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4305.2-2024 通信用光电混合活动连接器 第2部分:双工LC型(备案版).pdf
ICS 33.180.20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4305.2-202X 通信用 光电混合活动连接器 第2部分:双工 LC型 Optical-electric hybrid connector for telemunication- Part 2:Type duplexLC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4305. 2202X 目次 前 言. III 引 言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求.. 3 4.1分类.. 4.2接口图形、配合尺寸. 4.3其他尺寸... 4.4标准光电连接器. 4.5光电连接器的外观和端面. 4.6光电连接器的光电性能, R 4.7材料... 4.8环保符合性. 11 5质量评定程序, 12 5.1质量评定程序分类. 12 5.2鉴定批准程序. 12 5.3质量一致性检验.
14 6参数测试.. 6.1环境要求, 16 6.2测试条件. 16 6.3测试方法. 16 7环境和机械可靠性试验 21 7.1试验环境要求. 17 7.2高温老化试验, 18 7.3低温贮存试验 18 7.4温度循环试验. 7.5湿度老化试验, 18 7.6加湿温度循环试验.
18 7.7盐雾试验, 18 7.8振动试验, 18 7.9机械冲击.. 18 7.10弯曲试验. 18 7.11扭曲试验. 19 7.12抗拉力试验.
19 7.13尾部拉伸试验. 61 7.14碰撞试验. 20 7.15 机械耐久性试验. 20 7.16重复性. 20 7.17插拔. 20 7.18互换性. YD/T4305.2202X 7.19插拔力. 8检验规则. 8.1检验职责, 8.2检验分类. 8.3出厂检验. 8.4型式检验.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9.2包装. 9.3运输. 9.4贮存,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4305.2-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4305《通信用光电混合活动连接器》的第2部分.
YD/T4305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SC型; 一第2部分:双工LC型.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特发信息光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东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容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德强、刘泰、朱信海、蒋柏林、赵小博、高亮、沙和鸣、张建峰、徐秋霜、 李婧、姚秋飞、陈周、解创创、辛天禹、李环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Ⅱ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020.3-2024 城域接入用单纤双向波分复用器 第3部分:LWDM(备案版).pdf
ICS33.180.01 CCS M 33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4020.3-202X 城域接入用单纤双向波分 复用器 第3部分:LWDM Singlefiberbi-directional 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ersformetroaccess network-Part3:LWDM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4020.3-202X 目次 前 引I IV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分类. 5.1按传输距离应用分. 5.2按封装方式分. 5.3按工作温度范围分. 5.4其他分类 6技术要求.. 8 6.1光纤类型. 6.2接口要求. 6.3波长分配 6.4光学特性 6.5封装结构. 10 6.6波长信息标识. 10 6.7环保符合性. 10 7测试方法, 7.1测试环境要求. 10 7.2测试仪器. 10 7.3中心波长、中心波长偏差、ndB带宽、通带平坦度、插入损耗、插入损耗均匀性、相邻通道隔 离度、非相邻通道隔离度、偏振相关损耗、波长热稳定性、插入损耗热稳定性, 7.4成对合分波器插损、成对合分波器插损均匀性. 14 7.5回波损耗., 14 7.6方向性... 14 8可靠性试验. 15 9检验规则.. 16 9.1出厂检验, 9.2型式检验. 10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YD/T4020.3-202X 10.1标识 10.2包装 10.3运输 10.4贮存. 附录A(资料性)BiDi-LWDM的实现原理 附录B(资料性)BiDi-LWDM封装结构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4020.3-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YD/T4020《城域接入用单纤双向波分复用器》的第3部分.
YD/T4020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DWDM; 第2部分:CWDM: 第3部分:LWDM: 第4部分:MWDM.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 中兴新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 有限公司、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 司、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德科立光电 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建军、刘昊、刘璐、谢俊杰、盛夏、武成宾、孔祥君、蒋臣迪、李建、徐旺 生、薄生伟、魏志坚、陈聪、马钧、芦国斌、张伟、傅晓明、王雷、许助勇.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4002-2024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备案版).pdf
ICS 33. 060. 99 CCS M36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4002 -XXxx 代替YD/T4002-2021 5G 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 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5G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munication network- test method of eMBB user equipment (Phase 1) x×××-××-××发布 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V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3.2 缩略语 4 测试环境 4. 1 业务和功能测试环境 4.2 射频测试环境和无线资源管理测试环境 4.3 协议测试环境 4. 4 网络兼容性测试环境 5基本功能和业务, D 5.1 概述 5 5.2 基本业务 5.2.1NSA模式的数据业务分流, 5.2.25G标识显示, 6 5.2.3移动数据业务 5.2.4业务速率测试 5.3基本功能 18 5.3.1开、关机功能 18 5.3.2运营商网络选择功能 19 5.3.3双音多频功能 61 5.3.4信息显示功能 19 5.3.5 SRS Switching功能测试 .21 5.3.6SA模式下帧结构测试 22 5.3.7下行跨时隙调度(可选) .25 5.3.8SA/NSA双模功能测试(可选) 26 5.4IPV4、IPV6测试. 26 5.4.1SA网络下IPV6测试. 5.4.2EN-DC网络下IPV6测试 26 5.5SUL共享基本功能(可选) 26 5.5.1时隙结构功能, .26 5.5.2SULPRACH随机接入 27 5.5.3SUL和ULPUCCH变更功能 27 5.5.4SUL和ULPUSCH半静态变更功能 5.5.5SUL和ULPUSCH动态变更功能 5.5.6SUL和ULSRS变更功能. 5.5.7SUL和UL并发功能. 5.6EN-DC场景上行频谱共享基本功能(可选) 67 5.6.1LTE和NR上行共享方式. YD/T XXXX-XXXX 5.6.2TDM下UE支持在LTEUL和NRSUL的切换时间. 5.7不同业务类型测试.
30 5.7.1SA工作模式5QI测试 .30 5.7.2NSA工作模式5QI测试. ..30 5.8头压缩测试, .30 6无线射频性能测试 ..31 6.1SA发射机特性 .31 6. 1.1 输出功率 31 6.1.2 输出功率动态范围 ..70 6.1.3 发射信号质量.
116 6. 1. 4 输出射频频谱特性 134 6.2SA接收机特性. .. 159 6.2.1概述 159 6.2.2 接收机参考灵敏度 -.160 6.2.3 最大输入电平 168 6. 2. 4 邻道选择性 .171 6.2.5 阻塞特性 ..183 6.2.6 杂散响应 201 6.2.7 互调特性 ..204 接收机杂散 6.3EN-DC发射机特性.
