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新) 101-2023 温度测量系统校准规范.pdf
JJ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新)101-2023 温度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2023-12-18发布 2024-06-18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JJF(新)101-2023 温度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JJF(新)101—2023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归口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储气库有限公司 新疆大学 新疆油田公司准东作业区 本规范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热工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新)101-202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宋长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贺红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李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姬康(新疆油田公司储气库有限公司) 许燕(新疆大学) 韩继博(新疆油田公司准东作业区) 许鹏(新疆油田公司储气库有限公司) ...
JJF(新) 100-2023 插入式涡轮流量计校准规范.pdf
JJ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计量校准规范 JJF(新)100一2023 插入式涡轮流量计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sertion Turbine Flowmeter 2023-12-18发布 2024-6-18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JJF(新)100一2023 插入式涡轮流量计校准规范 JJF(新)100—2023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sertion Turbine Flowmeter 归口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哈密市质量与计量检测所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量容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新)100一202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陶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马君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李晓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甄兴虎(哈密市质量与计量检测所) 顾永超(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邢静芳(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田钢(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研究院) ...
JJF(新) 07-2023 温湿度变送器校准规范.pdf
JJ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新)07-2023 温湿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ransmitter 2023-12-18发布 2024-06-18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JJF(新)07-2023 温湿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JJF(新)07—2023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ransmitter 归口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疾控中心 本规范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热工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新)07一202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朱亚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卓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王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张慧敏(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赵青(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张伟(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疾控中心) 郭豪(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疾控中心) ...
JJF(新) 05-2023 煤灰熔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pdf
寸J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新)05-2023 煤灰熔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Determinator of Coal Ash Fusibility 2023-12-18发布 2024-06-18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JJF(新)05一2023 煤灰熔融性测定仪校准规范 JJF(新)05—2023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代替JJF(新)05—2017 Determinator of Coal Ash Fusibility 归口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技术中心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热工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新)05一2023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薛文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卓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麻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与起草人: 张奇(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 董瑞强(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技术中心) 王勇(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朱颖(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HJ 1339-2023 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39—2023 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in wetland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3-12-29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39—2023 目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 4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3 5生态质量指数计算及评价分级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17 i HJ1339—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 生态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落实我部监督“湿地生 态环境保护”的职责要求,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质量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综合指数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 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 划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3年12月29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38-2023 荒漠化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38—2023 荒漠化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in desertification area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3-12-29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38—2023 目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5生态质量指数计算及评价分级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13 i HJ1338—2023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落实我部监督“荒漠 化防治”的职责要求,改善荒漠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规范荒漠化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制定 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荒漠化区域生态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分级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 划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3年12月29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HJ 1337-2023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试行).pdf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1337-2023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 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试行)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pervision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redline -Remote sensing recognition of suspected ecological damage problem spots (on trial)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3-12-29发布 2023-12-29实施 生态环境部发布 HJ1337—2023 目 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2 5技术流程. .3 6遥感数据准备 4 7遥感变化检测. ....4 8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提取 ..4 9质量控制 .5 10成果整理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人为活动分类、编码及定义7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人为活动及变化类型遥感解译 标志示例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矢量数据属性表 ......17 附录D(规范性附录)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清单 .18 i HJ1337—2023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 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要求,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 破坏问题图斑遥感识别的技术要求和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的遥感识别内容、识别手段、技术流程、 识别结果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本标准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 息创新研究院、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3年12月29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GB/T 5989-2023 耐火材料 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pdf
