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第 104 页)

ICS 33.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水下数据中心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underwater data center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水下数据中心的分级 6水下数据中心的组成 7技术要求 7.1基本要求. 7.2结构要求 7.3电能利用效率 7.4制冷系统要求 7.5电气系统要求 7.6综合监控系统要求 7.7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要求 7.8消防要求... 7.9缆线系统要求 7.10场地及环境要求 附录A(资料性)水下舱体及水下基础抗震设防设计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电子 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丽娜、傅荣荣、刘永生、程伟锋、苏洋、李震、李洁、郭亮、李宁东、于美 泽、戴兵、王志强、张小建、李娟、吕青、赵金铭.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XXXX-XXXX 水下数据中心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下数据中心的分级、组成和技术要求,具体包含基本要求、结构要求、电能利用效 率、制冷系统要求、电气系统要求、综合监控系统要求、网络与综合布线系统要求、消防要求、缆线系 统要求、场地及环境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部署于海洋的水下数据中心的设计、制造、安装与应用.

部署于湖泊、江水(江河) 等的水下数据中心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0.1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50.4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9771(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 GB/T12357.1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 GB/T12706.2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 GB/T14295空气过滤器 GB/T14715一2017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规范 GB/T18233.1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通用布缆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20052一202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0936.2爆炸性环境用气体探测器第2部分:可燃气体和氧气探测器的选型、安装、使用和维 护 GB/T31240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布缆的路径和空间 GB/T35988石油天然气工业海底管道阴极保护 GB/T41783模块化数据中心通用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YD/T XXXX-XXXX GB55036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YD/T769通信用中心管填充式室外光缆 YD/T901通信用层绞填充式室外光缆 YD/T1171-2015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YD/T2283海底光缆 JB/T11167(部分)额定电压10kV(Um=12kV)至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 流海底电缆及附件 SY/T10030一2018海上固定平台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推荐作法工作应力设计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50.1、GB/T150.4、GB50174-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下数据中心underwaterdata center 通过专门的可密闭物理载体将主机单元与支持单元放置在水下,由岸站提供支持功能,并利用水体 进行散热的数据中心.

3. 2 水下数据终端underwater data terminal 电子信息设备和支持其运行的水下配套基础设施的统称.

3. 3 水下舱体underwater cabin 部署于水下,为主机单元、支持单元提供密闭物理存放空间的舱式结构物载体.

3. 4 主机单元puterunite 水下舱体中主要放置电子信息设备的区域.

3.5 支持单元supportunite 水下舱体中集中放置供配电设备、空调制冷设备、网络接入设备、安全监测设备等为主机单元提供 动力支持、安全保障的基础设施的区域.

3. 6 岸站onshore station 为水下数据终端提供管理辅助和动力支持的场所,一般是陆上建筑物,可由多个房间、单个房间或 某个房间的一部分构成.

注:该场所也可根据实际需求由水上结构物、分体集装箱式建滨物或其他形式的结构物/建筑物构成.

3. 7 中继站relay station 负责岸站与水下舱体间电力供应及网络通讯中间接续的设施,可通过增减级联数满足不同水下数据 中心的规模需求.

3. 8 不间断电源系统uninterruptiblepower system;UPS 由变流器、开关和储能装置(如蓄电池)组合构成的,在交流输入电源异常时,用以维持负载电力 连续性的电源设备.

[来源:GB/T 14715-2017,3.1] 3.9 电能利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PUE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020 CCS L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 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cold plate liquid cooling rack scale server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4-XX-XX发布 2024-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的组成及技术要求 5.1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组成. 5.2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总体技术要求, 5.3机柜技术要求. 5.4供液组件技术要求. 5.5供配电技术要求. 5.6计算节点技术要求 5.7交换节点技术要求. 5.8整机柜内组网技术要求. 5.9机柜管理模块技术要求. 6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测试方法 6.1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测试方法. 6.2机柜测试. 6.3供液组件及冷板测试. 6.4 供配电测试 6.5 计算节点测试 6.6 交换节点测试 6.7 组网测试 6. 8 机柜管理模块测试 参考文献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 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宁畅信 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昆仑技术有限公司、兰洋(宁波)科 技有限公司、深圳云边低碳技术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丽娜、于美泽、郭亮、李洁、黄璇、刘劲楠、熊星、刘鄂成、焦海清、贾晖、 周冬冬、董少杰、肖爱元、孙翠锋、李圣义、巴君鸿、刘嘉奇、李飞鹏、曾楚轩、包振忠、孙晓光、刘 帆、鹿志逾、李金波、倪志杰、路明远、徐欣、强健、汪新新,陈立波、刘洪、李金峰、周绍荣、范正 国、章鹏、赵玉立、王海岩、韩学磊、韩忍、黄强、吴峰、刘栋炼、白瑞晨、林子杰、李棒、张超、郭 聪、张炳华、王舜、徐华、杨拯、李巍、韦泽伟、刘运、詹浩钦.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
YD/T XXXX-XXXX 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的机柜、供液组件、供配电组件、计算节点、交换节点、整 机柜内组网、机柜管理模块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的设计、生产及测试.

注:这里的冷板仅指单相式冷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2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531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1040.1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 GB/T169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GB/T1843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_试验A:_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2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27温度低气压或温度湿度低气压综合试验 GB4943.1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 GB/T5720O形橡胶密封圈试验方法 GB/T7759.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第1部分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 GB/T9813.3计算机通用规范第3部分:服务器 GB/T11547塑料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 服务 GB/T15428电子设备用冷板设计导则 YD/T731-2018通信用48V整流器 YD5083-2005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YD5210-2011数据机房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 ISO 9080塑料管和管道系统用外推法测定长期耐静液压强度(Plastics pipingand ducting systems- xq d u se ssedoouns sq u jouo ISTA3E-2009系列综合模拟性能试验程序(TestProcedure3E) CQC3178-2021嵌入式电源能效分级认证技术规范 1
YD/T XXXX-XXXX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冷板coldplate 带有内部液体通道并允许冷却工质流过的紧凑型换热器.

[来源:GB/T15428,3.1,有修改] 3.2 冷板式液冷coldplateliquidcooling 采用液体作为冷却工质在冷板内部流道循环流动,通过冷板基板热传递对热源实现冷却的液体冷却 技术.

3.3 分液歧管manifold 用于向机柜内各液冷节点冷板分配液冷工质,一般介于液冷管网与液冷服务器之间的液冷工质供回 装置.

3. 4 背门热交换器rear door heat exchanger 一种安装在机柜背面的热交换器,通过内部流动的液体,将经过的热空气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空气 再循环到数据中心,从而达到给机柜内部件进行散热或冷却的目的,一般设计成机柜背门形态.

注:设计成机柜背门形态的背门热交换器也可称为“液冷门”.

3.5 整机柜服务器rackscaleserver 一种将计算节点、交换节点、供配电组件、机柜管理模块、散热部件等集成在机柜内的一体化服务 器系统.

注:整机柜服务器一般采用整机柜一体化的快速交付模式.

3. 6 冷板式液冷整机柜服务器coldplateliquidcoolingrackscaleserver 一种将计算节点采用冷板式液冷散热的整机柜服务器.

注:交换节点、机柜管理模块、供配电组件等也可采用冷板式液冷散热.

3.7 盲插总线blind-mate buses 一种整机柜总线架构,采用盲插连接器实现整机柜内节点间互连、互通或共享,并支持简易运维, 通常可在供配电组件、信号线缆组件、供液组件等的任一种或多种中被采用.

