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11月 ( 第 186 页)

ICS 91. 040 CCS P 00 DB4401 广 州市 地 方标 准 DB4401/T131-2021 城市信息模型 (CIM)平台 施工图审查 数据规范 Data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drawing3D digitaldelivery on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platform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12-15发布 2021-12-31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4401/T 131-2021 目次 前言. 1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通用要求.. .2 4.1一般规定.. 2 4.2基本规则 2 5模型导入要求. 5.1一般规定. 3 5.2建筑模型导入. .3 5.3结构模型导入. 5.4机电专业模型导入. 6 6数字化审查成果文件交付. 6 7GDB数据交付. .6 7.1一般规定 6 7.2建筑专业数据库定义.. 7 7.3结构专业数据库定义 7 7.4机电专业数据库定义. 8 附录A(规范性) 建筑模型导入数据项 -10 附录B(规范性) 结构模型导入数据项 -16 附录C(规范性) 导入的机电设备模型数据项 .33 附录D(规范性) 建筑审查数据交付.. 38 附录E(规范性) 结构审查数据交付. 56 附录F(规范性) 机电审查数据交付. 77 附录G(规范性) 共享资源数据交付. 6 附录H(规范性) 枚举字典 98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4401/T 13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

本文件由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市设计院、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 究院、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院、广东省建院施工图审查中心、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建 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广州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保森、王永海、丁利、胡芝福、乔长江、黄立新、张晓龙、杜娟、宁晓晴、 曾熠宇、黎嘉慧、李恩林、张雷、熊文、余柏瀚、郑鹏、林艾嘉、娄东军、吴兵福、吴自成、赵博、许 志坚、郑巧雁、傅楠、黄翔、李欣、杨远丰、周子璐、赵思远、黄志超、温锦成.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 Data standard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项目标准V1.0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7月
前言 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按照《住房城乡建设 部关于开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 点工作的函》(建城函(2018)222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 型(CIM)基础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等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继实 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CIM数据构成与内容:5.CIM 数据入库、更新与共享.

本标准由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负责管理,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天 区高普路1029号二楼:邮政编码:510663).

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缩略语 2.1术语 2 2.2缩略语 2 3基本规定 3 3.1一般规定 3 3.2CIM分级规定 3 3.3CIM分类规定 5 4CIM数据构成与内容 7 4.1CIM数据构成 7 4.2要素分类编码 10 4.3CIM数据内容与结构 11 5CIM数据入库、更新与共享 12 5.1数据入库 .12 5.2数据更新, 12 5.3数据共享与服务 13 附录A时空基础三维模型数据内容及结构 15 附录B资源调查与登记数据内容及结构 28 附录C规划管控数据内容及结构 41 附录D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内容及结构 46 附录E公共专题数据内容及结构 56 附录F物联网感知数据内容及结构 66 本标准用词说明 74
引用标准名录, 75 条文说明 7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 and Acronyms. 2.1 Term.... 2.2 Acronyms... 3 Basic Requirement 3.1 General Provisions. 3.2 CIM Grade Requirements. 3.3 CIM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 . 4 CIM Data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4.1 Composition of CIM Data. 4.2 Classification Codes of Elements. 10 4.3 CIM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11 5 CIM Data Storage Update and Sharing .12 5.1 Data Storage. 12 5.2 Data Updat.. 12 5.3 Data Sharing and Servces. 13 Appendix A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3D Model of Space-time Basis. 15 Appendix B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Resource Survey and Registration Data Appendix C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lanning and Control Data .41 Appendix D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Enginc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46 Appendix 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ublic Thematic Data. 56 Appendix F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IoT Aware Data 6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三维数字化验收模型交付标准 Standardfor3Ddigital delivery of pleted acceptancemodel 项目标准V1.0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12月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以及《广州市 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构建CIM平台数据库, 建设具有施工图审查、峻工验收备案等功能的CIM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平台标准体系,广州市建设科技 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编制了本标准.

标准编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 广泛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信息化领域专家等有关方面意见, 组织进行专题研讨,最终完成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交付要求:5. 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交付内容:6.峻工验收交付物数据组织.

本标准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由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16 号广州信息港B座13楼,邮政编码:510665).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广州市房屋安全鉴定中心)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天华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设计院 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3 3.1一般规定. 3.2命名规则.. .3 3.3文件组织... 4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交付要求 4.1一般规定.. 4.2CIM平台数据要求 .4 4.3峻工验收管理系统数据要求 5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交付内容 .5 5.1一般规定.. .5 5.2工程图纸交付内容 .5 5.3峻工验收信息模型交付内容. .5 5.4其他文件交付内容.. .6 6峻工验收交付物数据组织 .8 6.1一般规定.. .8 6.2数据架构.. .8 6.3数据库定义.. .9 附录A峻工验收信息模型交付深度.

10 附录B工程图纸交付深度. .31 附录C其他文件交付深度. .32 附录D峻工验收信息模型单元属性检查信息要求 .35 附录E峻工验收管理系统数据交付要求 ..47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71 附:条文说明. .72
1总则 1.0.1为规范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模型的交付和管理,促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制 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范围内建筑工程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模型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峻工验 收管理系统的交付和管理.

1.0.3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模型的交付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省、市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CIM)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李生和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数字化重构 城市空间、建筑与设施、资源与环境等实体,监测感知其发展变化、仿真表达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 息,模拟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运营过程,构建起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2.0.2城市信息模型平台platform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和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构建的各专项应用系统的总和.

简称"CIM平台” 基于模型交付的三维数字化峻工验收成果,包含工程图纸、峻工验收信息模型、其他文件.

简称“峻 工验收交付物”.

2.0.4峻工验收信息模型 BIMin pleted acceptance 符合CIM平台、峻工验收管理系统应用要求的建筑信息模型.

