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30.1-1993 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法.pdf

[胡彦,1993,pdf,分类法,海洋
文档页数:35
文档大小:679.18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海洋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HY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HY030.1-~93

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法

ClassiflcatlonforthearchivesofthepolaroxplorationofChina

1994-07-01实施

1993-12-01发布

目次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图 (1)2分类原则和体系结构(1)(2)5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表 (2)附录A世界各国和地区表(补充件). (30)附录B极地考察站表(补充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HY030.1-93

Classification for the archives of the polar exploration of China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的原则、方法和分类表.本标准适用于类分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及其分类目录的组织,不适于作为档案实体整理的方案,

2分类原则和体系结构

2.1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法是以我国各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事极地考察、建站及参加国际间有关极地事项的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为分类对象.

2.2根据我国极地考察档案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属性及事物的相互关系,采取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分门别类构成统一的有序排列的逻辑系统.

2.3本分类法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能包容当前我国极地考察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类档案,又给今后档案内容的发展留有扩充的余地.

类.在“极地考察管理”部类中,按极地考察管理的内容,分为“综合管理”、“考察项目(课题)管理”和“条件保障”三大类.在“科学考察”部类下面,基本上按照科学考察的学科划分大类.参照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的次序,在“科学考察”类中将“天文学”列于首位,然后是“地球物理学”,由于在极地科学考察中,有的分支学科的档案内容很多,为了缩短分类号码,在不影响科学性 的原则下,适当突出某些分支学科的级位,采用下位类提高到同位类的办法,如将“地球物理学”的学考察的对象,自上而下即从“高层大气与空间物理学”起始,渐次向下排列.同时还考意到学科之外,对极地考察用的装备进行的技术研究,在极地考察中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特在“科学考察 “生物学”在一起.“环境科学”和“资源与开发”是极地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在“医学”之后.此类”的最后设置“极地考察装备技术研究”类.

2.5每一大类下面,一般细分到二级至四级,个别类目考察内容及档案数量特别多的,分至五级.2.6科学考察的学科之间往往彼此相互交叉,对此本分类法采用“宜入”或“参见”的类目注释使之

2.7在不同类目下出现共性区分的类目时,本分类法采用设置通用复分表(附于主表之后)或专用复分表(如科学考察类专用复分表)的方法处理,并在主表的有关位置加以注释.

3标记特号

本标准中所规定的标记符号,是参照了《中国档案分类法》的有关规定而制定的专门用于我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的特定编号系统.

3.1为了增强助记性以及为便于识别,规定凡以数字起头的类号均属“极地考察管理类”,凡以汉语拼音字母起头的类号均属“科学考察类”,在“科学考察类”中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 的混合编号制,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标出一门学科,并以字母顺序反映学科的排序,在汉语拼音字母之后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属类目的划分.

3.2分类号基本上采用层累制的编号原则,数字的位数一般代表类目的级位,当同级类目超过十个时,采用八分制,即同一级类目的号码顺序编到8以后,使用“91"、“92”直到“98".1,2,8,91,98 表示的都是同级类目.某些类号中的空号是为了今后类目增加面设置的,“其他”类的类号一般用“9”表示.

3.3本分类法还规定了下列几种辅助符号:

a.“一”科学考察类专用复分号.用于对科学考寨类中各级类目进行复分,标引时将专用复分号用“一”接在主表分类号之后.

b.“()”世界各国和地区复分号,用于对主表中规定的有关类目进行复分,标引时将某个国家或地区代号用“()”接在主表分类号之后,

c.“(1”极地考察站复分号,用于对主表中规定的有关类目进行复分.标引时将极地站代号用“()”接在主表分类号之后.

d.“”并列符号.用来把两个或三个互相并列的类号组合时使用,如:极地物理海洋与海洋生物调查”的类号为“H1十L1".

e.“:”关联符号.用来把两个或三个概念组配时使用,如“海洋重力成果鉴定”类号为“232 :H81".

1.“/”起选符号,如:J21/24表示从J21至J24的类目,

4分类方法

4.1中国极地考察档案的分类,必须以主表为主要标准,以复分表为辅助标准.分类时可用辅助标准配合主要标准使用,但不得相反使用或单独使用辅助标准.

4.2要掌握分类体系的系统性.归类时应将档案归入最专指、最恰当的类,不能采取从宽处理的方法 分入其上位类.

4.3一份文件或一个案卷涉及两个以上主题时,可以标引两个分类号,两个类号之间用并列符号“十”组配起来.

4.4极地科学考察档案中,凡属管理性文件,按本分类法规定单独归入“极地考察管理”部类下面的 “考察项目(课题)管理”大类;在科学考察实践及科学研究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记录材料及科研结果均归入“科学考察”大部类.

5中国极地考察档案分类表

极地考察管理类

1综合管理2考察项目(课题)管理 3条件保障

科学考察类

A天文学地球物理学高层大气与空间物理学 气象学D 大气科学F 地理学H 冰川学 海洋学地质学测给学 生物学M L 医学N 环境科学Q极地考察装备技术研究 资源与开发

表2主表

极地考察管理类

1综合管理11板地考察方针政策 12极地法规国际上有关极地的条约、继规等人此.13极地考察标准(规程)14极地考察组织管理 考察站各种规定入此.141 南极考察委员会工作142 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南根考察委员会下达的通知、批件、文件入此.143 极地考察始(队)工作1431 长城姑1432 1433 中山站 考察队144 中国极地研究所工作145 149 国内参加餐地考察的组织机构工作 其他15 学术工作与学术活动151 学术工作 学术委员会工作、学委会会议入此.152 学术活动国内学术会议人此,国际学术会议人17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