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4457-2023 基于PCP扩展协议获取NAT64参数的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33.040.40 YD CCS M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PCP扩展协议获取NAT64 参数的技 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AT64 parameters using PCP extens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送审稿) XXXX-XX-X×发 XXXX-XX-XX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概述 4.1PCP端口控制协议的应用场景 4.2NAT64应用场景. 5基于PCP扩展协议获取NAT64参数选项格 6报文交互流程 7安全考虑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清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伟、解冲锋、赵锋、崔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基于PCP扩展协议获取NAT64参数的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定义了端口控制协议PCP使用过程中,PCP客户端如何从PCP服务器获取NAT64参数.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了PCP协议的场景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2934-2015端口控制协议技术要求 YD/T3186-2016运营级网络地址翻译(NAT)技术要求NAT64 IETFRFC7050发现IPv6地址前缀 Discovery of the IPv6 Prefix Used for IPv6 Address Synthesis IETF RFC7225PCP 获取 NAT64前缀 Discovering NAT64 IPv6 Prefixes Using the Port Contro1 Protocol (PCP)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率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GN 运营级NAT Carrier-Grade NAT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NS64 IPv6-IPv4动态域名解析 Domain Name System IPv6 IPv4 ICMP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1 NAT 网络地址翻译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AT64 IPv6-IPv4网络地址翻译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IPv6 IPv4 ORO 选项请求项 Option Request Option PCP 端口控制协议 Port Control Protocal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 4概述 4.1PCP端口控制协议的应用场景 族无关的协议.
它是NAT-PMT的扩展,可以满足IPv6和NAT的需要.
PCP协议可以应用在NATs设备和 防火墙上.
图1是CGN中的一种应用场景.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58-2023 数据中心精细化运维技术要求及评估方法(备案版).pdf
ICS 33. 020 CCS L7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数据中心精细化运维 技术要求及评估方法 Data center refine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2-xx-xx发布 2022-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技术要求. 5.1流程管理. 5.2质量管理, 5.3设备管理. 5.4资源管理, 5.5人员与组织管理. 附录A(规范性)数据中心精细化运维分级(01-05)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 有限公司、维谛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中金数据系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 公司、北京万国长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有孚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王月、李洁、郭亮、许可欣、刘天龙、杨磊、周浩、钱荣华、胡顺健、曲鑫、王少 鹏、韩会先、吴美希、王茜、谢丽娜、周重阳、任帅、朱品、郭广建、巴君鸿、李晨、甘东山、商彦强、 王红亮、张一星、周彩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数据中心精细化运维技术要求及评估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数据中心运行维护管理在流程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资源管理、人员与组织管 理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数据中心企业使用或构建运维流程体系,以及有关机构进行评价和指导,可供其他相 关行业或组织进行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405. 12009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1部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服务级别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 服务提供商与服务需方之间签署的记录服务和约定服务级别的协议.
[来源:GB/T24405.1-2009 定义2.13]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OP维护操作流程 aintenance operation process PUE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SLA服务级别协议 service levelagreement WUE数据中心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 usageeffectiveness 息服务平台 5技术要求 5.1流程管理 5.1.1维修 5.1.1.1维修制度 重大维修应制定维修方案,经过评估审核后执行.
5.1.1.2维修准备工作 3 YD/TXXXX-XXXX 维修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维修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保证维修过程顺利、安全进行的重要保障, 包括: a)维修工作应提前沟通相关方进行确认,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响应需求,前置确认相关资源(如备 品备件存储和人员)的准备情况,对人员进行提前培训: b)应提前进行供应商作业人员的资质审核(如操作资质、能力资质等),现场应进行安全技术交 底,维修方案培训和记录应存档.
5.1.1.3维修过程监管 维修过程应加强监管,以加强现场监督为前提进行监管,包括: a)应全程监管维修过程,督促维修人员按照维修方案、要求执行,并由运维人员检查工作质量: b)过程中应注重安全监护,应确认安全防护用品穿戴情况、安全标识正确悬挂情况、设备操作环 境,操作前后应有复核确认等.
5.1.1.4维修后评估 应建立维修后评估等机制,以提升现场维修质量和供应商服务质量,包括: a)应执行对设备维修效果评估,测试设备状态及性能是否符合预期; b)应对供应商服务进行评估,包括响应时效、服务态度、安全施工等,并作为供应商考核依据: c)数据中心负责人、故障处理参与人应在故障处理结束后组织复盘讨论会,分析故障原因、讨论 故障处理过程中的优秀做法与不足、总结规避措施,会后应组织排查同类问题隐患.
5.1.2维保 5.1.2.1维保计划制定 应编制详细的设备、设施维保计划,包括: a)应制定完整合理的维保计划(维保计划一般包含维保内容、周期、责任方、颗粒细化到周的计 划时间、完成记录等): b)应区分自行维保和供应商维保,呈现完整的年度计划,维保周期应设定合理: c)重大维保工作应提前制定维保方案,提前沟通相关方,确认后实施; d)常规维保工作可依据已制定的标准维保流程执行: e)重保(保障期)延误保养应提前同客户说明,具有调整流程.
5.1.2.2维保标准要求制定 维保标准应科学合理,具有良好可操作性,包括: a)应具备完整合理的MOP文件,覆盖维保作业(自维护、供应商代理维护)制定标准维保流程 (内容一般包含维保项目、触发条件、维保操作方法、维保质量标准等);7 b)应明确维保安全风险及注意事项说明,完工后检查标准(内容包含工器具检查、设备状态等).
5.1.2.3维保作业实施 维保实施应按照维保标准严格执行,包括: a)实施前应有专业管理人员与维保人员进行现场交底及进行工具有效性确认,实施中应能识别风 险及安全隐患并进行有效处理: 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59-2023 基于SDN/NFV智能通信网络 随愿网络总体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35.110 ICS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NFV智能通信网络 随愿网络 总体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General Architecture and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nt-based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forSDN/NFVIntelligentNetwork (报批稿) 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YD/T xxxx 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随愿网络概述. 5随愿网络应用场景.
6 6随愿网络总体架构及功能 .9 6.1框架概览. 6.2能力要求.. .10 6.2.1意愿层要求 .10 6.2.2控制层要求.. .10 6.2.3转发层要求.
.11 6.3功能与模块, .11 6.3.1意愿层 .11 6.3.2控制层. .13 6.3.3转发层.. .14 6.4接口描述.
14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 学、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琼、张鑫、刘树成、孟伟、谢坤、李福亮、冯小芳、罗成.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基于SDN/NFV智能通信网络随愿网络总体技术架构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DN/NFV智能通信网络随愿网络的总体网络架构、功能模块描述、接 口描述和网络能力要求.
本文件用于基于SDN/NFV的智能通信网络的优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 接入点 Access Point QoS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NLP 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I 图形用户界面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SDN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AI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 命令行界面 Command Line Interface SDO 标准开发组织 Standards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VPN 虚拟私有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DN 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 Internet Data Center IPTV 网路协议电视 Internet Protocol Teievision IP RAN 无线接入网IP化 IP Radio Access Network PON 无源光纤网络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DWAN 软件定义的广域网 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MPLS VPN 多协议标记交换虚拟专网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NM/NC 网络管理器/控制器 Network Manager/ Controller NE 网元设备 Network Element YD/Txx×xxxxx 4随愿网络概述 为了支持业务的敏捷性,网络需从一个静态资源系统演变成为一个能满足商业目标的 动态系统,意愿驱动网络应运而生.
意愿驱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组网模型,该模型中定义了 意愿,以及如何将意愿转译为相应的网络策略下发到实际网络中,并能够持续监控网络状态 信息,判断用户意愿是否实现.
如果检测到意愿没有实现,则系统将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化 技术对用户意愿进行重新转译,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意愿.