.211 6.3.1输出功率 .211 6.3.2输出功率动态范围 .218 6.3.3发射信号质量 227 6.3.4输出射频频谱特性 ...245 6.4EN-DC接收机特性. 291 6.4.1接收机参考灵敏度 ..291 6.4.2最大输入电平 ..291 6.4.3邻道选择性(ACS) .292 6.4.4阻塞特性 .292 6.4.5杂散响应 .293 6.4.6互调特性 .293 6.4.7接收机杂散 .293 6.5UL-MIMO发射机特性 294 6.5.1输出功率 . 294 6.5.2输出功率动态范围 .294 6.5.3发射信号质量, 294 6.5.4输出射频频谱特性 295 6.6UL-MIMO接收机特性 .295 6.6.1接收机参考灵敏度 296 6.6.2最大输入电平 296 6.6.3邻道选择性 296 6.6.4阻塞特性 .296 II YD/T XXXX-XXXX 6.6.5杂散响应 ..296 6.6.6互调特性.. ...296 6.7SUL发射机性能测试 ..296 6.7.1UE最大输出功率.... ...296 6.7.2UE最大输出功率回退. ..296 6.7.3UE补充最大输出功率回退. ...296 6.7.4配置输出功率. ..296 7解调性能测试 ..296 7.1PDSCH解调性能测试.. ..296 7.1.12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2X2MIMO,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6 7.1.22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2X2MIMO,SA和NSA增强类型1接收机 297 7.1.32接收FDD FR1PDSCH映射类型A且CSI-RS与PDSCH重叠的性能测试-2X2 MIMO,SA 和NSA接收机. ..297 7.1.42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B性能测试-2X2MIMO,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7 7.1.5 2接收FDD FR1 PDSCH映射类型A且LTE-NR共存性能测试-4x2 MIMO,SA和NSA 基线接 收机297 7.1.62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2X2MIMO,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7 7.1.72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2X2MIMO,SA和NSA增强类型1接收机 297 7.1.82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A且CSI-RS与PDSCH重叠性能测试-2X2MIMO,SA和 NSA基线接收机... ..297 7.1.92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B性能测试--2X2MIMO,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7 7.1.104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2x4MIM0,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7 7.1.114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4X4MIMO,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7 7.1.124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4X4MIM0,SA和NSA增强类型1接收机 297 7.1.134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A且CSI-RS重叠于PDSCH性能测试-4X4MIMO,SA 和NSA基线接收机 .....297 7.1.144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B性能测试-2x4MIMO,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7 7.1.154接收FDDFR1PDSCH映射类型A且LTE-NR共存性能测试-4x4MIMO,SA和NSA基 线接收机.... .....298 7.1.164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2x4MIM0,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8 7.1.174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4X4MIM0,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8 7.1.184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2x4MIMO.SA和NSA增强类型1接收机 298 7.1.194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A性能测试-4X4MIMO,SA和NSA增强类型1接收机 298 7.1.204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A且CSI-RS重叠于PDSCH性能测试-2x4 MIMO,SA 和NSA基线接收机 ..298 7.1.214接收TDDFR1PDSCH映射类型B性能测试-2x4MIMO,SA和NSA基线接收机...298 7.2PDCCH解调性能测试. 7.2.12接收F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SA和NSA... ...298 III YD/TXXXX-XXXX 7.2.22接收F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节能. 7.2.32接收FDDFR1PDCCH2发射天线性能-SA和NSA ..298 7.2.42接收T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SA和NSA.. 7.2.52接收T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节能...... ....298 7.2.62接收TDDFR1PDCCH2发射天线性能-SA和NSA, 7.2.74接收F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SA和NSA. ...299 7.2.84接收T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节能... ...299 7.2.94接收F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SA和NSA..... ...299 7.2.104接收T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SA和NSA............ 7.2.114接收TDDFR1PDCCH1发射天线性能-节能..... ...299 7.2.124接收TDDFR1PDCCH2发射天线性能-SA和NSA. ..299 7.3PBCH解调性能测试...... 7.4下行数据测试... 7.4.1FR1单载波持续下行数据速率性能测试. .....299 7.5信道质量指示上报测试......... ....299 7.5.12接收FDDFR1SA和NSAAWGN条件下周期性CQI上报测试. ....299 7.5.22接收FDDFR1SA和NSA衰落条件下周期性宽带CQI上报测试. 7.5.32接收FDDFR1SA和NSA衰落条件下非周期性子带CQI上报测试 ...299 7.5.42接收TDDFR1SA和NSAAWGN条件下周期性CQI上报测试.. .....299 7.5.52接收TDDFR1SA和NSA衰落条件下周期性宽带CQI上报测试... 7.5.62接收TDDFR1SA和NSA衰落条件下非周期性子带CQI上报测试, 7.5.74接收FDDFR1SA和NSAAWGN条件下周期性CQI上报测试.. ..300 7.5.84接收FDDFR1SA和NSA衰落条件下周期性宽带CQI上报测试 ....300 7.5.94接收FDDFR1SA和NSA衰落条件下非周期性子带CQI上报测试... ...300 7.5.104接收TDDFR1SA和NSAAWGN条件下周期性CQI上报测试... ....300 7.5.114接收TDDFR1SA和NSA衰落条件下周期性宽带CQI上报测试... ..300 7.5.124接收TDDFR1SA和NSA衰落条件下非周期性子带CQI上报测试.. ..300 ....300 7.6.12接收FDDFRISA和NSA使用4TXtype1单阵面码本的单个PMI上报测试 7.6.22接收FDDFR1SA和NSA使用8TXtype1单阵面码本的单个PMI上报测试 ....300 7.6.32接收TDDFR1 SA和NSA使用4TXtype1单阵面码本的单个PMI上报测试 7.6.42接收TDDFR1SA和NSA使用8TXtype1单阵面码本的单个PMI上报测试 ..300 7.6.54接收FDDFR1SA和NSA使用4TXtype1单阵面码本的单个PMI上报测试 ....300 7.6.64接收FDDFR1SA和NSA使用8TXtype1单阵面码本的单个PMI上报测试 ..300 7.6.7 4接收TDDFR1SA和NSA使用4TXtype1单阵面码本的单个PMI上报测试 ....300 7.6.84接收TDDFR1SA和NSA使用8TXtype1单阵面码本的单个PMI上报测试 ..301 7.7.12接收FDDFR1SA和NSARI上报测试 ..301 7.7.22接收TDDFR1SA和NSA RI上报测试 ...301 7.7.34接收FDDFR1SA和NSA RI上报测试 ..301 7.7.44接收TDDFR1SA和INSARI上报测试... ...301 8无线资源管理一致性测试.. ..301 8.1 ENDC....... ....301 IV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960.3-2024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测试方法 第3部分:业务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 040.50 CCS M 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960.3XXXX 基于公用电信网 的宽带客户网关 虚拟化测 试方法第3部分:业务要求 Test method for broadband customer gateway virtualization based on public telemunication network-Part3:Requirement of service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3960.3-XXXX 目次 前 引 言 IV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定义、术语和缩略语, 1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1 4 测试配置 测试设备信息记录表 2 5 .3 6 业务管理测试. .3 6.1 网络资源开通功能.
.3 6.2 用户开通测试. .4 6.3 用户配置业务界面功能测试 .5 6.4 动态更改业务配置测试, .5 7 基础业务测试 .6 7.1 宽带上网业务测试. .6 7.2 家庭WiFi组网和漫游测试. .6 7.3 语音虚拟化功能测试(可选) .7 7.4 IPTV虚拟化功能测试.. .8 8 增值业务测试. .8 8.1 家长控制业务测试 .8 8.2 家庭边缘存储业务测试 .9 8.3 VPN隧道业务测试 6′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3960.3-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YD/T3960《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测试方法》的第3部分, YD/T396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实体网关: 一一第2部分:虚拟网关: 一第3部分:业务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的起草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 公司.
本文件的主要起草人:丁海、杨雨苍、彭凯、陈洁、孙艳宾、袁立权、罗建孝.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YD/T3960.3-XXXX 引言 随着宽带提速降费不断推进以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运营商开始探索新的网 关管理运维模式.
宽带客户网络虚拟化实现了网关设备集中式管理,使运营商对宽带网络的 运维更加高效,并可为用户提供潜在的更加多样化的业务.
2019年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 客户网关虚拟化系列标准已经报批,垂需根据技术规范制定测试规范,指导设备的研发、验 证和测试,对于后续推广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YD/T3960《基于公用电 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测试方法》旨在规定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的各类宽带客户虚拟网关 的实体网关、虚拟网关及相关管理平台的功能、性能、业务等方面的测试验证要求,拟由三 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实体网关.
目的在于规定宽带客户虚拟化网关中的实体网关在设备功能、 性能指标和管理功能等方面应遵循的测试要求和用例.
第2部分:虚拟网关.
目的在于规定宽带客户虚拟化网关中的虚拟网关在设备功能、 性能指标和管理功能等方面应遵循的测试要求和用例.
一第3部分:业务要求.
目的在于规定宽带客户虚拟化网关中的实体网关和虚拟网关 一起为用户提供的业务要求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V YD/T3960.3-XXXX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测试方法 第3部分:业务要求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中虚拟化架构提供的业务测试方法,包 括业务管理配置测试、基础业务功能测试和增值业务功能测试等.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中实体网关、虚拟网关和相应的业务 管理平台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3420.1-2018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第1部分:总体要求 YD/T3420.2-2018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第2部分:语音虚拟化技术要求 YD/T3420.7-2021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关虚拟化第7部分:管理要求 IEEE 1905.1-2013异构技术融合数字家庭网络标准(IEEE Standard for a Convergent Digital Home Network for Heterogeneous Technologies) 3 定义、术语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定义的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 ACS:远程管理系统《AutoConfiguration System) ALG: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AN:接入网(Access Network) ARP: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BNG: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Gateway) BOSS: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 and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BRAS: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AccessServer) CVLAN:用户VLAN(Customer VLAN) DDNS:动态域名服务(DynamicDomainName Server) DDNS:动态域名解析服务(Dynamic Domain Name Server)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LNA: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DoS:拒绝服务(Denialof Service) 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EM:网元管理(Element Management) EIS: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Network)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956-2024 电信领域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备案版).pdf
ICS 33.040 YD CCS M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956 20XX 代替YD/T3956-2021 电信领域数据安全 风险评估规范 (报批稿) Specification for telemunication field data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3956-20XX 目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2 5 概述 5. 1 评估原则 5.2 评估内容, .3 风险评估流程.
.3 6. 1 评估整体流程, .3 6.2 组建评估团队 .4 6.3 确定评估范围. .5 6.4 制定评估方案. .5 6.5 实施风险评估. .5 6.6 形成评估报告, .5 风险评估方法.
.. 7. 1 人员访谈 .6 7.2 资料查验, ..6 7.3 人工核验 .6 7.4 工具测试 .6 8 实施风险评估, . 8.1 数据处理活动分析. .6 8.2 合规性评估.