ICS81.080 CCS Q4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989-2023 代替GB/T59892008 耐火材料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 (示差升温法) Refractory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refractoriness under load(differential method with rising temperature) (ISO 1893:2007 Refractory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refractoriness under load-Differential method with rising temperature MOD) 2023-05-23发布 2023-1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598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5989一2008《耐火材料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与 GB/T5989一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b)删除了测量装置在实验炉上部的表述内容和图3(见2008年版的5.1.1、5.2、5.3.3); c)更改了对热电偶的规定(见5.4.2 2008年版的5.4.2); d)更改了游标卡尺的分度值(见5.5 2008年版的5.5); )增加了试样的取样和制备内容(见6.1、6.2); f)更改了结果表示的描述(见8.2、8.4、8.5 2008年版的8.2、8.4、8.5); g)删除了“试样在原砖上的取样部位和方向”中的“方向”[见2008年版的第9章c)].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893:2007《耐火制品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 本文件与ISO1893:2007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两个文件之间的结构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见 附录A. 本文件与ISO1893:2007相比,存在较多技术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 线()进行了标示,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山 西孟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宏丰炉料有限公司、浙江金汇华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科 特高温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章艺、杨金松、程水明、秦银军、周永、沈军华、朱雪峰、丁俊杰、夏昌勇、郭腾飞、 敖平、邓骆鹏、王玉兵、王晓利、林坚、刘勇、刘克. 本文件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8年第一次修订;2008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 GB/T5989—2023 耐火材料荷重软化温度 试验方法(示差升温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示差升温法测定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和定形隔热制品荷重软化温度试验方法的原理、 设备、试样、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和定形隔热制品示差升温法荷重软化温度的测定. 本试验最高温度能进行到17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GB/T 39791.4-2024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4部分:土壤生态环境基线调查与确定.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91.4—2024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 和关键环节第4部分:土壤生态环境 基线调查与确定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General principles and key ponents -Part 4:Investig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baseline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15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境部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T39791.4—2024 目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工作程序. 2 5工作准备 6基于历史数据和对照区调查确定土壤生态环境基线 .4 7基于其他方法确定土壤特征污染物生态环境基线.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态分布检验方法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Walsh检验法 .13 i GB/T39791.3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 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等文件,规范土 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土壤生态环境基线调查与确定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土壤生态环境基线调查与确定的内容、工作程序、 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是GB/T3979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的第4部分.GB/T39791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纲: —第2部分:损害调查.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 究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1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GB/T 39791.3-2024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3部分:恢复效果评估.pdf
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91.3—2024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 和关键环节第3部分:恢复效果评估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damage-General principles and key ponents Part3:Verification of restoration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 2024-01-15发布 2024-04-01实施 生态环竞部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GB/T39791.3—2024 目次 前言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工作程序 5前期准备. .5 6恢复过程评估 .5 7恢复目标完成情况评估7 8效果评估报告编制.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人员访谈表 .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监测 附录C(规范性附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目标完成情况监测 ...18 附录D(资料性目录)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20 i GB/T39791.320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损害赔 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等文件,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规范生态环 境损害恢复效果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效果评估的程序、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是GB/T39791《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和关键环节》的第3部分,GB/T39791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纲; —第2部分:损害调查-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1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
GB/T 28571.1-2012 电信设备机柜 第1部分 总规范.pdf
GB/T28571.1-2012 电信设备机柜第1部分:总规范 1范围 GB/T28571的本部分规定了电信设备机柜的尺寸参数、性能要求以及应用准则. 本部分适用于室内安装使用的电信设备机柜(以下简称“机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184一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1804一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2406.2一2009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 12h循环) GB/T2423.5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4798.1一2005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1部分:贮存 GB/T4798.3一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4943一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5095.2一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部分:一般检查、电 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8582电工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术语 GB/T17742一2008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18663.1一2008电子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第1部分:机柜、机架、 插箱和机箱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安全要求 GB/T19290.3一2008发展中的电子设备构体机械结构模数序列第2-1部分:分规范25mm 设备构体的接口协调尺寸详细规范机柜和机架的尺寸 GB/T19520.17一2010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5部 分:1U高度机箱的尺寸和设计要求 YD5083一2005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IEC61587-2:2011电子设备机械结构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的试验第2部分:机柜和机架的 地震试验(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Tests for IEC60917and60297-Part2: Seismic tests for cabinets and racks) 1 GB/T28571.1-2012 IEC60297-3-100:2008电子设备机械结构482.6mm(19in)系列机械结构尺寸第3-100部 分:面板、插箱、机箱、机架和机柜的基本尺寸(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一Dimen- sions of mechanical structures of the 482.6 mm (19 in)series-Part 3-100:Basic dimensions of front panels subracks chassis racks and cabinets) ...