3.8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 040. 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业标准 YD/TXXXX-XXXX 数据中心算力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 Test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ation for putational power of data center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4-xx-xx发布 2024-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XX-1XX4TYD 目次 前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数据中心算力接入 5.1算力资源的感知. 5.2算力资源的接入类型. 6数据中心算力度量, 6.1算力度量规则概述. 6.2数据中心算力.. 6.3算力评级... 7数据中心算力调度. 7.1算力智能调度引擎规范. 7.2算力集群调度适配规范. 7.3算力调度适用场景. 8数据中心算力运营 8.1算力服务规则.. 8.2算力管理规则. 8.3算力调度容错规则. 9算力测评方法... 9.1通用算力测评 9.2超算算力测评. 10 9.3智算算力测评. II 附录A(资料性)通用算力基准平台性能参考值 15 附录B(资料性)通用算力指标权重参考值 16 附录C(资料性)超算算力基准平台性能参考值 17 附录D(资料性)超算算力指标权重参考值.. 18 附录E(资料性)智算算力基准平台性能参考值 61 附录F(资料性)智算算力指标权重参考值 20
20XX1XX4TYD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超威半导体产品(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 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曙光智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 术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 团有限公司、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亮、李洁、吴美希、刘文卓、王文栓、唐峰、王峰、许长桥、权伟、纪拓、 贾明艳、张慷、桑洁丽、储伟伟、包振忠、杨莉、卢麒麟、康真健、邸贺亮、杨帆、林建森、朱炜圭、 杜希、方兴、宋梦、柴华、王建波、郭俊峰、刘运、常金风、阮迪、温小振、周曼、陆光辉、吉锋.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20XX1XX4TYD 数据中心算力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数据中心算力全生命周期,覆盖算力接入、算力度量、算力调度、算力运营等的 技术要求以及算力测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等环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33312023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和分级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datacenter 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 度组成的实体.

[来源:GB43331-2023 定义3.1] 3.2 算力putationalpover 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实现结果输出的一种能力,是衡量设备或系统计算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 数值越大代表综合计算能力越强,包含以CPU为代表的通用计算能力和以GPU为代表的高性能算力.

3.3 算效putationalefficiency 数据中心算力与功率的比值,即“数据中心单位功率所产生的算力”,是同时考虑计算性能与功率的 一种效率.

数值越大,代表单位功率的算力越强,效能越高.

3.4 算力度量hashrate measurement 对不同计算类型的异构算力资源进行统一抽象描述,实现异构物理资源的统一资源描述,形成算力 能力模板,为算力路由、算力设备管理、算力计费等提供标准的算力度量规则.

3.5
20XX1XX4TYD 算力调度putationalpower scheduling 通过对不同业务的算力资源和算力需求进行匹配,使合理的算力去处理相应数据的一种方式.

算力 调度是高效利用算力资源的关键.

3. 6 算力服务putationalpower services 以多样性算力为基础,以算力网络为连接,以供给有效算力为目标的算力产业新领域,根据业务需 求,算力服务需满足绿色、共享、智能、可信等特征才能更好地支撑算力的典型应用场景.

3. 7 算力管理putationalpowermanagement 包含算力设备的注册、0AM(操作维护管理)、运营等.

统一的管理面可以对网络和算力进行管理 和监测,并可生成算力服务合约以及计费策略,以实现对算力的统一运营.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CE:算效(putationalefficiency) CP:算力(putationalpower) CPM:算力管理(putationalpower management)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HPC:高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puting) HPL:高性能浮点运算(high performance 1inpack) G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HM:算力度量(hiashrate measurement) N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 5数据中心算力接入 5.1算力资源的感知 算力资源的感知主要指对数据中心物理设备算力能力的感知与抽象,便于上层应用对数据中心计算 与存储等算力资源的统一协调调度,对分布式,动态的数据中心算力资源进行多维度的抽象,使得用户 进行按需实时调用,快速实现业务部署.

算力资源的感知与抽象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多种不同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感知.

如ICPU、GPU、FPGA、ASIC等: b)对不同维度的算力资源进行感知,如计算能力(算力)与功耗水平(算效): c)对异构物理算力资源建立统一的算力资源描述模型,根据不同需求与应用的算力指标,与该算 力资源模型进行映射,以便对外部提供算力资源服务: d)对数据中心算力资源提供统一的算力资源标识,便于上层应用的统一识别与调用.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 YD CCS M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算力网络运营管理总体技术要求 Computing andnetwork convergence operationand management-General technicalrequirement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目录 前 III 算力网络运营管理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1.1 3.1.2 3.2缩略语, 4算力网络运营管理总体架构. 4.1功能架构. 4.2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层管理对象. 5算力网络运营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5.1算力网络服务运营层功能要求. 5.2算力网络服务编排层功能要求. 5.2.1概述.. 5.2.2算网可视化功能要求. 5.2.3算网能力开放功能要求. 5.2.4算网业务编排功能要求. 5.2.5算网智能化功能要求.. 5.2.5.1概述.. 5.2.5.2智能分析能力. 5.2.5.3智能决策能力. 5.2.5.4智能预测能力. 5.2.5.5智能优化能力... 5.2.5.6智能平台能力. 5.2.6算网数据感知功能要求. 5.3网络调度管理层功能要求. 5.4算力调度管理层功能要求.. 6算力网络运营管理系统参考点要求.. 10
6.1算力网络服务运营层与算力网络服务编排层参考点RP1功能要求, 6.2算力网络服务编排层与网络调度管理层参考点RP2功能要求. 6.3算力网络服务编排层与算力调度管理层参考点RP3功能要求. 6.4算力调度管理层与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层参考点RP4功能要求. 6.5网络调度管理层与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层参考点RP5功能要求. 6.6算力网络服务运营层北向参考点RP6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算力网络运营管理”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一-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运营服务系统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调度管理技术要求 一一业务协同编排技术要求 一一关键性能指标技术要求 --智能化演进研究 一一云电脑应用场景与管理要求 一一智能视频应用场景与管理要求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 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市天元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通信 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鹏、唐国华、乔娇、王琛、翟羿、蔡海涛、张飞、成梦虹、王晓晗、李文璟 、李钢、李泉、马丽萌、李占武、杨瑞芳、孙书强、沈林江、初宇飞、黄剑锋.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算力网络算网编排管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orchestration management of puting and network convergenc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算力网络编排管理总体功能架构.

5算力网络编排管理各功能模块技术要求. 5.1编排子层功能模块技术要求. 5.1.1算网统一编排.. 5.1.2意图感知解析. 5.1.3算网数字李生. 5.1.4算网编排智能化. 5.2调度管理子层功能模块技术要求. 5.2.1算力度量与建模.. 5.2.2算力注册.. 5.2.3算力0AM. 5.2.4算力路由管理. 5.2.5设备和应用管理. 5.2.6用户和业务管理, 5.2.7算网安全管理. 5.2.8算网融合调度. 5.3算网感知.... 6算网编排管理层和其它层协同技术要求, 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 团有限公司、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鹏城实验室、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 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品、姚惠娟、陆璐、付月霞、刘鹏、杜宗鹏、孙滔、李志强、赵立芬、张华 伟、郭建超、王首峰、郑滟雷、黄光平、谢宝国、朱泓艺、陈婧、罗岳斌、汪俊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XXXXXXXXX 算力网络算网编排管理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算力网络的算网编排管理技术要求,包括算力网络编排管理总体功能架构,算力网络 编排管理各功能模块技术要求及算网编排管理层和其它层协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算力网络中算网编排管理技术的研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4255-2023算力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YD/TAAAA-AAAA算力网络算力路由协议技术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算力网络putingandnetworkconvergence 面向算网融合演进的新型网络架构,通过算力资源与网络资源状态的协同调度,将不同应用的业务 通过最优路径,调度到最优的计算节点,保证用户体验和全局资源优化.

3.1.2 算力puting capability 网络中具有计算能力的节点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实现特定结果输出的能力,具体包括不限于计算、 内存和存储能力,算力可以分布在网络边缘、云数据中心、连网终端、转发节点等各种形态的设备上.

3.1.3 算网编排管理orchestration management of puting and network convcrgence 算网编排管理是对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编排,包括算力注册、算力OAM等.

3.1. 4 算力感知 putingawareness
YD/T XXXXXXXXX 算力感知是网络对算力资源和算力服务的部署位置、实时状态、负载信息、业务需求等多维度感知.

3. 1. 5 算力路由puting-awarerouting 算力路由将算力信息引入路由域,通过对用户的业务需求、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信息感知,动态 选择满足业务需求的“转发路径目的服务节点”,将业务沿指定路径调度服务节点,从而实现算力和 网络资源的全局优化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IC 专用集成电路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CA 证书授权 Certificate Authority CPU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DPU 数据处理单元 Data Processing Unit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GPU 图形处理器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IP 网际互连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NLP 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nge Processing OAM 操作维护管理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SLA 服务等级协议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TPU 张量处理器 Tensor Processing Unit 4算力网络编排管理总体功能架构 根据YD/T4255-2023文中定义的算力网络架构包括算力服务层,算力路由层,算网基础设施层和 算网编排管理层.

