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4 ( 第 60 页)

ICS 33.040. 2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运营级NAT64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arrier grade NAT64 devic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概述... 4.1技术简介.. 4.2 NAT64工作流程 4.3功能模块.. 4.4设备形态.. 5NAT64翻译器技术要求 5.1地址映射功能 5.2协议翻译功能.

5.3路由功能... 5.4系统日志功能.. 5.5安全功能.... 5.5.1防止非法授权用户. 5.5.2用户会话数限制. 5.6配置管理功能.

5.7余备份功能.... 5.7.1独立式NAT64翻译墨备份. 5.7.2插卡式NAT64翻译器备份 5.8溯源功能... 6DNS64服务器.. 6.1DNS64配合NAT64工作原理 6.2域名解析和转换功能, 6.3DNS64服务器实现方式, 6.4DNS64部署建议. 7设备其他要求... 7.1设备硬件要求.

7.2设备软件要求. 7.3环境要求. 7.4电源与接地. 7.5节能减排. 1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莉、张震、郭爱鹏、周光涛、赫罡、邵建树、冉喆、杜宗鹏、万晓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运营级NAT64设备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IPv6的用户采用翻译技术实现IPv4网络资源访问设备技术要求,主要描述了 NAT64翻译器技术及其要求和DNS64服务器和设备的软硬件及电源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已经部署了IPv4和IPv6互通网关的环境下,纯IPv6客户端访间IPv4业务的场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IPv4转变的IPv6地址IPv4-Converted IPv6 address 在IPv6网络中表示IPv4节点的IPv6地址,由IPv4地址和IPv6前缀构成.

3. 1. 2 AAAA记录AAAArecord DNS协议中的一个资源记录类型用来表示IPv6地址.

准信息服务平台 3. 1. 3 A记录Arecord DNS协议中的一个资源记录类型用来表示IPv4地址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LG: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DNS:域名服务器(Domaion Name Sever) IANA:互联网号码分配授权委员会(InternetAssignedNumbers Authority) ICMP: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
YD/TXXXXXXXX LAN:局域网 (LocalArea Network) NAT:网络地址转换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WAN:广域网 (Wide Area Network) 4概述 4.1技术简介 随着IPv4公有地址耗尽,运营商可以用IPv6方式提供用户接入服务;但是目前Internet上绝大 多数业务仍是纯IPv4业务,为了在IPv4-IPv6迁移过程中,实现IPv6主机与IPv4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可以采用NAT64技术.

NAT64是一种有状态的网络地址与协议转换技术,一般只支持通过IPv6网络侧用 户发起连接访间IPv4侧网络资源.

NAT64可实现TCP、UDP、ICMP协议下的IPv6与IPv4网络地址和协议转 换.

NAT64的组网模型如图1所示: 运营商IPv6网络 全球IPv4网络 IPv6用户 BRAS NAT64CGN 行业标座信息服务平台 DNS64 64组网模型 4.2NAT64工作流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40. 20 CCS M32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TXXXXX-XXXX 运营级NAT64设备测试方法 Test methods for carrier grade NAT64 devic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XX/TxXXXX 目次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测试拓扑. 5NAT64和DNS64功能测试 5.1转换功能.

5.2告警功能. 5.3备份功能. 5.4用户日志及溯源. 5.5业务访间. 5.6 DNS64测试. 6 NAT64性能测试 6.1最大并发session数, 6.2最大并发映射表数.

6.3最大新建session速率.

6.4NAT64流量转发能力. 6.5开启syslog下的NAT64转发能力. 6.6NAT64设备长时间稳定性.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和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爱鹏、赫罡、周光涛、张震、孙莉、邵建树、冉喆、杜宗鹏、万晓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T XXXXX 运营级NAT64设备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主要规定了IPv6的用户采用翻译技术实现IPv4网络资源访问设备测试方法,包括NAT64 和DNS64地址转换、备份、溯源、告警等功能测试和NAT64性能测试.

本文件适用于NAT64设备和DNS64设备的设计、研发和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 1. 1 IPv4转变的IPv6地址IPv4-Converted IPv6adress 在IPv6网络中表示IPv4节点的IPv6地址,由IPv4地址和IPv6前缓构成.

3. 1. 2 AAAA记录AAAArecord DNS协议中的一个资源记录类型用来表示IPv6地址.

3.1.3 A记录 A record DNS协议中的一个资源记录类型用来表示IPv4地址.

信息服务平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文件: ALG: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DNS:城名服务器(Domaion Name Sever) IANA:互联网号码分配授权委员会(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 Task Force)
XX/T xXXXX 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W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4测试拓扑 NAT64测试拓扑如图1所示,需要数据测试仪1台,比如testcenter,NAT64设备、以及DNS64服务器、 其他业务服务器,以及测试终端PC若干.

业务服务器 IPv4网络 DNS64 Port-2 PC NAT64 Tester 图1NAT64测试拓扑 5NAT64和DNS64功能测试 5.1转换功能 5.1.1NAT64地址转换前缀 测试编号 1 测试项目 NAT64地址转换前级 测试目的 验证设备NAT64N:1地址转换模式下是否支持知名前缓/自定义前缀功能: 验证设备NAT641:1地址转换模式下是否支持知名前缓/自定义前缓功能: 测试拓扑 参见图1 1.如图组网,搭建测试环境; 2.在被测设备上配置NAT64实例N:1地址转换额式,并配置NAT64知名前级 64:FF9B::1: 测试步骤 3.测试仪发送流量目的地址为知名前缓64:FF9BIP4地址; 4.分别用UDP、TCP协议进行上述测试步骤: 5.分别用NAT641:1地址转换知名前缓、NAT64N:1地址转换自定义前缀 NAT641:1地址转换自定义前缀重复步骤2-4.

预期结果 流量经被测设备,识别知名前缓做NAT64转换,测试仪2口收到转换后IPv4流 量.

测试结果 判定原则 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否则不符合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40.01 CCS M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202X 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导则 Guidelines for the security evaluation of telemunications networkoper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丹、张治兵、周开波、蒋皓、翁奇、孙大博、倪平、孙大博、陈郁.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概述 4.1安全评估目的 2 4.2安全评估原则, 安全评估实施流程.

6 安全评估准备, 6.1评估对象识别和确定 6.2组建评估团队. 4 6.3确定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依据 6.4编制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方案 4 6.5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启动, 7 安全评估执行.. 7.1资产识别, 7.2风险识别, 7.3风险分析 7.4风险评价 5 8 形成评估结论, 9 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文档 风险再评估 信息服务平台 10
YD/T XXXX-XXXX 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的目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电信网络运营者或第三方机构开展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ISO GUIDE73:2009) 3术语和定义 GB/T23694-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资产asset 对组织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是安全策略保护的对象.

3.2 安全评估security assessment 安全评估对象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3.3 风险分析rickanalysis 理解风险的本质和确定风险水平的过程.

3.4 风险评价riskevaluation 将风险分析结果与风险准则进行比较,以确定风险和/或其大小是否可接受或可容忍的过程.

4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概述 4.1安全评估目的 建立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目的主要针对目前电信网络运行中因设计、实现和管理上的缺陷和缺少 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面临各种安全问题和风险等,制定一套相对完整、可实施、指标化的运行安全评 估规范,通过对电信网络运行系统开展安全性评估,帮助电信网络管理者了解电信网络运行可能带来的 安全风险,为其优化电信网络运行设计方案,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4.2安全评估原则 4.2.1对象清晰原则 电信网络运行安全评估工作应遵循对象清晰原则,明确评估对象范围,确定被评估设施的边界,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20 CCS M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规范 Code for safety inspection of tele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 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凝芳、刘一蓉、高波、周璟、鲁陈立、涂经纶、李东亮、张强、刘杰、于月 强.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一般规定.

5检查方法. 6检查程序.

6.1确定检查项目 6.2成立检查项目组 6.3检查准备.