.6 8.2.1 概述. .6 8.2.2 正当必要性评估. .7 8.2.3 基础性安全评估 8.2.4 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评估 .1 8.3 安全风险分析 .16 8.3.1 风险源识别. .1. 8.3.2 安全影响分析 .22 8.3.3 综合风险研判 .24 8.3.4 评估结果与风险控制 .24 评估工具, .24 9.1 评估工具的安全要求.
.24 9.2 评估工具的使用要求 .24 6 常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工具, .25 附录A(资料性)电信领域数据分类参考. .26 参考文献. .28 YD/T 3956-20XX 前言 草.
本文件是“电信领域数据安全”系列标准之一.
该系列标准预计结构及名称如下: 1、《电信领域数据安全通用要求》 2、《电信领域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本文件) 3、《电信网和互联网数据安全评估技术实施指南》 本文件代替YD/T3956-2021《电信网和互联网数据安全评估规范》.
与YD/T3956-2021相比,除 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将标准的适用范围调整为适用于电信领域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处理 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b)增加数据处理活动分析过程,正当必要性评估依据,包括风险源识别、安全影响分析及综合 风险研判等内容的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工具等章节(见8.1、8.2.2、8.3、9): c)增加资料性附录A,用于进行典型领域数据分类参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限公司、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 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数达信息 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数安行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竞远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明朝万达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 司.
YD/T 3956-20XX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媛媛、郭建南、姜宇泽、魏薇、庞妹、张硕、李秋昆、沈怡欣、叶东岳、 江为强、孙艺、江浩、张晓琴、范亚辉、郭晓乐、李德智、宋博韬、邵萌、孙勇、张坤、王昕、刘玉 红、何刚、王世彪、曹玉珍、彭雪娜、宋文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一-2021年首次发布; 一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电信领域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信领域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流程、方法及工具等.
本文件适用于电信领域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处理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 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电信领域一般数据处理者对其数据处理活动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也可参 照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数据data 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
3. 2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息服务 [米源:GB/T 29246-2017,2.71,有修改] 3. 3 合规性评估pliance assessment 评估数据处理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等相关要求的过程.
电信数据处理者telemunication dataprocessor 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且在电信数据处理活动中自主决定处理目的、处理方式的电信业 务经营者.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930-2024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6GHz以下频段基站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备案版).pdf
ICS 33. 060. 99 CCS M36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3930 XXXX 代替YD/T3930-2021 5G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6GHz以下频段基 站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5G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munication network- Test method of sub 6GHz gNB equipment (Phase 1) 行业标准信息服 (报批稿) 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3930XXXX 目次 前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符号和缩略语... 4概述...... 4.1测试配置 4.2测试内客. 4.3测试仪表要求 5物理层基本功能测试 5.1带宽与顿结构. 5.2随机接入. -.6 5.3同步 11 6物理信道、链路自适应与调度 20 18 6.1测试连接配置 6.2.共和控制信道传输格式... 29 6.3自适应调制与编码... 20 6.4资源分配与调度... 21 6 5 CQI/PMI/RI 上报 . 22 6.6 BWP 操作.. .32 29 7多天线技术... 7.1下行单用户闭环MIMO传输 33 7.3基于码本的单用户2流上行传输(TDO基站必选,FD基站可选) 7.2下行多用户MIMO传输 33 7.4基于非码本的单用户2流上行传输(可选) 34 7.5上行多用户MIMO传输 HC 7.6单用户单流上行传输(适目于FD基站) 35 高层协议基能测. 36 8.1系统信息广播. 36 9 8.2 BRC 连接控制. 8.3初始安全激活(SA适用) 38 8.4NR系统内移动性管理(SA) 42 8.5N内的测量控与报告... 44 8.6 NR-LTE间移动性管理(SA 适用). 50 9EN-DC双连接测...... 51 9.1Optic 3X基本功能测试...... 55 9.2RC功能测试..... 55 9.3连接管理 56 9.4承载管理 59 10基站设备 性能测试, 61 10.1概述, .65 10.3.接收机传导测试........ 65 YD/T3930XXXX 10.4发射机OTA测试 10.5接收机OTA测试 167 11上行频谱共享测试(可选) 201 233 11.1LTE和NR上行频谱共享方案(可选) 11.2SUL基本功能测试(可选) 233 12 VoNR测试..... 235 237 12.1无线功能测试 237 12.2业务功能 247 13硬件测试.... 12.3 性能测试 257 13.1BU硬件性能测试 259 13.2射频单元硬件性能测试 259 附录A(规范性)参考测量信道 276 272 A.1固定参考信道A1(QPSK,R=1/3) 276 A.2动志范围测试的固定参考信道(16QMR=2/3) 附录B(规范性)基站环境要求. 276 B.1概述 278 278 B.2常现测试环境 B.4振动 B.3极限测试环境.
B.5电源 279 B.7OTA极限测试方法. B.6测试环境的测量 279 附录C(规范性)测试容限 279 282 C.1概述 C.2发射机测量 282 C.3接收机测量 1 282 附录D(规范性) 287 附录E(规范性)传导测试系统设置 OTA测试校准 292 E.1基站类型1-C发射机 293 293 E.2基站类型1-C接收机 E.3基站类型1-日发射机 295 E.4基站类型1-日接收机 附录F(规范性)0TA测试系统设置 297 300 F.1发射机 ..... 300 附录G(规范性) F.2接收机.. 302 附录H(规范性) 干扰信号.... 307 TRP 测量栅格. H.1概述 .................. 308 HL.2球面等角度栅格 308 308 .3球面等面积棚格, ..... 310 .4球面楚波纳契棚格 .5正交切法 311 6该矢空间法 H..模式相乘的正交两....... ...313 H.8使用密集采样的正交两切或三切法 H9整个球面稀疏采样法. ...313 H.10波束方向... 314 H.11峰值法.... ..315 II YD/T 3930-XXXX 13 预扫描.... HL.12崎值平均等扇区法, 315 315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929-2024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6GHz以下频段基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备案版).pdf
ICS 33. 060. 99 CCS M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3929 -XXXX 代替YD/T3929-2021 5G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6GHz以下频段基 站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5G digitalcellularmobile telemunication network-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ub 6GHz gNB equipment (Phase 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3929-XXXX 目次 前 言. A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无线网架构与接口.... 6 4.15G独立组网(SA)网络架构. 4.25G非独立组网(NSA)网络架构. 5gNB物理层基本功能要求 4 5.1系统参数(参数集与帧结构) 5.2信道复用. 5.3调制、信道编码、交织和加扰... 5.4多天线技术. 16 5.5参考信号. 17 5.6 HARQ.... .20 5.7资源分配和调度. 21 5.8带宽分段(BWP) 23 5.9功率控制.... .24 5.10PDCCH和下行控制信息 24 5.11PUCCH和上行控制信息 ..26 5.12同步和广播. 27 5.13随机接入.... 27 6gNB层二基本功能要求 ..28 6.1MAC层基本功能要求 6.2RLC层基本功能要求 6.3PDCP层基本功能要求 6.4SDAP层基本功能要求 29 7gNBRRC层基本功能要求 .29 7.1 RRC层功能.. 30 7.2系统信息提供. .31 7.3移动性管理(适用于SA) .32 7.4测量功能.. 34 7.5无线承载与QoS. 35 8 EN-DC双连接 8.1概述. 35 8.2无线网架构. 36 YD/T 3929-XXXX 8.3工作频段与系统带宽., . 38 8.4物理层EN-DC特定功能要求 88 8.5层2EN-DC特定功能要求. 8.6RRCEN-DC特定功能要求. 8.7小区管理... 39 8.8承载管理. .40 8.9EN-DC连接管理 .40 8.10EN-DC接口要求, 40 8.11同步... 9上行增强(可选).. 9.1上行频谱共享. 41 10网络切片... .44 10.1对网络切片的支持, 44 11基站设备 性能, 44 11.1概述 11.2工作频段与信道安排, .50 11.3发射机传导性能要求 .60 11.4接收机传导性能要求. ..79 11.50TA发射机性能要求 96 11.60TA接收机性能要求, .103 12接口要求..... 126 12.1Uu接口要求 126 12.2NG接口要求.
.127 12.3Xn接口要求.
127 12.4X2接口要求 .127 12.5F1接口要求.... .127 13BBU硬件与其它通用要求 128 13.1硬件通用要求 .128 13.2BBU电源与接地要求 129 14RRU硬件和其它通用要求 130 14.1RRU通用要求.
130 14.2RRU电源与接地要求 130 15IPv4和IPv6双栈要求.
131 16安全要求........ 132 16.1信令和用户面数据的机密性保护 132 16.2信令和用户面数据的完整性和抗重放保护. .132 16.3gNB设置和配置要求.. 132 16.4gNB内部密钥管理的要求 132 16.5gNB内部数据安全性要求. 132 16.6gNB安全环境的要求.