为了支持对算力资源、网络资源以及算力服务统一编排管理,算网编排管理层功能架 构包括算网编排管理层包括编排子层、调度管理子层和算网感知模块,如图1所示.

编排子层包括算网统一编排,意图感知解析,算网数字李生,算网编排智能化模块.

调度管理子层包括算力度量与建楼,算力0AM,算力注册,算力路由管理,设备和应用管理,用户 和业务管理,算网安全管理,算网融合调度模块.

算网感知模块为算网编排管理层中的编排子层和调度管理子层提供基础支撑.

服务平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算力网络算力路由协议技术要求 Computing and network convergenc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uting- aware routing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3年6月)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YD/T XXXXX-XXXX 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算力路由系统架构. 7算力路由协议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为“算力网络”系列标准之一,系列标准名称如下: 一一算力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网络算力路由协议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网络算力度量与算力建模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网络基于SRv6的算力路由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网络路由设备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网络算网编排管理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网络标识解析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网络控制器技术要求 算力网络交易平台技术要求 一一算力网络算力节点能力度量及评估方法 一一算力网络异构算力资源度量及计量指标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 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锐捷网络、之 江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鹏城实验室、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惠娟、付月霞、刘鹏、李志强、陆璐、孙滔、黄光平、钱国锋、顾方方、陈 端、穆域博、韩淑君、雷波、解云鹏、何涛、易昕昕、林长望、姚现勋、姚苏、王目.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X 算力网络算力路由协议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算力网络的算力路由协议技术要求,包括算力路由协议的总体功能要求, 算力路由协议控制面技术要求,算力路由协议数据面技术要求和算力路由协议的管理面技术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算网融合演进的运营商承载网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4255-2023算力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IETF RFC8402分段路由架构(Segment Routing Architecture) IETF RFC8571基于IGP流量工程性能度量扩展的BGP链路状态信息发布(BGP-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of IGP Traffic Engineering Performance Metric Extensions) IETF RFC8754 IPv6分段路由报文头(IPv6Segment RoutingHeader)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算力puting capability 网络中具有计算能力的节点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实现特定结果输出的能力,具体包括不 限于计算、内存和存储能力,算力可以分布在网络边缘、云数据中心、连网终端、转发节点 等各种形态的设备上.

3.2 算力网络 puting and network convergence 面向算网融合演进的新型网络架构,通过算力资源与网络资源状态的协同调度,将不同 应用的业务通过最优路径,调度到最优的计算节点,实现用户体验最优的同时,保证用户体 验和全局资源优化.

3.3 算力路由puting-awarerouting
YD/T XXXXX-XXXX 将算力信息引入路由域,通过对用户的业务需求、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信息感知,动 态选择满足业务需求的“转发路径目的服务节点”,将业务沿指定路径调度服务节点,从 而实现算力和网络资源的全局优化.

3.4 算力路由节点puting-awareroutingnode 具备算力路由功能的网络节点.

3.5 算力节点putingnode 提供算力的计算节点,可以多种形态存在,包括不限于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终 端、服务器等.

3.6 算力感知 putingawareness 网络对算力资源和算力服务的部署位置、实时状态、负载信息、业务需求等多维度感知.

3.7 算力度量putingmeasurement 对多样化算力需求和算力资源进行统一的抽象描述,基于统一的度量衡进行度量.

3.8 服务1Dservice 1D 代表一项服务的标识符,用户使用该标识符来访问所述服务.

4缩略语 AR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BGP-LS 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 BGP Link State CABGP 算力感知的边界网关协议 Computing-aware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CA-BGP-LS算力感知的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 Computing-aware BGPLink State CPE 客户前置设备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CPU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Unit DOH 目的地址扩展头 Destination Options Header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rorks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序列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GPU 图形处理器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MEC 多接入边缘计算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40 CCS L78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云网POP(对接点)互联组网架构及技术 要求 Cloud network POP (Point-of-Presence) connection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录 可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云网互联典型业务场景, 6.1互联网访间云业务场景.

6.2入云专线业务场景, 6.3云间互联专线业务场景, 6.4多点多云虚拟组网业务场景. 7云网POP组网架构. 7.1云网POP典型架构. 7.2中心云资源池云网POP 7.3区域云资源池云网POP 7.4边缘云资源池云网POP 12 8云网POP网元技术要求, 8.1云内网络网元技术要求, 8.2承载网络部分网元技术要求, 8.3云网POP网元设备规格要求 参考文献....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 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华高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迅、邓丽洁、宋雪雁、万晓兰、龚霞、阮科、黄晓莹、王怀滨、 汪俊芳、何宗应、陈华南、袁世章、杨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云网POP(对接点)互联组网架构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云网POP(对接点)互联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要求,包括云网POP组网架构、 云网POP网元技术要求及云网互联典型业务场景.

本文件适用于云网融合网络中云网POP(对接点)的规划和建设,也适用于云网POP相关 网络设备的研制、开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

YDT1255-2013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3096-2016数据中心接入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技术要求 YDT3843-2021接入型光传送网(0TN)设备技术要求 YD/T4408-2023云化城域网参考架构及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云网POPcloud-network POP(Point-of-Presence) 指云网融合网络中云网络与承载网络的对接点,包括对接设备和链路形成的网络连接, 涵盖云网络出口的数据中心网关、专线接入网关、云间互联网关与骨干网云PE、移动接入承 载网/城域网DC-Leaf、云OTN等设备.

3. 2 spine-leaf架构spine-leaf architecture 指由Spine和Leaf这两个交换层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

服务平台 3.3 数据中心网关data center gateway 指数据中心之间的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3. 4 二层隧道协议 layer two tunnelingprotocol 指一种用于虚拟专用网的虚拟隧道协议.

3.5 云PEcloud provider edge 指部署在云资源池内的骨干网PE设备.

9
YD/T xxxx- XXXX 云OTN cloud opticaltransport network 指部署在云资源池内的OTN设备,用于OTN入云业务的落地.

3.7 云LNS cloud layer-2 tunneling protocolnetwork server 指部署在云资源池内的L2TP网络服务器,用于终结客户VPDN会话,使其可通过VPDN访 问云资源池.

DC-Leaf data center leaf 指部署在云资源池内的城域网或移动接入承载网的Leaf设备.

3. 9 专线接入网关 dedicated line access gateway 指部署在云资源池内用于虚拟专线接入的IPSec或VxLAN的终结设备.

3.10 云间互联网关 cloud to cloud connect gateway 指部署在云资源池内用于虚拟专线互联VxLAN的终结设备.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SBR 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Router BRAS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宽带接入服务器 CE Communication Edge 通信终端 CPE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用户端设备 CR Core Router 核心路由器 DCGW Data Center Gateway 数据中心网关 L2TP Layer Tuo Tunneling Protocol 二层隧道协议 L.2VPN Layer Two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二层虚拟专网 L3VPN Layer Thre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三层虚拟专网 L.NS L2TP Network Sorver L2TP网络服务器 MSE Multi-service Edge 多服务边缘计算 MPLS Multi-Protocol LabelSu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OTN Optica1 Transport Network 光传送网 PE Provider Edge 边缘路由器 POP Point-of-Presence 入网点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vBRAS Virtual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虚拟化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VLAN Segment Routing 分段路由技术 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络 VSGW Virtual and Intelligent Gateway 虚拟智能网关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CCS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面向云化网络的容器层平台技术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 of container layer for cloud-based tele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1范围 1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II 3术语和定义.. II` 4缩略语. 33 5容器层架构.... .54 5.1容器层基础架构. 54 5.2容器层接口. .65 6集群管理要求., ..76 6.1虚拟化功能. 76 6.2鉴权系统. 76 6.3仓库管理. 76 6.3.1仓库管理. 76 6.3.2镜像/包管理. .76 6.4集群管理.. 76 6.4.1集群类型. 6.4.2集群规格. ..76 6.4.3集群管理. 87 7运行环境要求, .98 7.1软件系统... ..98 7.1.1资源分配. . 98 7.1.2内核版本, ..98 7.2运行环境. 98 7.2.1运行时标准.

