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4862-2015 鞋类中底.pdf

2015,4862,pdf,中底,墙板,轻工
文档页数:7
文档大小:3.3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轻工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QB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4862-2015

鞋类中底

Midsolesforfootwear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东莞市新华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日泰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圣丹丽鞋业有限公司、新百丽鞋业(深圳)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淑贤、李伟雄、周威、金哲新、钟洪兴、宋晓武、田旺、章献忠、高善方.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鞋类中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鞋类中底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判定、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鞋用组合类中底和注塑成型类中底.注:鞋类中底一般不用于旅游鞋、运动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03鞋类术语GB/T22049鞋类鞋类和鞋类部件环境调节及试验用标准环境QB/T1187鞋类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QB/T1472鞋用纤维板屈挠指数QB/T1813皮鞋勾心纵向刚度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7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钢勾心后留位distance fromrearposition of shank toheel point at thefeather line钢勾心安装时尾端距中底后缘中心点的距离.

4分类

按生产工艺分为以下两类:a)组合类(由基础内底、半托底和/或钢勾心等组成);b)注塑成型类[由前掌或水台、钢勾心(或无)和定位点,经一次注塑成型制成].

5要求

5.1外观质量

5.1.1中底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杂质.注塑成型类中底还应无气泡、变形,且色泽均匀.

5.1.2同双中底的鞋号和适用跟高应一致,中底上的印号应清晰.

5.2规格尺寸规格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QB/T4862-2015

表1规格尺寸

单位为毫米

序号 项目 指标1 同双中底长度和宽度允差/mm 1.012(女鞋)2 钢勾心后留位/mm25(男鞋)注:坡跟组合类中底和依据相应产品标准不需要安装勾心的组合类中底,不对钢勾心后留位予以要求.注塑成型类中底不对钢勾心后留位予以要求.

5.3物理机械性能

5.3.1纤维板屈挠指数

对于以纤维板构成基础内底的组合类中底,或以纤维板与注塑材料构成的注塑成型类中底,其构成中的纤维板的屈挠指数不应小于1.9.

5.3.2纵向刚度

中底的纵向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中底纵向刚度

项 自 指标适用跟高/mm 74~99 >99纵向刚度/(kNmm²)≥ 1000 2 000

5.3.3尺寸稳定性

中底浸水后和烘干后的尺寸变化率均不应大于2.0%.注:对于前后部位均为注塑成型工艺的中底,不规定尺寸稳定性

6试验方法

6.1外观质量

6.2规格尺寸

6.2.1中底的长度(中底前沿中点与后沿中点之间的距离)和宽度(第一到第五跖趾部位的宽度)用精度为1.0mm的带尺紧贴试样表面进行测量.

6.2.2钢勾心后留位用精度为1mm的钢直尺测量.

6.5尺寸稳定性

6.5.1取一双中底,从每只中底上剪切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60±20)mm×(60±20)mm的试样,在中底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取尺寸够大的试样.

6.5.2试样按照GB/T22049进行24h环境调节后,沿试样各边向内5mm处平行标记画线,形成一个较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其4个顶点分别标记为A、B、C和D(见图1).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A-B

和D-C之间的距离,并求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初始平均距离,记为ao:同样方法测量B-C和A-D之间的初始平均距离,记为bo.

单位为毫米

图1试样的标记

6.5.3在室温条件下,将试样完全浸入蒸馏水中6h.

6.5.4从水中取出试样,用吸水性材料吸去表面多余的水分,再次测量A-B和D-C之间的平均距离,记为ai;同样测量B-C和A-D之间的平均距离,记为bi,并记录吸水后试样形状的变化.

6.5.5把6.5.4的试样放入(35±1)C的烘箱中干燥24h后,取出,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测量A-B和D-C之间的平均距离,记为a24;同样测量B-C和A-D之间的平均距离,记为b24,并记录烘干后试样形状的变化.

6.5.6浸水后试样的尺寸变化率a和bw分别按公式(1)和(2)计算.

(2)

式中:

b.w -浸水后B-C和A-D方向的尺寸变化率;b1 -浸水后B-C和A-D之间的平均距离,单位为厘米(cm),精确至0.1cm;bo 浸水前B-C和A-D之间的初始平均距离,单位为厘米(cm),精确至0.1cm.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6.5.7烘干后试样的尺寸变化率aa和ba分别按公式(3)和(4)计算.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