132 17VoNR功能要求... 132 附录A(规范性)参考测量信道... .134 A.1固定参考信道A1(QPSK,R=1/3) .134 1I YD/T3929XXXX A.2固定参考信道A2(16QAM,R=2/3) 134 附录B(规范性)干扰信号. 136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888.6-2024 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 第6部分:基于无人机的通信网智能巡检(备案版).pdf
ICS33.040 CCS M1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888.6-XXXX 通信网 智能 维护技术要求 第6部分:基于无人机的通信网智能巡检 Requirements for telemunications smart maintenance Part6:UAV system for network proactive maintenance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 言 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于无人机的通信网智能巡检系统体系架构. 5巡检无人机系统.. 5.1概述... 5.2巡检无人机. 5.3机载飞控系统. 5.4地面控制站. 5.5数据链系统. 5.6任务载荷... 5.7地面保障设备 6巡检对象及巡检内容, 7无人机智能逗检平台. 7.1系统功能结构. 7.2通信杆塔巡检.
7.3干线环境巡检.
7.4通信设备巡检.
7.5无线覆盖巡检 8 7.6巡检结果分析. 7.7飞行航线管理. 7.8无人机管理 7.9巡检任务管理.
7.10巡检轨迹管理, 7.11数据处理. 8系统接口要求.. 10 8.1Q1接口要求, 10 8.2Q2接口要求 10 8.31接口要求 13 8.42接口要求, 8.53接口要求 14 8.64接口要求, SL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公文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中的第6部分.
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 一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第2部分:智能维护支撑系统: 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第3部分:智能维护信息模型; 一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第4部分:智能维护流程; 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第5部分: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网智能维护: 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第6部分:基于无人机的通信网智能巡检; 一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第7部分:基于机器人的通信网智能巡检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秀敏、卢洪涛、许向东、黄毅华、巨满昌、芮兰兰、武巍、刘亚、刘刚、赵 平.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XXXX-XXXX 引 言 以TMN管理框架为指南,网络管理技术、产品及应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面,受制于物联 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不充分,长期以来,对构成网络的非智能属性部分(设备、线路等哑资 源)的现场维护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的现场参与,维护流程难以有效闭环,智能化程度低,哑资源信息 不易保证一致性和完备性,大大影响了网络管理的质量.
同时,与此相关的标准体系没有建立,具体 技术标准匿乏.
随着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可穿戴终端、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的实用化, 以及人机交互能力的友好性不断提升,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机器人等的维护技术已经在通 信网络领域进行了示范应用.
YD/T3888《通信网智能维护技术要求》旨在确定通信网智能维护的架构、支撑系统、维护设备及 维护流程,分为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基本原则.
目的在于确定通信网络智能维护的应用场景、智能维护功能结构、智能维 护物理结构、智能维护信息模型框架、智能维护流程框架.
一第2部分:智能维护支撑系统.
目的在于确定通信网智能维护支撑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要求、 接口技术要求.
一一第3部分:智能维护信息模型.
目的在于确定通信网智能维护系统的通用信息模型,具体包括与 技术无关的通用信息模型对象、属性以及对象之间关系的定义与描述.
一一第4部分:智能维护通用流程.
目的在于确定通信网智能维护各类通用流程的目标、范围、设计、 关系、角色和相应的职责,包括现场巡视、现场检修、现场故障处理、业务开通现场施工、维护工作 评价和维护知识库管理等典型流程.
一一第5部分:基于可穿戴设备的通信网智能维护.
目的在于确定通信网智能维护系统中用于维护工 作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的主要功能、接口要求、性能指标和软硬件要求.
一一第6部分:基于无人机的通信网智能巡检.
目的在于确定通信网无人机智能维护系统的系统结构、 功能要求和流程、维护目标、内外部系统接口要求、与智能维护相关的无人机关键参数要求.
一一第7部分:基于机器人的通信网智能巡检.
目的在于确定基于机器人的通信网智能巡检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巡检对象、基于机器人的巡检功能以及相关接口技术要求.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867-2024 电信领域重要数据识别指南(备案版).pdf
ICS 33.040 YD CCS M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3867 -202X 代替YD/T3867-2021 电信领域重要数据识别指南 (报批稿) Guidelinesforidentification of key data in telemunicationfield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3867-202X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原则.. 5重要数据识别流程.
4 5.1概述 5.2 组建工作团队. 5.3确定识别范围. 5.4制定工作方案.. 5 5.5实施重要数据识别 6 5.6形成重要数据目录 6实施重要数据识别 6 6.1重要数据分类. 6 6.2重要数据识别方法. .6 6.2.1数据要素分析.. 6.2.2数据影响分析 7 6.3识别重要数据. 7 6.3.1概述 6.3.2网络规划运维数据域重要数据 6.3.3安全保障数据域重要数据. 6.3.4经济运行与业务发展数据域重要数据. 8 6.3.5关键技术成果数据域重要数据 6.3.6其他数据域重要数据... 6.4重要数据目录动态更新 堆信息服务平台 9 参考文献 .10 YD/T 3867-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YD/T3867-2021《基础电信企业重要数据识别指南》.
一一更新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术语和定义、重要数据识别工作流程(见第1章、第2章、第3章、 第5章): 一一删除了缩略语、基础电信企业重要数据的定义、基础电信企业重要数据的识别规则、基础电信 企业重要数据安全保护指导、基础电信企业重要数据示例(原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 附录A): 一一新增了基本原则、实施重要数据识别、(第4章、第6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媛媛、姜宇泽、庞妹、魏薇、陈诗洋、谢俐惊.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年首次发布: 一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YD/T 3867202X 电信领域重要数据识别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信领域重要数据识别的原则、规则、要素及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电信数据处理者开展电信领域重要数据识别工作,数据处理者根据本文件 识别出重要数据后,可依据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识别核心数据.
涉及军事、政务、国家秘密信息 等数据处理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适用本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电信数据telemunicationdata 电信数据是指在电信业务经营活动中产生和收集的数据.
3.2 电信数据处理者teicmunicationdataprocessor 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且在电信数据处理活动中自主决定处理目的、处理方式的电信业 务经营者,包括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接入服务、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 处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文中简称数据处理者.
3.3 电信领域重要数据keydataintelemunicationfield 一旦遭到纂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电信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汇聚、整合、分析等处理中以及处理后的衍生数据).
仅影响电信数据处 理者自身的电信数据一般不作为重要数据.
3. 4 重要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keynetworkinfrastructure andinformation system 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网络设 施、信息系统等,包括: a)省级及以上骨干公共电信网和互联网: 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756-2024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 060. 99 CCS M 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 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 of vehicle terminalfor LTE-based vehicular munic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缩略语. 2 4概述... 5车载终端分类... 5 5.1车载终端类型. 5 5.2传输能力等级.. 6业务.... 6 7车载终端设备直通链路(PC5接口)功能 6 7.1系统参数.. 6 7.2物理层功能.
7.3层2功能.. 13 7.4层3及NAS层功能 15 7.5高层功能. 20 8车载终端设备蜂窝链路(Uu接口)功能 .21 8.1概述..... 21 8.2物理层功能.
.21 8.3层2功能... ..21 8.4层3及NAS层功能. 21 9车载终端设备性能, 9.1信道划分.. 9.2发射机指标 24 9.3接收机指标 ..29 9.4性能要求.. 35 9.5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要求. 41 10接口要求.. 10.1PC5接口要求. 46 10.2Uu接口要求, .46 附录A(规范性)LTE-V2X车载终端PC5初始预配置参数 8 参考文献.. 52 YD/T 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a)YD/T340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总体技术要求; b)YD/T334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空中接口技术要求: c)YD/T3592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基站设备技术要求: d)YD/TXXXX《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e)YD/TXXXX《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 f)YD/T3593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核心网设备技术要求; g)YD/T3594基于LTE的车联网通信安全技术要求: h)YD/T3629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基站设备测试方法: i)YD/T3848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j)YD/T3847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测试方法: k)《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核心网设备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 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 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 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 软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霞艳、房家奕、李明超、陈书平、李晨鑫、潘洁、金晨光、马伟、刘琪、邱 佳慧、蒋守宁、蒋林艳、陶旭华、周海军、冯媛、关迎旭、李俨、马子江、唐春梅、欧阳国威、贺敬、 姚春海、袁博、武文星、何信俊.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1 YD/TXXXX-XXXX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LTE-V2X)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 接入层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接口要求等.