2.0.5峻工验收管理系统 pleted acceptance system 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峻工验收交付物进行集成管理和分析处理的系统.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广东省标准 DBJ15-XX-20XX 备案号JXXXXX-20XX 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basic platform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广东省标准 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 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basic platform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DBJ/T**_**-20** 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 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年**月**日 XXXX出版社 20**广州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广东省地方 标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 技术标准》的公告 粤建公告(20**)**号 经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 台技术标准》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_**-20**,自20*年 **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广州市 建设科技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年**月**日
前言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的通知》(粤建科函(2020)397号)要求,标准编制组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 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缩略语;3.基本规定:4. 平台功能:5.平台数据:6.平台应用:7.配套设施;8.平台运维.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 建议给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18号嘉业大厦9 楼,邮政编码:51003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管理中心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设信息中心 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永海曹书兵乔长江陈顺清黎栋梁 黎嘉慧 彭进双陈彪覃英峻唐柱鹏 周子璐 胡振中 林艾嘉 张江瑰王湛 周桔红 刘远亮 陈航梁昊飞罗志华 李钦邓玉辉孙建龙张赛黄立新 高歌刘勇董南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深中通道智能建造与信息化协同管理 应用示范 ApplicationDemonstrationofIntelligentConstructionandInformation CollaborativeManagementfromShenZhongLinkProject 广东省交通集团-鲁昌河
Contents 概况 Overview 报告目录 总体思路 Overall Design 工程实践 Engineering Practice 四 效益分析及其他 Benefit Analysis and Others
第一部分 Part 1 概况 Overview
深中通道 工程位置 SHENZHONG LINK Project Location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通道 南沙新区 珠江两岸“A”型骨架最重 要一横 深圳 “深莞穗”与“珠中江”之 间唯一的直连通道 中山 38k 深中通道 国高网G2518跨珠江口关键 工程,具有G15功能
深中通道 项目规模与建设目标 SHENZHONG LINK ProjectScale and ConstructionGoal 建设目标: 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可持续跨海通道 珠江口百年门户工程 西人工岛 机场互通 横门互通 矾石隧道:6845m 中山大桥:主跨580m 伶仃洋大桥:主跨1666m 口“桥、岛、隧、 水下互通 集群工程,规模宏大、纟 综合技术难度高 全长24km,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100km/h,概算446.9亿元.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市政公用工程BIM建模标准 版本:1.0 市政工程BIM 建模标准 版本:1.0 技术部 2018年8月
市政公用工程BIM建模标准 版本:1.0 目录 1总则. 2建模规定 2.1单位与原点设置原则 2.1.1单位. .5 2.1.2原点设置原则 .5 2.2模型依据.. ..5 2.2.1提资图纸. .5 2.2.2设计变更. .. 2.3模型拆分原则 2.4模型色彩规定. ..7 2.4.1建筑专业色彩. 2 2.4.2结构专业色彩 ..7 2.4.3机电专业色彩 ..8 2.5建模方法. ... 2.5.1原则 .9 2.5.2各专业建模 .. 2.5.3核心文件夹结构.. ..12 2.5.4项目文件夹结构.. .12 2.5.5文件命名规则. ..15 2.5.6工作平面及工作集命名规则 ..5 3项目族命名规则.. 3.1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总体规则 16 3.2城市给水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18 3.3城市排水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20 3.4城市桥梁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29 3.5城市道路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34 3.6城市轨道交通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36 3.7城市管道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46 4建模精度标准及详细建议. 4.1模型信息规定.. .51 4.2BIM模型精度规定.. ..52 4.2.1城市给排水工程. .52 -2-
市政公用工程BIM建模标准 版本:1.0 4.2.2城市道路工程.. ..53 4.2.3城市桥梁工程. .56 4.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57 4.2.5城市管道工程. .59 5碰撞检查管线综合标准 .60 5.1名词解释 60 5.1.1硬碰撞. .60 5.1.2机电软碰撞 60 5.1.3机电管线综合. ..60 5.2碰撞检查对象, .60 5.3机电管线综合总则. 60 5.4机电各专业细则. .61 5.4.1给排水专业.. 61 5.4.2暖通专业. .62 5.4.3电气专业. .63 附录1:项目模型文件版本索引表模板 .64 3-
市政公用工程BIM建模标准 版本:1.0 1总则 本标准是针对BIM技术实际项目应用阶段如何开展工作定制,目的是指导公司BIM 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规范BIM的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基于BIM的数据建立、传递和解 读,特别是各专业之间的协同,与各方的协作,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管控、交付等过 程.

本标准适用范围是市政公用工程,包括城市道路工程、城市桥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 程、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城市管道工程等.

4
市政公用工程BIM建模标准 版本:1.0 2建模规定 2.1单位与原点设置原则 2.1.1单位 项目中模型均应使用统一的单位与度量制.

默认的项目单位为毫米,标高为 米.

2.1.2原点设置原则 各专业在创建模型时,应来用统一的原点设置,并正确建立“正北”与“项目北” 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使用相对标高,以土0.000作为Z轴坐标原点.

建筑、结构、机 电应统一采用一个轴网文件,以保证模型整合时能够对齐、对正.

2.2模型依据 2.2.1提资图纸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通过审查的有效设计图纸、进度计划及特定的要求为依据进行建 模.

若设计文件中规定需参照国家规范与标准图集,则以相应的规范图集为依据.

2.2.2设计变更 以建造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图纸、图纸会审记录、技术核定单等文件为依据进行建模.

2.3模型拆分原则 模型拆分是对项目的整体设计内容进行任务分解.

鉴于目前计算机软硬件性能的限 制,整个项目都使用单一模型文件进行工作是不太容易实现的,必须对模型进行拆分.

不同的建模环境对于模型的处理能力会有所不同,所以模型拆分也没有硬性的标准和规 则,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一般可按模型拆分结构图(图2.1)进行拆分.

-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工程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成熟度 评价导则 The Evaluation Guidelines of BIM Application Maturity in Engineering 2020年5月10日发布 2020年5月20日实施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发布
前言 本导则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建质函 [2015]159号)的要求,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智标 委)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 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工程项目评价.

本导则由全国智标委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评价实施具体工作由全国智标委下设BIM/CIM 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进行.

在执行本导则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 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全国智标委(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7号新疆大厦B座12层, 邮编:10004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益埃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建工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服务中心、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重庆恒佳工程 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 秉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帝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市港 航工程研究所、深圳市前海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三才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张永刚、杨新新、樊静静、张妍妍、刘位辉、陈烟、吴学明、杜磊、倪志军、 赵丽娅、郑广亮、梁宇、刘耿、尤兵、曾志辉、黄丹、李鹏祖、虞国明 主要审查人员:马智亮、王静、顾靖、黄玉芳、赵昂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3.1一般要求. 3.2评价流程 3.3评价记录与评价报告 4工程项目评价. 4.1等级评定.. 4.2评价指标.. 本导则用词说明 参考文献
1总则 1.0.1本导则编制目的是促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 工和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统一评价标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管理.

