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T 11656-2016 大型公共活动(会展、赛事)电子票务系统应用规范.pdf

其他规范
文档页数:19
文档大小:13.0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规范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35.240 L70 备案号: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11656-2016
大型公共活动(会展、赛事)电子票务系统 应用规范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ofe-ticketingsystem forlarge-scale events (exhibition/tournament)
2016-04-05发布2016-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6
SJ/T11656-2016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2 5系统结构 6.2环境适应性 6.3物理特性 6.4防伪特性5 7.3售票终端5 7.4检票终端 7.5读写器6 8应用系统 8.1概述 8.2数据结构 8.4售票系统9 8.5检票系统10 9票务中心系统11 10.2门票与终端的接口11 10.3终端与应用系统的接口11 10.4应用系统与票务中心系统接口12 10.5票务中心系统与外部系统接口13 11安全加密要求.13 11.1密码算法,13 11.2密钥管理14 参考文献15
SJ/T11656-2016
前而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提出。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国 家射频识别(上海)基地、国家电子标签质检中心、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信息化部、上海华虹集成电 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集速智能标签(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华腾软件系统 有限公司、上海久事国际赛事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东方票务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家振、王文峰、罗洪元、康健、陈晶莹、钱诚元、丁法、俞军、谢文录、王 长年、包思刚、苏铮、胡西虹。

ⅡI
SJ/T116562016
大型公共活动(会展、赛事)电子票务系统应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大型公共活动电子票务系统的结构、门票、售检票终端、应用系 统、接口和安全加密。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公共活动(会展、赛事)门票、售检票终端的制造和票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 用,也适用于景区、演艺场所等大型公共活动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主田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技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8.12012计数祥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6107--2000使用电进制数据交换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核设备之间的接口 GB/T74082005数据无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表示方法 GB/T1496-2006识别物 GB/T194252003防伪技本产品通用技条件 GB/T20907-2007轨道交自动售检票统技条件 ISO/IEC14443412008识触式成路一邻近卡一第部分:物理特性
Physicalcharacterstics) ISO/IEC144-3-2.2008识别卡一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一邻近卡一第2部分:射频能量和信号接口 (IdentificationCardsContactlessintegratedcircuit(s)cards-Proximitycards-Part2: Radiofrequencypower andsignal interface) ISO/IEC14443-3:2008识别卡一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一第3部分:初始化和防冲突
Initializationandanticollisio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票务系统e-ticketingsystem 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实现对门票的发行、售票、检票等全过程自动化 管理的信息系统。

SJ/T11656-2016
3.2 电子门票electronicticket 一种嵌入有射频识别芯片的、可通过自动检票系统在指定区域出入的票证。

3.3 芯片标识符chipidentifier 芯片制造商定义的标识标签芯片的惟一代码。

3.4 读写器reader/writer 一种电子设备,执行从射频标签获取数据和向射频标签写入数据的过程,适当时,执行冲突仲裁、 错误控制、信道编码、信道解码、信源编码、信源译码和交换源端数据等过程。

3.5 应用文件applicati...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