随着SDN的提出与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意 愿驱动网络自然地演变产生.
意愿驱动网络的实现步骤为意愿的获取、意愿的转译、策略 的验证、意愿的下发与执行以及实时的.
其中意愿的获取和意愿的转译工作涉及到自然 语言解析识别以及AI智能策略选取等技术,策略的验证涉及到网络自动化验证和形式化验 证的方法,而策略的下发可通过OpenFlow协议、P4数据平面编程语言或者其他相关的技术 来实现,最后需要实时地感知网络状态并分析意愿是否成功实现.
意愿驱动网络可概括为一种在掌握网络全局状态的条件下,基于人类业务意愿去自动 搭建和操作的闭环网络架构.
根据意愿驱动网络的定义,意愿驱动网络中涵盖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能够获取到用户所提出的网络需求即意愿,将接收到的意愿转译成网络策略,并能根 据当前网络的状态验证策略的可执行性,之后将通过验证的策略下发到实际网络中,此外, 系统还要实时地监控网络状态,确保用户意愿正确实现,并将结果给用户.
意愿驱动网络生命周期如下: 一-意愿的获取 意愿是指用户希望网络达到的某种情形、状态.
意愿是意愿驱动网络的驱动核心,网 络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都围绕着意愿运行.
意愿的获取是意愿驱动网络的前提,用户表明他们 需要的网络结果,不用描述实现这个结果的过程,意愿驱动网络可自动化地完成配置的编排.
目前,意愿的输入形式可以是自然语言或者其他相关GUI形式.
总得来说,意愿输入的抽 象级别决定了意愿驱动网络实现的困难程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输入的抽象级别可 以越来越高,从而实现更全面自治的网络.
一一意愿的转译及策略验证 意愿的转译工作是意愿驱动网络的核心之一.
用户输入的意愿抽象级别高,相关设备 无法理解,但是网络仍然需要逐条的策略命令进行配置,这时就需要意愿驱动网络对用户的 意愿进行解析并翻译为具体的网络配置命令,这就是意愿的转译过程.
然面,通过转译得到 的策略还不能直接下发到实际网络,为确保意愿驱动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流畅性,需要对策 略进行验证.
目前,对策略的验证主要从策略的冲突、策略的完备性以及策略所需资源的可 用性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策略下发与执行 在策略通过验证后,意愿驱动网络将自动地把策略下发到相关网络元素中,并在实际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0-2023 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关键技术指标体系(备案版).pdf
YD ICS 01.040.35 CCS L78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软件定义广域 网络(SD-WAN)关键技术 指标体系 Key Indicator System of Softwi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SD-WA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SD-WAN关键技术指标体系说明.... 5服务技术指标..... 6 5.1基本服务功能. 6 5.1.1服务快速开通.
5.1.2服务业务弹性.
5.1.3服务可管理性.
5.2可靠性..... 5.3安全监测与防护. 5.3.1通信安全性. 5.3.2数据安全性. 5.3.3用户安全性. 5.4服务质量保障... 5.5故障快速响应. 5.6服务计量准确性. 6解决方案技术指标.
6.1基本方案功能.
6.1.1自动化部署指标. 6.1.2负载均衡指标. 6.1.3链路质量监测指标 8 6.1.4按需组网指标. 8 6.1.5流量调度. 6.1.6路由交换.
6.1.7QoS功能. 8 6.2管理运维功能.
6.3安全防护能力.. 6.4可靠性(高可用性) 7设备技术指标.
7.1边缘设备.. 7.1.1基本功能技术指标.. 7.1.2安全性 7.1.3可靠性... 6 7.2网关设备.
7.2.1基本功能技术指标.. 7.2.2安全性 7.2.3 可靠性 L 7.3控制器... 7.3.1主要技术指标 7.3.2安全性. 7.3.3可靠性 7.4编排器... 7.4.1主要技术指标 7.4.2安全性 7.4.3可靠性.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内容起草.
本文件是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2019-1277T-YD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总体技术要求 -2020-0171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关键技术指标体系 2020-0172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测试方法 2020-0174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广域网加速 -2020-0572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控制器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2020-0573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控制器南向接口数据模型规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 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 圳市赛柏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轻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缔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继远软件有限 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穆域博柴瑶琳毕立波宋平党小东韩淑君徐洪磊王巍史凡杨鑫白雪 郑毅程伟强杨锋韩瑞波王瑞雪童博杨洋樊俊诚刘菁王茜张慧石建坤岳力强王文星陈炬 娄怀东叶志远孙乐高孟军王超冯志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1-2023 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 广域网加速(备案版).pdf
YD ICS 01.040.35 CCS L78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软件定义广域 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 术要求广域网加速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3hValue Added Services of Softwi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SD-WAN):WAN Acceler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广域网加速,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广域网加速技术要求.. 4.1总体说明.. 4.2网络架构要求 4.2.1架构管理要求 4.2.2网络设备要求 4.3业务流量控制.. 4.3.1流量整形. 4.3.2流量控制. 4.3.3带宽保障.. 4.4链路传输加速.. 4.4.1传输协议优化. 4.4.2前向纠错.... 4.4.3数据包重新排序. 4.5数据传输加速... 5 4.5.1数据压缩与消重 5 4.5.2数据缓存. 4.6应用加速 4.6.1应用层协议优化. 4.6.2云应用加速, 4.6.3IPv6应用加速 4.7服务质量控制.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内 容起草.
本文件是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2019-1277T-YD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总体技术要求 -2020-0171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关键技术指标体系 -2020-0172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测试方法 2020-0173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安全服务 2020-0572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控制器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 信集团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讯通通信服务有限公司观脉科 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天维信通科技有限公司中移(杭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信融通科技 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柴瑶琳穆球博毕立波党小东宋平韩淑君任怀影金迪徐洪磊王巍史凡 程伟强杨锋韩瑞波王瑞雪刘飞樊俊诚刘菁王茜杨洋胡剑文周启隆李达王正姜作毅王志华 施平何晓萌居同交贾金柱赵义正刘琼王超冯志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广域网加速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的增值业务广域网加速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SD-WAN服务提供商、SD-WAN解决方案提供商、SD-WAN基础设施生产企业等,规 范了SD-WAN服务、SD-WAN整体解决方案、SD-WAN基础设施的行业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IETF RFC7426软件定义网络(SDN) RFC 6101SSL协议标准 RFC7348虚拟可扩展局域网:基于三层网络叠加的虚拟二层网络框架 SP800-153无线局域网络安全指南 MEF 70 SD-WAN业务属性和业务定义 SD-WAN Service Attritubes and Services Definition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软件定义广域网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实现广域网组网.
3.1.2 软件定义广域网服务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scrvice 是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应用到广域网(WAN)场景中的一柠通信服务,提供SD-WAN服务 的服务商在通过自己的网络或其他网络运营商提供的Underlay连接服务(包括以太网服务、MPLS服务、 IP服务(IPv4/IPv6)、L1连接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基础上集成SD-WAN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为用户提 供可直接使用的基础通信服务和增值服务.
3.1.3 软件定义广域网解决方案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solution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2-2023 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 敏捷运维(备案版).pdf
YD ICS 01.040.35 CCS M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XXXX 软件定义广域 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 要求敏捷运维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Value Added Services of Software-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SDWAN):Agile Operation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 目 次 III 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敏捷运维.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概述... 5敏捷运维技术要求. 5.1总体说明.. 5.2个性化运维, 5.2.1可视化运维. 5.2.2故障预测.
5.2.3网络仿真. 5.2.4故障预处理. 5.3开放化服务. 5.3.1网络访问策略定制. 5.3.2VPN定制 5.3.3QoS定制 5.3.4网络扩缩容策略定制. 5.3.5故障倒换策略定制 5.3.6服务级别协议(SLA)定制 5.3.7安全服务定制. 5.3.8能力开放.