.98 7.2.2容器资源. ..98 7.2.3容器存储. . 98 7.2.4容器网络. .98 8容器管理要求.. .109 8.1鉴权系统. 109 8.1.1系统组成. .109 8.1.2账号管理. 109 8.1.3认证管理, 109 8.1.4租户管理. .109 8.1.5配额管理. 109 8.1.6权限管理. .109 8.2节点管理... .1110 8.2.1标签管理. 1110 8.2.2资源发现. 1110
YD/TXXXX-XXXX 8.2.3调度能力. 1110 8.3存储管理. 1211 8.3.1本地存储, .1211 8.3.2后端存储. 1211 8.4网络管理... ..1211 8.4.1网络管理. 1211 8.4.2IP地址分配 1211 8.4.3DNS 解析. ..1211 8.5业务编排.... 1312 8.5.1配置图编排.

1312 8.5.2机密信息编排 .1312 8.5.3持久卷编排.

1312 8.5.4快照编排, ..1312 8.5.5Pod编排.. 1312 8.5.6部署编排.. 1312 8.5.7状态集编排.

1312 8.5.8服务编排.... .1312 8.5.9服务入口编排, 1413 8.5.10自动伸缩器编排. 1413 8.5.11网络策略编排. 1413 8.5.12任务编排. .1413 8.5.13计划任务编排. 1413 8.6业务维护.. 1514 8.6.1持续交付. ..1514 8.6.2手动扩缩. .1514 9性能要求.... 1615 9.1系统规模. .1615 9.2管理性能 1615 9.3业务性能. 1615 10可靠性要求.. ..1817 10.1可靠性目标. 1817 10.2管理可靠性. 1817 10.3进程可靠性. 1817 10.4网络可靠性. 1817 10.5业务可靠性 1818 10.6数据可靠性 1918 Ⅱ
YD/TXXXXXXXX 前言 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兴 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平松、陈鹏翔、张晓儒、徐健、李强.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110 CCS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面向云化网络的容器层北向(管理编排) 接口技术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 of container layer orchestration and management interface for cloud-based tele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容器层架构.. 5.1容器层基础架构. 5.2容器集群管理器. 5.3容器基础设施管理器. 3 5.4容器基础设施引擎. 5.5容器层接口. 6CCM接口定义... h 6.1仓库管理. 5 6.1.1创建镜像/包 6.1.2查询镜像/包. 6.1.3修改镜像/包. 6.1.4删除镜像/包.. 11 6.1.5上传镜像/包文件, II 6.1.6下载镜像/包文件 12 6.2规格管理..... 13 6.2.1查询集群规格. 6.3集群管理. 15 6.3.1创建集群... 15 6.3.2查询集群, 20 6.3.3查询集群详情.. 22 6.3.4修改集群, 29 6.3.5删除集群. 30 6.3.6扩容集群.. 6.3.7缩容集群. 33 6.4用户管理.. 35 6.4.1创建用户, 35 6.4.2查询用户. 37 6.4.3修改用户 38 6.4.4删除用户. 66 6.5用户组管理 40 6.5.1创建用户组, 40 6.5.2查询用户组.

42
YD/TXXXX-XXXX 6.5.3修改用户组. 6.5.4删除用户组 6.5.5查询组中用户 6.5.6组中添加用户 6.5.7组中移除用户 7CIM接口定义, 7.1认证令牌管理. 7.1.1申请认证令牌 7.1.2废除认证令牌. 7.2租户网络管理. 51 7.2.1创建租户网络. 7.2.2查询租户网络, 7.2.3查询租户网络, 56 7.2.4查询租户网络. 7.2.5修改租户网络.. 7.2.6替换租户网络. 62 7.2.7删除租户网络. 65 7.2.8删除租户网络, 67 7.3社区增强接口.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兴 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平松、陈鹏翔、张晓儒、徐健、王海.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 210 CCS L7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XX-XXXX1/0人 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 能力成熟度模型 Enterpris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loud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perations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发布 [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5模型成熟度概述 6各类别成熟度要求各类别成熟度 6.1基础保障类 6.2业务支撑类 6.3平台服务类 6.4客户运营类 6.5创新引领类 附录A(资料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 附录B(规范性)价值指标 附录C(规范性)技术规范 附录D(规范性)基础软硬件管理平台能力要求 附录E(资料性)共性组件数字化平台能力要求 附录F(规范性)风控横贯化能力要求. 38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 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嘉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云雾科技有限公司、本溪钢铁(集团)信息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深圳 市欧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栗蔚、车昕、党受辉、蔡旭辉、李琦、单洪博、杜宇、肖彦昌、胡兵、智 锦、杨广贺、朱松、杨文兵、张愚、山金孝、潘宇虹、钟储建、陈航、王昌旭、李颖、黄永法、杜 晨、刘阳、兰天骄、王浏明、毛玲燕、马拂晓、任斌、朱祥磊、胡炜、黄倚霄、李攀、杨光达、郭志 斌、何世晓、顾黄亮、祖子月、郑诗昊、吴佳琦、田磊、史晓奇、张永恒.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能力成熟度模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企业数字基础设施云化管理和服务运营的整体能力和价值成熟度要求,包括云智平 台化、能力组件化、数据价值化、管理精益化、运营体系化、风控横贯化等能力要求,以及成本集 约、效益提升、质量保证、业务创新、风险可控、客户满意六大价值.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技术领导者和相关人员,明确数字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 服务运营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功能定位和实际价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云计算cloudputing 一种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的共享物理和虚拟资源池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供应和管理的模式.

注:资源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应用和存储设备等.

[来源:GB/T32400-2015 3.2.5] 标准信 3. 2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用性是指系统、产品或组件在需要时能够运行和可访问的程度 服务平 [来源:ISO/IEC25010:2011 4.2.5.2] 3.3 企业数字基础设施enterprise digitalinfrastructure 企业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的基础软硬件,包括网络、数据中 心、云计算平台、基础软件、IT工具软件等,从而形成企业各项活动相关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和多层次 的IT能力.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iPaaS:集成平台即服务(integr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I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SM: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 ITAM:IT资产管理(it asset management) I&0: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运营能力(infrastructure andoperation) IOM: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运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nfrastructureandoperation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KPI: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indicator) P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 RFP:需求建议书(requestforproposal) RPO: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ive) RTO: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ive) 5模型成熟度概述 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会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升级其信息技术基础 架构.

这包括网络设施、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基础软件和各类IT工具.

这些技术的应用共同构建 了一个支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数字化技术系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IT支持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特 点详见附录A.

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特点,企业转型普遍从技术与平台、服务与运营、组织与人员、流 程与规范四个象限推进: 一一技术与平台指的是为满足业务部门或客户的IT服务的需求,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 据、物联网等技术搭建的云化综合管理平台体系.

技术与平台由信息、网络等基础软硬件环境、基础 软硬件管理平台、共性组件数字化平台、IT工具服务四个要素组成.

一一流程与规范指的是和场景化服务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和流程规范,以及对企业和业务风险的管 控规范,包括技术与流程规范和风险管控两部分.

一-组织与人员是指和运营体系相匹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理念,包括管理者的服务运营理念、组 织架构、角色与职责、个人技能与知识、培调和绩效考核等,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框架如下,不同的成 熟度类别,根据匹配性、完备性和丰富度不同,具备框架中的部分或全部能力.

一一服务与运营是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IT管理,其目标是满足内外部客户对于数字基础设施的 需求,通过更高效、更低成本的交付,为企业创造业务价值,通过服务交付价值使IT团队完成从成本 中心向业务中心的完全转变.

服务与运营包含服务运营体系和基于数据的服务两部分.

其中服务运营 体系应遵循标准化、可量化、自动化原则,从服务设计、服务交付、服务运营和服务改进四个模块开 展工作:基于数据的服务对数据全生命周期进行统一管理、分析和应用,从数据归集、数据应用和数 据开放三部分展开.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框架如下,不同的成熟度类别,根据服务和技术的完备性不 同,具备框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能力.