GB/T 28521-2012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pdf
GB/T28521-2012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 1范围 木标准观定了通信局站用智能新凤节能系统(简称新风系统)产品分类、主要组成部分、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局站用智能新凤节能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丁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油样程序及表(运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0080一2001空调用通风机安全要求 YT/T282一2XD通信设备可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1173一2010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 YD/T133.3一2005通信局(站)电源、空询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震智能设备 协议 YD/T1821一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木文件, 3.1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intelligent energy saving system by fresh air for telemunicntion stations/sites 通过智能控制将外部冷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引入机房,排出机房内部热空气的空气调节系统.其 木身不任何制冷元件,利用室外自然冷空气实现室内风冷降温,减少局站的能耗. 3.2 标准测试工况standard testing situation 室内温度为26℃~30℃,室内外温差为10℃,室内外相对湿度为45%(带过滤装置,并滴足正常 使用要求). 注:室内温度为26℃一30℃是YD/T1821一2008中规定的一,二、三类通信机房的最高温度,测试时只取其中一 个温度值计算显冷量, 3.3 额定风量normal air flow rate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内新风系统吸人机房内的冷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3/h) 、 GB/T28521-2012 3.4 消耗功率consumed power 新风系统在标准测试工况下,新风系统在提供额定制冷量所消耗电能的总功率,单位为瓦(W) 3.5 能效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新风系统在标准测试工况下,提供的制玲量(W)与新凤系统的消托功率(W》之比, 4新风系统的分类与主要组成部分 4 1新风系统的分类 小型系统:额定风量≤3000m/h; 中型系统:3000m3/h心额定风量≤9000m3/h; 大型系统:额定风量>9000m3/b; 4.2新风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新风系统主要由进风装置、过滤装置、排风装置、加湿装置《可选)、控制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和其他 安装附件组成, 5技术要求 5.1环境条件 5.1.1适用环境条件 新风系统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室内环境混度:5℃-40℃; 室外环境温度:一30℃~45℃: 相对湿度:9%: 海拔高度:建议小于2000m.超过20m需降额使用成与用户协商. 5.1.2电源 DC:-40V-57V(一48V供电时)20V-28V(24V供电时> AC:单相187V-253V:三相323V-437V. 5.2额定送风量与显冷量或制冷量基本参数 在标准侧试工况下,按6.2中公式(2)计算出定送风量与显冷量或制玲量的基本参数的参考值见 表1、表2和表3. 表1无加湿功能小梨系统 额定送风量/(m3/h) 1000 ...