5.4安全管理. 5.4.1应用安全管理. 5.4.2安全策略智能推荐. 6应用场景示例. 6.1概述 6.2个性化运维能力应用流程. 6.2.1可视化运维. 6.2.2故障预测及预处理.
6 6.2.3网络仿真... b XXX PAGE*MERGEFORM11IT 6.3开放化服务应用流程. 6.3.1服务定制. 6.3.2能力开放. 6.4安全管理能力应用流程.
6.4.1应用安全管理., 6.4.2安全策略智能推荐.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内 容起草.
本文件是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2019-1277T-YD《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总体技术要求》 2020-0175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敏捷运维》 -2020-0173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安全服务》 一2020-0174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增值业务技术要求广域网加速》 -2020-0572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控制器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2020-0573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控制器南向接口数据模型规范》 -2020-0569T-YD《软件定义广域网络(SD-WAN)POP网关增强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赛特斯信息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凌科技有限公司,中移(杭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高升数据系统有限公 司,北京华麒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辉,徐洪磊,柴瑶琳,王巍,聂世忠,史凡,穆球博,毕立波,党小东,宋 平,张鑫,韩淑君,杨洋,程伟强,杨锋,韩瑞波,王瑞雪,童博,刘飞,胡海波,樊俊诚,刘菁,王 茜,陈超,安晓芳,刘齐,陈建伟,何晓萌,李晟,张旭,李威,廖继勇,章小兵,王超,任怀影,李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红阳,杨莉,吴波,盛成 XXX PAGE* MERGEFORM11IT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3-2023 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架构(备案版).pdf
ICS 33.040.30 CCS M 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的城域 综合IP承载网架构 IntegratedIPbearingnetworkarchitecture formetroarea network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based on SDN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 xxxx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1 3.2缩略语 1 4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络 2 4.1组网要求 2 4.1.1固移综合IP承载要求 2 4.1.2可扩展性要求 2 4.1.3可兼容性要求 2 4.1.4可开放性要求 2 4.1.5可运营性要求 2 4.1.6可管理性要求 2 4.1.7可增值性要求 2 4.1.8安全可靠性要求 3 4.2城域综合IP承载网络参考体系 3 4.3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络技术特征 4 4.3.1移动固网业务综合IP承载 4 4.3.2承载网络扁平化 4 4.3.3CDN内容源下沉 5 4.3.4控制面和转发面解耦合 6 5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我网管理及应用面技术要求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7 5.1编排器技术要求 7 5.1.1编排器技术概述 7 5.1.2编排器近期部署 8 5.1.2.1业务统一配置下发 8 5.1.2.2固移Qos业务统一部署 8 5.1.3编排器远期部署 8 5.1.3.1流量调优 8 5.1.3.2业务产品开发 9 5.2API接口技术要求 9 5.2.1API接口概述 9 5.2.2编排器北向接口 9 5.2.3编排器南向接口 10 6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控制面技术要求 10 6.1拓扑管理 10 6.2配置管理 10 YD xxxx -XXXX 6.3控制器南向接口 11 6.4控制器北向接口 11 7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转发面接口技术要求 11 7.1转发面接口概述 11 7.2固定网络转发面接口 11 7.2.1接口示意 11 7.2.2U接口技术要求 12 7.2.3V接口技术要求 12 7.3无线网络转发面接口 12 8传统承载网络系统到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络系统演进技术要求 13 8.1与传统网络兼容 13 8.2可长期演进 13 8.3网络演进路线 14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 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旭东杨振东薛强龙柯宋雪雁朱海东李文彬冯铭能罗成.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ⅢI YDxxxxxxxx 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架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络的技术要求,包括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络 参考架构及网络转发面、控制面和管理面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我国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同时,也适用于相关网络设备 的研制、开发和技术引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固定宽带城域网 fixedbroadband metro area network 基于宽带技术,以电信网络的可管理性、可扩展性为基础,在城市范围内汇聚宽、窄带用户的接入, 面向满足集团客户(政府、企业等),个人用户对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互联网访问、虚拟专用网等) 需求的综合宽带需求网络,是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与一级骨干网络或二级网络互连.
3.1.2 基于SDN的城域综合IP承载网络 integrated IP bearing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metro area network based on SDN 基于SDN技术实现转发面及控制面解耦的固定宽带、移动数据多业务汇聚接入的网络系统.
本系统 通过采用网络扁平化技术构建出一个具备高性能、低时延、高带宽的基于SDN的新一代移固综合IP承载 的城域网架构,让消费者享有更优质、更丰富的数据宽带网络体验.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BBF 宽带联盟 Broadband Forum BRAS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CDN 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PE 客户端设备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DC 数据中心 Data Centre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ITU 国际电信联盟 International Teleunication Union MSG 多业务网关 Multiple Service Gateway NETCONF 网络配置协议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l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LTE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REST 表述性状态转移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PGW 共用数据网络网关 Public Data Network Gateway sob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4-2023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三层解耦虚拟层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5.100.30 CCS L7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20xx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三层解耦 虚拟层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virtualization layer for NFV under three layer doupled scenario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虚拟层架构. 4.1虚拟层基础架构 3 4.2虚拟层接口 5 Hypervisor功能要求, 5.1虚拟化基础要求 6 5.2IPv6网络支持, 6 5.3计算虚拟化 5.4存储虚拟化 5.5网络虚拟化 6VIM功能要求, 6.1身份认证及授权 6.2虚拟机镜像管理 6.3计算资源管理, 8 6.4存储卷管理 6.5网络资源管理 6.6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 6 7虚拟层性能要求. 6 7.1NFV系统规格 6 7.2计算节点规格 6 7.3虚拟机计算资源规格 10 7.4虚拟机存储资源规格 10 7.5虚拟机网络资源规格 01 7.6虚拟机操作规格 10 7.7虚拟层性能规格 11 8虚拟层可靠性要求.
8.1管理节点可靠性 8.2虚拟机可靠性 14 8.3网络可靠性 16 8.4服务器可靠性 18 8.5存储可靠性 18 YD/TXXXX-XXXX 8.6数据可靠性 8.7与虚拟化网元兼容性 8.8与MANO兼容性 8.9与SDN控制器兼容性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平松、王锦涛、张晓儒、肖捷.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5-2023 无损网络总体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 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H-2018007000 无损 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lossless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无损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目次 前言 无损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无损网络技术总体视图 6数据中心无损网络技术要求 7广域网无损网络技术要求 7.1概述.... 7.2网络测量技术.. 7.2.1网络质量测量 7.2.2网络拥塞评估 7.3流量控制技术 7.4拥塞控制技术.. 7.5路径调优技术.. 7.5.1逐流负载均衡 7.5.2逐包负载均衡 7.5.3段路由SR. 7.6确定转发技术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无损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解云鹏、党娟娜、曹蓟光、王江龙、雷波、蒋胜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无损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无损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主要规定了无损网络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网络测量技术、流控技术、拥塞控制技术、路 径调优技术以及确定转发技术等.
本文件适用于无损网络的设计、研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0277-2021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总体架构和技术要求 T/CCSA264-2019数据中心无损网络典型场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IEEE 802.1 Qbp 等价多路径路由(最短路径桥接)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 (Shortest Path Bridging) IEEE 802 Nendica Report数据中心无损网络白皮书 The Lossless Network for Data Centers RFC8402段路由架构Segment Routing Architecture RFC8655 确定性网络架构 Deterministic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IP 确定性互联网协议 信 Deterministic Internet Protocol ECMP 等价多路径路由 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 LPS 负载感知的逐包分发 Loecl-aware Packet Spraying SR 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5无损网络技术总体视图 无损网络是一种可兼顾低延迟、高吞吐的网络技术,通过提升网络在拥塞控制、流量控制、负载均 衡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满足网络的高吞吐、低时延和零丢包的要求,实现对应用的无损承载.
