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261-2018 海水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pdf
ICS 07.060 A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61-2018 海水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s in seawater-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2018-07-30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261-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方法原理 4试剂或材料 5仪器设备 6样品 ... 7试验步骤 8试验数据处理 9精密度 10灵敏度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六溴环十二烷标准溶液色谱图和质谱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水中六溴环十二烷分析记录表
HY/T26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雪昌、方益、张小军、严忠雍、张帅、孙秀梅、郭远明、梅光明、李佩佩、李铁军、 宋俐.
HY/T 261-2018 海水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水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方法原理、样品 贮存、操作步骤及结果计算等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洋、近海、近岸及河口海水中α-HBCD、β-HBCD和y-HBCD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一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3方法原理 海水中的六溴环十二烷经正已烷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硅胶柱净化浓缩后,通过高效液 相色谱柱分离,以甲醇、乙晴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α-HBCD、 β-HBCD和y-HBCD的含量,内标法定量.
4试剂或材料 4.1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符合GB/T6682一级水要求.
4.2正已烷(CH):色谱纯.
4.3甲醇(CHOH):色谱纯.
4.4乙晴(CHCN):色谱纯.
4.5二氯甲烷(CHCl):色谱纯.
4.6无水硫酸钠(NaSO.):650C灼烧4h,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4.7六溴环十二烷(HBCD)单标储备液:标准物质,α-HBCD、β-HBCD、y-HBCD质量浓度均为 100 μg/mL.
4.8六溴环十二烷同位素("C-HBCD)单标储备液:标准物质,"C-α-HBCD、"C-β-HBCD、"C-y-HBCD 质量浓度均为50.0μg/mL.
(4.7),用甲醇稀释至50.00mL 配成α-HBCD、β-HBCD、y-HBCD质量浓度均为1.00μg/mL的混合溶 液,4C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4.10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标准使用液:准确移取1.00mL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标准中间液(4.9),用甲醇 1
HY/T 261-2018 稀释至10.00mL,α-HBCD、β-HBCD、y-HBCD质量浓度均为100ng/mL的混合溶液,4C冷藏保存,有 效期1个月.
4.11六溴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中间液:分别准确移取1.00mL"C-α-HBCD、"C-β-HBCD、"C-y-HBCD 内标溶液(4.8),用甲醇稀释至50.00mL 配成"C-α-HBCD、"C-β-HBCD、"C-y-HBCD质量浓度均为 1.00μg/mL的混合内标溶液,4C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4.12六溴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使用液:准确移取1.00mL六澳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中间液(4.11),用甲醇 稀释至10.00mL,C-α-HBCD、"C-β-HBCD、C-y-HBCD质量浓度均为100ng/mL的混合内标溶液, 4C冷藏保存,有效期1个月.
5仪器设备 5.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备电喷雾(ESI)离子源.
5.2色谱柱:Cs柱2.1mm×100mm,1.7μm,或性能相当的色谱柱.
5.3硅胶固相萃取小柱:6mL,含1000mg硅胶.
5.4旋转蒸发仪.
5.5有机相微孔滤膜,玻璃纤维滤膜:孔径0.22μm和0.45μm.
5.6固相萃取装置.
5.7氮气吹干仪.
5.8涡旋混合器,不低于1500r/min.
6样品 采集水样体积应不少于500mL,海水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制备和保存,按GB17378.3一2007中 第4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7试验步骤 7.1提取 (4.2),剧烈振荡2min,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正已烷,过装有无水硫酸钠漏斗脱水,收集于旋转蒸发瓶中, 再加人20mL正已烷(4.2)重复上述操作,合并2次萃取液,于40C水浴中旋转蒸发浓缩至近干,加人 5mL正已烷(4.2)溶解,振荡1min备用.
7.2净化 移取提取液加至已用5mL正已烷(4.2)活化后的硅胶柱固相萃取柱上,先用2mL正已烷(4.2)淋 洗,再用5mL二氯甲烷(4.5)洗脱,洗脱流速为1.0mL/min,用15mL离心管收集洗脱液,洗脱液于 40C氮气吹干,加1.00mL甲醇(4.3),旋涡振荡1min,经0.22um有机相微孔滤膜过滤后分析.
7.3空白试验 除不加样品外,按7.1和7.2的步骤进行前处理,将处理后的待测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按 7.5步骤进行测定.
2
HY/T 260-2018 海洋沉积物体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pdf
ICS07.060;13.060 Z17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60-2018 海洋沉积物体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s in marine sediment 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 2018-07-30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 260-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方法原理 4试剂或材料 5仅器设备 6样品 7试验步骤 8试验数据处理 9精密度 10灵敏度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六澳环十二烷标准溶液色谱图和质谱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洋沉积物中六澳环十二烷分析记录表
HY/T26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远明、张帅、李铁军、张小军、严忠雍、方益、孙秀梅、陈雪昌、梅光明、李佩佩、 宋利刑.
HY/T 260-2018 海洋沉积物体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申联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方法原 理、样品贮存、操作步骤及结果计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大洋、近海 HBCD、-HICD和y-HBCD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 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 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本文件.
GB/T 6682 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美力巷 GB 173 18.2 海洋监测规范第部分数处理 与分版质量控制 GB1778.3-2007海监斑范 第3 样最采集、贮存与运输 3方法原 海洋沉积物中的六溴环卡 要经王已烷提取府,旋藤浓绵,经装进相拳取柱净化,氮气吹干用甲 测定a-HBCDB-HBCD和HBC9的含量:内标法非量 4试剂或材料 4.1除非另有说明, 标准所田试剂均为分析纯,水符合GB/T6682 4.2正已烷(CH)色 4.3甲醇(CHOH):色谱纯 4.4乙睛(CHCN):色谱纯.
4.5 二氯甲烷(CHCL):色谱纯, 4.6六澳环十二烷(HBCD)单标储备液:标准物质,a-HBCD、β-HBCD、y-HBCD质量浓度均为 100 μg/mL 4.7六澳环十二烷同位素(C-HBCD)单标储备液:标准物质,C-α-HBCD、"C--HBCD、"C-Y HBCD质量浓度均为50.0pg/mL (4.6),用甲醇稀释至50.00mL,配成α-HBCD、B-HBCD、y-HBCD质量浓度均为1.00μg/mL的混合溶 液,4C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4.9六澳环十二烷混合标准使用液:准确移取1.00mL六澳环十二烷混合标准中间液(4.8),用甲醇稀 期1个月, 1
HY/T260-2018 4.10六溴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中间液:分别准确移取1.00mLC-HBCD、"C-p-HBCD、"C-y-HBCD 内标溶液(4.7),用甲醇稀释至50.00mL,配成”Ca-HBCD、"C-p-HBCD、C-y-HBCD质量浓度均为 1.00μg/mL的混合内标溶液,4C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4.11六澳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使用液:准确移取1.00mL六澳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中间液(4.10).用甲醇 稀释至10.00mL,"C-α-HBCD、C-gHBCD、C-y-HBCD质量浓度均为100ng/mL的混合内标溶液, 4C冷藏保存,有效期1个月.