本文件还规定了车载终端设备涉及到3GPP Release14中LTEUu针对V2X相关技术的具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LTE-V2XPC5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 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PP TS 23.285(Release 14) V2X架构增强(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V2X services) 3GPPTS 24.301(Release 14)演进分组系统非接入层协议:第三阶段(Non-Access-Stratum (NAS) protocol for 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 Stage 3) 3GPP TS 24.385(Release 14) V2X业务管理(V2X services Management Object (MO)) 3GPPTS 24.386(Release 14)用户设备到V2X控制功能的协议,第三阶段(User Equipment (UE) to V2X control function; protocol aspects; Stage 3) 3GPPTS36.101(Relcase14)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用户设备射频发射与接收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3GPPTS36.133(Relcase14)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的要求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3GPPTS36.201(Release14)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LTE物理层:通用描述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LTE physical laver; General description) 3GPPTS 36.211(Release14)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物理信道与调制(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3GPPTS36.212(Release14)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复用与信道编码(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3GPPTS36.213(Release14)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物理层过程(Evoi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3GPPTS36.214(Release14)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物理层测量(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Measurements) 3GPPTS 36.302(Release14)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系统:物理层提供的业务(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755-2024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备案版).pdf
ICS 33. 060. 99 CCS M 3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支持直连 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 of sidelink-enabledroad side unit for LTE-based vehicular munication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3.1术语和定义. 2 3.2缩略语. 2 4概述... 5路侧设备分类... 5.1路侧设备类型. 5 5.2传输能力等级. 6业务.... 6 6 7路侧设备直通链路(PC5接口)功能 6 7.1系统参数. 6 7.2物理层功能. 7.3层2功能... 14 7.4层3及NAS层功能. 15 7.5高层功能. 20 8路侧设备蜂窝链路(Uu接口)功能 .21 8.1概述..... 21 8.2物理层功能.
.21 8.3层2功能... 8.4层3及NAS层功能. 22 9路侧设备性能. 24 9.1信道划分... . 24 9.2发射机指标 25 9.3接收机指标. 9.4性能要求... 36 9.5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要求. 42 10通信安全技术要求., 11接口要求... 47 11.1PC5接口要求 11.2Uu接口要求.
47 附录A(规范性)LTE-V2X路侧设备PC5初始预配置参数 48 附录B(资料性) LTE-V2X路侧设备其它要求. B.1其它接口要求. 52 B.2定位要求. 52 B.3操作维护要求. .52 B.4可靠性要求. 54 B.5电磁兼容要求. 55 B.6环境要求. .55 B.7电气安全要求. 55 YD/TXXXX-XXXX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a)YD/T340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总体技术要求; b)YD/T3340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空中接口技术要求: c)YD/T3592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基站设备技术要求: d)YD/TXXXX《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e)YD/TXXXX《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技术要求》: f)YD/T3593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核心网设备技术要求; g)YD/T3594基于LTE的车联网通信安全技术要求: h)YD/T3629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基站设备测试方法: i)YD/T3848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车载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j)YD/T3847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支持直连通信的路侧设备测试方法: k)《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核心网设备测试方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 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 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 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霞艳、李明超、房家奕、李晨鑫、陈书平、金晨光、潘洁、刘琪、李俨、李 风、蒋守宁、蒋林艳、陶旭华、周海军、许森、张燕燕、马子江、冯媛、陈亮、唐春梅、邱佳慧、贺敬、 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姚春海、袁博、詹达诲.
I1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627-2024 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备案版).pdf
ICS 33. 070.50 CCS M37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代替YD/T3627 -2019 5G 数字蜂窝移动 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 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5G digitalcellular mobile telemunicationnetwork-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MBB user equipment (Phase 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缩略语. 3 4概述 5 4.1UE的分类 5 4.2UE的功率等级 5 4.3独立组网(SA)工作模式. 5 4.4非独立组网(NSA)工作模式 5UE的能力要求 5.1UE的传输能力.
6 5.2UE的业务能力.. .11 5.3支持IPv4和Ipv6. 12 5.4支持SA和NSA工作模式 12 6物理层基本功能要求. 12 6.1 SA工作模式. 12 6.2NSA工作模式, 25 7层二基本功能要求. 7.1SA工作模式. 87 7.2NSA工作模式 30 8RRC层基本功能要求 32 8.1SA工作模式, 32 8.2 NSA工作模式. ..34 9NAS层基本功能要求 ..37 9.1SA工作模式 .37 9.2NSA工作模式. .. 39 10射频指标要求. 10.1NR工作频段 40 10.2NR信道带宽 41 10.3NR信道间隔 46 10.4NR信道栅格.
46 10.5NR同步栅格.
8 10.6SA模式发射机指标要求 8 10.7SA模式接收机指标要求 69 10.8EN-DC终端射频要求 ..87 11上行增强 III 11.1上行频谱共享基本功能..... .111 11.2EN-DC场景上行频谱共享, .112 12NSA模式下5G网络标识显示要求, .112 13功耗与节能.... 112 13.1终端功耗, .112 13.2节能要求 112 14接口要求.
113 YD/TXXXX-XXXX 14.1NRUu接口要求 113 14.2LTEUu接口要求 113 14.3USIM-ME接口要求. 114 15安全要求...... 114 15.1SA模式的安全要求, 114 15.2NSA模式的安全要求, 115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I YD/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第一阶段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 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a)YD/T3627《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b)YD/T4002《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一阶段)》.
本文件代替YD/T3627-2019《5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增强移动宽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 段)》,与YD/T3627-201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是增加了n1和n28两个频段频段的NRFDD模式的功能和性能 要求,调整了网络切片的要求,并对YD/T3627-2019的一些遗留技术问题进行了勘误和澄清,具体如下 a)增加了NRFDD模式的功率等级要求(见4.2): b)增加了UE的传输能力的类型3终端和类型4终端的定义(见5.1.1): c)修改了表2和表3中个别指标(见5.1.1,2019版的5.1.1); d)针对n28和n1频段终端,增加了表3A和表3B(见5.1.1): e)修改了表4中个别指标(见5.1.2,2019版的5.1.2); f)增加了NRFDD模式的参数集要求,并删除上/下行转换周期GP符号数要求(见6.1.1): g)明确NRTDD模式和NRFDD模式支持多天线技术能力的区别(见6.1.3): h)删除表33中下行PDSCH到HARQACK的s1ot间隔K1=0(见2019版的6.1.6.7); i)修改表35中跨时隙调度项目为必选(见6.1.7.1,2019版的6.1.7.1): j)调整表36中频域分配方法PUSCH的资源分配类型0为可选,资源分配类型1为必选(见6.1.7.2, 2019版的6. 1. 7. 2); k)删除表37中PUSCH半静态/动态速率匹配,删除PDCCH和IPDSCH的资源动态共享,调整PDSCH动态 速率匹配为可选(见6.1.7.3,2019版的6.1.7.3); 1)调整表40中L=839PRACH前导格式0为必选(见6.1.9,2019版的6.1.9); m)增加SFTD测量并上报要求(见6.1.11): n)修改表43中“RRC信令激活BWP或DCI激活BWP这两种方式”为“RRC信令激活BWP和DCI激活BWP这 两种方式”(见6.1.12,2019版的6.1.12): o)增加ISA工作模式下载波聚合要求(见6.1.13); p)调整表57中头压缩和解压缩项目为可选(见7.1.5,2019版的7.1.5): q)修改表58,增加ReflectiveQoS和DLSDAPHeader为可选要求,增加UL数据包中标记QoSflowID (QFI)为必选要求,调整DL数据包中标记QoSf1oWID(QFI)为可选要求(见7.1.6,2019版的 7. 1. 6) : r)修改表77网络切片相关指标(见9.1.3,2019版的9.1.3): s)增加了nl、n28以及相应的SUL频段的指标要求,增加了载波聚合的指标要求(见第10章); t)增加了引入5G标识显示定时器的要求(见第12章): u)补充文字澄清5G终端在插入5GUSIM或4GUSIM时相关处理流程的要求(见13.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I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621.3-2024 面向5G前传的N×25Gbit/s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 第3部分:管理层要求(备案版).pdf
ICS33.040.50 CCS M 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621.3-XXXX 面向5G前传 的N×25Gbit/s波分 复用无源 光网络 (WDM-PON) 第3部分:管理层要求 NX25Gbit/s WDM-PONfor 5Gmobile fronthaul-Part3:Management requirement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3621.3-20XX 目次 前言 引言 AI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WDM-PON管理TC层.. 5.1概述.... 5.2WDM-PON管理通道模式 5.3支持标称线路速率 5.4WDM-PON管理TC标识符... 5.5信道分区索引. 01 5.6TC层结构和子层功能, 10 5.7WDM-PON管理TC层管理功能 12 6WDM-PON管理成帧子层 12 6.1概述.... 13 6.2PLOAM计数, 13 6.3净荷长度. 13 6.4 SFC偏移 .13 6.5 Ind域 13 6.6 HEC 域.. 13 6.7PLOAM分片. 13 6.8WDM-PON管理帧尾码 14 6.9 XGEM port 标识符... 14 7WDM-PON管理TCPHY适配子层 14 7.1管理TCPHY顿... 14 7.2物理同步块(PSB) 14 7.3WDM-PON管理TC顿同步 16 7.4前向纠错.. 17 7.5转码.. 17 7.6管理通道和接口.. 17 8波长通道管理. 8.1概述... 18 8.2WDM-PON系统和通道描述符 18 8.3ONU配置参数学习 19 9WDM-PON PLOAM 消息通道 61 9.1概述.... 61 YD/T3621.3-20XX 9.2PLOAM通道功能 9.3PL0AM通道速率限制 9.4PLOAM通道鲁棒性 9.5扩展性.. 9.6PL0AM消息格式. 9.7PL0AM 消息 10WDM-PONONU激活流程 10.1正常激活流程事件. 31 10.2WDM-PONONU激活流程状态机 11性能监测和故障检测... 11.1概述..... 11.2性能监测. 11.3故障检测. 12 WDM-PON安全性, 12.1WDM-PON的安全威胁模型, 12.2认证.... 12.3密钥的生成. 附录A(规范性)基于25G以太网的管理通道实现 附录B(规范性)基于25GeCPRI的管理通道实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3621.3-20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YD/T3621《面向5G前传的NX25G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的第3部分.
