3 4.4医疗建筑绿色低碳用能管理 5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6 5.1一般规定. 6 5.2体系策划 .6 5.3体系实施. .10 5.4体系检查. .10 5.5体系改进. .11 6能源信息管理系统 .11 6.1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11 6.2能源资源数据在线监测要求, 11 6.3系统硬件与安全, 12 6.4系统应用功能.. .12 6.5能效监测与分析. 13 6.6系统预警与报警. 13 6.7其他综合应用及分析功能 13 7医疗机构能效指标及计算方法, 13 7.1能效指标及计算方法 13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1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21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22 附 D (资料性附录) 25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26 II
T/GMIAAC 004-2024 医疗建筑综合能源管理规程 1总则 本文件规定了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源信息管理系统、能效指标及计算方 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医疗建筑,包括一般综合医院、专科性医院、特殊病院、妇幼保健站、 疗养院、休养所等,其他建筑类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9149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29456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T32019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GB50333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T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103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33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医疗建筑medical building 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与护理,承担公共卫生的预防与保健,从事医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建筑设施 以及其辅助用房的总称.

3. 2 综合能源integrated energy 指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在统计期内消耗的能源种类.

3.3 综合能耗 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指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在统计期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折算后总和.

3. 4
T/GMIAAC 004-2024 能源绩效encrgyperformance 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费的种类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3. 5 由医疗机构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

3. 6 能源基准energybaseline 用作比较能源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

4基本规定 4.1能耗数据采集对象 4.1.1医疗建筑按建筑功能划分为门急诊类、医技类、病房类、医疗业务综合类、后勤办公类、科研 教学类等,并进行建筑能耗数据采集,医疗建筑能耗数据采集范围不包括对外服务及外包场所.

4.1.2医疗建筑用能统计周期能耗统计应以自然年度为周期.

4.1.3医疗机构用能、用水人数是指在统计期内(以年为单位)的在岗职工、工勤和保障人员及学生、 门诊人数、住院人数等日平均用能、用水人数.

4.1.4未计入能源统计范畴的区域,该区域内的人员数量应扣除.

4.1.5医疗建筑能耗按能源供应系统主要包括电、水、燃料、集中供热(冷)、蒸汽、可再生能源等, 具体能耗分类见附录A.1,末端用能结构体系见附录A.2.

4.1.6医疗建筑能耗按用途可分为供暖、供冷、生活热水、风机、炊事、照明、设备、电梯、信息机 房设备、建筑服务设备和其他专用设备.

4.2用能统计 4.2.1综合能耗统计 4.2.1.1医疗建筑综合能耗统计应在统计期内,统计对象从事疾病诊治、治疗、科研、教学活动过程 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以及耗能工质.

4.2.1.2综合能耗统计能源种类应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 通过加工转换取得的各种能源和水.

4.2.1.3对于拥有多栋建筑的医疗机构,每栋建筑的电力、热力、水消耗量应单独计量.

4.2.1.4综合能耗或建筑电耗统计范围应包括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水、医气用能、风机、电梯、 设备等医疗建筑所消耗的全部能耗或电耗,当可以实现单独计量时,下列情况的能耗或电耗可不计入综 合能耗或建筑电耗: a)对外用于建筑外景照明用电: b)通过配电系统对外服务的电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11. 020 CCSC05 广东省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GDNAS056-2024 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 Perioperative nursing for women undergoing embryo transfer 2024-07-24发布 2024-09-01实施 广东省护理学会 发布
T/GDNAS056-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术前护理评估 6操作要点 7健康教育 8验孕指导. 9随访管理.

附录A(规范性)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流程图 附录B(规范性)胚胎移植妇女术后随访流程图 参考文献.
T/GDNAS 05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护理学会生殖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 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 属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妇幼保健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明芬、宋东红、孙洪梅、邢兰风、赵金珠、李丹萍、周娜、柯玩娜、杨晓萍、 林燕珊、刘春林、梁玉莲、张茂玲、黎丽、黄孙兴、徐艳文.