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运营能力成熟度模型(I0MM)的能力要求从四个象限展开,分为云智 平台化、能力组件化、数据价值化、管理精益化、运营体系化、风控横贯化六大能力.

六大能力与成 本集约、效益提升、质量保证、业务创新、风险可控、客户满意六大价值相结合,按照能力和价值两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5.240 CCS L6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云主机服务性能基准测试方法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method of cloud hosting servic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云主机性能指标概述 6云主机CPU性能. 6.1性能测试要求 6.2性能测试指标 6.3性能测试方法 7云主机内存性能 7.1性能测试要求 7.2性能测试指标 7.3性能测试方法 8云主机块存储性能 8.1性能测试要求 8.2性能测试指标 8.3性能测试方法 9云主机网络性能 9.1性能测试要求 9.2性能测试指标 9.3性能测试方法 10云主机场景化应用性能 10.1网站服务器 10.2数据库服务器 10.3缓存服务器 附录A(资料性)测试资源规格参考 附录B(资料性)测试工具以及参数参考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 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安超云软件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文浩、翟方钰、栗蔚、陈屹力、徐芳辰、闫丹、杜加根、吴涛、王玉木、全 妍、隋成龙、许刚、赵新想、胡通、孙鹏浩、张溪源、吴星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X 云主机服务性能基准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云主机服务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CPU性能、内存性能、存储性能、网络性能四个维 度,并基于云主机常见的三个应用场景分别建立了场景化测试的指标以及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服务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务和私有云软件产品,即面向公共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和私有 环境下的软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2400-2015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览与词汇 3术语和定义 GB/T32400-201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云主机cloud hosting service 整合了计算、存储与网络资源的IT基础设施能力租用服务,能够弹性扩容,提供基于云计算模式的 按需使用和按需付费能力的服务器租用服务.

3. 2 基准测试benchmarktest 通过设计科学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和测试系统,实现对一类测试对象的某项性能指标进行定量的 准信息服务平台 和可对比的测试.

3. 3 云服务cloud service 通过云计算已定义的接口提供的一种或多种能力.

[米源:GB/T 32400-2015,3.2.8]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I/O:输入/输出(Input/Output) IOPS:每秒的输入输出量(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
YD/T XXXXX-XXXX OLTP:在线事务处理(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QPS:每秒查询率(Queries-per-second) RPS:每秒请求数(Requests-per-second) TPS:每秒事务数(Transactions Per Second) 5云主机性能指标概述 云主机服务性能基准测试的评估指标包括四个维度,一是CPU性能二是内存性能三是存储性能 四是网络带宽性能.

基于云主机不同的使用场景,针对网站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缓存服务器三个常 用场景定义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评估指标.

6云主机CPU性能 6.1性能测试要求 测试对象:云主机.

规格要求: 一一在测试CPU性能过程中,规格应保证一致,并说明详细配置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云主机的类 型、规格、操作系统及版本等: 一一应使用统一的qcow2镜像创建云主机以保证grub设置一致: 一一具体云主机规格可参考附录A.2.

测试要求:每一个指标至少测试5次,测试完成后,去除最大及最小值后取平均值得出最终测试 结果.

6.2性能测试指标 具体指标包括: a)单任务整数运算能力:衡量CPU在单线程状态下对整数的处理能力; b)单任务浮点运算能力:衡量CPU在单线程状态下对浮点数的处理能力: c)并行整数运算能力:衡量CPU在多线程状态下对整数的处理能力: d)并行浮点运算能力.

衡量CPU在多线程状态下对浮点数的处理能力.

6.3性能测试方法 测试流程和步骤如下: a)启动被测云主机,并配置相关测试环境及软件; b)进行素数加法运算,分别对单线程、多线程状态下CPU运算能力进行测试: c)通过sin、cos、sqrt、exp等经典科学计算方式对整数和浮点数进行运算,分别对单线程、多线 程状态下CPU运算能力进行测试; e)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步骤b)至步骤c)五次: f)数据处理:计算数据的切尾均值.

参考附录B.2.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确定性承载网络的操作管理维护技术要求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for deterministic bearer network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3缩略语. 4概述.. 5确定性承载网络操作管理维护的功能要求. 5 5.1确定性承载网络的0AM总体要求. 5 5.2确定性承载网络转发子层的0AM基本要求. 5 5.3确定性承载网络业务子层的0AM基本要求. 6确定性承载网络操作管理维护的封装方法., 6.1确定性承载网络MPLS数据面的OAM封装方法. 6 6.1.1MPLSOAM封装方法概述.. 6 6.1.2ACH报文头格式... 6 6.1.3主动式OAM的MPLS封装方法. 6.1.4主动式OAM的 MPLSoverUDP/IP封装方法. 6.2确定性承载网络IP数据面的0AM封装方法. 6.2.1IP0AM封装方法概述... 8 6.2.2主动式OAM与IP流的映射. 8 6.2.3主动式OAM的IP-in-UDP封装方法. 6.2.4主动式OAM的GRE-in-UDP封装方法, 7确定性承载网络操作管理维护的故障检测方法.. 7.1确定性承载网络的转发子层0AM故障检测方法, 7.2确定性承载网络的业务子层0AM故障检测方法, 10 8确定性承载网络的操作管理维护的互通方法 12 8.10AM互通方法概述. 8.2确定性MPLSOAM与TSNOAM互通. 12 8.3确定性MPLSOAM与确定性IPOAM互通 12 9确定性承载网络的性能测量方法. 13 9.10AM性能测量概述. 13 9.2单向时延测量方法.... 13 9.2.1基于时延差的单向时延测量方法, 13 9.2.2基于累积时延的单向时延测量方法.

9.3双向时延测量方法. 16 9.4抖动测量方法. 16 9.5丢包测量方法 16 参考文献.. 17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 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泉、钱小聪、赵俊峰、杜宗鹏、姚柯翰、杨红伟、朱向阳、龚霞、陈端、 万晓兰、汪俊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 确定性承载网络的操作管理维护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确定性承载网络的操作管理维护技术要求,分析了确定性操作管理维护的需求,数 据面封装格式及处理机制,故障检测方案和性能测量方法等,并详细规范了相关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确定性承载网络的组网应用场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YD/T4418-2023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的总体架构与技术要求 IETF RFC5880双向连接检测方法(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 (BFD)) IETF RFC5357 双向主动式测量协议(A Two-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TWAMP)) IETF RFC6374 MPLS 网络丢包和时延测量( Packet Loss and Delay Measurement for MPLS Networks) IETF RFC7799 主动式、被动式度量与方法(含混合式)(Active andPassive Metrics and Methods (with Hybrid Types In-Between) ) IETF RFC8086 GRE-in-UDP 封装方法(GRE-in-UDP Encapsulation) IETF RFC8321基于标记测量方法的混合性能监控(Alternate-Marking Method for Passive and Hybri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IETF RFC8655 DetNet网络架构 (Deterministic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IETF RFC8762简单双向主动式测量协议(SiipleTw6-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STAMP)) IETF RFC8972 STAMP 协议扩展(SimpleTwo-WayActiveMeasurement ProtocolOptional Extension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YD/T XXXX-XXXX- 转发子层forwarding sub-layer 指确定性网络数据平面中提供报文转发服务的子层.

3.1.2 业务子层 service sub-layer 指确定性网络数据平面中提供确定性业务服务的子层.

3.1.3 转发节点 transit node 是确定性网络节点的一种,工作在转发子层,提供不同链路或子网之间的报文交换.

3.1.4 中继节点relay node 是确定性网络节点的一种,工作在业务子层,可与不同的转发子层路径互联以提供业务保护,同 时也具备转发节点的功能.

3.1.5 主动式性能测量activ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指对目标网络注入特意构造的报文流并对其进行观测,以得到网络性能测量的结果.

3.1.6 被动式性能测量passiv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指对目标网络中已有的报文流进行观测,以得到网络性能测量的结果.

3. 1.7 混合式性能测量hybrid perfommancemicasurcmcnt 指对目标网络中已有的报文流在其报文结构中加入若于用于观测的特殊比特,以得到网络性能测 量的结果.

混合式性能测量兼有主动式性能测量和被动式性能测量的特征.