5仪器设备 5.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仪:配备电喷雾(ESI)离子源.
5.2色谱柱:C柱100mm×2.1mm,1.7μm,或性能相当的色谱柱.
5.3硅胶固相萃取柱:6mL,含1000mg硅胶.
5.4超声波清洗机:频率:≥20kHz. 5.5旋转蒸发仪:真空度200Pa 5.6高速离心机:转速不少于4000r/min.
5.7分析天平:感量0.01g. 5.8有机相微孔滤膜:孔径0.22gm. 5.9固相萃取装置.
5.10氮气吹干仪.
5.11涡旋混合器;转速不少于1500r/min. 6样品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制备和保存,按GB17378.3-2007中第5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7试验步骤 7.1提取 称取5.00g(准确到0.01g)待测样品,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人100gL内标标准使用液(4.11), 再加入15mL正已烷(4.2),涡旋探荡1min,超声振荡10min后,6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 移至转蒸发瓶;残渣用15mL正已烷(4.2)按上述方法再提取一次,所得上清液合并至旋转蒸发瓶, 在40C水浴条件下旋转蒸发浓缩至近干,加人5mL正已烷(4.2)溶解,超声振荡1min备用.
7.2净化 移取提取液加至已用5mL正已烷(4.2)活化后的硅胶柱固相萃取柱上,先用2mL正已烷(4.2)潜 洗,再用5mL二氯甲烷(4.5)洗脱,洗脱流速为1.0mL/min,用15mL离心管收集洗脱液,洗脱液于 40C氮气吹干,加1.00mL甲醇(4.3),旋涡振荡1min,经0.22gm有机相微孔滤膜过滤后分析.
7.3空白试验 除不加样品外,按7.1和7.2的步骤进行前处理,将处理后的待测液用高效液相色谐-串联质谱仪按 7.5步骤进行测定.
Z
HY/T 259-2018 海洋生物体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pdf
ICS 07.060;13.060 Z 17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59-2018 海洋生物体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hexabromocyclododecanes in marine organisms- 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2018-07-30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259-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方法原理 4试剂或材料 5仪器设备 .... 6样品 7试验步骤 8试验数据处理 9精密度 5 10灵敏度. 附录A(资料性附录)六溴环十二烷标准溶液色谱图和质谱图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洋生物体中六溴环十二烷分析记录表
HY/T25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小军、严忠雍、陈雪昌、方益、张帅、孙秀梅、郭远明、陈思、梅光明、李佩佩、 李铁军、宋.
HY/T 259-2018 海洋生物体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1范围 理、样品贮存、操作步骤及结果计算等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生物体中α-HBCD、β-HBCD和y-HBCD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一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3方法原理 海洋生物体中的六溴环十二烷经正已烷提取后,旋蒸浓缩经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用甲醇 定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以甲醇、乙睛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 定a-HBCD、β-HBCD和y-HBCD的含量,内标法定量.
4试剂或材料 4.1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符合GB/T6682一级水要求.
4.2正已烷(CgH):色谱纯.
4.3甲醇(CHOH):色谱纯.
4.4乙晴(CH CN):色谱纯.
4.5二氯甲烷(CHCl):色谱纯.
4.6六溴环十二烷(HBCD)单标储备液:标准物质,α-HBCD、β-HBCD、y-HBCD质量浓度均为 100 μg/mL.
4.7六溴环十二烷同位素(C-HBCD)单标储备液:标准物质,”C-α-HBCD、"C-β-HBCD、"C-- HBCD质量浓度均为50.0μg/mL.
4.8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标准中间液:分别准确移取0.50mLα-HBCD、β-HBCD、y-HBCD标准溶液 (4.6),用甲醇稀释至50.00mL,配成α-HBCD、β-HBCD、y-HBCD质量浓度均为1.00μg/mL的混合溶 液,4C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4.9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标准使用液:准确移取1.00mL六溴环十二烷混合标准中间液(4.8),用甲醇稀 1
HY/T259-2018 期1个月.
4.10六溴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中间液:分别准确移取1.00mL"C-α-HBCD、"C-β-HBCD、"C-y-HBCD 1.00μg/mL的混合内标溶液,4C冷藏保存,有效期6个月.
4.11六溴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使用液:准确移取1.00mL六溴环十二烷混合内标中间液(4.10),用甲醇 稀释至10.00mL,C-α-HBCD、"C-β-HBCD、"C-r-HBCD质量浓度均为100ng/mL的混合内标溶液, 4C冷藏保存,有效期1个月.
5仪器设备 5.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仪:配备电喷雾(ESI)离子源.
5.2色谱柱:"C柱100mm×2.1mm,1.7um,或者其他性能相当的色谱柱.
5.3硅胶固相萃取柱:6mL,含1000mg硅胶.
5.4超声波清洗机.
5.5旋转蒸发仪.
5.6高速离心机:转速不少于4000r/min.
5.7分析天平:感量0.01g.
5.8有机相微孔滤膜:孔径0.22μm.
5.9固相萃取装置.
5.10氮气吹干仪.
5.11涡旋混合器:转速不少于1500r/min.
5.12均质器.
6样品 海洋生物体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制备和保存,按GB17378.3一2007中第6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7试验步骤 7.1提取 称取5.00g(准确到0.01g)均质后的待测样品,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人100μL内标标准使用 液(4.11),再加人15mL正已烷(4.2),涡旋振荡1min,超声振荡10min后,6000r/min离心5min,将 上清液转移至旋转蒸发瓶;残渣用15mL正已烷(4.2)按上述方法再提取一次,所得上清液合并至旋转 蒸发瓶,在40C水浴条件下旋转蒸发浓缩至近干,加人5mL正已烷(4.2)溶解,超声振荡1min备用.
7.2净化 移取提取液加至已用5mL正已烷(4.2)活化后的硅胶柱固相萃取柱上,先用2mL正已烷(4.2)淋 洗,再用5mL二氯甲烷(4.5)洗脱,洗脱流速为1.0mL/min,用15mL离心管收集洗脱液,洗脱液于 40C氮气吹干,加1.00mL甲醇(4.3),旋涡振荡1min,经0.22μm有机相微孔滤膜过滤后分析.
