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通用图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SCQT-GBH-25.5-2022(CAD版).zip

附件大小:2.56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zip
所属分类:标准图集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2022,zip,四川,盖板,通用,公路桥涵通用图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SCQT-GBH-25.5-2022(CAD版).zip

公 路 桥 涵 通 用 图
钢筋混凝土盖板
SCQT-GBH-25.5-2022
跨径: 1.0、1.5、2.0、2.5、3.0、4.0米
斜度: 0°、15°、30°、45°
荷载: 公 路 —Ⅰ 级
路基宽度:25.5米整体(分离)式路基

└── 四川公路院盖板涵通用图2022
├── 1 布置图.dwg
├── 100-标准图框.dwg
├── 2-46 上部结构新.dwg
├── 47-48 1.0m下部.dwg
├── 49-50 1.5m下部.dwg
├── 51-52 2.0m下部.dwg
├── 53-54 2.5m下部.dwg
├── 55-56 3.0m下部.dwg
├── 57-58 4.0m下部.dwg
├── 59-60 1.0m数量.dwg
├── 61-62 1.5m数量.dwg
├── 63-64 2.0m数量.dwg
├── 65-66 2.5m数量.dwg
├── 67-68 3.0m数量.dwg
├── 69-70 4.0m数量.dwg
├── 71-75 八字墙.dwg
├── 76 盖板水力最新.dwg
├── 77 防排水设计.dwg
├── AA-目录.doc
├── AAA-盖板涵说明.doc
└── AA盖板--封面 0615.doc