1.0.2本导则适用于工程项目生命全周期中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的建筑信 息模型的分阶段和综合性成熟度评价.

1.0.4在进行工程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成熟度评价的过程中,除应符合本导则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technology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 息化模型整合,在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 和传递信息,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理解和高效的应对,为项目设 计团队以及包括建设、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建设效率、 精细化项目管理、有效投资控制和科学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工程项目BIM应用成然度BIM application maturity in engineering 工程项目BIM应用成熟度是BIM技术综合应用程度的多维度体现,具体包括3部分内容: 1.BIM应用环境概况:2.应用实施:3.综合效益.

2.0.3BIM 软件 BIM software 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创建、使用、管理的软件,简称BIM软件.

2.0.4协同co1laboration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数据共享及互操作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 同,项目各参与方内部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以及工作流程各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及等.

2.0.5模型精细度levelof detail(LOD) 建筑信息模型中所容纳的模型单元的精细程度.

2.0.6几何信息geometric information 几何信息是BIM模型的构件尺寸及空间拓扑关系.

2.0.7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 information 非几何信息是几何形体控制的变量及属性信息,及除几何信息之外的信息的集合, 例如材质、颜色、性能指标、施工记录等.

2.0.8城市信息模型(CIM)city informationmodeling 以建筑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形成的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系统.

支撑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项目合规性审查、规划BIM报建、施工BIM审查和验收BIM备案等 全建筑生命周期管理和成果应用的城市信息综合体.

2.0.9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platform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高效无缝管理和展示城市级二三维 空间数据和建筑信息模型,全面接入城市运行的物联网感知数据,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 和业务协同,推动工程建设项目提质增效的智慧城市基础平台.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工程质量标准化节点做法 一、地下室止水螺杆防水节点做法 1、地下室外墙穿墙螺杆宜采用三段式止水螺杆,止水片尺寸不得小于35x35x4mm.

2、防水施工前须剔除塑料垫块,浇水湿润清除孔内杂物,周边浇水湿润.

3、用冲击钻在外墙外侧进行扩孔处理,扩孔外径不小于30mm,扩孔深度不小于20mm.

4、清理完成后进行酒水湿润,☆用1:2防水砂浆进行涂抹并嵌实.

5、完成后采用JS防水涂刷一遍,涂刷面积不小于Φ100mm.

6、防水构造如下图所示.

地下室外境 外墙防水 金属止水片35mmx3.5mm (两侧与对拉螺杆满焊) 三段式止水螺杆 迎水面 外墙保温 取出垫片用防水砂浆压实抹平 二、止水钢板节点做法 1、L型、T型转角处止水钢板应采用成品构件:放线准确定位,固定在墙、板中间且 外露,连续布置.

2、先安装转角止水钢板,再安装直线段:转角段与直线段止水钢板搭接应达到100mm.

3、钢板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搭接焊必须采用双面满焊,保证焊缝饱满、平滑, 无漏焊、无孔眼等缺陷.

4、钢板的凹面应朝向迎水面,转角处止水钢板应做成45”角,止水钢板居中布置.

5、被断开的柱箍另设同直径钢筋与钢板搭接焊5d,但不得烧伤钢板,钢板上下各加 一道原柱箍,与原箍筋间距不小于50mm.

6、具体节点做法如下图所示.

增加箍筋补强 开口雅与钢板搭接焊 三、结构层间接茬模板加固节点做法 1、本层模板支护施工时,在楼层外墙、电梯井、楼梯间等层间接茬处,为上层墙体模 板的支设预留下挂螺栓.

拆模后墙体内螺栓杆不取出,墙体外部螺栓及圆形碗口标 件取出后可以周转、重复使用.

2、楼层上下层接头处模板下挂200mm,下挂螺栓预留间距为500mm,距混凝土成活面 间距为100mm,模板根部须粘贴海绵胶带,须及时更换破损模板,脱模剂涂刷均匀.

螺丝帽 3型卡 钢管 方木 模板 未浇筑混凝土 500 200 海绵条 预理下挂螺栓 四、卫生间降板节点做法 1、工艺流程:吊模制作→马凳设置→钢模定位→砼浇筑→拆模
第一步:钢模加工 第二步:钢模组装 第三步:马凳定位 第四步:钢模固定 2、注意事项: (1)吊模制作,吊模采用50×50×5mm方钢(根据图纸具体尺寸加工吊模),相邻 方钢在接头节点部位通过L50×50×3mm角钢连接,距离方钢边缘50mm焊接角 钢,角钢上部使用钻机打孔,采用M12螺栓固定相邻方钢.

(2)根据标准层降板部位的实际尺寸,依次量身制作定型化钢制吊模,降板部位四 边均采用方钢做模板,接头节点处角钢用螺栓紧固封闭.

焊接完成后打磨焊缝, 钢模内侧涂刷防锈漆,外侧涂刷隔离剂备用.

(3)钢模定位,标高及位置控制采用成品标高控制器控制,在四个大角、间距500mm 处设置一个成品标高定位器,如图所示.

(4)浇筑混凝土,浇砼前必须将板面灰尘及渣淬清扫干净.

浇砼时严格控制楼面标 高,洞口四周必须清理干净并提前浇水湿润.

浇筑过程用小型振捣棒点插振鹅 到位,面层混凝土须二次找平,及时收面覆膜养护.

(5)钢模拆除,砼浇筑完成后,待砼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拆模.

拆模顺序为先 松紧固螺栓后拆,拆模时需小心谨慎,避免对砼造成破坏.

定型钢模板拆除后 应及时清理并涂刷油性脱模剂,确保模板多次周转使用后的成型效果美观.