2
HY/T 258-2018 海洋环境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导则.pdf
ICS 07.060;01.120 Z00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58-2018 海洋监测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导则 Guideline on standards drafting ofanalyticalmethodformarinemonitoring 2018-07-30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258-2018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标准结构 6编写要求 7方法验证 8编制说明的编写 9验证报告的编写 附录A(规范性附录)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确定方法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定结果的显著性检验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编制说明的内容和要求 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验证报告的要求及相关表格格式和内容 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t-分布和F-分布临界值表 19 参考文献
HY/T25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玲玲、王颖、司建文、赵仕兰、王燕、薄文杰、高文胜.
HY/T258-2018 引言 本标准在GB/T1.1和GB/T20001.4的基础上,根据海洋监测的特点,增加了海洋监测化学分析 方法标准中关于方法验证的要求,为海洋监测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编写提供依据.
HY/T258-2018 海洋监测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监测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结构、编写要求、方法验证、验证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监测及其他海洋领域中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编写,其他试验方法的编写可参考 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3102(部分)量和单位 GB/T7714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T20001.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 GB/T20001.4-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方法检出限methoddetectionlimit 用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定性检出待测物的最低浓度或最小量.
3.2 空白试验blanktest 在不加人试样的情况下,按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步骤和条件进行的试验.
注:空白试验包括全程序空白试验、样品空白试验(分析空白试验)和仪器空白试验.
3.3 精密度precision 在规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注1:精密度仅依赖于随机误差的分布,与真值或规定值无关.
注2:精密度的度量通常以表示“不精密”的术语来表达,其值用测试结果的标准差来表示.
标准差越大,精密度 越低.
注3:“独立测试结果"指的是对相同或相似的测试对象所得的结果不受以前任何结果的影响.
[GB/T6379.1--2004,定义3.12]
HY/T 256-2018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pdf
ICS 07.060;13.020.40 Z06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56-2018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 2018-07-30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 行业标准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 HY/T 256-201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19年2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2-33876
HY/T25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环境保护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忠胜、靳非、王莹、丛艺、穆景利、赵冬梅、赵仕兰、杨帆.
HY/T 256-2018 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评估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的评估步骤和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及其制品对海洋生物影响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378.4一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T21247-2007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 GB/T29617一2013数字密度计测试液体密度、相对密度和API比重的试验方法 GB/T34546.2-2017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第2部分:海洋溢油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R:溢油对海洋生物物理和机械损害等级赋分(mechanicalinjuryranking score) OBR:溢油对海洋生物影响指数(oil biologicaleffect ranking) PR:溢油对海洋生物长期潜在影响等级赋分(persisent ranking score) TR:溢油对海洋生物急性毒性等级赋分(toxicityranking score) 4资料收集 溢油事故发生后,按照GB/T34546.2-2017中6.1的相关规定收集海域功能区划类型和经济生物 养殖情况等信息.
5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 采用棕色玻璃瓶或铁质油桶现场采集溢油事故油品和分散剂,样品量不应少于5L或5kg.
样品 采集后避光冷藏保存,并于1d内运至实验室.
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按照GB/T21247一2007中第5 章的规定执行.
6毒性测试 6.1受试生物选择 6.1.1选择原则 毒性测试中受试生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HY/T 254-2018 海滩质量评价与分级.pdf
ICS 07.060;13.020.10 Z06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54-2018 海滩质量评价与分级 Beachquality assessment andrating 2018-07-30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 254-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海滩质量评价内容与指标 5海滩质量评价方法 6海滩质量分级标准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海滩质量评价指标及其赋值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海滩质量评价因子原始数据获取方式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海滩质量评价指标数据汇总与赋值表 17 参考文献 20
HY/T25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5)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锋、戚洪帅、雷刚、刘建辉、于帆、曹惠美、李兵、刘根.
HY/T 253-2018 浅地层剖面调查技术要求.pdf
ICS 07.060 A 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53-2018 浅地层部面调查技术要求 Requirementforsub-bottomprofilesurvey 2018-07-30发布 201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HY/T 253-2018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一般要求 5仪器设备要求 6海上调查要求 7现场记录与资料整理 8资料处理与汇编 9报告编写. 10资料检查与验收 11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 附录A(资料性附录)浅地层剖面调查工作日志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浅地层剖面调查班报表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浅地层剖面测线登记表 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浅地层剖面数据后处理班报表 12 附录E(资料性附录) 纸质资料封面格式 附录F(资料性附录)电子载体标识格式 参考文献 15
HY/T25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调查技术与方法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3/SC4)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珠海云 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自银、李守军、黄辰虎、关永贤、尚继宏、丁维凤、肖波、罗孝文、赵获能、 蒲进菁、唐梓力、梁效林.
HY/T 253-2018 浅地层剖面调查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水面船舶为载体进行浅地层剖面调查的基本内容、方法、调查资料处理与汇编、成 果验收与归档等.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调查海底浅地层剖面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63.8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浅地层剖面仪sub-bottomprofiler;SBP 利用声波探测海底浅部地层结构的仪器.
注:浅地层剖面仪一般由声源、换能器和接收记录部分等组成.
对于窄波束脉冲浅地层剖面系统,一般还配有运动 传感器.
3.2 记录图谱recordingmap 浅地层剖面仪所探测地层结构的屏幕抓图,或者是打印图件.
注:记录图谱一般包含垂直时间轴、水平距离轴(水平时间轴)、打标编号等信息.
4一般要求 4.1调查目的 通过海底浅地层剖面调查,结合钻探资料、地质取样和土工资料,调查海底浅部地层结构和特殊地 质现象.
4.2工作内容 浅地层剖面调查的工作内容包括: a)获取调查区浅部声学反射数据; b)识别反射界面、浅层气、水下滑坡、塌陷、活动断层、埋藏沙体; c)编绘调查区基岩埋深平面图,具体指的是浅地层剖面探测得到的基岩埋深等值线图.
HY/T253-2018 4.3基本技术要求 4.3.1调试与试验 在进行调查之前,提前对浅地层剖面仪进行调试,确定合适的探测参数.
4.3.2参数设定 在一个作业水域,根据回波信号的强弱,选择恰当的发射方式、发射频率、发射功率、接收增益、时变 增益(TVG)和打印增益等参数,并固定用于该区域测量.
4.3.3导航定位 导航定位要求如下: a)采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准确度要求优于5m; b)作业时间采用世界协调时(CoordinatedUniversalTime,UTC)时间; c)导航定位设备在出海前做大于24h静态稳定性试验; d)打标定位点时间间隔为10min.
4.3.4测线布设 按照GB/T12763.8执行.
4.3.5走航要求 调查船保持低速(船速不大于6kn)、匀速、直线航行.
4.3.6地层闭合要求 主测线与联络测线剖面上相同层组的反射界面应能闭合.
