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HighSpeedRailway
TB10621-2014 J1942-2014
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国家铁路局 施行日期:2015年2月1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4年北京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 (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第4批)
国铁科法[2014]60号
现公布《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一2014)行业标准,自 2015年2月1日起实施。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由中国铁道出 版社出版发行。
国家铁路局 2014年12月1日
前言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自发布以来,我 国相继建成了一万余公里高速铁路,包括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京 沪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速铁路、第一条湿陷性黄土区 建设的郑西高速铁路、第一条季节性冻土区修建的哈大高速铁路 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标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全面总结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 的基础上,本次对《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规范贯彻落实安全优先原则,强化质量安全、节约能源资源、环 境保护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等技术要求,注重总体设计和接口设计, 并结合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运输需求和环境条件等因 素,合理优化速度匹配、设备配套和各专业主要设计参数,进一步 提升了规范的科学性和技术经济合理性。
本规范由22章组成,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总体设计、运输 组织、线路、路基、桥涵、隧道、轨道、站场、电力牵引供电、电力、通 信、信号、信息、灾害监测、动车组设备、维修设施、给水排水、房屋 建筑、综合接地、环境保护,另有4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明确了本规范适用于新建设计速度为250km/h~350km/h 运行动车组列车的标准轨距客运专线铁路。
补充了四新技术应用 及风险防范的原则性要求。
2.对高速铁路相关术语和符号进行了修改完善。
3.提出了路段设计速度的理念,完善了综合选线的有关内 容,细化了系统及接口设计要求。
3
4.根据我国国情、路情,明确了采用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共线 运行的模式或单一速度等级列车运行的模式,给出了基本的运行 图编制参数,修改了立即折返动车组折返时间。
5.取消了曲线半径推荐值,增加了限速地段及动车组走行线 的平纵断面技术标准,优化了最小坡段长度标准,增加了长大坡道 的技术要求。
6.路基上覆荷载由均布荷载取代传统的换算土柱法,补充了 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的有关内容,明确了路堤填筑完成的放置期。
7.优化了涵洞动力系数和曲线桥梁离心力折减计算公式,增 加了公(道)路上跨高速铁路立交桥设计与安全防护标准,完善了 涵洞选型、涵洞顶填土高、梁端转角限值、墩台沉降限值标准及列 车脱轨荷载的有关规定。
8.完善了单、双线隧道方案比较的规定,取消了隧道衬砌内 轮廓图,补充了隧道洞口选址及设置明洞等相关措施的规定,优化 了拱部初期支护径向锚杆设置的要求。
9.明确了无轨道铺设条件,修订了有轨道轨距容许偏差 标准,取消了各类无轨道外形尺寸,增加了结构设计原则及方法 等相关规定,补充了CRTSⅢ型板式无作轨道的设计内容。
10.增加了到发线有效长度范围内不应设置道岔的规定,补 充了旅客站台邻靠正线设置条件的规定,取消了车站命名的有关 规定,完善了线路接轨及安全线设置的有关技术要求。
11.提高了牵引供电系统在防雷措施、防灾避害、故障监测等 方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增加了运营方式的灵活性。
补充了接触 网有关防风、防雷、防冰、防污闪、防鸟等防护措施和供电安全检测 监测系统(简称6C系统)的内容。
12.优化了电力无功补偿设置方法,对变配电所电气设备标 准按速度进行了分级,并差异化配置高压开关设备标准。
进一步 明确了电力线路敷设原则,提出了电缆防护、物理隔离措施以及电 4
力远动、机电设备的监控范围。
13.明确了重要传送业务(如GSM-R核心网、CTC、客票等) 的接人要求,补充了无线场强覆盖设计应综合考虑电波传播特性 和服务质量要求,合理布设基站,以及漏缆监测系统、通信铁塔安 全设置要求;细化了隧道应急通信的设计规定。
14.强化了信号系统故障导向安全的基本原则,补充完善了 地面固定信号有关条款。
调整了出站信号机设置位置相关规定。
补充完善了道岔外锁闭装置、密贴检查器、信号集中监测等内容。
15.根据客专调度所实施方案增加了运营调度系统相关规 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