3.2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M 交替标记 Alternate Marking BFD 双向连接检测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CW 控制字 Control Word DetNet 确定性网络 Deterministic Network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 11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Interface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smart real-time audio and video transport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系统功能... 6.1系统架构, 6.2系统逻辑接口架构 7接口定义, 7.1A探测控制接口.. 7.2B网络探测接口. 7.3C数据采集接口. 7.4D查询接入节点接口. 10 7.5E查询网内传输路径接口.. 8业务流程 14 8.1获取边缘数据流程. L4 8.2路径规划流程. 15 8.3查询接入节点流程.

16 8.4查询网内传输路径流程.

16 8.5最后一公里传输流程.

8.6网内传输流程. 18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网络架构技术要求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口测试方法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功能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俊江、缪川扬、申光、丁元欣、王魏强、穆志纯、杨、陈戈、 刘爽、陶蒙华、张世俊、张森、廖凯、田力、张强、张卫青、王琦、卢建、刘海军、谢绍伟、 尹之帆、祝谷乔、徐乐西、王林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X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口技术要求,包括系统功能、接口定义以及 相关的业务流程等.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AAAA-AAAA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YD/T BBBB-BBBB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网络架构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实时音视频通信real-timeaudioandvideomunication 基于实时交互的音视频通信技术,包括采集、编码、前后处理、传输、解码、缓冲、泣 染等通信环节,以及涵盖解决互联网不稳定性的专用通信网络和音视频信号处理算法,能够 为行业应用提供高并发、低时延、高清流畅、安全可靠的全场景、全互动、全实时的音视频 服务.

注:在本系列标准中,实时音视频通信也被称为实时通信(Real-time Communication,RTC).

[来源:YD/T AAA-AAAA3.1] 3. 2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smartreal-tire audioandvideo transport network 基于分布式云、边缘计算、大数据、内容分发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以音视频传 输平台为支撑,全面实时感知网络拓扑和边缘数据,有效管理网络中数据节点、网络状态等 资源,统筹规划客户端到数据节点以及数据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提供智能化的音视频传输 服务,形成一种全新架构的音视频通信网络形态.

[来源:YD/T AAAA-AAAA 3.2] 3.3 网内传输 node to node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的通信.

接入节点会根据控制中心规划的最 优路径,采取高速度、高质量的传输机制,将业务数据从该节点传输至其余节点.

YD/T XXXXXXXX [来源:YD/T YD/T AAAAAAAA 3.5] 3.4 最后一公里传输lastmile 客户端到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的通信.

控制中心会为客户端择优 分配可用于接入到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入节点,将业务数据高可靠、高稳定的接入 到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中.

注:在本系列标准中,最后一公里传输也被称为最初一公里传输.

[来源:YD/T YD/T AAAA-AAAA 3.6] 3.5 控制中心controlcenter 负责对接入节点和中转节点进行管理、计算和调度的网元,是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 中的大脑中枢,体现的是对数据的管理.

3.6 接入节点accessnode 负责与客户端连接并将客户端高可靠、高稳定接入到系统中的网元,是智能实时音视 频传输网络中的神经末梢,体现的是数据在最后一公里的传输.

3.7 中转节点relay node 负责网络内部高速度、高质量传输数据的网元,是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中的神经元, 体现的是数据在网络内部的传输.

3.8 客户端end node 为各种支持音视频等数据生成、传输、展示的物理设备或者软件应用,其通过接入节点 连接到智能实时音说频传输网络.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th Generation Mob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V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cnce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i HTTPS 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QoS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RTC 实时音视频通信 Real-time Communication XR 扩展现实 Extended Reality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40.40 CCS D0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 台测试方法 IPnetwork internet and proprietary network services interfaces control platform test method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XX/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I 引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3.2应用程序Application., 3.3应用安全Application security.. 3.4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 3.5业务连续性service continuity.. 3.6站点服务Webservice.. 3.7API 服务 API service. 3.8异构网络 Different networks.. 4缩略语. 5概述.... 6测试配置. 7功能测试.. 7.1边界服务测试方法, 7.2接入服务测试方法, 7.3准入服务测试方法, 6 7.4站点服务测试方法 10 7.5API服务测试方法 16 7.6管理接口测试方法, 28 8性能测试.... 15 9互操作性测试. 36 10安全测试. 40 10.1应用安全, 40 10.2数据安全. 41 10.3网络安全, 41 10.4业务连续性. 42 参考文献. 43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 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雅东、李伟、王光旭、喻洪莲、汤昊、刘桐、孟庆磊、张飚、刘海楠、于若 桐、田利斌.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台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台的测试方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互操作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

本文件适用于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台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 XXXXXXXXX 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台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流量控制flowcontrol 流量控制支持从用户、应用和时间段等不同的维度限制对API或站点服务的调用次数,保护后端服 务,并且支持按分/按秒粒度级别的流量控制.

3.2应用程序application 应用程序(APP)定义了一个API提供者或者调用者的身份.

可以将一个API授权给多个应用,也可 以将多个API授权给同一个应用.

3.3应用安全application security 为保护系统免受安全或胁,而从应用系统自身提供的一系列安全能力,确保平台自身、应用系统所 提供的服务、应用系统所管理的数据的安全.

3.4网络安全networksecurity 为了从网络层面保障平台的安全,平台所在的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同样需要多层设计原则,划分区 域,划分层次,各自负责安全防御任务,即将复杂的数据中心分为多个层次多个部分.

通过对边界、内 网的层次化深度安全防护,各个部分之间许经过防火端隔离,确保相应的访间控制策略以保证网络安全, 实现对平台网络全方位保护及统一安全管理.

3.5业务连续性service continuity 为了保证网络访问接口控制平台的各种重要的功能的运营状况百分之百可用,是覆盖整个结构的 高可用技术以及操作方式的集合,保证接口服务流在任何时候以及任何需要的状况下都能保持业务连 续运行.

3.6站点服务webservice 站点服务是指一个以web站点对外提供的服务,通常通过路径访问之后,打开一个web页面.

3.7API服务AP1 service API服务是指以API服务接口形式,对外提供的服务.

3.8异构网络different networks
XX/TxXXXX-XXXX 由防火墙、光闸、网闸等网间设备隔离的异构网络区域.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S 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 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Message Transfer Protocol) TC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SSL 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 5概述 性测试和安全测试四部分:功能、性能和安全主要测试平台功能与其功能描述的符合程度:互操作性测 试主要针对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台与外部系统间交互操作、协同工作的能力.

6测试配置 功能测试由于测试重点不同,分为图1异构网络测试配置、图2接入服务测试配置、图3准入服务测 试配置、图4API/站点测试配置四种.

性能测试由于不同的场景对应配置不同,为便于测试,建议采用统一配置.

部署环境建议配置:16 核CPU,32G内存.

对于模拟的Web站点/API服务,要求其性能远高于被测服务部署场景的最大处理能力.

详细配置要求见具体测试项.

服务报供理 AN 法界服务 信息服务平 图1异构网络测试配置 服务提供端 接入服务 服务调用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40 CCS B0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 台技术要求 IPnetwork internet and proprietary network services interfaces control platform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3.2应用程序Application.. 3.3应用安全Application security 3.4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 3.5业务连续性service continuity 3.6站点服务Web service.. 3.7API 服务API service... 2 4缩略语.. 5跨网络服务应用场景, 2 6技术参考模型 7功能要求.. 4 7.1边界服务要求 4 7.2接入服务要求 .4 7.3准入服务要求 5 7.4站点服务要求 7.5API服务要求 7.6管理要求. 11 8性能要求. ..13 9互操作性要求. .13 10安全要求 .14 10.1应用安全 .14 10.2数据安全.. .14 10.3网络安全 住信息服务平台 .14 10.4业务连续性 .14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 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伟、沈浩涛、喻洪莲、刘雅东、戴智、刘桐、汤吴.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X 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台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IP网络中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台的应用场景、技术参考模型、功能要求、 性能要求、互操作要求和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IP网络互联网与网络服务接口控制平台的设计、开发、运营、维护与使用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647-2010电子政务术语 GB/T34980.2-2017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技术要求第2部分:应用与服务 3术语和定义 GB/T25647-2010和GB/T34980.2-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业务连续性service continuity 为了保证网络访问接口控制平台的各种重要的功能的运营状况百分之百可用,是覆盖整个结构的高 可用技术以及操作方式的集合,其目的是保证接口服务流在任何时候以及任何需要的状况下都能保持业 务连续运行.