GB/T 17737.4-2013 同轴通信电缆 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pdf
ICS33.120.10 L2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737.4—2013 代替GB/T152851994 同轴通信电缆 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 Coaxial munication cables-Part 4: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leaky cables (IEC 61196-4:2004 Coaxial munication cables- Part 4: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radiating cables NEQ) 2013-12-17发布 2014-06-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7737.4-201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材料和结构2 5优选额定值和特性 3 6标志和标签 3 7要求和试验方法 4 8质量评定 6 9包装、运输和储存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衰减常数测量方法7 附录B(规范性附录)耦合损耗测量方法10 I GB/T17737.4-2013 前 言 GB/T17737《同轴通信电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和要求; 一第2部分:聚四氟乙烯(PTFE)绝缘半硬射频同轴电缆分规范; —第3部分:局域网用同轴电缆分规范; —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 —第5部分:CATV用干线和配线电缆分规范. 本部分为GB/T17737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5285一1994《漏泄同轴电缆分规范》. 本部分与GB/T15285一199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删除了使用频率1GHz及以下的限制(见1994年版的第1章); 一删除了介质外径标称值的优选尺寸的规定(见1994年版的4.2); —增加了对电缆标志和标签的要求(见第6章); 删除了对直流电阻(适用时)的规定(见1994年版的表1); 一删除了对气密性的规定(见1994年版的5.2.9); 删除了对交货长度的规定(见1994年版的5.3); 一一增加了可采用集成信号源测量仪器的规定(见附录A); 一一删除了根据温度对衰减常数进行修正的规定(见1994年版的6.1); 一—耦合损耗测量方法(见附录B)中,增加了3个方向测量及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细化了对测量中 采样点的规定;规定“架空敷设法”作为仲裁试验方法,且总测量点数不低于1000点;明确采 用“半波长偶极天线”作为标准测量天线,电缆长度不小于50m 忽略电缆始端和末端5m以 内的测量数据; 一一删除了“质量评定规则”中有关产品鉴定和质量一致性检验的内容(见1994年版的第7章),改 由IEC61196-1-1的“能力批准”替代(见第8章).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EC61196-4:2004《同轴通信电缆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编制, 与IEC61196-4:2004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一-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7737.1-2013 同轴通信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定义和要求.pdf
ICS33.120.10 L.2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737.12013/IEC61196-1:2005 部分代替GB/T17737.1一2000、GB/T122691990 同轴通信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 总则、定义和要求 Coaxial munication cables-Part 1:Generic specification- General definitions and requirements (IEC61196-1:2005 IDT) 2013-12-17发布 2014-06-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7737.1-2013/1EC61196-1:2005 前言 GB/T17737《同轴通信电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和要求; --第2部分:聚四氟乙烯(PTFE)绝缘半硬射频同轴电缆分规范; 一第3部分:局域网用同轴电缆分规范; -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 第5部分:CATV用干线和配线电缆分规范, 本部分为GB/T1773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部分代替GB/T17737.1-2000《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 法》和GB/T12269-1990射频电缆总规范》. 本部分与GB/T17737.1一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见封面和首页,2000年版封面和首页); ——删除了第3章中的衰减畸变、群延迟畸变、阻抗均匀性测量、相位畸变、阻抗均匀性和传输畸变 的定义(见第3章,2000年版第3章); 一一增加了特性阻抗、平均特性阻抗、阻抗不均匀性、屏蔽效率、电容耦合、屏蔽衰减、自承式电缆、 架空电缆和悬挂线的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铜包钢线的标称电导率等级(见4.4.1); —修改了铜包钢线的标称电导率在30%时的最小抗拉强度(见4.4.1 2000年版5.5.1); —增加了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见4.5.2); —增加了外导体或屏蔽的结构形式[见4.6.1中g)]; -一-增加了电缆型号命名方法(见附录NA). 本部分与GB/T12269一199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型号、名词解释和定义”中的内容(见附录NA 1990年版第3章); ——修改了“电缆结构”中的内容(见第4章,1990年版第5章).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1196-1:2005《同轴通信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和 要求》.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 为国内产品的型号命名提供指导; —删除了6.3中的重复项b).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951.1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 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 IDT) —GB/T2951.4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 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 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 中碳黑分散度(IEC60811-4-1:2004 IDT)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I GB/T...