五、卫生间反梁节点做法 1、工艺流程:模板加工→定型化方钢夹具加工→可插式模板→组装定型化模板→ 安装定型方钢夹具→浇筑混凝土→拆模
第一步:模板加工 第二步:定型方钢夹具加工 第三步:可插式模板制作 模板采用15m厚胶合板 龙骨采用3mm厚方钢 焊缝须打磨平滑 控制导墙端部截面尺寸 第四步:组装定型化模板 第五步:方钢夹具加工 第六步:浇筑湿凝土 模板内侧每隔ln及转角 夹具间距不得超过600m 基层凿毛处理,模板内清理 部位植入限位筋 干净,不得有杂物 2、注意事项 (1)模板加工须根据卫生间、厨房具体尺寸加工定型化模板,模板须采用15mm厚 胶合板,龙骨采用3mm厚的方钢,模板与龙骨采用追尾钉固定.

(2)定型方钢夹具加工,导墙支模时防止上部跑模,采用定型化U型方钢夹具固定, 加工时焊缝须打磨平滑.

(3)为保证卫生间、厨房门洞口导墙的截面尺寸,在洞口处设置可插式模板控制导 墙端部的左右尺寸.

(4)根据导墙的边线,组装定型化方钢模板,模板内侧每隔1m及转角部位须植入 限位筋控制模板位置.

(5)定型方钢夹具间距不得超过600mm,为保证阳角成型质量在转角部位方钢外侧 须植入限位筋.

(6)支模前把原地坪凿毛到位,模板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7)控制好拆模时间,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方可拆除.

(8)拆模后须将模板及方钢上残留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并涂刷油性脱模剂,确保模 板多次周转使用后的成型效果美观.

六、卫生间管道吊模节点做法 1、结构混凝土施工时,在结构楼板上准确预留孔洞位置: 2、预留洞采用定型模板,上大下小,上部直径比管道大100mm,下部直径比管道大60mm; 3、预留洞位置应根据设计在模板上定位放线,并牢固固定定型模板; 4、混凝土终凝后及时脱模: 5、管道固定时都应设立管卡固定: 6、☆管道周边封堵采用高一标号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分二次浇注密实: 7、蓄水试验检验无渗漏后,防水层施工.

控连接固定 立管 助板 第一步:雷毛 第二步:安装定型模具,井 将混凝土浇筑至2/3板厚 螺栓连接固定 第三步:蓄水试验.

第四步:浇筑剩余1/3混凝土 PVC定型模具 合格后进入第三步 七、外墙螺杆洞封堵节点做法 1、工艺流程:剔除PVC管→外墙扩孔→室外水泥砂浆封堵→外侧涂刷聚氨酯→填充发 泡剂→室内封堵水泥砂浆 混凝土培体 混凝土墙体 PVC管 PVC管 聚氨酯 室内 室外 室内 室外 第一步: 室外侧封堵50m深水泥砂浆, 第二步: 别除PC管,刷除深度为20m 外侧分3通涂刷lmm聚氨酯,直径100mm 混凝土墙体 混凝土墙体 PVC管 100 PVC管 聚氨品 水泥砂浆 室内 室外 室内 室外 从室内侧向螺杆里中间填充发泡剂, 第三步: 室内侧封堵水泥砂浆 第四步: 发池剂距离内墙边50m 2、注意事项: (1)将穿墙螺杆洞外侧用机械扩孔,并将扩孔部分的PVC管除去.

扩孔深度不小于 20mm,直径不小于30mm.

(2)室外侧封堵50mm深水泥砂浆.

(3)外侧分3遍涂刷1mm厚聚氨酯,直径100mm.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工程BIM实施策划方案
目录 前言, 第1章BIM模型的文件标准 4 1.1文件格式及交换.. 1.1.1BIM主要软件及文件格式. 4 1.1.2BIM模型文件数据交换 4 1.2文件分类及命名.. 5 1.3文件存储、版本和安全, 6 1.4模型相关的其它文件.. 6 第2章BIM模型元素标准.. 6 2.1BIM模型元素的分类和命名 6 2.1.1实体几何构件元素的分类和命名 6 2.1.2BIM模型元素的非几何信息的分类和命名 ..9 2.2BIM模型元素的深度标准 2.2.1模型构件几何信息深度 2.2.2模型构件的系统信息深度. .2 2.2.3模型构件的专属信息深度, 第3章BIM建模标准.. 4 3.1工作流程.. 3.2建模规则. 4 3.2.1模型基本定位原则.

4 3.2.2模型拆分原则. 4 3.2.3BIM模型视图管理 4 3.2.4BIM模型深化原则 .6 3.3模型审核流程及交付标准 3.3.1模型审核流程, 7 3.3.2交付标准. 6
前言 为确保成都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工程BIM与深化设计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 本工程BIM模型标准,内容包括对BIM模型的文件、元素和建模方式的标准化规定, 使各标段项目的BIM建模和深化设计原则保持统一,便于对BIM模型的综合管理并 提高BIM模型在施工中的应用效率.

本标准依据了现行国家和行业BIM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GB/T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和《机电 工程常用设备、材料BIM构件库技术标准(CIAS11001:2015)》,并参考了国外现 行的BIM标准,同时充分考虑了本工程的BIM工作开展的特点,为本工程BIM建模 和深化设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和执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工程指挥部和各标段项目的BIM与深化设计部门,BIM模型及 相关文件的管理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并由指挥部BIM与深化设计部门负责审 核.

第1章BIM模型的文件标准 成都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工程站点和区间众多,BIM模型及相关文件的种类和 数量繁多,为便于对不同标段的各类文件进行标准化管理并提高专业间的信息交换 效率,制定了BIM模型的文件标准,对BIM模型和相关文件做了以下规定.

1.1文件格式及交换 根据成都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工程BIM应用目标和工程进度情况,主要软件 应用将涉及BIM核心建模软件、BIM模型计算分析软件、施工管理软件和动画模拟 软件,为保证各类软件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对文件格式的存储和交换原则作出以 下规定.

1.1.1BIM主要软件及文件格式 序号 软件名称 用途及文件格式 1 AutodeskCAD 用于保存设计图纸、施工用图纸文件均使用“*.dwg”格式.

2 Autodesk Infraworks 2016 用于全线模型与地理地形整合文件,使用“*,sqlite”格式.

3 Autodesk 项目文件使用“*.rvt”格式,项目样板文件使用“*.rte”格式,族构 Revit 2016 件文件使用“*.rfa”格式.

Navisworks Manage 4 2016 单一项目文件提交“*nwc”格式,整体项目文件提交“*nwd”格式.