在实现方 面,无损网络需要采用网络测量、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路径调优以及确定转发等多种技术综合实现, 从应用的角度保证网络的无性能损失.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6-2023 灵活以太网组网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33.040.40 L 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XX-XXXXXL/XX 灵活以太网 组网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flexible Ethernet networ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XX/Tx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灵活以太网技术架构. 4.1Client/Group架构 4.2灵活以太网Shim. 4.3灵活以太网Calendar的切换... 5灵活以太网的应用场景. 5.1灵活以太网的三种基本的应用模式., 6 5.2通过灵活以太网捆绑实现超大带宽接口.
5.3通过灵活以太网实现IP光灵活组网 5.4基于灵活以太网实现硬管道大客户专线. 8 5.5基于灵活以太网实现5G网络分片. 6灵活以太网网络的控制/管理平面需求. 6.1灵活以太网网络的控制/管理平面总体需求. 6.2灵活以太网底层架构的建立.. 6.3灵活以太网控制平面的信令通道. 10 6.4灵活以太网控制平面的架构 10 7基于GMPLS的控制平面. 11 7.1基于GMPLS的控制平面总体需求 11 7.2GMPLS控制平面的路由机制.. 11 7.3GMPLS控制平面的信令机制, 12 7.3.1预配置的F1exE底层架构下的LSP的建立.. 7.3.2部分预配置的FlexE底层架构下的LSP的建立 12 7.3.3未配置的F1exE底层架构下的LSP的建立. 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于MPLS标签交换的F1exE数据平面, 14 参考文献. 15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永庆、陈华南、王泽林、杜宗鹏、汪俊芳、魏月华、唐宏、郭亮、龚霞、伍 佑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xXXX 灵活以太网组网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灵活以太网(FlexE)的应用场景,以及FlexE的组网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FlexE的网络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EE 802.3以太网标准(Standard for Ethernet) OIF 灵活以太网实施协定版本1.0(FLex Ethernet Implementation Agreement Version 1. 0 (0IFFLEXE01. 0))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物理层实体physicallayer entity IEEE802.3中的物理层位于传输介质相关接口和传输介质无关接口之间.
物理层实体具有传输,接 收和管理编码信号的功能,这些信号可以被转换到物理传输介质上,也可以从物理传输介质上被恢复出 来.
物理层包含物理编码子层PCS,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MA(执行并串/串并转换),以及物理介质相关 子层PMD(信号转换到特定介质上或反向转换).
3.1.2 灵活以太网客户FlexEclient FlexEClient是基于一些特定MAC数据速率的Ethernet流,这些MAC数据速率可以关联到IEEE已定义 的EthernetPHY速率,也可以不是相关的速率.
在FlexE1.0中,FlexEClient的MAC速率可以是10, 40,或者是m×25Gbps.
3.1.3 灵活以太网组FlexEgroup FlexEGroup指的是一个或者n个捆绑的Ethernet PHYs.
在FlexE1.O中,FlexEGroup可以包含一个 或者多个捆绑的100GBASE-RPHYs.
在未来的FlexE版本中,更高速率的PHY可能被支持.
3.1.4 灵活以太网层FlexEshim FlexE Shim可以把FlexE Clients映射到FlexE Groups上传输,或是从FlexE Groups上恢复出FlexE Clients.
3.1.5 XX/T xXXXXxxXX 链路聚合linkaggregation 链路聚合LAG技术是指将一组物理以太网接口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接口(链路聚合组)来增加 带宽并提供链路保护的一种方法.
目前广泛使用的链路聚合标准是IEEE802.1AX协议.
针对LAG的逻辑 接口,承载的数据流在组内按照负载分担算法(一般为Hash算法)被分配给不同的链路成员(物理以太 网接口).
由于数据流的带宽及行为变化性和不确定性,链路聚合的不同物理以太网接口之间很多情况 下存在负载均衡问题,并不能获得100%带宽利用率.
3.1.6 错误控制块 error control block 设备产生的错误控制块用于插入到未使用的或者是不能使用的CalendarSlots中,具体格式参考 FlexE 1.0文档.
3.2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GP-LS 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Link State DWDM 密集波分复用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eMBB 增强移动宽带 Enhance Mobile Broadband EVPL 以太网虚拟专线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 FlexE 灵活以太网 Flex Ethernet GMPLS 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协议 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oT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SIS-TE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流量工程扩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展 System-Traffic Engineering LAG 链路聚合 Link Aggregation LMP 链路管理协议 Link Management Protocol LSP 标记交换路径 Label Switching Path MAC 介质访问控制 Medium Access Control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1 Label Switching NGMN 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组织 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NNI 网络结点接口 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 OAM 操作、管理和维护 G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eintenance 光互联网论坛 OpticalInternetworking Forum OSPFTE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的流量工程扩展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Traffic Engineering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Comunication PCEP 路径计算单元交互协议 Protocol PCS 物理编码子层 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PHY 物理层实体 Physical Layer Entity PMA 物理介质连接子层 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PMD 物理介质相关子层 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7-2023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 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01 M1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 系统 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 General Architecture andTechnical RequirementsforSoftware-Defined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On-DemandNetworkingSystem (报批稿) 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 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3.1术语和定义.. .3 3.1.1 . 3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software-defined on-demand networking system). 3 3.2缩略语 4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概述 4 5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的架构模型 4 5.1网络总体架构模型 4 5.2功能模块架构 6 5.2.1客户自服务门户模块. 5.2.2协同编排器模块 5.2.3SDN控制器模块. 8 5.2.4 SDN设备模块. .. 5.2.5其他系统模块 ..9 5.3接口描述 6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的安全要求. .11 6.1系统安全, .11 6.2网络安全. ..2 6.3数据安全...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的应用场景. ..13 A.1云网协同应用场景 .13 A.2智能园区应用场景 .13 A.3多点VPN应用场录..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4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一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协同编排器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SDN控制器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SDN设备技术要求: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 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电信股份有 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桓、刘波、郑毅、周庆岭、周惠琴、吴波、万晓兰、赵鸿高、杜宗鹏、胡淑 军、韩瑞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网络架构模型、功能模块描述 和接口描述.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基于 SDN的网络随选系统software-definedon-demand networkingsystem 基于SDN技术,可实时、按需为用户提供所需的网络资源和服务的网络系统.
本系统可 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网络连接服务和网络功能服务,包括按需定制服务、实时提供服 务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SS 业务支撑系统 Business support systen CMS 云管理系统 Cloud Management System 客户终端设备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CRM 客户管理系统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 Label Svitch NAT 网络地址转换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MS 网络管理系统 Network Managenent System SDN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QoS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YD/T ××××xx×x vCPE 虚拟客户终端设备 Virtual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VLAN 虚拟局域网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NF 虚拟网络功能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VNFM 网络功能虚拟化管理器 Virtualized Network Function Manager VPN 虚拟专用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xLAN 虚拟可扩展局域网 Virtual Extensible LAN 4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概述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它的理念 是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进行分离,并实现可编程化控制.
传统网络设备紧耦合 的网络架构被分拆成应用、控制、转发三层分离的架构.
控制功能被转移到了服务器,上层 应用、底层转发设施被抽象成多个逻辑实体.
在基于SDN的网络中,网络设备只负责单纯的 数据转发,可以采用通用的硬件面原来负责控制的操作系统将提炼为独立的网络操作系统, 由其负责对不同业务特性的适配,而且网络操作系统和业务特性以及硬件设备之间的通信都 是可以通过编程实现.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是网络智能化中使用SDN技术的一种特殊实现.
当前的运营 商网络还存在着较难实时、按需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的问题.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采用 一种开放式的架构,致力于让网络能按需为用户和业务提供所需的网络资源和服务.