6.4召开检查交底协调会议 6.5检查实施要求 6.6整改情况复查.

6.7编制检查报告, 6.8建立检查档案, 7检查内容... 7.1安全生产资料和台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7.2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8检查报告.... 9检查档案 附录A(规范性)生产经营场所与生产单元.. 附录B(规范性)生产单元与现场检查项目. 附录C(规范性)现场检查表.. 附录D(规范性)检查主要问题清单模板 住信息服务平台 IZ 参考文献....
YD/T XXXXXXXX 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信息通信业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生产检查方法和检查程序,描述了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生 产具体内容,并提出了对检查报告和检查档案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信管理机构对运营单位的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也适用于第三方服务 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开展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生产检查和单位自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YD/T 1429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抽查检测实施细则 YD/T 2664 公用电信设施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YD/T 1051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 1970.1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则 YD/T 1970.6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第6部分:发电机组系统 YD/T 1970.4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第4部分:不间断电源 (UPS)系统 YD/T 1970.1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维护技术要求第10部分阀控式密封铅酸 蓄电池 标准信息服务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生产检查safetyinspection of telemunicationnetiorkoperation 依据包括国家安全生产法、行业网络运行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及标准、主管机构要求等,对通信网 络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各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遇制较大、重特大事故,减少 一般事故,确保通信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检查内容包括管理体系文件检查、现场生产台账 检查、生产环境检查、生产流程检查与设备检测等.

YD/TXXXX-XXXX 3.1.2 检查单项inspectionitem 包括安全生产资料及台账、生产经营场所现场检查等检查单项.

3.1.3 检查子项inspectionsubitem 检查单项的下一级检查项目.

3.1.4 检查小项inspection primary item 检查子项的下一级检查项目.

3.1.5 全数检查fullinspection 依据信息通信业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对照本文件规定的各子项的检查内容,对检查范 围内的生产部门及其设施逐一检查,并判定是否存在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生产间题.

3.1.6 生产经营场所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elemunications networkworksite 生产经营场所包括: a)通信枢纽、通信机楼、通信机房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b)通信干线 e)互联网数据中心 d)营业厅 e)呼叫中心 f)通信基站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UPS:不间断电源设备(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一般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40.20 CCS M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超高精度时间同步接口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rfaces of ultra-high precision time synchroniz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4概述 5带内PTP同步接口. 5.1PTP接口基本功能 5.2PTP接口封装和处理 5.2.1以太网接口 5.2.2MTN/F1exE接口 5.3超高精度PTP协议. 5.3.1PTP时钟和协议模式 5.3.2PTP报文类型和发包速率 5.3.3PTP最佳主时钟算法 5.3.4PTP协议字段要求 5.3.5PTP延时机制和时延补偿 5.3.6超高精度与高精度PTP的兼容和混合 6专用PTP同步接口 71PPS输出接口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 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柳燕、陆荣舵、李晗、何力、罗彬、缪新育、吕京飞、陈朝辉、马欣.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超高精度时间同步接口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超高精度PTP接口的基本功能、封装处理、协议模式、协议字段、最佳主时钟算法, IPPS输出接口的物理接口要求、秒脉冲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超高精度时间同步接口的时间同步设备、传输承载设备及同步网络的研发、测试 和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2375-2019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要求 YD/T2879-2015基于分组网络的同步网操作管理维护(OAM)技术要求 YD/T3075-2016高精度时间同步互通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ITU-TG.703(2016)分层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Physical/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hierarchical digital interfaces) ITU-T G.781基于物理层的频率同步层功能(Synchronization layer functions for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based on the physical layer) IEEE 802.3 IEEE 以太网标准(Standard for Ethemet) IEEE1588-2008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IEEE 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it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1PPS 秒脉冲(One Pulse Per Second) AM 对齐标识(Alignment Marker) BC 边界时钟(Boundary Clock) BMC 最佳主时钟(Best Master Clock) 循环元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Check) DA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E2E 端到编(End to End) FCS 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
YD/Txxxx-xxxx FlexE 灵活以太网(FlexEthermet) MAC 媒体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TN 城域传送网(Metro Transport Network) OC 普通时钟(Ordinary Clock) P2P 对等(Peer to Peer) PHY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PMA 物理媒质适配层(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PTP 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TimeProtocol) SA 源地址(Source Address) SC 同步配置(Synchronization Configuration) SSM 同步状态消息(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 TLV 类型、长度、内容(Type,Length,Value) VLAN 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 WTR 等待恢复时间(Wait toRestore) 5概述 超高精度时间同步接口是指同步精度优于YD/T2375-2019所规定的±30ns时间同步精度设备的接口.

超高精度时间同步包括四种类型的同步接口: a)带内PTP同步接口:该类接口同时作为业务接口,PTP报文与业务在该接口中混传.

b)专用PTP同步接口:该类以太网接口专门用于传送PTP报文,不在其中传递业务,如需要,该 接口可以同时用于传递网管、监控等信息.

c)IPPS输出接口:该类接口专门用于同步性能的测试.

d)IPPSToD接口:该类接口专门用于时间同步传递和测试.

各类型设备具备的接口类型如下: a)超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具备专用PTP同步接口和1PPS输出接口,可选具备1PPSToD接口.

b)超高精度传输承载设备:具各带内PTP同步接口和1PPS输出接口,可选具备专用PTP同步接口 和1PPSToD接口.

各类型设备应具备的超高精度同步接口类见图i,其中图1c)为超高精度同步网与高精度同步网混 合组网示意图,包括各设备之间的连接接口类型的示意.

卫星接收 专用PTP同步接口 超高精度 IPPS输出接口 时间同步设备 1PPSToD接口(可选) a)超高精度时间同步设备的超高精度同步接口类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40.20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nhanced synchronous equipment slave clock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XX-XX-XX发布 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2 4 缩略语. 2 5 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组网应用 3 6 频率准确度 3 7 牵引入和牵引出范围 4 8 噪声产生. 4 8.1 漂移产生, 4 8.2 抖动产生 .6 9 噪声容限. .7 9.1 漂移容限 .7 9.2 抖动容限 11 10 噪声传递. .13 11 瞬态响应和保持性能.