T/GDNAS 056-2024 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胚胎移植妇女围术期护理的基本要求、术前护理评估、胚胎移植术操作要点、健康 教育、验孕指导、随访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 是将体外培养的胚胎送回母体子宫腔内的过程,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临床操作步骤.

3. 2 黄体支持lutcalphase support LPS 用药物促进或补充黄体功能.

4基本要求 4.1应遵循个性化原则,依据胚胎移植方案、胚胎移植次数、既往妊娠结局进行针对性护理.

4.2应对夫妇双方进行胚胎移植围术期健康教育.

4.3应按要求核对夫妇双方身份信息,确保人证合一.

5术前护理评估 5.1宜评估妇女的心理状况、认知水平、配合程度等.

5.2应评估妇女有无发热、咳嗽、腹痛、腹胀、阴道流血、外阴瘙痒等不适.

5.3应评估妇女黄体支持药物的使用情况.

5.4应核查夫妇双方是否已经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5.5宜评估妇女膀胱充盈情况.

6操作要点 6.1胚胎移植术前 6.1.1确定胚胎移植日 6.1.1.1对于新鲜胚胎移植妇女,应双人核对其移植日期、取卵术后用药等.

6.1.1.2对于冻融胚胎移植妇女,应双人核对其移植日期、移植的胚胎数及胚胎发育阶段、内膜转化用 药情况等.

T/GDNAS 056-2024 6.1.1.3应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指导妇女遵医瞩用药.

6.1.2进入手术室前 6.1.2.1应核对夫妇双方的姓名、年龄、身份证、结婚证,妇女的手腕带,对妇女进行人脸识别和指纹 验证.

6.1.2.2应核对妇女黄体支持药物使用情况.

6.1.2.3应指导妇女适量饮水,使膀胱适度充盈.

6.1.3进入手术室后 6.1.3.1应核对妇女的姓名、年龄、手腕带、指纹、丈夫的姓名,必要时应再次行人脸识别.

6.1.3.2应协助妇女摆放截石位,可协助医生超声引导下评估膀胱充盈度.

6.1.3.3应与医生、胚胎实验室操作人员和妇女四方核查夫妇双方姓名、移植的胚胎数及胚胎发育阶段.

6.2胚胎移植术中 6.2.1应协助医生清洁阴道和宫颈分泌物.

6.2.2可协助医生超声引导下置入移植外管,将1ml注射器连接移植内管并旋紧,传递给胚胎实验室操 作人员,应与其核对夫妇双方姓名、移植的胚胎数及胚胎发育阶段.

6.2.3可将载有胚胎的移植内管递给医生后,应再次与医生、妇女核对夫妇双方姓名.

6.2.4可配合医生将载有胚胎的移植内管送入移植外管,协助医生将胚胎注入宫腔内,移植导管撤离前 在子宫腔停留10~30秒,取出移植内管时,应压紧注射器活塞柄以防胚胎回吸入移植内管.

6.2.5应在注入胚胎后,与胚胎实验室操作人员确认无胚胎残留.

6.2.6对于胚胎移植外管插入困难的妇女,可予辅助导管内芯协助置管.

6.3胚胎移植术后 6.3.1应再次核查夫妇双方姓名.

6.3.2应指导妇女术后可自行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6.3.3应进行术后健康教育.

7健康教育 7.1应指导妇女遵医瞩正确使用黄体支持类等药物.

7.2宜指导妇女均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泻或便秘.

7.3胚胎移植后不推荐卧床休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7.4应指导妇女术后如出现阴道流血、腹痛、腹胀等不适时,及时就诊.

8验孕指导 8.1指导妇女术后12~14天进行妊娠检测,验孕日留晨尿测hCG,或抽血检测血清β-hCG水平以确认 是否妊娠.