5 Magicad for Revit 提交文件格式为“*.rvt” 6 Autodesk CFD 2016 提交文件格式为“*.cfdst”及相关计算文件.

7 Autodesk Inventor 提交的零件模型格式为“*ipt”,装配部件文件为“*.iam”,工程图纸 格式为“*,dwg”.

8 Autodesk 3DMax 2016 提交模型文件格式为“*max” 9 Lumin3D 提交模型文件格式为“*,svr” 1.1.2BIM模型文件数据交换 本工程BIM模型文件之间的信息交换原则应遵循下表所述: 软件 交换中转格式 用途 规则 CAD与Revit数 *,dug文件 1、CAD图纸导入Revit模型用 1、CAD图纸导入Revit模型应保 据交换 于平面定位参照: 证单位一致; 2、Revit 模型导出二维施工用 2、Revit模型导出CAD图纸时应 平面图纸.

保证各类别构件导出设置符合 图纸要求.

Revit与 *.nwc文件 Revit模型导出“*.nwc”格式 Revit模型导出“*.nwc”格式时 Navisworks数 文件在Navisworks中进行模型 应根据需要进行正确的设置 据交换 综合、碰撞检查、虚拟漫游、施 工模拟等: Revit与 *,cfdst文件 Revit模型导入CFD软件生成有 应对模型各个空间的完整性、正 Autodesk CFD 限元分析模型用于流体运动模 确性进行检查 拟 Revit 与3Dmax *,max文件 Revit模型导入3Dmax动画模拟 通过suite工作流转化模型 和效果渲染 1.2文件分类及命名 本工程依据BIM模型深化的不同阶段及各参与方对文件交换的需求,分为原始 设计文件、深化设计过程中文件、深化设计完成文件、施工应用文件等四个类型的 文件夹结构,分别存储不同阶段的文件,以便于更规范的管理项目文件,并提高信 息沟通效率,文件夹结构划分如下: 成都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工程BIM文件 根据工程名称命名的BIN文件夹 设计模型及图纸 存储原始设计图纸和BIM设计模型 BIM设计模型 根据设计图纸深度存储相应版本设计模型 变更图纸 按变更的版本存储设计变更图纸 原始设计图纸 按设计深度存储原始设计图纸 深化设计过程模型文件 存储深化设计过程中相关文件 BIM深化模型过程文件 根据模型深化深度按版本存储文件 BIM深化模型内部共享文件 存储达到专业间共享深度的深化模型版本文件 深化设计族文件 依据专业和类别存储深化设计使用的族文件 深化设计完成模型文件 存储审核通过的BIN与深化设计文件 可共享的深化设计模型文件 存储审核通过并可以对外共享的BIM深化模型文件 可共享的施工用深化图纸和材料表文件 存储审核通过并可以对外共享的深化图纸和表单文件 施工模型文件 存储施工过程中对BIN与深化设计文件的更新文件 施工变更文件模型文件 按变更版本存储对BIM深化设计模型的变更文件 施工过程模型文件 按变更版本存储对BIM深化设计模型的变更文件 施工用族文件 存储施工过程中更新并用于最终施工的跌构件文件 施工最终成果模型文件 存储施工完成后及峻工移交的BDM模型及成果文件 BIM模型及相关文件命名采用以下规则: 工程名称(成都地铁11号线)-标段名称(如1或A标)-站点名称(如新通 大道站)-专业名称(如机电整体模型)-模型深度(如设计模型)-版本(V1、V2) 其中,模型深度分为设计模型、深化设计模型、施工模型:版本按文件发布或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DULV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NHUITRANSPORTCONSULTING&DESIGNINSTITUTECO.LTD. 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几点新进展 2019年3月
背景 工业化建造技术已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共识.