用户可 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网络连接服务和网络功能服务,其中,对于网络连接可选择相应的站点、 带宽、QoS等相关内容,真正为用户定制端到端有质量保障的网络连接服务:在此基础上, 用户还可以选择所需的网络功能服务,如NAT(网络地址转换)、防火墙等,面且,还可以 根据用户的需求形成相应的业务功能链.
当用户选定所需的网络连接服务和网络功能服务后, 业务通过编排器和相应的控制器能够实现网络业务的自动化部署,真正实现所见即所得,进 行业务快速部署和调整,大幅提升用户感知.
5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的架构模型 5.1网络总体架构模型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统由客户自服务门户、协同编排器及SDN控制器,SDN设备等组 件组成(部分已有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升级以支持网络随选能力).
基于SDN的网络随选系 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8-2023 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 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40.01 M19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 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 GeneralArchitecture andTechnical Requirementsfor Collaborativ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OrchestrationSystemBased onSDN/NFV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YD/Txxxx XXXX 目次 前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1.1.... 基于SD/NFV 的协同编排系统(Collaborative Orchestration Systembased on SDN/NFV) 3.2缩略语...... 4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概述 5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架构模型. 5.1系统总体架构模型. 5.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5.3系统设计原则. 9 5.4系统架构特征. 6设计态整体功能要求, 10 6.1业务模板设计器. 6.2集成测试平台., 7运行态整体功能要求. 12 7.1运行态功能架构 12 7.2北向订单接口. 13 7.2.1订单模板. 7.2.2订单接收 14 7.2.3订单退单 14 7.2.4订单归档 14 7.3定单管理., 7.3.1定单模板.. 7.3.2定单生成 15 7.3.3定单监控 15 7.3.4定单退单. 15 7.3.5定单归档.. 16 7.3.6异常调度监控. 16 7.4业务模板目录.. 7.4.1业务模板管理.
16 7.4.2业务模板版本管理.
16 7.5原子能力目录, 7.6工作流引擎 17 7.7 NFV-NS 引擎 7.7.1实例管理.. 17 7.7.2NFV NS生命周期管理 17 7.7.3VNF生命周期管理, 17 7.7.4VNF PACKAGE 管理 7.8业务编排Portal. 18 7.8.1定单视图.... 7.8.2异常原因管理. 7.8.3异常原因实体管理 18 7.8.4异常原因适用原子能力管理. 18 7.8.5统一登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 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设计态总体技术要求: 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运行态总体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接口技术要求; 一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讯 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付斌、孙琼、张园、翰卫国、何兵、陈志彬、李瑶、宋盈.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YD/Txxxx-xxxx 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总体架构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的总体技术要求、系统架构模型、功能模块 描述、设计态和运行态功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CollaborativeOrchestration SystemBasedon SDN/NFV ) 基于SDN/NFV的新一代网络,可按照业务需求进行跨专业的流程编排,实时、按需进行 业务配置的协同编择系统.
本系统可提供按需业务编排能力,在线测试能力,跨专业的配置 能力.
标准信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SS 业务支撑系统 Business Supporting System CMS 云管理系统 Cloud Menagement System S00 基于SDN/NFV的协同编排系统 Collaborative Orchestration System based on SDN/NFV sdgAa( 开发与运营 Development & Operations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ITMS 终端综合管理系统 Integrated Terminal Management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69-2023 段路由协议扩展 BGP-LS(备案版).pdf
ICS33.040.40 8L1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业标准 XXXX-XXXXXL/XX 段路由协议扩展BGP -LS BGP Link-State extensions for Segment Routing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发布 XX/TxXXXXxXXX 目次 前 II 段路由协议扩展BGP-LS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缩略语. 4 BGP-LS的段路由扩展.
4.1概述... 2 4.2节点参数TLVs 2 4.2.1 SID/Labe1 子 TLV.. 3 4. 2. 2 SRCapabilities TLV. 4. 2. 3 SRA1gorithm TLV. 4. 2. 4 SR1oca1 block TLV. 4. 2.5 SRMS Preference TLV.. 5 4.3链路参数TLVs. 4. 3. 1 Adjacency SID TLV.. 6 4. 3. 2 Lan Adjacency SID TLV. 6 4.3.3 L2 Bundle Member TLV. 4.4前缀参数TLVs. 8 4.4.1Prefix-SID于TLV 6 4. 4. 2 IGP Prefix Flags 子 TLV .... 4.4.3 Source Router Identifier (Source Router-ID)子TLV 01 4.5 Range 子 TLV .. II 4.5.10SPF的通告前缀范围流程. 4.5.2ISIS的通告流程 II 4.6等效IS-IS段路由TLVs/子TLVs... 13 4.7等价0SPF/0SPFv3中的段路由TLVs/Sub-TLVs. 14 4.8TLV/Sub-TLV码定义列表. 15 参考文献.. 16 XX/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太强、汪俊芳、赵峰、程胜利、兰光华、肖敏.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xXXX 段路由协议扩展BGP-LS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BGP链路状态地址族的扩展,BGP链路状态里包括节点参数、链路参数和前缀参数,扩 展这些参数增加了段路由信息的TLV,并通过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IS-IS,OSPFv3)来收集和上报 这些段路由信息,再通过BGP发布这些段路由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数据通信领域的数据交换设备,包括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 RFC 2328 OSPF Version 2(0SPF版本2) IETF RFC 4202 Routing Extensions in Support of 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GMPLS)(GMPLS路由协议扩展) IETF RFC 4203 OSPF Extensions in Support of 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GMPLS)(OSPF协议支持GMPLS扩展) IETF RFC 5305 IS-IS Extensions for Traffic Engineering(流量工程中的IS-IS 扩展) IETF RFC 5307 ISIS Extensions in Support of 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GMPLS) (GMPLS的ISIS扩展) IETF RFC 5340 0SPF for IPv6 (IPv6的0SPF) IETF RFC 7471 OSPF Traffic Engineering (TE) Metric Extensions (OSPF 流量 工程度量扩展) IETF RFC 7684 OSPFv2 Prefix/Link Attribute Advertisement (0SPFv2 的前级/ 链路状态广播) IETF RFC 7752 North-Bound Distribution of Link-Stat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TE) Informntion Using BGP(BGP传递链路状态和流 量工程信息的北向接口) IETF RFC 7794 IS-IS Prefix Attributes for Extended IPv4 and IPv6 Reach ability(IPv4和IPv6在IS-IS中的前级参数) IETF RFC 7810 IS-IS Traffic Engineering(TE) Metric Extensions (IS-IS流量工 程度量扩展) IETF RFC 8362 OSPFv3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LSA) Extensibility (OSPFv3 链路状态扩展) IETF RFC 8402 Segment Routing Architecture(段路由架构) IETF RFC 8571 BGP Link State (BGP-LS) Advertisement of IGP Traffic Engineering Performance Metric Extensions (BGP-LS宣 XX/TxXXXXxXXX 告IGP流量工程性能度量值)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GP 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vay Protocol BGP Peer BGP对等体 BCP peer BGP-LS 边界网关协议链路状态 BGP 1ink-state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NLRI 网路层可达信息 Netvork 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 PCE 路径计算单元 Path Computation Elenent SID 段标识 Segment Identifier XS 段路由 Segment-Rout ing SRMS 段路由映射服务器 Segment Routing Mapping Server 4BGP-LS的段路由扩展 4.1概述 本章节定义了 BGP-LS 的SR 扩展功能TLVs和子TLVs.
BGP-LSNLRI定义了节点、链路或前缀的NLRI,相应的BGP-LS参数是节点参数、链路参数或前缀参 数.
BGP-LS 也定义了TLVs用来将链路状态信息映射到BGP-LS NLRI和BGP-LS参数中,具体参见RFC 7752.
