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65 ICS _65.020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2241-2014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 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 of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for forest ecosystem
2014-08-21发布2014-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LY/T224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山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兵、蒋有绪、牛香、宋庆丰、刘春江、李俊清。
LY/T 2241-2014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 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评估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长期连续定位监测及其物种保育功能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06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LY/T1626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 LY/T172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LY/T1952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动态监测样地forest dynamic monitoringplot 森林生态系统中用于开展物种组成、空间分布格局、幼苗更新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相关方面 监测与评估的永久性样地。
3.2 濒危物种指数endangered species index 某一濒危物种等级的量化指标。
3.3 特有种指数endemic speciesindex 某一物种特有种等级的量化指标。
3.4 古树年龄指数ancient treesindex 不同古树年龄等级的量化指标。
4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
4.1样地设置原则 样地设置原则有: 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简称样地)设置在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典型地段。
LY/T 2241-2014 b)样地地形、土壤和植物种类分布相对均质。
c)群落结构相对完整。
d)样地面积为6hm²,形状为长方形(200m×300m)。
4.2样地设置体系 采用网格法区划分割样地。
区划单位的长度分为20m和5m。
首先将6hm²样地划分为6个 1hm²样方(即为公顷级样地),每个1hm²样方划分为25个20m×20m的业样方。
再将每个亚样方 划分为16个5m×5m的小样方。
对业样方使用行列数进行编号,前两位为列号,从西到东编写;后两 位为行号,从南到北编写,具体详见表1。
小样方编号体系见图1。
表1样地设置体系
编号列号(西→东) 09050906096080090910091109120913091409 080508060807080808090810081108120813081408 行号000701070207030704070507060707070807090710071107120713071407 >0690SO060607060806090610061106120613061406 北000501050205SOEO04050505060507050805090510051105120513051405 ↑040504060407040804090410041104120413041404 南
0003EO1O02030403050306030703080309031003501112031403 020502060207020802090210021102120213021402 [10501060107010801106010011101120113011401 00050006000700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
1-42-4 3-44-4
1-32-33-34-3
1-22-23-24-2
1-12-13-14-1
图1小样方编号体系
4.3样地设置步骤 样地设置步骤为: a)全站仪定基线(中央轴线):从样地中央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测定行、列基线,在东西、南北 两个方向上各定出3条平行线(平行线距离为20m)。
b)基线的垂线处放样:基线上每隔20m定山一个样点,在每个样点上安置全站仪,按基线垂直方 向,定山基线的垂线,并在垂线上每隔20m定山一个样点,将各样点连接,即可确定样地及其 亚样方。
每个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