但对于常规结构存在结构笨重、运输安装成本高、自 动化制造技术不成熟等问题,真正实现工业化建造和 智能建造须进行系列的技术创新: 结构的高强化、轻型化 构件通用化 安装便利性 造价可控性 智能建造技术 .atcdi..cn
背景 低高度密肋式T梁上部结构成套技术研究 桥梁 上部 新型钢板组合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 极小 型构 造物 全体外预应力超薄型节段箱梁工业化建造技术 工业 研究 化建 造技 桩板式路基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 术 项板 装配式通道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 项板自由收 侧境 .atcdi..cn
背景 公路桥梁预制管桩工业化应用技术研究 桥梁 公路桥梁预制承台工业化应用技术研究 下部 工业 化建 公路桥梁预制桥墩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 造技 术 公路桥梁预制盖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 公路桥梁装配式桥台工业化建造技术研究 .atcdi..cn
新建高速公路桩板式路基技术 高性能LP耐候钢技术应用 内容提要 山区组合桥梁新技术 UHPC-RC组合结构技术 5 高强砼预制墩及连接技术 智能建造技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P-BIM软件技 术与信息交换标准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P-BIM standard forsoftware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中国计划出版社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P-BIM软件技术与信 息交换标准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BIM standard forsoftware technology andinformationexchange CECS XXX:201X 主编单位: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14年XX月XX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4年 北京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会 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在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会同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中国BIM发展联盟)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组织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并 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 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 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建设勘察院有限公司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崔年治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国新王云飞王泽希王笃礼 李建光李邵建刘小敏沈小克 张志尧张晓玉张继文武威 钟储汉徐前梁金国聂庆科
蒋鹏雷志娟廖俊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总则 .6 2术语. .7 3基本规定, .8 4本专业P-BIM软件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 5相关专业信息模型数据读入 .11 5.1一般规定.. ..11 5.2建筑结构和地基基础专业信息读入. ..11 5.3建筑基坑专业信息读入 .13 6交付相关专业信息模型的数据 ..14 6.1一般规定. .14 6.2建筑地基基础 .14 6.3建筑基坑. ..5 7专业符合性检查. ..16 8本专业P-BIM软件应用成果 ..19 8.1P-BIM交付内容 .19 8.2交付形式 20 附录A满足专业信息交换要求的勘察数据包内容 ..21 附录B剖面图数据交换文件推荐格式, .32 附录C交付勘察数据包推荐格式, .34 本标准用词说明 58 引用标准名录 .59 附:条文说明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安徽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指南2017版)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12月
目录 综述篇 1 总则 2 应用综述 2 2.1 BIM应用阶段. .2 2.2 BIM应用点汇总 .3 2.3 BIM应用总体流程.- .4 2.4 BIM项目管理与协同.. .5 3 应用资源. 6 3.1 BIM环境资源. .6 3.2 BIM人力资源. .12 3.3 BIM信息资源.. -14 设计篇 4 基于BIM的设计项目管理 19 4.1 概述 19 4.2 制定项目BIM目标 ..20 4.3 组建项目团队 ..20 4. 4 软硬件选择 .23 4.5 进度控制.. ..24 4.6 质量控制.. ..25 4.7 协同管理. ..8 4.8 多方管理 ..30 4.9 成果整理.. ..31 5 基于BIM的协同设计 32 5.1 概述.. ...32 5.2 中心文件协同方式 ..33 5.3 文件链接协同方式 ..36
5.4 文件集成协同方式. ...7 5.5 数据总线协同方式. ..39 5.6 其他协同平台方式 ..43 6 建筑专业BIM技术应用. 44 6.1 概述.. .4. 6.2 方案阶段. ..45 6.3 初步设计阶段.. ..50 6.4 施工图设计阶段. ..53 7 结构专业BIM技术应用. -.57 7.1 概述... 7.2 方案阶段.. .58 7.3 初步设计阶段. .60 7. 4 施工图设计阶段.. ..70 8 机电专业BIM技术应用. ..79 8.1 概述.. ..79 8.2 方案设计阶段. ..82 8.3 初步设计阶段.. ..83 8.4 施工图设计阶段.. ..3 9 造价专业BIM技术应用. ..104 9.1 概述.. .104 9.2 投资决策阶段 105 9.3 设计阶段. ..105 9.4 招投标阶段. 107 9.5 施工实施阶段. ..1.08 9.6 峻工结算阶段.. 110 施工篇 10施工BIM实施体系 112 10. 1 概述. 112 10.2 BIM应用目标 ..112
10.3 BIM团队组织机构 ..113 10. 4 BIM应用方案内容 ...115 10. 5 BIM应用软硬件选择. ..115 10.6 BIM基准模型约定... ..116 10.7 BIM协同平台. ..118 11 施工BIM实施管理 ..120 11. 1 概述. ..120 11.2 模型深化与管理 ..1.20 11.3 施工组织管理 ..131 11. 4 施工技术管理. ...135 11.5 施工进度管理. ..139 11.6 施工质量管理.. .141 11.7 施工安全管理.. .142 11.8 设备与材料管理.. .44 11. 9 成本管理 ..145 11. 10 构件预制加工管理. .147 12施工BIM竣工验收 150 12.1概述.. .. 150 12.2数据信息管理.. ..150 12.3操作流程. .151 12.4应用成果 152 运维篇 13运维管理 -153 13. 1 运维阶段BIM技术应用模块、 ..153 13.2 基于BIM的运维管理平台建设 155 13. 3 基于BIM的运维管理总体架构. ..155 展望篇 14其他行业BIM技术应用 157 14. 1 工业工程行业BIM应用. 157 i
14.2 基础设施行业BIM应用 ..159 15BIM技术应用展望 -162 15. 1 管理应用展望. 162 15.2 技术应用展望 16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皖设协[2017]24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勘察设计企业 BIM建设指南》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为贯彻《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 化发展纲要的通知》(建质函【2016]183号)和安徽省住房城乡 建设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 导意见的通知》(建标函[2015]1481号)《关于提高建筑设计 水平的意见》(建标[2017]57号)等文件精神,指导我省勘察 设计企业建筑信息模型(BIM)建设,加快推进我省BIM技术普及 应用,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部署,安徽省工程勘察 设计协会组织编制了《安徽省勘察设计企业BIM建设指南》,现印 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使用.

勘 程 207 抄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省勘察设计企业BIM建设指南》 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 BIM技术专业委员会 2017年5月
安徽省勘察设计企业BIM建设指南 前言 为贯彻《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 知》(建质函(2016)183号)和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标函(2015)1481号)、 《关于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意见》(建标(2017)57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推 进我省勘察设计企业BIM技术普及应用,根据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关于开 展(安徽省勘察设计企业BIM建设指南)编制工作的通知》(皖设协(2017)3号) 要求,安徽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BIM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成立《安徽省 勘察设计企业BIM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结合我省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主要内容:1.总则:2.BIM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3.BIM资 源环境配置:4.BIM实施步骤:5.BIM各岗位设置:6.BIM人力资源培养:7.BIM 实施标准:8.BIM实施案例.

为使本《指南》随BIM技术发展不断更新进步,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意见或 建议,请寄送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 九华山路1号世纪阳光大厦1501室),以便今后修改完善.