8.2指导妇女确认妊娠后继续黄体支持,孕2~3周后行超声检查,了解孕囊及胎心情况,不适随诊.

8.3对妊娠试验阴性的妇女:宜予心理支持.

应告知妇女停止黄体支持用药,停药后一周内月经来潮, 如无月经来潮或月经量较平时少、淋漓不尽等,应及时就诊.

宜予妇女复诊指引.

9随访管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1. 020 900 S00 广东省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GDNAS055-2024 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 的识别及护理 Identification and Nursing of adversereactions to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incancerpatients 2024-07-24发布 2024-09-01实施 广东省护理学会 发布
T/GDNAS 055-2024 目次 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及护理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ICIs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及护理路径 6ICIs治疗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识别. 7ICIs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及等级判断 8ICIs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11
T/GDNAS055-2024 前言 定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护理学会肿瘤靶向免疫治疗护理专 业委员会、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倩雯、蔡姣芝、萧雪英、周丽群、缪景霞、栗佳慧.

T/GDNAS 055-2024 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及护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肿瘤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及护理的基本要求、免疫检查点抑制 剂治疗不良反应的识别及护理路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识别、免疫检查点抑 制剂治疗不良反应的等级判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 反应的随访.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从事免疫治疗相关工作的注册护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无.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免疫检查点物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 针对免疫检查点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中的重要作用,发挥阻断表达免疫检查点的肿瘤细胞与免疫 细胞之间的作用,从而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抑制作用的药物.

3.2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adverseevent,irAE 抗肿瘤药物/治疗临床试验中,经判定与免疫机制有因果关系的级别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抗 肿瘤药物作用机制导致的免疫机制介导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3.3 免疫检查点ImmuneCheckpoint 指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

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通过抑制程序 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的结合,从而提高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性.

4基本要求
T/GDNAS 055-2024 4.2应在ICIs治疗前告知患者和/或照顾者持续免疫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及irAE自我护理相关知识.

4.3ICIs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评估患者有irAE的危险因素或irAE的等级(见附录A).

4.4应对已发生的irAE的分类、分级、记录.

4.5应根据已发生的irAE类型及等级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5irAE的识别及护理路径 5.1应将ICIs治疗患者纳入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管理路径(见图1).

5.2治疗前应通过基线评估(见附录B)、ICIs用药类别(见附录C)、易感人群(见条目6.1)评估患 者irAE的危险因素.

5.3应对识别到危险因素处理达标后进行免疫治疗.

5.4应根据惠者ICIs及其常见irAE(见附录C)评估患者在治疗中可能发生的irAE,并在治疗前进行护理 宣教进行预防.

5.5应在ICIs治疗前、中、后及病情变化时动态评估患者的irAE的风险及等级(见附录A).

5.6应根据irAE的类型、等级实施护理干预.

irAE的危险因素识别 irAE的系统毒性识别及等级判断 监测 护理 疗程结束后随访 图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识别及护理路径图 6irAE的危险因素识别 6.1应在患者接受ICIs治疗前识别特殊人群:孕妇、对于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老年患者以及免疫接种 的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或器官移植的患者、更换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驱动 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携带者,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ECOG评分≥2),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予以干预.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1. 020 900S00 广东省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GDNAS054-2024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技术 Technology of Normal LimbPositioning for Hemiplegic StrokePatients 2024-07-24发布 2024-09-01实施 广东省护理学会 发布
T/GDNAS 054-202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良肢位摆放方法 6并发症的预防 附录(资料性)良肢位摆放图片 参考文献..
T/CNAS05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护理学会脑卒中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 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深圳 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 一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北京 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 市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永静、叶莉、许继晗、卢丽萍、詹美娜、林少英、陈彩平、朱赛男、黄妃文、 谢小兰、冯洁贞、王颖墩、刘洁、叶日春、孙杰、曹迎春、陈慈玉、李丹卉、刘光维、庄平、高俊英、 阮恒芳、罗青、尹玉珊、薄琳、吴明秀、唐艳平、冯灵、张晓梅、罗彦嗣、徐雪影、方丽、沈利平、 张文静、陈晓珊、罗东梅、李少芳、范玉珍、陈关珍.

