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781-2016 中华鲟.pdf

方案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
文档页数:12
文档大小:1.58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推荐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B 52 ICS_65.1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781-2016
中华鲟 Chinesesturgeon
2016-06-14发布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278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德国、朱永久、罗艳萍、邹世平、吴兴兵、陈建武、危起伟。

GB/T 32781-2016
中华鲟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Gray,1834)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 特性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鲟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测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测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测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GB/T18654.1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3名称与分类
3.1学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Gray,1834)。

3.2分类位置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鲟科(Acipenseridae),鲟亚科 (Acipenserinae),鲟属(Acipenser)。

4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形态特征 4.1.1外形 体呈长梭形,前端略粗,向后渐细,腹部较平。

头部呈三角形,略为扁平,侧面呈楔形,体表有5列硬 骨板。

幼体吻较尖,高龄个体吻较钝圆。

头部腹面及侧面有许多梅花状陷器。

吻须2对,靠近口。

胸鳍1对,扁平呈叶状,水平向后外侧伸展。

腹鳍1对,较胸鳍小,向两侧平展。

背鳍1个,前基部与腹面的泄殖孔相对,斜向后伸。

臀鳍位于尾部腹面,前基部位于泄殖孔之后,与背鳍 上下对应,较背鳍小而色浅。

尾鳍歪形,上叶大,下叶小。

各鳍呈灰色。

体色在侧骨板以上为青灰、灰褐或灰黄色;侧骨板以下逐步由浅灰过渡到灰黄色;腹部为乳白色。

中华鲟外形见图1。

I
GB/T 32781-2016
图1中华鲟外形图
4.1.2可量性状 可量性状见表1。

表1中华鲟可量性状 幼鱼成鱼(雄鱼)成鱼(雌鱼) 性状指标体长11cm~38cm体长162cm~248cm体长235cm~297cm 变动范围M±SD变动范围M±SD变动范围M±SD 体长/体高5.2~9.36.9±0.15.2~9.16.9±0.25.1~8.56.7±0.1 体长/头长2.2~3.22.7±0.13.4~4.03.8±0.83.4~4.43.8±0.1 体长/尾柄长10.1~19.815.1±0.310.2~30.017.8±1.710.3~28.020.0±1.1 体长/尾柄高18.1~30.025.0±0.418.3~30.027.4±0.418.2~28.023.2±0.9 头长/吻长1.8~2.01.9±0.12.2~3.62.4±0.12.0~3.72.5±0.1 头长/眼径13.0~24.019.4±0.427.0~43.036.2±0.636.0~43.038.0±0.9 头长/眼间距2.8~4.03.4±0.12.3~3.12.7±0.12.3~3.22.9±0.2 尾柄长/尾柄高1.1~1.81.8±0.11.1~1.41.6±0.11.1~1.81.4±0.4 “M士SD"指平均值士标准差。

4.1.3可数性状 4.1.3.1鳃耙数 左侧第一鳃弓外鳃耙数14~25。

4.1.3.2背鳍鳍式和臀鳍鳍式 背鳍鳍式:D.50~68。

臀鳍鳍式:A.26~46。

4.1.3.3骨板数 背骨板数:10块~16块。

侧骨板数:左右各1行,均为:26块~42块。

腹骨板数:左右各1行,均为:8块~16块。

GB/T32781-2016
4.2内部构造特征 4.2.1消化系统 瓣肠发达,幽门盲囊半圆形,边缘约有17个指状突起。

4.2.2. 色黑,一室,前端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手机扫码、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