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混凝土结构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施工工法 工法编号:ZJ1GF-321-2009 编制单位:中建一局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主要执笔人:王海荣张洪亮杜元元 1前言 地下车库大多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较大.
要解决超长结构防裂抗渗,传统设计上 是采用后浇带方法处理,用后浇带将整个顶板分成几个部分,等到后浇带外面的混凝土浇筑并收 缩完成后再对后浇带进行填充(一般60天后),这种做法施工繁璜,留缝清理麻烦,结构的整体 性难以保证,施工周期较长,综合成本高.
而且填缝不好,会留下渗漏隐患.
若地下室施工正值 雨季,无法及时防水回填将给后续施工造成较大困难.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 研究院先后研制成功了UEA、ZY等系列混凝土膨胀剂,根据混凝土收缩引起构筑物开裂的成因, 提出了“超长混凝土结构膨胀加强带施工方法”,以膨胀加强带替代后浇带连续施工,达到缩短 工期,提高整体的抗裂抗渗能力.
近年来,中建一局五公司采用此项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工程实际施工实践总结出下 述工法.
2工法特点 2.0.1地下室顶板不设置变形缝和后浇带,顶板提前全面封闭,避免了变形缝和后浇带较易发生 质量通病的弱点,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2.0.2采用膨胀加强带技术替代后浇带,提高了施工技术含量,方便并简化了施工操作的复杂性, 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可靠性.
2.0.3由于新材料、新工艺的作用,为顶板提前全面封闭提供了技术保障,较大程度地方便了地 下室顶板后续工序的施工,特别是不影响二次结构及装修的施工进度.
2.0.4ZY系列混凝土膨胀剂是在UEA基础上研发成功的新一代混凝土膨胀剂.
产品质量更加稳 定可靠,掺量低,膨服率高,碱含量低,坍落度损失小,强度高,施工性能好,提高了混凝土的 射久性和抗裂性.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条件下大面积(或超大面积)地下室顶板、底板、剪力墙和结构楼板 的无缝(不设置变形缝和后浇带)施工.
4工艺原理
膨胀加强带其设计思路是“抗放兼备、以抗为主"的原则.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膨胀剂用量 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的9%范围内和周边的膨胀混凝土(膨胀剂用量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的 7%左右)共同作用对强度不影响,其限制膨胀率{2=0.02%~0.05%,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 生温差和干缩的拉应力,从而防止收缩裂缝.
同时水化反应生成钙钒石晶体属针状和棒状晶体, 填充切断堵塞混凝土的毛细孔,使混凝 6 胀应力曲线 土的抗渗大大提高达到自防水的目的.
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是在两侧混凝土初 8 =(2-3) ×10-4 =(2-3) × 104 凝前浇注完成的,不仅能保证施工连续 进行,而且也能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 收缩应力曲线 铁丝网 6.联胀加强带(4-5)×10-4 度.
当配筋率为0.2%~0.8%时,产生适 图4.0.0-1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设计原理 量膨胀,在混凝土中建立足量预压应力,长期有效抑制混凝土收缩.
在规定掺量下,砼强度有所 提高,限制强度比自由强度高出10~15倍(图4.0.0-1).
施工时用掺7%ZY的膨胀混凝土,加强带 尿引力血线 用掺9%ZY的膨胀混凝土,形成中部大两边小 的膨胀区,从而补偿相应的收缩曲线,使60m 以内可以不设伸缩缝-加强带混凝土比邻边混凝 土高一个等级,先浇筑加强带混凝土.在加强带 收可九电线 加等 T%的大的服 两侧混凝土初凝前,随即浇筑加强带邻边混凝 图4.0.0-2加强带引力曲线示意 土,确保连续浇筑避免出现冷缝.
(图4.0.0-2引力曲线示意)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顶板模板安装 顶板钢筋绑扎 2
加强带设置 施工缝处理 加强带混凝土浇筑 两侧楼顶板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振捣 抹压收光 混凝土养护 5.2施工操作要点 5.2.1施工准备 现场道路畅通,材料准备齐全,劳动力安排就绪.
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图纸,对图纸进行自 审,熟悉撑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和设计意图,提早发现问题,在图纸综合会审时逐一解决.
技 术人员对关键部位要做细致全面的交底.
5.2.2顶板模板安装 墙与板交接缝处的木方应挑选方正、顺直好木方,以保证阴角顺直、方正,固定模板时与墙 面接缝处要粘贴海绵条,以防漏浆.