本规范增加了BGP-LS参数TLVs用来对SR信息编码.
来解析相应的IGP协议里对应字段内容.
准信息服务平 4.2节点参数TLVs 本规范了节点TLVs参数,如表1所示.
表1节点参数TLVs TLV编码值 描述 1161 SID/Label 1034 SR Capabilities 1035 SR Algorithm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70-2023 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 控制面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电信网络 的确定性IP 网络控制面技术要 求 Control plan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Deterministic IP network for telemunication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DIP的控制面总体需求 5DIP的业务模式 6集中式组网DIP的控制面技术要求 7分布式组网DIP的控制面技术要求 8DIP的高可靠传输控制面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0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为“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系列标准之一,系列标准名称如下: 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总体架构和技术要求 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控制面技术要求 一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面向汇聚层边缘云的技术要求 一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设备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通信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宗鹏、刘鹏、李广鹏、徐冰、解云鹏、曹畅、万晓兰、周惠琴、熊泉.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X 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控制面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控制面的技术要求,针对典型的DIP的业务模式和组网 形式,制定了DIP的信息通告、用户信息表达、配置下发、资源预留、可靠性保障等控制面相关的技术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小规模、大规模、长距离IP网络的数据流端到端确定性传送问题的解决.
本文件可 以用于网络运营商、网络建设者、设备制造商、第三方测评机构对确定性IP网络的研发、建设、运营、 测试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EEStd802.1CBIEEE本地和城域网络标准-针对可靠性的顿复制和帧删除机制(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Frame Replication and Elimination for Reliability)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时延上限upper bounded|atency 数据报文经过端到端的IP网络传输可能产生的最大延迟.
3.1.2 抖动上限upper boundedjitter 数据流中报文的端到端传输时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3.1.3 确定性IP网络deterministicIPnetwork 能够保证网络报文传输时延上限、时延抖动上限、丢包率上限确定的IP网络.
与IETF的DetNet工作 组聚焦于单一或者封闭管控的网络(主要支持专业家庭影音、多媒体传输、引擎控制系统和其他的工业 和车辆等应用)的确定性解决方案有显著的差别.
3.1. 4 确定性流deterministicflow 对报文传输时延上限、时延抖动上限、丢包率上限有极致要求的用户流量,例如,医疗健康、影音 娱乐、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应用的数据流.
YD/T XXXXXXXXX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E 尽力而为 Best Effort BGP 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CE 用户边缘路由器 Customer Edge 受限最短路径优先 Constrained Shortest Path First DIP 确定性IP Deterministic IP DRR 差额轮询调度 Deficit Round Robin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MP-BGP BGP-4的多协议扩展 Multiprotocol Extensions for BGP4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NI 网络和网络的接口 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 PE 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器 Provider Edge PREOF 分组复制删除和排序 Packet Replication Elimination and Ordering Functions 功能 PW 伪线 Pseudo Wire RR 轮询调度 Round Robin RSVPTE 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 程 SDF 可扩展的确定性转发 Scalable Deterministic Forwarding SDN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ID 分段ID Segment ID SL 剩余的段 Segment Left SR 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SRH 分段路由头 Segment Routing Header SRR 可扩展的资源预留 Scalable Resource Reservation SRv6 基于IPv6的分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IPv6 TDM 时分复用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SN 时间敏感网络 Time Sensitive Network UNI 用户网络接口 User Netrork Interface VPN 虚拟专用网络 Virtuei Private Network VRF 虚拟路由转发 Virtual Routing Forwarding WDRR 加权差额轮询调度 Weighted Deficit Round Robin WRR 加权轮询调度 Weighted Round Robin 4DIP的控制面总体需求 在确定性IP(DIP)技术中,运营商的IP承载网络在承载传统IP基于统计复用的尽力而为BE(Best Effort)流量的同时,也支持严苛数据流的确定性转发,为其提供端到端的有界时延,以及极低的丢包 率.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71-2023 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 面向汇聚层边缘云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5.110 CCS M1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2021-0993T-YD 电信网络 的确定性IP 网络 各面向汇聚层 边缘云技术要求 DeterministicIPNetworkfor Telemunications-Technical Requirementsfor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发布 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YD/T 2021-0993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从综合接入点到汇聚层边缘云的确定性技术要求 4.1数据接入要求.. 4.2确定性接入节点要求., 4.3确定性转发节点要求.... 5汇聚层边缘云的云内部确定性技术要求. 6汇聚层边缘云的外部确定性IP网络技术要求. 7面向汇聚层边缘云的IP确定性网络接口技术要求. 8其他技术要求.. 8.1可兼容性要求.. 8.2差异化服务要求, 8.3可开放性要求. 8.4可扩展性要求. 8.5安全可靠性要求. 附录A(资料性)汇聚层边缘云及确定性技术背景.
附录B(资料性)面向汇聚层边缘云的确定性IP网络的示范场景 务平台 YD/T 2021-099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新华三技 术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建飞、曹畅、张帅、何涛、刘莹、赵永利、李广鹏、李品林、唐静、熊泉、 聂秀英、姚惠娟、周惠琴、汪俊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021-0993 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面向汇聚层边 缘云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信网络的汇聚层边缘云的确定性IP网络领域的基本概念、技术要求,包 括面向多业务边缘云的确定性IP网络的场景需求及目标应用、边缘云内部的确定性传输技术 要求以及云外部的传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信网络的汇聚层边缘云的确定性IP网络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20-0566T-YD面向汇聚层边缘云的IP承载网络总体架构和技术要求 2021-0277T-YD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总体架构和技术要求 IETF RFC 8655确定性网络架构(Deterministic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汇聚层边缘云aggregationlayeredgecloud 位于本地电信传输网络的汇聚节点,支持固移综合业务的边缘云.
汇聚层边缘云可以部 署各类业务应用,为固移用户提供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的多接入边缘计算(MEC)体验.
3.1.2 确定性IP网络deterministicIPnetwork 能够保证网络报文传输时延上限、时延抖动上限、丢包率上限确定的IP网络.
与IETF 的DetNet工作组聚焦于单一或者封闭管控的网络(主要支持专业家庭影音、多媒体传输、 YD/T 2021-0993 引擎控制系统和其他广泛的工业和车辆等应用)的确定性解决方案有显著的差别.
3.1.3 确定性时延deterministic delay 指有界的时延及时延抖动.
3.1.4 确定性流deterministicflow 确定性流是对报文传输时延上限、时延抖动上限、丢包率上限有极致要求的网络流 量.
例如,医疗健康、影音娱乐、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应用的数据流.
3.1.5 确定性节点deterministic node 能够提供确定性转发服务的网络节点,包括确定性边缘节点、确定性中间节点.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T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BF 宽带联盟 Broadband Forum BRAS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CDN 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PE 客户端设备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R 核心路由器 Core Router DC 数据中心 Data Centre loT 物联网 Interconnect of Things IP RAN IP无线接入网 Internet Proi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 MEC 多接入边缘计算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PaaS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 as a Service RTP 实时传送协议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 4从综合接入点到汇聚层边缘云的确定性技术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72-2023 核心网网络功能虚拟化 模板参数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01.040.33 CCS M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核心网 网络功能虚拟化 模板参数技术要求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mplat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送审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核心网虚拟化场景及信息元素要求 4.1核心网虚拟化典型场景.