4.4采用基准 测量基准要求如下: a)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4.5测量性能指标要求 测量性能指标要求如下: a)探测深度大于30m; b)记录分辨率优于50cm; c)剖面记录的地层反射信号和时标信号连贯清晰,浅部声学反射层界面和反射体形态清晰.
4.6投影与分幅原则 小比例尺一般采用墨卡托投影、UTM投影(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基准纬度根据调查与成图区 域确定,以尽量减少图幅变形为原则.
大中比例尺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比例尺大于1:10000时,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比例尺 1:25000~1:50000时采用高斯-克吕格6°带投影.
2
HY/T 252-2018 水处理用浸没式平板膜元件.pdf
ICS 07.060 A45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 HY/T252-2018 水处理用浸没式平板膜元件 Submergedflatmembrane elementforwatertreatment 2018-07-30发布 2018-11-01实施 国家海洋局 发布
HY/T252-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沛尔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斯纳普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宜兴市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所、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清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膜天膜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浙江津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国明、周侃宇、宋黎明、孔资、潘献辉、李继定、梅凯、唐小珊、徐伟杰、许以农、 周强、王旭亮、肖雪峰、王新民、王瀚漪.
HY/T252-2018 水处理用浸没式平板膜元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处理用浸没式平板膜(微滤膜、超滤膜)元件(以下简称“平板膜元件")型号与命名、 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水处理用浸没式平板膜元件的生产和检验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750.4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4436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20103-2006膜分离技术术语 GB/T20502-2006膜组件及装置型号命名 3术语和定义 GB/T20103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20103-200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微滤膜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膜平均孔径大于或等于0.01μm的分离膜.
[GB/T 20103-2006,定义5.1.2] 3.2 超滤膜ultrafiltrationmembrane 由起分离作用的一层极薄表皮层和较厚的起支撑作用的海绵状或指状多孔层组成,切割分子量在 几百至几百万的膜.
[GB/T 20103-2006,定义5.1.1] 3.3 浸没式submergedmode 将膜元件或组件浸没于水体中,利用跨膜压差产水的运行方式.
3.4 平板膜flatmembrane 外形为平板或纸片状的膜.
注:改写GB/T20103-2006,定义2.1.27.
HY/T 252-2018 3.5 平板膜元件flat membraneelement 由平板膜、流道间隔体、带抽吸产水出口的膜支撑体构成的膜分离单元.
3.6 产水量productivity 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膜元件、组件或装置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水的量.
[GB/T20103-2006,定义2.2.10] 3.7 通量flux 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透过组分的量.
[GB/T 20103-2006 定义2.1.33] 3.8 跨膜压差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 膜进水侧与出水侧之间的压力差值.
注:单位为千帕(kPa).
[HJ 2527-2012 定义3.3] 3.9 膜元件完整性membraneelementintegrity 用于评价膜元件有无缺陷的指标.
3.10 压力衰减速率pressure decayrate 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压力衰减值.
注:单位为千帕/分(kPa/min).
3.11 有效膜面积effectivemembranearea 与给料液直接接触起到分离作用的膜面积.
[GB/T32373-2015,定义3.7] 3.12 浊度turbidity 对水体中分散的微细悬浮性粒子使水透明度降低的程度的一种度量.
[GB/T20103-2006,定义2.3.15] 4型号与命名 4.1型号构成 平板膜元件的型号由类别代号、型式代号、有效膜面积、膜材质代号4个部分构成.
各部分之间以 连字符“-”连接.
4个部分的表述格式为: 2
HY/T 252-2018 膜材质代号 有效膜面积 型式代号 类别代号 4.2类别代号 代号为MF,平板超滤膜元件的类别代号为UF.
4.3型式代号 平板膜元件的型式代号由该元件结构型式英文名称大写的缩写字母F表示.
4.4有效膜面积 平板膜元件的有效膜面积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单位为平方米(㎡²).
4.5膜材质代号 平板膜元件的膜材质代号由膜材质英文名称大写的缩写字母表示.
常用膜材质具体表示见 GB/T20502一2006中2.6的表示方法.
示例:MF-F-1.5-PVDF表示有效膜面积为1.5m²的聚偏氟乙烯平板微滤膜元件.
5要求 5.1外观 平板膜元件外表面应光洁平整,无毛刺、划伤、污染、裂痕、弯曲变形等缺陷.
5.2结构与尺寸 常见平板膜元件结构示意图见图1,平板膜元件常用规格以长度(L)、宽度(W)和厚度(T)的相乘 式LXW×T表示,常见平板膜元件外形尺寸和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JJF(军工) 114-2016 低频FFT分析仪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14-2016 低频FFT分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 for LowFrequencyFFTAnalyzer 2016-11-15发布 2017-04-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142016 低频FFT分析仪 校准规范 JJF(军工)114-2016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 for LowFrequency FFT Analyzer 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JJF(军工)1142016 本规范起草人: 吕雪 (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李文意 (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杨轶 (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吴远伍 (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陈云梅 (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JJF(军工)1142016 目 录 1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概述 3.1 原理 3.2 构造 3.3用途 4计量特性 4.1 剩余直流响应 4.2 输入端噪声电平 4.3 输入幅度 4.4 幅频响应, 4.5 输入频率.. 4.6 通道一致性 2 4.7 抗混叠滤波.
4.8 交流耦合频率特性 2 4.9 谐波失真 2 4.10 交调失真 2 4.11 串扰 2 4.12 单通道相位 2 4.13 输入电阻 2 4.14 源直流偏置 2 4.15 源输出幅度 3 4.16 源幅频响应 3 4.17源输出电阻 4.18源失真.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2校准用设备
JJF(军工)114-2016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校准项目 6.2校准方法、 7校准结果的处理 15 8复校时间间隔 15 附录A低频FFT分析仪校准记录格式 16 附录B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21 II
JJF(军工) 109-2015 辐射发射测量天线1m天线系数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09-2015 辐射发射测量天线1m天线系数 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lmAntennaFactorof Radiating Emission Measurement Antennas 2015-12-25发布 2016-05-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09-2015 辐射发射测量天线1m天线 系数校准规范 JJF(军工) 109-2015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1mAntennaFactor ofRadiatingEmission Measurement Antennas 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JJF(军工)109-2015 本规范起草人: 吴红森(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刘星汛(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袁岩兴(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康宁(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董佳(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马蔚宇(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沈涛(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JJF(军工)1092015 目录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概述. 4计量特性 4.11m天线系数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5.2校准用设备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校准项目 6.2校准方法 7校准结果的处理 8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附录B校准记录格式示例 12
JJF(军工)109-2015 辐射发射测量天线1m天线系数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GJB151B-2013中30MHz~18GHz频段辐射发射测量天线1m天线系 数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CJB72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本规范.