YD/T3621已经 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总体; 一第2部分:PMD; 一一第3部分:管理层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 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榮政、张德智、程强、吴徐明、孙艳宾、袁立权、周、耿丹.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3357.6-2024 100Gb/s QSFP28 光收发合一模块 第6部分:4×25Gb/s ZR4(备案版).pdf
ICS33.180.01 CCS M 33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3357.6-202X 100Gb /sQSFP28 光收发合一模块 第6部分:4×25Gb/sZR4 100Gb/s QSFP28optical transceiver-Part 6:4x25Gb/s ZR4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3357.6-202X 目次 前言 引言 A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分类 3 5.1按工作速率分类.. 5.2按业务类型分类. 6技术要求.. 6.1功能框图.. 3 6.2测试参考点. 3 6.3光纤类型. 6.4光接口连接器类型. 6.5极限条件 6.6推荐工作条件.. 6.7眼图模板.. 5 6.8光电特性要求. 5 6.9机械外形尺寸和引出端排列. 7 6.10软件要求 6.11外观要求. 6.12环保符合性.
7测试方法 8 7.1测试环境要求. 7.2测试仪器要求. 8 7.3通道波长、边模抑制比、每通道平均发送光功率、消光比、关断激光器后每通道平均发送光功率 8* 7.4总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7.5每通道发送光调制幅度(OMA)、任意两个通道之间OMA差值和任意两个通道之间的发送光功 率差值... 8 7.6每通道发送和色散代价(TDP)、OMA减去TDP时每通道发送光功率 7.7光回波损耗容限.. 6. 7.8发送光反射和接收光反射. 6 7. 9 RIN2OMA 6 7.10每通道光功率损伤阀值.. 7.11每通道平均接收光功率、每通道OMA接收光功率、任意两个通道之间的OMA接收光功率差值 ,每通道OMA接收灵敏度, YD/T3357.6-202X 7.12每通道OMA加压接收灵敏度. 7.13输出电眼图幅度、输出电眼图高度、输出电眼图宽度、 7.14每通道光通道代价.. 7.15每通道光接收灵敏度. 8可靠性试验.... 8.1可靠性试验环境要求..
8.2可靠性试验要求.. 8.3失效判据.. 9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9.1电磁兼容试验要求. 9.2射频电磁场辐射发射试验限值. 9.3失效判据 10检验规则.. 10.1检验分类. 10.2出厂检验 10.3型式检验和电磁兼容试验. 11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1.1标志.. 11.2包装 11.3运输... 11.4贮存... 附录A(资料性)光模块传输链路功率预算计算方法 附录B(资料性)机械尺寸 附录C(规范性)引脚排列、定义及尺寸 C.1QSFP28光模块引脚排列 C.2QSFP28光模块引脚定义 C.3QSFP28光模块引脚尺寸,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3357.6-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YD/T3357《100Gb/sQSFP28光收发合一模块》的第6部分.
YD/T3357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4×25GSR4; 第2部分:4×25GLR4: 第3部分:4×25GCLR4: 第4部分:4x25Gb/sPSM4: 第5部分:4×25Gb/sER4Lite: 第6部分:4×25Gb/sZR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 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 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易飞扬通 信技术有限公司、普天信息工程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 限公司、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璐、潘峰、杨鹏真、沈世奎、颜伟、林韬、刘吴、孙将、刘诗逸、陈美娟、 苏荣华、肖庆、姚超男、汤彪、何子安、朱建芹、李果、陈江峰、蓝燕锐、耿立民、吴冰冰.
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I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892-2024 宽带速率测试方法 移动用户上网体验(备案版).pdf
ICS 33.060.80 CCS M 15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892 -XXXX 代替YD/T 2892-2015 宽带速率测试方法 移动用户上网体验 Test methods for connection speed in broadband network-User experience of mobile subscribers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892-XXXX 目次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网络结构.... 6移动用户上网体验测试环境.
7移动用户上网体验测试设备要求.
7.1概述... 7.2用户终端设备. 7.3测试客户端软件. 7.4服务器...... 8移动互联网典型业务模型. 9不同业务模型的用户体验指标.. 9.1概述..... 9.2集中下行传输业务用户体验指标 9.3集中上行传输业务用户体验指标 9.4高QoS要求业务用户体验指标.
9.5小数据量传输业务用户体验指标 10移动用户上网体验指标测试方法.. 10.1下载速率.
10.2下载成功率, 6 10.3上传速率.. 6 10.4上传成功率.. 6 10.5首次缓冲时间.. 10.6卡顿率/平均卡顿时长.
10.7请求成功率, 8 10.8码率切换频次. 8 10.9往返时延 10.10频道切换时延, 10.11操作延迟. 9 10.12传输时间... 6 10.13传输成功率.
9 11信息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 10 12用户权益保护要求, 01 附录A(资料性)主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体验指标 11 附录B(资料性)某地区下载速率测试结果处理方法 13 YD/T2892-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D/T《宽带速率及测速平台测试方法》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名称如下: YD/T2400宽带速率测试方法固定宽带接入; -YD/T2792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移动宽带接入; -YD/T2691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用户上网体验; YD/T2892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移动用户上网体验; -YD/T2791宽带测速平台测试方法固定宽带接入.
本文件代替YD/T2892-2015《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移动用户上网体验》,与YD/T2892-2015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见下: a)更改了移动用户访问网络时的结构示意图(见第5章,2015年版的第3章): b)增加了“移动用户上网体验测试环境"一章(见第6章): c)增加了“移动用户上网体验测试设备要求”一章(见第7章): d)更改了移动互联网高QoS典型业务模型(见第8章,2015年版的第4章): e)增加了“不同业务模型的用户体验指标”一章(见第9章): f增加了“码率切换频次"指标测试方法(见10.8): g)增加了“往返时延"指标测试方法(见10.9): h)增加了“频道切换时延“指标测试方法(见10.10): i)增加了“操作延迟"指标测试方法(见10.11): j)增加了"信息记录和数据处理方法”一章(见第11章): k)更改了主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体验指标,业务模型增加了在线直播、在线游戏(见附 录A,2015年版的第7章) 1)增加了“某地区下载速率测试结果处理方法”(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党梅梅、王泽玉、朱鹏飞、朱艳宏、刘姿杉、李新、王波、邱勇、许玲.
本文件于2015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1 YD/T 2892-XXXX 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移动用户上网体验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户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业务的典型业务模型、与网络传输质量相关用 户体验的指标、测试方法、信息记录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在用户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的场景下进行宽带速率测试,不适用于在移 动终端最终通过固定网络接入互联网的场景下进行宽带速率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G:第三代移动通信(3dGeneration) 4G:第四代移动通信(4hGeneration) 5G:第五代移动通信(5hGeneration) CPE: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eNode B(eNB):LTE基站(EvolvedNode B) gNB:5G基站(gNode B) G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LTE:长期演进技术(LongTermEvolution) Mi-Fi:移动无线热点终端(Mobile Wi-Fi Hotspot) ng-eNB: 下-f代eNB(next generation eNode B) PC: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 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 RNC: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 S-GW: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 UPF:用户面管理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 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Network)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869.2-2024 终端MIMO天线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5G终端(6GHz以下频段)(备案版).pdf
ICS33.060.20 CCS M37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869.2-XXXX 终端 MIMO天线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5G终端(6GHz以下频段)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andmeasurement method for MIMO antenna terminal Part 2: 5G terminal (Sub-6GHz bands)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2869.2XXXX 目次 前言.. II 引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试验条件 4.1坐标与定位系统 2 4.2信道场景要求 4.3吞吐量测试指标定义 4.4测量通用条件, 5NRTDD终端MIMO天线接收机测量 8 5.1NRTDD接收机性能测量设备 8 5.2NRTDD接收机性能测量条件 6 5.3NRTDD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
9 5.4NRTDD接收机性能要求.. 6′ 6NRFDD终编MIMO天线接收机测量 10 6.1NRFDD接收机性能测量设备 6.2NRFDD接收机性能测量条件 10 6.3NRFDD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 10 6.4NRFDD接收机性能要求 附录A(规范性)终端设备分类与测试状态 12 附录B(规范性)人手模型的定义与要求 13 附录C(规范性)人手模型的使用方法 14 附录D(规范性) 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分析 15 附录E(资料性) 多探头暗室系统校准与验证 16 附录F(资料性)FR1多探头暗室静区性能测试. 37 附录G(资料性) 一种吞吐量曲线的快速测试方法 附录H(规范性)吞吐量曲线平均方法 40 YD/T2869.2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 院、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华为技术 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英特 尔(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一达捷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耀通信 技术有限公司、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芯无线(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 公司、北京中科国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荣耀终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博鼎实华(北京) 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移柯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大学、瑞玛斯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昆山睿 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大学、西安通和电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祝思婷、刘政、肖雳、易轩、赵奕晨、陈晓艺、刘启飞、罗森文、王磊、叶 阳、张钦娟、王瑞鑫、董丙银、戴星、张运转、李波芝、韩斌、周锐、刘元安、刘芳、郑梦瑶、李德强、 叶扬韬、张志华、李蓉、石杨、邓照、潘正、姜雪、安旭东、王华清、李华、王娜、孙思扬、黄蕊、戴 巡、张维伟、井欢欢、高瞻远、王鹏、刘广慧、裴龙、董庆雨、何伟、王玉、马志刚、黄文、马磊、 张旭东、袁涛、李岩山、陈哲、杜晨光、芦婷.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1 YD/T2869.2XXXX 引言 终端的MIM00TA性能是保证5G商用网络稳定通信的关键指标.