13 11.1 相位瞬态, .13 11.2 短期相位瞬态响应 .13 11.3 长期相位瞬态响应(保持性能) ..5 12 接口. ..6 13 操作维护管理(OAM)功能. ..17 附录A (资料性)短期相位瞬态响应示例 .18 附录B (资料性)支持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的级联媒体转换设备性能要求 服务平 .19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勇放、胡昌军、缪新育、罗彬、吕京飞、杜希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 xXXx 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的性能要求,包括噪声产生,噪声容限,噪声传递,短期瞬态 响应以及长期保持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的分组传送网(PTN)设备,切片分组网络(SPN)设备 和光传送网(OTN)设备的研制和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185-2006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YD/T900-1997SDH设备技术要求--时钟 YD/T1299-2016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一抖动和漂移 YD/T1990-2019光传送网(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YD/T2551-2013基于分组网络的频率同步网技术要求 YD/T2879-2015基于分组网络的同步网操作管理维护(OAM)技术要求 YD/T3826-2021切片分组网络(SPN)总体技术要求 ITU-T G.703层次化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Physical/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hierarchical digital interfaces ) ITU-TG.810同步网络定义和术语(Definitions and terminology for synchronization networks) ITU-TG.811基准时钟定时特性(T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reference clocks) ITU-T G.811.1增强型基准时神定时特性(T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enhanced primary reference clocks) ITU-T G.813SDH设备从时钟定时特性(Tinaing characteristics of SDH equipment slave clocks) ITU-T G.8251OTN网络中抖动和漂移控制(The control of jitter and wander within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 ITU-T G.8261分组网络的定时和同步(Timing and synchronization aspects in packet networks) ITU-TG.8262.1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定时特性(T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enhanced synchronous equipment slave clock ) ITU-T G.8264通过分组网络分配定时信息(Distribution of timing information through packet networks) ITU-T G.8272基准主时间设备定时特性(T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reference time clocks) ITU-T G.8272.1增强型基准主时间设备定时特性(T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cnhanced primary 1
YD/TxxXxxxxx reference time clocks) IEEE 802.3IEEE 以太网标准(IEEE Standard for Ethermet)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EEC:增强型同步以太网设备时钟(enhanced synchronous Ethermet Equipment Clock) eOEC:增强型同步OTN设备时钟(enhanced synchronous OTN Equipment Clock) ePRC:增强型基准参考时钟(enhanced Primary Reference Clock) ePRTC:增强型基准主时间(enhancedPrimary ReferenceTime Clock) eSEC:增强型同步设备从时钟(enhanced Synchronous Equipment slave Clock) EEC:同步以太网设备时钟(synchronous Ethemet Equipment Clock) ESMC:以太网同步信息通道(Ethermet Synchronization Messaging Channel) LPR:区域基准时钟源(Local Primary Reference) MTIE: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aximumTimeIntervalError) MTN:城域传送网(Metro Transport Network) OAM: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SC:光监控信道(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OTN:光传送网(OpticalTransport Network) PRC:基准参考时钟(PrimaryReference Clock) PRTC:基准主时间(Primary ReferenceTime Clock) 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QL:质量等级(QualityLevel) SEC:SDH设备时钟(SDH Equipment Clock) SSU:同步供给单元(Synchronization Supply Unit) STM:同步传送模块(SynchronousTransport Module) TDEV:时间偏差(Time Deviation) TIE:时间间隔误差(Time Interval Error) TLV:类型、长度、值(Type-Length-Value) UI:单位间隔(Unit Interval)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交换机支持MP-BGPEVPN协议技术要求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MP-BGP EVPN protocol for switch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目次 前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交换机EVPN组网场景.. 5.1EVPN实例简述.. 5.2EVPN典型组网实例. 5.3EVPN组网及转发方式.. 5.3.1集中式网关组网转发. 5.3.2分布式网关组网转发. 10 5.4交换机功能分类.. 6基本要求. 11 7 EVPN协议要求... 12 7.1EVPN路由通告 12 7. 2 EVPN 的 BGP 扩展团体属性(EC) 13 7.3服务接口..... 14 7. 4 EVPN VXLAN 网络中的 EVI . 7.5元余.. 16 7.5.1端口和链路聚合. 16 7.5.2多归属 16 7.5.2.1基于设备堆叠或M-LAG组网实现. 7.5.2.2ESI实现.. 7.6组播... 17 7. 7 ARP/ND... 17 7.8VXLAN数据转发 17 7.8.1L2流量, 7.8.2集中式网关转发... 7.8.3分布式网关转发. 18 19 8EVPN/VXLAN网络设备功能要求 8.1VTEP功能.. 20 8.2集中式网关功能. 20 8.3分布式网关功能.. 8.4路由反射器功能... 21 8.5可选支持的EVPN功能
YD/TXXXXXXXXX 9性能要求..... 9.1总体转发性能要求. 9.2接入交换机性能要求.. 9.3汇聚/核心交换机性能要求.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交换机设备支持MP-BGPEVPN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 如下: 一交换机支持MP-BGPEVPN协议技术要求 -交换机支持MP-BGPEVPN协议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 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琪、解云鹏、雷波、唐静.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40.40 CCS M 19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无损网络中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outers in lossless network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广域无损网络组网场景 6功能要求. 6.1网络测量技术. 6.1.1报文封装格式要求. 6.1.2测量功能. 6.1.3异常诊断功能 6.2网络拥塞评估. 6.3流量控制技术.. 6.4路径调优技术. 6.5确定性转发技术. 7性能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无损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无损网络中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 无损网络中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 一无损网络中交换机设备技术要求: 无损网络中交换机设备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解云鹏、赵锋、雷波、王江龙、李云鹤.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无损网络中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路由器设备支持无损网络相关能力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组网场景、功能要求、性能 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广域无损网络中路由器设备的研究和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2021-0277T-YD电信网络的确定性IP网络总体架构和技术要求 2020-1143T-YD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内流信息的自动化质量测量技术要求 IEEE 802.1Qbp等价多路径路由(最短路径桥接)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Shortest Path Bridging) RFC8402 段路由架构Segment Routing Architecture RFC8655确定性网络架构Deterministic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CMP 等价多路径路由 Equal-Cost Multi-Path Routing 5广域无损网络组网场景 广域网特点是连接不同地区局域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 里,网络节点可包括成百上千个路由器设备.

考虑到业务可接入性和可管理性,广域网应该具备端到端 的管理的模式,有明确的业务 Ingress PE 节点和 Egress PE 节点,且ingress PE节点和 Egress PE节点之 间可跨越多个网络节点.

考虑到网络的可靠性和通量最大化,IngressPE节点和Egress PE节点之间应 部署多条路径,多跳路径可形成可负载分担和完余备份的关系.

如图1所示,Ingress PE节点和Egress PE节点的网络存在多条可连通的路径,通过路径发现功能, 发现Ingress PE节点和Egress PE节点之间的路径,然后测量这些路径的拥塞程度,用以指导负载分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5.110 YD CCSM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xxxxxxxI/×× 虚拟机交换网络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 ofvirtual switch network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x×/T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定义.. 3.2缩略语.. 4概述.... 5虚拟机交换网络功能要求.. 5.1总则 5.2网络隔离和封装功能.. 5.3端口聚合功能. 5.4物理网卡直通功能... 5.5SR-10V功能... 5.6虚拟交换机CPU核绑定功能 5.7虚拟交换机DPDK功能. 5.8虚拟交换机QoS功能. 5.9虚拟交换机ACL功能. 5.10网络统一配置功能.. 6虚拟机交换网络性能要求. 7虚拟机交换网络可靠性要求 8虚拟机交换网络管理要求. 8.1 Network 管理..... 8.1.1Network管理内容 8.1.2Network管理功能. 6 8.2子网管理.. 6 8.2.1子网管理内容.

8.2.2子网管理功能 8.3网络接口管理.

8.3.1网络接口管理内容.

8.3.2网络接口管理功能.

8.4路由管理. 8.4.1路由管理内容. 8.4.2路由管理功能.

8.5虚拟网络资源亲和性/反亲和性约束组管理, 8.6网络配置管理. 9虚拟机交换网络运维要求 9.1网络资源监控.
XX/Txxxx 9.1.1网络数据采集.

9.1.2网络状态呈现 9.1.3网络监控配置 9.1.4网络流量统计. 9.2网络性能管理. 10虚拟机交换网络安全要求. 10.1概述..... 10.2虚拟网络入侵检测. 10.3软件防火墙... 10.4虚拟网络安全配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万晓兰、鸥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ⅢI
x×/Txxxxxxxx 虚拟机交换网络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虚拟机交换网络的技术要求,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性能、协议、接口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虚拟机交换网络的规划、设计、开发、生产以及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EE 802.1Q虚拟桥接局域网Virtual Bridged LocalArea Networks RFC 7348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irtualeXtensible Loca1Area Network(VXLAN) 3术语、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1 主机host 本文中的主机指物理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

3.1.2 虚拟交换机virtualSwitch 虚拟交换机是运行于主机上的软件,为主机上的虚拟机之间或者虚拟机和外部网络之间提供数据 报文转发功能.