3概述 本规范使用标准天线法测量辐射发射测量天线的1m天线系数.
辐射发射测量天线包括30MHz~200MHz双锥天线、200MHz~18GHz双脊喇叭天 线,用于电磁兼容辐射发射试验,与接收设备配合测量被测样品辐射的电磁场.
4计量特性 4.11m天线系数 双锥天线:0dB(1/m)-25dB(1/m),30MHz~200MHz; 双脊喇叭天线:10dB(1/m)~35dB(1/m),200MHz~1GHz; 20dB(1/m)~45dB(1/m) 1GHz~18GHz.
5校准条件 5.1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23℃±5℃; b)相对湿度:≤80%; e)供电电源,电压:(220±11)V,频率:(50±1)Hz; d)其它:周围无影响校准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
5.2校准用设备 校准用设备应经过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或校准,满足校准使用要求,并在有效期内.
a)信号发生器: 1)频率范围:30MHz~18GHz; 2)频率稳定度:优于1x10/h; 3)最大输出功率电平:不小于5dBm; 4)端口阻抗:50Ω;
正式版 JJF(军工) 1-2012 国防军工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pd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2012
国防军工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购 The Rules for DraftingVerification Regut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Technology IndustryMetrofegy
2012-12-27发布2013-04-0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89
JJF(军工)1-2012
国防军工计量检定规程 编写规则 The Rules for Drafting Verification JJF(军工)1-2012 Regul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Metrology
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69
JJF(军工)12012
本规范起草人: 胡毅飞(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葛军(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杨春涛(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马红梅(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孙海燕(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蒋小勇(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冯英强(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邓墨涵(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70
JJF(军工)1-2012
目
前言 范围 2引用文件 3总则 3.1规程编写的一般原则 3.2规程表述的基本要求 4规程的结构 5规程各部分的内容2 5.1封面 5.2廊页7 5.3目录 5.4前言2 5. 5范围2 5.6引用文件 5.7术语和定义3 5.8概述 5.9计量性能要求 5.10通用技术要求 5. 11计量器具控制 5.12附录 层次划分 6.1章 6.2条 6.3段 6.4附录
71...
JB/T 10426.2-2004 风力发电机组 制动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
ICS 27.180 F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10426.2-2004 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 第2部分:试验方法 Brakingsystemofwind turbinegeneratorsystems Part2:Test methods 2004-02-10发布 200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 10426.2-2004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试验条件, 4试验准备, 5试验要求.... 6试验用仪器、仪表 ?
试验内容和方法 2 7.1外观检查. 7.2装配质量 7.3空载试验 4 7.4运行试验 8试验结果的处理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制动系统试验状态检查记录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制动系统试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制动系统试验报告格式和内容 11 C.1格式. 11 C.2报告内容 1 C.3其他.
JB/T 10426.22004 前言 JB/T10426《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分为两个部分: 一第1部分:技术条件: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本部分是JB/T1042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是首次制定.
本部分是根据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有关规定 编写的.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一拖一美德(洛阳)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广平、肖哲民.
JB/T 10426.2-2004 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水平轴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试验条件、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水平轴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及其传动装置的制动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10426本部分的引用面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8451.2-2003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试验 JB/T10426.1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3试验条件 3.1试验场地应具有风速为15m/s~25m/s的出现概率,并应避免复杂的地形和障碍物.
3.2试验应避免在特殊的气候(如雨、雪、结冰等)条件下进行.
3.3空载试验可在符合试验工艺条件的车间进行:运行试验应在符合规定条件的风电场进行.
3.4试验机组应随附有关技术数据、图样、使用说明书、安全操作规程等.
3.5试验机组应随附产品质量合格证.
3.6试验机组的装配与安装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或相关标准的规定, 4试验准备 4.1编制试验大纲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确认.
4.2试验大纲应符合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操作规程.
4.3检查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及仪器仪表工作是否正确.
4.4记录试验时环境条件的有关数据:温度、湿度、气压、风速, 5试验要求 5.1外观检查、装配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空载试验.
5.2空载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运行试验.
5.3试验机构和人员应有相应的资格证明.
5.4试验时应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6试验用仪器、仪表 6.1试验用仪器、仪表均应在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有效期内,并允许有一个二次校验源进行校验.
6.2试验中采用下列仪器、仪表: a)温度计 按GB/T18451.2-2003中7.2的规定.
b)压力表 根据机组的液压系统压力范围确定,准确度不大于1%.
JB/T 10426.2-2004 c)转速测量仪 测量准确度不大于0.25r/min,转速范围800r/min~1600r/min.
d)风速传感器 按GB/T18451.2-2003中7.2的规定.
e)风向传感器 按GB/T18451.2-2003中7.2的规定.
气压计 按GB/T18451.2-2003中7.2的规定.
g)秒表 量程应大于3min.计时准确度小于0.Ss/min. h)塞尺 根据需要选定,准确度应小于0.0lmm.
i)测力扳手 根据测量部位的力矩大小确定测力扳手的规格和准确度.
7试验内容和方法 7.1外观检查 7.1.1表面状况检查包括: a)叶尖、叶片的表面状况是否完好: b)变桨距机构零部件的状况是否完好: c)轮载的表面状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d)主轴的表面状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e)齿轮箱的表面状况是否完好: f)联轴器的表面状况是否完好; g)发电机的表面状况是否完好: h)制动器的表面状况是否完好、洁净: i)制动盘的表面状况是否完好、洁净.
7.1.2装配状况检查包括: a)叶尖旋转机构的装配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变桨距机构的装配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机械制动器的装配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d)制动盘的装配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e)联轴器的装配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齿轮箱的装配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g)发电机的装配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h)液压系统的装配状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1.3绝缘和保护检查包括: a)电缆绝缘层有无刺落: b)电缆接头有无裸露: c)电气装置的固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d)电气装置的外壳是否完好.
7.1.4密封和渗漏检查包括: a)液压管路的接头处有无渗漏: 2
JB/T 10426.1-2004 风力发电机组 制动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pdf
ICS 27.180 F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0426.1-2004 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 Brakingsystem ofwind turbinegenerator systems Partl:Technicalcondition 2004-02-10发布 200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 10426.12004 目次 前言 111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制动系统的技术要求 2 4.1 组成形式 4.2工作条件.. Mi 4.3性能要求. 4.4设计要求 .5 4.5制造要求. ... 5制动装置的技术要求, 5 5.1结构形式. 5 5.2 性能要求 .5 5.3 机械制动装置的精度要求.. .6 驱动机构的技术要求 ..6 结构形式 6 6.2 性能要求 ..6 7 检验规则 检验类别. .7 7.2 检验项目, .7 7.3试验方法 .8 7.4判定准则 ..8 8标... .8 9包装运输 .8 10质量保证 图1柔性加载方式的摩擦力矩曲线 图2半刚性加载方式的摩擦力矩曲线 4 图3阶梯加载方式的摩擦力矩曲线
JB/T10426.1-2004 前言 JB/T10426《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分为两个部分: 一第1部分:技术条件: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本部分为JB/T10426的第1部分.