4.2不同类网元资源使用特点... 5核心网虚拟化对NSD的技术要求. 5.1NSD结构要求. 5.2NSD模板. 5. 2. 1 Data Types.. 5. 2. 1. 1 V1Profile.. 5. 2. 1. 2 LinkBi tRateRequirements.. 5. 2. 1. 3 CpProfile... 5. 2. 1. 4 NfpPosition.. 5. 2. 2 Node Types 5. 2. 2. 1 NS.. 8 5. 2.2. 2 NsVirtualLink. 6 5. 2. 2. 3 NFP... 11 5. 2.3 Group Types.... 12 6核心网虚拟化对VNFD的技术要求 .14 6.1VNFD结构要求, 14 6.2VNFD模板. 14 6. 2. 1 Data Types.. 14 6. 2. 1. 1 L.2AddressData. . 14 6. 2. 1. 2 L3AddressData. . 15 6. 2. 1. 3 AddressData. 6. 2. 1. 4 VirtualNetworkInterfaceRequirements. 18 6. 2. 1. 5 ConnectivityType..... 61 6. 2. 1. 6 Virtua1Memory. . 20 6. 2. 1. 7 Virtua1Cpu. 6. 2. 1. 8 VduProfile. 21 YD/T XXXXXXXXX 6. 2. 1. 9 V1Profile 22 6. 2. 1. 10 LinkBitRateRe 6.2.1. 11 Qos. 6. 2. 1. 12 VnfConfigurab1ePrope 6. 2. 1. 13 CpProtocolData. 6. 2. 1. 14 Logica1NodeData. 6. 2. 1. 15 SwImageData. 6. 2. 1. 16 VirtualStorageData. 6. 2. 2 Capability Types 6. 2. 2. 1 Virtua1Bindable. 6. 2. 2. 2 VirtualLinkable. 6. 2. 2. 3 Virtua1Compute. 6. 2.2.4 VirtualStorage 6. 2. 3 Relationship Types. 6. 2. 3. 1 VirtualBindsTo.. 6. 2. 3. 2 VirtualLinksTo 6. 2. 3. 3duAttachesTo. 6. 2. 4 Node Types 6. 2. 4. 1 VNF. 6. 2. 4. 2 Vdu. Compute.. 6. 2. 4.3 Virtua1Storage 6.2. 4. 4 Cp. 6. 2. 4. 5 VduCp. 6. 2. 4. 6 VnfVirtualLink. 6. 2. 5 Artifact Types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0 11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内 容起草.
本文件是核心网网络功能虚拟化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的标准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一一核心网网络功能虚拟化模板参数技术要求: 一核心网网络功能虚拟化管理编排(MANO)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童俊杰、刘杨、高功应、邓桓、谢宝国、朱涛.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YD/TXXXXXXXXX 核心网网络功能虚拟化模板参数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核心网网络功能虚拟化中相关模板参数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核心网虚拟化信息元素 的结构、关系和作用,并对信息元素的元数据和以TOSCA和YANG制定元数据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核心网络功能虚拟化模板参数的设定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ETSI GS NFV 002 整体架构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Architectural Framework) ETSI GS NFV IFA 014 网络服务模板规范(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sation (NFV);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Network Service Templates Specification) TOSCA基于YAML 的 TOSCA 模板(TOSCASimple Profile inYAML) ETSI GS NFV IFA 008 Ve-Vnfm 接口和f信息模型规花(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sation Release 3: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Ve-Vnfm reference point- Interface and Information Model Specification) ETSI GS NFV VNF 描述和包规范(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sation: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VNF Descriptor and Packaging Specification) 标准信息服务平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LCM: 生命周期管理(LifeCycle Management) MANO: 管理与编排(Management andOrchestration) NF: 网络功能(NetworkFunction)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FunctionVirtualization) NFVI: 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NetworkFunction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NFVO: NFV编排器(NFV Orchestrator) NIC: 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ard) 4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73-2023 基于SDN的IP RAN网络信息模型及接口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030 M 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基于SDN的IPRAN网络信息模型及接口 技术要求 Requirement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Model and Interface of SDN-based IPRA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目次 前言 Ⅱ 基于SDN的IPRAN网络信息模型及接口技术 要求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SDNIPRAN承载专线业务的主要应用场景 4.1IPRAN网络跨厂家业务承载场景. 4.2IPRAN网络与其他网络协同承载业务场景.. 4.3IPRAN网络能力开放应用场景. 5SDNIPRAN网络参考架构. 5.1功能模块要求.
5.2接口说明. 5.3接口设计原则与约束条件. 6接口功能需求及分析. 6.1总体需求分析. 6.1.1网络协同器与应用APP之间北向接口需求. 6.1.2网元控制器与网络协同器之间北向接口需求 6.2拓扑管理需求分析. 6.3资源管理需求分析 6.4业务管理需求分析 6.5性能管理需求分析. 8 7北向接口信息模型.. 7.1拓扑管理对象. 7.2资源管理对象. 7.3业务管理对象. 服务平台 7.4性能管理对象..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晓霞、郑毅、张帅、赫罡、庞冉、王海军、曹畅.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X 基于SDN的IPRAN网络信息模型及接口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未来数据网络(FDN)中,为实现IPRAN网络承载的业务,通过网络协同器与网元 控制器实现端到端互通,所需要的网络架构模型和相关接口定义,协同器与控制器之间的信息模型与 接口设计,以及基于SDN的IPRAN承载的典型业务场景的交互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通过IPRAN网络承载VPN专线时跨厂家协同的场景,并指导控制器、协同器等软 件的研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 应用编程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P 应用软件 Application ASG 汇聚侧网关 Aggregation Site Gateway S 基站侧网关 Cell Site Gateway IPRAN 互联网协议的无线网络接入 IP Radio Acess Networ L2VPN 二层虚拟专网 Layer Two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L3VPN 三层虚拟专网 Layer Thre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LSP 标记交换路径 Label Switching path LTP 资源逻辑终点 Logic Terminal Point PW 伪线 Pseudo Wire QoS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RSG 无线业务侧网关 Radio Service Gateway SDN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VPN 虚拟专用网络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WS 二层点到点服务 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 用户设备与私网或公网设备之 UNI User-Network Interface 间的一类接口协议的统称 YD/TXXXXXXXXX 4SDNIPRAN承载专线业务的主要应用场景 4.1IPRAN网络跨厂家业务承载场景 IPRAN网络在本地网中可以承载各种类型的企业专线业务.
当专线业务或其他类型VPN业务需要在 同一本地网内跨IPRAN厂家部署时,可以通过SDN技术,构建应用平面和网络协同器使利业务开通.
如 图1所示,在同一本地网内有两个IPRAN厂家分区域组网,需要联合开通专线业务时,网元控制器发送 的信令消息可以通过网络协同器传递,实现跨厂家IPRAN设备的业务互通,并具备全网端到端的运维能 力.
业务创建与管理 APP 网络协同器 网元控制器 网元控制器 专线接入 专线按入 ASG A家(A Domaln] B 家(8 Domain) 图1同一本地网跨IPRAN厂家专线业务协同 4.2IPRAN网络与其他网络协同承载业务场景 当专线业务或其他类型VPN业务需要跨承载网部署时,可以借助SDN网络协同器简化开通流程和运 维操作,如图2所示.
这里假设城域网1(ADomain)与城域网2(CDomain)部署了SD-IPRAN设备, 需要跨越承载网(BDomain)部署业务,如果承载网已经实现了SDN控制,则可以通过网络协同器进行 端到端的业务信令消息传递.
若承载网尚未部署SDN控制,则可通过EMS/SNMS北向接口升级与网络协 同器对接,对业务部署进行统一配置.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多段伪线或其他对接等方式,实现IPRAN 与承载网业务隧道拼接,从而实现网络端到端的运维管理.
服务平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74-2023 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测试方法(备案版).pdf
ICS 33.040.20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接入型OTN 控制器南向接口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of controller southbound interface for access OTN equipmen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5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测试场景及配置 6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协议测试 6.1设备自动上线及链路自动发现. 6.2插板式接入型OTN设备DHCPRelay能力测试. 7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功能测试 7.1网元查询功能. 7.2端口配置功能 7.3网元维护功能 16 7.4业务配置功能. 17 7.5告警管理.. 32 7.6性能管理. 7.7用户管理 37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 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安徽皖通邮电股 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海军、陈思思、徐云斌、郑好棉、杨三威、荆瑞泉、刘凯、赵星、李果.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的测试方法,包括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测试场 景及配置、接入型OTN南向接口协议测试、接入型OTN南向接口功能测试.
