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120.25 P15 D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DB/T59-2015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震烈度仪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struments in network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Seismicintensityinstrument 2015-01-28发布 2015-03-01实施 中国地震局 发布
DB/T 59-2015 前言 本标准是《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系列标准中的一项。
该系列标准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常用技术参数表述与测试方法(DB/T21一2007)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仪(DB/T22一2007)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重力仪(DB/T23一2007)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电观测仪第1部分:直流地电阻率仪(DB/T29.1一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电观测仪第2部分:地电场仪(DB/T29.2一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磁观测仪第1部分:磁通门磁力仪(DB/T30.1一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磁观测仪第2部分:质子矢量磁力仪(DB/T30.2一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壳形变观测仪第1部分:倾斜仪(DB/T31.1一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壳形变观测仪第2部分:应变仪(DB/T31.2一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1部分:压力式水位仪(DB/T32.1一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仪第2部分:测温仪(DB/T32.2一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烈度仪 .....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广 东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兵、于海英、马树林、朱小毅、赵建和、叶春明、谌亮。
Ⅲ
DB/T59-2015 引言 地震烈度仪观测地面振动加速度,并根据地震波振幅最大部分的波形数据测算仪器地震烈度。
地 震烈度仪的观测数据也可应用于地震预警,此时要求其对地震波P波震相信号的数据采集具有较高的 分辨力,兼顾地震预警应用的地震烈度仪应具有更大的动态范围。
地震烈度仪一般采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而MEMS加速度传感器型号繁多,技术参数差异极 大,只有少数型号能够满足有感地震动的观测需求。
编制本标准有助于规范地震烈度仪的技术性能和 功能,保证地震烈度仪在地面振动监测方面能够满足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的应用需求,保障地震 烈度仪的数据产出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使不同来源的地震烈度仪能够混合组网,促进地震烈度仪技 术发展和应用。
IV
DB/T59-2015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震烈度仪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仪进网的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烈度仪的设计、生产、使用、维护和质量监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08一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6587一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T17626.5一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7一200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9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人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 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DB/T21一2007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常用技术参数表述与测试方法 GJB101A一1997耐环境快速分离小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仪器地震烈度instrumentalseismicintensity 根据仪器观测记录得到的地面振动的强弱程度。
3.1.2 地震烈度仪seismicintensityinstrument 监测地面震动并测算仪器地震烈度的专用仪器。
3.1.3 地震烈度速报seismicintensityrapidreporting 由地震观测数据快速测定和报送仪器地震烈度的过程。
3. 1.4 地震预警earthquakeearlywarning
DB/T59-2015 地震发生后,对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地震动进行预测和警报。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