本部分为首次制定.
本部分是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的.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一拖一美德(洛阳)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杜广平、肖哲民.
II1
JB/T 10426.1-2004 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水平轴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的组成形式、工作条件、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运输等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水平轴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由空气制动装置联合传动系统中机械制动装置组成的制 动系统,以及由传动系统中低速轴机械制动装置联合高速轴机械制动装置组成的制动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1042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1991,neqISO7412:1984) 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1229-1991.neqISO4775:1984) 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1991,neqISO7416:1984) GB/T1239.4热卷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GB/T1239.4-989,neqJIS B2702:1987) GB/T2900.53电工术语风力发电机组(GB/T2900.53-2001.idtIEC60050-415:1999) GB/T4942.1旋转电机外壳防护分级(IP代码)(GB/T4942.1-2001.idtIEC60034-5:1991)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8451.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GB18451.1--2001,idtIEC61400-1:1999) JB/T3063饶结金属摩擦材料技术条件 JB/T6540制动器术语 JB/T7019.盘式制动器制动盘 JB/T10300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JB/T10426.2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第2部分: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53和JBT6540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制动系统brakingsystem 风力发电机组中起制动作用的装置的总称,一般包括气动制动装置和机械制动装置.
3.2 工作方式operationmode 指制动系统中制动装置的投人顺序和投人方法,一般分为正常制动方式和紧急制动方式.
控制方式controlmode 指与制动系统相关的控制逻辑和控制方法.
一般分为正常控制逻辑和安全控制逻辑.
3.4 制动系统额定静态制动力矩staticrated brakingtorque of braking system 在制动系统处于正常制动状态和被制动装置保持静止的条件下,制动系统可以产生的最大制动 1
JB/T10426.1-2004 力矩.
3.5 所需最小静态制动力矩requiredminimum staticbrakingtorque 使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系统保持稳定静止状态所需要的最小静态制动力矩.
3.6 制动系统额定动态制动力矩dynamicrated brakingtorqueof braking system 在制动系统的正常制动状态和被制动装置保持匀速运动的条件下,制动系统可以产生的有效制动力 矩.
3.7 所需最小动态制动力矩requiredminimumdynamicbrakingtorque 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相关系统的制动满足设计要求所的有效制动力矩.
3.8 最大许用制动力矩maximumpermissible brakingtorque 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相关系统安全制动所允许使用的最大有效制动力矩.
3.9 机械制动额定静态制动力矩staticrated brakingtorque ofmechanicalbrake 在保持制动器摩擦副相对静止的条件下,摩擦副可以产生的最大静态制动力矩.
3.10 机械制动额定动态制动力矩dynamicratedbrakingtorque ofmechanicalbrake 在保持制动器摩擦副相对匀速运动的条件下,摩擦副可以产生的有效制动力矩.
3.11 柔性加载方式soft-loadmode 在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矩增加过程中,没有制动力矩增长加速度突变的加载方式.
3.12 半刚性加载方式semi-rigid-loadmode 在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矩增加过程中,没有制动力矩增长速度突变的加载方式.
3.13 阶梯形加载方式step-loadmode 在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矩增加过程中,存在制动力矩突变的加载方式.
4制动系统的技术要求 4.1组成形式 4.1.1对于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一般采用下列形式之一: a)叶尖制动联合传动系统中的高速轴机械制动; b)传动系统中的低速轴机械制动联合高速轴机械制动: c)叶尖制动联合传动系统中的低速轴机械制动.
注:推荐采用a)类形式.
4.1.2对于变浆距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一般采用下列形式之一: a)桨制动联合传动系统中的高速轴机械制动: b)顺奖制动联合传动系统中的低速轴机械制动.
注:推荐采用a)类形式.
4.1.3制动系统的组成形式,应符合下列组成原则: a)按正常工作方式下的投人顺序分为一级制动、二级制动等: 2
JJF(军工) 199-2018 微波谐振腔法介电常数测量系统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99-2018 微波谐振腔法介电常数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DielectricConstant Measurement System by Resonant CavityMethod 2018-11-08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99-2018 微波谐振腔法介电常数 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JJF(军工)199-2018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Dielectric ConstantMeasurementSystem byResonant CavityMethod 主要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5116二级计量站 参加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元器件一级计量站 电子科技大学
JJF(军工)199-2018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王益 (国防科技工业5116二级计量站) 王建忠 (国防科技工业5116二级计量站) 张翠翠 (国防科技工业5116二级计量站) 参加起草人: 张娜 (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李恩 (电子科技大学) 赵飞 (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元器件一级计量站) 郭晓东 (国防科技工业5116二级计量站) 张睿 (国防科技工业5116二级计量站)
JJF(军工)199-2018 目 录 1 范围 2 概述 2.1 原理 2.2 结构 2.3 分类和用途 N 3 计量特性 ! 4 校准条件, 4.1 环境条件 4.2 校准用设备.
5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5.1 校准项目 5.2 校准前准备.
5.3 校准方法 校准结果的处理, 7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固体电介质标样尺寸选取方法 附录B原始记录格式 附录C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JJF (军工)1992018 微波谐振腔法介电常数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频率范围0.5GHz~30GHz的微波闭式谐振腔法介电常数测量系统和频 率范围2.0GHz~30GHz的微波开式谐振腔法介电常数测量系统的校准.
2概述 2.1原理 微波谐振腔法介电常数测量的原理是将介质试样置于一个封闭或开放式微波谐振 腔中,在外加电磁场激励下,介质试样与谐振腔共同作用形成具有特定电磁场分布的谐 振模式,根据该谐振模式下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与介质试样复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 计算出介质试样的复介电常数.
2.2结构 常用的微波谐振腔法介电常数测量系统一般由网络分析仪、谐振腔和测量软件组 成,谐振腔的结构主要分为闭式和开式两种结构.
微波闭式谐振腔法测量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微波闭式谐振腔主体是一个封 闭式的圆柱形腔体,外加介质支撑柱,耦合探针与耦合调节装置构成.
圆柱形腔体直径 一般为10mm至200mm,高度约为直径的二分之一.
