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55 ICS 71.100.01;87.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96-2013代替GB/T2396-2003
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热熔染色法 Disperse dyes--Determination of degree of fixation-Thermosol dyeing process
2013-12-31发布2014-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CB/T 2396-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396-2003《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与GB/T2396-2003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删除了术语(见2003年版的第3章); 修改了分析步骤的表述(见第6章,2003年版的第7章); 删除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长征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国新、董仲生、金永辉、杨振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2396-1980、GB/T 2396-2003。
GB/T 2396-2013
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热熔染色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热熔轧染染色固色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热熔轧染染色固色率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74一200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94-2006分散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3原理
用氯苯-苯酚混合溶液溶解固色前后的涤纶纤维,然后用丙酮萃取其中的染料。
用分光光度计分别 测定固色前后试样萃取溶液的吸光度值,通过计算固色前后单位质量的吸光度的比值来计算分散染料 固色率。
4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和材料应符合GB/T2374一2007中第3章的规定。
a)丙酮。
b)氯苯-苯酚混合液:1十1(质量比)。
5仪器
所用仪器应符合GB/T2374一2007中的第4章的规定。
a)实验室用二辊式轧车; b)实验室用热熔机; c)分析天平; d)分光光度计。
6分析步骤 6.1浸轧 轧染深度规定为20g/L。
按GB/T2394一2006中6.3的有关规定进行轧染操作。
染样经浸轧、烘干后分成两部分。
其中一 部分作为浸轧、烘干试样(试样Ⅱ),另一部分染样进行热熔固色。
GB/T 2336-2013
6.2热熔 热熔条件: a)热熔温度:170℃~220℃; b)热熔时间:90s~180s。
具体热熔温度和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或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将按6.1准备的待热熔固色的试样按GB/T2394一2006中6.3的有关规定进行热熔、还原清洗和 干燥,此试样为热熔试样(试样I)。
6.3试样准备 分别取经浸轧、烘干的试样(试样Ⅱ)及经热熔、还原清洗并干燥后的试样(试样I)各一块,取各试 样的中间部位剪碎,并充分混合均匀。
分别称取各试样0.1g左右(精确至0.0001g),置于50mL的容 量瓶中,各加人3mL氯苯-苯酚混合液,使纤维全部浸没于上述溶剂中,然后置于沸水浴中,务使纤维 全部溶解。
冷却至室温后,在摇动下逐滴加人丙酮溶液,使涤纶树脂絮状物析出,然后用丙酮溶液稀释 至刻度,摇匀、加盖静置4h以上,或用离心方法务使涤纶树脂絮状物全部沉积于瓶底,备用。
6.4测定 用玻璃吸管从容量瓶上部,小心吸取澄清的有色液于比色皿中,用丙酮作空白溶液,在最大吸收波 长下于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吸光度的测定。
7结果计算
以质量分数(%)表示的分散染料固色率F按式(1)计算: F=Em(1) 式中: F-固色率,%; E:--经热熔、还原清洗后试样的吸光度值; mm:-经浸轧、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E:一经浸轧、烘干后试样的吸光度值; m:--经热熔、还原清洗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被测染料的全名; b)本标准编号、年代号; 2
GB/T 2396-2013 c)测定波长; d)热熔的温度、时间; e)使用仪器名称、型号; f)测试结果; g)在测试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h)与本方法有差异的地方; 试验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