3. 2 站点服务Webservice 站点服务是指一个以web站点对外提供的服务,通常通过路径访间之后,打开一个web页面.

准信息服务平台 3.3 API服务APIservice API服务是指以API服务接口形式,对外提供的服务.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ES高 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 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5. 11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 网络架构技术要求 Network architecture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smart real-time audio and video transport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系统架构技术要求, 6.1系统网络架构. 6.2系统功能架构.. 7网络感知技术要求 .6 7.1概述 .6 7.2数据表示与分类 7.3网络探测 7.4采集数据 7.5同步数据, .8 8智能规划技术要求 .8 8.1概述 .8 8.2动态路径规划 .8 8.3静态路径规划 .11 9智能匹配技术要求, .11 9.1匹配最优接入节点 .11 9.2匹配最优网内传输路径 .12 10智能传输技术要求, .14 10.1最后一公里传输 .14 10.2网内传输 .15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 如下: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网络架构技术要求 一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口测试方法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功能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俊江、申光、卢建、缪川扬、穆志纯、杨、刘爽、陈戈、刘海 军、张卫青、张强、王魏强、张森、郭成峰、刘志龙、丁元欣、祝谷乔、徐乐西、廖凯、彭 宏、邓硕、王林翰、张世俊、陶蒙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网络架构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网络架构技术要求,包括系统架构技术要求、 网络感知技术要求、智能规划技术要求、智能匹配技术要求、智能传输技术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产品设计、研究开发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AAAA-AAAA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应用场景与需求 YD/T BBBBBBBB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实时音视频通信real-time audioandvideomunication 基于实时交互的音视频通信技术,包括采集、编码、前后处理、传输、解码、缓冲、渲 染等通信环节,以及涵盖解决互联网不稳定性的专用通信网络和音视频信号处理算法,能够 为行业应用提供高并发、低时延、高清流畅、安全可靠的全场景、全互动、全实时的音视频 服务.

注:在本系列标准中,实时音视频通信也被称为实时通信(Real-time Comunication,RTC).

[来源:YD/TAAAA-AAAA3.1] 3. 2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smartreal-tire audioandvideotransport network 基于分布式云、边缘计算、大数据、内容分发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以音视频传 输平台为支撑,全面实时感知网络拓扑和边缘数据,有效管理网络中数据节点、网络状态等 资源,统筹规划客户端到数据节点以及数据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提供智能化的音视频传输 服务,形成一种全新架构的音视频通信网络形态.

[来源:YD/TAAAA-AAAA3.2] 3.3 网内传输 node to node 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的通信.

接入节点会根据控制中心规划的最 优路径,采取高速度、高质量的传输机制,将业务数据从该节点传输至其余节点.

YD/TXXXX-XXXX [来源:YD/T AAAA-AAAA3.5] 3.4 最后一公里传输lastmile 客户端到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入节点之间的通信.

控制中心会为客户端择优 分配可用于接入到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的接入节点,将业务数据高可靠、高稳定的接入 到智能实时音视频传输网络中.

注:在本系列标准中,最后一公里传输也被称为最初一公里传输.

[来源:YD/T AAAA-AAAA3.6]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I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DN 内容交付网络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PU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KSP K最短路径算法 K-Shortest Pathes PC 个人计算机 Personal Computer QoS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RTC 实时音视频通信 Real-time Communication SPF 最短路径算法 Shortest Path First XR 扩展现实 Extended Reality 5概述 近年来,随着5G、AI、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正在加 速推进,促使了以RTC为核心技术的产业不断扩张,在教育、金融、办公、医疗、交通、 泛娱乐以及需要强交互的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们对于交互模式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 变化,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高的需求,驱动着RTC应用的承载网络进行变革,总体朝着 时延更小、质量更好、规模更大的方向不断演进.

然而,现有的音视频网络系统已经难以承载日益增长的RTC应用和需求,主要存在以 下不足: a)智能化程度低网元节点之间传输数据缺乏智能实时调度体系,节点存在单点瓶颈,无 法最大化利用网络资源、合理分配网络流量、规划合理传输路径等.

例如:的数 据都走最优链路,导致该链路很快就饱和,而其他链路却空闲: b)QoS效果不佳:网络结构复杂,缺乏高质量保障.

例如:异地传输时延大,抗弱网能力 差,终端观看时常出现抖动、花屏等问题: c)重复建设:各业务的传输网络割裂,部分功能重复.

例如:视频会议业务的传输网络和 在线直播业务的传输网络是两套系统,相互独立,各自建设; d)解耦性差:网络与业务强耦合,不能提供多层次服务能力.

例如:云渲染业务是仅具备 媒体传输能力的网络,但是像互动直播等业务不仅需要媒体传输能力,还需要编解码 等能力,就不能直接使用云谊染业务的网络.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33.030 CCS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xxxx-xxxx 胖树FatTree)路由协议技术要求 Technicalspecification for routing in fat tre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发布 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2021-0279 目录 前 言. .11 胖树(FatTree)路由协议技术要求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 3.2 3.3. 3.4 3.5 3.6 4缩略语.. 5RIFT协议基本原理 6RIFT协议传输.. 7邻居发现(LIE交换) 8拓扑交换(TIEexchange) 9可达性计算. 9.1基本原理.. 9.2 北向 SPF (N-SPF) 9.3南向 SPF (S-SPF) 9.4南向反射与解聚合 10其它操作方面.. 10 10.1与BFD的互操作 10 10.2 Key/Value Store 10 参考文献 11
YD/T 2021-0279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021-0279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月华、张征、王瑞雪、秦风伟、马军锋、张宇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ⅡI
YD/T 2021-0279 胖树(FatTree)路由协议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胖树(FatTree)路由协议技术要求,包括邻居发现、拓扑交换、可达 性计算、协议操作配置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数通领域,用于指导数据交换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研 发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胖树网络fabric 若干节点按照Spine-and-Leaf结构组成的网络实体 3.2 胖树网络的顶层top-of-fabric 胖树网路最上层节点,ToF节点提供PoD之间的通信.

ToF节点没有北向邻居 层级level 代表胖树网络在相同高度的上的节点的集合,或代表节点所在的高度 3.4 零接触部署zero touchprovisioning RIFT协议中可选的一种机制,采用这种机制可以自动为每个节点选择某个层级,并将 fabric变成一个稳定的胖树网络 3.5 叶leaf 胖树网络中最末梢的节点,叶子节点没有南向的邻居.

通常叶子节点的level值为0, 但是叶子节点的level也可以配置成其它数值.

3.6 拓扑信元topologyinformationelement 拓扑信元在RIFT节点之间交互,拓扑信元描述一个网络的链路和地址前缀.

拓扑信元 总是有方向和类型.

比如当处理北向表征中的拓扑信元时使用北向拓扑信元(NorthTIEs: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33.040.40 CCS L78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段路由路径段标识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gment routing path segmen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 4缩略语. 5概述 6SR-MPLS路径段标识技术要求 7SRv6路径段标识技术要求.

8路径段标识的BGP协议扩展要求. 8.1概述..... 8.2路径段子TLV. 8.3反向路径段列表子TLV 9路径段标识的BGP-LS协议扩展要求. 9.1概述. 9.2SR路径段子TLV.. 9.3反向段列表子TLV 10路径段标识的PCEP协议扩展要求 14 10.1概述... 14 10.2OPEN对象的扩展 10.3LSP对象扩展 15 10.4FEC对象扩展 16 10.5CCI对象扩展, 10.6路径段的分配过程.

11段路由路径段标识的应用部署要求 18 11.1双向隧道绑定.

