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5851-2016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大小:3.53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石化规范
分享会员:
分享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75.020
E20 SY
备案号:57643—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5851—2016代替SY/T5851—2005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mpilation of adjusting development design for oilfield
2016一12一05发布 2017一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SY/T 5851,SY/T 5851-2016,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SY/T 5851-2016 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岩油藏的开发调整方案编制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砂岩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DZ/T0217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SYT5367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SY/T5579.2油藏描述方法第2部分:碎屑岩油藏
SY/T5615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5829油气田开发井井号命名规则
SYT6102油田开发监测及取资料要求
SY/T6276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3开发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
3.1调整区概况
3.1.1地质概况
包括调整区块地理位置、面积、地质储量,构造特征、沉积环境、主要含油层系、油层发育及分布状况、驱动能量、油藏类型、埋藏深度、油水分布、压力和温度系统、渗流特性、流体性质等。
3.1.2开发简况
3.1.2.1开发历程
在开发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叙述每个阶段时间、方案要点、开发层系、开发方式、井网类型、主要开发生产指标。简述每个阶段主要开发措施及效果,以及每个阶段生产特点和影响因素。
3.1.2.2开发现状
主要包括调整区分层系或分类井的井数、井网密度、油水井数比、井况、单井平均日产油量、含水、年产油量、累积产油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注入压力、单井注人量、年注人量、累积注入量、注采比、地层压力、流压、总压差及热采稠油油藏的平均蒸汽吞吐轮次、油汽比、采注比、回采水率等。

3.2地质特征再认识
在以往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新增加的各种动静态资料,针对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油藏精细描述,进行地质特征再认识。
3.2.1地层划分与对比
描述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的变化情况,该内容参照SY/T5579.2的规定执行,明确油层组、砂岩
组和小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
3.2.2构造特征
3.2.2.1构造形态
对构造类型、方向、倾角、闭合高度、闭合面积及微幅度构造等认识的变化进行描述。
3.2.2.2断层特征
对断层的类型、分布、密封程度、延伸距离及断层要素等认识的变化进行描述。
3.2.3储层特征
3.23.1岩石学特征
对储层岩石类型、泥质含量、矿物成分、粒度中值、胶结物及含量、胶结类型、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进行再认识。
3.2.3.2
沉积特征
描述沉积亚相和微和变化情况,确定分层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重新绘制微相平面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微相在开发过程中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3.2.3.3裂缝特征
对于裂缝发育的储层,对裂缝性质、产状及其空间分布、密度、开度以及地应力等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并分析裂缝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3,2.3.4储层分布特征
研究各小层的空间发育和展布情况,对砂体的形态、大小、连续性、平面和纵向分布特征等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
3.2.3.5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3.2.35.1孔隙类型
对孔隙组合类型、孔隙及裂缝填充物的成分、填充物性质及填充程度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确定对储层储集和渗流起主导作用的孔隙类型。
3.2.3.5.2孔喉分布特征
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和铸体图像资料,对排驱压力、中值压力、最大孔喉半径、孔喉半径中值,吼道直径中值、相对分选系数,孔喉体积比,各级喉道所占百分数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
3.2.3.6储层物性及渗流特征
对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储层物性特征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
通过相对渗透率实验,对储层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驱油效率、油水油气共渗区等认识的变化情况及特点进行描述。
3.2.3.7储层非均质性
3.2.3.7.1层内非均质性
根据夹层的岩性、物性、发育程度和沉积微相,对层内夹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确定夹层对储层分割和连通性的作用及串流的影响。对储层纵向上夹层分布频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突进系数等非均质特征参数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
3.2.3.7.2层间非均质性
对储层隔层分布和非均质特征参数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分析不同隔层状况在措施前后对层间或开发层系之间串流的影响。并根据层间非均质性的认识结果,分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层间差异。
3.2.3.7.3平面非均质性
对砂体几何形态、各向连续性、平面连通性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分布特征等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
3.2.3.8储层敏感性
对储层的水敏、酸敏、碱敏、盐敏、速敏、压敏等特性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确定这些敏感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3.2.4流体分布及性质
3.2.4.1油、气、水分布特征
对油、气、水界面进行再认识,描述储层油、气、水的分布特征,并确定油、气、水分布的控制因素。
3.2.4.2流体性质
对油、气、水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原油黏温特征和油气相态特征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
述。
3.2.5油藏的温度与压力
3.2.5.1温度系统
对油藏的温度系统认识的变化情况进行描述。

4调整方案报告的编写要求
4.1主要内容
4.1.1调整区概况:
a)地质概况。
b)开发简况。

4.1.2调整区地质特征再认识:
a)地层划分与对比。
b)构造特征。
c)储层特征。
d)流体分布及性质。
e)油藏的温度与压力。
f)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g)地质储量。
h)三维地质建模。
4.1.3开发效果评价。
4.1.4剩余油分布研究。
4.1.5调整必要性和原则。
4.1.6调整方案部署:
a)开发调整技术经济政策:
1)开发方式;
2)层系的划分和组合;
3)井网方式及井距;
4)注采参数。
b)调整方案设计及优化:
1)调整方案设计;
2)方案指标预测;
3)方案经济评价;
4)方案的优选;
5)调整井井号命名的说明。
4.1.7调整效果的预测:
a)调整方案开发指标预测;
b)调整方案经济指标预测;
c)调整前后开发效果对比。
4.1.8调整方案的实施要求:
a)实施钻井要求。
b)完井质量要求。
c)测井系列要求。
d)调整井投产工艺技术要求。
e)采油工程设备要求。
f)地面工程建设要求。
g)开发监测及取资料要求。
h)健康、安全和环境要求。
4.2附图及附表
4.2.1基本附图包括:
a)调整区位置分布图。
b)调整区构造井位图。
c)储层综合柱状图。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年老网站,真实资源、每天更新、会员免费畅享!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rrrrrrr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