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类:中建二局-G344改建工程技术标.docx

附件大小:13.12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docx
所属分类:施组方案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汝阳杜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汝阳县G344东灵线汝州汝阳至洛峪段改建工程”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编制依据
现行国家、行业施工规范、标准
主要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
本工程施工将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河南省、洛阳市、本企业有关规定.主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见下表.
主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表
招标文件及答疑文件、现有设计图纸
《汝阳杜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汝阳县G344东灵线汝州汝阳至洛峪段改建工程”项目》招标文件;
《汝阳杜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汝阳县G344东灵线汝州汝阳至洛峪段改建工程”项目》现有招标设计图纸;
《汝阳杜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汝阳县G344东灵线汝州汝阳至洛峪段改建工程”项目》招标答疑文件;
洛阳市交通运输局下发的《关于G344东灵线汝州汝阳交界至洛峪段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洛市交规【2019】30号.
公司现有的水平及现场踏勘情况
现场踏勘调查获取的有关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交通条件、设备材料在周边的分布情况及价格等资料;
现场踏勘获取的现场可能影响工程正常施工的不利因素,包括场区内已有建
(构)筑物、高压线缆、地下各类管线等;
公司已有公路工程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公司综合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及各项资源调配能力.
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点位于车坊村东侧汝州汝阳交界处(起点桩号K0000,对应原G344桩号为 K947488),沿原国道344向西,下穿二广高速G55,与省道324郸汝线相交后,折向北利用省道郸汝线,于小店镇北侧转向西南,过枣刺沟,向西经紫罗山、寺沟、武湾,在洛峪村北与省道240济邓线平面交叉后终止,并与在建国道344洛峪至漫流段起点相接,终点桩号K9700.637,路线全长9.701km.在桩号K8000左右设养护中心一处.
本项目K0000至K2490.116段为利用原G344老路路基进行加宽扩建,K2490.116~
K3023.057段为利用在建S324郸汝线,K3023.057至终点为新建路段.采用二级公路标
准设计,设计时速6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17.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2m,整体式路面宽度14m,分离式路面宽度10.75*2m.路面结构层为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6C)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封层透层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水泥含量5%)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水泥含量4.5%)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含量3.5%).
本工程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排水、桥涵、隧道、交通安全设施、养护中心等.
本项目路线示意图如下:
工程地质情况
汝阳地处秦岭地槽中东段,华北地台南部边缘凹陷区内,大地构造复杂,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豫西分区的渑池小区和熊耳小区.基岩主要出露于中部和南部的中低山区.县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是本县水泥灰岩、石灰石的主要层位,局部有熊耳群、汝阳群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基层产生线形褶皱及区域性变质.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不同方向的断裂相互交织形成县境内复杂的构造图象,且构造运动具多期次、多旋回的特点,岩浆活动频繁是汝阳一个重要的地质特征.汝阳县无断裂带,不属重震区.
项目沿线工程地质图如下:
水文地质情况
地下水
本项目沿线地下水分布不均,埋深2~8米不等,且受季节影响很大.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无侵蚀性,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河流与水系
汝阳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汝河过境水和陆浑渠水四部分构成.因汝阳县地 质构造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岩基构成,适水性较差,地下水源不丰富,主要由降水补给. 地表水源主要为降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和河道过境水.区域内河流径流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并且有鲜明的季风气候区的特点.河川径流年内分布极不均匀,丰水期和枯水期明显,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悬殊,水位变化幅度大.地表径流分布与大气降水总趋势一致,一 般是夏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6~9月份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区域分 布是西部大,东部小,山区大,平原小.
项目沿线水文地质图如下:
不良地质条件
本项目沿线无不良地质路段.
气象条件
项目所在地汝阳县地处中纬度地带,汝河横穿本县中部,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夏季炎热湿润,多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2177.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49%,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水量690毫米,雨季集中在8~10月份,全年无霜期213天,年平均风速2.1米/秒.冬季,由于受大陆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空气干燥,雨雪稀少,多西北风;春季,大陆气团仍频繁南下,但势力较弱,常与逐渐活跃的温暖气流相遇,使气温逐渐升高,风向不定,天气多变,由于此时空气中含水量较小,降水机会不多,常出现春旱现象;夏季,随着气温升高,逐渐被大陆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加强北跳,带来了湿度大、温度高的温暖气流,形成多雷多雨天气;入秋后,大陆热低压消失,副热带高压势力南撤,北方冷空气加强南下,与西南暖气流相遇,常出现秋雨连绵天气,中秋以后,又受大陆性气团控制,天高气爽,10月以后,霜冻出现.
路基结构工程概况
全线一般路段路基宽17.5米,路面宽14米,双车道路基断面为:土路肩(1.75m)硬路肩(3.50m)行车道(3.50m)行车道(3.50m)硬路肩(3.50m)土路肩(1.75m).整体式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土路肩横坡采用3%;分离式路基左线设计标高为行车道石侧边缘标高,路面横坡为单向2%;分离式路基右线设计标高为行车道左侧边缘标高,路面横坡为单向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采用1/50.
相邻路基宽度不同路段,设置渐变段进行过渡,全线渐变段:K0000~K0220,路基宽度由38.5米渐变为17.5米;K5955.968~K5995.968,路基宽度由17.5米渐变为21.5米,K5995.968~K8638.551为分离式路基12.25米(0.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3.75m行车道3.75m行车道2.5m硬路肩0.75m土路肩);K8638.551~K8678.551,路基宽度由 21.5米渐变为17.5米宽整体式路基.
填土高度小于等于8m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当填土高度大于8m时,采用折线式边坡,上部8m路基边坡坡率采用1:1.5,8m处设折线变坡,8m以下边坡为1:1.75.挖方段边坡坡率不大于10米,边坡坡率为1:1.土质路堑边坡不大干20米时.一级边坡坡率为1:0.75,二级边坡坡率为1:1;石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