3.2缩略语 DPDK 数据平面开发套件 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 OVS 多层虚拟化软件交换机 OpenvSwitch PCI PCI总线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PCIE PCI-E总线 PCI-Express NUMA 非统一内存访间架构 Non Uniform Memory Access Architecture VM 虚拟机 Virtual Machine vSwitch 虚拟交换机 Virtual Switch VTEP VXLAN隧道端点 VXLAN Tunnel End Point VxLAN 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 Virtual eXtensible LA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60 CCS M30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通信终端支持富通信业务的一致性测试方 法 Conformance test method for rich munication suite(RCS)devi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X 目次 _Toc98423720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测试环境.. 6测试项目.. 6.1业务配置. 6.2业务注册. 6.3能力发现. 6.4能力更新, 10 6.5能力交换. 11 6.6一对一独立消息 11 6.7一对多独立消息. 15 6.8一对一聊天会话. 17 6.9群组聊天会话. 25 6.10文件传输, 30 附录A(资料性) 默认流程 37 A.1能力交换. 37 A.2会话建立. 37 A.3会话结束. 40 A.4自动配置. 40 A.5 MSRP会话 40 A.6其他流程.. 42 附录B(资料性)默认消息 43 B.1 SIP消息内容 43 B.2HTTP自动配置消息内容. 44 B.3MSRP 消息内容 44
YD/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主要参考 OMA Enabler Test Specification for RCS Conformance Candidate《OMA RCS 一致 性测试规范》,结合国内运营商的具体业务情况选取适当测试用例,用以规范国内富通信终端的一致性 测试内容.

YD/T3185-2016《通信终端支持富通信业务的测试方法》主要规定富通信业务在用户层面的 交互,《通信终端支持富通信业务的一致性测试方法》主要规定富通信业务在信令层面的交互,两个标 准的测试内容互为补充.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本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爱慧、姜迎迎、李家姿、孙向前、赵慧麟、韩皓、钟楠、蒋鑫、王雅杰、 梁柏青.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XXXXXXXXX 通信终端支持富通信业务的一致性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移动通信终端支持富通信业务的一致性测试方法,主要测试项目包括配置测试、能力 发现测试、能力更新测试、能力交换测试和聊天会话测试.

本文件适用于原生RCS终端和RCS应用客户端.

原生RCS终端是将RCS功能内置在终端中的设备, RCS应用客户端是可下载的应用程序式的软件客户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3184-2016通信终端支持富通信业务的技术要求 Specification for RCS Conformance Candidate Version 5.1) RCC07_RCS5_1_advanced_munications_specification_v3.0:GSMA富通信套件5.1增强型通信: 业务与客户端规范(GSMA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5.1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nd Client Specification v3.0) rcs-e_advanced_ms_specification_vl_2_2:GSMA RCS-e增强型通信:业务与客户端规范 (GSMA RCS-e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nd Client Specification v1.2.2) 3术语和定义 3. 1 富通信业务richmunicationsuite 构建在IMS网络之上,基于增强型地址簿,为用户提供语音、消息、业务能力指示、社交呈现信息 共享、IM聊天、文件传输、图片及视频共享及网络地址薄等多种业务.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S 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 GSMA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munications Assembly HSPA 高速分组接入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YD/T XXXXXXXXX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ICS 实现一致性声明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 IM 即时消息 Instant Messaging IMPI 私有用户标识 IM Private user identity IMPU 公有用户标识 IM Public user identity IMS IP多媒体子系统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身份 Intem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LTE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MCC 移动网络号码 Mobile Network Code MNC 移动国家号码 Mobile Country Code MO 移动主叫 Mobile Originated MSRP 消息会话中继协议 Message Session Relay Protocol MT 移动被叫 Mobile Terminated OTP 一次性密码 One Time Password PC 个人电脑 Personal Computer PS 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 RCS 富通信业务 Rich Communication Suite Service RF 射频 Radio Frequency SIP 会话初始协议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MS 短信服务 Short Message Service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irol Protocol TTCN 测试和测试控制表示法 Testing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UE 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 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SIM 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30 CCS M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面向物联网设备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 (eUICC)安全能力技术要求 Embedded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eUICC)M2M security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国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定义.

3.2缩略语. 4介绍..... 4.1TOE范围. 4.2本文件的使用. 4.3符合性声明. 6 5eUICC架构, 5.1eUICC架构概述 5.2 ISD-R.. 5.3 ECASD.. 5. 4 ISD-P.. 8' 5.5 Profile. 01 5.6 MNO-SD. 11 6eUICC安全问题定义 12 6.1安全资产 12 6.2用户/主体, 15 6.3安全威胁. 16 6.4组织安全策略. 19 6.5假设., 61 7安全目标... 61 7.1TOE的安全目标, 19 7.2运行环境的安全目标 .21 7.3安全目标基本原理, 24 8扩展要求..... . 30 8.1扩展族FIA_API-身份验证 8.2扩展族FPT_EMS-TOE发散... .31 8.3扩展族FCS_RNG-随机数生成 .32 9安全要求.. 33 9.1概述 33 9.2安全功能要求. 33 9.3安全保障要求.

53 9.4安全要求基本原理, 62 附录A(资料性)安全域的权限分配.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广瑞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路哗绵、国炜、魏凡星、李煜光、贾聿庸、杨剑、耿炎、刘煜、仇剑书、常新 苗、范姝男、朱旭东、邹俊伟、吴俊、彭成、孙亨博、李明.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面向物联网设备的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eUICC)安全能力技术要 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物联网嵌入式通用集成电路卡的安全技术要求,包括安全问题定义、安全目标、安全 功能和安全保障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物联网设备的eUICC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测试评估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336.1-201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 GB/T18336.2-201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第2部分:安全功能组件 GB/T18336.3-201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障组件 GSMA SGP.02-2017嵌入式UICC卡远程管理架构技术规范(Remote ProvisioningArchitecture for Embedded UIC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ersion 3. 2) GP GPC_GUI_050-2014GP基础应用卡组合模式安全向导(GlobalPlatform Card Composition Model Security Guidelines for Basic Applications version 2. 0) ETSI TS 102 225-2010 基于UICC 的应用的安全包结构(Secured packet structure for UICC based applications version 9.0. 0 release 9) ETSI TS 102 226-2015基于UICC 的应用的远程APDU结构(Remote APDU structure for UICC based applications version 12. 0. 0 release 9) GPC_SPE_011-2015GP卡规范修正案B-基于HTTP的远程应用程序管理(G1oba1PlatformCard Specification Amendment B - Remote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ver HTTP version 1. 1.3) GP GPC_SPE_014GP卡规范修正案D-安全通道协议03(GlobalPlatform Card Specification Amendment D - Secure Channe1 Protocol) 3GPPTS 35.206MILENAGE算法集规范:3GPP认证和密钥生成功能f1、f1*、f2、f3、f4、f5和 f5*的示例算法集(Specification of the NILENAGE algorithm set: An example algorithm set for the 3GPP authentication and key generation functions fl f1* f2 f3 f4 f5 and f5#) 3GPPTS35.231TUAK算法集规范:用于SGPP认证和密钥生成功能f1、f1*、f2、f3、f4、f5和 f5*的第二个示例算法集(Specification of the TUAKaigorithm set:A second example algorithm set for the 3GPP authentication and key generation functions f1 f1* f2 f3 f4 f5 and f5*)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嵌入式UICCembeddedUICC 不容易接触或替换的UICC,在终端中不能被删除或替换,并可安全的进行Profile变更.

3. 1. 2 用户信息profile 配置在或出现在eUICC上的文件结构、数据和应用程序的集合.

3. 1. 3 预置用户信息 provisioning profile 一个包含NAA参数且有能力访问通信网络的Profil,为eUICC管理和Profile管理提供eUICC和 远程签约管理平台之间的传输能力.

3. 1. 4 用户信息激活enabledprofile Profile的一种状态,它的文件和/或应用程序(例如NAA)可通过UICC-终端接口选择.

3. 1. 5 Profile策略授权规则profile policy authorization rule(PPAR) 可以管理Profile者使用Profile策略规则的能力的一组数据.

