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pdf

pdf,城市绿地,广州市,指引,海绵,设计资料
文档页数:100
文档大小:14.16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设计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001 1编制目的 目录 总则 2指导思想 3适用范围 4编制依据 GENERALPRINCIPLES 二、术语与定义 006 三、总体指引 011 1流程指引 2各阶段工作内容 3要点指引 四、建设策略 021 1流程指引 2各阶段工作内容 五、分类建设指引 025 1生态绿地 2公园绿地 3道路绿地 4社区绿地 六、设施技术指引 081 1海绵城市设施介绍 2渗透设施 3储存设施 4调节设施 5转输设施 6净化设施 七、施工技术指引 123 1一般要求 2分类设施施工指引 八、植物指引 129 1植物选用原则 2设施植物配置要点 3植物推荐名录(见附表) 九、管理与维护 145 附表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1 编制目的 1 编制目的 MAINPURPOSE 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提 GUIDINGIDEA 高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的科学性,为相关单位在城市绿 化建设过程中提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

3 适用范围 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优 APPLICABLESCOPE 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改善城市环境, 加强和保护广州“花城”特色,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 4编制依据 渗透和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减市提供保障.

COMPILE BASIS 2 指导思想 城市绿地的低影响开发系统建设首先应满足绿地生态、 景观、休憩等基本功能,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合 理的预留或创造空间,以场地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使用具有 “渗、滞、蓄、净、用、排”多种功能类型的技术,达到低 影响开发控制的目标.

2 3
GUANGZHOU SPONGE CITY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 GUIDELINE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适用范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水利部关于印发推进海绵城市建没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本指引针对广州市绿地特点,对广州市全市城城市绿地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包括生态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社区绿地)新建、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改建和扩建的绿地建设项目,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指导 《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 和控制.

《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以缘地为实施主体 的相关项目的建设,其他与绿地相关项目可参照执行.

规划依据 《广东省城市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生态绿地专题》 编制依据 《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修编) 编制依据共23项,包括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文件、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三五”发展规划》 标准,可以分为政策依据、规划依据和规范依据三种类型.

《广州国家森林城市品质提升建设规划(2016-2020年)》 其中政策依据10项,规划依据8项,规范依据5项.

规范依据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政策依据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4 5
广州市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指引 海绵城市 2 术语与定义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 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海 绵城市需要依靠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故系统共同构建.

GENERALPRINCIPLES 低影响开发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有效 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雨水控制与利用 前减径流总量、峰值及降低径流污染和收集回用雨水的总称,包括雨水滞蓄、收集回用和调节等.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留、调蓄和收集回用, 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直接外排)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 等同于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以年SS(悬浮物)总量去除率计算,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 量控制率×海绵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

单位面积控制容积 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时,单位汇水面积上所需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效调蓄容积(不包括雨水 调节容积). 设计降雨量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设计规 模的降而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

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