GB/T 13993.4-2014 通信光缆 第4部分 接入网用室外光缆.pdf
ICS 33.180.10 M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993.4-2014 代替GB/T13993.4-2002 通信光缆 第4部分:接入网用室外光缆 Optical fibre cablesfor telemunication- Part 4:Outdoor optical fibre cables for access networks 2014-12-05发布 2015-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3993.4-2014 目次 前言 1范围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分类 3.1总则 3.2型式 3.3规格 4要求. 4.1识别色谱 4.2标准制造长度 4.3光缆中的光纤带特性 4.4光缆中的光纤特性 4.5导电线芯性能 4.6机械性能 4.7环境性能系列 4.8其他要求 5安装
GB/T 13993.4-2014 前言 GB/T13993《通信光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一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 一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第4部分:接人网用室外光缆; 本部分为GB/T13993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3993.4一2002《通信光缆系列第4部分:接人网用室外光缆》,与 GB/T13993.4一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通信光缆系列”改为“通信光缆”; 增加了光缆允许采用其他适用的结构型式[见3.2b),2002年版3.1b)]; 一光缆的填充要求改为允许采用适用的阻水材料和合适的方式阻水[见3.2c),2002年版3.1c)]; -增加了阻燃光缆应通过相关要求的阻燃试验[见3.2g),2002年版3.1h)]; 光缆涉及的光纤类型中,B1.1类细分为B1.1a、B1.1b,B1.3类细分为B1.3c、B1.3d,B4类细分 为B4b、B4c、B4d、B4e,增加了B5类光纤及其依据ITU-TG.656:2010规定的性能要求,增加 了B6a类光纤及其依据ITU-TG.657:2009规定的性能要求(见3.3.1和4.4,2002年版 3.2.1) ; 一光缆的分立光纤常用芯数作了调整,去掉了10、14和42,增加了108、120和132(见3.3.2和 4.4,2002年版3.2.2); 一取消了识别色谱的具体规定,改为应用GB/T29233(见4.1,2002年版4.1); 一增加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但允许供需双方另行商定(见4.2,2002年版4.2); 一光纤涂覆层剥离力峰值下限改为1.0N(见4.4.1,2002年版4.4.1); 度改为1.0%(见表2,2002年版表4); B4类光纤的入cc改为1450nm(见表3,2002年版表5); -B1.3类光纤的水峰波长入v明确为1383nm,B1.1、B1.3类和B4类光纤衰减在1625nm波长 上1级改为0.26dB/km,2级改为0.30dB/km(见表4,2002年版表6); 一B1.1、B1.3和B4类光纤的宏弯损耗改为以30mm半径松绕100圈时,在1625nm波长上测 得的宏弯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1dB(见表5,2002年版4.4.7); B1.1和B1.3类光纤的零色散斜率最大值Somx改为0.092ps/(nm²km)[见4.4.8.1.1.1b), 2002年版4.4.8.1b)]; 一B4b和B4c类光纤色散要求改为用箱型限值进行规定,B4d和B4e光纤改为用上下限值曲线 进行规定(见4.4.8.2,2002年版4.4.8.2); 4.4.9c); 一一增加了导电线芯性能要求的条目(见4.5); 一一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作了调整(见表7,2002年版表8); Ⅲ
GB/T 13993.4-2014 一光缆在短暂拉伸力下的分立光纤最大应变改为0.30%,去除此力后光缆最大残余应变改为 0.08%(见表8,2002年版表9); 一光纤拉伸应变用相移法监测时的不确定度要求改为0.01%(见表8脚注b,2002年版表9 注3); 光缆衰减温度特性中取消了光纤允许附加衰减的3级(见表10,2002年版表11)。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限公司、江苏永鼎 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则民、薛梦驰、宋志佗、时彬、陈晓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993.4-2002。
IV
GB/T 13993.4-201...