本指南主编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指南参编单位:安徽马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国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合肥分院 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勘察设计企业BIM建设指南 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李长青左玉琅 副组长:尤嘉庆向华潘震张公明 成员:张翼飞郁磊马巍吴松冯延力 编写工作小组 组长:支帅 副组长:邱红 成员:黄安飞高胜王英贺诗岚吴前宏刘长城卢光天 孔凯张国涛史浩王勇范仁宽贺启利陈东 刘珺江帆马伏战马旭灿
安徽省勘察设计企业BIM建设指南 目 第一章概述 1.1BIM定义. 1.2BIM政策.. 1.3BIM技术应用价值. 1.4BIM实施主体... 第二章BIM应用建设内容.. 2.1BIM应用发展阶段.. .6 2.2BIM应用团队管理模式. .6 2.3BIM应用建设内容对照. 第三章BIM资源环境配置. .9 3.1BIM软件资源. .9 3.2BIM硬件资源. .9 第四章BIM实施步骤. 12 第五章BIM各岗位设置. ..18 第六章BIM人力资源培养. .23 6.1培养对象. ..3 6.2培训方式. .23 6.3培训课程. 23 第七章BIM实施标准 .32 7.1国家标准 32 7.2安徽省地方标准 32 7.3企业标准建设.. 32 附表A常用BIM应用软件清单 3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18 《安徽省勘察设计企业BIM建设指南》 《安徽省建筑信息模型 (BIM)技术应用指南》 宣贯培训
5 2018 《安徽省建筑信息模型 (BIM)技术应用指南》 设计BIM应用点解读
BIM定义与特点 T 分析优化 施工管理 协同设计 碰撞检查 成本算量 数字加工 运营维护 视角各有不同 基于可视化三维模型的 建设工程信息化 三维 可视化 (三维) 信息 信息化
BIM外延拓展 各相关方 管理竞争力 全生命周期 协同设计 专业模型 模型 技术竞争力 仿真 分析
BIM设计应用点 信息化 场地分析 方案比选 三维设计 三维图纸 协同设计 设计展示 统计算量 碰撞检查 管线综合 可视化 性能分析 BIM交付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预制隧道智能建造 IB 技术研究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BTC 姜弘 2017.05 2017
CONTENTS IBT I 隧道预制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全预制隧道的技术方案 3 预制隧道的智能建造与管理 4 通往全预制隧道之路 IBTC 2017 隧道股份 城建设计总院 全预制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研究
隧道工法现状 PART1 隧道预制技术 的现状与未来 钻爆法 现代隧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工法现状 掘进 24 浅埋 钻爆法:通过钻孔、装药、爆破开挖岩体 国外案例| 机法 暗挖法 掘进机法:用特制的大型切削设备进行开挖 国内案例| 施工 明挖法:从地面向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 技术畅想| 方法 顶管法:利用千斤顶将顶管机压入土层中进行开挖 明挖法 沉管法 沉管法:将预制段浮运到海面并沉放安装 浅埋暗挖法: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隧道挖掘 顶管法 IBTC 2017 隧道股份 城建设计总院 全预制道智能 建造技术研究
隧道工法现状 PART1 隧道预制技术 钻爆法(ConventionalTunneling) 的现状与未来 Drilling Charging 工法现状 Blasting 2017 国外案例 Ventilation 国内案例| Scaling 技术畅想| Mucking Bolting Shotcreting 2017 隧道股份 城建设计总院 全预制道智能 建造技术研究
隧道工法现状 PART1 隧道预制技术 >掘进机法(TunnelBoringMachine) 的现状与未来 工法现状 国外案例| 国内案例| 技术畅想| 隧道股份 城建设计总院 全预制道智能 建造技术研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支撑天后以027℃ TH-AFS-320T支牌头总瓦C283 基于物联网深基坑智慧建造技术 上海同禾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ounder&CEO姚鸿梁 13901629697yao@toehold.cn TOEHOLD 同禾
深基坑无处不在 P I:1 地铁站 大型地下车库 下沉式广场 下穿式立交 房建地下室 交通枢纽
深基坑施工的事故风险 XINHUANET
环境保护刚需 道路 危房/古迹 地面周边建筑物 #1支撑(混凝土) 地下管线 水土压力F #2支撑(钢支撑) #3支撑(钢支撑) #4支撑(钢支撑) 运营地铁 围护结构 土地资源稀缺,地上地下结构物都十分密集!

基坑变形控制已成为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刚需!

如何解决这两大问题?

智慧 支护 从四个关键环节,全闭环实现 深基坑的智慧建造 智慧 智慧 智慧 加固 建造 降水 目标: 1.保证基坑本体安全 2.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 智慧 监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超高层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城脉金融中心大厦项目 余大涛 2021年10月
敢為天下先永遠争第一 项目背景 02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 目录 03 CONTENTS 总结
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 工程概况 项目建设目标 现场施工进度 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目标
> 一、项目背景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Group Co. Ltd 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城脉金融中心大厦总承包工程 项目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红岭北路与桃园路交界处东南角地块 建设单位 深圳市脉远地产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深圳市中桥物业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 用地面积约9200㎡,总建筑面积约18万㎡,建筑高 度388m.

建筑层数 地上70层/地下7层 结构体系 型钢混凝土柱钢梁钢筋桁架板环/伸臀桁架混凝土 核心筒结构 建筑功能 集会所、公寓、办公于一体 工程造价 工程概算:20亿 自行合同总价:5.73亿
一、项目背景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Group Co. Ltd 1、项目概况 序 项 详细特征 伸臂桁架 序 号 号 项 详细特征 40-99 层数 70层/7层 材质 Q355、Q390GJC 53F-62F2R 环带桁架 板厚 32mm、35mm40mm、 建筑 388m 70mm 高度 46F-51F2R TDB3-90、TDB6- 地下功 B6F:人防 42F-45F全师 楼承 90、TDB6-120、 3 能分区 板 TDB6-170,预计 B5~B1MF:车库 面积10,0000m 预计 1F:大堂 吨位 2 0000t 地上功 239F:办公 能分区 42~45F:会所 劲性 46~70F:公寓 柱层 B6~70层 环带桁架 数 9-18FD公二区 4.5m、5.1(避难 伸臂 5 层高 层) /环 环带桁架L8、L19、 带桁 L40、L52 标准层 1F大堂 架层 伸臂桁架L63层 面积 1500m²-2674m 31-8209 数 83-86车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1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 (CIM) 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 2021年9月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 致谢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联合国内近40家“产、学、研、用”单位于2021 年开展了《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编制工作.

本指南 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智慧社区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 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时间和能力,内容疏忽在所难免,请 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单位: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益埃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 责任公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李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航 空大学计算机学院、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正能远传节能技术研究 院有限公司、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亚信科技(中国) 有限公司、陕西天诚软件有限公司、蜂巢园区管理(嘉兴)有限公司、浙江绿城 未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港航工程研究所、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 司、武汉中交恒通科技有限公司、佳华智慧(太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万睿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关津帝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迈思汇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三才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厦门万安智 能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泰瑞数创 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 指导专家: 陈顺清杨滔王佳马虹黄玉芳 起草人:(排名不分先后) 张永刚包世泰樊静静于文龙陈本强姚玲杨新新张婷 张妍妍孙玥周玮莹张红利刘俏王辰康李想王威翰 任远杨焰文吕昌昌杨钦成月李昶锋李铮喻超 郑科屈停停易荣华陈霄张家犇李荣梅马小淞张昌林 杨新峰喻斌张琦管洪清王敬瀚虞国明曾俊清刘军 刘俊伟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 目录 引言 IV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4基于CIM的智慧社区框架 6 4.1总体框架... ..6 4.2建设目标. ..8 4.3建设路径... ..9 4.4系统对接.. ...10 5设施设备智能化建设.. ..12 5.1基本要求... ...1.2 5.2基础设施智能化.. ...15 5.3智能设备. .16 5.4网络与计算存储设备.. 20 6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22 6.1系统架构... 22 6.2系统基本功能 ...23 6.3模型和数据.. .24 6.4监测运维应用. .28 6.5社区治理应用.. 30 6.6社区管理应用. ...34 6.7社区服务应用.. ...38 6.8数据安全. .43 6.9运维保障. .44 附录基于CIM的智慧社区建设案例. 46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 占比例越来越大,现有的社区服务、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 足社区居民的某些要求,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因此,发展一种新型社区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社区是一种基于大规模信息智 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 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式,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区治理 现代化.