YD/T2869将为5G无线终端(6GHz以 下频段)多天线性能测试提供测试方法及指标依据,提高终端下行吞吐量性能,为5G网络的稳定连接、 数据的高速传输、用户的良好体验提供支撑.
YD/T2869《终端MIM0天线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包含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LTE无线终端.
规定LTE无线终端MIMO天线空间射频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和性能 要求.
一第2部分5G终端(6GHz以下频段).
规定5GNR无线终端(6GHz以下频段)MIM0天线空间射 频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和性能要求.
第3部分:5G终端(mmWave).
规定5GNR无线终端(毫米波频段)MIM0天线空间射频接收机 性能测量方法和性能要求.
本部分为YD/T2869的第2部分.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YD/T 2869.2XXXX 终端MIMO天线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5G终端(6GHz以下频段)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终端MIM0天线5GNR无线终端(6GHz以下频段)空间射频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的通用要 求,主要包括在不同信道场景下的吞吐量性能测量方法和性能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便携和车载使用的NR无线终端,也适用于那些由交流电源供电且在固定位置使用的无 线终端以及通过USB接口、Express接口和IPCMCIA接口等接口连接在使携式计算机的数据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 1484. 1 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 YD/T 1484. 9 无线终端空间射频辐射功率和接收机性能测量方法第9部分:5GNR无线终 端 3GPP TR 38.827 NR用户设备(UE)多天线接收性能度量和测试方法研究 (Study on radiated metrics and test methodology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multiantenna reception performance of NR User Equivment (UE)) 3GPP TS 38. 151 NR用户设客(UE)多输入多输出(MIMO)空口(OTA)性能要求 (Multiple Input Muitiple Output (MIMo) Over-the-Air (OTA) performance requfirements for NR UEs) 3GPP TR 38.901 0.5至100GHz频率范围的信道模型研究 (Study on channel model for frequeneies from 0.5 to 100 GHz) 3GPPTS38.101-4NR用户设备(UE)无线发射和接收;第1部分:性能要求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transmission end reception: Part 4: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YD/T1484.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664-2024 公用电信设施保护安全等级要求(备案版).pdf
ICS33. 040.01 CCS M04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664 20XX 代替YD/T2664-2013 公用电信设施保护安全等级 要求 Public telemunications facilities protection security level specification 行业标准息服务平台 202×-××-××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6642021 目次 前 言. II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3.1术语和定义. 3 3.2缩略语. 4总则 5 5公用电信设施分类. 6通信局址安全等级及保护要求. 5 6.1通信局址安全保护级别.. 5 6.2通信局址保护部位.
6 6.3通信局址三级通用保护要求.
6.4通信局址二级通用保护要求.
6.5通信局址一级通用保护要求. 8 7通信基站安全等级及保护要求., 8 7.1基站安全保护级别. 8 7.2基站保护部位. 7.3基站三级通用保护要求., 6 7.4基站二级通用保护要求 9 7.5基站一级通用保护要求 10 8通信线路安全等级及保护要求 10 8.1线路安全保护级别. 10 8.2线路三级通用保护要求. 8.3线路二级通用保护要求 II 8.4线路一级通用保护要求., II 9营业场所安全保护要求. 9.1营业场所保护部位.
11 9.2周界出入口保护要求. 11 9.3通道保护要求. 12 9.4要害部位保护要求. 12 9.5其他要求. 12 10安全防范技术系统基本标准. 12 YD/T 266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代替YD/T2664-2013《公用电信设施保护安全等级要求》.
本文件与YD/T2664-2013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1): 一一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一一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1,2013年版的3): -增加了缩略语(见3.2): 一一修改了公用电信设施分类(见5),细化了通信局址、通信线路的分类描述: 一一修改了通信局址安全保护级别(见6.1): 一一修改了通信局址的三级保护要求(见6.3): --修改了通信局址的二级保护要求(见6.4): 一-修改了通信局址的一级保护要求(见6.5): 一一修改了通信基站安全保护级别(见7.1): 一一修改了通信基站周界/建筑出入口、机房内部、铁塔的三级保护要求,增加了基站户外机柜、基 站机房视频监控、多功能智能杆的保护要求(见7.3.2~7.3.4): 一一删除了通信基站蓄电池保护要求(2013年版的7.3.6): --修改了通信基站周界/建筑出入口、机房内部的二级保护要求(见7.4.1~7.4.2); -修改了通信基站周界/建筑出入口、铁塔的一级保护要求(见7.5.2~7.5.3); 一一修改了陆地光缆、电缆三级保护要求(见8.2.1~8.2.2): 一一修改了海底光缆一级保护要求(见8.4.1): 一一修改了营业场所周界出入口、通道、要害部位保护要求,增加了对企业管理机制相关要求(见 9.2~9.5) : 一一修改了安全防范技术系统基本标准,增加防盗门、防盗锁规格应遵循的标准(见10): 一一删除了参考文献(2013年版的参考文献附录).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志发、高岩、唐炜、谢智刚、孙秋菊、王秋野、郭薇、院光远、童艳霞.
II YD/T 2664-2021 公用电信设施保护安全等级要求 1范围 本文件定义了公用电信设施的范围和安全保护级别,规定了不同安全保护级别的保护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我国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公用电信设施的安全等级定级和安全保护评估.
基础电信运营 企业建设的军民融合设施的安全保护参照本文件执行.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等提供全国性、区域性服务的电信设施运 营者应参照本文件一级通信局址的保护要求开展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跨省服务、省内服务的工业互联网 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运营者分别参照本文件一级、二级通信局址的保护要求开展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等保 4~5级、等保3级、等保1~2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互联网企业自用数据中心分别参照本文件一级、 二级、三级通信局址的保护要求开展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电子防盗锁 GA/T 73 机械防盗锁 业标准信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公用电信设施PublicTelemunicationFacilities 我国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及其他建设运营主体在我国境内为社会公众提供通信服务的各 类通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局址、通信基站、通信线路和营业场所.
3.1.2 通信局址Telemunication Building Area 通信机房(楼)、电信业务办公场所等.
3.1.3 通信线路Telemunication Line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583.18-2024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备案版).pdf
ICS33.100 CCS M 04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2583.18-202X 代替YD/T2583.18-2019 蜂窝式 移动通信设备 电磁兼容性 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Requirement andmeasurement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 patibility for cellular mobile telemunications equipment Part18:5Guser equipment and ancillary equipment 报批稿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2583.18-XXXX 目次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符号和缩略语. 4试验条件.. 4.1通用条件 5 4.2试验配置.
5 4.3试验布置. 4.4收信机的窄带响应 4.5免测频段. 5性能评估方法.
5.1总则.... 5.2可以建立连续通信连接的UE. 5.3不能建立连续通信连接的UE 5.4辅助设备. 5.5UE的分类. 6性能判据.. 6.1通则.. 8 6.2性能判据(持续现象) 8 6.3性能判据(瞬态现象) 6.4性能判据(间断现象) 7适用性...... 8 7.1骚扰测量..... 8 7.2抗扰度试验... 6 8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 8.1辐射杂散骚扰(壳体端口) 8.2辐射骚扰(辅助设备的壳体端口) 11 8.3传导骚扰(DC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12 8.4传导骚扰(AC电源输入/输出端口) 12 8.5传导骚扰(有线网络端口) 13 8.6谐波电流(AC电源输入端口) 13 8.7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AC电源输入端口) 8.8瞬态传导骚扰(车载设备DC电源端口) 14 9抗扰度试验的方法和等级. 14 9.1静电放电抗扰度.... 14 9.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9.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YD/T 2583.18XXXX 9.4浪涌(冲击)抗扰度. 9.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9.6工频磁场抗扰度., 9.7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9.8瞬变和浪涌抗扰度(车载设备的DC电源端口) 附录A(规范性)音频突破测量方法 附录B(规范性)吞吐量测试方法.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2583.18-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YD/T2583《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的第18部分.