本文件适用于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YD/TXXXX-XXXX接入型光传送网(OTN)设备管控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TP:连接终端点(ConnectionTerminationPoint) CV:连通性检验(ConnectivityVerification) DCN:数据通信网络(Data CommunicationNetwork) 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M:时延测量(DelayMeasurement) EoO:OTN承载以太网(EthermetoverOTN) EQ:单板(Equipment) ETH:以太网(Ethermet) FTP:浮动终端点(Float TerminationPoint) 服务平台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met) IP:因特网协议(Intermet Protocol) LCAS: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 LM:丢失测量(LossMeasurement) MAC:媒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 ME:被管理网元(Managed Element) MSP:复用段保护(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 NETCONF:网络配置协议(NetworkConfiguration Protocol) NNI:网络间接口(Network-Network Interface) YD/TXXXX-XXXX NTP: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TimeProtocol) OAM: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DU:光通路数据单元(OpticalDataUnit) ODUk:光通路数据单元k(Optical DataUnitk) OTN:光传送网络(OpticalTransport Networks) PDH:准同步数字体系(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PG:保护组(ProtcctionGroup) PM:通道监测(Path Monitoring) PTP:物理终端点(Physical Termination Point) RPC: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 SDH: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M:段监测(Section Monitoring) SNCP:子网连接保护(Sub-Network ConnectionProtection) STM:同步传送模块(SynchronousTransport Module) TCA:越限告警(Threshold Crossing Alert) TCM:串联连接监测(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ing) TSD:路径信号劣化(Trail Signal Degrade) UNI:用户网络接口(User-to-Network Interface) VC:虚容器(Virtual Container)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AreaNetwork) WTR:恢复等待(WaitToRestore) 5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测试场景及配置 接入型OTN控制器南向接口测试组网参考配置如图1所示(可根据具体测试项目调整).
测试配 置包括控制器、接入型OTN设备,以及配合测试的城域OTN设备.
行业标准 接入型OTN控制器 SBI DCN Netconf Netconf 城域OTN 接入型 GCC2 接入型 GCC2 GCC2 城域OTN 城域OTN 接入型 OTN OTN OTN 测试仪表 图1测试组网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75-2023 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 040.50 M 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接入网 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 接口采集 功能的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s supporting data collection based on telemetry interfa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2021 目次 前 1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接入网设备支持基于Telemetry接口采集功能的系统架构 6采集功能要求 6.1总体要求, 6.2NETCONF配置及gRPC上报模式 6.3NETCONF配置及UDP上报模式 6.4gRPC订阅及gRPC上报模式. 7采集项及性能要求 7.1采集项.
7.20LT设备采集配置性能要求 7.30LT设备支持的采集上报的性能要求 附录A(规范性)NETCONF协议数据模型 A.1内容层数据模型... 附录B(规范性)gRPC协议数据模型层数据模型 15 B.1gRPC层数据模型. 15 B.2telemetry层数据模型. /.5 B.3业务数据层数据模型 81 附录C(规范性)采样路径格式.
愿服务平台 69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真铭、杨子尧、汤健、陈颖、丰晓东、谢煜.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D/T 4477-2023 面向C-V2X的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技术规范(备案版).pdf
ICS 33. 060. 99 CCS P 76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1/0A [代替 YD/T] 面向C-V2X的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技 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EC platform for C-V2X Servic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 2021 12. 19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目 次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 5系统概述 6MEC平台技术要求 g" 6.1通用要求. 6.2MEC平台设备接入与管理技术要求.
6.3MEC平台数据分析与管理技术要求.
.3 6.4MEC平台事件处理与管理技术要求 . 6.5MEC平台服务能力开放技术要求 .4 6.6MEC平台支撑能力技术要求.
4 6.6.1边缘应用管理功能要求 .4 6.6.2资源动态分配功能要求 .4 6.6.3安全功能要求.. 6.6.4业务监测功能要求 .5 7MEC平台测试方法 .5 7.1MEC平台设备接入与管理测试方法.
..5 7.1.1C-V2X RSU接入功能测试方法 .5 7.1.2C-V2XRSU管理功能测试方法. .5 7.13路侧计算单元接入功能测试方法 .5 7.1.4路侧计算单元管理功使测试方法 .6 7.15激光雷达接入功能测试方法 7.1.6激光雷达管理功能测试方法.. 7.1.7毫米波需达接入功能测试方法 .7 7.18毫米波雷达管理功能测试方法 .7 7.1.9视频摄像头接入功能测试方法 .7 7.1.10视频摄像头管理功能测试方法. 7.111接入网络带宽测试 7.1.12C-V2X业务终端接入功能测试方法 8" .9 7.1.13C-V2X业务终端管理功能测试方法. 7.1.14C-V2X业务终端接入能力测试 ..9 7.2MEC平台数据分析与管理测试方法 9 .10 7.2.1可支持的数据类型测试方法.. 10 7.2.2数据操作能力测试方法 ...10 7.2.3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测试方法.. .. 7.2.4数据使用能力测试 A 7.3MEC平台事件处理与管理测试方法 7.3.1可支持的事件类型测试方法. 11 YD/T 7.3.2事件操作使力测试方法 .12 7.3.3事件处理能力测试方法 .12 7.4MEC平台服务能力开放测试方法.
.12 7.4.1MEC平台中间件层测试. 12 7.4.2MEC平台输出层测试 .13 7.4.3支持Uu接入的 MEC平台开放API接口测试 .13 7.5MEC平台支撑能力测试方法 14 7.5.1边缘应用管理功能测试 7.5.2资源动态分配功能测试 .14 .14 7.5.3安全功能测试 14 7.5.4业务监测能力测试 .15 7.6MEC平台性能测试方法 15 7.6.1存储性能测试. .15 7.6.2稳定性测试 .16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前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通院车联网创新中心(成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 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 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暂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 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汽 (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简石数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冰雁、毛视琦、雷凯茹、李艳芬、周秀杰、邱住慧、林晓伯、刘琪、宋蒙、 李源、沈旭、王琳、刘勇、那雪松、周浩、王邓江、张长隆、刘亚、雷鸣、杨波、梁伟强、曾少旭、 吴冬升、周明、吕宁、乌尼日其其格、董志鑫,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面向C-V2X的多接入边缘计算平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面向C-V2X的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平台技术规范,包括MEC平台技术要求,以及 MEC平台功能测试方法、性能测试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C-V2X的MEC平台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YD/TAAAA面向LTE-V2X的多接入边缘计算业务需求及总体架构 YD/TBBBB面向C-V2X的多接入边缘计算服务能力开放和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ETSI GS MEC 012移动边缘计算(MEC)无线网络信息应用程序接口(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 Radio Network Information API) ETSI GS MEC 013移动边绿计算(MEC)位置应用程序接口(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Location API) ETSIGS MEC 014移动边缘计算(MEC)用户应用程序接口(Multi-accessEdge Computing (MEC): UE Idemtity API) ETSI GS MEC 015移动边缘计算(MEC)带宽管理应用程序接口(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 Traffic Management API) 3术语和定义 业标 下列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本文件.
准信 1.1 Commented[柳1]:这费是干电的,删排还会让3.1变 一种具有高带宽、低延时、本地化等特点的技术,可在网络边维提俱账务环境和计算能力,通过 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edge conputing,WEC 慧服务平台 靠近用户来减少网络操作和服务交付的时延.
[来源:YD/TAMA(面向LTE-V2X的多接入边缘计算业务需求及总体架构)]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57
58
59
…
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