GB/T 13993.3-2014 通信光缆 第3部分 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pdf
ICS 33.180.10 M 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993.3-2014 代替GB/T13993.3-2001 通信光缆 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Optical fibre cables for telemunication- Part 3:Indoor optical fibre cables for generic cabling 2014-12-05发布 2015-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3993.3-2014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分类. 3.1总则 3.2型式 3.3规格 4要求. 4.1识别色谱 4.2标准制造长度 4.3光缆中的光纤特性 4.4机械性能 4.5环境性能 4.6其他要求
GB/T 13993.3-2014 前言 GB/T13993《通信光缆》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 一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一第4部分:接人网用室外光缆; ..... 本部分为GB/T13993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3993.3一2001《通信光缆系列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与 GB/T13993.3一200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通信光缆系列”改为“通信光缆”; 取消了“术语”一章(见2001年版第3章); 一取消了对缆芯具体结构型式的推荐[见3.2c),2001年版4.1c)]; 一一光缆的阻水要求改为主干光缆室外部分可采用适用的阻水材料和合适的方式阻水[见3.2e), 2001年版4.1e)]; 一光缆燃烧性能要求改为依布线情况而定,应通过成束燃烧试验或(和)单根燃烧试验[见3.2f), 2001年版4.1f)]; -增加了有防蚁要求时可采用相应的防护护层[见3.2g),2001年版4.1g)]; 增加了水平光缆可微管吹放[见3.2j),2001年版4.1h)]; 一-增加了使用寿命至少15年的要求[见3.2k)]; 一光缆涉及的单模光纤类型中,增加了B1.3类及其依据ITU-TG.652:2009规定的性能要求、 B4类及其依据ITU-TG.655:2009规定的性能要求、B6类光纤及其依据ITU-TG.657:2009 规定的性能要求(见3.3.1和4.3,2001年版4.2.1); 一建筑群主干光缆之外,多模光缆护套识别颜色改为橙或灰,单模光缆护套识别颜色改为黄或白 或黑。
(见表1,2001年版表1); 增加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但允许供需双方另行商定(见4.2,2001年版5.2); 一光纤涂覆层剥离力峰值的下限改为1.0N(见4.3.1,2001年版5.3.1); 改为不大于1.5μm(见表3,2001年版表3); A1a类光纤的数值孔径改为0.20土0.015(见表4,2001年版表4); 一多模光纤传输特性按子类作了修改调整(见表5,2001年版表5); 增加了多模光纤性能代码、光纤类型与带宽特性的对照表(见表6); 一增加了多模光纤的宏弯损耗要求(见表7); 一单模光纤色散特性改为只要成缆前合格,成缆后可不检查(见4.3.4.5,2001年版5.3.4.5); 一单芯光缆(含部分双芯光缆)的Fsr改为100N,FLr改为40N(见表12,2001年版表9); 双芯光缆和单光纤带光缆的Fsr改为200N,FLr改为80N(见表12,2001年版表9); 沿墙、顶、夹层、导管布放的多芯(带)光缆的Fsr改为440N,FLr改为130N,沿竖井、竖直管 道、地下室、隧道布放的多芯(带)光缆的Fsr改为800N,FL改为400N,且蝶形光缆拉伸性能 Ⅲ
GB/T 13993.3-2014 可暂不执行本表规定(见表12,2001年版表9); 短暂拉力下最大光纤应变改为0.4%,长期拉力下最大光纤应变改为0.2%(见表13,2001年版 表10); 光纤拉伸应变用相移法监测时的不确定度要求改为0.01%(见表13,2001年版表10); 衰减变化用传输功率监测法监测的不确定度改为只限于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待定(见表13, 2001年版表10); 一光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改为与光纤类型相关,并增加了数值规定(见表14,2001年版5.4.3.1)。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限公司、郑州仕佳 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通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
GB/T 13993.2-2014 通信光缆 第2部分 核心网用室外光缆.pdf
ICS 33.180.10 M33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993.2-2014 代替GB/T13993.2-2002 通信光缆 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 Opticalfibrecablesfortelemunication- Part 2:Outdoor optical fibre cables for core networks 2014-12-05发布 2015-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3993.2-2014 目 電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分类 3.1总则 3.2型式 3.3规格 4要求 *** 4.1识别色谱 4.2标准制造长度 4.3光缆中的光纤特性 4.4导电线芯性能 4.5机械性能 4.6环境性能系列 4.7其他要求 5安装.