一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
二 、主要技术指标
1、 涵洞类别及主要尺寸如下表: 单位:m
涵洞类别 净跨L0
(标准跨径) 涵 顶
填土高度
盖板长度L
斜度
(α) 备 注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0、1.5 0.5~14.0 1.5、2 0°、15°
30°、45° 环境条件: Ⅱ级
2.0、2.5 0.5~14.0 2.5、3
3.0、4.0 0.5~14.0 3.5、4.6
2、 汽车荷载:公路-I级。
3、 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4、 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0.1g、0.15g。
三 、主要材料
部位
结构形式 盖 板 帽石、缘石 台身 翼墙 基础 铺底、锥坡、隔水墙
钢筋砼盖板涵 C30砼 C20砼 C20片(卵)石混凝土/C20混凝土/C20混凝土 M7.5砂浆砌MU40片石
M7.5砂浆砌MU40块石/C20混凝土
说明:1.表列石料为最低强度等级,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等级;
2.大跨径高填土圬工涵台顶部需改为混凝土现浇,详细要求见相应表格。
1、混凝土
(1)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碱含量不宜大于0.60%,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0%。其余技术要求尚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的规定,不应使用其它品种水泥。
(2)细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中粗河砂,也可使用经专门机组生产、并经试验确认的机制砂,其细度模数宜为2.6~3.2,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高性能混凝土),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规定。
(3)粗骨料:应采用坚硬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空隙率宜小于40%,压碎指标宜小于20%,粗骨料母岩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不小于1.5,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含量宜小于10%;粒径宜为5mm~20mm,连续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5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其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规定。
2、普通钢筋
普通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钢筋,HPB300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24)的规定,HRB400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24)的规定。
四 、设计要点
1、 本图册盖板涵按无压力式涵洞设计,洞口形式为八字墙,如采用其他形式需要另外设计。
2、 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和水平压力按新填土情况计算土柱重量,并分别乘以K和 ,填土重力对涵洞的竖向和水平压力强度系数K和 按《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有关规定取值。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度分布,填土容重γ=20kN/m3。
3、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⑴、 预制钢筋混凝土正交盖板涵板块按简支单向板设计,现浇盖板按双向板设计,不同填土高度计算盖板厚度和配筋。
⑵、 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框架体系。涵台作为上端铰结、下端固结承受台背水平压力的竖梁进行计算。
⑶、 台帽与涵台顶面应铺设厚度2cm的橡胶缓冲垫。要求采用天然橡胶,满铺支撑宽度
⑷、 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
⑸、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台基础尺寸,应本图中提供的基地应力相适应。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行换填或另行计算尺寸。
五、施工注意事项
1、 涵洞放样时,应认真核对进出口高程及角度,若发现与实际沟渠底高程、角度差异过大或涵洞有可能悬空时,应及时予以调整。
2、 涵台和基础混凝土均须分层浇筑,浇筑厚度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的相关要求,新浇注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C;浇筑基础最上层混凝土时,须与涵身梗肋或者底板以上30cm涵台一起浇筑。
3、 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宜连续进行,因故中断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时间;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振动器应伸入下层深度(50mm~100mm);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须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表6.11.5的规定,超出规定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并应留置施工缝;浇筑上层混凝土之前,须对施工缝进行如下处理: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松弱层应予以凿除,经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面,应采用洁净水冲洗干净。
4、 洞身在顺水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基土壤情况,每隔4~6m设置一道沉降缝,沉降缝贯穿整个断面。洞口与洞身分离砌筑。沉降缝缝宽1~2cm,缝内填沥青麻絮。
5、 盖板混凝土浇筑应连续,一次成形,每片预制板或现浇板浇筑总时间不宜超过2h。
6、 预制盖板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50%后才允许脱模。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90%后才能移动和堆放,并要求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且不得使上、下面倒置。
7、 预制盖板安装后,必须清扫冲洗,充分湿润后再在板与台背间、板与板之间的缝内用C30小石子混凝土填满空隙。
8、 采用现浇盖板时,盖板分块应与沉降缝严格对齐;预制盖板或现浇盖板均不应跨沉降缝铺设。
9、 台背填土必须在搁置盖板和砂浆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以后进行,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分层对称夯填。台背填土应选择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壤,保证填料内摩擦角不小于35°。
10、 施工过程中,当洞顶覆土厚度小于0.5米时,涵顶及涵台两侧填土在两 倍孔径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分层夯实; 当洞顶覆土厚度在0.5~1.0米时,涵顶可通过施工车辆,但压路机必须采用静压。
11、 涵洞作为通道时可采取以下防水措施:
(1)采用防水土工布,在洞身顶部和两侧设置机织丙纶防水土工布,土工布应采用二布一膜,重量为500克/平方米(其中布300克/平方米+膜200克/平方米),条带抗拉强度>2450牛顿/5厘米,垂直向渗透系数<1×10-13厘米/秒,搭接长度为15~20厘米。
(2)采用自粘式防水卷材(EVA),结构顶底板及侧墙迎水面均布设自粘式EVA防水层,防水层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40cm。结构转角处50x50cm范围内采用增设一层EVA防水层来增强结构的防水性。结构环向沉降缝处及结构侧墙纵向水平施工缝处采用设置中埋式止水带,且迎水面的缝两侧各50cm范围增设一层EVA防水加强层的防水方式。防水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执行。
(3)采用外表面涂三道热沥青(每道厚1.5mm)等其它成熟经验。
12、 其他注意事项及要求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及《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办理。
六、适用范围
1、 本图册适用于填土高度为0.5m~14.0m的盖板暗涵。涵顶填土高度小于0.5m时或者大于14米时需另行设计。
2、 本图册盖板涵适用于3种形式:通道盖板涵、过水盖板涵、通道兼过水盖板涵。
3、 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时可参照使用本图册。
4、 本图册提供的预制正交盖板标准宽度为99cm,现浇正交盖板标准宽度为600cm;当现浇正交盖板宽度B<600cm时,可参照B=600cm盖板钢筋构造图中提供的配筋原则进行施工;当B>600cm时,应重新进行盖板的配筋计算。
5、 端部斜交盖板配筋计算采用的是路基边坡坡率为1:1.5时对应的填土高度,如边坡坡率大于1:1.5时需另行进行配筋设计。
6、 本图册洞口形式为八字翼墙,八字翼墙按1:1.5和1:1.75的边坡坡率进行设计,涵洞洞口处的路基边坡应与其所在路段路基边坡保持一致,如采用其它洞口形式或边坡坡率时需要另行设计。
7、 当通道涵周边的地下水位高于涵底标高较大时,应考虑地下水的浮力影响,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做专门的抗浮设计。
8、 本图册列出的是各部分构件的单位工程数量,使用时需根据实际涵长,另计工程数量。

序号 图名 图号
1 设计说明
2 一般构造 1
3 L0=1.0米 盖板钢筋构造 2-6
4 L0=1.5米 盖板钢筋构造 7-14
5 L0=2.0米 盖板钢筋构造 15-22
6 L0=2.5米 盖板钢筋构造 23-30
7 L0=3.0米 盖板钢筋构造 31-38
8 L0=4.0米 盖板钢筋构造 39-46
9 L0=1.0米下部构造尺寸表 47-48
10 L0=1.5米下部构造尺寸表 49-50
11 L0=2.0米下部构造尺寸表 51-52
12 L0=2.5米下部构造尺寸表 53-54
13 L0=3.0米下部构造尺寸表 55-56
14 L0=4.0米下部构造尺寸表 57-58
15 L0=1.0米每米台身及基础数量表 59-60
16 L0=1.5米每米台身及基础数量表 61-62
17 L0=2.0米每米台身及基础数量表 63-64
18 L0=2.5米每米台身及基础数量表 65-66
19 L0=3.0米每米台身及基础数量表 67-68
20 L0=4.0米每米台身及基础数量表 69-70
21 正交八字墙尺寸及数量表 71-74
22 斜交八字墙尺寸参考表 75
23 涵洞水力资料表 7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报歉!评论已关闭.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