I1
T/GDNAS 054-2024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脑卒中偏摊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基本要求、摆放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康复及养老机构且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良肢位normal limb positioning 一种预防或对抗痉享姿势而采取的临时体位,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轮椅 /椅坐位.

目的是预防或对抗痉享模式的出现或加重,保持肢体功能状态,保护肩关节和预防足下垂, 预防压疮,减少并发症,令患者感到舒适.

4基本要求 4.1良肢位适用于肌力≤3级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即可进行摆放(抢救体位除外).

4.2应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配合程度,偏瘫肢体肌力、肌张力及感觉情况,有无皮肤损伤、 骨折及管道情况.

4.3应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让患者和/或家属了解摆放方法及注意事项.

4.4撰放期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活动能力,每1~2小时变换体位,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

4.5应选择适宜的摆放用具.

5良肢位据放方法 5.1患侧卧位 5.1.1予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5.1.2应站立于患者健侧,先移枕头至健侧床边,将患者双手放于腹部,健侧手托住患侧肘部进行保护,
T/GDNAS 054-2024 躯干尽量往健侧床边平移,双腿屈膝,操作者一手扶患者肩部,一手扶髓部,慢慢将患者驱干转向患侧, 背部放/不放枕头支撑均可,(见图1) 5.1.3应保持患侧肩前伸位,上肢外展旋后,上提60°~90°,前曾旋后,肘伸直,掌心向上,手指 伸展:健侧上肢可自由活动或抱一枕头.

(见图2) 5.1.4应保持患侧下肢髓关节伸展位,患膝稍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侧下肢膝关节至踝部用 软枕垫起.

(见图3) 5.2健侧卧位 5.2.1予患者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5.2.2应站立于患者患侧,先移枕头至患侧床边,将患者双手放于腹部,驱干尽量往患侧平移,双腿屈 膝,一手扶患者肩部,一手扶髋部,慢慢将患者转向健侧,躯干稍向后,后背放/不放枕头支撑均可.

(见图4) 5.2.3应将患侧上肢置于枕头或有凹槽的垫枕上,保持前伸位,肩前屈约90°,前臂旋前,肘伸直, 腕背伸,掌心向下,手指伸展.

(见图5) 5.2.4应将患侧下肢置于枕头或有凹槽的垫枕上,保持屈髋屈膝90°,踝背届,患足不可悬空.

(见 图6) 5.3仰卧位 5.3.1予患者仰卧位,保持头部中立.

5.3.2应在患侧肩下垫一小枕,小枕受压后高度2~3CM为宜.

(见图7) 5.3.3宜将患侧上肢伸展于软枕上,上臂旋后外展20°一40°,前臂旋后,肘关节、腕关节伸直,掌 心向上,手指伸展.

(见图8) 5.3.4宜将楔形枕或软枕置于患侧髋部及大腿外侧,垫小枕或3/4半圆枕于膝关节下方,保持膝关节轻 度屈曲、下肢中立位.

(见图9) 5.4床上坐位 5.4.1予患者床上坐位,保持双下肢伸展.

5.4.2宜将患者平卧,床头拾高80~90°,背部用枕头支撑,保持躯干伸展位,不前倾.

(见图10) 5.4.3应将双侧上肢置于床餐板或调节板上,保持伸展位,患侧肩关节垫一软枕.

(见图11) 5.4.4应在部及大腿外侧置模形枕或枕头,保持届90°、下肢中立位.

5.4.5应拾高床尾15~30°,胸窝处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微屈位.

(见图12) 5.5轮椅/椅坐位 5.5.1予患者端坐于有扶手的座椅上/轮椅内.