GB/T 13993.2-2014 前言 GB/T13993《通信光缆》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 -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 第4部分:接人网用室外光缆; ...... 本部分为GB/T13993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3993.2一2002《通信光缆系列第2部分:核心网用室外光缆》,与 GB/T13993.2一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标准名称“通信光缆系列”改为“通信光缆”; 一光缆松套管外间隙的油膏全填充阻水,改为应采用适用的阻水材料和合适的方式阻水[见 3.2c),2002年版3.1c)]; 一增加了阻燃光缆应通过相关要求的阻燃试验[见3.2g)]; 一删除了防蚁光缆护套的具体要求,改为有防鼠或防蚁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防护护层 [见3.2h),2002年版3.1i)]; 一光缆涉及的光纤类型中,B1.1类细分为B1.1a、B1.1b,B1.3类细分为B1.3c、B1.3d,B4光纤细 3.3.1和4.3,2002年版3.2.1); 一光缆中光纤的常用芯数去掉了14和42,增加了108、120和132芯(见3.3.2,2002年版3.2.2); 取消了识别色谱的具体规定,改为引用GB/T29233(见4.1,2002年版4.1); -一增加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但允许供需双方另行商定(见4.2,2002年版4.2); 一B1.1、B1.3和B4类光纤的模场直径容差改为土0.6μm,芯同心度误差改为0.6μm,包层不圆 度改为1.0%(见表2,2002年版表3); B4类光纤的入cc改为1450nm(见表3,2002年版表4); -B1.3类光纤的水峰波长入v明确为1383nm,B1.1、B1.3和B4类光纤衰减的分级作了调整(见 表4,2002年版表5); --光纤宏弯损耗的试验半径改为30mm,在1625nm波长上测得的宏弯附加衰减改为应不大 于0.1dB和0.50dB两档(见表5,2002年版4.3.7); B1.1、B1.3类光纤的零色散斜率最大值Somx改为0.092ps/(nm²km)[见4.3.8.1.1.1b), 2002年版4.3.8.1b)]; -B4b和B4c类光纤色散要求改为用箱型限值进行规定,B4d和B4e光纤改为用上下限值曲线 进行规定(见4.3.8.2,2002年版4.3.8.2); --PMDa最大值改为按光纤子类分别要求为0.5ps/km或0.20ps/km"2(见表6,2002年版 4.3.9) ; 增加了导电线芯性能要求的条目(见4.4); 一光缆短期允许拉力与缆重之比改为不小于1.0,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作了调整(见表7, 2002年版表6); Ⅲ
GB/T 13993.2-2014 光缆在短暂拉伸力下的光纤最大应变改为0.25%,并增加最大衰减变化0.20dB,去除此力后 光缆最大残余应变改为0.08%(见表8,2002年版表7); 一光纤拉伸应变用相移法监测时的不确定度要求改为0.01%(见表8,2002年版表7); 一光缆衰减温度特性中取消了光纤允许附加衰减的2级和3级(见表10,2002年版表9)。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限公司、江苏永鼎 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则民、薛梦驰、宋志佗、时彬、陈晓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3993.2-1992、GB/T 13993.2-1999、GB/T 13993.2-2002。
IV
GB/T 13993.2-2014 通信光缆...
GB 6364-2013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pdf
ICS33.100 L06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6364—2013 代替GB6364一1986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 for aeronautical radio navigation stations 2013-11-12发布 201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6364—2013 目 次 前言 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4无方向信标台 2 5超短波定向台 2 6航向信标台 3 7下滑信标台 4 8指点信标台 .6 9方位台 7 10仰角台 9 11全向信标台 11 12测距仪台 12 13塔康导航台 12 14分米波近程导航台 15分米波航向/测距信标台 14 16分米波下滑信标台 15 17精密进场雷达站 17 18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干扰允许值及对航空导航业务防护距离的计算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下滑信标台台址位置计算 19 附录C(资料性附录)仰角台台址位置计算23 GB6364—2013 前 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6364一1986《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本标准与GB6364一1986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将不同台(站)的电磁环境要求与一般性技术要求分开; ——修改和完善了航向信标台和下滑信标台的概述和电磁环境的要求; 一增加了方位台和仰角台的概述和电磁环境的要求; —一增加了分米波近程导航台、分米波航向/测距信标台和分米波下滑信标台的概述和电磁环境的 要求; 一一完善了无方向信标台、指点信标台、全向信标台和测距仪台电磁环境的要求; —修改了干扰场强的测量方法,将检波方式统一改为均方根值检波; 一一修改了现场测试方法和依据; 一对附录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空军装备研究院通信所,中国 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世有、魏童、郭静、刘文刚、贾跃新、周柯、金辽、王巍、唐恩育、李黎、叶家全、 李辉、王宽、杜晓辉、郭琳、李明、肖雳、陆冰松、黎卓芳、杨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6364-1986. I ...