介质试样放置于金属腔内的介质 支撑柱上,两根耦合探针用于激励和探测腔内电磁场,网络分析仪用于测量谐振频率和 品质因数,根据测量得到的谐振频率与品质因数,通过测量软件得出固体电介质试样的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测量装置 微波闭式谐振腔 腔体 精合调节 装置 合探针固体电介质试样 介质支撑柱 图1微波闭式谐振腔法介电常数测量系统典型结构 微波开式谐振腔法测量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
微波开式谐振腔主体是两个圆 片状的金属短路平板,外加耦合探针与耦合调节装置构成.
金属短路平板直径一般为
JJF(军工) 198-2018 瞬断测试仪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98-2018 瞬断测试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 forMomentDisconnectionTester 2018-11-08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98-2018 瞬断测试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Moment JJF(军工)198-2018 DisconnectionTester 主要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4111二级计量站 参加起草单位: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谷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JJF(军工)198-2018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赵自文 (国防科技工业4111二级计量站) 徐毓雄 (国防科技工业4111二级计量站) 杜亮 (国防科技工业4111二级计量站) 秦塬淋 (国防科技工业4111二级计量站) 参加起草人: 王文兰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向阳 (西安谷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JJF(军工)198-2018 目 录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概述 4计量特性.. 4.1 瞬断电阻 4.2 瞬断时间 4.3 瞬通电阻 4.4 瞬通时间 4.5 直流检测电压 4.6 直流检测电流 5 校准条件 -f 5.1 环境条件.
5.2 校准用设备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3 6.2校准方法.. 7校准结果的处理, 9 8复校时间间隔, 9 附录A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0 附录B校准原始记录格式 15
JJF(军工)198-2018 瞬断测试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连接器瞬断/瞬通测量时间在0.01μs~100us范围内的瞬断测试仪 的校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皖断电阻moment disconnectionresistance 瞬断测试仪在瞬断测试条件下,由导通状态变为断开状态时输入端接入的直流电阻 下限值.
2.2瞬断时间moment disconnection time 被测件发生瞬间断开的持续时间.
2.3瞬通电阻momentonresistance 瞬断测试仪在瞬通测试条件下,由断开状态变为导通状态时输入端接入的直流电阻 上限值.
2.4瞬通时间moment turnontime 被测件发生瞬间导通的持续时间.
3概述 瞬断测试仪用于检测电连接器及其组件在振动、冲击、碰撞等动态使用环境下是否 发生瞬间断开或瞬间导通现象.
瞬断测试仪通常由多路模组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存储单元、报警单元、通 讯单元及供电单元等组成.
瞬断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是由测试仪给被测件提供激励,当被 测件出现瞬断或瞬通现象时,瞬断测试仪检测到瞬断或瞬通信号,当检测结果超出瞬断 测试仪设定的电阻门限和时间门限时,瞬断测试仪将通过发光或发声的报警形式提示, 同时显示瞬断或瞬通时间的测试结果.
4计量特性 4.1瞬断电阻 测量范围:1Q~5kQ: 最大允许误差:±(5%~10%), 4.2瞬断时间 测量范围:0.01μs~100μs; 最大允许误差:±(5ns~1us).
JJF(军工) 197-2018 炮用象限仪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97-2018 炮用象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ArtilleryQuadrant 2018-11-08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97-2018 炮用象限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Artillery JJF(军工)197-2018 Quadrant 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1511二级计量站
JJF(军工)197-2018 本规范起草人: 张荔萍 (国防科技工业1511二级计量站) 乔永盛 (国防科技工业1511二级计量站) 任绍卿 (国防科技工业1511二级计量站) 宗亚娟 (国防科技工业1511二级计量站) 李云玲 (国防科技工业1511二级计量站) 周玲 (国防科技工业1511二级计量站) 张建国 (国防科技工业1511二级计量站)
JJF(军工)197-2018 目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概述 3.1 原理, 3.2 构造, 4计量特性 4.1 水平工作面的平面度、垂直工作面的平面度 4.2 垂直度, 4.3 零位误差. 4.4 示值误差.
2 校准条件 2 5.1 环境条件. 2 5.2 校准用设备.
2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 6.2 校准方法 校准结果的处理.
8复校时间间隔, 附录A专用角度块的技术要求 6 附录B原始记录格式 附录C炮用象限仪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附录D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11
JJF(军工)197-2018 炮用象限仪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角度测量范围(0~1500)密位,分度值0.5密位的机械式炮用象限 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本规范.
3概述 3.1原理 炮用象限仪是一种基于水准器原理的测角仪器,主要用于测量火炮在垂直面内的倾 斜角,检查火炮瞄准装置及射角的正确性,测量角度单位是密位,1密位等于六千分之 圆周,即360/6000:测量范围是(0~1500)密位(即在垂直面内0°~90°):角度从水 平面为零起点,其数值为齿弧和转向弧示值的代数和.
3.2构造 炮用象限仪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水平工作面、垂直工作面、两面刻有分度值为 25密位的齿弧、带有分度值为0.5密位游标、带刻线的转向弧顶杆、分度值为60"的水 准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
2- 1-水平工作面:2-游标:3-转向弧项杆:4-手柄:5-齿弧:6-水准器;7-垂直工作面 图1炮用象限仪结构图
JJF(军工) 195-2018 在片噪声测量系统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95-2018 在片噪声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 On-waferNoiseMeasurementSystems 2018-11-08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952018 在片噪声测量系统 校准规范 JJF(军工)195-2018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 On-wafer Noise Measurement Systems 主要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参加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国防科技工业3212二级计量站
JJF(军工)1952018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吴爱华(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杨春涛(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陈婷 (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梁法国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刘晨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马春雷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王一帮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孙静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栾鹏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参加起草人: 楼红英(国防科技工业3212二级计量站)
JJF(军工)195-2018 目 录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概述 2 4.1 原理. 4.2 构造 2 4.3 用途, 5 计量特性, 5.1 噪声系数, 5.2 噪声参数. 3 校准条件. m 6.1 环境条件 6.2校准用设备.
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4 7.1 校准项目, 4 7.2校准方法. 8校准结果的处理 9复校时间间隔 8 附录A校准记录格式 附录B最小噪声系数和噪声系数间接测量法计算方法 12 附录C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4
JJF(军工)1952018 在片噪声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频率范围为1GHz~40GHz的在片噪声测量系统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F1059.2-2012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噪声系数noisefigure 表征二端口网络噪声特性的参量,单位为分贝,符号为dB.
一个二端口网络规定 输入端标准噪声温度处于290K时,其噪声系数是指输入端的信噪比除以输出端的信噪 比,即: F=10lg S/N) (S/N) (1) 式中: F-噪声系数,dB; S-网络输入端资用信号功率,W: N-网络输入端资用噪声功率,W: S.