3. 1. 6 Profile策略启动器profilepolicyenabler Profile管理系统内的一个功能原件,用于解释以及执行Profile策略规则.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D:应用标识(Application Identifier) CASD:授权控制安全域(Controlling Authority Security Domain) CI:证书发行方(CertificateIssuer) EAL:评估保障级(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 ECASD:eUICC授权控制安全域(eUICC Controlling Authority Security Domain) EUM:eUICC卡制造商(eUICC Manufacturer) EID:eUICC标识(eUICC-ID) eUICC:嵌入式UICC(EmbeddedUICC) ISD:主安全域(Issuer Security Domain) ISD-P:Profile集主安全域(Issuer Security Domain Profile) ISD-R:根主安全域(Issuer Security Domain Root) MNO:移动网络运营商(Mobile NetworkOperator) NAA:网络接入应用(Network Access Application) PPAR:Profile策略授权规则(Profile Policy Authorisation Rule) PPE:Profile策略规则使能器(ProfilePolicyEnabler) PPR:Profile策略规则(Profile Policy Rules) RAT:规则授权表(Rules Authorisation Table) SM:签约管理(Subscription Manager) SM-DP:签约管理平台数据准备(Subscription Manager Data Preparation) SM-SR:签约管理安全路由(Subscription Manager Secure Routing) TAR:工具包应用引用(Toolkit Application Reference) UICC:通用集成电路卡(UniversalIntegrated Circuit Card)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3.060 CCS M 36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移动智能终端支持视频彩铃的技术要求和 测试方法 Technical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smart mobile terminal to support customizedvideoalerting tonesservi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终端功能要求. 4.1终端形态. 4.2工作模式 4.3播放模式. 5 4.4IMS 媒体功能 g 4.5IMS 控制功能. 4.6媒体协商能力要求. 9 5业务功能要求.... 11 5.1基础协商要求.

11 5.2回落和切换协商要求. .16 5.3播放功能要求.. .20 5.4业务操作功能要求.. 23 5.5业务设置功能要求.. .23 5.6与其他业务的关系要求. .24 6人机界面要求.... 25 6.1显示方式要求... 25 6.2显示界面功能布局要求 25 6.3显示播放要求... .26 6.4业务操作界面要求. .27 7功能测试.... .27 7.1呼叫功能测试 .27 7.2业务功能测试 42 8体验测试.... 52 8.1视频播放卡顿 52 8.2视频播放花屏.

53 8.3视频插放跳帧. 54 附录A(规范性)视频彩铃彩振信令流程 .56 参考文献.... 69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 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冠军、张秋芬、董庆军、杨硕、李琳、徐嵩、徐超、张昕、周静、刘莹、单 华琦、付皓、胡博、师瑜、马智、弋翔、罗志亮、郝红霞、吴康华、吴越、赵福军、吴春雨、江小威、 杜志敏、陈晨、滕悦明、张元、高立发、曹婉、刘臻、李腾、张明、王海杰、毕扬、张宏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
YD/T XXXX-XXXX 移动智能终端支持视频彩铃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移动智能终端支持视频彩铃业务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支持视频彩铃业务开展 所需的终端功能要求、业务功能要求、人机界面要求等,以及针对以上要求开展测试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支持基于IMS的语音和视频解决方案(即“Voice&videooverIPMultimedia Subsysyten”,以下简称VoIMS)的移动智能终端的视频彩铃业务的研发、测试和认证等,其它终端也 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IETF RFC 3261SIP:会话初始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IETFRFC3264一种基于会话描述协议(SDP)的要约/应答模型(An0ffer/AnswerModelwith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3GPPTS24.182IP多媒体子系统(IMS)彩铃:协议规范(版本15)(IP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Customized Alerting Tones (CAT):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 15)) 3GPPTS24.183IP多媒体子系统(IMS)彩振:协议规范(版本17)(IP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Customized Ringing Signal (CRS) :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 17)) 3GPPTS24.229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和会话描述协议(SDP)的IP多媒体呼叫控制协议:第 3阶段(版本15)(IPmultimedia call controlprotocol based o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and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 Stage 3 (Release 15)) 3GPPTS26.114IP多媒体子系统(IMS):多媒体电话媒体处理与交互(版本15)(IP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Multimedia Telephony:Media handling and interaction (Release 15) ) 3GPPTS 24.628IP多媒体核心网公共基础通信过程(版本12)(Common Basic Communication procedures using IP Multimedia (IM) Core Netvork (CN) subsystem (Release 12) ) GSMA PRD IR.92语音和短信的IMS配置文件(IMS Profilefor Voice and SMS) GSMA PRD IR.94视频通话业务的 IMS配置文件(IMS Profile for Conversational Video Service) ITU-T Remendation H.264用于一般视听服务的高级视频编码(Advanced video coding for generic audiovisual service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50 CCS M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业标准 YD/TXXXX-XXXX 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化性能基准测评方法 Benchmark test methodsforintelligenceperformanceof mobile smart terminal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目次 前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测试概述.

4.1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化测试构架. 4.1.1神经网络模型.

4.1.2推理集, 4.1.3移动终端人工智能推理框架.. 4.1.4终端硬件层. 4.2通用测试方法.

4.3性能指标监测. 5图像处理测试方法. 5.1图像分类.. 5.1.1推理测试 5.1.2推理集要求. 5.1.3评测模型.

5.1.4测试方法 5.1.5测试指标 5.2人脸识别.. 5.2.1推理集要求. 5.2.2评测模型.

5.2.3测试方法 5 5.2.4测试指标.

5.3目标语义分割.. 5.3.1推理测试, 5.3.2推理集要求. 5.3.3评测模型. 5.3.4测试方法.. 5.3.5测试指标 5.4图片超分辨率. 5.4.1推理集要求. 5.4.2测试模型.
YD/TXXXXXXXXX 5.4.3测试方法. 5.4.4测试指标.

5.5目标检测. 5.5.1推理集要求. 5.5.2评测模型. 5.5.3测试方法.

5.5.4测试指标.

6视频处理测试方法. 6.1推理集要求. 6.2测试模型. 6.3测试方法. 6.4测试指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中国一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 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解谦、张睿、庞涛、贾利敏、杜志敏,刘欣、李小娟、卢炳全、高立发、 马艳军、洪明、朱亚军、朱政、雷震、吴春雨、姚一楠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120. 01 CCS M 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X×××]1/0 [代替YD/T] 车载信息通信终端环境可靠性技术要求 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Reliability of vehicle terminal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1.11.22) [××××]-[××]-[××]发布 [×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电气安全.

4.2电磁兼容. 4.3机械性能.. 4.3.1正弦振动. 4.3.2冲击试验. 2 4.3.3USB-A型输出接口插拔力及寿命要求 4.3.4Type-C型输出接口插拔力及寿命要求, 4.3.5Micro-LSB2.0B型插头及插拔力及寿命要求, 4.3.6天线接口插拔寿命要求.. 3 4.3.7显示屏车载显示屏/触摸屏性能..

4.4环境适应性要求. 4.4.1低温.. 4.4.2高温... 5 4.5供电环节要求... 6 4.6电池安全性要求.. 4.6.1车载移动通信终端与电池组的识别 4.6.2电池组充电电流电压监控 4.6.3高温电池组充电温度监控. 5测试方法... 5.1测试条件总体要求. 6 5.2电气安全测试. 6 5.3电磁兼容性测试. 5.4机械性能测试 5.4.1正弦振动. 5.4.2冲击试验. 5.4.3USB-A型输出接口插拔力及寿命.