18 11.2性能测量. 意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21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 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伟强、姜文颖、刘毅松、王豪杰、李呈、汪炫、刘尧、林长望、邱元 香.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段路由路径段标识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段路由路径段标识的关键应用场景,以及段路由路径段标识的数据面和控制面技术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段路由路径段标识技术的网络设备研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5440 路径计算单元(PCE)通信协议(PCEP)(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CEP)) IETF RFC8402 段路由架构(Segment Routing Architecture) IETF RFC8662 用于网络隧道源包路由(SPRING)的煸标签(EntropyLabelfor Source Packet Routing in Networking (SPRING) Tunnels) IETF RFC8664 段路由的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扩展(Path Computation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CEP)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IETF RFC9256 段路由策略架构(Segment RoutingPolicy Architecture)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控制器controller 集中管理、控制网络资源,通过北向接口响应SDN应用层对网络资源的查询、业务资源申请等请求, 并根据用户业务具体需求(含内部网络优化需求)、当前网络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智能计算,为用户的业 务自动分配网络资源等.

3.2头节点headnode 报文进入SR或SRv6域首次经过的节点,负责识别私网业务流、封装SR或SR6报文头、生成SR或SRv6 报文.

3.3尾节点tailnode 离开SR或SRv6域的节点为尾节点,负责识别和处理SR或SRv6数据流报文,以及删除数据报文的SR或 SRv6报文头,恢复用户原始数据报文.

3.4中间节点intermediate node
YD/T xxxx-xxxx 在头节点和尾节点之间支持SR或SRv6能力的设备为中间节点,负责识别和处理SR或SRv6数据流报文.

3.5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段路由是在源节点上增加一系列的段标识,这些段标识表示了以最短路径寻址到该标识的各段路径.

3.6路径段path Segment 路径段是一种段标识类型,是用于唯一标识一条段路由路径的路径标识.

4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HOV 关联隧道头 Associated Channel Header BGP 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LS BGP链路状态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1ink state (LS) CCI 集中控制指令 Central ControlInstructions I 命令行接口 Command Line Interface FEC 转发等价类 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 GAL 通用关联标签 Generic Associated Label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Pv6 互联网协议-第6版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LSP 标签转发路径 Label Switching Path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le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SD 最大段标识深度 Max SID Depth OAM 操作维护管理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PCC 路径计算客户端 Path Computation Clients PCE 路径计算单元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CECC PCE作为集中控制器 PCE as a Central Controller PCEP 路径计算元素通信协议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C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HP 例数第二跳弹出 Penultimate Hop Popping PST 路径安装类型 Path Setup Type PSID 路径段标识 PaCh Segment Identifier SI 段标识索引 SID Index SID 段标识 SegmentID SL 剩余段 Segment Left SR 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SR Policy 段路由策略 Segment Routing Policy SRGB 段路由全局分区 Segment Routing Global Block SRLB 段路由本地分区 Segment Routing Local Block SRH 段路由报文头 Segment Routing Header SR-MPLS 段路由-多协议标签交换 Segment Routing-Multiple protoco1 Labe1 Sritching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1. 040. 33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The conformance testing methods for path putation element munication protocol(PCEP)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 II 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测试环境 5测试内容 6测试方法 6.1会话连接测试 6.2路径计算功能测试 01 6.3PCEP消息格式一致性测试 参考文献.. 2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 发展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芷若、黄峰鹤、张杰、张雷、任怀影、马军锋、沈琦、全晓斌、孙延源、韩 震、汪俊芳、胡记伟、田野、王文东、张宇超.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 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P)一致性测试方法,包括会话维护测试、路径计算测 试,以及通知功能测试.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PCEP协议的网络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TF RFC5440路径计算单元(PCE)通信协议(PCEP)(Path putationelement(PCE) munication protocol (PCEP)) IETF RFC 7896 PCEP中IRO的更新(Update to the include route object(IRO)specification in the path putation element munication protocol (PCEP) )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路径计算客户pathputationclient 请求路径计算的一个客户应用,是一个PCEP会话中所涉及的元素(如路径计算客户PCC,或路径 计算单元PCE).

3. 2 路径计算单元pathputationelement 能够基于网络拓扑、约束条件计算网络路径或路由的实体(组件、应用,或者网络节点).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CC:路径计算客户端(PathComputation Client) PCEP: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CECommunicationProtocol) PCE:路径计算单元(PathComputaltionElement) PCErr:路径计算单元错误消息(PCEPError) PCRep:路径计算单元应答消息(PCEPResponse) 服务平 PCReq:路径计算单元请求消息议(PCEPRequest) PCNtf:路径计算单元通知消息(PCEPNotification) 5测试环境 测试参考配置如图1所示:
YD/TXXXX-XXXX 测试工具 PCC/PCE PCEP Pkt generator andanlyzer Pkt generator and anlvzer 转发面 DUT 转发面 图1PCEP协议一致性测试参考配置 测试逻辑拓扑如图2所示,其中A、C设备是流量发生、接受设备,B设备是测试PCC/PCE设备,D 设备为被测对象.

B 10G 172. 16 1. 0 2001:: 172. 16 100. 0 2002:: D 图2PCE维护的TED PCEP协议一致性测试实际拓扑如图3所示.

测试仅 端口1 端口1 被 口2 端口2 测 对 表 端口3 L. 象 端口3 图3PCEP协议一致性测试拓扑 6测试内容 根据IETFRFC5440和IETFRFC7896所规定的要求,PCEP协议一致性测试内容如表1所示.

表1PCEP协议一致性测试内容 指标 测试内容 对应测 试用例 编号 会话连接 发起会话建立 1 设置定时器 2 会话保活 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 01. 040. 33 YD CCS M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xxx 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ath puting element munication protocol(PCEP)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PCEP协议流程要求 2 5.1通用流程要求. 5.2初始化阶段.. .3 5.3会话保活阶段 5.4PCC向PCE发送路径计算请求 .4 5.5PCE向PCC发送的路径计算应答 4 5.6通知... 5.7错误消息 .6 5.8PCEP会话结束 5.9临时PCEP会话与永久PCEP会话. . 6传输协议要求.. .7 7PCEP消息格式要求 7.1PCEP消息格式说明 ..7 7.2公共头 7 7.3会话打开消息Open Message.. .. 7.4会话保活消息Keepalive message. ..9 7.5路径计算请求消息(PCReq) ..10 7.6路径计算响应消息(PCRep) 1* 7.7通知消息(PCNtf) .12 7.8错误消息(PCEr) .12 7.9关闭消息(Close) ..13 7.10未知消息的接收. ..13 8对象格式 ..13 8.1对象格式结构. .13 8.2PCEPTLV格式 .14 8.3通用对象头.

..14 8.4OPEN对象 ..15 8.5RP对象.. 8.5.1对象定义. .16 8.5.2RP对象的处理 .18 8.6NO-PATH对象 ..18 8.7 END-POINT 对象 .20 8.8 BANDWIDTH 对象 .21 8.9METRIC对象 .21 8.10显示路由对象(ERO) .23
YD/TxXXXXXXX-xxxx 8.11报告路由对象(RRO) .23 8.12LSPA对象. .23 8.13隐式路由对象(IRO) .24 8.14SVEC对象 .25 8.14.1非独立和同步路径计算请求的概念 .25 8.14.2SVEC对象 .25 8.14.3SVEC对象的处理 .26 8.15NOTIFICATION对象 .27 8.16PCEP-ERROR对象 .27 8.17LOAD-BALANCING对象. 29 8.18 CLOSE对象 3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 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芷若、张博钧、张宇超、张杰、张雷、任怀影、孙延源、马军锋、汪俊芳、 韩震、王文东、田野、沈琦、全晓斌、赵文兵、柴宗弘.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YD/T xXXXXXXX-xxxx 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路径计算单元与路径计算客户端间的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技术要求,内容包括 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的消息传输、协议流程、消息及对象格式等.

有状态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不在 本文件的范围之内.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PCEP协议的设备和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TF RFC3209RSVP-TE:RSVP对LSP道的扩展 (RSVP-TE: Extensions to RSVP for LSP Tunnels) IETFRFC3473GMPLS信令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TE)扩展(Generalized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GMPLS) Signalin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 (RSVP- TE) Extensions) IETF RFC3477RSVP-TE中未编号的链路信令-流量工程(Signalling Unnumbered Links in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 Traffic Engincering (RSVP-TE)) IETF RFC4090LSP隧道RSVP-TE的快速路由扩展(Fast Reroute Extensions to RSVP-TE for LSP 服务平台 Tunnel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路径计算客户端pathputationclien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