5.5.2应将患者背部紧靠椅背,保持躯干伸展位,上身微前倾.

(见图13)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11.020 CCS C05 广东省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GDNAS053-2024 成人心血管外科术后妄的护理 Nursing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adult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24-07-24发布 2024-09-01实施 广东省护理学会 发布
T/GDNAS 053-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术后谢 4基本要求. 5评估.. ..1 6防治.. .2 6.1应对心血管外科术后存在谱妄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预防措施, 6.2早期活动. 2 6.3环境改善与睡眠管理.. 2 6.4镇静镇痛管理... 2 6.5减少不良刺激 2 6.6营养支持.. 2 6.7认知训练.. 3 6.8心理支持.. 7健康宣教.. 附录A(规范性)ICU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ICU-7) 附录B(规范性)护理诡妄筛查量表(Nu-DESC) 5 附录C(资料性)术后诡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6 参考文献...
T/GDNAS 05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护理学会心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 外医院深圳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凌云、申铁梅、朱苏敏、林丽霞、王玮、黎诗欣、程云清、李杰、王玉翠、郑 惠萍、林少燕、吴桂琴、龙洪.

II
T/GDNAS 053-2024 成人心血管外科术后妄的护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成人心血管外科术后谁妄的基本要求、评估、防治及健康宣教.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CNAS39-2023成人手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术后谁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患者经历外科手术主要在术后1-5天内发生的一种急性波动性的精神状态改变,表现为意识水平 下降、注意力障碍和思维混乱.

4基本要求 4.1应对心血管外科术后惠者进行逾妄评估.

4.2应对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实施谱妄的防治措施.

4.3应对诡妄患者的主要照护者做好出院健康教育.

5评估 5.1应观察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有无谱妄的临床表现: 一一对环境意识的清晰度降低: 一一集中、维持或转移注意力的能力降低: 一一即时记忆和近期记忆受损,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的错位: 一一言语增加或减少: --惊吓反应增强: 一一从低活动到多活动的快捷、不可预测的转变: 一一嗜睡,觉醒后出现幻觉或妄想,睡眠-觉醒周期的逆转.

T/GDNAS 053-2024 5.2应使用谱妄评估量表筛查有谱妄临床表现的患者: --对气管插管患者,宜选用 ICU意识模期评估量表(Confusion Assesment Method forthe Intensive CareUnit-7,CAM-ICU-7)(见附录A): --对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宜选用护理谱妄筛查量表(NursingDeliriumScrceningScale,Nu-DESC) (见附录B).

5.3应每天至少使用1次谱妄评估量表对存在谱妄表现的患者进行评估.

6防治 6.1应对心血管外科术后存在逾妄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预防措施(见附录C).

6.2早期活动 6.2.1应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呼吸、运动、肌肉、定位能力的康复镀炼.

6.2.2宜与医生共同评估病情,尽早协助下床活动.

6.3环境改善与睡眠管理 6.3.1宜维持适宜的温湿度.

6.3.2宜控制白天噪音不超过40~45dB,晚上不超过35dB.

6.3.3宜调小仪器报警音量,可提供耳塞.

6.3.4应调整昼夜光线,可提供眼罩.

6.3.5抢救其他患者时应使用屏风隔离.

6.3.6宜尽量减少不必要物品的摆放.

6.3.7夜间应尽量减少护理操作.

6.3.8必要时应遵医瞩给予助眠药物.

6.4镇静镇痛管理 6.4.1宜每日唤醒,轻度镇静.

6.4.2应尽量避免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物.

6.4.3应做好疼痛护理,参照T/CNAS39-2023执行.

6.5减少不良刺激 6.5.1应每日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尽早拔除不必要的管道.

6.5.2应减少不必要的约束.

6.6营养支持 6.6.1宜尽早给予经口进食或肠内营养.

6.6.2应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