5.4.4Type-C型输出接口插拔力及寿命, 5.4.5MicroUSBB型插头插拔力及寿命测试 5.4.6天线接口插拔寿命测试.
YD/Txxxxx 5.4.7环境适应性测试 5.5供电环节要求. 10 5.6电池安全性要求. 10 5.6.1车载移动通信终端与电池组的识别. 5.6.2电池组充电电流电压监控. 5.6.3车载移动通信终端与电池组的识别. 5.6.4高温电池组放电温度监控.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 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信通院(保定)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天安智联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丽娇、赵晓昕、魏然、戴传友、雷剑梅、王一磊、夏骆辉、胡舜耕、王 阳、王妮娜、陈书平、茹昭、杨雷、郑海霞、王思善、刘杰、殷悦、徐春莹、洪涛.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YD/Txxxxxxxxx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030 CCS M 21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X 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 第1部分:影像云 Themethod to evaluate the trustedselection of medical informatizatio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Part 1: Medical image cloud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X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4缩略语.. 5评估方法概述, 6基本信息披露, 6.1企业基本信息披露.. 6.2影像云服务基本信息披露 8 6.3云服务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情况披露 7解决方案成熟度评估. 7.1功能完备性 7.2性能指标 O1 7.3安全性 10 7.4专家组人员认可材料审查和技术测试结果,即视为通过.

可靠性.

13 7.5易用性 13 7.6可维护性 14 7.7兼容性. .14 8云服务提供能力评估 .14 8.1服务可用性, 14 8.2服务开放性, 15 8.3资源调配能力 15 8.4云服务安全性 16 8.5故障恢复能力 16 8.6服务可审查性 16 8.7服务计量准确性 16 8.8云服务条款, 参考文献
YD/TXXXXXXXXX 前言 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该系列标准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1部分:影像云》: 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2部分:云医院信息系统(HIS)》: 《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3部分:健康管理云》: 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4部分:医疗设备管理云》: 《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5部分:病理云》: 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6部分:电子病历云》.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 团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逢淑宁、寇家华、冯天宜、任海英、任九选、贾斐、封顺天、齐飞、 刘景文、刘毓.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7
YD/TXXXXXXXXX 引言 制定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是针对当前医疗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用户权益保障备受关注、 应用场景多种多样、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提供方式也不尽相同等现状特点,通过全面考虑产品 和服务的解决方案成熟度以及云服务提供能力等方面进行规范,将有助于规范医疗云服务的 质量,能够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所需的云产品和服务.

本文件是“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系 列标准的第1部分,该系列文件的结构和名称拟如下: 一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1部分:影像云》.

目的是验证医疗影像云产品是否符合 用于临床和生产使用的要求.

一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2部分:云医院信息系统(HIS)》.

目的是验证医疗云HIS 产品是否符合用于临床和生产使用的要求.

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3部分:云HIS》.

目的是验证云HIS产品是否符合用于临 床和生产使用的要求.

一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4部分:医疗设备管理云》.

目的是验证医疗设备管理云 产品是否符合用于临床和生产使用的要求.

一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5部分:病理云》.

目的是验证病理云产品是否符合用于 临床和生产使用的要求.

一一《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6部分:电子病历云》.

目的是验证电子病历云产品是否 符合用于临床和生产使用的要求.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3
YD/TXXXXXXXXX 医疗云计算评估方法第1部分:影像云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影像云服务测试评估的相关要求,相关要求包括:基本信息披露、解决方 案成熟度评估和云服务提供能力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医疗机构对影像云服务的选型和评估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448-201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医疗影像云服务cloud service for medicalimage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医院影像数据的归档、存储和通信,并通过授权的方式来 为诊疗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医疗影像云的实施,以达到提高存储容量,增强可扩展性和弹性, 降低运维成本等目的.

医疗影像云的应用场景包括:影像云存储服务、PACS云服务、影像 云应用服务等.

3. 2 影像云存储服务cloudservice formedicalimage storage 基于公有云的医学影像数据的云端存储备份、归档加密、实时恢复等服务,主要应用 于医疗影像数据体量大、增长快的大型医院.

3. 3 PACS云服务Cloudservice for PACS 在将医疗机构传统的PACS系统部署在云端,并结合云平台的特点,实现医院全工作流 程影像协作应用服务,上级医院远程帮助下级医院影像阅片,实现影像数据的远程会诊等业 务支撑功能.

云PACS服务主要应用于区域影像协作,实现医联体影像上下级联动.

3. 4 影像云应用服务cloudservice formedicalimageapplicatio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 240 CCS L7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代替YD/T] 云服务商用户数据处理合约参考框架 Cloud service provider customer data processing contract framework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点击此处添加本稿完成日期]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发布 [×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 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术语和定义.

3具体指标... 3.1信息披露.

3.2数据处理安全性 3.3子处理者的授权与责任声明 3.4用户权利.. 3.5数据泄露事件的通知, 3.6监控 3.7赔偿与保险 3.8协议变更和终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蓝云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栗蔚、郭雪、武倩聿、段晓蓉、康和、陈测.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
YD/T XXXXXXXX 云服务商用户数据处理合约参考框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云服务商用户数据处理合约应具备的框架,包括:信息披露、数据处理安全性、子 处理者的授权与责任声明、用户权利、数据泄露事件的通知、监控、赔偿与保险、协议变更和终止.

本文件适用于承诺具有数据保护能力的云服务提供者、云服务合作者等,可以应用于云服务提供 者与云服务客户之间,以规范云服务提供者对用户数据处理的承诺内容,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也可以 应用于云服务商与云服务合作者之间,以划分数据处理过程中用户数据保护的相关职责,保障云服务 数据处理全流程的安全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246-2017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概述和词汇 GB/T32400-2015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览与词汇 3术语和定义 3. 1 云计算cloudputing 一种通过网络将可伸缩、弹性的共享物理和虚拟资源池以按需自服务的方式供应和管理的模 式.

注:资源实例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应用和存储设各等.

[来源:GB/T32400-2015,定义3.2.5] 3. 2 云服务提供者cloud service provider 提供云服务的参与方.

[来源:GB/T32400-2015,定义3.1.6] 3.3 云服务客户cloudservice customer
YD/TXXXXXXXX 使用云服务而处于一定业务关系中的参与方.

注:业务关系不一定包含经济条款.

[来源:GB/T32400-2015,定义3.2.11] 3. 4 云服务客户数据cloudservice customer data 基于法律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由云服务客户所控制的一类数据对象.

这些数据对象包括输入 到云服务的数据,或云服务客户通过已发布的云服务接口执行云服务所产生的数据.

注1:法律原因包括等.

注2:云服务可包含或操作非云服务客户数据.

非云服务客户数据可包括云服务提供者可访问的数据,其他来源的 数据,或公开可获取的数据.

但是,按照一般的原则,云服务客户通过使用云服务在非云服务客户数据上所产生 的数据可能是云服务客户数据,除非在云服务协议中有相反的条款规定.

[来源:GB/T32400-2015,定义3.2.12] 3. 5 云服务衍生数据cloudservice derived data 由云服务客户和云服务交互所产生的云服务提供者控制的一类数据对象.

注:云服务行生数据包括日志数据,授权用户数以及授权用户的身份,配置数据和定制化数据.

其中,日志数据 记录了谁在什么时间使用了服务,使用了什么功能和数据等.

配置数据和定制化数据用于云服务的配置和定制化.

[来源:GB/T29246-2017,定义3.2.13] 3. 6 云服务提供者数据cloud service provider data 由云服务提供者控制,与云服务运营相关的一类数据对象.

注:云服务提供者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信息、云服务特定的虚拟机信息、存储和网络资源配置信 息、数据中心的整体配置和使用信息、物理和虚拟机资源的故障率和运 营成本等.

[来源:GB/T29246-2017,定义3.2.16] 4具体指标 4.1信息披露 云服务提供者应在协议中明确的企业基本信息.

其规范性描述,应包括以下信息: 一一企业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包括名字、地址、邮箱、电话号码等: 4.2数据处理安全性 云服务提供者应保证数据处理过程的保密性,承诺采取适当措施保障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对 云服务客户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安全负责.