YD/T 258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的通用要求: 一一第2部分: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通用要求; 一一第3部分:多系统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一第4部分:多模终端及其辅助设备: -第5部分:900/1800MHzTDMA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6部分:900/1800MHzTDMA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7部分:TD-SCDMA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8部分:TD-SCDMA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一一第9部分:WCDMA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10部分:WCDMA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11部分:cdma2000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一第12部分:cdma2000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第13部分:LTE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第14部分: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一一第15部分:蜂窝窄带接入(NB-IoT)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一第16部分:蜂窝窄带接入(NB-IoT)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一一第17部分:5G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一一第18部分:5G用户设备和辅助设备.
本文件代替YD/T2583.18-2019《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8部分: 5G用户设备和辅助设备》,与YD/T2583.18-2019相比,除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5G工作的频率范围(见4.1); b)更改了试验条件(见4.3) c)更改了测量方法引用标准为GB/T9245.1(见第8章) d)更改了辐射杂散骚扰的测试频段、测量带宽和测量时被测设备的工作模式要求(见8.1): e)增加了5GFR2的辐射杂散骚扰测量要求(见8): f)更改了电瞬态传导骚扰的限值(见8.8): g)更改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压的表述(见9.1): h)删除了瞬变和浪涌抗扰度的试验脉冲4(见9.8).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 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 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限公司,西安通和电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国技信息系统 II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2051-2024 接入网设备安全测试方法 无源光网络(PON)设备(备案版).pdf
ICS 33.040.50 CCS M 42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xxxx-xxxx 代替YD/T2051 -2009 接入网 设备安全测试方法无源光 网络 (PON)设备 Test methods for access network security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 Equipment 行业标准愈息服务平台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2051-xxxx 目次 前 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2 5硬件安全功能测试 3 5.1外部通信接口安全 ..3 5.2调试端口安全 3 6系统安全功能测试 ..4 6.1操作系统内核安全测试 6.2开源软件安全测试 5 6.3自研软件安全测试. 6.4启动安全测试(可选) ..6 6.5升级安全测试. ..6 6.6运行态防护测试 ..7 6.7安全态势测试. .9 6.8最小暴露面测试 ...10 7网络安全功能测试 10 7.1组网拓扑安全功能 10 7.2防火墙/ACL功能.. ...15 7.3网络安全配置 .21 7.4PON接入安全 .29 8系统应用安全功能测试, .31 8.1管理访问安全. .31 8.2网管系统安全 .34 8.3安全风险可视化(可选) .36 8.4口令和证书安全 .36 8.5日志安全 .38 8.6业务安全 .39 8.7文件和日志传输安全.
.40 9数据安全功能测试. 40 9.1数据传输安全.. 40 9.2数据存储安全, .43 9.3数据删除安全... .43 YD/T××××=×××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接入网设备安全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和结构如下: a)YD/T2050《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无源光网络(PON)设备》: b)YD/T2051《接入网设备安全测试方法无源光网络(PON)设备》; c)YD/T1910《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一一综合接入系统》: d)YD/T2096《接入网设备安全测试方法一一综合接入系统》; e)YD/T2046《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一xDSL用户端设备》; f)YD/T2047《接入网设备安全测试方法--xDSL用户端设备》: g)YD/T2048《接入网安全技术要求-一DSL接入复用器(DSLAM)设备》; 本文件代替YD/T2051-2009《接入网设备安全测试方法一一无源光网络(PON)设备》, 与YD/T2051-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硬件安全要求”测试方法(见第5章): b)增加了“系统安全要求”测试方法(见第6章); d)更改了“防DoS攻击”测试方法(见7.2.4,2009年版5.4); e)增加了“可控组播”测试方法(见7.2.6); f)增加了ICMP、TCP、IGMP、DHCP安全测试方法(见7.3.1、7.3.2、7.3.3、7.3.4); g)更改了“管理员口令”测试方法(见8.4.1,2009年版的6.1); h)更改了“Telnet访间(可选)”测试方法(见8.1.3,2009年版的6.3); i)增加了SSH访间(可选)安全测试方法(见8.1.3): j)增加了“NETCONF/YANG访间”安全测试方法(见8.1.5); k)更改了“账号管理”测试方法(见8.2.3 2009年版6.8); 1)增加了安全风险可视化(可选)”测试方法(见8.3); m)增加了“证书管理”测试方法(见8.4.2); n)增加了“日志安全”测试方法(见8.5): o)增加了“文件和日志传输安全”测试方法(见8.7): q)增加了“数据存储安全”、“数据删除安全”的测试方法(见9.2、9.3); r)删除了“设备可靠性要求”测试方法(见2009年版的7).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苟书智、陈洁、刘德坤、袁立权、卢海军、喻梁文.
本文件于2009年12月第一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Ⅱ YD/T2051-×××x 接入网设备安全测试方法无源光网络(PON)设备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PON设备的硬件安全功能、系统安全功能、网络安全功能、应用安全功能 和数据安全功能的测试方法,包括OLT和MDU型ONU设备.
本文件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PON设备的测试,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1771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系统互通性 YD/T1949.3接入网技术要求-一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第3部分传输汇聚(TC) 层要求 YD/T2402.3接入网技术要求--10Gbit/s无源光网络(XG-PON)第3部分:XGTC层要 求 YD/T3827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总体技术要求 ITUX.509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号码簿:公开密钥和属性证书框架(Information technology-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The Directory:Authentication framework) IEEE802.1ag-2007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增补件5:连接故障管理(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Amendment 5: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IEEE802.1D-2012局域网和城域网-MAC桥(IEEEStandardfor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Bridges) IEEE 802.1Q-2022 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IEEE Standardfor 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IEEE802.1X-2010局域网和城域网IEEE标准-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间控制(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s networks-Port-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IEEE802.3-2012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 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standardforinformationtechnology tele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local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3: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access method and physical)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壳shel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YD/T 1730-2024 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备案版).pdf
ICS 35. 030 CCS L70 YD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730 -202X 代替YD/T1730-2008 电信网 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Risk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securtiy of tele network and Internet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YD/T 1730-202X 目次 前 言. II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风险评估框架及流程. 4.1风险要素关系. 4.2风险评估流程. 5风险评估实施.
5.1评估准备. 5.2风险识别.. 5.2.1业务识别. 5.2.1.1业务识别内容. 5.2.1.2业务重要性赋值. 5.2.2资产识别... 5.2.2.1识别内容 5.2.2.2资产重要性等级划分.. 5.2.3威胁识别. 5.2.3.1识别内容, 5.2.3.2威胁可能性等级划分 5.2.4脆弱性识别. 5.2.4.1识别内容.... 5.2.4.2脆弱性严重程度赋值 5.2.5已有安全措施确认, 5.2.5.1识别内容.. 5.2.5.2脆弱性被利用的可能性等级划分. 5.3风险分析与计算. 5.3.1风险分析原理. 5.3.2风险计算 5.4风险评价... 5.4.1评价准则建立. 5.4.2资产风险评价. 5.4.3业务风险评价. 5.5沟通与咨询. 5.6评估文档记录. YD/T 1730-2022 6风险评估在电信网和互联网及相关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求 6.1生命周期描述.. 6.2规划阶段的风险评估. 6.3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 6.4实施阶段的风险评估. 6.5运行阶段的风险评估. 6.6废弃阶段的风险评估. 7风险评估的工作形式 7.1自评估. 7.2检查评估. 附录A(资料性)风险计算原理 A.1矩阵法计算原理, A.2相乘法计算原理 附录B(资料性)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参考文献.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Ⅱ YD/T 1730-202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YD/T1730-2008《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与YD/T1730-2008相比, 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资产、资产价值、威胁、脆弱性、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 风险、电信网和互联网安全风险评估、残余风险、可用性、业务战略的术语和定义.
b)增加了风险评估实施过程中业务识别.
c)更改了风险评估实施过程中风险要素识别和关联分析内容等.
d)更改了风险评估框架及流程中的风险要素管理、风险分析原理和评估实施流程.
e)更改了风险计算原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 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相楠、李汪蔚、孟楠、邱勤、徐浩、郑涛、方全、阿合买提雨三、陈祥喜、 罗一航、乔雅、徐杨、代长生、刘阳、姬延辑、许洪魁.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II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92
93
94
…
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