GB/T 24259-2023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pdf
ICS75.200 CCS E 98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259-2023 代替GB/T24259-2009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SO13623:2017 MOD) 2023-09-07发布 2024-01-01实施 中国标维出服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会服务 GB/T24259—2023 目 次 前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3 4符号 4 5总体要求 5 6管道系统设计 6 7管道及主要配管设备 7 8站场和终端设计 23 9材料和涂层 26 10腐蚀管理 31 11施工 36 12试压 42 13预投产和投产 45 14运行、维护及废弃 46 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SO13623:2017结构编号对照一览表 56 附录B(资料性)本文件与ISO13623:2017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57 附录C(资料性)记录和文件 .59 附录D(规范性)陆上D类及E类流体管道公共安全补充要求60 附录E(资料性)管道路由选择过程 64 附录F(资料性)选线考虑因素示例 65 附录G(规范性)管道的安全评估67 附录H(资料性)操作、维护与应急程序的内容 71 参考文献 73 I GB/T24259-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4259一2009《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与GB/T24259一2009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9年版的第1章); b)删除了“设计强度”“组装件”“带压开孔”“铺管线路”“管道”规定的最小抗拉强度”的术语和定 义(见2009年版的第3章); c)增加了“符号”一章(见第4章); d)更改了“流体的分类”,将二氧化碳更改为有毒流体(见6.2 2009年版的5.2); )更改了“水力分析”中的注,将其改为条文.(见6.3 2009年版的5.3); )删除了“当国家相关公众安全和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高于本标准要求时,应按照相关国家法规 执行.当没有特殊要求时,应采用本标准关于公众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见2009年版的 5.6); g)增加了线路选线时应评估的因素(见7.2.1.1); h)增加了规定最高设计温度和最低设计温度的要求(见7.3.2.3); i)增加了采空载荷和冻土载荷(见7.3.3.4); j)更改了由流体压力引起的最大环向应力和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见7.4.2.2 2009年版的 6.4.2.2); k)增加了椭圆度或不圆度的计算公式与相关解释(见7.4.2.5); 1)增加了容许应变准则(见7.4.2.6); m)增加了SBD管道和焊缝材料性能(见7.4.2.7); )增加了需要单独考虑冻胀区域的覆盖层的技术要求(见7.8.2.1); o)删除了“焊接施工应采用按照ISO13847审...
正式版 NB/T 11241-2023 光伏光热一体组件技术规范.pdf
ICS27.160 CCS F 12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1241-2023 光伏光热一体组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hotovoltaic-thermal integrated module 2023-05-26发布 2023-11-2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11241-2023 目 次 前言 Ⅱ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结构和编码 2 5技术要求 4 6试验方法 16 7检验规则 9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0 I NB/T11241-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太阳能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江苏贝德莱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 学、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龙光天旭太阳能有限公司、河北道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桑普能源科技 有限公司、北京天韵太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中科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桑夏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境环能(上海)环保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广 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光学家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剡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格莱智控电子有限公 司、南京科之峰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光学家科技有限公司、新昌县焕迪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院 有限公司、中国能源研究会农村能源专业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雷涛、张同伟、孔为、何晨旭、邢作新、薛道荣、朱建坤、欧昌钊、王伟、邵志雄、张 会军、俞海强、李阳、代彦军、卢宏、杜清文、姚玉平、沈进、方文朝、白慧、吴斌浩、张昕宇、贾铁鹰、韩成明、赵 耀、陈昊、史少礼、徐文勇、沈斌. 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