其规范性描述,应包括以下信息: 一一承诺在用户未授权的情况下,不会访问或使用,也不会向任何第三方泄露用户数据,但为向 用户提供服务,或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应国家机关要求提供的情形除外: 一一承诺与本企业相关人员签订适当的合同,规定有关保密的相关义务,限制其处理未经授权的 用户数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CS 33.040.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业标准 XX/TXXXXX-XXXX 云化城域网参考架构及技术要求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loudmetro area networkreference architecture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概述.... 6云化城域网参考架构.. 6.1城域网云化架构设计原则. 6.2城域网云化参考架构. 6.3云化城域网关键特征 7城域网节点云化技术要求.

7.1接入节点云化技术要求. 7.2业务网关云化技术要求. 7.2.1业务网关云化技术概述.

7.2.2控制面技术要求.. 7.2.3转发面技术要求. 7.2.4转控分离接口技术要求. 8SDN控制器接口技术要求. 8.1SDN控制器北向接口 10 8.2SDN控制器南向接口, 10 附录A(规范性)云化城域网演进. 11 A.1城域网云化演进总述 A.2城域网接入层云化演进. A.3城域网汇聚层云化演进. A.4云化城域网演进场景.. 13 A.4.1小规模VNF部署场景 13 A.4.2最小Fabric应用场景. 14 A.4.3扩展容量及服务应用场景. A.4.4完全云化场景.... 服务平台 15 附录B(资料性)云化城域网演进参考思路. 1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内容起草.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赛 特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 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霞、陈华南、宋雪雁、陈国义、朱永庆、伍佑明、魏月华、张征、 袁世章、陈迅、杨冰、周惠琴、汪俊芳、郑金志.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云化城域网参考架构及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采用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及云化技术,对城域网进行云化重 构,本文件拟定义通用的云化城域网参考架构及关键技术,包括城域网节点云化技术与SDN 控制器接口技术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我国云化城域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同时,也适用于相关网络设备的研制、 开发和技术引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BBF TR-384云化中心机房参考架构(Cloud Central Office Reference Archi tectural Framework) BBFTR-178场景2:多业务宽带网关和节点需求(Issue 2:Multi-Service 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 and Nodal Requirement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宽带接入抽象broadbandaccessabstraction 一种通过定义标准化的南向、北向接口技术,实现对传统接入设备的抽象处理,并通过 提供简化功能视图实现到SDN控制器访问的方法.

4缩略语 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AA 认证、授权与计费 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 AN 接入节点 Access Node ASBR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Autonomous System Boundary Router BAA 宽带接入抽象 Broadband Access Abstraction BBF 宽带联盟 Broadband Forum BBU 室内基带处理单元 Building Base band Unite BGP 边界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1 BRAS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 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
BSS 业务支撑系统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CCO 云化端局 Cloud Central office CGN 运营级网络地址转换 Carrier-Grade NAT CP 控制面 Control Plane CPE 客户前置设备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CR 核心路由器 Core Router CUSP CU分离协议 Control and User Plane Separation Protocol DC 数据中心 Data Centre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EMS 网元管理系统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PC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 Evolved Packet Core EVPN 以太网虚拟专用网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FBB 固定宽带 Fixed Broadband FlexE 灵活以太网 Flex Ethernet IGMP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1 IPoE 基于以太网的IP连接 IP over Ethernet ISIS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Intermediate System-Internediate System ITMS 终端综合管理系统 Integrated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 L2TP 二层隧道协议 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 MAN 城域网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O 管理和编排 Management and Orchestration MBB 移动宽带 Mobile Broadband MEC 移动边缘计算 Mobile Edge Computing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NAT 网络地址转换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NFVI 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OAM 运行、管理和维护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LT 光线路终端 Optical Line Terminal ONU 光网络单元 Optical Network Unit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S 运营支撑系统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PFCP 包转发控制协议 Packet Forwarding Control Protocol POD 分发点 Point of Delivery PON 无源光网络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PPoE 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协议 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 PNF 物理网络功能 Physical Network Function QoS 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RAN 无线接入网络 Radio Access Network SDN 软件定义网络 Software Definition Network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1 段路由 Segment Routing 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240 CCS L78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云原生能力成熟度模型 第2部分:业务应用 Cloud nativ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Part 2:Application (报批稿) 2022年12月19日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xXXXX-XXXX 目次 前 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云原生业务应用成熟度模型. 4.1概.述.... 4.2云原生业务应用特性成熟度评估方法 4.3云原生业务应用综合成熟度评估方法 5基础设施域能力要求, 5.1基础设施资源 5.2基础设施运维 6应用研发域能力要求 6.1架构设计 6.2开发构建 6.3测试管理 6.4部署发布 10 7服务治理域能力要求, 10 7.1注册发现 10 7.2流量管理 11 7.3服务容错 II 7.4服务降级 12 7.5故障注入, 12 7.6链路跟踪 13 7.7应用监控 13 7.8日志管理 服务平台 14 7.9配置管理
YD/T 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云原生能力成熟度系列标准之一.

该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第1部分:技术平台.

-第2部分:业务应用.

-第3部分:安全架构.

-第4部分:电信行业IT业务系统.

-第5部分:中间件平台服务.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腾讯 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谐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安畅网络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丹、刘如明、栗蔚、陈屹力、邹文浩、朱松、厉启鹏、任秀森、张琦、高巍、 才振功、徐运元、方佳伟、郑然、马洪喜、陈晓露、张玮、俞仁杰、郭肠、胡建华、陶捷、陈鹏翔、李 雪、白国涛、陈航、王勇、苏龙华、朱祥磊.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 xXXXX-XXXX 引言 伴随着云原生日益成熟,容器、微服务、服务网格等云原生技术逐步在企业业务应用研发建设中落 地应用.

为评估基于云原生构建的企业业务应用能力成熟度水平,促进云原生技术广泛落地,开展云原 生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化活动势在必行.

《云原生能力成熟度模型》拟由5部分构成.

-第1部分:技术架构.

目的在于规范云原生技术架构和服务能力,指导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建设云 原生技术平台.

-第2部分:业务应用.

目的在于指导用户基于云原生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路径,帮助用户提升云 原生应用水平.

-第3部分:安全架构.

目的在于规范云原生安全架构和服务能力,指导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提高云 原生平台和应用的安全水平.

-第4部分:电信行业IT业务系统.

目的在于指导电信行业用户基于云原生的IT业务系统的建设路 径,帮助电信行业用户提升云原生应用水平.

-第5部分:中间件平台服务.

目的在于规范中间件平台服务能力,指导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建设中 间件平台服务.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YD/T XXXXX-XXXX 云原生能力成熟度模型第2部分:业务应用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云原生构建的业务应用的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从基础设施域、应用研发域、 服务治理域等三个方面评估云原生业务应用在弹性、高可用、自愈性、可观测性以及自动化等方面的 云原生能力成熟度.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在基于云原生构建业务应用过程中,对业务应用的云原生化程度进行评估,也适 用于为企业提供业务应用向云原生转型的参考和指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ommon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3术语和定义 GB/T11457-2006、ISO/IECTS23167: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云原生应用程序cloudnativeapplication 明确设计为在云服务中运行并利用云服务的功能和环境的应用程序.

[来源:ISO/IECTS 23167:2020 3.6] 3. 2 云原生cloudnative 面向云应用设计的一种思想理念,充分发挥云效能的最佳实践路径,帮助企业构建弹性可靠、松耦 合、易管理、可观测的应用系统,提升交付效率,降低运维复杂度.

3.3 云原生业务应用cloudnative bussiness application 用于帮助企业解决业务需求云原生应用程序(3.2),具备弹性、高可用、自愈性、可观测性以及 自动化等特性,以下简称云原生应用.

3. 4 容器container 一种进程级的虚拟化隔离技术.

