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下 施工技术 第41卷第375期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61 运用NIDA进行钢框架结构二阶直接分析 陈绍礼,刘耀鹏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香港) [摘要]文章提出了运用二阶直接分析法对钢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同时考虑P-4-8效应以及结构和构件的初始缺陷 对钢框架的影响,避免了考虑计算长度问题和单独检查每根构件的稳定性.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简单 地通过构件截面进行检验.算例表明,这种设计方法较传统线性分析法和计算长度法更加准确和有效. [关键词]钢结构;框架;二阶分析;初始缺陷;NIDA软件 [中图分类号]TU3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20-0061-04 Second-order Direct Analysis for Steel Frame Structure by NIDA Chan Suilai Liu Yaopeng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second-order analysis for steel frame structure.Both P-△-&effect and the initial imperfection of structure and membe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it avoids considering the effective length problems and checking the stability for each member.The strength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members can be easily to check by member sections.The examples show that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is mor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than the traditional linear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effective length method. Key words:steel structures;frame;second-order analysis;initial imperfection;NIDA software 钢框架结构主要用钢材制造,是主要的建筑结架结构,很多复杂的结构如大型输电塔架、脚手架、 构之一.传统的线性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钢 空间网壳结构等无法用弹性临界系数度量进而无 结构设计的要求.目前,很多国家的钢结构设计规 法使用线性分析设计. 范已经将二阶分析理论重点纳入,推荐用二阶非线 二阶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现阶段钢结构设计的 性分析设计方法代替传统的线性分析和基于计算 首选方法,LRFD2010将二阶分析方法移动到核心 长度系数的设计方法.文章主要论述运用二阶非 章节而线性分析方法却被放在了附录中;Eurocode- 线性分析软件NIDA-9对钢框架结构进行二阶直接 32005也将二阶非线性分析方法放在了线性分析方 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工程意义. 法的前面.理论上,线性分析方法无法考虑结构及 1二阶...
推荐内容/By 规范库
-
GB 3609.2-2025 眼面部防护 焊接防护 第2部分:自动变光焊接滤光镜.pdf
-
GB/T 4086.2-2025 数据分析与决策 统计分布数值表 第2部分:x² 分布.pdf
-
GB/T 46228-2025 溴化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BIIR).pdf
-
GB/T 4086.5-2025 数据分析与决策 统计分布数值表 第5部分:二项分布.pdf
-
GB/T 33708.2-2025 直流电能测量设备 第2部分:间接接入静止式电能表(0.2级、0.5级和1级).pdf
-
GB/T 3286.2-2025 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硅、铝含量的测定.pdf
-
GB/T 14999.2-2025 高温合金检验方法 第2部分:高倍组织.pdf
-
GB/T 15072.2-2025 贵金属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银含量的测定.pdf
-
T/CANSI 156-2025 舶能效系统运行维护通用要求.pdf
-
津住建发〔2025〕2号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实施细则》的通知.pdf
-
485页 电网运行及调度技术问答(Word版).doc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2001 的技术合理性与依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