--网络输出端资用信号功率,W; N.
-网络输出端资用噪声功率,W.
3.2噪声参数noise parameter 描述二端口网络噪声系数随不同源反射系数厂变化的一组参量.
其函数关系可以通 过公式2的噪声参数方程表示,噪声参数一共是四个物理量,分别是最小噪声系数Fmin, 最佳源反射系数Iop(包括幅度op和相位Iopx),以及等效噪声电阻R.
F=F 4R-r Z.
(1-1r.f)x1r (2) 式中: F-噪声系数,dB; Fmin-最小噪声系数,dB;
JJF(军工) 194-2018 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94-2018 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 On-waferLoad-pull MeasurementSystem 2018-11-08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94-2018 在片负载牵引 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JJF(军工)1942018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On-wafer Load-pull Measurement System 主要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参加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3412二级计量站
JJF(军工)1942018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栾鹏(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王一帮(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霍哗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孙静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刘晨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吴爱华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韩利华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梁法国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孙晓颖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陈丹 (国防科技工业1312二级计量站) 参加起草人: 张思敏(国防科技工业3412二级计量站) 盛永鑫(国防科技工业3412二级计量站)
JJF(军工)1942018 目 录 1范围. 2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概述 N 4.1 系统组成. 4.2 工作原理 2 4.3 用途 2 计量特性 2 5.1 输出功率. 2 5.2 转换功率增益 3 校准条件.
3 6.1 环境条件 M 6.2 校准用设备 M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4 7.1 校准项目 7.2 校准方法 4 8 校准结果的处理 9复校时间间隔 .9 附录A校准记录格式 .10 附录B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2 附录C端面3~端面1之间的S参数测量方法 16 附录D在片转换功率增益传递件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17
JJF(军工)194-2018 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频率范围2GHz~40GHz的基波在片负载牵引测量系统的校准,其它 频段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资用功率availablepower 当信号源阻抗与负载阻抗成复数共轭时,即反射系数满足厂=r的条件时,信号 源传输到负载的功率最大,称为资用功率P,其表达式为: P= P 1-|s (1) 3.2负载吸收功率loadabsorbedpower 信号源传输到任意负载的功率P,即任意负载吸收的净功率,其表达式为: P= 1-r (2) 3.3转换功率增益transducerpowergain 当信号源与负载之间连接两端口接被测件时,被测件端接负载吸收的功率P与信 号源资用功率PA之比.
P|Sf(1-) P= (1S)(1) (3) (1-1f)sβ(1f) G P s-(²s-1)(s-1) (4) 式(1)-(4)中: r、一被测件输入端面看向信号源的反射系数;
JJF(军工) 19-2012 亚音速气动探针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9-2012 亚音速气动探针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ubsonicPneumaticProbes 2012-12-27发布 2013-04-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9-2012 亚音速气动探针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ubsonic JJF(军工)19-2012 PneumaticProbes 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JJF(军工)192012 本规范起草人: 王毅(国防科技工业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赵俭(国防科技工业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王鹏(国防科技工业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
JJF(军工)19-2012 目 1范围 ......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概述 2 4.1用途 4.2分类 4.3原理和结构 2 5计量特性 5.1外观 4 5.2 工作正常性 5. 3 总压系数 5. 4 静压系数 5.5 角度系数 5. 6 速度系数 5.7 坐标系数 5.8 气动零位 6 校准条件 6 6.1环境条件 6.2 校准用设备 7 校准项目 8 校准方法 8 8.1 外观检查 8.2 工作正常性检查 8.3 校准的一般规定 8 8.4 总压探针的校准 6 8.5 静压探针的校准 10 8.6 三孔方向探针的校准 11 8.7 五孔方向探针的校准 12
JJF(军工)19-2012 9校准结果的处理和复校时间间隔 14 9.1校准结果的处理 14 9.2复校时间间隔 14 附录A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5 附录B原始记录格式 60 附录C校准证书校准结果格式 64
JJF(军工) 189-201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老炼测试系统校准规范.pdf
JJF 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 JJF(军工)189-201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老炼测试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 ofVLSIBurn-InTestSystem 2018-11-08发布 2019-04-01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JJF(军工)189201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老炼 测试系统校准规范 JJF(军工)189-2018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of VLSI Burn-In TestSystem 主要起草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一级计量站 参与起草单位: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JJF(军工)189-2018 本规范起草人: 孙崇钧 (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一级计量站) 刘倩 (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一级计量站) 杨志文 (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一级计量站) 卞付国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刘冰 (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一级计量站) 韩亦乾 (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一级计量站) 倪珂 (国防科技工业微电子一级计量站)
JJF(军工)1892018 目 1 范围 2 引用文件 3概述 3.1 原理.
3.2 用途 2 4计量特性 2 4.1 老炼试验箱温度. 4.2 程控电源输出电压 2 4.3 程控电源负载调整率 2 4.4 数字通道直流输出电压 2 4.5 方波信号重复频率.. 4.6 精密测量单元输出电压 4.7 精密测量单元测量电压 4.8 精密测量单元输出电流 4.9 精密测量单元测量电流 4.10氮气含量. 5校准条件 环境条件.. 3 5.2 校准用设备, 6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4 6.1 校准项目 4 6.2校准方法. 7校准结果的处理, 11 8复校时间间隔 11 附录A校准记录参考格式 12 附录B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6
JJF(军工)1892018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老炼测试系统校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Large ScaleIntegration)老炼测试系 统(以下简称“老炼测试系统")的校准.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101-2003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本规范.
3概述 3.1原理 老炼测试系统主要由系统控制器、系统软件平台、老炼试验箱、数据处理子系统、 老炼测试子系统、程控电源子系统、温度控制子系统、气体检测子系统以及监控报警子 系统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老炼测试系统 数据 总线 老炼润试子系统 我了通道 控电子系线相教电 老炼试验箱 统 数据处理子系统 4 件平 制 温度控制子系统 气体检测子系统 老炼试验区 控警子系统 图1老炼测试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老炼测试系统中系统控制器以及系统软件平台负责老炼测试程序形成与执行,发出 各类控制信号:老炼测试子系统由精密测量单元(PMU,PrecisionMeasurementUnit) 和数字通道组成,用于VLSI的功能和电性能参数测试,精密测量单元具有加压测流以 及加流测压两种工作模式,数字通道在老炼过程中提供测试信号和测试向量集:程控电 源子系统通常由程控电源组成,主要负责向器件提供老炼所需的工作电压:数据处理子 系统用于处理老炼测试子系统得到的测试数据:温度控制子系统控制老炼测试所需的温 度条件:气体检测子系统负责监控老炼试验箱内氮气含量;监控报警子系统负责监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