模板调整好标高并清理,用空气压缩机把模内杂物吹净.
5.2.3顶板钢筋绑扎 绑扎板钢筋时,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八字扣.
当板上部筋为负弯矩筋,绑扎时在负弯矩筋端 部拉通长小白线就位绑扎,保证钢筋在同一条直线上,端部平齐,外观美观.
严格按照现行规范、 规程以及图纸要求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下料绑扎.
5.2.4加强带设置
用膨胀加强带将结构分割划块,按方案要 六格7NZY账剂险所测设置5×5mm孔在内掺7NZT联账剂验 求30m~60m内设置一道膨胀加强带,膨胀加 销性网栏 强带一般设置成“2~3m"宽.
在加强带与邻位 1/ 支排丰园 1a 之间增设应力钢筋(截面配筋率),应力钢筋 加在上铁钢筋上部,间距为本结构钢筋间距的 两倍,并绑扎在两根结构钢筋的中间,植入长 原板钢 内9ZT期版剂 底力钢 度满足钢筋的锚固要求,加强带的两侧铺设孔 径5×5mm钢丝网两道.
图5.2.4-1加强带设置示意 5.2.5施工缝处理 接槎表面要凿毛,剔除浮石,清理干净,用水冲刷后,铺上一层20m厚掺ZY的1: 2水泥砂浆(砂浆中ZY的掺量为水泥重量的6%~8%),然后再浇筑膨胀混凝土.
5.2.6加强带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现场使用固定地泵由一侧向另一侧平行后退,先浇加强带,再浇大 面,使混凝土浇筑停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确保混凝土连续浇筑.
5.2.7两侧楼顶板混凝土浇筑 在加强带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两侧楼顶板混凝土的浇筑.
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 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5.2.8混凝土振捣 振揭要均匀、密实,不漏振、不欠振、不过振.
5.2.9抹压收光 混凝土在终凝前,多次反复抹压,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失水、沉缩、裂缝.
消除现浇混凝土表 面观感缺陷.
5.2.10混凝土养护 为充分发挥其膨胀效能,适时和充分的保湿养护最为重要,混凝土浇灌后,待最后一次抹压 后及时覆盖塑料膜,浇水养护,设立专职养护人员,建立严格的混凝土养护制度.
在养护期喷洒 雾状水保持环境相对湿度在80%以上,以减少混凝土干缩.
浇水养护混凝土不得用冷水,一般用 接近大气温度的水,用低于大气温度的水易使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产生“热震”,使混凝土表 面产生裂缝.
因此夏季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浇筑楼板混凝土,杜绝出现干燥情况,确保混 凝土硬化的顺利进行.
6材料与设备 6.1材料选用 6.1.1配置膨胀加强带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规定标准,按标准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6.1.2有选择的使用水泥与掺合料 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抗裂有利.
6.1.3骨料的种类和品质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和《普通混凝 土用碎石和卵石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2006》的规定.
6.1.4外加剂的选用 所用外加剂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
6.1.5膨胀剂的使用 膨胀剂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建材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的规定.
6.2设备机具 6.2.1和其它普通混凝土所需机具一样,主要有地泵,混凝土汽车泵,布料杆,混凝土泵管,插 入式振揭器,平板振揭器,标尺杆,刮杆,水平抹面电动抹压机等.
6.2.2其它工具:铁鳅、铁滚筒、手推车、木抹子、小勺、水桶、电闸箱等.
7质量控制 7.0.1控制好水灰比,根据施工经验,以0.40左右为宜.
7.0.2落实好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尽量做好保湿保温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施工完 成后及时用塑料薄膜覆盖,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充分湿润状态.
严格控制上人及堆放材料时间.
7.0.3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与其它顶板混凝土不能混用,绝不允许用其它顶 板混凝土去浇筑膨胀加强带.
若现场剩余加强带的混凝土时,可用于浇筑顶板混凝土,但要大面 积摊并平放,不能放在同一个位置.
7.0.4有梁部分在混凝土浇筑至膨胀加强带附近时,应注意使振动棒插捣点与密目快易收口网保 持距离不小于30cm,并不得过振.
7.0.5板面粗钢筋处,容易在振揭后、初凝前出现早期塑性裂缝和沉降裂缝,必须通过控制下料 和二次振捣予以消除,以免成为混凝土的缺陷,导致应力集中,影响温度收缩裂缝的防治效果, 在终凝前用磨光机反复抹压多次,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沉缩裂缝出现.
7.0.6质量检查与缺陷修补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