3.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测试方法 Testmethodsfor serverinimmersion cooling datacenter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3-xx-xx发布 2023-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IV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5 4缩略语.. 5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6 6信号完整性测试. 6.1高速信号完整性测试. 6.2中央处理器互连总线余量测试 6.3直接媒体接口/上行链路余量测试. 6.4内存余量测试... 6.5时钟信号测试.. 8 6.6串行高级技术附件总线/串行连接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总线信号测试 6.7通用串行总线信号测试 8 6.8以太网信号测试. 6.9低速信号完整性测试. 7电源完整性测试..... 9 10 7.1中央处理器电源测试 10 7.2中央处理器电源测试. 10 7.3负载点电源测试, 01 7.4低压降测试. 10 7.5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热插拔测试. 11 8节点稳定性测试.. 12 8.1整机直流循环测试, 12 8.2整机重启测试.. 12 8.3整机交流循环测试.

12 8.4整机随机交流循环测试, 13 8.5整机满负载压力测试. 13 8.6整机空闲测试. 9节点可靠性测试... 15 9.1储藏测试.

15 9.2非工作随机振动测试, 15 9.3非工作正弦扫频测试 15 9.4非工作冲击测试. 16 9.5非工作裸机自由落体测试, 16 9.6静压测试.. 16 9.7包装跌落测试. 9.8包装跌落应变测试,
YD/TXXXX-XXXX 9.9包装跌落后红墨水测试. 17 10节点交互测试..... 10.1硬盘热插拔对其它硬盘的性能影响测试 10.2硬盘热插拔对电源质量影响测试. ..19 10.3硬盘热插拔对其它PCIE设备影响测试. .19 10.4复位基板管理控制器与硬盘热插拔交互影响测试, ..20 10.5升级基板管理控制器与硬盘热插拔交互影响测试 ..20 10.6硬盘背板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升级对硬盘功能影响测试. .20 10.7硬盘压力下整机重新启动/直流循环测试.. .21 10.8网卡等PCIE设备在压力下整机重启/直流循环性能影响测试.. .22 10.9网卡等PCIE设备在压力下整机重启/直流循环性能影响测试, .22 10.10同一PCIE设备端口间性能影响测试... .22 10.11基板管理控制器反复复位和带内系统压测, 23 10.12基板管理控制器反复升级和带内系统压测. .23 10.13基板管理控制器压力和带内系统压测... ..23 11节点容错测试................ .25 11.1系统容错测试-不同型号中央处理器混装在一块单板上, .25 11.2系统容错测试-中央处理器数量异常.. 11.3系统容错测试-中央处理器位置异常. .25 11.4系统容错测试-无散热器.... ..26 11.5系统容错测试-不同内存混插... .26 11.6系统容错测试-内存配置位置错误..... 11.7系统容错测试-内存过温.... ..27 11.8系统容错测试-硬盘反插... .27 11.9系统容错测试-故障硬盘插入. 11.10系统容错测试-硬盘插拔... ..28 11.11系统容错测试-PCIE卡漏插电源线... 11.12系统容错测试-网线插拔.. ..28 11.13系统容错测试-漏插线缆. .29 11.14系统容错测试-线缆反插 11.15系统容错测试-线缆插错...... ..29 11.16系统容错测试-无实时时钟... .29 11.17系统容错测试-实时时钟电池反接.. . 30 11.18系统容错测试-硬盘背板插入不支持的硬盘.. .30 11.19系统容错测试-硬盘背板升级非本板的固件.

. 30 11.20系统容错测试-通用串行总线设备过流. .31 11.21系统容错测试-通用串行总线反插.. 11.22系统容错测试-升级非本单板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文件.

31 11.23系统容错测试-升级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文件过程中断电, .32 11.24系统容错测试-基板管理控制器升级非本板基板管理控制器文件, 32 11.25系统容错测试-基板管理控制器升级过程中断电, .32 11.26系统容错测试-基板管理控制器升级非本板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文件.... ..32 II
YD/T XXXX-XXXX 11.27系统容错测试-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升级过程中断电. 33 12节点硬件性能测试... 34 12.1中央处理器性能测试, 12.2内存性能测试. 12.3硬盘输入输出性能测试.. 13节点散热测试. 35 13.1功耗测试.. 35 13.2温度测试. 13.3可插拔部件更换测试... 13.4泵异常测试.... 14节点丝印及指示灯测试 14.1服务器丝印确认规范测试.

14.2服务器指示灯开机按钮发光二极管测试 37 14.3服务器指示灯用户身份证明发光二极管测试 38 14.4服务器指示灯健康状态发光二极管测试.

14.5硬盘发光二极管测试...... 14.6串行高级技术附件总线端口发光二极管测试 15典型业务性能测试........ 40 15.1数据库性能测试-联机事务处理过程性能测试(小实例) 10 15.2数据库性能测试-联机事务处理过程性能测试(大实例) 15.3数据库性能测试-联机事务处理过程性能测试(最佳配置) 10 16液冷机柜散热能力测试........ 14 17服务器PSU测试... 46 18液冷机柜可靠性测试... 48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会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 通信集团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富联精密电子(天津)有 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音默森网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诺亚氟化工有限公司、3M中国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亮、张军、李洁、文芳志、钟杨帆、谢丽娜、方海宾、郭锐、唐虎、曹洪浩、 刘向东、贺永宝、孙春甲、刘丹、李小鹏、赵继壮、李海滨、池海清、龚海峰、林韦成、刘晓娟、何立 权、赵娜、冯子玲、李儒旭、王树华、鲍处瑾、张向阳、蓝滨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A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3. 040.40 CCS M3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云数据中心服务器测试方法 Test specifications of cloud puting data center server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信号完整性测试 5.1 PCIe信号测试 5.2 DDR信号测试. 5.3 低速信号测试 6电源完整性测试. 6.1 开关电源测试 线性电源测试 4 6.2 4 6.3 电子熔丝测试 7服务器稳定性测试.. 7.1 整机直流下电重启测试 5 7.2 整机热重启测试.. 5 7.3 整机交流下电重启测试 5 7.4 整机异常交流下电重启测试.

6 7.5 整机满负载压力测试. 6 7.6 整机空闲测试... 8服务器可靠性测试. 环境气候测试 7 8.1 环境机械测试 7 8.2 8 包装运输测试. II 8.4 安规测试 12 8.5 四角测试 16 9服务器交互测试 .17 9.1 硬盘交互测试 17 9.2 PCIE设备交互测试 19 9.3 PSU模块交互测试 20 9.4 BMC交互测试. 21 10服务器容错测试 23 10.1 CPU容错测试.. .23 10.2 内存容错测试. .24 10.3 25 10.4PCIe设备容错测试, 27 10.5网口容错测试. 28 10.6PSU容错测试, 28 10.7线缆容错测试. .30 10.8RTC电池容错测试 31 10.9风扇容错测试.. .31 10.10USB设备容错测试 33 10.11BI0S/BMC容错测试 33 11服务器散热测试, 35
YD/T XXXX-XXXX 11.1整机热测试. 35 11.2风扇调速策略验证. 37 12服务器丝印及指示灯测试 38 12.1服务器丝印确认测试 38 12.2服务器指示灯确认测试 38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 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有限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 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丽娜,郭锐,李洁,贺永宝,郭亮,曹洪浩,唐华斌,高丛文, 王娟,杨彬彬,郭猛,李占阳,杜希,袁振涛.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云数据中心服务器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云数据中心服务器的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整机稳定性、整机可靠 性、服务容错测试、服务器散热测试等领域的通用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云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引入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349822017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 YD/T AAAAAAAA 云数据中心服务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由计算机场地、配套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硬件(物理和虚拟资源)、信息系统软件、 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组织.

[来源:GB/T34982-2017,定义3.3] 3.2 云数据中心 cloud conputing data center 3.3 服务器机柜serverrack 一种安放云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终端交换机设备的机架,具备良好的刚度和 强度以及承载能力,满足数据中心设备的电磁隔离、接地、布线、通风散热等性能要求.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