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 缩影,未来城市发展和管理可以以智慧社区的建设为牵引,拉动智慧 城市建设,并将智慧社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 中去,实现智慧社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

本指南从预见性、协调性、集约性、科学性等方面出发,对基于 CIM的智慧社区建设所涉及到的概念内涵、建设路径与目标、设施设 备智能化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论述, 指导基于CIM的智慧社区建设行稳致远.

IV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1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 (CIM) 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 2021年9月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致谢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联合国内近40家“产、学、研、用”单位于2021 年开展了《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编制工作.

本指南 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智慧园区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 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时间和能力,内容疏忽在所难免,请 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主编单位: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益埃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 责任公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李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航 空大学计算机学院、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智 能城市研究院、北京正能远传节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 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智慧神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亚信科技(中国) 有限公司、武汉中交恒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关诚 软件有限公司、蜂巢园区管理(嘉兴)有限公司、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港航工程研究所、天津帝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迈思汇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佳华智慧(太原)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得空间信 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万安智能有限公司、新联数城(上海)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深圳市方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泰瑞数创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指导专家: 陈顺清杨滔王佳马虹黄玉芳 起草人:(排名不分先后) 张永刚包世泰杨新新张婷樊静静陈本强孙玥于文龙 张妍妍姚玲张红利王永霞李想李竹青周玮莹王威翰 任远林艾嘉梁金平杨钦刘啸金程赵国广胡咏嘉 喻超张宁博张志轶罗升李荣梅谢品屈停停易荣华 曹荣龙沈灿煜张琦管洪清肖会宾韩德志杨新峰洪良 施先忠连毅斌余暖喻斌刘俊伟陈宇恒王真超夏青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目录 引言 IV 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与定义.. 4基于CIM的智慧园区框架 6 4.1总体框架.. ..6 4.2建设目标... .8 4.3建设路径... ..9 4.4系统对接... ...10 5设备智能化建设... ..12 5.1一般规定. ...12 5.2基础设施智能化.. ...16 5.3智能设备.. .16 5.4网络与计算存储设备.. .22 6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24 6.1系统架构... .24 6.2系统基本功能.. ...25 6.3模型和数据... .26 6.4园区综合管理.. ...30 6.5园区智能运营.. 34 6.6园区智慧服务... ...38 6.7数据安全... ...40 6.8运维保障... .41 附录基于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案例. .43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指南 引言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 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 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 未来城市发展和管理可以以智慧园区的建设为牵引,拉动智慧城市建 设,并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去, 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管理的高度融合.

我国各类园区更是首当其冲,面临经济增长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保 护的巨大压力,以CIM为核心的智慧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园区发展模式 变革、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已在中国各级各类 园区中迅速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以基于CIM的智慧园区 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增强园区竞争力, 已经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本指南从预见性、协调性、集药性、科学性等方面出发,对基于 CIM的智慧园区建设所涉及到的概念内涵、建设路径与目标、设施设 备智能化建设、智慧园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论述, 以指导基于CIM的智慧园区科学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Λ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 及评价技术指引试行) 广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8月
前 言 为推动基于城市信息模型(以下简称CIM)的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的 标准化,快速有效的推广CIM平台在各领域的应用,提升社区管理、服务 及治理水平,形成一批智慧社区示范项目和可推广的智慧社区建设经验, 广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基于 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及评价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 称“本技术指引”),供各相关单位参考.

鼓励智慧社区建设各方结合实 际,积极探索创新,拓展丰富应用场景.

本技术指引总结广州CIM的试点经验及各相关城市的智慧社区建设经 验,提出基于CIM的智慧社区在建设、运营及维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并建 立一套评价体系.

本技术指引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总体框架; 4、基础设施:5、模型和数据:6、信息服务系统:7、安全保障:8、运 营保障:9、等级评价:附录.

本技术指引由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广州市住房城乡建 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广州市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 院集团有限公司、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地址:广州 市越秀区寺右新马路北一街三巷5号首层,邮编:510600).

编委会主任:陈杰 编委会副主任:王宏伟王保森 编委会委员:丁利王洋王永海刘晓燕钟天杰 赵勇娄东军曹书兵
主编单位: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 广州市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 广州越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安心加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睿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元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和家生活(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润高智慧产业有限公司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安居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起草人员:王洋肖军肖建平包世泰钟天杰赵勇 刘晓燕梁驹胡国棉万娉婷林永文傅东东 余梓平彭进双陈顺清陈本强石俊卫李德杰 张峰王永海曹书兵黎嘉慧陈作勤高富成
韩伯诗陈宏袁忠远王海蛟胡正才梁学斌 张世杰姜鹏郑腾森吴斌黄文俊向元春 齐鑫磊赵小强金晓峰刘啸王小艮陈小伟 吴泓霖杨环刘浩程文峰林烁彬夏浩 夏根生罗敏静张建新石国飞裴琦林 审查人员:陈俊龙谢卫郭晓岩李邹蔡丹确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总体框架.. 3.1框架... 3.2建设路径. 3.3系统对接. 4.基础设施.. 4.1一般规定... 4.2基础设施智能化. 4.3网络与计算储存设备. 5.模型和数据. 5.1一般规定... 5.2建筑、设施设备模型特征与属性. 5.3标准地址、单位数据. 5.4智慧社区监测感知信息. 5.5智慧社区业务管理数据. 6.信息服务系统... 18 6.1一般规定.. 18 6.2系统基本功能. 21 6.3社区综合管理. 22 6.4社区智能服务. 27 6.5社区智慧治理. 29 6.6应用终端.. 32 7.安全保障. 34 7.1一般规定.. 34 7.2物理安全... 34 7.3网络安全.. 34 7.4数据安全. 3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